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城市管理 给力和谐益阳

2024-05-14

创新城市管理 给力和谐益阳(通用7篇)

篇1:创新城市管理 给力和谐益阳

创新城市管理 给力和谐益阳

近年来,市城管执法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绿色益阳,实现后发赶超”的目标,积极探索“三化四转变”的新路子,提出“精细管理、温情服务、文明执法”理念,初步构建了“服务、管理、执法”三位一体的城管新模式。同时,全面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更加注重服务、和谐和创新,在解决民生发展、创新城市管理的实践中树立了新形象、实现了新作为、取得了新突破。

一、夯实思想基础,创新服务理念。坚持把“精细管理城市,温情服务市民”的科学理念贯穿于创新城市管理的全过程,实施“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执法效能、深化执法服务”的“三步走”发展思路,把“管理是服务、执法还是服务”作为干部队伍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行为准则,着力在加深理解、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转变作风上狠下功夫,实现城市管理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手段从执法型向监督型转变、对象从违章行为人向权属和责任主体转变、方式由粗放型、突击型向集约型、长效型转变,进一步夯实了创新城市管理的思想基础。

二、注重社情民意,创新服务方式。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摆在首要位置,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选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特别重视局长热线,高度关注市长热线、舆情在线,凡投诉必做到100%亲自回复和处理,提高市民的满意度;开展城管执法“进街道、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工厂、进工地、进门店”活动、发放便民服务卡、邀请市民跟班城管执法全过程、带领班子成员机关干部节假日“步行看城管”等活动,提高执法为民的优质度;公开社会承诺:真心诚意温情服务——不说假话;严格执行“三三制”——不走过场;认真落实首违免罚——不打诳语;切实做到文明执法——不假斯文;狠抓队伍作风建设——不存侥幸;利用《益阳日报》、《益阳晚报》、《益阳城市报》、《益阳政府门户网》、《红网论坛》等新闻媒体,走进直播间与市民互动,提高社会宣传的影响度;开展送温暖和扶贫帮困、照顾孤寡老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树立了新时期城管复合型队伍的新形象。

三、围绕城市发展,创新执法手段。创新城市管理,应坚持把尽职尽责整顿市容环境秩序、尽心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放在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上,以亲民、爱民的工作措施,进一步促进城管执法工作有层次、有步骤地稳步推进。在规范执法上,组织编辑《城市管理规范性文件汇编》、《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规定》、《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队伍建设规范》(试行),严格按照《行政处罚法》要求,规范执法文书和执法程序,建立健全城管执法各项规章制度,实行监察管理执法责任追究,强化依法管理,规范化执法。在执法实践上,身体力行,深入一线,对群众反映强烈、严重影响市民生产生活的“热点”、“重点”、“难点”敢抓敢管,丝毫不敢懈怠。乱吊乱挂的广告招牌、多拉快跑的渣土车辆、深夜扰民的建设施工、震耳欲聋的烟花爆竹、乱扔乱丢的车窗垃圾……

在上级正确领导、班子的精诚团结和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硬是象“啃骨头”,一个一个地去啃,不言放弃。在执法力度上,强力推行产权责任单位“门前三包五不准”责任制,打造康富路精细化管理门店招牌改造示范街,摸索出了适合自身实际的“益阳模式”。

四、提升人才素质,创新队伍建设。要从“妖魔化”城管的舆论下突围,只有全力打造“学习型、工作型、创新型、竞争型、模范型”团队,狠抓政务、党务公开,注重社会监督评价,加大督察考核力度,严格执行“三三制”、“四包干”和“五条禁令”,阳光操作,全面接受监督。在全局深入持久地开展“严纪律、强管理、抓作风、树正气、塑形象”的作风建设,重新标示和定位执法车辆和执法人员,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完善人、财、物、事管理,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规范权力运行,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号召党总支通过开展“城管之星”、“执法标兵”、“党员示范岗”等创先争优活动,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群众把干劲凝聚到事业上,把功夫体现在工作中,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努力争当城市文明使者。

五、优化执法效能,创新管理方式。为提升管理效能,提出构建“服务、管理、执法”一体化的工作模式,做到先服务、再管理、后执法。在认真履行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职能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管理,按照“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要求,确定“一级执法主体、两级管理机构、三级工作平台、四级考核网络”的数字城市网格管理新模式,按照“行业主导、市场运作、企业投入、互利共赢”的办法,快速建起城市管理数字监控指挥中心,初步实现对城区渣土工地、渣土运输车辆、路面管理信息和违法行为的快速处置,提高现代城市管理技术含量,强化完善了四级联动和全方位服务市民的工作措施,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整合了管理资源、提升了管理效率。

六、着力管理长效,创新运行机制。在数字网格化管理机制上,把中心城区按照“点、片、区、网”的模式将一线执法人员分成若干管理组,划分成若干个管理责任网格单元和管理片区,形成中心城区管理网络。采取定点与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反复巡和重点巡相结合的方法加强管理,形成“点上有人管、线上有人巡、面上有人控”的局面。每个网格明确责任人员,实行“定人员、定时间、定责任、定目标、定效果”的五定管理模式,责任人员每天对负责区域进行巡查,加强市容管理。在联合执法机制上,针对个别相对人以暴力、威胁手段抗拒执法的特殊情况,主动要求公安部门做好提前介入和事中干预和事后化解;针对机动车占道经营的问题,与交警部门联合开展整治;针对社区环境脏乱差的问题,与街道办事处城管中队、社区开展联合整治和清理;依靠三区政府,与公安、安监等多部门联合开展烟花禁限;与交通、交禁、三区环卫联合开展“铁碗治渣”。在其他专项整治机制上,积极开展对占道经营、流动摊贩、夜市漫酒、户外广告、牛皮癣治理、城市交通秩序等违法行为的专项整治,集中力量对违法行为进行执法,在此基础上,制定有效方案,形成长效管理,做到“整治一片、巩固一片、保持长久”。

篇2:创新城市管理 给力和谐益阳

创新城市管理 建设和谐城市

城市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城市管理水平是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综合实力、整体品位的重要标志和直接体现。高效能的城市管理,能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扩大城市功能空间,降低城市运营成本,提升城市对资源要素的聚合力和功能的辐射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城市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竞争力,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十分重要的现实问题。作为城市管理部门,只有进一步转变转变思想观念,创新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才能适应新的形势任务需要,推动城市管理工作上水平。

