作业:网络教学环境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2024-05-11

作业:网络教学环境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共9篇)

篇1:作业:网络教学环境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课程作业:

观看完视频,谈谈什么是合作学习,网络合作学习的特点是什么,类型有哪些?如何设计网络合作学习,设计网络学习主要设计哪些内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您对网络合作学习的看法及见解。

答:网络合作学习是目前较为流行、较为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合作学习是与个体学习相对的概念,指的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方式。它的特点是:互助性、互补性、自主性、互动性。这种学习方式的意义或者优点是:

1、能够激发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

2、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和凝聚人心,增进认识和理解

3、能够促使学生不断反省,不断提高

网络合作学习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他们分别有“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讨论分享”、“教师评价”、“同伴评价”等类型。其中,“师生对话”和“同伴评价”在教学中效果较为明显。如“师生对话”中,教师扮演的不是一般的“教导”、“总结”、“权威”的角色,而是“参与者”、“商讨者”、“问路人”的角色。当然,教师要有一定的智慧和深度,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合作的最终效果。而“同伴评价”则能开拓学生的思维,并在同伴的描述、争论、对比中整理出正确的思路,感悟出学科的特性。总之,在诸多网络合作学习的类型中,找到适合的方法是重中之重的方法。

进行网络合作学习设计时,教师至少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精心选择内容2.恰当选用形式3.合理搭配人员

一般情况下,教学内容本身不复杂,亦即深度有限,但角度庞杂,具有开放性,覆盖面较广的情况下,为了在最短时间内整合各种观点,会采用合作学习方法。

另外,对于虽然简单但是学生需要交流的问题、一些涉及多元价值判断和选择的内容、一些单纯依靠个人力量难以完成的任务和问题也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总之,如何设计网络合作学习?这个要精心选择合作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具有开放性、值得探讨的问题。(2)学生需要交流的问题。(3)涉及价值判断和选择的问题。(4)个人无法完成的复杂问题。

举例来说,比如语文课上讲有关明辨是非问题时,有一个老师就让学生讨论,把作业给同学抄到底对不对这样的问题。我觉得像这种问题很简单,指向性也很明确的内容就不需要合作学习。还有些内容涉及到学生的隐私,问:你的哪些隐私被侵犯过?这些问题也不宜于让学生合作讨论,比如你有过哪些不诚信的行为?可以想象,学生就很难在小组中敞开心扉,也很难达到合作学习的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需要交流的问题这一点给我启发很大。在平时的语文课上,学生需要交流的问题很多。如:你有过受挫折的经历吗?、你觉得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等问题。显然,这些问题是极具交流价值的,合作学习的效果远好于让学生单独回答。同时,在在其他课程的教学中,有很多涉及到多元价值判断和选择的内容,如判断一种行为是属于真善美,还是假恶丑、能不能把挣大钱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等等,就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在学生的观点碰撞和交锋中,逐步澄清认识上的误区,深化学生的认识。

最后,关于设计网络学习内容再补充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内容可能预先没有设计合作环节,但是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无法达到教学进程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这时教师也应该敏锐地把握住时机,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比如,在学生思维受阻时,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等等。

总之,有关网络合作学习的看法及见解因人而异,它还在一个发展学习实践的过程中,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有不到之处,恳请批评指正,谢谢!

篇2:作业:网络教学环境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1、具有互助性、互补性、自主性、互动性;

2、师生和生生之间借助计算机,可以实现实时、非实时、实地、非实地的有效便捷的沟通和交流;

3、能够激发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和凝聚人心,增进认识和理解;

4、能够促使学生独立思考、不断反省,通过积极参与和角色转换等方式不断提高协作沟通和批判思维的能力。

5、网络环境为合作学习提供了特别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的平台,学生借助于网络环境能够进行丰富多彩的合作学习,学习形式、学习内容、学习效果都出现了崭新的变化。这是网络环境下合作学习最突出的特征。由于网络环境所具有的同步工具和异步工具,如音频会议、网络会议、视频会议、聊天、及时消息、白板、讨论板、BBS讨论系统、学习日历、各种链接、小组公告、Email、调查和测验、内容集成、课件、流媒体、幻灯片、电子书等都可以成为课堂合作学习的有利条件。基于网络档案管理功能所构建的学习资源库、版本跟踪和控制、基于许可的网页访问更是给合作学习提供了浩瀚的学习资源。在新课程所提倡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充分开发利用网络资源。

我认为网络学习协作模式的设计应着眼于以下三点:一是该合作模式如何应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二是这些学习活动又如何提高学生之间、学生群体之间以及学生与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水平和交流质量的;三是学生使用该合作学习设计模式中的反应如何,并附学生在网络课程中实践该模式后的反馈情况。内容可分为设计学习任务、设计学习评价方案、组织与安排学习活动、设计网络学习环境等等。

在英语教学中,我尝试做了以下几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

2、“发言人”采取轮流担任的制度。

3、教师也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

篇3:作业:网络教学环境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湖南省临武一中开展了《网络环境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的课题研究, 探索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中物理自主探究学习模式,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 让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参与评价决策、参与解决问题, 将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同他们从多种渠道获得的知识联系起来, 并将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新的学习实践中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把科学知识与观察、推理和思维结合起来, 从而能动地获得对科学的理解,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2]。

