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下学期化学教学计划

2024-05-21

初中下学期化学教学计划(共14篇)

篇1:初中下学期化学教学计划

初中化学学期教学反思

初中化学学期教学反思1

铁生锈是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让学生进行实验需要提前几天进行,故课堂上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熟悉的铁钉生锈为例子,让学生根据平常观察铁钉生锈的环境,猜测铁生锈与环境中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做出各种假设。

引导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提醒学生参考王刚小组的计划,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制定本组的研究方案。由于学生经验不足,对实验的器材选择;有水、无水的环境创设;有氧、无氧条件的考虑等往往不周到,我在学生初步完成设计的基础上,利用分组汇报、互相补充等教学方式完善学生的实验方案。然后,利用提前准备的`凉开水、植物油、砂纸、无锈铁钉、自来水或透明塑料袋、干燥剂等组装实验器材,以便课后观察研究。

我经常提醒学生注意观察铁钉的变化,及时记录实验现象,交流各组的发现。 学生交流实验结果,概括铁钉生锈原因。

防锈方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防锈的各种方法,总结概括防锈的原理。

初中化学学期教学反思2

对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思考之时机不当,在教学过程中,有时,我们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如:在教学内容过难或过易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在适合学生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甚至在一节课中安排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结果收效甚微。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并非所有的教学任务都得通过小组合作才能完成,个人学习、竞争学习、教师引领仍有着合作学习所不可取代的地位与作用。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教师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内容,比如教师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问题,学生的质疑等,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并且,一节课中合作学习次数不宜太多,以免随意性与形式化。宁少勿滥,注意抓住契机。

初中化学学期教学反思3

在我们课堂教学中常出现“课堂热热闹闹、课后风过树梢”的迹象,合作学习过程中常出现较大的噪音。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一味地举手,不停地喊“老师,我……我”,更有甚者用胳膊把课桌敲得咚咚响,以至于学生难以听清彼此的说话声。或者当教师没有让自己发表意见时,觉得这些与自己无关,于是自己干自己的事,这样就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其后果必然是学习效果的低下。此时,教师需采取某些措施来改变这种状况。

首先,一定要让所有的活动都停下来,是全班绝对安静,小声提醒学生要小声说话,特别是学生在汇报的时候,提醒学生要尊重别人,其实也是在尊重自己。或也可以利用某些信号来提醒大家,比如“拍掌两下”等。实验表明,课堂中最好的状态是教师难以从中听出某个人的声音。

其次,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在交流时,教师可让其他学生叙述别人发言的主要观点,并与自己的意见相比较,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让学生逐步明确认真听取别人意见,既是对别人的尊重,又能从别人的意见中受到启发、提高认识。

初中化学学期教学反思4

活动1中教材直接通过学生观察“用大针筒把空气压入石灰水中,发觉石灰水变混浊(速度慢)”来得出结论: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而学生尚未有“二氧化碳能使橙清石灰水变混浊”的“前知识”,因此仅仅通过这一实验就想得出这一结论势必有些困难。因此我在作这个实验之前,先作好铺垫:取三支试管,辨别倒入橙清石灰水,然后让学生用吸管在其中的一支试管中吹气,发现橙清石灰水变混浊,学生很快就明白了是吹入的二氧化碳使橙清石灰水变混浊了,在了解了二氧化碳的这一性质之后,再在第二支试管中用大针筒压进空气,发现橙清石灰水也变混浊了(由于效果没有是很明显,改良方法——将其置于黑色背景下),但速度较慢,通过比拟,学生很容易得出“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而且含量较少”。

活动2中教材通过让学生观察“将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到一瓶空气中,发现木条继续燃烧,且没有燃烧得更旺盛”来得出结论:空气中含有氧气。同样的,学生尚未有“燃烧需要氧气”的“前知识”,所以很难得出这个结论。因此在实验之前,我也是先作了“将木条放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到氧气能够支持燃烧,然后再作上面这一实验,学生发现木条在空气中也能燃烧,但没有氧气中剧烈,马上就能得出“空气中有氧气,但空气中的氧气浓度较低”的结论。中间体

活动3是通过无水硫酸铜来检验空气中水蒸气的具有,考虑到无水硫酸铜由红色变为蓝色的即时效果不是特别理想,这一实验需要教师在课前一天作好准备——将无水硫酸铜敞口放在空气中。

其中验证空气中存在水蒸气的实验中书本上用的是让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通过颜色的改动来证实空气中水蒸气的存在。虽然用了冰快来增强空气中水蒸气液化为水的几率,但是仍需要较多的时间才干到达效果,在课堂上是很难达到鲜明的实验效果。而且在上课的这两天天气一直都是阴雨天,实验药品(无水硫酸铜)自身就呈现为淡蓝色,我们只有通过加热使其变成白色的反证来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后来听了外国语老师的课,我觉得把上一章的实验(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的结晶水的含量)结束后的实验药品彩腔回收,而是让学生带回家,不密封保管,等现在来上这节课时再把药品搌示进去就能观察到良好的.实验效果。把课堂上演示实验变成每个学生的家庭实验,而且还不需要学生作过多的工作,而能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值得借鉴。

无机化工

一、逆向思维解决问题

用“瓶子里还有气体吗?还有几?”的问题翻开学生的思维,通过逆向思维解决消耗气体氧气的含量为约1/5,并且用燃着的木条伸入赊的集气瓶中,米条熄灭,又一次直观的得出氮气的性质:不助燃也不支持燃烧。

二、注重生成激发思考

另外可以看出这个老师的课堂机智及重视学生的生成,比方说讲到实验失败的原因时,有同学提出,可能是外界的气压本身低。他将这个课堂生成的问题抛给学生:外界的气压本身低,自己对于这个问题怎么考虑?

