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中探讨语文教学

2024-05-04

在活动中探讨语文教学(通用8篇)

篇1:在活动中探讨语文教学

多媒体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方法探讨

摘 要: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教育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成为教育领域的一次革命。多媒体技术集图、文、声、像为一体,可使静止的图文视听化,复杂的内容简明化,抽象的思维过程可视化,知识发生过程动态化,具有符合幼儿年龄与认知特点的启蒙性和趣味性。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应用

随着多媒体设备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多媒体已经成为幼儿园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给幼儿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制作PPT、VCR、动漫等。利用电脑功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将声音、文字、图像有机结合在一起,为孩子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直观、视听相结合的情境,帮助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有机地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调动幼儿认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能优化教学环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这两句话都道出了兴趣的重要性,兴趣是幼儿获得知识,扩大眼界,丰富经验的最重要的推动力。幼儿园的幼儿年龄小,兴趣维持的时间明显较短。而多媒体课件通过艳丽的色彩、流动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生动形象的配音以及逼真的音响效果能很快的吸引幼儿的注意,使他们的兴趣达到了最高点。同时,多媒体课件综合运用形、声、色、光的效果,创设各种灵活多变的学习情境和教学情境,把幼儿的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陶冶幼儿的情操,增强幼儿的认识能力,推对幼儿主动学习。活动中,多媒体课件通过形象的画面、生动的配音,为幼儿构建了通向语言的桥梁,幼儿的学习情绪高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小鸭找朋友”这一活动。

二、让幼儿学习由被动变主动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幼儿主动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我们传统的教学多采用灌输法,即教师先讲完(故事等),然后提出问题让幼儿来回答,这会让小班的孩子觉得活动枯燥,甚至不想动脑筋想事情。老师一直都处在主导的位置,而幼儿却都是处于被动的地位。如何改变这样的困局,是每位幼儿教师所需亟待深思的问题。如在《寻找彩蛋》的活动中,我制作了一个有隐藏图案的PPT,在故事刚讲起的时候,中间出现的每一个有意思的环节,我都请孩子们自己猜一猜,这个蛋到底藏在哪里,请幼儿到台前拿着鼠标找一找。孩子探秘的心理,促使他们在找到后,会得到极大的满足感,让孩子对活动变得主动,同时让每一个孩子在活动的每一分钟里都充满了好奇与惊喜。再如《鸡妈妈来了》活动中,如果只给孩子们看一些图片的话,他们对母鸡的了解也不会很多。所以我寻找了一段关于母鸡外出散步的视频,让孩子们带着“母鸡是怎么走路的”、“母鸡甩动翅膀的时候是怎么样的”、“母鸡叫起来的时候是怎么样的”等等问题观看视频,满足了孩子们各种需求的同时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有位家长在日记中写道:今天宝宝回来的时候可高兴了,“妈妈、妈妈,今天老师带我们看鸡妈妈了。”我觉得纳闷,学校附近有鸡吗?“宝宝,在哪里看到鸡妈妈了呀?”“妈妈,老师把鸡妈妈带到电视上去了,真好玩,鸡妈妈叫起来和小鸡不一样,它会‘咯咯哒’……”宝宝学着母鸡的叫声叫了起来。看来今天宝宝对鸡妈妈的了解可不少。

三、增强艺术效果,培养幼儿情感

幼儿的情感教育光靠图片,说教是难以洞动出来的来实现的,而在音乐中表现情感尤为突出体现。因为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同时又是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多媒体课件凭借它的视频效果和视听效果有机结合,在音乐中能充分地展现音乐艺术的魅力。激发幼儿情感上的共鸣。不仅能调动幼儿的情感,提高音乐素养,而且能培养幼儿高尚的情操和品格。如:在“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大班组织了一次《感恩母爱》的主题教育,课件中有几处感人的画面,配上《假如爱有天意》的音乐激发幼儿爱妈妈。在汶川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妈妈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用柔弱的身体挡住了一块倒塌的巨石,孩子安然无恙,年轻的妈妈却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失去了生命。妈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艰难地在手机上写下了对孩子最后的爱:“宝贝,妈妈永远爱你”。在音乐声中,教师富有深情地解说,使得孩子泪流满面,因为孩子平时体会不到妈妈的爱,通过图片、音乐、和语言的调动,让幼儿感觉到妈妈的无私,妈妈的伟大,激发幼儿对妈妈的情感,从心底要感恩母爱,关心妈妈,爱护妈妈。

多媒体在幼儿音乐活动中运用而产生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实践证明,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还有助于陶冶幼儿的情操,培养幼儿欣赏音乐的能力。多媒体具有形象生动、信息刺激性强、时空宽广等特点,它以形、声、光、色等表现手段对想象无穷的幼儿进行辅助教学,丰富多彩的图像与生动形象的动画给音乐教学注人了趣味和活力,使幼儿在轻松偷悦的气氛中学习与接受知识,使他们爱上音乐,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同时,多媒体技术还给幼儿创造了宽广的想象空间,有利于幼儿发展想象力,有助于培养幼儿独立的音乐领悟力和鉴赏力,让幼儿爱动脑筋,积极思考,乐于提问,不断提高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质量。

