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法

2024-05-26

浅谈初中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法(精选8篇)

篇1:浅谈初中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法

浅谈初中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法

摘要:应用前人的研究成果,在数学课中实施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观察思考、自主合作讨论、自主探究、发现解题规律、提高教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关键词:初中数学习题课

合作学习

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的构建

1、建模的背景

“问题才是数学的心脏”,教会学生解题才是中学数学教学的第一任务。由于知识严密的逻辑性与高度的概括性,在例题、习题中,还有一些没有写明白的信息。即使是最简单的题目里,也存在着可发掘的因素,存在着一些解题规律。而这些往往并不是学生们所能领会的。课堂中不仅要求学生得到正确的结果,更要重视过程,注重思维训练,让学生有所“错”。特别注意的是,要树立合作学习观,面向全体,重点关注中等生和后进生,使各类学生都能自主、合作学习。

2、模式流程 2.1、课前探究 2.2、自主感受探究

2.3、小组内合作讨论,教师问题引导并做总结 2.4、学生解题,小组反思 2.5、学生自主小结 2.6、布置作业

3、说明事项

要注重调动学生的探究、合作热情、培养问题意识、要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常思考“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等问题、激起解答习题的兴趣、培养与同学交流的习惯。

二、课例说明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3.2——近似数和有效数字习题课

(一)观察思考

本节课上“3.2——近似数和有效数字习题课”请大家先考虑下面的问题

1、课前探究:数字“黑洞”。

“黑洞”原指非常奇怪的天体,它体积小,密度大,吸引力强,任何物体到了它那里都别想再“爬”出来。无独有偶,数字中也有类似的“黑洞”,满足某种条件的所有数,通过一种运算,都能被它“吸”进去,无一能逃脱它的魔掌。比如:任意找一个3的倍数的数,先把这个数的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都立方,再相加,得到一个新数,然后把这个新数的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再立方、求和,„„,重复运算下去,就能得到一个固定的数T=

,我们称它为数字“黑洞”。..

2、感受近似数的存在(自主感受探究)

2.1、上海浦东磁悬浮铁路全长30千米,磁悬浮列车的平均速度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约为3.75×103米/分, 因此,单程运行的时间约为8分钟。

2.2、据新浪网消息,截止到10月28日下午2点,25日晚发生在甘肃省民乐、山丹间的6.1级、5.8级地震造成9人死亡,43人受伤,其中重伤6人,轻伤37人。房屋倒塌1.2万多间,超过5万人受灾。2.3、量一量这一册数学课本的宽度。

3、探索近似数的表达:(小组内合作讨论,教师问题引导并做总结)3.1、探索:

猜谜语:爷爷参加百米赛跑(打一中国古代数学家)。

祖冲之在数学史上有一项伟大的发现,那就是圆周率在3.1415926到3.1415927。这项发现比西方早了700多年,我们的祖先多么伟大啊!通常计算中我们需对π取近似数,一方面完全精确有时办不到,另一方面也没有必要完全精确。

如果结果只取整数,那么四舍五入法的法则应为3,就叫做精确到个位;

如果结果取1位小数,那么应为3.1,就叫做精确到十分位(或叫精确到0.1);

如果结果取2位小数,那么应为3.14,就叫做精确到百分位(或叫精确到0.01); „„ 3.2、概括: 3.2.1精确度: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某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那一位。

3.2.2有效数字:此时,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末位数字为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3.2.3、应用:

例1:下列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有几个有效数字?(1)132.4 ;(2)0.0572 ;(3)上述实例中的近似数。例2:用四舍五入法,按括号中的要求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1)0.3482(精确到千分位)(2)64.8(精确到个位)(3)1.5046(精确到0.01)(4)0.0692(保留2个有效数字)(5)30542(保留3个有效数字)

4、实践与探索:(学生解题,小组反思)

4.1、学籍卡上甲、乙两学生的身高都填了1.6米,这种填法合理吗? 4.2、全班36人参加100米跑测验,每8人一组,问至少要分几组? 4.3、一辆汽车要装4只轮胎,50只轮胎能装配几辆汽车? 4.4、阅读下列材料,提出一个你感兴趣的问题,并解决这个问题。

著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谈到太空育种时说,神舟五号飞船携带1千克左右的植物种子上太空,而今年利用太空育种的超级杂交稻平均亩产高达807.46千克,这些都标志着中国在太空技术的广泛运用上跨上新台阶。

目前惠山区耕地总面积约24.8万亩,水稻的平均亩产量550千克左右,人口37.3万左右。

5、自主小结:本节课的收获。

5.1、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数大部分是近似数

5.2、精确度和有效数字从两个不同方面表达近似数。5.3要注意实际应用。

6、推荐作业:课本第93页习题3.2第1-2题。参考文献:

【1】 尹磊石《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2】 高向斌著:《走向合作性教学》,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3】 高慎英刘良华著:《有效教学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出版社。

