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媒体述职报告

2024-05-10

大学新媒体述职报告(精选6篇)

篇1:大学新媒体述职报告

大学生对新媒体使用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背景: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等特征。近两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新媒体在业界的繁荣也使得学界对其研究进一步加强。

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媒体”必须具备以下几点:

1.媒体个性化突出:由于技术的原因,以往所有的媒体几乎都是大众化的,而新媒体却可以做到面向更加细分的受众,可以面向个人。个人可以通过新媒体制定自己需要的新闻。也就是说,每个新媒体使用者最终接受到的信息内容组合可以是一样的,也可以是完全不同的。这与传统媒体只能被动地阅读或者观看毫无差别的内容有很大的不同。

2.选择性增多:从技术层面上讲,在新媒体那里,人人都可以接受信息,人人也都可以充当信息发布者,用户可以一边看电视一边播放音乐,同时发微博,还可以对信息进行检索,充分满足了信息消费者的细分需要,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更受关注。

3.表现形式多样:新媒体形式多样,各种形式的表现过程比较丰富,可融文字、音频、画面为一体,做到即时的、无线的扩展内容,从而使内容活灵活现的展现在大众的面前,理论上讲,只要满足计算机条件,一个新媒体即可满足全世界的信息储存需要。除了大容量之外,新媒体还有“简易搜索”的特点,查找以前的内容非常方便。

4.信息发布实时:与广播、电视相比,只有新媒体才真正具备无时间限制,随时可以发布信息而且全部免费发布。而处于新时代,和新媒体打交道已经称为了新一代大学生每天必干必做的事情。每天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吃饭、走路、逛街...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摆弄着手机,聊QQ、发微薄、看新闻等。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更好的迎合了人们休闲娱乐时间碎片化的需求,同时满足随时随地地互动性表达、娱乐与信息需要。

调查安排:

1、通过问卷网站设计调查问卷;

2、已链接的形式通过QQ、微博、电子邮件分发给成员的大学朋友并请他们在分发给朋友,形成树枝状;

3、整理收到的问卷并通过互联网对相关信息进行搜索;

4、完成调查报告。

调查结果:

1.调查中我们共收到236分有效问卷,其中男生占40.03%,女生占59.97%。在对大学生月消费水平的调查中,从他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其中月消费在501-1000元这个区间占59.86%,而1500元以上仅占到2.26%。说明大部分学生的消费水平中等,没有太多过度奢侈消费。

2.在对是否有手机、电脑的调查中,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手机、电脑这些电子产品已经基本普及,基本处于人人都有的状态。新媒体的信息量大这一特点更迎合了大学生的口味,通过手机、电脑打发像等车这样琐碎的时间,看看短信,上网浏览下网页,与好友聊下QQ,分享一下身边的新鲜事情这些已经基本与当代大学生形影不离。

3.在关于新旧媒体使用频率的调查中,新媒体因为它的携带便捷,信息量大,而且具有实时性已经成为人们每天必不可少的使用工具,逐渐替代着旧媒体。人们可以再新媒体上浏览想了解的信息,与世界各地的亲朋好友视频聊天,拓展了大学生们的人际关系,满足了大学生情感、交流方面的需求。而以往媒体的局限性使得大家越来越依赖新媒体。最近几年出现的微博,所打造的口号是“随时随地分享身边的新鲜事”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上微博足不出户知晓天下事,它的零发布门槛引来很多人的追捧。在对大学生接触新媒体的动机和使用调查中,动机调查中77.04%的学生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70.51%的学生通过新媒体休闲娱乐。数据显示虽然新媒体可以使得学生获取最新信息,但也有相当多的学生通过新媒体休闲娱乐消磨时间,而且有7.21%的学生选择了“没办法躲不开”。在新媒体使用调查中,几乎每天都要用新媒体来聊天,使用搜索引擎,上社交网站的比例占到了74.81%,66.34%,44.21%。新媒体日益代替传统媒体,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信息传播和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主要媒介。

