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高分子

2024-04-09

天津大学高分子(精选6篇)

篇1:天津大学高分子

报告人简介

李子臣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主要研究方向

高分子合成化学;聚合反应新方法(多组分聚合,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加成)序列、立构可控聚合物;刺激响应性高分子及其生物医学应用;自降解高分子材料

宛新华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主要研究方向

可控自由基聚合反应,液晶高分子,光学活性高分子,近红外波段吸收/发光高分子,光电功能高分子,有机无机杂化材料;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刚柔嵌段共聚物/低聚物多层次自组装,具有控制结构、确定形状的高分子的合成及功能化。

闫寿科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主要研究方向

均聚物、共聚物以及共混高分子材料的熔体结晶行为、表面诱导的聚合物结晶行为、取向诱导的聚合物结晶行为以及聚合物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

于中振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主要研究方向

高分子材料加工-结构-性能关系;增强与增韧机理;高分子材料阻燃;纳米复合材料高性能化和功能化;石墨烯纳米材料;聚合物加工

张军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程塑料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

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加工与功能化; 离子液体的设计合成及其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 新型功能性聚合物纤维; 高性能聚合物复合材料。

李志波青岛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主要研究方向

可降解功能高分子合成与结构表征、刺激响应嵌段共聚物的可控聚合方法学、聚多肽为模板的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可控合成聚性能研究

武利民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教育部先进涂料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

聚合物-无机纳米杂化胶体微球及其空心微球的制备、结构与性能调控;高性能和功能性涂料研究开发

俞燕蕾 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2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

光致形变液晶高分子,高分子自组装材料,光响应智能界面材料

路庆华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主要研究方向

诊断成像-化疗热疗一体化纳米载药体系的构筑和应用基础研究;仿生纳米可控粘附材料的合成与表面功能构筑;刺激相应性液晶高分子的合成组装与性能研究;聚酰亚胺电子材料的结构设计与性能研究

俞炜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

复杂流体流变学;化学流变学;相转变与临界现象;本构模型与多尺度计算机模拟;高性能聚合物材料

刘天西东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主要研究方向

高性能工程塑料;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光电功能高分子材料;通用高分子材料的改性及高性能化;高分子材料制备/加工-结构/形态-性能和应用;高分子凝聚态物理等

朱美芳东华大学材料学学科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

纤维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纳米复合功能纤维及生物纤维材料

徐志康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主要研究方向

相分离过程调控与高分子分离膜材料的制备;分离膜材料表面的仿生修饰与生物矿化;高分子分离膜表面的分子识别与生物分离;膜表面亲水化、抗污染化与生物相容性;膜表面酶固定化与膜-酶生物传感器及生物反应器;膜表面可控沉积与界面聚合;孔径单分散膜与精密分离;嵌段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和薄膜定向组装;静电纺纳米纤维与吸附分离等

谢涛 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2016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主要研究方向

多功能高分子复合材料,形状记忆高分子,智能生物材料,仿生高分子体系;3D及4D打印技术;高分子合成设计,结构与性能表征等。

王献红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2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主要研究方向

二氧化碳的固定和利用、聚苯胺的功能化和应用、二氧化碳基聚氨酯的应用基础研究

陈学思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生物高分子研究组组长

◆主要研究方向

高分子基因载体;药物缓释;电活性生物可降解高分子的设计与合成;智能高分子水凝胶的制备

唐涛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5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主要研究方向

聚合物分子链拓扑结构与性能调控、聚合物多相多组分材料界面与微结构调控、聚合物降解转化与回收再利用

崔冬梅中科院长春应化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

共轭双烯烃高选择性聚合;可生物降解高分子聚合;苯乙烯及其衍生物的聚合;生物来源烯烃聚合;乙烯聚合;乙烯与α-烯烃共聚合;乙烯与共轭双烯烃的共聚

张所波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8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主要研究方向

高分子分离膜材料,研究海水、苦咸水淡化分离膜材料的耐氯氧化、抗污染和长寿命等问题,研制高通量、高强度、及耐污染反渗透复合膜、超微滤膜,并实现产业化和模块化制备以及水处理工程应用;燃料电池用阴阳离子传导膜材料、有机微孔材料及气体分离膜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杨柏 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

