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江区福洪乡卫生院2012年工作思路

2024-04-26

青白江区福洪乡卫生院2012年工作思路(精选4篇)

篇1:青白江区福洪乡卫生院2012年工作思路

青白江区福洪乡卫生院 2012年工作思路

一、继续深化医药体制改革。切实转变观念。认真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方针政策。将医院发展规划与城乡统筹配套改革方针政策有机地结合起来,继续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价,缓解老百姓医疗费用高的难题。

二、不断推进家庭医生服务工作,扎实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重心,结合全民健康体检工作,扎实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各项目标工作,加大传染病、健康宣教、计划免疫、妇幼保健、重点人群等工作力度切实有效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进程。

三、切实加强基本医疗服务。一是以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为核心,以培训为抓手,以制度为准绳,以加强科室建设管理,抓好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促进医疗服务健康稳定发展;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内部重点培养、人才引进为出发点,提升业务诊疗能力;三是积极开拓新业务、新技术,因地制宜发展重点科室和中医药,提升医院整体综合服务水平,保障辖区内的基本医疗服务功能;四是加强医疗质量督查完善奖惩制度,总结经验,加强整改,不断提高,全面提升诊疗水平。

四、加强职工素质教育。以治理商业贿赂、整顿行业作风为契机,结合党风廉政建设,按照医务人员考核标准开展行风整顿,进一步加强行风学习和整顿,严格考勤制度,严厉查处无故旷工、脱岗、迟到、早退等违规行为,杜绝“两好”现象,严格执行“三重一大”政策。

五、加快村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步伐。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建立健全村卫生站管理制度,有效激发村医生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全面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强药品网上采购管理,严格实行药品零加价。积极探索实施“乡村一体化管理”试点工作

六、加强综治安全管理。按照各级部门要求,加强综治安全管理。一是加强医疗专业技术人员业务培训,开展医疗法律法规学习,有效防止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发生;二是加强防火、防盗培训,提升全院职工安全保护意识,增强全院职工应急处理能力;三是加强环境综合治理,优化环境,进步一步巩固“园林式单位”创建成果。

七、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积极培养优秀人员外出学习,完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着力构建高效、便捷的网络化服务体系。

八、加强医保工作管理。广泛宣传,严格医保政策的执行,规范医保基金的正常运行,严禁违反医保政策的相关规定,从而保证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成都市青白江区福洪乡卫生院

二0一二年一月十日

篇2:青白江区福洪乡卫生院2012年工作思路

1 2008年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1.1 基本情况

2008年全区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较往年有所增加, 共发生5起丙类传染突发疫情, 总病人数为96例;2起食物中毒事故, 总病人数为22例;持续性散发手足口病, 总病人数为414例, 年龄多在7岁以下。对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可以确定5起暴发性急性传染病 (流行性腮腺炎3起, 水痘2起) 疫情为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起食物中毒事故、手足口病尚不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均发生于学校内, 2起食物中毒分别发生在家庭和饭店。

1.2 费用分析

医疗费用 (临床治疗所有费用) 为18.6万元, 间接费用 (病人、家长、家属因陪护病人所产生的误工费及病人营养费等) 12.2万元, 卫生应急处置费 (应急投药费、消毒杀虫药械费、宣传费等) 8万元。

1.3 急性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5起急性传染病疫情均发生于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内, 发病年龄在14岁以下, 流行性腮腺炎均发生于春节, 水痘疫情发生于秋季, 疫情持续时间为5~21d, 未发生二代病人及相关并发症。手足口病自5月份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以来, 共报告414例, 多发生于学校、幼儿园等单位, 发病多集中在上学期间, 假期发病较少, 发病年龄以10岁以下为主, 鲜有成人发病, 无危重死亡病例, 致病因子经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证实为肠道EV 71病毒。

1.4 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征

全年发生食物中毒事件2起, 家庭聚会型1起, 饭店聚餐型1起, 累及人数为22人, 无危重病人。1起为食物中残留农药呋喃丹引起的化学性食物中毒, 1起为符合细菌性食物特征的食物中毒, 未能查明致病因子。

