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江区劳动争议仲裁院工作职责

2024-04-13

青白江区劳动争议仲裁院工作职责(共8篇)

篇1:青白江区劳动争议仲裁院工作职责

青白江区劳动争议仲裁院工作职责

1、负责依法调解管辖范围内劳动争议案件。

2、落实劳动保障争议处理制度和劳动仲裁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3、负责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解释和咨询。

4、负责受理管理范围内的劳动争议仲裁案件。

5、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审理劳动争议案件,作出公正裁决。

6、负责仲裁员的培训、聘用、考核和管理工作。

7、严格按照《信访条例》处理来信、接待来访;受理、交办、转送信访人提出的信访事项;承办上级和本级人民政府交由处理的信访事项。

科室电话:

院长办公室

83680979 副院长办公室

83662192 立案庭

83661212 仲裁庭

83661212

篇2:青白江区劳动争议仲裁院工作职责

1、具体负责贯彻执行和宣传有关劳动人事争议的法律法规。

2、组织实施劳动人事争议规章、政策和劳动仲裁中长期规划。

3、具体处理本级管辖内发生的劳动人事争议案件。

4、根据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的授权,负责专、兼职仲裁员的聘任和管理工作。

5、负责开展劳动人事争议预防并对本级管辖内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进行业务指导。

6、承担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篇3:青白江区劳动争议仲裁院工作职责

会议指出, 总结五年来的调解仲裁工作, 最大收获是, 将加强效能建设作为调解仲裁工作主线, 着眼于争议处理的组织机构、人员队伍、制度机制和基础保障四项基本要素, 统筹兼顾、科学规划、系统推进, 努力向全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调解仲裁服务, 不断提高调解仲裁的社会公信力。经过多年努力, 全省的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建设取得巨大成绩。但是, 从总体上看, 调解仲裁制度还不完善, 调解仲裁组织机构仍不健全且地区之间建设不平衡, 调解仲裁队伍力量仍然不足、专业化水平还不高, 基础保障也比较薄弱。对这些问题, 需要进一步下功夫予以解决。

会议指出, 今年全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提高争议处理效能为工作主线, 以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和仲裁院基本建设为重点, 认真学习借鉴郑州市仲裁院建设的经验, 真抓实干、开拓创新, 积极开展“调解仲裁效能建设年”活动, 全面推进组织机构、人员队伍、制度机制、基础保障建设, 进一步增强调解仲裁服务能力和社会公信力, 为构建和谐中原提供仲裁支持。

篇4:青白江区劳动争议仲裁院工作职责

主要措施:一是将基层调解组织作为劳动争议仲裁调解工作的重要补充和延伸,努力构筑“第一道防线”。目前该区大中型企业已有90家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组建率100%;工业园区已成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该区下辖的8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2014年各类基层调解组织共调解案件55件。

二是在调解过程中注重法律法规宣传及心理劝导,深入剖析案件特点,找准双方争议焦点,讲清法理,讲透事理,让当事人互谅互让,进而提升劳动争议案件的调解率。

三是实行“一案五调”制度。第一次在案件受理前调解;第二次在双方提交证据及举证期满后,对双方进行法规解释后进行调解;第三次在当天开庭审理前采取“分开调解”与“加减调解”相结合的办法调解;第四次在庭审过程中的调解阶段进行调解;第五次在作出仲裁裁决前,给予双方一定的时间考虑,最后征求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尽量达成调解协议。对达成调解协议的,督促用人单位尽快履行支付义务,让当事人切身感受到以调解方式化解矛盾的便利,切实提升了仲裁院的社会影响力,努力营造和谐共赢的新型劳动关系。

篇5: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工作总结

今年,XX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在局党委、行政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紧紧把握“精细化管理、信息化平台、科学化考核、数字化成效”的工作主线,在融合中思进取,在压力中求突破,在收获中谋创新,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首获2011-2012XX市“文明单位”、市人保局“优质服务窗口”、XX区“志愿服务优秀项目”、XX区“工人先锋号”、XX区“2010-2012‘五好’事业单位党组织”等荣誉称号。被市人保局确定为“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2011-今优质服务窗口”候选单位。

(一)精管理、重实效,多管齐下化争议

1、按期结案任务圆满完成

1-10月,共计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6907件,结案6587件,已结案件中,裁决2793件、调撤及其他方式结案3794件,调撤率57.60%,比去年同期上升3.59个百分点。为当事人挽回拖欠工资等经济损失愈5064万元。10人以上集体劳动争议案件39起,共计案件数1093件;涉及用人单位43家,劳动者825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占比达72%。案件特点:

收案同比略降,群体性案件发案量减少。截至10月,仲裁案件收案总数较去年减少1073件,同比下降13.45%,但预期至年终仍将与去年基本持平或略低。其中劳动报酬、社会保险争议、福利待遇及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类争议降幅明显。造成下降的主因一是群体性争议案件呈下降态势,较去年同期减少28起;二是社保案件1850件,较去年同期减少776件,降幅明显。

39起群体性劳动争议中,涉及劳动者825人,其中外劳力597人。上述群体性案件中半数以上由单位搬迁、股东变更、经营权转让等因素引发,劳动者利益性诉求增多,企业关停并转引发争议正成为群体性劳资矛盾的主要诱因。

制造业案发数居首,新设企业用工规范度低。已受理案件中,共涉及用人单位2386家,以国内合资居首,共1398家,涉及案件4042件,占总收案数58.5%,从行业类别来看,以制造业为最,共涉及683家,其次为批发和零售业共476家。

另从单位成立年限看,成立时间5年内的987家,占涉案单位总数的41.4%,6至10年的738家,占30.9%,10年以上的661家,占27.7%。争议发案集中在新设企业。

单位解除合同不规范,劳动者一方败诉率高。从案件请求看,涉及劳动报酬请求的案件数3305件,解除终止合同请求的2636件,社保请求的1850件,分别占总收案数的47.9%、38.2%、26.7%。除去社保案件单独立案影响,上述案件主要多由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引发,其中又以企业解除的为主,为1431件,占该类型案件54.3%。

在劳动者诉单位案件中,共计以裁决方式处理6398项仲裁请求,其中劳动者全部败诉的占43.8%,部分胜诉占39.5%,全胜的仅占16.7%。全部败诉事项主要集中在劳动报酬、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其中证据不足的占全部败诉事项的57%,主张事项法律适用错误的占5%,无法律依据或超过法定标准的占4%。

2、基层指导工作深入精准

案件下移工作成效明显。年中不间断对13个镇、街道、莘庄工业区设立的“1+13”仲裁申请代收窗口进行收案工作指导。并通过在仲裁网络中公布案件信息提供基层选择调解。公开基层窗口联系方式,对每一位申请提交者予以引导调解,进一步发挥基层调解组织作用,加大先行调解力度,提升工作效能。今年以来,各窗口共代收申请书766份,就近申请仲裁的便捷效果日益显现。

案前调解工作成效显现。4月起调解受理庭设立一名专职案前调解人员,强化院内调解服务力度,当月调解案件数愈30件。该月经调解组织调解不成后受理的案件为229件,环比增长近一倍,受此影响,调解率亦环比增长10%,先行调解工作成效逐月显现,我区综合调解率随之逐月提升,至9月达61%。

分庭建设、劳资纠纷预防、调解员培训、带教齐头并进。自2012年起,仲裁员常驻华漕、浦江、江川、虹桥分庭办案,今年下半年,另牵头增设梅陇分庭及调解庭,并为其内部装饰提供设计方案。在对街镇调解人员进行带教过程中,有针对性进行庭审技巧、文书撰写等指导,使分庭全面承担起妥善处置区域内发案的职能,案件办理数逐年上升,截至目前分庭共计承办案件721件。

