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三角银苑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发言稿

2024-04-28

银三角银苑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发言稿(精选7篇)

篇1:银三角银苑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发言稿

银三角银苑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根据会议安排,我就银三角银苑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做个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银三角银苑社区成立于2016年2月,为更好地服务群众,社区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通过社区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发放宣传物品等吸引了一批有爱心、有技能的志愿者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按照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普及志愿服务理念,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队伍和规模不断壮大,目前共有专业志愿者、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236人,使银苑社区志愿者服务工作从机关干部为主体发展成辖区共同参与的群众性实践活动,先后荣获了南昌市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南昌县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南昌县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等荣誉称号。具体来说,做好了“三个标准化”:

一是阵地标准化。我社区志愿服务站点设在社区大厅,按照“六有”标准进行打造,做到“志愿人员有档案、活动负责有专人、服务内容有对象、活动开展有记录”。社区在二楼办公场地建有志愿者工作室、青少年之家、图书室、文体活动室、留守儿童之家等多个功能室,每个室都成为了志愿服务活动的有效阵地,为志愿服务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使得志愿服务暖人心。同时我社区建立了志愿者个人积分兑换制度。根据服务时长,志愿者可兑换相应生活用品或爱心服务:上班族可申请代管小孩等家政服务;留守儿童可兑换作业辅导等。每年组织优秀志愿者表彰活动,从而进一步调动了社区志愿者的服务积极性,切实提高志愿者服务效果。二是活动常态化。我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紧紧围绕社区中心工作和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组织开展。主要服务内容涵盖了敬老助残、关爱留守儿童、环境卫生、植绿护绿、平安建设、便民利民、文化体育等。活动是志愿服务的灵魂,只有不断的开展活动,志愿服务站才能不断积蓄活力。针对居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我社区组建了文明礼仪宣讲团、广场舞蹈队等组织,结合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特色志愿服务活动。同时以“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三关爱”为主要内容,深入开展专业化、特色化、常态化志愿服务活动。如清明节开展“文明祭扫”活动,缅怀革命先烈;中秋节组织志愿者慰问空巢老人,为他们送去生活用品;暑假期间组织开展“守护天使”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为他们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的发展营造良好氛围;春节开展“共建文明社区共庆新春佳节”联欢会,居民欢聚一堂。社区至今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60余次,多次被市、县两级媒体报道,极大地增强了社区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

三是服务大众化。我社区树立“谁要服务就服务谁”的服务准则,不论身份、年龄,能提供帮助的绝不视而不见或者区别对待,可谓是小至幼儿园小朋友,大之耄耋之年的老人,都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比如教小朋友写作业,为老人收拾房间,协助不识字的群众办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努力做到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志愿者的身影。同时我们对活动开展进行项目化管理,要求每项活动要有方案、有实施、有总结,从制度上将志愿者服务程序化、确保各项活动正常运转。

志愿服务无止境,银苑社区志愿服务站将始终践行志愿精神,找准群众需求,用志愿的心去服务,营造争当志愿者、尊重志愿者的良好氛围。

篇2:银三角银苑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发言稿

本社区在区、街道老年体协的领导下,为了更好地发展社区老年体协工作,创建小康型老年体育的工作要求精神为出发点,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紧紧围绕以康乐为宗旨,开展各项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提高老年人生活和生命质量,实现整体和谐社会作出贡献,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制订计划如下:

一、加强领导,发展体协事业

在社区体协领导小组的重视下,建立了以社区居委会主要领导为组长、副组长,老年体协委员任组员的组织网络,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健全完善老年体协组织,结合社区老年体协换届后的工作,真正形成上下相通、左右相连的组织网络队伍,建立了一系列工作制度、工作职责。

二、健全体育活动,完善体协功能 在老年体协的关心重视下,积极开展各种老年人体育健康活动,现有体协协会会员118人,占老年人的50.4%。积极推进社区老人的身心健康的需求,自发组织居民健身活动,并邀请社区戏曲、文艺送下乡活动,比如:像怡景花苑活动点锻炼,银苑活动点锻炼,另外积极参与社区老年舞蹈队等,利用暑期开展老少结合象棋友谊赛,在国庆前组织社区、企业进行乒乓球友谊赛,充分发挥老年体协的优势,继续组织老年运动会工作,积极参与,丰富老年人的体育文化生活。充分利用社区的黑板报做好宣传报道,随着老龄化不断进展,在创建小康型老年体育街道工作的同时,我相信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扎实工作、开拓创新、积极参与创建文明活动、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保障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把“五老”精神发扬光大,以增强体质,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而努力,使老年体协丰富多彩,蒸蒸日上。

西银苑社区老年体协

篇3:大学生参与社区矫正志愿服务研究

一、浙江省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矫正近况

(一) 浙江省“社区矫正志愿者阳光行动”

浙江省“社区矫正志愿者阳光行动”由团省委联合省综治办、省司法厅、省公安厅、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妇联、省关工委等单位开展, 以“志愿结对·励志成才·共享阳光”为主题, 重点以思想引导、心理疏导、法律服务、文化教育、就业导航、困难帮扶等六个方面为主要内容, 根据每名未成年矫正对象的特性和实际需求, 研究制定个性化帮教方案, 以专业社会志愿者为主体, 协助配合社区矫正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案化帮教活动和志愿服务。

