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社区公共服务站建设试点的工作方案》的通知

2024-04-12

《关于开展社区公共服务站建设试点的工作方案》的通知(共8篇)

篇1:《关于开展社区公共服务站建设试点的工作方案》的通知

常办〔2011〕81号中共常德市委办公室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社区公共服务站建设试点的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区县(市)委和人民政府,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和西湖、西洞庭管理区,市直和中央、省驻常有关单位:

现将《关于开展社区公共服务站建设试点的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中共常德市委办公室

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年12月22日

关于开展社区公共服务站建设试点的工作方案

为整合社区工作资源,创新社区管理体制,进一步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0〕27号)和《湖南省政府服务规定》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整合相关部门设在社区的服务机构、服务站点,开展社区公共服务站建设试点工作,努力将社区公共服务站建设成为综合性、一站式社区服务平台,进一步推动政府公共服务向社区覆盖,为加快建设“现代常德、幸福家园”发挥积极作用。

二、工作目标

按照先试点、后推开的原则,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站建设,力争用三年的时间,在全市城市(乡镇)社区实现全覆盖,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三、试点内容

1.组建社区公共服务站。社区公共服务站按“一居一站”的模式建立,名称统一为“××区(县、市)××街道(乡镇)××社区公共服务站”。按照专干不单干、分工不分家的原则,社区公共服务站在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统一领导和管理下开展工作。

2.探索定位社区公共服务站职能。社区公共服务站是社区居民委员会的专业服务机构,是协助区县(市)委和人民政府、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和人民政府(办事处)做好有关行政事务的工作平台,主要负责社区综治稳定、城管创建、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险、民政

事务与社会救助、人口计生、文教体卫、统计调查等公共事务的管理服务工作;承办社区居民委员会依法协助区县(市)委和人民政府、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和人民政府(办事处)所要开展的工作;通过经审定准入的,委托社区居民委员会办理的有关事项。

3.科学配备社区公共服务站工作人员。社区公共服务站工作人员配备与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统筹考虑,按照“一人多岗、一岗多责、精干高效”的原则合理配置,三者总数原则上按“每200户常住人口配1名工作人员”的标准配置。社区公共服务站工作人员实行“岗随事转”、定职定岗不定人的动态管理模式。畅通社区工作人员进出渠道,不断提高社区公共服务站工作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1年12月,部署社区公共服务站建设试点工作。2012年,启动社区公共服务站建设试点工作。武陵区选择5个以上社区开展试点,其他区县(市)各选择3个以上社区开展试点。

第二阶段:2013年,在市城区和各县市城区社区建立社区公共服务站。

第三阶段:2014年,在全市乡镇社区推广。

五、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各区县(市)要将社区公共服务站建设试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强化支持,科学调度,确保此项工作顺利推进。

2.强化经费保障。在落实财政补助经费的基础上,按照“权随事走、费随事转”的原则,整合各部门下拨的业务经费,由财政统一归口后拨付,妥善解决社区公共服务站必需的办公用房、设施和工作经费,落实社区公共服务站聘用工作人员的生活补贴、社会保险等福利待遇。

3.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值班、办事流程、服务规范等工作制度和各岗位工作职责,逐步实现社区服务与居民需求全对接。建立健全对社区公共服务站的评议制度和对工作人员的考核奖惩制度,积极探索将社区公共服务站工作人员的工作业绩、考核结果与其报酬、任用和续聘等紧密挂钩的办法。

篇2:《关于开展社区公共服务站建设试点的工作方案》的通知

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各相关村:

根据茶财乡[2015]117号《茶X县财政局关于认真开展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我镇合湖、乔下、三达、黄坪等四个村为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试点村。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试点工作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在农村推行的又一项重大的强农惠农政策,也是我镇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机遇。为了扎实推进我镇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示范试点工作,具体事项安排如下:

一、公共服务运行维护工作目标任务

根据“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总体目标,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内容完善、标准规范、运行高效、保障有力”的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长效机制。

二、公共服务运行维护工作内容

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主要解决以村级组织为实施主体、以村民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满足村民生产生活基本公共需要为目标的农村公共服务领域重建轻管、环境脏乱、便民措施少等问题。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村级环境卫生运行维护。对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村内环卫设施进行后续管理和维护,建立农村卫生保持长效机制。主

要包括村内垃圾的清理、收集、转运、处理及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等。

2.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运行维护。依托已建成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站点设施、整合资源、共建共享、构成“一站式、多功能”村级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民政、社保、计生等行政代办服务,为银行、邮政、超市等商业服务布点提供便利,实现“小事不出村、办理在家门”。

三、公共服务运行维护工作标准要求

2015年试点村建立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对垃圾处理、河道保洁、村级综合服务中心维护等工作实行一体化管理。

(一)村级环境卫生运行维护的标准要求

1.划分责任区域。由点到面覆盖整个村庄,根据实际工作量,统一核实每位清运、清扫、保洁人员的责任区域,同时推行网络化服务,确保整体环境干净整洁无死角。

2.确保管护内容

(1)垃圾处理。环卫设施齐全,建成“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街转运”的垃圾运收处置体系,村庄内无暴露、积存垃圾。

(2)河道保洁。河面清洁、无漂浮物;无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畜禽粪便等直排入河现象;河道两旁整洁无白色垃圾、无倾倒成堆垃圾。

(3)“六乱”整治。房屋建设有序,物料堆放整齐,房前屋后整洁干净,无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残垣断壁、破败“空心”房,杆线无安全隐患。

3.配置人员及设施。试点村按至少每300人配备一个保洁员,做到每日进行一次垃圾清扫,每2-3天进行一次垃圾清运。每户配备一个垃圾桶,每个村民小组建造一个垃圾池,每村配备一台垃圾清运车,每个保洁员配备一辆小翻斗车。

4.核定工资标准。结合市场总体工资水平,综合考虑保洁人员具体工作时间、工作难度、工作量以及保障基本生活水平等各方面因素进行核定。

(二)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的标准要求

1.固定服务场所。依托已建成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落实完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场所设施,提高软硬、建设标准,做到“十个一”,即“一个场所、一块牌子、一套制度、一本台账、一部电话、一台电脑、一个公示栏、一名以上代办员、一套办事须知、一张便民服务卡。”