时间:2012.3.12 作者:张艮东

通讯地址:陕西省横山县武镇中学 联系电话:*** 邮编:719114 工作单位:陕西省横山县党岔中学

篇2:浅谈初中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法

教学模式的运用

延长县初级中学

刘龙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这种学习形式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新的学习策略,它综合了发展式与研究式学习的特点,为初中数学教学增添了新的魅力与活力,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各种能力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新课改以来一直积极倡导三种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三种学习方式互相联系、互相支持、互相补充。这种学习方式改变了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学习,对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下面就初中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浅谈几点看法。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方式

此教学方式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构建,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第一,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结合,有利于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第二,探究学习同样离不开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从学习的组织形式上来看,一般可以分为个体、集体探究形式。个体探究本身就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集体性的探究学习也就是所说的合作学习,需要每一个参与学习的学生各展所长,讨论交流,从而达到共同解决问题、共享探究成果的学习目的。第三,合作学习也离不开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各小组成员需要各负其责,独立完成属于自己的任务,可以说合作学习是一种集体的自主学习,学习中如果个体遇到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就需要小组成员共同去探究,而这又属于集体性的探究学习。

可见,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相互补充,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这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运用

1.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供前提和保障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前提基础,只有这样的氛围才能促使学生从心理上主动接受数学学习,而教师是课堂氛围的直接创造者。因此,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想要“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感到亲切、可信,让学生产生想要亲近教师的心理,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其次,有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进入一个强烈的“我要学”的氛围中,从而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原动力。

2.开放课堂,拓展学习空间

开放式课堂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第一,课前开放,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把教材看作唯一的教学资源,而要善于开发与教学内容

相关的各种有用资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上新课之前,教师要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了解新课的学习内容,搜集与新知识有关的资料,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中,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探索之中,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的习惯,还能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课上开放,鼓励学生积极交流信息。课堂上教师应有针 对性地创设问题情境或是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质疑,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探究中获得真知,这样做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还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交流与释疑的空间,让学生在这里可以尽情地释放自己,表达自己,从而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发展的机会。

篇3:浅谈初中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法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教学氛围和谐、融洽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宽松、民主、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 才能思路开阔, 思维敏捷, 才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因而, 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创设和谐、民主, 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体会到探究学习的喜悦。

首先倡导民主平等,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 把学生当成一个独立、平等的人来看待, 保护他们的童真、童心、童趣,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激励学生的参与精神, 激发学生潜能的释放, 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前提条件。

其次创设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动机是学生心理的需要, 是学生认知发展的需要, 也是主动探索知识, 成为创新人才的需要。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 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例如我在教学《走向全盛的唐朝》一课时, 我先播放《大明宫词》电视剧片断 (创设情境, 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作好铺垫) 。然后, 让学生以“我说武则天”为题分组讨论。在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以后, 我又问:“历史上是怎样评价武则天的呢?”继而转入课堂教学。学生急于知晓答案, 因而, 学习兴趣盎然, 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欲望十分强烈。

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激发学生兴趣、欲望

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成功教学所必须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实验历史教科书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 教材内容的展开, 语言文字的表达, 插图、学习活动的安排, 都力求有利于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特别是有利于激发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特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活课文诱发性的导语, 创设学习情境, 提示学习重点, 激发学习动机, 唤起学习欲望, 点燃学习热情。

三、宽松学习环境, 保证学生学习的时间、空间

只有宽松、和谐、民主、活泼的氛围才能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激情, 进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必须从学生学习知识的规律出发, 适应学生学习知识的需要, 为学生提供充分、适当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为每个学生提供最大限度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如在学完《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一课后, 我留足充裕时间, 组织学生讨论“古今考试制度的比较”。并对当今的考试制度提出改革建议。有的说:我认为现在的考试还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学习过程和全面素质, 更应该贯彻人性化的原则 (学生畅所欲言) 。在教学中, 我始终贯彻“民主原则”、“无错原则”、“激励原则”等, 树立“人人平等”的思想, 培养“人人善问”的习惯, 激发“人人求新”的欲望, 提供“人人动手”的条件, 给予“人人成功”的机会。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 锻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四、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重视过程调控、指导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 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 这种发现理解深, 也最容易形成能力。因此, 教师在活动中要支持学生的真实意愿, 学会欣赏他们, 更要学会耐心倾听。例如, 我在组织《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欣赏会》这一主题时, 第一步:引导学生确定活动主题。第二步:制定活动计划与准备活动。 (1) 查阅资料。 (2) 编写节目。 (3) 排练节目。第三步:教师指导学生成立评委。第四步:由主持人的心得体会, 展示学生的小论文, 展示活动照片等。在活动中, 我不仅关注学生活动的结果, 更关注学生活动的过程, 看学生是否有正确的态度, 学生的方法是否掌握,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怎样。始终以“支持者”的角色去接纳和尊重学生的不同想法。

五、促进学生主动探索, 尊重学生学习过程、结果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学生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赏识, 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这是树立学生自信心和个性发展的重要保证。“失败教育只能使教育失败, 成功教育才能使教育成功”。现代教育提出了“教育必须是而且只能是适应人的教育, 而不是使人适应教育的教育这个观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结果如何, 教师都要尊重学生的尝试过程, 给他们以自尊和自信。引导学生不断进行自我评价, 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修正。

