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科技大学5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

2024-04-23

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科技大学5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精选6篇)

篇1: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科技大学5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

天津科技大学2013-2015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征求意见稿)

为建设一支与我校“十二五”期间事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保证“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总体目标的实现,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天津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天津市《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顶层设计”、《天津科技大学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实际的具体要求,特制订本专项规划。

一、建设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一)近五年(2007年—2011年)师资队伍建设的成效 1.师资总量稳步增长,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

坚持自主培养和重点引进并举的原则,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努力接轨国家和地方各种人才计划,用好海内外优秀人才引进政策,积极探索柔性人才引进使用机制和人才引进评估、聘期考核机制,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五年来,共引进及补充各类教师和科研人员194人,其中引进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2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学科研人员150人,留学归国人员32人。

截至到2011年12月31日,我校在编在岗专任教师964人,其中博士314名,硕士 439名。教授(含科研)196人,副教授(含科研)317人。

师资队伍结构更趋合理,高级职称教师所占比例由46%调整到53%,其中教授比例由14%调整到20%;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 例由61%上升到78%,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由18%上升到33%;教师平均年龄为39.9岁。

专任教师的年龄结构:55岁及以上占7%,45至54岁占22%,35至44岁占40%,30至34岁占25%,29岁及以下占6%。

2.高层次人才聚集成效初现,创新团队(教学团队)建设取得新进展 学校制定了《关于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若干意见》,推出“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计划”。进一步完善了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加大了专项资金投入力度,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了一批具有真才实学、富有创新意识的学科(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五年来,引进和培养国家“千人计划” 1人,“长江学者”2人,天津市“千人计划”5人、天津市特聘(讲座)教授1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7人,入选天津市“131”工程第一层次4人。此外,贾士儒教授荣获“全国教学名师”称号,一支团队首次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还有2人获得全国优秀教师、4人获得市级教学名师称号。在6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建立了11支学术创新团队,其中7支团队成为天津市“重中之重”学科的学术创新团队。生物反应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包装材料课程教学团队等4支团队被评为市级教学团队。

3.健全博士后管理机制,博士后流动站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新增“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成为我校继“轻工技术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后的第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修订《天津科技大学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了博士后流动站管理办法。加大对我校博士后工作的管理力度,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教学科研和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考核和激励办法得到进一步完善。五年以来,共有48名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有27名博士后研究人员顺利出站,有18名博士后研究人员申请到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其中获得特等资助5项。

4.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员聘任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根据国家和市级相关文件精神,制定了我校聘用制工作实施意见,实现了人事管理的两个“转变”,即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由行政任用关系向平等协商的聘用关系的转变,全员制聘任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建立校院两级管理制度,激发了二级学院干事创业活力,促进了学科发展,提高了办学质量,提升了办学效益。

(二)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师资队伍的能力、结构、数量还不能完全适应学校发展需要 与快速发展的高等教育事业和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要求相比,教师队伍数量仍显不足(特别是一些新兴和紧缺学科);师资队伍在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还需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结构与学校教育教学、学科专业发展目标要求还不够匹配;不同学科师资队伍发展还不均衡;青年教师自身综合素质、学历学位层次和教学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

2.师资队伍整体实力和水平与学校发展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师资队伍总体实力不强,层次高、在行业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中青年领军人才还比较缺乏;公认的高水平、优秀的科研创新团队较少,不少学科团队整体竞争力和承接重大项目的实力还不足;优秀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总体数量和梯队建设不足;适应高校大众化教育和创新科研体系需要的高素质、高水平教师队伍尚未形成;人才引进虽取得一些成效,但团队 建设效果未能有效体现,带头人在学科中的作用发挥不明显,未能形成合力;教师参加国际学术活动少、能力弱,国际合作参与人数少、频次低、影响小。

3.师资队伍定位与建设目标不够清晰,政策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 基于学科发展为依据的师资队伍分析定位和建设目标不够清晰,任务下达不够有力,责任未落实到人,完整的配套政策体系尚未形成,二级管理部门间认识不平衡,工作效果差距明显,针对性绩效考核还不够到位。现行的教师编制管理办法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修订。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顶层设计”规划,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继续坚持引进、培养、使用相结合的方针,着力推进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工程。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服务区域经济为依托,以引进和培育高层次拔尖人才和实施中青年教师能力建设为重点,以加快学科学术梯队、创新团队(教学团队)建设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机制为保障,以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构建文明和谐校园为基础,大力激发人才活力,增强人才凝聚力,提升人才汇集力,为学校“顶层设计”规划任务的完成和办学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到“十二五”末期,力争在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国 家级拔尖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新成绩,在优势学科领域形成若干个以知名学者领衔、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各重点学科和重点发展学科储备若干名35岁左右的后备骨干人才,中青年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增强,教师队伍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努力建设一支适应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要求,师德高尚、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2.具体目标

(1)高水平人才梯队建设增量目标

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引进和培养以下四个层次组成的高水平人才梯队实现以下增量目标。

第一层次:4—6人,继续加大对国家“千人计划”(含青年“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全国教学名师奖获得者等国家级领军人才的培育与引进力度,力争取得更大的进步和突破。

第二层次:20—30人,着力培育和引进天津市“千人计划”(含青年“千人计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天津市授衔专家、天津市特聘(讲座)教授、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天津市教学名师奖、天津市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省部级领军人才;

第三层次:30—40人,继续实施“海河学者”特聘教授(含兼职)制度和“海河学者”培育计划,着力培育和引进一批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学术)带头人;

第四层次:80-100人,着力培育和引进一批优秀中青年后备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2)学术梯队和优秀团队建设目标

通过重点投入,重点扶持,促进跨学科、跨单位合作,形成“大师+团队+平台”的教学科研团队建设格局,努力造就一批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创新团队。加大对优秀团队带头人的引进和培育力度,着力建设4-6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成果显著、富有创新意识、梯队结构合理的国家和市级优秀团队。

(3)师资队伍总量目标

加大力度多渠道引进师资力量,力争到“十二五”末期,实现教师数量与办学规模相适应,师资队伍结构比例更为科学合理。

(4)师资队伍结构、素质与能力建设目标

学历结构:到“十二五”末期,全校从事本科教学的专任教师中,50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的比例超过45%。

年龄结构:着力培养、选拔优秀中青年教师,以形成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群体。到“十二五”末期,我校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及优秀创新团队中45岁以下的教授不少于教授总数的30%,35岁以下的副教授不少于副教授总数的40%。

职称结构:按照学科建设、承担工作任务和培养学生层次等不同要求,各学科的高级职称及结构比例应有所区别,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控制在45%-55%。

学缘结构:在校外完成学历(学位)教育的教师比例占90%以上。素质和能力:以促进每一位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以增强教师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大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社会 服务能力和国际文化交流能力。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推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5)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目标

进一步深化校内管理体制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通过深入实施岗位聘任制度,努力建设科学、准确的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和目标管理体系。强化人才的竞争、激励、考核、流动机制,建立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责任体系。进一步优化人才工作生活环境,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环境,形成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体制环境。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敢于采取超常规做法,开通“绿色通道”,积极清除不利于高水平创新团队形成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体制性障碍。