2.公示服务内容。公共服务中心主要为村民提供民政、计生、国土、农业、林业、社保、信访、补贴、户籍等各类事项的代办及咨询服务,并将十六位内容、办事程序、值班制度、联系电话等公开,提高所在区域群众对实行便民服务制度的知晓率。

3.建立轮值制度。各试点村结合本村实际情况,聘请人员或村主干轮流值班,建立实时、约时办公制度。公示办公电话,确保村公共服务中心每天或实时有专(兼)职代办员在岗工作,并定员定时到乡镇公共服务中心为群众代办有关事项。

4.建立服务台账。対受理所有代办事项建立台账,将代办事项受理时间、委托人、代办内容、代办结果等情况详细记录,统一整理后存档。

5.落实服务承诺。实行“一个中心对外,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公”的方式为基层群众提供便民服务、优质服务,达到“小事”不出“窗口”。“大事”不出“乡镇”的服务要求。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虎X镇人民政府成立了以政府镇长黄合田为组长,人大主席肖玉红为副组长,财政所长谭蓉亭、农村环境整治专干刘琳琳为成员的村级公共服务运行维护领导小组,负责做好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试点工作的规划指导,加强调查研究和工作考核,探索村级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有效形式,推动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二)召开专门会议。8月14日,召开了4个试点村支部书记会议,主管领导对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工作做了布置安排,镇长做了重点强调,各村支部书记也作了表态发言。

(三)加强督促检查。镇政府及财政所人员加强对试点村的指导检查力度,实时跟踪各试点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工作的进展情况,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四)加大资金投入。镇政府根据行政村规模及工作绩效,采取奖优罚劣的方式,激励试点村搞好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工作。鼓励试点村盘活集体资产、发展集体经济、增加集体收入,增强村级自我管理维护能力。

(五)严格规范管理。各试点村应严格按试点服务标准要求开展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工作。补助资金主要用

于村级公共服务设施的维护养护,与运行维护相关的低值易耗损、办公设备的更新添置,劳务报酬、管理费用等必要支出,不得用于村级组织运转,不得用于村组人员补贴和村务接待,确保专款专用。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项目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要予以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虎X镇人民政府

篇3:《关于开展社区公共服务站建设试点的工作方案》的通知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的精神,落实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开展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要求,中央财政决定安排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通过以奖代补方式,选择一批地区进行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促进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重点支持试点地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通过政府扶持、社会力量运民函[2016]200号营、市场化运作,全面提升居家和社区养老综合服务能力,总结推广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可推广、可复制、可持续的经验,引领带动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巩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在养老服务体系中的基础地位,满足绝大多数有需求的老年人在家或社区享受养老服务的愿望。

(二)基本原则。

一是中央引导、地方为主。中央明确试点目标任务,给予资金支持、工作指导,并对地方试点进行跟踪评估和绩效考核,对成功模式和经验做法进行宣传、复制和推广。地方政府是发展居家和养老服务业的责任主体,负责制定试点实施方案,建立工作推进机制,明确相关措施,并抓好组织落实。

二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充分发挥政府在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方面的主导作用,落实准入、金融、财税、土地等优惠政策,通过搭建平台、购买服务、公办民营、民办公助、股权合作等方式,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进入。同时,政府负责行业监管,制定标准规范,确保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供给质量和水平。社会力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保供给、可持续,有效提高养老服务供给能力。

三是突出重点、先行先试。鼓励试点地区立足本地实际,以解决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短板问题为重点,探索创新,开展多种形式的试点,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积累经验,充分发挥其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的作用。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试点,前两三年重点针对发展短板,采取有效促进措施,形成综合服务能力,后两三年重点完善政策措施,推广成功试点经验,形成规模,扩大服务覆盖面。

(三)试点目标。通过中央资金引导,鼓励地方加大政策创新和资金投入力度,统筹各类资源,优化发展环境,逐步认识和把握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规律,形成一批服务内容全面覆盖、社会力量竞争参与、人民群众普遍认可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成功经验,形成比较完备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环境和推动机制,鼓励其它地区借鉴应用,快速提高我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能力和水平,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试点资金以打造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软环境和软实力为主,硬件设施建设为辅。

二、重点支持领域

(一)支持通过购买服务、公建民营、民办公助、股权合作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管理运营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培育和打造一批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的龙头社会组织或机构、企业,使社会力量成为提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主体。

(二)支持城乡敬老院、养老院等养老机构开展延伸服务,直接提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或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提供技术支撑。

(三)支持探索多种模式的“互联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和智能养老技术应用,促进供需双方对接,为老年人提供质优价廉、形式多样的服务。

(四)支持养老护理人员队伍建设,加强专业服务人员培养,增强养老护理职业吸引力,提升养老护理人员素质。

(五)推动完善相关养老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通过购买服务方式,积极培育和发展第三方监管机构和组织,建立服务监管长效机制,保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质量水平。

(六)支持采取多种有效方式,积极推进医养结合,使老年人在居家和社区获得方便、快捷、适宜的医疗卫生服务。

(七)支持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小)区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开辟养老服务设施,支持依托农村敬老院、行政村、较大自然村利用已有资源建设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互助幸福院、托老所、老年活动站等农村养老服务设施,满足城乡老年人特别是空巢、留守、失能、失独、高龄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三、组织实施

(一)申报程序。各省(区、市)组织所辖地市进行申报,申报城市自愿报名申请,经省级民政、财政部门审核后,报送民政部和财政部审定。民政部、财政部组织专家对申报城市进行打分和排序,选择部分重视发展养老服务业,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方面具有良好工作基础,在老年人口规模、老龄化程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地方财力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地级市(含直辖市的区)开展试点。具体申报口径和要求按《关于开展2016年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执行。

(二)资金支持。2016年选择部分地级市(含直辖市的区)进行试点,中央资金突出奖补原则,按因素法分配,采取当年预拨60%,次年根据考核结果进行结算,由试点地区统筹各级财政安排的资金,结合其实际情况安排用于上述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业发展的7个重点领域。

(三)绩效考核。民政部将会同财政部主要根据以上7个方面的重点支持领域,提出绩效目标考核要求,并组织开展相应的考核评估。对于考核结果较好并达到一定标准的地区,拨付剩余的40%结算资金,对于特别好的地区,将在拨付40%结算资金的基础上额外给予10%奖励,并在下一年度增加该地区所在省份的试点地区数量;对于考核结果较差,未达到一定标准的地区,将根据其得分情况扣减部分或全部补助资金,并取消当年乃至今后的试点资格。绩效考核办法另行制定。