在分子设计、纳米杂化和在介观尺度上构筑新型有序微结构,来实现聚合物光学材料的高性能化和功能化;聚合物微纳结构与光功能材料;发展新型高折射率杂化材料,新型光电杂化材料与器件等

章明秋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主要研究方向

高分子及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界面特性与性能,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的物理功能,新型高分子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制,高分子、高分子共混物及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凝聚态物理问题

李良彬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和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2013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主要研究方向

高分子材料加工中的物理问题,如流动场诱导高分子结晶,高分子流变学,开展双向拉伸电容器薄膜、锂电池隔膜和可降解农用薄膜等高性能薄膜加工成套工艺研发针对高分子加工研究的同步辐射方法学

梁好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主要研究方向

DNA分子机器及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DNA大分子组装及生物传感器;基因转录翻译调控机制(合成生物学);高分子凝聚态物理理论计算与模拟;大分子粗粒化模型建立及多尺度模拟

解孝林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主要研究方向

液晶化学与激光全息技术;光电子材料化学与聚合物基电子封装材料;高分子复合技术与加工流变学

杨鸣波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方法及工艺;高分子共混新材料;聚合物成型加工基础理论和聚合物材料与制品破坏特性

傅强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主要研究方向

聚合物成型加工中的形态控制;聚合物共混改性与纳米复合材料;聚合物纳米材料的瓶颈科学问题的研究

李忠明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9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主要研究方向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与技术;;高分子形态调控和高性能化;流动诱导聚合物结晶;环境友好型高分子材料加工;导电功能高分子材料

孙平川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高分子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8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主要研究方向

先进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凝聚态物理与固态核磁共振波谱新技术及其应用

张望清南开大学化学院高分子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5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主要研究方向

非均相条件下的自由基聚合反应及高分子胶体的应用研究。包括非均相条件下的普通自由基聚合/活性自由基聚合;应用于催化合成的功能性高分子胶体;嵌段共聚物自组装胶体

史林启南开大学化学院高分子化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主要研究方向

自组装生物活性材料,纳米高分子药物

篇2:天津大学高分子

磁电多铁性复合材料的最新应用研究进展

高材0902091100117陈骏

摘要:最近,人们不仅对磁电多铁性复合材料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更对这类材料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活动,这些研究既有对铁电和磁电之间的耦合方式进行的物理学推导,同时还包括了对新型多功能设备应用潜力的开发,如传感器,换能器,存储器等设备。在这片文章中,我将认真总结最近几年中磁电多铁性复合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已经取得的几例显著进展。关键字:电磁效应,磁电多铁性复合材料,磁电传感器

RECENT PROGRESS IN MULTIFERROIC

MAGNETOELECTRIC COMPOSITES IN APPLICATION

ABSTRACT:Multiferroic magnetoelectric composite systems have recently attracted an ever-increasing interest and provoked a great number of research activities, driven by profound physics from coupling between ferroelectric and magnetic orders, as well as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novel multifunctional devices, such as sensors, transducers, memories, and so on.In this article, I try to summarize what remarkable progress in multiferroic magnetoelectric composite systems has been achieved in most recent few years.Key words: ME effect, multiferroic magnetoelectric composite, magnetic sensors

一般而言,多铁性材料是指材料的同一个相中包含两种及两种以上铁的基本性能,这些基本性能包括铁电性(反铁电性)、铁磁性(反铁磁性、亚铁磁性)和铁弹性。这类材料在一定的温度下同时存在自发极化序和自旋序,正是它们的同时存在引起的磁电耦合效应,使多铁性体具有某些特殊的物理性质,引发了若干新的、有意义的的物理现象。例如,在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电极化或者诱导铁电相变,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磁场或者诱导铁磁相变等。多铁性材料已成为当前国际上研究的一个热点。

