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 答案

2024-05-14

学前教育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 答案(共6篇)

篇1:学前教育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 答案

学前教育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 答案

一.填空题

1.教育法律、地方性教育法规、自治性教育法规、教育行政规章,教育法律解释。

2.1995年八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3.《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

4.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 5.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

6.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相结合的发展格局 7.1990年2月1日

8.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工作、幼儿园的行政事务、奖励和处罚

9.因地制宜、“两条腿走路”、“地方负责,分级管理”、“有关部门分工负责” 10.3

11.“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分区规划,整体推进” 12.省级、县级 13.公益性 14.三

15.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聘任制度、教师的待遇、教师管理

16.专业人员、权利和义务 17.园长

18.双重任务——教育幼儿和服务家长 19.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 20.依法赔偿或者承担民事责任 21.2006年9月1日 22.安全管理、安全教育

23.低年级学生,幼儿、低年级学生、幼儿 24.每学期

25.消除隐患、发生事故

26.车辆管理制度、公关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检验合格、定期 27.28.29.30.31.32.为人师表

33.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3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敬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言词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35.分数

36.为人师表

37.终身学习、知识结构 38.39.2012年3月1日 40.一万至一万五千

二. 简答题

1.学前教育方针的内容包括哪些?它的意义如何?

答:(1)学前教育方针的内容包括哪些?

①学前教育方针是教育方针在学前教育这一阶段的具体化,是国家对学前教育培养目标及实现该培养目标的途径、条件或要求等各方面所作出的全局性、战略性兼具前瞻性的规定。

②例如: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的《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提出学前教育方针:“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相结合的发展格局。根据城乡的不同特点,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灵活多样的幼儿园教育形式相结合的幼儿园教育服务网络,为0-6岁儿童和家长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服务。”其中,我国学前教育的办学目标是“为0-6岁儿童和家长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服务。”实现办学目标的途径是“根据城乡的不同特点,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灵活多样的幼儿园教育形式相结合的幼儿园教育服务网络。”实现办学目标的条件或要求是“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相结合的发展格局。”(2)学前教育方针的意义如何?

①.教育方针规定了一个国家学前教育工作的方向及总要求,是一个国家管理学前教育各项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

• ②.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良好的学前教育能为人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科学合理的学前教育方针的制定,不仅关系着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影响着整个社会、国家的发展。

• 二.什么是法律责任,幼儿园及其园长、教师违反教育法可能承担哪些形式的法律责任?

• 答:(1)什么是法律责任?

• ①法律责任是由于法律法律保护的权利遭到侵害或者法律要求的义务未能切实履行,根据法律规定相关主体应当承担的不利后果。• ②所谓教育法律责任,即指法律关系主体因实施了违反教育法的行为,依照有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应当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

•(2)幼儿园及其园长、教师违反教育法可能承担哪些形式的法律责任? • 其一,法律依据。依据相关法律规定,下列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 ①侵占、破坏幼儿园场地、房屋和设备;②侮辱、殴打教师、幼儿;

• ③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④将幼儿园校舍、场地出租、出让或者移作他用,妨碍教育实施。这些规定,为追究违反教育法行为的民事法律责任提供了依据。• 其二,案例说明。课本P20~21所提供的案例,对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幼儿,幼儿园、幼儿家长、幼儿教师等如有过失,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其执法依据是最高人民法院1989年颁发的《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60条。

2.列举《幼儿园管理条例》中对幼儿园办园条件的规定。

答:第一条

举办幼儿园必须将幼儿园设置在安全区域内。严禁在污染区和危险区内设置幼儿园。

第二条

举办幼儿园必须具有与保育、教育的要求相适应的园舍和设施。幼儿园的园舍和设施必须符合国家的卫生标准和安全标准。

第三条

举办幼儿园应当具有符合下列条件的保育、幼儿教育、医务和其他工作人员:

(一)幼儿园园长、教师应当具有幼儿师范学校(包括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程度,或者经教育行政部门考核合格。

(二)医师应当具有医学院校毕业程度,医士和护士应当具有中等卫生学校毕业程度,或者取得卫生行政部门的资格认可。

(三)保健员应当具有高中毕业程度,并受过幼儿保健培训。

(四)保育员应当具有初中毕业程度,并受过幼儿保育职业培训。

慢性传染病、精神病患者,不得在幼儿园工作。

第四条

举办幼儿园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具有进行保育、教育以及维修或扩建、改建幼儿园的园舍与设施的经费来源。

第五条

国家实行幼儿园登记注册制度,未经登记注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幼儿园。

第六条

城市幼儿园的举办、停办、由所在区、不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登记注册。

农村幼儿园的举办、停办,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登记注册,并报县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4.《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于我国的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六大意见是什么?

答:

(一).明确新时代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①. 形成多层次的供给体系,满足多层次社会需要

②. 建立社区学前教育服务网络 ③. 拓展学期教育功能 ④. 加快学前教育发展

(二).进一步完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切实履行政府职责

(三).加强管理,保证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①.继续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

②.积极促进民办幼儿教育的发展

③.加强对企事业单位幼儿园的管理

④.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 ⑤. 范办园行为

(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①.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形成多元化的教育改革指导思想

②.健全、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各项机制

③.构建家庭、社区、托幼园所互动的早期教育体系

④.加强示范性幼儿园建设

(五).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①.提高师范院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②.加强在职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③.严格实行幼儿园园长持证上岗,教师资格准入制度 ④.切实保障幼儿教师合法权益

(六).加强领导、切实履行政府职责,保证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顺利进行

①.要增强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②.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

③.保证幼儿教育管理层层落实到位

④.制定优惠政策

⑥. 加强督查检查,建立幼儿教育督察制度

5.国家对民办幼儿园有哪些扶持与奖励?

