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职工基本商业保险论文

2022-04-25

摘要: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全世界所要面临的严峻挑战,养老保险是一项由政府主导的,用以维持劳动者退休后的基本生活的一项经济性福利政策。在诸多养老服务中,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经历了模式转变、筹资方式创新和制度本身的不断整合,问题尤为突显,出现了老年赡养比逐年缩小、待遇不平衡、养老金“累赘”等状况。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城镇职工基本商业保险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城镇职工基本商业保险论文 篇1:

个体工商户养老制度选择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从制度设计层面已经基本实现了保障人群的全覆盖。然而,在实际操作工程中,仍有许多群体未能加入到社会养老保险的体系中来。个体工商户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其养老问题还未得到很好的解决。以武汉市的调研数据为基础,对比分析个体工商户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中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个体工商户;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体工商户作为灵活就业的重要形式,吸纳了大量的社会劳动力,对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截止到2013年底,武汉市个体工商户数量达到44万户,个体工商户中的从业者占社会从业人数比例超过了20%。由此可见,解决好个体工商户的养老保障问题对于维持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社会养老保险实现人群全覆盖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是武汉大学201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个体工商户参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调查——以武汉、石家庄、合肥市为例》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组通过对于武汉三镇的个体工商户进行抽样调查,对武汉市个体工商户的养老问题进行了分析。我们从影响个体工商户参加养老保险的因素出发,分析各种因素在其选择中的作用机制,从而提出相应的可行的建议以促进个体工商户的政策参与度。

1 武汉地区个体工商户养老保险参与现状

根据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的实地调查的数据分析,我们对武汉市个体工商户参与养老保险的现状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在调查的240户中,有116位个体工商户主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养老保险,未参与任何形式养老保险的有124户,养老保险参与率仅有48.3%,远远低于我国社会保养老险制度设计的覆盖率。可以看出,个体工商户参加养老保险的比例仍然比较低。在参与养老保险的116位中,期中参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85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28人,参与商业保险的只有3人。由以上数据可以得出,在参加养老保险的个体工商户中,绝大多数选择了社会养老保险,而且更倾向于缴费金额较低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相对较少,而商业保险则更是少数人的选择。

下面将从不同的方面比较个体工商户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选择中的影响因素。

1.1 政策背景

《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中提到,城镇各类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都要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以非公有制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工作为重点,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自此,城镇个体工商户被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但是从国家发布相关的政策到各地真正实行还有一定的时间差,武汉市在《市人民政府关于完善我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武政[2007]72号)中,才就个体工商户的参与做出了相关的政策规定。也就是说,武汉市的个体工商户真正能够以灵活就业者的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应该是在2007年之后。

相比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而言,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实施则更晚一些。《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18号)拉开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实施的序幕。武汉市根据中央的精神结合地方实际,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实施,于2011年底开始实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这一政策的实施,为广大个体工商户的养老保障又提供了多一重选择,个体工商户可以以城市居民的身份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在了解了以上两种社会保险实施的政策背景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到目前为止,武汉市个体工商户参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从制度层面来看,都是可行的。

