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作文启蒙教学

2024-05-03

浅谈小学作文启蒙教学(精选6篇)

篇1:浅谈小学作文启蒙教学

浅谈小学三年级启蒙作文教学

黔江区实验小学 吴秋梅

2011年春获第七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大赛三等奖

内容摘要:三年级是习作启蒙阶段,学生对习作比较陌生,加之见识少、语言贫乏,需要老师化难为易,循序渐进而又科学地引导。本文就三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从看、说、读、写几个层次谈及了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如何积累语言、如何学习写作方法、如何修改习作,切实降低了习作的门槛,增强学生习作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 启蒙习作 引导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自我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可小学三年级学生刚刚步入写作的门槛,认识的事物不丰富,见识也少,掌握的词汇不多,语言贫乏,普遍存在怕写作文,怕作文写不好,作文无处下手等问题。这需要老师想方设法指导好初学作文的学生,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研究作文教学的方法,降低难度,循序渐进,让学生树立作文的信心。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积累写作素材

新课标指出:“作文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指导 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教师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学生作文的内容来自对生活的观察、分析和思考。作为语文教师,要有勇气打破传统的课堂作文教学的模式。可以带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生活;积极引导学生去认识、探索、思考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物,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观察的指导途径很多,我进行了两个层次的指导:一是课内阅读教学中结合课文,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二是根据训练的需要指导课外系列观察活动,并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分析、思考,选取材料。

引导在读中学观察。无论是看图学文还是阅读课文,都可用来培养观察能力。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在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找出作者观察的顺序:水面——海底——沙滩——海岛上,告诉学生这是按空间顺序来写的;再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侧重点:水面主要观察了颜色及变化来表现其美丽的特点,海底主要观察了海洋动物的样子及活动来说明西沙群岛的富饶,海岛上则是抓住树多、鸟蛋多、鸟粪多来表现起鸟多。在教学之后,我及时让学生练习写《深山明珠小南海》,学生就能有顺序的进行描写了。再如上《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我又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按时间顺序来观察和描写景物,以及抓住有代表性的景物来表现特点的方法。教学后我让学生按时间顺序来介绍自己熟悉的一个景点,他们有点按春夏秋冬来介绍了武陵山,有的按早中晚来介绍了他们的老家的村庄,顺利地掌握了观察顺序,基本能抓住起主要景物来表现特点。引导观察身边的人、事和活动。在学习观察的起始阶段我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熟悉的人和事着手,把握简单的观察点、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观察人物、事物的外貌时,先引导观察其整体形象:样子、外貌、身材、衣着等;再引导观察其最有特点的地方,如鼻子、耳朵、神情;然后再观察其动作、行为等。观察活动我会在活动前提示学生应重点观察什么,活动中有意指导学生选择观察点和观察顺序,活动后回忆观察过程,突出重点处,让学生在活动中既学习了观察,渗透了选材,又使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动感情,在深刻地体验后及时指导写作,学生就不愁没有写的了。

二、培养良好阅读习惯,丰富语言积累

三年级学生初学写作文,常常出现不知所云、口水话多或者一遍遍毫无意义的重复。丰富写作语言的方法之一是广泛阅读,多读多记。广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如果没有阅读,就不可能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强调的就是要多读书,反复读书。

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鼓励学生多读多看,首先要注重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的密切联系。课堂教学以课文为例文,进行相关文章的拓展性阅读,使学生的阅读量大增。课外展开大量的阅读,以泛读的方式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促进良好语感的形成。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我每天布置学生回家结合单元教学内容读半小时相关的课外书,如名人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童话故事、成语故事、唐诗等),并勾画好词佳句;大型的节假日,向家长推荐阅读书目,并要求督促学 生阅读。另外还要培养勤记笔记的读书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二年级结束,我就教会学生学习做“读书笔记”,除了阅读理解、边读边批注、写出阅读心得外,还要摘抄好词佳句,并且每天背一句,这样学生读得认真,想得深入,提高了他们的分析和概括能力,也留下了一些重要资料,以备后用。

三、引导学生学会仿写,掌握写作方法

儿童有一个天性就是模仿。小学生三年级开始写作文,要有一个模仿写作的过程。从说到写,从句到段到篇,循序渐进。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紧扣课文中的阅读范文进行仿写训练。可以仿片段,也可以仿全文;可以仿语言文字,也可以仿结构布局,还可以仿作者的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其实教材中每一版块所选的课文都是精美的佳作,是培养学生作文素养的敲门砖。如果充分利用这些范文,以它们为载体,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抓住课文的重点词语,让学生用这些词语来说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理清文章结构层次和顺序,学习作者围绕中心的写法;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使学生在读中入境,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的方法,对作文概念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特别是对一些与课文紧密结合的“小练笔”要勤练勤写,鼓励学生敢想、敢说,逐步做到学有所用,初步进行写作训练。我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后就及时让学生仿课文写《深山明珠小南海》,学生就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写作顺序和抓住主要事物表现特点的方法,并学会按总分中的结构进行首尾呼应。另外,还可以在单元作文前通过老师写范文、找例文分析后来引导学生仿写。这样让学生有一个参照,同时也能引导他们更好地取舍和选择写作素材。例如我在单元作文“观察中的发现”教学时,就引导学生分别读了写动物、植物、玩具、文具、秋景、天空等例文,并引导分析例文的写作结构和写作特点,还特别引导读了文中的好句,强调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之后的学生习作,他们有非常高的兴致,一个个都想把自己喜欢的事物用最美的语言描写出来,其中庞力丹的《苹果》读来让人垂涎欲滴,任星睿的《天空中的云朵》让人陶醉,苏睿轩的《猫咪小闹钟》活泼可爱,栩栩如生„„