一、网络环境下高中物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理论阐释

网络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的优势, 创设一些对学生来说是现实的, 同时又与所教物理知识相关的事实性、意境性、示范性、原理性和探究性的情境, 激起学生的认知欲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去获取知识、技能, 并使学生在不断参与过程中学会认知、学会思维、学会合作、学会创造, 实现学生多方面综合能力的发展。

基于网络环境下高中物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学生在学习内容、时间、地点和进度的安排方面有主动性, 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了与教师或其他学习者共同学习的交互环境, 学习越来越成为学生的主动追求, 成为一种多姿多彩的生活方式。网络环境下高中物理“自主、合作、探究”课堂学习模式可概括为以下几个环节:

1.情境创设。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 通过动画模拟、演示实验、控制模拟、演示演播等手段, 营造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情境, 给学生提供学习材料或学习方法, 并指导学生操作探究、看书学习。

2. 确定问题 (目标) 。这一环节的设计与创设情境有很大的关联, 也就是说, 教师通过有效的情境创设,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并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 明确自己主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或确定什么样的学习目标) 。这里的问题 (目标) , 可以是一堂课某个环节所要解决的问题 (或达到的目标) , 也可以是整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或达到的目标) , 具体要根据不同课程及不同需要由教师自己来把握。

3. 自主探究。让学生充分利用INTERNET查阅资料, 结合实验操作动脑思考, 独立探究新知, 从中发现疑点, 并尝试自我解决, 以充分挖掘个体潜能, 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学习能力。

4. 协作交流。协作交流的过程是一个合作、讨论、探究的过程, 它彻底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法, 让学生通过交流相互启发、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 寻找尽可能多的以及最优的解决问题方法。这实际上是一个求异、求同、求优的过程,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表达和创新能力, 是弘扬学生主体精神的最好体现[3]。如上感应电动势一课时, 在猜想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时,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小组共同想办法并选择器材进行探究, 或在教师提供器材的基础上由学生以学习小组一起完成探究等。

5. 重点导学。这个环节是教师的讲授。由于学生都经过自学探究, 思考讨论, 因此没有必要讲授教材全部内容, 仅就教材的重点、难点、易混淆的知识点、教材的结构、结论的思考推理过程以及反馈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加以点拨, 或与学生共同探究[4]。

6. 反馈纠正。通过练习、课堂作业反馈的信息, 及时发现探究导学中的不足, 由学生自我纠正, 或采取补救措施, 实现教学的优化。

7. 意义建构。所谓“意义建构”是指学习者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现象的慨括, 对事物之间内在联系和规律的归纳。梳理出知识脉络, 形成知识结构[5]。意义建构阶段实际上是一个理论提升阶段, 及教师引导学生在充分思考、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将新知识用最优的语言进行表达, 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 并将它纳入自身的知识体系, 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

二、网络环境下高中物理基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实践个案分析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不仅关注学生“知道什么”, 更关注学生“怎样才能知道”, 在“让学生自己学会并进而会学”方面下功夫, 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动态建构”[2]。下面以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2第四章第二节《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为例来分析网络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式教学的设计思想。

1. 问题情境的创设。 (1) 课前播放背景音乐; (2) 介绍法拉第十年不懈的努力, 发现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学史以及科学哲学思想, 音频、视频、文档资料; (3) 奥斯特和安培的实验 (动画模拟实验演示) ; (4) 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际应用 (①动圈式话筒的原理②磁带录音机的原理③汽车车速表④利用涡流加热和熔炼金属) 。这些资料可在课前进入校园网络资料库独立学习, 也可在上课时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学习。

2. 提出问题。学习了背景资料后, 指导学生质疑: (1) 既然电流能产生磁场, 那么磁场能否产生电流呢? (2) 怎样来研究这个问题? (3) 如何通过实验使磁场产生电流?通过网页设计递进式的质疑, 引出课题。

3. 自主探究。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探究式学习网页, 该网页主要包括模块一 (学习目标) 、模块二 (课文导读) 、模块三 (例题练习) 、模块四 (物理学家) 、模块五 (物理学史) 、模块六 (科技应用) 、模块七 (科学哲学) 、模块八 (相关课件) 、模块九 (相关链接) 等。老师先告诉学生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学, 然后让学生按照课文导读里设计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自主性的探究学习。

其中模块二 (课文导读) 是探究学习的核心, 主要通过层层递进式的质疑与实验探索, 得到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学习内容有:①实验一 : 导体棒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 (点击“实验一装置”, 出现实验装置模拟图;点击“开始”, 播放工作原理、过程动画。实验二、三同上) ;②从实验一中你能回忆起初中学过的什么结论?③在实验一中, 是导体在磁场中运动, 是否只要导体在磁场运动就能产生感应电流?如果让磁体在运动而导体不动, 那么会不会产生电流呢?④实验二 : 磁铁相对于螺线管上下运动时, 螺线管中产生感应电流。⑤那么, 是不是只有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与磁场发生相对运动, 电路中才会产生感应电流呢?如果磁场与导体没有发生相对运动, 会有感应电流产生吗?⑥实验三 : 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的位置、或者开关的通断来改变小线圈的电流, 从而使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⑦能否把这个实验和前面两个实验做个比较, 归纳出它们产生电流的条件的共同点吗?并给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呢?

