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品管圈流程图

2024-05-01

护理品管圈流程图(通用10篇)

篇1:护理品管圈流程图

2016年护理品管圈大赛流程

活动主题: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第三届“护理品管圈”活动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比赛流程:

一、领导及嘉宾介绍(具体罗列)

二、领导致辞(标明)

三、宣读比赛规则

四、比赛次序

(一)骨科 减少患者疼痛率

(二)供应室 降低供应室下收诊疗包差错发生率

(三)重症医学科 提高护理文书书写的正确率

(四)妇科 减少留置针使用故障 活动1:个人(抽奖)

(五)消化内科 降低住院病人胃管脱出率

(六)血透室 如何降低AVF闭塞的风险机率 公布成绩1-6

(七)感染科 提高尿尿道记录的准确率

(八)普外科 你我同行 健康同行 活动2:团体(人椅)

(九)中西科 降低护理记录缺陷,减少护患纠纷

(十)产科 提高产妇对分娩镇痛的知晓率

(十一)内分泌肾内科 降低住院患者低血糖率发生率

(十二)急诊科 降低120出诊返空率 公布成绩7-12

(十三)泌尿三腺血管外科 降低输液外渗率

(十四)神经外科 降低静脉输液外渗

(十五)儿科 如何提高婴幼儿动脉穿刺成功率

(十六)麻醉疼痛科 降低手术室内镜不规范效量率 活动3:小组(默契大比拼)

(十七)神内科 提高人工气道管理的合格率

(十八)眼耳鼻喉科 提高患者眼前段照相的满意度 公布成绩13-18(十九)心内科 提高冠脉造影患者健康教育掌握率(二十)呼吸内科 降低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率(二十一)社区 公布成绩19-21,并宣布最后成绩

五、结束词 附页:

活动1:个人(抽奖)形式:领导或嘉宾抽奖 操作程序:

1、提前好准备好一个抽奖箱、几只签字笔和几个千纸鹤折纸放在入场口

2、入场前每人写一个词(名称、动词、形容词皆可)在折纸上,署上自己的名字,并将写好的折纸放进抽奖箱

3、请三位领导或嘉宾评审从抽奖箱中各抽取两张折纸,被抽中者即可获得神秘礼物。活动2:团体(人椅)

形式:小组成员一起参加,评委也可组成一组,每组6-10人左右皆可。类型:破冰 时间:5分钟 操作程序:

1、全体成员围成一圈。

2、每位成员将双手放在前面一位成员的双肩上;

3、听从主持人的指令,缓缓地坐在身后成员的大腿上。

4、坐下后,主持人再给予指令,让成员叫出相应的口号:例如“齐心协力、勇往直前”。

5、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哪个小组坚持最长时间不松垮则胜出。(每轮参加的团队数视场地而定)

6、胜出小组即可获得相应礼品奖励。(活动轮数视参与者情况而定)活动3:小组(默契大比拼)形式:两人为一组 类型:默契考验 操作程序:

1、一次请三组上场,每组一人负责形容比划,一人负责猜。

2、拿出抽奖箱,由负责比划的人随机抽取一张,打开并展示给在场观众(除了负责猜的人)看。

3、负责形容比划的人用语言描述或者形体比划将自己所看的是词语形容比划出来,由小组另一个人负责猜,如果说出即为无效跳过,用英语也当做无效处理。

4、哪组先猜对3个词语即为胜出。

篇2:护理品管圈流程图

我们急诊科是医院的前沿阵地,是危重病人聚集的场所,风火轮象征着我们全体人员用最快的速度、最敏捷的动作、最娴熟的技能和最炙热的心来挽救患者的生命。第一个主体该怎么确定那,在我们护士长的指导下我们全体圈员用头脑风暴的方法确定了我们的主题:缩短心跳骤停病人建立静脉通路时间。对于心跳骤停的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在短的时间内建立好有效的静脉通路,保证抢救药物的应用,刻不容缓。

接下来我们按照品管圈活动的十大步骤一 一来做。一开始是艰难的,因为大家是从零开始的。在不断的学习和摸索中我们,我们也收获了喜悦。活动的过程中,每位圈员都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了大家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执行标准化过程中,科室人员多,流动性强,需要人人知晓和遵守,大家多次的演练与学习,提高了大家团队协作能力;在制作PPT过程中,需要对柏拉图、鱼骨图、甘特图等进行绘制,大家上网查阅,互相学习,提高了大家的制作能力。最重要的是,我们制作了标准化的流程图和抢救的简易口诀。对于血管的选择我们的简易口诀是:一肘(肘部静脉)、二腕(手部静脉)、三颈部(颈部静脉)、四踝(大隐静脉、足背静脉网)、五股(股静脉)、六气滴(气管内滴入),可以看出,我们首选上肢近心大血管,离心脏越近越粗越好,特殊情况下上述血管穿刺都困难时可给予气管内滴入用药,保证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好的救治。通过大家的努力与改善,我们将心跳骤停患者静脉通路建立时间从改善前的4分钟缩短到现在的1.64分钟,大大缩短了穿刺时间,为抢救用药打好了基础,提高了患者抢救的成功率。

