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建设社会调查报告

2024-05-05

城镇建设社会调查报告(共6篇)

篇1:城镇建设社会调查报告

和谐社会建设社会调查报告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刻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为了深入了解和谐社会的建设情况,我在福州市范围内随机对108人进行了调查。

l超过五成的人对实现和谐社会有信心

调查表明,除了7.4%的人的认为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举措一般以外,92.6%的被调查者都对和谐社会的举措非常满意.而对于未来和谐社会的建设,12%的被调查者对实现和谐社会很有信心,47.2%的被调查者认为比较有信心,36.1%的则认为一般,4.6%的被调查者认为没有信心。

l对于政府解决贫困人群的生活问题感到满意

结果显示,50%的人认为政府能解决贫困人群的生活问题,36.1%的人认为能解决部分问题,12%认为政府的作用一般,1.8%的人认为基本不能解决.从被调查者口中了解到,大多数的贫困人群现在都有保障了,特别是一些老人和残疾人,现在政府都有补贴.一些农村的老人也都成了城市户口,每月都有钱拿,生活都不成问题了.l“看病难,看病贵”“执法公平性”社会问题严重

在调查的108人中,有75.8%的人认为看病难,19.4%的人认为比较容易,4.6%的人认为看病容易.而认为看病难的只要原因是收费太高.其他的原因还有医德医风差和医院之间的差别比较大.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但被调查者对于政府执法机关的执法力度和公平性的满意度不佳。62.5%的人对执法机关的执法力度和公平性不满意。调查者表示部分司法机关和司法队伍的状况都并不尽如人意,对于一些显失公正的案件,对于一些身陷腐败的司法人员,他们都表示不满。从他们的愤愤不平中,让我明白。作为解决社会矛盾的国家公器,作

为公民权利救济的重要保障,司法机关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化身,一旦司法机关自身出了问题,人们就很容易丧失对自身权利保障的信心,丧失对社会公正的信心。l生活幸福划入和谐社会建设调查范围

从调查数据中,看出“生活幸福”的调查基本可以从收入、就业、居住状况等方面观察出人们对自己生活的满意程度。在108份调查表显示:在评价生活幸福程度方面,11.1%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生活非常幸福,43.5%的人认为生活比较幸福,37.1%%的人感觉一般,8.3%的人认为自己生活不幸福。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所有调查的问题中最满意的,有15.7%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和周边的人相处很和谐;77.7%的人表示比较和谐,6.4%的被调查与周围人的相处不和谐。44.7%的被调查者对自己的居住条件表示比较满意。对于个人收入和工作的满意度相对较低,只有25.3%和31.8%的被调查者表示满意。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的伟大事业。调查表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我们的调查也是微不足道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使命神圣、任重道远。相信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不断解决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不断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美好社会理想就会变成我们中国最广大人民生活的幸福现实。

另附和谐社会建设调查问卷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从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刻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学院组织我们学生开展和谐社会调查。希望您可以认真填写本问卷,请在您认为的选项上打[√]。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1.您对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举措感到满意吗?A.很满意 B.比较满意 C.基本满意 D.不满意

2.您对您目前的收入状况满意吗? A.很满意 B.比较满意 C.基本满意 D.不满意

3.你认为现在就业形势如何? A.形势严峻 B.基本正常 C.形势较好 D.不了解

4.您对自己的工作满意吗? A.很满意 B.比较满意 C.基本满意 D.不满意

5.您对目前您的居住状况满意吗? A.很满意 B.比较满意 C.基本满意 D.不满意

6.您对当前房价是否满意? A.房价太高 B.房价偏高 C.房价适中 D.房价偏低

7.您对当前食品安全的问题满意吗? A.很满意 B.比较满意 C.基本满意 D.不满意

8.您觉得现在看病容易吗? A.很容易 B.比较容易 C.一般 D.不容易

9.您觉得当前医疗机构存在哪些问题? A.收费太高 B.医疗条件差 C.医德医风差 D.医院之间差距大 E.其他

10.您对当前中小学校的收费是否满意? A.很满意 B.比较满意 C.基本满意 D.不满意

11.您对当前社会治安状况满意吗? A.很满意 B.比较满意 C.基本满意 D.不满意

12.您对执法机关的执法力度和公平性满意吗? A.很满意 B.比较满意 C.基本满意 D.不满意

13.您认为目前反映民意的渠道畅通吗? A.很畅通 B.比较畅通 C.基本畅通 D.不畅通

14.您对政府处理环境污染觉得满意吗? A.很满意 B.比较满意 C.基本满意 D.不满意

15.您认为政府能解决贫困人群的生活问题吗? A.能解决 B.能解决部分问题 C.作用一般 D.基本不能解决

16.您认为现在社会上的道德风气怎么样? A.良好 B.一般 C.不佳 D.恶劣

17.您认为爱心捐赠活动是什么性质的活动?A.应该支持公益活动 B.一种形式,无关紧要 C.一种欺骗手段 D.没想法

18.您认为您和自己周围人的人际关系怎么样? A.很和谐 B.比较和谐 C.基本和谐 D.不和谐

19.您觉得自己现在的生活幸福吗? A.很幸福 B.比较幸福 C.一般 D.不幸福

20.您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信心吗?A.很有信心 B.比较有信心 C.一般 D.没有信心

篇2:城镇建设社会调查报告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重大部署,河北省突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两个重点,协调推进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农村产业逐步融合,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面貌明显改观,社会事业和谐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为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一五”期间全省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

关键词: 十一五,新农村,建设

正文

近几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中国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造成了巨大冲击。中央推出了四万亿元的经济刺激方案加以应对,其主要手段就是通过家电下乡等一系列手段扩大内需,此时,八亿多中国农民再一次肩负起拯救中国经济的重任而受万众瞩目。然而,中国新农村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现就我对衡水市农村的调查做几点分析。