多媒体教学在幼儿教育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它不仅解决了幼儿教学形式枯燥的问题,也使一些教学难点、重点问题得以解决。但多媒体教学毕竟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它绝不可以替代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因此,幼儿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要认真分析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多媒体资源,积极探索,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活动服务。

参考文献:

[1]孙青.幼儿园多媒体教学探析[J].科学大众,2009(03).[2]黄文.对幼儿园多媒体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的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07).[3]黄芳.浅谈幼儿园多媒体教学[J].科学大众,2008(12).[4]骆秀曼.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5)

篇2:在活动中探讨语文教学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运动处方的现状,提出了在目前全国上下实施全民健身的大环境下把运动处方应用到全民健身计划中,以提高国民身体素质,进一步采取措施更好地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作 者:沙业青  作者单位: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清远,511510 刊 名:科技资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806 关键词:运动处方   全民健身   健康  

篇3:在活动中探讨语文教学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学本身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 地理学的特点决定了地理适合使用活动教学法, 而并非简单的灌输。同时, 针对部分中学生对地理课不感兴趣, 认为对升学帮助不大就不积极参与地理学习的情况, 我们可以利用活动教学法, 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活动教学法, 就是通过活动, 设置学生发现的条件;就是为了改变单纯利用接受学习方式学习地理的状况。活动教学法, 其精髓就是发现学习。这里特别强调“活动” (包括“活动”的设计, 还包括“活动”的实施) , “活动”可为学生发现提供条件,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 强调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如果注意利用活动进行地理教学, 注意活动的设计, 注意活动中的引导, 就有可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就有可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一、充分利用学习资源

运用活动教学法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无限制地改变学生的学习场景, 通过改变地点产生的刺激仅仅是短期效应, 而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参与感, 让学生主动学习, 才是活动教学法的重点。

所以, 首先我们应该利用好现有的学校资源, 可以利用学校的地理园, 组织气象兴趣小组, 每天在课余时间进行气象观察, 测量温度、湿度及风向等, 并在学校的宣传栏向全校师生公布。这样, 既可以使师生及时了解天气情况, 适时添减衣物, 又可以培养学生观察气象的动手能力, 更可以让学生从活动中认识到学习地理对日常生活是相当有用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全体师生感受到自己的项目成果, 将有助于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其次, 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活动教学。在地理教学中, 可以利用多媒体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资料进行导入, 吸引他们的关注后再进行知识的讲解, 让他们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讲到《时差》的时候, 笔者采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子三米板跳水决赛录像, 其中有我国的跳水名将郭晶晶。学生的情绪一下子沸腾起来, 他们非常清楚地记得郭晶晶在这场比赛中为我国取得第25枚金牌。这时, 笔者在一旁提出问题:那场比赛是在雅典的2004年8月26日下午举行, 为什么我们看到的现场直播是在当天晚上九点开始第二天凌晨结束的呢?学生思维顿时拓展散开来, 跃跃欲试。紧接着, 笔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小组派出代表发言, 说出各小组的观点。然后, 笔者对各小组的观点进行评价、总结, 加强学生对时差概念及运算的认识, 再让学生计算出北京与雅典的时差。这样, 学生立即明白在雅典举行的跳水比赛我们在当天晚上才能看到现场直播的个中原因。课后, 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笔者还布置了作业, 要求学生回答——美国NBA休斯顿火箭队主张的比赛于当地时间晚上8点进行, 那么我们应在北京时间几点收看电视直播?为什么?

利用多媒体进行活动教学, 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导入, 设置一种活跃、宽松的学习环境, 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有效。

二、利用社会资源

家乡是学生自幼生活成长的地方, 对学生来讲, 没有比自己家乡更熟悉的地方了。任何一乡村或街区实质上就是范围最小的区域地理。虽然小, 但却包容了各种地理要素。结合乡土地理进行教学, 可以使学生学到最生动、最直观的地理知识。通过乡土地理的学习, 根据课程需求发掘与教学目标相关的课题项目, 开展相关活动, 一方面能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家乡的变化, 更可以让学生对相应知识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加。

利用乡土开展活动教学法, 具有更贴近学生生活的特点。家乡的山山水水, 身边的厂矿工房, 都是学生能切身感受到的生动的事实, 其远胜于一般地理教学中那些只有文字描述、图片展示或录像等展现的事实。同时, 通过乡土观察和调查, 可以“由近及远”地了解远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

例如, 我区的狮岭镇是中国皮具之都, 在学习有关内容的时候, 笔者布置了如下的乡土地理调查活动——狮岭皮革皮具业调查:

1. 通过对一家皮革皮具厂的调查进一步认识工业的区位因素;

