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园规划

2024-05-02

浅谈校园规划(共9篇)

篇1:浅谈校园规划

浅谈校园规划设计

期刊门户-中国期刊网2009-3-17来源:《建筑科技与管理》2009年第2期供稿文/刘丽霞

[导读]校园规划设计是要给青少年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美丽的环境,使它既有视觉效果,又会使置身于此环境者产生心理联想,它尤如一个无声的课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摘要

校园规划设计是要给青少年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美丽的环境,使它既有视觉效果,又会使置身于此环境者产生心理联想,它尤如一个无声的课堂。在这大自然的课堂里,一花一草一木都孕育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有着高度的启迪感。它们对青少年的道德、品格、修养无时无刻不在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关键词

校园环境 规划设计

当今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一种全面而开放的、教学互动的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素质尤其是个人独立思考与动手能力,与他人沟通的社交能力,让孩子们更早地了解社会。因而,校园的环境应体现这种开放、自由、人文的“场所精神”,它不应仅仅停留在所谓空间关系、功能、结构组织的层面上,也不应到处都充满让人有相同体验的秩序,它应该是开放的同时也具备一定的空间私密性;有其内在秩序而在空间层次上展现其变化;有具有纪念意味的场景而更多的是尺度亲切的小环境。总之,它是丰富的、变化的、宜人的多场景的综合。楼梯上下、大台阶与花坛旁、过街楼上下,都是校园“蒙太奇式”的生活片断。下面的这个例子,是我结合以上理念参与设计的河北省邢台市某实验中学的校园规划设计。

一、设计构思

首先,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校园的文化气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校园景观能对学生的行为产生积极地引导作用。

其次,探索空间环境的景观文化意境完美结合的表达方式,创造符合校园精神特征的优美的教学环境和理想的生活家园。第三,要深刻理解校园的规划的创意与理念,使其在景观环境设计中得以延续和强化。

二、设计方案:

中学设计重点在与其对空间的规划性。所以本方案设计中着重于创造一种文化学习氛围的园林式空间校园。

建筑设计,从某种意识上说就是对有关“空间”进行组合、排列、叠加、削减、扭转、拉伸工作的过程。2.1、主入口区

入口是从公共空间进入私密空间移动的过程,是十分重要的区域。校园入口是由外部环境向校园环境过渡的重要空间,是展示校园特色的重要区域。从功能上讲,入口区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引导学校人流集散。主入口区应该与之相协调。在设计中要求创造适宜的环境满足学生的行为需求,使校园充满特有的场所精神。主入口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入口广场、树阵广场、景观大道。在主入口处进行了精心的处理。根据地形的形状推敲加工出来的一个艺术品,与中心广场处的钟塔双对应。2.1.1、入口广场

入口广场是体现学校特点的重要场所,是从校外和校园过渡的一个重要空间,本方案用1/4圆来组织,其中一部分是下沉式广场,让入口处的空间更加丰富、趣味。在设计中既要体现广场作为人流集散地的特点,又要与校园环境相协调。本入口广场采用特色铺装来体现以上要求,特色铺装直径20m,图案为象征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的充满热力的太阳形状。广场两侧设有石刻小品和园灯,增加了趣味性,丰富了广场景观。

2.1.2、教学楼办公楼和实验综合楼 教学是一种互动的,教与学应该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本方案将教学楼和办公楼设计在一起,让老师和学生有着更亲密的接触。此处的难点是如何处理两个空间的交流和干扰问题。在这运用了入口分开,通过连廊来处理,让他们既有各自的空间,又可互相交流。

办公楼的房间布置有机的围合了三道空间让他跟教室的过渡有序有条。办公楼内做了两处室内共享空间,使得本来狭长的空间变得丰富韵味起来。实验综合楼是通过入口广场来交流结合,弧形的建筑和使其很自然的就能融入其空间,从而构成空间的外部,也就是对其界面进行处理,使其组织和充实在功能的重要方法。

有若干个空间进行所形成的“集”或“群”,不仅要处理单个空间的内在外形,还要应付空间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也就是处理其界面之间的关系

2.1.3、食堂综合楼

食堂是位于学校的中心地带,是学习、办公区和生活区的一个过渡点。其造型结合地形而造,斜切和半弧下完美结合。利用的中心广场和食堂前广场输导用餐时的人流高峰。食堂的东南角处设计成超市和理发店,更好的利用的这个重要地带的位置。2.1.4、宿舍生活区

动静分明,在现在学生学习压力如此之重的时代,更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休息放松空间,由此在宿舍上做的重点的处理。

在宿舍区内由学生宿舍和教师宿舍合力围合了一个小区式的生活区。里边设计的一小湖绿化带,小桥、流水、亭舍、活动小广场这一系列配套都是为了创造一个更人性化的、自然的、舒适的空间环境。2.2、校园景观

校园学习环境包括功能、设施、生态和场所精神。在景观化校园中对这些要素给予合理安排与组织,会使环境合理化、生态化、人文化。因此,景观化校园对于改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素养,陶冶情操有重要作用。2.2.1、中心广场