一、经济建设问题

(一)首先从经济方面来看,“三农”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中国农民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30%的人口,为中国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却尚未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至少是还不显著。中国国内的消费水平岂止是尚未完全发掘,应该说是极不发达,尤其是农村的消费水平。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最近十几年,我国GDP从1990年的3638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43960亿美元,增长了12倍,而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从1990年的686.3元,增长到2008年的4761元,仅增长7倍,低于GDP增长率。看以下的图表,这是我根据历年的数据绘制的一个图表,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农村居民的年人均纯收入与经济增长并不同归。农村居民年纯收入增长速度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不止居民的收入增长不够快,其消费结构同样与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可以看下表,比较一下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同乡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巨大差距。2008年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3.7%,仅相当于十年前的城市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2004年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之比为3.5:1,农村居民消费只相当于90年代初的城镇居民水平,农村消费倾向持续小于城镇。

(二)村民抽样

通过我对衡水市几个村村民的抽样调查,我发现,每当我问他们为什么收入比之十年前增长了四倍,而居民消费并没有多大改观时,大部分村民都会反问我:“东西难道没变贵吗?”我找了一下近十年的物价水平,发现若以1985年的物价水平为一百的话,则2005年的物价水平为413.5,正好为20年前的四倍,因此,可以这样说,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增长并未向我们所希望的那样好。

胡主席曾经说过:“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我们应当顺应这一趋势,更加自觉地调整过敏收入分配格局,更加积极地支持‘三农’发展。”要想真正的实现共同富裕,新农村建设势在必行。

(三)我认为,农民增收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政府和城市应该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快速转移。人均占有耕地少是制约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因素,而且粮价上涨幅度也比不过物价上涨幅度,要使农民快富,必须把农村富余劳动力从有限的土地上转移出去,使其外出务工,从事二、三产业。正如《衡水日报》所提到的: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紧密地联系起来,把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解决“三农”问题紧密地结合起来,切实贯彻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发挥好工业和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

二、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问题

现在很多新闻都会提到农村中最普遍的上学难、上学贵问题,再加上看病难、看病贵,是当前农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读一年大学要一万多元,比许多农户家庭一年纯收入的总和还要多。一般的阑尾炎手术在有条件的乡医院要900—1000元,在城里医院要2000元—3000元,相当于一个农民一年纯收入的总和。一旦发生这些严重的灾害,一夜之间,有的农户就由“温饱型”家庭转为“贫困型”家庭。

(一)教育问题。

教育,是国家的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知识就是力量不是一句空话,可在农村,这句话却不灵验了。与城市家长拼命将孩子送进高等学府正相反的是,许多农村家长只看到了大学昂贵的学费以及电视上所报道的那些毕业即失业的大学生,从而认为大学无用,进而其孩子由于没有高的学历,找不到好的工作,丧失了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长此以往,则贫者愈贫,富者愈富。新农村建设有曾么会真正意义的成功呢?

因此,在国家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程度的今天,我认为应该及时扩大我们义务教育范围了,让农村和城市的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都能透过教育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来为社会贡献更大力量。我本人认为,普及高中义务教育对新农村建设必然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医疗方面。

现在正在推行衡水市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真正去看过《河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暂行),其中有一条:“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用于补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的医疗费用,重点对大额医疗费用或住院医疗费用进行补助。”这就是说,如果不是住院或者购买大额药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不会补助的。在我调查时,有村民就对我说:“买医疗没有用,打针吃药一点都不保。”

因此,我希望政府能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相关政策,逐步提高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在具备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三、新农村建设的难点

(一)生产、生活环境的基础设施严重滞后

“露天厕、泥水路、压水井、鸡鸭院”,“垃圾随处可见,污水四处流淌”,“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是现在多数农村居住环境的真实写照。有近半数的农村人口没有安全饮用水,沼气新能源普及不足30%,农田水利建设还在吃大集体时的老本,还有三分之一的下湿低产田急需改造。

(二)农民缺乏发展生产的资本积累

农民的一点积蓄考虑的是子女读书的高额支出、家庭成员治病的支出和居住条件的改善。如果要搞规模化生产,要上新的农业产业项目,靠农民这点资本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在目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还不适应农民发展生产要求的情况下,农民要发展生产,只有靠私人借贷。对策与建议

(一)把握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几个原则

1.广泛宣传、强化意识的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全党全社会统一思想认识,共同积极行动。因此要加强对区(市、县)、乡、村干部的培训,使他们提高认识,坚定信心,明确思路,从而强化他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自觉意识,树立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增强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

2.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主体地位的原则。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首先要确立广大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政府只能是引导,而不是主导。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制定和完善政策,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为农民发展生产创造一个比较好的外部条件。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最终还要靠农民自身的努力。

3.因地制宜的原则。全市农村地域广阔,各地情况千差万别,经济条件,财政收入,自然条件都不一样,加之各县农村的基础条件也不相同,因此,必须根据自然特点、经济发展水平,分清各地的轻重缓急,制定出不同的规划方案,选择不同的建设重点。比如,建设村、社道路,农电网改造等,就应当及时规划,有条件的地方在规划上把农民居住房屋适当集中,减少对道路建设、农电网改造、饮用水、沼气等资金的投入。

4.注重实效的原则。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讲求实效。而讲求实效的判定标准不是政府和官员,而是农民群众,因此这也是农民自愿的原则。中央1号文件中写到的“五要五不要”讲得十分清楚。要切实针对农民最关心的问题,针对那些最能给农民带来实惠的事情,重点投入资源和财力,下大力气做工作。讲求实效,也就是量力而行,不搞冒进;不能搞成一场运动,更不能用长官意志,搞强迫命令,违背农民的意愿,做表面文章和造形象工程。上级部门不能脱离实际,给下级部门定任务,搞攀比。上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下级政府的监督和考察,实事求是地评价在推进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成效。