3、工作联动机制持续推进(1)法院执行窗口。法院执行窗口是对接中心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区法院派遣优秀工作人员在窗口常驻办公,面向当事人提供强制执行受理服务。执行窗口设立至今,共计受理执行申请1634件。(2)巡回法庭。巡回法庭启用至今,区法院劳动争议案件审判人员与仲裁院办案人员定期沟通案件审办情况,在综合分析不服仲裁裁决起诉至法院案件情况的基础上。形成由仲裁院、民一庭办案人员共同参与的庭前调解、庭审观摩、案件讨论机制,为仲裁、法院提升案件审办口径的一致性架起桥梁。

(3)联席会议制度。共计召开裁审联席会议4次。通过例行座谈沟通,及时通报收、结案工作情况并分析当季案件办理特点,统一证据认定方法和原则、事实认定标准及依据,裁审理念深入交融,仲裁案件审办质量得以稳步提高。2012年至今法院案件数量出现连续下降,重要原因之一即裁审对接促进了适法统一,提高了裁审处理结果的一致性,将部分矛盾纠纷提前化解。根据今年统计数据,在一中院2012年审结的1216件案件中,我区为337件,被撤销案件仅为13件,较2010年50余件大幅下降。

(4)案件研讨。继续深化法院与仲裁合作建立疑难案件裁审对接研讨机制。就劳动争议案件中当事人民事行为有效性认定、用人单位违纪解除合法性判断、经济补偿金数额确定等十余起案件难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5)信息共享。邀请区法院及一中院法官来院通报案件办理情况或给予最新政策法规的讲解共计3次;建立文书定期交流比对机制、裁审一致性网上分析制度,通过整体裁审比对、个案分析等多层面进行指标分析,一是减少或避免因主观原因造成的裁审不一致情况发生;二是将客观上的不同适法理念及时反馈至法院和市局仲裁处,为政策口径的制定和调整提供建议。

部门联动特色鲜明,社会效果明显。一是与工商、法院、公积金管理等部门沟通,探索构建工作联动机制。与区工商行政部门建立注销监控函告机制,遇企业恶意注销、逃避责任,仲裁即向工商部门发函提出注销监控的请求,工商部门接函后即对涉案企业进行注销监控,并将处理结果予以反馈仲裁院;仲裁牵头制定监察、仲裁、法院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办法,明确各方在同一劳资纠纷中的职责,有效提升服务效率;对因企业欠缴公积金引发的确认劳动关系群体性纠纷,及时发现苗头,主动跨前一步与部门外单位取得沟通,磋商解决方案,并在由区府、基层镇(街道)、区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等部门决策会中积极发挥作用,作出法律释明,为区领导就此类新问题引发的矛盾所作决策提供建议。二是建立跨省市仲裁机构异地协作机制。针对来沪从业人员劳动争议案件中,有关劳动关系确认难、劳动者在沪临时居住地易变、单位工商登记资料欠缺、社会保险异地缴纳、文书送达费时费力等情况逐渐成为影响仲裁办案效率不利因素的现状,仲裁院自八月起尝试与涉案居多的外省市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建立跨省市异地协作新机制,旨在提升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审办工作效率。主动与湖北省XX市仲裁处联系,收到积极回应。双方商定,建立长期、稳定、有效的仲裁业务协作关系,相互提供案件调查、文书送达等便利,从而落实为民服务宗旨的。

今年,XX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在局党委、行政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紧紧把握“精细化管理、信息化平台、科学化考核、数字化成效”的工作主线,在融合中思进取,在压力中求突破,在收获中谋创新,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首获2011-2012XX市“文明单位”、市人保局“优质服务窗口”、XX区“志愿服务优秀项目”、XX区“工人先锋号”、XX区“2010-2012‘五好’事业单位党组织”等荣誉称号。被市人保局确定为“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2011-今优质服务窗口”候选单位。

(一)精管理、重实效,多管齐下化争议

1、按期结案任务圆满完成

1-10月,共计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6907件,结案6587件,已结案件中,裁决2793件、调撤及其他方式结案3794件,调撤率57.60%,比去年同期上升3.59个百分点。为当事人挽回拖欠工资等经济损失愈5064万元。10人以上集体劳动争议案件39起,共计案件数1093件;涉及用人单位43家,劳动者825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占比达72%。案件特点:

收案同比略降,群体性案件发案量减少。截至10月,仲裁案件收案总数较去年减少1073件,同比下降13.45%,但预期至年终仍将与去年基本持平或略低。其中劳动报酬、社会保险争议、福利待遇及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类争议降幅明显。造成下降的主因一是群体性争议案件呈下降态势,较去年同期减少28起;二是社保案件1850件,较去年同期减少776件,降幅明显。

39起群体性劳动争议中,涉及劳动者825人,其中外劳力597人。上述群体性案件中半数以上由单位搬迁、股东变更、经营权转让等因素引发,劳动者利益性诉求增多,企业关停并转引发争议正成为群体性劳资矛盾的主要诱因。

制造业案发数居首,新设企业用工规范度低。已受理案件中,共涉及用人单位2386家,以国内合资居首,共1398家,涉及案件4042件,占总收案数58.5%,从行业类别来看,以制造业为最,共涉及683家,其次为批发和零售业共476家。

另从单位成立年限看,成立时间5年内的987家,占涉案单位总数的41.4%,6至10年的738家,占30.9%,10年以上的661家,占27.7%。争议发案集中在新设企业。

单位解除合同不规范,劳动者一方败诉率高。从案件请求看,涉及劳动报酬请求的案件数3305件,解除终止合同请求的2636件,社保请求的1850件,分别占总收案数的47.9%、38.2%、26.7%。除去社保案件单独立案影响,上述案件主要多由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引发,其中又以企业解除的为主,为1431件,占该类型案件54.3%。

在劳动者诉单位案件中,共计以裁决方式处理6398项仲裁请求,其中劳动者全部败诉的占43.8%,部分胜诉占39.5%,全胜的仅占16.7%。全部败诉事项主要集中在劳动报酬、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其中证据不足的占全部败诉事项的57%,主张事项法律适用错误的占5%,无法律依据或超过法定标准的占4%。

2、基层指导工作深入精准

案件下移工作成效明显。年中不间断对13个镇、街道、莘庄工业区设立的“1+13”仲裁申请代收窗口进行收案工作指导。并通过在仲裁网络中公布案件信息提供基层选择调解。公开基层窗口联系方式,对每一位申请提交者予以引导调解,进一步发挥基层调解组织作用,加大先行调解力度,提升工作效能。今年以来,各窗口共代收申请书766份,就近申请仲裁的便捷效果日益显现。

案前调解工作成效显现。4月起调解受理庭设立一名专职案前调解人员,强化院内调解服务力度,当月调解案件数愈30件。该月经调解组织调解不成后受理的案件为229件,环比增长近一倍,受此影响,调解率亦环比增长10%,先行调解工作成效逐月显现,我区综合调解率随之逐月提升,至9月达61%。

分庭建设、劳资纠纷预防、调解员培训、带教齐头并进。自2012年起,仲裁员常驻华漕、浦江、江川、虹桥分庭办案,今年下半年,另牵头增设梅陇分庭及调解庭,并为其内部装饰提供设计方案。在对街镇调解人员进行带教过程中,有针对性进行庭审技巧、文书撰写等指导,使分庭全面承担起妥善处置区域内发案的职能,案件办理数逐年上升,截至目前分庭共计承办案件721件。

3、工作联动机制持续推进

(1)法院执行窗口。法院执行窗口是对接中心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区法院派遣优秀工作人员在窗口常驻办公,面向当事人提供强制执行受理服务。执行窗口设立至今,共计受理执行申请1634件。(2)巡回法庭。巡回法庭启用至今,区法院劳动争议案件审判人员与仲裁院办案人员定期沟通案件审办情况,在综合分析不服仲裁裁决起诉至法院案件情况的基础上。形成由仲裁院、民一庭办案人员共同参与的庭前调解、庭审观摩、案件讨论机制,为仲裁、法院提升案件审办口径的一致性架起桥梁。