在多铁性材料中,不同的铁性能能够产生一些新的效应,如磁电效应、磁介效应。正是由于这些新的效应,使得多铁性材料具有非常潜在的应用前景,这也是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从事这项研究的主要原因。一般而言,多铁性材料主要分为三种:单相材料、颗粒复合材料和层状(薄膜)复合材料。其中后两项可统称为多铁性复合材料。磁电效应(又称ME效应)是多铁性材料的一个重要实际应用,磁电效应又可定义为“磁-机械力-电介”的一个耦合效应(又称磁电耦合效应),即在磁场的作用下,铁磁相由于磁致伸缩产生形变,从而对压电相产生力的作用而产生电极化现象,这种耦合的结果是在材料的两端产生一个电压差。而对于单相的多铁性材料而言,由于其磁电耦合系数一般比较小,并且只能在低温下才能显现出来,所以离实际应用还有很远的差距。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集中在多铁性复合材料上,多铁性复合材料的研究也成为当前材料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磁电多铁性复合材料在较高温度或较低的偏置状态下都会显示出较明显的电磁效应,这就已经在理论上为磁电设备实际应用的可行性做好了准备。磁电设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包括磁电传感器、电流传感器、回转器、谐振器、滤波器、振荡器等。特别是磁电传感器,其巨大的应用潜力是人们开发

磁电复合材料产生磁感应时的工作原理简单而又直接。通过输出的电信号,他们可以感应到直流和交流磁场。通常情况下,使用的较高电磁系数的复合材料可以得到高灵敏度的磁场传感器。然而,在实际的应用环境中,这样大小电磁系数还太小,无法响应并执行磁电传感器的命令,因为讯噪比在这里面显得更为重要,噪声电压将不可避免的限制住传感器的灵敏度。

在磁电传感器中,噪声源主要有三个:由热释电流产生的热噪声、通过压电效应引入的振动或声学噪声、还有从检测电路中的产生的电噪声。温度波动或周围环境中空气的流动和振动也将成为压电过程中的噪声源。因此,散热、降噪、优化检测电路成为了磁电传感器应用中的关键问题。

与压电和电磁效果不同的是,磁电复合材料的热膨胀主要是各向同性的。讯噪比可以由压电板层的体积控制,在低频范围内它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因此,通过磁电传感器结构

设计的优化可以显着地减少热噪声。例如,由两个极化方向相反的压电板层组成的一组电磁对称层压板还有两个磁性层之间的夹层都具有这样优化的结构。

“The ME output signals induced from two reversely polarized PZT layers have opposite signs, while the simultaneously induced thermal charges are of the same sign.Thus the total signal from one PZT layer minus that from another would exclude the thermal induced charges from the ME output.”[1](译:从两个偏振方向相反的压电陶瓷层间产生的电磁输出信号具有相反的特性,而同时产生的热负荷却具有相同的特性。从两个偏振方向相反的压电陶瓷层间产生的电磁输出信号具有相反的特性,而同时产生的热负荷却具有相同的特性。因此,从一个压电陶瓷层到另一层递减消失的总信号将从电磁输出端排出热感应电荷。)那么同样地,一组对称的双压电晶片和具有电荷补偿机制的推拉式电磁层压复合材料,也可以显着地提高对噪声的抑制。“By utilizing the high anisotropy of the ME laminates, i.e., large in-plane(or transverse)but small out-of-plane(or lognitudinal)ME responses, the unwanted thermal response can be excluded by in-series connecting the in-plane direction of one ME laminate to the out-of-plane direction of another identical ME laminate.”[1](译:而利用各向异性的电磁层压板的电磁效应,例如,具有较大内表面和较小外表面的电磁层压板,通过串联一对相同电磁层压板的面内方向,可以消除不必要的热效应。)可以看出,与热噪声相比,从检测电路中产生的振动噪声和电噪声通过隔振平台和电路优化似乎更容易被消除,因为这些噪声依赖于各类参数和频率。

使用较高电磁系数的磁电复合材料可以制造出高灵敏度的磁传感器。到目前为止,在室温下对极小磁场强度的检测已经可以由双晶板和推拉层压磁电复合材料来实现。这类材料的灵敏度高于大磁阻传感器,但低于超导量子干涉器。然而,虽然磁电传感器在灵敏度上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但它却具有制造工艺简便、成本低廉的特点,这相对于制造工艺复杂且价格较为昂贵的超导量子干涉器件来说,前者反而体现出了巨大的优势。这种磁电复合材料所具有的高灵敏度特性,能使得它们在许多应用中展现出了物美价廉的特点,如脑磁图和心磁图等。