答:

(一).设立政府专项资金

(二).国家的经济资助

(三).税收优惠

(四).信贷支持

(五).用地优惠

(六).取得合理的回报

(七).民办教育机构可以设立办学基金

6.我国幼儿园教师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和义务?

答:

(一).幼儿教师的权利

①. 幼儿教师享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的权利

②. 幼儿教师享有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发表意见的权利

③. 幼儿教师有指导幼儿的活动和发展的权利

④. 幼儿教师享有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的带薪休假的权利

⑤. 幼儿教师享有对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参与幼儿园管理的民主权利

⑥. 幼儿教师享有参加进修或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利 ⑦. 当幼儿教师的权利受到侵害时,有权诉诸法律,要求确认和保护其权利

(二).幼儿教师的义务

①.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幼儿园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③.观察了解幼儿,理解幼儿和尊重幼儿

④.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并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和做好卫生保健工作

⑤.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了解幼儿家庭的教育环境,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共同配合完成教育任务。⑦. 定期向园长汇报,接受其检查和指导

7.幼儿的合法权益有哪些?

答:①.幼儿有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权

②.幼儿享有获得公正评价权

③.幼儿有受教育权

④.幼儿享有生命权

⑤.幼儿享有人格权

⑥.幼儿享有游戏娱乐权利

⑧. 幼儿享有其他合法权益

8.幼儿教师违反《教师法》可以追究法律责任的行为有哪些?

答:(1).故意不完成保教任务给工作造成损失

(2).体罚幼儿,经教育不改的

(3).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9.如何健全幼儿园各项保育工作?

答:(1).对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常规须列出具体的保育要求

一方面,制定合理的幼儿一日作息制度

另一方面,了解幼儿各项生活活动的保育要求 ①. 饮食与饮水方面 ②. 盥洗与入厕方面

③. 户外活动与体育锻炼方面(2).完善各项保育制度

①.健康检查制度 ②.卫生保健制度 ④. 安全防护制度

10.简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学前教育发展任务的规定。

11.简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保障措施中加强师德建设的规定。12.简介2010年11月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所确定的发展学前教育的5条政策措施。

答:

(一).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二).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三).加大学前教育投入

(四).强化对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的指导

(五).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学前教育管理

13.列举《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提到的10大举措。

答:

一、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二、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三、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四、多种渠道加大学前教育投入。

五、加强幼儿园准入管理。

六、强化幼儿园安全监管。

七、规范幼儿园收费管理。

八、坚持科学保教,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九、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

十、统筹规划,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14.简述《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我省学前教育发展目标任务的规定。

答:强化学前教育公益性科学性。研究制定加强和改进学前教育的政策措施。全面普及学前教育,2020年全省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98%以上。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逐步提高覆盖率。

强化政府职责。根据城镇发展、新农村建设和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将学前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切实提高政府保障水平,逐步实现就近入园入托。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新增幼儿园应以政府举办为主。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切实改善办园条件。制定学前教育办园标准,健全幼儿园准入和督导制度,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逐步提高幼儿园公办教师比例,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实施农村幼儿园建设工程,到2012年,全省每个乡镇至少办好一所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并达到省优质园标准,村级幼儿园都要建成合格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鼓励城乡居民和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学前教育机构。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发展学前教育。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入园给予财政补助。全面落实“以县为主,县、乡(街道)共管”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归口管理学前教育,相关部门履行各自职责。到2015年,省优质幼儿园达70%以上。

提高保教质量。普及科学保教方法,加强对各类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管理和评价,防止小学化倾向。强化保健教师、保育员、营养员的培养培训。加强对幼儿健康水平的监测和评估。密切幼儿园与家庭的保教合作,提供多样化、有特色、高品质的学前教育指导与服务。

15.列举《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内容。

答: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篇2:学前教育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 答案

简答题

答:(1)学前教育方针的内容包括哪些?

①学前教育方针是教育方针在学前教育这一阶段的具体化,是国家对学前教育培养目标及实现该培养目标的途径、条件或要求等各方面所作出的全局性、战略性兼具前瞻性的规定。

②例如: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的《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提出学前教育方针:“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相结合的发展格局。根据城乡的不同特点,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灵活多样的幼儿园教育形式相结合的幼儿园教育服务网络,为0-6岁儿童和家长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服务。”其中,我国学前教育的办学目标是“为0-6岁儿童和家长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服务。”实现办学目标的途径是“根据城乡的不同特点,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灵活多样的幼儿园教育形式相结合的幼儿园教育服务网络。”实现办学目标的条件或要求是“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相结合的发展格局。”(2)学前教育方针的意义如何?

①.教育方针规定了一个国家学前教育工作的方向及总要求,是一个国家管理学前教育各项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

• ②.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良好的学前教育能为人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科学合理的学前教育方针的制定,不仅关系着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影响着整个社会、国家的发展。

• 二.什么是法律责任,幼儿园及其园长、教师违反教育法可能承担哪些形式的法律责任?

• 答:(1)什么是法律责任?

• ①法律责任是由于法律法律保护的权利遭到侵害或者法律要求的义务未能切实履行,根据法律规定相关主体应当承担的不利后果。• ②所谓教育法律责任,即指法律关系主体因实施了违反教育法的行为,依照有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应当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

•(2)幼儿园及其园长、教师违反教育法可能承担哪些形式的法律责任? • 其一,法律依据。依据相关法律规定,下列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 ①侵占、破坏幼儿园场地、房屋和设备;②侮辱、殴打教师、幼儿; • ③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④将幼儿园校舍、场地出租、出让或者移作他用,妨碍教育实施。这些规定,为追究违反教育法行为的民事法律责任提供了依据。1.学前教育方针的内容包括哪些?它的意义如何?

