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计算机语言教学中加强“面向方法”教学的探讨

2022-09-11

计算机科学在短短几十年中所取得的成就是突飞猛进的。面对日新月异的计算机科学,要求计算机专业人员应具有较高的素质,能够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这种高素质的形成是与他们接受教育的环境、形式及方法是密切相关的。

一、计算机语言教学的特点

作为计算机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语言的种类愈来愈多,而且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因而,只能将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语言引入课堂教学。

目前,学校教育本身就存在着教学内容滞后于学科发展的问题,作为中职教育,这一问题尤为突出。语言教学并不意味着给学生恒久不变的知识,本着“以学生为中心,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采用正确的思维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语言教学中最具特征的核心与关键所在。

在教学、作业、上机及考试几个环节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学习一门程序设计语言时,往往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了对语句的记忆,而忽视了对所要解决问题的分析,当遇到具体问题时,往往不知从何入手,显得力不从心。面对这种状况反思我们的教学,显然,没有摆脱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

二、“面向方法”是现代教育的核心

1、计算机语言的应用——解决问题的工具。

计算机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工具,人们使用它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依附于它,是要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作为计算机专业人员,学习某种语言是要以该语言为工具,为用户与计算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设计出各种系统或应用软件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计算机语言是解决问题时所借助的工具。面对千变万化的问题,有时甚至会是其它学科的专业问题,对编程人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上升到首位。这种能力是在各种语言的学习及实践中获得的。

2、问题的提出——创造的开端。

笔者曾长期从事计算机专业语言类教学,总结多年的实践经验,感触最深的是:在某一程序的设计过程中,把“要想干什么”的问题,转化为“要解决什么”的问题。这个过程转化到教学过程中,也就是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果的完善与总结——在实践与探索中使学习的层面不断提高。

对某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往往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它有一个“认识——实践——提高”,“再认识——再实践——再提高”的过程。为了使自身的能力及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就要遵循认识的客观规律,无论是在具体的实践,还是在学习过程中,都应善于将整个过程划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工作完成后及时进行总结。在对阶段性成果进行总结分析时,我们会发现前一阶段对问题的理解、实现方法及语言的表达与运用上仍存在着不足。发现不足说明我们已经站在一个认识的新高度来审视我们所完成的过程,进而调整、改进、优化与完善,使我们自己的学习跃上了一个更高的层面。

其实,这种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的工作方法是学习方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面向方法”——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与表达能力的提高触发综合素质。

一个人的素质包含多方面的内容。素质是抽象的,但是培养素质的方法是具体的。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培养的专业素质主要表现为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具体的语言表述能力。所谓“面向方法”的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思维方式”与“工作方法”的培养与形式,促进学生素质的不断提高。

无论何种语言,其内在的语言内核是一致的,不同的是其外在的表述形式。为了适应计算机专业及相关专业迅速发展的需求,以完善的逻辑思维面对千变万化的问题,以流畅的语言表述运用不同的语言工具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能力与素质的获得正是我们进行素质教育的目标。

三、加强“面向方法”教学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1、侧重分析。

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端。对问题的分析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方面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对遇到的问题作面面具到的讲解。因而对某一问题的分析不应只局限在该问题本身上,而应把它上升到一种类型问题的解决,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促进由点向面的发展。

另一方面由于计算机语言教学“答案搜索型”的特点,即对每个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不同的侧面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求得最佳方法,从而把学习的过程引向深入。

2、强化实验。

计算机语言课程的实验就是上机编程,它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了解教学反馈信息的直接渠道。在理论指导下,让学生动手动脑,上机实践。学生只有在编写大量程序以后,才能获得真知。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语言教学的一大特点。

在实验内容的安排上可由浅入深,先给出引导性的实例,后期则放手由学生自行发挥,解决指定的问题,这样更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目前,计算机语言教学的课堂讲授与上机实验的课时配置基本上为2:1,对某些语言来讲该比例则显得不足,如“C语言”。当学生初步掌握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更进一步的探索时,实验课程也将结束,似乎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适当压缩课堂讲授的课时,将一些内容由学生自学并在上机中验证,教师在一定程度上给予辅导,这样即强化了实验,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3、注重反馈。

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教师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而学生则通过答疑、作业、上机、考试等形式将接受知识的情况反馈给教师。为了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注重及时从每一个环节获得有关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情况、存在问题的反馈信息,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任课教师参与学生实验会使课堂教学与实践更紧密地联系起来。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初期,往往不能准确地用该语言表述自已的想法,教师在学生的作业和试卷中所看到的恰恰是这种表述结果,却不能了解该结果形成的过程,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就是在每个问题的解决中逐渐形成的。通过参与实验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动态,在不成熟的思想中发现闪光的元素并及时加以正确引导,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现新方法,并且及时分享,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改进考试。

如何评价学生对某一计算机语言的掌握程度,这实际上涉及到引导学生如何学习计算机语言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当然不能排除一定程序的记忆,但考试中不允许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却使他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对语句的记忆上,而这种记忆只不过是短时的。如果我们强调上机实践,逐步通过上机解题来完成对学生的评价,这将使学生更加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法的学习和提高,这种方法的获得还会对他们获得其它方面的知识产生影响,这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计算机语言教学与上机实验密切相关的语言的考试更加注重动手实践。

摘要:本文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 对计算机语言教学中“面向方法”的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语言教学,面向方法,逻辑思维,素质

上一篇: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浅析下一篇:浅析石油炼化总承包项目设备采购进度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