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城镇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2024-05-03

欢城镇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精选9篇)

篇1:欢城镇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欢城镇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欢城镇位于微山县中部微山湖东岸,曹枣公路横穿东西,济微公路纵贯南北。全镇辖区面积133.4平方公里,有77个行政村,总人口9.3万人,耕地面积5.6万亩,沿湖水域7.3万亩。镇域内有大中型煤矿8卒12个生产井口,原煤年产量1000余万吨。该镇人文历史悠久,战国七贤之一的孟尝君封其“扶车弹铗、焚券市义”的食客冯欢于此地为食邑,遂得欢城之名。是一个交通重镇、资源大镇、经济强镇、历史名镇。2000年3月被确定为“山东省中心镇”。

一、欢城镇小城镇建设总体情况

近年来,欢城镇把小城镇建设作为促进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村城镇化的一项战略措施,坚持“依托企业、围绕企业、利用企业、开发企业”加快小城镇建设,累计投资12亿元,镇区面积扩展到133.4平方公里,开发建筑面积18.7万平方米,镇区内人口达到9.3万人,小城镇建设呈现出框架规模大,建设速度快的良好态势,一座小城市雏形已经显现出来。

(一)着眼长远,规划先行,准确把握小城镇发展定位。规划是建设的龙头。没有高质量的城镇规划设计,就不可能有一流的城镇建设。2005年以前,欢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主要集中在镇区几条干线两旁呈线条化分布,布局不尽合理。欢城镇按照“规划先行,适度超前,城乡统筹,分步实施”的思路,立足于地处企业优势和交通便利、村镇人口购买力较强的实际,重点构筑商贸强镇。投资46万元,聘请上海同济大学、济南城乡规划设计院等单位的规划设计编制了《欢城镇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规划面积达53平方公里。规划了“四纵二横”的骨干道路框架及工业区、商贸区、居住区、文教区、娱乐区、行政办公区等功能分区,并按照功能分区,逐区落实控制性详规。同时,该镇还编制了消防设施、城镇道路、园林绿化、城镇管理等若干专业性规划,诸规划涵蓄了人居、经济、工业、环境等各方面因素。

(二)强化载体,完善设施,加快膨胀小城镇建设规模。欢城镇把小城镇开发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坚持把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三大产业结合起来,与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结合起来,以“三大体系”建设为抓手,千方百计膨胀城镇规模,完善城镇功能,加快小城镇建设进度。

一是加快商贸体系建设。把商贸体系建设作为聚集资金、吸纳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蓄水池,作为促进二、三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是加快公共设施建设。采取多种开发模式,投资重建了欢城中心小学和老年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这些公共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增强了城镇气息,提高了城镇品位和档次。

三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对道路建设、污水处理、给水排水和环卫设施统筹考虑,完善通讯设施、程控电话、装机容量、移动通讯均列济宁市前列。

(三)多方投入,产业带动,全面激活小城镇建设活力。小城镇建设的动力来自经济的发展,充满活力的经济是小城镇繁荣和发展的基础。几年来,欢城镇始终把小城镇建设与市场建设、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工作捆在一起抓,探索出一条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共同推进提高的新路子。

一是全方位兴建市场,以“市”兴城。采取新建、改建、扩建等方式,引导各种经济成份、各方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商贸市场建设。市场的繁荣带动了餐饮、交通运输业,全镇从事餐饮服务等个体经营户4500余户,从事运输、出租的各类车辆8000余辆,实现了农民向“市民”的转变。

二是大力发展渔业,以“渔”扩城。欢城充分利用独特的临湖地理优势,在镇域内建设了众多的水产品深加工厂,为镇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四)突出管理,提升档次,不断优化小城镇建设环境。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实行规划管理。该镇先后出台了《欢城镇小城镇管理实施细则》、《欢城镇环境卫生管理规章制度》等多项城管方面的规章制度,成立了由90人组成的日常保洁队伍,实施与公安部门的110社会联动,进一步增强管理工作的实效效果。

实行专项治理,加强环境整治,是欢城镇城管工作的一手硬棋。镇城管部门先后围绕乱挂乱建,户外广告、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多项工作进行集中整治,整治中,抽调精兵强将划片包干,明确到人,收到很好效果。两年来全镇仅拆除违章建筑和乱搭棚 屋就累计达40多处,400多平方米,对城镇建设和管理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注重硬件,加大投入,也是欢城镇搞好城管工作的一个特点,几年间,全镇共建停车场9处,建设冲水式公厕22处,垃圾池82个,配备了四台垃圾清运车和三台自动洒水车,这一系列硬件设施的使用,有力地提高了城市环境的管理水平。

二、欢城小城镇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欢城镇在小城镇建设发展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也创造了一些先进经验。

一是坚持高起点规划。规划是城镇建设的龙头和规范,搞好规划就必须根据城镇的实际,科学定位发展的方向。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搞好功能分区,确定好总体目标,分年度逐步实施,还要抓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规定。具体建设要按照控制性详规组织实施。欢城镇在制定总体规划之初,经过认真调查研究,结合交通方便、资源丰富、农民购买力强的实际,把小城镇确定为商贸流通型、工业型、农业产业化型综合型小城镇。规划过程中,聘请设计院的专家论证、指导。经专家评审,欢城镇的城镇规划在逐步向着国内一流水平的小城镇迈进。

二是坚持高标准建设。欢城镇提出城镇基础设施20年不落后的要求,在社会化供水、城镇排水、处理污水、道路建设和电力、煤气等统筹考虑,不搞短期行为,不搞头痛医头,尽量留足预备量,抓好建设和完善。在商用房建设、居住房建设、办公楼建设、文教房建设方面坚持高标准,在风格上采取了中西结合,在材料上坚持新型环保,在结构上体现简洁实用,在布局上达到错落有致。形成了求同存异、共性中表现个性、简朴中体现豪华,满足了不同用途、不同层次的需要。

三是坚持经营城镇。小城镇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更需要大量资金。欢城镇坚持多元人投入,多渠道聚资,多形式运作。坚持向外招商引资建城,坚持向上争取资金发展,坚持向民聚拢民力参与。先后实施了新老置换,开发新城,改造旧城。

四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城镇的发展优势如何,取决于环境、土地、人口等涉及可持续发展诸多因素的优劣。欢城镇在建设城镇的同时建设环境,在膨胀城镇的同时注重保护土地,在发展城镇的同时抓好少生优生。首先在项目建设上坚持“三同时”,发展高科技、环保型、高效益的项目,从污染源上做好控制。在此基础上,大量植树、种花、养草,涵养水源,吸附灰尘,净化空气,优化城镇生态环境。

三、小城镇建设进程中存在的困难。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欢城镇在小城镇建设中也存在很多不足,发展中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建设资金投入不足。镇政府财政首要任务是保证镇区环境综合整治及重点项目建设支出,对小城镇投入缺口较大,社会资金投入潜力还没有被充分激发出来。二是市场发育程度低,虽然市场数量较多,但是规模普 遍偏小,对周边地区的吸引力不足。三是小城镇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没有建立适应小城镇发展要求的住房、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险等制度,小城镇的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等功能不强。四是城镇管理和环境建设还需加强,文化氛围不浓,缺乏文化推动力,未能充分挖掘和利用历史文化传统,导致城镇文化底蕴不足。