4. 协作交流。学生自主学习得到的初步结论 (答案) 不可能是唯一的。将学生得出的初步结论放置于专题讨论区或留言板中, 并在留言板提出下面两个问题, 引导学生充分进行分析和讨论: (1) 导致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的情况有哪几种?上面三个实验中磁通量变化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2) 当导线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 闭合电路中是否一定产生感应电流呢?请分析下面的例子:一个矩形线圈垂直于磁场方向放置, 当线圈水平向左或右移动时 (在磁场中) , 线圈中是否会产生感应电流呢?如果没有感应电流, 请说明原因。这个问题对你理解感应电流产生条件有什么启示——产生感应电流最关键的是什么?通过网页上递进式的问题, 由学生讨论得出感应电流产生条件的结论。

5. 重点导学 (网上协作) 。学生对自主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老师或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可以是面对面的交流, 也可以进入网络讨论区进行交流, 老师则只是见缝插针, 对同学们的疑问进行指导。

6. 反馈纠正。通过网上测试, 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和引伸。

7. 意义建构。由学生对本节课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思路、研究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 形成结论。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网页“小结”。

此外, 学生可进入教学资料库浏览教学资料或相关链接网站等等。

本案例整个设计贯穿了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这一主线, 抓住了探究式学习的本质和核心。学生通过上网查阅法拉第及其电磁感应方面的资料, 既为新知识的学习进行了有益的准备, 又为课堂的探究式学习奠定了基础, 同时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 收集、分析和加工整理信息的能力。课后作业:自制简易发电机、上网查阅有关电力方面的资料, 搭建了课堂所学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桥梁。

教学有“模”, 但无定“模”, 贵在得“模”。上述环节和功能建构的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不是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由于学生的自学探究和教师的导学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动态系统, 又由于教学任务和课类型 (如新课、习题课、实验课、复习课、讨论课……) 的不同, 因而构件模式的环节及结构必须予以调整, 或按照上述环节及顺序进行;或减少、合并某些环节;或调整环节的顺序等, 但不管怎样调整, 都必须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去安排。

网络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 在教师观、学生观、学习观和评价观上均体现了独特的见解和主张, 具有新颖而丰富的内涵, 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 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协作精神。同时有利于促进教师建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改进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重新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但在实验过程中, 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障碍, 主要表现在:教学带有松散性、不确定性、难控制性, 教师对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要有一定的预见性, 单纯推行网络探究教学是行不通的, 而且还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教师必须对教学信息资源进行精心设计、策划, 应选择那些能够发挥网络优势的教学内容来进行探究教学。

摘要:本文主要结合具体教学案例——《网络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课堂学习模式》的基本思路、各环节的具体操作进行探讨, 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力,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网络环境,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实验) 》 (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4) .

[2]陈光全.关注学生的体验学习[N].教师报, 2002, (3) .

[3]王坦.合作学习论 (M)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4 (18) .

[4]任顺元.导学论 (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3, 第一版

篇4:作业:网络教学环境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关键词】小学英语;多媒体技术;自主探究;合作

前言: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方式,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在小学阶段,实施英语教学,还要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能力的提升,因此可以积极结合多媒体信息化技术的方式,以此来实现这一目标。所以,笔者主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方法论的研究,从而能够为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积极的帮助。

一、自主探究学习的概念分析

所谓自主探究学习模式来说,主要是通过老师的合理引导与启发,学生能够运用探索的方式,进行合理的自主探究学习,而且能够得到掌握知识与能力的效果。另外,作为自主探究式教学来说,主要有两种内涵:其一,是问题解决式。主要引导学生合理地发现问题,并且能够自觉主动地解决问题;其二,就是任务驱动式教学。主要能够在老师的合理引导下,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交代,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还要学生积极发挥自身的自主探究作用,也可以积极与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等,这样的教学模式在教育领域中运用,能够合理促进学生的自主能力的提升,为学生的思维扩展提供重要的支持[1]。

二、信息化环境下实施小学英语自主探究教学的重要性

当前,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在教育中实施合理的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尤其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作为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来说,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还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将信息资源作为自身发展的基础,并且在运用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因为,作为多媒体信息技术来说,在教学方面的应用具有非常大的优势,而且能够使英语教学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在运用过程中,凭借课件与材料的作用,能够使教学效果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针对比较抽象的概念与问题等,借助多媒体的形式,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并且合理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对学生的形象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另外,作为探究式教学方式来说,主要将任务驱动作为自身的教学中心,而任务就具有了一定的真实的特征,而且有助于学生自身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2]。作为小学生来说,对于多媒体教学设备来说,具有一定的好奇心理,而且借助多媒体设备形式,能够使信心的获取更加容易,有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与发展。