篇4:浅谈初中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就如何实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提出建议:一是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二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子,要认识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三是认识到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将导致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数学学习倾向。因此我们应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也是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值得探讨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是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的。改变学生已有的数学学习方式也是当今数学改革的热点。

二、由被动的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转变

“自主学习”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和独特性。我们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数学的一切发展都不同程度地与现实有密切关系。我们要关注“现实数学”的重构,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讲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这一节课时,我设计了一个具有生活意义的问题:一个等腰三角形的玻璃不慎打碎了,只留了一个底角和一个底边,如何将这个残缺的等腰三角形补全?这个问题生活化了,还具有挑战性与开放性,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一个个在本子上画画,再小组交流。当我问他们的时候,他们个个争着回答。因为他们各人原有的知识不同,有的熟悉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有的熟悉两底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因此学生在画等腰三角形时,就有了几种不同的画法。有利用两底角相等的,有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通过这一活动,大大地激起了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当然创设情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能死板地教学生知识,而是要把数学教“活”。

2.让学生学会质疑,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独立思考。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尝试探究新知,学生自己能发现的知识,教师不要代替讲解,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会思考,学会质疑。课堂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思维中的热点与疑点,进行激疑,让学生在疑中产生问题,产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需要的心理,引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动机。发展性理论告诉我们:人是世界上最丰富的生命体,要把课堂作为师生生命发展的载体,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主动地发展,还要关注学生潜能的发展。

三、由问答式学习向小组合作学习的转变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而适当引进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小组的组建是小组合作学习赖以展开的前提。例如我们班48名同学可分成12小组,好中差搭配,男女生搭配,在小组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他们从互助、互勉、互爱、互尊中进行合作交流。例如我在讲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中抽样调查这一节时就充分调动各小组的积极性,让他们去收集不同资料,有的调查的是本村不同阶段的人;有的是调查各班学生的爱好……

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每个小组都是一个合作的群体,学生面对的不再是教师,而是同伴,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无威胁”的课堂氛围。变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为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它将课堂上的单向反馈变为多向反馈,不仅为每位小组成员创造了均等的发表见解的条件,还大大提高了每位学生在45分钟内发言的机会。学生通过同学间的讨论、交流,扩大了信息量,在学习交流中相互启发,拓展了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增强了学生广收信息,主动探究的能力。

四、由获得知识结论向亲历探究过程的转化

传统的教学是“老师牵着学生走”,老师在课前就能基本安排好课堂教学的程序、节奏,课堂在老师的控制下,有秩序地进行着,强调的是接受学习。而自主学习的课堂是“老师围着学生转”,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探究去“发现新知识”,感悟获取数学知识的思想和方法,从而感悟数学美。这不仅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去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以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更主要的是使学生掌握、发现、认识并理解数学的一般方法,学会在生活中发现并创造数学,培养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所以我们要在授课过程中,适当的让学生通过活动操作来发现问题,探究新知识。

数学与生活实际有密切的关系。要转变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就必须让学生有充分从事数学探究的机会,让学生既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的真理,又感受到独立获取知识的乐趣,还从中学到不少解决问题的策略,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实践意识和探究能力。

传说中,有一种植物,只要得到人们的关注,就能盛开最美丽的花。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不断去实践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要求。只要我们关注教育改革,关注课堂教学新的探索,教育的明天一定辉煌灿烂!

篇5:浅谈初中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法

房安祥 店子集镇中心初中 2010年10月20日

《初中数学有效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推进,我校作为一所城乡结合部的普通初级中学,在实施数学新课程的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对于新课标倡导的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在学生学和老师教的过程中,困惑很大。对此现状,我校数学教研组在学校申报的国家级课题“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小组和县教研室的指导下成立了《初中数学有效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并被列为县级课题。经过两年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做出如下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本课题研究的初中数学探究活动是指:初中学生结合教材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发挥创造性,拓宽知识面,培养多种能力。数学活动课是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内和课外活动且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自主、协作地学习,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思维发展,向教学方法和教学结构的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达到创设教与学的最佳共鸣。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世纪是知识的社会、信息的社会,是竞争更加激烈的社会,知识问题迅速增长,要求人们能对急剧膨胀的信息予以独立判断,进行有效的筛选与整合。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大纲》指出了,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使学生学好当代社会中每一个公民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要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良好的个性品质主要是指:正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信心和毅力,实事求是、探索、创新和实践的科学态度,教学内容的安排,既要注意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每学年至少要组织一次探究活动。

“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应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在必学内容中增加的实习作业和探究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一些机会,在教学中必须认真实施,通过实习作业和探究性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或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在其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

《新课程标准-----数学》明确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充分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更好地理解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方法,各个学校要充分利用并开发课程资源供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学校可以开展数学课外小组活动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在课外活动小组中,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阅读材料,内容可以包括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趣味数学、数学史和数学家的故事,扩展性知识等,用以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起数学模型,从而解决问题并拓宽自己的知识,要引导学生去接触自然、了解社会、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