各省级民政、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切实承担起责任,组织试点地区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并加强对试点地区的跟踪指导,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篇4:《关于开展社区公共服务站建设试点的工作方案》的通知

一、广西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试点工作情况

(一)启动试点

2012年,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印发《关于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的通知》,部署开展以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主要内容的试点工作,并将部分省区列为全国试点,同时要求未列入试点的省区自主开展试点工作。

2014年,广西在未能列入全国试点省区的情况下,自治区本级财政积极筹措2000万元资金,及时启动了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试点工作。根据全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社会管理创新改革试点布局情况,综合考虑农村工作基础、财政承受能力等因素,首批选择了6个县500个行政村开展试点工作。按照“低标准起步、逐步提高和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的原则,确定按5万元/年/村的标准进行补助(其中:自治区本级财政安排4万元,试点县投入1万元)。由试点县根据相关因素确定各村具体补助标准,鼓励有条件的试点县提高补助标准。

(二)扩大范围

首批试点工作得到基层群众的一致好评,也得到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的充分肯定和认可。中央财政追加广西2000万元补助资金,支持广西进一步推进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试点等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据此,广西使用中央财政补助资金迅速推进第二批试点工作。按照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规定的项目建设内容和补助标准,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再择优选择6个县500个村开展试点工作,进一步扩大试点覆盖范围,加大试点工作力度。

截至目前,广西有12个县1081个行政村开展了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示范试点工作(其中有81个行政村为试点县自主投入开展的试点)。

二、广西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试点的做法和成效

(一)依法行政制度先行

根据《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关于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的通知》、《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精神,广西财政厅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印发了《关于开展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示范试点工作的通知》、《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试点工作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原则、主要内容、补助标准以及资金使用管理要求。强调试点建设内容是农村公共服务的运行和维护。具体包括:村内道路、桥梁等交通设施和田间小型水利基础设施运行与维护,村内收集、污水处理、绿化亮化等美化农民居住环境设施的运行与维护,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卫生室、幼儿园、党员活动室、信访治安以及生活生产资料超市等村级综合服务场所设施的运行与维护,村内农民生活娱乐场所等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运行和维护。

(二)强化管理约束有力

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资金按照“一事一议”项目资金管理方式使用管理,做到事前决策、事中监督、事后评议等“三个环节”群众说了算。实施过程做到公开年度资金规模、公开村民代表大会议定内容、公开资金使用结果等“三公开”。财政资金不准用于村级组织运转、不准用于村组人员的补贴和村务接待、不准把钱分发给村民个人等“三不准”。项目推进过程做到有章、有人、有钱、有约、有查等“五有”。这些规定和约束,进一步强化了项目资金管理。

(三)绩效考评奖优罚劣

广西财政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示范试点绩效考评工作的通知》,组织开展市、县级自评和省级综合评价相结合的绩效考评工作。并建立绩效考评结果与资金分配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考评结果作为分配资金的重要参考因素。在安排下年度资金时采取考评结果优良者继续支持、合格者调减项目村个数、不合格者淘汰的方式予以奖优罚劣,同时通报绩效考评结果。

(四)体制改革成效明显

一是进一步转变基层政府职能,优化组织结构,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成为为农服务最有效形式之一,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二是进一步推进省以下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扩大了公共财政覆盖面,提高基层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填补了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管护投入的空白。

三是综合考虑农村公共服务需求,加强统筹协调,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探索建立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的支撑平台,打破重建轻管局面,以管促建管建结合,逐步建成功能完善、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管理体系。

三、广西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试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投入总量及试点覆盖面偏小。

2014年广西共开展了两批试点工作,财政总投入只有4000万元。从试点村层面看,全区共有15000多个行政村,而被列入目前开展两批试点范围的行政村只有1081个(含81个县级自主开展的试点村),占比7.2%。从试点县层面看,全区共有113个县(市、区),而被列入目前开展两批试点范围的县(市、区)只有12个,占比10%。由于投入资金总量有限,试点覆盖面小,无法在全区范围广泛开展试点工作。

(二)补助标准偏低。

广西区财政厅印发的实施方案规定试点补助标准为5万元/年/村,补助标准偏低。一方面,试点村、试点县普遍反映补助偏低,无法满足工作需要;另一方面,与同样开展此项工作的试点省份相比标准偏低,目前其他试点省份的补助标准大多数为8万元/年/村。

(三)基层工作有偏差。

广西区财政厅在已印发的资金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中,都明确了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建设内容和补助标准,在组织项目申报和批复项目以及下达资金文件中也多次强调资金使用管理和各项工作要求,但在试点工作推进过程中,基层人员理解和运用政策有偏差,没有准确地贯彻落实好上级文件精神,个别项目单位出现工作进度偏慢等现象。

四、深入推进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试点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一)政府重视主导,协调统筹推进。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是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重点,应由政府主导,同时充分调动村两委、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参与的积极性,共同推进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要确保改革试点取得实效,试点市县各级党委、政府要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统一思想认识,周密精心部署,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靠前指挥,统筹推进。

(二)厘清职能责任,各方参与支持。省级主管部门要结合实际抓好制度建设,明确指导思想、工作任务和实施重点,确定试点规模和范围,制定实施方案,按程序报备国家有关部委,同时做好资金筹措落实、项目建设指导、监督检查等工作。地方各级农村综合改革部门负责示范试点的组织实施工作,要站在农村改革发展全局的高度,明确工作分工和责任,加强组织协调和密切部门合作,注意发挥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相配合,协同推进。同时,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跟踪了解,及时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重大问题要及时向上级报告。要注重发挥村级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注重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引导农村群众积极投身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注重与相关专项资金的整合,最大限度发挥各类资金的整体合力;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充分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三)统筹规划重点,分步有序推进。按照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结合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运行维护现状,统筹规划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的中长期目标,明确工作方向和工作重点。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资金要重点支持当前公共财政尚未覆盖的村内户外公共服务设施运行维护项目,着力解决村内最急需、群众最急盼、受益最直接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各级财政的承受能力,制订分步实施方案,做到有序推进。

