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聚会的诗词

2024-04-16

红楼梦中聚会的诗词(通用8篇)

篇1:红楼梦中聚会的诗词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续。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挑泪烛。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译文

秋天花草凋零,微明的灯光使秋夜显得更加漫长。

已经觉得窗外是无尽的秋色,哪能忍受秋日的风雨使秋天更加凄凉。

秋天的风雨来的何其迅速,惊破了梦中的绿色。

怀着秋日的感伤无法入眠,向着屏风移动流泪的蜡烛。

晃动的烛焰点燃了短柄的灯台,牵动了愁怨和离别的情绪。

谁家的庭院没有秋风侵入,那里秋日的窗外没有雨声?

丝绸的被子无法抵挡秋风的力量,秋夜将尽的更漏声催来更急的雨声。

整夜连绵的秋雨,就像陪伴着即将离别的人哭泣。

庭院在秋日雨雾笼罩下更加萧条,窗前稀疏的`竹叶上时有水珠滴落。

不知风雨何时才能停止,泪已经打湿了窗纱。

篇2:红楼梦中聚会的诗词

《枉凝眉》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

一个枉子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飞鸟各投林》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

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

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

冤冤相报自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恨无常》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

眼睁睁把万事全抛,

荡悠悠芳魂销耗。

望家乡路远山高。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

儿命已入黄泉,

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乐中悲》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

纵居那绮罗丛中谁知娇养?

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

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

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

厮配得才貌仙郎,

博得个地久天长,

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

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

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虚花悟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将那三春勘破,桃红柳绿待如何?

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

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

到头来谁见把秋捱过?

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

青枫林下鬼吟哦,

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

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

春荣秋谢花折磨。

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

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

篇3:浅析《红楼梦》诗词中的词汇学

《红楼梦》中诗词数量浩瀚如烟海, 以诗而论就有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排律、骚体, 有咏物诗、怀古诗、即事诗、即景诗、谜语诗, 有限题的、限韵的、限诗体的、同题分咏的、分题合咏的, 有联句体、拟古体等。本文不能赏尽全部, 只择取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几首, 与词汇学相联系, 进行浅析, 更好地捕捉作者写作时蕴涵的深意。

二、典型诗词分析

(一) 《芙蓉女儿诔》

宝玉说“古人多有微词;非我自今作俑也”。“微词”即通过对小说中虚构的人物情节的褒贬来讥评当时的现实, 尤指黑暗的政治。清代雍正年间, 文禁酷严, 朝野惴恐, 稍有“干涉朝政”之嫌就会招来杀身之祸。一般人都不敢作“伤时骂世”之文, “恐不合时宜, 于功名有碍之故也。”曹雪芹却“不稀罕那功名”, “又不为世人观阅称赞”, 逆潮流而动, 铁骨铮铮。但要在那种环境下揭露封建政治的黑暗, 必须将真实意图巧妙地隐藏起来, “尚古之风”“以文为戏”“任意篡著”“杜撰”等都是作者护身的铠甲。借师古而脱罪, 隐真意于玩文, 似是模拟, 实际上是大胆创新, 既幽默又内心沉痛。

因此在这篇表面写悼亡女儿的诔文中, 大量化用了贾谊、石崇、嵇康等在政治斗争中遭祸的人物典故。晴雯夭折的主要原因是“固鬼蜮之为灾, 岂神灵之有妒”。在其不幸遭遇中, 作者寄托了自己现实中的政治感慨, 表现出强烈的爱憎态度, 用最美好的语言对这个“心比天高, 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的女仆加以热情的颂赞, 同时毫不掩饰对惯用鬼蜮伎俩陷害别人的邪恶势力的痛恨。诔文中引用“楚人”作品最多的是屈原用以表达政治思想的《离骚》, 如:

1.“孰料鸠鸩恶其高, 鹰鸷翻遭罦罬”:

“鹰鸷”用《离骚》的“鸷鸟之不群兮”原指与反动势力斗争的不屈精神;反之, 恶鸟“鸠鸩”即指反动势力。鸠多鸣, 像人话多而不实;鸩传说羽毒, 能杀人。此处表达了作者对叛逆的女奴的同情, 同时寄托着对当时现实黑暗政治的不满。

2.“雨荔秋垣, 隔院希闻怨笛”:

据《晋书·向秀传》记载, 向秀跟嵇康、吕安很友好。后嵇、吕被杀, 向秀途经故人旧居, 听见邻人吹笛, 声音嘹亮, 向秀非常伤感, 作《思旧赋》, 后人称这个故事为“山阳简笛”。此处化用嵇康及吕安的故事。唐人小说《步飞烟传》里有“笛声空怨赵王伦”, 指赵王因索取石崇吹笛美人绿珠未成而陷害石崇一家的事, 这里也兼用了石崇的故事。

(二) 《咏白海棠》及《咏菊》

1.“出浴太真冰作影, 捧心西子玉为魂”:

“出浴太真”指杨贵妃, 其字玉环, 号太真, 为唐玄宗所宠, 曾赐浴华清池。“捧心西子”指西施, 相传她心痛时“捧心而颦” (《庄子·天运》) 。此句可做作宝玉对薛、林的评价和态度。宝钗被比作杨妃, “冰作影”讽刺服用“冷香丸”的“雪”姑娘内心冷漠无情如“冰”人, “捧心西子”的黛玉则以“玉为魂”, 此“玉”所指不言而喻。

2.“短鬓冷沾三径露, 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 拍手凭他笑路旁。”诗写“簪菊”, “短鬓”出典杜诗“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春望》) 。末联化用李白《襄阳歌》“襄阳小儿齐拍手, 笑杀山公醉似泥”;作者有意借此类儿女吟哦的情节, 曲折地摹写了当时儒林风貌的某些方面, 正因如此, 书中才借探春之口说这次作诗的规定是“总不许带出闺阁字样来”。

(三) 《红楼梦曲》

1.“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 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明初诗人高启有名句“雪满山中高士卧, 月明林下美人来”, 《终身误》借鉴了这句诗的意境。诗中还含有更原始的典故:前句指“袁安卧雪”, 《录异传》记袁安大雪天在家中高卧不起, 安之若素;后句即《龙城录》记赵师雄游罗浮山, 梦见梅花化美人, 与之一起欢宴歌舞。将宝钗比作卧雪的袁安, 黛玉比作梅花的花魂, 暗合了典故中的“雪”与“林”字。

2.“纵然是齐眉举案, 到底意难平”:

出自《后汉书·梁鸿传》。梁鸿家贫, 但妻子孟光对他十分恭顺, 每次送饭给他时都把食盘举得与眉毛同高, 后人以“举案齐眉”为封建妇道的楷模。宝玉、宝钗婚后维持着相敬如宾的虚礼, 但宝玉对这种生活始终不满, “到底意难平”。

三、结语

诗词在《红楼梦》中大量存在、突出且具复杂性。除了文中所提及的, 还有家喻户晓的《葬花吟》《题帕三绝》等, 难以尽录。书中诗词不但艺术价值极高, 且与人物的命运发展紧紧相连, 凝结了作者的无限心血, 值得后人一读再读。

摘要:《红楼梦》是一部涉及领域极广的百科全书式的奇书, 如园林、服饰、饮食、礼仪典制、岁时习俗、音乐美术、戏曲游艺。本文对《红楼梦》中部分诗词进行了浅析。《红楼梦》诗词的艺术成就极高, 应读懂并欣赏其特点, 才不致辜负伟大文学家曹雪芹的一番苦心。

关键词:红楼梦,诗词曲赋,取意,用典

参考文献

[1]林冠夫.红楼诗话[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5.1.

[2]陈文新, 郭皓政.红楼梦诗词曲鉴赏[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0.1.

[3]蔡景仙.红楼梦诗词鉴赏[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8.3.