(二) 科学分配, 各个突破

志愿者与未成年矫正对象按专业、分类别将以不少于3∶1的比例 (即3名阳光行动志愿者组成一个帮扶小组结对1名未成年矫正对象) 进行帮扶结对, 通过“多帮一”的志愿者结对帮扶方式进行。社区矫正志愿者阳光行动”分为宣传启动、建设准备、组织实施和总结提升四个阶段进行。通过建立未成年人矫正对象、阳光行动志愿者和阳光行动服务项目三个动态数据库进一步摸清未成年矫正对象的状况和需求, 实现人员对接、项目对接和阵地对接, 逐步建立工作进度及效果的监测评估机制。

(三) 全面监督, 科学阳光, 持久宣传

通过阳光行动志愿者队伍和阳光行动组织网络建设确保活动组织健全、覆盖全面、扎根基层、富有实效;通过发挥12355青少年服务台 (热线) 、青少年宫 (空间) 、青年中心、青年文明号、青少年维权岗等阵地和资源优势, 建立全省阳光行动服务项目和阵地库。在此基础上, 及时总结经验, 大力推进工作创新, 不断提高活动质量, 注重挖掘和树立先进典型, 加大宣传力度, 扩大社会影响, 使社区矫正志愿者阳光行动真正的具有长期性、持久性和实效性。

二、浙江省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矫正出现的问题

随着浙江省社区矫正试点的不断发展、不断进步, 也随之逐渐成熟, 其内容和形式不断拓展, 服务领域也不断扩大, 已从单一形式的“送温暖”逐步发展为包括法律咨询、心灵沟通、普法教育等多形式、多层次的发展态势。但鉴于大学生社区矫正的长远发展, 现今仍有不少问题。

(一) 大学生社区矫正组织情况不甚良好

大多志愿者参加社区矫正的活动中多有学校院系活动或者班级活动, 多为组织性活动, 不利于志愿者自主性的发展。

志愿者内部缺乏沟通协调, 往往不能有效利用资源, 有碍工作效率提高。并且, 由于内部组织部门力量有限, 流于形式, 缺乏内涵。

部分活动的开展缺少目标设计, 活动定位过于简单, 缺乏挑战性和吸引力, 难以调动积极性。活动重心停留在口号宣传上, 具体开展过程十分粗糙;不利于社区矫正志愿者活动的长足发展。

(二) 大学生的社区矫正服务次数明显偏少

通过对浙江省高等院校志愿者的调查问卷研究发现, 我省大学生志愿者与矫正对象的沟通交流过少, 远低于志愿者工作制度所要求的每月不少于1至2次规定, 不利于矫正工作的大范围开展。造成矫正服务过少的原因, 归纳起来有:

(1) 课业冲突

一般来说, 志愿者在学期之初就会把空余时间统计列表, 然后根据统计了的空余时间表安排矫正服务。但是, 由于为了使矫正志愿者专业分布均匀, 志愿者分组的原因, 组内的组员与组员由于专业课程的不同, 所以课表时间往往会产生冲突, 导致始终未能在周一至周五的工作日内找到共同的空余时间。

(2) 临时原因

由于志愿者个人的某些临时因素。如生病、补习、考证等原因不参与矫正服务。

(3) 对社区矫正缺乏兴趣

在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因为缺乏对社区矫正的激励机制, 因此也不大热衷对社区矫正的多次服务。

(4) 志愿者的话题偏少

为了避免再次重提矫正对象过去的罪行, 大多数志愿者一般选择谈现状的话题, 如谈生活、谈学习、谈工作情况等。这类闲话家常的套话并没有针对矫正对象的真实需要而只是泛泛而谈, 在矫正过程中并没有改变矫正对象失落、沉默寡言、自我封闭的“犯罪人格”。在矫正服务中, 志愿者主导着话语权, 容易忽视矫正对象的自决能力和缺乏了倾听的耐心和技巧。因此导致志愿时间变得明显不足。

(三) 存在过多的行政干预

首先, 我国志愿者活动的组织模式是自上而下、逐层领导。部分志愿者活动行政干预过于强烈。

其次, 沿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来推动、管理志愿服务和非政府的非营利组织的方式不仅会从根本上损害志愿者的初衷和目标。其后果是扼杀志愿服务的精髓, 贬低志愿服务的价值, 打击公民自觉参与的热情。

再次, 部分社区矫正志愿者组织的负责人认识上存在误区, 将志愿者工作的开展看作是共青团等党团部门的日常工作, 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精神教化作用, 导致大学生社区矫正志愿者活动的行政干预过于强烈。

最后, 部分管理部门甚至硬性要求参加人数, 人为制造踊跃参加的局面。类似摊派的做法, 严重背离志愿者活动“自愿服务”的原则, 引发抵触情绪, 使大学生社区矫正志愿者服务丧失吸引力, 影响服务效果。

三、大学生参与社区矫正志愿者活动的对策研究

(一) 政府和学校给予充分支持和管理, 是加强志愿者参加社区矫正文化建设的强大支撑

首先, 政府应当正确的运用行政干预, 学校应该加强对志愿者参加社区矫正活动的指导, 政府和学校的支持和干预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有重要意义。应该正确的对高校社区矫正志愿者活动的行政干预, 为大学生社区矫正志愿者活动开展创造良好环境, 真正实现我国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良好开展。

其次, 政府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要和学校一起, 扶持并支持大学生的社区矫正志愿者服务事业的发展。要和学校一起在政策制定和经费筹集等方面为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使大学生的志愿者活动能得到最大化的发展。