四、指导学生修改习作,提高写作水平

对小学三年级学生的作文,除了注重指导如何观察,如何阅读吸收,如何仿写外,还要重视“如何修改”的指导。

首先要指导学生自己修改。我给每个同学都发一个作文草稿本和作文本,学生在草稿本上写完作文后,我先引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要求学生先检查自己写的选材内容是否合题意;然后检查是否按表达的几层意思来分段了;再看句子是否通顺、连贯,哪些地方需要补充,哪些地方可以删去;最后检查有无错别字,有没有把标点符号用错的地方。修改满意后工整地抄在作文本上,使学生养成自我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然后是老师修改,我在批改作文时,对观察细致,表达得体,富有创见的作文,给予充分的肯定,写上赞扬、鼓励的批语。对语句不通或词不达意的作文,我做一定提示和引导,尽量给学生当面批改,并降低要求,一个好词或一个好句子都给予肯定。这样逐步填补他们的缺陷,又使他们建立作文信心,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最后,我会在习作欣赏课上指导学生相互改。要让学生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们听,请同学们提出意见帮助修改。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又能使他们的作文进一步完善,起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作用。

五、让学生体验成就,增强习作信心

“善于表现”是小学生的天性,我们可以创造各种机会让他们表现自己,增强写作的信心。我在批阅作文时,总要把学生习作中写的好的句子、段落,甚至是用得好多词给画出来,批注“写得好”“用得准确”“太美了”等肯定性的语言,还在作文后面下评语,指出作文成功的地方。作文讲评课上,对写得好的学生,让其朗读自己的文章,让写的不好的学生也读文章中被老师批注的好词好句好段,以此来让学生体验进步的喜悦,激发写作的兴趣,调动写作积极性。另外,给学生创造各种展示的机会,积极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征文活动和作文比赛,并适时地把写得好的作文在班级文化中展示,还以投稿的形式推荐给各种书报刊,以各种形式在社会上展示学生的作文。充分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更加激励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为以后的创作增加的动力,同时也激励了其他的同学,这样学生自然把作文当成乐事。

篇2:浅谈小学作文启蒙教学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语言表达出来。”而语言表达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限的。如何才能引导学生轻松步入作文教学的大门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作为启蒙作文教学的语文老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写作文的心理过程

学生习作可以煅炼语言组织能力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写作是有必要写而且必须得写的。一提起作文,不少学生就不同程度地产生愁、怕、厌等心理,还有的同学明显地表现出对作文没有信心。造成小学生在作文上有如此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写好作文到底难不难呢?我们知道,一个小孩从不会站到会走、会跑,在大人眼里,每一个动作,每一个阶段都是多么难啊!可孩子本人会觉得难吗?我们每个人不都学会了走路了吗?写作文也是这个道理,从一开始就不要让孩子感觉到难,要让孩子懂得写作文就好比学走路一样容易。道理我们这样分析没错,但作文毕竟是语文各项能力中综合性最强,难度最高,上升速度缓慢的渐进过程。所以,学生在习作过程中产生畏惧心理也是正常的,问题是老师怎样能消除他们的这种畏惧感,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他们由怕写进而发展为想写。

1、学习主动性是写作的首要条件。激发主动性,可侧重于下面几点:挫折激发斗志,如《奇怪的大石头》中的李四光勤奋学习,最后终于功克科学难题,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讲解这篇课文,我就

让学生明白,假如能有这般意志、信心、勇气,那么在写作文中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2、多鼓励少批评。学生们好胜心强,多批评会使之畏首畏尾。在批改作文时,要把那些可圈可点的东西凸显出来,另外指出不足之处,当然是尽量用商量式的语气。

3、光靠想写还不行,有了写作欲还得有东西可写。怎样才能使学生有东西可写,这是师生最关心的问题。鼓励说真话,小学生观察分析,概括事物的能力不强,教师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鼓励他们写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写自己的真实感受,表达真挚的情感。教师应与训练学生写日记紧密结合,让学生切实感到日记是作文材料的“仓库”,是练笔的好途径。

二、启蒙作文教学中,模仿并非不好

在提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今天,小学生作文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这使教师很伤脑筋。作文教学,一定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定要让学生反映自己的观察,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是毫无疑问的。然而,小学生作文并不是文艺创作,而是一个教学过程,因此我们就应该潜心探讨作文教学本身规律性的东西。