虽然在基于这些电磁复合材料的特性上,很多具有超高灵敏度的磁电传感器的原型已经被设计出来了,但为了使这些电磁复合材料产品具有广泛的商业化用途,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例如设计具有高讯噪比和高热稳定性的磁电传感器、系统的优化和整合等。

磁电多铁性复合材料发展得十分迅速,由于其在高于室温时表现出巨大的电磁效应,而且成本低廉,已为实际的磁电设备应用做好了准备。对于大部分磁电多铁性复合材料研究,人们主要是通过对设备的研究和对产业的深入了解来探索并开发出更多磁电应用设备。虽然一些设备的原型根据这些材料已经被设计了出来,但在实际应用中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但不能否认的是,磁电多铁性复合材料在今后几年中仍将具有巨大的研究和应用潜力。

参考文献

[1] Jing Ma,Jiamian Hu,Zheng Li,and Ce-Wen Nan.Recent Progress in Multiferroic Mag-netoelectric Composites: from Bulk to Thin Films.Advanced Materials, 2011: 1062–1087

[2] 何泓材,林元华,南策文.多铁性磁电复合薄膜.科学通报,2008:1136-1148

[3] 李永东,冯飞翔,石海滨,冯学强,李康镛.多铁性磁电智能复合材料的力学研究进展.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11(6)

[4] 叶有祥,周云,周盛华.多铁性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科技信息,2010:27-30

[5] 路晓艳,刘玉岚,王彪.多重铁性材料的研究进展.材料导报,2007:17-20

篇3:刍议大学新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

1 新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现状

自2008年开始, “90后”作为“以自我为中心、娇气”和“堪当重任、有责任感”的矛盾统一体, 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的主力军。2013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表明大学生思想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 但“90后”大学生所处的成长环境、生活的时代背景、接受的思想引导与以往大学生相比有着显著的差别, 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文化认同、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碰撞空前激烈[1], 因此如何引导“90后”大学生在思想、道德、学业等各方面追求卓越, 积极加入党组织, 壮大党员队伍、扩大党的影响力, 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2013年1月2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要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 加强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在这种要求下, 大学生党员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但对大学生党员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为大学新生“还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 也处于对精神资源摄取的最强烈时期”[2]。因此, 高校应当把握好大学新生刚进校这一有利时机, 做到“早启蒙、早教育、早培养”, 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 激发新生向党组织靠拢的热情、愿望。

2 开展新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意义

切实加强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早期培养教育, 是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的基本要求[3]。新生刚进大学, “三观”还不成熟, 容易被不良文化和思想所影响, 如“西方享乐主义、实用主义”等人生价值观, 从而导致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政治信仰迷茫、价值观扭曲、缺乏艰苦奋斗精神、集体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4]。大力开展新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 有助于让新生对党的基本知识、历史和基本路线进行及时、全面、深刻地了解, 提高其政治素质、端正其入党动机、坚定其理想信念, 升华其道德境界, 从而树立正确的入党价值观。

3 开展新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方式途径

3.1 普及党的基本知识

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 深入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及《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条例》、《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等, 以党史, 《党章》, “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论述, 《青年学生入党必读》, 申请入党的基本程序和要求, 体现党团衔接的有关内容及现阶段党和国家的重大时事、方针、政策等为主要内容, 对新生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普及。通过普及, 使新生自进入大学开始, 就能对党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 增强做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感、使命感, 帮助他们树立党的领导观念, 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引导其向党组织积极靠拢, 坚定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促进新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整体提高和打下党员发展工作的良好基础。

3.2 发掘优秀的积极分子

高校党组织应当从大学新生入学伊始, 通过查阅档案、问卷调查、座谈、开展班级活动等方式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进行摸底, 从他们中发现思想、政治上要求进步的学生, 让其脱颖而出。具体到操作层面上, 我们更多的是通过同学们在学习和活动中的表现来进行判定, 看其是否具有不断进步的进取意识, 更多地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能否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 起到先锋模范作用;能否坚定信仰, 与不良现象做坚决的斗争。比如, 在军训期间, 可以举办有关党的知识的专题讲座, 也可以让党员老师、党员学生与新生进行座谈和交流, 或者在训练休息期间, 与新生谈论理想、信念、责任和使命, 充分发掘各种方式途径对新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使其认识到党组织及自身所肩负责任和使命。还比如, 在文化知识方面, 组织一些知识竞赛、科技竞赛、绘画大赛、才艺大赛等能锻炼个人才能的活动。发掘那些在个人修养以及文化素养方面能成为身边同学中的带头人, 肯定其积极表现, 为进一步的展开工作奠定基础。

