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养成教育教案

2024-04-29

中学生养成教育教案(精选9篇)

篇1:中学生养成教育教案

中学生养成教育教案

一、指导思想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在新的学年里,我们将继续把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作为学校进行德育建设的切入点,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从小事抓起,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提高广大学生的文明素养,结合本校学生思想实际及德育工作现状和特点,拟订本方案。

二、工作目标 在以往抓养成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环境卫生、文明礼仪、安全、学习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树立良好校风,做到校风、校容、校纪有更大改观,各班在卫生习惯、文明礼仪、安全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等方面有更大的进展,并以此建立我校养成教育的长效机制。

三、实施细则

(一)、卫生习惯养成教育 讲究卫生是每个人应有的卫生习惯。在现代社会中,中学生养成讲究清洁卫生的好习惯特别重要。它是一个人文明的表现,既体现了良好的个人面貌,又包含了对 他人的尊重。

1、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睡前刷牙、洗脸,指甲内无污垢,身体无 异味。饭前便后洗手。

2、清洁区和教室每天要清扫干净。

3、保持桌椅的干净整洁,定期整理课桌和清理书包。

4、不在墙壁上乱贴、乱写、乱画。

5、爱护环境,不在校园及公共场所乱扔乱抛果皮、纸屑、垃圾。

(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举止是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势和表情等。文明的 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

1、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行注目礼,高唱国歌。

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自觉使用“请、谢谢、您好、再见、对不起” 等礼 貌用语。

3、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

4、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

5、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得喧哗。不追逐、打斗、玩有危险的游戏。

6、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残疾的同学。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

7、集合出入按指定路线和顺序,不插队、不推搡,不争先恐后,上下楼梯脚步要 轻,右行礼让。

8、到别人家时应轻敲门,待主人应声许可方可推门进入,进入教师办公室要喊“报 告”。

9、认真做好课间操、眼保健操,姿势正确。

10、积极参加课外活动,能自觉锻炼身体。

(三)、安全习惯养成教育 安全是一切活动的前提,切实增强安全意识,时刻牢记“安全第一”的思想是顺利 开展各项活动的保障。

1、不在公路上玩耍、追逐,当心来往车辆,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有人行横道 的走人行横道线。

2、不进入施工工地和危险地段玩耍。

3、不得到池塘、河流游泳、洗澡和玩耍。

4、不玩火,不触摸电器设备。

5、不准爬树,不准坐在楼梯走廊的栏杆和骑在楼梯扶手向下滑,不在走廊楼梯等处 追逐打闹。

6、进行体育活动和劳动时,要有明确要求,严密组织,具体指导,用体育器材要掌 握要领。

7、集合时做到“快” “静”,放学路上注意安全。“齐”

9、不购买“三无”商品,学会辨别过期变质食物。

10、不得听从和跟随不认识的人离开学校或家庭。

(四)、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的前提与保证,是学生文明素养的体现。

1、课前要预习,预习有记录,学会带着问题听课,提倡记课堂笔记。

2、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静待老师上课。

3、上课坐姿端正,书写时握笔姿势正确。(手离笔尖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身体离桌。一拳)

4、上课专心听讲,不乱说乱动,勇于提问,积极回答,抓重点,积极思考。

5、作业要字体端正,纸面清洁,格式正确,认真完成。

6、按时完成作业,做到独立、耐心、细致。

7、考试答题要细心、准确、书写规范。

四、工作措施

1、成立领导小组,具体制定、落实、实施方案。责任落实:各班班主任。

2、学生会成立文明“稽查队”,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3、将“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纳入班级月度考核。

4、积极开展相关活动,促进“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的有效实施。

5、家校联手,指导和督促家长从自身做起,配合学校共同抓好对孩子的教育,行成家校合力,齐抓共管的局面。

6、长抓不懈,建立长效评比机制。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在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因此学校高度重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工作,把养成教育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将其内容作为常规检查的主要内容,长期进行下去。

五、实施步骤

1、提高教师认识,在思想上统一。

2、引导学生学习规范,各班从学生年龄认知特点出发,明确各年级阶段养成教育重点。

3、推行“十字”礼貌用语“请、谢谢、您好、再见、对不起”。

4、完成以“养成教育在我心中”为主题的班级黑板 214 班

篇2:中学生养成教育教案

●教学目的: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

通过这次教育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你们猜猜,我到底是谁 ? 我不是你的影子,但我和你最亲密。我不是你的手脚,但我最听你的话。对成功的人来说,我是功臣。对失败的人来说,我是坏蛋。→习惯

二、老师提问:我们的校园和身边有哪些不文明的行为习惯在发生? 1.随手扔垃圾。2.被乱涂乱画的电脑。

3.被整容的桌面---在桌面上刻画,写字等。4.被逼的奋笔疾书---抄作业。5.学习“太累”了,“休息”一下---上课睡觉。6.学习“太累”,“活动活动”筋骨---在墙壁上印上自己的脚印。7.“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在绿化带中乱踩。8.“我的地盘,我做主”---翻越栏杆。

三、谈谈自己

1.从小到大,你有什么“好习惯”曾让你倍受赞赏、取得小胜利或取得一些事情上的成功?给同学们说说,大家来分享、学习一下。2.思考别人的这些习惯你有吗?