2 应对工作评估

2.1 应急处置成效明显

5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起食物中毒事故报告渠道畅通, 行政、业务部门能根据《邗江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及时应对, 处置果断, 措施有力, 部门协作, 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没有出现大面积蔓延, 保护了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每一起疫情发生后,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管主任迅速组织各专业应急人员以最快的速度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 2h内上报初次调查报告, 并及时上报至区卫生局和扬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同时向有关部门通报疫情概况。针对不同的传染病暴发疫情给出不同的卫生学处理。学校能密切配合, 严密部署防控措施。区卫生局及时下发疫情情况通报, 要求全区各医疗单位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 全力做好各类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求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天专人负责到学校主动搜索病人, 随时报告疫情动态。对食物中毒事故能协同区卫生监督所共同处理, 卫生监督所负责卫生学调查和处理,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不仅能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卫生检验, 还做好延伸服务工作。

2.2 存在问题不可忽视

一是物资准备无法达到有针对性。因各类突发公共卫生的特点不同, 特别是引起食物中毒、职业中毒致病因子较多, 事故发生突然, 致伤致死性强, 救援和治疗困难, 环境后遗作用大的特点[1], 事故发生后的卫生学处理有其特殊性, 且不是常发事故, 故不可能有针对性的贮备物资, 以致疫情暴发时只能做一般性的卫生学处理, 乡镇卫生院一些必备的特效急救药品没有贮备 (比如抢救亚硝酸盐中毒患者的特效解毒剂亚甲蓝) 。二是应急队伍缺少必要的演练。邗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3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队伍, 虽能应对一般性的、常见的传染病、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但对于新发传染病、职业中毒或是罕见的化学性中毒却无能为力, 应对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更是经验不足。三是免疫屏障相对薄弱。对于新发传染病, 整个人群都缺乏免疫力;疫苗可预防的疾病的接种率又相对较低。就今年发生的5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言, 2类传染病都是可以通过接种疫苗而控制疫情的, 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 只有一类疫苗才免费接种, 且限于7岁以下的儿童;二类疫苗则要收取费用, 价格也相对较高, 大多数家长对常态接种、应急接种存在认识不足, 尽管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了大量的宣传, 但日常接种率和应急接种率仍不足50%, 不能达到有效的免疫屏障, 这无疑留下了免疫空白, 积累了大量的易感人群, 这是造成此类传染病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四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专家库。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灾害事故, 需要流行病学、医学检验、临床医学等专家共同参与, 我区有此类专业人员, 也有相应的组织, 但真正的专家却很少, 因此, 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一个专家库, 这给不明原因的传染病、各类中毒的诊断、治疗、控制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五是对首发病例的识别不足, 临床首诊医生和学校对首例病人的识别尤其不足, 不能及时提示学校、家庭对传染病人进行相对的隔离, 增加了易感人群和病人的接触机会, 造成了疾病的传播与蔓延;对中毒病人更是缺少警惕性, 误诊率较高, 缺乏对首诊病人的生物学标本的收集。今年发生的2起食物中毒事故都是病人家属上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上报时间已经在发病后10h, 此时已经失去最佳的采样时期, 这给致病因子的查证、临床上的针对性治疗带来很大的难度。六是相关经费没有保障。特别对于中毒类的样品检验多无法收取检验费用, 这类事件的检验费高, 区级检验机构的仪器设备也不能满足现阶段中毒样品检验的需要。

3 建议

3.1 卫生知识宣传仍应放在首位

卫生知识宣传是最经济的预防措施, 要利用不同途径对全民进行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努力构建社会大卫生这一样氛围, 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相关单位切实履行好法定的职责;对幼儿园、学校的保健老师、企业的医务人员、临床医生、各单位的法人代表要进行必要的应急知识培训, 把应急预案贯彻到社会人群, 而不能仅局限于卫生部门。

3.2 接种疫苗是主导措施

大量易感人群的存在是传染病暴发主要原因之一。在今后的一段时期仍应把以接种疫苗作为综合防治的主导措施。如有可能, 在应急接种时国家和地方财政能补偿一些疫苗费用, 这将大大提高应急接种率, 对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能起到促进作用。

