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荡江湖

2024-04-24

浪荡江湖(通用6篇)

篇1:浪荡江湖

浪荡

浪荡làng dàng[释义]

①(形)到处游荡;不务正业。

②(形)行为不检点;放荡。

[构成]  偏正式:浪〔荡[例句]  行为~。(作谓语)[同音]  莨菪

篇2:江湖.Com

话还得从头说起, 08年5月份研究生毕业后, 我迅即加入这家知名外企在上海的分公司, 任第七软件开发部工业图像组高级研发工程师。

实习期一直在学习一些编码的规范, 软件设计文档的写作, 软件系统设计、构架、测试等等, 两个月实习期结束后, 正当我准备大干一场, 尽可能多的做做项目时, 这时候金融危机赐予我们项目组的便是面对着无米下锅的尴尬局面。后来实在没有事情可做, 老大干脆去日本度假了。老大走后, 项目组基本上是一种无所事事的状态。那段时间很郁闷, 一方面我是一个不太能闲得住的人, 没事情做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另外我明白只有不断的做项目、积累项目经验我才能在短时间内学到大量的东西, 而这些也将是我未来升职、跳槽或者创业的资本。

如果不是原来在学校时候的威客族经历, 我想机会也不会这么快就降落到我的头上。那是炎热8月份的一个晚上, 我再一次去逛猪八戒威客网站, 想找点事情做做, 小老鼠点出来的一个软件开发项目吸引了我的眼球。这是一个用Delphi加SQL SERVER2005做开发工具的项目, 从项目需求文档可以看出其规模很大, 不过开发周期很短仅仅为40天, 经费预算只有3万块, 而且项目声明必须是有实力的团队来做这个开发。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个项目有相当的难度, 因此下面跟帖的人并不多。我是一直做VC++.NET平台下面开发的, 从我的编程经历来看这个项目并不适合, 特别是数据库, 我搞的是DB2, 与SQL也有很大的差别。闲着也是闲着, 仔细考虑我决定尝试一下, 我加了发威客项目客户的QQ, 然后告诉他, 我们是知名外企的开发团队, 非常希望能够合作开发这个项目。费了好大的劲和他联系探讨由我们开发的可能性, 后来他答应给我们试试看, 但需要我们一周之内给他们一个详细的软件开发设计文档, 看到设计文档后他才能决定是否由我们来做。下了QQ, 我有点犯难, 我是非常希望能够以公司团队开发的方式来完成这个项目, 相对于我们平时每一个项目都是二位数以上的经费来看, 这个项目并不诱人。做过开发的人都知道, 一个大型软件项目一周之内完成详细的设计文档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从我作为一个开发人员的身份来说, 洽谈项目并不是我的本职工作, 而且我以公司的名义来拉订单是先斩而后奏, 如果项目谈成了, 当然没得说, 毕竟有客户对任何一家公司都是好事, 如果谈不成, 公司又知道这件事情, 对我以后的发展是有影响的。细想之下还是给老大发了一封邮件, 详细的介绍了这个项目情况, 以及目前的状态, 我的想法。第二天上班时间看到老大回的邮件, 说不做, 理由很明显, 经费太少, 没有赚头, 没有利润的事情咱不干, 不过如果我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单独运作。看完老大短短的邮件, 心中直犯嘀咕, 现在一方面是我已经答应客户的请求, 另一方面我自己独立是完不成这个项目的, 而项目组的同事们都很闲。如果拿下这个项目对公司对我个人都是有好处的, 为什么不做呢?想当年唐骏直接给比尔·盖茨写信, 自荐“唐氏开发法”, 从此开始了华丽的人生之旅, 我决定也来了一个“东施效颦”, 立即言辞恳切的给公司总经理写了一封邮件。第二天下午副总给我打电话让我去他办公室聊聊我的想法, 这是我来公司3月后第一次见副总, 副总也是第一次知道公司还有我这么个小硕士。听我讲完, 副总当即表态可以做, 联系客户的工作由我负责, 软件设计书的事情, 他立刻打电话给了我们部门的科长, 让他负责。

后来的事情比较顺利, 一周后我给了客户非常详尽的软件设计文档, 客户很满意。几天后客户亲自飞来上海, 就具体的软件开发问题与副总作了详细的探讨, 当然我作为中介人参与了全部的会谈。10月份的时候, 全部的软件开发工作交工, 客户对软件质量和进度表示了由衷的赞赏, 给予了我们的开发团队很高的评价。令我没有想到的, 这位客户又陆续给了第二第三张订单, 每一张单子的经费都在二位数以上, 而且客户点名要我负责项目管理工作。

回老家过年前, 公司开年终忘年会, 副总致辞, 总结全年的工作, 文末特地加了一句, “小钱刚来公司却已经给公司带来了三张订单, 希望大家向他学习。”总经理则笑容满面亲自给我发了科长的聘书。当时, 真可用受宠若惊来形容, 按照我刚刚走出校门时做的未来“五年发展计划纲要”, 我在底层至少待上二到三年做最基本的编码工作, 然后才能做到项目经理的位置, 再磨练个一二年以后才能进入管理行列。不过一个很细小很偶然的机会, 让我跳出了这个带有普遍性的规律, 加入了管理人员的行列, 提前实现了自己的计划。这一刻, 明白了自己辛苦的威客族经历源于读书时填饱肚皮的简单愿望, 却也给已经从一个放牛娃成长为跨国集团研发工程师的我带来了又一次的机遇, 在沉寂中不甘寂寞, 努力突围、主动的“士兵突击”其实都没有白费, 仅仅半年的时间便在公司站稳了脚跟, 也破了公司任人唯能的先例。

总结了近一年的外企职场经历写下这篇日记时, 我并不是想告诉读这篇文章的师弟师妹或者是刚入职场的年轻人我是多么幸运多么的“成功”, 因为我现在连“成功”的边都没摸到, 更加不用说是“多么成功”了。写出我的故事, 很高兴自己能有这么大的进步, 在外企, 其实真的“不好混”, 当然“想混”就不要去外企了, 即使混进了, 危机一来, 这样的南郭先生很容易的就被别人“挥一挥衣袖”, 你留下一片遗憾的。如果你比“好混”还要达到更加高的一个层次, 那除了勤奋外还得好好动动脑子。任何时候任何事情深思熟虑后如果你认为是对的, 那么你去做, 如果你认为是机遇的, 主动出击, 千万不要放弃, 不要气馁, 很多事情都是再坚持一下就可以做到。当然, 如果你好好工作外还愿意坐冷板凳去读书, 愿意去尝试, 机会会更加多。一旦抓住了机会, 待到山花烂漫时, 你就在丛中笑了, 痛并快乐著吧, 年轻人。