• 其二,案例说明。课本P20~21所提供的案例,对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幼儿,幼儿园、幼儿家长、幼儿教师等如有过失,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其执法依据是最高人民法院1989年颁发的《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60条。

2.列举《幼儿园管理条例》中对幼儿园办园条件的规定。

答:第一条

举办幼儿园必须将幼儿园设置在安全区域内。严禁在污染区和危险区内设置幼儿园。

第二条

举办幼儿园必须具有与保育、教育的要求相适应的园舍和设施。幼儿园的园舍和设施必须符合国家的卫生标准和安全标准。

第三条

举办幼儿园应当具有符合下列条件的保育、幼儿教育、医务和其他工作人员:

(一)幼儿园园长、教师应当具有幼儿师范学校(包括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程度,或者经教育行政部门考核合格。

(二)医师应当具有医学院校毕业程度,医士和护士应当具有中等卫生学校毕业程度,或者取得卫生行政部门的资格认可。

(三)保健员应当具有高中毕业程度,并受过幼儿保健培训。

(四)保育员应当具有初中毕业程度,并受过幼儿保育职业培训。

慢性传染病、精神病患者,不得在幼儿园工作。

第四条

举办幼儿园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具有进行保育、教育以及维修或扩建、改建幼儿园的园舍与设施的经费来源。

第五条

国家实行幼儿园登记注册制度,未经登记注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幼儿园。

第六条

城市幼儿园的举办、停办、由所在区、不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登记注册。

农村幼儿园的举办、停办,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登记注册,并报县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4.《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于我国的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六大意见是什么?

答:

(一).明确新时代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①. 形成多层次的供给体系,满足多层次社会需要 ②. 建立社区学前教育服务网络 ③. 拓展学期教育功能

④. 加快学前教育发展

(二).进一步完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切实履行政府职责

(三).加强管理,保证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①.继续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

②.积极促进民办幼儿教育的发展

③.加强对企事业单位幼儿园的管理

④.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 ⑤. 范办园行为

(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①.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形成多元化的教育改革指导思想

②.健全、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各项机制

③.构建家庭、社区、托幼园所互动的早期教育体系

④.加强示范性幼儿园建设

(五).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①.提高师范院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②.加强在职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③.严格实行幼儿园园长持证上岗,教师资格准入制度 ④.切实保障幼儿教师合法权益

(六).加强领导、切实履行政府职责,保证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顺利进行

①.要增强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②.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

③.保证幼儿教育管理层层落实到位

④.制定优惠政策

⑥. 加强督查检查,建立幼儿教育督察制度

5.国家对民办幼儿园有哪些扶持与奖励?

答:

(一).设立政府专项资金

(二).国家的经济资助

(三).税收优惠

(四).信贷支持

(五).用地优惠

(六).取得合理的回报

(七).民办教育机构可以设立办学基金

6.我国幼儿园教师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和义务?

答:

(一).幼儿教师的权利

①. 幼儿教师享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的权利

②. 幼儿教师享有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发表意见的权利

③. 幼儿教师有指导幼儿的活动和发展的权利

④. 幼儿教师享有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的带薪休假的权利

⑤. 幼儿教师享有对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参与幼儿园管理的民主权利

⑥. 幼儿教师享有参加进修或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利 ⑦. 当幼儿教师的权利受到侵害时,有权诉诸法律,要求确认和保护其权利

(二).幼儿教师的义务

①.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幼儿园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③.观察了解幼儿,理解幼儿和尊重幼儿

④.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并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和做好卫生保健工作

⑤.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了解幼儿家庭的教育环境,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共同配合完成教育任务。⑦. 定期向园长汇报,接受其检查和指导

7.幼儿的合法权益有哪些?

答:①.幼儿有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权

②.幼儿享有获得公正评价权

③.幼儿有受教育权

④.幼儿享有生命权

⑤.幼儿享有人格权

⑥.幼儿享有游戏娱乐权利

⑧. 幼儿享有其他合法权益

8.幼儿教师违反《教师法》可以追究法律责任的行为有哪些?

答:(1).故意不完成保教任务给工作造成损失

(2).体罚幼儿,经教育不改的

(3).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9.如何健全幼儿园各项保育工作?

答:(1).对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常规须列出具体的保育要求

一方面,制定合理的幼儿一日作息制度

另一方面,了解幼儿各项生活活动的保育要求 ①. 饮食与饮水方面 ②. 盥洗与入厕方面

③. 户外活动与体育锻炼方面(2).完善各项保育制度

①.健康检查制度 ②.卫生保健制度 ④. 安全防护制度

10.简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学前教育发展任务的规定。11.简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保障措施中加强师德建设的规定。

12.简介2010年11月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所确定的发展学前教育的5条政策措施。

答:

(一).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二).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三).加大学前教育投入

(四).强化对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的指导

(五).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学前教育管理

13.列举《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提到的10大举措。

答:

一、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二、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三、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四、多种渠道加大学前教育投入。

五、加强幼儿园准入管理。

六、强化幼儿园安全监管。

七、规范幼儿园收费管理。

八、坚持科学保教,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九、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

十、统筹规划,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14.简述《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我省学前教育发展目标任务的规定。

答:强化学前教育公益性科学性。研究制定加强和改进学前教育的政策措施。全面普及学前教育,2020年全省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98%以上。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逐步提高覆盖率。

强化政府职责。根据城镇发展、新农村建设和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将学前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切实提高政府保障水平,逐步实现就近入园入托。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新增幼儿园应以政府举办为主。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切实改善办园条件。制定学前教育办园标准,健全幼儿园准入和督导制度,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逐步提高幼儿园公办教师比例,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实施农村幼儿园建设工程,到2012年,全省每个乡镇至少办好一所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并达到省优质园标准,村级幼儿园都要建成合格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鼓励城乡居民和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学前教育机构。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发展学前教育。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入园给予财政补助。全面落实“以县为主,县、乡(街道)共管”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归口管理学前教育,相关部门履行各自职责。到2015年,省优质幼儿园达70%以上。