一、树立“精品意识”,打造精品城市

把城市管理的“关口前移”,在规划、建设、管理等各环节中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即“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打造城市细节,规划建设管理到社区,由“以城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充分体现“城市建设管理无小事,人民利益大于天”的城市建设管理理念和“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

在思想上要着手解决普遍存在的“轻规划、重建设、轻管理”现象,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充分体现尊重人、关怀人、方便人的理念,发挥城市规划的综合协调作用,兼顾社会群体的广泛利益,在规划上就要关注城市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重大市政建设方案要广泛征求市民意见,在城市建设中要坚持标准、精心组织、确保质量,城市管理要主动接受市民参与和监督,市政公用设施设计上要为民,效果上要便民,要把人文关怀充分体现在每项重大市政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

通过精品城市的建设,可以提升城市的内外环境,赢得市民的认同,激发社会参与热情,持续不断地推进市民文明素质的提高,为“精细化”的城市管理打下良好的硬件基础和人文氛围。

二、树立“服务意识”,打造和谐城市

坚持把“精细管理城市,温情服务市民”的科学理念贯穿于创新城市管理的全过程,实施“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执法效能、深化执法服务”的“三步走”发展思路,把“管理是服务、执法还是服务”作为干部队伍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行为准则,着力在加深理解、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转变作风上狠下功夫,实现城市管理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手段从执法型向监督型转变、对象从违章行为人向权属和责任主体转变、方式由粗放型、突击型向集约型、长效型转变,进一步夯实了创新城市管理的思想基础。

和谐管理是主旋律。我们现在的城市管理,刚性的、强力的、简单化的较多,缺乏深入的调查、交流、疏导、协调,缺乏人文关怀和宽容体谅,易酿成冲突。因此,要突出强调“亲情化服务、人性化管理、市民化待遇”的和谐管理理念,高度重视和维护市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减少几分刚性,增添更多柔性管理的内容,通过春风化雨的教育、耐心细致的劝导,在以不牺牲市容秩序为代价的大前提下,从一定程度上解决部分人群的就业问题,解决部分业主的经营问题,解决部分企业的生产问题。

文明执法是强音符。加强和创新城市管理,必须始终高奏文明执法这一强音符。文明执法就是要讲究行为规范,遵守执法程序,做到礼貌待人、文明待人、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做好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和法制宣传工作,以理服人,以法治人。文明执法必须形成制度,并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提高。一是要建立执法人员行为规范。做到着装整齐,仪表大方,二人成行,三人成列,四人成方,执行公务时要做到“四先”,即敬礼在先、亮证在先、恰当称呼在先、指出违法事实在先。用“法”说话,杜绝说情、走后门现象。二是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在处理违法案件时,形成“一次教育、二次整改、三次轻罚、四次重罚”的执法方式,纠正“违法就要处罚,处罚就要从重”的错误思想。三是充分尊重违法者的正当权利。主动听取其陈述、申辩,重新审核后,再决定是否处罚,并作出充分解释。

全民参与是基音色。城市管理工作的首要目标是广大市民,城市管理实际上就是做群众工作。城市管理者失去了广大市民的支持协助,就会是无本之术,无源之水,整个管理工作就将陷入一种“单边管理”的状态中,导致城市管理的路越走越窄。因此,创造优良的市容秩序离不开全体市民;保持优良的市容秩序,同样也离不开全体市民。只有依靠群众,宣传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才能把城市管理这一难事做好。一些权威的意见说得好:市民(包括城市摊贩)是城市管理秩序的共同建设者和维护者,而城管部门仅仅承担辅助性职能和协调性职能,他们的作用仅仅是为这种秩序的形成提供最基本的规则,以及对可能的违规者进行惩罚。因此,全民参与是加强和创新城市管理的重要组织形式,是探索多样化和复杂性的治理策略,是避免管理矛盾激化的重要手段。

三、树立“创新意识”,打造现代城市

创新城市管理,应坚持把尽职尽责整顿市容环境秩序、尽心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放在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上,以亲民、爱民的工作措施,进一步促进城管执法工作有层次、有步骤地稳步推进。在规范执法上,严格按照《行政处罚法》要求,规范执法文书和执法程序,建立健全城管执法各项规章制度,实行监察管理执法责任追究,强化依法管理,规范化执法。在执法实践上,身体力行,深入一线,对群众反映强烈、严重影响市民生产生活的“热点”、“重点”、“难点”敢抓敢管,丝毫不懈怠。乱吊乱挂的广告招牌、多拉快跑的渣土车辆、深夜扰民的建设施工、震耳欲聋的烟花爆竹、乱扔乱丢的车窗垃圾……要象“啃骨头”,一个一个地去啃,不言放弃。要从“妖魔化”城管的舆论下突围,全力打造“学习型、工作型、创新型、竞争型、模范型”团队,狠抓政务、党务公开,注重社会监督评价,加大督察考核力度阳光操作,全面接受监督。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完善人、财、物、事管理,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规范权力运行,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群众把干劲凝聚到事业上,把功夫体现在工作中,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努力争当城市文明使者。

篇3:创新城市管理 给力和谐益阳

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打破了以前固有的计划经济体制, 实行市场经济, 国民经济得以迅速发展, 同时也加快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 作为城市形象与文化的重要载体, 户外广告的经营与管理得到了城市经营决策与管理者高度关注。户外广告科学合理的布局与有效的经营和开发, 不仅妆饰美化了城市容貌, 而且为城市建设与功能提升筹集了资金。此外, 户外广告还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窗口, 是一个城市科学管理水平和综合经济实力的缩影[1]。目前, 我国户外广告资源经营活动虽然在逐步发展, 但普遍存在着设置无序、经营收益流失、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本文以湘北城市益阳为例, 分析益阳市户外广告在经营与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提出解决困境的思路, 同时也为其他城市户外广告的经营与管理提供参考与借鉴。

二、益阳市户外广告现状

市场经济是孕育户外广告的土壤, 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以前, 中国实行的是高度的计划经济体制, 不存在市场经济, 所以也不需要户外广告。改革开放以后, 随着中国大陆开始实行市场经济, 1979年2月上海南京路出现第一块户外广告牌, 随后南京路上出现了第一块外商路牌广告——日本航空公司的广告, 户外广告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到1997年, 户外广告已经成为了全国的第二大媒体。户外广告在国际广告市场上的份额已经占到了6%, 其中中国占亚洲总比率的18%[2]。现在中国的户外广告营业额达到了500亿元, 占中国广告行业营业总额的15%左右[3]。户外广告在美化城市空间、促进市场流通、引导大众消费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益阳市的户外广告市场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 从最初的零星几家到如今的120多家, 从业人员达1800余人, 2013年全市广告经营额达4.25亿元, 广告产业相比以往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这种进步主要还是停留在量的增加, 缺乏质的提高。从整体来看, 益阳市的户外广告水平还处于较低层次, 其艺术性不足[4]。