1.2 缴费金额

以上两种制度除了在实施的时间、覆盖人群上有所不同,其缴费金额也有较大的差别。

个体工商户参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为全市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对缴费确有困难的个体灵活就业参保人员,2006年、2007年分别可以按全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为本人当年缴费基数。2008年至2010年分别可以按全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70%、80%、90%为本人当年缴费基数。从2011年起,个体灵活就业参保人员缴费基数统一为全市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个体灵活就业人员的缴费比例为20%,其中8%记入个人账户,其余部分划入社会统筹基金。虽然20%的缴费比例,相对于在职职工总计28%的缴费比例(其中企业缴纳20%,职工本人缴纳8%)有一定的政策优惠,但是对于个体工商户而言仍然是较重的负担。调查数据显示,未参与任何形式养老保险的124户当中,76.6%的受访对象表示最大的阻碍因素是认为缴费金额较高,会造成生活压力。武汉市每年7月份都会调整一次社保缴纳基数。以本年度为例,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要以2012年度武汉市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为基数,而这一数字为保底基数月岗平工资的50%,即4078.5*50%=2039.3元(不再以60%保底)。而个体工商户的缴费比例为20%,缴费金额为2039.3*20%=407.86(元),全年缴费金额为4894.32。从绝对数字上看,的确可能成为个体工商户的一个额外的生活负担,也导致许多个体工商户主放弃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不同的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缴费金额采取的是固定金额的方式,不与工资和收入水平挂钩,缴费金额也相对较低。就武汉市而言,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200元、1400元、1600元、1800元14个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缴费档次。相比之下,可以选择的缴费档次更多,而且最低保障的仅需每年缴纳100元,基本上制度覆盖之下的人群都可以承受该缴费金额。并且,不同的缴费档次对应的待遇水平不同也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从调查收集到的数据来看,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85人当中,95.3%的个体工商户选择了500元/年以下的缴费标准,其中100元和500元两个标准选择的人数最为集中。此外,仅3人选择了800元/年,1人选择了1000元/年的标准。可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较低的缴费标准吸引了较多参与者。

1.3 待遇水平

两种社会养老保险在缴费金额方面相差甚大,若选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最低标准100元/年,则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金额是前者的48.9倍。与此相对应的待遇水平也是相差甚远。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达到规定年数,退休后和职工享受同等的退休金待遇。虽然当前的退休金替代率并不是特别高,但是对于保障最基本的生活还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的。以武汉市为例,2013年企业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待遇为1870元/月。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待遇水平却低了许多。虽然划分了不同的缴费等级,但在最终的领取金额上仍然与企业职工有较大差距。以一位个体工商户主45岁开始缴费,直到60岁开始领取养老金为例,如果选择最低的每年100元的缴费档次,15年累计缴纳1500元,退休后每月领取120元;如果选择1800元的最高缴费标准,15年累计缴纳27000元,退休后每月领取314元。可见,即便是最高的缴费标准之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还是非常低的,仅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1/6,很难保证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

2 武汉市个体工商户参与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2.1 个体工商户参与意识不足

在走访的240位个体工商户中,参加养老保险的仅占到受访对象的48.3%,还有更多表示没有参加养老保险拒绝访谈的个体工商户。由此可以推测,在整个武汉市的个体工商户当中,参加养老保险的比例应该不会超过30%。接受参访的个体户中,很大部分的年轻户主表示,现在还年轻从来没考虑过养老的问题,并表示45岁之前不会考虑这个问题,短视的现象非常普遍。这种观念直接导致了该群体养老保险参与率偏低,绝大多数个体工商户未被纳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2.2 政策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从调查结果来看,65.4%的个体工商户对于武汉市现行的养老保险政策并不了解。即便是参加了养老保险的人,对于自己参加的养老保险的缴费标准的制定及待遇的确定都没有清楚的认识。对于个体工商户而言,参与社会养老保险的途径不是唯一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都可以作为其选择的对象。但是由于政策的宣传力度有限,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的进一步扩大。

2.3 权利义务关系不明确

在参加养老保险的个体工商户中,92.5%的受访者都提到了并不知道当前的缴费水平下未来退休时的养老金待遇是多少。这是影响个体工商户做出是否参加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因素。合意的养老金替代率才能吸引更多的人群参与到养老保险制度中来。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绝大多数参与者并不了解今后的养老金领取水平。除此之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与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挂钩,每年都会进行调整,给个体工商户造成缴费金额每年上涨的压力,加之以对未来的待遇水平不明确。因此会对养老保险政策产生不信任感,甚至产生退保的念头。

3 政策建议

3.1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对现行制度的不了解,直接导致了绝大多数个体工商户对养老保险望而却步。虽然在与武汉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负责的相关人员的访谈中了解到,武汉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在相关的政策宣传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采取了街道摆点、发放政策手册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但就我们实地走访了解到的情况而言,仍有大量的群众表示对于各种制度并不了解。对此,还需要相关的机构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现有的养老保险制度,并且参加到制度当中来。