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常培养出“高分低能的人才”,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故打破常规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增设“数学探究活动”,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在教师指导下“自主性探究”、“合作性”地学习,变“无味”尝试为“有趣”试验,变“后进”为“先进”,变“题海”为“减负”的有效举措,充分展示探究活动的特点:主体性、趣味性、运用性、综合性、开放性,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思维发展,向教学方法和教学结构的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达到创设教与学的最佳共鸣。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材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21世纪的一个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面对21世纪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还存在着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脱离学生实际,忽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全球的科技进步和信息革命呈现出一个崭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正向我们走来,从根本上改变着人们对世界特征的认识,世界变成了一个不确定的探索世界,单一为多元所取代,多极的世界不容质疑地呈现出来,这是一个开放的时代,是一个知识迅速更新、创新思维十分活跃的时代。但是,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和前人经验的传承;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对学校、教师、学生形成不够公正也不够公平的评价;科目过多,且繁、难、偏、旧,课程的综合性、选择性不够,难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学习形式单一,学习气氛紧张,难以调动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习内容以知识线索贯穿,缺乏方法上的指导,学生只能“学会”而不能“会学”,使学生终身学习的需求难以实现。

综上所述,实施初中数学探究活动是促进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能力。近几年的数学教学实践,感到“学生越来越难教”,学生的厌学情绪,对数学的不接受性越来越强烈,说明我们现实的教学方法手段、教材内容必须更新,才能适应当前变化的学生,一个明显的表现在于:当前的学生追求学习氛围的宽松,自由发展。因而,学生的学习方式应在教师引导下,创设自主探索、民主、宽松、和谐的活动氛围来实现学生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2、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素质。多年以来,我们的教师在学生面前处在一种“知识权威”、“真理代表”的位置上,多年形成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手段,周而复始的在使用,显得呆滞和麻木,教学形式和手段在教学活动中形成了“一厢情愿”,使学生对学习的可接受性逐步下降,教师也因此渐成“教书匠”,知识落伍,特别对于诸如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新知识、新信息、新技术以及现实社会生活等方面知之有限,甚至不接受和抵触。数学教学方式及内容不适应学生,教学情感和学习体验不能满足学生需要。通过我校数学组的探究活动,使教师的观念和教法受到挑战,从而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的素质。

3、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教师、每一所学校的追求,但多年以来,学校数学教学质量似乎有一条难以逾越的线,几经努力,费尽周折,收效甚微。当前以至今后给“教育教学质量”已赋予了新的涵义和内容:应该是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适合个性特征的最优化发展。为上一级学校输送更多合格的新生是学生、家长和社会众望所归之路。在这方面有激烈竞争力,获得成功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富有创造性能力和具有丰富知识能力的学生,培养这样的学生,需要我们去研究、去开拓。

4、为今后的数学教学提供借鉴。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国内,一些学校“让所有的金子都在这里发光”的办学宗旨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做法等,虽然已走在前面,但由于地区差异,仅可作为参考。因此,我校于2000年秋开设初中数学探究活动的实践,并加以较为全面、广泛、具体的研究,希望能对今后初中数学教学的开展提供借鉴。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必须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环境,时刻以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目标的达成,创新能力的提升为根本目标,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焕发出炫目的光彩。

三、指导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课堂中的探究性学习正是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而获取学习数学的一般方法、原理等的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因此,进行初中数学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实践,寻找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教与学的方式势在必行。

实施自主探究合作互助教与学,把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变为自主探究与合作互助,改变过去传统的机械呆板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有效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引导学生建构学习共同体,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全面实现课程目标,依据学案在单位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益,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目标、任务和方法:

(一)目标:

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

一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实践中发现知识的发生过程。二是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与合作的探究中去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三是让学生在拓展创新的联想中体会知识的应用过程。

(二)任务:

1.培养合作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要想使学生顺利合作达到合作的目标,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合作意识。

2.培养互助互学的习惯:共同目标与个体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协调是合作的两大基本要素,是合作得以实现和维持的重要条件。

3.培养尊敬人的意识:良好的合作态度对于顺利合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合作态度,教师要教学学生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尊重他人的意见,学会倾听,善于发现同伴的优点。4.提倡互助协助的精神:如何发言、交流,如何讨论、归纳,如何相互评价,如何处理合作中出现的问题等。

5.培养快乐健康的情感:情绪、情感可以提高人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6.加强反思与倾听的习惯培养。

(三)方法:

操作形式是四步八环节。学案导学、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质疑——问题交流、展示提升——拓展训练、反馈矫正。

五、课题研究价值:

充分自主的学习活动,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的生生合作、师生合作,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条件。变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索式学习,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开放地探索,去发现有关的数学知识。通过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集体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08年10月---2008年11月

主要工作成效:

(1)召开课题小组会,制定实验总体方案和实验计划;

(2)确定课题组成员,确定课题组人员职责;

(3)进行实验前期的准备工作。

2、初步探索阶段:2008年11月---2009年7月 主要工作成效:

(1)制定实验具体方案和实验计划;

(2)调查研究学生,召开师生座谈会;初步按照方案开展实验;

(3)备好实验教案,做好实验记录;