学写毛笔字,一般是先描红,后仿影,再临帖。这个阶段,写出的字当然是“同”多异“少”,近乎“千篇一律”,但是没有一个书法家因而丧失了创造能力,同是学“欧体”的,写出的字,风格各异,各有创新。学画画,情形也是如此。那么学一学作文,在启蒙阶段为什么不能按着老师指导的去努力成文呢?如果连作文的一般规律都

不懂,那还谈什么创造呢?因此在启蒙阶段,“千篇一律”不仅是允许的,而且是必须的,可以说“千篇一律”是创作的准备。当然,学生的作文不能一味按老师指导的去写,不能永远“千篇一律”,要不断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在作文教学中,“例文”示范,“讨论”明法,“摹仿”起步,安排一定的仿写,目的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求同的范例,不能因为当前“求异思维”倍受青睐,就冷落了求同思维,实际上是求同还是求异,要因人因时而定,不能偏执一端。

三、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作文

针对小学生好趣好动的特点,积极努力试着让学生在快乐中作文,方法如下:

1、精心设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在文学的艺术领域中,任何作品的创作离开想象是决不可能的。因此,教师须精心设计一些内容让学生去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的内容要照顾到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从头脑中迸射出想象的火花。如在开主题班会时,要求学生畅谈理想,有的学生说长大后要当医生、个体户、飞行员、司机等等,有的学生要当发明家,有一同学说他要发明一种水果,苹果、香蕉、梨子、葡萄等全在一起的水果,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接着一个同学补充说最好能够把吃掉的那一块随时补出来。因整个想象与说的过程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心情轻松愉快,学生的想象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2、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小学生年龄小,往往缺乏明确目的性和自学性,同时情绪也十分明显,新奇的事物,优美的音乐,欢乐的游戏往往能吸引他们的注意,更能使他们兴奋激动。因此让学生参加一些特别感兴趣的游戏,如传话,猜谜语,放风筝,吹泡泡……有利于学生兴趣爱好的形成,有利于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观察事物。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游戏前要向学生提出观察要求,你看大家的动作、神态怎么样,听到同学们说什么、叫什么,你体会到了什么。因为学生特想玩,所以情绪高昂,兴奋激动,十分情愿地接受了观察任务。在快乐的游戏中,学生既动手、动口,又动眼、动脑,边玩边观察,观察能力也在快乐中逐步提高。

四、对于启蒙作文教学,要注重让学生积累语言文字

篇3:浅谈小学作文启蒙教学

一、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

1、生搬硬套课外阅读范文和平时的习作

许多学生不求实际, 不顾自己的真实感受, 尽选优美的词句放在作文中, 不考虑恰当与否, 生搬硬套别人的作品, 这样写出来的作文, 失去了真的本色。

2、内容空洞, 记叙简单

许多学生写叙事作文时, 内容不具体, 只罗列一些现象, 叙事过程简单, 不能生动具体的体现主题思想。

二、针对问题, 尝试作文教改

1、明确教学任务, 遵循教学规律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是说话的延续, 是用来济说话之穷, 有说话所及不到的场合, 就是作文“。可见小学作文的基本任务应该是:以口语训练为基础, 提高学生用书面语表情达意的能力”。小学作文以叙事为主, 教师应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遵循从说到写、由易到难, 从较简单到较复杂、从实物到想象的循序渐进的规律, 去完成作文教学任务。

2、激发作文兴趣, 提供写作素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不把作文当成苦差事, 激发他们的兴趣十分重要,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感到写作的乐趣, 才能勤奋去写。让学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如何激发作文兴趣呢?我认为首先要让学生懂得“有话要说, 不吐不快”, 不搞无米之炊, 我进行了下列尝试:

(1) 听故事, 讲故事。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 如老师绘声绘色讲完《龟兔赛跑》后, 让学生复述出故事情节, 许多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言, 学生觉得有话要说, 就是学习写作跨出了第一步了。

(2) 剪纸贴图, 说话、写话。让学生自己剪出一幅幅自己喜欢的图画, 教师选出一些富有童趣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让他们展开想象, 编成童话, 讲给大家听, 再写下来读给大家听, 这样的活动学生兴趣很高, 写出来的作文内容具体生动, 充满童真和童趣。

(3) 写家政劳动。对于农村的孩子, 干家务是少不了的。教师有意识地要求学生每周最少做一件家务事, 写出一篇自己参加家务劳动的作文来, 要求真实、具体, 还要写出感受。然后在班里宣读, 由于是自己的亲身体验, 而且是带着任务干的, 所以这些习作特别真实感人。其中王超群同学的《我给妈妈当助手》还获过校级一等奖。

(4) 写熟悉的人和事。学生作文要杜绝胡编乱凑, 不搞无米之炊很重要。教师在这方面的指导要得法,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指导学生写记事文时, 要启发学生围绕中心选材, 重点突出中心的事件要详写, 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具体、生动。如我班的任维同学写的《我最难忘的一件事》曾获《重庆市第一届新课程作文大赛》三等奖。