三、信息化环境下实施小学英语自主探究教学的合理举措

(一)教学情境的合理创设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将多媒体教学设备合理引入教学过程中,能够为学生进行教学情境的合理创设。因此,作为小学英语老师来说,应该积极认识到教学情境创設的重要性,以此能够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被合理激发出来,并且能够使英语探究的重点得到一定的明确。比如,在小学英语教学课堂中,老师可以借助游戏教学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有趣、生动的教学情境。比如,在学习新单词的过程中,学完后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屏幕的形式,在屏幕中将单词的中文含义列出来,并且让学生来猜,或者可以将词汇列出来,让学生说出其中词汇含义,并且还要让学生进行表演等,以此能够使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被合理带动起来[3]。另外,老师还可以积极借助歌曲、歌谣或者动画视频的形式。在教学生“穿衬衫、晾裙子、脱帽子、洗裙子、收拾裤子”这些语句过程中,很多学生会觉得很难读,或者每个语句代表的指令理解起来比较模糊,而此时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屏幕出示情境动画,让学生跟着动画边做动作,边说唱。这样一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借助这动画视频的学习,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学生对这一语句的理解就能够合理加深。因此,在小学英语的教学课堂中,老师需要为学生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在多媒体设备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能够使学生得到积极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二)合理提出合适的探究问题

作为信息化背景下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英语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合理引导,可以为学生提出合适的探究问题。作为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来说,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动力,老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合理的探究问题[4]。比如,在进行情境导入的过程中,可以将一些比较有效的探究问题留给学生。例如,在学习PEP小学三年级上册中第四单元中的We love animals的过程中,老师借助多媒体设备的形式,在屏幕中展示了各种动物的图片等,并且让学生来对这些动物所对应的英文名称进行学习。而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可以为学生留下这样的探究问题,这些动物应该进行怎样分类与区分,并且引导全班学生或者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进行合理的探究与学习,这样通过小组探究的形式,能够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积极的培养,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也能使学生之间的感情得到一定的沟通,也能从别人的意见中受到启发等,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学习与成长。

(三)借助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在小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合理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与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并且还要积极借助多媒体设备,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的作用,为学生展示关于不同动物类型的区分方式,如哺乳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等等,并且引导每个小组的学生进行合理的探讨,对屏幕中展示的动物类型进行合理划分,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也要进行合理的引导。另外,针对这些动物的特征与生活环境等也可以作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讨论的话题,在小组探究过程中,老师应该积极关注小组内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且在谈论后,老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相应的结论,这一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学会对他人意见的综合,并且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等,从而有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升与发展。此外,作为小学英语教学来说,老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积极向老师进行求助,而老师应该积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合理引导学生的学习,以此能够使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式,能够使问题的解决更加有效,从而有助于学生英语的学习与进步。

综上,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积极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方式,能够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因此,作为小学英语老师来说,应该加强对多媒体设备的学习与运用,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的帮助,能够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提升自身的解决问题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等,从而能够使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得到合理提升,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梁砚.如何使学生自主探究学习[J].新课程学习(上),2011,(02):16-18.

[2]赵国良.让学生学会提问——自主探究学习的切入点[J].宁夏教育,2011,(02):22-24.

[3]陈小平.对改进网络学生自主学习的探析[J].教育探索,2010,(03):39-40.

[4]黄玉卿.小学英语感知学习风格教学策略初探[J].课程教学研究,2016,(04):63-65.

篇5:作业:网络教学环境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通过本主题的学习,希望能够提升教师利用移动教学环境有效组织与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能力。【学习目标】

1.本课程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详细介绍了移动学习环境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相关理念及具体实施。

2.结合所给案例,深入理解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在技术环境下开展的理念,并且能够切实运用到自己的日常教学当中。【学习建议】

篇6:作业:网络教学环境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贵州省天柱县凤城镇第一小学杨政江邮编556600

【摘要】: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我国的教育面临一个新的挑战。因此,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成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难点、亮点,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已经在语文教学中已全面展开,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形式化、单一化、程式化的不足,为此,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尤为重要。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新途径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大胆地探索,希望能引起同仁们共鸣。

一、观念更新,关爱学生。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想实现这一理念,我们从教者必须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尊重每一位学生,呵护学生,维护学生尊严。正确地引领学生,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诱导与鼓励使孩子们树立顽强的自信心,从而挖掘其诸方面的潜能,教师只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学生就会喜欢自己,“信其道,乐其事,信其人”。多给学生阳光,他们就会灿烂,使每位孩子在阳光与雨露中开辟新的生命历程。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既是执行者,又是主导者;既是引导者,又是合作者。“传道、授业、解惑”就要学会“蹲下身子看孩子”,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以活动为中心,以社会为源泉,构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造就学生的乐学思想,使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把学习看作是一种有趣的活动,通过听故事、听录音、演课本剧、看录像、做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因,使学生轻松愉悦地进入学习状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老师不是旁观者,是启迪学生学习智慧的导航者。发掘学生潜能在于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 1

性,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在质疑中,将知识转换为技能,达到学以自用的目的。

二、自主学习,插上想象的翅膀。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也可以说“自主学习”既是新课程的理念,也是素质教育的具体表现。“自主学习”不仅能唤醒学生的主动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能发掘学生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营造和蔼的课堂气氛,是自主学习的保证。