提高保教质量。普及科学保教方法,加强对各类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管理和评价,防止小学化倾向。强化保健教师、保育员、营养员的培养培训。加强对幼儿健康水平的监测和评估。密切幼儿园与家庭的保教合作,提供多样化、有特色、高品质的学前教育指导与服务。

15.列举《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内容。

答: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篇3:学前教育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 答案

(一)不断完善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

根据德国各个联邦州的法律规定: 已经完成了德国12年义务教育却没有继续上学的未满18岁的青年,都必须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在德国,不允许任何一个没有接受过职业培训的青年,进入劳动力市场正式就业。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德国不断地完善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如1969年德国颁布了《联邦职业教育法》,作为“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统一法律基础; 颁布于1981年的《职业教育促进法》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法律系统; 2005年德国再次修订了《联邦职业教育法》, 以适应社会经济的新发展、新需求。根据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完善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是德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有力的法律保障。

(二)紧密合作的“双元”——职业学校与企业

德国的职业教育实行“双元制”,也称“双轨制”,即培训者不仅要在职业学校进行专业理论学习,还要在企业中接受实践教育。培训时间按照职业的不同一般在两年到三年半之间。接受培训者在培训期间,每周必须在职业学校学习一两天的理论课程,然后再去企业实习三四天。职业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企业积极地参与职业教育的实践培训,这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模式,确保了手工业者和专业工人的高技能、高素质,为德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优质劳动力。

(三)高质量的师资力量

2005年德国修订的《联邦职业教育法》中规定, 教育者的人品与专业资格等方面必须符合2003年颁布的《教育者资质条例》法定要求。在德国,不管是职业学校教师还是企业的培训教师,都必须受过高等教育。将来在职业学校任教的教师必须在9个学期的学习结束后通过第一次国家考试,接着进行一次教育实习培训( 一般为24个月) ,然后通过第二次国家考试才能正式在职业学校任教。职业学校教师与企业培训教师组成的“双师制”师资队伍,使理论教学与实践运用紧密结合起来,保证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四)行会组织与政府机关共同参与的管理体系

二战后,联邦政府在德国职业教育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以其行政力量制定实施一系列保障职业教育不断改革和发展的规章制度。在德国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行会组织一直充当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行会组织作为德国职业教育的业务主管机构,以其自身独特的运行机制,有效地管理“双元制”职业教育,并且得到政府的经费支持。同时,行会组织还负责监督和咨询的工作。

(五)严苛的考核监督体系

根据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规定,培训者在其培训结业时必须参加考试。考试分为中期考试与结业考试,均按照全国统一要求,在统一时间进行考核。中期考试一般在接受培训后的一年至一年半时间进行,以检查培训计划的实施程度。没有通过中期考试的培训者不允许参加结业考试。 职业教育的考试制度十分严格。不管是中期考试还是结业考试都是由工商业联合会或者手工业联合会的委员会主持进行。考试委员会的成员一般由培训企业代表、培训企业工人代表和职业学校教师组成。如果结业考试没有通过,培训者不允许从事所学行业的工作,必须在来年再次参加考试。这种严格统一的考核监督体系,保障了德国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六)可靠的运行经费保障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拥有可靠的经济支撑,其运行经费的来源主要是政府拨款和企业资助。政府拨款主要依靠各个联邦州政府,主要针对的是职业学校。除了联邦政府对“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直接拨款,德国企业对“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资助也很积极。企业资助费用主要用于培训教师和培训者的生活津贴、社会保险费用、培训的设备、教材费等方面。由此可见,德国企业是德国职业教育经费的主要承担者。

二、德国企业与德国职业教育的关系

(一)德国企业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中的地位

2005年重新修订的《联邦职业教育法》,进一步明确了企业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中的责任和义务,企业是“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主体,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划分了企业和职业学校之间的权利与义务,明确了企业与培训者之间的关系。企业不但支配主要的教学培训时间,而且提供了系统的设备完善的教学场所。如一些大型企业培训,通过一体化的专业设施和技能实训基地,对培训者进行专业化、技能化的实践教学。企业执行统一的培训计划,由经验丰富、品行端正的专职培训教师对培训者实施专业职能导向教学。培训者不仅学习了专业技能,还可以获取职业经验和增强社会适应力。虽然有政府拨款,但是德国企业仍然是德国职业教育经费的主要承担者。企业负担了培训者和培训教师的生活津贴、社会保险费用以及培训设施设备的购置费用、教材费等。

企业同时也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法律主体。根据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的规定,企业是“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法人”。所有通过培训企业相关测试的培训者,必须与培训企业签订《职业培训合同》。如果培训者还未满18岁,由其法定监护人或代理人签署。《职业培训合同》规定了企业和培训者双方各自的权利与义务。若任何一方违约,均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职业培训合同》还须在行业协会登记注册,并由行会组织保存和监督合同的具体执行情况。

(二)德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主要原因

1.历史与社会文化因素

在公元13 - 14世纪,德国的手工业中就已形成了学徒制。19世纪,德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日益增加,传统的行会学徒制已经无法提供更多高素质的劳动力,于是学校参与到职业培训中。 到了20世纪,德国教育部门开始制订一系列职业教育教学计划,把企业的实践培训与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让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模式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德国能够成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并且其成功的职业教育举世闻名,这与德国悠久的重视技艺、重视技术人员的历史文化传统密不可分。德国企业认为,受过专业培训并熟悉本企业情况的人才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保持竞争优势的有力保障。因此,在这种浓厚的重视技艺的社会氛围下,德国民众会主动接受职业教育,培养出大量高技能人才。与职业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不仅促进了德国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还为激励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2.企业自身因素