四、小城镇建设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建议

在今后的工作中,欢城镇应以境内主干道为轴线,加快沿线村庄改造和镇区综合开发,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总体思路,着力打造一个环境优美、舒适和谐、宜居宜商的现代化新镇区。要重点实施迁村并点、旧村改造工程,集中建设大型社区。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实施全镇总体规划,按照村村合并的相关规定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搞好村庄综合整治,把新农村建设落到实处。以中心城镇居住区为中心,科学稳妥地推进小城镇建设,实现镇村统筹,协调发展。

二是加快培育主导产业,促进小城镇经济发展。把小城镇发展与新型工业化紧密结合起来,加快水产资源开发和加工生产,提高产业层次和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群的尽快形成。建立配套生产加工基地,开展商业连锁、物资配送,农副产品批发等经营活动。鼓励农民带资进镇务工经商,发展具有地方优势和特色的工业重镇、商贸集镇。

三是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以镇区供水、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和道路改造为重点,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实现城镇道路硬化率达100%,集中供水、供气率达100%以上。

四是认真实施小城镇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大小城镇人口聚集的速度,提高城镇农民社会保障水平。探索建立与城市对接的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等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提供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

五是探索良好的投资体制。实行政府投资与社会投资相结合,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转变。树立“面向市场,依靠社会”的筹资新观念,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大力推进投资体制和建设方式的改革。改变以往政府单一投资体制,变为以政策扶持和政府部门资金投入为导向,社会各界参与,运用市场经济体制运作的多元投资体制。按照国有资产授权和市场化运作模式,建立多元化投资公司,以投标、发包等社会化开发方式参与小城镇开发建设及其它生产经营项目的经营。

六是加强和改进城镇管理工作。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把小城镇建设、管理与开展城镇先进单位、文明市民的评选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居民的文明意识。突出违法违规建筑、环境卫生、镇容镇貌、交通秩序、户外广告、专业市场等专项整治,规范行人通行秩序,提高绿化、亮化、净化、美化水平,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和城市形象。积极推进社会文化进步。加强文化理念设计,营造蕴含个性文化气息的空间。

篇2:欢城镇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研的报告

为推进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快速健康发展,从五月上旬开始,县政协组织开展了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专题调研。邀请县发改委、住建委、经信委、国土局、环保局、旅游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成立专题调研组,先后深入到大渡口、东流、尧渡、香隅、胜利、张溪、葛公、官港、昭潭等乡镇了解实际情况,并选择新型城镇化发展比较好的省内无为县和湖南省沅江市进行了考察学习,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xx年以前我县城镇化水平较低,基本属于缓慢发展状态。xx年撤乡并镇后,我县把城镇化发展列入了重要工作日程,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特别是2016年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意见》并实施了对市县新型城镇化考核以来,县委、县政府立足东至实际,着眼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紧紧围绕“工业强县、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商贸活县、文化名县”发展战略,按照“开发沿江一线、保护山区一片”的指导思想,引导县域经济分工,全力推进城乡统筹,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一定成效。2016年我县列入安徽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县,2016年大渡口开发区列入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产城一体试点园区,与此同时,我县参加池州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也获得成功。目前,我县正在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县。

1、城镇布局得到优化。编制完成了《东至县城市总体规划》,并对15个

乡镇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在此基础上又编制完成《东至县人防工程规划》、《东至县给排水工程规划》等25个控制性规划和专项规划。按照“一带二轴三区”的总体布局,构建了以县城为龙头,以大渡口、东流、香隅为重点,沿206国道和铜九铁路及327省道发展为骨架的城镇空间结构,推进尧渡东流一体化发展,初步形成以县城为核心、中心镇为支撑、特色乡镇为基础、其他乡镇为补充的城镇网络体系。2016年的城镇化率从xx年的%提升到%。

2、城乡建设日益加快。近年来,县城尧城区建设步伐加快,建成区面积达到平方公里,人口增至万人,不仅拉开了县城路网框架,人口聚集效应也进一步显现,环城南路、敬慈路等5条道路和至德、圣德等6座大桥等重点路网建成使用,金字牌、赤头公园和尧渡新河两岸一期绿化等项目已建成使用,城市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上级规定要求,先后建成了舜帝花园、百悦

星城、格林蓝天等多个生活小区,建成保障性住房万平方米,大大提升了县城形象;2016年大渡口镇列为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东流镇被授予全国环境优美乡镇,2016年7月东流、大渡口两镇被住建部授予全国重点镇,东流镇目前正积极创建全国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香隅、胜利、张溪等镇城镇建设步伐加快,通过以奖代补政策引导,集镇规模明显扩大,城镇功能明显增强;城乡公交发展较快,先后开通县城内三条公交线路和县城至香隅、东流,大渡口至安庆等公交班车,并正在逐步向其他乡镇延伸;美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2016年开展美好乡村建设以来,已建成管山、金山等美好乡村省级示范点27个,并计划每年建成30个美好乡村示范点,目标是于2020年前在全县建设美好乡村示范点208个,届时村镇面貌将焕然一新。

3、城镇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我县高度重视城镇管理工作,加强了城镇管理队伍的建设。进一步细化责任要求,结合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动员干部职工和广大群众全民参与,城镇管理水平得到提升,脏、乱、差现象得到了初步整治。在乡村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和“三线三边”环境治理,2016年胜利、昭潭等9个乡镇被省环保厅授予为省级生态乡镇,东流镇被环保部授予为国家生态镇。县财政不断加大投入,2016年已统筹安排1200万元资金用于农村环境整治,农村环境面貌得到有效改善。

我县城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人民群众对城镇化建设的迫切需求相比,与发达地区兄弟县城镇化建设相比,仍存在着推进不快,功能不强等实际困难和问题,必须高度重视。

2016年我县城镇化率分别比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低、、个百分点。在《安徽省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考核评价方案(试行)》确定的7个二类市的县区中,处于中游靠后,低于我县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的位次。

许多规划是“纸上画画、墙上挂

挂”,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有的规划质量不高,一些重点项目规划,在聘请外地规划设计院做规划时,即使脱离实际,也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如某镇工业区规划建设时未曾考虑到污水处理厂建设,造成了企业排污困难,也引起了当地群众的不满。同时,规划力量薄弱也日益突显,xx年成立的县规划局属住建委二级机构,人少且难以留住人才,乡镇也只有

篇3:阜新地区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一、阜新地区部分乡镇小城镇建设的情况

(一) 旧庙镇进行小城镇建设的现状

旧庙镇是阜蒙县北部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近年来, 镇党委政府重点抓、重点管, 并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吸纳资金, 把小城镇建设作为该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1. 招商引资情况。