(3)联席会议制度。共计召开裁审联席会议4次。通过例行座谈沟通,及时通报收、结案工作情况并分析当季案件办理特点,统一证据认定方法和原则、事实认定标准及依据,裁审理念深入交融,仲裁案件审办质量得以稳步提高。2012年至今法院案件数量出现连续下降,重要原因之一即裁审对接促进了适法统一,提高了裁审处理结果的一致性,将部分矛盾纠纷提前化解。根据今年统计数据,在一中院2012年审结的1216件案件中,我区为337件,被撤销案件仅为13件,较2010年50余件大幅下降。

(4)案件研讨。继续深化法院与仲裁合作建立疑难案件裁审对接研讨机制。就劳动争议案件中当事人民事行为有效性认定、用人单位违纪解除合法性判断、经济补偿金数额确定等十余起案件难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5)信息共享。邀请区法院及一中院法官来院通报案件办理情况或给予最新政策法规的讲解共计3次;建立文书定期交流比对机制、裁审一致性网上分析制度,通过整体裁审比对、个案分析等多层面进行指标分析,一是减少或避免因主观原因造成的裁审不一致情况发生;二是将客观上的不同适法理念及时反馈至法院和市局仲裁处,为政策口径的制定和调整提供建议。

部门联动特色鲜明,社会效果明显。一是与工商、法院、公积金管理等部门沟通,探索构建工作联动机制。与区工商行政部门建立注销监控函告机制,遇企业恶意注销、逃避责任,仲裁即向工商部门发函提出注销监控的请求,工商部门接函后即对涉案企业进行注销监控,并将处理结果予以反馈仲裁院;仲裁牵头制定监察、仲裁、法院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办法,明确各方在同一劳资纠纷中的职责,有效提升服务效率;对因企业欠缴公积金引发的确认劳动关系群体性纠纷,及时发现苗头,主动跨前一步与部门外单位取得沟通,磋商解决方案,并在由区府、基层镇(街道)、区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等部门决策会中积极发挥作用,作出法律释明,为区领导就此类新问题引发的矛盾所作决策提供建议。二是建立跨省市仲裁机构异地协作机制。针对来沪从业人员劳动争议案件中,有关劳动关系确认难、劳动者在沪临时居住地易变、单位工商登记资料欠缺、社会保险异地缴纳、文书送达费时费力等情况逐渐成为影响仲裁办案效率不利因素的现状,仲裁院自八月起尝试与涉案居多的外省市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建立跨省市异地协作新机制,旨在提升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审办工作效率。主动与湖北省XX市仲裁处联系,收到积极回应。双方商定,建立长期、稳定、有效的仲裁业务协作关系,相互提供案件调查、文书送达等便利,从而落实为民服务宗旨的。

(二)强专业、提素养,人文底蕴育品格

1、教育培训机制不断完善

培训制度常态化。我院高度重视对员工思想政治、职业素养的培养,年初制定全年的教育培训计划,使培训成为员工自我提升、自我发展、自我价值实现的一项重要手段。邀请市仲裁、法院、社保、医保、心理咨询等部门就工作所涉及的各类问题开设专题讲座8次,并通过院内交流等方式带动办案人员业务能力的丰盈和提高。年初开展的“感悟十八大、汇聚正能量”干部职工政治思想和业务能力系列讲座共计7场,通过邀请区法院、局政风办、局工会、组织人保科等部门专家领导开设专题讲座,观看诺贝尔文学奖视频、传达市局政风行风会议精神等,在开年即集中火力,全方位提升干部职工政治思想水平及业务能力。考察调研收获丰。4月初组织业务骨干至XX市人社局及仲裁院进行工作调研,对其服务管理指挥中心、仲裁院、劳动人事争议人民调解中心等部门的信息系统建设、争议预防工作机制和便民举措等方面的成功经验留下深刻印象。我院迅即就太仓经验展开研讨,并制定详细的改进计划,落实仲裁信息系统管理的各项措施。

2、仲裁人员管理针对性强

专职队伍建设。一是积极按照市局仲裁处安排组织工作人员参加仲裁业务培训。落实教育培训计划,加强专职办案人员的业务技能、思想素质培训。在去年大部分人员通过国家人社部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证书换证考试的基础上,本内及时梳理因产假等原因未能参加资格培训人员情况,上报市仲裁,落实培训发证工作。二是对从事行政管理类工作的员工,侧重管理水平的提升。适时提供管理知识的培训机会,使其具备现代管理理念,提高工作效率。对于从事业务办案工作的员工,则结合员工的成长阶段和业务水平,设计两套成长方案:一类是书记员晋升仲裁员的成长机制;一类是专家型仲裁员的培养机制。同时,仲裁院结合员工自身特点,定期对从事行政管理类工作和从事业务办案类工作的员工进行岗位调换,帮助员工确立最佳的职业定位。兼职队伍管理。2012年5月起市局组建由工会、律所、社会团体等机构人员组成的兼职仲裁员队伍充实到我区案件审办日常工作中,形成了市局选聘、区县使用的统一管理模式,为减轻办案压力提供了较大帮助。本至今,10余名兼职仲裁员在闵行仲裁院开展案件审办工作,共计办结案件213件,累计调解率63%。积极配合市局有关兼职仲裁员管理要求,为其提供如就餐等后勤保障,并配备专门的书记员辅助办案,实行案件质量全流程把控等服务,为其顺利高效办案提供了优质环境。针对近期结案压力,我院积极联系发动条线内各部门、区总工会以及企业联合会骨干力量参加市局组织的仲裁院资格证培训,充实兼职仲裁员队伍。

编制内外统筹。继续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仲裁辅助人员实行同一对待、统一管理的方针。在员工成长方面,将仲裁辅助人员一同归入培训范围,提高其综合素质;在关怀员工方面,工会福利、疗休养待遇一视同仁;在绩效考核方面,实行向制度外人员倾斜的方针,确保其收入待遇。通过各项措施,确保仲裁工作人员队伍整体稳定。

3、人文素养培育广搭平台

交大实习基地建设。通过两年多的建设,实习基地完成多个批次的实习生带教、联合辩论赛和模拟仲裁庭审工作,提升交大学生的法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院内仲裁员、书记员的自身带教水平和业务素养。由院内工作人员指导、交大学生实际操作的法律诊所,开办至今已接受百余人次的仲裁咨询。

本院领导及相关庭室负责同志共计为交大法科特班及法律本科班学生开设11次院文化建设及劳动法律实务讲座,并通过座谈形式实现双向交流,累计完成32名学生的仲裁岗位带教实践活动。法学硕士班部分学生在三季度开始,至我院进行为其三个半月的毕业实习。《行之航

(三)》编撰。全体干部职工积极投稿第三期《行之航》,由干部职工提供幼年、少年、成年三个时期本人或亲朋好友照片的形式,为刊物文章进行配图,提升刊物纪念价值和趣味性,目前已进入最后定稿印刷阶段。

“仲裁员手记”投稿。《XX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期刊与我院合作开设“仲裁员手记”栏目,我院发动干部职工勤动脑、多动笔,结合工作实践,将仲裁员在日常办案中的心得与案件进展的描述融入文章,在全市人保系统亦属首创。7月至10月已登载《劳动关系中的关联企业问题漫谈》、《我们心中的天平》、《突遇心理危机》、《离真相有多远》多篇手记,获各方高度评价。

(三)聚智慧、树品牌,为民服务开先河

1、完善服务细节,巩固“两创”丰硕成果

便民服务举措。一是按办事接待的模式对立案窗口、档案查询窗口重新装修,配置满意度测评机、政风行风满意度测评箱、接待人员铭牌,方便群众对服务质量的监督;二是建立公开电话专人接听制度,同时设置电话录音,由立案庭负责人对接听质量进行抽查和监督;三是在庭审区域设置便民服务箱,放置简单药品、一次性雨衣、一次性口罩、针线等物品,定期更换补充;四是专门配置温水饮水桶,定时续水,以应百姓不时之需;五是设立院长、庭室长接待日及立案窗口值班长制度,确保窗口工作时间无间断提供服务,优质服务理念深入员工内心。

