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启蒙》“学而时习之”教学设计

2024-04-29

《国学启蒙》“学而时习之”教学设计(精选3篇)

篇1:《国学启蒙》“学而时习之”教学设计

成语名称:学而时习之

成语拼音:xué ér shí xí zhī

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指学习方法。

实用性:生僻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偏正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

成语来源: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成语造句:宋·程颢、程颐《二程全书·外书七》:“学而时习之,所以学者将以行之也。”

篇2:《国学启蒙》“学而时习之”教学设计

师对曰:说说看,你所学何事,又为何而学?

学者问:我们学的是法定教材,为的是得个好成绩,将来考个好大学,大学毕业找个好工作。古言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莫非读书本来就是一件苦事?等做了“人上人”才能尽享快乐?

师者曰:难怪你常觉其苦,且不解孔夫子为学之乐。

孔子这里所说的“学”,当然包含着学习知识与技能,但其要义不在于此。对于此“学”,古人或以“学道”“学做人”“明人伦”,或以“修身之学”“义理之学”“尽性之学”名之,不一而足。

学者叹曰:唉!一听到“学道”之类的大字眼,我就头大脑昏,觉得太高了,望尘莫及。

师者亦叹:唉!“道”字本无玄妙处。我辈一头扎进功利场,遂小视、贱视了自己,顿觉“道”字高妙无比,不可企及。

孔夫子不是说过“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1吗?所谓“道”,就是人生日用的道儿与理儿。人莫不有父子、兄弟、朋友之伦,也就莫不有其道。做父母有父母之道,做子女有子女之道……故孟子说庠序学校“皆所以明人伦”2,而《中庸》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人能自尽其道,则仰无愧于天、俯不怍于地,无往而不自得;人人各尽其道,则人我和谐,事业同襄共成。天下之乐,孰大于此?

学者复问:由此说来,“学”即学做人。那么,“习”的要义是什么?就是“复习”或“练习”?

师者答曰:学做人必展开于日常生活中,与日用常行相隔绝,学做人就成了一句空话。其“习”乃实践、实行义,即在日用中学做人。所以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3。”曾子每日三省其身,其中就有“传不习乎”4,即师者教人,必先将其欲传之道践之于行、体之于身、验之于心,不能只作口耳讲说之用。中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倡言“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就深受这一思想传统浸润,有孔孟思想的影子。

古人解经,必通训诂,必贯经传。不通训诂,则肆为臆说、游谈无根;不贯经传,则一叶遮目、不识大体。清儒毛奇龄认为:“学而时习之”的“学”字是名词而非动词。这一分疏极其重要。如果“学”是动词,“学”和“习”就成了先后相继、彼此独立的两种行为,容易被理解成知识技能的学与习(练习、熟习)。如果把“学”看成名词,则“学”就在“习”中、在日用常行之中,离开了“习”便无所谓“学”了。至于“时”字,则是“以时”且“时时”之义,所重在把握习行的时机。

还需说明的是:《论语》是反映孔子与学生相互切磋、解答人生困惑的记录,跟现今以课堂为中心的书本知识教学,语境颇为不同。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今人每以其“解惑”为解算术、物理、语文题,不知人家首先要解的,是人生之惑。知识技能的学习若不本于解人生之惑,而是与解人生之惑相分离甚至于对立,则知愈多而惑愈甚,其为教为学,不亦悖乎!

学者问:如此说来,知识技能的教学是否就可有可无了?学道与学知识技能是什么关系?

师者曰:怎么可以说学知识技能可有可无?孔子不是也说过“依于仁,游于艺”5吗?

