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2022-10-25

报告在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已经成为常见的事后总结方式,报告的内容,是以严谨、准确为特点的,有效的报告一般都具有哪些要素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城镇建设情况调查报告》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城镇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乡镇城镇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兴特色产业建商贸新城

——**市虎门镇城镇化建设情况调查

虎门镇位于我省**市西南部珠江口东岸,是从南海进入中国内陆的咽喉要道。虎门镇总面积178.5平方公里,现镇城区建成面积52.6平方公里,镇域总人口75万,其中户籍人口12万。虎门地处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珠三角地区的几何中心,为省、港、澳经济走廊

的交汇点,广、深、珠高速公路枢纽中心,是广东省辖市286个中心镇之一和《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七个副中心之一,也是**市西部重要支点,2006年8月被广东省建设厅推荐为全国一百个重点镇之一——国家商贸流通型重点镇。虎门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特别是因虎门销烟而引发的鸦片战争掀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而名闻中外。

近十多年,虎门镇依托服装特色产业,大力建设商贸新城,更是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服装产业的发展壮大促进了商贸业的兴旺与发达

——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小城镇与大中城市相比,无论在经济规模、发展资源、基础设施等硬件上还是在科技人才、文化底蕴、金融服务等软件上,都不具有优势。因此,小城镇发展不能走大而全的道路,必须与大中城市错位发展,也与其它小城镇错位竞争,替自己准确定位,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以特色产业为龙头,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带动区域发展。上世纪90年代初中期,珠三角城市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珠三角地区继续承接香港和东南亚一些国家与地区的产业转移,一些劳动密集型的服装加工企业继续向珠三角扩散;另一方面,周边的一些大城市,如广州、深圳多将目光集中在一些人才、资金、技术门槛更高的产业。虎门作为一个小镇,在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不可能与大城市相比,因此在产业选择上也无法与大城市竞争,而虎门当时已初步形成了有一定的规模和影响的服装市场,于是虎门历史性地选择了服装这个产业作为自己的特色产业,并扶持为龙头产业。

经过虎门政府十多年来的引导扶持、协调服务、规范管理、推动促进,虎门的服装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虎门现已成为国内外有名的“中国服装名城”、“中国女装名镇”。至目前,全镇注册服装企业1000多家,其它织布、定型、印染、拉链等服装相关配套企业200多家;服装年生产量达到2亿件(套),2005年服装销售总额135亿元;拥有大型服装、鞋类、面料和辅料商场市场32家,经营总面积近40万平方米,形成了一个以富民时装城为中心,方圆一平方公里的服装销售圈和一个以富民布料市场为中心,方圆一平方公里的面辅料经营圈,在虎门从事服装生产和销售的人员约达35万人。几年来,虎门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使虎门服装走上了健康快速发展的快车道,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风格和个性。虎门服装现在国内共有4000多个注册商标,在不同国家地区有400多个注册商标。到目前,虎门已有“中国驰名商标”1个、“中国名牌产品”3个、“国家免检产品”7个、“广东省著名商标”10个、“广东省名牌产品”12个,还拥有100多个具有一定区域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服装品牌。

——一业兴旺百业,名城名镇辉映。服装业是与广大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服装产业的发展,不仅解决了几十万人就业问题,而且对虎门来说也是聚集了人气,形成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人气旺,商业才会兴旺。现在全球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虎门有贸易往来,每天来虎门做服装生意的客商有2万多人次,每天进出虎门的各类客运大中巴6000多车次,每年来虎门参观服装交易会的有几十万人次,每年来虎门旅游的达200万人次。据不完全统计,虎门现有常驻人口达7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2万人,而来自全国各地的劳工约63万人。加上每天约20多万流动人口,每天在虎门生活消费的约100万人,达到甚至超过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规模。虎门服装产业的经济职能及商贸化城市的社会职能对国内外产生着巨大的幅射与影响。如今,虎门的饮食、旅业、运输、娱乐、旅游、零售、房地产、美容、康体、咨询、中介等行业全部兴旺起来。以酒店为例,虎门现有各类酒店93家,其中星级标准酒店10余家(已挂牌的五星级3家,四星级1家,三星级2家)。93家酒店共设有客房6500多间,床位18000多个,每天平均住房率达85%以上。2005年,全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36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1.8:52.2:46,年末全镇城乡各项存款余额26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1,285元。商贸业的兴旺发达,也为政府培育了新的税源,促进了虎门经济的发展。2005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27.43亿元,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0.63万元;工商税收26.65亿元,其中商贸服务业占52%,镇本级可支配财政收入8.77亿元。至2005年底,全镇累计吸引外资14亿美元,现有外资企