在对使用新媒体出现的状况时,新媒体信息的泛滥,易使大学生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虽然新媒体的出现带来了很多好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多,学生将大量时间浪费在新媒体上,分散注意力,做事不动脑,只想着百度谷歌,而且现在社会上出现很多“宅男”“宅女”每天窝在屋子里上网导致现实交流减少,能力变弱。IPAD,IPHONE等的出现也相应带来了很多有趣的应用软件,深受年轻人的喜爱,有些学生自制能力差因此沉迷其中甚至对个人价值观产生错误的引导,引发违背道德和伦理的行为。

主要结论及意见: 结论:在今天这样的时代,一切社会生活都经由传媒,新媒体已经深刻地介入到我们的生活。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使用新媒体,阅读最新新闻,浏览网页,聊天等。但新媒体的出现是一把双刃剑,对大学生来说有积极影响也同样有消极影响。积极影响:

1、新媒体广泛的信息来源。互联网的全球性使得信息的传播不在受空间的限制。这有利于大学生获得多方面的,多角度的信息资源,有利于他们了解社会、世界的各个方面。相对于传统时代的大学生,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眼界、思维都要开阔和开放一些。

2、新媒体的出现有利于大学生丰富自我、完善自我。网络传播速度快,言语思维表达较开放,言论自由,这些都比较符合青年大学生心理特点,大学生们利用这些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同时也通过新媒体了解更多的新事物、新思想,开阔了眼界和思维,对激发想象力,创造力都有一定好处。如微博的出现人们可以随时分享身边的新鲜事物并加以简短的描述,可以让大家更加关注身边的事物,是很好的自我展示平台,而且微博上还有一些好的电影书籍推荐,精彩的文章。

3、新媒体如QQ、MSN的使用加强了大学生与亲朋好友之间的联系,拓展了大学生们的人际关系,同时也满足了大学生情感、交流方面的需求。与旧媒体相比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了解相互的心情,给予一些告诫和安慰,更好的保持关系,不至于因为距离而中断联系。

消极影响:

1、新媒体信息的泛滥,容易使大学生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在新媒体中人们既是信息的受者,也使信息的发布者,因此网络等新媒体上既有进步、合法、有益、真实的信息,也有反动、非法、有害、虚假的信息。新媒体带给人们的可以是一座信息宝库,同时也可以是一座垃圾信息站。这使得大学生在铺天盖地的信息中难以判断取舍,显得不知所措。其次,在信息的接收上,大学生多被奇、异、新的信息所吸引,缺乏独立的理性思考和判断,显得左右摇摆、飘忽不定,从而感到心理疲惫、迷茫。

2、过度使用新媒体使得人们在网络上比较活跃,而缺少现实的交流,导致现实交流减少,能力变弱。

3、新媒体的应用容易使人沉迷其中,而忽视正事或重要的事,也使人们变懒惰,对网络的依赖性增大,遇到事情第一反应就是百度一下或者谷歌一下。总结

如今社会新媒体逐渐代替传统媒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信息的传播和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主要媒介。因其其不受年龄局限和新媒体本身的特点,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此感兴趣并使用。

但凡是都有利弊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是有利与弊的,但总体说来,大学生对新媒体的应用大多数是积极方面的,能把它当成是一个可以有效获得信息和进行方便交流的工具。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新媒体带来的负面影响。

篇2:大学新媒体述职报告

骄阳似火,却挡不住出征的脚步。作为汽院“践行践远”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第一站,一大早,团队全体成员来到团市委3015会议室,与十堰市各高校学生代表参加了“关于如何更好运用新媒体”的讨论会。会议由团市委宣传部王部长主持。

会上,针对王部长提出的问题,各高校代表踊跃发言,会场气氛相当热烈。“精简版面,像微博、BBS这类新媒体,只有版面清爽,才更加耐读,才能吸引人眼球,从而才能有更加广泛地影响。”湖北医药学院的学生代表如是说道。“传播的信息更接地气、同时崇尚原创,这样读者才喜欢读,新媒体也才能对其产生长久影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和郧阳师专的代表们同时表示。各校代表们的发言非常有针对性,也很有特点,王部长对大家的积极发言表示肯定。