最后, 要引导大学生社区矫正志愿者活动的正确方向, 努力弘扬优秀的志愿者精神, 努力弘扬矫正文化, 丰富社区服刑人员的生活, 并占领他们的思想阵地, 防止社区服刑人员步入亚文化、边缘文化后。

(二) 加强社区矫正志愿者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是大学社区矫正的重要手段。

首先, 社区矫正志愿活动前广泛征求大学生意见, 并在参与过程中努力发挥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制定合理的活动目标和细则。通过宣传动员, 使大学生们密切关注活动开展, 并积极踊跃参加。

其次,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加强联系, 密切沟通。志愿者与志愿者之间, 志愿者组织与上级管理部门之间、与学校行政部门之间都要有良好的沟通与交流。

再次, 对志愿者活动中好的管理方法要积极总结, 不断推广;对活动中的问题要做好思想准备, 积极解决, 防微杜渐, 避免以后工作中此类问题的出现。

最后, 要开展行之有效的活动, 使大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到志愿者活动中来。通过广泛参与, 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 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三) 加强社区矫正志愿者活动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有效开展社区矫正的必经之路。

首先, “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的思想水平”。要充分认识志愿者活动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载体的功能。在活动中不但要关注开展情况, 还要重视反思过程。

其次, 使大学生志愿者们参加活动后获得认识的提高, 在实践中深化认识, 体会“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的内涵, 理解“我帮别人, 别人帮我”的深刻寓意。使志愿者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将帮助他人、志愿服务社会和服务他人的意识转变为实际行动, 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达到知行统一的目的。

(四) 开展具有鲜明特色的大学生社区矫正文化是成功开展社区矫正志愿活动的重要内容

首先, 社区矫正文化就是非监禁行刑文化, 更是现代社会法律文化在非监禁行刑领域的体现。大学生开展具有大学生特色的社区矫正文化, 是推动社区矫正工作快速、协调、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现代法治和社会文明的必然要求。

其次, 把社区服刑人员矫正成为守法公民和有用之才是社区矫正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开展具有大学生特色的社区矫正文化有利于大学生与社区矫正对象, 思想、心理上的矫正与情感上的感化和行为上的矫正结合起来, 注意教育矫正的系统性、科学性。

最后, 开展具有大学生志愿者特色的社区矫正文化, 可以充分认识社区矫正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并以此为契机, 切实加强社区矫正文化建设, 才能建立“中国特色的社区矫正文化”的品牌, 有力地推动社区矫正工作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新民.《社区矫正风险评估研究》,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黄嘉伟.《大学生参与社区矫正志愿服务的若干实践问题探讨》,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4卷第79期

[3]王建田.《加强社区矫正文化建设之思考》, 《基层司法行政》

[4]康树华.《社区矫正的历史现状与重大理论价值》, 《法学杂志》, 2003年第5期

[5]沈晓琴.《我心中的社区矫正位置》,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文新街道司法所, 《读者论坛》, 2010年3月

篇4:志愿服务促社区和谐

关于志愿服务和社区和谐的关系。笔者认为,社区志愿服务是社区和谐的基础,是社区和谐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

志愿服务是社区参与的演兵场。社区志愿服务,一是要参与者自己自愿,用自己的时间、资源、精力和技能,在不计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有困难的人和社会公益事业、福利事业提供的服务。所以,我们开展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实际上就是倡导居民参与、鼓励居民参与,使居民养成参与社区事务的良好习惯,这本质上做的是为构建和谐社区添砖加瓦的工作。

社区志愿服务的参与是以服务为宗旨的参与。首先是为最困难的人和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帮助,这实质上也就体现了对社会资源的第三次分配。同时,它又要为社区的公益事业和福利事业贡献力量,比如,环保、教育、卫生、扶贫,等等。这些都无不说明社区志愿服务在实现社区内的公平公正,在推进社区内的社会进步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社区志愿服务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社区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不仅帮助了他人,促进了社会进步,而且也使自己有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在思想境界上又得到了新的升华。所以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对于促进社区文明,全面提升人的素质都有着直接的关系。

社区志愿服务,对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区安全也是很有帮助的。通过志愿服务,促进社会公平,可以化解一些社会矛盾和减少一些社会冲突。特别是当前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人们思想比较混乱的时候,通过社区志愿者的心理卫生普及和心理辅导服务,可以解开人们心里的困惑,疏解人们心中的情绪,使人们保持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顺心顺气顺畅,增强社会认同。在社区志愿服务中,有许多的社区居民和社区老年人,自愿组成巡逻队、联防队,白天黑夜从不间断,成了社区居民的守护神,织就了基层的第一道安全网,有力地保障了社区的安全和稳定。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打造和谐社区的品牌志愿服务形象,可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推广,如:

党员志愿服务 充分发挥各部门党员志愿者先锋作用,立足基层、服务社区,开展植绿护绿、扶贫济困、社会公益、爱心助学、助残帮扶等活动。

社区志愿者 以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建设为基础,组织志愿者常驻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菜单式志愿服务,开展为社区居民送文化、送法律、送健康等各种便民利民活动,推进社区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建设,探索开展社区青少年预防与自护教育、大学生挂职居委会主任助理、暑期社区社会实践等活动。

文明志愿服务 以重庆目前开展的“市民素质大家谈”活动为主体,协助城管部门解决管理工作中的热点难点,举办捡拾垃圾、擦洗小广告、维护城市公共公用设备等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身体力行维护城市环境,增强广大群众维护城市环境和秩序的意识,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