三、重点发展任务

围绕《天津科技大学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中的“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坚持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以中青年教师为突破口,实施四大工程(师德建设工程、重点人才工程、创新团队建设工程、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健全两项制度,完善两类机制,整体推进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一)实施师德建设工程,着力提高师德师风建设水平

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强化师德教育,引导教师做充满爱心、品格优秀、业务精良、道德高尚、行为世范的教育工作者。加强职业理想教育,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作为毕生的事业追求,以平等态度对待学生、以高尚情操熏陶学生、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完善师德规范,将学术道德教育纳入教师岗为培训之中。健全激励机制,对师德高尚、教书育人成绩突出的杰出教师要予以 表彰和奖励。健全师德师风监督考核机制,对失德失范者要严厉教育,对学术不端者要严肃处理。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以师风带学风促校风,形成良好的师风、学风、校风和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实施重点人才工程,着力构筑人才集聚高峰 1.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

制定和修订《天津科技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考核及管理办法》《天津科技大学人才招聘暂行办法》《天津科技大学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奖励办法(暂行)》,通过表彰和鼓励在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一步调动各教学科研单位对人才队伍建设的积极性,激发广大教职工主动参与人才引进工作的热情,促进高层次、高水平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教师队伍质量的提升。

突出领军人物的培养和引进,力争在“国家(青年)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等方面取得更大成绩。

2.继续加大力度实施天津市“特聘教授”和学校“海河学者”特聘(兼职)教授制度

结合天津市高校“十二五”综合投资规划,把握国家对“天津滨海新区”重点建设的机遇,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我校特聘教授设岗学科和岗位,增设服务天津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的重点学科,广泛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并配臵到高校重点建设学科的重要岗位和关键岗位上来。

3.启动实施“海河学者”培育计划引进计划

依托学校重点发展学科,启动实施学校“海河学者”培育计划。通过政策保障,重点引进一批品德高尚、学术造诣较高、年龄在35岁左右的后备学科(学术)带头人。

(三)实施创新团队建设工程,着力提升各类团队建设水平以创新平台和重点学科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以“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和优秀教学团队”为目标的优秀创新团队建设,努力探索“以团队推大师”、“大师带团队”的高水平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和建设一批人才结构合理、业务水平较高、学术思想活跃、发展态势良好的创新团队和优秀群体。

继续推进教学名师计划和教学团队的建设,积极研究和实践跨学科教学团队的创建工作,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要对国家级和市级教学名师、教学团队予以条件保障和关心支持,使其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和更好地起到示范作用。

1.实施创新团队骨干、工程技术骨干、学术带头人培养计划 以创新能力建设为主线,以支持创新人才为核心,努力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和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建设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科研创新团队。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准绳,以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为目的,努力营造有利于教师专心教学、潜心育人的良好平台,建设一支可持续发展的教学队伍。

以学科建设为平台,加大对优秀拔尖创新人才的支持力度,吸引、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充分发挥多学科优势,以天津市重点学科、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重点基地或重点课程建设为载体,建立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凝聚学术队伍的机制。充分发挥学院行政调控能力,帮助学术带头人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学术群体。

2.实施“团队推大师”、“大师带团队”高水平人才建设计划 积极探索人才组织新模式,将人才队伍建设与创新团队和重点学科建设紧密结合,逐步建立健全有利于创新团队建设和发展的内部管理和考核 机制。鼓励团队协作,提倡集体攻关,增强梯队人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进取心,形成群策群力、互勉共进、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在“十二五”期间,重点支持轻工技术与工程(发酵工程、制浆造纸工程、包装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海洋科学、仪器科学与技术、艺术学等重点学科的人才队伍和团队建设。

(四)实施人才提升工程,着力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1.实施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师德品行、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国际视野和工程实践能力)

建立更新知识、提高能力为目标的多元化教师教育培养体系,不断提高教师的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能力。鼓励教师积极面向世界开展学术交流,提高教师国际化水平。改革教师业绩考核评价体系,支持高校教师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开展科学研究。制定更加优惠政策,鼓励教师领办创办科技型企业,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鼓励教师不断积极参与企业创新活动,将教师的创新实践和成效纳入教师职务晋升、考核评价指标体系,逐步形成以师德、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的教师评价机制。

2.实施中青年教师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把教育创新能力作为培养教师创新能力的核心,引导教师牢固树立创新意识,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加强青年教师创新能力培养,着力培育一批支撑学校长远发展的创新性青年学术人才。设立青年教师创新基金,资助青年教师开展跨学科、跨学校、跨地区的创新教学和科研活动,扶持青年教师在省部以上教学科技奖励、人才建设计划和国内外学术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取得标志性成果。设 立青年人才建设专项资金,大力推进中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计划和中青年教师国内访问学者计划,资助一批优秀青年教师赴国内外一流高等学校、研究机构和大型企业,师从一流学者专家,开展访学、研修。

制定《天津科技大学青年教师培养与提升工程的实施意见》、《天津科技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研修培养计划》、《青年教师创新基金管理办法》等政策,加强对青年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设立青年教师创新基金,资助青年教师开展跨学科、跨学校、跨地区的创新教学和科研活动,为教师创造性地发挥智慧提供宽松的教学、科研环境。鼓励教师不断探索教学创新方法、积极参与企业创新活动,将教师的创新实践和成效纳入教师职务晋升、考核评价指标体系,逐步形成以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的教师评价机制。

3.实施中青年骨干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计划

建立健全促进教师提高实践能力的机制,推进产学研合作,采用多种形式组织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到企业或基层岗位学习锻炼,参与技术创新、课题研究等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在教师培训基金中设立专项,重点用于选派工程应用学科40岁以下青年教师,到相关学科专业的科研院所、企业参加工程实践能力培训,着力培养一批能适应时代要求和满足工程人才资格认证需求的工程专业教师。

4.实施辅导员职业发展提升计划

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坚持五湖四海的原则,组织好专任辅导员招聘,确保引进人才的质量。依托岗前培训、日常培训、专题培训、素质拓展、职业化培训、高级研修六大板块开展培训工作。积极开展以学访交流、海外研修、挂职锻炼为核心 的高级研修,帮助辅导员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高能力,增长才干。以课程建设为依托,以科研创新为平台,推动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家化发展。

(五)完善专兼职教师融合机制,着力拓宽教师来源渠道

面向社会公开教师职务岗位,主动、积极地聘用企业、科研院所和政府机关等部门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符合高等学校教师任职资格条件的各类高层次专业人才。提供兼职教师岗位,不断探索兼职教师的管理模式。

继续推行和完善“柔性”引进人才机制。以“讲座教授”、“客座教授”、“兼职教授”等多种形式,聘用海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制定实施《天津科技大学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将“柔性”引进工作制度化。实施分类管理,明确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完善柔性引进人才的评价机制。