篇3:城市:浪荡游民的诗意空间

与会学者、诗人就城市与诗歌创作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城市化与现代化杂糅背景下的中国城市,如何进入文学的展示范畴,成为巨变的当下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

张清华:

工业时代的城市新美学

雾霾笼罩的济南,仿佛19世纪波德莱尔笔下第二帝国的巴黎。

我想起了最初读到的波德莱尔的诗句:“宛如无数蠕虫,一群恶魔/聚集在我们的头脑里,挤来挤去,喝得酩酊大醉,/当我们呼吸的时候,死神每每潜入我们的肺里,发出低沉的呻吟,仿佛无形的大河。”这是现代性与城市的最初结合。而在遥远的东方,一个多世纪之后,我们进入了城市,却在现代性的解读上出现了偏差。

近读王鼎钧回忆录《关山夺路》,看到这样一句:“那时候我也意识到,如果做了作家,为了发表和出版方便,为了和同行交往观摩,为了及时得到信息,大概也必须寄生在都市里吧。三十年代,‘中国作家的一半’住在上海,鲁迅、徐志摩、郁达夫、郑振铎、施蛰存……”

出现在文学表现中的城市,一个是王鼎钧的城市,一个是波德莱尔的城市,我们正在从王鼎钧的城市向波德莱尔的城市过渡。

张清华在发表于2008年的题为《比较劣势与美学困境——关于当代文学中的城市经验》的论文中谈到,在瓦尔特·本雅明的笔下,19世纪欧洲文学中非常特别的城市经验——情感的“惊竦”性和色彩的阴郁陌生感——不是源于别的,而是来自大量游走在城市缝隙和边缘处的“浪荡游民”的存在。这些人以类似于波希米亚密谋者的身份、无产者和流民的身份出现在巴黎的街头,才替换了人们关于这座城市原有的想象,催生了波德莱尔式的阴冷而诡谲的诗歌意象。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城市,“就像本雅明所描述的波德莱尔笔下的‘第二帝国的巴黎’一样,出现了大量‘该隐式的闯入者’,从而肢解了原有的城市伦理:同时更重要的,是因为某种敏感的文化断裂所产生的新的‘时代精神’,已更多地为城市这个现代社会的载体所承托。”

张清华说:“当我在民间诗歌读本上读到郑小琼、卢卫平和上海的《活塞》诗人丁成、徐慢们的诗歌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写下了‘工业时代的新美学’这样的字样。在他们的诗歌中,当代中国的城市经验被赋予了也许比‘第二帝国的巴黎’更宽阔冰冷、更丰富和让人惊惧的内涵,比三十年代‘小资的上海’和九十年代卫慧们的酒吧中的狭小的上海也更为广远和纷繁的图景。”

不过,张清华也谈到,“在文化意义上的城市经验的解释和从文学书写意义上的美学判断,仍然是界限分明的两码事,从经验到美学永远只是一条属于文学的荆棘路。无论我们怎样高估当代中国正日益增长中的城市经验的文化资源,都是不过分的,但关于这些经验资源的文学书写却还在遥迢迤逦的奔波之路上。”

作为农业民族的后裔,“新兴城市的一切对我们而言,都充盈着新鲜和陌生的恐惧与快感,这是文学书写的动力与源泉,但是‘惊惧’或者‘嘉年华会’式的享乐本身,都远不是文学的境地。更何况,城市和‘现代’对人类的未来而言,将是福祉还是灾难?恐怕谁都很难说得清。归根结底,建立在农业文化与乡村经验之上的古典之美,或许会成为永远的乡愁,但在水泥与钢铁的森林中能否建立起另一个文学和美的乌托邦,那是鬼才知道的事情。”

在济南体会纽约的“涨潮与平静”

西川的观点具有普遍的代表性,他指出,当下诗人最大的困扰——过去农业文明时期的诗歌经验与当下工业文明的矛盾冲突。现代化意象如自行车、脸盆、高楼等进入诗歌语言系统的处理方式,与传统诗歌写作中对传统意象的处理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传统诗歌写作经验面对新的现代化意象,处于一种无能为力的状态。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经验停留在对波德莱尔的想象与超越,至于发达国家,城市已然成为一个不再具备二元对立,更加平和的存在。

美国诗人瑾·瓦伦丁,从父母一代就到纽约居住,在纽约,她对诗歌有了接触,读到了许多诗并结识了许多诗人。后来,她作为一名大学退休教师,指导学生写诗,在与学生交流中有了从乡村到城市经验的间接接触。

凯瑟琳·巴娜特和瑾·瓦伦丁一样生活在纽约,她对城市体验的切入点首先是交通,“我长大的地方的交通像海浪一样有涨潮与平静,而现在的住所,纽约有路的地方都很喧嚣,蕴藏着许多能量,为写作提供灵感。”其次,在城市容易找到属于自己的群落,有时候她看到天上月亮很漂亮,就会打电话给相距不到一公里的瑾·瓦伦丁说,你看见了吗?这种互相之间的帮助、提携,在乡村社会里不可能有。纽约是个熔炉,许多作家、艺术家共同创造了这样的氛围。

凯瑟琳说:“在多元化的纽约走两个街区就能到一个完全不讲英语的地方,比如一间小咖啡馆,语言变成一种诗性的感受,因为听不懂,所以不去听意思,把语言当作音乐来听。”她特别提到城市里每个人的脸,包括眼睛、轮廓,在纽约的地铁上、公共汽车上,能看到这么多不同的人,不同的生命,都在你身边。

冯海城从现代城市与古代城市的对比入手,分析现代化城市的独有特点:工业文明的产物,没有一个中心,它是不受控制的、无序的。城市带来一种矛盾的体验,一方面,他感到缺乏归属感,另一方面,他又享受一种“我就是我自己”的自由。

篇4:李嘉统一江湖

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毕业, 李嘉被分配到规划局。仅一年, 李嘉就被整天用扑克打发时光的日子憋得忍无可忍。辞职后, 李嘉留学法国, 然而香榭丽舍的浪漫如此傲慢, 他这个外乡人根本无法“随俗”。又是一年, 李嘉回到北京。

一时间, 李嘉有点懵:前路何方?可又不得不干点啥来养活自己这个一米八七的大活人。卖温州鞋, 倒腾家电, 日子过得慵懒自在, 但内心却焦灼孤独。小生意终究不是出头之计, 他觉得需要找个“正规点”的公司学点东西。

1990年, 李嘉应聘到台资企业火鸟色拉油公司作业务员。在这, 他第一次惊喜见到“销售有表格、有数据”, 用来分析问题很管用。心灵干涸太久, 这次际遇犹如久旱逢雨, 甘之如饴。李嘉沉睡的激情被唤醒, 兴奋得两眼放光, 一年之内, 善于学习的他得到了上司的赏识, 连升三级, 做到了营销部经理。