生态志愿服务 组织志愿者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创建“全国生态区”的号召,以普及环保观念、加强生态教育、组织环保实践为主要教育内容,以培育生态文化、开展生态体验、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为重点,进一步动员广大志愿者积极投身生态环境建设,自觉保护生态环境。

卫生志愿服务 组织医疗卫生单位力量,实施以“进社区、送温暖”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适合、有效、便利的卫生信息和健康服务。结合卫生纪念日,联系实事工作进程,及时有序地开展义诊咨询、送医送药、健康教育、扶贫帮困等活动。同时,定期组织全区志愿者参加无偿献血、骨髓捐献活动。

此外,要构建和谐社区的志愿服务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对于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的认识,不断提升对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的督导能力。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应将发展社区志愿者服务事业纳入全局工作日程,组织部门和街道(镇)组织,要经常深入社区,调查了解社区志愿者服务开展工作的情况,强化督促指导,并将此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政绩考核之中。

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和社区文化宣传设施,广泛宣传社区志愿服务的知识、技巧、意义以及在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先进经验与典型,使志愿服务的价值得到认同,劳动得到肯定,精神得到弘扬,人们价值观得到改变。力争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开展社区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塑造新时代的志愿文化。

篇5:银三角银苑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发言稿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来源

本组材料来源于2009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工报表。人口数据来源于广东统计年鉴(2010年)[1]。

1.2 方法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基本情况为Excel报表,故直接运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方法包括一般描述性分析,卫生人力综合素质计算选用学历、职称2个指标结合而成,具体计算公式和方法如下:

其中,E为学历,T为职称,α和β是权重系数。根据专家咨询结果α为0.71,β为0.29[2]。

2 结果

2.1 人员规模情况

2009年某区户籍总人口121.32万人,常住人口为202.83万人,全区辖10个街道,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人员5 023人,其中正式人员2 959人,占58.9%,非正式人员2 019人,占40.2%,返聘人员45人,占0.9%。医疗人员在各街道所占比例在57.0%~73.4%之间,平均63.4%;辅助科室人员平均占5.3%,药剂人员占4.7%,防保人员所占比例在1.8%~4.1%之间,平均2.7%。

2.2 人员学历

全区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 974人,平均每万人拥有社区卫生技术人员19.6人,其中拥有防保人员0.7人。卫生技术人员以大专学历者居多,占42.8%,其次为本科学历者,占27.3%,中专学历者占14.3%,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14.0%,研究生及博士学历者最少,分别占1.8%和0.1%。见表1。

2.3 人员职称

由表1可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技术人员的职称以初级为主,占55.4%,中级职称者占15.7%,副高级职称占7.8%,正高级职称占0.6%。高级职称者主要分布在医疗、辅助科室和检验人员中,中级职称构成顺位依次为检验人员(26.0%)、辅助科室人员(25.2%)、防保人员(22.6%)、医疗人员(17.3%)和药剂人员(10.0%)。初级职称构成与中级职称相反,依次为药剂人员(77.0%)、防保人员(67.1%)、医疗人员(63.1%)、检验人员(59.6%)和辅助科室人员(56.0%)。

2.4 卫生技术人员综合素质

根据卫生技术人员的学历和职称,运用人力素质综合评价方法计算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力素质综合指标得分情况,见表2。辅助科室和医疗人员综合素质较好,得分接近,分别为6.4分和6.3分,防保人员及药剂人员综合素质较低,得分分别为5.7分和4.9分。

2.5 防保人员和药剂人员情况

全区137名防保人员,71.5%为正式人员,28.5%为非正式人员。年龄结构以26~40岁者居多,占56.2%。从事防保工作的人员所学专业37.2%为公共卫生,26.3%为临床,19.0%为护理,2.2%为中医,检验专业和财务专业各占0.7%,无专业者占13.9%。

239名药剂人员,57.7%为正式人员,26~40岁者占58.6%。药剂人员81.2%所学专业为药学,2.5%为临床专业,1.2%所学专业与医学无关,15.1%无专业。

3 讨论

珠三角地区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规模已向二级医院规模发展,防保工作多由社区卫生服务站承担。无论何种模式,上述结果均表明防保科人员数量和素质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处于绝对劣势,每万服务人口不足1名防保人员的配置,说明社区卫生服务在发展壮大的同时,对预防保健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防保科被认为是不需要专业知识、技术含量低和任何人均可以从事的工作,致使防保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这种观念的直接后果就是重医轻防占主导地位,公共卫生人员严重缺失,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不足,给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埋下隐患。尽管国家已明确基层卫生机构以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为主,但因现阶段政府对公共卫生服务资金投入不足,发达地区基层卫生机构生存、发展主要依靠自收自支,是市场化的运作模式,这也是防保工作处于劣势的原因之一。

近年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的服务项目越来越多,责任越来越大,但人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3],正式人员与非正式人员的比例接近1∶1,即编制内人员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当地卫生需要;不仅如此,人员素质也亟待提高。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应制定基层卫生机构卫生人员的准入制度,明确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编制,特别是明确公共卫生人员编制。此外,应积极为基层卫生机构制定相关政策,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以吸引人才及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及留住人才,打破目前相对封闭的用人环境,为人才的发展提供一个有制度保障、有利于未来发展的上升通道[4,5,6]。针对防保人员素质低的问题,除了加强培训外,主要应通过吸纳高层次人才来完成替换,以尽快提高素质。对于公共卫生服务这种典型的市场失灵的产品,需要建立一种有效的机制保证发达地区的公共卫生服务得到真正贯彻落实。