中心广场的是由围合或建筑物借助绿化,雕塑及小品等围合而成。往往是校园中人们集聚的中心,空间较开敞,尺度较大,能容纳较多的人进入,也常常是学校的教学中心区所在。空间属性表现为突出的场所(中心)属性,空间的内外沟通性和外向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卢原义信在《外部空间设计》中提到,当建筑物与视点的距离(D)与建筑高度(H)之比等于2,即仰角等于27度时可以看到建筑物的整体。2.2.2 中庭、前庭 中庭和前庭是提供人们进行小歇、户外交流、学习或相会的场所。它是缓解人们在学习,工作,研究中的紧张情绪的镇静剂。

教学楼A栋、B栋和C栋围合的中庭,通过花景架分割庭院空间,形成小广场和绿化面。靠近中庭入口的一边为面积约100㎡的青石板铺装广场,广场一侧种植一株大黄葛树,作为庭院的主景。沿广场边砌40㎝高砖砌体,砌体用作座凳,供师生下课休息用。在庭院绿地中,设计了一个木制花架,形成庭中的一个配景,丰富庭院内容。院中的植物种类丰富,包括紫叶李、桂花、红檵木、常春藤等,是对学生进行生物教育的活标本。学生宿舍前庭面积约为460㎡。设计一条汀步呈Z形从中穿过,在两个交错点上分别设置一个现代木亭和一个长为3.5m的正方形小平台。小平台中间摆放了一张石桌凳,供教生休息。2.2.3 体育活动区与生活区

体育活动区和生活区主要由植物配置形成景观,通过绿化灌木带,特色植物来形成舒适宜人的环境空间。活动区周围种植常绿乔木,以利于夏季遮阳,创造休息林荫,也避免了落叶给运动带来的不便,例如,落叶会污染游泳池。生活区与活动区不同,种植了花灌木带,草花,特色树种等。通过各种不同的植物来体现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结论

通过以上设计我们应体会建筑师工作的社会性。融合贯通相关学科知识,把握建筑设计发展趋势,合理运用技术手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校园的景观规划是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起着重要作用。学校是学生的第二家园,安静、卫生、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为师生提供课外休息活动的场所,能够使师生观赏到优美的植物景观,呼吸新鲜空气,调剂大脑,消除疲劳。同时,优美的校园环境能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学生的健康品质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把握校园文化的特质,深入研究校园环境特色,建立一个生态效益良好,景色优美的中学校园具有重要的作用。校园环境要求完整性、稳定性和统一性,要求一种具有严格理性和有意义的设计校园环境应是恬静和充满文化气息的空间,它的设计应创造一个户外学习、休息、思考、交流和集会等适应中学生要求的活动场所。参考文献

[1]《丰富而轻快 活泼而优雅》,建筑学报2003年第2期。[2]《建筑知识》,中国建筑协会2004年第3期。[3]张国强,《风景园林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钱 健,《建筑外环境设计》,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篇2:浅谈校园规划

一、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理念

1、功能分区:随着学校规模的发展,严格强调高校内的各大功能分区,事实上已经不能满足学生、老师的使用要求。而要求各功能区域之间的相互交融、渗透‘必须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

2、校园特色:在校区规划中传承大学文化、地域特色反映各自学校人文精神和特色的校园环境。

3、生态环境:随着校园的大规模建设,规划设计中应该结合自然和生态利用自然条件,保护和建设校园的生态系统。创造生态化、园林化的校园环境。

篇3:浅谈超大规模高中校园规划与设计

基于上述原因,原有普通高中校园空间规划设计与现阶段大规模高中校园空间规划设计有诸多差异之处,完全遵从以前普通高中设计经验是不科学的。所以要对新时代中学规划设计有全新的认识。

一、学校的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学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学建设已经不仅仅是满足基本使用要求那么简单。随着学生“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学校校园设计中,建筑的使用功能日渐丰富多彩,“个性化”、“多样化”是现代高中建设的目标。

二、学校的功能

高中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学校所承载的功能不仅仅是学生的基本使用需求,它还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空间,学生的生理、心理的发展与学校环境有这息息相关的联系,中学学校教育因处于学生最重要的成长阶段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学生的学习生活等主要活动均发生在校园中,校园的环境氛围的愉悦、积极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交流平台,高中的学习使较为繁重的,轻松合理的校园规划是学生的情绪高昂轻松,为学习起到推动作用,所以学校一直都在以独特的语言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综上所述,学校规划的具体功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满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与学的各种活动;

(2)满足师生间的相互交流的活动需要;

(3)满足师生的生活空间需要;

(4)提供具有人文性、艺术性,并具有高品位的文化氛围的环境,给师生们以精神营养和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三、存在问题和不足

1. 城市规划中学校选址不合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进行,在城市改扩建的过程中,学校选址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存在选址不当的问题,这使得学校受到一定的污染和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通过调研发现,如陕西Q县某中学,由于城市道路的原因,校区被一分为二,校区整体性受到影响。

2. 校园功能不明确

在学校整体规划上,有部分功能区未能做到明确与合理,这就导致相互之间的干扰,影响正常使用,比如有些学校规划未将教师居住区与小区分开,木有单独主入口,就导致教师生活不便,也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小区管理。