同时,团队成员对此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了一些建议。“新媒体的广泛使用对当代大学生产生着重要影响,其舆论导向更是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意义重大,因此,我们应用新媒体,传播正能量,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例如,可以通过新媒体传播志愿者精神,鼓励大学生积极把握青春、奉献社会。”王部长对我团队提出的建议表示赞同,同时对我们“把握青春、奉献社会”的志愿者精神表示了肯定,她说:“新媒体的应用,正是为了通过一个更广泛、更易为大众接受的方式来传递社会正能量,而志愿精神正是社会正能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强调,希望广大青年学生积极行动起来,通过新媒体,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新媒体的使用意义重大,相信通过此次讨论,新媒体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大众。实践方可远行,也相信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践行践远”团队在未来的实践调研中,将会取得新的收获。

“践行践远”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篇3:大学新媒体述职报告

1. 研究意义

大学生是新媒体的积极使用者, 新媒体素养现在已经成为大学生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条件和标志之一。提高新媒体素养, 有助于大学生在新媒体时代清晰地认识、合理地选择、理性地使用传播方式, 有助于大学生进一步明确自身的信息需求, 批判性地运用新传播媒介获取信息, 理性地评价信息, 并能够根据实际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 避免新媒体的消极影响。

我国的媒体素养教育起步较晚, 近年媒介素养逐渐成为热点研究;随着新媒体影响的日益扩大, 新媒体已经成为学界重要的研究方向, 但新媒体素养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起步阶段的新媒体素养研究, 积累实证案例分析资料和第一手原始数据很重要, 本调查报告希望在传播学理论指导下进行一次实证调查, 为新媒体素养研究提供基础素材与初步分析讨论。

本研究报告在浙江省高校范围内对当代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进行了实证调查, 从而了解大学生对新媒体的识别和理解能力、对新媒体信息的判断和质疑能力、参与和使用新媒体能力、对新媒体技术的创造和传播能力, 并分析存在的差异和原因。希望通过调研、考察和研究浙江省本科大学生新媒体接触的行为, 对新媒体的理解、需求与使用状态, 为我省的新媒体素养教育做初步的探索性研究。

2. 相关概念

媒体 (媒介) 素养:1992年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 (CML:Center for Media Literacy) 给媒体素养作如下定义:媒体素养就是指人们面对媒体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 (ability to choose) 、理解能力 (ability to understand) 、质疑能力 (ability to question) 、评估能力 (ability to evaluate) 、创造和生产能力 (ability to create and produce) 以及思辨的反映能力 (ability to respond thoughtful) 。

新媒体素养:美国新媒介联合会曾给“新媒介素养”下过一个定义, 即“由听觉、视觉及数字素养相互重叠共同构成的一整套能力与技巧, 包括对视觉、听觉力量的理解能力, 对这种力量的识别与使用能力, 对数字媒介的控制与转换能力, 对数字内容的普遍性传播能力, 以及轻易对数字内容进行再加工的能力”。

本研究报告根据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给出的“媒体素养定义”和美国新媒介联合会给出的“新媒介素养定义”, 综合得出新媒体素养的“四个维度”, 即:对于新媒体的识别和理解能力、对新媒体信息的判断和质疑能力、参与和使用新媒体能力、对新媒体技术的创造和传播能力, 从而来了解浙江省高校本科大学生新媒体理解、使用等新媒体素养基本状况。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研究整合方法” (即“三角交叉检视法”, 美国诺曼·丹森, 1970) , 主要特征是:将多个不同的研究方法用于研究一个且同一个现象, 以提高研究结论的效度和信度。

(1) 理论整合和跨学科整合

为了制定研究假设和解释研究数据, 本研究中采用多种理论来解释大学生新媒体素养这一复杂现象, 如:使用与满足论、知沟扩大假设、资本类型论等。这些理论分别源于不同学科, 比如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教育学等。

