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城市党建理念

2022-06-25

第一篇:创新城市党建理念

创新机关党建理念

“忠实践行宗旨,勤政廉政为民”征文作品:创新机关党建理念

“忠实践行宗旨,勤政廉政为民”征文作品:创新机关党建理念

我省目前正在开展的“忠实践行宗旨,勤政廉政为民”教育活动,为我们机关党建工作开创新局面提供了新的引擎。

机关党建是新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创新,是我们党永葆青春的不竭动力,也是我们机关党建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机关党建理念,应做到“三要”——

一要突出重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是党坚定不移的方针,而发展环境是区域经济竞争的核心要素,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的主题,深入开展“四型机关”创建活动和“三力”建设,精心设计开展关注民生、服务发展、促进和谐系列主题实践,努力营造开拓创新的思想境界、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和干事创业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作风环境。

二要抓住关键,强化机关行政效能。从优化服务质量、降低办事成本、提高办事效率等方面入手,采取有效约束和硬性措施,强调能力、效率、效果和效益的有机统一,实现软环境硬管理,让软环境出效益、出生产力、出竞争力,促进机关管理水平的提高,努力达到“廉洁、勤政、务实、高效”。 强化机关行政效能,离不开高素质的队伍。要把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队伍作为机关党建工作的常规性重要任务抓紧抓实。

三要凝聚人心,深化和谐机关建设。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建设和谐机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示范和导向作用,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一是确保政令畅通。政通才能人和。保证政令畅通,是党的执政能力的底线。为此,要强化机关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建立机关党建工作长效机制,强化机关党建目标考核。二是树立团结友善。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可以说,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小到一个单位,一个家庭,能不能团结起来,是它们能不能生存、发展、壮大的最基本条件。党员领导干部要在坚持党性原则的基础上,努力创造团结协作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工作环境。在领导班子内部,要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谅解,同心同德地开展工作。三是维护公平正义,做好群众工作。公

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要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当前,既是发展机遇期,又是社会矛盾凸显期。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的根本需要,是“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来源:文秘办公室 http://wmban.cn)求。要坚持做到“两个讲”:讲真、讲实。第一个“讲”: 就是讲真,即真心、真情、真格。第二个“讲”,就是讲实,干部干实事,群众得实惠。要创新载体,积极搭建联系和服务群众平台;要着力保障民生,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困难和问题;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尽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四是严格强化管理。和谐的机关是行为规范的机关。机关党建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妥善处理好系统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从机关党建工作的内容和职能看,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个基本要求;从机关党建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来看,必须遵循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要分工明确,协调到位,坚持原则,赏罚分明。要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坚持以制度管人,以纪律约束人,努力使机关党建工作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体现时代性,使机关党建与时俱进,充满生机与活力。

开展宗旨教育活动,要注意选准切入点。活动中,我们的党员同志是主体。要围绕这一主体,积极主动开展工作。

一是尊重和发挥党员的首创精神和主体地位。一方面,要引导党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正确对待个人利益,不为名、不为利,比奉献、比政绩;勤奋敬业,忠于职守,埋头苦干,严谨细致,扎扎实实干好各项工作,千方百计创出一流政绩。另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使党员能积极、主动参与党内活动,在党的事务与决策中发挥主体作用。要坚持把解决党员干部职工的实际困难作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突破口,切实从工作、生活上给予关心,反映其呼声和心愿,制订计划要认真听取其意见和建议,使各项活动,如“万个支部结对、万名党员帮扶”、“四联四帮——党员干部大深入”等活动更加贴近其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有效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机关干部专心致志干事业,同心合力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工作良好氛围的形成。

二是确保党员有效行使民主权利。要发展党内民主,使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以落实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为重点,积极从制度和机制的层面探索、扩大党内民主的有效途径;要开展积极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良好的党内民主监督氛围,使广大党员在平等参与党内事务中强化民主意识、提升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在重大问题、重要事项决策过程中要认真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形成民主讨论、民主决策氛围。要努力为党员提供展示舞台。要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建立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的机制;加强党