然而, 命运却给他打开了另一扇门。一个偶然的机会, 色拉油公司的中方投资者邀请他一起做油桶, 他有了第一次跳槽。此后很长时间, 他不得不绞尽脑汁寻找销路。就这样, 做润滑油生意的霍振祥成了他的客户。

也就在交上这个客户之后, 李嘉陡然发现润滑油行业几乎是暴利, 而包装桶做得再漂亮, 也只能赚取可怜的“铜板”。而当霍振祥邀请这个头脑灵活的年轻人加入时, 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出任了这家只有几十万元规模、十几条枪的小公司的副总。

那时, 统一石化毫不起眼, 仅北京就有273家这样的企业, 全国有4500多家。小归小, 争归争, 生意好做, “一个棒子一口锅, 一锅能挣十万多”, 第一年, 统一做了600多万元生意。霍振祥提出明年翻一番的目标, 李嘉却大胆地提出要卖到3000万元。霍振祥决定给他“证明自己”的机会, 看看这个夸下海口的年轻人如何实现承诺。

当时市场上只有三类产品:汽油机、柴油机和齿轮润滑油, 包装分别是红的、绿的、灰的。司机看别人买红的, 就买红的, 有点人云亦云的感觉。李嘉那年做的一件事是:把汽车的照片印到了润滑油桶上对号入座, 司机不再看颜色买, 而看桶上的汽车照片。那时国内跑得最多的不外乎就是桑塔纳、夏利、切诺基几种车, 用什么样的润滑油一目了然。这个小小的创意甚至引起了业内的震动, 1995年统一润滑油做到了3300万元。

少帅登场

初次出手, 卓尔不凡。霍振祥决心退居二线, 李嘉被推到了前台, 在“可以放手干”的欣喜中忐忑地实施自己的计划。这年, 他29岁。

李嘉带领统一石化, 开始使这个公司跑了起来。

1996年润滑油市场几乎是高端品牌的天下, 美孚、壳牌主导市场。国内的千家小企业无一不是盯着洋品牌亦步亦趋, 跟在后面推出类似产品, 靠低端和便宜谋利。统一也一度狂推低端产品, 结局却是“低端产品到处打架, 洋品牌独自偷欢”。

要出头就得突破, 桑塔纳一次用油3.2升, 夏利用2.8升, 可国外产品和国内主导产品都是4升包装, 加完油后剩下的量很尴尬, 扔也不是留也不是。就在那年, “统一”率先推出了3.8升、3.5升、3.2升规格的“对号入座”式的产品———“一桶不多不少, 恰好够用”。

相同的创新还体现在卡车用油上, 他甚至从自家搞装修的油漆桶上得到启示。卡车一次用油16升, 如果用小包装一次则要4桶。如果改成16升大桶就可一次解决问题, 包装成本节省30%, 司机也可废物利用, 拎大桶洗车……两个月后, “统一”的“水桶装”润滑油面世, 三个月后, 中国北方大大小小的卡车后面都挂上了“统一”的水桶。仅此一招, 1996年统一润滑油的销售达到了8700万元。

当时, 市场的规则是代销, 经销商先卖产品再付款。不过通行的规则却成了李嘉的“不能承受之重”, 企业盘子太小, 没有钱, 拖一个月的账款等于占用了流动资金。两害相权取其轻, 在圈内混了没多久的统一石化尔后给经销商定下的“规矩”是———现款现货。

开什么玩笑?先前还算合作的经销商顿时采取了“非暴力不合作”态度:凭什么?不过, 未等到不耐烦的经销商拂袖而去时, 李嘉又讲出了下半句:“只要你现款现货, 我负责派人帮你销售一半, 你玩不玩?”

一语正中下怀:“统一”承诺销掉一半, 即便现款现货, 到头来占便宜的还是自己。经销商们一盘算, 开始全力支持。

这是一场完美的双赢策略。这年, 李嘉召集了500个市场人员, 点对点地分发到各地的经销商中。同时“统一”还专门选取了那些渴望成长的中小企业主作为经销商, 主攻的市场也选在二、三线城市———一个市场尚属空白, 大公司看不上, 经销商也最忠诚和稳定的战场。这种先从二、三线市场突破的方式, 甚至写入了公司的文件:“大城市一律不许建点儿, 所有人员都得往下面跑”。

在这个冷门的领域, 像卖保健品一样卖润滑油的方法, 无疑是行业内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举。那些经过专门培训后的“统一”促销大军, 在车场、修理厂、门市向似懂非懂的司机们耐心地讲授润滑油的知识, 告诉他们该用何种产品、轿车如何维护、如何识别优劣等。这是一场由被动等待变主动出击的战役, 其后, 司机成了朋友, 经销商成了“喝酒时抢着买单的兄弟”。1998年, “统一”轻松地将销售做到了1.5亿元, 1999年做到了2个亿。

时势造英雄

李嘉向董事长霍振祥提议:“建个年产10万吨以上的新厂区, 总预算2.9亿元。”

这是个有些“脱离现实”的提议, 尽管早已见惯了李嘉的跳跃式思维, 霍振祥还是吃了一惊。统一年利润不过2000万元, 能玩这么大吗?李嘉坚持己见:现在, 市场跟前几年的日本、韩国相仿, 处于喷发的前夕;此时各个行业都不太景气, 投资工厂成本比较低。最后, 他拍了胸脯:一期投资8000万元, 保证一年赚回来!

建新厂的方案最终得以确定, 2001年, 工业园建好。在一片欢天喜地声中, 统一去请业内专业权威出席剪彩仪式, 不料却遭到了拒绝, 理由是“不想看到悲剧发生”:以行业内15%的平均增长速度, 统一10万吨的产能意味着至少要从2亿做到10个亿, 短期内卖得出去这么多吗?