第二篇:旬阳:城镇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4-4-1信息来源:陕西党建网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为了加速推进旬阳县城镇化建设进程,提高城镇化水平,对该县城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基础性调研,通过调研,深切感受到了该县城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体会到了城镇化建设中面临的诸多困难,提出了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对策措施。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旬阳城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通过调研,近年来,该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全方位地推进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1.城镇规划工作得到普遍重视。按照“一体两翼、三镇一体”的发展思路,启动了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使城市规划面积由55平方公里增至70平方公里。先后编制完成了旬阳县绿地系统规划,旬阳太极城观景区、青泥湾小区控制性详规及火车站、党家坝等详规。

2、集镇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今年普遍重视集镇建设,加强领导,筹措资金,整合项目,完善设施,在集镇建设上呈现出不同的工作亮点。金寨镇镇政府先后投资500余万元,铺设2000米人行道彩砖,安装景观路灯65盏,修河堤、硬化街道,完善集镇公共设施,使集镇一改往昔旧貌,呈现出一道亮丽的风景。甘溪镇以全省百强镇建设试点为契机,加快集镇综合改造,使集镇建设步入快车道。

3、一批城市重点建设项目相继开工。在县城先后启动建设了党家坝堤路、康华园堤路结合工程,鲁家坝大桥、旬阳大道等城市规模扩张项目;实施了商贸大街改造、旬河北岸景观步道、太极城旅游观景区建设、公共绿地工程、太极城亮化工程等一批提升县城品位的新建和改建基础设施项目;规划建设了丽都家园小区、丰景佳苑小区、馨安小区等城市开发类建设项目,党家坝廉租住房小区、安居住宅小区正在建设中,增设了果蔬市场、停车场、公厕。

二、城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尽管该县的城镇化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城镇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县城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乡镇集镇规划建设有序推进,但调研中,各地普遍反映存在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

(1)城镇化整体水平较低。据调查了解,目前全县除县城规划区外25个乡镇建成区平均不足0.6平方公里,人口规模平均不足2000人,城镇规模小,集聚能力弱,辐射功能不强。

(2)城镇规划管理工作不适应城镇化需要。一是规划层次低。目前各乡镇仅站在当地的层面上考虑问题,使得规划品位低,特色不明显,定位不明晰。二是规划建设管理机构不健全,规划管理人员编制不足。几乎没有专门的村镇建设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缺乏城镇建设专业技术人才,给建设工作带来很大不便。三是规划缺乏制约力。一些城镇规划约束力弱,规划执行管理的力度小、建设随意性大,城乡违规建房、无证建设、随意调整用地性质、扩大建设规模、占压红线、随开发商意愿等现象时有发生。

(3)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严重匮乏。我县城乡经济虽然发展势头强劲,地方财政收入每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总量偏小,财政用于城镇建设的投入极其有限。民间资本用于城镇公共设施建设的微乎其微。

(4)城镇功能不够完善,特色不明显。主要表现,一是基础设施不配套。县城区三镇一体化的道路总骨架还没有形成,城区学校、幼儿园、医院、公厕、停车场等不适应城市人口快速聚集的需要。从集镇建设情况看,集镇的供电、供水、排污、交通、环卫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一些集镇用电质量差、街道硬化率、路灯普及率、绿化覆盖率低;二是建设水平低。县城建设的水平、发展的速度与自身比有进步,与周边比较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等设施建设常常是各自为政;城市标志性、休闲性景观少,形象建筑、高层建筑少,街景设计、重要地段和沿街建筑物设计十分单调,品位不高,文化含量低。乡镇更是如此,市场寄生于道路,沿主干道线型排列,在建设和发展中未突出自身特点,建设水平低,建筑形体空间缺乏艺术效果,风貌趋同的问题比较突出。