2012年, 旧庙镇党委政府将小城镇建设列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通过网上招商、亲情招商、制作宣传册、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方式向外界展示旧庙镇的优势, 采取多种方式吸纳资金, 吸引了多家客商来投资办企业。沈阳双星房地产开发公司计划投资550万, 开发商贸楼等项目;一个投资5000万的杂粮市场也正在建设中, 包括3000平米交易大厅及综合办公楼, 烘干加工等相关设备, 年交易量15万吨, 加工5万吨, 预计年销售收入1.8个亿, 实现利税475万元;投资1700万元的招商引资项目——“以农副产品为主要

注:本文系阜新市社科联2012年度立项课题《探索阜新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小城镇建设》的部分成果

原料的集中供热”工程手续及占地等前期工作已经完成, 择日即将开工, 投资者承诺:入网费40元/平方米, 保证温度同县城一样;而投资1000万元的日处理300吨污水的污水处理厂也将于近期开工, 这项工程将从根本上改变旧庙镇河水污染, 及旧庙河水对下游乃至于对省城的污染。

2. 房屋开发建设情况。

截至2012年5月1日, 旧庙镇新开工建设的楼房面积已达4.5万平方米。成功吸引沈阳双星房地产开发公司资金1100万元, 开发商贸楼1万平方米。通过联建, 筹集资金开发商贸楼1.2万平方米;另新建了一个拥有30个教室的小学部教学楼, 总面积达3355平方米;镇政府还投资230万元兴建了3000平方米的学生宿舍楼;投资240万元兴建了能容纳600名幼儿的中心幼儿园;而与其配套的食堂、厕所、锅炉等各项工程也都在紧张建设中。据统计, 今年全镇新建楼房有望达到6万平方米。

3.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是否完善, 直接影响着小城镇的服务功能。为了把旧庙镇真正打造成阜蒙县北部的商贸文化中心, 在争取到国家补助资金250万元的基础上, 该镇又投资100万元, 用于改建街道基础设施及垃圾处理场的兴建, 不断完善小城镇的基本建设。目前, 该镇新建大小街道4条, 修通排水管道3000多米, 新建农贸、建材市场2个, 改造城镇供电线路1400多米, 城镇供水率86%。

旧庙小城镇的快速发展, 有效地拉动了经济发展。截至2012年7月份, 全镇已有规模企业11个, 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达309户, 处处呈现出市场繁荣、经济活跃的新气象。

(二) 十家子镇进行小城镇建设的现状

十家子镇是全国最大的玛瑙产品加工地, 也是阜新地区小城镇建设中的重点乡镇。该地区小城镇建设步伐较快。2011年十家子镇在原有玛瑙工业园区的基础上又规划了新的城镇开发综合项目, 该项目包括玛瑙交易城建设项目、十家鑫园房地产开发项目、镇区道路整修亮化美化项目和自来水工程项目。

1. 经济发展情况。

十家子镇原来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 大量种植大田作物, 如玉米、高粱、花生等, 但是农业发展的潜力不大。该镇工业基础比较薄弱, 企业规模较小, 技术实力有限, 乡镇企业发展缓慢。不过, 十家子镇是著名的玛瑙之乡, 生产方面已有较长的历史, 拥有众多的能工巧匠和雄厚的技术实力。玛瑙加工业是十家子镇的支柱产业, 全镇现有加工户3500多户, 从业人员近万人, 带动了周边地区2万余人就业, 年创产值超亿元, 被誉为“中国玛瑙之乡”。另外, 十家子镇还拥有2万多平方米的玛瑙专业交易市场, 年交易额近亿元。十家子镇未来几年内将重点发展绿色农业、玛瑙加工业和畜牧养殖业三大产业, 做大做强玛瑙加工业, 形成产业链, 实现集团化、产业化发展。

2. 房屋开发建设情况。

2011年, 十家子镇在原有玛瑙工业园区的基础上又规划了新的城镇开发综合项目, 该项目包括玛瑙交易城建设项目、十家鑫园房地产开发项目。

玛瑙交易城建设项目总体规划面积50亩, 规划建筑面积34818平方米, 其中商业网点面积34628平方米, 锅炉房面积190平方米。商业网点全部为二层, 网点建筑物为15栋以及所属公共配套项目。该项目总投资5709万元, 其中流动资金200万元, 建设投资5509万元, 全部由项目建设单位自筹解决, 计划建设工期两年, 目前该项目正在建设实施中。十家鑫园房地产开发项目是由沈阳融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承建, 占地面积6100平方米, 总投资5000万元, 计划建设四栋六层商业网点及住宅综合小区, 并按照城市标准规划设计, 全部实施集中供热, 地热取暖。目前该项目已完工并交付使用。

3.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十家子镇城镇开发综合项目中还包括镇区道路整修亮化工程和自来水引入工程。镇区道路整修亮化工程借经过库二线公路整修之际, 积极争取, 加大投入力度, 对镇区环境进行治理。2011年9月, 13.9公里的库二线公路计划已完成, 2.7公里的环城路也已经整修完毕, 街道两侧公路美化亮化工程也基本完成。十家子镇镇区自来水引入工程, 包括水源井工程、输水管路5公路、供水管路5.5公里、水厂工程及输变电工程, 水厂占地面积3.4亩。该工程于2010年9月30日进行了公开招标, 由十家子镇供水公司负责施工。自施工以来, 已完成水源井的淘挖, 5.5公里供水管路的铺设, 以及水厂主体工程建筑工程。该项目总投资336万元, 完全由镇党委政府多方筹集, 目前施工基本完成。

(三) 福兴地镇进行小城镇建设的现状

2011年, 福兴地镇按照“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 紧紧围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城镇”这一目标, 按照“加快开发、完善配套、整体规划、分步推进”的总体思路, 高标准、高质量地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1. 经济发展情况。

福兴地镇将小城镇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 突出特色经济。镇党委、镇政府立足镇域经济特点, 确立了烤烟、蔬菜、林果、畜牧四大支柱产业。随着小城镇建设发展, 基础设施和功能日益完善。该镇有意识地鼓励和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城镇从事二、三产业, 告别以往传统农业单一、低附加值的生产方式, 进城入镇, 建房经商, 自觉走上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之路。福兴地镇将小城镇建设与龙头企业发展相结合, 坚持工业强镇。随着小城镇建设的发展, 福兴地镇逐渐形成了投资1.45亿元的阜新银茂木业公司、投资20亿元的阜北二期风力发电工程等一批规模大、实力强、效益好、支撑力强的骨干支柱企业。目前, 在福兴地镇落户投产的工业企业已达12家。

2011年, 福兴地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0.85亿元, 比上年增长27.6%;财政公共预算收入实现3827万元, 比上年增长61.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600元, 比上年增长20.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亿元, 比上年增长9%。

2. 房屋开发建设情况。

福兴地镇通过市场化运作, 建成了中小学教学楼、学生宿舍楼、教师住宅楼, 建成并完善医院、敬老院、防保站、镇卫生院配套设施;建成面积1.7万平方米的楼房11栋;铺设镇区供热管网610延长米, 幼儿园、住宅楼及蔬菜批发农贸市场和部分网点实现统一供暖。