四、为什么自己管不住自己呢?原因在于如下: 1.不长记性,总是重复在同一个错误里。

2.原谅自己,在没有办法改变的时候就放弃了,然后给自己找各种各样的理由。3.意志薄弱,下决心要控制自己,可是总是在最后的关头又坚持不住了。

五、改掉的方法: 1.用写日记来管住自己。2.交一些能够管住自己的朋友。3.用写座右铭,挂字画等来提醒约束自己。六、一个高素质的人应该拥有以下几方面的良好习惯: 1.卫生习惯 2.锻炼习惯 3.劳动习惯 4.学习习惯 5.处事待人习惯

七、校园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爱护校园是我们每个同学的责任。为了使我们能够更好的学习,生活,我们需要一个优美清静,和谐温馨的校园环境。为此我们全体同学发出以下倡议:

(一)举止文明的习惯

举止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势和表情等。文明的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

(二)诚实守信的习惯 对一个人来说,“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每个公民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细化目标:

1、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去做。

2、答应的事确实难完成的,应向对方说明原由,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

3、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期归还,说话要算话。

(三)尊重他人的习惯

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与受人尊重一样, 尊重他人是我们的需要。细化目标:

1、耐心听他人说话,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

2、用心听对方说话,不要一边听一边考虑自己的事。

3、听到别人的批评时,不要激动,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

4、不打扰别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他人要及时道歉。

5、未经允许,别人的 东西不乱动。

(四)守时惜时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从小懂得“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从小养成守时惜时的良好习惯。

细化目标:

1、晚上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

2、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马路上溜达玩耍。

3、回家后,马上完 成 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天事当天毕。

4、做事有计划,不盲目、不拖沓。

(五)懂得感恩的习惯

学会感恩是人性的体现, 懂得感恩是责任的要求。懂得感恩已成为时代的呼唤,只有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细化目标:

1、听从父母、老师的教诲,不顶撞父母、老师。

2、体会父母、长辈的艰辛,主动给老人洗脚、捶背、夹菜等。

3、主动替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4、孝敬父母,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六)勤俭节约的习惯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目前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刻不容缓。细化目标:

1、爱惜学习用品,不在课本上乱写乱划,不随便撕扯作业本。

2、不随便向家长要钱,不乱花钱买零食、玩具等。

3、珍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饭菜。

4、节约用电、用水,做到人走灯灭,水龙头用后随时关紧开关。

5、对自己、他人、集体的财物要爱护,轻开关门窗,轻拿轻放物品。不在桌子上凳子上乱写乱划乱贴。

(七)遵守秩序的习惯

规则和秩序是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准则。没有秩序任何集体活动都无法开展。细化目标:

1、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边行。

2、上下学排路队,红灯停,绿灯行,不乱穿马路,不在马路上追跑打闹。过路口,注意避让车辆。

3、购物、上车时自觉排队,不加塞,集会时按指定位置就座。在公共场合遵守纪律,不大声喧哗。

4、爱护学校、公园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不乱踩绿地,不随手折花枝,不乱涂乱划。

(八)勤于动手的习惯

自己动手可以提高学生自理自立能力。

细化目标: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房间叠被褥,自己洗衣物。

2、利人利已,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九)锻炼身体的习惯

健康的身体,是学习、工作、成才的基础。锻炼身体不但能让身体结实健康, 还能磨炼人的意志。

细化目标:

1、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课内外文娱、体育、科技活动,做好“两操”。

2、学习运动常识,做好自我保护。

3、在运动中要听从指导教师的安排,在活动中不做带有危险性的动作,不参加危险性较大的活动。

(十)讲究卫生的习惯

讲究卫生是每一个人应有的生活习惯。在现代社会中,中学生养成讲究清洁卫生的好习惯特别重要。它是一个人文明的表现,既体

篇3:中学生养成教育教案

一、养成教育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

德育对中小学生来说更多的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虽然不是德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中最“实”的。追溯我国教育的渊源,早在古代就有“蒙以养正”的思想。蒙以养正是指德育工作要从小抓起,从早抓起,把“训养”作为儿童道德习惯形成的主要措施。上世纪70~80年代,前苏联心理学家们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系统地研究了小学、初中儿童品德发展的特征,认为青少年的完整品德是在学校中遵守明确的道德要求、准则和行为规范而形成的。他们强调儿童道德习惯的养成在儿童个性形成与品德发展中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我国著名心理学专家林崇德教授在他的《品德发展心理学》中指出,由于年龄所致,中小学生在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道德认识比较肤浅,只知道“应该去做”,但对“为什么这样做”缺乏理解,具有外部调节向内心自觉发展的特点,“要从道德行为习惯培养入手,这的确是发展中小学生品德的最有效的途径”。学校在一边积极探讨中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的同时,结合学校学军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综合实践和军事化训练为载体,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平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办学目标,重在对中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实践性上做文章,以行促德,找准了办学的切入点。