四、学校的组团类型及设计要点,以广西某中学设计为例,如图1所示

从具体的学校校园规划及学校建筑的设计角度来说,首先建筑师应充分研究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行为发展等因素,创造独特的校园环境序列,创造丰富的多层次的功能空间,以满足各种活动的需要,使得学生在一个适合他的成长环境中,成为具有良好合作精神、创造能力、沟通能力、健全人格、强健体魄的现代新人。

1. 教学活动组团

毋容置疑,教学区的基本功能是师生进行日常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的场所,学生在这里获取知识,进行人际交往,实现个性自由发展的理想之地,学生一天中主要的活动均发生在这里,现代超大规模高中教学组团设计已经不是只为满足基本使用需求设计了,而是要为学生创造更加积极,富有创造性的空间,在广西贵港高级中学设计中,教学组团内建筑以连廊将教室有机结合起来,产生了视觉通透而又富有归属感的庭院,在这些相对独立又忽悠连接的庭院布置绿化景观或者一定体育活动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而又氛围的活动空间。

2. 生活组团

超大规模高中学生规模巨大并且有更多地域的生源,越来越多的学校实行寄宿制的模式,在校学生的生活住宿活动都发生在其中,生活空间对培养学生自立的性格及人际交往有重要的影响,生活区的设计不仅仅要满足学生的生活需求,还应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在身心发展最重要的阶段,应有一个健康积极的生活氛围,在广西贵港高级中学设计中,生活区包括学生宿舍与食堂,并且紧邻运动区,方便学生就餐和运动,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便捷的生活方式,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为学生提供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显得尤为重要,不应只是满足最基本的住宿需要,而是结合就餐与体育锻炼给学生更好的生活方式。

3. 运动组团

体育运动是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必要条件,在素质教育为主导的当下,在学习的同时,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使青少年身心更加健康的成长,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高中体育设施额逐步趋于完善,设计也逐步灵活化,比如与教学区和生活区融合在一起设计,方便学生使用,在广西贵港高级中学设计中也遵循上述的设计特点,把运动区与生活区和教学区紧密结合。

五、打造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校区环境

一所优秀的学校校园,应有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底蕴,使在校学生有强烈的自豪感和积极的求知,向上的态度,在广西贵港高级中学这座超大规模高中设计方案中,我们在设计过程中极力尊重当地原有环境,保留原有水系环境,力图打造“山水花园式”校区,礼仪轴线控制整个校区序列,各区域以建筑布局围合小环境,结合南方特点,大量布置绿化灌木,优化校区氛围。校区内布置数个小花园,供学生交流游憩之用,交通空间以纽带形式将各组团有机组织起来,当代校园应是统一的整体,建筑也是校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设计中,我们力求现代与古典结合,庄严与活泼共存,建筑色彩以雅致的淡色为主,用以能够体现积极的学校氛围。如图2所示。

六、结语

超大规模校园设计必须从整体的布局、结构、功能、造型、色彩、材料、流线等各个方面以空间为主导寻求统一与整体性,合理分配各个功能之间的比例,适当进行动静分区,才能使学校更加符合时代特性与教育需求并产生浑然一体的完美意境。

摘要:高中教育作为向高等教育输送优秀人才的重要中转站,其人数规模日渐庞大,然而随着人数的增长,学校教学空间生活空间等形成紧张的局面,原有普通高中校园空间规划设计与现阶段大规模高中校园空间规划设计有诸多差异之处,完全遵从以前普通高中设计经验是不科学的。为满足时代要求,对新时代超大规模高中规划应有全新的认识。

关键词:超大规模,高中,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1]张宗尧,闵玉林.中小学校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2]张婧.适应素质教育的中小学建筑空间及环境模式研究借鉴国外经验适应素质教育的小学建筑空间环境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

[3]张欣童.“现代化寄宿制高中工程”分析及建议——上海市若干现代化寄宿制高中办学现状的实证调查[D].华东师范大学,2006.

篇4:浅谈校园规划设计

关键词:校园环境 规划设计

学校的功能和秩序

当今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一种全面而开放的、教学互动的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素质尤其是个人独立思考与动手能力,与他人沟通的社交能力,让孩子们更早地了解社会。因而,校园的环境应体现这种开放、自由、人文的“场所精神”,它不应仅仅停留在所谓空间关系、功能、结构组织的层面上,也不应到处都充满让人有相同体验的秩序,它应该是开放的,同时也具备一定的空间私密性;具有纪念意味的场景而更多的是尺度亲切的小环境。总之,它是丰富的、变化的、宜人的多场景的综合。楼梯上下、大台阶与花坛旁、过街楼上下,都是校园的生活片断。

学校功能来说比较复杂,在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学校中的功能分区和教学的秩序,才能做到合理的设计和良好的规划。