培训企业与跨企业培训中心可以获得国家统一分配的中央基金。一般情况下,企业可以获得占培训费用一半以上的补助。如果实践培训内容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则可获得全额的补助,企业还可以获得国家在税务方面给予的优惠。虽然德国企业是德国职业教育经费的主要承担者,但是培训者在企业培训期间也会参与企业日常工作。培训者的生活津贴与社会保险费用并不高, 对于企业来说,培训者是一种廉价实惠的劳动力。 因此,德国大多数企业非常愿意参与“双元制”职业教育。企业通过参与“双元制”职业教育,对培训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实践教学。经过三年左右的培训期,培训者对企业有了强烈归属感,热爱企业文化。而企业不需要大肆做广告宣传、不需要磨合适应期、没有人才流失风险,就可以获得对企业发展大有益处的后备力量,极大节约人力资源成本。由企业培养出的掌握熟练技术且对企业有强烈归属感的员工可以极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在参与职业教育中培养出的成功人才也会为企业在未来带来巨大的无形资产。同时,社会和主管部门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活动的认可, 对于企业既是荣誉也是宣传,还会极大提高企业的社会知名度。

(三)德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保障制度

德国不断完善的法律法规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提供了基本保障。1969年德国联邦政府颁布了 《联邦职业教育法》,作为“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统一法律基础; 颁布于1981年的《职业教育促进法》 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法律系统; 2005年德国再次修订了《联邦职业教育法》,以适应社会经济的新发展、新需求。此外,还有职业教育法律中的特别法《手工业条例》、规范青少年的就业和职业教育的《青少年劳动保护法》、《企业基本法》、《培训教师资格条例》,各个联邦州、行会出台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等等,从各方面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不断完善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促进了企业更积极地参与职业教育。

(四)德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

1.企业投资

以制造业为主的大中型德国企业及服务型产业,如大众汽车公司、西门子公司、德意志银行、大型百货公司等。这些企业投资建设自己的培训中心或部门,购置培训设备,承担培训教师和培训者的生活津贴、社会保险等费用,以培养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后备力量。微小型企业则需要在跨企业培训中心培训自己的后备人才,除了负担培训教师和培训者的工资津贴费用,还需要支付在跨企业培训中心产生的培训费用。同一行业的所有企业缴纳一定数额的资金作为该行业职业培训的共同经费,也就是所谓的行业基金。行业基金由各自行业自行管理并统一分配,主要用于资助经济发展较差的地区的职业教育。

2.企业参与职业学校的实践性教学

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实践性教学中, 企业发挥着主导和引导作用。首先,企业制订自己的培训计划。企业根据德国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制订企业以及针对培训者的企业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包括企业对培训时间的具体分配、培训详细内容和培训场所的安排。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学习期为两年至三年半,其中60% - 70% 的实践性教学和培训都是在企业进行的。总的来说,培训者大部分学习时间都是在企业中度过。 企业根据自身行业属性、工作岗位要求安排职业培训课程内容,使培训过程体现出本企业的生产特色。培训教师根据培训的具体内容,挑选最恰当的培训场所。这些培训场所不仅能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能顾及培训者的身心健康和安全。 其次,企业设立专门的培训中心并提供优质的培训教师。拥有完善设备的企业培训中心或跨企业培训中心,通过一体化的专业教学场所,结合与培训专业紧密联系的工作岗位,对培训者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来自企业的培训教师,包括专职和兼职,其在德国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中占据很大的比例。德国相关法律规定,具备《培训教师资料条例》要求的,专业知识、教育学知识过硬并通过国家考试,人品端正的人员,才可以作为培训教师从事职业教育培训工作。企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要求,挑选高素质、高技能的人员进行教育教学方面的培训,考试合格者获得证书,正式成为培训教师。此企业还会给培训教师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以便不断提高培训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准。

3.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考核评价

根据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规定,培训者在其培训结业时必须参加考试。考试分为中期考试与结业考试,均按照全国统一要求,在统一时间进行考核。中期考试一般在接受培训后的一年至一年半时间进行,以检查培训计划的实施程度。没有通过中期考试的培训者不允许参加结业考试。 职业教育的考试制度十分严格。不管是中期考试还是结业考试都是由工商业联合会或者手工业联合会的委员会主持进行。考试委员会的成员一般由培训企业代表、培训企业工人代表和职业学校教师组成。中期考试内容参照《联邦职业教育法》 的职业教育标准和要求进行,而结业考试则由考试委员会根据企业要求和企业实际情况出题,并对考题的范围和难度进行审核,保证考题难度标准的统一。监考人员由企业的培训教师和职业学校的教师组成,并进行交叉式监考,例如本企业培训教师只能监考其他企业的培训者。德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考核评价,确保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达到企业发展需求。

4.企业与职业学校合作科研项目开发

德国职业学校的科研重心在于与企业合作,让企业参与到科研工作中来,双方共同开发企业新产品、改革企业生产工艺和解决各种技术难题等等, 既能满足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又能为企业不断提供科研力量。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中,企业不但有权决定培训相关事宜,而且参与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大纲的制定。此外,企业还参与职业教育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法律法规的起草等。