3、将身边的生活引进写作训练

在生活中, 一件偶发的事, 一堂精彩的课, 一次有趣的活动, 一件小制作, 一次小试验等都可拿来作为写作的素材。老师要引导去发现生活中的写作点, 逐步引导他们学会写作。

比如深秋的一天, 刮起了风, 落叶纷飞, 树上的黄叶飘然而下, 地上的叶子也追着、赶着往前跑, 好一幅大自然的美景。我马上把正在早读的学生叫出来观察。同学们一出教室就开始唱着, 跳着追拾地上的落叶。我顺势点拨, 让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感受, 把你此时看到的, 想到的写成一段话。同学们来兴趣, 激情高昂, 回到教室并开始习作, 同学们有太多的话要说, 不到一节课, 一篇篇优秀的文章就写出来了, 而且在大人眼中司空见惯的落叶竟被学生形容得妙不可言。有个同学写道;“那一片片美丽的落叶, 它们互相追逐着, 在空中打着旋儿, 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树妈妈, 极不情愿地落在地上。像一个个淘气的孩子, 脚一着地立地又飞起来, 直到飞累了才投进大地妈妈的怀抱……”

4、让批改为学生习作引航

对小学生来说, 要改好一篇习作还需老师“点石成金”, 老师在批改习作时, 不能用自己的眼光去衡量学生习作, 批得“体无完肤”, 改得满纸通红, 会极大地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使他们望而生畏。因此, 我总是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每一颗童心, 在批改学生习作时, 多以鼓励、商量、朋友般的语气写评语,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认真对待每篇习作, 让习作批改为学生习作引航。

5、融合写作, 锻炼思维

(1) 发挥想象表童心。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想象力在创新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 在作文教学中, 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我常让学生写一些命题、半命题作文, 如《云娃娃到沙漠》、《自编童话故事》、《小珊迪来我家》等等。这类题目趣味性强, 想象空间大, 能有效的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激发培养他们对未来的畅想。

(2) 引水找源, 归真返璞。农村学生, 一方面他们的生活面不如城市学生宽广, 写作素材不如城市学生丰富;另一方面, 对于散发着浓郁自然风情的农村景观却又视而不见, 听而不闻, 丰富的写作原料就被浪费。因此, 我在教学中总是设法将学生的视点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 引导学生在这些空间中发现美、表达美、创造美。

总之, 作文教学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工作。我们小学教师要求学生作文是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因此, 小学生作文训练不能离开学生的基础, 小学生的文章反映的是他们自身的生活及客观现实, 是小学生“用笔说话”的一种练笔活动, 不能脱离实际强求小学生的文章要像作家一样“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我们只要求学生用笔反映他们的思想认识, 用童手写童心, 把要表达的事说清楚、写明白, 仅此而已。

篇4:浅谈小学生作文启蒙教学

关键词:作文起步;模仿;参与;体验;观察;练习;评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所以,小学起步阶段一、二年级的作文教学,使他们能够在与生活接触的过程中捕捉写作素材,打开丰富多彩的生活天地,让作文变得新鲜有趣,想写、乐写,是作文启蒙阶段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鼓励说话,大胆模仿

儿童在学前时期,已经基本上掌握了语言交际的能力,他们能够运用比较丰富的口头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因素,可以让每一个学生上讲台亮相,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及家庭情况,说说自己叫什么名字,几岁了等,对说得好的,全班鼓掌表示祝贺,对表达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在旁边启发,提示。

另外,句子练习阶段,课文里面的重点词和好句好段是丰富语言的最好例子。把作文教学贯穿整个语文教学的始终,把每篇课文当做很好的范作,在学生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提示学生注意人家是怎样开头、怎样搜集和组织语言、怎样遣词造句、怎样结尾的,这样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二、热爱生活,体验生活

小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在学校里,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在家里,有生活、家务等各种形式活动;老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认识世界。小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如果学生生活丰富,接触事物多,见识广,视野开阔,感受就会深刻,写起作文来就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比如,在学了《秋游》这篇课文以后,咱们也来一次秋游,体验一下同学们的秋游过程与作者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因为除了美景还有各种可口的零食以及一起分享的快乐,所以写起来绘声绘色,诙谐有趣。

三、自主参与,乐于表达

宽松和谐的氛围有利于学生自主并全身心地参与学习,这也正是课堂教学“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因此,在习作课上,教师应该利用各种手段,努力创造一个民主、轻松的环境,这样学生写出来的东西才真实。如,我指导写《一次有趣的游戲》之前,我问学生:“大家爱玩游戏吗?”学生一听有游戏玩,乐得欢呼起来:“爱玩,爱玩!”“那好,现在我们就来玩一个游戏‘贴鼻子’。”接着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头大象的脸,让学生排好队按顺序把眼睛蒙上,一个接一个到黑板上去贴鼻子。看得出来,学生一个个玩得很投入、很开心。游戏结束后,我叫大家把自己刚才看到的、亲身体验到的写下来。学生有了亲身感受,写起作文来如行云流水,很快就写好了作文,并且个个写得生动具体。因此,要让学生爱上写作,首先要让他们爱上“玩”。只有自己深入参与的事情,学生才会想说,有话说。