案件绿色通道。严格落实面向孕期、产期、哺乳期的三期女职工及未成年工“爱心券”,重大集体案件“绿色通道”等工作制度,有效为弱势群体维权开辟捷径;采取“休息日仲裁庭”、日常延时庭审、快速留置送达等各类举措促使案件快审快结。

2、大胆探索思考,创新为民服务举措 “社保分案三步联动,破解百姓维权难题”。面对大量社会保险争议,我院全国首创“社保分案处理三步联动”模式,为政府部门公共管理创新提供宝贵借鉴。该模式在立案时为社保案件单独立案,确保社保裁决的有效性;审理中加强与社保中心沟通,建立社保核查工作机制;执行上与法院打通社保执行绿色通道,取得显著成效显著。法院执行庭与执行窗口积极配合社保生效文书的执行,为劳动者维权开辟绿色通道,填补了法律制度的空缺,至今共计执行社保案件4000余起,为当事人社保权益的落实提供司法保障。该模式得到人社部仲裁司高度评价,市局仲裁处对此进行专题调研,以期在全市推广。从模式中提炼的案例经过XX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从全市256件案例中筛选,经专家评审,解放日报及东方法治网公示,最终入选2012XX市依法治理20个优秀候选案例。

自主开发仲裁申请自助系统。结合触摸、二代身份证及条码识别技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只需通过屏幕点击就可轻松完成申请书的填写、案件受理及审办情况等服务。通过扫描收件回执单上的条形码,已申请案件的受理情况、审理进度、相关仲裁员的信息均能一目了然,节约了另行排队取号咨询的时间。该系统使长期以来仲裁窗口费时费力、反复修改申请书的情形得到改观,方便了服务对象,又将接待窗口工作人员从重复劳动中解脱,为窗口服务效能的提升创设了条件。我院配备专人对申请系统操作予以指导,目前170余人通过该系统顺利提交仲裁申请。

3、凝聚集体智慧,丰富仲裁品牌内涵

“闵行e仲裁”品牌推出。为落实局系统品牌创建工作要求,我院采撷“智慧闵行”城市建设关于“感知民生、互联信息、智能管理、共享共用”的政府管理理念之精髓,积聚人文仲裁蓬勃向上之力推出“闵行e仲裁”服务品牌,旨在致力于以公正廉洁的形象向广大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提供专业、高效、优质的服务,并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渗透到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倾心化解地区劳资纠纷,精心铸就仲裁机构社会公信力,为维护地区和谐稳定,贡献源源不竭的正能量。

“智慧闵行”互动平台。今年,我院积极开拓为民服务渠道,积极关注区内重大工程及实事项目,三季度与区科委“智慧闵行”项目相关部门取得联系,拟在东方有线及中国电信开发的两大电视信息互动平台进行仲裁相关信息加载,拓展便民服务渠道,提升仲裁工作群众知晓度。目前已梳理仲裁流程、庭审规则、基层调解组织公开信息等目录,并与科委沟通做好前期调研及资料准备工作。明年起还将就手机软件客户端信息加载事宜做进一步协商,扩大仲裁工作辐射面。

(四)为社会、爱公益,法宣职责善承担

1、广泛调动资源,形成法宣核心动力

拓展仲裁苑讲坛法律宣传服务广度和深度。通过鼓励院内资深仲裁员走出仲裁庭,分享其仲裁实践心得,拉进政府部门与服务对象距离,有效树立仲裁服务品牌,提升仲裁机构公信力。今年,与局五单式服务结合举办的基层现场讲座累计10场,参与企业千余家;参与录制闵行零距离访谈节目8次,在fm102.7频段播出,收到良好的社会反响。随着讲坛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讲坛形式也在不断创新,10月中旬,借力司法局法宣部门推出了“闵行书香法治讲坛•仲裁苑讲坛”联合公益讲座取得良好活动效果。

自编、自导、自拍“仲裁法宣微电影”。由院内干部职工自行构思剧本、参与摄制、目前完了第一期微电影“诚信就业”的所有场景的拍摄,已投入后期录音和剪辑。全片制成后,将投入精力进行推广和宣传,这也是我院紧跟信息时代步伐,做好群众工作的一次有益尝试。

2、积极关注公益,丰富职工业余生活

年初,我院前往结对共建的古美街道平吉二村居委会进行节前慰问活动,向生活困难家庭送上大米、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

在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定期探访中谊路养老院结对老人,送上自制的汤圆、馄饨及其他慰问品,与老人交流谈心,通过组织老人来院参观等一系列活动,培养职工良好的公德意识、向上的精神面貌。

通过近两年来的不断美化和创新,我院的员工加油站,图书室“积微阁”、健身房作为我院三大文化名片,已成为员工“爱院如家”的栖息地,设计、布置和管理均由员工包揽。图书室管理“三字经”,独具匠心,开创职工管理文化先河。

建立新进员工院长谈心制度、关心离退休及困难家庭职工,每季度组织庆祝集体生日,给予青年员工细致周到的关爱。开展了覆盖全院的“节水节电”活动。在院内宣传栏及条线平台上发布“节能减排我有责、爱院如家在坚持!”倡议书,鼓励职工积极成为节能减排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篇6:青白江区劳动争议仲裁院工作职责

2010工作总结与2011工作打算

2010年县仲裁院以深入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推进和完善仲裁院建设为突破口,建立和健全县级和大型国企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为基础,规范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的处理,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现就一年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工作情况

(一)、劳动人事争议处理的基本情况与主要特点(数据截至2010年12月20日):

1、劳动人事争议处理的基本情况

(1)、各级调解组织受理446件,比去年同期512件下降了12.89%;调解成功410件,调解成功率为91.93%。

(2)、仲裁部门受理552件,比去年同期330件增长67.27%,不予受理21件,比去年同期27件下降22%。

(3)、受理案件中:劳动报酬345件,占受理总数的62.5%,工伤待遇59件,占受理总数的10.69%,社会保险12件,占受理总数的2.17%,履行劳动合同12件,占受理总数的2.17%,确定劳动关系57件,占受理总数的10.33%,经济补偿金48件,占受理总数的8.7 %,赔偿金18件,占受理总数的3.26%,其他1件,占受理总数的0.1%。

(4)、受理的案件中,从用人单位的性质来划分,其中:私营民营企业452件,占受理总数81.88%,国有企业79件,占受理总数14.31%,其他企业21件,占受理总数3.8%。(5)、仲裁部门办结案件552件(含09年受理),同比上升48.39%,未结案17件,与去年持平。调解处理452件,裁决处理95件,撤销案件1件,移送给其他区4件。案件处理过程中,调解率为100%,调解成功率为81.88%,同去年调解成功率54.8%相比上升27.08个百分点,为职工追回损失547.12万元,同去年850万元相比减少了302.88万元。

(6)、案件处理:企业胜诉135件,占案件处理总数的24.45%,同比去年上升23.11个百分点,职工胜诉340件,占案件处理总数的61.59%,同比去年上升10.51个百分点,企业、职工部分胜诉77件,占案件处理总数的13.95%,同比去年下降了33.63个百分点。

(7)、办结案件时间:在30日内办结的案件为336件,占案件处理总数的60.87%,在31日至45日内办结的案件数为176件,占案件处理总数的31.88%,在46日至60日内办结的案件数为31件,占案件处理总数的5.62%,超过60天结案的有9件,其中7件原因为中止,2件原因为公告,均在法定时效内结案。

