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城市管理建设魅力广汉

2024-05-09

创新城市管理建设魅力广汉(精选6篇)

篇1:创新城市管理建设魅力广汉

创新城市管理建设魅力广汉 ——四川广汉市“和谐城管”的创新实践 广汉,素有“川西明珠”之美誉,是中华文明发祥地、农村改革发源地;三星堆古文化遗址等众多名胜,以及“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等众多荣誉,让广汉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与日俱增。今日之广汉,经济发展,民生幸福,社会和谐。60余万广汉人民正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用智慧、心血和汗水建设着“实力、生态、开放、文明、平安”“五个广汉”,向世人展示着“川西明珠”的无限活力与无穷魅力。

走进今日之广汉,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整洁有序的街道,时尚气派的高楼,各具特色的居民小区,还有闻名中外的三星堆、以及房湖公园、龙居寺等,真是处处好风光。无论是久居广汉的亲历者,还是小住数日的旅游观光者,无不真切地感受到广汉的环境之变,城市之美;无不从心里道出:这真是宜居宜业的好地方。

广汉的环境之变,城市之美,是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60余万广汉人民同创共建的结果,是广汉城市管理系统干部职工既当美容师,又当守护神,创新实践“和谐城管”的结果。今天,让我们一道走近这群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城市守护人。

创新理念城管工作迈新阶

近年来,广汉市城管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 1

工作理念,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目标,优化工作举措,切实提高了城市规范化管理水平,营造出“畅通、靓丽、文明、和谐”的城市环境。

在实际工作中,广汉城管局坚持将“和谐城管”理念融入到日常各项工作之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树立“责任清晰”管理理念,做到每个单位、每个责任人责任明确、任务明确、节点明确和奖惩明确,形成了“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身上有指标”的局面。二是树立“源头管理”理念,将管理关口前移到规划设计,从规划源头、建设配套上为城管工作奠定基础;同时进一步构建社区主动作为的城管工作动力机制,发挥社区城管工作前哨和基层作用。三是树立“群防群治”理念,借助“大城管”平台,积极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组织企业、学校、居民广泛参与城市环境治理活动,形成“人人参与环境治理,优美环境人人共享”的良性局面。四是树立“市场运作”理念,建立了以项目化、市场化经营为主要形式的环境卫生和绿化管护新型管理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切实增强城市管理自身造血功能。

创新治理齐抓共管显成效

广汉城管局紧紧围绕“五城联创”、“五个广汉”建设的奋斗目标,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为主线,以“和谐城管”为理念,以精益求精为标准,以“五乱”治理为切入点,按照“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的总体要求,深入扎实地创新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取得了形象改善、内涵提升、群众满意的良好效

果。

投资1400万元对成绵高速广汉段沿线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沿线风貌焕然一新,受到德阳市委书记李向志的充分肯定。投资

2.5亿元完成北京大道等10余条道路、区域、点位的绿化改造及景观打造工程,实现交通要道绿化36公里,城市景观绿化45万平方米。一个个升级后的农贸市场,一条条美化一新的街道,还有一个个重点打造的公园,让人耳目一新。启动投资1380万元的广汉市城镇垃圾压缩站建设。与此同时,广汉城管局狠抓5项专项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与交警、巡警、交通、运政等职能部门采取“多点发现、多点纠正、及时疏导、联动查处”的联勤联动方式,按照“宣传、规范、查纠”三个环节纵深化、精细化地推进交通环境专项治理工作。二是完成了城区所有大中型户外广告的全面普查并纳入广告管理电子系统,实现了新楼盘新小区所有店招、户外广告的规范设置。三是扎实开展“装修打围”、“工地乱象”专项治理,使建筑及装修等施工工地最大限度减少对群众生活的影响。四是在不同阶段、时段、地段组织开展了30余次摊位乱摆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良好实效。五是乱张贴乱涂写专项治理,市城管局坚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将源头治理与街面清洗相结合,营造出洁净的城市环境。

广汉城管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创新无止境,治理无穷尽,城市管理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站在新的起点,我们将以更加崭新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进取的精神,不断创新理念思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城市管理,谱写广汉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城市管理工作新的篇章。倾力打造魅力广汉。

纵观广汉城市管理,在管理中创新,在创新中推进,在推进中惠民,他们推行的精细管理、常态管理、科学管理,一定能让广汉“天更蓝、水更清、地更净、城更美。”

篇2:创新城市管理建设魅力广汉

一、城市通信管道的特点

通信管道是运营商铺设通信线路的必备条件, 运营商都希望及时得到价格合适的通信管道, 努力开拓市场, 获得发展的机会。因此建立使用快捷、价格公道、全网控制的管道资源平台, 越来越得到政府和运营商的重视。通信企业的发展依赖于基础设施的建设, 通信管道作为光缆承载的基础, 发挥的作用也更加重要和关键。通信管道是城市配套的建设的基础设施, 是为了让管道的使用者能够方便、灵活的使用管道, 促进信息化建设。通信管道的建设和管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决定了信息化的发展速度。

由于通信的种类较多, 例如数字电视, 家庭宽带等, 以及移动、联通、电信、网通等电信、电视运营商, 网络交叉重叠现象普遍, 在建设通信管道时需要进行统一规划、整体建设。通信网络由于覆盖面广泛, 客观上要求通信管道具有全网全城的特性, 这也增加了管道建设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综合通信管道由于具有铺设容量大, 占用地下面积小, 有利于安排其他市政管线的特点;便于施工和维护, 电缆在管道中可以随时抽换, 便于检测和维修, 缩短铺设时间。同时通信管道由于在地面下, 可以减少由于外力导致的运营损失和经济损失, 保证了通信的安全和连续性。

我国的通信运营商均为国有企业, 节约成本是每个企业的愿望, 统一建设所需要的资金和花费的时间都比分散建设低得多, 再加上管道建设完成之后维护和管理费用的大幅下降, 因此管道统一建设成为运营商的优先选择。

二、通信管道建设管理中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信息化产业的方兴未艾和现代城市规划要求, 城市通信管道建设的地位和重要性日益突出, 传统上多家经营、各自为政的模式已经越来越不符合时代的需要, 弊端也越来越突出, 阻碍了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由于通信运营商较多, 在建设通信管道时, 往往面临着这样的情况, 一家开挖铺设好后不久, 另一家又开始开挖, 造成重复建设的局面, 不仅浪费了企业的资源, 而且给市民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例如开挖道路所造成的粉尘, 污染了环境, 让人苦不堪言, 给人们的生活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也影响了城市的交通, 影响了城市的观感, 出现了一个城市一年四季都在挖管道的现象。同时各运营商内部的竞争也导致了一下问题:随意强占地下空间资源, 随意占用他方的管线资源, 从而容易出现通信中断的现象, 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 而且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严重影响了电信网络的安全和畅通。由于历史原因和政策因素, 城市通信管道建设存在两种管理模式, 一是由各电信运营商自建自用的管理模式, 另外一种是有政府成立的专职运营公司进行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模式, 它们分别带来了不同的问题。