3.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 该镇

还想方设法加快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步伐, 进一步提高农民幸福指数。2011年, 新修城镇道路54公里, 绿化植树5.7万株, 安装路灯100盏, 镇驻地实现了“硬化、绿化、美化、亮化”的目标;铺设自来水管路1.6万延长米, 镇区8.8公里排水工程已开工建设;建成全县首家四级农村客运站。目前, 福兴地镇基本实现水、电、路、讯等“五通一平”。

二、阜新地区小城镇建设中的经验总结

(一) 坚持科学规划

小城镇建设必须有一个好的规划, 规划方案要经过长时间酝酿和多方充分论证才能最终确定, 没有好的规划不能搞建设。市政府要求每个镇、村的规划都要突出体现布局特色、建筑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和产业特色, 不能百镇一面、千村一面。同时, 注重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 寻找文化的根, 挖掘文化的源, 形成各具特色的鲜明个性。

(二) 保护农民利益

市政府明确规定小城镇土地出让后政府收益部分全部返还, 用于农民安置住宅和公建的建设。华东镇为确保不让一户农民因经济原因搬不了家, 制定了人均30平米的置换标准, 老少三代的家庭可以选择两套住宅, 搬迁农民给予一次性补贴等政策, 得到农民支持, 农民满意度达到95%以上。

(三) 重视土地复耕

小城镇建成后, 要以复垦的村庄建设用地归还国家借给的土地周转指标, 确保耕地不减、质量不降、占补平衡。在阜新, 凡是没有完成任务的, 市里不再下达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也不再批准新的试点小城镇。

(四) 协调统筹发展

提出坚持以示范小城镇建设为龙头, 全面推进农民居住社区、示范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 “三区”统筹联动发展的工作思路, 进一步加快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集中, 工业向园区集中, 农业向设施农业集中。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现代农业、农民就业和农民社会保障等一系列问题, 进而探索出一条适合那些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郊区农村综合性发展的路子。

(五) 增强小城镇承载力

围绕玉龙新城、沈彰新城等五大新城、三大基地、六大产业集群建设, 重点启动一批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项目, 完善中心城区服务功能, 提高城镇的承载能力。阜新市住建委把抓紧组织编制城乡规划, 明确城镇化的发展方向放在工作中的首要位置予以推动。依据全市城乡建设的基本布局, 建设以中心城区为核心, 以清河门和皮革城、温泉城、阜蒙县城及蒙古贞新城、新邱、沈彰新城、彰武县城为成员, 建设组团式城市轴线;依托城市轴线上各个城区的辐射带动功能, 呈放射性分布建设一批小城镇。

(六) 走特色城镇之路

特色是小城镇建设的活力所在, 要突出小城镇风格, 力戒千篇一律, 切忌盲目模仿大中城市, 面面俱到。要结合本地资源条件、自然景观、人文环境、风俗习惯、民族特点、历史背景等, 突出自己特长, 增加特色的吸引力。例如, 阜新市佛寺镇可以突出藏传佛教圣地的特点, 十家子镇可以利用物资集散地特点突出商贸集镇特点。靠特色兴镇, 靠特色富民。

寻找特色产业, 坚持走产业兴镇的道路。发展乡镇产业园区, 适合开展工业项目的搞工业项目, 适合开展旅游业的搞旅游业。开展小城镇建设, 必须寻找一个符合乡镇自身发展实际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优势产业来发展, 并不断提高产业的集中度, 作为小城镇建设的支撑点。同时, 加快小城镇建设还要落到提升乡镇人居水平上来。以此来作为小城镇建设的基本, 作为改善乡镇人居条件的最基本保证, 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小城镇建设内容, 打造特色乡镇。

三、小结

篇4:欢城镇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城镇化试点中有关财政举措落实情况

一是出台了奖补政策。财政厅调研组发现,沿乌苏里江四县(市)城镇化建设中撤村并屯搬迁房屋成本过高、政府负担的补贴资金较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压力过大。为缓解这一矛盾,财政厅制定了对村屯撤并和农户搬迁省级财政奖补政策。在奖补原则上,明确省级财政安排的奖补资金主要用于农户搬迁和整村搬迁。凡在搬迁规划内的村屯,不论农户搬迁到城镇或中心村,搬迁一户奖补一户。省级财政奖补资金直接兑现到四县(市)。村屯搬迁过程中出现的资金不足问题由县(市)负责解决。在奖补标准上,财政厅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两个标准:一是对列入村屯撤并规划的农户,每搬迁(拆迁)一户给予奖补1万元;对进入城镇居住的农户每户再奖5000元,以鼓励农户向乡镇所在地和县城聚集。二是对整村(屯)搬迁的给予一次性奖励,即完成自然村屯归并拆迁的,村屯规模在50户(含50户)以下的,每个奖励10万元;在50户以上的,每个奖励20万元。奖励资金用于城镇化建设。从执行情况看,上述奖补原则和标准基本符合实际情况,效果也比较明显。

二是增加了专项资金投入。在省级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省财政厅拓宽视野、广开渠道,通过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调整省本级财政支出结构、整合现有存量资金等措施,集中财力向四县(市)倾斜,同时主动与省直有关部门沟通落实相关专项资金,并及时拨付资金,有力支持了四县(市)城镇化试点工作的启动与推进。据统计,2012年省级财政及有关部门共投入资金69597万元,支持四县(市)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了一批交通、能源基础设施、道路、给排水、垃圾处理、污水处理、供热等项目;投入9767万元资金,支持四县(市)改善民生及社会事业发展,有力改善了当地办学条件,丰富了居民文化生活,改造了一批农村危房及泥草房,使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

三是省级财政转移支付予以倾斜。第一,按照2011年省政府第六次专题会议精神,省级财政通过专项转移支付方式,共安排8000万元,每个县补助2000万元用于城镇化试点建设。第二,为加快四县(市)率先实现城镇化目标,省级财政2011至2012年以预拨形式安排以奖代补资金1.6亿元,每个县补助4000万元,用于推进四县(市)城镇化试点。

四是协调落实了相关金融政策。第一,争取国家奖励资金促进四县(市)贷款快速增长。2013年共安排四县(市)金融机构奖励资金3448万元,占全省奖励总额的14.5%,拉动涉农贷款增长24亿元,同比增长40%。第二,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省鑫正担保集团已决定在沿乌苏里江四县(市)以“办事处”方式设立分支机构,通过提供融资担保分别为虎林和密山争取到银行贷款2500万元和3000万元,有效缓解了市政建设资金紧张的状况。

加大支持力度 解决好相关问题

从试点的情况看,要实现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沿乌苏里江四县(市)城镇化试点的目标,省级财政部门还要加大支持力度,并解决好相关方面的问题。

一是财政奖补政策应继续施行。尽快研究出台奖补资金管理办法,对奖补对象、标准、方式以及资金拨付程序、管理监督等环节做出明确规定,通过政策公开,引进竞争机制,鼓励整村推进和整屯搬迁,促进四县(市)城镇化建设。同时要加大对奖补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每年对奖补资金进行一次专项检查,确保资金安全有效。