(5)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产业缺乏拉动力。由于我县工业基础薄弱、科技创新能力低、产业链条短、没有全国或全市知名的品牌产品、结构性矛盾明显,总体上县内还缺乏能够推动城镇化发展的大产业支撑,处于“三镇一体化”重要一极的吕河工业园区还没有形成产能。

三、促进城镇化建设的建议措施

目前,全县城镇化建设,既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也有严俊的挑战。加快城镇发展步伐,不断扩大城镇规模,提升城镇品位,完善城镇功能,经营城镇资源,发展城镇经济,努力把旬阳建设成为安康副中心城市,在建设好太极山城的同时,建设特色集镇,创建生态新村,努力形成以县城为中心、重点集镇为纽带、一般集镇为基础、农民新村为补充的县域城镇网络布局体系。

(一)强化城镇规划的引领和调控作用。要按照可持续发展要求,沿着“规划引领,产业支撑,功能完善,特色显明”的理念,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高起点、高标准,搞好城镇建设的科学规划设计。要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抓紧做好建设用地控制祥规,着重加强对城市新区、重要地段、重点组团的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工作,把能看得准的先做了,看不准的先放着,给后人留下发展空间。同时,教育、卫生、水电气、通讯、环保、防洪、绿化、防震减灾、历史文化保护

等各类专项规划要适应城镇化大建设大发展的需要。要严格实施城市规划,充分发挥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引领和调控作用,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二)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遍地开花,而是要突出抓好县城及中心集镇建设,带动其它乡镇建设发展,逐渐形成完善的城镇体系。全县其它各乡镇都把规划编制工作摆上议事日程,今年底全县乡镇总规修编工作将全面完成,集镇规划面积达27.6平方公里。全县村庄布局规划也全面起动。

(三)以产业为支撑,增强城镇建设发展动力。产业是城镇发展的原动力,是城镇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支撑点。要把产业项目建设作为推进城镇建设,加速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来抓。充分发挥重点集镇的吸聚效应,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进一步聚集人气、创造商机,切实增加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促进农村人口、资源、资本向城镇聚集,以此带动城镇化发展。

(四)创新推进机制,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一是创新城镇建设资金筹集的渠道和机制。激活各级干群全心全意谋发展的积极性。同时,采用政策杠杆,调动民间资本投入城镇化建设。二是建立有利于推动城镇化进程的职能管理体制。城镇化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复杂性系统工程,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以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和城市功能为核心,科学的组织、引导和管理。

(五)打造宜居城镇,增强城镇可持续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城镇建设必须坚持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大力实施“蓝天、碧水、绿地”和“硬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通过合理布局规划,把该县打造为休闲、绿色、生态的宜居城市。一要重视城镇绿化建设。城镇绿化是城镇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加强绿化建设,提高绿化覆盖率。努力建成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特色鲜明的城镇绿地体系。二要突出特色,塑造城镇美的形象。要根据旬阳县城及集镇的历史文化、自然特征,建设一些标志性建筑、寓意深刻的城市雕塑和现代化的广场,力争使每一条街道、每一栋建筑、每一个街点都有一定的特色。三要完善城镇功能,加快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美化城镇环境,增强城镇的吸聚能力,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 作者:通讯员 吕慧芳

第三篇:创卫建设情况报告

白水县威远运业有限责任公司

创卫建设情况报告

白水县威远运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白水县城人民路101号,是一家集汽车客、货运输、出租车客运、市场门店租赁、物流信息配载、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等业务为一体的现代化民营企业。公司实力雄厚、人才济济、管理先进,拥有一批业务能力强、素质高,对工作认真负责,敬业爱岗,对每一位顾客能拿出十二分热情的员工255人,并有一批具有现代化企业管理经验的杰出管理人员28人,现代化的企业需要现代化管理,现代化的管理首先要在创卫工作中跟上时代的步伐,为企业以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那么什么是创卫呢?创卫就是创建卫生县城。为什么要创建卫生县城呢?创建卫生县城有什么重要意义呢?创建卫生县城是深入开展新的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关系到完善县城功能,美化县城环境,加快开放步伐,振兴经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县城知名度和县城中心辐射功能的大事,也关系到党和政府为群众办实事,密切群众关系的大问题,白水县威远运业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白水县的重点企业和县城窗口单位,应该为白水的创卫工作打先锋,为其他企业树立榜样,从而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拉动整个白水的创卫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为了创建卫生县城,我公司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关于创