(四)试点先行推进,体现民主决策。推行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改革试点,旨在探索建立政府主导、集体和个人参与、社会资助的村级公共服务设施运行维护多元稳定投入机制,着力解决村内基础设施、活动场所的运行和维护问题。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要采取先行试点、封闭运行的办法,探索积累经验,逐步推进扩大试点范围。鼓励和支持地方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推动试点工作健康有序开展。项目决策严格执行村民民主议事制度,充分体现村民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做到公开透明操作、严格规范管理。

(五)政府地方合力,加大投入力度。一是增加自治区本级财政的投入。逐步扩大试点覆盖面,适度提高自治区财政的补助标准。二是激励县级财政投入。把县级财政投入作为绩效考评的重要因素之一进行考评,并把考评结果与资金分配挂钩,予以奖优罚劣,激励县级财政投入。三是着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各行政村应通过资源开发、产业带动、土地经营、服务创收、资产经营、资本运作、乡村旅游等途径,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增强村级保障公共服务运行维护的能力,为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提供财力支撑。

(六)加强指导监督,提高工作水平。一是加强对试点县示范试点工作的调查研究、督促指导和监督检查,及时掌握和了解示范试点工作的新情况,积极稳妥地解决试点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并通过召开现场会、座谈会等方式,认真总结推广先进改革经验。二是加强对各试点县的政策培训和业务学习,确保政策落实不走样、不变形,使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改革试点工作沿着规范健康有序的方向推进。三是积极探索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标准化工作,建立健全建设高质量、管理高效率、维护可持续、服务有依据、评价更科学的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模式,形成以标准化支撑农村公共服务的长效机制。

(作者单位:广西财政厅农村处)

篇5:《关于开展社区公共服务站建设试点的工作方案》的通知

(暂行)

就业创业问题已成为青年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抓好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是当前共青团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重中之重。为进一步做好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德清县团委按照团省委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县的具体实际,就开展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团省委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总体要求,围绕县委“抓转型、强发展,惠民生、促稳定,夯基础、重保障”的工作主线,以提升青年就业创业能力为根本,抓住观念引领、技能提升、信息服务、资金扶持、平台创建、政策保障等关键环节,把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置于共青团工作的首要位置,为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已毕业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青年和青年农民等群体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创业服务,在全社会营造“促进青年就业、扶持青年创业”的工作氛围,为加快“富裕德清、和谐德清”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二、工作原则

1、坚持促进就业与自主创业相结合 主动与政府部门对接,出台优惠政策,支持微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规上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积极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努力增加就业岗位;鼓励青年自主创业,为青年提供资金支持、政策扶持、项目论证等“一条龙”服务,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增强青年就业能力。

2、坚持整体推进与突出重点相结合

县、乡镇(开发区)、村(社区)三级团委要统筹安排,层层签订工作责任状,明确职责,确保整体推进。各乡镇(开发区)、村(社区)要围绕中心工作,结合本地资源,突出重点,形成特色。

3、坚持全面建设与项目分工相结合

各级团组织要把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置于首要位置,建立“一把手”主抓、分管领导负责、责任科室落实的工作格局。团县委要在全面推进青年就业创业总体工作的基础上,主动承接上级团委的部分工作,抓好重点优势项目,形成工作品牌;乡镇、村(社区)团委要结合各自优势,选择承担部分项目工作,形成各乡镇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亮点突出、协调发展的工作局面。

4、坚持政府指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

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人民团体等“大政府”在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中的指导作用,制定并利用好相关政策,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找准工作着力点,大力发展中介组织,担保公司,劳务派遣公司,广泛吸纳社会力量,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共同推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

5、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

青年就业创业涉及领域广、政策性强,既要立足当前,切实解决青年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业创业问题,以实现社会的安定和谐;又要着眼长远,总结经验,建章立制,形成政府指导、团委经办、社会参与,职责明确、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促进青年就业创业长效机制。

三、工作目标

从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努力建立工作体系全覆盖、服务对象全方位、帮扶链条全过程的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为2000名青年提供就业创业培训;新建20个以上的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和2个青年创业孵化基地;建立40万元以上规模的德清青年就业创业基金;为600名青年争取创业小额贷款支持;聘请青年创业导师重点与100名创业青年结对,帮助50名青年成功创业;为企业引进各类紧缺技能人才600人;联合有关部门为青年提供2000个以上的就业岗位,帮助青年成功就业1000人以上。

四、工作内容

重点实施六大服务计划,强化十八项工作措施,系统建设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1、实施观念引领计划——转变青年就业观念,激发青年创业热情

(1)开展推优评先活动,以典型选树转变就业理念

开展德清县首届“十佳创业新锐”和第二届“十佳青年德商”、“十佳青年岗位能手”、“十佳新农村建设示范带头人”等评选活动,并在“五四”期间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邀请县四套班子领导出席并颁奖,邀请主流媒体对评选活动展开连续宣传报道。以典型选树为载体,在全社会引导青年转变就业观念,鼓励青年响应号召,勇于到艰苦的地方工作,下乡村、进企业实现就业;引导青年开拓进取,敢于接受挑战,开公司、办企业,以创业实现就业。

(2)举办各类创业讲坛,以典型宣传激发创业热情

邀请青年德商、青企协会员、青年创业典型以及专家学者到共青讲坛、英溪论坛、青年创业导师讲坛、大学生就业创业讲坛等平台进行宣讲,通过讲述创业故事、分享创业经历、传授创业技能等形式,对创业青年进行创业指导。2010年全县将举办创业讲坛4期,受众青年1000人,充分激发青年创业激情。

(3)举行青年创业培训,以青年创业引领全民创业 2010年在全县范围内举办8期青年创业培训班,其中对未就业大学毕业生、城市待业失业青年、行政村团组织负责人和优秀青年农民举办6期GYB培训班,为初创企业负责人举办1期IYB培训班,为微小企业负责人举办1期EYB培训班,培训创业青年400人。在全县范围内掀起青年创业热潮,进而以青年创业带动全民创业。