篇3:护理品管圈流程图

1“品管圈”的流程

1.1 主题选定

经过培训科室全体护理人员、组圈及圈员的头脑风暴讨论等活动,最后确认“提升儿科患者对病房的满意度,以契合医院目前要求的三好一满意为目标”,最终确定为本次品管圈的活动主题。

1.2 拟定活动计划

整个品管圈活动计划6个月完成,每个星期活动1次,每次2 h,讨论并解决出现的问题。翻阅活动前6个月收回的满意度调查表,分析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拟定对策,实施对策,效果确认,循环往复,直到目标实现为止。

2 实施对策

2.1 问卷调查

活动前6个月的满意度调查表共计90份,其中5份为无效问卷,问卷分析率为94.4%。满意度调查内容包括10个方面:一是入院时,您对接待您的护士服务态度是否满意?二是护士向您作了入院介绍吗?(包括主管医生、护士、病区环境、住院须知等);三是护士与您交谈时态度是否热情、礼貌?四是护士是否给您讲解有关疾病、药物饮食、锻炼及休息的相关知识?五是当您有事呼叫时,护士能否及时应答或到床边?六是当您在输液时,护士能否主动巡视?七是您对护士的技术操作是否满意?八是您认识主管你的护士吗?九是您认为科室环境是否整洁?十是您等待治疗的时间是否较长?共100分。调查结果显示:对调查内容的第七项、第四项、第十项、第八项不满意或不清楚占全部不满意或不清楚的前四位,总满意度达83.2%。

2.2 不满意原因分析

一是儿童生病,家属很焦急,同时又格外心疼孩子,对护士的操作技术要求期望值高;二是部分护士对疾病相关知识缺乏及家属缺乏基本的保健知识;三是宣教不到位或家属更换频繁等。

2.3 拟定对策

(1)转变服务观念;(2)选择悟性高、操作能力强的年轻护士加入到儿科护士队伍;(3)对低年资护士的穿刺技术进行集中模拟再培训,同时予以实际操作指导,让其多看、多练、多总结,不断提高穿刺技术;(4)穿刺前与家长做好沟通,穿刺时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不会一次成功,让家长先做好思想准备;(5)一位护士连续穿刺2针后没有成功,不要再穿刺,请技术好的护士帮忙,夜间找二线护士帮忙;(6)排班时老中青搭配上班,避免技术空白出现;(7)改包干到组到分床到个人,这样可以使护士责任心更强,更了解患者病情、诊断、治疗和护理;(8)对科室常见病、多发病进行集中学习,平时晨交班时反复强化;(9)予患儿戴醒目的手圈,便于查对,解除家属的担忧;(10)一有机会就要进行相关宣教,不断加深患者的印象。

2.4 效果确认

通过圈员半年的努力,逐条落实了改进措施,效果逐渐显现。护士主动服务意识增强,等待治疗时间缩短,护理服务更加周到和人性化,患者得到的相关信息更加丰富,医患关系更加和谐[2]。

活动后按每月15份共90份满意度调查表进行发放,回收87份,回收率为96.6%。对护士技术操作不满意明显下降,总满意度为93.4%,比活动前提高了10.2%。

3 讨论

品管圈运用圈员群体智慧、PDCA循环改进程序,通过分析影响儿科病房满意度因素,提出并实施改进对策,即在病房外张贴每日工作流程表、常用项目的收费标准、健康宣传栏等;设立意见箱、便民箱,随时供应开水,微波炉方便使用等;请专业的人士培训礼仪,制定和落实“您好、需要帮助吗”等礼貌用语,沟通时除要注意语气、语调外,还要讲究技巧,即站在维护患者利益的立场上讲话,不但患者易于接受而且执行效果较好。不仅入院、住院、出院时需沟通交流,而且要努力达到一接触患者交流就开始,围绕与疾病相关的内容。实行优质护理,一名护士分管几个患者,而且相对固定,所有的治疗及护理都由其负责,这样护患交流更容易、更融洽,患者有归属感。优化服务流程,化繁为简,实行人性化护理,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要,让其就医顺心,不再烦心。对新护士进行操作强化训练,如果情况允许有必要轮流送护士外出学习专科技术,开阔眼界,看到自身不足,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既有利于保持学习的持久性,又有利于提高整体护理水平。要培养护士强烈的责任心、耐心和细心,做到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及早处理。利用每个月2次的工休座谈会再次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保持安静、明亮、清洁的病房环境。通过实施以上对策,进一步提高了患者对儿科病房的满意度,提升了儿科病房的服务水平。

提高患者对儿科病房的满意度,需要长期的积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时间,人力及医生、医技人员的合作等问题,在整个改进过程中,改进效果差的地方,可作为下一次活动主题,真正实现持续改进的目标[2]。

摘要:目的 利用质量管理的利器——品管圈,组成儿科病房质量改善圈,以提高患者对儿科病房的满意度,提升儿科病房的服务水平。方法 儿科病房按照品管圈实施的步骤进行计划、实施、确认和处置。结果 患者对儿科病房的满意度由改善前的83.2%,提升至改善后的93.4%。结论 在实际工作中恰当运用质量管理方法,能够不断发现和解决儿科病房的内部问题,改善品质和服务。

关键词:儿科病房,品管圈,满意度,品质和服务

参考文献

[1]陆国洪,吴隽,沈金芳,等.采用品管圈方法优化药学服务流程[J].中国医院,2009,13(9):15-18.