悲剧最终却变成了喜剧, 半年之后, 原材料如钢铁、水泥等开始疯狂涨价, 仅此一项, 企业节约了至少5000万元的成本;其后, 中国车市开始出现井喷式的增长, 润滑油需求突然放量激增, 建好的工业园生逢其时, 这年, 公司的销售再创新高, 达到4.3亿元。

痛定思痛

1997年上半年, 李嘉做出了一个让众人期待很久的决定:进军南方市场!此前的“统一”虽然在北方遍地开花, 但在南方尚属盲点。地方的诸侯终究要一统天下, 为此, 统一石化将主力全部调回, 一路浩荡杀向南方市场。

哪知, 人算不如天算。南方气候温润潮湿, 发往南方的产品不到一个月就开始生锈, 锈迹斑斑的产品吓跑了消费者, 也得罪了“被退货搞得很恼火”的经销商。信心百倍瞬时变成万念俱灰, 最要命的是, 主力的南移动摇了北方的销售基础, 那一年, 统一第一次没能实现销售目标。

此后2年, 李嘉未踏上南方一步, 开始对自己进行沉重思考和深刻解剖, 闭门思过。表面上, 南方市场失败是产品问题, 但本质是系统上的失误, 包括产品研发、人员心态、危机处理等链条上都出了问题。

屋漏偏逢连夜雨。1999年冬天, 有人告诉他, 别的企业在“挖墙脚”。李嘉一笑置之。哪知, 春节后上班才发现人不见了。销售、生产……活脱脱地被人拉走了一条线。“前员工”叫嚣着要给“统一”颜色看看, 并推出了与统一润滑油从包装到规格都一样的克隆产品……

李嘉“几乎变傻了”, 更看到了企业系统的“缺陷”。市场败局、人才哗变、战略迷失……痛定思痛, 李嘉痛苦地反思, 在自我肯定和否定的角力中拉扯着自己的过往。个人难免会偏离跑道, 倘若将个人的才智放在一个优秀的系统中, 通过系统评估风险、权衡决策, 那么企业做出正确决策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个人的力量也会在系统得以放大, 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李嘉变了, 由单一的追求速度变成了“两手准备”:一方面继续寻求销售新突破;另一方面开始为这个成立不过5年的企业建立一个强有力的运营系统, 把人为随意性的影响降到最低。

1999年, 统一上马了在国内都还“处于看稀奇阶段”的ERP系统。公司展开大规模的培训, 连从没接触过电脑的清洁工都被请到了电脑桌旁。手工作业最终变成了流程清晰的系统作业, 麻麻匝匝的数据变成了工工整整的表格。复杂过程被精简成流水线:先市场调研, 再分析结果, 推相应产品和市场策略。通过调研反馈, 研发中心可以随时调配出相应产品。这里成了一个做比说还快的企业:2000年, 北方冬季寒冷, 汽车难以点火, 统一推出了9900抗冻机油, “低温启动, 说走就走”;女士摩托车尾气难闻, 在润滑油中加入香料, “宝马香车铺满路”, 大受市场青睐……

经销商通过客户端系统与厂家的服务器相连。经销商买了多少货, 卖得怎么样, 一目了然;对于供应商, 库存还有多少, 什么时候补货, 也随时可以查到并早做准备。经销商要货时, 只需轻轻地一点计划, 信息将自动生成为生产计划, 两天后, 新产品就已陆续发往四面八方。全行业从供货到组织生产到最终送出产品的周期是10天, 而统一润滑油只需要3天, 相当于同样的时间做了别人三倍的事情。

凤凰涅木

系统的力量最终转化为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到2001年时, 统一石化做到了6亿元的销售额, 成为国内民营石化企业的老大。不过这一年, 李嘉感到自己触摸到了“天花板”。

天花板下, 数千家中小企业乱成一团, “统一”虽然个子最大, 却不得不弯腰屈膝和小兄弟们肉搏抢食;天花板上, 利润最丰厚的一块蛋糕被美孚、壳牌等巨人攫得, 20%的高端市场却获得了80%的利润。

他不服。润滑油说到底只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调和而成, 大家都用差不多的原料但价格却天上地下, 凭什么?

李嘉决定向洋品牌发起挑战, 破天荒地想到去央视参与广告招标。哪知专家们齐齐亮起了红牌:“一个平常看不见、摸不着的工业品, 要去央视招标向大众露脸, 教科书上都没有先例。”

N票反对、1票赞成。不过孤零零的1票最终变成了2票。霍振祥与李嘉进行了一场“惜字如金”的对话。“决定了吗?”“决定了!”“要多少钱?”“6000万左右。”“多准备点, 7500万怎么样?”“行, 超了这个数就不投了!”

2003年元旦, 统一广告破天荒地出现在了央视黄金时段。第一个月, 1000万元投下来, 市场毫无反应。第二个月, 又咬牙将1000多万元砸进去, 依旧没起色。京城一家报纸用寥寥数语点评, 题目是“这个企业像爱多”。

自助者天助之。2003年3月, 伊拉克战争爆发。李嘉迅速做出决策, 撤下现有的广告, 改为播放那一条早就准备好的“多一点润滑, 少一点摩擦”的广告。

这个在非常时刻播出的广告无意间暗合了统一润滑油的诉求宗旨, 于是产品及品牌的传播, 在已有的基础上开始以数倍的放大效应向外延展, 市场大门一下子被冲开了。2003年, 统一石化有惊无险地将销售做到了12.6亿元。高端润滑油销售的比例由10%上升到了41%, 业界震惊。

众人觥筹交错时, 李嘉却独自冷静思索。中石油、中石化相继投入战斗, 长城、昆仑、统一在电视上比着较劲, 刺刀见红。为防养虎为患, 中石油、中石化停止基础油供应, 其用意再明了不过。国内基础油源被掐断, 统一不得不在国际市场招标采购, 成本加大。虽然统一向“高端”成功走了一步, 但基础油的瓶颈不解决, 阶段性的成功过不了多久就会被抛弃在历史的角落里。可是, 要打破基础油垄断, 又那是一个民营企业能左右的事情。

2006年9月, 统一突然宣布将75%的股份出售给国际石化巨头壳牌公司。业界感叹“又一个养大的孩子被卖掉”, 可实际上是统一借道壳牌, 成功地解决了基础油采购这个大难题。此外, 统一被纳入了壳牌旗下, 但仍保留了原有的管理和销售团队, 沿袭独立的一级经销商网络。这些销售网络完全独立, 并且只卖统一品牌的产品。但在企业管理、财务控制和人力资源上进行了资源整合和优化, 同严格遵循壳牌的商业原则, 在更高平台谋求新的发展。

时至今日, 面对来势汹涌的金融危机, 李嘉似乎并没有其他企业老总所表现出来的那份困惑和焦虑:“在这场危机中蕴涵着很好的机会。我们有足够的现金, 有大量人才和技术储备。在用人和市场策略上跟别人不同, 我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 走好现在的每一步。”

壳牌入主统一后, 李嘉的认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对企业社会责任和义务有了更深的感悟。“原来认为把业务做好、能赚钱就可以了, 现在我们拿出一半的时间去做这方面的工作。作为一家优秀企业, 这应该成为企业经营理念的一部分。”

合资公司控股方变脸屡见不鲜。对此, 李嘉说:“别人怎么样我不好说, 但如果你的品牌是消费者喜欢的, 有非常好的销售渠道和团队, 就不会存在这问题。”

篇5:人在“江湖”