三、户外广告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户外广告的经营管理可以借鉴城市土地市场化经营管理的经验。户外广告作为城市资产的一部分, 也应该进行市场化运作[5]。现阶段益阳市的户外广告经营管理取得了一些进步, 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缺乏整体意识

益阳市对城市的户外广告做过一定的规划, 但并没有将户外广告作为设计内容之一放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全盘考虑, 致使益阳市的户外广告在设置上比较随意, 缺乏合理性。为了吸引消费者的关注, 益阳市的一些广告公司通常会制作大尺度大规格的户外广告, 并且将这些户外广告设置在显眼的位置, 这些广告牌将城市的天际线截断地支离破碎, 使得整个城市看起来缺乏整体性。另外, 许多户外广告在色彩的选择上没有考虑与建筑和城市环境的协调, 选择强烈的对比色或纯度较高的色彩, 导致区域和街道空间混乱而无特色。

(二) 密度分布不合理

受商业利益的驱使, 商家和广告公司在城市中心的商业地段见缝插针的设置各类广告, 而在城市区级商业中心、文化中心等区域设置的户外广告特别是公益广告则数量较少, 使得户外广告作为城市景观的元素之一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对城市景观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三) 多头管理, 权力分散

多头管理, 权力分散是益阳市户外广告管理混乱的一个重要原因。多头管理听上去管理的人很多, 实际上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协调, 最后演变成了无人管理。如涉及户外广告管理的部门有工商、规划、城建、城管、文化等多个部门, 这些部门彼此都在努力追求部门利益最大化, 这种部门之间的博弈使得管理部门对户外广告的监管不力。

四、益阳市户外广告经营管理的对策建议

户外广告市场化经营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既牵涉到政府等体制性问题, 又涉及到法律法规等法制问题, 针对益阳市户外广告在经营与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本文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一) 合理规划户外广告

我们要从益阳的经济、环境、文化等方面来考虑户外广告规划布局的合理化和科学化, 把整个户外广告的规划布局纳入到城市的这个大系统中来, 使益阳的户外广告与益阳市的多方面建设发展相协调。针对户外广告的设计, 要贯彻个性与共性相结合的思想, 在形式、设置、色彩、材质和风格方面形成整体性, 与益阳市的整体环境相协调。同时, 户外广告的规划布局要体现益阳的地方特色, 充分发掘益阳市的历史建筑、城市格局、地域文化等地域特色, 尽可能地展现益阳的地方特质, 树立益阳的城市形象。

(二) 建立有效产权机制

产权是是经济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形式。它包括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 是有效利用、管理和对资源进行投资的先决条件。对户外广告进行市场化运作, 需明晰户外广告的产权, 建立有效的产权机制。对于益阳市的户外广告而言, 只有建立起有效的产权机制, 将户外广告纳入城市经营的范畴, 才可以保护产权主体的收益, 排斥非产权主体对收益的侵占。

(三) 加强行政管理

对于户外广告, 加强其行政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首先, 对户外广告要集中管理。因为户外广告涉及的行政管理部门较多, 导致办事效率低下, 责权难分, 所以可以建立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为主体的户外广告管理体系, 成立“户外广告综合治理办公室”, 统一处理户外广告的部分工作, 简化审批程序, 实行“一站式”服务。其次, 实行户外广告登录政策, 要求每个设置的户外广告到管理部门登记。第三, 对户外广告进行定期检查管理, 保证户外广告规划长期有效地进行。

(四)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政策法规是城市资本化经营的保障。户外广告经营作为城市经营的有机组成部分, 需要尽快出台户外广告专项规划的法律法规, 强调户外广告规划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促进户外广告规划的法定化。

参考文献

[1]纪琳.户外广告须规范化管理[J].特区理论与实践, 2000 (2) :53-54.

[2]杨燕.户外广告在中国快速成长[J].市场观察, 2005 (8) :24-25.

[3]岑明.城市户外广告规划与设计[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2:6.

篇4:创新城市管理 给力和谐益阳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其他地方,城市化浪潮从未真正消退,尽管在发达国家出现了所谓“逆城市化”现象。但不可否认的是,世界城市、特大都市不仅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还是人类集中生活、发展的主要场所。因此,在创新社会管理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着力推进和谐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构建和谐城市是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重要方面,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也将为和谐城市建设提供强大的推动力。2011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再次明确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性:“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在我们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国家,社会管理任务更为艰巨繁重。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1]2011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意见》,把社会管理创新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繁荣社会管理体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促进和提升社会管理创新的经验总结,成为我们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之一。

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视角来看,城市政府的治理、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与乡村的互动、公民社会的建设和城市法治环境的完善,无论是对创新社会管理的理论,还是对构建和谐城市的实践,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探讨意义:引领我们的城市社会管理研究走向城乡互动,走进基层社区,积极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本土文化的社会管理理论和实践程式,不断把最新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构建和谐城市的强大动力。

一、“社会管理”与

“社会管理创新”的界定

(一)社会管理的内涵

社会管理是指社会管理者运用各种管理手段直接或间接地对社会进行治理的全过程。具体而言,是指由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公民所组成的管理体系,共同治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活动。(1)在内容上,“社会公共事务”包括政治性公共事务、经济性公共事务和社会性公共事务等,法律制度、法治环境、教科卫体、社会服务、环境保护、公民参与、政治选举、政策制定等都是社会公共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2)在层次上,“社会公共事务”之“社会”是相对的,文中是指在地区(城市)层面上的社会治安和公共设施以及在社区层次上的社区秩序和环境优化等社会公共事务。(3)在方法上,这种公共管理已经开始超越传统的、一般意义上的“管理”,而趋向于“治理”,简约地看,治理理论的精髓可以归纳为“参与、互动、合作、服务”八个字。

基于上述对社会管理主体的认识,从主体间关系以及各主体所承担的角色(作用),可以把社会管理模式分为:(1)“以政府为本位、公民和非政府公共组织依附于政府”的管理模式。这一模式具体又可分为三种,即政府管理的集权化模式、政府管理的民主化模式、政府管理的社会化模式。(2)“以社会为本,政府、公民和非政府公共组织平等合作”的治理模式。这一模式具体又可分为两种,即社会治理的自主化模式、社会治理的多中心模式。目前,我们需要努力发展的是政府管理的社会化模式和社会治理的自主化模式。