2. 运用工业区位因素选择的知识, 分析皮革皮具厂布局的合理性;

3. 通过调查实践学会调查工厂布局的方法调查: (1) 工厂的位置、规模、产品; (2) 原料及原料产地; (3) 供水、供电情况; (4) 产品的销售市场; (5) 周围有工业联系的协作厂及其分布; (6) 原料、产品、机器设备的运输方式及运输条件; (7) 技术要求及工人技术培训的途径; (8) 工业废弃物的排放情况及对环境的影响。

调查步骤:

1.确定调查的工厂;

2.根据调查内容设计问卷和调查提纲;

3.调查时向被调查者提出问题, 了解并对观察工厂生产流程, 查看交通运输条件及废弃物的处理情况。

调查报告重点:

1.皮革皮具厂布局在狮岭的有利条件及不利条件;

2.如何充分挖掘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 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家庭也是社会资源的主要来源。在讲人口一章时, 说到我国人口增长的各阶段, 可以让学生开展调查家庭人口活动。从祖辈开始, 祖父母、外祖父母, 父母亲的兄弟姐妹, 再到与自己的同辈人数, 对每一代人进行人数统计, 收集相关的图片, 文字访谈资料, 分析每一代人的成长年代、生活习惯、衣着打扮有何不同。这个家庭人口调查活动不但可以让学生了解各代人的成长环境、历史变迁, 还可以增加学生和家人沟通交流的机会。

三、结合教材内容和特点开展课外活动

结合教材内容和特点开展活动。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活动是盲目的活动, 因此, 活动课要紧密结合教材特点和内容进行, 并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进行安排。开展课外活动时, 在初二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分析和调查能力后, 组织他们对本地的自然及人文地理要素 (如地形、河流、耕地、交通等) 进行调查, 并组建环保小组进行环保调查, 在调查的基础上指导他们写出调查报告或地理小论文。在高一学生中, 则增加了小区域地理调查内容 (如本地人口、城市化、工业发展、基塘农业的变化等等) 。

四、利用活动解释概念

中学地理课本中有不少概念用活动来解释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在讲授“地球自转”时, 以两个学生为一组, 一人持手电筒照射在地球仪上, 另一人自西向东地转动地球仪, 以此来演示昼夜更替, 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布。教师应在旁观察并及时纠正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通过这个活动, 学生就能深刻地认识地球自转的概念和有关内容。同样, 在讲授“地球公转”时, 可以让学生用电灯泡作为光源, 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公转, 教师给予适当的提点, 学生就能容易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和意义。

篇4:在活动中探讨语文教学

包装印刷专业在高职教学中的认可程度不高,其教学水平也随之降低。在目前的高职包装印刷课程教学中,主要表现为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枯燥等现象。同时,由于学生对于该专业的就业前景认识不深,导致其无法付出全部的努力来应对课堂学习。而课堂活动教学思想强调通过活动带动学习,更加注重强调学生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包装印刷课程注重实际操作,其理论知识点较多,应用也比较复杂,因此更加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包装印刷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积极性不高

包装印刷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学应实现与实践的无缝对接。而目前的高职院校受到资金、理念和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影响,自身的实践基地少,且很少与企业之间进行合作。况且,包装印刷专业知识点复杂,采用传统的教师主讲的方式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听课兴趣。在教学中,学生常表现为参与度低,学习态度不佳,甚至出勤率较低。

(2)教学方法单一

在包装印刷课程教学中,始终采取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手段,这也是我国各个专业教学改革缓慢的主要原因。教师的理念更新缓慢,虽然多媒体已经出现,但在教学上,主讲方式依然没有发生改变,其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对于包装印刷的概念较为模糊,并且在长期的教学之下,学生无法建立与教师之间的良好关系,使其对专业学习产生反感,对就业失去信心。

(3)单一的教学评价方式

高职院校与其它各大高校的期末考核方式类似,均采取统一的笔试的方式,并且在考前教师将重点内容划给学生,一般学生只需要突击就可以完成学学业,60分及格万岁的思想在大学里得到认可。这对学生日常的学习态度,积极性都造成影响。动手能力越来越差,无法满足就业需求。

2.活动课堂理论在包装印刷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包装印刷课程知识点较多,学生学习的时间又比较有限,教师需要对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类,重点讲解知识重点和难点,将课堂时间归还给学生,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将知识点讲解完毕后,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在课前为每个小组设定相应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形式设计活动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时重点讨论活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真正做到理论讲解活起来,学生动起来的,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2)增加实践教学的时间

包装印刷课程是一门实践终于理论的课程,由于教学条件和课时的限制,教师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活动教学要求将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活动。因此,教师要调整理论教学的时间,增加实践教学的时间。例如在胶印内容学习时,教师将基础的原理以及工艺讲解完成后,可以组织学生到相关工厂进行实践学习,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机会。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校对、调配颜色等操作,并将自己印刷的产品与专业人员的产品进行比较,分析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总结回归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理路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增设印刷实践改造的内容,通过对包装印刷实验室设备的改造,丰富实践教学的相关内容,通过实际的包装印刷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3)丰富教学评价模式