教学区是校园的核心,是校园建设中的最关键的部分。学校中的一切其它功能均是围绕其进行的。教学区的布局主要有组团式与网络式两种方法。组团式便于学校相对独立地组织教学活动与进行管理,更能适应建校周期较长而分期施工的现实。“院落”式是中国传统的建筑布局形式,由建筑所围成的庭院形成社交性的公共空间,也有利于学校中的交流。网络式的发展规划有利于不同的科系在今后的发展中专业更新与规模调整,并可灵活调节教学用房的使用性,因此被现代的新型校园规划布局所偏爱。

学生宿舍生活区是校园内又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目前的实际情况下,新建的校园仍然需要规划好学生生活区的建设。并充分考虑如何便于管理,有利于形成独立的管理系统,为今后的发展留有可能性。

学校的交通组织

现代教育是一个多层次的立体网络教育机构体系,除了在教学上的立体交叉,在校园规划中,应该努力造就有利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的环境;改变空间单纯的交通功能为多层次交往空间,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信息联系,创造学生和教工安全、舒适的室外活动空间。

校园教学区内应以步行者为主。条块状的建筑和整齐的道路网分割着校园空间。校园要求建筑物之间能联络方便、尽量通畅、便捷。为此,各类建筑物的设计,多采用集中式的布局,建筑群体也多以成团的方式组合,尽量减少楼间的距离。各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之间,也尽量打通分割界限,室内外设有连廊和通道,使建筑群體在整体上能联络通畅,达到提高和保证交通、传递、沟通。

学校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对于人心理的影响,以及反馈人情绪的感染,都会产生物质效应。人在良好的环境中,在使人精神振奋的条件下,无疑会更好的诱发思想的灵感和智慧的火花,这对教学的作用虽然是无形的,但肯定是有效的。现代校园的环境设计,应该能提高人的修养,陶冶人的情操。如绿化、草坪、花丛石灯等,给人以美得享受。

现代学校建筑要求个体建筑结构体系和内部空间的划分,更加灵活。为适应对功能的需要,教室、实验室、电教室的尺度均较大,可通用、可互换,均采用框架结构体系。教室的种类不多,但适应性较强,以保证其多用途、多功能的需要。

下面的这个例子,是我结合以上理念参与设计的青海省曲麻莱县民族中学的校园规划设计。

一、设计构思

首先,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校园的文化气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校园景观能对学生的行为产生积极地引导作用。

其次,空间环境的景观文化完美结合的表达方式,创造符合校园精神特征的优美的教学环境和理想的生活家园。

第三,要深刻理解校园规划的创意与理念,使其在景观环境设计中得以延续和强化。

二、设计方案:

中学设计重点在与其对空间的规划性。所以本方案设计中着重于创造一种文化学习氛围的园林式空间校园。

建筑设计,从某种意识上说就是对有关“空间”进行组合、排列、叠加、削减、扭转、拉伸工作的过程。

1、主入口区

入口是从公共空间进入私密空间移动的过程,是十分重要的区域。校园入口是由外部环境向校园环境过渡的重要空间,是展示校园特色的重要区域。从功能上讲,入口区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引导学校人流集散。主入口区应该与之相协调。在设计中要求创造适宜的环境满足学生的行为需求,使校园充满特有的场所精神。主入口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入口操场、升旗台、景观道路。

入口操场是体现学校特点的重要场所,是从校外和校园过渡的一个重要空间,本方案用长方形来组织,四周布置绿树,并在两边设置四个花坛,让入口处的空间更加丰富。在设计中既要体现操场作为人流集散地的特点,又要与校园环境相协调。该入口操场采用特色铺装来体现以上要求,图案为象征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的充满热力的太阳形状。操场两侧设有两条主干道。主入口左侧设小卖部和商铺,极大的方便了学生的生活。

2、教学楼综合楼和办公楼

教学是一种互动的,教与学应该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本方案将教学楼和办公楼设计在路的两侧,让老师和学生有着亲密的接触,又不互相干扰。教学楼采用H型布置,教学楼的北面设有阶梯教室,通过内廊来处理,让他们既有各自的空间,又可以相互交流。教学楼为南北朝向,主入口正对大门,使学生一进校门就看见教学楼,楼内设教室、实验室、电教室等,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外立面采用藏式风格,和当地的民族习惯相辉映。教学楼的东北面设一个课间活动场地,方便下课时学生自由活动。

办公楼采用一字型布置,朝向采用东西朝向,内设办公室会议室等,主入口朝着教学楼。

3、生活区

动静分明,在现在学生学习压力如此之重的时代,更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休息放松空间,由此在宿舍上做的重点的处理。在宿舍区内由学生宿舍和教师宿舍平行排列。其中又设男生宿舍一栋,女生宿舍一栋,方便了学校的管理,在宿舍的前后各设环形道路,路旁设树木绿化带,给学生和老师创造了自然的、舒适的空间环境。

在校园的西北角设锅炉房、浴室、开水房,即方便了学生的生活,又减少了锅炉用煤对整个校园环境的污染和外观影响。浴室还结合当地日照时间采用太阳能供热水,达到了节能的要求。

