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和鹿》说课稿

2024-04-14

《狮子和鹿》说课稿(精选6篇)

篇1:《狮子和鹿》说课稿

说 课 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狮子和鹿 》。

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设计与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样四个方面来向大家详细介绍我这节课的安排。

一、首先是教材分析。根据《教育学》教师要整体把握教科书的原则,我对教材作了如下的分析:

1.本节的内容、地位和作用:

《狮子和鹿》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最后一课,该单元以“ 思想方法 ”为主题展开。《狮子和鹿》是一篇选读课文,通过寓言故事的形式,生动地记叙了鹿在池塘边欣赏自己两束美丽的角,抱怨细长的腿,接着写到狮子追来了,鹿细长的腿让它逃脱了,而美丽的角却让它差点送了命。

课文情节紧奏,前后对比分明,在生动的故事当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学习这篇课文,有助于加深对本单元 思想方法 这一主题的认识和理解。2.教育教学目标:

通过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得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第一个是: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积累优美语句。

第二个是: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是:情感目标。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基于以上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得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理解鹿对自己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同时,本节课的难点是体会故事所讲述的深刻道理。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法设计与学法指导)

三年级的学生对童话或寓言一类的故事很感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很强,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还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撑,因此本课的教学中,我将利用多媒体,时刻注意引导学生将文字语言转变为活动的画面,“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

所以,我在本节课中主要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并将学生自读与教师点拨相结合。

在学法上,根据新课程观强调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主要采取朗读法、自主自悟学习法、小组讨论法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迁移创新。

(三、教学手段)

在教学手段方面,我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及自制道具等手段来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以上呢,是我对教材及教学学法、教学手段的一个整体分析。接下来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过程。我主要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第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通过多媒体展示 鹿 的谜语和鹿角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到本节课的课题上。

第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生自由朗读,落实字、词、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设置相关问题,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如:然后由学生分组讨论、回答,由我补充作答。第三:提高认识,明白寓意。本部分我主要采用循序渐进的问答方式,品读重点句子,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体会,逐步明白课文蕴含的道理,并且在回答中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在这一环节,我还将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加深体会。

第四:内化提升,总结回顾。设置“鹿呀,我想对你说—”的小练笔;借助板书,总结本课——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就像鹿角也有它的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全面看待事物。

第五: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同桌之间说一说,说说自己的缺点,再说说自己的优点,同桌讨论。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学会了说道理,更是让他们在

实际生活中学会了运用这些道理。

(四、板书设计)

在板书设计方面,《教育心理学》中讲到:“板书是学生认知的心理背景。”所以我的板书尽量做到简洁、鲜明、条理、重点突出,让学生一目了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鹿角——美丽(挂住树枝)险些送命 鹿腿——难看(有力)狮口逃生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篇2:《狮子和鹿》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十九课《狮子与鹿》下面我将从七个板块来展开我的讲课。

一、说教材 《狮子和鹿》,它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出自著名的《伊索寓言》。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生动记叙了鹿在池塘边欣赏自己两束美丽的角,抱怨细长的腿,狮子扑来了,鹿四条细长的腿让它逃脱了,而美丽的角却让它险些送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短处而否定长处。

二、说学情

三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初步具备了独立阅读和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的能力,但他们阅读经验尚停留在感知层面,对文章的寓意还不能准确把握。

三、说教学目标

因此,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3、体会故事中的寓意: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不要光图外表的美丽,更要讲实用和它的存在价值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为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难点为能够结合自己生活当中的实际来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五、说教法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 的理念,为了体现这一理念我运用了“情景教学法”“合作法”“朗读点拨法”来展开我的教学,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动的语文课堂。教学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学习。所以我运用了朗读感悟法,合作学习法来使学生披文,入境,入情构建新知,做到听、想、讲、读的有机结合。

六、说教学流程

综上所述,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景,质疑引入。

首先创设情境,展示狮子与鹿的图片,然后提出问题:它们之前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出课题:《狮子与鹿》,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文的学习。

环节二:初读全文,感知大意。

在这里我让学生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再此基础上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填空,概括文章大意。环节三:

在前面初步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通过抓住精美别致,细,美丽,难看等重点词 语,细读品文,引导学生感受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不同态度,阅读5、6自然段,说说是什么事情让鹿对角和腿改观了,然后学生角色扮演鹿和狮,感受态度转变,让人物形象鲜活地展现在孩子眼前,真实感受态度转变,从而领会寓意,最后让学生说说这个故事其中的道理。环节四,拓展延伸,深化寓意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学习能力的发展必须超越课堂和文本,所以我在拓展延伸,深化寓意的环节中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最后布置课堂作业。

七、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这样的板书虽然简单,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却一目了然。

28.狮子和鹿

鹿角 鹿腿

美丽 难看

差点送命 逃生

篇3:《狮子和鹿》教学设计

《狮子和鹿》是一个寓言故事, 浅显易懂。课前, 我们在5个不同类型地区的班级做了阅读前测, 经过15分钟自由阅读, 60%~90%的学生基本能读通课文、读懂内容、理解内涵。基于学生的学习起点, 我们尝试以连接语为依托, 引导学生开展群文阅读, 从而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教学目标】

1.学习并运用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概括自然段意思的方法以及将段意串联起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通过两次拓读, 感受寓意的多样性, 学习准确、完整、简洁地表述自己的阅读体会。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出示《揠苗助长》《坐井观天》等寓言故事的图片, 引导学生看图猜故事, 说寓意。

【设计意图:以看图猜寓言故事并说说寓意的方式来进行课前谈话, 不是为了谈话而谈话, 而是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展开。这样做, 一是复习旧知, 加深对寓言故事的了解;二是为下文的学习作铺垫, 了解有些寓言直接告诉我们道理, 有些寓言的寓意需要我们去体会。】

二、导入, 明确任务

1.揭题, 板书课题, 读题。

2.读“连接语”, 明确学习任务。

①认真读课文, 了解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②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体会。

③有兴趣的同学, 还可以把《陶罐和铁罐》与此文联系起来, 想想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设计意图:课前提示语既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由精读过渡到略读, 又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 体现单元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利用“提示语”展开教学, 有利于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情冶趣的功能。】

三、初读, 整体感知

1.自读, 出示要求。

①自由读课文,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并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②想一想, 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逐段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随机正音, 并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 概括第三、四、五、六自然段的意思。

(用投影出示学生找到的一些关键词句:欣赏;抱怨;“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 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4.借助这些关键词句, 串联起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 借助关键词句,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这是一种学习方法的习得, 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四、再读, 交流体会

1.默读课文, 把自己的体会用一句简短的话写在课文的最后面。

课件出示: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流, 提炼, 请写得好的学生板书自己的体会。

3.小结:课文没有直接揭示寓意, 通过阅读, 我们基本理解了寓意。

【设计意图:紧扣课前连接语, 引导学生充分自读自悟, 初步体会寓意。】

五、拓读, 对比提升

(一) 拓读一

1.屏幕出示《鹿的角和脚》。限时默读故事, 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用3分钟默读文章。

3.交流阅读发现。

①同一个故事, 用了两个不同的题目。

②这里直接写出了寓意, 课文没有写出寓意。

4.与刚才概括的寓意对比, 体会寓意表述的完整。

5.读寓意, 背诵积累。

(二) 拓读二

1.屏幕出示《牡鹿》 (牡鹿指雄鹿、公鹿) 。

2.古文不太好读, 教师范读。

3.自由读, 指名读, 齐读, 读通古文。

4.检查是否初步理解寓意, 师读课文中的句子, 生找到相对应的古文来读。

①鹿不敢犹豫, 撒开长腿就跑。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丛中蹦来蹦去, 不一会儿, 就把凶猛的老虎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伊 (yī) 方郁 (yù) 间, 有虎骤 (zhòu) 至, 鹿大惊, 奔走绝速, 虎不能及。

②就在老虎灰心丧气不想再追的时候, 鹿的角却被树枝挂住了。

迨 (dài) 入深林, 角梗于树枝, 几为虎所获。

③它叹了口气, 说:“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 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虎口逃生!”