教学是缔造人才的活动,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单靠教师的敬业精神是不够的,必须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学生的感受性,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之人。教师的一颦一笑看似平凡,却很奇妙,给学生多一些微笑,就会得到多一点回报。对学生出色的表现给予微笑,是一种欣赏、一种激励,学生会为了你的微笑去奋发,希望迎接你的另一个微笑;多一份宽容,是一种安慰与呵护,会唤醒学生沉睡的动因,使他们因老师的爱而拼搏,慢慢转化成动力,向美好的未来挺进;学生即使出错,多一份信任,会使学生感恩不尽,学生会力求完美,成为严于律己的好学生。信任,必须尊重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与信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广泛使用儿童心语,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热情洋溢的口吻中,感受到老师的亲切,倍感亲近。如“请同学们选择你自己喜欢的内容学习”,“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你的发现”,“老师和同学们相信你,你能行”等等。

2、体验成功的喜悦,是照亮学习思路的明镜。

成功会给人们带来自信,会带人们走近一个童话般的世界,会给你带来无穷的快乐,会让你振奋。为此,成功是学生继续努力学习的学习动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让每一个学生经常获得成功的喜悦,怎样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成功的喜悦?是摆在我们从教者面前的一大难题。所以,作为教师要以独具的慧眼,去发现学生的进步与成功,哪怕是极其微小的,都是难能可贵的。不要误认为创新与发现是指 “前人所未思,前人所未想的事”,而是指:在其年龄、学识阶段中已发现和创造的新的东西。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对学生要和善,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不轻易否定学生奇怪的观点、莫名的想法,经常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如教《桂林山水》一文时,我先让学生自学后提出疑难问题,学生提出:“为什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山水的特点是怎样显现出来的?„„”我说:“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你们的问题也是老师的问题,让我们一起迈开旅游的步伐再到课文中一游好吗?请通过再读课文,在自主学习中看能不能解决我们共同的问题。”就这样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再读自悟的学习中去了,我呢?则参与讨论,适时给予点拨,一会儿学生纷纷举手,迫切要求解答刚才那些疑难问题。事实上学生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学懂了课文。这时我评价说:“同学们真了不起,学会了脑筋,靠自己的反复读,用心想,发挥集体的智慧,学懂了课文,还帮老师解决了疑难,我真心谢谢你们。”并向学生深深地鞠了一躬,学生激动不已,感到了成功的喜悦。显而易见,教师的“导”已经在小组讨论中完成,只是学生感觉不到这是教师巧妙的设计而已,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能力,又实现了真正意义的自主学习,开发了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3、舒展想象的翅膀,是拓宽自主学习的保障。

舒展学生想象的翅膀,拓展自主学习的空间是合作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所以,在人类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没有歌德巴赫的猜想,就没有当今的科学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对课文的理解就越有创意,在课堂中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能激发学生想象的翅膀,拓展自主的学习空间,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很创新能力。如我在教《卢沟桥的狮子》一文时,我刻意创设情境,让学生讨论省略后的内容,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翅膀,畅想卢沟桥狮子还有哪些形态?有的说:“有的狮子抬头望着远方,好像喜从天降”;有的说:“有的狮子抬头望着远方,好像在思念故乡”;有的说:“有的狮子仰望着星空,好像依恋神往的天堂”;有的说:“有的小狮子伸着手,好像在向我招手,愿与我们做朋友„„”

三、合作学习,个性张扬。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正在被教师们在教学实践工作中广泛使用。但从当前课堂教学的情况来看,合作学习的使用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合作学习的要素不明确、合作学习的形式比较单

一、合作学习的具体方法没有被教师和学生所掌握等。有效合作学习的教学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与过程,进而在单位时间内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有效合作学习的主要教学策略包括选择合作伙伴与明确责任分工、教学时必须灵活地采用多样化的合作学习形式。

1、构建小组,分工明确。

为了在课堂上能严谨有序地学习,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将学生的座次排好,以前后两桌,四人为一组,尽量考虑到学生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因素,合理搭配。组内成员要有明确分工,每个小组有组长,任务明确,监管合理,发言人、辩论人、记录人,各司其职,团结协作。

2、精选内容,激发兴趣。

如何理解合作学习的要素,关系到合作学习中的操作要领。当前在课堂合作学习活动中,因为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要素理解不深入,使得合作学习找不到突破口,虽有了合作学习这一新型的学习方式,但缺乏良好的合作学习效果。所以,在教学中应选定有价值的内容或问题进行合作学习,不能将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一个没有合作价值的问题,会使学生厌倦。因此,精选合作内容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前提,其探究的内容要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具有一定难度,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这样,学生既感兴趣,又乐于参与。如我在教《卢沟桥的狮子》一课,先由学生读第1-3自然段,找出概括卢沟桥狮子特点的一句话,比读,说出理由,赛读,说出感受,通过反复诵读,凸显了卢沟桥狮子特点。层层深入,哪些语句你最喜欢或那些句子深受感受?为什么?这样引题有意,入文有感,恰是学生关心的问题,因此,讨论成了趣事,学生各抒己见,谈出看法,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为愉悦地学好全文奠定了基础,学习全文水到渠成。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形成独立见解。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个体需求的基础上的,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合作学习才能有坚定的基础,这样的合作学习才会有成效。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决不能是旁观者,而应该是学生合作的指导者、组织者,监控者。教师应该将合作的观念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师生合作带来生生合作。