(二)社会管理创新的内涵

社会管理是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抓好社会管理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然而,由于以往片面追求经济的发展,在社会建设方面却严重滞后,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道德滑坡严重、社会分配不公、阶层分化严重等。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将会给社会稳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将严重加大社会管理的难度。[1]直到近几年发生了诸多群体性事件、暴力拆迁事件等,才引起了我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由此社会管理创新最终进入了中央决策层的话语范围。因此,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就是指要尽快建立健全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新型社会管理体系,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合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2]

二、城市政府的治理:

构建和谐城市的主导

目前,在和谐城市的构建过程中,无论是政府管理的社会化模式,还是社会治理的自主化模式(事实上,这一模式是政府管理的社会化模式向社会化治理的多中心模式过渡的模式状态),政府治理无疑是起主导[3]作用的。

无论何种城市治理模式,[4]日趋复杂的社会公共事务,使政府再也无法独自承担对社会的管理职能。为此,政府要求社会各方参与到公共事务的管理中来,主动地向非政府公共组织、公民分权,并与它们形成制度化的、以政府为单一中心的分工协作关系,即政府管理的社会化模式。诚然,政府仍然占据着社会管理体系的主导地位,公民和非政府公共组织只是辅助政府管理的得力帮手,对政府仍有较强的依附性。至于社会治理的自主化模式,原来不对等的关系已经被打破,公民和非政府公共组织逐步摆脱对政府的依附,成为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完全独立的主体。尽管此时的社会力量已经有了与政府进行平等对话的平台,然而公民和非政府公共组织仍未能形成牢固的、与政府相提并论的中心,政府仍然起到主导性的作用。因此,在兼顾公民和非政府公共组织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需求与能力增强的同时,要合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体现和谐城市构建中的“和谐城市领导力”。[5]

(一)城市政府部门间的协作

城市社会管理不仅要追求政府不同部门自身工作的最优化,而且要追求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的最优化。由于城市政府的主体重复、多头管理往往导致严重的管理低效率,因此在和谐城市的构建中,城市社会管理必须注意横向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分工协调和纵向不同隶属关系之间的分权协调,需要指出的是,强调政府部门间的协作应该重于单个部门工作的最优化,也就是要在发挥单体优势的同时,深入挖掘单体之间相互协作的潜力和切合点,力争达到“1+1﹥2”的效果。

(二)城市政府与NGO(非政府公共管理组织)的配合

一直以来,我国城市社会管理模式具有大包大揽的特征,政府、企业、社会三项职能往往交叉在一起。而在和谐城市的构建中,政府应该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将部分权力向公共组织转移,将部分行为转向市场和社会,实行政企分开、政社或政事分开,通过减少政府的直接干预,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通过市场化的形式,把政府的职能转移给非营利组织或社会中介组织,提升非政府公共组织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积极性,提高社会管理的效率,创造最佳的社会治理效果。

(三)城市政府与公众的协调

和谐城市的构建离不开城市公众的积极参与,现代化的城市社会管理模式提倡公众参与式的城市管理,强调公众参与城市管理,意味着公众不单是城市管理的对象,更应是城市管理的主体;不是只让公众仅仅了解决策的结果,而是应该让他们参加与城市管理决策、实施、监督的全过程,形成“公众自下而上地参与”和“政府自上而下地管理”的合力。加入了城市公众的参与,城市社会的管理将呈现出更加积极的景象,这也是城市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一种方式,将会在今后的城市社会治理中产生更加积极的作用,将会给我们的城市建设提供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更加有利于公民社会的形成。

三、城市社区的重塑:

构建和谐城市的基础

社区是居民日常工作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城市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城市和谐的基础。重塑城市社区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总要求,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以维护稳定为基础,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现代化新型社区,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以上海2010年世博会为例,世博会举办期间,各种社区志愿者组织、社会力量成为担当世博营运日常工作的中坚。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上海世博会的成功,“自愿组织和社会力量是一个重要因素。没有他们,很难想象世博会会办得这样成功。这里社会力量扮演了非常正面的力量,是政府的帮手。这或许能有助于改变人们对社会力量或者公民社会的负面看法”。正是在世博会期间这些可爱的志愿者身上体现出来的奉献精神和社会共建的力量,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全新的进步力量,那就是公民社会在不断地形成,社区居民愿意为政府、为社会分担责任,愿意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愿意为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提供第一手示范资料。

同时,社区公民社会的培育,使之逐步与城市政府达成“二元结构”:一种既互相监督又互补增益的结构格局。这种结构格局不但不会削弱市政府的功能,反而其功能张力以更灵活的形式得到广阔延伸,在社区与政府无形中达成的协议中,我们看到了城市社会管理体制在以一种渐进式的方式发生变化。而这也是一种积极的变化,在这种变化中,我们看到构建和谐城市的图景大有希望。

(一)坚持以人为本,形成社会服务网络化

以民为本、服务群众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永恒主题。建立以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代办站三者构成的服务网络:形成以街道行政便民服务中心和社区代办站为主体,以社区服务站为基础,以社区中介组织和志愿者服务为支撑,以便民利民服务网点为依托,以市场运作为补充,社会单位和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服务工作网络格局。延续和拓深社区居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精神,在社区公众之间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区风尚,构建和谐社区。

(二)创新工作机制,着力建设创新型社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社区工作的活力之源、生机之本。(1)重建社区居民相互信任的社区诚信伦理机制;(2)重建有利于降低风险的社区安全机制;(3)重建有助于增强社区凝聚力的社区居民参与机制和社会保障;(4)重建有助于资源共享的跨界组织管理机制,实现社会资源的全面整合与共享,尤其应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建立社区内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双向告知和信息互通制度;(5)建立健全社区应急控制管理体系,最大程度保障社区安全是重建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的社区生态与文化特色机制。

(三)社区合作共治,推进自治型社区建设

现代的合作治理理念为和谐社区构建提供了思想保障,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管理和社区自治也成为公民社会成长的重要契机和实践平台。(1)要积极发展基层民主,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社区自治;(2)要推进社区居委会专职人员的直接选举,兑现社区居民的民主选举权利;(3)要建立健全居民代表会议制度、居民自治章程等,保证社区居民自治的长期、健康、有序发展;(4)要完善决策听证会、矛盾协调会、政务评议会等社区民主自治制度,把与居民利益有关的社区事务交给居民讨论、决定,畅通和拓宽居民参与管理的渠道。(5)要积极推行网络化管理模式,把社区作为一个“棋盘”,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的原则,合理布局城管、环卫、计生、治安等工作,最终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治管理的有效衔接。