“学道”是获得人生的意义。说一个人得“道”,就意味着他或她找到了自己的生命和生活节奏,能自己领着自己往前走,《中庸》所谓“道者,自道也”。不仅如此,他自己的节奏与他人、世界的节奏还相互契合,人们同歌共舞,这就是孔子所谓的“成于乐”之境。

进入了这种状态,就是“依于仁”。这个“仁”字,不能理解为一个外在的、对象化的东西,它就是一个人尽其日用常行之道后,所获得满足感、充实感和安定感。我读《论语》这段话,脑海里总浮现着一个生机盎然的生活场景:一个小孩子依偎在妈妈的身旁,神定气闲,有了“在家中”的意义感,整个世界焕发着意义之光。于是,家中之事都是他的事儿,他对家中之事充满了好奇,什么都想学一学、动一动——妈妈包饺子,他也要包饺子;妈妈扫地,他也要扫地……这就是“游于艺”。“艺”就是知识技能。在孔子那个时代,“艺”主要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实用知识、技能。

学习知识技能,当然要用来解决当前和未来生活中的问题。一个人步入社会以后,知识技能可以帮助我们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获得自己的职业。但是,对于青少儿来说,学习知识技能,首先不是为了谋职业、找饭碗,而是启迪智慧,打开人进入世界的各扇窗口。知识技能会因时代变化而陈旧,但人如果有了智慧,就能顺应时代变化,在变化中学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因而生生不穷。故学“道”、启迪智慧是本,属于内在而绝对的价值;拿文凭、找工作是末,属于外在而相对的价值。就像树木生长,要让它开好花、结好果,就要深植其根。学习知识技能也要固其智慧之本。这样做,就是务本,所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6。如果不务本,从入学那一天起,双眼紧紧盯在得高分、考好大学、找好工作上,道未得、慧不开,将来虽得高位重利也不见得守得住——当了高官,锒铛入狱;发了大财,挥霍一空。正所谓“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7。

说到底,“学道”就是如今“素质教育”的要义所在——“素质”者,生命之底子也。这个底子越厚、越广,人生之路越充满光明和希望。

学者曰:师傅今天真是解了我的大惑,也让我浮想联翩:原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与“依于仁,游于艺”是一体相连的!

师者曰:确实如此。

“游于艺”的“游”字很有深意、值得讲求。所谓“游”,就是用心于所做、所学之事而又能超脱之,有游动空间、能自由发挥。就像小孩子跟着妈妈包饺子不是为了吃饺子,跟着妈妈扫地不是为了完成任务,他已经超越了外在的功利性目标,完全为自己所正在做的事情所吸引,身心一如、物我一体。他是在一种轻松自由的心境中学事习艺。故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8“知之者”还与所做之事相互外在,“好之者”已能在情感的投入中使物与己相互接近,而“乐之者”已使己与物融为一体。“艺”而能“游”,它已由技术上升为艺术。仁与艺一依一游、相互兴发,“学”与“乐”也难分难解:学即乐,乐即学。这是创造性的生活状态,也是创造性的学习状态:新新不已,乐在其中!

我想,《论语》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不用陈述句,也不用祈使句,却只用反问句,真是意趣非凡!它让一位已得为学至乐的人现身说法,而让学者们证而会之:“我觉得学而时习之真是一种莫大的快乐呀!君以为如何?”

学者曰:弟子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明代有个思想家、教育家,名叫王艮(1483—1541),是王阳明的大弟子。他写过一首非常著名的《乐学歌》,颇合《论语》首章之义:

乐学歌

人心本自乐,自将私心缚。

私欲一萌时,良知还自觉。

一觉便消除,人心依旧乐。

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

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

乐便然后学,学便然后乐,

乐是学,学是乐。

於乎!天下之乐,何如此学?