食堂也位于学校的西北面,是生活区的一个点。其造型结合地形而造,采用简单的长方形。餐厅分为大灶和回灶,充分考虑了少数民族的民族习惯

4、体育活动区

在校园紧邻操场东面设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场地,三面为绿化带,绿色植物形成舒适宜人的环境空间。活动区周围种植乔木,以利于夏季遮阳,创造休息林荫。由于学校场地面积的限制,本学校没有规划标准跑道操场,这是设计的一个缺憾。

5、校园景观

校园环境具有物质和精神双重内涵,美好的校园环境,良好的配套设施,不仅能给院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给学子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更陶冶学生的情操、规范学生的行为,由于本学校投资有限,主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在环境方面主要为树木,草坪绿化带等经济适用型绿化作物。

结论

通过以上设计我们体会建筑师工作的社会性。融合贯通相关学科知识,把握建筑设计发展趋势,合理运用技术手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学校是学生的第二家园,安静、卫生、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为师生提供课外休息活动的场所,能够使师生观赏到优美的植物景观,呼吸新鲜空气,调剂大脑,消除疲劳。同时,优美的校园环境能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学生的健康品质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把握校园文化的特质,深入研究校园环境特色,建立一个生态效益良好,景色优美的中学校园具有重要的作用。

校园环境要求完整性、稳定性和统一性,要求一种具有严格理性和有意义的设计校园环境应是恬静和充满文化气息的空间,它的设计应创造一个户外学习、休息、思考、交流和集会等适应中学生要求的活动场所。

参考文献:

1.《丰富而轻快 活泼而优雅》,建筑学报2003年第2期。

2.《建筑知识》,中国建筑协会2004年第3期。

3. 马烨.校园形态评析[J].建筑学报.2005(3)

篇5:校园文化 浅谈校园楼道文化建设

一、校园楼道文化建设的内容与功能

校园楼道文化建设兼具文化建设和育人环境建设的两大功能,即“以文化人”的目的,同时也具有教育功能,我们要让校园楼道文化建设成为思想、精神、德育和文化的教育基地和前线。

校园楼道文化建设应展示学校的核心文化理念。包括校风、学风、校训、学校标识、名人字画、名人箴言等从而增强归属感、成就感,增强向心力、凝聚力,使学校的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校园楼道文化建设,是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集中体现。它们也是校园楼道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楼道文化建设更应该注意各年级、各班级和学校自身的优势、特长、两点,并生动呈现,从而增强全校教职员工、学生以及校友的责任感、荣誉感、自豪感

校园楼道文化建设,还应对学校的各种制度进行相应的文化成果展示。它们是校园楼道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比如各项管理、教育、服务的制度章程,各类导视、指引标牌,各种文明警示牌等

二、校园楼道文化建设的几大原则

育才育德,育人优先的原则。校园楼道文化建设的首先功能就是教育,要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素养

以师生为主体的原则。要树立共建共享的思想,要以人为本,从而让全体师生都能参与进来、融进来

协调和谐的原则:在布局上统一并形成健全的校园楼道文化建设体系,在色彩调性上统一,切记杂乱无章;在风格上要变化中统一,或统一中变化,避免不伦不类,不土不洋,不中不西。

全面建设,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的原则。校园楼道文化建设要在全面的基础上,进行重点与主次区分,切忌平均主义;要注意内容与形式主次之分,要明白内容服务于形式;

篇6:浅谈“十二五”规划

专业: 班级: 任课教师: 姓名:

学号:

成 绩:

浅谈“十二五”规划

一、“十二五”规划的主题和主线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十二五”规划的主题和主线。《建议》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

现当代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水平总体还不高,所以,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所在。但是又不能盲目地去发展,我国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才能全面推进各项建设,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国家的繁荣富强,才能使我国的经济发展更加符合经济规律、科学规律、自然规律,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跨越式成长。

现代经济比的就是科技和创新,追求的就是高端和低碳,仍坚持传统的经济思想,就会与世界脱轨,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被远远地落下。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那种靠高投入、高能耗取得的增长,已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是我们广大人民意愿,才能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所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只有科学发展才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转变发展方式既有以往建设理念的一脉相承,又与以往的转型不同,具有鲜明的创新性。这种创新体现在此次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多领域转变、多层次叠加等特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努力方向。它顺应了国际形势新变化,顺应了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题和主线,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二、“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1、主要目标

推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年均增长7%。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稳步提升全民受教育程度。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和支持政策,着力推进重大科学技术突破。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大力发展体育事业。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法律体制,保障人民生活的稳定。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加强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降低二氧化碳和污染性气体的排放量。切实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我国内河的修理整治工作。

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坚持把增加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2

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同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

不断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建设。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接受人民监督;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依法行政;必须从制度上改变权力过分集中又得不到制约的状况,坚决惩治和预防腐败现象。

2、主要任务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同时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格局。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及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科技和人力资源基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十二五”规划中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问题之我见

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时代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将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的内在统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机结合,把解决好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放在更加重