摘要:目的 了解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的现状,为今后人力资源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基本情况报表,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对广东省珠三角某区1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有人员的人数、学历、职称和所学专业等数据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卫生技术人员以大专学历和本科学历为主,分别占42.8%和27.3%,研究生及博士学历者仅占1.4%和0.1%。技术职称以初级为主,占55.4%,中级职称占15.7%,高级职称为8.4%。辅助科室和医疗人员综合素质较好,得分接近,分别为6.4分和6.3分,防保人员及药剂人员综合素质较低,得分分别为5.7分和4.9分。结论 该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力资源现状是广东省发达地区的缩影,高层次人才稀缺,人才队伍建设仍然是今后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人力,现状分析

参考文献

[1]广东统计年鉴2010[EB/OL].http://210.76.64.38/tjnj/ml_c.htm.

[2]姜晓朋,王薇,宋宝良,等.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素质综合评价指标及其检验[J].中国卫生资源,2001,4(2):73-75.

[3]公共卫生投入也要讲效益[EB/OL].(2011-1-18).http://www.cpma.org.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3100.

[4]关于印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wgk/2006-08/10/content_359200.htm.

[5]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EB/OL].(2006-02-23).http://www.gov.cn/zwgk/2006-02/23/content_208882.htm.

篇6:社区志愿服务的管理策略

在中国,社区志愿者安排从开始到现在一直都是由政府参与并直接引导逐渐发展起来的。这意味着中国社区志愿者安排和我国政府之间存在极为密切的联系。由此导致中国多数社区志愿者安排没有足够的独立性和自治性,而且我国很多社区志愿者都是退休的老人构成的,能够提供的精力和技术相当有限,对于满足社区人民的服务需求远远达不到,这些问题都是我国社区志愿服务目前存在的问题,下面我们就针对社区志愿服务的管理策略进行简单分析。

社区志愿服务是我国个人自愿使用自己的技术以及时间等有效资源,帮助社区当地的居民以及公益事业或者慈善事业的服务行为。伴随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日渐加速与政府职能模式的逐渐转变,社区自愿服务的服务也正在逐渐演化成重要的社区公共服务组织部分。作为社区服务重要的一部分,社区志愿在推进我国社区现代化的路上起到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如何有效的发挥社区志愿应有的作用,与如何完善社区志愿的服务体制,成为现如今我国社区工作者以及相关的机关部门关注的重点难题。

一、社区志愿服务目前存在的问题

当前,自愿服务动在我国还处于起步期间。在自愿服务的社会结构与定位、运行模式、组织体制以及自愿服务的公共政策等很多地方还存在着某些深层次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就社区志愿服务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志愿者资源存在短缺现象

与国外的某些国家相比,中国的社区自愿者不管在数量还是构成上,都存在很多缺陷。在部分发达国家,志愿者占国民的百分之三十,有的甚至高达百分之六十。而中国,当前以民政部统计结果来看,全国有志愿者目前一千五百万人,是我国城市人口的百分之十一,与西方发达国家比远远不够。再以大陆深圳和香港地区比较,调查结果表明:香港加志愿者占香港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大约有一百万人左右。深圳常住人口为一百万人,当前拥有志愿者两万人左右。仅仅占百分之二。我国很多社区志愿者都是退休的老人构成的,因为在我国只有他们有着多余的时间和精力,但是由于社区志愿者的老龄化严重,能够提供的精力和技术相当有限,对于满足社区人民的服务需求远远达不到,因此怎么发起和招引更多的年轻的人员和学生参加社区自愿服务,是今后需要进行思考的问题。

(二)我国社区志愿组织行政化倾向

在国外志愿者安排被称为第三域,它是一支相对政府与市场来说独立的队伍。在中国,社区志愿者安排从开始到现在一直都是由政府参与并直接引导逐渐发展起来的。这意味着中国社区志愿者安排和我国政府之间存在极为密切的联系。现实中,社区志愿者安排通常都是在大队居委会的名下直接领导,甚至在很多地方,志愿者活动也是居委会日常工作的内容。这就导致中国多数社区志愿者安排没有足够的独立性和自治性,社区志愿是民间组织这只是名义上的,实质上社区志愿却是政府安排。这就导致了社区志愿者安排难以展现民间安排的灵活性的优势,因而也没有办法及时满足当地社区居民日益改变且多样化的需要。因而,在经过政府调控、社区服务发展已经被推行出来的今天,政府已经完成了其职责,现在应从具体的社区活动中退出来,让志愿者安排能够实现自我选举、自我发展。

二、社区志愿服务的管理策略

(一)合理愉快的志愿者的工作

自愿者参加社区服务时,都把自己的闲暇时间奉献了出来,假如他们感觉到自愿服务活动无聊、不愉快或产生别的不满情绪,就可能对社区志愿活动产生排斥,宁愿使用闲暇时刻做别的的事情。此外,自愿服务活动不完全是献身奉献,参加自愿服务活动也不该是过度投入,乃至影响到自己的本职工作完成和家庭幸福生活,这类为自愿服务而做出的献身是不该被提倡鼓励的。