(二)确立财政倾斜机制,动员社会广泛参与

新农村建设,虽然农民是主体,但如果没有政府财政的大力投入,建设显然要落空。拿全市14035公里村道硬化来说,建4.5m宽,18cm厚的水泥路面,1公里要投资18万元左右,按农民投工投石料折投入50%计算,全市村道硬化要投入资金12.6亿元。因此,财政投入必须由向城市倾斜改为向农村倾斜,其投入比例要逐年提高,进入钢性预算,坚持数年必有成效。在财政支持投入方向上,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水利、能源等;二是教育、医疗卫生和养老保障等;三是基层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在使用方式上,建议整合资源,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把扶贫、以工代赈、农业水利、交通、能源等专项资金集中捆绑使用,在具体方法上,采取财政支持为引子,财政专项资金安排一部分,项目资金捆绑一部分,机关单位扶持一部分,群众自筹一部分,社会各界捐助一部分。通过项目整合,各级联动,社会化筹集等方式,多渠道解决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三)推动土地流转,积极促进土地向规模化、专业化经营方向发展

全市土地承包经营权基本落实,95%以上的农户都拿到了经营权证书。由于实行土地承包经营,致使土地流转困难,目前全市流转土地只有47万亩,占总承包耕地面积的11.7%,并且基本上是农户间的流转,说明农村大量的劳动力还没有转移出去,大量务工人员的非农业职业属性没有真正替代农民身份;另一方面,规模化、专业化农业经营也没有前提条件。针对农民对土地依附性强、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低、产业发展缺乏集约优势的现状,应积极探索新路子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一是加快农业人口培训,推进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移,加快土地集约经营;二是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程度;三是通过财政制定补贴办法,鼓励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

(四)加强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培训

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战略,是推进农村现代化、统筹城乡发展和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建设新农村,人是主体,必须要有高素质的农民去支撑。目前,随着农村大量的青壮年和稍有文化、较高素质的农民转移到务工经商,留在农村务农的主要是年龄偏大和科技文化素质不高的群体。这些人是当前农业生产的主体。对这一群体开展培训,提高他们的种养水平和整体素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同时,也是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素质支撑。每个乡应该恢复和建立农村技术培训学校,每个村应该有一个培训点。财政每年拿出一定资金予以补助,以解决农民素质提高的“空白”问题。实际上,新农村建设过程,就是解决“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即农民问题,而解决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农民素质,面对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提高农民素质工作一定要有新认

识、新思路、新举措。

四、综述

通过这几天的调查,我明白了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但是我也相信在党的领导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我们也一定能够取得新农村建设的伟大胜利。

我要强调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靠农民,但不能只靠农民自己,必须要有城市的帮助,必须统筹城乡关系。正如胡主席提到的:“我国能否有发展中大国逐步成长为现代化强国,从根本上去绝育我们能不能用适合我们国情的方式,加快改变农业、农村、农民的面貌,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我们必须真确处理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城镇居民和农民的关系,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力度,使稳妥推进城镇化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陈伟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双轮驱动,从而逐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

篇3:城镇建设社会调查报告

一、实体书店对于提高国民阅读率的作用

(一) 国民阅读率现状。

阅读, 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也是民众获取知识和传承文化最重要、最直接的渠道。《论语》云:“君子三年不为礼, 礼必坏;三年不为乐, 乐必崩。”而当下, 国人被越来越便捷的手机、电脑一目十行浏览取代, 被海量信息资讯绑架, 被越来越逼仄的生存空间压迫, 多数人选择了放弃阅读, 将书籍束之高阁。据2014年公布的阅读调查显示, 我国成年人人均读的纸质书是4.4本, 远低于韩国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 低于国际水平。泱泱大国, 拥有傲人的五千年文明, 阅读量如此之低的现状, 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完全有必要通过提倡全民阅读, 重新捡拾起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让民族文化生命得以延续。

(二) 实体书店的发展关系到国民阅读率的提高。

在消费者方面, 还是有相当数量的消费者习惯于走进书店读书、购书的消费习惯, 他们认为书店不仅仅是购书的场所, 更能够提供读者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 提供一种文化消费体验。对于城市而言, 良好而时尚的读书设施, 不仅表明一个城市的文化态度、文化追求, 更表明对公众未来读书意愿的设计规划和把控能力。一些人诟病年轻人不好好读书, 更多的归罪于年轻人的心浮气躁, 其实阅读不方便和不浪漫也是年轻人缺乏阅读热情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实体书店发展现状和困难分析

(一) 发展现状。

据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书业商会调查, 过去10年间, 国内有近五成的民营书店倒闭, 特别是2007年以来, 倒闭的民营书店超过l万家。即使是港台甚至欧美发达地区的大型连锁实体书店, 也面临着生死存亡的问题。2011年2月, 美国第二大连锁书店公司博德斯集团申请破产保护, 并于7月18日宣布放弃破产收购, 近600余家分店全部关门。英国的独立书店正以每周至少一家的速度消失。加拿大独立书店麦克奈利·罗宾逊曾被视作“独立书店转型最成功的典范”, 也落到向市场申请破产保护重组的地步。美国波士顿的哈佛书店在店内悬挂出了一幅标语:“在这里找到, 就在这里买, 请让我们生存下去。”这个创办了近80年的著名书店终于承受不住亚马逊二十年来的冲击, 开始打出悲情牌自求多福。如今越来越多的书店变身为快餐店、咖啡馆的附庸, 实体书店生存的空间越来越狭小, 已经影响到了全民阅读活动的广泛开展。

(二) 困难分析。

全国人大代表、皖新传媒董事长曹杰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独家专访时透露, 实体书店倒闭背后深层次原因是互联网、电子商务、数字出版的出现, 挤压了实体书店的生存空间。而经营成本的上升、阅读人群的减少、阅读方式的改变是当下许多书店倒闭的重要原因。笔者认为, 实体书店所面临的发展困难, 是多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1、网上书商的挤压。

原价锁定的图书无法与网络折扣购书进行公平竞争, 读者更愿意通过网络来购买社科、文学书籍, 网购折扣有时比实体书店进货价还便宜, 导致人文书店销售量持续下滑, 生存十分艰难。加上电商无需店面开支、物流配送也快捷, 这些是实体书店做不到的。

2、实体书店经营成本的上升。

连年上涨的店面租金以及人力资源成本, 占到了实体书店总开支的50%左右。有些书店为降低成本, 不得不缩小经营面积或者把书店搬到租金便宜的地方去, 有些干脆就转行不做了。