鹿乃自悔曰:吾重吾角, 吾角几杀我;吾轻吾足, 吾足实生我。

5.借助注释, 进一步理解寓意。

故天下之物, 惟实用者, 斯可贵。

(故:所以;惟:只有;斯:才。)

6.对比寓意, 体会寓意表述的简洁。

7.读寓意, 背诵积累。

【设计意图:站在一个阅读者的角度来思考, 略读课文教学的核心价值是提高阅读能力。在诸项阅读能力中, 提取信息是最基本、最常用的能力, 也是其他阅读能力的基础。因而, 略读课文教学要淡化语言学习, 强化训练学生根据需要筛选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在阅读课后我们开展群文阅读,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六、存疑, 激发思考

课后,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讨论一下:《狮子和鹿》《鹿的角和脚》《牡鹿》这三个题目, 哪一个最适合这则寓言?为什么?

附:

鹿的角和脚

鹿在池边喝水, 看见自己的影子倒映在水里, 两只角像树枝一样, 非常好看;四只脚又瘦又细, 非常难看。它就叹一口气, 说:“我的角那样好看, 可我的脚又这样难看, 怎么配得上呢!”

鹿正在那里埋怨自己的脚为什么这样小, 不料“呼呼”的一阵吼声, 一只老虎跳过来要捉它。它大吃一惊, 慌忙逃走, 跑得非常快, 老虎落在后面, 追不上它。一会儿, 它就钻进树林里, 可是两只角被树枝挂住了。幸喜老虎还没有追到, 它急忙侧着头, 把角拔出来, 逃到隐蔽的地方去。

鹿又叹一口气, 说:“我以为角好看, 哪知道我的角几乎害死我;我以为脚难看, 哪知道我的脚倒使我逃出了虎口。”可见, 世界上各种东西, 不在乎好看, 只在乎实用。

牡鹿

篇4:《狮子和鹿》

新课程(人教版)实验教材较之旧版的教材在编排上有许多创新。《狮子和鹿》就是安排在三年级上册第七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这就是一种新的表现形式。略读课文只要求在某一部分有所突破、粗知文章大意,不要求字斟句酌。《狮子和鹿》是动画片的再现,是发生在森林里的一次生命大逃亡,其中包含的哲理让小朋友在生动的动画情境中,在自己读好文本的过程中习得。

教学片断一:

上课伊始,老师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板写课题《狮子和鹿》。

师:同学们,请仔细看老师写课题,我们平时就要注意认认真真写字,养成书写的好习惯。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该怎么学习略读课文呢?

生:略读课文应该让我们自己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先让我们自己读,遇到问题,小组合作讨论。

生:让同学们带着课文前的一段提示自学课文。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再请教老师。

……

师:那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提什么问题?

生:狮子和鹿有什么关系?

生:文中的鹿是一只怎样的鹿?

生:狮子和鹿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

师:同学们,你们能把这些问号变成句号,甚至是长长的感叹号吗?

教学片断二:

学生自己读课文,想想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要求学生说文章大意。](生读课文片刻后,纷纷发言。)

生:森林里有一只鹿。一天,在河边,小鹿看见水里的倒影,它发现自己的角很美丽,四条腿又细又长,很难看,但是那美丽的角差点让它丧命,难看的腿却让它逃生。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充分地肯定。]

师:讲得多简练呀,你有高度的概括能力。

[教师一连叫了三四个学生讲,在教师的鼓励、指导下,学生的发言一个比一个精彩。]

教学片断三:

师:就是这么一次死里逃生的险情,让鹿对它的角和腿有了新的认识。小鹿逃生后又一次来到了小河边,它又在水中看到自己的倒影。这时,小鹿又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如果你就是那只小鹿,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学生在优美的乐曲声中愉悦地写了起来,接着汇报。]

生:我在难看的腿的帮助下,逃离了狮口,我知道了难看的东西不一定一无是处。

生:我真是糊涂,如果没有这难看的腿,我就成了狮子的下酒菜了。

生:我那美丽的角挂在了树枝上,差点让我送命,这也验证了美丽不一定是最好的。

诠释评析:

上述这些不经意的小片断、小细节,很难引起人的注意,却带着许多新的理念。教学就是要在细节的处理上见真功夫!略读课应该怎么上?这是对新课程教师的一个新的挑战。

写字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训练。写字教学进行的好,有利于巩固汉字。郭沫若先生说过:“……养成规范写字的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教学片断(一)中,这位教师在教略读课时也不忘在写字方面发挥自己的示范作用,有意识地按照要求认真写,用心写。虽然是一个不起眼的小细节,却最能体现教师对基本功训练的不放松,时时刻刻在抓。这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

略读课,从内容上,理解课文只要求粗知文章大意;从方法上,教师更要放手,主要靠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教师对略读课特点的把握准确、到位。教师从学情出发,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给每个学生机会思考,设计了两个简单又有内涵的问题 (同学们,你们能把这些问号变成句号,甚至是长长的感叹号吗?)让学生在兴趣盎然地质疑问难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有价值、有深意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读课文,自己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解疑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等。这是落实自主的、独立的、创造性的阅读的基本条件。这也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

现在小学语文课堂,甚至是精读课上也几乎看不见让学生划分段落、归纳大意。难道划分段落、归纳大意,就没有合理之处?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绝不意味着对过去历史的全盘否定。像划分段落、归纳大意这工具性的教学,教师就应该坚守。这位教师在片断(二)中,在新的理念的冲击下,大胆地采用传统的教学,让学生归纳大意。这一设计,让学生在阅中习得方法,培养了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等。这就是小学语文界反复提出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就是要求语文教师明确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

文章言虽尽而意未完,余味浓。教学片断(三),体现了这位教师抓住了时机引导学生按课文的思路进行合理的创造,延伸课文。这时的学生创造性地解读了文本,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这样的拓展学习,有利于学生在广阔的生活中学语文,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说写结合,进一步促进了语言的内化和外显。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话、习作能力。正如整合理论所说:“惟有将他们所有的感觉、情绪和智慧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才能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失去了工具性,其他属性,如人文性、实践性、开放性、综合性等也没有载体了。守住了工具性,不仅守住了语文学科阵地,而且使语文学科在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高速公路上迅跑。

篇5:《狮子和鹿》课文说课稿

《狮子和鹿》这篇课文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28课,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生动地记叙了鹿在池塘边欣赏自己两束美丽的角,抱怨细长的腿,接着写到狮子扑来了,鹿四条细长的腿让它逃脱了,而美丽的角却让它差点送了命,课文情节紧奏,前后对比分明,语言非常优美,在生动的故事当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二、说教学目标

这篇课文学习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是学习的难点,理解鹿对自己的腿和角前后不同的态度是学习的重点,同时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那么略读课文只要求初知课文的大意,不要字斟句酌,教师只要抓住重点引导孩子理解课文即可,而孩子主要是运用他们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来理解课文,那么有了对课型特点的分析和对课文重难点的把握,我就为学生们设计了以下目标:

第一、通过阅读来了解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

第二、运用已有的阅读方法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边读边想来读懂课文。

第三、能与同伴交流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想法和体会,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有感情地来朗读课文。

第三、能够结合自己生活当中的实际来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那就是要全面地看到事物,全面地看待他人、美和适用在不同的条件和不同的环境下,它却有存在的价值,从而学习全面客观地看问题和想问题的方法,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三、说教学流程

在语文课程标准当中,指出我们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孩子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是他个性化的行为,学生作为生命的个体,他是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独特的生活经验来走入文本开始阅读的,在阅读当中他会利用他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的经验来感悟文本,理解文本,在交流中来欣赏文本,进而来评价文本与生活中的人和物,以及文本本身,最终他会带着新的感悟走出文本,走进生活。

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紧紧地抓住学生的阅读学习和生活的联系,采用以读为本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多层次多形式的阅读活动当中来感悟文本,在悟中来明理,具体的教学思路有三点:

第一、形象展示,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示两个动物朋友狮子和鹿,将美丽的鹿的形象展现在大家面前,引导孩子去猜想狮子和鹿之间到底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呢?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进而激发起孩子阅读文本的兴趣。