外聘部分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师资队伍。按照“不求所有、但为所用”的原则,以兼职、非在编全职工作等形式,聘请国内外知名大学的专家学者来校承担部分专业课程讲授和科研工作,聘请地方各行各业学有专长的专业技术人员承担部分实践课程的教学和科学研究,聘请外籍教师承担部分外国语言课程或专业课程教学。

(六)提高博士后培养质量的新要求,培养造就一支跨学科、复合型和战略型博士后人才队伍

1.坚持扩大规模和提高质量相统一。2.坚持培养和使用相结合。3.坚持流动站和工作站发展相协调。4.坚持完善制度和强化服务相促进。改革完善博士后管理制度;着力提高博士后研究人员培养质量;稳步扩大博士后的覆盖面和规模;扩大国内外学术交流,加大吸引留学人员和外籍博 士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力度,提高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科研团队中的比例和贡献率,为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七)健全校院两级管理制度,着力激发二级学院的主动性 建立健全以学科建设为中心、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以院(部)为基础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进一步深化基于“按需设岗、依岗聘人、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合同管理”的人才引进和教师岗位聘任制改革。强化质量考核,积极探索和建立科学的、尊重不同学科门类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能充分体现绩效和贡献的分配方式。适时调整和修订现行的教师编制管理办法,促进和提高学院(部)引进教师的认识和积极性。鼓励院(部)结合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建立适合学科专业特征的师资队伍培养模式,充分调动院(部)进行师资队伍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责任考核,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对各院(部)负责人考核和任期考核的重要指标。

(八)健全目标责任制度,着力实现各项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把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效列为学校各级领导任期考核的重要内容。学校和学院签订《聘期工作责任任书》,各学院院长为第一责任人,分工联系学院的校领导为学校责任人。根据教学和科研实际,给学院下达部分指令性引进计划,用于引进、选留高层次人才,对超额完成的学院责任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未完成的学院进行通报批评。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依托天津科技大学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将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大力推进人才工作,做到谋划发展考虑人才保证,制定 规划考虑人才需求,研究政策考虑人才导向,部署工作考虑人才措施。充分调动学院人才工作的积极性。

(二)加大投入力度

加大对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经费投入。依托天津市“十二五”期间各类相关政策和学校人才专项资金对高层次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引进和培养的支持,按照统一规划、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训经费的专项管理。启动实施《天津科技大学人才队伍十二五综合投资奖励办法》,进一步调动各教学科研单位对人才队伍建设的积极性,激发广大教职工主动参与人才引进工作的热情,加大对人才工作做出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的奖励力度。经费预算要向人才工作倾斜,向重点人才倾斜,大力营造支持人才,保护人才,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的校园风尚。

(三)营造优良环境

通过制度、事业、待遇、感情等多种举措,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健康的学术气氛、协调的工作氛围。健全综合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教师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关心教师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主动听取教师对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特别是对学科建设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关心教师身心健康。提高工资福利待遇,学校分配政策坚持向教学一线教师倾斜。改善教师工作环境,千方百计创造良好条件使教师安心工作、多出成果。强化学术文化建设。完善教师宣传表彰制度,利用各种宣传媒体适时宣传优秀教师的阶段性成果和工作业绩。附件:

名词解释

1.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国家“千人计划”):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指导下,成立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小组,负责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在中央层面重点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从2008年开始,用5-10年,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引进并有重点地支持2000名左右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

2.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由教育部和李嘉诚基金会共同实施的奖励计划,旨在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延揽海内外中青年学界精英,培养造就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带动国家重点建设学科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主要包括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和长江学者成就奖。从2011年开始实行新的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从每年100人增加到150人,讲座教授缩小为50人左右;特聘教授奖金由每年10万元提高到20万元,支持年限由3年延长为5年;讲座教授奖金由每月1.5万元提高到3万元,支持年限仍为3年。

3.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以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鼓励海外学者回国工作,加速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为目标,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实施,每年受理一次,资助国内及尚在境外即将回国工作的45岁以下优秀青年学者,在国内进行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4.天津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天津市“千人计划”):从2009年开始用5至10年时间,在天津市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企业和商业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和成果转化为主的各类园区等领域,引进并重点支持1000名左右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学科和新兴产业的国际一流科学家和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简称“千人计划”),以及金融、文化、教育、社会工作、社会科学等领域业 绩突出、知名度高的人才。通过实施“千人计划”,带动各地区各部门和广大用人单位引进更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天津市创新创业,使天津市成为海外高层次人才聚集的高地和成就事业的沃土。

5.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设立的专项人才支持计划,支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开展教学改革,围绕国家重大科技和工程问题、哲学社会科学问题和国际科学与技术前沿进行创新研究。“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每年评审一次,每年资助1000人左右。

6.百千万人才工程:1994年由国家人事部制定,旨在加强中国跨世纪优秀青年人才的培养。1995年底由人事部、科技部等七个部门联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其宗旨是:到20世纪末,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重大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造就一批不同层次的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2002年重新制定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目标是:到2010年,培养造就数百名具有世界科技前沿水平的杰出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和理论家;数千名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在各学科、各技术领域有较高学术造诣的带头人;数万名在各学科领域里成绩显著、起骨干作用、具有发展潜能的优秀年轻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每两年选拔一次,每次选拔500名左右。

7.天津市高校特聘(讲座)教授计划:为推进高等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吸引、遴选和造就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形成一批优秀创新团队,带动高等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由天津市教委组织实施,每年招聘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各10名左右,聘期为4年。

篇2: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科技大学5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培养一批具有发展潜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全面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学校计划实施“天津科技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研修计划”(以下简称研修计划)。

第二条 研修计划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天津科技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计划”,第二部分为“天津科技大学中青年教师国内访问学者计划”,第三部分为“天津科技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企业实践计划”。

第三条 为了保证研修计划顺利实施,学校在每年预算中设立专项经费,同时也鼓励吸纳其他资金支持。

第四条 研修计划由人力资源处牵头,教务处、科技处、国际交流处共同协助实施。

第二章 人选与条件

第五条 研修计划资助的人选为各学院(部)中青年骨干教师,列入天津市(及以上)重点学科、天津市(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重大科研项目的学术梯队骨干可优先派出。

第六条 “天津科技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计划”旨在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外知名大学或学术机构进行访问研究,接触国际前沿、开拓学术视野、建立广泛联系、提升自身水平,提高学校学术

1梯队水平和创新团队实力。申请者应具备以下条件:

1.热爱祖国,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拥护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术态度严谨,具有团结合作精神,身体健康。学成回国为我校教育事业服务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业务水平较高。长期在教学、科研一线工作,教学效果好,教学工作考核合格(以学校聘用制文件为准),科研业绩突出,原则上近三年业绩达到“二级副教授”水平(以学校聘用制文件为准,来校工作不满三年的,按实际工作时间折算)并主持局级及以上科研项目一项。

3.从事自然科学类申请人员,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从事社会科学类申请人员,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具有博士学位,或具有硕士学位且具有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经考核能满足出访要求。

4.申请人员学术思想活跃,具有较强发展潜力,列入学科重点培养梯队,具备一定的科研基础,经过培养可能成为学术骨干或学术带头人,有明确的出访计划和国外合作对象,能够按期回国并愿意回校继续服务。