(2) 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整合

在本研究中, 将同时采用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 分别用于本论文中的不同阶段。其中定量研究, 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展开;定性研究, 是通过对个体的深入访谈。

(3) 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相结合

本研究是一种典型调查, 在不同阶段结合了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 力争在调查过程和结果上做到科学、严谨, 具有代表性。

第一阶段:样本学校的抽取 (非概率抽样)

本研究选择了杭州、宁波、金华、温州4地的10所本科院校 (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工业大学、宁波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温州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科技学院、浙江传媒学院) 作为样本学校。

第二阶段:学科、专业的抽取 (概率抽样)

在选择好样本学校之后, 是对该学校的学科和专业进行抽取。先列举每所学校所有的学科门类, 如浙江大学目前已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11个学科, 再按照等距抽取的原则, 抽取该所学校的学科门类 (按这10所本科院校学科门类的多少, 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宁波大学各抽取3个学科, 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科技学院、浙江传媒学院各抽取1个学科, 其他学校各抽取2个) , 总共抽取20次的学科, 涉及11个门类。

第三阶段:年级、学生的抽取 (非概率抽样)

在抽取完学科、专业之后, 将所有专业进行排序, 然后按照非概率定额抽样的方法, 分配到大一到大四各个年级, 年级分布比例达到1∶1∶1∶1, 每个年级出现20次, 平均分到250份, 总共1000份。同时在抽样的过程中, 也适当考虑男女性别的比例, 尽量达到1∶1, 但是对于一些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的专业, 不一定达到1∶1。

深层访谈

深层访谈法是一种无结构的、直接的、个人的访问, 以揭示被访者对某一问题的潜在动机、信念、态度和感情, 进一步了解被访者思想的脉络。本研究用深层访谈法, 深入研究大学生新媒体素养的状况, 可以丰富定量研究所无法达到的一些成果, 使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行为更加生动、具体和全面, 这是对定量分析的一种必要补充和完善, 从而也能够测定定量分析的结果是否合理。

基于此, 深层访谈主要采用10个问题, 全面了解大学生对各种新媒体的理解、使用等方面的情况, 其中重点主要放在“如何”、“怎样”和“为什么”上, 从而进一步来分析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现状。本研究对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几所高校的30位本科大学生进行了深层访谈。

4. 问卷设计

问卷设计在充分考虑要调查的各块内容的基础上, 以简洁明了为主要原则, 结构合理, 题量适中, 主要以“五分量表”的模式, 全部以选择打“√”的形式, 总的答题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

在反复推敲、斟酌、修改之后, 形成了一份试用性的问卷草案, 随后根据问卷草案进行了两次试测。在试测之后, 对反馈的问题再对问卷进行修改和调整, 主要是更改了一些问题的顺序、删掉了部分问题, 使问题的分布更加合理, 答题的时间大大减少, 最终完成了本研究所需要的调查问卷。

5. 采样过程

在10所高校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 对问卷进行了编码, 从0001—1000, 方便数据的录入和查实。通过各高校学生会的协助, 最后对回收问卷进行整理和统计, 清除无效问卷, 共回收问卷945份, 回收率为94.5%, 其中有效问卷834份, 有效率为88.25%。

6. 数据分析方法

将所有问卷所采集的数据全部输入社会数据统计程序SPSS (14.0版本) , 并利用该种分析方法进行了分析。

二、研究结论

1. 主要创新点

(1) 本研究是传播学领域学理研究的有益探索

本调查研究主要是围绕“新媒体素养”而展开的。对于“媒体素养”的研究, 西方国家起步较早, 已经有了比较丰硕的研究成果;而对于我国来讲, “媒体素养”概念的引进还只有十来年的时间, 对此的研究成果较少。近几年来, 我国学者开始重视并加大对此的研究力度, 此项研究也逐步升温;但这都只是针对“媒体素养”的研究。随着新媒体日渐走入大众的生活, 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新媒体, 因此对于“新媒体素养”的研究也越来越需要和迫切。“新媒体素养”作为“媒体素养”的一部分, 目前的研究成果正在起步当中。