3.2 合理调整个体工商户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

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0%的缴费比例,对于绝大多数个体工商户而言都是一个比较重的负担。如果他们的收入水平只是刚刚达到这个平均工资标准,哪怕是略高于平均工资,接近收入水平五分之一的缴费比例,的确是阻碍很多个体工商户参与该制度的原因。结合个体工商户的行业特点,很多商铺都是由夫妻共同经营,如果两个人都参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根据上文计算的缴费水平,当前每月该家庭用于养老保险缴费的支出为815.72元,每年为9788.64元。对于一个普通的家庭而言,当前的生活水平可能会因此受到较大影响。因此,合理调整个体工商户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适当减小其参与的经济负担,通过财政支持等措施鼓励更多的个体工商户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3.3 加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不同投保档次间的激励机制

当前,武汉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共设立了14个档次的缴费标准。但是在之前的计算对比中我们不难发现,最高标准的每年缴纳1800元最终领取的养老保险金仅为314元/月,与最低缴费标准100元/年的养老金待遇120元/月相差并不多。这使得设立不同缴费标准的初衷不能实现,几乎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绝大多数人会选择较低的投保档次。除此之外,政府对于选择不同档次的缴费标准的参保者,在其基础养老金部分没有做出相应的激励措施。即无论选择哪一档缴费标准,其基础养老金部分都是120元/月。最终养老金领取金额的差别只体现在个人账户部分。但是,当个人账户余额除以平均余命数之后,不同缴费标准之间的差别就变得非常之小。如此之下,14个档次逐级提升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大部分人都倾向于选择较低的标准,与之对应的较低保障水平也无法保障参保人退休后的基本生活。因此,在制度设计层面,应当加大不同投保档次间的激励机制,投保标准越高其基础养老金应当呈递增趋势,鼓励投保人选择更高水平的投保标准。

参考文献

[1]2013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

[2]郭长红.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体制探讨[J].就业与保障,2008,(5):3436.

[3]许艺妍.个体工商户养老保险参保意识影响因素探析——基于福建省福州市的调查[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1):5962.

[4]刘辛.北京市低收入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问题研究——以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为例[J].北方经贸,2011,(10):3436.

作者:李艾熙

城镇职工基本商业保险论文 篇2:

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摘要: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全世界所要面临的严峻挑战,养老保险是一项由政府主导的,用以维持劳动者退休后的基本生活的一项经济性福利政策。在诸多养老服务中,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经历了模式转变、筹资方式创新和制度本身的不断整合,问题尤为突显,出现了老年赡养比逐年缩小、待遇不平衡、养老金“累赘”等状况。因此,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纵贯研究法对2015-2019年江西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中进行了讨论。最后,提出延迟退休年龄、制度的最大协调化、完善保险机制为养老“增值”以促进城镇职工养老政策的发展。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江西省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最大协调化

一、引言

随着“十四五”规划的不断地推进,为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提供民生服务及生活保障是基础。健全的良好民生制度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陈政硕、李爱芹,2020)。但随着我国人口预期寿命的提高,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与时间的推动下,老龄退休职工数量不断激增,如何保障其福利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以2015年至2019年江西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为例,发现离退休参保人数呈缓慢增长趋势,增长率从20.9%降为4.5%,与老年职工抚养比重增长速度形成明显差距。其导致江西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负担不断加大,影响制度运行的可持续性。

江西省虽然已经建立了多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但呈现出保障水平偏低、基金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等问题,亟需改善。研究江西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情况和影响因素,及时发现政策影响效果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一方面有利于了解江西省城镇职工参保的实际水平,促使政策效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有利于其他省市推进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建设与保障事业的发展。