(4)对学生进行阶段测评;

(5)收集实验有关资料、教师优秀论文、案例,第一阶段小结。

3、深入研究阶段:2009年1月---2010年7月

主要工作成效:

(1)深入开展实验; 集体备好典型实验教案,作好实验记录;

(2)对实验记录及测评记录进行分析、归纳;

(3)收集实验有关资料、教师优秀论文、案例,第二阶段小结。

4.分析与总结提高阶段:2010年7月---2010年9月 主要工作成效:

(1)对重点性问题研究结果的分析;

(2)对实验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汇总;

(3)收集实验有关资料、教师优秀论文、案例,第三阶段小结。

5、总结评估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0月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绩效

1、通过研究、实践,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把学生研究数学交流数学提升到新的高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通过对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促进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

我们要求教师能给学生最多的思考、动手、交流的机会,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真正起到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这样,促进了在数学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尤其给教师作出了更为科学的定位。

在课堂实际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同时,我们致力于突出师生关系的四个特征:教育性、相互性、平等性、发展性。科学合理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进一步得以体现,既促进教者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提高,也使得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更趋于和谐、和谐。为学生综合数学素养的提高,为学生终身思维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通过对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加大素质教育在初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力度。

素质教育一直是我校数学教学中强调的重点,在课题研究的这两年中,老师们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明确意识到素质教育对于一个学生未来生活和工作的影响。以“自主探索新知,合作交流学习”为主要模式,学生的素质在教学中逐渐提高,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组织能力,判断、推理能力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了,也更坚定了教师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观念。

(四)通过对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改变教学中合作与交流的误区,探索出小组合作学习的契机。合作与交流不是所有的时候都适用,这种教学形式必须要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使它发挥最大的作用。我们发现在学生独立思考有困难时进行小组合作;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题目的答案多样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样的小组合作与交流才有效。(五)通过对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习惯。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认知的过程,更是一个交往过程与审美过程。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

1.培养了学生友好相处的习惯。使小组成员意识到每个小组成员都是小组内不可或缺的一分子,意识到每个小组都是一个荣辱与共的群体,不能和小组成员友好相处或拒绝帮助别人都是不可取的。

2.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3.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发言的习惯。发挥了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

(六)通过课题研究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评价观明显转变。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助,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八、问题探讨

1、理论学习和专家指导不够。在研究过程中,虽然课题组成员有针对性的学习了大量的理论书籍,但总感觉理论知识很不够。这也使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曾经一度茫然失措。经过县教研室专家的点拨指导和外出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受到许多的启发。在新一轮的研究中,全组成员仍迫切需要更多地理论学习,以更有效地开展研究。

2、探究的问题设置的层次、域限不足。探究性的学习主要通过学生的探究建构知识意义,并通过实验探究获得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体操作中,虽然在教学设计上尽可能考虑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空间。但从课堂反馈来看,能力强的学生发展得更好,而一部分学习基础差、参与意识弱的学生发展得不太理想。如何设计不同的探究问题、运用不同的指导策略,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探究性实验学习的需求,但同时又能避免课时的限制。对于我们来说是困惑,又是在下一阶段研究中努力要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3、资源难以整合:由于开展课题研究,额外增加教师和学生的工作负担,课题组核心成员都上两个班的数学课和班级管理及其他工作,从时间和精力上影响课题研究的深入探讨。课题研究需要教师更迅速更自觉地提高自身素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需要知识型的教师,更需要智慧型的导师。由于经费、图书、音像设备等资源不足,在开展探究活动中,显得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直接影响研究效率和效果。

4、实验教师工作量核算和评价不建全。课题组核心成员均为数学组骨干力量,学校仅把科研工作作为优秀教研组评比的一项特色加分,真正能对实验教师工作量核算以及晋级考核等评价体系就没有了。如何对实验教师进行有效评价,充分调动积极性,目前尚未找到,有待进一步探索和解决。

篇6:浅谈初中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法

[摘要]“自主合作探究”不仅仅是教学模式,更应成为一种教学思想贯穿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对其不能简单的模仿,只有掌握其实质,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收到实效,学生才会真正学有所获,课堂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 模式 思想 实效。

《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过程,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作为实施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1]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广大的语文教师积极的探究语文教学的新途径,多种多样的“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异彩纷呈,“自主合作”风靡全国。然而,在繁华的背后是否存在热闹的空洞、虚假?应怎样认识自主、合作探究呢?以下谈谈我的拙见。

笔者听过不少的公开课示范课,有的老师采取学生分组的方式,把一篇课文的分成几部分,每组分配一部分,然后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由其他组回答,教师则成了课堂的旁观者,并称之为这是绝对的“自主合作探究”;也有的老师在课堂上时而让学生表演、提问,时而朗读、讨论,形式多样,但缺少对教材的深入挖掘,以至“自主合作探究”流 于形式,如有位教师在执教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让学生表演杜甫的老态龙钟的样子,看似让学生动起来了,课堂热闹非凡。实际并没有把握教学的主要 内容,也没把重点放在理解杜甫的忧国忧民的思想上,他设计的表演与此毫无关系。只是对别人教学模式的机械的模仿,而没有考虑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 选择。这样不但提高不了学生的语文成绩,培养不了语文能力,反把课堂搅得如同一窝蜂:有的借题发挥作点搞笑动作;有的窃窃私语、瞎聊天;有的左顾右盼、无 所事事,课堂纪律极为散漫。我认为以上都没有把握住“自主合作探究 ”的实质。