三、充沛挖掘引入实验

前逆空瓶不空的引入实验,事实上这个引入以前上课也有用过,在证明空气的存在的实验中,设计这样的实验:把空塑料瓶的空气在水(加红墨水)中挤出来,并观察到松手后,塑料瓶中出现水柱。这个实验既证明了空气的存在,温习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并为后面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中水从烧杯挤入集气瓶中的实验现象的原理剖析作一个知识的铺垫。

但他在通过挤压空瓶排水冒出气泡来证明空气的存在之后,接着又让学生看水的倒吸,为了看的更清楚,他将里面的空气进一步的挤出,倒吸的水就更多了。事实上这个环节揭示了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听课事先就觉得这个环节的设计较好,这样学生能自己解释后面水为什么能倒吸的原理,

而且让学生能自己理解倒吸多少体积的水,说明减少了多少体积的气体,轻松解决实验中难点的现象解释,有点遗憾的是,他没有多问一句:为什么会倒吸呢?如果此时让学生自己去讨论原因,学生能很好的用气压解释,能很有效的指导下面检验氧气多少的实验设计。

在实验的过程中放入的红磷是过量的,从红磷的剩余与火焰的熄灭可以证明剩余的气体是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但是如果在这个实验过后,再用扑灭的木条置于集气瓶的瓶口,观察到火焰的熄灭则可以更加直观的再次证明剩余的气体的性质。

篇2:初中下学期化学教学计划

在我们课堂教学中常出现“课堂热热闹闹、课后风过树梢”的迹象,合作学习过程中常出现较大的噪音。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一味地举手,不停地喊“老师,我……我”,更有甚者用胳膊把课桌敲得咚咚响,以至于学生难以听清彼此的说话声。或者当教师没有让自己发表意见时,觉得这些与自己无关,于是自己干自己的事,这样就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其后果必然是学习效果的低下。此时,教师需采取某些措施来改变这种状况。

首先,一定要让所有的活动都停下来,是全班绝对安静,小声提醒学生要小声说话,特别是学生在汇报的.时候,提醒学生要尊重别人,其实也是在尊重自己。或也可以利用某些信号来提醒大家,比如“拍掌两下”等。实验表明,课堂中最好的状态是教师难以从中听出某个人的声音。

篇3:初中下学期化学教学计划

关键词:三学期制,精细化学品化学,教学,改革

近年来,一些高校将一年的两学期改为春夏秋两长一短的三学期,一股学期制度改革之风在高校悄然兴起。“三学期制”的实行不仅是一个学习时间安排上的改变,更是一种学习制度上的改变,它与实施学分制、选课制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短学期能为学生社会实践创造条件,能够拓宽高校学子的学术视野,同时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使教师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教学科研及社会实践,参与国内国际学术研讨,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另外,实行“三学期制”将使学生跨校区、跨年级、跨专业修课成为可能,有利于实现学分制的选课制[1,2,3]。然而,“三学期制”的实施,同时也缩短了学时,减少了每个学期的教学时间,这样势必会对原有教学秩序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结合本校学期制改革,重点讨论“三学期制”下工科院校精细化学品化学的教学改革。

1 改革理论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精细化学品化学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包括表面活性剂、合成材料助剂、石油化学品、药物与中间体、农药、涂料、染料与颜料、香料、食品添加剂、日用化学品、水处理化学品、精细陶瓷等种类众多的产品,内容相当繁杂。我校安排理论教学课时48学时,实验教学24学时,在“三学期制”下如此多的内容是不能全部讲授完的。因此,我们结合本课程的学时、本专业与本地的实际情况来改革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1.1 教材内容的取舍与补充

结合重庆市化工行业的发展特色,我院精心选择了精细化学品化学教材[4]。在选择讲授内容时,主要讲授表面活性剂、石油化学品、药物与中间体、农药、涂料、染料与颜料、食品添加剂、日用化学品和水处理化学品等章节,而对合成材料助剂、香料、精细陶瓷、含稀土的精细化学品等章节暂时舍去不讲。同时,我们也增加了选讲内容的最新研究进展,让学生能更加生动的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存在的问题等。譬如,在讲授表面活性剂时,除讲授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特点及基本性质外,还补充讲解了表面活性剂的研究热点———双子表面活性剂,介绍了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特点、优良的性能及实际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这样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使所选择的教学内容既有重点,又能使学生在精细化工领域有一定的知识广度,并能了解本领域内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

1.2 运用多媒体教学,精讲与略讲相结合,突出教学重点

结合专业与本地实际,我们对传统的经典内容加以精选、精讲,通过贯通、融合和相互渗透,以减少课程的重复、罗列现象。课程理论教学主要介绍精细化学品特有功能的基本原理、构效关系、合成化学、使用范围、生产技术、产品品种及配方。但课堂的讲授重点主要是基本原理、构效关系和应用领域,适当列举具有代表性的市场产品配方以巩固所学内容;而对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化学、使用范围、生产技术、品种等加以略讲,或者留给学生课后自学。这样可以大大突出教学重点,减少讲授内容,而又不至于使学生失去完整内容,且有利于使学生学会如何寻找事物的内在联系,掌握课程的精华,达到纲举目张的目的。

此外,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讲授课程。多媒体教学外表美观、形式多样、信息量大、交互性强,不仅可以减少板书的时间,增加课堂上传授知识的信息量,使教学重点突出、准确生动,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宽松、形象、交互式的教学环境中接受高密度知识的传授,提高学习兴趣,进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巩固[5]。我校的精细化学品化学采用多媒体教学,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把实际精细化学品和相关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将图像、文字、声音和动态视频等手段直观、生动地把传统媒体技术条件下难以表述的现象与过程主动而形象地显现出来,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主动,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大了课容量,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量,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总之,随着学期制的改革,只有适应新形势,不断对精细化学品化学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做到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从而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复合型人才。

2 加强课程实验改革,大力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及综合素质

精细化学品化学实验课是我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必选课程,属于精细化学品化学的配套实验课程,安排学时为24课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较多的精细化学品制备技术,提高其综合素质,为将来从事精细化学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但该课程涉及的内容面广,在课时相对较少的情况下,结合重庆市化工支柱产业发展规划及学院自身教学条件,主要对实验内容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改革及探索[6,7]。

2.1 结合教学及科研实际,精选实验内容

以锻炼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我们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选择与本地化工生产实际以及本院教师的科研实际、联系比较紧密的实验内容。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减少了单一性和验证性的实验内容,增加了综合性或探索性实验。如结合日用化工课,在实验室中完成一些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以及化妆品、洗涤剂等的配制,其实验内容包括合成、组分分析(使用气相色谱)、工艺条件选择、表面活性的测定(使用表面张力仪)等,通过对这样一个简化组合系统实验,可达到对多个原理、多种实验方法和仪器设备的掌握,了解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