篇4:品管圈在术中低体温护理的应用

关键词:术中;低体温;护理;品管圈;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377-02

通常情况下,人的机体可以保证体内温度动态平衡,但是,在手术的应急情况中,患者在手术中低体温的现象时有发生,围手术期患者的体温低于36摄氏度便被判定为低体温。低体温现象往往会在儿童以及老年人中发生。虽然患者低体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机体,并且将组织耗氧量降低,但是,对于手术患者来说,低体温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手术愈合情况、麻醉苏醒情况、心理状态、生理情况。一旦中心温度降低1摄氏度,那么,患者便会产生寒战,增加了患者机体的耗氧量,导致患者的肢体血管和内脏收缩,增加了阻力,增加了患者的心脏做功,更增加了患者的心肌负担,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病理心脏事件、死亡事件以及手术部位感染等,这从本质上威胁到了患者的安全。因此,为了有效降低患者发生低体温的概率,需要在术中应用品管圈开展护理。

1. 关于品管圈

品管圈就是指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类似的人,共同组成圈,运用各种各样的改善方法,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对群体智慧进行集结,通过团队的力量来改善各种问题,保证品管圈中每一名成员都可以参与其中,并且收获到满足感、成就感以及参与感[1]。

2. 品管圈的具体实施

在实施品管圈护理之前,要先成立品管圈小组,小组成员中要包括组长、协调员、组员等,其中,组长应由具有资质的老师来担任;其次,要通过投票等方式选定主题,本研究通过投票选出术中低体温项目主题,再次,选择品管圈的圈名,也可以通过投票的方式来选择,本研究初定“呵护圈”、“太阳圈”、“爱心圈”、“涌动圈”这几个圈名,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定太阳圈作为品管圈名。同样,通过投票来选择太阳圈的圈徽。

3. 护理措施

患者的核心体温降低1℃,患者就会产生寒战等反应,在外科手术中,发生寒战的概率为64%[2]。针对患者在术中开展低体温护理,圈内全体成员运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对术中低体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决定采取如下护理措施:

3.1 室温调节

相关试验表明,手术室温度为24℃,能够充分预防发生围手术期低体温。运用30分钟空气加温预热,可以明显提升患者的食管温度。患者在进入手术室皮肤消毒之前,要控制手术室温度,使其在24℃~26℃之间,并且铺好无菌巾,开始手术的时候,调节手术室温度,使温度处于22℃~24℃之间,手术室湿度保证在50%~60%之间。

3.2 减少脏器和肢体散热

在手术床之上要铺好保温毯,这样能够有效隔离周围冷环境和机体,还具有主动加热的作用。用棉垫将患者暴露的机体包裹好,这样可以减少散热,做好各项手术前的准备工作,与医生密切配合,尽量将手术时间缩短,减少患者脏器暴露。

3.3 术中液体加热或复温

对患者将要输入的液体和血液制品进行加热或者复温,保证输入的液体和库存血应该复温到32℃~36℃,运用输液加热器来实施加温,术中运用温度适宜的生理盐水进行冲洗,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热量流失。

3.4 体温监测

对患者术中的体温进行持续的监测,这样可以第一时间发现低体温发生,还可以有效防范发生低体温。

3.5 转运和交接保暖

在手术结束之前,要将手术室的温度提升至24℃~26℃之间,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在撤敷料以后,患者体温下降,还要注意转运过程中,对于患者的保暖,用棉被和毛毯遮盖患者,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手术室内和手术室外的温差[4]。

3.6 监测记录

做好术中患者体温的监测记录工作,将其记录到监测记录表中。

3.7 申请引进仪器设备

科室要及时申请引进仪器设备,例如引进输液加温泵、保温毯、体温监测探头等设备。要保证科室的体温监测探头充足,成人和小孩运用不同的监测探头。

4. 低体溫护理效果观察

自从品管圈实施至今,已经监测了多例大手术患者术中体温,并且认真填写了患者术中体温监测记录表,在品管圈低体温护理过程中,存在个别体温下降至35.8℃的患者,也有个别患者在术毕产生寒战[5]。通过术后对这类患者进行随访,发现这类患者没有出现术后并发症。科室护士对于患者保暖意识提升,大大降低了手术患者低体温的发生概率。

自品管圈实施以来,通过学习品管圈护理措施,不仅可以与医生很好地配合,更有意识地对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铺好手术巾之前,以及手术结束前,都要对手术室温度进行控制,使温度保持在24℃~26℃之间,从本质上减少了手术结束撤手术巾以后以及消毒过程中,患者身体暴露时,体表所散热量。

在进行时间长、出血量多的大手术时,护理人员可以及时、主动为患者采取液体加温的措施。比如同微波炉对于冲洗液加温,用水浴箱为输入液体以及输入血液加温,应用输液加温泵和恒温箱等,从本质上避免因为低温冲洗液冲洗以及输入大量未加温液体导致的患者体温降低。科室还可以引进体温监测探头,通过体温监测探头,能够持续监测手术患者的术中体温,在第一时间发现患者出现的体温波动,进而有效、及时地采取护理措施,使患者的体温能够处于正常范围中。

参考文献

[1] 陈玲,孙晓宏,申文荣,平荣,彭守华,林素兰. 品管圈在PICC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05:736-738.