一、什么是真正意义的“自主合作探究”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些命题更加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国内外研究表明自主学习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学习者参与并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目标。目标既有教师预设部分,也有在课堂中根据实际情况生成的部分。而不 是所有目标都由教师预设或像个别教师为体现所谓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完全由学生制订目标。学生对于分层次的目标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做出选择,学的快的可以拓展 阅读大量的课外材料,慢的能保底即可。

2、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生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自己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学生在问题和任务的推动下,以主动的姿态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性感体验。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认识活动进行监控并作几时的调整。在教学中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做出自我评价,对自己始终学习保持一份自尊和自信心。[2]简言之,一堂课是否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就要看教师是否真正发挥引导作用,学生是否参与学习目标的制订,能否积极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保持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合 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合作学习有助于学 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提出了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那就是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在科技高度发达专业高度分化的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合作,既是各项事业取 1

得成功的基本要素,也是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学会合作”已 成为现代人生存的基本素质,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远不只是一个认识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 的过程。其实,合作学习是教学条件下的学习的组织形式。其意义在于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学会合作与学会 知识同等重要。可以使学生从多交角看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探究学习是人们为获得对某一事物的正确认识而对相关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行为方式,和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更具有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与开发性,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能力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目标。

以上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分开说的,其 实三者不是截然分开的。笔者认为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都是一种探究学习。合作时必须有自主的学习,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质量高,合作学习的质量才会高,没有学 生的自主学习、思考,上来就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就容易流于形式。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真正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一定是自主 学习,只有自主学习才能帮学生确定的尊严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二、当前课堂“自主合作探究”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

1、学生自主与教师引导没有能够很好的结合有的教师怕别人说限制学生自主,而大放手让学生自由讨论;有的教师课前设计好问题,学生上课就回答问题,一个学生答不对则换另外一个学生,一直到有学生答对为止,然后再换另一个问题,如学生答的不满意,教师就想千方百计直到学生说出教师想要的答案,江苏的一位教育专家说:“这就是以学生之口代教师讲出答案,由满堂讲变为满堂问,是满堂讲的翻版;这就好比教师埋下地雷让学生挖,挖到一个再挖另一个„„”以上现象说明我们教师没能处理好学生自主与教师引导的关系。学生自主学习的实现,前提教师角色的转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 师应当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积极的提出建设性意见,例如:当学生为学习内容或方法发生争论,意见难以统一时要适当集中,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要适当点拨,学生 对问题百思不解时要适当讲解。教师的引导应是含而不露,指而不名,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时,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辨明方向;引 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高质量的引导应或开阔见闻,或增强技能或提高认 识升华精神。

2、学生合作学习流于形式,难以收到实效

有 的教师将课堂上的时间大多用于朗读、提问、讨论、表演等形式上,表面上课堂轰轰烈烈,实际难于收到实效。要想真正实现合作学习需要学生有相当的阅读储备,广阔的视野,这是语文课改的所有活动得以有实效的关键。所以不能上课就一味的提问、讨论,对于简单的问题没必要浪费时间在那儿“一本正经”的讨论,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限于学生知识层面的狭窄,阅历的肤浅,即使“挖地三尺”也不可能讨论出个“丁与卯”来,让大家在那儿作“深思状”也毫无意义。我认为要想收到实效,讨论前必须先让学生明确小组“共同任务”及自身承担的责任,讨论时教师应融于其中,巡视引导,有针对性的做一些辅助工作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分享、学会融合„„,另外教师要注意合理分组,适时调控,使每个学生都有锻炼和表现的机会。

3、学习中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和方法

具 体表现为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提的要求不明确,不具体,造成学生学习过程的混沌,缺少针对性和目的性,教师和学生都只注重讨论结果是否正确,而忽视了对问 题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教师应该在重视结果的同时更重视情感态度的体验和学习方法的习得。教师要树立问题意识、探求意识、开放意识和创新意识,[3]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寻找适合自

己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使教学有特色,有成效。

三、我们要学习“自主合作探究”模式,更应把他看作一种教学思想

综上所述,我认为我们教师在教课改中“东施效频”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而之所 以 出现种种问题和失误,恰恰在于简单机械的模仿,方式方法的不对。我认为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要学习的不单单是课堂教学外在的形式,更要把握好新课程的新理 念,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和学生观。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走进课堂,走进文本,走进语文学习的乐趣之中。只要真正理解了 什么是自主,摆正教师在学生自主中的引导位置,让学生有效的合作,实实在在的进行有价值的探究,在学习中有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至于课堂上采取 何种形式就可根据课型灵活掌握了,而不必拘泥于形式。束缚自己的手脚,戴着脚镣跳舞。教学是个复杂的过程,也注定了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只要我们把握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实质,灵活的运用各种方式,条条大路通罗马,只有为我所用的方法,让学生学习收到实效的方法,才能称之为好方法,也所谓“教无定法”。我相信我们上下求索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广大教师在历经磨练之后,一定能让自己的语文教学出特色、出风格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课程标准》