4、角色扮演,增强意识。

角色扮演是课程内容再现的一种表现,也是扩大小组学习的成果,全班交流的一个行之有效方法。教师要把握时机,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组织交流时,一般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汇报,也可以由教师指定那些在巡视中发现的特有典型的问题或不同意见的学生交流。如我在教《四季的脚步》一文时,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四季的变化,交流时,学生进行汇报表演,既提高了小组合作意识,又凸现了学生参与热情。

四、探究学习,激发动因。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有积极的影响。我们应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总结,找到适合于不同学生的探究方式,使之健康发展。所以,要求教师在课堂学习中,借助课文情景,创设主动、互动、生动的学习氛围,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给各类学生提供适合各自发展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1、故设悬念,探索创新。

质疑是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应该充分认识质疑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所以说,质疑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基础。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在一定意义上是与有无质疑习惯和质疑能力相关的。一个习惯于思考的学生,他的思维节奏总是和教师授课进展同步的,而他提出的质疑是学生主动求知、主动学习的生动体现,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故设悬念,注重启发学生学会质疑,引导学生如何质疑。

(1)抓住课题质疑。揭题时,让学生抓住课题关键词质疑,有利于学生运用推测,猜想的方法去理解课文思路,以进一步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如教《飞夺卢定桥》一课,一生质疑题目中的“飞”、“夺”各是什么意思?文章重点写什么?“飞”与“夺”这两部分怎么连接?这样,学生能对自己的猜想,主动有效地自读课文,全身心的投入到文本的研读中,做到读中感悟。

(2)从课后精心设计的问题学习质疑,这些都是质疑的典范,学生可以思考这些问题提出的角度方法,学会提问、学会合作、学会解答。

(3)抓重点语句质疑。语句教学在小学语文是十分重要的,要多让学生在品词赏句中提出问题。如:《桂林山水》一文,抓住山的“奇”、“秀”、“险”;水的“静”、“清”、“绿”,就能充分理解文本内容了。

(4)从矛盾中质疑。教师应启发学生从矛盾处提问。

(5)从文章开头质疑。

(6)从课文写作特点上质疑。

(7)从文中标点符号上质疑等。

2、共同探究,释放质疑。

“教无定法,但要得法”。学生根据文本能提出问题并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开发学生智力,强化学生的感受性解决问题。如何把不懂的内容弄懂,怎样解决疑难问题?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研究的问题。只要我们诱导有方,当好学生的学习伙伴,就能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齐心协力解决问题。方法有:(1)联系上下文读懂内容,从字里行间里找到解疑的依据;(2)图文并茂,展开想象的翅膀加以合理的想象;(3)进行假设,推理;(4)把握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分析理解;(5)运用比较,区别异同;(6)小组讨论,合作探究;(7)联系课外知识,找到相似点加以揣摸。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是否更新,决定着教育教学新的旅程,能灵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学习的感受性。只有造就了学生的乐学思想,才能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使学生真正喜欢学习,爱上语文。

篇7:作业:网络教学环境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学生姓名: 涂 丽 指导教师:

陈 仁 学科专业: 小学教育 研究方向: 小学教育方向 学 号: 201209475363 学习中心:安徽庐江电大奥鹏学习中心

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2014年04月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涂丽 安徽庐江电大奥鹏教育中心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因此,把重心由教法转向学法,这是教育改革向深层发展的必然趋势。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全面培养小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生存、生活实践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与方法,具有优秀品德情操和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语文现代化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小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的汹涌浪潮,一个崭新的二十一世纪展现在我们面前。由于知识经济的初见端倪、国际竞争的空前激烈,再加上人类生存发展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困境,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已由自然资源或物资力量转变为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因此,把重心由教法转向学法,这是教育改革向深层发展的必然趋势。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全面培养小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生存、生活实践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与方法,具有优秀品德情操和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语文现代化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能够更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力倡导这样的新的学习方式,是现实的要求,更是未来的需要。

一、小学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势在必行。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是要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其有益于学生学习、发展,有助于素质教育实施,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造就。

1、新课程的呼唤。

《标准》的基本思想是“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语文课程的功能是:“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为条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策略,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为保障。通过识字写字、阅读、写话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让学生“知”“能”并举,具有美好之情愫、良好之习惯,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激发想象、开发创造潜能,发展个性。”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必然成为新课程的呼唤。

2、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其特点有三:一是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它包含政治、思想、道德、价值观、文化、美学诸方面的内容。二是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学习母语有一定的基础,有语境,有资源。三是汉语言文字具有特殊性,汉字组词率高、情感色彩丰富,汉语语言简洁、语法灵活、富有韵律,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因此,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将解读文本与感受人文自然合一,尽量以“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减少非语文手段的运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倡导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的理念,才能体现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时代的呼吁。

现代学生观——学习的主体、各有个性的人、处在发展中的人。现代人才观——行行出状元、人人能成才、终身学习。现代教师的角色——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师生在目标一致的学习过程中和谐共振,共同发展。因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则为现代性教育之必要方式。