因而自愿服务活动的重要环节便是需要充分考虑自愿者的需要,设计出能够让大家都满意而且比较容易产生有成就感的活动内容,招引并留住来参加的志愿者。积极的引导志愿者参加一些量力而行的公益活动,比如法律求助、社区帮困、社區治安、医疗服务、青少年教学、家电修理、专业(技术)常识征询等等。

(二)适当给予志愿者奖励

因为志愿者自愿服务活动是对社会担任责任的行动,志愿者有着不求金钱报答的思想觉悟,所以他们通常有较高的自主性,期望在参加服务活动中受到别人的尊敬、支持以及自己价值的实现,因而奖赏(或者肯定)是自愿服务活动十分重要的的环节。志愿者们对社区所做的奉献需要也应当得到非物质报答以及社会的认可,而这也是有效鼓励志愿者、适当给予志愿者奖励的有效方法。

(三)有效督导志愿者

昔日志愿者参加自愿服务活动多是从自己情感出发,不定期的有着帮助别人的举动,强调对社会的爱心服务。但是,中国有句老话叫好心办坏事,自然这种情况也会在志愿者自愿服务活动中出现,也是目前社区服务可能会面对的问题。

所以志愿者服务除了需要增加参与范围,更需要注意的是保证志愿者的服务对象权益不会受到损害。这就需要志愿活动的组织者提前计划好各种活动方案,只有在志愿活动计划中明确评估每个参与者的岗位及责任、加强对每个志愿者的督导,才能更好的运用社会有效人力资源。

社区自愿服务活动并不是完全的慈善性质,而是应当更多表现出公民的社会职责。所以我国社区自愿服务活动应当针对这种正确的理念展开,即自愿服务活动并不是某种施舍,而是参与的志愿者自身更高人生价值的实现,志愿者们用充满爱的心、丰富的技术以及知识向我国社会提供更广泛、更有质量的服务。

结语

篇7:银三角银苑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发言稿

因此,对社区志愿服务工作进行总结、提炼并辨析,对于广泛动员社会资源参与社区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问题的提出

自1999年新兴街道成立了全国第一个街道级社区服务志愿者协会,我国社区志愿服务便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发展至今,全国各地的社区志愿服务已然呈现地域性特征,不同地区的文化、不同的发展阶段以及各地域经济政治等因素都导致了各地区的志愿服务的差异性。现有的研究多对北京、上海、以及中国香港、美国、新加坡等地进行个案研究或典型研究,以学习较好的志愿服务发展经验。

对比各地的研究资料,对于杭州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的研究屈指可数,但杭州作为浙江省省会城市以及国家文明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相较于北京行政化导向的社区志愿服务、上海的枢纽式社区组织的发展,杭州的社区志愿服务已然呈现不一样的发展态势。此外,从G20峰会到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再到2022年的亚运会,未来的杭州不仅要向国内更需要向国际展示自身的风采,这也对杭州市的志愿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从1993年开始杭州便开始发展志愿服务,但对于志愿服务发展的模式、类型以及问题的研究与分析很少,尤其是社区志愿服务方面。

2 杭州市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的现状

1993年12月,共青团杭州市委、杭州市环保局、杭州日报社等多家单位共同发起和组织的“保护绿色西湖行动”首次以志愿活动的方式解决了在原有的社会管理体制之下难以顺利落实的景区周围排污监督,景区环境卫生改善以及养护绿化问题。自此,杭州志愿服务正式拉开帷幕。而在2001年胡锦涛同志对杭州社区的视察,提出“社区要建设两支队伍,一支是社区工作者队伍,一支是社区志愿者队伍”后,杭州市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两则关于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建设的通知,明确指出要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建设。于是杭州市开始大力发展社区志愿服务。2002年,杭州市便提出由共青团组织专门负责协调和组织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并且还将志愿服务的组织队伍、项目载体和工作机制纳入社区发展规划和文明社区、和谐社区创建考核。2003年成立了杭州市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负责协调杭州市的志愿服务指导工作,并一直在发展区、街道的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2010年《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我市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更是要求在社区(村)一级建立社区志愿服务站,并对社区志愿服务站进行了规范化要求。至今,杭州市所有的区和大部分街道都已成立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

2.1 全面铺开的便民服务

早在2013年5月,杭州市便开始在主城区推广社区便民活动,截至2015年年底,在对杭州六大主城区的调研中,便民服务已基本铺开。调研的社区即使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不同,基本都设有便民服务、安全巡逻活动,并大体集中在修雨伞、修鞋、免费理发、测血压等内容。社区充分利用了居民的长处以及周边商铺,其中有39.2%的社区便民服务中是社区有一技之长的居民参与提供志愿服务的;76.4%的社区是有周边的商铺参与;若是人口、地域较大的社区,更是有知名企业或事业单位会参与提供服务。

居民对便民服务的满意度也较高,但参与活动的居民平均年龄基本在60岁。除却便民服务,如垃圾分类、五水共治等全市要求推广的活动的普及度都较高。

2.2 差异化的发展模式

尽管便民服务已全面铺开,但大多社区服务都仅局限在以便民服务为代表的强制性要求服务,发展缓慢,且在宣传手段、活动管理方面都缺乏创新。也存在部分发展极具特色的社区,彩虹社区、闻潮社区等1/4的社区会积极主动寻求创新,组织多元化的活动,一般都会提供三种及以上的非便民服务(如闻潮社区设有外来务工人员的五大社团,发掘社区能人组建的闻潮青歌赛、和田中电子合作的家园清洁活动等)。再如灯芯巷社区设有专门的志愿工作室、微信公众号,能有效利用当前互联网技术进行活动的宣传,这也使得其成为杭州最具代表的社区之一。