2.2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实验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正确使用仪器,取得正确实验数据,正确记录、处理数据和表达实验结果的能力。实验改革中始终注意发挥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不同的实验阶段我们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在专业综合实验中,采用实验前的综合讲解、实验中一对一辅导和讨论的教学方法,以学生学习为主,老师指导为辅,训练学生对实验仪器的操作技能,当学生遇到问题时,老师指导他们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如在合成染料时,可结合不同纤维织物有的水洗掉色,有的光照褪色,有的色泽灰暗,有的鲜明等日常现象,让学生讨论其原因所在并提出改进方法。在综合性或探索性实验中,则由指导老师布置题目,由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拟定实验方案、动手方案、成本分析及完成报告。教师在此过程中,指导学生正确快速查阅科研文献,启发学生探求文献研究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启发学生换位思考,提出“如果同样的问题你来做,还可以如何改进?”等问题,要不断鼓励学生,使学生克服畏难心理,为学生营造一个活跃思维、积极讨论的氛围[6]。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再如何进一步地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这种启发、引导、讨论的实验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3 改革考核形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合理的考核制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知识面宽,将理论学习考试与实验应用考试相结合,我们设置了不同专题,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题去查阅资料,以论文形式考核;或制成幻灯片,为全班同学讲解,以报告形式考核。通过这种形式既锻炼了学生检索文献的能力,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利。

就理论考核而言,我院学生精细化学品化学理论的最终成绩大致由考勤记录、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成绩或课程论文加报告形式等三部分组成,其中考勤记录、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成绩分别占总成绩的10%,20%~30%,70%~60%。平时作业形式多样,包括思考题、针对教学内容所设置课堂练习、课堂讨论的发言积极性等等,这就要求老师必须对考勤记录和平时作业等认真记录、批改,对同学的不同状况做真实的记录,作为最后学生成绩评判的依据。而对实验考核而言,我们采用考勤记录+实验报告+平时成绩的综合成绩来考核。实验报告主要从学生的实验原理、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结果与讨论等多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平时成绩也主要针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实验态度、仪器的安装和操作、实验秩序等多方面采取了量化考核,对每个实验项目事先制定具体的考核表,将各种实验操作技能分解在考核表中进行考核。

通过上述考核形式的改革,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而且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实现了基础理论扎实、操作技能过硬的培养目标,同时也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必要空间,有利于其综合素质的培养。

4 结语

化工产业是重庆市的特色五大支柱产业之一,我们结合地方及本校“三学期制”的改革实际,在教学环节中有针对性的精选教学内容,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并重,改革考核形式,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到上学期结束时就初见成效:在本校的本科科研立项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对查阅专业文献比较熟悉,遇到问题能认真思考、较快进入课题,受到指导老师的好评。这些反馈信息表明我们采取的上述探索是成功的,即能提高精细化学品化学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等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徐永辉.我国高校学期制改革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0):47-48.

[2]王源.“三学期制”给高校带来什么[J].教育,2006(12):19-22.

[3]靳国庆,周景春,孙立海,等.关于高等学校实行三学期制的几点思考[J].高教研究,2006(2):97-98.

[4]闫鹏飞,郝文辉,高婷.精细化学品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7.

[5]徐晓勇,王成云,王利民,等.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6(3):29-31.

[6]王国卫.精细化工实验教学的探索[J].科协论坛,2009(10):163-164.

篇4:新课改下农村初中化学教学

关键词:农村初中 新课程 化学教学改革 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226-01

笔者在四川省宜宾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任教十多年,目睹了学校的巨大变化,但从整体看,还存在硬件设施差、师资力量不足、多数家长重视程度不够,教育观念落后。新教育形势下,虽然推行新课程,但教师们还没有适应全新的课改,拿着新课本,上课还按原来步调,讲的多,作业压到课外。学生从上课一直听到下课,似乎在看电影、电视,学习状态不佳,学习积极性不高,主体作用没得到发挥。

一、没有适应全新的课改主要原因

1、新的教学理念还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新的教育改革形势下,我们市区的教研室相关部门都集中对老师们进行了培训,学习了新课标以及新课程的教学方法,向老师们展示了新课程背景下的上课的经典模式和示范课,专家也向老师们讲解了新课程实施的重要性和意义,同时对新课本进行了讲解。但老师们回到学校后,有的老师还认为不如老的教学方法管用,一堂课内能讲解非常多的知识点,便于控制课堂情况,整堂课能按老师的意愿进行。实际上这是老师们对新的教学方法不重视,课堂结构简单;满足于已有经验,不愿意积极尝试,默守陈规。

2、农村学校评价体制影响老师们进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目前我处农村学校面临比较大的考试压力,家长评价一个学校办学水平高低,完全以中考能考上多少人为标准,而有些相关部门也是以分数论英雄。不关注过程,只关注最终结果,不关注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只重视学生考了多少分,这样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学生学习中被动接收,对所学知识并没有完全真正理解,不能灵活运用,在升学考试后,以至于有些老师埋怨试题出得太灵活,让学生考不到高分,受到领导批评,影响奖金、声誉等。没有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3、农村学校师资薄弱,教师自身素质的原因

农村学校地域条件的关系。尤其是化学科教师,人数不多,交流面窄,对新课程理解不深,老师还是偶尔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有的效果较好,但有的效果并不理想,要么上课时间严重超时,要么无法控制课堂节奏,更甚者,形式上搞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学生自学,课堂看起来热闹非凡,但学生实际上没有动脑,没有真正让学生学到能力,仍然是几个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回答问题,其它同学附和,形式是新的,教学仍然是旧的。

二、具体举措

1、教师首先要改变落后的教学观念

目前大多数老师的实际教学教程中,都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中规中矩地按照教材机械地进行教学,实际上就是让学生模仿,被动接受,毫无主动性,那么课堂教学效率和有效性就可想而知了,更谈不上课程改革了。如果从新课标要求出发,改掉以往机械、沉闷的教学模式,改掉所谓目标明确、结构严谨、层次清晰的机械模式,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表自己看法,真正让学生动脑和动手、自主学习,创新设计新的教学方法。让老师们真正认识到新的教学方法的魅力,充分调动老师们进行教学改革积极性。

2、从学生的成长角度设计教学过程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处理课堂很多具体细节问题上,是否能很快转变,让学生的需要是否真正地被注意和重视,这是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应多观察,学生都在干什么、想什么,学到了什么,该怎么教,更多地把关注点放在学生身上。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自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3、上级各部门要改进对教师的评价机制

进行新课程和教学方法改革,不是不考试了,考试内容要作改变。比如改变一些传统的命题方式,不能只考查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能力,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能力,多角度多维地考查,让考试的试卷是一种导向,多角度评价。

积极让农村学校家长进学校,进课堂,和学生一起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也是有效的促进学生积极学习和老师认真上课的非常好的措施。家长进课堂,不但对学生有督促作用,同时对老师也是一种监督,这样让老师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同时进行学生满意度调查,家长满意度调查。综合评估该老师的教学水平,决定奖惩等。