3、阅读人群的减少。

现在到书店读书的人, 要么是中小学生为考试而读书, 要么是老年人打发时间, 很少看到代表社会中坚力量的人群流连其间。而书店是靠读者支撑起来的, 当社会上的大部分人不读书时, 书店的客户规模萎缩, 需求则大幅下降。

4、阅读方式的改变。

电子书、网上阅读模式的便利性, 让很多人改变了阅读习惯, 数字阅读逐渐成为了当今年轻人的主要阅读方式, 纸质阅读需求越来越少, 实体书店读者寥寥无几。

三、“倡导全民阅读, 建设书香社会”为实体书店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一) “倡导全民阅读, 建设书香社会”提出的背景。

近年来, 我国民众每年的阅读量都不到有些国家人均1/10的现状, 引起总理的深思。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透露, 2014年在起草《政府工作报告》时, 文化界、出版界甚至经济界人士都提出, 报告应加上“全民阅读”字样。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出了“倡导全民阅读, 建设书香社会”。“全民阅读”已经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倡导全民阅读, 建设书香社会, 表明政府认识到要推动社会发展就要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齐头并进。用文化建设开拓人们的视野, 武装精神世界, 用客观发展有谋略的眼光看问题、解决问题, 必将加快经济建设, 大力推动社会发展。建设书香社会是推动发展的重要手段。其一, 会影响和鼓舞一批作家学者再创佳作。让爱书人有书可读, 有作可品。国人将通过优秀的文艺作品, 不断充实内心世界, 端正人生观、价值观, 意气风发, 投入到改革建设当中;其二, 建设书香社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冲击着纸质书籍, 但阅读纸质书的快感却无法被代替;其三, 建设书香社会将带来长远利益。书香社会不能一时建成, 需要长久坚持, 人人都养成爱读书、善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国人素质必将越来越高, 是非黑白的辨别能力越来越强, 社会文明必将大力提升。

(二) 实体书店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好的实体书店被认为是城市的精神地标, 比如提到先锋书店的话, 人们马上就会想起南京;提起晓风书屋, 几乎是无人不知, 它是漳州最好的人文书店、漳州读书人心中的圣地。这说明书店和城市已经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很多时候, 一座书店就是一座城市文明的最好标志。人们去那里不仅是为了阅读书籍, 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向往。但是, 随着网络书店、数字阅读的兴起, 实体书店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很多实体书店都面临着倒闭的危险, 越来越多的实体书店正消失在城市的地图中。如果所有的实体书店都消失, 不仅是书店经营者的损失, 更是城市文明的损失。

李克强对实体书店的发展一直都很支持。2014年世界读书日前夕, 李克强给北京三联韬奋书店全体员工回信, 肯定创建24小时不打烊书店这一创意, 指出这是对“全民阅读”活动的生动践行, 希望三联韬奋书店把24小时不打烊书店打造成为城市的精神地标, 让不眠灯光引领手不释卷蔚然成风。2014年11月21日, 李克强在杭州晓风书屋运河店调研时说, 虽然实体书店受到了网络冲击, 但是纸质书是文化的象征, 永远会有市场。传统图书、纸质图书必须好好传承发扬。伴随着全民阅读不断升温, 曾经为阅读现状担忧、致力于推动全民阅读的各界人士认为, 在国家领导人的大力提倡和支持下, 全民阅读的春天即将到来, 实体书店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四、扶持漳州市实体书店发展的思路

(一) 漳州市实体书店生存现状。

笔者从漳州市文广新局了解到, 2014年漳州全市注册在案的实体书店196家, 而在2008年前, 这个数字是300多家, 也就是说, 七年当中有1/3的实体书店关闭。漳州的实体书店和全国其他城市一样, 普遍面临房租、人工成本上涨和消费市场萎缩带来的多重压力, 经营出现严重困难。

晓风书屋是漳州实体书店困境的缩影, 自2008年以来, 它的零售业务一直亏本, 举步维艰。2014年初, 亏损多年的漳州“晓风”实现“三店合一”, 搬进了“府埕文化特色街”。一楼是书吧, 免费提供书刊阅读, 兼营咖啡、果汁、简餐等;二楼是图书专场, 还可用作沙龙、公益讲座及各种学习读书活动场所。

漳州文广新局朱东亮说:如今, 漳州的实体书店仅存的, 除了晓风、博文这样的老品牌之外, 便是靠卖学生教辅书籍为生的, 因为卖教辅受网络影响小, 而且顾客群体大、十分稳定。而在农村, 情况同样不容乐观。市文广新局新闻出版科负责人介绍说:“我市350家农家书屋的使用率低, 体现农村阅读人群越来越少。”一些农家书屋无人问津, 长期关闭着, 村民对阅读的热情不高。

(二) 扶持实体书店发展是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在以文化论输赢、以文明比高低、以精神定成败的竞争中, 全民阅读可以为城市奠定良好的文化氛围。只有一座城市以知识为追求, 市民普遍将阅读作为不可或缺的精神生活, 这个城市的文化才是真正有生命力、有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文化。

漳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建州开始至2015年已有1329年历史, 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 漳州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在2015年2月28日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学雷锋志愿服务大会上, 漳州市荣获了“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漳州市能获此殊荣主要是因为始终坚持把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基础工程, 尽力塑造适应现代化需求的市民素质。据漳州市历史街区管委会介绍, “晓风书屋”之所以能搬进漳州古城“府埕文化特色街”内, 作为漳州古城文化旅游综合体的一部分, 正是得益于“晓风书屋”对漳州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功劳。