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比较单一,骄傲是只是注重学生最终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对实践能力的考核。这种教学评价模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会忽视实践学习的重要性,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下,学生往往在期末进行突击学习,学习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因此,教师要丰富教学评价模式,将学生平时的表现、实践学习的能力和效果等纳入到考核内容中,不断丰富教学评价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建活动学习兴趣小组,让学生自行设计活动内容,并进行相应的比赛,通过比赛过程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实践学习进行综合评价。教学评价要重视过程评价,而不是仅仅关注最终的结果。教师也可以举办一些印刷成品展,对学生的最终作品进行评价。教学评价要对学生课堂知识掌握程度、实践活动参与程度和实践操作的熟练程度进行综合评价,进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结

包装印刷课程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课程之一,其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其中实践要重于理论。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低。教师仍然是教学的主体,学生难以获得足够的实践锻炼时间。因此必须对传统的包装印刷教学进行改革,才能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活动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其强调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实践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其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包装印刷教学质量的提高。

篇5:在活动中探讨语文教学

首先进行的是观课环节。第一节是五完小教师王君瑞老师执教的《孔子拜师》。王老师优美动听的嗓音,带领孩子们遨游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海洋中。孩子们畅所欲言,展示了课下自己搜集到的孔子的资料,王老师紧扣文本,引导孩子们解读文本,从课文的学习中,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到孔子和老子令人敬重的品行,并谈了学习过课文后自己的感受。

第二节是七完小教师张迪老师执教的《盘古开天地》。热情洋溢的张老师用几张孩子们熟悉的神话人物图片导入,迅速激发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张老师富于激励性的语言,极大地调动起孩子们的积极性。张老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孩子们朗读课文,孩子们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到了盘古的奉献精神,成功的突破了文章的重点

观课之后,中心校业务校长赵志刚组织大家进行了议课。议课共分四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对两位老师的课畅所欲言,进行了激烈地研讨,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讨论之后,两位做课老师针对自己的课进行了说课并提出了自己的困惑,王老师提出如何结合课文说说课后的感受、张老师说如何引导学生复述课文是她们自己无法解决的难题,想让参加教研的老师提出建议。各小组教师针对困惑献计献策,并对这两节课的教学设计提出了修改意见,形成了真正的共案。

最后,赵校长进行了总结,指出教师平时应该多学习教学参考书,结合参考书把教材学熟研透,围绕教学目标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组织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感悟文本。

篇6:在语文活动中感受戏剧之美

——对中学戏剧教学教法的几点思考

安徽省肥东第一中学 宣沫(231600)

中学戏剧教学不同于戏剧学院的教学,中学戏剧教学由于教学目标依然在于构建学生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所以最重要的不在于表演等舞台形式的探究,而在于通过戏剧剧本的解读,把握尖锐的戏剧矛盾冲突,品味优美的戏剧语言,赏析优秀的戏剧艺术形象,理解戏剧丰富的主旨意蕴,从而走进戏剧独特的审美境界,体悟戏剧文学独特的艺术魅力。可以说,中学戏剧教学实质上是戏剧文学的教学。相对于中学语文教学而言,戏剧教学有其独特性,但依然在语文教学的大前提之下。体现在教法上,应侧重为既要教出语文味,又要教出戏剧味,使两者和谐相生,共同服务于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无疑要以学生的阅读体验为基础,而课堂教学中学生阅读体验的形成需要教师开展丰富有效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有效的语文活动中来,从而实施更有效的戏剧教学。因此,教师应尽最大的努力来设置一个有效的语文活动情境,预设有效的语文活动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灵动引导,为学生深入戏剧文本,感受戏剧之美找到更多适合的切入点。

一.于反复朗读中揣摩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可见,朗读不仅是作为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明义”的理念已深入人心,琅琅书声、“读”领风骚的现象成为阅读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戏剧文学作品是耐读的。

如高中必修四《雷雨》一课侍萍和周朴园三十年后偶遇的那场戏,仅从开头至“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哦”这个词的出现频率就很高(共10次,仅仅周朴园就“哦”了6次),可以让学生去摹读,从中体会出周朴园的心态变化过程,从而来准确解读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也可以抓住戏剧文学适合分角色朗读的特征,让学生对分角色朗读。在反复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把握戏剧冲突,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性格;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品味语言,琢磨其潜台词。过程中始终尊重学生的点滴发现,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在和文本的对话中进行思维的碰撞,我想,经过反复朗读,揣摩出来的人物是存在于学生心目中“独特的这一个”,而不是仅仅给周朴园贴上一个虚伪狡猾的标签。

二.于比较阅读中探究

布鲁纳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一切学习都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从这种意义上讲,“问题情境”可理解为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教学环境。教师有目的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是创设问题情境的一种有效方式。促使学生在比较中质疑问难、探索求解,是利用语文活动去进行戏剧教学的又一方法。