第二、多层次阅读,感悟交流,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我们知道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的程度是建立在多层次的阅读的基础之上,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将和孩子们一起经历阅读学习的全过程,通过四个层次的阅读活动,让学生们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来生成并建构新的知识,具体说:第一读就是让孩子们自由地读,让他们扫清字词障碍;第二读就是引读,检查学生课文读通的情况,老师通过语调来渲染气氛,让学生整体感知这个故事,了解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第三读就是细读,主要运用图画而与音乐,把学生带入故事的情景,让他们运用自己在精读课文当中学到的阅读方法来边读边想,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来朗读课文当中的有关段落,然后将印象最深的段落与同伴进行交流,并且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这样来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第四读就是品读,赏析文中的佳句,并把它积累下来。

第三、注重积累,走进生活,学用结合。我们知道语文的学习它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必须厚积而薄发,我想没有积累,就没有语文素养的提高。在这一课的教学当中,我将和孩子们一起把寓言故事当中优美的语句积累下来,结合孩子的生活实际用结合,积累这一课当中所学到的道理,那就是全面地看待事物,全面地看待他人,我想这样,让孩子的课堂学习真正实现与生活的结合,实现在生活当中真正的意义。

四、说板书

篇6:狮子和鹿评课稿

有幸聆听了朋老师执教《狮子和鹿》一课,朋老师亲切自信的教态、娓娓动听的教学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受益匪浅,接下来我就来谈谈我听了这节课后的浅薄感受。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在丛林中,一只鹿遇到狮子奋力脱险的故事。鹿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四条难看的细长的腿。当遇险时,鹿的四条有力的腿救了它,而美丽的双角被树枝挂住,差点让它丢了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了它的长处。不要光图美丽,更要讲实用和它的存在价值。在这节课中,朋老师教学亮点很值得我学习。

一、关注学法,把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放在第一位

朋老师的这节课是一堂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好课。如:当学生出错时,朋老师能及时指出并鼓励学生再思考,这样,学生在出错时也不会担心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了。在指导朗读时鼓励学生将来能成为像赵忠祥一样的配音员。

从这一节课中,不难看出朋老师的心中把学生放在首位。只有老师的心中有学生,眼中有学生,才能在实施教学时,处处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己任。

二、在朗读、感悟中积累

朋老师教学时的朗读指导很有技巧,随机应变能力强,真令我佩服!如在学生“啊!”字读不出感觉时,教师就指导学生先深吸一口气再读,学生便自然而然地读出了“啊!”字,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所以当后来学生读到“唉!”字时,学生就能自己体会到小鹿的心情了,使孩子的朗读读出了声,读出了味,读出了神。朗读指导很到位。在品读鹿讨厌自己的腿的时候,让学生通过做动作去理解“噘嘴”“皱眉”等词的含义,更好的去体会鹿对自己的腿的讨厌。再如教学第六自然段时,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填补空白“好险哪”的方式来体验小鹿的.心情,很有创意,这样的设计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文本,和文本^对`话,为下文体会鹿的思想转变,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概括寓意做好了铺垫,朋老师这样的设计学生非常喜欢,同时也达到了积累情感的目的。

三、疏密有致营造美的教学节奏

朱光潜老先生在《美学谈》一书中指出:“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动静相生,收放相间,张驰有度,曲直相映的和谐统一,便是节奏的理想境界,也是理想课堂的诗意追求。”

朋老师的教学疏密有致,她能抓住一点,统领全文。整节课给人一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感觉”。在整堂课中,朋老师始终抓住“美丽的角和四条难看的腿”不断地循环推进,利用简单凝练的板书,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加上多种形式的朗读和感悟,使学生对寓意的理解更趋理性化。

整堂课,如流水般过来,学生学得轻松,老师听得舒心。总的来说,朋老师的课预设充分,所以课堂上,老师能够全神贯注地倾注,耐心地倾听学生的朗读,细心地聆听学生的心声,充满童心地体悟学生的感悟,课堂节奏不缓不急。然而,语文课堂是缺憾的艺术。听了这节课后,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教师的课堂语言是一门艺术,如果我们平时课堂上语言能精简些,那留给学生的将有更多的想象和表达空间,成长得会更快,更好。

上一篇:应用题教学中的发散性思维训练 论文下一篇:电商客服面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