二、江西省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施状况

江西省为响应中央号召的实施的“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于1995年开始实施《江西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方法》,采用了两级结合的制度,城镇企业居民可由现收先付的稅资助的固定福利外,还有享受企业和职工自己共同出资的固定缴款规划(Feldstein,1999)。直至1997年的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中,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对象涵盖了国有、集体、私营、股份制以及联营等企业职工。自2015年《江西省政府出台优待老年人36条举措》中应普遍建立8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制度(江西省民政厅,2015),发展到2018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8年民生工程安排方案的通知》中提高城镇大集体困难企业未参保退休职工、手工联社大集体企业未参保退休职工、未参保返城未安置的人均养老生活补助标准(江西省民政厅,2018)均在完善养老体系。但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统计数据表明,截止2019年底江西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在岗职工人数已达748.5万人,离退休人员达348.41万人,近五年增长率分别为5.46%和9.62%(如表1)。如果充分考虑江西省企业职工人口结构,未来城镇企业离退休职工将成为养老群体的主力军。

随着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调整,养老保险金的缴纳也产生了变化。原先养老保险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调节金几部分组成,如今转变为基础养老金加个人账户养老金模式(陶裕春、姜妍冰,2015)。2019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出台的《关于印发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实施方案的通知》规定将养老保险统筹账户部分降为职工工资的16%,个人账户缴费率仍为8%(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9)。这虽然缓和了职工工资可支配金与养老保险金缴纳之间的矛盾,但这仍未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目前的政策依然有不足亟待完善。

三、江西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不足之处

养老保险缴费政策在整个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体系的运行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缴费较低会导致养老保险基金的入不敷出,缴费过高导致遵缴率下降。因此,合适的养老缴费将影响着养老体系良性运行。

1.企业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赡养比逐年缩小

通过分析2015-2019年的江西省政府发布的相关数据可以发现,如图1所示,城镇在岗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参保人数5年内增加了113.17万人,合48.10%;城镇在岗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在5年内增加160.64万人,合27.33%(图2)。2015-2019年中每年度的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的赡养比,从2015年的2.477:1降到2019年的2.148:1,呈逐年缩小的趋势。由此看出,离退休参保人数比率将近是在岗职工的两倍,这表明当前江西省地区养老压力逐年攀升,且在岗职工的参保压力增大,在职人员收入的负担加重。

该状况容易引发两代人利益分配的矛盾且在社会范围内扩大,使得社会产生对老年人的排斥心理而边缘化。同样,企业职工老龄化会导致企业养老经费的不断增加。然而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李冉,1987)。企业养老经费的增加,势必会引起积累基金的减少,不利于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对企业及社会的经济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2.地区、企业养老金待遇不平衡

据江西城市排名网调查,截止2020年上半年GDP最高的是南昌市2628.88亿,而最低的景德镇市为432.78亿,仅为南昌市的六分之一(排名网,2020)。表明我省各地区经济发展极度不平衡,这一状况也使得各地区的离退休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金额也存在较大差异。我省如南昌市等一些经济发展较好的市区,其城镇企业职工在退休后领取到的养老保险金将远远高于江西省的其他地级城镇的企业职工(赵超,2013)。

同时,企业和政府机关的养老金待遇差距也较为明显。在我国主要是实行养老保险双轨制,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的养老金主要是由财政统一支付。而社会企业职工的养老金主要是由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的标准缴费,二者之间享受的标准完全不同。另一方面,在职工退休前与退休后的消费、缴纳水平也有较大差异或不平衡(Deaton,2000)。在退休消费与缴纳的不平衡的状况下,这就导致企业和政府机关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的不平等。

3.机制不健全,养老金成“累赘”

目前,江西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首先,各企业可以自己决定员工工资的水平和分配,而养老金按照退休时标准工资的百分比来计算和支付的模式便失去了可操作性。职工的工资并非均用于投资或缴纳,包括了生活、贷款、教育等领域。个人养老账户并非基金,缺乏利率浮动的效用,而常年的养老缴纳更像是一种累赘(Feldstein,2005)。此外,部分养老基金管理机制缺少明确的方向性,让原本的基金规模难以继续扩大,缩减了江西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发展空间。

四、完善江西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政策体系的对策

针对江西省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1.延迟退休年龄,缓解老龄化冲击

截止2020年6月,据《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表明,当前因经济发展、医疗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使得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至77.3岁(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2020)。但人口預期寿命的不断增加与我国的退休标准的男性60岁、女性55岁极不匹配。较低的退休年龄会削减在岗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同样也会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也就是说,从毕业到退休中间的工作年限与国家所付出的人力资本是不匹配的。虽然延迟退休年龄会遭到许多民众的反对意见,但是在老龄化的巨大冲击下,设计出周全的退休年龄对于缓解老年人口比例过高、城镇企业养老经费压力大等问题是十分重要的措施。