再如《雷雨》中周朴园语言的另一个独特的特点是常用短问句。教学中,我作了了这样的变动:

鲁侍萍 哦,——那用不着了。

周朴园 怎么?(变动为‚怎么就用不着?‛)鲁侍萍 这个人现在还活着

周朴园(惊愕)什么?(变动为‚她真的还活着吗?‛)

学生在比较后发现,短问句能更有效地地表现出此时周朴园的“惊慌”。再如笔者执教《牡丹亭·游园》(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外戏剧名作欣赏》)这样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梅兰芳先生在演唱时对‚好姐姐‛的曲词做了些改动。试与原作作比较,谈谈自己的看法。

原作:

【好姐姐】“旦”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蘼外烟丝醉软。春香啊,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

“贴”成对儿莺燕啊。

“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翦,呖呖莺歌溜的圆。“旦”去罢。

“贴”这园子委是观之不足也。“旦”提他怎的!修改后:

【好姐姐】“旦”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蘼外烟丝醉软。春香啊,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

“贴”小姐,你看莺燕叫得好听吓。

“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翦,呖呖莺歌溜的圆。“贴”这园子委是观之不足也。留些余兴,明日再来耍子罢。

“旦”有理。

生:我觉得改得好,改过之后更口语化,更方便演唱。

生:我觉得改的不好,原文当中有一个词:‚成对儿莺燕啊‛,而本来这个时候的丽娘就特别希望自己能够成双成对的。

师:那改掉了就让杜丽娘游园的行为失去了心理依据。知道杜丽娘为什么会‚慕春情‛吗,在之前的剧情介绍中我特地给隐掉了,在游园之前,杜丽娘的老师教了她一首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她就是这样被惹起了春情的。第二处改得好不好?

生:不好。这样改虽然唱起来顺畅些,但直接改变了当时杜丽娘的心情,人物的郁闷感就被削弱了。

师:你这里的‚削弱‛这个词用的非常好,改动可能是为了演出的需要,但是既淡化了杜丽娘的心理冲突,也与后面杜丽娘在【隔尾】中的唱词‚┅┅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的情绪不够一致了。

当然,学生的阅读体验有可能是浅层次的、零散的,杂乱的,甚至有时候是有误的,因此,作为教师,首要的是对学生的尊重,这种尊重体现在对学生从不同角度揣摩戏剧潜台词的尊重上,有效活动过程应该是师生思想的开放的过程,观点碰撞的过程。其次是教师能否发挥应该有的“导读”作用。语言的东西,往往言近而旨远,教师自身应对文本解读有深刻的理解,否则,或是理解偏颇,以误引误,或是浅尝辄止,课堂语文活动就只能停留在浅薄的表面。

三.于语言咀嚼中品味

戏剧语言虽篇各有别,但都是极富张力的。台词之美,是戏剧之美的承载,也是语文活动可以大显身手的地方。例如,《牡丹亭·游园》全剧采用抒情诗的笔法,倾泻人物的情感。语言浓丽华艳,意境深远。一些唱词直至今日,仍然脍炙人口,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准。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去品味优雅的古典唱词,虽只字片语也是可喜的。再如笔者执教《牡丹亭•游园》时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春女思而秋士悲‛是人类一种共同的情感,叶嘉莹先生曾说过:‚所谓‘物色之动,心亦摇焉’,而尤以春日之纤美温柔所显示着的生命之复苏的种种迹象,最足以唤起人内心中某种复苏着的若有所失的茫茫追寻的情意‛。

从好奇的欣然前往到落寞的伤感归来,似乎,青春的杜丽娘在春光里走过了一段很不平常的心路历程。那么。她究竟见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被誉为文采派代表作家的汤显祖一定会用他的如花妙笔为我们讲述这个女孩的一段不平常的游园故事。就文中的

前五只曲子,选其中的几支,或一支,甚至可以是某支曲子中的某一句,对其进行赏析或评论,可以加入想象联想,也可以是分析理解;可以写一句、几句或是一小段。让我们通过你写的文字,在今天的课堂上,了解、看见甚至是唤出那个真实的杜丽娘来。

生:(写)…………

师:刚才我看到一位同学对‚袅晴丝吹来闲庭院‛中的‚丝‛分析的非常有味道,我们请这位同学给我们大家读一读他的作品,大家在听的时候看一看能不能给自己以启发。

生:‚袅晴丝‛的‚晴丝‛和感情的‚情丝‛是谐音,春天来了,一种‚情丝‛融在这个小院的‚晴丝‛当中。

师:那就是杜丽娘内在的情感融在了外在的景物当中。那你平时会看到这个‚晴丝‛吗,比如你在校园当中,你会特地去关注吗?

生:不会。

师:那为什么杜丽娘会呢? 生:那是因为杜丽娘心中有一份情。

师:哦,有情在前是吧。好,请坐,这‚情丝‛里面还有没有别的况味?