3.3 开展入学阶段党课教育

入学教育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起点, 在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和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有许多党员, 在组织上入了党, 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 甚至完全没有入党。这种思想上没有入党的人, 头脑里还装着许多剥削阶级的脏东西, 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无产阶级思想, 什么是共产主义, 什么是党[5]。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应当抓住入学教育这一良好时机, 上好第一堂党课, 及时占领大学新生的思想阵地, 加深同学们对党的认识, 触发其政治激情, 引导其向党组织积极靠拢。教育他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陶冶高尚情操、胸怀远大理想, 牢牢把握人生正确航向, 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去, 为国奉献, 为民服务。

3.4 建立党章学习小组

中国共产党员的含义或任务, 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 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6]。通过学习党章, 可以加深对党的性质和宗旨、路线和纲领、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的了解;加深对党的政治生活、组织生活等重大原则问题的了解;加深对党员权利与义务的了解;加深对党性修养标准的了解。因此要及时组织要求进步的同学成立党章学习小组, 组织和引导他们进行党章学习, 以此提高其政治素养和觉悟, 强化其对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 确保其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不断增强自身的党性修养, 使其自觉地以党章中的具体内容作为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

3.5 加强积极分子的实践锻炼

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离不开实践。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应当在充分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 主动按照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原则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 去要求并改造自我, 让自己逐步养成共产主义先锋战士的优良品质。一方面,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要主动深入到社会实践中去, 通过实践活动, 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如志愿服务、暑期“三下乡”等实践活动, 以参观、访问、调查等形式, 加深和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同时也加深对中国社会的了解。另一方面,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还应当承担一些具体工作的责任和义务, 在具体的社会工作和社会事务中锻炼自我, 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感。

因此, 高校应当把握好大学新生刚进校这一有利时机, 做到“早启蒙、早教育、早培养”, 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 激发新生向党组织靠拢的热情、愿望。

综上所述, 我们要认识到在大学新生刚进校这一思想特殊时期,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重大意义。高校各级党组织应充分重视并加强新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 将其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精心设计、统筹安排、注重实效、抓实抓好, 让更多的优秀学生为党组织所吸引并吸收。

摘要:当前, “90后”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体, 在多元文化和思潮的影响下, 同学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趋势, 如何抓住大学新生刚入学这一有利时机, 对同学们进行党的思想政治教育, 并吸引优秀的学生向党组织靠拢, 显得尤为重要。文中从新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现状、意义、方式途径进行论述。

关键词:大学新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

参考文献

[1]雷双双.“90后”大学生入党动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3.

[2]莫坷, 赵君, 叶昊.大学新生入党启发教育机制研究[J].高教论坛, 2008 (4) :11-12, 22.

[3]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教育部党组, 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Z].2005.

[4]李明明.谈独立学院新生入党启蒙教育[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1 (12) :386-387.

[5]毛泽东选集[M].2版.人民出版社, 1991, 7, 3:875.

篇4:德国,高分难进大学之谜

近乎变态的成绩要求

来自巴伐利亚州达豪市的莉莎·德拉斯克学习异常刻苦,但在秋天即将来临时,她还是两手空空。18岁的莉莎在高中毕业考试中取得了1.3分(德国记分制为1分至6分,分数越小越好),她想申请慕尼黑大学医学专业,但慕尼黑大学医学专业录取学生的成绩比1.3分高多了——入学人数限制政策使得这所大学的录取分数达到了1.0分以下。为了保险起见,这位巴伐利亚女孩申请了奥地利的大学,但与她采取相同策略的竞争者多达数千人。