对于运营商自建自用的通信管道, 由于通信管道属于价格昂贵的国家财产, 在被迫进行线路改迁时, 存在普遍的补偿费用不足问题。不仅包括重新铺设通信管道所产生的经济损失外, 还包括因为线路被中断造成的经营性损失。在现实社会中因为线缆被施工方挖断而造成通信中断, 进而造成用户经济损失的现象屡见报端, 不仅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而且影响极坏, 对一个地区的生产、生活和商业环境造成了较坏的影响。在线缆改迁的过程中, 电信运营商要承担额外的环境卫生、城市绿化等费用, 不仅使得自身的经营损失没有得到足够的补偿, 反而进一步增加了额外的费用。同时, 原有的通信道路建设需要各个部门的行政审批手续, 例如要经过城市建设规划、道路等部门的审批, 进一步阻碍了通信运营商对于通信管道的发展。电信运营商自己则存在着重复建设的问题, 在保障需求的情况下, 电信运营商要努力实现集约化建设, 降低各自的建设成本, 这样不仅符合节能的要求, 也符合各自的发展, 降低运营成本, 有利于公平竞争。

对于实行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模式则可能出现下列问题。通信管道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 是其重要的基础实施, 在政府统一建设的情况下, 运营商只能通过购买或者租用的方式运用。政府作为唯一的城市管道管理机构, 存在垄断经营的可能性, 对运营商的运营带来潜在的成本压力。对于电信运营商购买管道的使用权, 则面临着产权不完整的问题, 对于后续的维护、改造产生严重的影响。

三、通信建设工程创新管理的策略和途径

通信管道的建设应结合城市道路、土地规划, 还要兼顾到主干道和次干道, 详细包括骨干、主干、一般等层次, 主干和一般管道的层次划分侧重于管道容量、业务密度等相关因素, 接入管道主要分布在小区范围内和高档写字楼周边。以管道的需求为基础, 以及各层次管道的预备发展量, 可以得到各层次管道的基本容量。

目前, 我国有6家电信运营商, 再加上广播电视等行业, 要做好建设前的规划工作, 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在现代城市用地紧张的情况下, 在保证通信管道和其他管线及建筑物满足规定的前提下, 要大力推广管道集约化建设, 杜绝新管道多路由的现象。将各种通信管理统一规划到通信管道建设体系中, 并且纳入到城市的整体规划中, 科学的规划既能够整合、利用现有资源, 又可以为未来的发展留下空间, 协调了城市建设和行业的需求。这样减少了重复建设、重复投资的问题, 充分利用了有限的地下空间资源, 也缩短了建设周期, 节约了运营商的资金, 方便了人民的生活, 改善了城市的市容环境, 提高了城市的文明程度。

通信管道属于城市公共基础设施, 其目的是为了管道使用者方便使用管道, 在建设通信管道时政府要从公益性的角度

为了应对入世后的国外企业挑战, 中国的各行各业都在进行优化重组, 电力行业也不例外。今天, 电力行业已拆分为几大发电集团、几大供电集团, 实现了发电、供电环节分离, 打破了原有电力行业一家垄断的局面。这有利于形成竞争局面, 促进全行业发展。

一、采集系统研发初期技术路线的确定及演进

每次变革中都蕴含着挑战和机遇, 电力行业厂网分离, 发电企业与供电企业进行结算要以可靠、准确的电量统计为基础, 需要满足这方面需要的新的信息化产品。能提供相关产品的公司, 也将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回报。由于黑龙江省是全国电力行业的试点单位, 率先进行了厂网分开、竞价上网试点。伴随这一进程, 我公司于一九九九年就开始了相关电能量产品的开发工作。通过几年的项目开发、管理工作, 我也有了很多的切身体会。

对于最终使用者而言, 需要的是一套任何时候都可以满足他业务需要的系统, 用户并不过多关心集成商采用的技术。但为了满足用户的上述要求, 没有相关的技术保证是不行的, 集成商必须对所采用的技术作出选择, 选择的正确与否, 不光会对后续项目的成本产生重要影响, 有时会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败。项目经理必须对此有清醒地认识和把握。

一套电能量采集和管理 (TMR) 的系统, 根据应用范围的不同, 可分为应用于电厂、地市级电业局、省公司几种。一个典型的模式可描述为:在厂站端 (电厂或变电所) 安装有采集装置 (RTU) , 采集装置按5或15分钟的采集时刻采集现场的电表相关数据 (电量、需量、频率、峰谷平、电压电流、相角功率因数、事件等) , 并能保存一定周期。在中心端安装主站采集系统, 采集系统一般由数据库系统、采集系统、管理系统等组成。数据库系统要保证本区域所属全部厂站端多年数据的可靠存储, 采集系统控制完成与下属厂站端RTU设备的数据通信, 通信方式应支持IP网络、专线、载波、市话、GPRS、GSM等多种方式, 可制订多种采集计划, 并具有断点数据重传功能。管理系统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可通过公式定义获取线路、厂站的电量数据, 并在此基础上完成负荷预测、线损分析、任意报表、通讯监测等相关专业功能。整个系统的易用性、可维护、管理性要好, 要满足电力系统7X24小时的运行要求, 并要具有良好的扩展能力, 以适应用户不断变化的要求。

当时作为项目经理, 首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确保整体功能的前提下, 有效降低成本。即确定整个项目的硬件、软件平台、开发技术。一九九九年时, 国内的服务器硬件平台基本可概括为PC (X86) 平台及专用硬件 (如SUN的sparc系列、康柏的alpha机等) 平台两大类。PC平台一般采用Windows系统、专有硬件平台采用各厂商专有UNIX系统。PC机以其低廉的价格, 可靠的性能占有了广阔的市场。但在一些关键领域仍是专用硬件的天下, 如电力系统大量采用的康柏的alpha机。专有系统具有极高的可靠性, 但整体造价十分昂贵, 动辄几百万、上千万。当时, 整个电能量系统的应用市场尚未形成, 电能量系统的应用方向、价值尚未明确, 需求方投入资金有限。且应用于电厂等场合时, 对系统的价格会有更严格的要求, 前期开发专用硬件平台下的系统时机并不成熟。但随着市场的展现, 现有开发的系统必须能够运行于各种专有硬件平台之上, 满足关键领域的要求, 最大限度的保护前期投资。如果采用PC平台, 当时通用的软件平台就要采用WINNT操作系统, 而WINNT操作系统和各商用UNIX系统是完全不兼容的, 到时等同于在商业U-NIX系统上的重新开发。

要确保项目成功, 就要解决好以下问题:

1成本与可靠性的矛盾

如果采用PC平台、WINNT操作系统模式, 开发出的产品无法满足关键性的应用。且根据以往经验, 工作现场使用人员的计算机水平不高, 现场的服务器基本属于无人维护状态, 所选操作系统必须能供经受长期运行考验。且各单位信息化建设都在加强, 机器设备由单机状态、小规模局域网应用, 向大规模、广域网、移动式发展。这一方面为使用者带来了便利, 但同时也必然带来安全、病毒等问题。前期我