3.3 控制首发病例是关键

对于突发疫情关键在于早发现, 早诊断, 早治疗, 早隔离。早发现是关键, 医疗机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起到重要作用[2]。各医疗单位要实行首诊负责制, 临床医生要有流行病学的观点, 采集病史要详细, 特别是对于中毒类病人更要密切的关注;学校要充分利用因病缺课监测这个平台, 及时发现首发病例并加以控制;工矿企业要做好因病缺勤的监测, 发现异常情况立即上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加强传染病疫情有预测、预警, 加强与医疗机构的联系, 定期向医疗机构发布预测信息。

3.4 加快人才培养是技术支持

一是在目前的基础上进行岗位培训, 在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和医疗机构培训一批能够识别、治疗、控制疾病的流行病学、卫生监督、卫生检验、临床治疗等实用型专家;二是招聘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卫生人才, 以形成人才梯队, 实现人才战略的可持续发展;三是搞好应急队伍的演练, 只有平时多演练, 并在演练中分析不足并予以改进, 通过经验积累才可以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快速、准确应对。

3.5 增加硬件投入是物质保障

目前, 我们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多集中在控制环节, 而对病因查找方面的能力相对薄弱, 其主要原因是受仪器设备不足的制约, 有的项目不能开展, 只能委托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验。致病因子不明, 临床医生就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往往是盲目的用抗生素, 这不仅导致医疗费用的增高, 更重要的还会因不当治疗致人死亡, 这在我国已有沉痛的教训。因此, 区财政应当本着节约实用、适度超前的原则为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配备必要的检测检验设备, 以备不时之需。

3.6 成立行之有效的应急机构至关重要

卫生应急涉及到多部门共同行动, 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应急体系是至关重要的[3]。区属各单位都有各自的应急分队, 但协同作战能力欠佳, 时有各自为战的现象, 这就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应急机构加以协调和统一指挥, 实行多部门合作, 这样对交流应急处置经验,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提升应急队伍的综合素质, 将非常有益。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评估

参考文献

[1]王正平.突发化学事故应急管理体系探讨.中国公共卫生, 2007, 23 (12) :1501.

[2]范小红, 袁隽明, 郭保慧, 等.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援能力建设.中国公共卫生, 2007, 23 (11) :1407.

篇3:青白江区福洪乡卫生院2012年工作思路

1、认真贯彻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各项进度和建设要求,分步骤做好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实现建设目标。

2、城市生命线实时监测初步建成后,适时根据运行情况,开展运行数据分析。

二、稳步推进网格化管理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应用

1、总结推广信息化城市管理成功经验,积极推动信息化城市管理创新;

2、积极指导和协助郊区县搭建信息化城市管理平台,加强环境薄弱地区的信息化城市管理;

3、积极推动新技术在城市管理领域的应用,探索城市管理信息的综合利用;

4、加强重点地区的分类分级管理,研究提出解决高发、共性城市管理问题的对策建议;

5、深化市区平台之间信息资源整合和交换共享,积极谋划跨部门的资源共建共享;

6、加强信息化城市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为信息化城市管理深化拓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本支持。

三、加强信息化城市管理的标准规范建设

1、继续做好《信息化城市管理工作手册(2010年)》的贯彻执行,进一步梳理信息化城市管理工作流程和机制;

2、加快研究、制定《北京市信息化城市管理部件、事件问题分类》和《北京市信息化城市管理问题处置》标准;

3、研究形成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北京市地方标准体系框架,为逐步形成统一衔接、精细周密、特色鲜明的北京市信息化城市管理标准体系奠定基础;

篇4:青白江区福洪乡卫生院2012年工作思路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5~2007年福州市台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检测数据, 并通过整理分析所得。

1.2 检验方法

GB/T5009-1996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GB4789-94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1.3 评价依据

均按相应国家卫生标准评价。

1.4 判定标准

检验结果1项不合格, 即判定该产品为不合格产品。

2 结果

2.1 食品检测合格情况

2005~2007年共检测食品274份, 其中合格246份, 合格率为89.78%。3年合格率分别为95.71%、88.73%和87.21%, 各年度合格率之间无显著差异 (P>0.05) 。合格率呈下降趋势, 可能与台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了检测力度, 增加抽检数目, 对肉及肉制品的抽检力度加强有关。 (表1)

2.2 不同种类食品检测合格情况

在分类检测的5类食品中, 食用油与糕点类食品的合格率较高, 分别为100%和97.67%;其次为糖果蜜饯, 为91.67%, 肉及肉制品的合格率最低, 为65.57%。糕点类食品与肉及肉制品的合格率之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χ2=48.44, P<0.01) 。 (表2)