社区居民参与管理模式的建立,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推动社区居民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主人翁意识,有利于公民社会的快速形成。同时,也为城市社会管理提供了一个研究的范本,在当前形势下,加强对社区参与的研究对建设和谐城市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城乡之间的互动:

构建和谐城市的动力

城乡之间的互动,更为重要的方面即是乡村的城市化。城市化不同于城市发展,[1]城市化的本义是农村变为城市,农民变成市民,其本质是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在城市定居和工作,城市的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的趋势。简单地说,城市化就是农民进城的过程。

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农民是低收入阶层。因此,城市化的过程又是如何处理好贫富差距问题的一个过程。简单来看,城市化的过程至少包括三个方面:城市化是工业与服务业发展的过程,换言之,城市化是为了更快更好地实现非农产业化;城市化是农民进城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城市化进程又是“穷人进城”的过程;城市化是土地用途转移的过程,城市化进程要求城市用地、商业用地增加,要求一部分土地的用途发生转换。[1]

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将进一步加快居住功能向郊区迁移、商务楼宇向市区集聚、城市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提高,尤其是中心城区与郊区之间的交通联系将更为便捷,郊区发展的交通制约性条件将有较大改观,大大促进郊区、农村对市区的推动作用。[2]城乡发展的历史,大致是沿着这样一条道路进行演变的:乡育城市—城乡分离—城乡对立—城乡联系—城乡融合—城乡一体,这一演变过程既反映了城乡演变趋势,也反映出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规律。很明显,城乡一体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也是城市化发展的最高阶段。目前我国城乡差别较大,城乡壁垒尚未彻底消除,城市化进程中还存在着影响城乡关系发展的种种阻碍,加强城乡联系,促进城乡共同进步与繁荣,才是我们处理城乡发展的理智态度。

(一)重视郊区城市化现象

郊区城市化,是在城市化过程中必然要上演的一个过程,伴随着中心城区的快速发展,中心城区周边将崛起一批先进郊区。这些先进的郊区经济发展并不滞后,而且也有着明显的向市区追赶的迹象,不仅仅体现在城市建筑上,同时也体现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上。城区郊区化与郊区城市化互相促动和共存是当前城市化进程的鲜明特征,正在形成一种“大城市,大郊区”的现代城市模式。这种模式将有利于和谐城市的构建,既不至于导致中心城区压力过大,也不至于郊区土地的空置,如此一来,将在市区和郊区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共同推动城市社会管理模式的不断更新和进步。

(二)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既关注当代人需要,也关注后代人需要的经济发展模式,既要实现代内公平,也追求代际公平。因此,我们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要加大环境建设力度,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倡导环保低碳型的生活方式,为子孙后代创造清洁、魅力的家园。

(三)优化城市功能区布局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功能区的优化布局,因此,要进一步优化以中心城市、新城、中心镇为重点的城市布局,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推进郊区城镇建设,争取基本建成布局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多心多层、组团式的城镇体系。要加快建设高等级、综合性、枢纽型,与国内外大交通连接的现代化交通网,延伸市区、贯穿城乡、辐射周边、扩散全国。

在城乡互动中,既要把握郊区居民的需求,也要考虑中心城区的承载力;既要考虑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也要思考如何走向共同富裕的问题;既要注重代内平等,也要追求代际平等,不要断了子孙的路。城乡的互动,对于和谐城市的构建的确会产生极大的推动力,同时也会提出一些新的要求,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坚持过去好的做法,也要不断吸收最新的成果,为和谐城市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五、城市法治环境的营造:

构建和谐城市的保障

法治环境是指全社会主张法律至上、依法而治所形成的特定意义上的社会环境。它是社会管理趋向文明过程中所形成的制度化特征和必不可少的客观基础,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维护、保障、促进、规范和巩固的作用,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中,由于各种社会关系更加复杂,尤其需要营造一个积极健康、人人遵守、人人践行的法治环境,为和谐城市的建设提供强大的保障。城市法治环境的营造与城市治理、社区自治并不相悖;反而是法治理念一直都未曾离开过城市社会管理工作和社区自治工作。因此,营造良好的城市法治环境对城市社会管理和和谐城市构建而言是一种保障而非阻碍。

(一)城市社会管理离不开法律

在城市公共管理体系构建中,决不能忽视法律的作用,在公共管理的内涵中也蕴涵了“法治”的意味。因此,作为城市管理者(或治理者)必须要面对城市法治环境的营造问题,也就是说要力求形成一种全民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局面,在全民法治的环境下,城市社会管理工作也将更加日益开展,构建和谐城市也将更加具备后劲。

(二)法治环境保障城市和谐发展

法治环境要求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规范生产力的发展。(1)在市场经济体制和法律体系初具规模的今天,要高度重视政府决策的法治化,建立一个良好的规划、决策的法治机制,并辅以法律责任制度,依法规范政府的行为,保证决策、规划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避免主观性、随意性和“长官意志”,将决策失误降至最低限度。(2)以政务环境为重点的地方软环境日益改善,关键在于各级政府必须严格依法行政,切实转变观念,简化办事程序,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服务意识,主动为投资者、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融行政执法于服务之中,保证行政执法的公正性、公平性、公开性,坚决纠正和防止行政执法中的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切实改善地方软环境。(3)加强对行政、司法的监督,充分发挥人大监督、司法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各民 主党派民主监督等各种监督机制的作用,及时有效地纠正违法的和不当的行政、司法行为。在良好的法治环境下,公共管理主体的各项行为都置于监督之下,在法定的程序下合理安排自己的公共管理项目,主动积极提供各项管理服务,因此将为和谐城市的构建提供更加强大的动力。

在良好的城市法治环境下,我们将看到一个更加积极的城市公共管理者的身影,也将看到城市社会管理置于监督之下的科学性和规则性,少了随意性,多了规划性,和谐城市的建设在软件和硬件建设方面都将取得长足的进展。

六、结语

和谐的城市,在社会管理创新的视阈中,即是社会管理的三大主体——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以及公民的平等协商、各司其职、共同治理社会公共事务下的城市(社区)状态。