浅析技术前瞻性在系统集成中的重要意义

陈慧民

(黑龙江太平洋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哈尔滨150090)

要:本文基于作者多年电力行业电能采集系统开发、管理经验, 介绍了在电能采集系统研发初期技术路线的确定及演进, 阐述了系统建设、架构中技术前瞻性的重要性。摘

关键词:系统集成;TMR;RTU;主站;电能计量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出发, 确定合理的租金和销售价格。降低电信运营商的运营成本, 进而降低人民群众的生活负担, 享受更好的生活服务。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是通信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基础上, 尽量实现运营商服务之间的互联互通, 把选择用哪个运营商服务的权利交到人民群众手里, 避免恶性竞争, 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降低管道建设的费用, 而且缓解了电信运营商自身建设的压力, 同时也降低了管道建设的复杂性。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 要树立大局观念, 加强合作, 采用联合建设通信管道的方式, 实现国家主导、统一标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指导思想。

管道建设和市政建设联系紧密, 通信管道建设受到市政建设建设的制约, 因此, 通信管道建设要尽量与市政建设同步。管线分离是管道建设工程管理的重要方面, 管道和网络分开管理, 使运营商都成为政府的客户, 政府应该向社会开放其公共资源, 使其成为真正的公共资源平台, 确保通信管道的开放性和独立性, 为电信运营商提供公平的竞争平台。政府和各电信运营商统一建设通信管道的, 应使电信运营商获得完整的路由权。对于通信线路的维护, 如果是由电信运营商购买的通信管道, 则有其负责;如果是由电信运营商租用的, 由于运营商只拥有线路的产权, 那么就有运营商负责;对于没有出售也没有出租的通信管道则有政府统一负

通信管道建设是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是现代城市发展、建设的要求, 通过政府相关管理办法的出台和各级职能部门的配合, 加上地下通信管道建设单位集约化的发展, 建立了更加完善的管道资源管理系统, 通信管道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 为通信业的发展提供基础, 为城市基础实施建设添光添彩, 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保障。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尤其是在信息化领域的发展速度一日千里, 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也获得了快速发展, 城市通信管道建设工程质量水平和管理水平也在不断的跃上新的台阶。结合我国城市通信管道建设的相关因素, 就提高城市通信管道建设工程的创新管理的策略和途径的具体措施和建议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总结。

关键词:通信管道建设,创新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蔡勇, 吴静文.通信管道规划及工程实践设计经验浅谈[J].信息通信, 2012 (02) .

[2]李鹏, 舒永继.浅析现代通信管道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14) .

篇3:创新建设模式 再展和谐魅力

安乐镇茹凹村隶属洛阳市洛龙区,全村辖9个村民组,3000多口人。在村党支部书记韩庆芳、村委会主任韩会亮的带领下,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员携手茹凹村百姓,同甘共苦,大胆创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一个崭新的具有和谐魅力的茹凹村正展现在人们面前。

茹凹村原是一个生产落后的城郊村,村两委班子管理松懈,村里垃圾成堆、道路泥泞脏乱、排水管道严重堵塞、治安无保障、群众看病难、文化生活匮乏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制约着茹凹村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2008年12月,茹凹村新届两委领导班子产生,这个团队以年轻化、知识型的显著优势彻底打破了茹凹村的守旧模式。

打造服务型两委提高群众认识

新一届两委班子一成立,就狠抓班子队伍建设。首先,要求班子成员要以身作则,严格实行上班签到制、工作责任制。其次,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打造服务型两委团队,彻底转变两委工作作风。要求班子成员逐一入户,及时为民解忧。他们拜访老党员,积累办事经验。邀请村中在外工作的人员,为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带领党员干部到新农村示范点考察,同时村两委班子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开展新农村建设专题宣传活动,召开党员、干部、群众大会,开展教育,提高群众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认识,进一步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为创新农村建设模式做好充分的准备。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俗语说:要想富,先修路。以往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村民们走的还是祖祖辈辈走出来的那一条条老土路。路边杂草丛生,垃圾成堆,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路面窄而坑洼不平,茹凹村成了“入凹村”。行人、车子进出困难,更别说发展生产了。

经新一届村两委领导班子会议讨论,并通过全体党员表决,要彻底解决茹凹村的行路难问题。在村支部书记韩庆芳、村委主任韩会亮的带领下,在上级政府的支持下,在社会力量的帮助下,茹凹村开始实施道路修建工程,通过两委班子与全村百姓的共同努力,茹凹村终于提前完成了村内主干道路硬化,把水泥路修到了老百姓的家门口。一位老党员动情地说:“盼多少年了,这路终于修通了,还修到了村民家门口,多亏了这一帮年轻人呀!”

规范宅基地管理,着力搞好村居统筹规划。建房时,特别注重其前瞻性、可行性、系统性,达到符合实际,适应今后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前村里因管理力度不够,村中房屋私搭乱建现象十分严重,由此产生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因宅基地问题出现的上访事件颇多,严重影响了茹凹村的形象和今后的发展。这次村统筹规划是在上级村镇规划部门的帮助下,对村中建房进行科学规划,严格按照相关程序,确保村中住房建设的合法化,科学化。并由两委成员成立小组专门负责,协调宅基地划分的各方事宜,确保茹凹村房屋改造的顺利进行。

另外,为进一步满足青年人的住房问题,在镇党委书记李安民和镇长张大伟等具体协调下,曙光村与茹凹村已达成协议,两村准备合建适合5000人居住的现代化生活小区。这一工程的实施,将给两村百姓带来巨大的实惠。

改善村容村貌创造良好人居环境

“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中的重要一项,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是惠及村民生活的又一大事。茹凹村过去因为未实施一定的保洁措施,村中垃圾乱堆乱倒现象比较严重。一到夏日,气味难闻,给村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上任以后,立即组织成立了专业清洁队,并配置了7辆专业垃圾车,对全村卫生实行全天保洁,并负责监督和制止垃圾乱堆乱倒等不良行为。在此之前,曾组织村民清理街道垃圾5000多车,极大地改善了村中环境。另外,针对排水管道堵塞导致街中污水横流现象,经村两委协商,对下水管网实施了改造,对堵塞的路段进行了集中清理,并对未铺设到位的路段及时施工。对于村中乱贴乱画小广告现象,组织了专人进行清除和监督。引导和帮助了村民切实解决住宅与房屋乱建问题。他们加大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农村能源建设力度,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大力开展绿化、美化工程和卫生综合治理,实现了茹凹村的绿化、美化、净化。完善村规民约,在村民守则中写入了维护村容整洁的内容。制定卫生公约,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等。积极引导农民群众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讲卫生、爱清洁,自觉维护公共卫生,保护生态环境。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讲解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村容整洁的基本做法,提高广大村民对于自身生活环境、生存条件的重视程度,帮助培养健康、卫生、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并在群众中开展能源洁化、村庄美化、庭院硬化等活动,以实现良好人居环境。