内民主建设,积极推进党务公开;加强改革党内选举制度,积极开展“公推直选”工作;努力营造有利于党员全面发展的环境。

三是健全党内关爱服务机制。建立健全政治激励机制,及时有效地对先进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要积极营造能者上、庸者下,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为干事者打造大显身手的平台;建立健全党内长效帮扶机制,提倡机关式“民情日记”,诚心诚意关爱广大党员特别是生活困难党员,尽力尽力为他们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用关爱和温馨不断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

胡锦涛同志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胡锦涛同志的论述,为我们开展宗旨教育活动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机关党建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刻学习,认真领会,积极实践,将践行宗旨能力提升到一个新水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十六大以来党建治国理念创新

科学发展观

精华: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解读: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其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背景:2003年,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首次明确提出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概念。2004年3月10日,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对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内涵作了明确的阐述。2007年6月25日,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又一次强调科学发展观。 和谐社会

精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解读: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背景:十六届四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首次提出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9大目标和主要任务,事关国计民生,勾画出一幅清晰的和谐社会“走向图”。 社会主义荣辱观

精华: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解读: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强调要围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广泛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人际关系。

背景: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四个坚定不移

精华: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解读: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背景:2007年6月25日,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四个坚定不移”。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面对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形成新思路,进一步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境界,“四个坚定不移”正是这一新境界的集中体现。

1 执政能力建设

精华: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解读:胡锦涛强调,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核心是要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背景:十六届四中全会,形成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是党第一个全面总结党的执政经验、指导全党担当起执政兴国历史使命的纲领性文件,充分强调了... 共享共建

精华: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

解读:人民群众共同建设和谐社会,其终极目的在于共同享有和谐社会;而人民群众共同享有和谐社会的现实体验与理性预期,又必将激发巨大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使和谐社会的水平和境界获得螺旋式上升。从这个意义上说,共建共享在和谐社会实践中的展开过程,不过是人民群众充分认识自己的根本利益、并通过自身本质力量实现这一根本利益的过程。

背景: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3月7日发表了“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的重要讲话,进一步阐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丰富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的内涵,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新农村建设

精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解读: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同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背景:2005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第一次全面论述了如何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5年12月31日,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建设创新型国家

精华: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解读: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

背景:2006年1月9日,新世纪第一次全国科技大会召开,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动员大会。会上,胡锦涛发表了题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的重要讲话。

第三篇:用创新的理念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摘 要:建设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努力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并处理好党的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博弈关系,真正把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一件大事、要事和实事来抓。更重要的是如何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来建设福建后花园的美丽尤溪。

关键词:尤溪县;基层党建;创新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5-0301-02

一、西城镇基本情况

尤溪县西城镇辖有22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4.3万人,有46个党支部,1 511名党员。近年来先后获得市级“先进文化乡镇”、“林业工作先进集体”、“农村经济发展十佳乡镇”、“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安全生产合格乡镇”等荣誉称号,2009年1月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授予“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称号。

二、班子重视,紧抓党建谋发展

西城镇党委之所以取得经济建设、党组织建设双丰收的成效,归功于有一套好的班子,一份积极的心态,一种创新的意识和一系列完好的组织机制。一是配强配好党组织领导班子,选出“政治坚定、作风过硬、工作能力强、群众威望高”的党组织带头人,带领大家选择合适道路,坚实发展方向。镇党委以创先争优工作为总揽,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目标,不断提升延伸“168”农村党建工作机制,贯彻落实“五民工作法”,积极开展“五进基层”活动,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契机,认真开展村级组织换届工作,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把西城镇建设成为“尤溪新城区”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三、创新意识,总结经验促发展

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党建工作传统的思维方式、工作内容、表现形式已显得滞后,党建工作的创新越来越紧迫和重要,在新的时期要保持创新意识,营造创新氛围,丰富党建内涵,创新工作方法和机制。