我们学校课程和教学改革已经逐步落实在行动上,校领导特别重視并切实推行,制定一系列制度和配套措施,激发起老师的课改热情,也设法组织了老师们外出培训,先后赴洋思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去杜郎口学习“三三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等,旨在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学习先进经验,取长补短。

三、结语

篇5:初中下学期化学教学计划

初中化学上学期走进化学世界教学设计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2、常见的物理变化有,化学变化有,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是

3、物质的物理性质要是描述物质的、、、、、、。

4、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结论:(1)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溶于水;(2)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层,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3)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生成了,其中含有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该气体能使变,说明蜡烛中含有元素。在蜡烛火焰上方放一白瓷板,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元素

(4)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既有变化,又有变化。也说明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也会发生物理变化。

5、对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 结论:1.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的含量高。2.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3.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

篇6:高二下学期化学教学计划

工作内容:

1、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立足课堂,制定备课、上课、改作、辅导、考试标准和要求,加强过程检查和质量监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高效率的课堂是教学永恒的追求,通过集体备课活动克难攻坚,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到每两周一次进度的统一与教材的研读、讨论,每周都有一次碰面会。

2、落实听课制度:备课组长每学期对本组教师至少听课一次,新老挂钩的青年教师,每学期听课量占课时数的80%以上,以下教龄青年教师听课20节。

3、加强组内交流,本学期准备轮流听组内老师的小范围随堂课,取长补短,促进相互提高。

4、重视习题研究,响应学校的周练计划,周练的练习责任到人,由专人负责。

5、加强学科竞赛的指导,有效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目标是化学奥赛初赛。

6、重视理论学习,提高教学水平: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培训,更新教学理念;学会反思,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和心得,积极参加市里的论文评比和教学设计评比。

教学办法:

1、尽快熟习学生,懂得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对教学进行调剂。

2、多做学生工作,要经常找学生谈心,分析学化学的根本办法

3、改良教学方式,多采用讨论启示探究试验探讨等方法,活泼学生学习氛围, 进步学习兴致。

4、面向全部学生,注意各层次的学生基础尽量使优生有事做,差生不灰心。

5、多接洽生涯,如介绍一些适用先进的科学技巧,如燃料电池汽车,天然气汽车,高性能资料等进步学生的兴致。

6、增强落实学生的学习,全批全改,个别学生还可采用面批。真正重视以练习来增进理解的方式。

篇7:高二下学期化学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的教学工作,将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中心,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全面提高学生基础知识和化学水平,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制订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和复习方案,保证我校的化学必修学业水平测试一次性过关,力争圆满完成上级和学校下达的任务。

二、教材及学生情况分析:

(一)教材分析:

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关系到物质的用途。化学与制药、石油、橡胶、造纸、建材、钢铁、食品、纺织、皮革等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的产业都与《有机化学基础》有关,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与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将一个飞速膨胀的知识体系呈现在学生面前,这就需要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感受化学在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是所做出的贡献。在学习有机化学基础时,应知道学生从简单入手,逐步学会解决复杂的问题,学会用化学的眼光和思维去审视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

选修1《化学与生活》模块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以下四部分组成,第一,关注营养平衡,第二,促进身心健康,第三,探索生活材料,第四,保护生存环境。

从知识体系上看,《化学与生活》更多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的角度展开教学,利用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和理论来解释生活中的很多生活问题:营养与健康,生活与材料,环境和生存等,知识点深入浅出,充满生活情趣,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在教学利用这一特点充分及时引学生对化学的重新认识,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信心和热情。

基于以上情况,在化学教学中特别需要组织好学生讨论,总结、列举各种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及时对周围的生活现象和问题进行各种观察、同时结合化学实验等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克服对化学学习的重新认识,使学生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并习得相关的操作技能。突破学习难点。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细胞研究和应用方面的信息,进行交流,以丰富相关知识,加深对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认识。

(二)情况分析:

就化学而言,高二化学教学要完成选修1《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学习,该模块是在高一化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化学的学习,但学生进入高二后由于化学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化学学习习惯和方法没有建立,对化学学习不感兴趣。选修化学的学生要完成选修《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原理》。这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更差,同样打好基础是关键。况且由于分班的原因,学生普遍认为学习化学是没有必要的,也就是说,相当一大部分学生学习化学的目的并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基于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纠正调整学生的化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同时必要时对他们的基础知识进行必要的补充,对成绩稍微好的学生更要不断加强指导。教师需更快,更好地走近与了解学生,不断地给学生信心与鼓励,并认真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化学必修学业水平测试做好铺垫。

三、教学目标与任务:

继续认真学习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开展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研究,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把研究新课程中增加的实验作为重点,引导学生乐于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新课程的知识体系的设置与旧大纲的不同点为突破口,深刻、具体领会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并以此为指引,对照课标进行备课,特别注意新课标中增加的内容、实验、知识顺序的编排的不同,注意研究不同的教材对课标的知识点阐述、教法上的不同,从而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案,使本学科的教学稳步前进。

针对学生基础较差的实际,在教学上采取稳步前进的策略。即新课要求讲解详细,适量的作业,及时评讲,加强解题方法的讲解,遇到学生不过关的地方要及时补上,以减少高二复习的压力。

四、指导及教育目标

1:根据学校的教学要求和会议精神,加强集体备课,认真听课,落实课堂教学。

2: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分层次开展教学辅导。

3:加强学生学习化学心理辅导,从生活中的常见的问题和现象出发,引导学生学会关心生活和自己,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外的兴趣,调整学生学习化学的思维和习惯。

4:化学班学生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重于实验和课外知识的探究和收集及整理,加强逻辑教学,落实基础知识。

篇8:新课程下初中化学的有效教学

一、团队合作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

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 把握正确的教学方向和恰当的教学要求, 解决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集体备课是打好团体战, 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最有效的校本教研模式。我们化学组每周四组织几位同年级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 通过讨论, 基本做到统一进度, 统一资料, 统一课件, 这样实现了同学科教师间的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 经验通用, 为“有效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有效教学”

教育教学研究表明, 以一种愉快的内容和方式去教育学生比任何声色俱厉的批评更容易让学生接受。针对当前一部分学生呈现学习动机不强, 任性, 不愿吃苦, 思想易波动等特征, 我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给学生以宽松、愉快的教学环境。

1.从教学语言入手。教学语言是教学能力的一种体现, 教学语言除了达到“准确”“简练”“富有逻辑性”等要求, 还要加上“幽默”, 这样就更有利于情感的调动, 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相关知识。