生:杜丽娘连这个‚晴丝‛都能发现,是不是就像她之前说的,此刻她真的‚闷无端‛,很无聊,人只有在很无聊的时候才会关注那些平时不大关注的东西。

生:‚没揣菱花……‛,从这里看到杜丽娘在个大家闺秀非常的害羞。师:你能找到一些表现杜丽娘这种心情的一些词吗?

生:‚没揣‛,‚迤逗‛……有些像李清照词中的两句:‚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就是这个味道,欲走还休的味道。

生:‚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本来是大好春光,丽娘却感慨‚奈何天‛,‚谁家院‛,这是在以乐景写哀情。

师:你说的非常好,这是在以表面的乐景写内心的哀情。

生:其实这两句词让我想起了柳永的两句词:‚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师:对,这就是此时的杜丽娘。

生:‚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这句话化用了李后主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表达了丽娘此刻内心的情感,愁绪连她自己都不清楚,作为一个怀春的女子,丽娘有这样的心情显得入情入理,也为后文‚隔尾‛中的直抒胸臆做了铺垫。

师:很好,我觉得你已经走进作品,更走近作品人物了,因为我听到你已经把‚杜丽娘‛ 的姓去了,直接称‚丽娘‛了。(生大笑)

生:‚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我觉得这句话非常的重要,这句话是丽娘的感叹,这里面包含着三分怨,三分苦,三分感叹还有一份喜悦。这才是真正的杜丽娘,丽娘在深闺十六年却未被人所识,今朝得见春景,这浓烈的春光叩开了她厚厚的心门,在这张纯白的纸上写下了最浓重的一笔,她发现了外面的世界有多么的美好,也引发了她对春景、纯情的憧憬。(掌声)

师:你把丽娘的情绪在这里理解的特别好,可喜的时候又觉得可叹,可怨,可恨,其实还有一个可怜。还有吗?

生:‚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倒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我认为她是怎么想的吧:虽然春光无限,虽然是自己家的园子,虽然现在百花盛开,但是这些都不是属于自己的,虽然我欣赏了这么多,尽收眼底,但又能怎么样呢,我最终只能回到深闺当中,去做我的女红,去做我的诗,去学女子的三从四德,所以说她不仅有感慨春光,怨,更多是一种无可奈何吧。(掌声)

在这里,笔者所做努力形式上虽然并无新颖之处,但紧紧围绕唱词之美展开语文活动,教学目标明确,所教内容和目标一致,活动效果较好。“不光发现美之所在,还引导学生发现美之秘密”是需要教师用心地设计好的语文活动的。

四.于情景创想中理解

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外戏剧名作欣赏》的“前言”中认为,戏剧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和优点就是实演性。限于学时、课程等因素的影响,戏剧的实演有迫不得已的限制性因素,且难以持久展开。加之,中学教材中的戏剧多为节选,学生难窥全貌。作些随堂、随机的剧情创想是强化学生理解剧本的好方法。比如笔者执教《北京人》(人教社选修教材《中外戏剧名作欣赏》)时有过这样一个语文活动的尝试:

师:一个蕙质兰心的如兰花般的愫方和关在笼子里被驯养的鸽子一样的曾文清,在剧本第三幕的结尾又重新地遇到一起。剧本没有提供对白,就让我们来为他们间的相遇加上一小段对白吧。同学们可独自完成,也可相互合作。可长可短。

(学生思考写作,并展示)

第一组(两女生,分别演愫方和曾文清)生1(演愫方):你——你,怎么又回来了? 生2:(演曾文清)我——我…… 生1:我的天啊……

生2:愫方,我……(低头,转身离开)第二组(两生,女生演愫方,男生演曾文清)女生:你还是回来了? 男生:愫方,我——,愫方……

女生:为什么,为什么?自由呢,幸福呢?全都不要了吗? 男生:不是的,我——不是的,不是这个样子。女生:(喃喃的)不是的?不是的…… 男生:我遇到点困难,给我点钱吧。(学生陈述编写理由,略)第三组:(一生分演两角色)

愫方:你终究还是回来了。(眼睛转向屋外的空地上)曾文清:(望着笼中的鸽子,良久)……

愫方:你终究还是飞回来了。(望着院中笼子里的鸽子,面如死灰)……

在学生精彩的演绎之后,我又展示了曹禺的原作,让学生比较异同。让学生在“同”中产生与原作构思不谋而合的惊喜,在“异”中感受曹禺这个伟大剧作家的创作功力。语文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充分领略到了戏剧之美。

篇7:探讨口琴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佛堂镇中

厉鹏英

摘要:艺术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性,来把握和反映世界的一种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课堂也正在翻天覆地的变化着。从以前单一的教学模式到现在多元化的教学,以及全国体艺“2+1”的开展,都为我们青少年的全面素质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先例。