四、方式灵活,勤于练习

到开始习作练习后,还要启发学生善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象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谁、在干什么,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只要讲了,就要表扬、肯定,以此激发更多的学生来发言。然后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要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写话里的音节逐渐减少,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学过的词语,简单的比喻、拟人句等修辞手法,并且能分几个自然段,在不知不觉中为学习正规的写作方法奠定坚实的基础。应该说,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观察角度和表达方式。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练习,在写作实践中提高观察能力,并通过练习来检验学生观察的效果,促使他们更加认真地多角度观察,激发观察的兴趣。比如,学了《月亮湾》之后,让大家把自己感受到的月亮湾的美画下来,根据课文内容,同学们的画非常精彩。然后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描绘家乡的一处景点,孩子们写的《家乡的小水塘》《家乡的芦苇荡》《村子旁的老井》等等优美动人。

五、注重讲评,培养观察

作文评语是教师与学生笔上交谈的有力工具,是沟通师生的桥梁。教师把要对学生说的话写在作文本上,使学生有时间去回味、去咀嚼,这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是师生交流的难得机会,是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水平逐渐提高的机会。还有习作中那些夸大其词的描写、啼笑皆非的想象、张冠李戴的用词等比较普遍典型的错误,都可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和讲评,让学生知道错在何处。

另外,实地指导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培养,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写话培养,培养观察事物的习惯。为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比如,反映校内外的生活,中、小队的活动,对周围发生的事物的想法,也可以写阅读课外书、看电影、电视后的感想和意见等。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注意让学生学会联想和想象。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观察能力强的同学都爱动脑筋,而爱动脑筋思考,爱产生联想的同学往往有丰富的想象力。这样的学生在写作时不仅能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而且能浮想联翩。

六、大量积累,乐于阅读

大量的诵读与背诵,可以增加字词的储备量,还有助于把所记忆的好词好句好段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为了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丰富词汇的积累,我还鼓励学生积极借阅图书室的图书进行阅读。为了避免学生读书的盲目性,使课外阅读能真正落到实处,我会给家长一些提示性的书单,让家长去准备。并且在班级创办了一个图书角,让同学们把自己的书捐出来,在班级内互相借阅。同时,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摘抄本”,鼓励学生把课外读物中的优美词句、精彩片段摘抄下来,不定期把自己的“摘抄本”拿出来相互交流、欣赏,激发了学生读书兴趣,享受到了读书带来的成就与快乐。这样长期坚持,学生的语言丰富了,写起文章来,那些优美词句就如泉水般涌出,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在作文启蒙阶段不光要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摄取写作材料。习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让学生愿意写,喜欢写。

篇5:浅谈三年级作文启蒙教学

连云港开发区第一小学万绪娟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提出了新的理念和更高的目标要求。但从实践层面上看,当前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功利、应试色彩仍然较浓,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的现状仍然没有根本改观。笔者从三年级学生作文现状入手,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获得一定成效,希望以此为突破口,找到三年级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提高三年级作文启蒙阶段的教学效果,让作文真正成为师生乐事。

【关键词】新课程;习作现状;基本理念;作文训练途径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重要阵地。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高低,是学生能否较好地运用语文知识及其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语文水平怎样,作文是一个衡量的重要尺度。”可见作文在语文中的重要地位。《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即一年级进行口语训练(基本形式是看图说话),二年级进行写话训练(基本形式是看图写话),三~六年级进行命题作文教学。而三年级正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经过一、二年级的口语训练和写话训练,但是到了三年级开始作文学习时,学生还是困难重重,学生害怕写作文,老师也害怕改作文,结果作文成一种负担。

一、三年级学生作文现状分析。

首先,无话可写,即使是一个简单的写景或说明事物的一段话都显得非常困难。三年级小学生生活阅历少,见识不多,课外阅读和知识面都不丰富,导致了孩子写起作文来常常是无话可说,没有什么内容可写,有的就是典型的流水账,作文空洞无物,让你点评时无话可评。如果逼急了,他们就干脆把作文选中的例文全都抄写下来。其次,言之无物,小学生对事物缺乏一定的观察力,导致小学生的作文语言不具体,空话、套话多,甚至“言之无物”,难以将所见所闻完整的表达出来。

再次,语言缺乏逻辑,叙事颠三倒四。由于现在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在生活中缺乏语言学习和沟通环境,电视等快餐文化的入侵,导致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直接表现为作文时语句不通、逻辑性差,甚至于语言表达混乱、意思不明。

还有,语言缺乏美感。语文教学中,注重应试教育,将词语教学功利化,独立于语言培养之外,在写作时不会应用,语言不精彩、干瘪、苍白,让人看起来枯燥无趣,味同嚼蜡。

二、教学中的原因分析。

1.公式化写作教学方式。

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作祟,在小学三年级作文起步阶段,老师总要求学生写“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详略得当”的作文,这要求对小学生来说显然太高了,而且要求无弹性,有较浓的成人化、文学化倾向,学生无法达到这一要求。于是,很多教师不厌其烦地将一些写作的方法像公式一样硬塞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套用现成材料与模式,进行公式化的僵化训练。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扼杀了学生自主思考、观察的能力,压抑了他们独具匠心的构思,导致学生丢掉了开启心灵的钥匙,没有了自己的思想。最后适得其反,写出来的文章绝大部分中心不明确、条理不清晰、语句不通顺、缺少新意。