[2] 李文君,李良兰,唐万珍,蒋仁莲,廖娟. 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医院静脉输液渗漏率[J]. 护理学杂志,2014,23:6-9.

[3] 蔡春芳,陈慧豪,龙丽如,王瑞娟,陈兰焕. 老年骨科患者术中低体温护理干预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2014,34:81-82.

[4] 冯立,陶仁海,张笑萍,于丽,崔荣敏,敦静,李淑军,赵玉英. 胸科高龄病人术中低体温的循证护理[J]. 护理研究,2015,10:1228-1231.

篇5:护理品管圈活动计划书

圈长:

圈员:

辅导员:

二、讨论圈名:日新圈

三、设计圈徽

四、活动精神:

1、发挥每人的聪明才智

2、更加大力创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活动目的:

1、提高护士长的管理能力和领导力,提高工作绩效。

2、提高护士的品质意识、问题意识及改善意识。

3、可达成全员参与、全员品质管理及自主管理的功效。

4、可使圈员们自动自发,做事更主动积极。

篇6:品管圈护理应用学习体会

李雪

第一次听到品管圈这个名词,感觉它很神秘,真的不知道它是用来做什么的。只听到张萍老师简单介绍了一下,知道了品管圈是一个能够促进护理工作的管理工具。通过参加护理部组织的这次品管圈交流会,对品管圈有了初步的了解,听了各科老师对本科品管圈问题的分享后,充分感觉到其在护理工作中的建设性。一下午的圈会下来,总结了品管圈大体的工作流程。建立自己的品管圈(圈成员、圈名、圈徽)-圈主题确定(主题的定义、意义、选题理由、衡量指标)-设定计划(数据收集、现状把握、原因分析)-目标设定-原因分析(确定主要原因、可变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效果确认、标准化-成果比较-活动总结及下一步打算。

在工作中,有时候不知道真正的问题有哪些,或者不知道主要的问题在哪里。通过分析,以找出主要的问题,真正的问题。于是,品管圈也就有了它的用武之地。通过听课和自己查阅资料,我明白了品管圈(QualityControlCircle,缩写QCC),也叫做质量管理小组。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然后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利用PDCA循环理论,剖析现状问题,深度分析原因,设定活动目标,制定活动计划,进行对策整改及实施,来解决护理工作中的主要问题,促进护理质量及管理。过程中需要应用的管理工具包括评价表、甘特图、查检表、流程图、柏拉图、直方图、推移图、鱼骨图、系统图、雷达图等。

品管圈主题的选定要结合科室实际情况,要跟我们的工作息息相关,确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即主题的选定要考虑到科室情况,不切实际的空话套话,没有人会愿意听,护理工作更是实实在在的,容不得一丝的虚假和客套.品管圈活动原本就是对科室工作起到一个监督引导和改进的作用,所以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自己放在科室主人翁的角色。收集数据的时候要客观,避免只收集对自己有利的数据,而且要有可比性。收集数据的时间要有约束,要收集最近时间的数据,才能真实反映问题。真因的确认对于医院品管圈活动极为重要,若真正原因没有被发掘出来,在以后的“对策拟定”时就无法针对影响最大的原因作深入的对策研拟,结果可能导致对策效果不佳,甚至是无效的对策。因此,在这一步骤,发现真正影响因索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品管圈通过确定原因、制定措施、判断效果后再次进入PDCA循环,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

品管圈可以发挥每个人的智慧,开发无限脑力,改善科室的性质,繁荣科室资源,创造愉快的工作环境。做为每一个人,我们都不能独自生活,离开了团体、同事、朋友和亲人,我们将无法生活。大家都知道每个人都有无限的小团体脑力资源,人人想发挥自己潜能,都希望被人尊重、肯定。成立品管圈后,圈员

篇7:品管圈活动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摘 要】品管圈是现代护理质量持续发展的动力,本文从品管圈的概述、品管圈在护理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及实施方法方面进行综述,以指导临床护理管理工作。

【关键词】品管圈;护理管理;护理质量;综述

【中图分类号】R1971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297-01

品管圈活动是由日本石川馨博士于1962年所创,国内多称之为质量管理小组。全面品质管理和“品管圈”在上世纪90年代被引入到医院管理领域。在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等地医院中开展广泛,效果显著。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健康观念的更新,近年来国内各地护理管理者将品管圈引入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有效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护理管理质量,有利于护理人员对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优质的护理服务[1]。概述

1.1概念: 品管圈(Qquality Ccontrol Ccircle,QCC)简称QCC 小组,是由同一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相类似的基层人员,自动自发的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集团。

1.2品管圈的优势

品管圈活动强调让圈员自动自发地参与活动,使自己享有更高的自主权、参与权、管理权【2】。近几年,随着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一种具有护理特色的、与社会同步发展的群体文化正在护理队伍中萌生,这种内生性的意识激起广大护士的聪明才智和管理热情【3】。它既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品管圈活动已经在护理管理、护理操作技术、护理人员培养等方面取得明显的成效。