2、实施技能提升计划——加强就业创业培训,全力推进技能提升

(1)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升农民综合技能

积极整合各级团组织的资源,加强与农业局、农办、乡镇、成校的联系和协调,充分借助“村村都有好青年”人才发展计划、“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及政府相关培训项目,多渠道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既要通过办培训班、现场示范、生产实践、信息交流和服务等方式,又要采用现代传媒开展远程教育、网上视频培训等途径,动员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以及各类团属阵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立足基层,面向全体青年农民切实做好各类培训工作。每年完成2000名青年农民的培训任务。

(2)抓好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增强青年就业能力

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用人单位、培训机构、社会力量的联系沟通,区别培训对象,为农村富余青年农民、城市失业待业青年提升就业能力提供条件。对于进城务工的青年农民,要根据企业岗位实际需求开展订单式培训,结合产业发展振兴的潜在需求开展定向培训;联合技师学院、乡镇成校,对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开展3个月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对有创业愿望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待业青年,应积极开展GYB、SYB创业培训,提升创业能力,每年实现转移就业500人。

(3)举办青年创业致富培训,拓宽青年创业领域

加快推进全民创业步伐,创新培训形式,拓展培训内容,积极组织高校毕业生、城乡失业人员和其他有意网上创业者参加淘宝网(淘宝大学)网上开店培训,以掌握网上交易和开店的技能。组织优秀青年参加创业致富培训,积极引导青年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并通过扩大产业、开拓市场,新设连锁店、经销店等方式,鼓励特别优秀的青年加盟连锁企业实现创业。力争每年培育200名青年实现网上创业和加盟创业。

3、实施信息服务计划——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服务青年就业创业

(1)举办青年就业专场招聘会

联合劳动人事部门,每年举办2期青年人力资源专场招聘会,组织知名企业、“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挂牌单位、青企协会员企业参会,为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已毕业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青年和青年农民等青年群体提供就业机会。同时,在德清青年网上开辟德清青年就业创业专栏,联合移动公司推出“德清青年就业创业百事通”,全方位收集岗位信息、劳务信息、市场信息、项目信息和技术信息,为广大青年实现就业创业搭建“网络双选”平台。

(2)举办创业项目展示洽谈会 按照市场化、社会化的原则,搭建创业项目展示洽谈平台,推出一体化、综合性的创业指导服务活动。每年引进投资少、见效快、操作性强的创业项目50个。同时,开发一批本地创业项目。对创业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技术运用、设备运行、商业机密和退出机制等,进行系统科学的跟踪服务,为青年创业提供全过程的信息支持。

(3)举办省际校企对接洽谈会

与劳务输出地团委合作,建立“友好团委”关系,利用团委资源邀请当地职业类院校在德清建立劳务输出基地。每年组织30家技能人才短缺、上规模、劳动用工规范的守信企业和30家外地职业类院校参加洽谈会,为企业引进各类技能人才300人,以缓解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中“技能人才短缺”的矛盾。

4、实施资金扶持计划——扩大资金帮扶渠道,扶持青年就业创业

(1)推进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

深化与农村合作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的合作,采用免担保信用贷款,互保、联保、法人担保贷款等形式开展小额贷款业务,扶持青年自主创业,计划在年内发放500张“丰收卡”暨青年创业信用卡,累计发放贷款5000万元。积极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和金融机构降低信贷门槛,简化手续,规范程序,着力解决青年创业信用卡贷款立项慢、操作难的问题。与交通银行、担保公司合作,进一步拓宽创业资金扶持的渠道和途径。

(2)开展青年创业项目竞赛活动

实施以奖代助为优秀创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一是联合农办、电视台、报社举办农村青年创业项目竞赛活动;二是联合劳动局、总工会、妇联等部门开展网上创业大赛;三是与团中央服务培训青年创业导师项目——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进行项目对接,鼓励青年参与YBC培训。对培训、竞赛过程中涌现出的优秀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技术、信息和发展规划等方面的扶持。同时,广泛发动青联委员和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对青年就业创业开展“一对一”帮扶,帮助青年解决创业过程中的资金问题,扶持青年创办企业。

(3)设立青年就业创业专项基金

充分发挥青联、青企协、志愿者协会的作用,筹建“德清县青年就业创业基金”。学习借鉴先进的基金管理模式,建立较为成熟和完善的基金管理机制,以政府投入、企业赞助、社会捐助等途径每年募集20万以上的资金。充分发挥基金的孵化引导作用,对具有创业项目、具备创业能力但在创业资金上存在困难的创业青年提供资金支持。

5、实施平台创建计划——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助推青年就业创业

(1)稳步建设“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以青年就业创业能力培养为基础,以创造就业岗位、促进青年就业为目标,以推进小额贷款为手段,积极争取各类团内经济资源的支持,广泛联系青企协会员、青联委员、优秀青年企业家、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等,在其创办的企业中建立见习基地;同时,要争取各行业主管单位、各行业协会的力量,在国有企业、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重点新社会组织中广泛建立见习基地。争取新建10家见习基地,为400名高校毕业生提供见习岗位。

(2)全面创建“德清县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

依托青年企业家协会,在青企协会员的企业中建立德清县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对全日制普通高校德清生源应届毕业生及离校两年内未就业的德清生源毕业生提供见习岗位。通过6个月的见习训练,为高校毕业生积累工作经验、提升创业就业能力创造条件。并对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提供三重补贴:一是提供见习学员的生活补贴。由县财政按照德清县最低月工资标准的50%给予补贴。二是提供见习学员的商业综合保险补贴。由县财政按照每人半年50元标准给予补贴。三是提供就业指导培训补贴。补贴标准每人80元。

(3)倾力打造“青年创业孵化基地”

在进一步提升“共青团青年创业商业街”和“共青团青年创业孵化基地”的创业孵化功能基础上,计划再新建两个“青年创业孵化基地”。2010年9月份,团县委将联合淘宝公司举办网上创业培训和网上创业淘宝大赛,以培育壮大网络店铺,同时,利用本地空闲店面仓库资源,并对其加以装修改造,建立实体店铺,以优惠条件给网络创业青年使用,建立30家网络店铺与实体店铺相统一的淘宝商铺,建设成为德清的“淘宝城”。团县委将与劳动局、人事局、科技局合作,引进人才、引进项目;与县内知名企业合作,为青年创业提供场地支持;发挥各级团组织的力量,为青年创业提供政策、法律、财务、融资和信息咨询等服务,形成“共青团+知名企业、创业项目+创业导师、孵化基地+优惠政策”三位一体的创业扶持格局。