2.过于强调应试教育,重视课堂教学,忽视生活实际。

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出什么样的文字。”学生写作的过程,是从客观外界汲取必要的素材,经过头脑中的加工制作,再运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的过程。离开了“生活”这个最基本的素材源。任何作文,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小学生学生由于受生活环境的限制,只熟悉校园中的身边事,三点一线的校园生活限制了他们的思维。很多学生一提笔不是同学间的友谊和矛盾,就是老师的奉献、父母的勤劳等等。都是简单地记录生活,记录得很认真,可读完了却发现没有中心和主旨。

3.忽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因此,作文教学中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才能更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但是老师现实教学中,往往忽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把作文教学的重点放在思维训练或写作技巧训练上,没有观察,当然写不出打动人心的文章来。

4.重视书面表达,忽视口头训练。

作文教学应包括书面表达和口头训练两个部分。“写”和“说”都是表达,两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然而,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过分强调书面作文,对口头训练则置之惘然。语文教学缺乏生活,独立于生活之外,这种“重文轻语”的倾向,导致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普遍下降,说话不连贯完整、词不达意,甚至影响人际交往,结果导致作文套话,空话多。

三、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几个有效途径。

作者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首先从弄清作文“写什么”和“怎么写”的关系入手,回到生活中去,作文力求从生活中来,积极做好基础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学生说话能力,激发学生想象能力,注重语言积累,学会反思。最后使每一个学生都愿意写作,善于写作,老师乐于教作文,乐于改作文,让作文真正成为陶冶情操,提升个人素养的主阵地。

1.解决好“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

“写什么”是解决写作兴趣问题,有东西可写才能乐写,“怎么写”是解决写好的问题。传统的作文教学中,过分强调“怎么写”的问题。写作是最富创造性的劳动之一,最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要充分给予学生自由权,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所以,作文特别害怕形式的约束,三年级学生刚刚学习写作文,如果一味强调形式,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怎样好、怎样不好„„。这样做无异于首先给学生带上一个枷锁,然后还要学生展开想象,结果可想而知。我在教学过程中不强调学生“怎么写”,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只要把自己要说的话表达出来,表达清楚就可以,不强调文章结构的完整性,不过分强调句逗,这样使学生在作文时没有条条框框的约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写作潜能,不扼杀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倡自由表达,让学生感到写作是一件愉悦的事,从而爱上写作。

2.联系生活,写生活作文。

陶行知先生说:“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作文是现实的生活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我们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热爱,教学生学会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吐真情,少说空话、假话。作文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作文要靠生活积累,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是现实的生活反映,语文教学和作文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打破封闭式的课堂教学为开放的活动教学,有目的、有计划、有要求地引导学生到野外活动,在家中参加一些有意义的家庭和社会活动,在学校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让学生把所见、所闻、所感、尤其是最受感动的、印象最深的不拘字数地写出来,这样就能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练好写作基本功。

李吉林老师提倡习作情境教学,强调培养观察能力,注重“观察情境,提供源泉”。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能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才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有重点观察,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请学生说出自己喜爱的水果,让他们说说为什么喜欢,这时再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等。让学生体会自己最感兴趣是什么,最想表达的是什么,这样写起来就比较容易了。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人、物、事情,观察对象数不胜数,通过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观察,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表达,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4.积极进行对话教学,培养说话能力。

叶圣陶先生在他的《作文论》中指出:“语言发生的本身,是为着要在人群里表白自我,或要鸣发内心的感兴。”但是,长期以来,我们语文教学中较多地受到考试形式的导向和制约,往往只重视了书面语言的训练,而忽视了口头语言的训练。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中不会“说话”,说话不连贯完整、词不达意。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学生能力得不到培养,语文素质得不到提高,势必影响到语文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加强口头

作文的训练。口头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综合素质)的最佳体现。针对不同文体,设计一些口头作文,让学生指物即说,脱口而出。如讲完说明文单元,让学生结合科学性和文学性展开说明,介绍某一种物品、物件、程序;讲完散文单元,让学生口头描绘景物。这样,学生学有兴趣,教师教也轻松。记得有人说过:给孩子一个说话的机会,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的确如此,我们常感到课堂气氛难以调动,那么不妨给他们一次机会,倾听一下他们的心声,以此来促进教与学的共同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班队课、集体活动时,积极进行说话能力培养,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学会逻辑表达,学会自己把握中心意思,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就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5.结合阅读教学,以阅读引导写作。