三、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一)《联邦职业教育法》

2005年德国政府颁布和实施了新的《联邦职业教育法》。该法将1969年颁布的《联邦职业教育法》与1981年颁布的《职业教育促进法》合并后加以修订,成为德国面对全球化发展、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的基本纲领。《联邦职业教育法》作为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统一法律基础,确定了职业教育培训的目标。“双元制”职业教育不仅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还促进关键能力的培养。关键能力是跨职业并在职业生活中起关键作用的能力, 如独立学习、规划、实施、评价等能力。新《联邦职业教育法》以立法形式明确了职业培训合同的地位,确立和保障了职业教育中企业与培训者的关系。同时也对教育机构以及教育者的资质做出明确规定,并且通过其他配套法规严格约束。《联邦职业教育法》通过多项条款明确规定行业协会的职责,以立法的形式肯定行业协会在职业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赋予行会合法权利,参与职业教育的各个重要环节。同时《联邦职业教育法》允许结业考试的评价可涵盖行业协会和职业学校,也允许考试委员会成员承担部分考试。

(二)《职业教育促进法》

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适应这种发展趋势,德国政府与1981年颁布了《职业教育促进法》,进一步明确德国职业教育研究所的目标、 权利和义务、工作和任务等。该法使得职业教育受到整个德国社会的高度重视。

(三)《青少年劳动保护法》

《青少年劳动保护法》于1960年通过,于1976年修订。该法对青少年培训制定了特殊的保护规定,如未成年人的工作形式、工作时间和休假等, 同时还规定企业必须履行保证青少年就读职业学校的法律义务的时限,且不得随意克扣培训者的报酬津贴等。此法从法律意义上保障了青少年接受职业培训和完成法律规定的职业教育的权利, 确保青少年在职业教育期间受到公平合理对待, 享受应有的待遇,保障其身心健康与安全。

(四)《企业基本法》

《企业基本法》于1972年颁布。该法涉及企业的职业培训,并明确规定企业管理委员会在企业职业教育中应有的权利和义务。

(五)《培训教师资格条例》

1972年颁布实施的《培训教师资格条例》详细规定了“双元制”职业教育中培训教师的师资要求。根据条例,只有专业知识、教育学知识过硬并通过国家考试,人品端正的人员,才可以作为培训教师从事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因此不仅确保了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优良师资力量,还保证了“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六)《手工业法》

《手工业法》隶属经济管理法范畴,因为该法主要针对手工行业职业教育,成为德国职业教育法律中的特别法。该法主要规范在手工业企业开展的行会考试、培训者入学资格考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等方面。

(七)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培养方案”由《框架教学计划》和《职业教育条例》组成《框架教学计划》是职业学校教学部分的依据,《职业教育条例》是企业培训部分的依据。

四、总结

综上所述,企业与职业教育法律法规是德国 “双元制”职业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以企业为中心,企业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发挥着主导和引导作用。而不断完善的一系列配套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是德国 “双元制”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法律保障。我国虽然已经颁布实施了《职业教育法》,但是需要进一步完善整个职业教育法律法规,用立法的形式真正落实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同时,国家可以通过树立典范榜样和发挥社会媒体的宣传作用,有效地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摘要: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促进了二战后德国经济的复苏与快速发展。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特征论述,分析企业、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关系,总结出企业与职业教育法律法规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成功的关键因素,对我国进一步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篇4:学前教育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 答案

关键词:职业道德;教育法规;统一;途径

G647

高校教师道德建设和高校普及教育法规是高校建设发展的两个重要内容,它们充分体现了当前高校“德法兼治”的办学理念,是推动高校教育创新、促进高校和谐发展的重要方面。

以德治校,就是坚定不移的坚持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和育人的思想政治道德标准,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认真实施《教育法》和各项教育法律法规中关于加强德育的法规。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先进文化,大力加强高校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教职工的职业道德建设,坚持与时俱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与体现时代精神、开拓创新相结合。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在校园内真正形成和保持“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良好氛围和风尚。以德治校,离不开法律的保障,同时加强德育也是有效的实施法律法规的重要条件保证,二者是不可分割、有机统一的。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普及教育法规的重要性

1.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高校教师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的现实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更新了人们的思想和观念,社会发展从新思想新观念中受益,但是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十分明显,出现了道德滑坡等现象,这些因素都多多少少的渗透到高校教师队伍中来,对高校教师队伍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高校教师道德建设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必要基础。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不仅要以言立行,更应该言传身教,以人格培养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不断以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和带动学生,使学生在思想上和心灵上得到全面发展。

高校教师道德建设是形成良好精神文明氛围的重要保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教师是学校办学的根本保证。政府和社会一直关注教师的职业道德,因此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首先必须加强师德建设,使得广大教师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形成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风气。

2.高校普通教育法规的重要性

普及教育法规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发展的有力保障。法律作为一种强制手段,约束着教师队伍的言行举止,以一种威信力来告诉教师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应该说、什么不能说。通过普及教育法规,杜绝不良风气的腐化侵蚀,维护校园的民主法治、清正廉洁和安定和谐。

普及教育法规是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大众化、高等教育类型的多样化、高等教育体系的社会化、以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综合化,高校教育的发展越来越需要法律作为保障和后盾。高校依据法律规定,沿着正确的方向和路线来制定高校发展的目标,为高等教育发展指明方向[1]。

二、教师道德建设与普及教育法规的辩证统一关系

1.教师道德建设与普及教育法规相结合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校师德建设与普及教育法规的关系主要体现在高校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的关系上。高校要建设好和谐校园,必须依靠法律法规来调整和解决高校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矛盾,又得借助道德力量去倡导以德服人。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相互结合,是促进高校稳定和谐的有力保障。

教师道德建设与普及教育法规是高校进行以德治校与依法治校的基础和关键。二者统一于完成办学根本任务、实施培养目标的教育教学的具体活动与实践中,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