关键词:音乐教育

体艺“2+1” 口琴

器乐教学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素质教育,而如何有效地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教育成了专家学者们讨论的热点。渐渐地,人们认识到艺术对于发展一个人的素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就这样摆在了人们的面前。

一、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音乐是富有情感的艺术。黑格尔曾经说:“音乐是精神,是灵魂,它直接为自身发出声音,引起自身注意,从中感到满足……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籍,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的,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是的,其实音乐的作用远不及我们所说的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它还可以宣泄情感,因为音乐是从感觉器官打动人心的,是最直接的表现;音乐还可以协调各主课之间的关系,使他们劳逸结合。

二、体艺“2+1”

据了解,所谓体艺“2+1项目”是教育部为了落实《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而提出的,就是让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通过学校的课内外体艺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2项运动技能和1项艺术技能,推动这一项目的实施是国家教育部体卫艺司2006年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起初,大家对于这项活动都二丈摸不着头脑,没有理解这项活动的意图。以为是在给教师增加负担。但是后来,经过仔细研究终于发现,这项活动确确实实给了学生一个很好的发展艺术的平台,也为以后各种比赛的需要提供了强有力地保障。

鉴于此,我们音乐组的老师绞尽脑汁寻觅适合大多数学生学习和有发展前景 的项目。起初我们大家都不约而同的想到了声乐,因为毕竟上课的时候都要唱歌,何乐而不为呢?可是后来一想,声乐毕竟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对于学生来说只是学会唱歌和有表情地唱歌就可以了,要是有长远地发展并不是非常实际。后来我们想到了器乐。刚好寒假培训时,教研员给我们请了“反吹口琴大师”——刘曾源老师前来讲课。他那幽默的话语以及动听的音乐让我们记忆犹新。并且我们考虑到口琴这种乐器携带方便,价格便宜,入门较快,于是我们马上就确定了口琴为我们学校发展体艺“2+1”的音乐项目。

三、口琴的魅力

口琴那布满小方格的琴孔,通过你的嘴、舌和从丹田发出的气流可以变幻出无穷无尽的“琴”调,不论是步伐般节律的进行曲,流畅明快的圆舞曲,细诉衷肠的小夜曲,激昂、磅礴的交响乐曲,充满时代感的流行曲......你可籍以寄托一下缠绵的情思,寻找你对往事的断想,或是唤起你失落的心绪,或是点缀平凡琐事中的风趣和幽默,当然,有时不免要去表白命运中出现的低吟、哀伤、悲怆的叙说,总之,你都可以尝试着选择各类、各调的口琴去发挥、去效仿、去创作。正因如此,音乐确认项目的下达,吸引了众多学生的眼球。他们对于这件小乐器具有非常多的好奇。只粗浅地教了一些音阶,他们就已经狠不得马上就吹曲子了。因为口琴发出的清脆声让他们着迷。起初没有像样的口琴专业教材,于是就用到了音乐课本,让学生们用口琴去吹课堂上学过的曲子。这一“发明”为我以后的课堂增添了不少趣味……

四、器乐教学体现先学后教

器乐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美感、乐感,帮助学生接近音乐、理解音乐,以达到陶冶情操、开发智力以及提高鉴赏能力的目的。并且可以增加课堂的多元化教学。以前在音乐课堂上教师着重关注学生的歌唱状况,于是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让学生演唱。殊不知这正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会对其产生极大地厌恶感,从而对音乐课越来越失去兴趣。

而加上了课堂器乐之后,课堂内容以及形式也随之丰富起来。可以是整体演奏;可以是一半演奏一半欣赏;还可以是边演奏边唱歌等等。马上就觉得课堂这几十分钟根本不够学生学习的。

篇8:在活动中探讨语文教学

1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影响“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教学主体论的不利因素

1.1 大班级授课制

我国根据我国教学现状采用的是大班级授课制,在一定程度上, 大班级授课的优点在于能够节省教育资源, 提高知识传授效率。但它的局限性也表现在各个方面,由于大班级人数多,而教师的注意能力有限,因此教育的质量不高,教师很容易以一个标准对待学生,而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差异性,体育教学的班级授课以30到35个人为最佳,既能使老师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也能最大限度提高教学效率。然而实际情况是在中学阶段每个班的人数平均有50~60人,多的可以到70人。这样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充分得到体现,教师只能以全班平均水平授课。这样的结果使得水平高的学生得不到满足而影响学习兴趣,水平相对低的学生不能理解学习任务而影响学习效果。

1 . 2 教师的传统思想与教学组织形式

传统的体育教学思想认为要评价一节课的效率标准是学生在课堂上学的东西的多少,最大限度地在课堂上教授学生的技能为主,教师对课的每段时间都以传授学生知识为目的,没有学生讨论及教师学生交流时间,要求学生一味地学,不注重学思结合,不易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这种教学思想的指导下,体育课程的组织就显得非常单调,枯燥无味,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学生发挥自主想象,培养创造能力。甚至有些老师认为学生上体育课只是一种课外放松,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东西,这就造成了“放羊式”的体育教学模式。教师只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而忽略自己的主导作用,其结果是女同学会成群结队在树下聊天,男生会做一些不良行为,如围在一起抽烟、打牌等。