一、风云江湖

“江湖”是个什么样的班?我至今仍然清楚地记得当初校长把这个班交给我时的语重心长, 说不仅学生要费些脑筋, 家长也要花点心思。学生向喧曾在《思念》一文中用这样一段话来描述:“我们这个班, 是在四年级时组建起来的, 吸纳了许多‘恐怖份子’, 吓走了一个又一个优秀老师, 使许多老师刚来的时候信心十足, 能扭转逆势, 可走的时候都摇头叹气, 说我们班无药可救, 所以换了很多老师, 是全校公认的最差班……”用打扫全校卫生的校工老吴的话来形容可能更形象更直接———全校第一烂。

为什么称这个班为“江湖”?这个班有一个得到全体同学公认的“老大”, 老大的威信甚至大过很多老师;同学们把原班主任取了一个外号叫“陈浩南”, 原因就是陈浩南是电影《古惑仔》中的黑帮老大, 而班主任理所当然是这个班的“老大”;男孩们在平时大多以兄弟相称甚至在文章中写的都是“我有几个好弟兄”云云;男生中有两支派系:花垣帮以石宽、张思远、吴方振为代表人物, 主要特征是嚼槟榔;吉首帮以胡金明、田开、张振涛为代表人物, 主要特征是穿着时尚, 谈名车名人及一切名牌。这两派的共同特征是外表阳光帅气够酷, 走路大摇大摆, 热爱足球、篮球运动, 球技高超。

这个班吸纳了多少“恐怖分子”?头号种子石宽, 抽烟上瘾、出口成“脏”, 打架凶、狠、猛, 曾一脚将同学的右手踢成骨折。在寝室, 他想睡哪张床就睡哪张床。在教室, 他想坐哪张桌子就坐哪张桌子。就算在课堂上, 只要他一个眼神, 就会有一个同学举手向老师请假:老师, 我要上大厕。然后偷偷去小卖部给他买零食。他是全班公认的“老大”。

二号种子罗爽, 外号“炸弹“, 容易与同学发生磨擦, 人际关系紧张, 从不听课、从不主动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每天由家长接回家里守着完成当天作业, 第二天再送回学校上课。身为住宿班的住宿生, 已经无法坚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曾经试图转入其他学校, 但因成绩、表现都差而被拒之门外。

三号种子符剑飞, 外号“大头”。因家庭破裂, 性格变得偏激, 仇视母亲, 同时对人怀有抗拒心理。曾经对语文老师大打出手, 抓得那位年轻的女老师满脸血痕。期末考试四十多分, 全校唯一语文不及格者, 不是不会做, 而是号称“老子偏不给她做!”

二、初涉江湖

虽然从各方面收集到了很多信息, 自己在心里也早有准备, 但刚到这个班, 依然被杀了个措手不及:第一次上课, 居然花了六分钟才安静下来, 我就在讲台上静静地看着、听着、微笑着, 直到他们自己不好意思闹了才上课;第一周周末的家庭作业, 居然有四十多个人欠交;作文更是五花八门, 不知所云, 有同学在结尾写“作文写得太长了, 而且超级偏题了, 不可能再得第一了, 反正我还是写完了。”而在另一篇自我介绍的文章中, 居然有一篇只有四个字———“我叫张乐”;上《词两首》时, 我问除了课文中的《渔歌子》和《忆江南》, 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时, 居然没有一个人答出一个, 甚至连学过的《如梦令》之类也没人想起……还有随时随地都有的果皮纸屑、一两分钟不在就有可能爆发的“战争”、隔三岔五就有人一脸的血指甲印、不时有家长到校找学生解决问题……正如一团乱麻无从下手, 让人感到前所未有的无所适从。

如果一个孩子长期生活在这样的集体里, 他们的心灵怎能不被扭曲?孩子不比物品, 用坏了可以扔掉, 也不比庄稼, 这季欠收了可以下季补种。孩子耽误了, 不仅耽误了他一生的前途, 也摧毁了一个家庭的希望, 甚至有可能给社会带来危害。如何改变班级的现状?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如何让家长信任老师?如何让每个同学心中充满爱?该从哪里下手?

我不断地思考着, 不断地站在孩子和家长的角度审视着, 我觉得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和信任应该不难, 因为没有任何一位家长主观上不愿跟老师合作, 不愿孩子在一个良好的环境里健康成长。果然, 开过一次家长会后, 大家纷纷表示, 要钱出钱、要力出力, 配合老师配合学校搞好孩子的教育。难的是怎么面对那一群心浮气躁的孩子。我掂量着, 如果在没有感情基础的前提下贸然出击, 做大动作, 一定会受到强大的抵抗, 搞不好还会弄得自己下不了台。这群孩子明显逆反, 且因走马灯似的换老师而积累了丰富的反教育反教师经验, 所以, 首先不宜将打击的面扩大, 其次不宜直取黄龙, 如果毛主席他老人家当年带着秋收起义的队伍直扑南京、北京、上海, 革命还能成功吗?思前想后, 我决定要像干革命一样, 跟学生打一场农村“包围”城市的“持久战”。

一周之内, 我安心地上课, 没有批评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件事, 只把每堂语文课上得风生水起, 课后再跟他们开开玩笑拉拉家常, 学生们很快就喜欢我的课了, 我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很多信息, 接下来就只看选择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拿什么人“开刀”了, 真让人有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急切。

三、人在江湖

撕了几本鬼画桃符的作业本, 骂了几个撞到枪口上的“小屁股”后, 我决定专项打击, 各个击破, 向种子选手进攻了。

⒈舌战三号种子符剑飞

第二周的一堂课后, 我首先表扬同学们越来越会听课了, 为人热情开朗真诚, 老师非常喜欢, 然后话锋一转, 问:“不过———我听说这个班居然有同学敢跟老师打架, 是谁如此胆大包天?”

同学们齐声道:“符剑飞!”

在众人的目光中符剑飞英雄似的似笑非笑, 表情有点不自然。我上上下下打量着他, 边看边说:“不像啊, 怎么看都不像啊———”只看得他低着头再也笑不出来, 我才说:“老师相信你不是那种大逆不道的人, 但就算你有一千个一万个理由, 打老师都是无知和道德品质低劣的表现。老师是什么?天地君亲师, 老实是要同家里的老祖先一起摆在神龛上供着的人, 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人!”