以德治校,开展教师道德建设,弘扬正风正气,离不开法制的保障。“德治”同“法治”一样,也是生动具体、实实在在的,体现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在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在实施德育和开展思想道德与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如果缺乏法律制度的保障,没有纪律的约束,没有严格执法执纪和对违章者的惩戒,思想道德建设就成了空中楼阁,德育工作就不会令人信服,收不到实际功效。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管理理念,实行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相结合,在正确认识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关系基础上扎实推进各项工作,通过改革创新促进发展进步,这是高等学校各项工作与时俱进的一个具体表现[2]。

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相结合是高校贯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针的具体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作为我国当前的治国策略,已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和各个部门。建立一个道德健全、个人素质全面发展的法治国家是我国长期以来的目标。高校的责任就是为社會、为国家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守法公民,从而不断推进社会向前发展。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相结合是我国高校改革的现实要求。由于目前我国高校法制不健全、管理手段单一,高校建设中出现了不少矛盾。要解决高校建设中出现的矛盾,既要依靠教师队伍道德素质的自我调节和约束,又要运用法律手段加以管制和保障[3]。也只有教育法规的完善和普及与教师道德建设的提升相结合,才能从根本上维护高校的发展和改革。

2.教师道德建设与普及教育法规统一性的具体表现

教师道德建设是教育法规的现实基础。道德规范作为调整社会相互关系的重要规范,通过人的内心活动和理想信念起作用。高校教师的师德状态决定着当前高校建设的现状。只有加强师德建设,才能更好的引导教师自觉遵守法律规范、维护法律的权威。

教育法规是道德建设的重要保障。依法治校的本质是高校要树立法治观念,弘扬法律精神,以法律为最高权威,在法治的轨道上开展高校的管理、教学、服务工作。师德是高校建设的基础,法律的立意也是为了更好的维护师德建设。作为规范高校建设最权威的强制手段,法律为以德治校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依照教育法律法规的要求,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在行使职权时,必须牢固树立法治观念,严格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做到公平公正办事,不能任意越权或违章办事。同时严格履行法定的义务,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在广大师生面前,树立良好形象。从一定意义讲,在学校工作中,管理也是一种教育。领导者和管理者秉公执法、不徇私情、照章办事,本身具有感染力和教育功能,可以从正面对管理和服务对象,特别是对青年学生产生积极影响。而做到这一点,要靠管理和服务人员良好的思想作风和工作素质,这又是平常教育和修养的结果。从这个意义讲,“法治”不能脱离“德治”这个基础。没有优越的道德环境条件,法律法规就不可能真正得到自觉的执行和遵守,“法治”就是一名空话。

三、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和普及教育法规相结合的主要途径

1.树立高校教师队伍职业道德和教育法规的思想认识

高校在管理工作和学生教育工作中,要及时向教师宣传以德治校,是提高教师道德素质的重要表现;大力宣傳依法治校,是维护高校权威的必要表现。让教师们清楚地认识到,只有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相结合,才能保障高校建设平稳、顺利、有序的发展。

2.健全社会主义教育法制并培养教师的法律意识

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使高校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以法律为后盾和保障,约束教师们的行为举止。在教师中大力宣传教育法规知识,不断增强教师们的法律意识,促进高校法治建设发展。在法制宣传教育过程中,应重点加强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的培育,增强高校教师的法律意识,努力培育教师同现代法治文明相一致的平等意识。

加强高校法制教育还应当密切与师生生活中的实际相结合,条件具备时可以组织实施现场普法教育和基层活动实践,参观看守所以及劳教劳改现场,通过犯罪人员开展现身说法,编写合适的法律知识普及读本,还可利用宣传栏、校报、手机报、网站、微信平台等各种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和教育。对高校已经设立的法制教育必修课加以重视和改进,加强配备师资力量,做到课时充分,学习扎实,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结合实际,以求达到良好的普法教育和宣传效果。

3.营造良好环境,提高教师道德水平[4]

引导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确立明确的职业道德标准。在教师队伍中找典型、树榜样,提倡教师向典范学习,调动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培养教师们良好的职业素养。让教师们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师德的重要性,从而为学生身心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好习惯。

4.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高校教师要以教学和培养人才为中心做好本职工作。即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己任,以自己高尚的情操、进取的精神、渊博的学识做学生的表率,以甘为人梯的献身精神传授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促进学生成才,这是法律赋予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也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思想政治工作应有的要义。因此,依照法律赋予高校教师的任务、责任和义务来开展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这是教师教育与管理的新理念。

四、结语

高校师德建设和高校普及教育法规是高校建设发展的两个重要内容,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统一协调的,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加强高校教师道德建设与教育法规相结合是高校的一项基础性建设和长期任务,已成为高校发展所面临的刻不容缓的问题之一。一方面,教师在提高自身道德建设的基础上,强化师德教育特别是学术道德、学术规范教育,建立、完善学术不端行为惩治查处机构,不仅有利于教师道德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更是学校长远发展的有效途径,即树立高校教师队伍的思想认识、健全社会主义教育法制、营造良好环境、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实现二者结合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初亚楠.略论我国高等教育法规体系建设[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108—110.

[2]杨桂清.论高校教师道德建设与普及教育法规之关系[J]. 高等教育,2013(13):36.

[3]穆晓霞.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的关系[J].机械职业教育,2007(4):18—19.

篇5:学前教育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 答案

得的毕业证书或者结业证书,可视为完成义务教育的证书。

49、按照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因学业成绩优异而提前达到与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相

应的初等教育或者初级中等教育毕业程度的,可否视为完成义务教育?

可以视为完成义务教育。

50、按照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可收取什么费用?

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可收取杂费。

51、按照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可收取费用标准和具体办法,谁提出方案?谁

批准?其他单位是否有权自行制定收费的项目及标准和向学生乱收费用?

收取杂费的标准和具体办法,由省级教育、物价、财政部门提出方案,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其他行

政机关和学校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自行制定收费的项目及标准;不得向学生乱收费用。

52、按照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应不应当酌情减免杂

费?