二是现有专项资金应予以倾斜。目前,中央和省级预算安排的涉及城镇化建设方面的专项资金主要有:农村基本建设投资专项,包括三供两治、泥草房改造、农村能源、饮水安全、一事一议、垃圾处理、文教体育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现代农业发展专项,包括农机购置补贴、大型农机合作社建设、小农水专项、科技推广、农业开发、农业产业化、农民合作组织、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畜牧发展资金等;农村公益事业发展专项,包括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中小学校舍危房改造、农村文化以奖代补、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农村体育健身器材补助等。省财政厅在专项资金安排上对四县(市)城镇化建设项目应给予重点倾斜。

三是整合相关专项资金。在省级资金方面,凡涉及的公益事业建设资金,包括文化、体育、卫生、计生、教育等方面的专项资金,要严格按照经省批准的城镇化建设规划确定的范围集中投入。同时,对四县(市)现有资金进行整合,凡涉及到城镇化建设的各项资金,整合集中投入,规划中撤并的村屯不再进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

四是提供融资担保贴息支持。以省鑫正担保集团为平台,推进四县(市)政府出资成立或注资政策性担保公司;省级财政对省内各类担保机构支持四县(市)中小企业融资予以代偿风险补助;省政策性担保机构对四县(市)的政策性担保机构实施再担保;对于中小微型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省级财政按照中央和省有关政策给予贷款贴息补助;积极探索财政奖补资金与贷款贴息配套的有效途径,支持四县(市)开展贷款融资,解决城镇化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五是合理降低搬迁成本。沿乌苏里江四县(市)共有农户约10.7万户,其中,砖瓦房9.1万户,泥草房1.6万户。据测算,砖瓦房、泥草房搬迁费用分别在10万元、4万元左右(含宅基地及其他附属养殖等用房),如果1.6万户泥草房农户全部搬迁需要搬迁费用6.4亿元,按照城镇化率85%的要求,在剔除1.6万户泥草房后,还需搬迁砖瓦房7.5万户搬迁费用75亿元,两项共计81.4亿元,实现目标的压力相当大。建议下一步应本着尽量让农民少损失、尽量让富裕农民进城居住的原则,改进完善搬迁拆迁方式,采取泥草房→砖瓦房→楼房的“梯次方式”推进自然村屯的归并。即具备条件的砖房农户进城上楼,泥草房农户搬进中心村腾出的砖房,同时将归并自然村屯可再利用的部分砖瓦房保留下来作为农业作业点,减少损失浪费。

六是省直部门工作推进责任要明确。调研中市县反映,省直相关部门推进任务不具体、责任不明确,在资金倾斜上没有立足于各项专项资金存量,而是寄希望于增量上。建议在基础设施等方面投入上,结合现有专项资金,逐个专项资金、逐个部门地落实任务,做好“存量倾斜”文章。省直各相关部门把承担的项目纳入到专项资金整体预算盘子予以安排。

七是产业发展问题关系到城镇化建设成败。城镇化必须以产业为依托,以农民充分就业为保障。四县(市)属于边远地区,一方面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扩大土地规模经营,保障搬迁农户离土后的土地收益;另一方面,要积极发展突出本地特色的二、三产业,增加就业,提高收入,让农民进城后立得住。

八是搬迁后农民土地(宅基地)再利用和权属问题必须妥善解决。四县(市)农民宅基地面积较大,其权属和再使用问题已经引起农民广泛关注。据统计,2012年四县(市)16个自然村搬迁后计划共腾出农民宅基地2585亩,数量可观,利用价值较大。因此,建议在搬迁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历史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其宅基地不能全部由政府收回,面积大的一定要还给农民。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财政厅农村处)

篇5: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推进乡镇小城镇建设和城乡统筹,主动为县委县政府出台相关文件提供决策依据。×月×日,×××率建设局、规划局和国土局的主要负责人深入×××镇就小城镇建设的可行性、主要工作打算和措施进行专项调研。同时对当前防汛安全和计划生育工作进行了专项检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小城镇建设基本情况

×××镇位于绥宁县东北部,×××穿境而过,东南临×××,西接×××、×××,北抵×××。东西宽约6公里,南北长约16公里。距县城67公里。辖1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11个村民小组,5300余户,2万余人。镇政府所在地×××村。全镇总面积57.45平方公里。有耕地1.51万亩,水田1.46万亩,旱地0.22万亩,园地1.33万亩,林业用地5.8万亩。近年来,该镇小城镇建设得到了初步发展,规划布局逐步规范合理,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交通区位优势的进一步改善,小城镇的吸引力和辐射能力显著增强。具体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规划布局逐步规范合理。该镇制定了小城镇建设规划和商住小区规划。其中商住小区位于×××,×××旁,总面积21.49亩,总体规划了4条街道,89个门面,布局严谨,通过修建民族花桥使得商住小区和集贸市场紧紧连在一起,1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2.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全力实施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村庄环境卫生得到了进一步美化。集中资金、集中力量,通过全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重点突破了城镇自来水工程,使得全镇三分之二的村民接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加快了电网线路的规划改造的步伐,逐步完善了村庄道路建设。

3.交通区域优势进一步改善。省道S221线穿境而过,随着×××等人文资源的开发推进、×××旅游线路的建立、省道S221的扩改完成,该镇的交通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4.小城镇的吸引力和辐射能力显著增强。该镇位于两河的交汇地区,属于经济中心地带,有诸多周边乡镇的生意人在此做集贸生意,带动了该镇的商贸零售业的发展,也吸引了更多的人来此居住,该镇的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据了解,该镇现阶段商业用地供地价格应不高于县城,预估价为每平方米1000—1300元,有意在开发区购地的大概在150户以上,其中不少是在外经商的本镇成功人士,因此老百姓有强烈的购买愿望和一定的购买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征地难度增加。该镇的小城镇开发涉及×××6组35户的责任田,由于该组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所在地,因此,将地征收,该组大部分群众将无地建房。该组的全体村民要求适当提高征地价格,在门面合理的前提下优先考虑卖给他们。

2.“一户多宅”现象突出。出于交通便利和民俗民风的原因,许多村民纷纷迁出老宅基地,在村组道路旁的耕地重新选择宅基地,导致原有的宅基地既没有人居住,也没有被开垦出来作为耕地,使得“一户多宅”现象突出。

3..无序建房的现象突出。源于对城市功能的追求,加之缺乏统一的村庄规划,群众私自选择宅基地,既没有统一的建筑图纸,也没有体现集中联建的风格,无章建房、乱占耕地建房现象突出。

4.违法违规建房现象突出。源于农村群众内心无限的攀比心理,借审批手续过于繁琐和时间过长,农村群众都不想也不希望通过合法的程序申请宅基地。为了节省建筑时间,加快建设进度,从而出现了抢占宅基地的现象,违法违规建房现象突出。

三、主要的意见和建议

1.改革建房指标制度。废除建房指标制,严格实行“一户一宅基地”政策,制止乱占耕地建房现象,加大违法违规建房的整治力度,保障有大宗闲置土地可以使用。

2.加强规划编制,尤其是村一级的规划编制。要认真做好小城镇开发的修建性详规。加强老院落的规划编制,着重体现当地的建筑风格和民族特色;要搞好村庄规划修编工作,推进危房改造、土地整治、避灾搬迁、村庄整治严格按规划进行;农村现有村落闲散用地,要切实充分利用,节约使用,特别是组织沿公路两线的村民按规划进行集中联建。

