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和平》第五集万众一心观后感心得

2024-05-21

《为了和平》第五集万众一心观后感心得(精选3篇)

篇1:《为了和平》第五集万众一心观后感心得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人民惊天动地顶天立地的伟业。

人们爱说:“财大气粗”。迄今为止,美帝国主义是世上最为“财大气粗”者。人们又爱说“实力决定一切”。迄今为止,美帝国主义是世上实力最为强大者。50年代初,美帝国主义在这两方面更是无可匹敌。不仅如此,朝鲜战争爆发后,他一手操纵联合国,打起了“联合国军”的旗号,更是气势汹汹、不可一世。

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不过一年,战乱刚刚平息,台湾、西藏等地还待解放,百业待举、百废待兴,国力极度贫弱,渴求和平安定,亟待复兴建设。面对美帝国主义这样一个庞然大物,面对这样一种突如其来的武装进犯,敢不敢抗衡?能不能抗衡?这显然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不说别的,即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层内也不无疑虑,林彪称病怯阵就是一例。

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领导中共中央做出抗美援朝的决策,需要何等的勇气和胆略!中国人民及其子弟兵,万众一心、同仇敌忾,义无反顾、不惜牺牲,坚决响应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号召,与朝鲜人民和朝鲜人民军并肩战斗,休戚与共、生死相依,共同抗击世界上最强大凶恶的帝国主义势力,又是一种什么样的英雄气概!

拿中国老百姓来说,在50年代初那样艰苦的年代,广大劳动人民刚刚翻身解放,远远没有摆脱贫困状态,但全国上下、男女老少,硬是节衣缩食、慷慨解囊,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捐献飞机大炮,捐款所得可以购买3170架战斗机。人们只要想一想这一件事情,就可知中国人民有着何等样的博大崇高的胸怀。依靠着这样的人民,还有什么不可战胜的敌人?

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正是可以由之“看海洋”的“一滴水”。他所记述的志愿军战士在松骨峰的壮烈战斗场景,人们能够轻易忘记吗?他所记述的志愿军战士的崇高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以及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人们能不肃然起敬吗?所以,毫不奇怪,这篇报道一经发表,就全国传诵,历久弥新。“最可爱的人”,自然地成了志愿军战士的代称。《谁是最可爱的人》,也当之无愧地编入了中学语文教科书,年复一年地教育、熏陶着无数青少年学子。

请人们记住这样一点吧!那就是,当朝鲜战争的炮火燃烧到中国边境,中央做出抗美援朝决策,应朝鲜政府的要求向朝鲜派遣志愿军部队时,不少急促组建的志愿军部队还来不及换上冬装、来不及补充给养,就急如星火、星夜就路,奔赴前线的啊!所以,初期入朝参战的志愿军部队,冻死冻伤在战场的远过于战死战伤的啊!前不久,我就读得20军史话《百旅之杰》中这样一段记述:1950年12月9日,在黄草岭之战中,我20军180团二连指战员,在守卫1081高地时,全部壮烈牺牲。用日本人编纂的美军在朝作战史的话来说:“这个阵地的中国第60师,忠实地执行了它的任务,顽强战斗到底,无一人生存。”原来,“在第二天打扫战场时,才发现这个连全部冻死在阵地上。他们都俯卧在冰雪堆起的工事旁,一个个手握着枪支,许多战士的手冻结在步枪的枪栓上都无法分开。几个昼夜,摄氏零下40多度的严寒,没有一点热食进口。这样,众多的血肉之躯与冰雪一起形成了冰雕的英雄群像。”我们志愿军的年轻战士们,就是这样地支援朝鲜人民,这样地抗击帝国主义侵略、保卫自己新生的共和国和父老乡亲的啊!“为有牺牲多壮志”。中国人民志愿军这种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永载青史、万古流芳。

《杜鲁门回忆录》中说道,当侵朝美军遭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次战役迎头痛击后,1950年11月30日,杜鲁门在记者招待会上发表了一个声明。其一开头就称:“朝鲜最近形势的发展使世界面临一次严重的危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已经自满洲派遣他们的部队到朝鲜,对在北朝鲜的联合国部队进行一次强烈的、组织得很好的进攻。虽然经过长期的、认真的努力,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相信联合国或美国绝没有侵略中国的企图,他们还是这样做了。由于美国和中国人民之间的历史友谊,一想到中国人竟被迫和我们在联合国指挥下的部队作战,不免使我们不寒而栗。”这个中国人民耳熟能详的美国“白皮书”式的声明,要多荒.唐就有多荒.唐。但是,其“不寒而栗”之说,却是并不虚假。正是中国人民奋起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协同朝鲜人民军,先后组织了五次战役,即杜鲁门所说“强烈的、组织得很好的进攻”,把美国侵略军及其仆从军队赶回到了“三八线”以南,粉碎了他们侵吞朝鲜、进犯中国的美梦,才使他们惶惶不可终日,不得不坐下来进行停战谈判的啊。

