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汉字特性,深挖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新途径

2024-05-25

把握汉字特性,深挖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新途径(精选2篇)

篇1:把握汉字特性,深挖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新途径

把握汉字特性,深挖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新途径

汉字又叫方块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由象形文字(表形文字)演变成兼表音义的意音文字,但总的体系仍属表意文字。所以,汉字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除此之外,它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性:

一是高频度字集中,常用字量少。据新华社2006年公布的统计信息,目前汉字的总数已经超过了8万,而常用的只有3500字。据统计,1000个常用字能覆盖约92%的书面资料,2000字可覆盖98%以上,3000字时已到99%。而按照我国小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识字数量就达到了3000个,这个数据充分表明:掌握了小学阶段的识字数量,就掌握了阅读和书面交流的能力,可见,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是最为重要的。

二是形声字多,独体字少。常用汉字中,独体字只占约5%左右,而合体字却占95%;在合体字中,又以形声字为最多。据研究统计,汉字中的形声字约占80%以上,其构字特点是:形旁标义,声旁标音。如:吾——梧、捂、浯、晤、悟、唔、牾、焐、寤、鼯,在字形结构上大都有基本字(声旁),基本字加偏旁部首(义旁),就构成新的合体字。这就是汉字中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这种构字特点使汉字更易于学习和掌握,是汉字独特的优越性。三是单音节字多,构词潜力大。汉字是表意文字,一音一义的字多,而字有了意义就成为词和词素了。据不完全统计,在现代汉语的书面中,政治、科技类的文献单音词约占49%,双音词约占47%,多音词仅占4%,而文艺、生活类的作品中,单音词多达61%,双音词约占37%,多音词只占2%,平均起来单音词仍占一半以上,而双音词、多音词又绝大部分是由单音词组合而成。所以,学汉字必须一个字、一个字地学,识字相当于识词,识字多,掌握的词就多,有利于促进语言的发展。

虽然汉字有着以上几个方面利于学习的优点,但其笔画多、书写难、同义字近意字多的缺点也给小学生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当针对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的特点,把抽象的、强记性的归类识字转变为趣味性、娱乐性的教学,这样,才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识字能力。本人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七年,在教学活动中,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了一些心得与经验:

一是集中识别,举一反三。在教学活动中,把该年级将要学到的形声字集中起来,归类学习。这样就较充分地利用了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克服方块字音形脱节、结构复杂的弱点,化难为易,把十几个形声字放在一节课学习。这样,儿童在掌握了汉语拼音、一定数量的独体字(含少量合体字)和偏旁部首之后,就可以在教师指导下,按规律成串地认知汉字。例如教学“根、跟、恨、狠、很、痕”这一组生字,因为规律十分明显,教师容易教,学 生也容易学习,便于记忆。儿童理解了这些字的左边是形符标义,右边是声符标音的规律,就能作出如下分析:“根”字,一根木头,所以是“木”字旁;“跟”字,当“跟着”讲,因为用脚跟着走,所以是“足”字旁;“恨”字,可恨的恨,所以是竖心旁……。同理,也可以把相关联的形声字逐一归类,集中教学。如:与木有关的字:树、槐、林、柏;与水有关联的字:江、湖、海、河;与动物有关联的字:狗、猫、狼、狐等等。这样识字,为儿童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外部心理条件,便于产生学习迁移,简化儿童识字的心理过程,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和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在学生学过部分合体字的基础上,学生基本上了解了常用字偏旁所代表的含义。对于个别形旁与字义不符的,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巧妙解决,如“牺牲”一词,学生知道字义是指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但却不能从字形上看出有死亡的意思,有的学生提出:“老师,为什么这两个字是牛字旁呢?”我便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得出:“牺牲”在我国古代是指杀牛、羊等来进行祭祀活动。学生顿时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啊。”通过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大大增强了学生对生字的识别和记忆。

二是以字组词,以词促词。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将学到的字组成人人熟知的词语,用于加深学生的记忆。汉语的词主要用二次构词法进行复合构词,即把原来具有独立意义的单音词结合构成双音词、多音词。这种构词法的构词能力达到了惊人的地步。如“节约”两字,各自都可造出很多词,用“节”字可造 出下面17个词:关节、音节、气节、节目、节日、春节、中秋节、过节、小节、失节、变节、节衣、节制、节流、节育、节余、节本。用“约”字可造出下面18个词:大约、约计、约数、简约、约分、约法、条约、约言、约定、有约、特约、约期、约请、约束、约会、失约、公约、和约。词是生的,但是由熟字组成,可以收到“生词熟字”、“以字促词”的奇妙学习效果,不仅大大压缩了字量,还缓解了学习的难度,易于小学生接受。