以读导写,是作文启蒙教学的一条成功经验,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与习作的技巧”,给了我们作文教学的灵感。丁有宽老师用了近三十年的时间进行了“读写结合”研究,形成了独有的读写结合、导练结合新体系和“读写结合教学法”,给了我们借鉴。阅读与写作是相通的,读与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阅读解决小学生习作“无米之炊”和“有米难炊”难题。因此,我在各种各样的阅读课文教学中,多角度、多元化地进行解读,重在感悟,在感悟、内化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求新、求异的说话、写话、习作系列训练。这样,每一篇课文乃至每一处好段、每一个佳句都是我引导学生习作训练的范例、素材和着力点,为习作提供有效地借鉴对象和创造依据,使语言的学习与运用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当每一节阅读课都成为说话、写话、习作训练课,当作文教学无处不在时,学生就能不拘形式的写见闻和感受了。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课堂上尽力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尽情表达自己的感受,畅所欲言。作文时,学生也能夸夸其谈,也能下笔有神,也能感受作文所带来的自信与快乐。久而久之,学生作文的能力也就提高了。

6.在作文写作过程中感悟写作技法。

作文并不神秘。“作文就是用笔写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所以,新课程倡导激发兴趣,自由表达,淡化作文技法的指导。但是,文无定法,贵在得法,问题是我们有几法,提倡作文不拘一格,问题是我们心中有几格。淡化作文技法的指导并不是不要技法指导,学生若不掌握一定的作文技法,拿起笔来只能如西瓜皮般任意溜滑,不知其所以然。如若这样放任,学生的作文能力定是不尽人意。笔者认为,新课程新作文倡导写作教学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是人文性要求,这与渗透一些作文技法并不矛盾,人文性和工具性,两者不可或缺,这也是语文艺术性和工具性的功能体现。

7.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作文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不少学生觉得“作文苦”、“作文难”,不少学校甚至流传着这样一首童谣:“作文,作文,一作头疼,绞尽脑汁,还是不行„„”。学生的写作兴趣不高,写出来的文章空洞无物、千篇一律,原因是孩子缺乏丰富的想象力。丰富的想象力来源于生活,丰富、深厚的生活积累是想象能丰富的物质基础。见多识广,阅历广泛,经验丰富,能为展开想象提供良好的条件。生活中,教会学生观察生活、体味生活、感悟生活。课堂上,尽量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激发想象思维,这样才能写出有感情的作文。

8.学会写前交流,写后反思。

学会在写作前交流,将自己所想说出来,和同学们分享,接受同学们评价和建议,是丰富个人想法的有效途径,学会好东西和别人分享,学会吸收别人长处,学会用别人的语言,发展自己的语言。写作之后,及时对学生的作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自评、互评、师生评讲等办法,多表扬多鼓励,调动其作文的兴趣和写作积极性。让学生学会接受点评,接受别人的批评,及时发现不足,改正缺点,更快进步,在作文展示中让孩子感受成功的喜悦,孩子会更加喜欢写作文。

三年级学生写不好作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只要深入研究,因人而异,展开针对性教学,在认识上以“新课程标准”为理念,摆脱某些传统观念的束缚,用儿童的标准、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指导写作,帮助孩子体味生活、学会观察、练好内功,打好基础,作文就会从一件难事变成一件乐事;如果我们教师尽可能多地给他们展示习作的机会,让成功的感觉融入孩子的血液,让温情的阳光照亮孩子的心间,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孩子的习作是多么的可爱!孩子的进步是多么的明显!这样,小学生写起作文来一定会以“山穷水尽”走向“柳暗花明”,迎来万紫千红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叶圣陶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年版

[3]朱根水 《新课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

[4]王丽 《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8年版

[5]任文田 刘万顺《小学作文训练艺术》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6]陈爱华 《谈新理念指导下的小学习作教学》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5

篇6:浅谈成人钢琴启蒙教学

【摘要】钢琴的学习除了提高艺术修养外还能通过弹奏使手指灵活并缓慢大脑老化,因此颇受成年人的喜爱,但如何让成年人学钢琴的热情保持下去,笔者认为启蒙教学任重而道远,本文谈谈对成人钢琴启蒙教学的看法。

【关键词】钢琴;启蒙教学;兴趣;方法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了。由于学钢琴不仅丰富了生活,促进了身心健康,还因为弹钢琴是使用十个手指,而十指运动最能锻炼脑功能,通过弹奏使十个手指变得更灵活更协调,它还能保持人的大脑活力并延缓大脑老化。近些年.钢琴学习热潮不断涌现,许多艺术培训班都开设了钢琴课,但大多费用都比较高,许多学生因为这高费用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在学校开设了钢琴兴趣课便可以让喜欢乐器的学生得到锻炼与培养,这门兴趣课颇受学生们的喜爱。

下面谈谈对已进入成年人年龄的中专生钢琴启蒙教学的几点看法:1明确学习钢琴的目的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是因为它拥有最广的音域,最丰富的表现力,它高雅,又适合在任何场合任何环境演奏。钢琴声如天籁般,它既能表现万马千军的场面,也能描绘夜晚宁静的场景。钢琴,还能提供给弹奏者一个最好最符合人体生理自然放松条件的弹奏姿势,所以很多人在选择学一门乐器时往往选择了钢琴。但是练琴的过程却比较辛苦、枯燥,于是教师在学生钢琴启蒙教学中要强掉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不能急于求成,要让学生明确学习钢琴的目的和弹琴带来的好处,让学生在学琴过程中更有动力和毅力。