我在不知觉中提高了嗓门, 同学们都用一种鄙夷的眼光盯着符剑飞。

我又痛心地说道:“你们知道被打的陈老师去哪里了吗?她去深圳打工了, 她说这一辈子再也不当老师了, 她的教师梦, 是被符剑飞打碎的!” (此为本人杜撰, 陈老师是调回她的老家任教去了。) 同学们一片哗然, 那目光像剑一样射向符剑飞, 他沉沉地垂下了他的大头, 相信他的内心一定充满了后悔。

片刻后, 我又换了一种语气:“不过, 学生打老师也间接说明了老师的无能。符剑飞, 有本事你现在来打我———我一耳光把你打到对门河!”学生们都笑了, 他们从此知道了这是个“会打人”的老师, 不是个可以随便欺负的人。

“当然, 我相信我们师生之间会合作愉快, 绝不会让那样的悲剧重演。符剑飞, 对不对?”“对!”同学们热烈地回答道。

⒉智激二号种子罗爽

开学不久, 我就发现罗爽其实异常聪明, 他思维的敏捷、逻辑的缜密、听课的投入无一不昭示着他的潜力和希望。但是他情绪不稳, 一不小心就开了小差, 写字动作慢, 得理不饶人, 用本地话来讲, 只抹得顺毛, 抹不得倒毛。对这样的孩子, 激将法可能最有用。

那天放学, 罗爽的妈妈照例来教室接他。我提出不上晚自习很可惜, 课堂四十分钟错过了, 花几倍的时间也补不回来, 希望他能坚持上晚自习。这位愁容满面的妈妈这才道出苦衷, 不是家长不想上, 而是他晚自习从不做作业, 老师拿他无法才要家长每天接回家一对一辅导的, 家里离学校远, 转学又没人要, 为这个儿子不知费了好多心思。我对家长说只要他们配合, 我让罗爽参加语文晚自习并且保证他独立完成语文作业。

家长欢天喜地地回去了, 我对罗爽说:“你的妈妈很漂亮, 但是, 她没有杨诗情的妈妈年轻, 没有胡金明的妈妈自信, 没有谢芷源的妈妈潇洒, 没有肖逸菲的妈妈开心, 为什么她不快乐你想过吗?”“没有。”罗爽的回答一脸无辜, 似乎妈妈的快乐与他无关。

“那是因为你不争气, 妈妈白天上班, 下班还要守你学习, 风里来雨里去, 她迟早要给你累死。人家生下宝宝孝顺、听话, 可你带给爸爸妈妈的是什么呢?一个男子汉, 不能给父母带来幸福, 不能让父母为自己骄傲, 那是耻辱。”

罗爽似乎才意识到自己有点理亏, 歪着头没有作声。

“亏他们还给了你一个这么聪明的脑袋瓜, 不思长进, 白白浪费资源, 哪天我非把你的脑袋拧下来跟XX换一个不可, 让他长个聪明的脑袋好好学习, 你蠢一点没关系, 反正你连晚自习都没法上, 作业也不肯做。”

“老师我可以上晚自习, 我可以自己做作业。”那天晚上是罗爽最后一次被接回家, 在上楼梯的时候, 他捧着妈妈的脸说:“妈妈, 你好辛苦哦!”二号种子就这么上钩了。

⒊直取一号种子石宽

从不和我发生正面冲突, 偶尔我们的目光相遇, 他也赶紧闪开。但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左右着班上的每一个男生。我感觉到他既不想与我为敌又对我怀有一种本能的抗拒, 或许在他的世界里, 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就应该是猫和老鼠的天敌关系吧。为了打开他的心门, 我决定登门家访, 看看是什么样的父母、什么样的家庭养育了这么一个桀骜不驯的孩子?

石宽家住在花垣县龙潭镇猫儿乡杉木村, 从吉首坐车到花垣县城再转车还有两三个小时车程。暑假的一天, 乘着清早的凉爽, 我早早地上路了。谁知车过排碧时正遭遇赶集, 一堵车就是一个多小时, 车内又闷又热, 我只好向前走, 再由石宽的姑爷从花垣开车来接。在花垣吃过中饭, 我们赶往龙潭。谁知半路上又塞车, 那些运矿车排成了长龙, 将狭窄的乡村公路堵了个水泄不通, 就连司机们的影子也找不到。石宽的姑爷告诉我, 只要有一辆车坏了, 有时候会堵一个星期。我再次弃车从步向前走, 由石宽寨子上的小四轮来接我。

当风尘仆仆的我见到晒得像泥鳅一样黑的石宽跳下小四轮来接我时, 他羞涩地笑着, 不住地用双手抓头, 浑身的不自在中透露着掩饰不住的喜悦。师生俩相视一笑的那一刻, 我感到有一股亲情漫过全身, 似乎见到了自己久别的孩子一样, 我知道, 这孩子从此与我心灵相通了。

从石宽父母的口中我知道了, 自石宽爷爷辈以上, 世代都是当地的苗王, 而石宽就像天生秉承了祖辈遗风, 从小就是村里的孩子王, 他一声令下满寨子的孩子都跑到他家的田里来插秧了;一个大人欺负了他后, 被他拿着猎枪追得满寨跑;为了帮寨上的一个孩子打抱不平, 他被七、八个大孩子打得动弹不得也没哼一生痛, 没求一声饶;就算现在, 只要他一回到寨上, 他家的坪场就会聚满孩子———难怪他一个农村孩子能在城市校园站稳脚跟, 也许他就是那种天生的领袖人格吧!

石宽还有一个哥哥, 上网成瘾荒废了学业, 辍学后家里给他买了一台车开, 他依然本性难移。虽然家里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石宽身上, 但石宽受哥哥的影响较大, 他抽烟打架讲脏话也就不难理解了。

从石宽家回来后, 我感到自己越来越喜欢石宽了, 他在我心目中就是一个有点野性和匪气的骁勇农村少年, 虽然沾染了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 但仍然不失其纯朴本色, 尤其重感情讲义气、聪明机灵, 只要引导得法, 坏不到哪儿去。

四、笑傲江湖

如今的石宽, 虽然还有很多坏习惯, 但他不抽烟不打架了, 他有一个梦想———当军官;如今的罗爽, 虽然成绩仍然不够理想, 但他能友爱同学坚持学习, 拥有自信了;符剑飞因家庭的关系转学去了泸溪, 同学们经常跟他在网上交流, 还打算邀请他回来参加毕业晚会呢。

而如今的六 (5) 班, 虽然成绩依然没有跨入全年级前列, 依然不能在老师规定的时间里打扫完卫生, 依然做操难看唱歌难听, 依然有很多很多让人头痛的坏毛病, 但同学们热情、幽默、开朗、上进, 我们取得过篮球比赛第一名、足球比赛第二名、乒乓球比赛第三名, 取得过朗诵比赛第二名、高楼抛鸡蛋比赛第二名、电脑绘画大赛第二名等好成绩, 大家都热爱这个大家庭般, 充满爱和温暖的班级, 我们商量着要在毕业的时候出一本作文专集, 开一个毕业晚会, 还给二十年后的自己写了一封信, 总之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美好的希望。