(三) 扶持漳州市实体书店发展的思路

1、国家扶持实体书店发展相关政策规定。

相比国外发展成熟的扶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政策体系, 我国的相关政策在借鉴国外成熟的政策体系基础上还有待完善。法国对实体书店提供贷款保证金并放宽贷款期, 提供低利率等优惠政策。在日本, 有专门针对中小企业, 包括中小书店的政府金融机构;英国建立相关基金和出版支持项目, 运用财政拨款和补贴促进实体书店的发展;在加拿大有许多直接援助项目和控制措施支持实体书店。除此之外, 法国实行统一出版物价格制度, 并颁布《关于违反〈雅客·朗法〉的惩罚条例》, 规范了市场的定价行为, 促进了公平竞争。通过总结国外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政策, 结合中国实体书店发展现状, 我国政府可以制定分阶段的支持政策, 明确政策实施的短期、中期、长期目标, 逐步满足消费者文化需求和城市规划的双重目标。就在今年2月, 财政部出台了巩固文化金融扶持计划, 继续扶持实体书店的相关文件, 将试点范围扩大至北京、河北、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四川、陕西、云南等16个省市。每个试点省市可推荐不超过6家实体书店, 中央财政将通过专项资金择优给予奖励, 用于帮助其购置软硬件设备、支付房租、弥补流动资金不足等。

2、国内一些地区扶持实体书店发展的实践经验。

国内各地纷纷出台了扶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政策, 一些地区已经取得了实效, 值得我们参考借鉴。

(1) 江苏出台法规促进全民阅读, 扶持实体书店。2014年12月, 江苏省人大通过了《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 这是全国首部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法律性文件。该《决定》确定了每年4月23日为“江苏全民阅读日”, 提出了扶持实体书店, 保障学生课外阅读时间等。江苏的这一做法为如何通过立法推动阅读做出了示范, 树立了标杆, 也为全国的阅读立法开了一个好头。

(2) 海南成立专项资金对实体书店进行奖励扶持。2014年海南成立了专项资金对一批重点实体书店进行奖励扶持, 按照不同标准、不同规模, 可直接补贴, 帮助店主支付部分房租、电费、门面改造装修补贴。同时, 扩大开放政府采购市场, 出台一些具体倾斜政策, 扶持重点民营个体书店, 缓解其经营困境, 并鼓励其创新发展。

(3) 武汉300万元补助40家实体书店。2014年10月, 《武汉市实体书店扶持暂行办法》进入启动阶段, 全市70家民营实体书店向武汉市文新广局递交了申请, 经过初步评审, 40家左右符合条件的书店将在年底前得到总计300万元的补助。《办法》主要扶持那些有个性、有特色、社会影响大以及热心公益的民营书店。从2014年起, 每年这笔专项资金不低于300万元, 今后还将根据申请补助的民营书店实际情况逐年增加。

3、扶持漳州市实体书店发展的建议。

福建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文改办于2015年2月4日联合出台了《福建省实体书店扶持资金资助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加大对优秀实体书店的扶持力度。依照《办法》, 漳州市推荐了5家实体书店, 向省里申报资金。但市政府还没有制定出本市实体书店的扶持政策。

这里, 笔者就扶持漳州市实体书店发展提一些自己的拙见。第一, 将实体书店纳入城建规划。据了解, 漳州在实体书店的布点、建设方面没有相关的规划。建议在未来的城市化建设中, 政府把书店的连锁化、网络化建设列入规划, 在城市的公共文化场所, 如博物馆、美术馆、中大型城市商场中给书店一席之地, 以低租方式解决书店场所的稳定性。漳州“晓风书屋”迁进古城“府埕文化特色街”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这样做既可解晓风的燃眉之急, 又使整个街区的品位得到了提升;第二, 可设立实体书店专项扶持奖励基金。建议设立图书基金等类似性质的半官方机构, 对资金流转困难的民营实体书店进行定期资助。对登记注册的实体书店, 设立业绩、信誉的评估机制。实体书店可向该机构提交房租、水电和装修补贴申请, 由专家进行评审, 确定是否予以补贴、补贴多少;第三, 对实体书店实行税费优惠。从把实体书店视同公共文化设施, 以准公共文化单位来对待的角度, 需要加大税费优惠力度。目前, 我国图书产业的总码洋约为400亿元, 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占比不足万分之一, 完全可给予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的优惠。建议在税收方面, 由漳州市文新广局出面与市国税局协商, 免征图书批发、零售环节增值税, 扶持实体书店发展;第四, 出台相关配套政策, 扶持实体书店发展。比如, 由文新广局负责组织安排, 向全市人民发放“购书券”, 刺激大家的购书意愿, 间接对实体书店进行补贴。允许实体书店开展多元化经营, 开拓市场, 找寻到符合自身发展的最好路径。

摘要:目前, 我国实体书店发展面临重重困难, 不利于全民阅读活动的广泛开展。本文从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角度出发, 对目前实体书店发展现状和困难进行分析, 借鉴国内一些地区扶持实体书店的经验做法, 提出扶持漳州市实体书店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实体书店,全民阅读,书香社会,漳州扶持政策

参考文献

[1]江苏出台法规促进全民阅读确定“阅读日”扶持实体书店.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4.12.5.

[2]实体书店的状况及发展远景.图书档案, 2012.8.20.

篇4:城镇建设社会调查报告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这是在新的发展阶段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农村问题的根本出路。但是,就局部地区来说,如何结合各地的实际找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切人点,创造性地把“二十个字”的总体目标落实到具体的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中,是需要我们深入实践和思考的一项重大课题。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牛栏江镇现阶段新时期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更好地指导各村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笔者根据多年的农村工作经验,结合今年新农村建设的工作要求,在实地考察、多方调研等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以期寻找到更适合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牛栏江镇当前镇情和村情

牛栏江镇地处嵩明县东部,与马龙、寻甸、宜良三县接壤,总面积为228.8km,辖16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153106人。平均海拔1900m,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4℃,最高温度30℃,最低温度零下2℃,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降雨量992mm。镇政府距昆明市63km、曲靖市87km,滇黔公路、昆曲高速公路、沾昆铁路复线、马厂公路贯穿全境,境内设有昆曲高速公路立交式互通路口、沾昆铁路复线火车客货三级站,具备较好的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水资源丰富,镇内有小I型水库2座和牛栏江防洪蓄水机械闸3座,小II型水库24座,小塘坝79座,总蓄水量1200多万方。农田有效灌溉率达75%以上。拥有丰富的森林、药材、矿产等自然资源和品质优良的農、畜、禽产品资源以及深厚的旅游文化底蕴。“十五”期间,工农业总产值23666万元,年均增长9.84%;财政收入976万元,平均增长9.8%,农民人均纯收入2270元,年均增长3.13%;