3.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加快推进院落道路建设,完善城镇的电网建设,突破通信、互联网建设瓶颈,着力建设好城镇下水道、防洪提和休闲广场等市政设施。

4.资金筹措方式多样化。采用时常化运作,通过宣传促动、政策带动,鼓励国家、集体、个人及本乡镇在外成功人士回乡投资建设,最大限度的吸纳社会闲散资金,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引进专业房地产开发公司。同时要紧盯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投资走向,结合各乡镇小城镇特色和优势(×××种基地),千方百计争取国家资金扶持。

篇6:小城镇建设 调研报告

——穆棱市统筹城乡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建设小城镇是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穆棱市抢抓牡丹江市被列为全省城乡统筹示范市的有利机遇,科学规划实施“大城(镇)大村”战略,深入推进“近郊城市化、远郊城镇化、中心村社区化、农民居民化”,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有效促进了城乡统筹、协调、快速发展。

一、坚持基础先行,完善配套建设。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富规划穷建设”原则,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城乡,突出特色,完善基础配套,打造城镇新形象。一是加强市政工程建设。逐年加大对市政建设的投入力度,先后实施一批市政重点建设工程。改造主次干道12条,铺装市区100条巷道沥青路面。新建广场10余处。启动了“七路四园两廊一广场”工程,实施城市“南移西拓”,城市框架逐渐拉开。二是实施“大城(镇)大村”战略。按照“内需拉动、招商带动、开放牵动、创新驱动”方针,全面推进“大城(镇)大村”战略,将工业园区、产业项目与现代服务业、城镇基础设施配套、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突出产业支撑和中心城镇的带动作用,促进城镇“扩域、增容、升级”。提出了整镇推进、示范带动,建设示范新村的构想。通过建设示范

二是抓紧招商引资。穆棱市紧紧抓住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这一主线,在全市领导干部中倡导“三个三分之一”工作法,努力打造一支精锐的专业招商队伍,实现了从“全民化”撒网式招商到“职业化”定点、定向招商的转变,坚持“产业招商”、“链条招商”,较好地促进了产业集群化发展。三是创优商务环境。成立了基础设施建设城投公司、融资公司、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及经济担保公司,拓展融资渠道,宽松融资环境,降低融资门槛,创新金融产品,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启动了大豆批发市场、东北山货大市场、木制品交易市场等要素市场建设;开通了对俄客货运输线路,引进了铁海联运大连内陆港项目,大幅度提高本地区物流集散能力,为企业搭建起交易平台。

三、出台保障政策,突破移民瓶颈。如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鼓励农民转户进城,始终是各地推进小城镇建设中的难题。在促进农民转户进城工作中,穆棱市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一是创新移民途径。为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穆棱市探索了农民用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承包地换社保等途径,解决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问题。实现农民到居民的转变。二是出台优惠政策。为进一步鼓励农民变居民,出台了《穆棱市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民转变为城镇居民和鼓励农民进城就业暂行办法》。制定了“一放宽、五保留、六保障”优惠政策,即放宽户籍管理政策;保留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林地承包经营权、集体资产经营收益权和农村计划生育

篇7: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结合城乡卫生同治)

《按照茶陵县城乡环境卫生城乡同治实施方案》的要求,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城乡卫生同治已在全镇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以此为契机,我利用国庆假期两天时间,对我镇小城镇建设进行了周密调研,了解了一些实际情况,听取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从中受到了许多启示。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现状

镇位于茶陵县东南部,南、北、西、东分别与桃坑、小田、尧水、腰坡、洣江、舲舫等乡镇和江西永新、宁岗两县毗连,全镇面积243平方公里,人口43716人。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城镇建设,着力完善城镇功能,大力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城镇品位。2005年以来,镇政府累计投资1000万元,高质量完成了光荣院大楼、3.5万伏变电站、客运站、畜牧大楼、医技大楼等民心工程建设,中心街路硬化、美化、亮化工程,排污、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位于镇政府旁边的文化大楼正在建设中。目前,严塘小城镇建设布局趋于合理,城镇规模快速拓展;投入持续增加,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建设与管理同步,发展环境明显优化。尤其是在2011年8月份开展城乡卫生同治以来,严塘小城镇建设速度明显加快,质量显著提高,呈现出一派喜人景象。一是集镇卫生环境显著改善,“脏、乱、差”现象初步得到遏制。调查中,无论是路上的行人、商贩还是集镇街道两边的居民,都一致的认为严塘的街道较先前干净、整洁。8月15日以来,街道居民积极响应镇政府号召,配合政府及时拆除违章建筑、厂篷,严塘镇容镇貌焕然一新。二是城镇管理进一步规范。先后建立和健全了《门前三包制度》、《环境卫生检查评比制度》、《严塘镇“户外广告”管理办法》等一整套制度,对车辆乱停、摊点乱摆、厂篷乱建等突出问题进行长效管理。每条街道增设了垃圾池,每户发放了垃圾箱,成立严塘城管中队,定时清扫收集清运垃圾,保持镇区内大街小巷全天候清洁卫生。三是居民环境卫生意识不断增强。通过书写宣传标语、出动宣传车、发放致居民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广泛宣传城乡卫生同治的重要意义和具体做法,全镇掀起了城乡卫生同治的高潮。

二、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中看,我镇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两点:

(一)规划滞后,跟不上发展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人口的逐步流入,严塘房屋建设出现了任其自由发展,一派无序、杂乱、不协调、缺乏科学性之相。再加上原有规划水平较低,缺乏城镇体系规划和详细规划,跟不上建设发展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突出表现就是建筑房屋参差不齐,各自为阵,缺乏统一、协调。

(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配套性差

1缺乏统一的集镇市场

这是在调查中居民反映最强烈的一个问题。由于缺乏统一的集镇市场,许多小商贩便占道经营、随地摆摊、随意搭建厂篷,由此成为集镇环境卫生“脏、乱、差”的根源。街道两边的居民出于出行方便等自己的利益需要,不满意一些商贩在门前占道经营,许多商贩也饱受“脏、乱、差”之苦,迫切需要一个统一的集镇市场来统一划线、统一竞争。自开展城乡卫生同治以来,“脏、乱、差” 现象虽初步得到遏制,但距实现 “生态严塘”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

2道路设施配套性差

(1)缺乏路灯

路灯的缺乏不仅给居民出行带来许多不便,也影响到了严塘中心小学孩子们的安全。严塘中心小学晚上8点20放学,很多小学生都是各带手电筒照路回家,而这时仍会看到许多车辆在街道穿行。调查中,多户居民对小学生的安全表示担忧。