1.3 我国现状:1978年,1.4 品管圈走进中国,1.5 称之为“质量管理小组”。到目前为止,1.6 我国每年有1 000多万1.7 员工参与品管圈小组活动,1.8 每年举办一届全国优秀品管圈小组成果发表及表彰大会。北京于1997年8月30日一9月1日成功地举办了国际品管圈大会(ICQCC一97北京),1.9 共约有20多个国家、数千人参加,1.10 大会主题是“品管圈一人才、质量、效益”。品管圈在护理管理过程中的应用

2.1品管圈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应用

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安全的保证,是护理管理的核心【4】护理质量直接影响着患者疾病的康复和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满意度,龚敏、熊萍【5】等通过成立品管圈活动组织,选定提高晨晚间护理工作质量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晨晚间护理工作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将活动前后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使活动后健康教育不到位率从17.9%下降到4.73%,床头柜凌乱率从13.16%下降到3.16%,输液架未归位率从6.05%下降到2.11%,床单元不洁率从5.53%下降到1.32%,口腔皮肤护理不到位率从3.16%下降到0.52,陪伴床未收发生率从2.11%下降到0.陈雪妹【6】等,以提高急诊观察室护理质量为目标,建立入观察室流程卡,用五常法管理观察室的环境、仪器设备,操作中主动安抚汇总情绪,为患者制备康复出院的联系卡,通过品管圈活动后,护理文件书写、重症质量、病房管理、抢救药物、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及操作理论成绩与实施前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切实提高了护士的综合能力,完善了对患者的服务流程,也提升了优质护理质量的内涵。

2.2品管圈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医院是一个高风险的工作环境,工作环节的疏漏极易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7】.安全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点,护理风险管理是把发生护理不安全时的消极处理变成了发生前的积极预防,达到与患者互利的效果【8】.李红【9】等在晚期肿瘤患者压疮预防中,确立主题为“压疮预防”,运用品管圈制定计划,对护士进行培训,开展小组护理查房和专题讲座,全院每日跟踪并记录压疮高危患者的皮肤管理情况,对于发生压疮的患者有护士及时上报,组织案例分析讨论,每月1―2次,每次1―1.5 h。结果表明,成立压疮品管圈,实行品管圈压疮管理后,对照组难免压疮发生率33.3%,观察组难免压疮发生率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减少高危人群压疮发生率,避免了因压疮问题导致的护患纠纷发生。时克,谢景峰【10】等通过成立品管圈,按品管圈活动的l0个步骤实施各项活动,比较活动前后中药饮片配发差错件数,发现品管圈活动能显著降低中药饮片发药差错件数,目标达标率100%,进步率73.85%,并且培养了科室成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科室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

2.3 品管圈在提高护士业务素质中的应用

有研究显示,通过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提高护士业务素质,如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提高氧气雾化护理质量、提高ICU护理质量等。崔海霞【11】等在全院30 个病区以自愿报名的方式自每个病区选拔一位护士入圈,然后选出一名圈长。对QCC成员进行培训,要求所有成员掌握QCC活动的原则、方法及所需资料等,并建立QQ 群,进行学习、交流。使得临床留置针的规范使用推广得到有效的监督,使钢针的使用率从43.9% 降至12.4%,敷贴的规范固定减少了敷贴下皮肤发红,敷贴下气泡、卷边及肝素帽下皮肤压伤及留置针内液体渗漏及导管脱落,提高了留置针使用效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品管圈的实施方法

3.1培训

让全体护理人员认识到品管圈活动的重要性,护士长首先对圈长个别培训,理论结合实践,使圈长掌握品管圈的理论知识并能实际应用到活动小组中,带动小组全体成员集思广益,学习必要的理论家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2组圈

根据成员的不同特点合理搭配,组成品管圈,选出圈长,由圈长带领圈子成员实施工作,并选出记录员,记录品管圈平时工作情况。圈长填写“品管圈活动组圈登记表”,成立品管圈。

3.3主题选定

每期由品管圈成员讨论,确立一个活动主题,结合科室实际情况,每人提出2~3个问题及解决措施,主题的选定以品管圈活动能在3个月左右能解决为宜。

3.4制定活动计划

由圈长制定活动计划,全体成员讨论确立活及进度,并明确圈员职责及分工。

3.5数据收集和整理

设计数据收集表格,由记录员收集数据并整理,数据一定要真实,不得经过人为修饰和造假。本阶段对上次品管圈活动中中所发生的难点进行改进。圈长负责落实责任人及统计数据。使用QC手法,找出影响问题点的关键项目。

3.5评价

每个活动周期结束后圈长负责汇总,通过集体讨论,对该活动做出评估和反馈,并对参与其中的护理人员进行综合评分。

4讨论

在管理活动中最重要的是人,一切管理活动都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主,品管圈活动让普通护士从受管者变成了管理的实施者,圈长首先自我约束提高,开拓思路,积极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同时积极调动圈员的积极性,让她们的工作目标和重心由个人主义转移到集体责任感上,所以此活动非常适合在护理人员中开展。