(一)创新理念一:开放党建

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作为支撑、促进经济发展的党建工作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建设开放式党建。首先,党建工作的主体发生了变化。当前,党建工作已不再是组织部门或者是组工干部的“家务事”,纪委、宣传、工会、妇联等一些党群部门抓党建的作用日益显现,“大党建”的意识已逐步形成。此外,社会各界关心党建、参与党建的人员越来越多、队伍越来越庞大,党建工作已不再是“势单力薄”、“孤掌难鸣”了。其次,党建工作的对象发生了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党建工作不仅面对的是党组织、党员,而且已经逐步延伸到广大的人民群众。比如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充分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以群众公认选干部。由此可见,党建工作已逐渐成为一项社会性、群众性工作。再次,党建工作的方式发生了变化。随着民主进程的加快,党务公开越来越制度化、正常化。围绕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干部任用、干部管理等方面情况通过各种途径公开。同时,各级党委积极针对辖区重大事项、重大建设项目定期、不定期向党员群众通报,不断完善党的监督管理机制。西城镇着力于打造亮点,突出党建特色工作。一是西城镇光林村管理使用村集体资金的有益探索,实现科学分配促发展,党建成果惠民生。近年来,随着城镇化以及国家重点工程的开工建设,地处城郊的光林村,资源、交通、区位优势日益凸显,因征地补偿、经济发展的积累,村财收入突破了千万元。二是以驻厦党支部为抓手,推进流动党员管理。西城镇驻厦党支部自2008年成立以来,持续探索流动党员的最佳管理方式,在支部建设、党员培养,计生服务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阵地建设上做到“五个有”,即:有组织机构、有场所、有制度、有活动、有经费保障;在党支部建设上做到“四个一”,即:带好一支党员队伍、为在外务工人员树起一面旗帜,抓好一项重点工作、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服务平台,培养一批积极分子、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提供一个项目信息、为家乡经济发展助力。

(二)创新理念二:人本党建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党建工作的重点。党建工作说穿了就是与人打交道,无论是党员队伍、干部队伍,还是人才队伍建设都必须以人为中心,为此新时期党建工作要突出以人为本。西城镇党委针对回乡高校毕业生党员的“五难”问题(即去向掌握难、活动开展难、管理落实难、作用发挥难、服务进行难)和“三不到”问题(即会议通知不到,活动参加不到,组织关心不到),西城镇党委创新思维,组建回乡高校毕业生党员支部,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较为有效地破解了回乡高校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难题。一是做好“三个统一”,即“统一登记 、统一党支部、统一管理”,建立一套“1+N”联结模式:从镇党委、党办、毕业生党支部选派6名党员担任中心联系人,联系若干名党员,严格履行好与正式党员的结对联系,及对预备党员的考察帮带职责。二是建立“QQ群平台、短信息平台、预备党员考察平台”等三个平台,为流动高校毕业生党员提供培训、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等各类信息,提供县内外招录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等信息,积极引导和鼓励流动高校毕业生党员返乡创业就业;宣传西城镇特色,让在外党员切实感受到家乡的变化,并逐渐成为西城的宣传大使。三是创新支部班子配备。考虑到回乡高校毕业生党员在年龄层次、学历以及知识结构的特点,镇党委在党务干部的配备上,以配强党务干部,创新管理方式为着力点,选配了文化程度相近、共同话题丰富、充满活力的年轻化班子,由2012届选调生、副镇长欧棣(北大研究生、社会学专业) 担任回乡高校毕业生党支部书记,由2012届选聘生傅秀连(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法学专业)担任支部组织委员,年轻化支部班子的配备,为解决回乡高校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难题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三)创新理念三:情趣党建