5.申请人员须来校工作满2年,曾受公费资助的出国人员原则上不在派出范围,曾出国留学的人员原则上应回校工作满3年。

第七条 “天津科技大学中青年教师国内访问学者计划”旨在选拔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内高水平大学做访问学者,接触国内科学发展前沿,建立联系、学习研究方法、提高科研水平。申请者应具备以下条件:

1.热爱祖国,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拥护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术态度严谨,具有团结合作精神,身体健康。

2.业务能力强,发展潜力大。从事教学工作,教学效果好,教学工作考核合格(以学校聘用制文件为准),近三年内在核心期刊(以学校聘用制规定的核心期刊为准)发表论文1篇及以上。

3.申报人员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周岁,须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或具有讲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4.申报人员具备一定的科研和教学能力,经过培养可能成为某一研究领域的学术梯队骨干或后备学术带头人,能够按期完成研修计划并回校继续服务。

5.申请人员须来校工作满2年,目前正在攻读博士研究生的原则上不在派出范围。

第八条 “天津科技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企业实践计划”旨在提高教师企业工程项目实践能力,培养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发扬我校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工科”特色,打造一支既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能够解决前沿工程实践问题的师资队伍。

1.热爱祖国,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拥护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术态度严谨,具有团结合作精神,身体健康。具有科教兴国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业务能力强。担任教学、科研的专任教师或科研人员。担任“卓越工程师”教学工作的教师优先派出。

3.申报人员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

4.申报人员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学术思想活跃,具有较强发展潜力,具备一定的科研基础和针对性较强的研修项目,在企业经过工程实践后可明显提高工程实践教学能力。

5.申请人员须来校工作满1年。

第三章 申请与选拔

第九条 人员的选拔,按照个人申请、学院推荐、专家评审、学校确定的程序进行。

1.学校按照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规划制定教师研修计划,“出国研修计划”派出30人、“国内访问学者计划”和“企业实践计划”按实际需求派出,每年三月下发选派通知,由学院组织个人申请。

2.学院对申请人的业绩进行考核,并将推荐人选上报人力资源处,推荐人选2人或以上的需进行排名。

3.申请“出国研修”人员还需进行外语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参加评审。

4.学校组织专家对申请人的综合能力进行评审,确定推荐名单。

5.学校根据推荐意见,由校长办公会确定派出人选。“出国研修计划”有效期2年,“国内访问学者计划”和“企业实践计划”有效期1年。

第四章 资助与管理

第十条 学校设立教师研修专项经费作为中青年骨干教师研修顺利实施的保障。派出人员的资助经费由学校和个人承担,同时鼓励吸

纳第三方经费资助。

第十一条 在获得研修资助后,申请人应制定切实可行的研修计划,并报人力资源处备案,办理相应手续。获资助派出人员,须在派出前与学校签定相关协议,协议应明确规定接受资助者的有关权利和义务,按期回校并到原岗位工作等内容。

第十二条 “出国研修计划”学校资助金额为出国研修费用(包括往返国际旅费、国外生活费和学术活动补贴费)的50%(最高不超过人民币3万元),研修时间一般为6个月,出国手续由国际交流处协助办理。“国内访问学者计划”学校资助金额根据研修学校学费确定,原则上不超过人民币8000元,研修时间一般为12个月。“企业实践计划”派出时间一般为6个月。

第十三条 “出国研修计划”派出人员在派出期间工资、校内津贴继续发放,工龄连续计算,派出期间教学工作量减免,科研工作量不减免;“国内访问学者计划”和“企业实践计划”派出人员派出期间工资、校内津贴继续发放,工龄连续计算,教学、科研工作量相关要求由学院与人力资源处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十四条 “研修计划”派出人员如需延长研修时间,需经派出学院及人力资源处同意,特殊情况须提请主管校长或经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延期期间工资继续发放,校内津贴停发。科研及教学工作量原则上延续派出期间的规定。“研修计划”派出人员派出期间不计算空岗费,其减免的教学工作量由教务处按超课时费计算。

第十五条 由于本人原因不按期回校工作的人员,按派出协议追究

违约赔偿责任,学校按聘用制相关规定解除聘用关系。未按期回国人员如未按协议进行赔偿,须承担相应的经济和法律责任。

第五章 考 核

第十六条 派出人员研修期间应与学校保持联系,研修回校后一个月内需提交研修总结报告、研修考核表并附研修成果(包括教学、论文和科研成果等)。

第十七条 研修结束后,学院要组织专家组对研修人员进行专题研修考核(人力资源处派人参加),并至少在学院范围内进行研修工作汇报一次。

第十八条 派出人员在回校后的2年内,学校、学院将跟踪其研究方向和成果,以考核派出研修的效果。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天津科技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研修、培养计划(试行)》(津科大人[2009]5号)自行废止。

第二十条 本办法“出国研修计划”人员待遇与《天津科技大学教职工考勤管理办法》第五条关于出国(境)期间待遇不同之处,以本办法规定为准。

篇3: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科技大学5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

一、基本特征

我馆文化建设理念归纳起来就是“读者第一, 服务至上”八个字。几年来, 在图书馆初创和建设发展过程中, 一直努力实践和丰富着自己的文化建设理念。我们认为, 这个文化建设理念具有四个明显的基本特征。

(一) 差异性特征

按照现代图书馆文化建设的理论观点, 办馆必须有独到之处, 文化建设要突出差异性, 并形成一种差异优势, 甚至是差异强势, 也就是要有自己的特色, 要有吸引读者的突出特点。我馆文化建设紧紧围绕“如何使图书馆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特色”来进行深入思考和精心设计, 因此, 有很多与众不同的地方, 有自己的独特风格。特别是在办馆实践中孜孜不懈地追求“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人优我精, 人精我特”这样一种文化建设目标, 并把这种目标贯穿到采访、编目、流通、阅览、教学、咨询、技术服务等具体工作中。比如在图书馆资源应用于实践课中, 在国内没有参考案例, 没有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情况下, 率先尝试将图书馆实务与应用实践课程相结合, 通过实践教会读者使用信息资源, 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现有资源;创办工具性报纸——《明德报》, 向全院师生征集馆徽设计方案, 确定图书馆馆歌——《读书之歌》;开展优秀馆藏推介月、流动图书馆、经典书刊和影视推荐等特色服务;组织“喜庆十八大”、向山区学校和监狱捐赠图书、观看升国旗仪式、参观毛主席纪念堂等特色活动。这些都是文化建设差异化和独特性的具体体现, 随着我馆的建设发展, 这种差异化已经逐渐显现出它的优势。

(二) 时代性特征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 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服务手段、服务内容、服务范围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因此, 在新环境下, 我馆始终紧跟时代发展潮流, 顺应现代图书馆发展要求, 不断进行观念创新、知识创新和服务创新。比如在多种信息资源并存的背景下, 瞄准图书馆发展趋势, 紧跟时代前进步伐, 开展虚拟馆藏资源建设;借助CALIS服务平台, 开展馆际互借、原文传递、虚拟参考咨询等业务;采用Web技术, 改版图书馆网站, 实现本馆数据库和远程数据库基本上做到无缝化、集成化和统一界面的文化建设理念, 将图书馆网站打造成搜集信息、加工信息、整合信息、存传信息、检索信息、网络导航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这些体现与时俱进的文化建设目标的实现, 为图书馆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 制度性特征