篇3:学而时习之

【关键词】学习型班级 学会如何学习 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

在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指引下,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会学习之路,是当今建设新型班级的有效途径。作为一名新高一的班主任,进行新班级建设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获取、提炼各方面的知识,并不断修正自己行为,努力实现共同愿景的学习组织的构建过程。

1.以提高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目标

构建学习型班级,首要是要确立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发现新知识,培养新思维,树立新的价值观,使学习终身化成为每个人的共识。

记得在新班级的第一次班会课上,笔者让学生共同讨论出新的班级规定中,就特别强调,做好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工作,以及拓展课外知识面的必要性,并制定了与其相对应的量化评估标准,以此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从而为以后更进一步构建学习型班级奠定基础。

2.以学生学会学习为重点

人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关键是要掌握自学的技巧。建设学习型班级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笔者就在班级中要求每位学生每天必须至少提出一个问题。通过互相提问与回答问题,使学生充分意识到个人知识与能力的优缺点,从而达到学生自发学习、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

3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针对性培养

3.1以生为本,做好优等生的培养工作

优等生一般是指那些在思想品德和学习等方面都高于基本要求的学生。优等生在班集体中有一定的威信,影响也较大,在与班主任的交往中也扮演着与众不同的角色。班主任在与之交往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1坚持“响鼓要用重锤敲”

对优等生的培养要高标准、严要求,绝不能只看到优点,偏袒其缺点。更不能把学习成绩当作衡量优等生的唯一尺度。刚进入新高一的时候,班上就选择出了一个成绩最好的同学作为班长。但在工作中发现,班长的工作方式有些粗暴和自私。经过沟通,发现其存在着成绩最好就代表一切都好的的思想。于是帮其分析了作为一个班集体领头羊的责任与权利,让其摆正了态度,主动认识到不适合当班长,从而辞去了班长的职务。

3.1.2培养正常的竞争意识

现代的学生尤其是优等生自我意识和竞争意识较强,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优等生一般一方面都有较强的超群愿望,较争强好胜,另一方面,可能对挫折无心理准备,一旦遇到困难,则较易想不开。因此,班主任要让学生意识到在成功面前,要冷静,看到不足,要引导其做好接受下一步挑战的心理准备;在落后和失败的情况下,分析原因,找出努力方向并采取有效措施,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逐步培养起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

3.2对后进生积极关爱肯定

赞美是人们的一种健康的心理需要,任何人都渴求得到别人的赞扬。班级后进生更是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关注和欣赏。转化后进生的工作需要用“四个心”:大胆的欣赏之心,恰当的赞美之心,热情的关爱之心和持之以恒的沟通之心。一句真心的赞美胜过百句善意的批评。

3.3建立学生个人愿景

高一学生心理趋于成熟,思想不再单纯。这个年龄阶段,他们开始确立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从而与教师、家长产生了所谓代沟并由之出现的“逆反心理”,这是一种必然的现象。可以说,学生经过叛逆期这个阶段,也标志着其真正的成熟與成长。班主任应在与学生充分沟通的基础上,了解学生,从而帮助学生根据其个人的实际情况建立个人愿景,规划个人的发展目标。个人学习计划的制定应该明确和具体化,目标应该数值化。通过不断达到短期目标,让学生不断体会到成功感和满足感。这样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为实现目标而奋发的热情。

4 指导学生团队学习为突破口

在团队学习中,集体的智商远高于个人的智商。在新班级建设中,笔者将班级学生按照成绩互补,学科交叉的原则分成5到8人的学习小组,通过学分评价、班级工作完成情况、对班级突出贡献等方面,每周、每月评出一个最佳小组,从而培养出学生间团队协作,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

5 总结

优秀的班级指的是,在合格班级的基础上,集体能再纵深一点,再扩展一部分。这其中纵深、扩展的部分就是这个集体优秀的体现。

构建学习型班级,需要班主任在一开始就做好规划,安排好实施步骤,并能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从而得以不断突破自己能力的上限,与学生共同创造实现理想的良好环境和班级教学互动氛围,达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参考文献:

[1]辜伟节.中学班集体建设和活动[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谭保斌.班主任学仁[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舒达.中小学班主任进修必读[M].上海:开明出版社,2006.

[4]陈向明.教师的作用是什么—对教师隐喻的分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1,(1).

[5]骆舒洪、周卫红.中小学班级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1,(6).

上一篇:让我听听你的手作文800字下一篇:开学典礼的教师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