(2) 本研究是媒体素养研究对象的有效拓展

本调查研究主要针对的是大学生群体, 之所以定义在大学生这个群体, 是因为大学生是接触、使用新媒体的主要人群, 对新媒体有一定的了解。同时, 大学生们也会将各种新媒体的使用传授和教给自己的父母, 以至今后的子女。因此, 本报告对大学生这个群体进行了新媒体素养的调研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 同时调研的数据结果也能为高校的媒介素养教育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2. 主要结论

(1) 整体分析结果

从新媒体素养“四个维度”的调查结果来分析, 当代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整体较高。在对新媒体的识别和理解能力方面, 维度的平均得分为3.42 (五分量表) , 处于“基本赞同”和“赞同”之间, 说明大学生对这些关于新媒体方面的说法有很高的认同度。在对新媒体信息的判断和质疑能力方面, 维度的平均得分分别为3.204 (五分量表) 和3.153 (五分量表) , 处于“半信半疑”和“基本符合”的状态, 说明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信息有一定的鉴别能力, 而不是一味的相信其中的内容, 并会通过其他的途径去核实。在参与和使用新媒体能力方面, 维度的平均得分分别为2.533 (五分量表) 和2.783 (四分量表) , 可以看到:在参与新媒体方面大学生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而在使用新媒体方面, 大学生的使用程度较高。在对新媒体技术的创造和传播能力方面, 维度的平均得分为1.983 (四分量表) , 因为这些项目的开展需要依托一定的新媒体技术, 而这在大学生中还不具普遍现象, 需要进一步的实践和加强。

(2) 相关性分析结果

性别与对新媒体信息的判断能力、质疑能力、参与新媒体之间的关系。

在对新媒体信息的判断上, 女生比男生更容易相信。

在对新媒体信息的质疑上, 男生和女生的情况极度相似。

在参与新媒体上, 男生的参与度要比女生高。

年级与对新媒体的识别、理解能力之间的关系

对于新媒体的理解, 大二年级比其他年级赞同程度略高, 其他年级相差不多。

学科专业与对新媒体技术的创造、传播能力之间的关系。

与新媒体专业有关的学生要比与新媒体专业无关的学生在新媒体技术的创造、传播方面更具有优势。

偏文科的学生比偏理工科的学生在新媒体技术的创造、传播方面更活跃;文学排在第一, 理学排在最后。

上网时间与使用新媒体能力之间的关系

上网时间越长, 使用新媒体的频率越高。

在新媒体的数字娱乐方面, 上网时间与使用新媒体频率的关系更加密切。

经济能力与参与和使用新媒体能力之间的关系。

总体来讲, 每月消费越多, 新媒体的主动参与度越高。

总体来讲, 每月在新媒体上的花费越多, 新媒体使用程度越高。

参考文献

[1]王仕勇.从网络游戏成瘾看青少年新媒体素养教育[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年第25卷 (第2期) :第150页.

[2]宫承波.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7.第2页.

[3]张开.媒体素养教育在信息时代的意义来源[EB/OL].http://www.rirt.com.cn, 2007年9月3日.

[4]吕巧平.媒介化生存——中国青年媒体素质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7.第33页.

篇4:大学新媒体述职报告

【摘要】在新媒体时代,运用和利用好新媒体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运用实证研究,将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发放有效问卷360份,从内容、载体和需求三个方面进行调查。发现新媒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性不够、利用载体的有效性较低、学生的需求较高问题,同时,提出坚持教育理念、丰富内容、拓展新途径和加强教师队伍培养四方面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 ; 大学生 ; 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课题研究受电子科技大学“2014-2015年度网络文化建设工作专项课题研究”项目经费支持。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006-0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的传播形态日益兴起。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即在广播、报刊杂志、电视后,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所熟知的“第四媒体”,和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的“第五媒体”。新媒体对大学生在思想、行为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高校是否能够利用好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这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具有直接的影响。本文自编问卷,以国内某985高校为案例,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