制度是图书馆事业持续、稳步发展的保障, 是图书馆办事规程及馆员与读者利用图书馆的行为准则。因此, 在制定读者管理制度时, 坚持以读者为中心, 平等对待读者, 体现对读者的理解、关心、尊重和爱护。从读者的角度, 处理好规范读者行为与方便读者利用之间的矛盾, 在体现制度的同时, 更体现人性化。比如对个别读者“窃书”“吃零食”等违规行为, 不公开检讨、不曝光, 而是采取个别教育, 给读者改正的机会;在服务中, 禁止使用“服务忌语”, 更多使用一些充满人性化关怀的礼貌用语, 如“请出示借阅证件”“请在阅读后把书放在回收站”等。同时, 制定和完善馆员日常行为规范、业务制度和服务准则, 规范业务行为, 明确权利和责任, 提高馆员的服务效率和质量。制度一经确定, 不仅事事有“章”可循, 而且从馆长到馆员都必须严格遵守, 实行以“法”治馆, 任何人无权开口子, 不给任何人开口子, 保证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有序化。

(四) 群体性特征

图书馆要实现自己的管理目标必须有凝聚力, 要能够把各层次各方面的人团结在以实现图书馆文化建设理念为最高追求目标之下, 形成一个统一利益的有机群体, 达到行动的一致性。从这一点来看, 我馆多年累积形成的图书馆文化犹如一个庞大的磁场, 使馆员在思想上能高度统一, 做到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在行动上能高度协调, 做到有分有合, 优势互补, 彼此心领神会, 配合默契, 进而形成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 产生一种合力, 发挥整体效应, 朝一个共同目标进发。比如重大问题坚持集体研究决定, 广开言路, 听取全体馆员的意见, 激发馆员的参与热情。特别是在今年的新年联欢晚会上, 所有的馆员都准备节目、参加演出, 谁也不甘落后。更为难能可贵的是, 图书馆所有的后勤服务人员都自愿准备节目、参加演出, 以上这些都体现了我馆文化建设的群体性特征。

二、基本要点

我馆文化建设基本特征在宏观上寓意深刻, 在具体实践中的内涵也非常丰富, 把其中的内涵和精神提炼概括起来, 其要点主要是“六个注重”。

(一) 注重馆藏建设

丰富的文献资源是图书馆的物质基础, 在网络环境下, 我馆馆藏建设坚持两手抓:一是抓现实馆藏。以学科建设和办学方向为原则, 以师生需求和图书馆的方针任务来建立自己的馆藏特色, 突出实用性、系统性、侧重性和前瞻性。比如与系部负责人建立广泛联系, 了解他们对文献资源的新要求及反馈信息, 及时调整采购计划;严把进书质量关, 要求师生推荐实用性、前沿性较强的各类书籍, 并组织师生代表参与新书采购;接受校本部及社会各界赠书, 丰富馆藏资源;设立最新书屋、教参书库、专题书架等特色馆藏, 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需要。二是抓虚拟馆藏。根据网络时代的新特点, 购买数字图书数据库, 接入CNKI知网、读秀学术搜索、北大法宝等一些数字资源, 为读者获取信息拓宽渠道;利用现代数字和网络技术, 上传VOD视频点播和电子图书, 方便读者阅览和下载。

(二) 注重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馆员队伍在服务中体现出来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专业技能、服饰仪态、言谈举止, 对读者都是一种感染、一种榜样、一种吸引。建设这样一支馆员队伍, 是我馆的不懈追求。为此, 主要抓两点:一是素质上重视提升。通过馆内业务学习和考核、外派业务培训、职称评聘培训、组织课题研究、开展业务轮岗来提高馆员的专业技能;通过专题讲座、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 并在活动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提高馆员整体素质, 激发工作热情。二是情感上倍加关怀。设立“馆长接待日”, 馆长定期与馆员谈心, 倾听馆员的愿望和建议, 调动馆员参与图书馆的管理;通过开展座谈会、组织党日活动加强馆员之间的沟通, 使馆员之间建立亲密的情感关系, 满足馆员情谊友爱的需要。

(三) 注重学生培养

新时期的图书馆作为学院一个机构, 同样承担着“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责任。特别是在信息时代, 图书馆不仅培养了当代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信息素养, 而且还提高了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完善了他们的知识结构, 陶冶了他们的情操。我馆紧紧围绕学生素质培养, 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组织新生入馆教育, 发放“图书馆入馆指南”“电子资源使用指南”等宣传册;成立文献检索教研组, 开设《文献检索》必修课和《信息检索与利用》《网络信息检索》选修课, 对读者开展多层次、多样化、全覆盖的信息素质教育体系。二是开展“信息检索大赛”、开设图书馆应用实践课,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发挥图书馆“第二课堂”的功能和作用。三是利用自身有利条件, 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导读工作。组织“4.23世界读书日”活动, 举办知识讲座, 开展书评、新书推荐, 读书风采个人展示活动, 逐月公布“图书借阅排行榜”“读者借阅排行榜”等, 引导学生阅读取向,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四) 注重服务质量

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就是服务于读者, 最大限度地给读者提供所需信息。因此, 在当今现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利用、数据库资源极大丰富的情况下, 我馆如何提高服务水平、保证服务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是不断增强服务主动性。坚持“一切为了读者”的原则, 发挥主观能动性。比如根据读者层次, 推行个性化服务, 进行电话预约, 送服务到家等。二是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单独设立参考咨询部和课题研究小组, 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拓展新的服务;积极实现网络参考咨询、强化网络信息服务, 提升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技术含量;设立数字资源体验区, 让读者免费享受数字图书馆带来的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三是不断改进服务质量。建立多渠道意见反馈机制, 定期召开读者座谈会、设立馆长信箱和意见簿, 现场解答、讨论和及时处理读者的意见和建议;组织读者问卷调查, 从服务水平、服务态度、设备与环境、资源建设与使用等方面, 了解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满意度、关注度和了解度, 寻找服务质量的改进焦点;组织馆员去兄弟馆舍参观学习, 寻求服务质量的横向差距, 了解自身的不足。