在德国传统教育中,1.0分已经是很优秀的成绩了,但现在有些限制性专业的入学分数竟然比这个分数还高,现年20岁的乌克兰裔青年瓦迪姆·沃多沃佐夫就碰上了这种疯狂的情况。在2010年的考试中,这位天才获得了几乎接近极限的成绩:0.7分(在900分的卷面总分中拿下了898分)。凭借这个优秀的成绩,他申请了海德堡大学的医学专业(德国最有名的医学专业之一)。但因为那个专业有太多优秀的学生申请,沃多沃佐夫没有被及时录取(根据德国大学的录取政策,如果他想继续申请这个专业,他的名字将会推到下一年的录取计划中,与后面的学生竞争)。这位不幸儿直呼目前的录取政策“极度不公平”。但为了在下一年的申请竞争中获得优势,他还是不得不去一家医院做了六个月志愿者。

申请者人满为患

2011年冬季学期,德国高校有50万名有上大学资格者申请入学,很多高校的申请人数同比增加20%至50%,而2010年全学年只有44.3万名新生入学。许多高校对更多专业实行名额限制,以应对申请高峰,而以往德国高校除对医学、法律等个别专业实行限制外,对新生报名录取基本无限制。

如今,各类德国高校不断出台名额限制措施:图宾根大学已对全部本科专业实行名额限制,弗莱堡大学的媒介文化学专业则有1230名申请者竞争45个名额,柏林自由大学甚至对数学和物理专业实行名额限制。在不来梅大学,新学期共有3.2万名申请者竞争4000个学习位置。

即使已经被录取的学生也面临着不同往常的大学生活,很多课程和活动将安排在晚上和周末,甚至在政府大厅和电影院里进行。在布伦瑞克工业大学,新学期的课程安排从每天早上8点到晚上10点,周六也有课程。

新生剧增原因有三:一是取消了义务兵役制额外产生了6万名新生;二是恰逢当年生育高峰的青年入学;三是巴伐利亚和下萨克森州的中学实行新学制,导致2011年夏天高二和高三学生同时毕业。

为了缓解入学难,各州不断采取措施,改善高校办学条件,如招聘更多教学人员、租用和建造新教学楼、扩建食堂和宿舍,以及扩大图书馆和实验室。

德国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计划从2011年到2015年投入47亿欧元,但对各州的投入并没有具体约束。许多州还减少了对大学生服务中心用于宿舍和食堂的补助。1992年政府补助平均占各学生服务中心预算的24%,而2010年则只有11%,汉堡州甚至打算全部取消该补助。巴符州的大学生2012年找房子就会遇到困难,根据设在曼海姆的欧洲经济研究中心于2011年8月15日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该州的大学城如斯图加特、弗莱堡和康斯坦茨,2011年的学生宿舍和住房需求将明显上升。

为拿到学习名额绞尽脑汁

虽然充满了各种限制和障碍,但拿到理想学习名额的道路并没有被堵死。在德国想要拿到理想大学专业的学习名额,除了过硬的成绩,申请者还需要不错的申请技巧。在所有常用的申请策略中,最常见的是绕道国外:申请在国外与意向专业相关的实习机会,或者干脆申请国外的大学。为了能够获得更大的录取概率,有些成绩优秀的学生也会采取同时申请多所大學的策略。

来自格拉德贝克的19岁青年让·胡特便是绕道国外策略的践行者。由于对满满当当的各类讨论课和习题课不满,他没有像多数人那样选择杜伊斯堡大学,不久前,他在荷兰的特温特大学开始了为期六周的语言班课程。从201 0年夏天开始,他就想去这所大学学习心理学课程,并且意向很强烈。因为在荷兰上学的学生如果每月打工超过32个小时,便有权申请每个月270欧元的国家助学补贴。与德国联邦政府提供的免息助学贷款不同的是,荷兰的助学补贴不用学生还一分钱。(摘编自《海外文摘》)

编辑陈陟

篇5:天津大学高分子

1.培养目标和理念

本专业培养具备必要的数学、物理基础,具有扎实的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较为深入的高分子科学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既能从事科学研究,又能从事技术开发和管理的专门人才。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与高分子学科相关的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及物理化学等化学学科、物理学科和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较全面地掌握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工艺等专业理论及实验技能;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鼓励学生利用选修、辅修等方式向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和医学等交叉领域拓宽知识面。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十分重视本科生课程体系建设,并且始终将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题,所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有利于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素质教学,培养学生具有宽厚的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基础、科学的思维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并注重协调发展。另外,高分子科学系全面推行学分制改革,立足于通才教育和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兼具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方面知识和才能的综合性人才。