和谐的城市,是公平公正的城市,无论你是帝王贵胄、文人学者、还是市井小民、凡夫俗子,也不管你是“土著”、“蚁族”或是“漂一族”,只要你在为这个城市的运作、发展尽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和智慧,这个城市就应给予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这是基本的公平公正。

和谐的城市,是以人为本的城市,城市是人的聚合体,城市精神的实质就是人的精神,应体现出城市为人服务,而非人被城市的“异化”,即体现出“人本”。简单地讲,就是要从人类和人性的角度出发,从促进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着眼,体现出一个城市所具有的极强的包容性。

和谐的城市,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与社会和谐共生共荣的城市,城市住宅、城市基础设施等的建设应遵循和谐发展原则,以生态学和社会学为基础,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为核心,科学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高科技技术成果,降低对资源的消耗、对环境的污染,使人、建筑物、环境、社会等因子之间和谐共处,为人类营造自然、舒适、环保、健康、优美、便捷的生活空间。

篇5:创新城市管理 给力和谐益阳

一、要注重自身言行的塑造

(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教师。教师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对学生的承诺一定要做到,这是树立教师威信的原则。学生的工作能否按照教师的管理思路去落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认识的可信度。教师要以身作则,一言一行都成为表率的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和效仿的楷模,而且会引起学生内心由衷的崇敬向往心理,这对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有赖于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教师首先要结合自身的工作要求不断的工作要求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修养和自身素质。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以往的师生关系是矛盾对立的,而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运动变化中起着主导作用,而现在在素质教育中教师不再是独奏者而应是伴奏者,舞台的中心应该是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是学生的监督者。

(三)教师要持之以恒、深入细致的工作。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认识能力、个性特点的形成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恒心、耐心和毅力。当学生出现问题,教师要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用“润物细无声”的工作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要热爱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

(一)要热爱学生。“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的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教师只有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心,才能满腔热情的关怀学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学生的进步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教师对他们的热爱,这也说明一个道理: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要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赏识与鼓励是学生前进中最好的动力。

(二)要尊重学生。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长,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展示。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意愿、隐私权等等,采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学生,亲近学生、理解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建立朋友般的友谊,使学生信任你,愿意亲近你,在融洽气氛中沟通感情,班主任工作也就更得心应手。

(三)要了解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有与众不同之处,他们期盼着自己的特长和优点能发挥出来,更期盼得到赏识,班主任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有效发挥学生的特长和优点,让他们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教师要避免带有偏见、成见的方式对待学生,对于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或学生的合理需求,教师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给予合理的解决和满足,是师生各自的认识能彼此相容。

三、要主动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一)整体教育。当班上出现某种不良的现象需进行整体教育时,教师最好是只谈现象、不点名批评。虽然批评是班级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但教师应注重批评的技巧。为达到既教育好学生,又不伤害师生间的感情的目的,可以让学生针对不良现象进行讨论,充分分析其利弊,认识问题的重要性。很多问题通过 讨论,在老师的引导下,师生间往往会产生相一致的看法,同学们对问题有更深的认识,这样一来,问题解决起来往往会容易得多,效果也会好很多。

(二)个别教育。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把老师的肯定看做一种精神需要,一种上进的动力。我们应力求满足学生这一心理需求。有些问题在学校解决不了,需要同家长们共同解决时,切记不要在家长面前痛斥学生的不足之处。面对学生家长,应先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然后轻轻带出学生美中不足的地方,紧接着与家长一同商讨教育方案。这样做既不损家长的面子,也调动了家长的教育积极性。只有家校合力才能让学生得到各方面的引导和教育。

(三)潜心制定班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班级管理者,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确定班训,这是班级的奋斗目标,是全体成员的努力方向。其次要制定班规,作为一种制度来约束班级成员的行为。班规的制定最好是由教师提思路,班委成员组织,学生来集体拟定。班规要有民主性、科学性、激励性。班主任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让学生知道哪些是自己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

(四)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和培养班级。要带好一个班级,就要有长远的目标。作为班主任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工作计划,设法营造一个“团结、稳定、拼搏”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信心和力量,深入调查了解学生性格、志趣、理想、追求,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育方案,从而有效的教育学生。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学生的天性,善意地评价学生,对每个学生发展充满信心。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学生的潜能,激励其成才。同时,还要真正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篇6:益阳城市文化特色及成因分析

关键词:益阳;城市文化;特色;成因

中图分类号:C91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7-0027-02

城市文化特色是实现城市间差异竞争的重要资源,是城市有别于其它城市的重要亮点,是城市的魅力所在,是城市过去和现在的浓缩,是物质实体和历史文化的提炼,是城市形象的精髓和灵魂。世界名城北京、纽约、巴黎等皆因其独特的文化沉淀和所产生的城市特色而令人神往,都体现了各自民族的传统文化,并能把最富有生命力的历史、文化特色代代相传。本文从城市文化的角度分析千年古城益阳的特色,并探究其成因,以期对城市文化建设与发展作有益探索。

一、益阳的城市文化特色

益阳湖山秀丽,人文荟萃,如镶嵌在洞庭湖畔的一棵璀璨明珠。奔流不息的资、澧、沅三水从境内流过,注洞庭,汇长江,齐归大海,纳三楚文化之精华,聚滨湖水乡之特色。其城市文化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历史文化悠久。

益阳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秦朝开始的,至今已有2000余年,源远流长久远。但从文物考古的研究看,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益阳就有人类生产生活的遗址,已被发现并被挖掘考证的,主要有南县涂家台遗址。涂家台遗址具有7000年以前新石器时代文化村落遗址的显著特色,重要的出土文物有大量陶片及墓葬中完整的人体骨架,经南京考古所碳14放射检测,在涂家台出土的文物特别是人体骨骼距今已7000余年,专家将涂家台遗址划代为新石器时代早期。创办于440年前的益阳龙洲书院,是古代湖南四大书院之一;会龙山上与白鹿寺遥相映衬的栖霞寺是东晋古刹,相传是明代建文帝避难的地方;坐落在资江大桥南端的裴公亭,是唐代宰相裴休攻读诗书的故地;桃花江畔清幽静美的凤凰山,传说是当年楚国三闾大夫屈原流放时行吟垂钓,写作《天问》的地方,桃江现还有天问台。考古研究证明,益阳为兵家重地,资江与志溪河交界处至谢林港,上世纪90年代末曾出土2600多座战国墓,万余件战国器物大多为兵器、陶器,刀、枪、剑、戟等青铜器及大量完整的陶器,还出土了一枚虎符(器物全部存于省考古所)。益阳还有许多流传民间的三国故事:诸葛井、马良湖、鲁肃堤、关公坳等等。