一、研究设计与实施

1.研究对象。借鉴国内外研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本研究选取国内某985高校的在校学生调查对象,将分层抽样与随机抽样结合起来,主要从理工科和文科专业选取了共约4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约400 份,收回有效问卷360份(表1)。

2.研究工具。本研究自编调查问卷,主要从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和需求三个维度进行调查。通过克伦巴赫信度系数检验得出该问卷的各维度系数在0.67-0.82之间,说明本问卷的信度属于可以接受的水平。在效度检验中,各维度的系数在0.24-0.45之间,代表本问卷的效度也是可以被接受的。运用SPSS15.0 统计软件对有效问卷进行统计与分析。

二、调查结果

通过阅读大量的参考文献和理论研究,笔者自编的调查问卷主要从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和需求三个维度进行调查。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可以看出,整体情况如下(表2):

经过对360份问卷在各维度上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出,三个维度的平均值分别为3.10、2.83、3.63,其中除载体维度处于2(基本不符合)和3(说不清楚)之间,其他维度的平均值皆大于3(说不清楚)和4(基本符合)之间,但仅有需求维度高于3.50。这表明,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是不够理想的。

(一)在新媒体下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程度仍显不够

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关于在新媒体下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程度方面的题目平均值低于3(说不清楚),表明学生认为高校利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程度停留在尚可阶段。通过频数频数分析可以得出有224名,累积百分比为61.7%的学生认为新媒体下细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丰富性较差。如今,国家和高校都愈发重视抢占新媒体阵地,如改版网站、注册微信公众号、开通微博等,通过对大学生的访谈可以看出,虽然高校已经开始利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内容多在信息传递方面,虽然也会有对教师的访谈、心得等文章,但文章主题较为单一,多为“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在新媒体上能够直接与教师的交流较少,在“微课堂”、“网络教学”日益兴盛的今天,高校运用新媒体进行专业教学的也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关于“党团教育”的内容单薄,集中在理论知识较多,不够鲜活,“感觉只是把教科书上的知识搬到了手机上而已”某高校大学生小季说。

(二)通过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较低

在问卷中,设置了9道题来调查新媒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情况,通过分析可以得出,360位大学生认为现阶段通过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低,小于3。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主要来自于手机APP、微信公众号、腾讯QQ空间和电脑网页,以往的校园BBS位列最后。关于各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方面,通过对不同背景变量进行方差分析,发现文科同学对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可度较高,对各新媒体载体的认可度也较高,女生认为通过微信公众号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更好,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对新媒体的各大载体认识情况较高。通过对学生的访谈可以发现,现阶段各高校都开通了各大新媒体载体,也相继改版网站,开通新的主题网站,但是因为内容不够鲜活,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特别是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方面,且高校在运用新媒体载体时,会出现“语境转换”不畅的情况,还是按照传统媒体的方式来维护或运营,在“接地气”方面、通过学生的思维和语言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仍有一段路要走。

(三)大学生对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较高

对问卷进行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高校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均值为3.63,表明需求较高。在问卷中,设置了8道题对大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查。其中,在开展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方面,大学生认为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有效的主体依次为专业教师、辅导员和学校部门;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大学生希望在新媒体上可以更多的接收到学习指南、专业知识、信息传递、思想交流相关方面的内容,而对于理论知识的需求则最低,这应当引起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注意。在对学生的访谈中发现,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利用手机接收信息的现象愈发普遍,大学生与高校教师的交流多集中在大学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层面,但多数时间,专业教师仍然集中在课堂讲授方面,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则较少,而因为专业教师的学历层次、知识水平和社会经历,大学生更容易被感染和影响,所以大學生更愿意从新媒体上能够与专业教师进行思想沟通。高校辅导员站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平时与学生的沟通也较多,学生更多的出于情感和专业的角度,更为信任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是,也有同学反馈说有时辅导员的教育会流于模式化,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要更加接地气,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如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分享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注册微博、博客、微信号等。endprint