在信息社会浪潮的冲击下,读读报、开开会、上上课等传统、陈旧的党组织活动方式、教育手段越来越显得缺少吸引力和情趣性,这不仅削弱了教育的效果,而且严重影响了组织活动的作用,这就要求党组织活动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一是活动要多样。如组织高校毕业生参加实践活动。利用党员春节、国庆等假期返乡之际,组织有一技之长的高校毕业生党员参加新农村建设和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的社会实践活动;根据高校毕业生党员自身的特点,鼓励他们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以法律咨询、文艺表演、日常电脑维修、假期“一帮一”等活动方式为村民服务,展示高校毕业生党员先锋形象;充分发挥回乡高校毕业生党员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的特点,通过开展诸如“我为家乡发展出新招”、“携手共建美好家园”、“寄语十八大”等主题活动,鼓励他们成为推介家乡的宣传员、先进信息的传播者、自主创业的先行者,增强他们的在党意识和服务意识,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二是手段要丰富。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党组织传统活动方式要坚持,但要丰富党建工作的活动方式。目前,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各地农村、非公企业、机关、学校等都建立了现代远程教育网,配备了必要的电脑、电视机等设备,这也将成为党建工作实现网络化、电子化、信息化的有效支撑,同时要整合各种资源、借助各类平台推动党建工作的开展。三是载体要创新。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强文化建设的要求,将文化的理念引入党的建设,不仅是对文化建设一种加强,同时也是丰富党建工作内涵的一种有效方式。

(四)创新理念之四:活力党建

党建工作能否被重视、能否发展、能否被党员群众接受,关键是有没有强大的活力。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一是在经济发展中体现活力。党建工作的活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一方面经济快速发展证明了党建工作的成效,也为党建工作的更好发展拓展了空间,另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党建工作搭建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提供了更为充分的人力和物力支持,党建工作在服务经济发展中必然会显现出旺盛的活力。二是在锤炼队伍中体现活力。党建工作的活力来源于充满生机活力的党员、干部、人才队伍。要坚持不懈地加强队伍建设,努力锤炼一支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干部队伍,始终保持先进性的党员队伍,敢于创新、创优、创业的人才队伍。三是在基层实践中体现活力。党建工作根植于基层,基层是党建工作创新的沃土。要埋下头来、沉下身来、深入基层、勇于实践,不断形成和完善党建工作的新理念、新方式、新内容。

(五)理念之五:和谐党建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战略决策到十八届四中全会也都有重大战略决策,这既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党努力奋斗的目标,同时构建和谐社会也为我们党的事业蓬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此,要全面加强基层党的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一是个体和谐影响区域和谐。“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员领导干部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因此既要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也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尤其是基层的党员干部、非公业主,通过自身影响力、作用力的发挥,积极带领群众创业致富,帮助群众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困难,通过党员干部个人作用的发挥影响区域和谐。二是组织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对于拥有8 000多万党员的执政党来说,党组织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核心。组织和谐表现为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个人与组织等方面的和谐,重点是党组织班子之间的和谐。通过民主集中制加强党组织班子和谐建设,做到对重大问题集体研究、集体决定,保证各级党组织班子决策民主、团结协作、运转高效,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三是党内和谐带动党外和谐。实现党内和谐,不仅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也是党的本质属性的要求。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实施党代表任期制,保障党员权利、规范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在干部选拔任用上,通过实行“公示制”和常委会讨论干部“票决制”等方式,不断健全干部任用扩大干部任用的科学化、民主化。通过党内和谐的示范、引领作用,最大限度地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第四篇:创新理念加强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经验材料

省卫生系统共有17万卫生工作者,7400多个医疗卫生机构,在保障省2700万人民身体健康和促进省经济快速发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省卫生厅党组在抓全系统思想政治工作方面一直坚持求真、求实、求突破,创新、创造、创特色,倾力打造“

和谐、诚信”的全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氛围,坚持以新的卫生文化理念推进全系统思想政治工作,摸索出了“科学理念引路、先进文化育人、政治工作兴业”的路子,使全系统思想政治工作有了新的发展。

一、抓观念更新,以科学理念引领思想政治工作

卫生事业具有鲜明的社会属性,它涉及千家万户,关乎生老病死,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实践证明,没有公共卫生的安全,就不会有社会政治经济的安全。所以,人们往往从卫生事业这个窗口看社会的进步,看政府的工作。省卫生厅党组正是从这个高起点上,充分认识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不断更新思想观念,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在实践中做到了“强化五个意识”。