二、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制定系统、分层式的养成教育目标和内容

进行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然涉及到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和行为习惯标准。学校针对教育对象有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这一特点,确立了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学校坚持从实践出发的原则,把《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等作为确立养成教育内容的主要依据。经过大家集思广益,初步归纳出了适合青少年特点需要的道德行为习惯,像爱国、守纪、待人、劳动、爱护公物、关心集体、助人、勤俭、刻苦奋发、团结友爱等,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诸如诚实、虚心、正直、宽容、自尊、自爱、自信、自强、感恩等,这些都是道德教育范围以内的,也是中小学生力所能及的。为了使这些行为能得到落实,学校根据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有关的理论,把这些道德行为习惯分层落实到不同的年龄段并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具有操作性的《军校学员一日常规》《军校学员日常行为规范评比细则》《军校学员内务制度》《军校先进集体评选细则》等规章制度,并印制成册,使学生以各项制度要求来指导自己言行,促成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其次,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采用讲座、讨论、主题班会等方式向学生逐条予以讲解,不仅使学生明确《制度》中蕴含的道理,而且明确每项《制度》中规定的具体要求,从而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动机,自觉配合学校的养成教育。在学习宣传过程中,学校充分运用多种宣传工具,如广播站、橱窗、板报、班会课,采用知识竞赛、观看录像等方式加以宣教,真正使养成教育内容入脑入心,让学生感到时时、处处都“有规可依”“有规必依”,使养成行为规范的落实更具体明确且易于操作,达到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目的。

三、实施多渠道、全方位的教育途径是抓好养成教育的关键

在加强中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过程当中,学校把对学生的教育、对教职工的教育和利用校园环境的教育和活动育人以及校外教育互相联系、相互作用、有机结合,创造了良好的育人大环境,达到了育人目的。学校紧紧围绕以下几方面实施教育:

一方面,学校要求学生在进行军事知识学习、就餐、就寝、一日生活、参加各项活动中都严格按《军校学员一日常规》具体要求自己外,每天都有执勤教师和执勤学生对每一位学员的一日活动进行检查、评比、登记、考核。开展“优秀班级”“文明宿舍”“优秀学员”“活动表现突出个人”等评比活动,评比后不仅对他们事迹进行全校通报表扬,而且对于“标兵”还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通过学身边人、身边事,争当标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学有目标、追有方向。同时,心理学研究结果和教育实践经验证明:创设一种愉快活泼、和谐协作、积极向上的教育气氛,以及建立一种相互尊重、关心、理解与信任的人际关系,是有效实施道德情感内化为行动的基础和前提。依据这一教育原理,学校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言传身教、以身示范的“师表”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必须不折不扣地做到,所有教职工的言行必须渗透养成教育。学校的全体教职工每年要到部队集训一周,提高自己军事水平,以达到“以身示范”目的。在工作期间,必须要按要求统一着装,体现军营特色;自己的言行符合军队三大条令;参加各项活动坐有坐姿、站有站姿;教师之间见面要敬军礼,对学员的问好要回礼;就餐和学员一起按序排队,行进中“两人成行,三人成列”,全员上下创设了一处“时时有教育,处处在育人”的良好教育氛围。

其次,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都是在一定的活动之中进行的,只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主体才会积极参与,乐于受教。在抓养成教育活动过程中,学校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工具和宣传阵地,对学生能到达的所有地点,从整体上进行了统一规划、布置,积极营造健康的校园学习氛围。如宿舍区板报根据不同年龄段学员分别宣传以“感恩、诚信、守纪(小学)”;“助人、爱家、遵规、勤奋(初中)”;“珍爱生命、奋发图强、放飞理想(高中)”为主题的教育版面,公示栏张贴了校园文明行为和不文明行为对比照片;进行以“养成教育面面观”为主题的军营小报评比;各班专门进行了一次“如何培养良好习惯?怎样做文明人?”的师生专题大讨论;校园悬挂了“学好《军营常规》,争当文明合格的军校学员”“振礼仪风,做文明人”的巨幅标语;政教处定时开展养成教育知识讲座、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使校园中始终充溢着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在这积极健康向上的气氛中学生会感到一种无形的约束力,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达到“习惯成自然”的效果。

另一方面,学校聘请校外辅导员作法律知识讲座,礼仪知识讲座,到学校劳动基地进行劳动实践活动,组织野外行军、野炊和战地救护活动,与交警队开展“交通安全示范校”共建活动等,从而促使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将养成教育要求贯彻落实下去。

篇4:中学生养成教育初探

关键词:养成教育;不良习惯;成因

一、学生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

目前的中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他们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较多:在学习中,一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不能自觉地学习,作业也不能主动完成;在生活中,不注意个人的卫生,更不关心公共卫生,随手扔垃圾、随地吐痰,在墙上、桌凳上乱写乱画,在公共场合、喧哗打闹,甚至无意识地搞破坏等。以上这些虽说都是一点小事,但若教师平时不注意从这些小的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就极易使学生形成错误的认识,进而影响他们的一生。