我爱这个特别的班级, 我爱这群顽劣的孩子。

在这里, 我就用孩子们写在黑板报上的一篇名为《六 (5) 希望》的短文来结束这篇文章, 同时也结束我这趟为期两年的江湖之行吧:

希望六 (5) 班能顺利毕业

希望六 (5) 班没有强权主义

希望六 (5) 班没有做决定的老大, 人人都是老大

希望六 (5) 班不要惹老师生气

希望六 (5) 班永远团结一心

希望六 (5) 班永远充满朝气

希望六 (5) 班干净整洁

希望六 (5) 班快乐

篇6:“雀”战江湖

在浙江萧山, 一群眼尖的生意人, 同样因照片而兴奋———那张自动麻将桌正是他们公司的产品。一个信息开始在通过全国 经销商传播开去, 顾客们被频繁告知:“你知道汪峰和章子怡爱打麻将吗? 不知道没有关系。他们用的是雀友麻将机! ”

麻将似乎 很难和“ 高大上” 扯上关系, 然而雀友麻将机不但 占据着行 业的大半 壁江山 , 而且2009年在澳大 利亚证券交易所上市, 成为业内 首家上市 企业。

做麻将机也能上市?舆论哗然。此外, 这一看似 门槛很低 的行业必 然竞争者 众, 仅仅是雀友这个商标, 近年来市场上就先后出现了“上海雀友”、“广东雀友”、“香港雀友” 等20多个———麻雀满天飞中, 雀友何以扛住冲击?这个行业以及行业背后又有哪些故事?

仿造起家

个头不高, 国字脸, 对于浙江萧山人魏国华, 外界的评价是, 这是一位性格沉稳吃过苦的老板。

高中毕业以后, 魏国华修过钟表, 搞过服装厂、房地产 , 渐渐积累 起家底。1993年 , 从草根生意一路摸爬滚打上来的魏国华走到了人生的分水岭———生意虽挣钱, 但很难再有建树;想要突破 , 必然转行。

1993年底 , 魏国华应朋友之邀去日本玩, 无意间看到的一种可以自动洗牌的麻将桌, 这让他兴奋莫名。“中国人爱打麻将, 但都是用手砌牌, 如果有这么方便的设备, 将是一场多么大的变革。这生意非做不可! ”

魏国华回国, 一起回来的还有两台自动麻将桌。如他所料, 这“先进机器”令身边所有人感到新奇。

魏国华决定在中国代理销售这种麻将机。没想到, 生意居然和自己想的相差万里。问题出在哪儿了?

原来, 麻将在日本只是老年人的休闲游戏, 日本造麻将机用的麻将小, 只有拇指那么大, 这和中国人的习惯大相径庭;此外, 麻将机售价超过2万元 , 很多人望而却步。

魏国华决定自己干, 领着一些略懂机电的亲友拆装麻将机, 反复开发模具。麻将机原理很简单: 麻将牌背面有磁性物质, 正面没有。牌被洗牌桶上的磁圈吸住, 送至输送槽, 由叠推电机堆成墩子;正面向上的牌则继续在盘上转动, 圆盘上有一条小弹簧把牌翻拨, 使牌不断翻动, 直到最后所有的牌都被吸住送到槽上带走。只要人按下升降按钮, 托板就会将四面叠好的牌送出台面。

1995年初 , 魏国华仿制出了中国第一台自动麻将机。“松冈机电”随即成立。

彼时 , 国内尚未 有同类型 竞品 , 松冈机电的雀友自动麻将 机势如破 竹 , 每台平均售价万元以上, 1995年一年就卖出了几 百台。当 时的员工 也不过数 十人。

此后十年, “雀友”网络铺开, 相继开发出雀友至尊系列、飞鸟系列、3A系列、恭喜系列等不同的产品矩阵。

三招进化

2004年 , 可以被看做麻将机行业的分水岭。此前, 整个行业粥多僧少, 可随后, 高利润引来的众多资本, 市场顿时四处狼烟。

雀友也在对手的紧逼下不断进化。

第一招———招兵 买马。2003年以前, 松冈机电的管理层都 是创业元 老 , 兄弟式的管理方式相对粗放。魏国华意识到, 未来的市场战争不 单单在产 品层面上, 企业需要更多的人才。2003年底, 魏国华毅然打破家族经营 的模式 , 着手经营权与管理权分离 的管理变 革 , 从松下、摩托罗拉、海尔、小天鹅等优 秀企业挖来多名高管, 并着手对 空降兵们 进行整合。

职业经理们走进企业, 魏国华不但给予高薪, 更大打感情牌, 拉拢人心。现任松冈机电CEO的郑忠良告诉记者, 自己的房子、车都是魏国华倾力相助买下来的。 感情牌屡试不爽, 公司管理团队也相对稳定。

第二招———自主研发, 锁定中高端市场。从最早买来两台机器做拆解模仿, 到现在拥有数十人的研发中心, 雀友在技术研发投入上的“强硬”做派 , 让不少抱着过把瘾就撤的跟风者望尘莫及———从单口机到四口机, 再到八口机, 雀友牢牢抓住中高端市场需求一而今很多私人飞机上都会安装一台最高配的雀友麻将机。

而另一边 , 随着大量 作坊式工 厂涌入这一没有标准的行 业 , 价格战开 始此起彼伏。雀友没有 动摇 , 紧紧咬住 中高端市场不放, 从产品定位 上区隔对 手 , 拉开和竞品之间的距离。 郑忠良认 为 , 一旦某个行业进入有序时 期 , 低劣的产 品终究会 被消费者 所摒弃 , “成不了大 气候”。

第三招———渠道变革。在销售模式上, 雀友在建设传统专卖店渠道的同时, 开始多渠道并进, 这也是雀友与其他企业拉开距离的关键一步。

市场中, 雀友麻将机比同类产品的价格至少高出一倍, 毛利率始终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5个百分点。某代理商在2002年做了雀友在当地的代理商 , 一年一个小店面就卖出上千台麻将机, 赚了上百万元。“在雀友的第一批经销商里, 现在身家几千万元的不在少数, 都是雀友为他们赢得了第一桶金。”

在全国600多家雀友 代理商中 , 大部分都是十年以上的经销商, 魏国华非常重视这一批稳定性强的战将。“当他们把这个事情当成自 己事业来 做的时候 , 你就不用担心他们是否会用心。”

雀友三招, 可以看做企业在内功层面的努力, 要想坐稳行业的第一把交椅, 魏国华想到了上市。

上市是魏 国华心里 挥之不去 的梦。早在2005年, 雀友销售额已经达到5亿元, 市场占有率第一。但魏国华一跟别人讨论上市的想法, 几乎所有人都告诉他: 雀友不可能上市。它仅仅是个赌具, 根本见不得光。每每听到这样的话, 魏国华内心都五味杂陈。“为什么雀友就不能上市? 国家是严禁赌博, 难道不生产麻将机就能抑制赌博?”