三是多媒体教学,形声义俱佳。多媒体作为一种集图片、文字、动画于一体的新兴教学工具,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尤其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多个课时的内容,精心编制富有趣味性的多媒体课件。以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1、2、3课为例,共有“大米土地马”、“花哥弟个画”、“下洗衣服鸡”等十五个要掌握的生字,我们可以这样编制象形文字课件:画面出现一个象形文字的“马”并跑动起来。(伴以马蹄声。让学生自己说是什么字,如认错,即纠正。)马跑过“土”(有草的土地),来到种有稻谷的“地”旁,(跟学生讲土与地的区别在于地是用来耕作的,所以有个像犁的“也”),地旁开满了鲜“花”,农民伯伯把“米”放到马背上让它驮着回到“家”(用象形字“舍”替代),家门口,爸爸在指导哥哥画画,弟弟和我在一旁踢着一“个”足球,妈妈在院子里“洗”“衣服”,院子的树“下”一只大公“鸡”伸长脖子喔喔地叫着。这种形声俱佳、生动有趣的画面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会使得学 生感觉新鲜、神秘,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也会大大提高。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识字教学,简化了思维过程,减轻了记忆的强度,促进了思维的正迁移,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认知策略,激起学生去探索这蕴含无穷奥秘和乐趣的汉字世界的欲望。

四是分解字形,化繁为简。有些汉字是组合字,笔画又较多,学生识别和记忆起来相当困难,对于这些汉字,我们可以把它分解开来,就一目了然。如“解”,可分成牛、角、刀,用牛角刀来切割东西叫解;“霜”可分为雨、木、目,眼睛看到树木上有凝固的雨水。有些字既可以分解,又可在分解的基础上体现出这个字的意义,那就更易记住,如“热”字,可释为丸子放在水里煮需要加热。

五是游戏互动,寓教于乐。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词语接龙、猜字谜、添笔画、找朋友、风车转转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以增强学生对生字的记忆力和词语联想能力。词语接龙如:“家”横向组合可以组成家园、家居、国家、大家、家乡,纵向组合可以组成:家乡、乡亲、亲友、友爱、爱心、心灵、灵巧、巧妙等等。字谜如:少一横当将军,多一横带学生,是“师”字,日月相伴是“明”字等等。添笔游戏如:“一”,加人是“大”,大加点是“太”,太加心是“态”等等,不一而足。这种活动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课 外进行,在黑板报或学习园地中也可以经常性地进行这一类活动。

六是举行实践活动,学用结合。教师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实践活动。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儿童识字。如举办“娃娃超市”、“动物运动会”、“秋天的田野”、“我当小导游”、“逛商店”等活动,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走向更为广阔的周围环境,以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因此,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针对汉字的各种特性,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寓字于情,寓教于乐,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想象、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

篇2:把握汉字特性,深挖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新途径

5000年的文字传承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使得信息得以超越时空保存久远,传播绵长。每一个汉字都具有特定的中国文化内涵,其独特的以形表义机制和规律本身也成为一种独特的智慧文化。基于汉字素养提升的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研究有助于汉语书面语的建构与运用、有助于思维的培养与发展、有助于综合技能的培养与审美的熏陶。

中国语文教育是学习汉语(仅指口语)和中文(书面语)的课程。汉语运用音码结构体系表意,中文运用形码结构体系表意。语文课程的核心是汉语书面语的学习,而汉语书面语学习的关键就是汉字学习的突破。识字是学习书面语的起点,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写字是巩固识字的重要途径,也是必备的基本技能。汉字可以看作是中华民族思维特点和规律的存在方式,“观物取象,立象尽意”,体现了具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结合。基于汉字素养提升的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研究将汉字构字机制和规律引入识字课堂,将当下所见的抽象的线条化的汉字转化成富有意义的图画(具象),同时,也需要小学生尝试着对不同构字部件所代表的含义进行分析,将不同部件进行组合,推理、探寻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些内部的思维活动,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汉字书写是借助于手指、手腕等骨骼肌肉和相应的神经系统实现的一种动作技能。掌握此技能,对于小学生来说,非常不容易,需要通过专门的、严格的、持续的训练才能形成。而汉字书写的意义更是超出写字本身,其具有巩固识字、发展思维、涵养品性、透视审美、舒气健身等多重教育功能。书写汉字时需要整体把握汉字的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方正、平衡、端庄的审美意识。

那么,如何进行基于汉字素养提升的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研究呢?