2、案件主要特点及原因分析

(1)、案件受理数较去年明显上升,月度受理数呈现出两头月份多中间月份少的局面。由于劳动者维权意识的增强,主动维权的案件增多。我国民间有过年回家团圆的习俗,农民工也因一年来没怎么回过家,都盼望早结工资好回家过年,相对用工单位而言却因农民工回家过年而缺乏完成生产任务的劳动者,对企业业务造成影响,两者之间存在矛盾。部分企业主因缺乏法律意识,以各种理由拖延或克扣工资,是导致过年之际的月份劳动争议案件数大量上升的主因。(2)、劳动报酬争议是争议的主要焦点。劳动报酬争议中,主要集中在加班工资这个重头上。原因多为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缺失,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对加班时间计算标准不一致,以及因计件制工资导致劳动者本人延长工作时间,但用工单位不认为是加班而存在争议。

(3)、集体争议案件增多。部分单位由于用工制度未及时根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新颁布的法律及时调整,导致群体性争议频发。部分黑代理在外省市打工者群体中挑起争议也是很重要的原因。部分集体争议案件为隐形集体争议,即在一定时间跨度内,接待窗口接待了同一用工单位较多的申诉人,但又不满足一次性10人的条件,这类案件也呈现上升趋势。

(4)、注册型企业案件多。注册地在本县,实际工作地在县外的企业涉及的争议共有142件,占总数的25.72%。由于劳动者在发生劳动争议时无法向劳动合同履行地仲裁委员会举证,故只能去注册登记地申诉。

(5)、外省市户籍的劳动者涉及的争议多。共有235人,占申诉人总数的42.57%。外省市户籍的劳动者,往往在年底前后前来申诉,对仲裁案件的办案效率提出了很大考验。

(6)、造船业和建筑业的企业涉及争议多。共涉及195件,占总数的35.32%。这些单位用工形式复杂,管理相对混乱,因赶工期导致的加班问题更加复杂,这些企业涉及的劳动争议案件属于较难处理的劳动争议案件。

(7)、私营和个体的单位涉及争议多。共涉及452件,占总数的 81.88%。注册资本少,抗风险能力低,用工流动性强,业主法律意识 差是造成这类企业劳动争议案件多的主因。

(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情况

1、初步完成仲裁院实体化建设

经县政府批准同意,撤销了崇明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崇明县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合并组建了崇明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

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市县两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支持下,崇明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已经落实了机构、经费和人员。2010年共招入了5名工作人员,仲裁院也搬迁到了新的办公地址。在新址上共有2间仲裁庭、2间调解庭、6间办公室、1间档案室和1间机房,办公面积达300平方米。

仲裁院于2010年9月15日正式挂牌运作。市仲裁处、仲裁院领导,全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各委员以及县法院和县司法局的领导出席挂牌座谈会。

2、制定相关规章制度,落实窗口服务规范达标工作

仲裁院正式运作后,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办事规则、考核办法、管理办法和业务学习考核办法,行风政风建设规范,政务公开,为仲裁院今后的规范运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局党委的领导下,我院窗口参加了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系统窗口规范服务达标工作。按照要求,我院制定了领导责任制度、首问责任制度、服务质量管理制度、监督考核制度、学习培训制度以及应急预案处理制度等六大制度,基本落实了窗口规范服务达标工作。

3、在仲裁院挤出办公场所成立崇明县劳动人事争议纠纷人民调 解委员会工作室

4、指导成立二家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规范案件处理,完成年初目标

一是规范案件处理流程,提升案件审理质量。完善案件的登记、受理、处理、信息汇总统计,在市原有的表格的基础上增加数据分析,用于案件的分析和梳理。制定本县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受理、处理工作规范,确保一般案件45天结案,复杂案件不超过60天结案。建立专人审核裁决(调解)文书的制度。防微杜渐,为减少差错,设立专人负责审核裁决(调解)文书,斟酌文书中语言的运用,减少可能存在歧义的地方。二是搭建信息沟通平台,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加强与本局其他相关科室沟通,确保案件在本局范围内处理的一致性;建立每月一次的仲裁员工作例会,及时分析阶段性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的情况,同时对疑难复杂案件集体会诊。建立裁审例会制度,每季度和法院共同召开一次工作例会,遇有特殊情况临时增加。协调同一仲裁与审理的口径,对法院改判的案件及时反馈、分析、改进仲裁工作中的缺陷。每季召开一次劳动纠纷业务指导小组会议,研究当前情况,制定应对措施,全面落实调解工作的各项任务,指导基层调解组织工作,提高调解成功率。每半年向劳动人事仲裁委员会汇报工作,分析仲裁工作的存在问题,及时解决仲裁工作困难和矛盾。建立重大案件情况通报制度、集体争议、重点案子、行业、区域倾向性问题,及时向乡镇、工会灯有关部门通报情况。

(二)采取各项措施,促进案件调解 提高案件调解的成功率,追求案结事了的结果是仲裁部门一直追求的目标。一是领导重视,确定目标。从年初就制定了案件审理以调解为主的方针,对仲裁员下达了调解率为100%,调解成功率超过50%的工作目标。对于疑难案件,仲裁院领导还亲自参与案件的调解,使今年的实际调解成功率超过80%。二是庭前熟悉,摸清情况。仲裁员在拿到新的案件后,先和书记员熟悉案情,梳理脉络,摸清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开庭前有针对性地寻找案件双方当事人都容易接受的调解突破点,增加调解成功的可能性。三是真诚待人,促成理解。对于申被双方矛盾较为激烈的情况,仲裁员成倍地增加调解的时间,用自身真诚的态度对待双方当事人,寻求取得当事人同意合作的机会。四是宣传法律,加强引导。很多当事人不愿意调解,原因在于不了解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人云亦云,特别是聘用黑代理的当事人,较难接受调解。仲裁员通过不厌其烦的法律法规宣传,对于具有主观恶意的当事人严肃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引导双方往调解的道路上走。五是巧妙借力,推进调解。适时寻求其他部门的帮助,例如当事人律师,当事人信任的人,或者相关科室的同志的引导,借助他人的力量完成调解。

(三)、健全工作制度,提高服务水平

一是推进制度建设,规范平稳运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院正式运作的第一个星期,就颁布了仲裁院的1号文,内容为确保仲裁院财物安全的通知。这仅仅是一个缩影,为了落实局党委下达的窗口服务规范达标工作,同时也为了让仲裁院更规范地运作,我院制定了六大制度,若干小制度。这些制度均落实到庭室与到个人,形成层层抓,一级抓一级的局面,确保能仲裁院能平稳有序运作。二是通过各 种活动,转变工作作风。借助日常学习培训活动,我院给新录用的同志培训首问责任制等内容,杜绝出现政风行风禁止的行为,使首问责任制的了解率达到100%;通过参与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和系统窗口服务规范达标活动,我院在政风行风建设上更上一层楼,增强了仲裁院的服务能力。三是通过三个“一”建设,强调服务功能。我院借助一次信息公开上墙活动,将仲裁活动的须知、仲裁流程图等有利于仲裁双方了解的制度通过宣传板告知社会;建立一个电子大屏幕用以公告开庭信息,排庭安排以及仲裁公告内容;设立一套音频视频监控系统,用以辅助开庭,减少庭审中不必要的纠纷。我院通过看得见的硬件建设和看不见的制度准备,使仲裁院能平稳有序开展工作,确实提高了仲裁院的服务水平。

三、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回顾今年的工作,我们在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市局仲裁处、市仲裁院以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全院干部职工的团结奋进,共同努力。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新招入员工的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我院是今年成立的新单位,前后共招入了5名工作人员,经过培训,目前掌握了一定的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技能,但尚不成熟。在今后的工作中需加大培养力度和锻炼力度,使他们早日独当一面。二是与基层单位的沟通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我院与管辖范围内的央企、大型集团公司、各乡镇招商小区、三大产业园区的沟通机制尚不成熟。在今后的工作中,需加大与他们的共同力度,搭建沟通平台,为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的妥 善处理加下基础。

2011年工作打算

一、总体工作思路

以规范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为主线,以加强仲裁院队伍建设为抓手,依法履行案件调解仲裁职能,进一步加强案件调解的力度,营造健康有序劳动人事环境,为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添砖加瓦。