三、讨论与建议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谚语传递出,教育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之事,对于具有一定主体意识的大学生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是如此。

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在教育研究中,关于“学生中心”与“教师中心”的还没有停止。以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更倾向于“教师中心”,所传达的信息和思想也更为理论化、模式化,大学生的接受程度较低。在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重新审视“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如果一味的坚持教师中心,则会更加强调教师权威,很显然,不管是从理论还是实践效果上看,这都是行不通的。如果一味的以学生为中心,在西方的某些腐朽思想日益侵袭我国大学生的今天,很明显是不利于帮助大学生“去粗取精”,端正思想,显然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为此,对于新媒体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将“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结合起来,从学生的角度想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更为接地气,但是在问题的把握和审视上,在主流思想的传播上,教师必须要有高度的认识,也就是形式、内容上可以以学生为主,但是在大体方向上,教师必须掌控,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局面。

2.丰富新媒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高吸引力

对于思想意识形态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而言,娱乐性强、吸引力大、观赏性高的非正能量信息极易使好奇心强的学生们沉迷其中,为此,高校必须严阵以待,抢占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主流思想为主导,用寓教于乐,同学们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调研与访谈可以看出,利用新媒体进行信息通知的传递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对新媒体的利用绝对不可局限于此。可以通过大型主题策划,以精美的图文来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策划线上线下的活动,使同学们可以真切的参与其中;通过“微党课”开展党性教育,提高党性修养。某高校采取老党员访谈、撰写回忆录开展教育,让同学们通过更为鲜活和直接的感受真正的从思想深处发生改变。总之,在日常的活动中,要加强对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划和策划,抓住重大的主题活动、重要的时间节点,从大学生的视角、大学生的感受和大学生的期盼出发进行超前谋划、深入挖掘,增强网上主题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大力拓展新媒体下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新媒体的特征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主要来自于手机APP、微信公众号、腾讯QQ空间和电脑网页,以往的校园BBS位列最后,而现在的APP、微信公众号等纷繁众多,大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非常大,而大学生在辨别能力上面仍需提高。为此,高校应该大力拓展新媒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注册微信公众号、微博、腾讯QQ空间等,不断扩大新媒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覆盖面。同时,高校应该根绝实际情况,改版官网,使官网不仅具有新闻宣传、信息传递的基本功能,还应该有优秀教师、学生的学习生活感悟,加强思想交流;建设主题更为鲜明的网站,可以大力建设辅导员博客,邀请在学术专业上具有较高成就的专业教师开设博客,给学生创建网络思想交流的条件。高校也应该发挥自身的优势,大力建设高校的社交APP,帮助学生从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中接受正确的信息,完善在媒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

4.加强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培养

高校应该高度重视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培养。在选拔方面,应坚持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以保证队伍的纯洁性与思想的先进性,同时应能够熟练的运用各项新媒体技术,能够熟练的运用网络语言结合主流思想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廣开言路”,了解学生所想,能够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形成专业教师、辅导员、技术人员、党团干部术业有专攻又能形成合力的良好局面,尤其要发挥专业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定期开展与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讲座、沙龙和座谈,不仅使教师队伍能够时刻更新知识结构,了解动态,也应该开展与大学生的座谈活动,与学生积极沟通,了解学生的想法。同时,加强对新媒体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管理,在参照其他教育评估体系的基础上,以教师以及教育团队为主要评估对象,以各项工作的育人效果、理论研究成果、社会效能为主要指标,以年度考核为主要方式。可考虑由教育主管部门给予配套奖励。各高校也应制定相应地考核评价体系,定期进行考核,将其作为个人评奖评优、职称评定、晋升晋职的重要依据之一。

参考文献

[1]邓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11:42.