一、追根溯源,研究汉字构字特点

汉字是保留至今最古老、最系统、最完整的象形文字,每一个汉字都具有自己的构形依据和道理,也具有各自产生发展的演进历史。研究立足于回到汉字本体,明晰汉字本体的特点。认真研读了《汉字王国》《汉字文化学》《文字的故事》《寻找汉字里的中国思维》《汉字构形学导论》等这些与汉字本体相关的专著,也浏览了“象形字典”“汉典”等汉字专题网站,我们认为:早期的汉字是因义而构形的,表意性是汉字本身的最大特点。《汉字构形学导论》作者王宁教授认为,认识汉字的关键,第一是汉字因义构形的“表意”特性,第二是汉字构形系统的存在。汉字的外在形体和其负载的深层文化融为一体,密不可分。正如戴汝潜教授在《汉字教与学》里所说的:与其说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画,更确切地讲,应该是每一个汉字都有一段生动的“故事”和“历史”,了解了“故事”,也就识了“字”。基于以上对汉字本体的认识,我们认为,识字不仅是让学生读准音、认清形、了解义,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建立形音义的联系,从中感悟汉字包含着的思维、文化、审美等意蕴,培养对汉字的感情。

二、厘清问题,把握学生认知特点

有关小学生识字写字常见问题的分析研究比较少,《错别字例释》是其中一本。这本书中收集了学生的错字和别字,通过具体的案例,结合汉字的构字机制和规律,分析了包括因不明汉字结构、形符、声符等多种造成错别字的原因,借鉴这些重要资料有利于梳理本区域学生的错别字问题。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艾伟通过20多年的观察、测验和研究,在1949年出版的《汉字问题》(上海中华书局)一书中指出:笔画和汉字结构对汉字识别的影响比较大,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汉字认读和书写的正确性。因此从汉字构字特点出发,结合儿童的认知心理规律,艾伟提出了“汉字应循序渐进”的教材编排和识字写字教学建议。此书虽然较为系统,但是年代久远,仍需要与目前小学生的错别字现状相结合才能对教学产生实实在在的指导意义。了解小学生识字写字现状,搜集、整理小学生识字写字的常见问题,通过分析、研究,把握小学生在建立汉字音形义联系方面的认知特点,我们的研究才更有方向感,才能真正实现儿童汉字素养的提升。

三、继承创新,探究汉字教学策略

在长期的识字写字教学实践中,前人总结出了各种有效的识字、写字教学方法。张志公在《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暨蒙学书目和书影》中指出:“识字教育是传统教育的一个重点。在这方面,前人用的功夫特别大,积累的经验也比较多。很突出的一个做法是在儿童入学前后用比较短的一段时间(一年左右)集中地教儿童认一批字———2000字左右。”这就指出了古代的识字教学一般以集中识字为主。而近期有关识字写字教育的文献如《字本位与语文课程教学》(戴汝潜)一书遵照字本位理论的基本理念,批判了我国语文教育长期以来少慢差费的低效状态,提出一系列全新的主张,如识字教育科学化、快速高效识字、实现尽早阅读等。王宁先生在《汉字教学的原理与各类教学方法的科学运用(上)》一文中概括出识字教学的三个误区:盲目提前识字年龄、片面追求识字数量和速度、教学方法一元化、同时阐述了几种主要的识字教学方法的学理依据及其阶段适应性,并从理论的高度总结识字教学科学的学理。不难发现,其实众多的识字教学法有其共同特点:一是关注了汉字音形义特有的优势,各种识字法均以某一种为主,不同程度上兼顾其他。二是体现了识字应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学习的思想。三是遵循儿童心理和汉语言文字学原理。四是体现了“识字为了阅读”的识字定位。

上一篇:槐花的优美语句下一篇:晚会主持人开场、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