2.养老制度的最大协调化

制度在保证公平地位前提是要保证养老保险的覆盖率,让更多的退休人员享受到我省社会保障的福利待遇。鼓励私营企业职工、个体经营者、灵活劳动者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在国家进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主导并非就变成了先入为主的“公平观”,而是“最大化协调”(哈耶克,1973)。应当基于社会福利原则,健全社会保障的体系,使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分配更加协调与公平。同时,积极解决下岗职工、就业困难人员等特殊群体的保险支付问题,扩大城镇养老缴纳补助比例,鼓励企业承担职工的部分基本养老保险费用(孙光德、董克用,2016)。

3.健全多方位保险机制,为养老“增值”

政府是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需实行统一管理原则,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形式组织实施社会保障措施(贝弗里奇,2008)。因此,带头对养老金机制进行修改或者调整。企业采取投资模式,通过购买商业保险、个人养老保险、设立企业年金等方式来逐步建立多方位的养老保障体系(刘敏,2019)。以此实现养老金账户的“增值”,保证养老基金管理机制的理性与良性运行。

五、结论

养老保险体系中企业养老经费负担加重,企业与政策的责任不清晰。且地区、企业养老金待遇不平衡,导致养老保险统一管理成难题,不利于政策执行与发展。

本文尝试提出对策以改善当前政策制度中的不足。第一,延迟退休年龄,减少资源浪费。第二,养老制度的最大协调化,协调补助养老金。第三,健全多方位保险机制,为养老“增值”。以期为江西省城镇养老政策提供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一)著作

[1]贝弗里奇.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135~138.

[2]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第一卷)[M].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73:14~18.

[3]孙光德,董克用.社会保障概论(第五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119~124.

(二)中文期刊

[1]陈政硕,李爱芹.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现状、问题与完善策略[J].经济研究参考.2020,(7):37~47.

[4]李冉,傅洁.我国积累率偏高与消费需求膨胀的并发机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7,(3):55~60.

[7]赵超.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问题与对策探析[J].知识经济.2013,(21):82~83.

(三)新闻报纸与报告

[1]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nhc.gov.cn/guihuaxxs/s10748/202006/ebfe31f24cc145b198dd730603ec4442.shtml,2020-06-06/2020-01-27.

[2]华经情报网.2010-2019年江西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统计[EB/OL].https://www.huaon.com/channel/distdata/662757.html,2020-11-11/2021-7-10.

[3]江西省民政厅.江西省政府出台优待老年人36条举措[EB/OL].http://mzt.jiangxi.gov.cn/art/2015/1/4/art_34586_2686493.html,2015-01-04 /2020-01-27.

[4]江西省民政厅.江西省民政厅等九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EB/OL].http://mzt.jiangxi.gov.cn/art/2016/9/30/art_34688_2290723.html, 2016-09-30/2020-01-27.

[5]江西省民政厅.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8年民生工程安排方案的通知[EB/OL].http://mzt.jiangxi.gov.cn/art/2018/4/23/art_34864_1880769.html, 2018-04 -23/2020-01-27.

[6]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江西省降低社保费率政策自5月1日起实施[EB/OL].http://www.jiangxi.gov.cn/art/2019/5/5/art_5108_689288.html, 2019-05-05 /2020-01-27.

[7]江西省政府办公厅.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全民参保登记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http://www. jiangxi.gov.cn/art/2017/7/6/art_4975_212537.html,2017-02-21/2020-01-27.

[8]排名网.2020年上半年江西省各市GDP排名(完整版)[EB/OL].http:// www.paimingwang.net/chengshi/gdp/337.html,2020-10-04/2020-01-27.

(四)英文文献

[1]Deaton, A., Gourinchas, H., and Paxson, C.S. 2000. “Social Security and Inequality over the Life Cycle.”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5):425-455.