要的位置,使各个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造福人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的成果要惠及全体人民。领导干部最大的政绩是造福一方百姓,干任何事情都要想着为老百姓带来好处,从人们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切实关心群众疾苦,解决好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要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理顺群众的情绪,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保障和改善民生,关键在于政府职能的科学定位和加快转变。因此,我们要加快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行政体制改革,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要用制度来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需要转变观念,更需要加强各方面的制度建设,把人民得到的好处落到实处,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这样才能使各级政府真正做到实实在在为人民服务。要努力通过国家宏观调控来保障民生水平随生产发展水平上升,保障社会多数人民的生活有稳步改善。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持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卫生等事业,为群众提供更多的保障救助;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扶持老区、库区及贫困地区,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和增收致富的本领,从而达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目的。

我认为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十二五”规划给我国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明确了方向,在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里,坚定走构建创新型国家之路,必将有助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十二五”规划纲要》 4

2、中国新闻报《“十二五”规划深谈》

篇7:浅谈校园规划

若想做好整个城市电网规划,就必须做好电网的规划的基础工作,坚实的前期工作往往是一个优秀的电网规划的基础和基石。电网规划的前期工作主要是对所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输电线路方面和电源点等原始资料进行前期资料的分析和收集工作,需要收集的资料还包括:最大负荷、规划基础年的电量、经济发展指标、分区负荷、电网及设备现状、产业电量发展指标等基础数据,以及对这些数据迸行分析和预测,为城市电网规划提供准确有力的依据。

3.2做好负荷预测的工作

由于电力的需求量受到城市产业结构的变化、经济发展的速度以及技术构成的变化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各地区建设个各种类型的工业园区,而由于电力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沟通不畅,使得这些工业园区内的用电负荷往往和预测负荷差距很大。因此,在进行城市电网规划时,要做好和各个部门的沟通工作,对于各地区的电力负荷数据进行收集,引入不同的方法对于电力负荷进行准确的预测,这样才能使城市电网规划更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3.3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同步进行、协调发展

在进行城市电网规划时,应该将规划角度设定在统筹整个城市整体规划之中,对于城市电网规划来说,它主要侧重:在城市空间内部,使得城市电网的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对于经济和技术层面的合理性进行更多地强调,专业性更强。而城市规划的综合性更强,因此两者之间应该注重相互协调和衔接。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原则下进行电网规划的编制,以往的电网规划仅仅是将自身的一部分,即规划项目建设纳入城市规划之中,在现有负荷基础之上城网规划应从市政规划入手,在规划过程中服务于市政规划。在操作过程中,具体应对负荷预测做到分业、分区与分时预测相合。应研究不同行业在城市的具体年份、具体位置的负荷,使线路、变电站等供电设备的规划及建设满足负荷增长的需要。变电所布点也要充分考虑配电规划,因为合理的变电所布点可减少供电企业配电网的投资,从而从整体上降低电网建设投资[3]。

参考文献:

[1]张文哲,陈刚.电力市场下负荷预测综述[J].渝西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3(2):7l~74.

[2]程浩忠,范宏,翟海保.输电网柔性规划研究综述[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0,19(1):21~27.

[3]牛辉,程浩忠,张焰,等.电网扩展规划的可靠性和经济性研究综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1):51~56.

[4]张景超,鄢安河,张承学,等.电力系统负荷模型研究综述[J].继电器,2010,35(6):83~88.

篇8:浅谈校园文化与校园文明

第一, 产生条件不同。校园文化是师生处理其与自然、社会及自身关系的产物, 是师生对校园地理环境、人际关系和自身进行人造的结果。而校园文明则是师生在处理其与自然、社会及自身矛盾的过程中, 对人造结果加以合规律合目的的改造后将“人造”结果转化为“造人”结果的产物。例如, 各种亭台楼阁、名人塑像、文体活动等校园文化就是师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方式烙上其思想或活动印迹后的人造之物;但雅致的环境、美好的言行、淳正的校风等校园文明却源于那些具有造就和发展人才和大师这一“造人”功用的优秀校园文化。

第二, 存在依据不同。校园文化是特定学校在特定的时代和地域, 为了特定的追求而创造出来的一切, 故在不同的学校, 校园文化总是各具内容、风格和样式, 体现出它以不同学校、不同办学条件和办学目的为存在依据的多元特征。例如, 农业大学的田地棋布、追求增收增产的校园文化就有别于师范大学的名师丰碑树立、培养师范人才的校园文化, 也不同于理工大学的科技迹象遍存、崇尚发现和发明的校园文化。尽管如此, 校园文明的存在依据却是一元的, 即不论是何种内容、样式和风格的校园文化, 它们要想发展为校园文明, 都只能以能够满足校园师生获取真善美的需要、促进学校的发展为共同依据。

第三, 变化形态不同。校园文化的变化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 而校园文明的变化则是一个相对平稳跳跃的过程。一般来讲, 校园文化由于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产生的历史成果, 因而它往往是在顾及学校传统及其办学条件的基础上连续渐进地展开它的千变万化。而校园文明的变化却不同。校园文明对师生和学校发展所起的支持和促进作用决定了它一旦形成就不会被轻易地加以改变, 而是保持其相对平稳的变化态势, 但当学校出现大的转型和调整, 抑或校园文化出现大的变革, 那么原有的校园文明势必会随着学校的转变或校园文化的积极变革而发生跳跃式的变化。