弘扬乡风文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升华。茹凹村至始至终重视文化设施建设,建成了总面积2000余平方米的文化大院一处,内设办公室、图书室、阅览室、文明学校、文体活动室、老年活动中心等。其中图书室现拥有图书3000余册,报纸、杂志10余种,以方便群众借阅。文明学校配备有电视机、影碟、投影仪等教学设备,可定期对群众进行培训。文体活动室配备有麻将、军棋、扑克、象棋等娱乐设施对群众全天开放。成立了文艺演出队伍,组建了戏曲班,参与人数达到100余名。另外,还建成室外篮球场地、乒乓球场地各一处,极大地丰富了村民业余文化生活,弘扬了乡风文明,促进了茹凹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力促和谐稳定再展农村和谐魅力

在新一届两委班子的带领下,该村成立了治保会,为村中社会稳定提供了保障;办理了合作医疗,帮助村民解决看病难等问题。由于村两委主动深入到农户中,帮助农民排忧解难,把问题及时解决在萌芽状态,使该村实现了零上访。如今,茹凹村心齐风正,上下都在为建设新农村而辛勤工作。该村多次被镇党委、镇政府评为“和谐村庄”。

中牟联社倾力支持“三夏”生产

中牟县农村信用社倾力支持今年的“三夏”生产,通过开展“进村入户”、推行“阳光信贷”等活动,主动调查、测算农户对“三夏”生产的资金需求,优先满足种养农户购买化肥、种子、农膜、农药、柴油和农机具等主要生产资料的资金需求,重点支持为“三夏”生产提供灌溉、植保等产前、产中服务的农业经济组织的资金需要,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改造的支持力度。同时,增加对以农产品加工、运输、商贸、服务为主业的个体工商户的信贷支持力度。截至目前,全县农村信用社已发放“三夏”生产贷款1570万元,支持农户购买各种化肥10万吨,种子12万公斤,薄膜5万吨,各类农用机具3700台(件)。

(中牟联社刘金伟)

自体色素种植术快速治疗白癜风

我院采用高新技术”自体黑色素细胞种植术”治疗白癜风,疗程短,效果好,一周即可见效,一月左右痊愈。此疗法是长期以来,无数致力于白癜风疾病研究和治疗之医务工作者的心血结晶,有效解决了单一药物治疗的长期性问题。特别是对稳定期白癜风患者,更是适应于此法治疗。我院郑重承诺:凡经此法治疗者,若一次不愈可免费再治或退款。十五年来,我院已为众多白癜风朋友解除了痛苦。欢迎咨询,欢迎来诊。

河南郑州管城中医院自癜风治疗中心

地址:郑州市商都路(原郑汴路七里河桥西)

免费热线:400—706—5319

电话:0371——65811290 66342694

网址:www.chinabaidilanfeng.cn

篇4:创新城市管理建设魅力广汉

关键词:涪陵区,社会管理创新,问题,对策

2010 年12 月21 日,中共重庆市委、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涪陵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为涪陵作出了“418”战略部署。《决定》要求,到2020 年城市人口达到100 万人左右,城区面积达到100 平方公里,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达到10%左右,人均GDP超过16 万元,基本建成城市统筹发展的现代化大城市。无疑,《决定》的出台,将推动涪陵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城市急剧扩张和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等,一些突出问题和矛盾将伴随着现代化大城市建设进程凸显出来。要解决这些问题,使现代化大城市建设和管理事业沿着健康发展道路前进,完成市委、市政府把涪陵建成现代化大城市的战略部署,就必须创新社会管理。

一、现代化大城市建设进程中社会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重经济发展、轻社会管理的现象依然存在

区委三届七次全委会虽然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生工作的决定》,部署了10+3 民生工程,但部分地方和一些领导在工作中仍然习惯于只注重经济增长,对社会民生建设缺少兴趣和热情,或者是关注度不高,对本地社情民意和综治维稳情况了解不多,对常规化和科学化的社会管理研究甚少的现象。而且有时为了发展经济,招商安商,存在重强势群体权利的保障、轻弱势群体权利保障的现象。在工作中,往往是对于发展经济等看得见摸得着、能出成绩的工作,都愿意管;而对于社会管理和维护稳定等工作,不容易出成绩又责任重大,大家都不愿意管。由于我区正处于大开发、大建设、大提速的关键时期,新上项目多,项目工期相对缩短,诸如交通、煤矿、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和领域还存在不少安全隐患,但对这些隐患的分析会商机制还未真正建立起来,或者说分析会商没有经常化,在注重发展的同时,还应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二)新形势下的社会管理难度不断增大

随着现代化大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和改革的深入,社会管理的难度将不断增大。一是化解社会矛盾的难度加大。随着各项改革向纵深推进,将在更深层次上触及各方利益,这将会给社会稳定带来许多更为复杂的问题。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交织,并相互作用,各种突发事件和群众上访数量将逐年增大。2012 年,全区发生一般突发公共事件5 890 件,区信访办受理来信来访1 765 件(批)次、7 022 人次,到市集访6 批52 人次,形势比较严峻。政府及相关部门化解社会矛盾,预防和处置群体事件和突发事件的难度加大。二是人口管理难度加大。随着改革的深入,大量的“单位人”进入社区变成“社会人”,城市中的自由人增多;伴随着现代化大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大量的农业劳动力涌向城市寻找就业机会,暂住人口大量增加。据统计,2012 年我区的暂住人口达13.2 万人,加上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大量农村人口“农转非”,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实有人口管理的难度不断增大。三是预防、打击犯罪的难度加大,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随着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加大,一方面诱发、滋生违法犯罪的消极因素大量存在,有的还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另一方面由于犯罪智能化、组织化明显提高,防范控制、查处侦破的难度加大。四是社会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拉大。一些企业高管年薪动辄几十万,甚至更高,而大量的人群的收入处于中下水平。加上近期物价飞涨,一些困难群众生活极度艰辛。因而一些人心理失衡,有的人铤而走险,以侵财为目的犯罪居高不下。

(三)虚拟社会的管理问题显得愈发突出

截至2012 年底,中国上网人数达到5.48 亿,是毫无争议的世界第一网络大国。网络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虚拟社会已经成为人们在实际社会之外的另一个交往、沟通的空间。网络人口的庞大和信息传播的迅捷,使虚拟社会的管理问题显得愈发突出。网络和网民在涪陵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五年前,涪风论坛一天的上贴量不过几百条,现在每天上贴量五六千条,多的上万条,网民数量也在呈几何级数增长。目前全国有5 亿多网民,涪风论坛网友就达18 万。网民的意见帮助了决策,促进了工作,效果突出。但也有借助网络炒作,影响决策的情况出现。网络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如何加强虚拟社会的管理,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让虚拟社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将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虚拟社会的管理问题显得愈发突出。