应当酌情减免杂费。

53、按照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规定,享受助学金的贫困学生是指那些学生?

初级中等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困难地区、边远地区的小学及其他寄宿小学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54、按照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实行助学金制度的具体办法,由哪级人民政府规定?

由省级人民政府规定。

55、按照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对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要求是什么?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必须按照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发布的指导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省级教育主管

部门制定的教学计划,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56、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对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使用教科书是如何规定的?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应

当选用经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审定或者其授权的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审定的教科书。非经审定的教科书不得

使用。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57、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对学生人身权和人格权的是如何保护的?

(1)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应当适应全体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2)学校和教师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3)对品行有缺陷、学习有困难的儿童、少年应当给予帮助,不得歧视。

58、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对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和各种活动应当使用语言是如何规定的?

使用普通话。

59、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对民族自治地方义务教育法的特殊规定是什么?

(1)民族自治地方应当按照义务教育法及其他有关法律规定组织实施本地区的义务教育。

(2)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设置、学制、办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用语,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依照有关法律决定。

(3)用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的学校,应当在小学高年级或者中学开设汉语文课程,也可以根据

实际情况适当提前开设。

60、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对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设置有什么要求?(1)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设

置,由设区的市级或者县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2)小学的设置应当有利于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寄宿制小学设置可适当集中。

(3)普通初级中学和初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设置,应当根据人口分布状况和地理条件相对集中。

(4)盲童学校(班)的设置,由省级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统筹安排。聋哑学校(班)和弱智儿童

辅读学校(班)的设置,由设区的市级或者县级人民政府统筹安排。

61、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规定的省级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权利义务是什么?

(1)省级人民政府应当制订实施义务教育各类学校的经费开支定额,并制订按照学生人数平均的公用经

费开支标准、教职工编制标准和校舍建设、图书资料、仪器设备配置等标准。

(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订实施规划,使学校分期分批达到前款所列的办学条件标准,并进行检查

验收。

62、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在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置的实施义务教育费用方面的规定?

(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置的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筹

措。

(2)用于义务教育的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

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

(3)社会力量举办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由办学单位或者经国家批准的私人办学

者负责筹措。

(4)中央和地方财政视具体情况,对经济困难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施义务教育给予适当补助。

(5)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各种社会力量以及个人自愿捐资助学。

63、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对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节如何处理?

(1)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

(2)造成损害的,责令赔偿损失;

(3)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4、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规定学校的勤工俭学收入如何使用?

学校的勤工俭学收入,部分应当用于改善办学条件。

65、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对实施义务教育各类学校的新建、改建、扩建是如何规定的?

篇6:教师招聘教育法律法规讲义答案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答案】C。2.【答案】×。3.【答案】ACD。4.【答案】D。

5.【答案】√。6.【答案】普通话 7.【答案】分工负责

8.【答案】×。9.【答案】ACD。10.【答案】×。11.【答案】C。

12.【答案】B。13.【答案】B。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答案】C。2.【答案】B。3.【答案】B。4.【答案】B。5.【答案】A。

6.【答案】×。7.【答案】A。8.【答案】×。9.【答案】C。

10.【答案】初级中级高级

11.【答案】C。12.【答案】B。13.【答案】ABCD。14.【答案】C。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答案】A。2.【答案】√。3.【答案】D。4.【答案】B。5.【答案】C。

6.【答案】C。7.【答案】BCD。8.【答案】A。

《未成年人保护法》

1.【答案】ABD。2.【答案】×。3.【答案】十六

《教师资格条例》

1.【答案】×。2.【答案】C。3.【答案】D。4.【答案】A。5.【答案】C。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1.【答案】D。2.【答案】D。3.【答案】B。

强化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1995年

益不受侵害。

9.【答案】D。

10.【答案】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

披露未成年人的隐私。这说明中小学生在内的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学生的考试 成绩、信件、日记等属于个人隐私,未经同意公布排名,是侵犯学生的个人隐私权。

11.【答案】B。解析:人身自由权指未成年学生有支配自己人身自由和行动的自由,非 经法定程序,不受非法拘禁、搜查和逮捕,如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

12.【答案】D。

13.【答案】C。解析:教师法中规定: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 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造成损害的,责令赔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 责任。题目中赵某已将校长打成重伤,应该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14.【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D。解析:《教师资格条例》

1.【答案要点】

(1)各级人民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学。(2)适龄儿童、少年的父

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有义务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 义务教育。

2.【答案要点】

《义务教育法》规定不得开除学生,是由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的,目的是为保障学生接 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是强制性教育,是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不能 因为学生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就剥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在这一点上,义务教育同非义务教 育有所不同。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如果严重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学校可给予其开除学籍的 处分。

3.【答案要点】

这款规定标志着我国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时代已经来临。“免费”成为新《义务教育法》 最大的一个亮点。推行免费义务教育是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举措,目的是保证所 有适龄儿童、少年都能上得起学,不会因贫辍学,使义务教育更加名副其实。

4.【答案要点】

监护人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①旷课、夜不归宿;②携带管制刀具; ③打架斗殴、辱骂他人;④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⑤偷窃、故意毁坏财物;⑥参与赌博或者 变相赌博;⑦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⑧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 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⑨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五、案例分析题

1.【答案要点】

(1)建立校园安全制度,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2)加强校园安全设施的检查与改造;

(3)不在危及学生人身安全、健康的场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4)制定应对校园安全突发事件的预案;

(5)学生在校内发生人身伤害事故时,应当及时救护,妥善处理,并及时向有关主管 部门报告。

2.【答案要点】

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答案要点】

上一篇:卫星电话使用管理办法下一篇:本学期学生会实践部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