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园文化

2022-09-11

1 校园文化的意义

校园文化是在学校内部长期的教育、学习和生活中, 将各种力量统一于共同方向, 所形成的一种学校传统、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精神支柱和生活习惯, 是学校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校园文化是时代精神在学校的反映, 是办学方向和指导思想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群体意识的体现。

校园文化应具有如下特征。 (1) 整体性。即包括制度、观念、环境、活动、氛围等多种形态, 体现在教育、教学、管理、活动各方面, 须调动党、政、工、团、队多种力量共同培育形成。 (2) 历史继承性。校园文化应体现学校师生员工的精神和风貌, 既要反映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 又要继承民族的、本地区本学校的优良文化传统, 并有所发展和创新, 从而使之具有独特, 持久的历史效应。 (3) 丰富性。适合青少年学生的特点, 以形式多样、生动活泼, 具有吸引力、向心力, 发挥思想教育、知识传授、娱乐身心、艺术审美、陶冶个性、行为训练等多种作用, 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模式可分为显形样式和隐形样式两类。校园中的物质文化、课堂文化、课外文化、制度文化, 以及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的行为方式, 学校中的人际关系, 学校中发生的各种事件等等, 为校园中的显形文化。而隐含于学校师生、管理人员自我意识中的价值观念、教育理念、归属意识, 以及群体心态、集体舆论、管理模式、精神氛围, 校风、教风、学风、传统等, 则为校园的隐形文化。

2 校园文化的功能

校园文化有很多功能,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导向功能。校园文化通过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教育引导, 接受特定文化氛围的熏陶和有目的筛选大众传播信息及文化知识。无论从内容、方式到其形成的环境, 都深刻地影响着校园成员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的选择, 潜移默化影响人的发展, 具有根强的导向功能。

(2) 育人功能。优美的校园环境, 丰富多彩、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 能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知情意行, 使学生在思想品德上受到熏陶, 对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同时, 能锻炼和提高学生各种能力, 如说话能力、写作能力、组织能力、社交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3) 规范功能。健全的规章制度及健康的集体舆论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言行、道德品质具有规范作用。能促进集体和个人思想品德的提高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能引导人认识自己对社会、对学校、对他人应负的责任和义务, 正确选择自己的行为和生活道路, 提高道德生活的自觉性。有利于实施人文教育和校园人文精神的养育, 使学校师生员工懂得如何做人。

(4) 凝聚功能。校园文化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各种有意义教育活动的开展, 使受教育者受到陶冶和感染, 使学校师生员工由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群体意识凝聚在一起。学会关心他人, 关心集体;弃恶扬善。并按照共同的价值趋向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体现出积极的人文精神。使全体成员紧密地团结在集体的周围, 朝着学校的总目标前进。

3 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

学校是社会文化传播地的主要阵地, 也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主体。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 要充分认识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学校应积极行动, 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1) 构建家校之间的和谐文化。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 更多的提及了重视学生的发展, 提高教师的师德与素质, 忽略了对家庭教育的要求。然而, 教育是需要学校、家长、社会共同完成的,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就必须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家长要端正思想, 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同时家庭与学校双方都要采取主动, 通过电话交流、面谈、家长会、家访等方式进行沟通。通过沟通, 家长与学校在教育孩子的方法、目标、手段等方面达成共识;通过沟通, 家长要弄清自己应如何配合学校教育孩子。学校与家庭和谐相处, 从而形成学校外部的和谐文化, 学校也就能集中精力组织教育教学工作, 构建内部的和谐文化。

(2) 构建师生之间的和谐文化。学生是学校的根, “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就必须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建民主、平等和促进个性发展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建立以师生个性全面交往为基础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为此, 教师要不断的提高法治意识和业务水平, 树立教育民主思想, 真情关爱学生, 提升教学艺术, 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3) 构建教师之间的和谐文化。人与人的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社会和谐必须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要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就必须重视教师之间的关系。教育教学工作不是单一的, 凭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其育人目的的。因而,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不同的分工, 要是学校工作进展顺利, 教师之间就应形成有效的最大合力。教育需要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相互交流, 相互学习, 相互探讨, 互相配合。同时也要求领导要善于引导, 自觉调节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 营造“大家庭”的工作氛围, 让教师尽心尽力地为教育事业做贡献。

4 校园文化的作用

从遗传、环境、教育三种因素对人的影响来看, 教育的作用最大, 这是因为借助了一个特殊的经过人们加工创造出来的环境。校园文化正是人们精心加工, 提炼浓缩而创造出来的特殊环境, 它与一般的环境有着质的不同, 有如下三个主导倾向。

(1) 目的性自觉性为主导。从校园文化的构成来看, 无论是物质化的, 还是精神化的, 从校园的建设、器具的配备、文化组织成员的选录到活动的安排, 都有明显的目的性和自觉性。

(2) 计划组织性为主导。校园里的各种活动, 绝大多数是有周密计划和严密组织的, 自发的无组织无计划的活动居于此要地位。

(3) 趋善求美性为主导。校园里的每一个“文化体”乃至文化群体都是带着向上进取的愿望来活动, 活动的结果一般是使群体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逐渐趋于真善美, 走向新的文明。当然, 相反的情况也会发生, 但那毕竟是暂时的和相对的, 向上进取则是永恒的和绝对的。

校园文化在学生健康心理素质培养方面有引导、平衡、充实、提高作用。现在学生的心理特点比较集中的反映是求胜心理、求知心理、好奇心理、兴趣心理。这些心理的调整、充实、平衡、引导都离不开校园文化这块阵地的作用。

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站、黑板报、宣传栏、校报、校刊。还可通过学校员工、家长、学生共同参与评选“模范班主任”、“我心中的好老师”、“十佳少年”等活动, 大力宣传校内外先进人物、模范事迹, 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诚信教育。从课堂到课外, 从教室布置到环境设计等立体式、全方位互相补充, 共同施加影响, 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形成校园文化合力, 求得最佳育人效果。校园文化作为这样一种特殊的环境存在, 其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巨大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摘要:校园文化是时代精神在学校的反映, 具有整体性、历史继承性、丰富性的特征。有导向、育人、规范、凝聚等功能。构建家校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之间的和谐校园文化。有目的性自觉性、计划组织性、趋善求美性为主导的三个倾向。

关键词:校园文化,意义,特征,功能,建设,和谐,作用

上一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诊急救下一篇:浅谈原油处理装置自动消防系统方案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