2.专业设置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设置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和加工成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的基本理论和高分子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知识及高分子成型加工技术知识。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的方法;

2.掌握高分子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关系;

3.具有对高分子材料进行改性及加工工艺研究、设计和分析测试,并开发新

型高分子材料及产品的初步能力;

4.具有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和利用英语交流的能力;

5.具有对高分子材料改性及加工过程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管理的初步能力。

3.课程设置

本专业学生在学期间必须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140学分方能毕业。其中通识教育课程44学分,文理科基础课程28学分,专业教育课程60学分,任意选修8学分。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工艺、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生产实习、专业实验、计算机应用与上机实践、程序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4.能力训练

复旦大学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Fudan’s 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Program, FUROP)(如莙政学者、望道学者、曦源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等)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研究和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创新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实验能力。上述科研能力训练计划与创新试验行动为本科生提供了体验学术研究的平台以及丰富的资源和机会,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通过这些科研训练和创新实验也大大锻炼和提升了本科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以及科研兴趣。

实验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学生亲身参加实验来学习实验的基本设计思想、具体实施方案和相关技能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处理与分析, 从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科研能力和科学精神。在实验教学改革中,在完成化学基础实验的基础上,我系还对学生进行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及高分子工艺等实验课程训练,目的是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做到厚基础,重技能,强素质。

高分子科学系对生产实习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极大的支持,不仅每年提供了一定的专项经费支持,而且还配备了多名正副教授担任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在实

习形式上采用请进来、走出去、查资料、写报告、参加项目的方式,使学生真正学到了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通过对金山石化,高桥石化及上海塑料厂的参观,使同学对当今高分子工业和未来发展有了基本的认识。

5.出国交流

我系每年会公派5-6名优秀本科生出国进行学习与国际交流,为期一般为3个月至两年。近5年已有近30余名本科生获得了出国学习与交流的机会。

6.毕业论文

我系毕业论文实行课题和导师双向选择。由于大部分学生在三年级已经有实验室工作的经历或已经获得直升研究生资格,很多学生已经基本确定研究课题,很快能够进入课题研究。本科生进入课题组后,要经过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和毕业论文答辩三个环节,毕业设计一般历时大约4个月,导师负责对学生的科学研究管理。毕业论文环节的加强管理对学生的成才起着重要作用。

7.本科生教育管理

教育部对于本专业教学内容都提出了基本要求,高分子科学系对基础课程和实验课程的以高标准要求,除了涵盖所有的基本内容外,充分发挥本系的特色教学内容。如“现代高分子科学专题”采用多名教师授课的方式,由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授、中科院院士、青年骨干教授、国外知名教授等组成的强大教师队伍授课。

8.毕业去向

篇6:天津大学高分子

首先,先谈谈政治的复习方法。一战政治考了80,二战政治考了74。两年的成绩都在我的意料之外。一战政治考的不错,自己心里也清楚,不过最后成绩出来有80分,多少还是有点意外和惊喜。二战政治考完自己觉得不太理想,自己估分也就65分左右,成绩出来74分,着实兴奋了不久。两次考政治,第一年自己报了考研教育网网校的政治全程班,感觉很是浪费时间,感觉老师上课很是扯蛋,所以第二年铁心了不报任何辅导班。结果出来虽然没有第一年考的高,但还是满意了。政治第二次复习我是从10月份开始的,10月初的时候,教育部考试中心会出一本大纲解析(传说中的红宝书),从这本书出来以后就宣告我考研政治复习的开始,这本书有372页,我的计划是考前看两遍。其中10月10日-11月20日,每天看10页,11月21日-12月21日,每天看12页。第一遍看的时候一定要全部看,看的时候把自己认为重点的部分用红色的笔做上记号,第二遍看的时候重点看有记号的部分,这时可以略过自己没有做记号的部分。两遍看完以后,离考研差不多就只有三个星期了,这时候可以看市面上的各种资料了,这里我推荐大家用考研教育网网校的28题,这本书可以说是红宝书的精编版,整理了红宝书的重点内容,大家可以背诵这本小书,个人认为效果还是不错的。只要大家做到这些,政治考70分以上应该不是问题。至于其他的要不要买一些习题,个人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做了也是浪费时间。