“十一五”期间,确定了“一镇、两区、三线”的发展思路,即依托四喷公路、320国道、牛栏江沿岸拓展发展空间,建设水海非公经济聚集区、海潮寺旅游及生态农业开发区。围绕这一思路,逐渐把牛栏江镇建设为一个集现代旅游、商贸、居住、文化、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新型集镇,以牛栏江为中心线,构建“一江四线五景区”的生态旅游开发格局,大力发展生态蔬菜等特色农产品,把牛栏江生态旅游打造成面向昆明、面向曲靖,面向云南的休闲旅游度假区。

“十一五”期间,公益事业方面主要抓好五大重点工程:麻箐水库建设;撤并上、下马坊小学新建新风小学;撤并原四营乡一、二中新建牛栏江镇第一初级中学;水海立交口至火车站的公路建设;牛栏江镇集贸市场建设。

围绕上述目标,全镇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快镇村规划,找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合实际的工作路径,创造性地把“二十个字”的总体目标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上,共同推进镇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当前农村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份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班子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创新意识不强,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农村基层干队伍整体文化水平偏低,农村党员老龄化、低文化现象突出,在新农村建设中难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前,一些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三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大多数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村级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客观上导致了无人关心集体事业的发展。

二是作为新农村建设主体的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当前广大农民普遍“守旧”、“守土”观念深、有很多陈规陋习,综合素质低、科技意识弱、缺乏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外出就业难度大。

三是农业基础设施仍较脆弱,农村投入不足。免征农业税后,农村的基础财力剧减,省、市、县下拨的转移支付只能勉强维持乡、村组织机构基本运转所需,加上各乡镇、村都负有一定数额的历史债务,拿不出更多的财力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部分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根本无法开展,各类水利灌区灌渠不齐全,标准不高,水毁、老化失修严重,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四是农村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目前农村大多为“种粮吃饭、喂猪过年”的自给自足型小农经济,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落后,机械化耕种技术推广面不宽。初级加工多,精细加工少,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化水平低,专业合作经营组织不强,农产品商品率、销售率不高,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特色种养基地规模小、分布散,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忽视了质量的提高和品牌效应,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业产业招商引资效果仍不理想。引进科技含量高、财政贡献大的项目少,项目前期工作跟不上,预期投产的项目没有全部投产。农户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契约关系不够紧密,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加快推进。

三、加强领导,注重落实,一步一个脚印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是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进程。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优化农产品品种,充分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有利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政策和法律环境,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切实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培育新型农民。以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六小工程”建设为重点,调整国家建设资金的投向和结构,支持农村中小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广大农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二是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逐步实行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的同时,不断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其教育质量,把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构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新机制。

三是逐步建立适合农村实际的社会救助和保障体系。完善农村“五保户”和重病、重残人群的供养、救助制度,逐步提高供养、救助标准,完善救助方式。

四是积极发挥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的作用。推进新农村建设,政府不能大包大揽,不能包办代替。特别是在村组一级,要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在投入中的应有作用。公共工程建设应建立在农民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农民的实际承受能力,绝不能违背农民意愿。严格管制非农用地总量的基础上,把更多的非农建设用地直接留给农村集体组织开发。这是增加集体组织收入的最重要来源,可以为新农村建设直接提供大量的资金。

五是动员社会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除了政府增加投入,重要的是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应在鼓励社会资本和产业资本进入农村发展产业、鼓励社会力量进入农村发展社会事业、鼓励农民组织起来利用当地资源加快发展等方面制定一套强有力的支持措施。应制定“以奖代补”等特定财政扶持政策,对由社会资本牵头的一些基础设施投资和公益性支出给予鼓励、奖励和补偿。按照有利于增加农户和企业贷款、有利于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要求,以培育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形成合理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为目标,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体制的整体改革,强化信贷资金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

篇5:城镇建设社会调查报告

学院:

专业:_

班级:

姓名:

学号: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分析报告

摘要:

“农民、农村、农业”问题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为此中央连续几年以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强调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庄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命加快文明推进

一、调查目的为更好的领会中央政策,使之与农村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以便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背景资料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并不是最近才提出来的。有关文献资料表明,上世纪50年代,我国制定国民经济发展“二五”和“三五”计划时,就曾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至少在1982年、1983年和1984年的三个中央1号文件、1987年中央5号文件和1991年中央21号文件中都出现过这一提法或基本相同的提法。但必须看到,这次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背景和内涵与以前相比有很大不同,可以说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非同寻常的重大意义。

三、现阶段状况

现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绝不仅仅是一般性的村容村貌整治(当然包括这方面的内容),而是既要求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求切实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既要求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又要求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既要求加强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要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内容非常丰富。可以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涵盖了当前“三农”工作的主要方面,包括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现代化的核心内容,能够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各个方面有机地联系起来,成为农村全面工作的“龙头”和“主线”。抓住了这个“龙头”,就抓住了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把握了这个“主线”,就把握了农村改革发展的全局。因此,我们应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新阶段统领“三农”工作的总思路和总要求。

四、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有条不紊地进行,不能照搬他村发展的模式,要有自己的规划,要有让农民赞成的规划,要有让农民参与的规划。

二是利用各种渠道向农民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和重要意义。有时农民对中央的政策了解的比较偏面,需要村支两委和党员率先垂范,并向农民宣传好中央的惠农政策,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激发农户投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

三是筑巢引凤,招商引资。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首先要打好基础,把各项基础设施建好,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前提下,向外多宣传,利用好自身的资源和环境优势,多方吸引资金和技术,发展其他产业。

五、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田基本改造亟待解决。村境内农田参差不齐,不便耕作,水渠常常淤阻,年年需要花大气力清淤,耗费了农户大量时间和精力,从长远打算应着力进行整治和改造。