2.特别注意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课堂评价是有效教学的催化剂, 不管教师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都需要教师及时进行课堂评价, 我注意用赞美的语言激励学生, 用委婉的语言批评学生, 我会对准确的答案给予肯定, 也会对闪着创新火花的思路给予鼓励, 我会对学习态度好的学生给予表扬, 并充满期待。

三、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 强化“有效教学”

我在教学中, 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常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 介绍一些与之相关的应用。有时也介绍热点问题或新材料等, 使学生真正树立学以致用的观念。例如, 联系当地出现焚烧稻草的行为进行环保教育, 也谈到“温室效应”导致冰山融化, 海平面上升。又如, 讲授《乙醇》时, 我做了如下导入:“乙醇俗称酒精, 中国诗歌里有许多跟酒有关的名句。例如,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实际生活中, 少量饮酒可以活血, 有解除疲劳和振作精神之效, 而过量饮酒会刺激人的神经系统, 使人酒精中毒, 那么, 乙醇究竟有什么性质呢?”此引出下面的教学内容。

这样的理论联系实际, 有效地拓展了资源, 培育了学生思维, 促进了“有效教学”。

篇9:教学情境下的初中化学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情境;设置

教学情景的设置是通过一系列的化学要素构成一个化学体系,成功的教学情景能使得教学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体现了化学教学的价值,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形成问题意识,让中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一、创设生活情境,感受化学问题

化学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发展 起来的,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的发展相关。现行化学新教材内容的设计尽量贴近了生活实际,甚至手中的一张纸,呼出的一口气都成了学生自己的研究学习对象,这样的学习易被接受。直观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更容易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化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教学时,我们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选择学生身边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探索的问题、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素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比如,家中的食盐为什么会变潮?在城市的街道上撒的物质为什么会使雪融化?碰了醋的紫甘蓝(紫白菜)怎么变红了?等等,通过大量具体的、真实的生活事件,引导学生感受体会了解化学问题。

二、创设直观情境,帮助理解

加拿大著名的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说:“媒体是人体的延伸。”现代多媒体技术,主要包括录音、投影、幻灯、视频、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化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手段,能把化学中的微观结构、不易实现的实验、不易观察的实验现 象等以生动的动画、图片、文字以及优美的声音有机地集成并展现在屏幕上,实现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从而帮助学生更真实、生动、形象地理解教材,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时,同学们由实验已经知道酸和碱能发生反应,并且得到白色固体,但是,白色固体是什么物质呢?同学们此时急切想知道白色固体会是什么?教师乘此机会,利用多媒体展示了flash动画,模拟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化学反应:氢氧化钠在水中解离出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而生成了难解离的物质——水,同时,钠离子和氯离子仍然存在于溶液中,水分蒸发后,氯化钠成晶体析出。通过多媒体动画创设的直观情境和对此过程认真的思考,学生不仅明白了白色固体就是氯化钠,而且也帮助学生理解了中和反应的实质。可以說,在不知不觉中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多媒体动画的微观模拟中迎刃而解了。因此,多媒体教学创设的直观情境,帮助学生对微观知识加深了理解。

三、设置化学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中问题探究的过程就是在问题情境中师生共同参与问题的发现、分析、解决的过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力求通过问题的引导和情境的渲染,让学生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中,体验探究过程,掌握化学知识,获取能力发展,这是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不仅能引导学生在质疑、探疑、释疑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而且能使学生树立起科学探究精神。在讲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反应时,先让学生回想燃烧的定义,然后提出“燃烧一定有氧气参加吗?”不少的学生是“一定要有氧气参加”的答案,但当学生眼见到氢气在氯气中剧烈燃烧后,这“出乎意料”的现象,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矛盾冲突,学生迫切想知道其中的缘由,对这一知识的认定恐怕使学生终生难忘。这样的例子很多,如“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十毫升水和十毫升的酒精混合体积小于 20 毫升”等等现象。

四、利用调查与实践创设情境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利用调查与实践使同学们找到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最佳结合点,感受到化学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

案例:水的污染和防治

创设情境:在学习“ 水的污染和防治”这一课题时, 联系我们学校门前的河流已受到污染, 上课前一周给学生布置调查任务(强调注意安全),河流的水为什么会被污染?污染的河水水面为什么水草茂密?水下鱼虾生长如何?水的污染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危害?面对水的污染我们能做些什么?让学生带着要“ 探究” 清楚这些问题的态度, 学习“ 水的污染和防治” 的全部过程, 在上本节课时同学们都能积极展示自己的调查成果,通过自己的实践研究深切认识到水污染的危害性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了本节内容,同时, 又加深了学生对十八大提出的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的理解。

五、利用化学史料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化学乐趣

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先生说过“化学可以给人以知识,化学史更可以给人以智慧”。在化学教学中恰当利用化学史料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能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的伟大人格力量和科学精神。例如:在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学中,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总结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理论后,用下述化学史料创设情境进行知识反馈。两位科学家的“争论”:167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在敞口容器内燃烧金属锡,发现反应后物质质量增加了,由此得出反 应前后质量不守恒。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在密封容器内燃烧金属锡,发现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然后经过大量反复的实验,都得到同样的结果,由此得出反应前后质量守恒。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当初波义耳没有发现质量守恒定律,学生结合已掌握的质量守恒定律的知识进行思考,得出答案。师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然后继续介绍史实: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利用天平精确的实验得 到了同样的结论。拉瓦锡将45.0份质量的氧化汞加热分解,恰好得到41.5份质量的汞和3.5份质量的氧气,也证明:参加化学反 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之和。1777 年后这个重要定律才获得世界公认。上述利用化学史料创设情境,不仅 对所学知识作了适时反馈,同时也向学生介绍了质量守恒定律理论的形成是科学家长期不断探索的结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体味科学精神。

篇10:高一下学期化学教学总结

新课改的形势愈演愈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也随着改变,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式,在边学边教的过程中,付出一定的辛劳,有得到一些收获,当然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改进。以下是我对于高一下学期的化学教学的总结:

一、课改之风来袭,教学思想改观

今年,是广西实行新课改的第一年,课改之风来袭,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也要随之改变。一切为了学生。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重要。课堂上舍得花时间给学生,让他们能有充分的时间看书、思考和练习,不能让学生太过依赖老师。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合作是很重要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学会和同学之间合作,懂得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会主动寻找学习方法,主动学会解决问题。在课堂处理时,时时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既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可使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和成就感。