参考文献

[1] Ulaskas CJ.Deftly manage your most precious resourse【J】.Nurs Manage,2005,36(3):14.[2] 黄群,周凯群.品管圈在提高烧伤病人床单元舒适度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4):1692―1693.[3] 王惠琴.品质管理中的护理文化[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9):F0003一F0004.[4] 翁庐英.我国临床护理质量评价现状与思考[J].护理管理杂志,2008,8(5):30―31.[5] 龚敏、熊萍.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晨晚间护理工作质量中的作用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3 11(29):251--253

篇8:护理品管圈流程图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6-11月住院患者护理电子病历纳入研究范围, 按住院时间将其分为两组。将2014年6-8月抽查的住院患者的240份护理电子病历作为对照组, 为开展品管圈活动前护理电子病历;2014年9-11月抽查的住院患者的240份护理电子病历作为试验组, 为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理电子病历。

1.2 品管圈活动方法

(1) 成立QCC小组:QCC小组于2014年9月2日成立, 由5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3名护士共12人组成。设有圈长、辅导员 (护士长担任) 、记录员、组员。小组成员均认真学习品管圈活动特点、原则及方法, 从而使护理人员对使用QCC进行质量管理有充分的了解[4]。 (2) 选题:小组成员通过临床调查和头脑风暴, 用4M选题法 (即上级政策、迫切性、可行性、圈能力) , 按照总分排序, 最后确定“规范护理电子病历书写”为活动主题, 选题理由: (1) 护理文书书写应当及时、准确、客观、真实、完整、规范; (2) 护理文书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 作为法律依据, 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权益; (3) 护理文书书写规范, 统一管理, 而护理电子病历为护理文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活动计划:活动时间105 d, 采用PDCA循环。 (4) 查找原因:根据现状调查、分析, 确定导致护理电子病历书写存在缺陷的原因, 从人、事、物等方面的各种原因进行分析, 得出主要原因并绘制鱼骨图。 (5) 制定对策并实施: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和特点, 小组成员采用头脑风暴, 确定规范护理电子病历书写的标准。对全科护士进行培训: (1) 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记录相关法律法规培训, 转变思想观念, 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2) 护理电子病历书写应当及时、准确、客观、真是、完整、规范; (3) 护理电子病历书写规范, 统一管理[5]。加强培训, 统一标准, 定期学习规范护理电子病历书写的标准, 并以文字形式给当班护士。⑹检查:由圈长、辅导员、小组成员负责检查活动计划、对策实施情况, 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和特点, 对重点患者、重点时间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 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当班的护士, 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2014年6-8月住院患者护理电子病历抽查240份, 存在护理电子病历书写缺陷为183份, 缺陷率为76.25%。试验组:2014年9-11月住院患者护理电子病历抽查240份, 存在护理电子病历书写缺陷为59份, 缺陷率为24.58%。两组护理电子病历书写缺陷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通过QCC活动规范护理电子病历书写, 明显降低护理电子病历书写存在的缺陷,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 讨论

电子病历是信息化发展的产物, 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如法律效力、标准等问题, 而护理电子病历作为电子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客观记录了临床护士的工作内容和过程, 是护士对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和实施护理措施的原始记载[6]。科学的护理电子病历的应用和管理不仅能够减少不必要的劳动, 同时使得护士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和照顾患者, 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护理管理质量[7]。QCC具有普遍性、自愿性、目的性、科学性、民主性、改进性、激励性等特点, 其活动的基本步骤是计划、实施、检查与处置。QCC在工作中作用很大, 它可以帮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在大家通力合作, 分析问题原因、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中, 形成了良好的团队氛围, 并且在大家集思广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互相学习, 共同进步, 明显提高个人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提高护理质量, 并通过持续改进的方式使护理管理更加有效, 也增进了同事之间的感情[8]。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品质管理模式, QCC已成为医院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医院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能使管理活动由点至面, 使医院上下一体。

笔者所在科室于2014年9月开展了以规范护理电子病历书写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 开展品管圈3个多月以来, 护理电子病历书写缺陷率由未开展之前的76.25%降低至开展后的24.58%, 在缺陷率大幅度降低的同时不但使护理电子病历书写更加规范, 而且还大幅度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使圈员自己享有更高的自主权、参与权、管理权。

综上所述, 品管圈模式在护理电子病历中的运用不仅更大的发挥和挖掘团队的有效管理, 促进成员的相互协作精神, 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 增加患者满意度, 使护患关系更加和谐,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琳凤, 张毅, 吕海瑛, 等.品管圈在我国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管理杂志, 2013, 13 (11) :800-801.

[2]常美, 吉小静, 戴欢欢.品管圈活动在血液净化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4, 16 (1) :106-107.

[3]苏军霞, 柯尊彬.电子病历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及发展需求[J].现代医院, 2010, 10 (7) :118-120.

[4]唐洪钦, 赵丽, 谭小云, 等.品管圈在骨科患者基础护理服务中的实践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3, 30 (10) :52-54.

[5]谭佳丽, 张帆, 邹芳, 等.护理电子病历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3, 20 (5) :25-27.

[6]Willems E, Van de Velde V, Goethals K, et al.Search for a good fit between nursing practice and electronic nursing records:benefits and limitations of nursing records on a pediatric hemato-oncology ward[J].European Journal of Oncology Nursing, 2013, 17 (6) :898-899.