第四, 价值属性不同。在当今学校, 师生个性的差异存在及校园文化生成环境的开放使得校园文化的内容往往是真假共存、善恶同在、美丑并蓄, 展现出它在价值上既可彰显智慧和先进, 又能暴露愚昧与落后的二重属性。而校园文明因为是师生对校园生活的恰当把握, 其同假恶丑相远离, 与真善美相伴生, 所以它在校园中的千姿百态只会是精华的自由展示而不是糟粕的丝毫泛滥, 从而显示其在价值上惟独容纳校园精华的单一属性。

以上校园文化与校园文明的种种特征表现虽然说明了二者之间界限的客观存在, 然而透过形形色色的校园文化现象, 二者又不乏有机统一的一面, 这种统一主要体现为以下两点:

首先, 二者相互规定。一方面, 优秀的校园文化外在地规定校园文明的存在。例如, 清爽的校道、别致的景点、畅通的网络、齐备的教研设施等器物文化体现的是精致与优良的器物文明;整理内务、发明创造、排队就餐等行为文化显示的是有益与优雅的行为文明;按章管理等制度文化凸现的是有序与高效的制度文明;勤奋务实、敬业励志等精神文化张扬的是健康与向上的精神文明。

其次, 校园文化与校园文明相互依存。一方面, 校园文化是校园文明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校园文明从来不是随校园落成就可自然出现的伴生物, 而是广大师生积极创造校园文化, 并努力克服校园文化中存在的譬如教与学、学与用、劳动与休闲等诸多文化供给与文化需求之间的重重矛盾, 使校园文化发展到具有泽被师生、造福学校这一价值时而取得的历史成就。离开了校园文化的丰富、变革和完善, 校园文明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积累、兴盛校园文化, 这是校园文化建设模式构筑的基石。它一方面强调校园文化的建构既要重视对校园自然环境、教研设施等“硬件”的添置, 也要关注对校园精神、管理制度等“软件”的培育, 以保证校园文化内容体系的完整。另一方面也要求针对师生需要及学校条件, 尽可能地创造吸引师生注意、便于师生参与、发挥师生才华的多种校园文化形式, 使校园文化形式能够准确、灵活而充分地体现和强化校园文化内容。

篇9:浅谈校园WLAN网络规划思路

【关键字】WLAN; 校园; 网络; 规划 ; IEEE802.11b/g 2.4G

一、概述

21世纪,移动通信大行其道,3G方兴未艾,4G已粉墨登场,而WLAN网络的重要性也日益明显,中国电信目前也直接将WLAN网络定义为其第四张网。一般WLAN网络规划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调研及勘查、覆盖设计、频率规划、容量规划、网络优化几个步骤。

通过调研了解客户需求,明确网络覆盖目标、应用背景,分析校园对象及用户数量、业务特征等;并对WLAN覆盖现场进行勘查,获得现场环境参数、传输及点位等资源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WLAN网络规划总体原则和策略。

覆盖设计阶段首先确定WLAN网络的覆盖方式,即采用室内还是室外覆盖方式、单独建设还是与移动通信网络合路等。确定覆盖方式之后根据现场环境参数进行链路预算,在此基础上初步确定AP点位及数量。覆盖设计之后根据前面确定的AP点位及数量进行合理频率规划,规避频率干扰,力求将干扰降到最小。然后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容量规划。容量规划与频率规划是相互关联又相互制约的,提升容量将增大干扰,降低干扰又会减少网络容量,容量规划的目的就是找到容量和干扰整体最优的结合点。

在WLAN网络建成之后,进行实际的测试,做相应的优化调整,使网络性能达到最优。

二、调研及勘查

前期调研和规划是网络规划的基础,是获得规划输入参数的过程。调研阶段需覆盖目标、网络设计容量以及网络的预期质量。

由于WLAN信号在空间衰减较快,且WLAN多应用于室内环境,建筑结构、房屋材质对WLAN信号的影响很大,需进行现场的勘查,为WLAN的规划、仿真做好前期准备。

三、覆盖设计

(一)覆盖方式

WLAN网络大体可以分为下面两种场景、4类覆盖方式。

(1)室内覆盖:单独建设方式、共用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方式;

(2)室外覆盖:室外型AP覆盖方式、Mesh型网络覆盖方式。

1.室内单独建设方式

室内单独建设方式是目前最简单、应用最广的WLAN建设方式。

采取单独建设方式时,主要根据WLAN的覆盖和容量需求在相应的位置布放,并将走线长度控制在允许范围内。随后的链路预算只需计算空间损耗即可。

一般来说,单独布放点位选择比较灵活,基本可以使用适合WLAN覆盖的最佳点位;并且由于使用了较多的AP,可以获得较大的网络容量。

2.共用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方式

目前很多校园教学楼已经进行了电信运营的室内分布系统建设,在引入WLAN时可以考虑采用共用室分系统的建设方式。

该种方式将WLAN的无线射频信号通过合路器馈入室内分布系统,各频段信号共用天馈进行覆盖。由于WLAN设备输出信号强度较小,一般采用后端合路,使AP尽量接近天线。

共用室内分布系统的优点在于可以充分利用原有资源,工程量较小,经济快捷。共用室内分布系统时天线点位可能不是最优的,且由于使用的AP较少,网络容量较低。但综合成本及用户需求,一般校园内建议覆盖采用此种方式,双SSID接入。