2.3 网络化的服务平台建设

紧跟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步伐,杭州也在不断打造信息化志愿服务。

一是发挥网站作用。杭州市于2015年对杭州市志愿服务网站进行了改版,不但更名为“志愿杭州”,还对网站的排版和功能进行了更新。进一步完善了杭州的公益电子地图、改进网站报名方式,今年G20峰会,社区志愿者便统一采用了网站报名方式。

二是发挥杭州互联网信息城市的优势。作为阿里巴巴的大本营,杭州市也积极发挥互联网的作用,与“支付宝”合作,不但可以通过支付宝跳转页面进行活动报名,还能查询志愿服务时数。

三是建设志愿服务电子管理系统。杭州市还建设了志愿服务电子管理系统,通过电子化设备进行志愿服务时数的登记、统计并设立了相应的激励机制,如积分兑换礼品。从2014年年底开始推广,截至2015年年底已经基本实现了每个社区有刷卡机和刷卡系统,但因其手续复杂、繁杂、后台管理混乱,截至2016年5月仅有不到50%的社区真正投入使用。

此外,“志愿汇App”也在不断完善,但受众人群和活跃人数依然有限。

3 杭州市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社区志愿服务的参与度低

据调查,47.06%的调查者都没有参加过志愿服务,只有23.53%的人参加过社区的志愿服务,且大多为义务巡逻队。而社会工作人员则表示“很多活动没有人参加,只好我们自己去参加,有时候人不够还要拉上办公室的几个同志一起”,社区工作人员的被动参与志愿服务的比例有20.35%。同时,因为杭州市统一规定,各级党支部每三个月需开展一次线下的志愿活动,基本为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众多事业单位的强制志愿服务时数的要求,使得党员及周边事业单位的人群成为社区志愿服务的主力,但社区居民的参与度仅达到18.3%。

3.2 缺乏长效、有效的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管理体制

当前的社区志愿服务缺乏管理的自主性和创新力,缺乏项目化的运作与管理即缺乏长效、有效的组织管理体制。

3.2.1 行政考核机制僵化

杭州市社区志愿组织的管理呈现“党政领导团委协进”的特点,具有较为强烈的行政化色彩。行政考核成为社区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对于社区的考核基本上,基本采用“一刀切”的模式,设置最低标准,但实际中因为资源分配的倾斜,发展好的社区如灯芯巷社区审批经费远比普通社区容易,如庆丰社区,基本无法单独申报志愿服务经费,就走访的社区而言,就有1/5的社区无法完成任务,而考核维度多为活动的数量、人数以及媒体宣传力度,容易致使志愿服务走向形式化。

3.2.2 组织运作、管理混乱

一是志愿活动的宣传薄弱。基本局限在社区橱窗贴宣传单,楼道小组长通知居民,且对于新兴媒体,缺乏运营经验。

二是志愿服务的管理人员缺乏知识。社区志愿服务管理人员本身专业知识不足,一方面社区的志愿管理人员表示接触到的培训信息有限;而另一方面又存在志愿服务培训形式化(钱江苑社区:“我们都是轮流去培训的,很正常,很多社区都这样的,总是要培训,培训还都是理论,没什么用”)。

三是志愿活动的评价机制缺乏。社区的志愿服务后期的、评价系统基本没有,活动的后期反馈等工作也没有落实。

3.2.3 缺乏创新动力

社工工作量大,压力大,常身兼数职,除了下城区的天水街道专门设有志愿服务管理专员,其他所有社区的人员都是兼管社区的志愿服务,对于在平时工作中占不到10%的志愿服务,众多社区工作人员表示有心无力,避免不了形式化的志愿活动。甚至有社工直言“现在我们做的活动都是为了完成任务,很多时候上面下来一个主题要我们开展一下志愿活动,我们工作多,哪有时间去想一个志愿活动,所以很多都是发奖品做游戏的活动”。但社区为满足考核要求,并追求附加分,致使社区志愿服务人员有着繁重的压力。

而社区志愿服务激励,无论是社区、街道还是政府,都以精神激励为主,但精神激励名额有限。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最终致使志愿服务活动缺乏创新,组织缺乏活力。

3.3 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发展缺乏传承与文化建设

自2002年杭州市规定社区志愿服务基本由共青团管理后,社区志愿服务的负责人基本为团委下设的人员,因为共青团的年龄化要求(共青团人员年龄不得超过35周岁)以及社区岗位的调动频繁(基本3~5年一换),阻碍了社区志愿服务的品牌化建设,调研中,有近半数的社区负责人接手社区志愿服务不到一年的时间,对于志愿服务的事项并不了解,而人事交接中往往缺乏志愿服务项目化的有效传承,常常是新接任的负责人再重新探索发展的道路。

4 杭州市社区志愿服务发展问题的对策

对于杭州市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对策主要从志愿服务的普及、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的管理体制、激发社区志愿服务活力以及特色的志愿服务发展模式四个方面展开。

4.1 加强社区志愿服务普及度

志愿服务的认知普及不仅需要政府与社区进行宣传,也需要社区努力营造社区志愿服务氛围,同时还要发挥参与者的参与热情,一起推进志愿服务的普及。志愿服务的理念是关键,需加强社会的宣传力度,针对平凡但朴实的志愿人物、事迹进行正面、适度的宣传,将志愿服务融入生活,提高志愿服务的社会认可度。