篇4:红楼梦中聚会的诗词

一、从《大观园题咏》看钗黛不同的志趣和追求

薛宝钗所作的是《凝晖钟瑞》:“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文风已著宸游夕,孝化应隆归省时。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前四句是通过赞美大观园来颂扬元妃,诗的一开头便用了元妃刚刚写完的题诗《大观园绝句》中末句“芳园应赐大观名”的前两字。而“修篁时待凤来仪”则是语意双关的承上启下,把元妃归省比做凤凰降临栖息,既赞美了大观园,又不失颂扬元妃之意。接下来的两句则是直接的颂圣,说明由于元妃的归省使得大观园内赋诗的风气更加浓郁,孝悌的教化也更加的隆盛了。最后则是用自贬的方法,间接说明元妃的文笔非凡,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拟的。在诗歌中,薛宝钗堆砌了大量的歌功颂德的辞藻,有意粉饰庄严肃穆的气氛,以及诚惶诚恐的心情。“文风已著宸游夕,孝化应隆归省时”更是她浸透了封建正统思想,一心待选“才人”的自我表白。可以看出她的诗从遣词用典到构章立意都是以盛唐时代那些有名的应制诗为楷模的,对她来说,歌功颂德、宣扬孝化之风,完全是发自内心的。

而林黛玉的《世外仙源》和她代宝玉所作的《杏帘在望》表面上虽然也是应景颂扬之辞,但诗中对景物的描绘,语言淡雅脱俗,格调清新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态。先看《世外仙源》:“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诗作表面上是说大观园是建筑在仙境之中,而实则是说大观园如仙境一样纯净,没有世上那些纷争。再看《杏帘在望》:“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招客的杏帘,在望的山庄,自由自在穿行在菱荇中的鹅儿,相亲相近偎依在桑榆中的燕子,一畦嫩绿悦目的春韮,十里清纯醉人的稻香,人无饥馁冻累之苦,却有温饱闲逸之乐。这确实是封建时代中的一个圣世,红尘中的一个理想的仙境。这显然是“夜雨剪春韮,新炊间黄梁”的杜诗境界。它比王孟笔下的田園亲切,比陶潜笔下的桃源实在。这是她在大观园中产生的一个奇思,也是她的理想的爱的世界的傍依。林黛玉把笔力集中在描绘大观园的景致上,巧妙地避开了庸腐的颂圣。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她憎恶黑暗、蔑视媚俗的心理状态。

从这两首诗作不难看出,薛宝钗与林黛玉,一为注重端庄典雅的封建卫道士,一为追求奇远脱俗的封建叛逆者。

二、从咏物诗看钗黛不同的性情

在《红楼梦》中,经常会写到大观园中众多的姐姐妹妹的论诗、作诗的情景,其中描写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场景应该是最为浓墨重彩且又生动传神的。大量的咏物诗较为集中地反映了二者不同的思想性格。

试看第三十七回中二人的同题之作:《咏白海棠》。薛宝钗写的是:“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再看黛玉:“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薛宝钗的那首,就是她自身的写照。“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一个受了宗法礼教熏染,举止端庄的封建淑女的形象跃然纸上。诗说白海棠的芳姿特别惹人喜爱,因而白天还在掩门亲自浇灌。这就通过主人珍爱之情烘托了白海棠之美。接下来的两句是比喻的手法。含蓄委婉地描写白海棠在浇水后的美态,犹如方才洗去胭脂的美女,在秋日的台阶上投下淡雅姣美的身影,那洁白的花朵,又像是在露珠累累的台阶边,招来冰雪做它的灵魂。这句一写外表,一写内里,互相映称。接下来的两句则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歌颂其娇美的丰姿,只有清淡到了极点才知道洁白的海棠花十分美丽;挂着露珠的花朵,就像一位多愁的美女,脸上挂着泪珠。最后两句继续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点出白海棠的品性,为了酬答主持秋事的白帝神,“宜清洁”。这正是宝钗性格的真实写照,写出了她安分随时、洁身自好的思想品格。

相比之下,林黛玉的诗则是另一番情致。诗的开篇,以坚冰白玉为全诗的基本立意,不拘束于“温柔敦厚”的封建格调,恰好与薛宝钗的故作姿态形成鲜明的对照。“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又表现了她像梨花那样,不被礼教所沾染的纯洁品质;同时也像梅花一般,在“风刀霜剑”的威逼之下不屈不挠的精神。而后几句更是她鄙视庸俗而又寂寞孤独的心境的真实流露。

三、从《葬花吟》看黛玉不同于宝钗的悲惨命运

一首《葬花吟》,林黛玉以血泪作墨,如泣如诉。“柳丝榆英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体现了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表现了她的高洁、坚贞不阿的情志。“愿奴肋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充满了对美好理想的渴望与热烈追求。“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则是幻想自由幸福不可得时,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预示黛玉花落人亡的悲惨命运。《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和悲剧命运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作,也是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通过《葬花吟》的创作,林黛玉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的感情,使我们看到了她那充满痛苦、矛盾而又独抱高洁、至死不渝的心灵世界。