一是强化中心意识。党组重点抓主题,努力研究全系统党建与经济建设、卫生业务工作的结合点,自觉地把全系统党建工作的立足点建立在全局性的中心工作之中,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破除官本位意识,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一切以保障全省人民的身体健康为中心,积极为全省实现跨越式发展献计献策,充分体现工作的前瞻性、指导性、服务性作用。

二是强化教育方法意识。党组以创建“学习型机关、服务型机关、创新型机关、竞争型机关”活动为载体,从把握导向、健全制度、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四方面重点探讨和实施了提高理论学习的新思路,在全系统内初步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三是强化制度规范意识。厅党组相继制定了《省卫生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考评方案》、《省直卫生系统党的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评比标准》、《省卫生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纠风工作责任分解》等19个配套文件,使基层组织建设考核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形成了科学有效地运行机制,进一步增强了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是强化标本兼治意识。厅党组通过深入基层了解情况,找出工作上的差距和行业作风上的突出问题,挖根源、论危害、找对策、抓落实。多年来,“纠风一阵风”、“屡纠屡犯”的问题一直没解决好,关键是执法力度不够,从而使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卫生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一直深入不下去。,省卫生厅创新工作思路,会同省厅监察厅共同对全省37家较大医疗机构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情况进行执法监察,查出了开单提成、乱收费、承包租赁科室等六个方面问题,共处理206人,其中大多数是科主任、护士长以上干部,有27名副院长受到查处。卫生厅还督办查处了大学二院、大学三院共四名顶风违纪收受药商回扣的医务人员。同时,在全省卫生系统通报了恩特药业公司给医生回扣的行为,并将该公司列入“黑名单”,清退该公司全部药品,撤销其参与全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资格。上述工作在社会上反响很大,受到省委、省政府、省纪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健康报》、《中国监察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内参》都进行了系列报道。

五是强化调查研究意识。厅党组坚持把开展调查研究作为全系统培养和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重要内容,由厅直属机关党委牵头,三年来先后组织全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交流会四次,交流论文300余篇,向国家和省有关部门推荐文章并获奖20余篇,有些文章在《全国医院文化论坛》和省《省直机关党建文萃》刊发。这些理论文章和调研报告,抓住了全系统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的矛盾和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和措施,理论性、实践性较强,对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抓文化建设创新,用先进文化引领全系统职工爱岗敬业、服务人民

近年来,党组通过不断探索提升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构筑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氛围,用先进文化引领全系统职工爱岗敬业、服务人民。

1、树典型。坚持发现、培养、宣传、树立本系统的先进典型,努力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三年来,全系统共有两个基层单位获得国家级文明单位;九个基层单位获得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卫生厅获得省直工委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一次;厅直单位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1名;省劳动模范4名;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名;全国“巾帼建功”标兵3名;省“三八”红旗手13名;全国优秀纪检监察干部1名。

省卫生厅总结树立了大学一院心内科主任郭新教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省委、省政府发出了在全社会开展向郭新同志学习的号召,9月,卫生部追授郭新同志为“人民健康好卫士”荣誉称号。省四平市中心医院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行业先进单位”,全国百佳医院,院长唐立峰被评为全国劳模。通化市卫生局开展了向乔淑萍同志学习的活动,乔淑萍被

第五篇:创新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理念和方法

———关于做好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思考

当前非公经济组织中党建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传统的党建工作理念不易被接受;党的组织活动难以开展,党员作用的发挥不理想;对党员的管理难度较大,党员的真实数量难以统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非公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理念和方法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套用,只有依靠开拓进取与创新实践,才能走出一条新的路子。

党的十六大以来,非公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思考和研究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