二、不良习惯的成因

学生不良习惯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自身主观原因外,大多都是由外部的客观因素造成的。

(一)学生本身的主观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虽然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判定,但是因他们生活的阅历还不够、知识的掌握还不是很丰富,所以他们的认识往往带有片面性,甚至有时会很偏激,这极易导致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对父母的说教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向着背道而驰的方向发展。

(二)客观因素——外部因素

造成学生存在不良习惯的客观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影响,还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等。

1.家庭教育的影响

(1)父母长辈的溺爱。现在的中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和爷爷、奶奶对其无比宠爱,甚至溺爱,而对孩子缺乏应有的教育指导,这就导致学生养成了许多不良行为习惯,如娇生惯养、好吃懒做,对学习漠不关心,对长辈不尊重,以自我为中心。

(2)缺少正确的家庭教育。一部分学生家长,尤其是在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都不高,对孩子的教育没有一个正确的方法和目标,不但自己不能给孩子以榜样示范,而且对孩子的错误行为也不能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仅是简单粗暴地进行打骂,从而使孩子对家长失去了信任,产生了逆反心理,向着岔路越走越远。

(3)望子成龙。当前社会形势下,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都很高,想让自己的孩子考名牌大学、考研究生、读博士甚至出国留学深造。在这样的心理驱使下,家长包办了一切,孩子只需负责学习。这就导致部分学生产生了除了学习,对其他一切都漠不关心的态度,从而助长了这部分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

(4)特殊家庭的影响。特殊家庭环境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人生观的形成影响是巨大。如单亲家庭,这些学生由于父母离异、家庭破裂,其心理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和伤害,容易形成固执己见、性格孤僻的不良心理。他们缺少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尤其缺乏父母的管教,经常会无故逃学旷课,甚至无礼地对老师进行顶撞。另外,隔代监护家庭的问题对学生的影响也比较大。现今,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他们长期不在家,把孩子的监护任务交给了上一辈,而隔代监护的老人不但经济上困难,且体力、精力、心理等各方面都已经跟不上孩子的需求。他们对孩子的管教基本上是放任自由,这极易使学生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气。再有“空巢”家庭。这些家庭的孩子无人监管,父母、长辈都长期在外工作,因无人管束,缺乏自控能力,所以他们极易受社会青年引诱,把逃学、旷课当成家长便饭。

2.学校教育的影响

学校教育的一些弊端,极易使学生产生不良行为习惯。如教育改革虽已经全面实施,但以升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还是没有从根本上得以改变,对一个学校教学好坏的评价还是以升学率为主。在这样的教育机制下,很多学校的教学重点仍是只放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重视不够,尤其对一些纪律较差的学生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教育,从而致使一些学生的不良行为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纠正,这在无形中也助长了不良风气的形成。

3.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当今社会复杂多变、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严重影响到了阅历不深的学生。如吃喝穿戴的攀比、哥们义气、不良信息等方面的影响,都极易使涉世不深的学生走向歧途。

三、如何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为此,社会、学校、家庭都应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齐心协力、齐抓共管,把学生的养成教育确实落实到实处,才能促使他们健康成长,使之成为未来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一)家庭的正确教育和引导是必不可少的

做好家庭教育,这就需要家长加强自身学习,掌握有效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措施,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正确引导,耐心教育,从而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学校教育是重中之重

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时,教师不能只讲一些大道理,而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获得切身体会。如为使学生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教师可让学生从自己洗衣服开始,对其进行教育。具体做法:教师可先讲清洗衣服的步骤、洗涤剂的用法和用量,然后让学生亲手实践,从而使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父母给自己洗衣服的辛苦,使他们学会体谅父母,形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习惯,并努力学习,回报父母。

(三)全社会都要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

学生不仅生活在家庭、学校,更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因此社会各界也应关心学生的成长,抓住一点一滴,为学生树立好榜样,切实落实养成教育,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养成教育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加强学生自我形象的完善,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人才有着重要意义。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不仅我们教师要做好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全社会也要共同努力,从而为下一代的茁壮成长不断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彭智勇,钟型泰.现代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指南[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2.石中英.教育学的文化性格[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篇5: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教案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教案

三(2)班:罗金云

教学内容: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教学目的: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孩子们!你们是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你们的成长影响到国家的繁荣富强,关系到家庭的兴衰本人的成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小行为成就大事业。好的习惯成就人的未来。怎样才能养成好习惯呢?