(2)道路高低不平,等级低,路况差。

从镇政府至集镇十字路口地段,很多地方坑洼不平。

(3)绿化覆盖率低,绿化树不足,分布零乱。

在我镇城管中队制定的《严塘镇镇区“绿化”管理办法》中规定镇区居民户新建房屋实行自主绿化,绿化的树种必须一致,但绿化的树种并未做统一规定,而且执行效果不明显。

(4)电线杆新旧并立,参差不齐;装备电线、电话线、有线电视线路分布无序。

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缓慢,使小城镇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吸纳社会资本、人才的能力较弱,直接影响了我镇城乡卫生同治目标的实现和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对策和建议

(一)高度重视前期规划

规划是小城镇建设的龙头。规划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小城镇建设的层次和水平,一定要高度重视和尊重。与其它乡镇相比,我镇在规划设计上稍显落后。当前,全国正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全市正全力打好“城市提质、园区攻坚、旅游升温”三大战役,全县正大力深入开展城乡卫生同治,严塘应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依据本地条件制定出合理、科学的小城镇战略发展规划,把规划设计与城乡同治结合起来,坚持以规划引领发展,进一步促进城乡卫生同治深入开展,开拓严塘小城镇建设新局面。

(二)大力完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小城镇工业生产、商品流通以及居民生活的基本物质条件。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小城镇功能作用发挥的前提,也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的根本保证。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严塘小城镇基础设施重点主要应做好以下建设工程:建设统一的集镇农贸市场;硬化镇区内的主街道;修复路灯;改造电线杆和装备电线、电话线、有线电视线路;完善排水、供水工程;依托新建中的文化楼,配套建设宣传专栏、阅报栏,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把文化楼建设成为一个服务民众,扩大宣传的舆论阵地。

(三)积极筹措建设资金

篇8:欢城镇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由于新疆存在较为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 加之目前仍较为低下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新疆地区小城镇住区建设与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将日益突出, 迫切需求新的建设模式和技术支持。

根据科技支疆项目课题的需要, 课题组成员分别赴喀什地区、阿勒泰地区、伊犁地区、石河子地区, 对新疆典型气候区小城镇进行以下内容调研:经济建设、人口用地规模、住区现状规划、当地气象资料搜集。本文通过住区建设现状的分析, 指出住区建设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新疆小城镇住区建设发展的方向和节能对策。

二、新疆小城镇住区建设现状调研

(一) 对喀什地区小城镇住区建设的现状调研

喀什地区所属气候带为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 在热工分区上属于寒冷地区。博塔依拉克镇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 叶尔羌河中游喀什地区麦盖提县, 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0个重点小城镇之一。

目前该镇规划草坪25万平方米, 住区绿化以榆树、梧桐、馒头柳为主。集中供热锅炉采用的是2台10吨的锅炉, 供暖面积18.5万平方米, 村镇都仍然采用垃圾池填埋来处理垃圾, 而且大部分村镇没有修建室外排水管网。

从2000年至2008年, 先后投资3867万元修建综合楼、朝阳小区、沁园小区、银花小区、康乐小区、裕源小区。建成住房649户, 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新建住宅以砖混结构为主, 但大都没有按照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进行设计。

(二) 对阿勒泰地区小城镇住区建设的现状调研

阿勒泰地区属典型的大陆性中温带寒冷地区, 冬季严寒, 春旱多风, 冬长夏短, 年平均气温4.1℃, 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吉木乃镇位于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以西24公里处, 地处中哈边界, 总面积79平方公里。西南与乌勒昆乌拉斯图河为界、与哈萨克斯坦接壤, 北临褐里格库木沙漠边缘。

近年来, 该地区的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 城镇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均拥有建筑面积不断提高, 房屋住宅条件明显改善, 现有住宅477栋, 总住宅面积为7.9万平方米。新建房屋主要以砖平房和砖混结构房为主。虽然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但住区建设实际上仍处于一种自发、无序的发展状态。

目前城镇路网结构中的主要道路为混凝土路面, 部分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大部分主要干道配有室外污水排水管网。垃圾收集方式主要采用固定式垃圾箱进行收集, 最终处理主要集中在城镇的外围堆放与填埋。

(三) 对伊犁地区小城镇住区建设的现状调研

伊犁地区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 具有光照丰富、冬夏冷热悬殊、昼夜温差大、降水量小、蒸发量大等特征。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金边镇位于新疆伊犁河谷西部边境霍城县境内, 地处祖国新疆西北边陲最大的陆路、公路一类口岸———霍尔果斯、精伊霍铁路终端。

金边镇是第一批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示范点。居住建筑用地分四片布局, 用地面积185.47公顷。城东居住区:民族路以东部分, 规划以低层住宅为主, 小区有体育公园、明珠公园、东城体育场, 并靠近东湖公园, 内部绿化完善, 面积较大, 居住环境优美, 为中高档居住小区。安居居住区:民族路以西、中心广场以东部分, 主要对现有居住用地进行改造, 改善居住条件, 增加市政和公用设施, 小区靠近中心广场、拱北寺, 南部主要为低档居住小区, 北部靠近广场部分为中高档小区。古城居住区:中心广场以西、中学路以东部分, 该地区南临西南工业区, 北有新天公园, 主要作为低档居住小区。城西居住区:中学路以西部分, 以现有别墅区为基础, 为中高档居住小区。

(四) 对石河子地区小城镇住区建设的现状调研

石河子地区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冬季严寒, 夏季酷热, 冬季主导风向东北风, 夏季主导风向偏南风。西古城镇东、西、北三面环沙, 深入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 素有“沙海半岛”之称。

近年来, 该地区的小城镇住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城镇规划以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 生态环境与环境建设并举, 努力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 将住区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努力建设成为屯垦戍边的生态小城镇。

从2006年开始, 石河子地区小城镇楼房强制实施了节能达标50%的要求, 均采用了外墙外保温体系, 房屋的主体多采用粘土实心砖建造, 房屋的层高在2.8m左右。

2007年, 城镇新建住房237户, 其中平房175户, 楼房62户。自2007年以来所有新建楼房全部采用地板辐射采暖。2008年建设300户廉租房。

西古城镇的基础配套设施比较完善, 并设有中心绿地, 路网结构通达度良好, 通向各个村镇的主要为混凝土路面, 绿地和道路两旁的绿化用树以榆树、杨树等耐旱树种为主。早在1997年, 西古城镇就开始了室外污水排水干管管网建设, 走在石河子地区的前列。

三、住区建设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住区建设缺少统一规划

大部分小城镇缺乏统一的住区规划, 基本上以企业和个人自建为主, 住宅单体户型设计单一, 功能结构不合理, 室外环境普遍较差, 基础设施薄弱, 缺乏民居优良传统和地域特色。另外, 由于缺乏合理使用土地和节约耕地的意识, 许多小城镇住宅建设中出现了土地资源严重浪费的现象。

(二) 小城镇基础设施落后, 功能不全

在调查中发现, 一些小城镇对住宅建造非常重视, 投入较大, 但却忽视室外环境的改善。与住区配套的绿化、户外活动场地、污水处理及垃圾收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小康生活水平的需要, 给居住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严重制约了新疆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 制约了小城镇功能的有效发挥。

(三) 建造技术落后

大部分房屋建造技术比较落后, 自建住宅都是一家一户, 建筑规模较小, 大的施工队不愿承揽, 故施工队伍大多是新疆小城镇当地个体工匠拼凑而成。这些工匠一般都没有经过正规培训和专业技术考核, 缺乏系统的建筑施工知识, 技术工艺落后, 施工不得要领。