(二)文化名人荟萃。

益阳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这里的奇山异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名人俊杰。唐代诗僧齐己,明代名臣郭都贤,清代名臣陶澍、胡林翼,书法家黄自元,华侨教育家张国基,革命先烈熊亨瀚、夏曦,被称为“中国的辛德勒”“国际正义人士”的何凤山,首任驻港部队司令刘镇武,现代文化名人周扬、周立波、周谷城和叶紫,著名作家莫应丰、散文家叶梦、小说家刘春来、戏剧家赵凤凯、表演艺术家谢芳、雷佳、吴军等。他们都是益阳人,都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益阳是文化体育之乡,全市有全国文化先进县2个,全国先进文化站2个,羽毛球闻名世界,曾涌现出唐九红、龚智超、龚睿娜等5位世界冠军和杨智勇、文巨刚等著名教练,1998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乒乓球羽毛球管理中心批准在益阳建立中国益阳羽毛球人才训练基地。

(三)美女文化出名。

湖南盛产美女,最为出名的是益阳市桃江县的桃花江,享誉海内外,国内无出其右,早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一曲“桃花江是美人窝,桃花千万朵,比不上美人多,……。”蜚声海外。黎锦晖先生的《桃花江》是现代流行歌曲和商业音乐开始的标志和代表作。该曲使桃花江誉满神州,驰名中外,成了人们心目中的“神河”,成了世人向往的仙境。三、四十年代上海滩到处都是吹吹打打《桃花江》,老一辈的人大多会唱。许多著名演员与歌手都唱过此曲,如:周旋、邓丽君、谢采芸,徐小凤就是唱此曲出名的。后来的电影插曲新《桃花江》也成为一代名曲风靡至今,有人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桃花江》。电影《桃花江》被视为中国最有影响的两部影片之一,该片开创了歌舞片的先河。桃花江是那样俏丽迷人,美丽如画。山水秀丽,风景优美,盛产桃花丽人,面如姣月,清丽可人,真是“你爱了肥的俏,你丢了瘦的娇,你爱了瘦的娇,你丢了肥的俏,你到底是怎样地选怎样地挑?”。有两个著名海外美女,钟情文和张梦瑞就来自桃花江畔,周扬先生的前妻也来自这里,其倾国倾城的美貌至今许多老人都记忆犹新。该地自嘉庆年间就列为选妃之地。此地女孩皮肤细嫩,白里透红,状如桃花。桃花江是湖南的十大旅游区之一。“到张家界看山、到洞庭湖看水、到桃花江看美人”,每逢黄金假期,慕名前往桃江,希望一睹美人风采的游客大有人在。

(四)湖乡文化突出。

湖乡文化兼收并蓄,沉稳平和又旷达浪漫。南洞庭是益阳的渔米之乡,南县百余年历史就是人傍湖而居,因湖而繁,其文化的包容性、互补性较强,丰裕的生活带来平和沉稳又旷达浪漫的气质,较一般定义的农耕文化更有其包容与创新。湖乡文化的英雄气概最能体现在治水之中,无论是围湖造田还是在汛期的抗洪抢险,嘹亮的夯歌号子和在风里雨里堵沙眼、抢断堤的人墙,都会让人觉出一种不屈不挠的气概。同时湖乡文化的田园牧歌式的浪漫又是这种丰衣足食的农耕文化的另一面。人称这里是“花鼓戏窝子”,无论老少几乎每人都可以唱几段《西湖调》,忙时务农,闲时唱戏,逢年过节邀几户人家就可以唱一台大戏。因此,在南县、沅江一带的民间职业剧团十分活跃。

(五)竹文化浓郁。

益阳被称为“南竹之乡”,有竹林百万亩,竹资源十分丰富。益阳人喜竹、赏竹、观竹、听竹、吟竹、颂竹、食竹、用竹,竹与益阳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成为一种崇尚坚忍不拔、劲节虚心的文化精神追求。益阳的竹雕、竹编、竹郁、竹装修享誉海内外。益阳曾连续举办四届国际竹文化节,在海内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益阳小郁竹艺漂洋过海,其工艺技术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享有盛誉,小郁民间艺人被请到非洲传授技艺。现在益阳的竹地板、竹胶板都为新型的装饰建筑用材,成了部分乡镇支柱性特色产业。

(六)黑茶文化领先。

古代曾这样描绘安化黑茶产业的兴盛场景,“茶市斯为最,人烟两岸稠” 。益阳市黑茶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在湖南省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益阳茶厂生产的茯砖几十年来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畅销不衰,占有全国市场25%的份额。白沙溪茶厂最早以黑砖、花砖和千两茶扬名国内,在国外市场也有相当的影响。从历史上看,到清末,益阳安化县的黑茶冠甲全国。10月17日,由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益阳市人民政府承办的首届中国·湖南(益阳)黑茶文化节暨安化黑茶博览会将在益阳市举行。

二、成因分析

众所周知,一座城市成长、发展的历史进程直接影响、决定和形成了这座城市的文化状态、文化类型、文化模式及文化形象。益阳城市文化特色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自然地理位置优越,物产丰富。

益阳,地处湖南省北部,位于北纬27°58ˊ至29°31ˊ、东经110°43ˊ至112°55ˊ,从地图看,像一头翘首东望、伏地待跃的雄狮。它北近长江,同湖北省石首县抵界;东北部濒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与本省岳阳市毗邻;西和西南部是连绵千里的雪峰山,与常德市、怀化市接壤;东距省会长沙市70公里,与长株潭经济共同体相连;南连湘中腹地娄底市。是当今中西部大开发的前沿地带。全市土地总面积12144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39.71%,丘陵占10.05%,岗地占6.7%,平原占32.44%,水面占11.10%。境内由南至北呈梯级倾斜,南半部是丘陵山区,属雪峰山余脉;北半部为洞庭湖淤积平原,一派水乡景色。“背靠雪峰观湖浩,半成山色半成湖”。南部山区最高处为海拔1621米,北部湖区最低处为海拔26米,南北自然坡降为9.5%。市境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适合于农作物生长。益阳矿藏资源丰富,是远近闻名的“小有色金属之乡”。益阳水资源丰富。山丘区有资江南北贯通,平原地带河网纵横、湖泊棋布。水路经洞庭湖外通长江,内联湘、资、沅、澧水道。全市水资源总量为2779亿立方米,另外,资水、沅水、澧水和荆江三口每年给我市带来过境客水2200多亿立方米,蕴含丰富的水能发电资源。全市土地质量较好,滨湖平原由河湖冲积而成,土壤肥沃,适宜种植多种作物,是全国粮、棉、麻、油重要生产基地,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苎麻产量居全国首位,芦苇、黄(红)麻、糖料产量均居全省第一。是全国有名的“竹子之乡”,南竹、茶叶产量居湖南省第一。西部中低山地,是主要林业生产基地。益阳水域广阔,全市总水面215万亩。大通湖面积达12.4万亩,是湖南省最大的内陆养殖湖泊。全市盛产乌鲤、鳜鱼、青鱼、大口鲶、优质鲫鱼、优质鲤鱼等名贵鱼和甲鱼、河蟹、青虾等特种水产品。益阳水陆交通十分便利。长益高速公路、石长铁路、319国道穿越境内,是省会长沙通往大西南的要道。水路经洞庭湖、内通湘、资、沅、澧四水,外达长沙各口岸。湘黔铁路穿越安化县境,洛(洛阳)──湛(湛江)铁路线在益阳设立枢纽站。