二、讲解具体内容 1.举止文明的习惯

(1)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

(3)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

(4)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5)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6)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

(7)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8)集合做到“快、静、齐”,观看比赛文明喝采。)2.诚实守信的习惯

(1)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去做。

(2)答应的事确实难完成的,应向对方说明原由,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

(3)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期归还,说话要算话。)

3、尊重他人的习惯

(1)耐心听他人说话,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2)用心听对方说话,不要一边听一边考虑自己的事。(3)听到别人的批评时,不要激动,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4)不打扰别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他人要及时道歉。

(5)未经允许,别人的东西不乱动。

(6)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自己的家庭情况不能随便告诉别人。)

4、守时惜时的习惯

(1)晚上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2)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马路上溜达玩耍。

(3)回家后,马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天事当天毕。(4)做事有计划,不盲目、不拖沓。)

5、懂得感恩的习惯

(1)听从父母、老师的教诲,不顶撞父母、老师。

(2)体恤父母、长辈的艰辛,主动给老人洗脚、捶背、夹菜等。(3)主动替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4)孝敬父母,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5)要尊重环卫工人、交通警察的劳动。)

6、勤俭节约的习惯

(1)爱惜学习用品,不在课本上乱写乱划,不随便撕扯作业本。(2)不随便向家长要钱,不乱花钱买零食、玩具等。(3)珍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饭菜。

(4)节约用电、用水,做到人走灯灭,水龙头用后随时关紧开关。(5)对自己、他人、集体的财物要爱护,轻开关门窗,轻拿轻放物品。不在桌子上凳子上乱写乱划乱贴)

7、遵守秩序的习惯

(1)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边行。

(2)上下学排路队,红灯停,绿灯行,不乱穿马路,不在马路上追跑打闹。过路口,注意避让车辆。

(4)爱护学校、公园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不乱踩绿地,不随手折花枝,不乱涂乱划。)

8、勤于动手的习惯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房间叠被褥,自己洗衣物。

(2)利人利已,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9、锻炼身体的习惯

(1)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课内外文娱、体育、科技活动,上好“两操两课”。

(2)学习运动常识,做好自我保护。(3)在运动中要听从指导教师的安排,在活动中不做带有危险性的动作,不参加危险性较大的活动。)

10、讲究卫生的习惯

(1)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睡前刷牙、洗脸,指甲内无污垢,身体无异味。

(2)饭前便后洗手。(3)定期整理和清洗书包。

(4)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见到废纸等垃圾物要主动捡起放到果皮箱里。

(5)不在墙壁上乱写、乱画、乱贴、乱挂。(6)不吃变质食物,不喝生水。

三、总结谈话

篇6: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本次教育,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自己今后的成长的重要作用,为使自己走向成功奠定基础,因此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

2、让学生能够辨识好的学习习惯呵不良的学习习惯,发现并改正不良习惯,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教学形式:叙述、谈话、讨论、问答等形式。教学过程:

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在坐的每一位同学上学时间都在三年以上,通过这些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很多丰富的知识,使自己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学习,对于你们是非常熟悉的一件事了,但是好的学习习惯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一件事。一个好的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使我们学得轻松安闲,又有效率,还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今天我们班会的主题就是讨论怎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通过四个方面来进行学习。

一、课前,我们该怎样做? 让学生讨论、发言。

(1)课前预习,首先要熟读课文,学会带着问题学习:(2)课前预习备好学习用品,静待老师上课,下面我们看看这些同学做得好不好(指名学生叙述事例,让学生辨别正误。)

A、上课前老师正要走进教室,只见教室内几位同学追逐打闹,其他同学呐喊助威。

B、上课铃响了,某同学还在校园内慢悠悠地走,而且经常迟到。C、上课前,小红把学习用品预备好,在认真的预习课文:她的同桌桌面上干干净净,还在玩电子表。

同学们想一想,以上同学的表现,你们有没有?在认为自己在课前学习习惯做得怎样?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了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二、课堂上我们该怎样做? 学生讨论发言。

(1)上课认真听讲,不乱说乱动,勇于提问,积极回答,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要起立,声音洪亮:要发言,先举手。

(2)上课坐姿要端正,读写姿势要正确,努力做到“三个一”。让学生说出那“三个一”

(3)做也要字体端正,规范,书写格式正确,纸面清洁,写作业时不三心二意。下面我们看看这些同学做得好不好?(指名学生叙述事例,让学生辨别正误)

A、课堂上,老师在讲课,下面的同学在小声说话,有的在做小动作,有的在东张西望,有的在偷吃东西,有的趴在桌子上睡大觉。

B、课堂上,老师子在提问问题,甲同学积极举手发言,回答问题声音洪亮:乙同学低下头,老师叫到时,慢腾腾的站起来,回答问题声音特别小。

C、课堂上,甲同学认真写字,纸面清洁:乙同学边写边玩,用脏乎乎的橡皮擦不断的擦,纸面像个大花猫。同学们想一想,以上同学的表现,你们有没有?你认为自己在课堂上做得怎样?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三、课后,我们该怎样做? 学生讨论、发言

(1)先复习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然后在做作业。

(2)按时、独立、认真完成作业、下面我们再看看这些同学做得好不好?(指名学生叙述事例,让学生辨别正误,问问同学们有无这种情况)

A、张鹏同学边走路边看书,非常认真:李清同学在边看书边吃饭;王涛同学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看书;刘涛同学在黑暗的屋子里看书;孙浩同学在刺眼的阳光下读书;赵彤躺在床上看书;丁松边看电视边写作业。B、小明认真独力完成作业,再出去玩;小华让哥哥帮他把作业做完;休息日两天,小刚玩得开心极了。明天就要上学了,今晚拿急急忙忙把作业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小玲从来不做。

四、考试时,我们该怎么做?