二、学习小组合作,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学习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是势在必行了。学习小组的运作已经稍显成熟了,学生对于这一学习方式也比较熟悉。第一,学生需要主动与他人合作,了解合作这一方式的重要性;第二,学会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要主动与他人分享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学习方法。第三,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课堂效率提高了,对于学习的方式、学习的状态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信心。

三、习惯从基本抓起,学会主动思考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弱,没有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不会主动思考问题。所以,锻炼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基础抓起,稳步前进。在做笔记的时候,把要点记清楚,课后再补充完整,还要注意表达方式的准确,养成规范表达的习惯。在作业完成方面,进行选择性的批改,或者采用同学互改的形式,以提醒学生注意预习和及时复习。在一些阶段性的考试中,题目错误的书写到错题集,一一改正,并自己在错题后面写出清晰的解释,意义在于一方面可以再次熟悉这种类型的题目的做法,另一方面是在往后的复习中可以参考同种类型题目的做法,也可系统的复习自己常常出现错误的题型。

学会思考,是很重要的学习方式。学会独立的思考,能有效地解决问题。课堂的思考时间一定要足够,让学生充分地运用自己的大脑,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以此来自主提高学习效率。

篇11:初三化学下学期复习计划

我们的复习计划是: 一是做好时间的统筹安排。各阶段和各部分内容的复习,一开始就要在时间上做好周密的安排,切忌头松尾紧,或像踩西瓜皮那样踩到哪里滑到哪里。初三下学期新课基本上结束了,就要开始转入全面复习了,大体上安排三轮复习。今年的复习时间,我是这样安排的:

3月1日至4月15日进行第一轮复习,主要是复习课本,抓章节过关;

4月16日至5月20日进行第二轮复习,主要是分类划片复习,也就是专题复习,形成知识体系;

5月21日至6月14日进行第三轮复习,主要是综合训练,提高能力。

6月15日至6月28日查缺补漏阶段,强化一下易错题和重点题型。

二是合理使用好资料。对学生的复习资料要精心选择,合理使用,达到最佳效果,对每一轮的复习,精心选择配套资料和练习,侧重对重、难点知识及学生易错题型的训练。

三是提高课堂效率。精心设计好每一堂复习课,既然老师们都认为复习课是最难上的课,那就应该在教学设计方面多花时间,力争向课堂要质量。

2012年3月2日

篇12:九年级化学教学计划(下学期)

本学期初三新课将在4月中旬结束,其余时间将转入复习,复习将占据本学期大部分时间,约为两个月。现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依据自主互助学习的理念,围绕落实“345”教学摸式,更加关注小组建设与管理、教学流程(或模式)优化、学案导学研究以及导学案编制、使用与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认真学好、用好《“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估》,在学习和借鉴的过程中,首先要认真地进行分析研究,搞清各个环节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学习,把有用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东西,逐步形成适合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使自己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2、以考纲、考题为向导,围绕重点、考点抓主干,贯通“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促综合,强化落实能力,达到“巩固、完善、综合,提高”的目的。

二、主要任务

四月结束新课,进入复习阶段:

1、构建知识网络。通过复习侧重于点转变为重连线和结网,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使零碎知识结网成片,构建立体的知识大厦。

2、注重能力培养。通过专题复习,总结解题方法,指点解题技巧,敲打注意问题,指明应用方向。归类总结,搭桥过渡,形成有机整体,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三、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是:以市学业水平复习指导丛书为依据,搞好专题复习,辐射全书。宏观把握,微观深入;穿针引线,上挂下联;整理体系,构筑框架;错题再现,归类总结;举一反三,培养能力。

1、设置专题抓重点。对照2010年中考《考试说明》,分析近几年的中考题和2010年市学业水平复习指导丛书中的样题及题型示例,根据学情实际,设置专题训练,重视基础,突出重点,强化薄弱环节。

2、精讲结构抓联系。复习应避免繁杂图表的知识罗列,防止空洞分析知识结构,着重通过例题分析抓住前挂后联,对知识进行穿插综合。

3、分析例题重能力。要选择新颖性、典型性、知识规律含量高,能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题目为例题,同时要兼顾各种题型。讲评要深刻透彻,做到五抓,即抓联系、抓变化、抓变式训练(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归

一)、抓思路分析、抓方法技巧的总结,努力做到举一反

三、融会贯通。

4、跟踪补偿重落实。课堂和课后的跟踪练习要限时限量,以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检测要全部及时批阅,同时做好考情分析,要舍得花时间,认真搞好试卷讲评,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跟踪补偿,真正把复习的“练、批、测、评、补”几个教学环节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四、教学策略

1、制定详实的复习计划。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把教学内容和时间进行有机的划分,做到胸有成竹,有条不紊。

2、构建网络,确立专题,抓实复习

复习起着承上启下作用,是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促进知识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是学生知识与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引导学生把各部分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的点串成线、结成网,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而解决问题

3、加强复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复习教学的主渠道在课堂,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可见,课堂教学效率问题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复习的基本课型有:知识梳理课和讲评课。

知识梳理课。精选习题→自主练习→合作交流→疑难展示→点拨拓展→巩固落实

基本程序设计,比较常用的有:①以题目带知识,考点知识化,知识问题化。即先练后讲。②以结构带知识,从知识结构入手切入复习,顺藤摸瓜,各个击破。即先讲后练,讲练结合。③问题导学式,精心设计高质量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回归课本,让学生直接填写或在课本上找答案。至于按哪种程序进行,可针对校情学情实际选择,一般来讲,基础好的学校或班级,可选择先练后讲,基础稍微薄弱一些的学校或班级可选择先讲后练。近几年教学实践证明,一堂课中,应既有先讲后练,又有先练后讲,同时,要给学生一个“悟”的时间与空间,做到“讲—练—悟”有机结合,效果会更佳。一般来说,切入复习,宜采用先练后讲,以问题(或题组)为依托组织教学,即知识考点化、考点问题化。这种复习方式,选题最为关键,尤其是复习导入时所选题目(题组),既要有基础性,又要有代表性,题目越基础、越经典,效果就越好,就越能真正实现浅入深出。在知识梳理课中,出现频率很高的教学环节,就是化学用语的教学,如何进行化学用语教学?方法很多,但没有很好的法子,常用的有:(1)机械记忆,但要辅助必要的教学活动,有的教师曾总结过一句话,叫“三多二快”,多上台、多书写、多暴露,快反馈、快矫正。(2)归类(比较)记忆,对不同的化学方程式进行分类,通过比较、联想,强化记忆。

(3)在课堂上进行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比赛。(4)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使用化学用语时的常见的勘误表等。