建省级卫生县城的文件精神。针对我公司的实际情况和经济现状,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为创建省级卫生县城,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县城品位为目标,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党委领导,政府组织,分级负责,部门协调,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科学治理,社会监督”的要求,广泛动员,精心组织,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强力度推进卫生县城建设工作,力争为白水县能在2010年建成省级卫生县城做出应有的贡献。

现就我公司四年来针对实际情况在创卫工作中的具体内容做出如下几点汇报:

一、2007—2008年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的文件,我公司成立了创卫工作领导小组,郭亚民总经理任组长,王义民副总经理任副组长,其他公司中层领导任小组成员,在公司内部建立创卫工作制度,并对公司全体员工进行创卫教育培训,通过教育培训大大提高了公司员工的创卫意识,培养出了良好的公共卫生意识和讲卫生,爱清洁的良好风尚和卫生习惯,公司里形成人人参与创卫的良好氛围。健全了卫生清扫保洁制度,办公楼,车站安排了专职人员进行清扫工作,特别是一些死角,拐角每天必须彻底清扫,清扫完后由当天上班领导检查,每周五大扫除,彻底清扫本周遗留垃圾,并安排领导随时进行突击检查,发现问题,负责到人,及时处理,并对负责该区域卫生的人员进行批评,令其改正错误,认真做好卫生清扫工作。保洁工作,要求公司全体成员共同监督,发现违反制度的人员,进行处罚,责令其改正错误。

2007—2008年我公司重要对创卫工作中软件进行狠抓,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制度,开展创卫教育培训,通过一系列软件工作,为以后的创卫工作能够做好、做彻底打下基础,做好铺垫,确保以后的创卫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二、2009年我公司主要针对公司在创卫工作中的硬件设施进行了改善,维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投资6.8万元对客运站停车场地按照三级油路的标准进行了硬化,对停车位、车辆驶入、驶出路线按规定要求均用荧光漆进行了重新规划,达到了标志醒目,车辆停放整齐、美观、驶入、驶出安全地目的。

2、投资5万余元对客运站的安全设施、安全标语等有关基础服务设施进行了规划整修,对墙壁进行了重新粉刷,更新了醒目的管理,服务标语,设立大型安全警示牌一个,其它服务标语牌三个,达到了标志明显,环境整洁之目的。

3、投资4万余元对办公场所进行了装修,粉刷改造,完善了各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设置了醒目的办公室标志牌,购买了花卉草木,为员工和经营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作、办事环境。

4、健全了客运站卫生清扫保洁制度,配备专职卫生保洁员,厕所管理员,做到专人清扫,责任落实,垃圾日产日清及时彻底,环境整洁干净卫生。

5、设置洗车台一个,给经营者洗车带来了方便,确保车容车貌干净整洁。

6、对候车室进行了整修,更换了候车座椅,刷新了宣传标

语,通风设施良好,卫生清扫工作及时到位。

7、对车站食堂进行了整修改造,增加了除“四害”“三防”设施,健全了各项卫生管理制度,服务人员均持有健康证,培训证,并定期对食堂工作人员进行身体检查,预防各种传染病毒,大大提高了食堂工作人员的卫生意识,确保了公司员工能够吃上安全卫生,可口的饭菜。

8、对车站公厕的有关设施进行了更换整修,增设洗手池,张贴了卫生宣传标语,通风良好,标志明显。

2009年我公司在2008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创卫工作质量,为创卫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硬件基础。同时也狠抓软件管理制度,提高员工创卫意识,形成公司内部人人参与创卫的良好氛围,坚持硬件软件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总之,通过200

7、200

8、2009年的创卫工作,为来年的工作顺利进行,打下了基础,铺平了道路,同时也为取得更好的成绩,奠定了硬、软件基础。

三、2010年我公司在创卫工作中立足于2008年2009年取得的成绩之上,努力寻求进一步发展,不断完善,健全制度,增加硬件设施,及时开会讨论存在的问题,共同探讨寻找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力争取得更大的成绩。

2010年我公司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工作的意见》精神,并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我公司爱国卫生工作,动员全公司力量,积极投身创卫工作,提高全公司职工的卫生意识,改善公司卫生环境,制订了如下工作计划:

1、四年创卫工作分“三步走”,200

7、2008年第一步,2009年第二步,2010年的第三步立足于2009年创建成果的基础之上,努力寻求更大发展;

2、强化创卫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了创卫工作制度;

3、继续加大投资力度,狠抓基础设施建设,落实经费,工作及时到位,并对车站路面保养、线路维护、绿化、垃圾污水处理、标语横幅进行重点治理;

4、在公司内部全面开展健康教育,普及防病知识,深入开展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提高公司职工防病意识,改善不良行为和习惯;

5、定时开展病媒生物防治工作,要治理环境,完善设施,定期消杀,确保“四害”密度不超标。

通过以上几点,相信我公司2010年创卫工作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这对我公司在未来的发展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0年是四年创卫工作的最后一年,是创卫工作“三步走”的最后一步,是迎接上级检查验收对我公司创卫工作进行考核的日子,它在四年的创卫工作中是最后一步,也是十分关键重要的一步。经过我们四年的努力,公司的创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严格按照县交通局下发的窗口单位创卫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对照《窗口单位创建标准》,下大力气在短时间内彻底解决存在的问题,为广大旅客提供文明、卫生的乘车环境,为我县的创卫工作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十一五等重要会议中对“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的再三强调,可以看出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高度重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大部署,是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措施,是实施可持续发展观的必经之路,是时代的呼唤,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心声。

一 调查背景和目的

两年前我的家乡一度是相当的贫困,村里二分之一以上的住房还是土坯房,整个村没有一条水泥路,一下雨就满是泥泞,没有宽敞的大路,经济自然就发展不起来。而且我们主要以种植蔬菜和畜牧为主,基本家家都存在住房拥挤问题,上街上学也主要靠步行为主。

而今,我寒假回家的时候发现家乡面貌变了,新的县镇府建成并搬迁了,县城街道的改建也完成了,这标志着我县的总体生活水平提高了,而且我们村好多土坯房都被铲平了,那些农户就住在临时居住所里等待着新房的竣工。听了,念了,盼了好多年的新农村终于真的如雨后春笋般动起来了。

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我利用假期的几天时间,对村子的新农村建设情况作了调查,了解到新农村建设的情况,包括:新农村建设前所做的准备工作的落实情况以及未来我村的新农村预期发展。

时间:2012年1月12日——2012年1月15日

地点: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九街镇元山村一组。

方式:向村干部进行提问调查,通过村里家人,朋友,邻居了解。 内容: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前后变化及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受益方面和存在的问题。

二 新农村建设准备工作

(一)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了解

我村今年来在市委,政府和上级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农村经济基本实现了长足、稳定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程度提

高。通过调查了解到,我村村民们对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寻建设这一重大历史任务是拥护的,对新农村建设前景是充满希望的,对新农村建设工作是关注的,对党的新农村建设方针政策是一般了解的。但毕竟这只是我们村的第一批新农村建设,理所当然的就会存在很多尚未触及的问题。

而村民们眼中对新农村的认识是什么呢?调查显示,大部分村民对于新农村建设都是抱着积极态度的,在他们眼里新农村就意味着小康生活,只有把住房问题解决了,才能更好的发展经济。早在几年前听说附近村进行新农村建设的时候,他们就期待着我们村这么一天的到来,而今,这天真的到了,村民们心中都充满了喜悦。虽然新农村建设要花费的可能是他们这半辈子的积蓄,甚至还要外借但还是慢新欢喜,毕竟苦了这一辈子终于能住上新房了。

从对“您会全力支持政府建和新农村这一举措吗”这一问题的答案看来,大多数人都是持有会大力支持的态度,并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指出自己应该如何为建设的自己的新家园出一份力,虽然还是存在一部分村民只是消极地回答“对我影响不大”,但是,慢慢的,当新农村的建设给他们带来真正的方便的时候他们也会成为支持团队中的一员的。

(二)村干部及时了解村民们的需要

2011年2月22日,我县召开新农村建设第四批指导员总结表彰暨第五批下派动员会,会上,县委副书记刘毅对即将下派的第五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提出:指导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员的重要职责。要组织农民群众学科技、学习农业实用技术和各种职业技能,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摸清村情民意,找准优势,找准工作结合点,做到指导不指挥、到位不越位,对内做好出谋划策,对外当好桥梁纽带,努力成为更新观念的倡导者、团结稳定的维护者、发展经济的引路者。