文化建设方面,需要凝练志愿服务的精神,积累志愿服务的经验,总结志愿服务的发展,并通过设计文化用品或是举办文化活动营造社会志愿文化氛围。

4.2 完善并创新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的管理体制

组织管理体制的建设直接影响着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的发展活动,所以要创新发展当前的管理体制。

(1)合理减少政府干预,发挥社区的能动性

在国家职能转型,简政放权的今天,有效地减少政府在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的干预,能更进一步地发挥社区的能动性,政社的分离更发挥社区自治的功能。同时,还要与时俱进地更新相关的政策规,多开设意见征集渠道,促进政民互动,并广泛征集相关的政策建议与意见;建立更为合理的考核机制,对于志愿服务可以加入第三方或引入社区居民的考核。

(2)规范化志愿者的管理与培训

社区应规范志愿者招募信息发布流程,明确招募工作公开信息的要求,扩宽招募信息的发布途径,吸引社区居民自觉自愿加入社会志愿服务。

规范注册登记制度,积极鼓励社区居民主动注册志愿者。认真学习相关的注册管理平台的使用方法,做到规范化管理志愿者信息。

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技能的培训。对于志愿者骨干,开展管理、建设服务队的培训,健全志愿培训的体系。将志愿服务基础培训和特定专业知识技能培训相结合,还可以和各地高等院校和相关培训机构合作,建立社会服务志愿者培训学院,培养专兼职相结合、理论型与实务型相结合的师资队伍,不断创新培训方式,提升培训效果。

4.3 促进社区志愿服务的个性化发展,激发社区志愿服务活力

(1)因地制宜社区志愿服务的运行模式

杭州市应根据不同社区的发展模式对社区类型进行一个分析归纳,还可以对不同发展阶段进行区分,这不仅有利于社区能根据自身发展情况明确特色,还有利于把握杭州市整体的社区志愿服务发展情况,更有利于实行人性化的考核与评估体制。

社区也积极厘清社区的发展情况,明确自身的特色,并切实根据社区的需求发展合适的志愿服务。

(2)打造社区志愿服务的供方平台,促进多元合作模式的发展

对于居民的真实需求,社区应做好充分的了解,可以采用定期定向的问卷调查或是走访了解民众需求,积极寻找与需求相匹配的供给方,加强和多方供给者的联系与信息沟通,推进多方合作的平台建设。

政府和社会应积极承担多方合作平台的建设责任,可以通过政府购买的形式,委托专业的企业打造多方合作的信息化平台。政府还应积极创造支持多方合作的条件,如完善志愿服务领域的相关法律及保障措施。

(3)建立有效的组织激励机制增强社区志愿组织的活力

为积极推动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不仅要激励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活动,更需要激励社区工作人员组织志愿活动。在激励方面应以精神与物质激励并存,同时,精神激励并非是颁发优秀员工之类的,而是切实考虑社区工作人员的精神需求后,进行高认可度的奖励。而物质奖励也绝非简单地提高工资,而是辅助精神奖励发放。

4.4 结合杭州志愿服务特色形成独特社区志愿服务模式

杭州的志愿服务发展一直在蓬勃向上,G20峰会更是掀起了整个杭州“办好G20,做好东道主”的热情,无论是赛事还是展会志愿者,都办得如火如荼,但社区志愿服务一直游离在志愿服务的边缘,杭州应该充分发挥其在志愿服务领域的优势,整合优质资源,将社区志愿服务融入其中。

此外,杭州的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有像阿里巴巴互联网企业代表,具有明显的信息化优势。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面临着互联网的冲击,社区志愿服务也一样,目前的杭州市正在积极地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发挥作用,但仍需进一步完善网站的功能,扩宽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整合多方资源,一起向互联网式新型社区志愿服务进发。

5 结论

杭州市的志愿服务在坚持本土化治理创新的特色、发挥治理创新的优势的同时,也需要汲取其他地区志愿服务发展模式的优点。首先,应该加强杭州市的志愿服务团体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志愿服务组织之间的交流、培养和引进人才,学习组织、管理与培训的经验,努力健全管理体制与运作模式。其次,应该整合杭州本地的企业、学校、非营利组织资源,扶持优质的社区志愿服务项目,打造特色的社区志愿服务,发挥各大合作方在社区志愿服务发展中的作用。最后,应该充分挖掘杭州市的特色与优势,使杭州市在志愿资源上的优势及时有效地转化成社区志愿服务事业发展上的优势。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斐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纯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谭建光.中国广东志愿服务发展报告[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4]丁元竹,江汛清.志愿活动研究:类型、评价与管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5]贾西津.民间组织与政府的关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6]丁元竹.志愿精神在中国[M].北京: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9.

[7]王名.中国民间组织30年——走向公民社会[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8]秦晖.共同体·社会·大共同体——评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J].书屋,2000(3):57-59.

[9]陈宇光.论滕尼斯对“共同体”与“社会”的阐释[J].南通工学院学报,2004(11):4-5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银三角银苑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发言稿】相关文章:

珠三角业务拓展工作总结05-10

康宁、金三角居委会期2012年度工作总结04-12

大数据背景下珠三角地区物流云服务模式探析09-12

三角原理05-05

双三角05-10

铝三角复习04-09

三角花园作文05-11

三角网格表面05-07

类三角波05-10

三角钢桁架05-12

上一篇:寻找春天的美丽400字作文下一篇:最的10个办公室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