非公经济组织中党建工作的理念不易被接受。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党的工作理念与一些业主的思想观念有着较大距离,有的业主对党建工作认识不一,心态复杂,怕党组织活动多,加重负担,影响生产;由于文化背景、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巨大差异,一些外资企业不太支持建立党组织;不少党员也从趋利动机出发,总认为自己是业主的“打工仔”,谈不上带头作用,挣钱拿工资就行了,过不过组织生活无所谓,有的甚至不愿在企业暴露自己的党员身份。

党的组织活动难以开展,党员作用的发挥不理想。在非公经济组织中,业主大多不是党员,绝大多数党员都是受雇于业主的职工,主要从事企业生产,党组织活动的时间、经费、效果得不到有效保证;业主和党员对党组织在企业中的职责、地位把握不准,党组织开展活动常有无所适从之感;一些非公经济组织行业跨度大、地域跨度广,不少企业注册地与经营地分离,企业中党员比例较低,并分散在各个地区,难以召集和组织,相当一些基层党组织活动少、内容枯燥、效果差。

对党员的管理难度较大,党员的真实数量难以统计。非公经济组织具有较强的流变性,开业、歇业、停业受市场波动影响很大。尤其是个体工商户,点多面广,从业多样,经营活动节奏快,存在着游散、流动等不确定性。这些组织中的党员流动性也大,难以纳入稳定规范的管理体系,不少党员处于游离状态,党员与党组织的联系不密切。非公经济组织的规模大小不一,小到个体工商户,大到跨国公司,员工人数从一二人到几千人甚至上万人不等,相当一部分非公经济组织没有或只有数量很少的党员,党建工作难度较大,建立党组织后发挥作用更困难;不少党组织作用不明显,活动范围小,社会关系狭窄,缺乏吸引力和影响力;党组织生存率不高,有的支部刚建立不久,就由于人员变动而不复存在。企业党组织缺乏有效的党员管理办法,流动党员未持证也未开具组织关系,流出的党员去向不明,进来的党员身份不清,造成党员底数模糊。

对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状况的分析

目前,非公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比如,企业党的工作主要是经济工作还是政治工作、社会工作?企业党组织在企业经济工作中关注的主要是生产力还是生产关系?企业党组织的工作着力点主要在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还是在职工群众中间?企业党组织的工作内容主要是由企业的自身需要决定还是由上级党组织决定?企业党组织功能是否包括监督保证功能、利益协调功能、团结教育功能、推动经济功能?等等。对于这些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就组织行为方面而言,我们习惯的组织理念、组织运行规则、组织与人的行为关系等在新形势下出现了很大的不适应;非公经济组织中的中小型企业的党建工作,较之于大型企业要被动得多、困难得多。一是体制转轨、竞争激烈,使得一些非公经济组织存在的周期越来越短,企业在竞争中不合法、不合理的行为大量出现。由于自身的不规范,业主一般对党组织持排斥态度。二是在非公经济组织中,人与组织的关系不稳定,党组织难以形成力量。加之随着变革的加快,组织中秩序的稳定性也越来越弱,党组织传统的组织机构、传统的工作理念和方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情况。三是在非公经济组织中,由于权力关系的转变,

各种岗位上的人不易长久地占据一种明确规定的职位,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界限正在逐渐模糊,导致党员与党组织的关系也不断发生变化。

就党与企业的关系方面而言,首先,随着传统企业制度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换,非公经济组织的经营理念更趋向于追求利润最大化,党组织在其中通常没有制度化的安排,一些党组织被隐性化了,处于软弱涣散状态。其次,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党组织在企业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发生了从“核心地位”向“边缘地位”的转化。一方面,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与上级党组织的松散型挂靠关系,使它相对于上级党组织的工作体系而言被边缘化了;另一方面,非公经济组织特有的制度安排,限定了党组织的组织空间和活动空间,党组织相对于非公经济组织的经营体系而言也被边缘化了。由于难以融入非公经济组织的主体工作,党组织及其工作逐渐边缘化,工作资源贫乏,业余、兼职则是其外部表现。第三,在非公经济组织中,企业党组织的负责人在企业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如由原国有企业“党的领导者”向“党务活动者”转变,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的地位相对于企业管理层来说被弱化了。党的作用,包括参与企业决策、获取相应信息、进行组织动员、实现监督保证等,都面临着一系列的新挑战。