二是林业经济发展较为粗放。农户对林木圆竹的加工仅是半成品,在市场中的销售利润不高。林木加工点分散,没有形成相当规模的经济联合体和协作组织,存在互相压价,亏损经营的情况。

三是饮水问题。有部分地下水受到污染,且村民各自打井取水极不方便。铺设自来水管道有利于农民生产、生活,但目前缺乏项目资金。

四是村内道路需要继续建设。土路泥泞难行,为部分村民出行带来一定困难,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心村的优势地位为农民劳作、生产、生活带来较大阻碍。

五是村民环境保护意识需要加强。中心村聚居村民较多,因此产生的生活垃圾也较多,加之村民环保意识不强,垃圾随处堆放、乱倒现象没有有效改变。在加强宣传的同时,需要设置垃圾箱,安排专人清洁街道。

环境问题尤为重要:

当代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又严重影响到了经济健康,顺利地发展。当前农村经济也在飞速发展,在发展的同时,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主要是农业生产污染和人们的生活污染等。

农业产生的污染主要来自于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化肥、农药的过量施用和规模化养殖产生的畜禽粪便。过量施用化肥、农药会形成从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到空气的“立体污染”,会造成河流、湖泊的污染及对生态系统的损害。农田化肥、农药通过排水沟渠流失到河流、湖泊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藻类过量繁殖,水中氧气减少,鱼类数量减少甚至全部死亡。

有专家估算,目前我国水体氮磷污染物中来自工业、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大约各占1/3,但这只是很粗略的估计。不管具体数字是多少,过量施用化肥、农药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最受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农村生活垃圾问题也是导致环境污染的一个主要原因。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生活中制造的垃圾在大量增加,垃圾的类型繁多,这也成为生活垃圾难以回收处理循环利用的原因。

往日的小河潺潺早已不在,水面上漂浮着散发着阵阵恶臭气味的垃圾,秀丽的乡村美景也被白色污染笼罩上一层阴影。这是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但环保意识不强引起的。

这是一种失调型的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无视自然规律,掠夺性地开发资源,同时,经济活动带来的大量污染物进入环境中,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导致环境状况恶化,自然资源匮乏。一方面,资源匮乏和环境恶化引起经济停滞不前和衰退;另一方面,经济停滞和衰退使人们没有资金和能力去改善环境状况和改进先进生产技术,只能进一步向自然环境索取资源,导致环境危机加重。经济衰退与环境恶化相互促动,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资源和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淡水、耕地、矿产等主要资源从整体上看,数量短缺、质量下降、开发成本增大,将对国民经济产生较大的制约作用。

事实上,农村经济发展与控制污染,二者之间并不存在矛盾性。生态环境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和农业在经济方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缺少政策和制度,同时业缺乏相应的机构向农民宣传污染的成因和防治方法,并鼓励农民采取有效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六、发展建议

(一)围绕“生产发展”目标,增加农民收入。

发挥地理和资源优势,调整农林业产业结构,做好“田里、庭院、市场”文章。同时大力开展“阳光工程”,进一步加强村民的技能培训工作,为输出务工村民提供就业保障和法律服务。

(二)围绕“生活宽裕”目标,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三)围绕“乡风文明”目标,扎实开展文明村建设活动

(四)围绕“村容整洁”目标,实施生态村建设工程

(五)围绕“管理民主“目标,建设民主法制示范村

七、小节

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能模仿西方发达国家这种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农村亦是如此,我们应注意以“可持续”的发展思路来发展农村。坚持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统一,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大力提倡生态道德,进一步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

篇6:社会养老服务建设调查报告

(一)人口老龄化现状。截止20xx年底,全县人口总数387330人,其中60岁以上老龄人口63803人,占人口总数的16.5%;65岁以上40936人,占人口总数的10。66%;80岁以上7117人、90岁以上751人、100岁以上6人。全县空巢和独居老人21299人,占老龄人口的34.4%;基本生活有保障或受到救助的老人13310人(享受农村低保3037人、城市低保1414人,五保2120人,领取养老金6100人,享受新农保老人639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或城镇医疗保险的老人53696人。根据现状推测,我县老年人口将以年均3%的比例快速增长,到20xx年可达76250人。我县人口老龄化具有老年人口规模大、增长速度快、日趋高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即“未富先老”及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等明显特征。

(二)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状况。近几年通过抢抓“福星工程”建设机遇,城乡福利院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五保集中供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全县建有福利院21所,集中供养五保老人1060人,入住率50%,现有床位1375张,电视机210台,健身器材8套,沼汽池18个,洗衣机50台,冰柜60个,太阳能12组,空调2台,电脑1台,投影仪1台。福利院建筑总面积18.6万平方米,人均使用面积达到5.1平方米。现有生产基地465亩,其中经济林95亩,年饲养出栏牲猪500多头,折合经济收入25万元,年人均增加收入200元。部分福利院还办有柑橘厂、茶厂、养猪厂,所有福利院基本实现了蔬菜和肉食自给。

(三)政府扶持和投入情况。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老年人优待和服务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初步建立了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等为主要内容的养老保障体系。截至20xx年底,全县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558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2978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6.3万人。农村“五保”分散供养标准每人每年1300元,集中供养标准每人每年1800元。百岁老年人长寿补贴金每人每月200元。在资金投入上,20xx年至20xx年,省、县级财政累计投入养老服务专项资金2500多万元,其中,养老机构房屋和设施建设经费800多万元,新农保养老金300多万元,“五保”老人供养经费1415.7万元。

二、当前我县社会养老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空巢留守老人养老十分困难。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时期,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的发展,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逐年增多,使得一些老人只得独居。经过调查,农村外出务工经商的子女有59.89%的人给父母生活费,但同时将子女留在农村由老人抚养,所给生活费,大多数还不够第三代生活、教育费开支,还得由老人补贴。有40%在外务工子女不给付老人养老费用。老人患病,身边需有人照料时,能回家照顾老人的只占外出务工人员的6.3%。调查中农村空巢老人普遍存在忧虑经济困难、生活无助,怕看病难、看病贵,怕精神感情孤独寂寞等问题。可见,农村空巢老人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存在“缺位”与“错位”的现象,养老十分困难。当前对大多数农村空巢老人而言,保障温饱、有基本的经济收入应对养老和疾病显得尤为迫切。