讲评课。自主检测→反思自纠→疑问互解→问题展示→重点讲评→跟踪训练。

讲评课是复习中最常见、最重要的课型。细化一下,又可分试卷讲评课和习题讲评课。学生的能力在复习中能否有效提高,讲评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要上好讲评课,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讲评的几个环节。无论哪种讲评课,都必须确保“训练—批阅—反馈—讲评—补偿”等几个环节的完整与落实,即落实好“四必”复习教学原则: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

2、讲评的基本方法。评的基本方法就是归类讲评,归类的形式很多:按考点要求归类;按能力要求归类;按解题思路方法归类;按题型归类;按错题、错因归类等;同时错因分析,有知识方面的、有又思维方面的,心理方面的等等。

3、讲评的基本要求。讲评要做到五忌:一忌讲评无针对性;二忌泛泛讲解抓不住重点;三忌简单对答案分析不透,要点不清;四忌就题论题,不归纳,不总结,不深化;五忌讲完了事,不跟踪补偿。据此,讲评力求做到以下几点:(1)归类讲评,对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归类讲评,切忌头疼医头,脚疼医脚。(2)重点讲评,精讲不等于少讲,而是针对讲评。针对讲评,从大的方面来说,讲重点、讲热点、讲双基应用的薄弱点,讲学生的易错、易混、易模糊点。具体讲每一个题时,应重在讲思路、讲方法、讲规律。(3)注重过程评析。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充分展现思维过程(你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要这样想?);针对学生思维缺陷,切实讲清错因,以达到“与其伤其十指,不与断其一指”教学效果。(4)变式讲评。注重变式(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归一)训练,从多角度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规律,讲评不仅就题论题,更重要借题发挥,讲这个题的规范解答;讲这个题的深化变形;讲这个题与同类型题目的联系等,使讲评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5)讲评课也不能“满堂灌”,必须给学生留有思考时间与反思的余地,一般约10—15分钟,时间长短可根据校情学情而定。(6)跟踪补偿,二次过关。针对学生存在的重点问题,要设置跟踪补偿练习,补偿练习又分当堂补偿和专题补偿,当堂补偿练习,短小精悍,数量不多,质量要高,针对性要强。专题补偿又叫阶段性补偿。每次讲评,要求学生,红笔纠错,错题入集,二次批阅,专题补偿,三次过关。讲评的几个原则:①及时性②针对性③层次性④反思性⑤开放性、创新性(探索性),即变式训练⑥补偿性

无论什么课型,讲与练都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重要环节。这是复习教学中首先要研究好的一对矛盾,讲须练、练必讲,但讲什么、练什么,讲多少、练多少,有个度的问题,这个度是个教学艺术问题,也是决定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关键。

4、切实编好用好学案,努力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1)几年的学案教学的实践证明,“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是目前最实用、最具实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不仅要坚持,而且要不断发展完善它,在今后的使用与研究中,要特别注意加强对编者编写意图的研究,并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①学案与教材关系;②学案与教案关系。学案的使用不能脱离教材,教材是源,学案是流;学案不能代替教案,教案不能等同学案;学案要有针对性、实效性。

(2)通过课堂调研发现,部分学校、老师课堂效率低下,完不成复习任务,积重难返,造成教学质量下降。具体表现在:学案质量不高,许多是不经选择的大篇幅复印成型资料,不适合学生的学习;学案使用不好,把学案当成“讲义”“讲课提纲”“讲”;学案落实没有到位,批阅不及时,信息反馈慢,课堂教学针对性不强,只能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教学,随意性太大;课堂设计不科学,内容与时间搭配不合理,各环节不能优化,浪费时间

太多。

5、精心选编训练素材,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学生的能力是练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这是复习中大家达成的共识,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训练,精选习题是关键。

化学习题与试题选编总的基本原则:以低中档题为主

(1)习题与试题的编选要贴合自己的校情、教情、学情实际。

(2)习题与试题的编选需要原创与改编相结合。

(3)化学试题的选编要重视教材习题的研究。

(4)选编习题与试题时要增设适当的开放性试题。

(5)习题与试题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6、向规范化训练要效益

学生的应试能力最终要落实到卷面上,在卷面上,不会做和会做做不对及会做做得慢都是等效的,所以,有人提出成功的秘诀是:会题做对。这种观点是很有道理的,怎样才能做到“会题做对”呢?这些可以通过规范训练、规范讲评,得到较好的解决。

(1)要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首先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从语言表达到化学用语的书写,教师要身体力行,做好表率。要重视自己的言行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要营造规范训练的氛围,将规范教育寓于常规训练之中。如张贴“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糊里糊涂做十题,不如明明白白做一题”等标语口号,时刻警示告诫学生。

(3)限时限量,对学生进行解题速度和准确率的规范训练。后期复习,训练很多,但要多搞定时训练,形式可不拘一格,可以是整套摸拟,也可以是专题训练某一题型,时间可以是一小时,也可以是一课时,也可以是10分钟、20分钟、30分钟等。

(4)创设条件,让学生充分暴露思维过程,针对学生思维上的缺陷,对症下药,讲清错因,并辅以跟踪补偿训练,在纠错改错中达到规范训练的目的。

(5)结合中考评分标准及阅卷实际,对学生进行规范书写、规范答题训练。如:①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问题;②简答题的规范答法;③计算题的格式、步骤、量纲等

(6)对学生进行审题方法、审题能力的训练与指导。

审题不严谨。最常见表现是:题干中的信息审不全;隐含的信息审不出等。会做的题目不得分或得不全,70%以上的原因是审题造成的。老师们总结的“读、划、联、挖”四字审题训练法,还是很具实效的,值得借鉴。

(7)积累错题,力求做到“题不二错”。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建好用好错题笔记(或抄或剪或贴),红笔纠错,错题入集,二次批阅,专题补偿。引导学生常反思①错在哪里?②错的原因?③补救措施?④有何启发?