[2]Feldstein, Martin. 1999. “Social Security Pension Reform in China.” China Economic Review (10):99-107.

[3]Feldstein, M. 2005. “Structural Reform of Social Security.”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19(2):33-55.

作者简介:

曾雄辉(1995.12),男,汉,江西赣州人,硕士,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社会政策/网络社会工作

作者:曾雄辉

城镇职工基本商业保险论文 篇3:

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法定退休年龄不是“红线”


【案情简介】

2014年11月21日,文某入职开物公司,双方签订《劳务合同》,约定合同期限为2014年11月21日至2017年11月20日,主要从事物业服务工作。2017年9月17日下午6时许,文某在上班过程中突发疾病,经医院抢救无效于次日上午8时许死亡。2017年10月16日,文某的家属向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人社局”)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及工牌、值班记录表、诊断证明书及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等材料,申请认定文某的死亡视同工伤。

人社局收到文某家属的申请后,于同日向开物公司发出《工伤认定举证通知书》,要求其自收到该通知书之日起5日内提供相关材料。公司于同年10月20日提交《情况说明》,称与文某不存在劳动关系,而是劳务关系,且文某已于2017年9月12日从其公司离职,死亡时并非其公司职工。根据上述情况,人社局于2017年10月24日作出《工伤认定不予受理决定书》,决定对文某家属的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文某家属不服,诉至人民法院。
【裁判结果】

●一审:责令人社局对文某的工伤认定事宜重新作出处理

本案争议焦点为某人社局以文某已达法定退休年龄为由作出《工伤认定不予受理决定书》是否合法。

《工伤保险条例》第二条第二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業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均有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由此可见,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主体是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各种劳动者,包括与用人单位建立事实劳动关系的劳动者。此条并未将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排除在工伤认定主体范围外,我国劳动法亦未对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仍然从事劳动的人员作禁止性规定。

同时,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进城务工农民因工伤亡的,应否适用〈工伤保险条例〉请示的答复》(〔2010〕行他字第10号)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进城务工农民在工作时间内因工伤亡的,能否认定工伤的答复》(〔2012〕行他字第13号)均规定,用人单位聘用的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务工农民,在工作时间内、因工作原因伤亡的,应当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工伤认定。

另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其招用的已经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人员发生用工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按劳务关系处理。”因此,对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能否作为工伤认定的主体,应结合劳动者是否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来认定。本案中,虽然文某在入职前已达法定退休年龄,但某人社局在未就文某是否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退休金的事实作相应调查的情况下,仅以文某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为由不受理原告的工伤认定申请,不符合前述规定,属于适用法律、法规错误。

二审: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工作中伤亡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进城务工农民因工伤亡的,应否适用〈工伤保险条例〉请示的答复》(〔2010〕行他字第10号)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进城务工农民在工作时间内因工伤亡的,能否认定工伤的答复》(〔2012〕行他字第13号)均规定,用人单位聘用的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务工农民,在工作时间内、因工作原因伤亡的,应当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工伤认定。依据该答复的精神,对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但未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务工农民,如在工作时间内、因工作原因伤亡的,应当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工伤认定。

在司法实践中,劳动者是否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是劳动者是否退休的一个标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二项的规定,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劳动合同终止。根据该条规定,劳动者领取基本养老金之日,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依法被消灭,如果劳动者达到了法定退休年龄但并没有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除国家另有规定的外,其劳动合同并不终止。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合同终止,但该条是规定了终止劳动合同的前提条件,并未明确规定只要劳动者达到退休年龄,劳动合同就自然终止。因此,以文某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主张双方不存在劳动关系的上诉理由,不符合上述规定。
【争议焦点解读】

在用工管理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特殊的情形,聘用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员工就是其中之一。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员工能否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等问题在实践中存在争议,所以笔者就司法实践中的相关问题作了一番梳理,希望对劳资双方正确认识和解决该问题有所裨益。