(四)职能错位缺位,权利责任不对等不利于社会管理

涪陵的城市管理中,作为区一级派出机构的街道,其主要职能职责是抓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但其职能职责缺位错位,主要去抓经济建设,社会管理职能发挥不充分。从了解的情况看,一些街道人员的配备方面也不尽合理,有的街道在有限的编制中,农服中心、林业站等部门的人员占了很大一块,而从事社会管理的人员则较少。同时,作为社会服务的基层自治组织村居委会,政府往往将其视为下伸机构,下达任务多,而发挥其自治作用,服务社会管理的职能则相对较少。现代化大城市建设进程中,权利责任不对等不利于社会管理。这种现象在乡镇、街道表现得尤为突出,伴随大城市建设进程,各种突发事件将增多,守土有责的乡镇街道的干部将是处置这些事件的第一道防线。如自然灾害、人畜疫情、群体上访、上市进京上访等,有的发生在田间地头,有的发生在乡镇街道外、区外、市外,都需要乡镇街道领导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做好处置工作。乡镇、街道每年都要和上级签订很多责任书,每一项都要考核,而这些工作大多数执法权都在部门。虽然很多部门都开展了委托执法,但仍然存在“责任放基层,权力留部门”的现象。在有限的权力、无限的责任下,作为具体从事社会管理工作的基层很难做好社会管理工作。

(五)社会管理的基层保障不够

近几年来中央、重庆市和涪陵区都高度重视社会管理的基层基础工作,加大了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使社会管理的基层基础工作得到很大程度改善。但由于社会管理工作点多、线长、面广,必须依靠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支撑。目前从事社会管理的单位受多方面原因制约,社会管理的基层保障不够。以参与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法队伍为例,由于全重庆市开展了警务体制改革,实行交巡警合一,加大了社会面控制,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犯罪,人民群众非常满意;但另一方面就使得基层的警力显得不足,基层干警任务繁重,从优待警的政策落实有差距。涪陵区现有公安警察1 700 多台,按万分之十五的标准计算,警力差距较大,目前涪陵区至少需增加警力100 人,人员与编制的矛盾较为突出。

二、现代化大城市建设进程中社会管理创新的对策建议

(一)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矛盾预防和化解工作

在建设现代化大城市进程中,应认真贯彻中央关于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构建起党委、政府主导,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形成依靠基层党政组织、行业管理组织、群众自治组织工作共同预防和化解矛盾的工作格局,从而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应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涪陵区已经建立和实施的突发事件分析会商制度,有效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应研究制定出台并落实好《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意见》,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和归口管理的要求,建立完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机制。要针对评估出的社会稳定风险,研究处置预案,及时采取措施化解。应在我区新社教活动和干部大下访大接访活动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区级领导干部定期公开接访、干部定期下访、重点约访、带案下访、座谈走访、专题调研等制度和举措,收集分析社情民意,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排查矛盾纠纷,研究解决群众诉求;宣传法律政策,疏导群众情绪;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改进工作,调整完善政策的建议;督促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二)切实加强和创新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

在建设现代化大城市进程中,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是当前和今后社会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把流动人口纳入社会城乡一体化管理范围和公共服务体系统筹规划,更新管理理念,改变管理方式,实现由部门管理为主向政府综合管理转变,由防范控制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由简单粗放管理向规范文明管理转变,切实为流动人口提供市民化待遇、亲情化服务、人性化管理。推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新,应公平对待,切实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从就业、居住、就医、子女教育等基本民生入手,不断创新统一有效的管理新机制。应结合现代化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实现城乡一体化和服务全覆盖的人口互动管理模式,应疏堵有机结合,使流动人口能够全面参与并真正融入本地社会生活,从根本上解决流动人口不稳定和不和谐等问题。

(三)切实加强和创新特殊群体教育管控工作

据了解,近年来,刑释解教人员、涉毒人员、精神病患者、社会闲散人员、流浪“三无人员”(无固定职业、无固定住所、无稳定收入来源)和重点青少年等“六类”特殊群体,占我区违法犯罪人数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在建设现代化大城市进程中,应着力推进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创新,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推动教育改造与安置帮教工作双延伸。应建立健全对服刑在教人员、刑满释放解教人员、社会闲散人员特别是青少年以及吸毒人员等高危人群的常态化帮教管控机制。对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应在有利于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促进他们的发展上下功夫,尤其是应当致力于建构和完善帮助其更好地融入社会的机制制度,从根本上化解社会矛盾。

(四)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

在建设现代化大城市进程中,社会治安重点区域是社会管理中问题最突出、最集中的领域。应切实把维稳集中整治与社会治安排查整治有机结合起来,对“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和流动人口较多、特殊人群集中、基层组织软弱、治安隐患突出、社会建设滞后、社会管理薄弱以及案件多发高发的重点部位、重点场所、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开展经常性的动态摸排调查,并集中优势力量,采取有效措施,使重点区域的整治取得成效。推进社会治安重点区域综合治理的创新,应在注重完善社会治安重点区域基础设施、改善其生活环境的基础上,健全社会治安重点区域基层组织、延伸公共服务,切实处理好整治、服务、管理和发展的相互关系。应加强对小旅馆、娱乐、洗浴场所等重点部位、重点场所、重点行业的指导,采取重点防控、重点监管,完善长效机制,突出指导服务理念。

(五)切实加强和创新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服务管理工作

要建成现代化大城市,产业支撑是关键,因而大量“两新组织”将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对“两新组织”的服务管理将是现代化大城市建设进程中社会管理面临的一个新的重大课题。推进“两新组织”的管理服务创新,应致力于对“两新组织”的研究,承认“两新组织”在现代化大城市建设进程中尤其是社会管理创新中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应按照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的原则,把“两新组织”纳入依法有序管理之中。组织、民政、公安等部门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两新组织”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准确掌握全区“两新组织”的性质、行业、分布、组织和人员背景等基本情况。应积极推动在“两新组织”中建立党、团组织和工会组织,加强法制教育培训,加强对“两新组织”贯彻《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的检查,加强对劳动者的人文关怀,建立起多渠道、多部门、多层次的网络化监管体系。

(六)切实加强和创新虚拟社会综合管控工作

随着现代化大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无疑将更加迅猛的发展。新兴媒体在极大地方便人们生产生活的同时,对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将带来巨大挑战。所以必须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创新虚拟社会综合管控工作,统筹虚拟与现实两个社会、网上网下两个阵地,完善虚拟社会防控体系,加大虚拟社会管理力度,加强虚拟社会舆论引导,不断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应加强虚拟社会监管队伍建设,从人、财、物、技术等方面加大实实在在的投入,真正建立好虚拟社会防控体系,并完善虚拟社会管理机制。推进虚拟社会建设管理创新,首先是应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全区各级各类公职人员和管理人员对互联网的认识,注重研究互联网的内在规律和规则,充分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加强互联网的建设与有效管理。特别是应认真研究和充分利用法律手段,依法保证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既要把网络舆情作为听民声、察民意的重要渠道,又要高度重视和评估舆情影响,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有效地制定互联网管理建设政策,正确引导网上舆论,维护网上秩序,营造有利于社会稳定的舆论环境。