(8)搞好落实。落实应具体,只有搞好落实,才能取得理想成绩。

附本学期活动安排

1、三月下旬召开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研讨交流会

篇13:新课改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初探

一、努力构建新课改下的和谐课堂

新课改强调,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时,要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参与、研究、体验和实践,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教师而言,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教学中,也是教师处于活动中心,学生只是配角。新课改要求转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实施新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多一点交流(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少一些灌输;多一点引导,少一些替代;多一点自由,少一些限制;多一点民主,少一些专制;多一点思考,少一些识记。让沉重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主动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形成科学的态度,掌握科学的方法,构建生生和师生和谐课堂。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强调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强化评价的诊断与发展功能,弱化评价的选拔与淘汰功能;强化评价的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外在诱因和压力作用。要改变过分追求评价的标准化和客观化的倾向,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在互动教学的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再单一、态度也很清晰,客观、公正地给予学生评价,特别是一些动手能力不好或回答问题存在问题的学生, 老师评价不是为了作秀而大加表扬,采用的方式是以一种商量的口吻、激励的话语评价这些学生。

化学课堂上的学生评价尚未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 未能发挥教学评价的应有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改革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评价方式,促进教学过程优化,促进学生发展越来越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要变注重学习结果为学习过程,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学生的接受式学习为探究式学习。广泛地应用探究教学、问题教学、情景教学、合作教学、开放教学、实践教学等行之有效的模式,并积极探索转变学习方式的新途径。

二、让学生在自主参与中体验化学

《新课标》指出 ,自主性学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 ,教师要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可以让学生独立地进行实验准备,自拟实验步骤,搞清实验原理;独立操作实验仪器,完成实验观察任务;独立处理实验数据;独立分析推证实验结果;独立想办法解决实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新课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提高科学素养。在教学过程中, 要变注重学习结果为学习过程,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学生的接受式学习为探究式学习。这一过程,就是要让学生不停地动手、动脑,以此激活他们的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和创造性,全面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实验能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科学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要经常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和创造兴趣的问题, 尽量给学生多一些动手机会, 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三、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新课标》要求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 ,这一点应反映在化学教学的全部过程之中。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不仅仅停留在课堂上。在教学中,教师要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多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发动和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和家庭小实验, 让学生自己发现和寻找身边的化学,使其成为自己实验的研究内容,动手、动脑,长知识、长能力。学校可以创造条件全面开放实验室,使学生随时随地能进行各种实验。特别是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鼓励他们敢于提出新问题,并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进行一些小实验,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可以通过实验验证自己在学习中的一些疑问,以此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和个性特长,使他们养成通过实验探究未知,大胆质疑,勇于超越的创新精神。

例如,在“酸溶液与金属氧化物反应”这一环节教学中,可以补充由学生分组做氧化铜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实验,原料易得,实验易做,并且现象明显。通过这个实验和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实验,更能使学生理解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规律, 便于学生得到和掌握规律。又如,在“碱溶液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这一教学环节中,可以补充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硫反应的实验,先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按要求闻气味,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再闻气味。这个实验,既可以让学生得出碱溶液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反应的规律,又可以加强环保教育,强化环保意识。同时教育学生,对生产生活和化学实验造成的环境污染, 只要我们采取恰当的措施, 就可以防止或减少污染,这样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使学生所学知识更系统化与深刻化,效果非常好。

篇14:探究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G633.8

初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摒弃以往传统教学观念,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结合生活充实化学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鉴于此,本文分析了初中化学教学现状,并提出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策略,为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提供借鉴。

一、初中化学教学现状分析

初中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化学教学能够有效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化学现象,并将化学知识有效的应用到生活中,但目前化学教学现状中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化学教学效率,主要问题如下。

第一,化学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初中化学教材版本不多,很多学校都使用统一的化学教材,化学学科教材在设计过程中,过多的考虑到章节问题和教学进度问题,因此,教学内容中仅仅例举一两个教学案例,教学内容案例太少,不能充分解释教材理论知识,严重影响了初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1]。

第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氛围比较沉闷,部分教师盲目追赶教学进度,在初中化学课堂采取灌输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课堂教学中缺乏学生之间以及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使课堂教学氛围过于沉闷,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比较严厉,学生对教师产生畏惧心理,师生关系比较紧张,不利于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第三,初中化学教学方法比较单一,通常化学课堂教师先为学生讲解化学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教材中划出教师讲解的重点知识,教师令学生课下对教材中划线部分进行记忆背诵,之后教师再为学生演示化学实验,由于部分初中化学教师考虑到化学实验的环节比较麻烦,同时,有些化学实验还存在一些危险因素,因此,大部分实验都是由教师一人在讲台上进行演示,限制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严重影响了初中化学教学效率,使学生的化学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得不到有效的提高,阻碍了初中化学教学的发展。

第四,教学评价是初中化学教学的关键环节,但教师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以化学学习成绩为主,对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进行表扬,对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给予严厉的批评,甚至有些教师直接否定学生的所有努力,使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信心。

二、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1.优化教学内容

根据初中化学教学内容的局限性特点,化学新课改革要求教师要优化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科学、充实的教学内容中学习化学知识,加强对化学教学内容的理解。例如,在初中化学《爱护水资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或者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新闻热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使学生充分了解爱护水资源的重要意义,教师通过网络资源搜集一些水资源严重匮乏国家人民生活现状,如,使学生观看非洲一些国家,人们在水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如何生活的,学生看到水资源匮乏对生活产生的不利影响,产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此外,教师还要搜集新闻热点,使学生观看目前社会中一些工厂排放污水,导致水资源污染对周边居民生活和动植物生长产生的不良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深刻的认知,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率[2]。

2.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率的关键,首先需要教师摒弃以往权威者的姿态,以和蔼可亲的面孔出现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与学生互动的机会,走入学生当中,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初中化学《化学肥料》教学时,教师应结合生活进行教学,使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教师搜集一些化学肥料的图片,如生活中常用的花肥、化肥等,使学生观看在肥料的作用下植物生长的特点,学生对化学肥料的作用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化学肥料是否使用越多越好。学生结合生活开始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充分的理解了化学肥料的过渡使用产生的不良后果,切实掌握了教学内容,在激烈的讨论中,课堂氛围活跃起来,教师与学生参与到讨论中,增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对提高教学质量十分重要。

3.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教师应摒弃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例如,在初中化学《金属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播放生活中各种金属的使用情况,使学生了解各种金属的用途及其性质,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教师要使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了解金属资源利用不合理,会产生哪些影响,通过生动、形象的多媒体画面,学生切实掌握了教学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化学学习质量[3]。

4.科学设置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注重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使评价发挥其最大作用。首先,教师要科学的制定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将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学生课堂积极性、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都作为评价内容与标准,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其次,教师应使学生参与到评价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还要求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最后教师进行综合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初中化学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三、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按照新课改的要求,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不断充实化学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丰富的教学内容启发下,思维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高超.新课改下提高初中化学教师素质的途径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3,12(09):204-205.

[2]李海燕.新課程理念下初中化学网络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 2014,07(08):12-13.

上一篇:关爱困难教职工方案下一篇:《为了和平》第五集万众一心观后感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