6、实施政策保障计划——制定落实优惠政策,保障青年就业创业

(1)编制“青年就业创业政策汇编”

各级团组织要根据《就业促进法》等有关文件要求,争取工商税务、劳动人事等有关职能部门的支持,广泛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多渠道收集政策信息、项目信息、岗位信息、培训信息,并将其汇编成册,针对性地分发给青年群体,为青年就业创业给予指导和帮助。

(2)落实“青年就业创业相关政策”

联合有关职能部门和金融机构出台《德清县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专项性工作意见》。会同司法局、检察院、劳动局开展政策宣传活动,提高青年在就业创业过程中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做好对用人单位用工行为的监督工作,引导企业增强依法用工、守法诚信的自觉性。对有关青年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引导青年用好、用足有关扶持政策。

(3)建立“青年就业创业维权机制”

引导失业青年、未就业大学毕业生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愿望和需求,收集分析青年就业创业的权益诉求。发挥青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参政议政、民主协商作用,及时准确地反映青年就业创业维权方面的问题和情况。配合有关部门,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制止和打击侵害青年就业创业合法权益的行为,支持和帮助权益受侵害的务工青年依法维权。

五、推进步骤

1、准备阶段(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县、乡镇(开发区)、村(社区)三级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制订具体试点工作方案,梳理试点工作的主要突破方向和重点工作举措,为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基础性工作。县本级召开试点工作动员大会,在全县面上部署开展试点工作。

2、实施阶段(2010年4月至2010年8月)。推动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各个工作项目的有效落实,着力围绕“六大实施计划、十八项工作举措”,对服务体系建设进行大胆探索,初步形成服务体系构建的基本框架和实现路径。

3、评估阶段(2010年9月至2010年10月)。通过开展调研督查、提炼总结,掌握各乡镇、村工作成效,在此基础上召开全县工作推进会,对第一阶段推进情况进行小结和阶段性评估,初步归纳提炼具有推广价值的探索创新;认真分析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对试点推进方案进行优化。

4、提升阶段(2010年11月至2011年1月)。进一步提升前一阶段取得的成果,针对评估阶段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提高,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发挥服务体系的整体作用,探索建立相关长效机制。

5、总结阶段(2011年2月至2011年3月)。对工作的情况、成效和经验进行总结,汇编形成《德清共青团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经验案例汇编》,并撰写试点工作报告,争取向全市乃至全省共青团介绍工作经验。

六、工作要求

一是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县共青团工作的重点。各级团组织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充分认识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要意义,要把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作为共青团工作的重中之重,统一思想,深化认识,明确职责,迅速制定工作方案,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级团组织要充分利用好电视、电台、报纸、网络等媒体资源,切实加强宣传发动和信息报送工作,对在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中探索出的典型经验、典型做法和典型模式进行跟踪报道,并及时将开展活动的信息上报至团县委办公室,让广大青年深入了解和积极参与就业创业行动,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青年就业创业的良好氛围。

篇6:《关于开展社区公共服务站建设试点的工作方案》的通知

中医药服务项目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试点工作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函

[2011]75号)要求,结合我县(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实际,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衡化的医改目标,决定在全县(区)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试点工作,让农村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服务,为城乡居民提供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特此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

通过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试点工作,将中

医药服务项目有机融合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利用中医中药“简、便、廉”的特点,发挥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作用。使县(区)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得到有效提升,对城乡居民健康问题实施中医药干预措施,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主要传染病及慢性病,提高县(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均衡化,让城乡居民都能够享受到中医药服务在健康促进中的优势和作用。

力争2012年底,在我县(区)初步实现将试点中医药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并在全县(区)农村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面实施,到2015年形成配套政策落实、人员配置合理、服务功能完善、筹资渠道畅通、监督管理规范、全面覆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到202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逐步均衡化的机制基本完善。在农村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面推广应用中医药预防保健技术和方法,促进重大疾病和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县(区)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项目内容

(一)纳入管理对象

(二)登记管理记录

(三)健康体检项目

三、项目组织与实施

(一)组织形式

1.县卫生局统一领导试点工作开展,各责任单位工作实际完成情况作为进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的参考。

2.县卫生局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工作的领导与协调;成立试点工作技术指导小组,对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行各阶段工作任务进行技术指导。组建试点工作目标考核组。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工作实施机构,指导各村卫生

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严格执行工作任务。

3.建立县中医院、镇村(社区)公立医疗机构构成的三级高中医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网络,提升全体医疗服务团队综合服务能力。县中医院对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业务指导、人才培养、专业培训、学术交流;结合中医预防保健知识,制定方案及相应健康教育课件;采取中医健康讲座进镇村、进社区等形式对患者进行中医健康教育,对需要采取中医保健治疗措施干预的及时给予治疗,为基层慢性病患者中医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可持续性的技术支持和可靠的转诊平台。

4.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将纳入管理的慢性病患者档案信息按月上报给所属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档案信息汇总后按月上报给县中医院试点工作技术指导小组。

(二)职责与任务

县卫生局负责试点工作的启动实施和组织协调,包括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制定,组织督导、培训、考核和宣传等。

县中医院具体负责试点工作的技术指导、培训等,制定方案及相应健康教育课件。每年指导不少于2次,考核不少于1次。

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辖县内中医药服务项目工作的宣传、动员和质量控制等,指导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试点工作,辖县内每年自查评估至少4次。

四、项目计划

(一)启动阶段(X年X月-X月X日)

1、成立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2、制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3、组建试点工作技术指导组;

4、组建试点工作目标考核组;

5、拟定试点工作标准和项目实施要求;

6、召开试点工作全县(区)动员大会;

7、试点项目相关基础数据库建立;

8、完成中医体质辨识的信息化建设。

(二)培训阶段(X年X月-X月X日)

1.技术指导组根据试点项目要求制定培训课题,对农村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中医药人员进行体质辨识方法、中医养生保健和疾病防治知识的培训。

2.卫生局信息办根据试点项目要求进行信息软件内容的完善及信息软件应用的培训。

(三)实施阶段(X年X月-X月X日)

1.在全县(区)所有的农村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试点工作。

2.试点工作办公室定期收集数据,督导各农村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试点工作进度,每季度召开试点工作通报会,在专家技术组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试点工作。