[7]刘素温, 黄先涛, 南茹.护理电子病历临床应用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4, 21 (5) :55-57.

篇9:护理品管圈流程图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675-01

品管圈全称为品质管理圈,起源于1950年Deming教授的统计方法课程和1954年Juran教授的质量管理课程。日本石川馨博士于1962年创立品管圈活动,在持续改进企业质量中效果显著,后被用于医院质量管理。品管圈活动是指为解决工作岗位上的问题,由工作性质相近或相关的人自发组成圈(小组),针对所选定工作中的问题,本着自动自发的精神,结合团队力量,发动群体智慧,活用品管七大手法(QC777手法),探求有效对策,改善工作流程,实现操作规范化,持续不断地对工作现场进行改善与管理,以激发成员的参与感、满足感和成就感,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解决工作场所关键性问题,使成员因解决了问题而体验到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近几年,随着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形成了具有护理特色、促进社会发展的群体文化。这种文化的形成激起广大护士的聪明才智和管理热情,对构建护理质量的各个要素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保证护理服务达标 和满足服务对象需求。品管圈活动经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不仅有利于发展和整改临床护理中的各种问题,提高全体成员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加强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有利于团队精神的建立和医院管理文化的形成。

1. 品管圈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1.1 品管圈培训方法 目前,品管圈在各医院逐渐开展,纷纷取得良好效果。培训过程结合专题讲座,集中授课,或外派参加省内外品管圈学习班等途径进行,方式灵活多样,全方位,多元化传授相关知识,保证结果最优化。培训内容丰富充实,主要涉及品管圈的相关概念、发展现状、新旧七大手法及应用技巧、实施步骤及关键点等方面。从纵向来看,主管部门通过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品管圈活动的目的、操作步骤和方法,旨在传达观念、开导思路,明确圈长、圈员职责,从而建立组织体系,实施活动内容,进行过程反馈管理,梳理结果,肯定效果,记录阶段性评价,总结经验。从纵向来看,成立品管圈推行委员会,在履行小组成员职责的同时,讲授培训课程,秉承理论与实际指导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实施前指导和实施中指导相结合、全员培训与个别培训相结合的方法来开展活动,以达成想做、要做、学会做之共培训对象从上层到下层,从护理骨干到低年资护理人员,全面覆盖,全员学习。

1.2 应用

1.2.1 解决临床护理问题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护理学从“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进入“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发展阶段,并进一步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方向发展。目前临床护理工作不仅要求护理人员完成基本操作,还要求其应该从患者角度从发,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服务水平,促进患者健康。我国开展品管圈以来,最早将其应用于护理质量管理,后来应用于质量的范围不断的扩展,均有显著效果,充实了临床护理文化,充分发挥了护理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提高了相应部门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保证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目前,品管圈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被应用于手术患者运送,基础护理,饮食管路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效果。包括预防医院感染、加强护理操作技术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有诸多研究指出,品管圈可提高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成金焕等研究显示,开展品管圈后,产房医护人员的洗手认知得以加强,洗手合格率及洗手率、正确率均有显著提升,明显增强了员工自律性,从而洗手依从性维持在一个高标准的层面。此外,曹敏等指出品管圈活动对急诊科护理人员手卫生有推动作用。

1.2.2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持续质量改进是现代医院医疗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护理质量改进的是为了满足患者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和适应现代护理质量管理的要求。应用和推广品管圈可推动医院质量的持续改进。

有学者通过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品管圈的相关知识,成立活动小组,及时分析、评价活动結果,使其参与到护理质量管理中来,提高了他们主动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取得了良好效果,完成了52项质量改进项目并全部达到目标值,同时建立或完善流程58项。

1.2.3 提升临床护理教育的质量 在临床带教老师中展开品质管理小组活动,护生对总带教老师的满意度由89.6%上升到了94.2%,增强了老师的带教意识和带教能力,提高了带教效果。杜丽等在骨科低年资护理培训和教育中实施品质圈活动后,其专科理论与操作成绩、患者满意度较常规组有满意提升,形成良性互动,取得较好效果。李丽指出,在神经外科低年资护士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大大降低了因业务水平差、疏忽大意、医护沟通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的差错,护理差错的构成比远低于活动前。袁强等在手术室低年资护士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士理论考试及格率由52.6%提高到100%,取得了满意效果。

2 展望

通过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做到对每例患者护理程序均由参与护理的所有人员共同制定,将每位护理人员的建议融合其中,使护理效果更好。在今后的研究中,应着眼于宽度、广度和深度三方面,着手于推广应用,并做到动态、持续地实施、评价、反馈、再实施、再评价循环,统筹全局,细分层次,如护理管理中需不断对质量改进和提高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再者,可拓宽至护理安全管理角度进行挖掘深入调查。 品管圈在中国台湾、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地的医院中广泛开展,收到较好效果。我国于1978年开始在全国开展品管圈活动,目前在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但尚未广泛推行,其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未及欧美、日本等国,且应用的灵活性有待提高,如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护理质量管理中尚属于萌芽阶段。通过建设品管圈护理文化,凝聚护理人员的品管圈思维,提高他们将品管圈方法运用于临床护理及护理管理中的能力,针对每例患者进行综合评估与解决问题,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保证护理质量,体现护理质量全面而持续的改进。