让学生讨论发言。仔细审题,认真答卷;自己做自己的,不看书,不交头接耳,不东张西望。

五、提出要求

(1)依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检查督促反馈,重点:进出校门规范、仪表仪容、文明礼貌、文明休息、卫生保洁;

(2)抓每日的广播操、眼保健操、午间休息,突出纪律;(3)抓课前二分钟预备。(4)抓好早读和午写纪律。

(5)抓课堂纪律,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六、小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进一步明确了课前、课中、课后以及考试时该怎么做,能辨别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不良习惯,并敢于剖析自己的不足,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将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

六、预备一首儿歌(课下背熟,让儿歌中的内容指导自己的学习行为,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爱学习,养成习惯终受益: 早晨起,不懒睡,背着书包上学去; 课堂上,专心听,基础打牢成绩好;勤于思,善动脑,积极发言才聪明: 写作业,专心记,练就本领比高低; 课堂外,多读书,课外知识共丰富: 好习惯,我第一,健康向上有活力。教学反思:

篇7: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五年级

班主任:崔新菊

一、教学目标:

通过各个事例和同学们周边的事情,讲述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1.教学内容: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2.教学目的:教育学生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亲身感受自己行为习惯的偏差,激励自己及时改正不良习惯。

三、教学难点:

希望学生们通过这么一次思想教育及时改变过来,为养成更好的习惯努力。

四、教学过程:

同学们借着以下几个事例先反思下中国人的行为和你们自己的各项行为,是否你们也有这样的不良行为?(教师启发,学生发言。)

在我们身边,在一部分同学身上,还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例如,在我们的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纸屑,教室里、校园内食品袋、方便面盒随处可见,甚至有的同学认为:反正有值日的同学和清洁工打扫,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学在教学楼走廊上追逐打闹,走路推推搡搡习

以为常;还有部分同学相互之间讲脏话、粗话,随意攀爬树枝,甚至还有个别同学故意损坏学校的公共财物。我们很多同学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会公德的培养,文明习惯的养成,而这恰恰从本质上展现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静下心来想想,你们的行为习惯是否良好了呢?再请几个同学分别说说班级的不良行为习惯。这里有学生指出卫生状况是不能忽视的问题,形成一定的卫生良好意识。比如:日常的维护与保持(新举措)垃圾桶。

(1)由最后一排两位学生监督同学们放置垃圾。如有不当行为公告于前面的小黑板。

(2)垃圾袋满了由负责收拾垃圾的同学及时清理,最少早晚各一次。

(3)垃圾桶盖子早晚要擦洗一次。

(4)日间卫生小整顿午休预备铃响后,每个同学把自己座位周边的地方清理好。确保地面的整洁。

(5)每节课后,每个同学也做好自己周边的卫生。并摆放好桌椅。只有卫生的加强才能让我们有良好的环境,这也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一部分。讲解具体内容: 1.自尊自爱,注重仪表

(1)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勤换衣报,睡前刷牙、洗脸。(2)饭前便后要洗手。

(3)定期整理和清洗书包。

(4)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5)不在墙壁上乱写、乱画。(6)不吃变质食物,不喝生水。2.诚实守信,礼貌待人

(1)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去做。

(2)答应的事,确实难以完成的,应向对方说明原因。(3)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期归还,说话要算话。(4)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5)自觉使用礼貌用语。

(6)在接受别人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7)向别人请教时,态度要诚恳。(8)不打架、不骂人。

(9)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3.遵规守纪,勤奋学习

(1)上下楼梯,轻声慢行,靠右边走。

(2)不在马路上追跑打闹,不在学校廊道上追逐打闹和大声喧哗。

(3)晚上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

(4)回家后,马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天事情当天做完。(5)做事有计划,不盲目,不拖沓。4.孝敬父母,勤劳俭朴

(1)听从父母、老师的教诲,不顶撞父母。

(2)体恤父母、长辈的艰辛,主动给老人洗脚、捶背、夹菜等。(3)主动帮父母干一些务所能及的家务活。

(4)孝敬父母,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5)尊重别人的劳动。(6)爱惜学习用品。(7)不随便向家长要钱。(8)珍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9)节约用电、用水。

(10)对自己、他人、集体的财物要爱护。5.严于律纪,遵守公德(1)自己的事情尽力自己完成。

(2)听到别人批评时,不要激动,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3)未经允许,别人的东西不乱动。(4)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5)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6)观看比赛要文明喝采。(7)在公共场合要遵规守纪。

五、共同总结:

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顺利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在学校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学就可能目无纪律,不讲卫生,扰乱班级的学习环境。相反,如果我们

养成了文明的行为习惯,学习环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我们知道:一个学校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才能构建出优良的学习环境,创设出优良的学习气氛。现在,我们正处于人生中最关键的成长时期,我们在这个时期的所作所为,将潜移默化的影响到我们自身的心理素质,而文明的行为就在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同时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质,如果我们不在此时抓好自身道德素质的培养,那我们即使拥有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于人于己于社会又有何用呢?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懂文明、有礼貌的谦谦君子,然后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单纯掌握知识技能的机器,而要成为一个身心和谐