二、主要目标任务

(一)、进一步完善仲裁院建设,满足不断增长的案件审理需求 为应对日益增多的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的仲裁工作,仲裁院将继续完善实体化建设,拟在2011新建2间仲裁庭,新辟1个调解受理接待窗口。

(二)、加大集团公司与大型国企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立的力度,探索建立三大产业园区与争议多发行业的行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

(三)、推进规范管理抓好队伍建设,提高办案质量提升仲裁院形象

三、工作举措

(一)、转变机关作风、增强服务意识、认真负责地做好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

一是要夯实基础,创建有利妥善解决纠纷的条件。首先要规范仲裁(调解)庭硬件建设。严格按照新时代标准化要求建设仲裁(调解)庭,根据证据展示需要配臵现代化设备,落实仲裁庭笔录专用电脑与打印机等设备,提高笔录的清洁度与可读性,杜绝当事人因笔录是否 曾被更改等可避免的小问题而产生纠纷的可能。设立旁听席,安装音频视频监控设备,增加案件审理的透明度。其次要规范各类报表、信息上报工作。对每月、每半年、每的仲裁案件受理情况、处理情况等做汇总并加以分析,为建立仲裁案件预警机制以及发展基层调解组织等工作服务。加强信息上报宣传工作,落实集体争议当天上报。根据信息公开要求,加大宣传劳动人事法律法规政策力度,营造和谐的劳动人事环境。二是要摆正位臵,树立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理念。首先要规范仲裁人员着装与礼仪。规范工作人员工作用语,严禁发生不符合政风行风工作要求的话语。工作人员需着工作装,开庭需佩戴庭徽,禁止佩戴不符合身份的装饰品,男工作人员严禁留长发,女工作人员严禁化浓妆。其次要规范内设机构政风行风工作。严格执行我院制定的各项工作规章制度,落实工作台账制度,明确各级责任分工,考核实行投诉查实一票否决制。做好自查自纠工作,邀请政风行风工作先进单位传授经验,邀请服务对象对我院政风行风工作评议打分。对发现的问题虚心接受,查找原因,认真处理,及时整改。三是要创新思路,提高案结事了的办案能力。首先要规范受理窗口接待事宜。落实相应岗位职责,制定受理接待窗口工作准则,根据群众需要添臵便民用品,做到指示清晰、宣传到位、办事便利、服务热情。建立案件受理的庭内(调解受理庭)复审制度,严把案件受理关,确保不发生因接待人员过错引发的投诉;为群体性争议及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建立绿色通道,实行优先接待,了解清楚情况后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为妥善解决争议打下良好基础。其次要规范案件调解仲裁过程。落实庭前案情熟悉制度,严格按照法律流程办案,探索仲裁审理委员 会制度,实现案件集体讨论制度,落实仲裁文书多人把关流程,营造规范调解氛围,进一步提升案件调解成功率。对仲裁庭审情况实行庭审委员会考核制度,总结庭审过程中的优缺点并加以改进,提升当事人庭审中的公正感。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升业务技能,配合个人特点做好劳动人事仲裁队伍建设

一要继续加强仲裁院各类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仲裁院内部管理,明确岗位职责与工作要求,一切为了提高仲裁案件的审理质量和办案效率服务。二要深入推进每月学习制度。坚持每月开展一次学习活动,根据情况,每季度制定学习计划安排,日常工作安排尽量不和学习计划冲突。力争在2011培养成熟1至2名能着手办案的仲裁员或者见习仲裁员。落实专人负责学习内容的准备。学习内容分政风行风观念与制度的教育培训、法律法规政策以及业务的教育培训两个大的方面,落实专人准备学习材料,负责上课和讨论,必要时通过自测等手段,促进知识的吸收掌握。三要创新培训的方式方法。主动“走出去”,热情“请进来”。在市、县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之外,我院职工既要主动走出去,开拓视野看看有关单位的优秀做法,也要热情邀请有关单位的人员前来我院授课,增加我院职工对政风行风以及业务等知识的理解,提高工作能力。四要加强对新进员工帮助提高。确定经验丰富的资深仲裁员,通过言传身教灯手段,利用传、帮、带等各种形式,不断提高新人的办案能力。五要加强对优秀做法的梳理归纳工作。注意收集老同志的工作经验,将他们的优秀做法归纳成为文字并加以推广。同时要求年轻的同志配合日常工作开展科研活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确定一至两个调研课题,形成调研报告,并能将调研结果整合到工作中去。

(三)、健全大型国企调解组织,设立劳动争议预警机制,全面有序推进调解工作的开展

一是扩大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覆盖面。首先是在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公司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根据崇明经济和争议特点,充分利用劳动保障、司法、工会、、工商联、企业等各类资源,推进大型企业与集团公司,特别是在崇央企的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建立。探索在崇明工业园区、富盛开发区和长兴海洋装备产业园区等三大产业园区建立园区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加强劳动人事争议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县级层面调解组织的运转力度。调解工作要向基层铺开,向部门借力,充分利用各类社会调解资源,积极拓宽和解纠纷渠道,成为化解劳资纠纷的前沿阵地,力争将劳动争议化解在企业,化解在基层。仲裁院与各调解组织建立工作联系机制,加强对调解员的业务培训与指导,真正发挥调解网络作用。其次是加大建立人事争议行业调解体系。通过教育局和卫生局组建行业调解组织的试点取得的经验,向各乡镇委办局推广,建立主管部门调解组织,充分发挥事业单位主管部门作用,力争将人事争议解决在行业调解体系中。二是规范基层调解组织工作,促进调解工作有序开展。明确基层调解组织的组织建设、工作职责和工作机制,规范受理范围、工作流程和法律文书等,统一办公室铭牌、印章,打造让老百姓信服的调解员队伍。三是建立群体性争议预警机制。一方面通过每月仲裁数据分析,加强对区域内企业用工行为的掌握。另一方面借助各基层调解组织力量,加强与相 关部门沟通,力争做到早发现,早介入。对于事态较大的群体性争议,特别是在崇央企的群体性争议做到尽早汇报,早做准备,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力争庭前提前调解,确保庭中成功调解。

(四)开拓各类渠道,凝聚本局资源,依法稳妥做好劳动人事仲裁工作

一是加强与相关部门合作,积极争取有力支持。首先要建立相关单位联系人制度。积极与各有关部门联系,建立定期沟通制度,通报当前我县劳动人事争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对应的解决办法。其次要与各有关单位加强合作。要与县法院加强沟通,落实裁审衔接制度。在案件的裁审衔接上,统一操作口径,加强对复杂疑难案件、群访案件、敏感案件的沟通协调。要加强与县司法局合作,向劳动者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用好县劳动人事争议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室这个机构,加强对简单争议的调解;会同司法局在法律援助中心设立劳动争议仲裁文书指导窗口。要加强与各工业园区、招商小区的联系,保证注册型企业的诉权。在我县各乡镇、各工业园区的注册企业中有大部分企业实际的经营场所不在岛内,因此劳动者与这些企业发生纠纷后向本会申请仲裁时所填写的地址往往不是企业正确的地址,造成用人单位因不能及时收到相关文书而未能出席庭审。与各乡镇招商办、各工业园区建立联络制度,了解用人单位情况,及时与用人单位取得联系,保证用人单位参与仲裁庭审的权利。要借助县总工会直管优势,扩大企业调解组织分布面。将我院掌握的仲裁案件数据分析情况和调解组织情况与总工会共享,协商督促企业加强调解组织的建立工作。二是加强与局内部门沟通,凝聚发展合力。建立与局内兄弟 部门工作联动机制。定期与劳动监察、工伤保障、信访等兄弟部门研究协商,确定违法用工行为信息沟通机制,确定提前介入群体性劳资矛盾的处理,实现分工明确、资源共享。