(二)益阳黑茶渊源深厚,药效神奇。

益阳和安化是中国黑茶发祥地与中心产地。从这里出发有过纵横万里的茶路,有着口耳相传、穿越时空的诸多故事。唐·五代时就有“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渠江薄片”,“其色如铁”等记载。“渠江薄片”即安化黑茶,成名要早于在明代定为贡茶的福建大红袍和清代定为贡茶的西湖龙井、普洱茶、君山银针。安化黑茶成为历代朝廷贡茶后,其间演绎着几多传奇。黑茶曾随文成公主陪嫁吐蕃,被百姓奉为“神饼”;这里曾发生过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茶叶战争;如今还拥有千年前梅王留下的或是宋朝茶商军留下的“最后马帮”。益阳黑茶走出深山老林的路径因时而易,唯有境内的茶马古道却是无法移植、无法复制的标识。益阳黑茶作为边销茶的主要茶类而被边区人民誉为“生命之饮”。千百年来,地处边疆的西北游牧民族,终年看不到水果、蔬菜。“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从而“倚茶为命”,誉为“生命之饮”。益阳黑茶内含物丰富,药效神奇。益阳黑茶的营养成份包括矿物质元素、蛋白质、氨基酸、糖类、维生素;药效成分包括茶多酚、有机酸等。据测定,黑茶中茶多糖含量最高、活性最强,对降低血糖、血脂,抗血凝、血栓有明显作用;黑茶中微量元素含量比其他茶类高,其中氟对预防龋齿和老年骨质疏松有出色效果,硒能刺激免疫蛋白及抗体的产生,增强人体免疫力,抑制癌细胞的发生和扩展;茶多酚、茶皂素具有活血、降胆固醇、杀菌消炎、抗凝活性、抗癌、抗辐射和降血压等各种功能。被我国少数民族称之为“消食茶”,日本人称之为“瘦身茶”,韩国人称之为“美容茶”。近几年,日本专家还在茯砖茶中提炼出了一种比黄金还贵重的保健品,这使益阳黑茶平添了一层神秘和尊贵的色彩。

(三)“大码头”文化和特殊水质造就益阳美女。

鸦片战争后的道光年间,受西方经济的影响,中国开始了较大规模的物流,那时自然是以水运为主。益阳的资江也和国内的其他河流一样,迎来了运输的黄金时期。这时,有几个益阳人探查到了一条通往长江的航道,由此就有了让益阳成为“大码头”的巨大商机。大码头文化的兴起,也使这里美女云集,外地美女的基因也在益阳流传了下来。近年来,中国地质专家检测发现,桃江的水和土所含有的矿物质都超过了普通水、土,对补充人体微量元素非常有益。桃花江畔就有含氡的矿泉,氡泉能使女性表皮所长的褐斑消退,使皮肤变得白皙细腻,色若桃花。

参考文献:

[1]倪志娟.中国城市文化的内涵及其特点,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6年6月第2期.

[2]赵裴.益阳县志,建置二,市集[O].1874.

[3]徐耀辉.黑茶“五美”俏天下,新湘评论,2009年第7期.

篇7:和谐铁路“给力”广州亚运会

>>01 2010年11月11日,太原开往广州东的K237次列车洛阳站一开车,8号车厢内,阵阵激情的歌声、欢笑声溢满了每一个角落。梁敬/摄

>>02 近日南京铁路公安处乘警支队在南京西开往广州的K527次长途旅客列车上,用卡通展版和互动问答的形式,向旅客讲解本届亚运会的吉祥物、会徽等知识,并开展了知识竞赛和旅客签名活动。周春青/摄

>>03 11月3日,特警在广州火车站值勤。丁勇/摄

>>04 民警用活泼可爱的卡通展版向旅客讲解亚运会相关知识。随着第16届广州亚运会开幕日益临近,南京铁路公安处乘警支队在南京西开往广州的K527次等长途旅客列车上,用卡通展版和互动问答的形式,向旅客讲解本届亚运会的吉祥物、会徽等知识,并开展了知识竞赛和旅客签名活动。截止目前,该支队共为18000余人开展了38堂亚运知识讲解,此举受到了广大旅客的一致好评。周春青/摄

>>05 南昌客运段南昌至杭州D96次工作人员为小朋友们宣传消防安全常识。广州亚运会期间,南昌客运部门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消防宣传活动,通过消防安全讲座、消防知识问答和消防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确保旅客运输安全和亚运会安全。鲍赣生/摄

>>06 客运员在展台内向旅客介绍广州亚运和武广高铁。广州南站高铁亚运展台空间不大,但囊括了亚运会和高铁宣传资料,客运员的中英文解说给广大旅客留下了“高铁和亚运同行” 的深刻印象。无论是进站旅客还是到达旅客,只要经过这里,都要走进站台看一看,听一听客运员的解说,索取亚运和高铁宣传资料。广州南站高铁亚运展台备受旅客青睐。刘爱平/摄

>>07 为了服务好乘坐武广高铁到广州观看亚运会的旅客,担当着24.5对武广高铁运输任务的武汉客运段武汉动车组车间,结合叫响“创先争优我当先,服务亚运我奉献”,全体共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签下名字,作出承诺。他们用真诚的服务和温暖的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责任。

上一篇:暑假派出所见习感悟下一篇:增加人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