2017年春期 五年级习惯养成教育教案

黄土洼小学:崔新菊

篇8:浅谈学生养成教育

一、率先垂范、严于律己

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 长期生活在一起, 比学生有着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 学生自然地视教师为学习的楷模, 它的一言一行都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教育意义。因此对于要求学生做到的, 教师首先要做到, 以教师的示范带学生的规范。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同样要提高自己, 认为教师只是教育学生, 忽视对自己的要求, 忽视“律己“和“垂范”, 这样说得再多, 教育效果也不会很好, 必须注意自己的行为表现, 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尽最大的努力给学生做出表率, 做到对学生的“身教”。

1、用良好的思想影响学生的思想

中学生处于不稳定的青春期, 思想波动很大, 很容易被不良的思想所占领、所左右。因此我们要用正确的思想影响学生。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对, 什么是错, 帮助学生分辩真善美与假恶丑。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品行端正, 作风正派, 做人大度, 没有不良嗜好。教师应多阅读一些有思想有深度的书籍, 使自己的思想豁达。对待学生要友善关心, 宽严相济。

2、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的行为

有了什么样的思想, 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七年如一日, 我上课凭良心, 凭道德。从未迟到早退过, 总是按时到或提前到, 为工作做好必要的准备。批阅学生的作业总是全批全改, 雷厉风行, 从不拖拉。我不乱扔纸片, 不随地吐毯, 在课堂上不说脏话。有事针对某一学生说总是轻移步, 走到学生近前, 再轻声细语, 不影响其他学生。我经常见到这样的老师, 一件小事就大喊大叫, 引起所有学生的注意。其实这样做, 不光打搅了大家的工作和学习, 而且在学生中失去威信, 造成不良的负面影响。如果每个教师都能用负责任的言行去无声的影响学生, 这种教育恐怕比一百万次的苦口婆心更有效果。

3、“影响”学生的学习

现代社会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做为教书育人的教师, 更应该身先士卒, 率先垂范。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在办公室里, 分心的你看到同事们一个个安安静静的坐在办公桌前埋头工作, 自己就觉得愧疚不安。从而也静下心来去工作。所以学习型的教师同样会给学生以启迪。上下课间, 学生无意中瞥见老师认真批改作业的身影……茶余饭后, 望见老师手不释卷如饥似渴的阅读, …都会启迪学生的心灵。

4、“以情养情”

人人都是有情感的。而教师的情感最为真挚, 神圣。不要刻意隐瞒自己的感情, 哪怕你想哭。教师要学会“动情”。你想表扬学生吗, 那就不要扭扭捏捏, 大声的表达出来, 让学生听到你天籁般的语言, 看到你真挚的笑脸。你因汶川特大地震的英雄而感动的落泪了, 那就让泪水尽情的流吧, 让学生发现一个多情的教师, 一个平凡的好人。注意要“动情”不要“动气”。人生的旅途注定充满酸甜苦辣咸。学生有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他们才可能成为一个健全的人, 一个拥有感恩之心的人。

5、学会生活, 做有情趣的人

教师不是清教徒, 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我们除了认真的工作, 工作之余要培养自己多方面的情趣做个有情趣的人。我们唱歌, 跳舞, 聊天;我们上网, 旅游, 散步;我们养花, 下棋, 打乒乓球。我们无形中得到了放松, 丰富了生活, 锻炼了身体, 提高了智商, 陶冶了情操。

二、对良好行为的引导和训练

现阶段我所接触的是新一届的新生, 他们来到了一个新的学习环境, 需要时间去适应, 这段时间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锲机, 必须认真对照《规范》条文对学生加以引导。班主任老师要教育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规范自己的行为, 虽然这不是件容易的事, 但必须要这样做。执行规范要求并不是“吃亏”的事, 也不是个人行动的“不自由”。遵守行为规范, 不仅有利于集体, 而且有利于在社会生活中与大家协调相处, 只有行为的“规范”, 才符合群体与社会生活的利益和要求。使学生明白这些道理, 变有约束感为自觉的行为。在这里我利用校运动会的机会, 组织了几位平时经常迟到行为较散漫的学生成立后勤小组, 要求他们在校运会期间按照赛程的时间, 给本班的运动员按时送去食水和药物。这样不仅与同学们的关系融洽了, 而且增强了这些学生控制自我行为的意志力。因此, 班主任老师在理论引导学生的基础上, 并且要创造“机会”给学生, 给学生实践的机会, 在实践中培养和训练学生。这就需要班主任老师不断地去引导, 不断地反复强化学生。

三、建立合理的评定制度

按照班级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公平的行为规范评定制度, 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具体的方法可以通过“班规”、“操行评比”等方法来实施。这样不但规范了学生的行为, 而且可以在学生当中树立起行为规范标兵, 使学生学有榜样。另外班主任老师要事实求事地按照制度对学生操行进行评定, 对做得好的方面加以肯定, 对做得差的方面指出努力方向, 从而使学生扬长避短。