魏建国决定“曲线救国”, 远赴澳洲上市。

麻雀乱飞

2009年在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上市后, 魏国华命令厂家发货时, 必须捎带一块红色的条幅, 让经销商们挂在专营店里的最显眼处。经销商们打开条幅一看, 上面写着:“祝贺雀友成为行业内首家上市企业”。

不少经销商反映, 挂上条幅后感觉说话都有底气了。这样的惊喜当然也反映在销售业绩上面, 不少雀友经销商一连开了好几家店面。

雀友上市一年, 财报显示, 虽然税后利润为720万澳元, 较前年上升9%, 但是销售收入却同比下降了7%, 为6650万澳元。郑忠良将下降的原因归咎于中国市场越来越激烈的无序竞争。

当时, 中国麻将机生产厂家已达一千一百多家, 销售总产值已超百亿元。这一市场也被很多老板称为“机电行业绝对自由的市场”。 因为缺乏监管, 且利润可观, 一度出现了超过200个品牌。仅名为“雀友”的, 就有“上海雀友”、“广东雀友”、“香港雀友 ”等20多个 , 一时间“麻 雀满天飞”。

对手众多, 商战难免, 最有代表性的当属雀友与上海雀友之间的“双雀大战”。

“双雀大战”的导火索 , 与当年双星、特星大战如出一辙———皆是因为叛将出走。

上海雀友的创始人, 曾是雀友最大的经销商, 掌握着沪浙一带重要的销售渠道, 也是雀友经销商中当之无愧的一号猛将。后来, 在分拆经销商区域的过程中, 该经销商与公司产生利益分歧, 被雀友取消代理资格。

谁知, 被取消代理资格后, 他随即注册了以“雀友”为商号的企业, 且成立“上海雀友机电公司”, 开始自己建工厂生产麻将机, 并在产品包装上刻意突出“雀友”二字。由于麻将机本身的技术门槛较低, 顾志洪生产的“上海雀友”不但包装上与真雀友真假难辨, 价格也更为便宜。

起初, 老顾客都以为雀友的上海分公司又推出优惠产品了, 竞相购买;而其他消费者则被混淆了视听, 以“上海”这样国际化的城市印象做出判断, 认为“上海雀友”才是正牌。魏国华发现了事态的严重性。

如果再不 及时遏止 , 恐怕离“ 鸠占鹊巢”的日子也就不远了。2006年, 雀友一纸诉状将上海雀 友告上法 庭 , 虽然最后胜诉, 但上海雀友 公司并未 履行调解 协议, 并以更名等方 式规避生 效调解书 的执行。

那几年, 上海雀友几乎成了雀友的一块心病。一个明知故犯, 一个穷追猛打, 几年间针锋相对, 水火不容。在郑忠良看来, 坊间山寨雀友的公司并不少, 而雀友反山寨的策略就是“擒贼先擒王”, 像上海雀友这种企图发展品牌的公司必须一举击落, 否则后患无穷。

2009年 , 雀友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中国驰名商标”, 谁知上海雀友得知后 , 竟连夜往审批单位的门缝里塞进了很多“告状材料”, 材料中列出雀友的母公司曾经有违规记录, 企图阻碍雀友申请进程。

这件事, 让所有雀友人捏了一把冷汗。因为对手是雀友出来的人, 对企业前世今生了如指掌, 可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幸好魏国华早有准备, 对方的发招并未起到多大效果。商标最终被雀友成功拿下。

时至2011年, 雀友在人证、物证俱全的前提下, 又一次把枪口对准上海雀友, 两家公司在法庭上兵戎相见。最终, 上海雀友落败, 被勒令禁止在企业名号上使用“雀友”二字。

雀友终于大大舒了一口气, 终于打下了一号对手。但没有想到, 一个上海雀友倒下了, 反而千万个上海雀友站起来了。原来, 上海雀友曾经还有名有分, 但官司一打完, 这个名字反而没有了限制, 任何一个厂家和经销商都可以随便贴牌使用。

无奈, 雀友又开始了新一轮漫长的“市场打假战”。

再次转型

这个行业, 有人想捞一票就走;有人则期待着有一天, 自己的产品不再是赌博的代名词。麻将机这片江湖, 从野蛮生长到竞争惨烈, 从上不了台面到有人上市, 经历了太多。

1995年 , 第一台麻将机从日本引进中国。刚开始, 每台麻将机轻轻松松就有一万多元的利润; 后来进入的人越来越多, 近千家厂商如雨后春笋。到现在, 生产一台麻将机最后的利润不到百元。

一些较大的厂家为了挽回颓势, 开始进行大肆宣传———花钱请明星代言。其中曾志伟代言的某麻将机品牌, 代言费高达200万元以上。“也有厂家曾经联系赵本山和葛优, 葛优明确表示不干, 赵本山则说, 给几千万也不行。”很多明星显然不愿意跟麻将机扯上关系。

一位经销商曾无意间透露, 原本他花了大价钱挂在户外的麻将机宣传广告, 在市领导前来视察的前一天被告知必须取下, 原因是涉嫌宣传赌博, 影响市容。这样的事情频频发生, 令许多经销商欲哭无泪。麻将机, 仿佛一株“见光死”的植物, 始终不能拿到台面上来。

2012年 , 雀友提出“去麻将化”, 力图转型为娱乐家电专家, 成为行业中敢为人先的“变革者”。

目前, 雀友的大部分市场流向都是棋牌室等商用场所, 但麻将机的寿命一般都是三到五年, 市场容易饱和, 因此雀友的下一个终端目标, 应该锁定家庭———让麻将机进入家庭, 成为家庭娱乐产品, 这样既可以规避政策风险, 又能够增长家人相处时间, 有利于家庭和谐。

雀友开始拒绝出现在行业媒体上, 甚至有意与整个行业划明界线———我不是赌具专家, 而是娱乐家电专家。他们开始尝试把麻将机与餐桌、茶几等家具相结 合, 增加它的家具功能性, 同时也在渠道上开始向家具卖场、电商上迈进。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 行业里面总得有人来第一个尝试。雀友愿意担这个风险去尝试。 ”郑忠良曾是雀友的财务总监, 出任CEO日子并不长, 他明白雀友的转型不管是在财务上还是渠道上, 都将面临巨大压力。

上一篇:科学搭建生命体的积木下一篇:浅谈如何提高教师课程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