(五) 注重严格管理

图书馆管理是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外显, 是图书馆行为文化的具体组成, 体现在方方面面。具体说来, 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严格考勤管理。全体馆员实行入馆打卡、查勤制度, 除公差和休假外, 馆员们积极克服上班路途远、雨雪天气行车慢、喂养小孩等各种困难, 全部提前10分钟到岗, 彻底杜绝迟到现象。二是重视精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每个过程、每个环节都树立精细意识, 量化管理细节。从小事抓起, 在管理中体现细节, 在细节中体现管理, 并把这种思想贯穿整个工作始终。如从书刊采购、加工、分类、典藏到架位排列顺序, 其差错率不超过一定标准;所有物品摆放都要定位整齐, 不得乱放;工作场所的卫生、安全、安静都要符合优美环境的标准;工作过程中产生的事项和数据都有原始记录, 以备总结检查;每个馆员都必须撰写周工作总结等。因此, “点点滴滴求合理, 细微之处见管理”是我馆细节管理的真实写照。三是增强激励机制。除按学院要求评定先进外, 我馆每年对表现优秀的馆员, 都要进行奖励;对工作中出现失误的馆员, 要求在全体馆员会议上通报失误情况, 引起其他馆员注意, 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同时, 推行业务考评制度, 考评成绩与优秀评定挂钩。

(六) 注重环境文化

图书馆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一个充满生机、整洁和谐、健康向上的读书环境, 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 激发读者更强的求知欲。因此, 我馆非常重视优美整洁高品位的环境文化建设。一是树立“以读者为本”的理念, 创建良好的人文服务“软”环境。通过开展业务竞赛、馆员工作交流等活动以及撰写思想汇报、馆务会思想教育等形式, 树立馆员的人本意识、服务意识, 强调工作风貌和精神状态, 对读者多关心、少批评, 营造馆员和读者的和谐氛围, 进行换位思考, 消除读者冲突, 提高读者的满意度。二是营造整洁、幽雅、舒适的“硬”环境, 创造良好的图书馆文化氛围。如在室内摆好盆栽花木, 张贴名家画像、名言警句, 悬挂书画作品;同时, 雅致有序的图书陈设布局, 多功能的学术报告厅、展览走廊、电脑学习室、茶座休息小厅、饮水处等的设立, 为读者的学习提供了一个高雅、宽敞、宁静、方便的空间。尤其是现代技术环境, 如电子阅览室、音响室、数字资源体验区的建立等, 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现代化的网络学习娱乐休闲空间。

参考文献

[1]徐双, 刘勇.当前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问题、原则及对策[J].图书馆建设, 2010 (2) .

[2]张晓辉.对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 2012 (11) .

[3]张锦周.关于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 2005 (3) .

[4]李慧, 沈河.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初探.吉林大学.

篇4: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科技大学5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

关键词:单片机;实验板;汽车电子

1.引言

本设计由天津科技大学大学生实验室创新基金资助,旨在开发一款能够满足本科汽车专业汽车电子技术课程使用的单片机控制实验板。根据教学经验,通过对学生的情况了解,本设计重点在实验板上完成四个汽车电子控制实验,分别是汽车转向灯控制、直流电机的旋转控制、汽车车轮测速、车内温度检测。

2.实验板的设计思路

本设计根据教学需要主要完成以下功能:

(1)汽车转向灯的控制实验:用两个按键模拟左右转向灯的开关,用两个LED模拟对应的左右转向灯,通过按键操作实现转向灯控制。

(2)汽车直流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实验:直流电机的两个引脚与两个继电器相连,通过正转、反转、关闭按键来控制直流电机的正反转工作。

(3)汽车车轮转速检测实验:通过一对红外发射接收管作为转速传感器,当旋转物体在接收和发射管之间转动时,通过遮挡与否来测定转速,并显示在数码管中。

(4)车内温度传感器的实验:采用一个DS18B20温度传感器,模拟车内温度傳感器的应用。

3.实验板的硬件设计

3.1 单片机

本实验板单片机采用STC89系列,为了方便验证实验效果,采用在线程序下载的设计,通过通用的下载模块连接到单片机P3.0和P3.1脚,可直接将编写的程序下载到单片机。单片机的晶振选用12M,电源电路由5V电源供电,通过一个开关S4控制整个实验板的启动和关闭。如图1所示为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

3.2 按键与显示模块

本实验板使用三个按键以满足设计要求,三个按键可用于直流电动机的正反转与关闭控制,同时其中两个按键还可用于转向灯控制实验,分别接在单片机的P1.2-1.4口,具体定义可由编程完成。显示模块有两个,分别为两个LED和四个数码管来实现其功能,LED用以模拟转向灯,接在单片机P1.0和P1.1口;数码管显示车轮转速和温度检测的结果,其位选和段选通过两个74LS573连接到单片机的P0口。如图2为显示与按键模块。

3.3 继电器与红外模块

实验板通过两个继电器控制电机的正反旋转。工作时,由按键控制继电器的接通和断开,当一个开关按下后,其中一个继电器接通电源,另一个继电器接地,电机向一个方向旋转;当另一个开关按下后,则之前接电源的继电器接地,而之前接地的继电器接电源,电机向另一个方向旋转,当按下关闭按键时,两个继电器都闭合到接地,电机停止转动。电机的旋转接一个有间隙的圆盘,圆盘置于红外发射和接收管之间,当圆盘中的间隙经过红外发射端时,红外传感器有信号接收,否则则无,依次来进行直流电机的测速。红外模块设计有四个引脚,分别为电源、接地和数据输出口DO,AO口不使用。下图3为继电器和红外模块。

x3.4 温度传感器模块

为了模拟汽车内的温度检测功能,本实验板采用DS18B20来模拟车内的温度传感器,通过对其进行单片机控制,以检测出外界的温度,并将温度数值显示在数码管当中。图4为温度传感器的接线图,其数据输出口与单片机的P1.5口相连。

4 总结

汽车单片机技术是一门应用型很强的课程,本实验板根据教学中的实际需求进行设计,满足课程中的教学需要。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自我开发和设计的能力,为今后的课程设计和汽车电子设计等活动提供了支持。

参考文献

[1] 安晓莉.AT89S51单片机开发板的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09,17(9),121-123.

篇5: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科技大学5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稿)

电子科技大学原名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是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部署下,由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的电讯工程有关专业合并创建而成,1988年更名为电子科技大学,1997年首批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1年进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

电子科技大学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特色,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办学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学科拓展战略、国际化战略,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以服务国家、国防和地方经济建设为己任,努力建设电子信息学科领域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为促进电子科技大学依法自主办学、自主管理,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制定本章程。

第一章

第一条

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学校),英译文: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学校中文校名字体由郭沫若手稿集字组成(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校名由郭沫若手书)。

第二条

学校的校训为:求实求真、大气大为。其字体由毛泽东手稿集字组成。

第三条

学校设有清水河校区、沙河校区、九里堤校区三个校区。学校注册地址为: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区)西源大道2006号。学校可视需要设立和调整校区及校址。

同创新和自由探索。

第十三条

学校学科专业设置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学校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知识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需要,结合学校战略规划、发展定位,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设置、调整学科专业,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第十四条

学校依法颁发学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学校执行国家学位制度,依法授予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学校可向国内外卓越的学者或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第十五条

学校徽章由数字“1956”、字母“e”、学校英文简称“UESTC”、中文全称“电子科技大学”字样、深蓝和橘红色交互的两个椭圆等部分构成,整个画面呈圆形。

第十六条

学校校徽为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教职工校徽为红底白字,本科生校徽为白底红字,研究生校徽为黄底红字。