其次,在谈谈英语的复习方法。英语大家可以早些准备,毕竟英语能力的提高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暑假之前建议大家不要做任何的习题,只要好好记单词即可。这里推荐大家用俞敏洪编著的考研英语词汇,这本书是按单元编写的,共49个单元,大家可以每天看一个单元,建议大家早上看完一个单元后,中午午休前在看一遍,吃晚饭前在看一遍,晚上睡觉前在看一遍,第二天早上在看一遍。如此重复,相信大家会记得更牢。暑假之前大家一定要把单词看完至少两遍。暑假的时候大家就可以开始做真题了,真题我买的是黄皮书(张剑编写的),只有的。建议大家暑假的.时候可以先做后面的八套。第一遍做真题的时候,建议大家4天做一套真题。做真题的时候,一定要用心,在原文中找出答案的出处。做完一遍后,一定要认真的看解析,看看自己为什么会做错,并认真的做好笔记。这样八套真题做完差不过一个月就过去了,做完以后,每天要拿出一套真题来复习,记其中的单词和长难句。这个工作要持续到11月份,期间可以做做张剑老师编写的基础阅读150篇,但是如果12月份之前还没有做完大家就不要做了,因为12月份的时候大家要开始做冲刺的题目了,这里推荐张剑老师编写的考研英语最后预测5套题,大家可以第四天做一套,12月20左右做完。做冲刺卷的时候一定要像对待正式考试一样,集中精神,并填好答题卡,做好作文,提前15分钟完成。12月20日以后,开始做剩余的两套真题,可以每四天做一套,方法同暑假的时候做真题。这些都做完以后,离考研也就一个星期的时间了,这时大家不用在做任何试卷了,只要每天翻翻单词,看看真题就可以了,因为这时重点应放在政治的复习上了。

再次,谈谈数学的复习方法。数学分四轮复习,第一轮复习在暑假之前,主要是看教材,这里我用的是高数同济五版,线代同济五版。教材个人建议看两遍,看教材时,一定要全面,各个知识点都不能放过,并要把课后的练习做完。两遍之后,差不多是暑假了,这时开始第二轮复习。这时大家可以开始看李永乐老师编写的复习全书,这本书是考研学生必选的精典教材,看这本书的时候一定要多动手,做相应习题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先不看答案,自己先在草稿纸上把运算的过程写出来,然后在对答案,看看自己和答案的出处,遇到不会做的题目,一定要多和同学讨论,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哟。全书建议大家至少看三遍,第一遍稍慢点,第二三遍的时候就可以快点了,这时对第一遍中不会做的习题应多加关注,这些题目自己一定要重新演算。10月份的时候大家可以开始做真题了,进入到第三轮复习,我用的是李永乐老师编写的历年试题解析,这本书的特点是解析分章整理。这本书一共收录了近的真题,大家可以花1个月的时间做完,每两天一套,大概在11月份之前做完,做真题之前建议大家自己设计一张答题卡,做的时候大家都在这个答题卡上做答。第一遍真题做完后,大家可以开始按章节的顺序在做一遍真题,这个工作大概在一个月内完成。12月份的时候大家可以开始做李永乐编写的400题了,开始第四轮复习,建议大家每两天做一套,第一天做,第二天分析,并把错题抄在一个本子上。12月20号以后,大家不要在做任何试卷了,重点放在看全书和400题的错题上。

最后,说说专业课有机化学的复习方法。以前,有机化学考的都很简单,12年其实考的也还好,只不过出了点英文命名,大家只要看好了高鸿宾的有机化学并认真做完课后练习以后,在做01-的有机真题,考试考110以上应该难度不大。专业课复习可以从暑假开始,11月份以前建议大家不要做真题,认真把课本看至少三遍。11月份以后,可以开始做真题了,真题由于没有答案,大家遇到不会的题目的时候可以和同学讨论,讨论后还不会的,可以问老师。建议真题在12月份以前完成。12月份以后,大家应该把重点放在教材上了,这时应仔细把握各类反应的机理以及一些反应特例。

上一篇:汤河镇中心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实施方案下一篇:用电安全知识培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