(五)、加强法制宣传,推进信息工作,让公众全面正确地了解发展中的仲裁院

一是要加强法制宣传,引导正确维权。针对劳动者和企业对法律理解运用的偏差,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通过专家坐诊、专题讲座等形式为企业和劳动者答疑解惑。编印法律简明小册,无偿提供给需要的企业和劳动者。增加法制宣传的广度,引导劳动者和企业以正确的方式反映诉求和应对纠纷。对大型企业、产业园区展开法制宣传。利用仲裁数据分析,找出涉案较多的企业,以上门服务的方式展开宣传,帮助企业正确理解法律精神。二是要推进信息工作,正确反映现状。建立与崇明报等相关媒体的合作机制,向公众宣传各项规章制度,汇编具有典型性的案例,增加仲裁工作的透明度,自觉接受公众监督,让公众加大对仲裁法律法规和仲裁院日常工作的了解。对于日常案件受理及处理情况,做到及时统计,及时分析,及时上报。在疑难重大问题上积极寻求支持,确保在市、县两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帮助下能及时正确处理各类复杂案件。

崇明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篇7:青白江区劳动争议仲裁院工作职责

作总结

上半年,我部门根据局党委的工作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水平和监督方式。通过落实调解仲裁运行机制保证目标任务完成,进一步推进争创工作开展,强化质量和时效确保日常工作得到有效提升,圆满完成了“双过半”目标。现将我部门上半年的党风廉政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建设,完善五项工作机制。

我们根据年初签订的廉政责任书的要求,以落实五项工作机制为抓手,积极打造党风廉政建设的示范效果,保证年初各项指标序时完成:一是落实难易案件分类处理机制,确保高效办案。二是落实导诉调解机制,确保通过调解撤诉案结事了。三是完善阳光仲裁服务机制,确保仲裁服务质量。四是落实办案责任机制,确保规范高效办案。五是落实案情合议和裁审对接机制,确保不办错案。

今年以来,区仲裁院共收到仲裁申请123件,符合条件并受理的114件,受理案件涉案金额XX万元,涉及补缴社会保险费XX个月,其中,集体争议占2件,涉及35人。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9%(目标数为98%);工会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99%(目标数为95%),均已完成全年任务。

二、加强学习改进效能,保障争创工作全面推进。

(一)加强我院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深入开展“省级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主动加强与团区委、团市委的工作对接,推进创建活动开展。制定落实《“省级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实施方案》,以开展结对共学共建、创建优质服务窗口、打造XX工作室品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重点,积极开展了每月读一本好书活动、业务技能提升培训活动、与区环卫所结对共学共建活动、“XX春风行动”青年志愿者政策法规咨询活动、“五一节”润州广场送法志愿服务活动、“青年文明号”优质窗口服务承诺活动,通过活动开展凝聚青年、团结青年、带领青年建功立业,倡导职业文明,规范窗口服务,学习先进典型,推进劳动综合业务工作的开展。

(二)落实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要求,深化“XX工作室”服务品牌内涵。将“XX工作室”延伸到各基层调解中心,设立巡回调解仲裁庭,深入一线进行争议案件的调处,快速回应涉案当事人的仲裁请求;开通“XX工作室”公众服务微信号,推送劳动法律法规知识,在线接受公众咨询,进一步扩大了工作室的服务范围和社会影响,该做法受到近日来我区调研的省厅仲裁处领导和市局领导的肯定和赞许。5月26日,全市调解仲裁工作推进会在我区召开,孙局长到会致辞,这是市局对我局重视调解仲裁工作和所取得工作成绩的肯定和激励。会上,戴局长对我局打造“XX工作室”的做法作了经验交流发言,反响很好。

(三)突出思想阵地的建设,强化宣传深厚创建氛围。积极围绕“省级青年文明号”创建和“XX工作室”品牌打造开展信息宣传,在各类媒体发布录用信息22条次,其中被《中国劳动保障报》“仲裁时空”录用一篇,被《中国劳动保障新闻网》录用六篇,被《镇江日报》录用三篇,在市人社网和中国润州录用12篇,完成任务的95%。同时借助省人省厅来镇江调研的时机,联系省、市仲裁条口的领导于5月18日下午到我院参观调研,通过此次活动,达到了宣传润州仲裁的效果。

三、加强窗口服务责任意识,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维权大厅是我院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我院深入贯彻落实区人社局《润州区人社局内部管理制度》的要求。加强窗口规范化服务建设,完善窗口服务设施,优化窗口服务环境,规范窗口服务言行,在窗口推行党员挂牌、戴党徽上岗,设立党员责任区、示范区、先锋岗等,发挥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半年以来窗口党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养老退休工作:到五月底,共办理退休645人(其中企业正常退休311人,病退10人,特殊工种退休3人,征地农民退休321人)。

2、信访和提案办理工作:共办理信访和网络舆情回复11次,全部在时限内完成,当事人回复情况基本满意。完成政协提案答复一件,于5月21日上门向提案人叶国勤委员当面答复,叶委员对结果表示满意。

3、企业薪酬调查工作:完成XX企业薪酬、最低工资政策实施效果、企业紧缺岗位需求“三合一”调查。在劳动监察大队的协助下,共调查企业23家,所有调查数据于5月22日报市局并一次性审核通过。

4、权力阳光统建平台建设:依照区政府办,局党委要求,我部门于四月前进一步完善了行政权力库的运行维护工作,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特殊工时审批和企业经济性裁员备案进行了录入核查,初步保证了我部门工作得到合法监督,有序开展。

四、突出重点抓好下一步工作落实,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一是进一步加强我部门党风制度的完善和廉政机制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为契机,认真落实好省、市实施意见和调解仲裁工作推进会的精神,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机制,提高工作的质效,确保指标任务的完成。

二是深化特色打造亮点。以“党的群众路线”的要求为出发点,进一步强化服务举措,优化窗口接待和法律服务,突出弱势群体和集体争议案件的调处,用好公众微信服务平台,提升仲裁服务的水平。同时,对接区妇联建立协作机制,进一步发挥“XX工作室”维护女职工权益的作用;开展“法润润州,构建和谐”送法进企业和“助力大众创业”劳动关系管理指导服务活动,宣传劳动法律法规,依法指导劳动关系管理,用劳动法律法规咨询服务为大众创业护航。

篇8:对我国改建劳动争议仲裁院的思考

1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现状

1.1 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

我国在1987年颁布施行了《国有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暂行规定》, 确立了劳动仲裁制度。1993年8月又颁布施行了《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 将适用劳动仲裁的范围扩大到境内的所有企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处理劳动争议的专门机构。县、市、市辖区人民政府设立仲裁委员会, 负责处理本辖区内发生的劳动争议。设区的市、市辖区仲裁委员会受理劳动争议案件的范围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各级仲裁委员会由劳动行政主管部门的代表、工会的代表、政府指定的经济综合管理部门的代表组成, 主任由劳动行政主管部门的负责人担任, 其办事机构设在同级的劳动行政主管部门。仲裁委员会接受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并对其负责,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通过仲裁庭来处理劳动争议, 劳动争议仲裁庭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基本组织形式, 实行“一案一庭”原则, 分独任制和合议制两种。

1.2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设置存在的缺陷

(1) 劳动争议仲裁机构非实体化, 缺乏独立性、公正性。

劳动争议的主任由劳动行政主管部门的代表担任, 劳动行政主管部门的劳动争议为仲裁委员会的办事机构, 负责办理仲裁委员会的日常事务, 这使得仲裁委员会不是一个独立的机构, 缺乏应有的法律地位, 其办案工作几乎是全部挂靠在办事机构, 即仲裁委员会办公室, 其人员、经费必然受到劳动行政主管部门的制约。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际上隶属于地方政府, 很难独立于行政主管部门的干涉而独立行使仲裁权。