2.肖川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成长》

3.季俊昌.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山东教育.2006(1)

作者简介:

篇7:浅谈初中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法

(2)教学过程是一种生命的交往过程。师生走进课堂不仅带着问题,而且还带着情感、态度、需要等因素,课堂应是师生精神成长的乐园。

(3)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包括互动观、目标观、师生观、形式观、情境观、评价观。

(4)探究、发现、创新都是有层次的。相对于学生个人而言的新成果,是我们追求的重点。相对于群体(教学班)而言的新成果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5)没有主体性,就没有创新性。主体性包括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三个层次,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最高层次,落实学生的主体性要求:目标让学生去确定,问题让学生去发现,过程让学生去探索,方法让学生去寻找。

(6)教学过程是个体通过与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其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7)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教学空间,包括学生心理开放,教学内容开放,思维空间开放,教学结果开放。

(8)学生是具有多元智慧的教育对象,应采用开放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积极的评价。教师必须树立以发展为本的教学效率观。

4、研究应遵循的原则和基本操作策略

此项研究所遵循的原则是:主体性原则、自主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和渐进性原则(不展开讲)。

研究的基本操作策略概括起来说,就是“激发兴趣-自主探究-总结提升”。“激发兴趣”就是教师要运用多种形式,采用行之有效的办法(如生动有趣的导语、饱含真情的鼓励、富有悬念的故事等),激起学生渴望参与的兴趣。“自主探究”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各种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意识和能力,不依附,不从众。但又善于与他人合作,互相切磋,采长补短。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提升”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总结自主探究收获,并侧重于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的感受。学生的自主性多在各种学习活动中体现。要把学校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的好经验运用到“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研究”课题中来。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年级学生特点,恰当选择方式。这些活动方式有:在玩中探究、在操作中探究、在交流中探究、在发现中探究、在转换角色中探究、在模仿社会实践中探究、在求异中探究、在讨论争论中探究等等。教师应在实践中对这些方式灵活运用,并尽量创设更多的自主探究活动形式。

这项课题研究还要取得学生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我们要向家长宣传这项研究的意义,取得共识,并及时把每个研究阶段的学生培养目标发到家长手中,让他们和老师一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评价学生自主学习情况时,也要有家长的参与。

三、价值:本课题创新程度,理论意义,应用价值

1、本课题的创新之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能针对性地克服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弱点,克服教师难以面向差异众多教学的不足,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扬长避短,共同提高,使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使不同

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变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索式学习,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开放地探索,去发现、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使学生真正成为21世纪有用的人才。“自主、合作、探究”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重要形式,是当今时代科学研究的需要,也是21世纪对人才的需要。

2、理论意义:本课题研究如何将构建自主合作探究模式,这将丰富模式研究理论。就模式的重要观点而言,它将带动以下两个转变:一是课程功能的转变,使课 程的功能从单纯注意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二是课程观的转变,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的生活世界成为了课程内容的范围,学生的合作、交流、反思、创造将建构富有个性的知识。

3、应用价值:本课题以本校为研究基地,以本校教师为主要的研究队伍,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本项研究将促使我们不断思考,逐步树立新的课堂教学观、师生观、活动观、评价观等 观念;将推动师资校本培训进程,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锻炼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将推进本校的课堂改革,使试验班的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乐园,造就一批全县课堂教学改革的先进教师。推动新一轮课程改革。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

2009.8—2009.9

(1)制定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2)收集相关资料。

2009.10—2010.4:

(1)积极参与年级组开展的课题“研讨课”、“示范课”的听评课等校本教研活动。

(2)针对学生开展调查研究,精心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科学、合理地分析总结。

(3)加强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认真做好学习笔记。

篇8:浅谈初中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法

一、为什么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一) 坚定教育变革的信念

观念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 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当下教师在“分数至上”的教育环境中, 已经锤炼出了一整套的看家本领, 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教学范式和习惯。21世纪, 中华民族的振兴遇到了空前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正在走前人没走过的道路, 没有模仿, 也没有退路。

(二) 学生是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是课堂舞台的主角, 只有让学生活动起来, 课堂才具有生命活力。传统学习方式是一种以接受式学习为主要方式, 它是建立在人的客体性, 受动性, 依赖性的一面上, 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 能动性, 独立性的销蚀, 要弘扬人的主体性, 能动性, 独立性就必须倡导自主学习。

(三) 多元的教学方式

教师的教学方式要从接受式学习为主转变到接受式学习与启发式教学、体验式学习等多元学习方式。多元方式是增加新的方式, 不是否认原先的接受式学习的方式, 也不是只有接受式学习方式。因为学生所学知识不同, 决定了学习方式不可能是单一的, 必然是多元的。