(四)汇总阶段(X年X月-X月X日)

1、全面整理农村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试点工作数据,完成数据分析和汇总工作。

2、初步整理出中医药健康指导服务规范。

(五)总结阶段(X年X月-X月X日)

论文发表,效果分析与评价,初步测算我县(区)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中医药服务试点项目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试点工作总结上报。

五、项目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1、成立XXX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卫生局医政科(附件1)。

2、组建XXX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试点技术指导组,负责在试点工作期间,定期对全县(区)所有的农村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试点工作技术指导(附件2)。

3、组建XXX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试点目标考核组,负责在试点工作期间,定期对全县(区)所有的农村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试点目标考核(附件3)。

(二)经费保障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试点工作启动会关于经费投入精神,由卫生局协调财政局通过调整预算计划安排X万元用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试点工作。

(三)工作保障

1、制定项目内容及流程:

2、开展人员培训:

3、加强信息化建设:

4、落实督导检查:

(四)考核奖励

篇7:《关于开展社区公共服务站建设试点的工作方案》的通知

民函〔2006〕288号 2006年9月22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计划单列市民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

为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研究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深化村民自治的有效途径,根据2006年全国民政工作年中分析会关于“认真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的工作部署,经研究,决定在全国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研究探索和试点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村民自治制度初步建立并显示出巨大的政治优势,但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出来,城乡差别呈继续扩大的趋势,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薄弱,村民自治组织的行政化倾向严重,凝聚力不强,严重制约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影响着农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业设的积极性。近年来,一些地方围绕新农村建设,积极探索开展农村社区建设,依托村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整合农村基层资源,完善农村基层服务设施,增强农村社区服务功能,为深化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拓展农村基层文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活跃农村经济,方便农民生活,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实践证明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有利于把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引导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搭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平台;有利于协调农村利益关系,化解农村社会矛盾,调动农民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对于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二、认真总结农村社区建设的工作经验

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是新形势下深化和完善村民自治的一项重要课题。已经开展社区建设的地方,要加强指导和完善。组织得力人员,认真梳理现有的做法,仔细解剖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成功的经验,为全面开展社区建设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尚未开展社区建设的地方,要加强调查研究,学习借鉴其它地方的有益经

验,并结合当地农村实际和农民需要适时向党委和政府提出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三、因地制宜地抓好农村社区建设试点

各地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选择一批村民自治工作基础扎实、群众积极性高、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的县、乡、村进行农村社区建设试点。要在广泛征求干部群众意见和听取专家学者意见基础上,科学拟定试点方案,明确试点内容和方法,处理好与现行法规政策的衔接。要找准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切人点,制定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指导原则、目标任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探索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不同模式、工作思路和政策措施。试点工作要从实际出发,既要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又要考虑区域特点,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区分城郊结合部农村社区、集镇中心村社区和传统农村社区等不同类型,注重发挥不同社区的优势,培养独具特色、功能各异的新型农村社区。要充分调动试点地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为全面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积累经验。

四、深入开展对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调研论证

各地要深人基层、深人群众,把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和深化村民自治、推动农村民政事业发展结合起来,抓住影响当地农村社区建设发展的突出问题,国绕农村社区建设的区域范围、目标任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认真做好调研论证工作,以把握农村社区建设的规律和特点,明确工作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和政策措施,促进农村社区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五、切实加强对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

篇8:《关于开展社区公共服务站建设试点的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各工业行业协会, 有关单位:

为落实《工业转型升级规划》, 加强产业集群区域品牌 (以下简称区域品牌) 建设, 工业和信息化部决定组织开展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示范工作 (以下简称试点示范工作) ,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到2015年, 在全国建设50个左右区域品牌培育示范区。通过试点先行、示范引领, 发挥政府、行业、专业机构和广大企业主体的合力作用, 统筹策划组织、协调政策资源、部署品牌建设, 加快培育一批知名度高、美誉度好、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区域品牌, 树立一批取得经验和成果的区域品牌建设示范区, 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区域品牌建设试点示范工作要发挥市场规律作用, 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突出区域特色, 创新品牌培育理论、方法和手段;构建协同工作机制, 综合运用政策措施、行业自律、技术质量、商标专利、营销宣传等手段;科学设定目标, 严格过程管理, 及时总结经验, 确保工作成效。

二、试点示范工作内容

(一) 开展区域品牌策划和设计

组织实施单位要结合区域产业特色, 组织开展国内外产业对比研究, 确定区域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和目标。组织开展区域品牌策划, 明确区域品牌的核心价值、品牌内涵和品牌定位。有条件的地区要为区域品牌设计品牌名称、品牌形象识别系统等, 通过申报国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原产地注册、证明标志等集体品牌, 依法保护区域品牌知识产权。

(二) 建立品牌相关评价制度

组织实施单位要建立与区域品牌建设相关的评价制度。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指标应能说明区域品牌建设对提高企业群体市场竞争力和创造价值能力的作用, 应至少包括以下五个关键指标:工业增加值率;以自主品牌销售产品比重 (按销售收入计) ;新产品产值率;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的产品比重 (按销售收入计) ;品牌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企业比重。

组织实施单位应在企业中建立数据采集系统, 确定评价模型, 每年至少开展一次评价工作, 并制定和实施改进措施。

(三) 支持行业组织发挥作用

组织实施单位要支持建立健全相应的行业组织。要指导行业组织根据产业发展战略和区域品牌定位, 通过制定联盟标准、确定行业行为准则、管理与区域品牌相关的公共资源、建立公共服务平台, 以及组织开展群体营销宣传活动等形式, 强化行业自主管理和自律规范。

(四) 引导企业参与品牌建设

组织实施单位要研究制定鼓励企业参与品牌建设的政策措施, 依法在土地使用、税收减免、资金扶持、奖励激励等方面为企业品牌建设提供支持。要组织企业学习实践科学的品牌培育方法, 指导企业建立完善品牌管理体系。要组织开展品牌经理以及品牌专业知识培训, 引导骨干企业建立首席品牌官制度。有条件的区域要会同相关专业机构建立品牌服务平台。