(四) 建筑材料功能性差

新疆小城镇住宅建设所使用的建筑材料比较单一, 新型建筑节能材料的应用水平很低。墙体材料主要以实心黏土砖为主, 而实心黏土砖的导热系数较大, 再加上热桥的影响, 计算出的墙体平均传热系数一般较大, 墙体厚度较小时无法满足节能要求, 而加厚墙体使房屋造价增加。窗户材料多采用木窗或单层钢窗, 木窗传热系数小于钢窗, 但缝隙较大, 且木材易变形, 单层钢窗传热系数大, 密封性能差, 保温隔热性能也最差, 但因价格相对便宜而被广泛使用。

(五) 建筑能耗巨大

新疆小城镇传统土块平房冬暖夏凉, 采暖能耗小, 造价低廉, 但强度低, 草泥抹灰易松脱、落灰尘, 内外观感较差。危旧房改造和新建建筑所采用的砖混结构造价高、热工性能很差。另外一些新建砖平房层高过高, 开窗过大, 加之普遍使用粘土砖、普通钢木窗等传统建筑材料, 热工性能差, 导致建筑能耗很大。

四、新疆小城镇住区建设发展的对策

(一) 住区要进行科学规划

在住宅规划设计阶段, 应紧密结合新疆自然气候特点, 要慎重考虑住宅的朝向、间距、体型、体量、绿化配置等因素对节能的影响, 改善室内热环境。

从节能和热环境考虑, 住宅以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为好, 避免东西向, 若不能都为南北向, 主要房间宜设在冬季背风和朝阳的部位, 减少围护结构的散热量。要注意住宅间距与节能的关系, 使住宅南墙接受太阳辐射的面积在整个采暖季节中不被其他建筑遮挡。由于新疆地区地广人稀, 位于这些地区的小城镇住区可以适当降低建设密度和容积率, 以低层住宅为主, 多层住宅为辅。

利用住宅周围的自然条件, 改善区域环境微气候。适当地选择一些新疆本地的植物进行住区周围的绿化, 这样既起到了美化作用, 又改善了住区周围的热环境。

(二) 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供水、排水、垃圾处理、集中供热、管道天然气等项目的逐渐完善将大力推动新疆小城镇建设。住宅小区作为城镇的一个基本单元, 既是一个微观社会, 又是城镇的缩影。因此, 住宅小区开发建设是整个城镇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形象面貌如何直接影响到整个城镇的形象。

(三) 提高住宅围护结构保温能力

对房屋外围护结构选材、组合等应进行构造优化设计。外墙宜采用新型墙体材料, 如秸杆砌块、灰砂砖、粉煤灰砖等, 在节能、节地的同时, 达到环保的效益;在新疆小城镇应推广运用外墙外保温技术。门窗应该采用密封和保温性能好的材料, 如单框双玻塑钢窗或中空玻璃窗;屋顶应尽可能采用坡屋面, 并内置保温隔热材料, 不仅可以提高屋面的热工性能、丰富小城镇景观, 还有可能提供新的使用空间, 也有利于防水, 并有检修维护费用低、耐久之优点。

(四) 提高供热系统热效率

有效地利用能源是减少费用以及降低热能散失的最好方法。采用大吨位的锅炉, 通过技术改造, 克服现有供热设备的局限性以及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五) 太阳能资源的利用

新疆具有得天独厚的太阳能资源, 据气象部门提供的30年统计资料表明, 全区年辐射总量不小于6700MJ/ (m2·a) , 年日照小时数为3200~3300h, 仅次于青藏高原, 居全国第二位, 但太阳能在小城镇建筑中的应用水平较低, 只有部分居民家中安装了家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的利用对于加强建筑节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今后应在全区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技术, 如被动式太阳能技术:蓄热墙型、蓄热屋面型、附加阳光间型等建筑;主动式太阳能技术:太阳能热水器等, 为建筑提供洁净、可再生的能源, 达到建筑节能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2].江亿林波荣等.住宅节能.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沈致和.住宅节能原理与设计.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篇9:欢城镇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一是坚持政策引领,强化特色小城镇发展制度保障。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对具有特色资源、区位优势的小城镇,通过规划引导、市场运作,培育成为文化旅游、商贸物流、资源加工、交通节点等专业特色镇。同时指出“推动小城镇发展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服务‘三农相结合,发展成为专业特色镇”。省有关单位和各市县也相继出台了支持特色镇发展的具体举措,形成了上下衔接、共同支持特色小城镇发展的政策合力。

二是坚持规划先行,科学指导特色小镇建设。按照产业、城镇、土地、生态和公共服务规划五规合一的要求,科学编制特色小城镇发展规划,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旅则旅、宜商则商,以产业所能吸纳的就业人口确定镇区人口规模, 以人口规模确定镇区建设用地规模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努力做到每个镇都有符合自身实际、特色鲜明的功能定位。

三是坚持产业为基,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坚持“一镇一品”,引导小城镇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对有工业园区(专业园区)的示范镇,推进园区与镇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推动位于中心城区、重要交通通道节点或临近中心城区的城镇,建立仓储配送、采购销售物流园区,培育成为特色商贸大镇;引导具有资源禀赋的镇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培育成为工业重镇、农业强镇、文化旅游名镇。如许昌市神垕镇,坚持把钧陶瓷这一历史经典产业发展和特色小镇建设有机结合,围绕“产业+文化+旅游”的发展理念,规划建设国际陶瓷小镇,聚集186家钧瓷企业,从业人员2.1万人,年产值17.9亿元。同时,围绕“千年古镇”与“钧瓷之都”两大主题,加大保护古镇明清民居风貌,大力挖掘、弘扬、宣传钧瓷文化,进一步提升钧瓷的文化品味和神垕古镇的知名度、影响力。

四是坚持为民惠民,打造优美宜居环境。以开展专项建设为重点,补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小城镇承载能力。实施交通设施建设专项, 加强与高速公路、国省道干线公路的连接,基本形成覆盖所有乡镇和建制村的农村公路网络;实施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专项, 加强供排水、电力、生活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教育、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实施绿化美化工程,打造独特文化标识和特色风貌,建设环境优美、文化浓郁、生态宜居的特色小镇。“十二五”期间,特色小镇用水普及率、生活垃圾处理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75.6%、79.1%和24.6%。

五是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小城镇发展动力。在全省选定100个经济发达镇,作为省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重点围绕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投融资机制、完善财政管理体制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如太极拳发源地温县赵堡镇成立陈家沟文化旅游区管理委员会,与赵堡镇实行套合管理,实施简政放权,积极探索直管镇管理体制,提升管理效率;信阳市明港镇,以建立项目库为重点,在不改变专项资金管理权限和分配权限的前提下,把所有的财政专项资金全部纳入到项目预算中,先后整合农业、水利、交通、教育等部门的专项资金约2.9亿元,用于镇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上一篇:妈妈我爱你朗诵稿下一篇:完颜阇母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