第十七条

学校确定每年9月29日为校庆日。第十八条

学校网址是http://。

第二章

第十九条

学生是指被学校依法录取、取得入学资格,具有学校学籍的受教育者。

第二十条

学生在校期间依法享有下列权利:

(一)参加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使用学校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

(二)参加社会服务、勤工助学,在校内组织、参加学生社团及科技文娱体育等活动;

(三)获得相应的荣誉称号和奖励;

(四)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等方面获得公正评价,完成学校规定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

(五)对学校给予的处分或者处理有异议,向学校、教育行政部

第三章

教职工

第二十九条

学校教职工由教师、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等组成。

学校依法自主聘任各类人员,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设置岗位,依据岗位职责及任职条件公开招聘,择优聘用。

第三十条

学校对教职工定期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各类人员聘用、晋升、流动、奖惩的依据。

第三十一条

教职工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管理服务等方面表现优异的,学校予以奖励。

教职工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学校责令其改正或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考核不符合任职要求的,学校可变更其岗位、解除聘任合同或劳动合同。

第三十二条

学校教职工依法享有下列权利:

(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队,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三)按照工作职责使用学校的公共资源;

(四)在品德、能力和业绩方面获得公平评价,公平获得各类奖励、荣誉称号和自身发展所需的机会和条件;

(五)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六)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七)参加进修或者其他形式的培训;

(八)就职务聘用、福利待遇、评优评奖、纪律处分等事项表达异议;

(九)法律法规、本章程及聘约规定的其他权利。第三十三条

学校教职工依法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二)遵守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

(二)遵守规章制度,履行聘约,完成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管

用。

(五)按照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加强党员理论学习,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组织党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

(六)领导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七)领导学校的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众组织和教职工代表大会。

(八)做好统一战线工作。对学校内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实行政治领导,支持他们按照各自的章程开展活动。支持无党派人士等统一战线成员参加统一战线相关活动,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共产党电子科技大学委员会由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5年;中国共产党电子科技大学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由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

在中国共产党电子科技大学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其职责由其常务委员会履行。

党委会、党委常委会由党委书记主持。

第三十六条

校长是学校行政负责人,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全面负责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其他管理工作。

学校设校长一人,对外代表学校,对内负责全校校务。学校可设副校长和校长助理等若干人,协助校长行使职权。校长的主要职责是:

(一)拟订发展规划,制定具体规章制度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组织教学活动、科学研究和思想品德教育;

(三)拟订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方案,推荐副校长人选,任免内部组织机构的负责人;

(四)聘任与解聘教师以及内部其他工作人员,对学生进行学籍管理并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五)拟订和执行经费预算方案,保护和管理校产,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

门负责人、纪委副书记,根据议题内容需要列席的其他人员。列席人员由书记或书记委托的副书记确定。

学校党委常委会按照《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常委会议事决策制度》行使决策权。

第四十二条

校长通过《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办公会制度》行使决策权。

校长办公会由校长或校长授权的校领导主持。校长办公会的议题,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由校长或授权的校领导作出明确决定。如暂不能作出决定,也应有明确说明。

出席校长办公会的成员为:校长、副校长,学校党委书记、副书记,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列席校长办公会的人员为:学校行政有关部门负责人、监察处处长,根据议题内容需要列席的其他人员。列席人员由校长或校长授权的校领导确定。

第三节

内部组织机构

第四十三条

学校围绕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根据学科专业发展和科学研究需要设置教学科研单位,包括学院(教学部)和具有独立建制的科研院所等。

第四十四条

学校根据工作需要,可设置、变更或者撤销学校的职能部门、直属单位,并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各部门(单位)的职能。各部门(单位)根据学校的授权,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责,为全校师生员工提供优质服务。

第四十五条 学校实行校、院(教学部、实验室、中心、所)两级管理体制,教学科研单位是学校组织实施办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四十六条

学校设立学院。学院在学校授权范围内实行自主管理,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工作。学校鼓励并支持学院根据自身条件和发展阶段,形成办学特色。

具有独立建制的教学部、实验室、研究院(所、中心)以及根据有关规定由学校授权设立的相应级别的教学科研机构,享有与学院同等的权利,履行相应义务。

第四十七条

学校根据教学、科研的需要以及学校发展的具体情形,可增设、变更、合并或撤销学院、教学部或研究院所等。

(四)领导本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

(五)做好本单位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六)领导本单位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众组织和教职工代表大会。

第五十四条

党政职能部门、直属单位实行部门领导负责制。第五十五条

学校根据需要可设置各种非常设机构。校级非常设机构的设立和撤销,根据其不同职能,由学校党委常委会或校长办公会讨论决定。

第五十六条

学校依据国家有关规定,与其他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签订协议,联合设立相关机构,开展合作办学、合作研究与技术开发、社会实践等。

第四节

学术组织

第五十七条

学校设置学术委员会,由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开展工作。

学术委员会是学校最高学术机构,统筹行使对学术事务的咨询、评定、审议和决策权。

学校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和学术发展等事项上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尊重并支持学术委员会独立行使职权,为学术委员会正常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

学术委员会遵循民主原则,按照少数服从多数集体决策。校学术委员会人员组成由校长办公会讨论决定。学术委员会按照其章程开展工作。

第五十八条

学术委员会可以就具体事项设立若干专门委员会;可以根据需要,在教学科研单位设置学术委员会或者委托教授委员会等基层学术组织承担相应职责。

各专门委员会和教学科研单位学术委员会根据校学术委员会的授权或者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向校学术委员会报告工作,接受校学术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

第五十九条

学校设置学位评定委员会。

学位评定委员会负责批准授予、撤销学位及处理学位授予争议等

1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的重要组织形式,按照各自章程行使职权、履行职责。

第六十五条

学校设置校务委员会,作为学校的顾问咨询机构,依据其工作条例开展学校建设发展战略研究,对关系学校全局的重大决策开展调查研究和顾问咨询,协助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

第六十六条

校内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依据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活动,参与学校民主管理。

第六十七条

学校依法设置工会、团委等群众组织,各群众组织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依法履行各自的职责。

第五章

外部关系

第六十八条

学校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本章程自主管理学校内部事务,不受任何组织和个人的非法干涉。

第六十九条

学校附属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依据法律和学校规定实行相对独立的运营与管理。

第七十条

学校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评价,依法实行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向社会发布办学信息。

第七十一条

学校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和多样化办学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高等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培训,为社会提供多样化的优质教育服务。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以不影响学历教育为前提。

第七十二条

学校根据国家需要和自身能力,积极开展面向老少边穷地区的对口支援。

第七十三条

学校积极服务社会,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推动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学校加强与所在地方的沟通与合作,根据自身条件为所在地方的发展提供服务。

第七十四条

电子科技大学校友包括在电子科技大学学习或工作过的学生和教职工,被学校授予各种名誉学位和荣誉职衔的中外各界人士。

第七十五条

学校依法设立电子科技大学校友总会。

电子科技大学校友总会是学校依法注册成立的非营利性组织,按

3加强对各类国有资产的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学校对占有或使用的全部资产实行校、院分级监管,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学校对外投资等资产使用形式形成的资产应依法合理经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第八十三条