据调查,新农村建设工程开始之前,我村村干部们首先进行了深入地贯彻党中央对于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思想,让村民们对于新农村

建设的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并着实了解了村民的住房需求,倾听村民们的心声,并召集村民召开会议,把对新农村的规划告知村民们让其斟酌,讨论出一个好的发展规划方案。由于本村进行的是拆旧建新,而且是属于自愿报名,第一批针对的是急需要住房且自愿拆房的村民。因此,在实行前的过程中还算比较顺利。但是,在旧房拆除后的土地分配问题上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一开始计划实行的是抽签,但是因为其中涉及到公平问题,所以最后经过考量和协商,选择采用“拍卖”的形式。

(三)实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村应对措施

由于这是本村的第一批新农村住户,所以,在实施工程中并不存在其他村出现的不肯拆房的问题。尽管如此,在土地的分配问题上还是遇到了一定的阻碍。

因为此批新农村的特殊性,它所进行的是拆旧建新,在旧房占地面积的基础上购买不足120平米的面积,所以有一部分想建新房的村民就认为他原本的住房面积已经够住了,不需要更不愿意补足120平米。这并不符合新农村规划蓝图中的指标。并且在土地的分配问题上也出现了分歧,按照计划,每所房子按120平米的面积抽签决定房主,但这涉及到了公平问题,大多数村民都不赞成抽签决定,因此新农村实施过程中受到了阻碍。

针对这前一问题,村干部召集我村对这一方针持支持票的村民开会,对其对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并发动这一部分群众配合村干部去说服持反对票那一部分村民。在干部民众的努力配合下,持反对票的那部分村民要求降低购地价格,结合分配问题,最终村干部决定在降低购地价格的基础上,土地的分配实行拍卖的形式,以后者之长补前者之短。由此,准备工作中的问题都得以解决,新农村建设按计划启动了。

三 新农村预期发展

等第一批新农村建成之后,部分村民是可以住上新房了,但是,以后我村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后一批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等等。

群众们必须了解政府的规划,才能配合政府快速实现小康。

(一)经济发展

在过去的十年以前,我们村仅靠农业生产和农副产品作为家庭收入的全部来源。过去十年,慢慢的开始有少数人外出打工,通过劳动力输出来增加家庭收入,而不是仅仅依靠自家那几亩地维持生计。据调查,在新农村建成之后,政府除了要大力建设蔬菜种植基地,实现农业自动化之外,减少村民家庭务农人口数量,积极鼓励其发展第三产业,或者外出打工。这样,农村家庭的收入就从单一的务农转到打工务农双收入,使经济提高。

(二)能源问题

新农村建设中电热,天然气,太阳能等新型能源奖逐渐代替以前的木材,糠,煤。这样,不仅仅提高了燃料利用率,还减少了空气污染源。

(三)物质生活

从过去到现在,我们住的都是土木结构的房屋;上街赶集大多只能靠步行,一部分人借助于自行车;还有一部分人用的是花销大,噪音大,污染大的摩托车;出门走的都是泥泞路;家中电器更是少之又少。在完成新农村建设之后,房屋将全是钢筋水泥,房里的装饰,电器之类和城里的人不相上下,条条大路都是水泥路,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四)文化思想教育

在社会型农村建设中,文化思想是另一个重点,新农村会引进一系列文化思想教育基础设施。使得农民素质不断提高,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对生活都有积极向上预期,宗教迷信活动日益减少。

(五)生活保障

更加完善医疗卫生保障系统,鼓励各家积极参与农村医疗合作保险,深化贫困低保政策,使农民生活更加有保障,看病不用担心医疗费,生活不愁温饱。

四 对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完成的个人建议

(一)强化组织领导,扎实推行农村建设新理念

1、成立领导小组,完善新农村建设工作机制

2、明确部门责任,强化新农村建设监督考核

3、做好建设规划,严格新农村操作程序

(二)提高农民自主创新能力。切实注入农村建设新动力

1、转变思想观念,促进农民自主创新。

2、加强科技培训,推动农民自主创新

3、推行典型示范,带动农民自主创新

4、落实优惠政策,引导农民自主创新

(三)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断拓展增收新途径

(四)乡镇干部多下乡体察民情,了解村民所需

(五)对城乡要求一视同仁,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工农和谐化

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在思想认识上要有长期打算,在发展规划上要有长远眼光,在制定目标上要把握关键,在工作展开上要有重点,同时通过全民动员,城乡互动,各部门上下协调,共同促进我县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第五篇:县财源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加强财源建设,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县财源建设情况调查