2了解学生学琴的特点

在钢琴兴趣课中,参加的学生都是喜欢音乐,她们并不是以后要从事音乐专业,而是因为热爱音乐并对钢琴有着浓厚的兴趣,于是选择学琴。这些人学习钢琴大多是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来练琴。学习比较主动、自觉,主观能动性强,相对于儿童来说,这些学生无论是从器官的发育、思想的成熟等都有其优势,下面通过比较总结为以下几点:

2.1从条件上:钢琴的弹奏需要身体和十个手指的互相配合,缺一不可,儿

童的手型还没发育完全,比较软,在弹奏时关节的稳定上需花很长时间来巩固,但成人的骨骼已发育完全,手型较容易稳定而且比较有力。

2.2从思想上:儿童学习钢琴大部分是与家长有关,大多数孩子是被迫去参加各种艺术培训班,学习钢琴的过程比较枯燥,大量的练习曲、音阶、琶音等基本功训练都是孩子们最不原意练的。因此学习上比较被动,她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督促,而这些学生学琴基本上都是自己喜欢才选择学习的,在学琴过程能保持较浓厚的兴趣,学习的毅力和自觉性相对儿童来说较强。

2.3从作品上:儿童由于年龄较小,经历的事情比较少,所以对作品的理解有时不能很全面,教师只能通过某些生动的比喻让儿童去体会,但中专生年龄有18、9岁,已经是成人,思想上相对成熟些,因此在作品的理解上能较深刻、直观,理解能力也较强,对作品的风格、情感等能把握得更到位。

虽然中专学生学琴有上述的优势,但同样有不利的因素,比如相对儿童来说手指灵活性不高,在跑动训练上难度较大,也由于这些学生的主要专业不是学艺术,因此练琴时间得不到保障,练琴时间不够,急于求成等因素也会影响学琴的质量。如何扬长避短,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需要钢琴老师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制定一套科学有序的学琴计划,才能确保学生们学琴的顺利进行。3重视钢琴弹奏的方法

3.1正确的坐姿:正确的坐姿是弹好钢琴的第一步,弹琴时坐的姿势要自然、放松 ,不要僵硬,紧张,或过于松懈。一般来说,弹奏者只应坐到琴凳的三分之一左右的地方,上身略向前倾,这样有利于弹奏时力度的运用,便于将力量向前传送至手指,不要把座位都坐满或把身子靠在椅背上,这样弹奏时容易往后倒,力量分散。

3.2正确的手型:钢琴的弹奏最终还是得通过双手来实现,只有在一开始掌握好正确的手型,才能为以后的弹奏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体会正确的手型时,可以让学生感受平时在家中看电视时放松的感觉:双手自然垂直向下,手型呈半圆型。这是人在没有任何主观意识控制下的行为,这种状态最为放松,体会完这种状态后,再把手拿到琴上。想象刚才放松的感觉,先让大臂自然下垂,不要夹紧,两臂之间要有一定宽度,夹紧了肩膀就会显得僵硬。小臂和手腕要与键盘平行,不要太高或太低,太高或太低都会造成弹奏紧张,不能很好的放松。手型呈半圆形,手指略向里弯曲,感觉可以握住一个小球,要注意突出“三道弯”——手指的三个关节不仅要凸出而且要能起支撑作用,手指要自然立好,不能让关节塌进去,只有进行有意识的训练,才能让弹奏的声音结实有颗粒性。

3.3正确的弹奏:钢琴弹奏中如何运用力度,如何控制力度都与弹奏的效果、音色等息息相关,在成人钢琴启蒙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弹琴时力度的运用,即如何用最小的力量,最放松的姿势来演奏是启蒙教学中重要的内容。首先,准备好下键的手指,例如中指,不能松懈但要注意三个关节的凸起,支撑,然后把手臂抬起来从大臂开始,带动小臂、手腕自然落下,把琴键弹到底,让声音听起来能够扎实,千万不要加入任何人为的力量,否则声音会显得僵硬、刺耳。这个过程中要悉心感受大臂带动小臂、手腕自然落下时手臂的重量是否在放松的状态下充分的通过指尖传到键盘上,这就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力量运用。

“启蒙”亦称为“入门”,万事开头难,所以在中专生的钢琴启蒙教学上必需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有序的、目的性强的训练计划,并持之以恒的实行。在加强基本功训练的同时要加强音乐素养的培养,钢琴的教学效果最终得通过演奏来体现,只有培养良好的乐感和扎实的基本功才能演奏得好。总之,在中专生钢琴启蒙教学上,如何结合学生的特点做到扬长避短、因材施教,让学生能把兴趣坚持下去,教师只有不断摸索不断总结,提高自身的演奏水平和教学水平,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上一篇:关于XXX工程第二标段有关价格调整的报告下一篇:劳动者最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