学校设立公共服务机构,为教职工和学生提供图书、档案、网络信息、后勤保障、医疗卫生等服务,保障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七章

第八十四条

学校的分立、合并与终止,由举办者决定。学校终止,本章程自动失效;学校分立、合并,根据规定启动章程修订程序。

第八十五条

本章程经学校教代会讨论、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后,由学校党委审定,报教育部核准。

第八十六条

本章程由校长办公会提议修改,章程修订案的审核程序依据第八十五条的规定执行。

第八十七条

学校办公室监督本章程的执行,受理对违反本章程的行为、活动的举报和投诉。

第八十八条

本章程由学校党委负责解释。

第八十九条

篇6: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科技大学5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

本科生校内奖学金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我校优良校风学风建设,弘扬“勤以为学 信以立身”的校训精神,鼓励本科学生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各有所长、全面发展,实现我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校内本科生奖学金包括校长奖学金、学习优秀奖学金、科研创新奖学金、志愿服务奖学金、文体优秀奖学金五个奖项,各奖项均由我校出资设立。

第三条 校内本科生奖学金奖励对象为我校二年级(含)以上在校参加正常学习活动的全日制本科生。第二章 名额、等级及奖励标准

第四条 校内本科生奖学金的等级划分及奖励标准:

(一)校长奖学金:10000元/年/人,每学年评选10人。

(二)学习优秀奖学金:

特等奖5000元/年/人,名额不限,满足获奖条件者均可申请;

一等奖3000元/年/人,名额由各学院确定;

二等奖2000元/年/人,名额由各学院确定;

三等奖1000元/年/人,名额由各学院确定。

(三)科研创新奖学金:

一等奖1000元/年/人,名额由各学院确定;

二等奖800元/年/人,名额由各学院确定;

三等奖500元/年/人,名额由各学院确定。

(四)志愿服务奖学金:500元/年/人,志愿服务奖学金获奖学生由校团委及各学院推荐。校团委推荐名额由校学生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下达,各学院推荐名额由学院自行确定。

(五)文体优秀奖学金:

特等奖1000元/年/人,名额由各学院确定;

一等奖800元/年/人,名额由各学院确定;

二等奖500元/年/人,名额由各学院确定。第三章 申请条件

第五条 基本申请条件:

(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上一学年所修课程无不及格现象。

第六条 具体申请条件:

(一)校长奖学金:

1、上一学年必修课(含限选课,不含独立实践教学环节,下同)平均学分绩点排名位于同年级同专业前10%,必修课成绩均在85分以上。

2、满足当学年科研创新奖学金、志愿服务奖学金、文体优秀奖学金中两项奖学金的申请条件。

3、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学生给予优先或破格考虑:

(1)为学校赢得社会赞誉、树立良好形象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2)为学校发展建设做出突出贡献。

(3)在思想道德建设、科研创新、志愿服务、文体竞赛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

4、同一学年内校长奖学金与其他校内奖学金不可兼得。

(二)学习优秀奖学金:

1、上一学年的必修课平均学分绩点在同年级同专业排序,前3%有资格申请一等奖,3%-10%有资格申请二等奖,10%-20%有资格申请三等奖。

2、学习优秀特等奖学金只在大四第一学期时可以申请,申请条件为在校期间获得过两次一等学习优秀奖学金,再次符合一等学习优秀奖学金的申请条件。

(三)科研创新奖学金:上一学年创新与实践学分8分(含)以上有资格申请一等奖,4分(含)至8分有资格申请二等奖,1分(含)至4分有资格申请三等奖。

(四)志愿服务奖学金:申请志愿服务奖学金的学生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在上一学年担任校内各级学生干部,且任职一学期以上,工作成绩显著。

2、属于在学校正式注册成立的各级、各类社团、协会、广播站、志愿者联合会成员,积极参加活动,表现突出。

3、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无偿献血及其他社会公益活动,表现突

出。

4、有拾金不昧、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行为受到学校或社会赞誉。

(五)文体优秀奖学金:

1、上一学年代表学校参加国家级文体比赛并获得前三名或一等奖,或在校期间获得过两次文体优秀一等奖学金,再次符合文体优秀一等奖学金申请条件的学生有资格申请文体优秀特等奖学金。

2、上一学年代表学校参加北京市级及以上文体比赛并获得前三名,或为学校文体工作做出较大贡献的学生有资格申请文体优秀一等奖学金。

3、上一学年在校级及以上文体比赛中取得前三名,或在校园文体活动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的学生有资格申请文体优秀二等奖学金。

4、学年内同时获得多项成绩的,以一项最好成绩申请;比赛级别由体育部或校团委认定。第四章 申请、评审与发放

第七条 校内本科生奖学金每学年秋季学期申请、评审与发放一次。

第八条 申请与评审程序:

(一)本人申请。每学年秋季学期初,根据学校统一工作安排,符合校内本科生奖学金申请条件的学生可向校内有关部门提出奖学金申请。其中校长奖学金向学生处提出申请,志愿服务奖学金可向校团委或所在学院提出申请,学习优秀奖学金、科研创新奖学金、文体优秀奖学金向所在学院提出申请。申请校内本科生奖学金的学生需提交《申请表》、上一学年《学生成绩单》、个人总结或事迹材料及相关证明。

(二)名额确定。学生处根据学校拨付的奖学金总额,按照各学院学

生比例,将当学年奖学金额度分配至各学院。各学院根据获得的奖学金额度、学校当学年各类校内奖学金分配比例指导意见及本学院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学习优秀奖学金、科研创新奖学金、志愿服务奖学金、文体优秀奖学金获奖学生人数。校团委志愿服务奖学金推荐名额由学生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下达。

(三)奖学金初审及学院公示。各学院按照本管理办法规定的申请条件及名额比例对申请各项奖学金的学生进行审查,提出初审名单并在本学院范围内进行五个工作日的公示。校团委提出志愿服务奖学金推荐名单并反馈至学生所在学院,由各学院在本学院范围内进行五个工作日的公示。学生处对申请校长奖学金的学生进行审查,提出校长奖学金初审名单。

(四)学生工作委员会审核。学生处汇总全部校内本科生奖学金初审名单报学生工作委员会审核。

(五)校内公示。经学生工作委员会审核的获奖学金学生名单在校内进行五个工作日的公示。

(六)校长办公会批准。校内公示无异议,获奖学金学生名单报校长办公会批准,确定当学年获校内奖学金学生,并由学生处存档备案。

第九条 奖学金的发放。奖学金申报、评审工作结束后,奖金由财务处一次性发放至学生本人所持有的北京银行借记卡中。第五章 附 则

第十条 学生处常年受理我校师生对校内奖学金有关工作的投诉。如发现弄虚作假现象,一经核实,取消获奖资格,收回奖励资金。情节严重的,学校将依据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第十一条 本办法授权学生处负责解释。

上一篇:校园旅游策划书怎么写下一篇:艺术设计系学生党支部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