(2) 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三方原则”名不副实, 存在虚拟性。

我国劳动法规定,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同级工会、用人单位代表组成。但是, 我国的经济状态是以国有经济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并存的体制, 企业的自主地位还没有真正确立, 名副其实的企业家队伍还没有形成, 企业的利益往往是通过各级主管部门特别是政府综合管理部门来管理。而由于政府经济管理部门是政府的职能部门, 其代表的仅能为政府一方, 而非用人单位一方, 因此, 由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的代表替代用人单位的代表, 使得“三方”实际上为政府代表和工会代表两方。

(3) 劳动仲裁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劳动仲裁员的基本条件是具有一定的法律、劳动业务知识及分析、解决问题和独立办案的工作能力;从事劳动争议处理工作三年以上或从事与劳动争议处理工作有关的 (劳动、人事、工会、法律等) 工作五年以上, 并经过专业培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身体健康, 能坚持正常工作。相比民商事仲裁员来说, 劳动仲裁员的资格要求太低, 这导致劳动仲裁员整体的法律素质低, 难以胜任司法性程度很高的仲裁工作。

从我国劳动仲裁机构的设置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 我们必须要对之加以改革。所幸我国有关人员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并提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案。其中把劳动仲裁委员会改建为劳动仲裁院就不啻为一个好的解决方法, 其试点已经在很多地方建立了起来, 并逐渐发挥了它的有效作用, 我们要逐渐在国内各个地方进行推广, 使它如雨后春笋般在神州大地上巍然屹立, 为我国的劳动纠纷做出应有的贡献。

2 国外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设置情况及对我国的启示

2.1 国外劳动仲裁机构的设置情况

(1) 德国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

德国劳动仲裁机构设在劳动法院内, 仲裁员由劳动法院认定和管理, 实行仲裁员名册制。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 由劳动法院指定一个仲裁小组处理。仲裁结果具有法律效力。仲裁庭受理现存集体争议和即将发生的集体争议、集体协议中约定由仲裁委员会受理的劳动争议。

(2) 美国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

美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中最突出的特点是劳动争议仲裁民间化的趋势, 美国仲裁协会对商务和劳动争议均可仲裁, 属于民间社团组织。劳动争议仲裁不局限于对集体争议的受理和裁决, 大量的个人争议也可自愿达成协议申请仲裁。另外, 美国国家劳工关系委员会作为公力机构可以对当事人的不正当产业行为提起劳动争议诉讼。

(3) 澳大利亚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

澳大利亚的劳动争议调解不成的, 进入仲裁或审判程序。一审案件由委员会法官一人独任审判, 以委员会的名义下发裁定。裁定可以是对某一具体案件而言, 如针对不正当解雇案件的裁决, 也可以泛泛对某一行业做出裁决。仲裁裁决适用仲裁规则, 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委员会有权宣布合同无效或对合同进行修改。对有关员工人身安全、健康的案件, 委员会有权行使刑罚功能, 判令有关责任人承担刑事责任。对企业, 一般都进行罚款, 对个人可判决入狱。但动用司法审判权判决承担刑事责任的案件很少见。

2.2 国外劳动仲裁机构的设置对我国的启示

上述这些国家, 社会制度与我国不同, 劳动争议案件的类型也与我国不尽相同, 但它们在处理劳动争议方面设立的劳动仲裁机构值得我们在改建我国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时借鉴。可以看出各国均设立专门的劳动争议处理机构, 并有专门的办案场所、专职的办案人员、专门的经费, 并依法独立办案, 确保劳动争议处理机构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实质上均成为相对独立的准司法机构, 使劳动争议处理不受其它因素影响, 能够得到公平、公正的解决。反观我国, 劳动争议仲裁机构非实体化, 缺乏独立性、公正性,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严重。如机构职能不清、办案人员素质不高、办案经费不足、缺乏规范办案场所等。借鉴外国经验, 建立相对独立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 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是我国急需解决的问题。

因此, 在我国仲裁委员会应朝着相对独立的方向发展, 独立于行政机关, 与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 朝着“准司法”的方向发展, 成为一个独立的民间机构性质的社会团体法人。只有在涉及公共利益时, 行政机构才可以以一定的方式介入其中, 但一般也不应用行政命令式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样就为我国建立“准司法”性的劳动争议仲裁院铺平了道路。

3 目前国内劳动争议仲裁院建设情况及改建的必要性

3.1 目前国内劳动争议仲裁院的建设情况

目前我国很多省市劳动仲裁院的设立已取得了明显成效。深圳市、南宁市及浙江省先后设立了劳动仲裁院。如深圳市针对劳动争议案件处理任务繁重的状况, 于2001年1月成立了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 并于同年11月正式设立了深圳市劳动仲裁院, 主要负责案件处理、对下级工作指导、仲裁员培训等工作。这些劳动争议仲裁院自成了伊始, 大局改革, 致力创新, 咬定实体化、专业化、职业化的改革方向, 不断推进体制创新、案件处理机制创新、管理和服务创新, 取得斐然成效。这些省市建立劳动仲裁院的经验, 说明实现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实体化建设在实践中也是可行的。

3.2 我国改建劳动争议仲裁院的必要性分析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需要加强仲裁机构实体化的建设。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 多种所有制经济成份的出现, 职工和企业之间平等的劳动合同制度的确立, 劳动争议从争议的主体和内容, 争议案件的复杂性、多样化来说, 都与刚刚恢复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初期有所不同。为适应这一变化, 就必须建立与此相适应的劳动争议处理机构。

(2) 依法治国将促使仲裁制度的统一和完善。

现行的劳动仲裁机构与仲裁委员会办公室是一套班子, 两块牌子, 隶属于劳动行政机关, 实行地城管辖为主, 辅之以级别管辖的原则。这种现状表明劳动仲裁制度已经与民商仲裁制度分离, 形成了一个行政管制下的不伦不类的办事机构, 已远远背离仲裁制度建立的宗旨。在这种体制下, 根本无法发挥仲裁的自治性、民间性和准司法性。其弊端是:由于属于行政机构管制下的办事机构, 行政色彩过浓, 不可能不受行政干预而独立地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劳动争议涉及到劳动关系的双方, 影响到家庭和社会, 必须通过简便快捷的方式裁决, 以消除矛盾, 稳定社会。

4 我国改建劳动争议仲裁院需要做的工作

(1) 完善有关劳动争议处理的法律法规, 加快立法步伐: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实体法的建设, 改变目前法规杂乱繁多的局面, 剔除无用的法规, 修订现行的法律法规, 建立统一的劳动实体法典;尽快出台《劳动争议处理法》和《劳动争议仲裁院组织法》, 使劳动仲裁机构的建设纳人法制化的轨道;健全与《劳动法》、《劳动争议处理法》相配套的有关法规的建设, 例如《劳动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险法》等法律。

(2) 尽快确定劳动争议仲裁院的性质, 加强仲裁机构内部建设。劳动仲裁院应脱离行政机关, 成为一个独立的事业单位的法人, 这样才能真正独立于行政机关, 不受行政机关的干涉, 公正地处理劳动争议案件, 才能从组织上做到规范化和法制化, 做到内部机构的专门化。其次, 内部建设应当规范化。仲裁院作为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常设机构应当有规范化的组织形式。

(2) 尽快完善仲裁员考试、录用、责任制度。有必要将仲裁员资格考试纳人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当中, 提高进入仲裁员队伍的门槛。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 选拔优秀的仲裁员;建立详实的仲裁员名册, 以供当事人自由选择;建立仲裁员责任制度。由于仲裁员的裁决实际上是一种准司法行为, 因此仲裁院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

只有通过从法律和制度上的完善, 中国的劳动仲裁制度才能得以良性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仲裁的自治性、民间性、准司法性、高度的专业性;只有这样劳动仲裁制度才能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促进社会的稳定。

参考文献

[1]王全兴.劳动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7.

[2]范占江.劳动争议诉讼程序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3]郑尚元.劳动争议处理程序法的现代化[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4.

[4]谭兵.中国仲裁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5.

上一篇:后寨中学2012年全民禁毒宣传月活动下一篇:外业工作技术要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