(二)集中供养入住率偏低。现阶段我县养老服务仍然是以家庭养老为主。通过对杨林桥镇天鹅、响水洞、杨林桥三个村空巢老人调查显示,120人中有111人不愿意去福利院,占94.1%;因为自己生活不能自理或半自理,子女又不在身边或工作繁忙难以照料日常生活,有选择机构养老愿望的仅有5%。绝大多数老年人,特别是需要生活照料的老人,目前还没有形成选择机构养老或社区生活照料的自觉意识。其主要原因是:思想观念守旧,认为到福利院养老给子女丢面子。一部分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养老新模式不适应而不愿“走出家门”;一些子女因怕背“不孝之名”也不同意老人进入社会养老机构;还有部分“五保”老人认为在家住习惯了,入住福利院属异地搬迁难以适应,怕受约束,还担心死亡后回不到本村本地,成为孤坟野鬼。这些守旧观念,导致老人社会化养老参与率较低。

(三)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不健全。一是公办养老机构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硬件设施落后和服务质量不高两个方面。我县福利院中,除县福利院配套设施标准较高以外,农村福利院有19所是通过原有学校、厂房以及乡镇合并后闲置房屋改、扩建而成,房屋设施设备陈旧,配套设施落后,养老服务设施、床位数依然较少,福利机构服务对象仍然以传统的社会救助对象为主,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据统计,20xx年底,全县养老服务床位数仅达到每百名老人2.1个床位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只能基本满足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老年服务设施尤其是各供养机构的功能用房十分紧缺。同时全县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医疗服务设施、村(居)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及公共娱乐、健身设施都严重不足。福利院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在社会上临时雇请的,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现有101个管理人员中,50岁以上的有39人,占管理人员总数的39%;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5人,仅占管理人员的14.8%,其余为文盲半文盲状态。精通老年心理学、护理学等专业知识的人员极少,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二是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尚未起步。目前我县老年福利设施主要由国家包办,依附行政部门特别是直办直管的做法没有根本改变,政府负担十分沉重。而有巨大潜力的社会力量还在观望徘徊,没有加入到养老服务行业中来,养老服务行业缺乏生机和活力。三是社区养老服务力量薄弱。基层社区目前普遍存在着服务人员少、工作任务重的窘境,既要组织居民开展民主自治,又要协助政府工作,工作上往往顾此失彼、流于形式。据统计,全县7个城镇社区,从事社区专职工作人员6名,平均每个社区的工作人员还不到1人,但其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平均达9项之多。四是社区养老经费不足。社区资源有限,办公经费捉襟见肘,人员工资待遇低,难以吸引专职人员和专业人才从事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服务尚未启动。

三、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老龄化的严峻形势,提高社会养老服务水平,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必须认真对待,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积极应对。

(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浓厚的养老氛围。尊老、敬老、爱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责任和义务,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各类政策法规和孝亲敬老模范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认识到“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尊重今天的老人就是尊重明天的自己”。要以加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宣传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尊老、敬老、爱老、养老的意识。各乡镇要以司法调解中心为依托,建立老年人维权保护工作站和老年人司法援助公开宣判机制,引导群众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养老意识。村级组织要通过《村民自治法》,完善村规民约,将不尊敬赡养老人纳入村规民约的范畴进行自治约束。

(二)努力构建多层次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一是加大城乡公办养老机构投入建设力度。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多方争取资金,加快城乡公办养老院、老年公寓等福利机构的建设步伐。要加大城乡福利院维修、改造力度,不断完善配套设施,积极探索集中供养、分散供养有效途径,努力提高供养水平,基本实现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以集中供养为主、分散供养为辅的养老格局。二是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坚持“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原则,支持社会力量以各种形式兴办养老机构,增强社会养老服务的生机和活力。通过床位补贴、运营补贴、购买服务、税费减免等形式,鼓励社会力量利用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农村集体组织闲置土地、场所、设施等,开办各种模式的养老院、托老所等养老服务机构。对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服务机构,一方面要按照省、市文件落实优惠政策,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督管理,逐步推行养老服务ISO质量体系认证,确保社会养老机构健康发展。三是探索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和特殊群体社会福利服务。把城乡社区作为养老服务的重要阵地,加快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活动场所的建设,积极探索社区养老的服务形式,努力提高社区养老服务水平。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中介机构、家政服务、物业公司以及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积极培育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加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孤儿等特殊群体的福利服务工作,探索建立机构福利服务、公共福利服务和公益服务相结合的特殊群体服务体系。

(三)建立健全县社会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强化行业管理和指导。一是依托现有公办养老服务机构或构建相应的养老服务平台,建立具有组织、指导、服务、培训等功能的社会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强化对养老服务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的行业管理和指导,加强对老年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水平。二是要切实提高基层老龄工作者的待遇,确保他们进得来、留得住、能安心工作。三是要积极发展志愿者队伍,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志愿服务。

(四)建设城乡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站,逐步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结合城乡社区建设,进一步加强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网点建设,完善居家养老服务配套措施,增强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等功能,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在农村,将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与农村集中居住点规划以及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规划等充分衔接,根据相应的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规模、经济状况和老年人口数量及需求情况,遵循习俗相近、地缘相邻的原则,进行统筹规划安排,分步推进实施。同时,加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建设和管理,着力在综合性、配套型、服务性、多功能上下功夫,达到功能互补,形成网络。对于尚未建设农村集中居住点的部分村民委员会或居民委员会,可采取合用、置换、租用、建造和改建等多种方法设置居家养老服务站。在县城,以具有一定规模(1000户以上)的居民住宅小区为基本单元,采取新建、改建、租用等多种方法设置居家养老服务站。确定要建设居家养老中心服务站项目的乡镇和社区,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设置服务项目,配置必需的设备设施。

上一篇:推普周主题演讲稿下一篇:师范生实习工作的自我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