3.室外型AP覆盖方式

对于校园内办公楼、校区等以覆盖需求为主的地区,可以使用室外型AP进行覆盖。AP置于建筑物顶端或外墙,使用室外型AP和高增益天线,对室内进行覆盖。

采用室外型覆盖方式建设速度快,网络维护简单,投资少见效快。但应注意下面几方面问题。

(1)室外WLAN信号和室内WLAN信号之间的干扰;

(2)WLAN为共享带宽,无法保障单个用户的带宽;

(3)室内WLAN信号的覆盖效果。

4. Mesh型网络覆盖方式

对于室外较大面积(如大学城、校园等)的WLAN覆盖可以采用Mesh型网络覆盖。如图4所示,Mesh技术采用网状网结构,通过若干个基于无线互联的AP群对目标区域进行覆盖,并将数据回传至有线教育城域网。

此种建设方式部署灵活、建设快捷,对传输等资源需求较少。部署时应注意频率规划及对周边WLAN网络的影响。

(二)链路预算

在确定WLAN网络部署方式之后,就要进行链路预算。

设发射机的输出功率为Pt,空间路径衰耗PL(d),电缆及各类器件的损耗Ls,发射天线增益为Gt,接收天线增益Gr,则接收机接收的功率电平Pr可用下面公式表示:

Pr=Pt+Gt-PL(d)-Ls+Gr

根据此公式可以计算得到各处的接收电平,进而确认AP覆盖范围。

下面讨论在室外、室内的WLAN信号传播损耗。

1.室外环境

无线局域网校园的覆盖范围较小,因此采用自由空间传播模型。2.4GHz自由空间电磁波的传播路径损耗符合:

L0(dB)=92.4+20lg(d)+20lg(f)

其中L0为自由空间损耗;d为传输距离,单位是km;f为工作频率,单位是GHz。

2.室内环境

选取衰减因子模型作为室内无线传播模型,其表示式为:

其中PL(d0)=20lg(4πd0/λ),一般取d0=1m,当频率为2.45GHz时,其值为40dB;NMF表示基于测试的多楼层路径损耗指数。典型建筑物的路径损耗指数如表1所示。

四、频率规划

目前较成熟的,一般采用IEEE802.11b/g设备使用2.4~2.4835GHz频段。工作频率带宽为83.5MHz,划分为14个子频道,每个子频道带宽为22MHz;互不干扰的子信道有3个。(802.11a使用5.8GHz频段,目前应用较少,暂不做讨论。)

与蜂窝网类似,3个互不干扰信道可以进行频率复用,但应确保使用同一信道的AP之间应有足够远的距离,避免干扰。AP覆盖区域之间应有重叠区,以保证无缝覆盖和适应负载均衡。

表1 典型建筑物的路径损耗指数

经过链路预算,可以初步确定AP的点位。

五、容量规划

随着WLAN的普及,出现了一些用户密集的热点区域,这些区域是WLAN设计的难点和重点。下面讨论AP接入能力、干扰对WLAN速率的影响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单AP接入能力

由于WLAN采用CSMA/CA机制,如果接入用户过多,那么同一时刻发生冲突的概率明显增大,也必定会延长每个用户等待的时间。对校园场景,工程设计上一般每AP接入用户数在20~30台左右应该比较合适。

(二)信道干扰

1.其它设备的干扰

经过测试,使用2.4GHz频段的设备中,蓝牙等小功率设备对WLAN网络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微波炉等大功率设备WLAN网络的影响较大,在网络设计时应注意远离此类设备。WLAN设备靠近干扰源时,传输速率迅速下降。

2. 同道干扰

WLAN采用的直接序列扩频技术的扩频码是标准的,不同的设备使用相同的扩频码,因此相邻小区不能使用相同频率,否则将造成同频干扰。所以,在有限范围内单纯采用增加AP的办法是无法提高网络容量的。

3. 邻道干扰

两信道中心频率小于25MHz时,信道之间存在重叠区域,会有部分干扰。

使用邻频可以增加可用频点数,但会引入干扰,工程上一般仍采用1、6、11三个完全不干扰的频段。对于使用邻频的能否使系统总容量得以及提升、提升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的试验来验证。

(三)干扰规避及容量提升

通过规避干扰提升网络容量,尤其是在教室等小范围空间提供大容量的无线局域网是WLAN设计的难点。针对干扰规避和容量提升,业内主要有如下几种建议:充分利用天然隔断(如建筑物、墙体等)、使用802.11a、降低AP发射功率、使用扇区天线或智能天线。

利用隔断进行频率复用是WLAN网络规划的基本方法,802.11a的使用主要受限于用户发展,这里都不再赘述。

六、网络优化

在网络规划设计及建设完成之后,需要对实际网络质量进行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对网络进行调整,以确保信号强度、干扰等指标达到目标值。

作者简介:

上一篇:口岸局下一篇:投筷入瓶小学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