加强财源建设是解决财政困难,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如何搞好财源建设,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壮大地方财政实力,既是当前财政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今后财政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特别是我们作为农业大县,在取消农业特产税,降低农业税税率,直至取消农业税以后,如

何尽快优化财源结构,提高工商税收比重,保持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更是财政工作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为此,我们按照市财政局的统一安排部署,近期对全县财源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财源建设现状及特征

近年来,我县按照“以工强县、以农富民、市场带动、科教先行”的思路,实行“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大投入”经济发展战略,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大力培植财源,做大总量,提高质量,保证了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总体态势良好。2003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24963万元,较去年增长14.3,其中:第一产业提供的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30;第二产业提供的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30;第三产业提供的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40。全县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8696万元,增长25.8。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工商税收5660万元,占地方收入的30.3,可比增长49;农业四税6842万元,占地方收入36.6,增长15.6;企业收入671万元,占地方收入3.6,可比下降56.8;其他各项收入5523万元,占地方收入29.5,可比增长54.1。从收入级次看,县级地方财政收入9886万元,可比增长31.5,占全县地方收入的52.9;乡镇级8810万元,可比增长12.7,占全县地方收入的47.1。今年1—3月份,地方财政收入2363万元,可比增长17.7,其中工商税收1110万元;农业四税完成560万元;企业收入完成156万元;其他各项收入537万元。我县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得益于近年来把发展经济、培植财源作为一切工作的重点来抓。从当前全县财源现状分析,呈现以下三个特征:

(一)民营经济的发展已初具规模。近年来,我县大力加强招商引资、外经外贸、小城镇建设、民营经济四大重点工程建设,民营经济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2003年,全县民营经济总户数发展到2.1万户,注册资金11.6亿元,从业人员12.6万人,同比分别增长7.2、12.1和10.8,固定资产投资达500万元以上的项目71个,全县各级各类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亿元,民营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45.1。

(二)重点企业税收逐步回升。通过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国退民进步伐,有效盘活存量资产,逐步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的企业运行机制。如金曼克电气集团、金贵酒业公司、金樱纺织有限公司三个重点企业预计今年比去年增收700万元,重点企业发展已走出低谷,对财政贡献率增长趋势逐步呈现。

(三)部分税种成为财政新的增长点。去年通过积极推行综合治税、加强地方税源控管,重点加强了对城市开发、恒温库、棉花加工厂、肥料厂、蒜干厂、集市税收、契税、耕地占用税等零散税源的监管和征收。2003年,全县恒温库税收1200万元,比上年增加1倍。契税和耕地占用税314万元,比上年增长103.9。

二、财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源建设的质量不优。从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看,2003年,我县不足5,低于全国和省市平均水平,这一差距反映了我县经济总量不足和经济运行整体水平仍然较低。从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看,2003年,全国是86,全省是81,全市是75.5,我县为71。从工商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看,2003年,我县仅为30.3,仍低于省市平均水平。从税源结构上看,农业税收比重偏高,我县农业税收占地方收入的比重是37,有的乡镇高达80以上,全省平均为11,全市16。非税收入绝对数过大,比重过高,2003年全县非税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29.5。

(二)财源建设的投入产出效益不高。近三年来全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幅38以上,而全县财政收入近三年来年平均增幅20左右,投资的较高增长与财税的较低增幅不协调,培植财源的作用近期还未得到有效发挥。

(三)财源建设的稳定性不强。我县是农业大县,经过多年的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农业税收一直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而农业特产税又占了农业税收的较大比重。近年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今年国家对农业税收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取消了农业特产税,降低了农业税税率三个百分点,初步统计,全县农业税收收入比去年减少6300万元。城市经济也呈现出了不稳定的发展过程,如金曼克电气集团公司、金贵酒厂、金利纺织集团曾是我县三大支柱企业,1995年以来企业上缴税金逐年大幅增长,1999年,三个企业共上

上一篇: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下一篇:操作岗检修各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