2.3 加工业与销售业食品合格率比较

被检测的274份食品, 来自生产加工业117份, 销售服务业157份, 他们的合格率分别为92.78% (110/117) 和88.14% (136/157) , 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 (χ2=3.99, P<0.05) , 即生产加工业食品检测合格率显著高于销售服务业。尤其是肉及其制品, 它在生产加工业与销售服务业中的合格率差别更突出, 分别为85.71% (24/28) 和48.48% (16/33) 。

2.4 样品不合格项目

糕点类食品超标的项目为菌落总数4份;糖果蜜饯超标项目为菌落总数1份, 霉菌1份;肉及肉制品超标项目为菌落总数7份, 大肠菌群21份。 (表3)

3 讨论

3.1 福州市台江区2005~2007年总体食品卫生质量尚可, 但熟食行业卫生状况令人担忧

检测的5类食品中, 肉及肉制品的合格率最低 (65.57%) , 这与禽畜肉产品从加工到销售各环节存在污染有关, 如加工场所和加工过程不符合卫生要求, 防尘防蝇设施不全, 经营场所无洗手消毒设施, 熟食切配没有在“五专” (专人加工、专室制作、专用工具、专用冷藏和专用消毒设备) 条件下进行, 盛放熟肉制品的容器用具未有效洗消, 销售时货款不分, 从业人员个人卫生差等。今后尤其应加强肉及肉制品监督管理, 严格进行卫生许可审查, 确保生产经营场所基本卫生设施合格, 加大监督力度, 增加抽检频次。

3.2 糕点类食品的合格率为97.67%, 4份不合格的产品均为小作坊类生产单位

小作坊类生产单位所生产的产品由于价格便宜, 易被普通老百姓接受, 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 受经济、生活、环境等因素限制, 再加上一般消费者本身缺乏食品卫生安全意识, 使此类产品占有一定市场, 从而导致此类食品的危害性更大, 有关部门应加强卫生知识宣传力度, 在卫生监督管理时应特别注意此类小作坊生产单位。

3.3 来自销售服务单位食品合格率低

可能与生产加工产品大部分为本地产品, 销售服务业的产品多为外埠产品, 其合格率低与索证管理难度大, 管理不严有关。肉及肉制品在销售服务业中的合格率较低, 原因是由于抽检的食品主要为酱卤肉类, 其缺少固定的营业场所, 刀、砧板、夹子等工具未经有效消毒或保洁, 有些甚至将隔夜熟食未回锅再次出售。销售时货款不分, 销售员一人既售货又收款现象普遍存在, 也是造成销售服务单位食品合格率低的原因之一。

3.4 在样品的不合格项目中, 不合格样品为细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三个项目超过国家标准

糕点食品、糖果蜜饯和肉类食品均属营养丰富、适宜细菌生长繁殖、易受污染的食品, 因此生产厂家, 生产用地及所使用的容器工具和机械设备要符合卫生要求, 直接接触食品的传送带要采用符合食用级的材料并做到定期洗刷保持清洁。工作人员要注意个人卫生, 操作时应戴白帽, 穿工作服, 不能戴戒指、手表等。

4 总结

通过对台江区2005~2007年食品卫生检测数据各个方面的分析, 发现食品卫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今后的食品卫生工作有指导意义: (1) 切实加强熟食在销售服务业中的监督和管理。熟肉制品销售单位必须有自来水设施, 并与外界隔离, 需有空气、容器、刀具和砧板等消毒设施。从业人员必须2名以上, 穿戴整洁工作衣帽, 做到货款分离。隔夜或存放时间较长的熟食必须彻底加热后方可售出。 (2) 加强索证管理, 加大对外埠食品的监督监测力度。 (3) 大力宣传《食品卫生法》, 提高全社会对食品卫生的认识, 定期公布食品抽检结果, 从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进行全社会的监督。 (4) 加强对从业人员卫生知识的培训,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5) 加强对企业的硬件及软件建设管理, 完善各项卫生设施, 提高企业的卫生管理水平, 减少污染程度。

参考文献

上一篇:考建造师要什么条件下一篇:《颜体楷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