二、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能力的培养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研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具体操作方法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1、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

选择一个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话题,创设一个合适的背景,调动学生共同参与的积极性,是提高探究学习能力的关键之一。老师的职责就是创造一个能使学生积极思考、进行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从多角度、多渠道来整合探究学习的材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包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社会、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目的地进行问题探究。

因此,教师应对合作探究加强有效的组织和指导,提出问题后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进行自主探究,把握合作的时机,协调自主与合作的关系,营造合作交流的氛围,引导学生在小组中积极参与对问题的讨论,提高合作交流的效果。同时要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共同探究,使之也能积极地参与活动。教师要能够敏锐地捕捉学生探索学习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体现自身的价值。

2、留出展示个性的空间

面向全体,鼓励创新,关注学生个性,是提高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新教材允许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有些探究活动具有很大的开放性,没有统一答案,甚至于没有标准答案,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充分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特点。因此,教师在探究活动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有一定的“自由度”,为学生创造发表意见的机会,展示学生个性,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3、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

通过动手动脑来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关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充分发展。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扩大学生视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把学生推到思维活动的前沿。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上留给学生一片宽松的探究活动空间,精心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操作活动过程,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多角度、多形式地进行对问题的探究,使学生在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形成和运用过程。

4、搭建提升自我价值的平台

新课程理念中,师生关系已从过去的师徒关系转变为平等对话的关系。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语文探究学习能力的关键。教师应该尊重每个学生,保护学生的权利,充分相信每个学生的潜能,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我们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究欲望,让学生有更多参与语文探究学习的机会。只要相信学生,为他们提供探索学习的条件,创设自主的情境,及时发现他们创新的火花,学生潜能就会被开发出来,从而得到很好的发展。

5、划出自主探究的时间

充足的时间,是提高探究学习能力的基本保证。新教材中增加了一些探究活动,提供了供学生分析和思考的素材。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8课中的三则故事流传久远,并浓缩成三个成语: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被人们广泛运用在口头和文章中,说明其寓意一直在给人们以启示和教育,具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合作探究,请同学们联系实际,来印证这三则故事的寓意,学生有的是从自己身上举例,有的是从同学身上找例子,也有的是从家长身上找例子,事例虽然都很普通,但可以看出学生已经真正理解这三个成语了。

总之,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运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与时俱进、适时教育、适人教育而大力提倡的,是培养具有现代思想与思维、时代个性、健全人格、优秀素养人才而迫切需要的一种相对于传统教学的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其有益于学生学习、发展,有助于素质教育实施,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造就。

1、在讲读课文中实践

小学语文课程中讲读课文占有首要的位置,所选课文为兼思想性、艺术性、人文性、知识性等为一体的经典文。教学时,我们教师积极、灵活、大胆地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小学生在掌握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注重全面素质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注重语言基本功训练的同时,让小学生掌握学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略读课文中尝试

略读课文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占有相当的篇幅,是对讲读课文的巩固、补充、延伸,旨在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其根本任务。教学时主要是读,即泛读和精读,随机而用。教学时,要求教师自觉帮助小学生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默读、朗读、速读、跳读等阅读方法进行重认识性、理解性阅读(低年级),重评判性、创造性阅读(中高年级)。注重发展小学生的主体性,在小学生主动求知的兴趣激发、主动求知的方法和能力习得、主动求知的探索精神的培养等方面做好文章。具体的做法是:(1)营造民主氛围。让小学生进入主体角色,培养其主体意识,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伙伴型合作关系,以树立小学生学习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自主的意识,便于自主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2)创设活动情境。(3)发展创新思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阅读课文教学时,教师应善于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要关注小学生的异象,诊视小学生的反常,异象即标新,反常即创新。采用引导质疑、合作探究使小学生在学文中收获料想不到的成功和体验。我们教师始终坚持课前预习中让学生读熟课文,尝试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课上汇报交流,师生达成共识。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3、课外阅读中的应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学校全体语文教师,在校长亲自指导下,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发挥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掀起课外阅读热潮,师生写了大量的读书笔记,达到《标准》规定的相应的课外阅读量,重视语文积累。因而,我们把教师定位于学前指导,学中帮助,学后促进的角色,给小学生充分的自由和自主,从培养其浓厚的阅读兴趣出发,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帮助学生丰富语文知识,积累语文技能,美化语文素养。同时各班每周开展读书回报交流,让全体学生身心愉悦地走进课外阅读,在激情中学语文、用语文。我校唐老师的课外阅读教学成绩凸显,学生已养成独立阅读习惯,从教师的导读、导说、导做、导写四方面引领。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在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上下功夫,在读书回报中见收获。在姚老师的示范引领下,我校其他班级也积极实践,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了阅读能力。

4、语文实践活动中的尝试

《标准》首创了语文综合性学习,这是拓宽语文学习途径的现代性方法。语文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在此仅论述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探究性学习。教学时,要强化过程,淡化结果;要着重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之形成及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要开阔语文学习视野、拓宽语文学习内容、开辟语文学习途径,让生活成为课本,让语文融于生活。教师要帮助学生从兴趣出发选题、定题,放手让家长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搜集、整合、处理信息,在合作中交流,达到“有心载花花自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理想境界,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和本领。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既是新时期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迫切需要,但在课堂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将继续努力,完成课堂改革赋予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篇8:作业:网络教学环境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一、营造民主教学氛围