这场谈判历时两年,时谈时停、时谈时打、又谈又打,终于在1953年7月27日,美帝国主义者被迫签订了停战协定,朝鲜战争总算结束。时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克拉克,后来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当时,美国共和党头子塔夫脱却直截了当地认为这是“美国从未遇到的最完全的失败”,“我们找不出比朝鲜战争更悲惨的例子了”。时任美国国防部部长的马歇尔叹道:“神话已经破灭了。美国原来不是像人家所想的那样一个强国。”

中国人民志愿军首任司令员彭德怀,1953年9月12日在中央人民政府会议上有关报告中说:“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今天的任何帝国主义的侵略都是可以依靠人民的力量击败的。”在同一会议上,毛泽东讲话中指出:“我们的经验是,依靠人民,再加上一个比较正确的领导,就可以用我们的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美帝国主义并不可怕,就是那么一回事。我们取得了这一条经验,这是一条了不起的经验。”

在当代世界历史上,毛泽东指出的这条经验的意义实在是无可估量的。1960年10月2日,伊拉克《文明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章中说:“中国在各个方面表现了它的伟大,其中最伟大的一点是它戳穿了‘纸老虎’的本质并促使‘纸老虎’失败。”这“最伟大的一点”正是从抗美援朝战争发端的。

篇2:《为了和平》第五集万众一心观后感心得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如何把党中央作出的抗美援朝重大战略决策,转化为全军同仇敌忾的自觉行动,是志愿军开展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当时,全军上下开展了以“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我们不能置之不理”为主题的形势任务教育,引导官兵正确认识党中央提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正确认识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一致性,正确认识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正义性和必要性”,让官兵懂得为何而战、为谁而战的道理。正如志愿军第39军出征誓词中所写:“为了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残暴侵略,援助朝鲜兄弟民族的解放战争,保卫中国人民、朝鲜人民和亚洲人民的利益,我们志愿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为消灭共同的敌人,争取共同的胜利而奋斗……”

“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虽然美军在装备上占有极大优势,且这种优势是“日军对八路军、新四军的优势和国民党军对人民解放军的优势远远不能比拟的”,但我们有政治上的优势,有党的领导,有祖国人民、朝鲜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支持,士气高昂,兵员充足,完全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凡与敌战,须激励士卒,使忿怒而后出战。”通过一系列宣传教育动员,打消了官兵“该不该打”和“能不能打”的思想疑虑。当时,全军部队近500万人中除了向西藏进军的官兵无法调动外,几乎人人自愿报名到朝鲜参战,国内也有3000万适龄青年报名应征。

“战场上哪里最需要政治工作?是前线!是战斗最激烈的地方!怎么做?那得因战制宜。”上甘岭战役中曾任宣传科副科长李明天的一番话,简明扼要、切中要害,道出了志愿军战时政治工作的重点和方法。抗美援朝战场上,上有敌机轰炸,下有炮火轰鸣,政治工作的课堂大多在堑壕里、山洞里、坑道里,不可能坐下来“上大课”,只能见缝插针、随机应变,“一个苹果”“一滴水”“一杯茶”等小故事、“枪杆诗”,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志愿军提出的“打好出国第一仗”“立功去见毛主席”“多守一天多一分胜利”等口号,组织的“穿插立功”“孤胆作战立功”“狙击杀敌立功”等活动,开展的仇视、蔑视、鄙视美帝国主义“三视”教育,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指战员的战斗意志,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我宣誓,我们连是个有着光荣传统的连队,每个人都是一颗钉子,要牢牢钉在阵地上,天大的压力也要顶住……”硝烟散尽,初心依旧。青山凝碧曾是血,绿水流辉应为魂。当年的“松骨峰特功连”,已是今天的中部战区陆军某部3连,每逢新兵入伍、干部调入,都要组织入连仪式。誓词内容就是松骨峰战斗中连队指导员杨少成的临终遗言。这已成为连队一代代官兵赓续传承的红色基因,也是我军弘扬抗美援朝精神的一个缩影。气为兵神,勇为兵本。强有力的政治工作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凝聚形成的“谜一样的东方精神”,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动力,永远是我们提高新时代备战打仗能力的精神力量。

篇3:《为了和平》第五集万众一心观后感心得

老百姓最痛恨腐败,更何况是监督者自身的腐败。而与腐败密切关联的便是作风建设,作风看似无形,却又无处不在。老百姓认识和评判一个政党,最直接、最有力的依据就是其作风。革命战争年代,“日穿草鞋,夜打灯笼”的苏区干部,唤起了工农千百万;“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长期锤炼,锻造出一支所向披靡的人民军队。而今天,我们的“铁纪”似乎没有了当年的色彩,少数党员干部,乃至少数纪检监察干部的纪律、作风,令人堪忧。

对于每个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干净是必须守住的行为底线,何况是担负着反腐重任的纪检监察干部。敢于不为情所左右,坚持原则,分清是非,充分行使好组织赋予的权利,一督到底,务求实效,才是“硬道理”。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原则,保持政治本色不变,才是纪检监察干部的坚守。

上一篇:初中下学期化学教学计划下一篇: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