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总体思路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非公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理念和方法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套用,只有依靠开拓进取与创新实践,才能走出一条新的路子。江泽民同志指出,在新形势下,如果我们党的建设和工作跟不上新的形势,适应不了新的变化,就不可能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如果放任自流,不闻不问,那实际上就是放弃党的领导;如果简单地重复过去的传统方法和方式,也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甚至还会适得其反。这就要求非公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必须着力于党建工作理念与思路的创新、党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的创新,从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营造健康、有序、规范的环境,奠定良好的政治基础和思想组织保证。

针对非公经济组织经营管理制度有别于国有企业的特点,确立“服务、促进、引导”的组织管理理念。按照这一理念,应正确处理非公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政治保证作用与尊重经济规律、营造企业健康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的关系,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探索工作的抓手与载体,形成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机制,围绕企业的发展,重点在提供服务上下功夫。

针对非公经济组织发展迅猛的特点,确立“经济建设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到哪里”的党建工作理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非公经济组织大量涌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产生空白点。如果不及时地做好非公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就可能出现既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又是党建工作薄弱点的情况。因此,非公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应以“消除党组织设置空白点,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增强党建工作的有效性”为主要目标,着力于创新基层党组织的活动方式,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针对非公经济组织具有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和明确的趋利目标的特点,确立“扬长补短”的党建目标理念。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党组织活动的目标首先应定位于与企业发展的同向性上,党组织可以通过发挥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发扬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成为企业发展的促进者、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者、劳资关系的协调者,从而扬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组织工作之长,补企业刚性管理有余、柔性管理不足之短。

针对非公经济组织党员员工与企业隶属关系的特点,确立“以做好经济能人为前提,充分发挥政治能人作用”的党员先进性理念。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整体形象及影响力和号召力主要是通过发挥党员个人的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的。党员首先应掌握先进的技术和技能,成为非公经济组织中的“经济能人”;同时应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模范地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这样才能很好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针对党员在非公经济组织中通常不是企业财产权代表的特点,确立“在岗位竞争中体现价值,在岗位竞争中谋求发展”的功能定位理念。在非公经济组织里,党员要通过自身的努力站稳岗位,以自己的能力和先进性去竞争企业的中、上层管理岗位。只有这样,党员和党组织才能取得资方和职工群众的认可,才能广泛地开展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

针对非公经济组织中党员流动性大的特点,确立“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提高一个”的党

组织建设理念。要因企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既重视组织形式的建立,更注重组织建立后的效果。在要求、进程和方法上不搞“一刀切”,防止急于求成、有名无实。凡是企业有比较稳定的生产经营状况,党员有比较稳定的工作岗位,有合适的支部书记人选的,都可以建立党组织。

针对非公经济组织中党员高度分散的特点,确立“在分散中求集中,在集中中重管理”的党员管理理念。如果一些非公经济组织党员人数少,没有建立独立支部的条件,尤其是外资企业、私营企业等缺乏劳动人事档案,可以通过当地人才交流中心的党组织,依托人事代理,按照“行业相近、地域相邻”的原则,将党员集中起来,建立联合支部或独立支部,重点解决由于党员流动性大而带来的管理党员难、发展党员难、预备转正难、交纳党费难、支部改选难、处理党员难等问题。

针对工会在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地位和职能,确立“党群工作一体化”的工作理念。所谓“党群工作一体化”,就是以党建工作促进工会工作,以工会为载体开展党建工作,做到党组织和工会组织机构上对应设置,人员上相互兼职,工作上互为表里、相互支撑、同步进行、形成合力。通过党组织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可以有力地增强党的工作对非公经济组织的影响力。

上一篇:诚信服务工作总结下一篇:财务会计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