二、如何在课堂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一) 教师少讲是转变

第一, 新课程下, 需要教师在教学中, 增加思维和动手操作, 增加自学, 教师少讲。压缩讲的时间, 不降低效率, 腾出时间让学生思维, 引导学生先学, 教师后教, 学生先练, 教师后讲。第二, 利用网络丰富的微课程资源, 可观看本班任课教师制作的微课程, 也可观看其他老师的微课程, 可减少教师在课堂上重复强调, 也方便学生课后进行观看学习。第三, 课堂的对话和讨论, 需要教师做出精心的准备和细致的观察,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第四, 利用班级QQ群, 微信, 通过网络及时的反馈, 教师可以了解到学习困难学生的困难所在, 能够做出更有针对性的辅导。

(二) 导学案是前提

导学案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的提纲。要求教师备课时要充分研究教材, 研究学生, 使学生在落实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增加思维活动。编写基本要求: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通过设计的问题与问题情景, 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进行策略性知识教学, 启发点拨学生思维和动手, 自己经历知识发生、发展、应用过程;2.精选每一个例题、习题、作业、测试题和矫正题;3.由易到难, 努力让新知识呈现的顺序和训练既符合知识规律, 更符合多数学生认知特点;4.多种形式来呈现知识, 把握好教学要求分寸, 因材施教, 教学生有可能学会的东西;5.不断前后联系, 使知识形成结构 (前有铺垫, 后有埋伏) , 让知识与能力、学习与思维构成连接。6.在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 重视对学生基本方法 (基本的思想方法、基本的解题方法) 的训练和培养。

(三) 小组建设是关键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标志, 在合作学习中, 而小组建设尤其重要。小组合作是“卓越课堂”学习最基本的方式, 小组建设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课堂学习效率的高低。所以, 必须重视和加强小组建设。小组建设搞得好, 课堂就会既轻松, 效率也高。

1. 小组的组建。

教师应根据班内的实际情况, 结合学生的成绩、性别、性格等因素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分组, 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 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 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 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本人建议每个小组4-6人为益, 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 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 发挥团队精神, 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2. 小组的指导和管理。

教师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应进行认真观察和积极引导, 为每个学习小组及成员进行有效学习提供帮助指导。每节课都要给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要保证学生有必要的自主学习时间, 做到:自主学习不充分不交流, 小组交流不充分不展示。

3. 小组建设的要求。

第一, 学会团结。小组成员间要和睦相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 在合作学习中应团结协作、取长补短, 树立团队意识, 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优秀的小组。第二, 学会展示。即把自己的思想、观点、见解和方法通过语言表达、板书展示等方法清楚地表达出来。展示是一种能力, 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动力,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三, 学会倾听。小组交流和全班展示都面临着讲解和倾听的问题, 学生要流畅表达, 让别人明白自己的意图。同时, 倾听也是课程改革赋予学生学习习惯的一个新内涵, 认真倾听, 重视采纳他人意见, 才能优势互补, 共同提高。第四, 学会质疑对抗。学生在倾听他人的观点后, 可提出自己的疑问, 反驳他人的观点。在此过程中, 能充分唤起学生的思维, 生生、师生之间思维不断碰撞, 最后达成共识。第五, 学会记录整理。学生把别人正确的观点、结论、好的方法、小组一致的意见以及没有理解的问题适时记录下来, 不断充实提高自己。

4. 利用互联网为班级学生搭建合作交流的平台。

今天的学生, 本身就生活在信息时代, 他们是信息时代的原住民, 对信息时代的电子产品和各类软件有着天生的亲近感。利用QQ群、微信等方式, 让学生们在更广阔的平台中, 进行合作交流, 让自主学习成为本能, 让探究成为习惯, 让合作成为乐趣。

(四) 评价体系是保障

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过程, 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保障。

首先, 评价主体必须要多元化:合作学习评价的主体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 应使学生也成为评价主体之一, 从而改变学生被动接受评判的状况。教师可让学生参与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制定, 加强小组自评、互评, 使得评价成为教师、学生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其次, 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 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 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 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 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奖励。

三、在推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的疑问

(一) 招生制度与考试制度的改革

招生制度与考试制度历来是教育的“指挥棒”, 目前的教育制度基本上还没有脱离应试教育的模式。从幼儿教育、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都是以升学考试为目标, 安排课程进行教学、训练, 推行书本知识第一, 以考试成绩评定学生学习的好坏, 评价教师的工作, 致使学生和教师的全部精力压在教材、辅助教材、应试策略上, 为升学、考高分疲于奔命。其结果是, 学生成绩的好坏, 主要看书面答卷。

(二) 教育教学内容与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

我国目前的教育教学内容, 由于突出的是升学和考试, 课程的设置和内容的安排, 偏重于理论知识, 内容少而陈旧, 新鲜的知识更新缓慢, 教育教学方法呆板、单一, 缺乏必要的思维训练和实践训练, 把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都束缚得紧紧的, 双方都不能主动地、灵活地对教材、教学内容及其方法进行大胆的、必要的调整。导致“素质教育轰轰烈烈, 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现象的出现。

上一篇:学校精彩演讲下一篇:公司合理化的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