(七)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基层基础工作

篇5:创新城市管理建设魅力广汉

这次四级联动综合演练是我国首次举行的国家级应急广播演练。广汉市广播电视台作为此次演练的唯一县级广播电视台全程参与了演练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四级联动综合演练,自主设计的公共应急视听信息发布终端也首次在公众面前亮相,得到了各位领导和专家的肯定,为全国应急广播平台建设和运营探索出新的机制。

1 准备充分,应急演练顺利进行

演练历时3小时,以一场虚拟地震为背景,假设我市发生了强烈地震,全市水、电、气、通讯中断,广播电视设施(包括有线电视网络、市广播电视发射台)完全被毁,所有广播电视信号中断。演练全程按照灾后广播电视紧急自救,应急广播电台搭建、播出和覆盖,应急报道,演练总结和评估4个阶段依次展开。

虚拟地震发生后,广汉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及时组织全市广电部门干部职工积极开展自救,统计、上报灾情,请求上级支援;在距离地震发生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内,由广播电视台通讯保障车、广播电视直播车、发射及电源供应车组成的广汉市应急广播电视台迅速完成搭建,开始应急广播,恢复市区应急广播,通过无线信号自动唤醒公共应急信息发布终端,及时传播党委、政府的声音,稳定人心,引导群众抗震救灾,并启用无人机航拍震中,将画面传送至指挥中心,为后续抢险救灾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省有线网络广汉分公司立即进行有线网络的抢通,在应急避难场所和车辆上架设大喇叭,在农村架设“村村通”直播卫星接收装置;村干部利用部分尚能使用,不依赖市电的“村村响”大喇叭,及时组织村民疏散和自救,并组织空中救援力量投入到救灾工作当中。在接到广汉市的求援后,四川省、德阳市新闻出版广电局紧急启动广播电视应急预案,实施一级响应,紧急调集省和德阳市广播电视台救援力量赶赴广汉,协助当地广电部门开展应急播出工作,并报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提出在灾区开办国家应急广播电台的建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根据国家应急响应级别,联合国家广电总局无线电台管理局、四川广播电视台、德阳广播电视台、广汉市广播电视台开办“国家应急广播·广汉抗震救灾应急电台”。四川省广电部门协调省内广电单位调动广播电视直播车及相关人员从成都、德阳两个方向驰援灾区。国家应急广播车队、四川台和德阳台的直播车向模拟震中——三水镇友谊村集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友谊村迅速搭建应急电台帐篷直播间,与此同时,国家应急广播电台北京直播间开播,节目通过无线局开通的专用卫星链路,覆盖广汉地区。在城区,广汉市应急广播电视台转播国家应急广播电台的节目,群众通过公共应急信息发布终端、调频收音机、车载收音机和避难场所的大喇叭收听到最新的信息,在农村,群众通过调频收音机、车载收音机和“村村通”卫星广播电视接收装置接收国家应急广播电台的节目。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应急电台帐篷直播间完成搭建后,中央台、四川台、德阳台、广汉台主持人共同在国家应急广播电台前方直播间轮换播音,并通过海事卫星与应急报道人员现场连线。同时,无线应急广播车队负责应急广播节目调频发射和回传,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后方直播间接收到前方节目并制作后,通过卫星覆盖“灾区”,作为当地调频发射机和大喇叭的节目源,实现国家应急广播电台全流程播音和覆盖。

演练还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星堆博物馆在地震发生后的避险救援进行了模拟演练。博物馆管理部门通过公共应急信息发布终端接收到广汉市应急广播电视台发布的次生灾害预警后,按照预案启动一级应急响应,组织文物救援和转移工作。

2 四级联动,实践应急响应新模式

作为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首次国家应急广播演练成功,检验了中央与地方广电部门应急力量的协作能力,体现了“实训实战、时间压缩、空间位移”的原则,实践了“属地指挥、国家救援、多级联动”的应急响应模式。此次演练是探索建设国家应急广播体系的一次重要实践,为进一步推进国家和四川省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应急广播联动机制,制定国家应急广播电台紧急启动运行预案提供了可行经验。广汉市广电系统的干部职工也在这次演练中得到了锻炼。

突发事件对广播电视台和应急广播而言,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机遇来自于信息和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广播电视与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不断融合的时代大背景。在这样的媒介繁荣背景下,广汉市广播电视台聆听时代的召唤,敢为人先,追求卓越,从2013年开始启动应急广播建设项目。建设之初就树立了全媒体意识、绿色环保意识和智能化城市意识,设计方案充分体现出媒体融合与新技术运用的发展理念,自主设计的公共应急信息发布终端在全国尚属首次,也在这次演练中投入实战,并取得良好效果。该终端由太阳能供电系统、应急广播系统、多媒体发布系统和户外平面广告系统组成。终端采用太阳能加蓄电池供电,无需市电;通过接收调频副载波发布应急广播和文字,不影响正常调频广播的接收,同时也具备日常广播的能力;应急广播和LED显示屏白天可发布公共信息、政务信息、手机报信息、新闻简讯等,夜晚进入休眠状态,应急广播时采用无线自动唤醒;应急广播具有可寻址单点控制、防插播、文字信息发布、文本同步转语音、定时广播、一键应急等功能;多媒体发布屏和户外平面广告屏,进一步拓展了宣传途径,并可通过广告营运收入来维持终端的正常运行,减轻政府对公共文化事业的长期投入。该终端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日常宣传与应急广播、阵地建设与经营管理、绿色环保与智能化城市、平战结合的新型信息发布载体,并具有功能拓展的空间。该终端的设计思路、建设和运营模式,将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应急广播系统建设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子。

3 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

通过这次演练我们认识到:建设国家应急广播体系是“十二五”规划确定的文化事业重点工程之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建立统一联动、安全可靠的国家应急广播体系。”作为国家应急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广播建设对我国这样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不仅十分重要,而且十分迫切。地震灾难发生后,包括电话在内的通讯手段往往会出现中断。但抢险救灾时不我待,分秒必争,稍有延迟都可能造成生命的阴阳两隔。应急广播是在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时,通过广播向公众传递紧急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应急广播会汇集各个方面的信息,作为一个发布平台和先进的工具,发挥最大的效益,是应急广播最重要的职能。应急广播体系四级联动机制,也就是中央、省、地市、县覆盖全国的四级广播电视传输网可以迅速调配资源,地方台通过与中央台配合,也能为老百姓提供更好的服务。通过这次演练提升了应急广播在应急处置中的地位;新技术、新媒体的融入也给应急广播带来了新机会;宣传应急广播对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应急广播事业的关注。

同时,通过演练还应看到,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四级联动必须建立统一协调指挥的长效机制,要做到平战结合;在资源配置和利用上要做到重点突出、均衡使用,尽可能利用当地现有资源,避免蜂拥而上,浪费资源;四级传输链路的畅通是信息互通和共享的基础,不能厚此薄彼,基层的信息往往是最迅速、最准确的;当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通过有线网络传输信号难以保障应急广播的需要,必须建立有线、无线传输和自供电系统相结合的传输网络,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应急广播终端建设在应急广播系统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智能型应急广播终端是应对突发事件最及时、最有效的工具,能迅速发挥传达政令、发布信息、引导舆论、稳定人心、协助救灾等作用。