四、学校与家庭相结合

班主任老师可以通过家访、家长学校等渠道, 一方面使家长了解学校德育教育的目标和对学生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要求, 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家庭来了解学生在学校以外的一些行为习惯, 从而积极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 通过家庭与学校相互沟通和配合, 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总而言之, 学生行为规范的培养是受到各种外部因素和自身素质的影响,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克服各种不利的因素, 使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而且和谐的发展。

总之, 养成教育重在“养成”。好习惯是养成的, 好习惯是培养的, 好习惯是学习得到的。所有教师都要做学生的楷模。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正确的引导。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管理和培养。作为班主任老师, 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定位。用自己对工作的忠心, 对学生的爱心, 对生活的热心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行为的转变。

摘要: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培养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它是培养学生一辈子都受益的良好的行为, 需要全体教师和管理者, 甚至全社会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

关键词:学生,教师,养成教育,习惯

参考文献

[1]杰克.霍吉:《习惯的力量》, 网上推荐书籍。

篇9:中学生养成教育教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A-0057-01

我校学生大多是留守学生,他们当中的一些人由于缺乏父母关爱,形成了自私冷漠、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不知感恩等缺点,对这一特殊群体进行养成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意义重大。在此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探讨一些有效的养成教育途径,以更好地帮助这些留守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架起沟通的桥梁

农村留守学生的父母大多在外地打工,这些学生长时间无人看管或是隔代教育,个性孤独而敏感,容易冲动。一些留守学生容易因为一些小事与监护人、教师、同学发生冲突,甚至做出极端的事情,如离家出走等。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班主任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同时,经常与他们的父母联系,向他们汇报孩子的情况,让他们平时多与孩子保持联系,不要为了挣钱而忽略了对孩子的关爱;经常和孩子谈心,了解孩子在学习上的困难、思想上的压力等;孩子生日时想办法回家陪孩子过生日,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贵。班主任要多与学生父母联系,架起学生与其父母间的沟通桥梁,发挥家长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方面的作用。

二、鼓励学生参加劳动实践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培养学生劳动习惯的优势。父辈们勤劳的品质与丰富的劳动技能让农村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他们对劳动场面比较熟悉,但是很多孩子缺乏亲身的实践。为了让学生从小养成爱劳动、勤动手的好习惯,班主任要与孩子的监护人达成一致的认识,让监护人放开手脚,让孩子多实践体验。平时在节假日,让孩子到田间地头参加力所能及的农活,如抛秧、施肥、浇水等,让他们体会劳动的艰辛和父母养家的不易。此外,教师可以在校园里分配清洁区,让学生通过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的方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通过整理书包比赛等活动,让孩子们在“微劳动”中养成自理自立的生活能力;可以进行文明宿舍评比活动,让学生进行整理房间、折叠被子、洗衣服等比赛,评出哪组学生做得最好,并表彰表现得好的宿舍与学生;还可以在班级劳动区安排“快乐菜园”劳动区,引导学生学会种菜技能……让学生通过参加劳动实践,养成勤动手、爱劳动的好习惯。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一)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礼仪意识

班主任可通过邀请礼仪专家进行讲座的方式,教会学生与同学和谐相处、与异性相处、与老师相处等交往礼仪;开展“三个轻轻”文明活动,让学生说话轻轻、走路轻轻、推门轻轻;通过主题演讲比赛、小品表演、礼仪操展示等活动引导学生讲文明、懂礼貌。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礼仪意识,争做一个有礼貌的中学生。

(二)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感恩的美德

笔者在班上开展了“日行一孝”家庭感恩行动,让学生每天放学回家为亲人煮顿饭菜,给奶奶梳梳头,为爷爷读读报,给父母端一杯水等,通过家庭感恩活动,培养学生孝亲敬长的好习惯。同时让学生在父母生日、母亲节、父亲节来临时,向父母表达爱意,如制作感谢贺卡、打祝福电话、发亲情短信等,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感恩活动感受亲情的温暖,学会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此外,笔者还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去福利院看望儿童,向灾区捐款捐物,向贫困户捐款等,让学生通过参加这样有意义的社会活动,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明白除了要感恩父母,还要感恩身边每一个人,并学会帮助他人。

(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班主任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爱国影片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如让学生听爱国人士故事等;可以开展“祖国在我心中”“我的祖国”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可以通过制作小手抄报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爱国宣传教育;还可以通过爱国主义演讲比赛活动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自豪感,引导学生把良好的行为习惯升华为爱国情操,让学生做一个爱国的人。

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自信,多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养成教育对于学生生活能力、劳动技能、日常生活习惯和孝老爱亲、感恩助人等良好品德的形成都有很大关系,对于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作为乡村教育者,我们要加强养成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积极向上的风貌,让他们乘着良好习惯这艘帆船乘风破浪,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

上一篇:电大法学法律实践报告下一篇:“根据采访写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