参考文献

[1]石晶,程青虹,王子迎。品管圈在国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现状 农垦医学

[2]刘莲风 品管圈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篇10:护理品管圈流程图

QCC是采取发动员工自愿主动组合的方法开展质量促进活动的一种质量管理方式。攀钢集团总医院泌外科在护理部督导下率先引进QCC管理方式,对科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进行背对背投票,并根据各个问题对科室管理质量的影响和急待解决的重要性、迫切性筛选出课题作为QCC活动主题,近1年试行下来,效果较好,科室管理质量明显提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科室床位36张,执业护士12人,护工1人;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4人,护师4人,护士3人;本科学历3人,大专7人,中专2人。

1.2方法

1.2.1 QCC理论知识培训 首先组织全体人员学习QCC活动相关知识,使全体人员对QCC活动及工作方法有充分的认识。

1.2.2成立品管小组 将科室5个护理质控小组重新编成5个QCC小组,组织构架及各小组分管内容,见图1。

1.2.3分析现状,选定主题QCC小组针对科室质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发动全体成员集体投票,收集到约20个问题,然后由5个QCC组长根据投票结果选出各自相关的问题进行整理,再根据各个问题对科室管理质量的影响和急待解决的重要性、迫切性进行背对背投票筛选出课题“降低留置针非计划拔除”作为此次QCC活动主题。

1.2.4实践

1.2.4.1收集留置针非计划拔除的原因.1.2.4.2根据二、八原则,找出主要问题是护理人员留置针封管技巧和患者保护不当两问题。

1.2.4.3设定目标为留置针非正常拔管率下降70%~80%。

1.2.4.4制定改进计划和措施

1.2.4.4.1首先解决主要问题-留置针封管技巧和患者保护不当两问题

1.2.4.4.1.1改变原来常规用5 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0.25%稀释性肝素液3~5 ml封管(即1.25 U肝素稀释于500 ml生理盐水中)为10 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0.5%稀释性肝素液(即1.25 U肝素稀释于250 ml生理盐水中)6~10 ml封管[1],连接输液针先缓慢推入3~5 ml,然后一边推注剩余封管液一边旋转拔针[2]。拔除针头后,同时用左手迅速卡住小夹子,夹闭延长管的近端。当夹闭延长管远端时,因液体空间相对较大,延长管的弹性面积相对加大,使血管内压力大于延长管内压力,从而使回血率增加,相应堵管率增加,导致留置时间降低[3]。注意正压封管,可以有效降低堵管率。每次输液前先抽回血,再用无菌的生理盐水冲洗导管。高龄、肥胖、卧床或伴发高血压、心脑血管基础病、糖尿病、先天性凝血酶缺乏症等患者,均可使机体处于一种高凝状态,封管液的量应增加到10 ml以上。

1.2.4.4.1.2做好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护能力。留置针留置期间,指导患者不宜过度活动穿刺侧肢体,以免留置针在血管内来回移动致静脉炎及血流不畅而致套管尖血液凝固,缩短留置时间;避免穿刺部位被水沾湿,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物勿过紧,卧位时避免压迫穿刺侧肢体,输液期间入厕、取物、吃饭等活动时请护士帮忙等。

1.2.4.4.2改进穿刺、固定技巧,严格检查留置针的包装及有效期,确保质量。穿刺消毒范围8 cm以上,待干后进行穿刺,以免消毒液造成穿刺部位刺激,同时要将导管部分全部送入血管内以防脱出或针眼处出血。用无菌透明保护膜紧贴皮肤固定好。如穿刺处出现渗液、渗血、出汗较多、保护膜与皮肤间有气泡时应及时更换。伴发高血压、心血管、糖尿病疾病的患者,最好选用比较粗而直的血管并加强固定以减少套管针来回移动而对血管内壁的机械损伤,有效降低渗漏的发生。

1.2.4.4.3加强血管保护措施,输入血管刺激性药物前后要用生理盐水冲管,输入沙星类药物、营养液、脂肪乳、氨基酸、能量合剂及缩血管药物等对血管刺激性大,易引起静脉炎而缩短留置时间。在输入这些药物时应减慢输液速度同时与其他液体交替输入,并在输液过程中,持续湿热敷穿刺侧肢体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静脉回流,增加患者新陈代谢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有助于血管壁创伤的修复,增强患者局部的抗炎能力,避免因静脉炎而缩短留置时间[4]。

1.2.4.4.4加强护士技能培训,加强病房巡视,加强留置针床头交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有效延长留置针使用时间。

1.2.4.5总结 留置针非计划拔除比例58%降到26%,重新制定留置针管理流程。

2讨论

病房质控小组明确分工,每小组的圈长又互为圈员,每月定时随同护士长进行各项质控检查,把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组织应用品管圈方法查出原因并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及发生比率进行个别指导或是组织全面学习讨论提出下一个主题而循环往复,以此不断提高病房管理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护士积极参与各项管理的主动性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上一篇:安徽课外辅导教育机构下一篇:游竹山公园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