篇5:校园新媒体部门工作述职报告

1、完成就业在线公众号的日常运营及推广工作

2、改革新媒体中心内部的运行机制。让每个人的能力都得以发挥,得以提高,拥有锻炼的空间。

3、完成各项活动的.宣传事宜及活动摄影工作。

二、部门内部

1、进一步完善部门内部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成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

2、鼓励部门成员与其他部门成员交往,及时了解其他部门信息,把工作状态由原来的被动转为主动,

3、协助完成机构内部以及就业在线公众号的运营。

4、加强推文制作、活动摄影及PS、PR等多种软件操作能力。

三、具体工作

1、每周召开一次工作例会,总结部门前一周的工作,布置下一周的工作,并针对上一周的问题,在新的工作中做出调整和修正。

2、部长和副部长应组织本部成员一起精进业务能力并落实到工作中。

3、在具体工作上,努力与其他部门应相互协作、配合。

4、本学期具体规划:

(1)做好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就业在线公众号日常运营及推广工作。

(2)校园花开的推文。

(3)公众号的日常运营及推广工作。

篇6:新媒体中心述职报告会

工作中心——微博“江西财经大学校报”

工作概述:

述职人:学通社 张瑶

新媒体主管校报微博人员,在本学期,一直坚持走“三精路线”,努力为读者奉上饕餮盛宴。一.精品生活

(洞悉身边大小事,让您掌握最值得看的动态)

例:

① 每天的早晚安是我们的必备功课,时而逗比,时而励志,时而…….这就是我们的风格~ ② 校园时事即时分享!让酱菜们都能第一时间掌握校园资讯!③ 在这个吃货盛行的当下,一些吃货福利,还是很受大家欢迎哒~ ④ 触动心灵的句子,希望通过我们的推送给大家带来正能量!

⑤ 前不久,“饿了么”将广告贴于我校主干道地面上,严重影响了我校的校容校貌。我们新媒体的成员积极与“饿了么”联系,终于得到了他们的积极回应!并且,我们是全校唯一得到了“饿了么”官方回复的

二.精品活动。(针对重大活动或事件进行专题宣传)① 又是一年军训时,小鲜肉们的身影让我们想起当年的我们。匆匆那年,我们也是在阳光下挥汗,在训练中欢笑 ② 10月29日下午三点半,“手机党报进高校”启动仪式在我校隆重举行,小编们对此进行了现场微博报导。

③还记得两个月前的校运会吗?还记得即将开场时的紧张与激动的心情吗?

三.精品服务(专为在校生提供各式网络资料,且针对毕业季创建固定招聘会板块)

新媒体孩子们的心声:在学通的这三个月中,我主要负责的是校报微博的推送。记得刚开始为酱菜们推送微博的时候,总是很忐忑,每条微博都要问过部长、副部们才敢发。而现在,我可以很好地自己确定这些内容是否值得推送,也可以很好地回复同学们向校报君们提出的问题。最重要的一点,通过大V的微博后台,我们了解着微博的浏览动态,慢慢也从中总结了比较受欢迎的几类推送内容,并且学会了分享。这也引导着我们的推送逐渐向大众需求靠拢。这是一种营销的理念,我想这是学通新媒体带给我的最大的收获。

你的认可,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工作中心——微信“江西财大报”

工作概述:

1社团招新期间利用微信平台加大对学通的宣传并进行招新工作 2为服务大一新生推出 ——“酱菜人”在江财生活学习全攻略

系列 3名师寄语 系列

4多系列专题贴近校园生活和学生实际 5紧跟财大校园热点 6校园招聘

系列 7学通部门介绍 系列

8精彩盘点 系列,盘点一周中江财那些不可错过的 9校徽带你游江财 系列

微信组的心声:由于由于微信平台是刚刚建立的,所以一切都是不成熟的,我的感受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痛并快乐着”。虽然过程是累并且艰辛的,但微信组的成员一起努力的感觉还是充满幸福感的。当每推送的微信获得好评并且浏览量不断提高的时候,就会充满满足感,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你的认可,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结束

上一篇:XXX中学2010—2011学年度校本研修总结下一篇:高考数学大题答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