(五) 夯实品牌发展的基础

组织实施单位要引导企业开发品种、提升质量、改善服务, 加强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 提高企业群体的自主知识产权水平。要指导行业组织和骨干企业完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标准、技术、质量和物流等方面的接口。要引导企业积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 制定高于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联盟标准、企业标准。要鼓励企业加强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 稳定提升产品实物质量。有条件的组织实施单位要针对行业共性、关键性质量技术问题以及制约专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组织开展攻关和产学研结合等活动。

(六) 加强区域品牌信誉和风险管理

组织实施单位要组织企业开展质量信誉承诺、自我声明等活动。要建立区域品牌和相关企业品牌的舆情监控系统, 及时发现和处理失信行为。要科学评价和管理区域质量安全和信誉风险, 制定风险控制预案, 防止出现严重信誉损害

(七) 打造营销和宣传平台

组织实施单位要支持企业拓展营销渠道, 扩大市场影响。有条件的区域要组织开展品牌巡展发布、产业链对接、供需见面、工商交流等活动。要支持行业组织带动企业建立联合营销渠道, 实现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共同成长。要加强区域品牌传播和宣传, 并引导企业参与宣传区域品牌, 共同扩大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的社会影响。

三、组织实施

(一) 试点示范的组织和范围

试点示范工作的组织实施单位主体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以工业为主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及其他产业聚集区的行政管理机构;或具有明显产业聚集特征的市、县人民政府。

试点示范工作范围包括区域内主导产业和涉及的企业。

主导产业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方向, 在地区工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国际或国内同类产业中具有明显比较优势, 具有形成区域品牌独特性的基础。试点示范工作可以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区域内主导产业及其所属全部工业企业。鼓励带动主导产业的产业链相关企业以及主要为主导产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企业开展品牌建设。

(二) 申报试点区域的基本条件

1. 具备较好的质量品牌工作基础。近三年区域内未出现重特大质量安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信誉损害等事故。区域内行业组织和骨干企业有参与区域品牌建设的积极性。

2. 重视工业质量品牌建设。承诺对区域品牌建设做出规划部署, 成立相应机构, 并对开展试点示范工作提供必要工作条件和经费支持。

3. 主导产业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出台了支持主导产业发展和加强质量品牌建设的政策措施, 有支持企业提升质量品牌水平的资源和能力。

(三) 申报与推荐

符合条件的区域自愿申报, 由组织实施单位按1-3年周期策划并编制《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申报书》 (见附件1) 和《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申报推荐表》 (见附件2) 。经当地市、县人民政府同意并加盖公章后, 报送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 (以下简称省级) 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审查并初选。

各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每年可推荐2-3家申报单位, 报工业和信息化部 (科技司) 。鼓励有关区域会同全国性工业行业协会 (联合会) 联合策划并开展试点示范工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 (科技司) 常年受理经推荐的申报材料。

(四) 确定试点区域

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 并提出推选意见。根据申报情况, 每年5月份和10月份可组织论证评审。2014年第一次论证评审将于5月中旬举行。

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全国性工业行业协会 (联合会) 研究确定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区域, 并对确定的试点区域给予批复。

(五) 开展试点工作

组织实施单位要根据批复文件, 按照试点工作方案确定的工作内容组织实施。确保政策措施到位, 工作项目进度和目标达到预期要求。

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品牌培育专家组和专业机构, 对试点工作提供专业支持。各省级和试点区域所在地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和支持。

(六) 试点工作评价和验收

完成实施方案工作目标的试点区域, 可以向工业和信息化部 (科技司) 申请评价。工业和信息化部 (科技司会同相关司局) 组织专家对试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评价优秀并满足示范区条件的试点区域, 授予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示范区称号。

试点示范区域每年应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向工业和信息化部 (科技司) 提交总结报告。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对试点区域开展年度监督检查, 组织对试点示范情况做跟踪评价。

(七) 示范区的条件与管理

1. 成为工业品牌培育示范区应达到的条件

(1) 正式发布区域品牌发展战略, 对区域品牌做出明确定位。相关政策、资金支持按计划落实到位。

(2) 建立完成品牌相关评价制度并正式开展至少1次评价工作, 形成评价报告, 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改进措施。

(3) 以区域行业组织和骨干企业为依托, 至少组织实施2项质量品牌提升活动, 效果显著。

(4) 相关企业参加品牌培训覆盖面达到90%以上, 50%以上企业建立实施品牌管理体系, 50%以上企业设立首席品牌官和品牌经理。

(5) 建立了区域品牌舆情监控系统并开展监控工作。

(6) 至少组织完成了2次区域品牌宣传或营销活动, 效果显著。

(7) 关键指标与申报时的水平相比:工业增加值率提高2%以上;以自主品牌销售产品比重提高5%以上;新产品产值率提高3%以上;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的产品比重提高3%以上;品牌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企业比重达到30%以上。

2. 示范区的命名

示范区的名称为: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示范区+主导产业。主导产业在申报试点时确定。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主导产业的应分不同产业确定是否达到示范区条件, 在名称中标注达到条件的主导产业。

3. 示范区复审和监督

示范区称号三年有效。有效期满的示范区可向工业和信息化部 (科技司) 提出复审申请, 申请复审时同时提交前3年的试点总结和未来3年区域品牌建设工作方案。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复审工作 (办法另行制定) 。复审合格的区域继续保持示范区称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各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对示范区开展区域品牌建设及工作目标实现情况进行监督。对出现重大质量安全信誉事故或不能持续开展品牌培育工作的示范区,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决定撤消其称号。

四、工作要求

(一) 加强组织领导。

各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试点示范工作的指导, 做好指导申报、审查推荐、监督检查、持续推进等方面工作。组织实施单位要健全组织机构, 建立工作机制, 保证试点示范工作顺利开展。

(二) 加强专业化指导。

品牌培育专家组和相关专业机构要积极发挥作用, 在品牌培育、质量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等方面提供专业支撑和服务。有条件的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试点区域要积极组织产学研联合、服务平台建设等工作, 保证试点工作科学高效。

(三) 加强合作和扶持。

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加强政策和项目扶持, 积极争取地方政府财政、税收等政策支持, 在工业转型升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标准制修订项目等方面, 给予试点示范区域及有关企业倾斜扶持。要加强与财政、发展改革、商务、工商、质检等部门的合作, 共同推进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

联系人及电话:安平010-68205252

上一篇:公关理论、实务与技巧期末考试复习重点下一篇:安全员年底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