1 . 3 学生的自我因素

学生对待教师的态度应当是敬重的朋友关系,但往往在现实教学环境中,由于社会价值观和教师不正确的学生观导致很多的学生对教师的整体观念是害怕,不敢与教师进行真诚交流,由于受“好学生”的影响,学生只为取得好成绩博得老师的喜欢。学生的教师观念是发挥学生主体性至关重要的环节,教师如不创造种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而是以专制型为主导来创建学习环境,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长期下去,学生就会循规蹈矩,毫无生气。教师应该要以耐心、包容的心态对待每次学生的疑问,鼓励学生多提问,多发言,多思考。保护好每次学生的好奇心,并帮助学生理解其问题,解决学生问题。

1 . 4 社会刻板印象及领导的教学观念的因素

社会刻板印象是指社会对于某一职业或人物相对稳定的评价。这里不仅仅是指学生家长以及大众消极对待体育课的态度,也包括学校领导和参与教学老师等从事有关体育方面的人员,他们的这种对待体育教学观才是引导社会刻板印象的主导因素,他们没有关于体育的完整概念,教育方法理念落后,甚至有些体育教师从内心里抵触这门课程,而产生行动上的懈怠。学生在上体育与健康课时也会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从而内化成自己的价值观。这样一方面学生不主动,老师不积极,从主体和主导方面都不能实行,体育课也就变成名副其实的“放羊式”教学,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是以教师的主导为前提,也是教学所追寻的结果。加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领导的所有关注点在于升学率,这种大环境反映到体育课程中就使得教师也只是一味关注学校高考队,忽略学生平时的体育课,因而舍弃了体育课的本质,更无从谈起教学结合的相互作用了。

2 结论与建议

2.1 结论

影响发挥以“较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主体论因素是错综复杂的,但就其主要原因来看,主要是教师没有充分发挥好教学的主导作用,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也是受教师所主导的,教师在教学中建立何种教学环境是导致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的前提,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更有利于学生的好奇心的激发。相反,创立专制、滥用惩罚的教学环境,容易杀学生的创造力与主体意识。教师对体育教学环境的建设也显示了其教育观念的落后陈旧。目前我国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是延续着很多年前的旧的模式,教育组织形式方法跟不上时代,教学理念也与现实脱节。国家应试教育政策也在极大地推动体育教学的边缘化,上至学校领导下至体育教师和学生,恶性循环造成社会对体育课程形成种种偏见,这对实施教学主体论造成了很不好的社会背景。

2.2 建议

2.2.1 转变教师观念

教师观念在教学活动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观念决定行动,教学理念决定教学形式,决定教育方法。教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学生是处于成长中的人,时刻都处于变化之中,教师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以整体的观点注重学生心理、身体、价值观、社会性等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积极、充分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以及多样化。关注学生的发展特征,理解学生成长的阶段性跟连续性。教师自身多交流,勤思考,及时更新知识,以负责任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耐心回答学生的问题。创造自由、和谐的教学环境,慎用批评,合理运用表扬,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进步,给予鼓励。

2.2.2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采用启发式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使用情景教学法,善于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思考、发现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认真对待学生的提问并给予细心的回答,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解决问题时要采用启发式、引导式,巧设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的答案,自己独立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一题多解,从不同方面去回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不满足唯一答案。

2.2.3 改变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体系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最终要落实到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上,目前我国的应试教育有其优越之处,但更多显示的是其局限性,在应试教学鞭策下,学生为了考试而读书,高考一考定终身, 而像体育、艺术等高考不考科目备受冷落, 对全面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造成难以弥补的缺陷,我国学生体质逐年下降,目前对于体育课的评价也极不规范,才造成了体育课程的不良现状,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日渐突出。笔者也极不赞成对体育课程的评价只停留在教学效果上,教学效果只能反应学生的技能技术水平,而教学的重要环节学习过程却被忽略,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学到多少课本知识,而在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心理、智力、非智力等能力的培养,而且大量证据表明,一个人能力发展并不是均衡发展的,例如学生非智力因素得以提高,相比之下智力因素增长就会被掩盖,而最终的成绩反应的正是智力增长的表现。这种评价不仅不能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给学生学习积极性造成不利影响。因而评价体系的改革在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的进步,更有益于发挥学生主体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结合。

摘要:通过对教学论中主体论一章的学习,结合体育教学活动的特点,通过文献阅读法,对如何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认识进行探讨。认为我国目前的体育课程授课方式主要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与使学生在一堂课中学习更多的技术、技能,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导致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与教师交流。加之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成了教学流水线上的产品,虽有精美的外表,却无实用性。

上一篇:巡演活动策划书下一篇:情话绵绵短信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