篇6:创新城市管理建设魅力广汉

一、经济管理创新实践基地发展定位

发展定位决定了一个创新实践基地未来几年发展的方向, 对于基地建设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经济管理类的很多专业, 如:行销策划、国际连锁经营、商务助理、网络运营等, 虽然特色不同, 但是在学生创新实践方面都很难形成固化的成果, 对于学生创新活动的支持和辅导也容易流于形式。如何抓住“软”专业的新特点,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发展定位和建设方案, 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从而形成长效、可持续的发展机制, 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为此, 本研究结合创新实践基地的构建平台、服务对象、功能模块等, 将基地的发展定位界定为:“经济管理创新实践基地是依托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 立足于工商管理专业, 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以课程培育、项目孵化、师资培养、资源保障为主要功能的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平台。”根据这一发展定位, 创新课程体系的构建、创新创业项目的引导、专业资源的开放将成为基地建设的要点。

二、组织管理体系构建

在组织机构的建立上, 创新实践基地应依托于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 设立创新创业项目孵化中心, 并下设专业的实验室 (如:数据分析实验室, 决策模拟实验室, 等) 作为开放平台。

创新实践基地的管理运行, 一方面应当考虑充分借助于原有创新实验资源展开训练项目, 另一方面应建立独立的创新创业项目指导教师团队。基地的日常管理和运行维护工作由经管实验教学中心的专职教师负责, 课程培育、项目孵化、师资培养等工作由项目孵化中心领导的专业教师团队完成。项目孵化中心的专业教师团队以承担创新实验教学、学科竞赛辅导的教师为主, 但并不局限于本专业和校内, 还包括基地聘请的校外其他专业有经验、有能力的优秀教师、企业人士和相关专家。基地在具体运行管理过程中, 还需要吸纳学生社团、勤工俭学等形式的学生管理人员逐步参与基地的日常值班和项目具体业务的督办。

三、创新实践课程培育

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需要有一定的载体和来源。基地为学生提供的能力培养的“沃土”就是那些致力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课程。这部分课程, 既来源于正常的教学, 同时又融入了更多“创新”、“创业”的元素, 更关注于实践能力的训练, 非常适合学生能力的持续培养。因此, 深入挖掘、整合、充实、开发现有实践课程、实验项目, 长 (固定课程) 短 (短期培训) 结合, 简 (单项实验) 繁 (综合实验) 结合, 多点 (不同能力侧重点) 结合, 内 (校内) 外 (校外) 结合, 构建分层次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是基地的一个重要职能和工作。创新实践基地的课程培育应分为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原有课程的改革, 另一部分是新课程的开发。

(一) 原有课程改革

根据经济管理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思路, 原有课程的改革应围绕着学生职业能力素养、实践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三个侧重点展开。课程改革应在与任课教师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对授课内容进行整合和挖掘, 对授课及考核方式进行优化。表1是北京城市学院工商管理创新实践基地近期启动的改革课程。

课程改革收到了良好效果, 以《连锁企业门店营运管理》为例, 课程邀请连锁企业超市发集团培训部经理李丽娟女士担任授课教师, 在课程的设计上除了理论教学和课堂的案例教学之外, 还包含了到企业中去实践的环节。与以往单纯的企业参观不同, 此次课程改革后, 我们借助于校外的实践资源, 不仅要求学生“带着眼睛看, 带着耳朵听, 带着嘴巴问”, 更要求学生带着自己设计的方案到企业中实施。这一过程既培养了学生方案设计的创新能力, 又锻炼了学生方案实施的应用能力。

(二) 新课程开发

基地近期开发的一门平台课程是《ERP系统应用》。这一课程的开发设计, 重点考虑的是学生创新意识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在授课模式和授课内容的安排上, 课程包括ERP软件系统的计算机操作、ERP理论知识的在线考试、知识问答, 以及ERP现实应用的情景剧拍摄等多种内容。既传授给学生一定的理论知识, 又加强了学生对企业ERP系统作业流程的熟练掌握。课程还引入“合作企业”这一校外实践资源, 不仅为学生课后学习开辟了方便的E-learning在线学习平台, 也为学生提供了学以致用到真实企业实习、就业的机会。此外, 在结合课程组织学生参加的“第二届ERP全国大赛团体赛”中, 我校团队从全国16个省市32所高等院校的184支队伍中脱颖而出, 以优异成绩挺进全国总决赛 (全国仅9组入围) , 并在决赛中获得优胜奖, 指导教师获“最佳指导教师”称号。

《物业管理实践》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就业及学生的需求增设的一门专业课程。该课程的开发起源于工商管理专业涉外物业方向的两次专业讲座, 主讲人连奕对物业行业前沿发展和经典案例深入浅出的介绍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基地以此为切入点, 邀请在物业行业工作了20多年, 对该行业非常熟悉、热爱的连奕老师开设了这门以案例教学为主的《物业管理实践》。课程受到了学生的高度认可, 在专业对兼职教师教学效果进行的问卷测评中, 名列第一。

四、创新创业项目孵化

项目孵化是创新实践基地的主要功能之一。经济管理创新实践基地主要为创新、创业、科研、社会实践四类项目的提供指导和平台支持。

(一) 项目选题

基地在运行过程中, 项目选择主要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两种方式进行。“自上而下”的项目来源:1) 由孵化中心结合学科竞赛确定的训练项目;2) 由指导教师纵向或横向科研课题转化 (提炼) 为开放实验项目;3) 企事业单位委托开展的外协项目。【1】这类项目团队成员的确定是由指导教师公开发布项目选题, 由学生报名申请, 最终采取“招投标”的方式确定。

“自下而上”的项目, 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组团队申报的自拟项目。【2】项目审批需要经过公开答辩, 由基地孵化中心组织专家对项目的科技含量、社会经济价值、研究的可行性等进行综合评估后, 方可通过。之后, 可由学生自选教师或由基地委派相关教师进行指导。学生团队成员的构成应结合项目的特点, 鼓励跨年级、跨专业方向的组合, 更有利于项目团队的综合成长。【3】

以“北京城市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例, 创新实践基地在项目的选择上主要包括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项目选题的师资培训。基地通过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教师研讨会”的形式, 邀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王培英教授和清华大学博士后、创新创业项目专业评审李健博士为指导教师剖析了众多获奖创新创业项目, 分享了他们对创新创业项目的理解和指导经验, 启发教师对项目选题的思考。

第二阶段, 自下而上的选题收集工作。由指导教师逐一进班对学生进行选题的动员, 并且通过“创新创业项目辅导”的形式, 将辅导安排写入学生课表, 对经济管理学部所有新生进行了为期3个月多次进班的创新创业项目学生自拟选题的辅导和答辩工作。所有学生都自组团队申报了课题, 并以PPT的形式参与了班级选题答辩。之后, 优秀课题团队可代表班级参加学部层面的汇报和答辩, 并评比出学部优秀选题。