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软环境。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最能促使创造力发挥的条件是民主。”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培养自主的良好学风

教师要创造一种宽松、宽容、富于活力的教学氛围,真正“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安排学生质疑问题的环节,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见解;在授课过程中,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提出节外生枝的问题;尊重学生的意见,允许学生向同学、教师质疑,大胆发表独特见解。在课堂上,在问题的讨论中,师生应是平等的。

2. 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在和谐的师生情感中,学生更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教师要切实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试着走进学生的心灵,形成融洽、和谐的环境。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尊重差异,崇尚个性,让学生言论自由,让课堂成为“百家争鸣”的场所,这样师生间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形成。

3. 鼓励情感的真实流露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只有在一堂课中注入那涓涓的情感细流,让教师、学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此时学生的感情,人格也才会受到感染,情操也才能得到陶冶。他的情感才会自然流露,学生的个性也才能得到体现。

二、搭建学生主动学习的平台

首先,教师要站在整个语文教学的全局上审视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握教材,精心地重组教材,灵活使用教材,把握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注意向课外扩展延伸。

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去思考:设计什么样的问题最能激发起学生的研读探究兴趣,用怎样的学习方式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全体参与,全程参与。

三、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愉悦

体验成功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动力。所以,新型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课堂。只有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才会促进学生不断进步,挖掘出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使其个性中的积极因素得到发挥,消极因素得到抵制。

篇9:作业:网络教学环境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漫无目标地讲“自主”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但是有的老师戏言到:“语文课,学生想怎样做就怎样做。”“自主学习”变成漫无目标的“自由学习”,老师岂不是无事可做了吗?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显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就学习过程的内在品质而言的,它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的学习。

2.合作,只注重形式

我们看到的课堂讨论,往往是“四人小组”的形式,似乎这就是“合作学习”。

有一些老师在教学中先设置几个问题,然后叫学生以四人为一组讨论。时间一到,立刻请同学起来回答。讨论仿佛成了做广播体操,老师叫讨论就讨论,老师叫停你就得停,不管学生有没有讨论好,或有没有思考好,规定的时间一到,马上要求学生回答。这既不合学生思维规律,又不尊重学生,这种名为“合作学习”的讨论是虚设的。在这种缺少民主的学习氛围中,怎么“合作学习”?

3.探究,只是摆摆样子

我们看到一些课,老师布置一点所谓的探究的问题,只不过是点缀一下,摆摆样子,最终还是老师宣布答案,草草收场。

我们不去抓学生思维的过程,却追求结果,白白失掉了学生探究的时机,这对于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又有什么意义呢?为什么不抓住机会,让学生把自己思维过程说出来?他们在述说的过程中,可以整理思路,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收益肯定是大的。

二、策略

针对以上种种问题我们在语文课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有哪些策略呢?

1.指导学法

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帮助。

当然,学习方法多种多样,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在指导学法的同時,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行之有前效的科学学习方法。同时还要注意让学生“愿学”“乐学”,因为不解决“愿学”“乐学”的问题,也就谈不上“会学”“善学”。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其实是一个动态过程,“愿学”和“善学”是推动其发展的前提和动力。学生养成了自学语文的习惯,掌握了一些自学语文的方法,那么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才会有基础。

所以,我认为指导学法,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帮助,是十分必要的。

2.创设氛围,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保障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一个个有丰富的精神生活、蕴涵着生命潜能的人,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尽可能把自己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使学生感到亲近;尽可能把教材以及教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学生的极力拉近,与学生产生共振共鸣。

3.生发问题,与学生主动探究、勇于与创新同步

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有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要在课前依据教材和所了解的学情而提前预设一两个能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问题,同时根据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学习的反馈,临时改变教学预设,对生发的新问题,恰当地追问。这样我们才能与学生自主探究、勇于创新同步。

(1)指导评伦。如教《皇帝的新装》时,学生讨论“皇帝上当受骗的原因”,有的说在于骗子,有的说在于大臣,有的说在于皇帝,教师在旁用亲切的话语体温:“那么,你从哪里看出来?或者说,你的依据是哪些呢?”引导学生整理思路。这样的设计、追问有利于引发学生积极探究。

(2)激发学生质疑。洪镇涛先生说,不断地质疑问难,并挑起争辩,创设一种思考的情境,改变学生在课堂上通常有的那种松弛的心理,让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的、活跃的状态,“迫使”他们主动去思考、去探索、去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来解决面临的问题,并且把思维的触觉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因此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特别是不同于教师和教材的见解,改变学生总是跟着教师和教材转,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局面,使学生敢于打破思维定势,发展求异思维。

(3)鼓励学生创新。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多角度、多方面去看问题,使思维更加灵活而有广度,这样就会大大提高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以此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在课文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少老师有好的经验和策略,只有真正领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内涵,语文教学才难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上一篇:演讲:对未来充满信心内勤转型演讲下一篇:中班健康主题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