●关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进城务工农民除外)在工作期间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能否被认定为工伤的问题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二)》(人社部发(2016)29号)第二条规定:“达到或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但未办理退休手续或者未依法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继续在原用人单位工作期间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用人单位依法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用人单位招用已经达到、超过法定退休年龄或已经领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在用工期间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如招用单位已按项目参保等方式为其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应适用《工伤保险条例》。”

由以上规定可知,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可以根据聘用的形式分为三类:其一,达到或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但未办理退休手续或者未依法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继续在原用人单位工作的劳动者;其二,用人单位新招用已经达到、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但未办理退休手续或者未依法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劳动者;其三,已办理退休手续或者已依法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劳动者。对于第一类人员,在原用人单位工作期间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用人单位依法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对于第二类、第三类人员,如招用单位已按项目参保等方式为其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应适用《工伤保险条例》,可被认定为工伤;如招用单位未按项目参保等方式为其缴纳工伤保险费的,不应适用《工伤保险条例》,不应被认定为工伤。

●关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进城务工农民在工作期间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能否被认定为工伤的问题

进城务工农民,一般是指户籍在农村,进入非农村地区工作的人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进城务工农民在工作时间内因工伤亡的,能否认定工伤的答复》(〔2012〕行他字第13号)规定:“用人单位聘用的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务工农民,在工作时间内、因工作原因伤亡的,应当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工伤认定。”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进城务工农民因工伤亡的,应否适用〈工伤保险条例〉请示的答复》(〔2010〕行他字第10号)规定:“用人单位聘用的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务工农民,在工作时间内、因工作原因伤亡的,应当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工伤认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二)》(人社部发(2016)29号)第二条规定:“达到或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但未办理退休手续或者未依法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继续在原用人单位工作期间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用人单位依法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用人单位招用已经达到、超过法定退休年龄或已经领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在用工期间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如招用单位已按项目参保等方式为其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应适用《工伤保险条例》。”

由以上规定可知,对于进城务工农民,可以分为如下三类:其一,达到或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但未办理退休手续或者未依法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继续在原用人单位工作的进城务工农民;其二,用人单位新招用已经达到、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但未办理退休手续或者未依法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进城务工农民;其三,已办理退休手续或者已依法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进城务工农民。对于第一类、第二类进城务工农民,在用人单位工作期间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用人单位依法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对于第三类进城务工农民,如招用单位已按项目参保等方式为其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应适用《工伤保险条例》,可被认定为工伤;如招用单位未按项目参保等方式为其缴纳工伤保险费的,不应适用《工伤保险条例》,不应被认定为工伤。
【实务指引】

综上所述,对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员工在工作中受伤的,能否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问题,根据不同的情形将有不同的答案。

对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进城务工农民除外),要看其是继续在原用人单位工作还是用人单位重新招用。对于继续在原用人单位工作的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工作期间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用人单位依法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对于用人单位重新招用的劳动者,如招用单位已按项目参保等方式为其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应适用《工伤保险条例》,可被认定为工伤;如招用单位未按项目参保等方式为其缴纳工伤保险费的,不应适用《工伤保险条例》,不应被认定为工伤。

对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进城务工农民,要看其是否已办理退休手续或者已依法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对于未办理退休手续或者未依法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进城务工农民,在用人单位工作期间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用人单位依法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对于已办理退休手续或者已依法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进城务工农民,如招用单位已按项目参保等方式为其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应适用《工伤保险条例》,可被认定为工伤;如招用单位未按项目参保等方式为其缴纳工伤保险费的,不应适用《工伤保险条例》,不應被认定为工伤。

此外,出于分摊风险的考虑,用人单位可针对不同的情形采取不同的风险分担措施:

对于可能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人员,用人单位应当进一步判断能否为该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用。对于可缴纳工伤保险费的人员,用人单位应当缴纳工伤保险费。对于不能缴纳工伤保险费用的人员,用人单位可考虑采取诸如购买商业保险等方式分摊风险。

对于不能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人员,由于其很可能有权向用人单位主张人身损害赔偿,用人单位也可考虑采取诸如购买商业保险等方式分摊风险。

作者:罗彦斌

上一篇:群众体育体育学研究的论文下一篇:国家审计报告制度研究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