第三阶段, 自上而下的选题招标工作。在学生充分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 基地部分指导教师也针对自己的科研领域提出了相关的创新创业项目选题, 如:范文晶老师的《关于校园速递业务“快递小子”的建立》项目、徐丽老师的《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研究》等。这些选题通过学部平台公布后, 感兴趣的同学报名, 经由指导教师选拔后组成项目团队。

第四阶段, 在指导教师和学生团队双向选择的基础上, 各确定团队填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书》。基地在对申报书初步审查的基础上, 组织学部的相关专家对各申报团队进行公开答辩审核, 并最终确定上报学校的项目名称和申报级别。2013年经学校审核通过的基地组织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共26个, 其中国家级项目5个, 北京市级项目21个 (部分项目信息如表2所示) 。

(二) 项目引导

项目执行过程中, 基地配备专项指导教师跟队辅导, 并通过制定具体的执行方案和考核标准, 对项目实施规范化管理。基地孵化中心在此过程中, 要加强对成功项目经验和方法的深入总结, 借助于TRIZ (萃智) 创新性教育理论, 探索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有据可循的创新方法和创新规律, 将创新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目标转化为可实施的任务方案。【4-5】并将归纳得到的创新规律和创新技术有意识地推广应用于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方案的设计, 指导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得问题的解决方案, 真正起到对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作用。

以北京城市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实践基地组织的各项学科竞赛为例, 基地主要抓了四项工作:制度激励、过程控制、专项辅导、重点培育。

1. 制度激励

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和指导教师参与项目的积极性, 基地在反复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专门出台了《经管学部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生激励暂行办法》和《经管学部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教师激励暂行办法》两项制度。对学生在项目参与过程中以及取得成果后学分换算、奖励给予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说明, 同时对辅导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成果如何认定进行了解释。

2. 过程控制

在项目实施中, 基地加强了过程控制, 设置的主要环节包括:开题答辩、中期检查、结题和验收。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例, 基地组织相关专家和指导教师对基地所有实施过半的北京市级创新创业项目进行了中期答辩, 对参加校级答辩的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进行了预答辩。凡是通过中期答辩的团队, 基地才下发资金使用卡, 以此来加强对项目团队的质量监控。对于个别进展缓慢的项目团队, 基地也通过“亮红灯”的方式督促其限期整改, 及时完成相应的进度计划。

而对于项目的结题验收, 建议通过答辩的方式进行, 也可以结合项目特点确定不同的考核方式。对于项目取得成果, 如商业计划书、企业网络营销策划案, 基地孵化中心一方面要积极促进成果向对口企业的转化, 另一方面可在小范围内以“创业项目”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化实施。

3. 专项辅导

基地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组织相关教师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统一培训。以“企业竞争模拟大赛”为例, 分别为校内、校外的学生组织了3场和1场不等的培训, “市场营销大赛”更是举办了5场合计30个学时的专项培训, 这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参赛水平的提高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 基地针对项目中普遍遇到的调研问题, 对学生团队进行了“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发放”、“SPSS问卷分析方法”等专题培训, 为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提供技术支持。

4. 重点培育

基地应当结合所在学校及专业的特点, 对参与组织的各项创新创业项目、学科竞赛进行分类管理, 重点培育一些体现专业特色、学生参与度高、具有一定基础的项目和赛事。

以北京城市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实践基地为例, “企业竞争模拟”和“市场营销”是基地重点培育的两类赛事。在2013年基地参与组织的各项学科竞赛中, 这两类赛事的参与规模、取得成果都是比较显著的。其中, 企业竞争模拟类大赛获全国一等奖2个, 三等奖2个, 华北赛区一等奖1个;基地承办了北京赛区高等院校企业竞争模拟大赛, 报名参赛人数突破700人, 参赛团队达到243支。市场营销类大赛, 获全国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正在进行的“社科奖第六届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 通过资格赛的学生突破了200人, 复赛团队也超过了25支。

对于这两类赛事的培育, 一方面, 基地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形成了专业辅导团队, 并引入“学生助手”充分发挥学生团队“传帮带”的作用;另一方面, 及时总结竞赛取得的经验, 通过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能力训练方案的优化, 使得此类赛事的辅导能够形成一种优效机制和规模效应。同时, 走出校门, 通过承办大赛、“名家名企进名校”公益论坛等形式的活动, 扩大学校及基地此类赛事组织的影响力。

五、师资培养

师资队伍是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实践基地的主导因素, 对项目的实施效果起着关键的作用。基地应创造条件, 吸引更多有能力、有意愿参与学生项目指导的专业教师、企业人士加入到项目孵化中心。指导教师以“双师型”为佳, 应了解专业前沿的动态, 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实践基地承担一定的创新实验教学任务或项目指导工作。同时, 基地应为专业教师创造发展和提升的机会, 例如, 企业挂职锻炼, 专业交流研讨会等。努力做到既开发利用, 又持续培养, 从而形成创新创业指导教师梯队, 从整体上促进指导教师创新实践教学技能和水平的提高。

六、资源保障

实践基地应当采取开放式的运作模式, 自主性、开放性、科学性、层次性是其建设的基本特点, 这需要一系列的资源保障。经济管理创新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的资源保障, 一方面是项目开展所必需的硬件和软件环境, 如:实验室的网络环境和各类专业软件的配备;另一方面, 需要有开放的平台供学生自主选择实验的内容、实验的时间和实验指导教师。这不仅要考虑开放的基础设施, 还要有配套的师资力量, 包括一系列开放制度的保障。特别是, 在大多数高校实验资源相对紧张的情况下, 如何保障足够的开放时间和空间是值得考虑的问题。例如, 可以通过动态规划的方式对实验室“小” (时间短、数量少) 的空闲资源进行整合, 尽可能创造更多的开放空间。

此外, 行业数据库和专业案例数据库的建设也是创新项目指导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基地需要收集工商专业各方向常用的实验数据、案例素材, 构建专业数据库, 在应用过程中不断充实, 持续更新, 循环利用, 使之成为跨专业方向的共享资源。

综上所述, 经济管理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应基本沿着“课程” (创新实验课程培育) 、“项目” (创新创业项目设计) 两条线, 围绕“创新”、“创业”、“科研”、“实践”四个点, 依托“创新创业项目孵化中心”的师资力量和专业数据资源, 利用基地开放共享的实验平台进行, 主要建设思路如图所示。

参考文献

[1]盛苏英.创新实践项目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 (9) :107-109.

[2]王伟东, 金义富, 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体系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3 (2) :185-188.

[3]王小兵.地方高校本科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组建及培养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34-35.

[4]王兆华, 黄丽.基于TRIZ理论的创新教育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 2013 (10) :11-12.

上一篇:传感器试题(DOC)下一篇:分局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