这首诗的另一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探索曹雪芹笔下的宝黛悲剧的重要线索。这与黛玉的另两篇作品《桃花行》和《秋窗风雨夕》的基本格调是一致的,在不同程度上都含有“诗谶”的成分。其中《葬花吟》是宝黛爱情悲剧的总的象征;《秋窗风雨夕》暗喻宝黛诀别后,黛玉“枉自嗟呀”的情景诗中情调更加哀伤、凄惨、悲凉,二十句诗连用十五个秋字,别出一格,生动地表达了黛玉预感命途前景渺茫的悲哀。

(责编 张敬亚)

篇5:红楼梦中的诗词

1.《赤壁怀古》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2.《钟山怀古》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3.《访菊》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枝头。

4.《对菊》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5.《咏白海棠》

斜阳寒草带重门, 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 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 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谓缟仙能羽化, 多情伴我咏黄昏。

6.《西江月》

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

篇6:红楼梦中引用的诗词名句

第一回 好了歌注 为他人作嫁衣裳

引·唐 · 秦韬玉《贫女》诗,原句为:“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第十七回 题大观园诸景对额 曲径通幽处

引·唐·常建《题坡山寺后禅院》诗,原句为: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第十七回 旧诗有云 红杏梢头挂酒旗

引·明·唐寅·《杏林春燕》诗,原句为:“红杏梢头挂酒旗,绿杨枝上转黄骊。”

第十七回古人诗云 柴门临水 稻花香(有改动)

引·唐·许诨《晚自朝台津至韦隐居郊园》诗,原句为:“村径绕山松叶暗,野门临水稻花香。”

第十七回古人诗云 蘼芜满手泣斜晖(有改动)

引 ·唐·鱼玄机《闺怨》诗,原句为:“蘼芜盈手泣斜晖,闻道邻家夫婿归。”

第十七回 书成蕉叶文犹绿

引·时古对类·佚名,原句为:“书成蕉叶文犹绿,吟到梅花句亦香。”『

第十七回古诗 剖竹走泉源,开廊架崖广。

引·唐·韩愈·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独宿有题一首,因献杨常侍。

第十八回古诗 冷烛无烟绿蜡干

引·唐·钱珝 《未展芭蕉》诗,原句为:“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第二十二回《山门》中“寄生草”曲 漫搵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引·清·丘园《醉打山门》寄生草曲

第二十二回 弘忍弟子所作二偈

1,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引·唐·弘忍弟子神秀偈语。

2,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引·唐·弘忍弟子惠能偈语。

第二十二回 春灯谜其八

1,朝罢谁携两袖烟?(有改动)

引·唐·杜甫《和贾舍人早朝》诗,原句为: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2,晓筹不用鸡人报(有改动)

引·唐·王维《和贾至早朝大明宫》诗:“绛帻鸡人报晓筹”,后来李商隐《马嵬》诗反其意说:“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3,五夜无烦侍女添。(有改动)

引·唐·李颀《寄司勋卢员外》诗,原句为;“归鸿欲度千门雪,侍女新添五夜香。”

第二十三回 唱词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引·明·汤显祖 《牡丹亭》游园【皂罗袍】歌词。

第二十三回 唱词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你在幽闺自怜

引·明·汤显祖 《牡丹亭》惊梦歌词,原句为:“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第二十三回 古词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引·南唐·李煜《浪淘沙令》词,原句为:“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第二十三回唱词 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 引·元王实甫《西厢记》契子·么篇曲,原句为:“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第二十三回 古诗 水流花谢两无情

引·唐·崔涂《旅怀》诗,原句为:“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第二十三回 古诗 花气袭人知昼暖’

引·北宋·陆游《村居书喜》诗,原句为:“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第二十八回 “女儿”酒令 悔教夫婿觅封侯

引·唐·王昌龄《闺怨》诗,原句为:“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第二十八回 “女儿”酒令 雨打梨花深闭门

引·北宋·秦观《忆王孙》词,原句为:“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第二十八回 “女儿”酒令 鸡鸣茅店月(有改动)

引·唐·温庭筠《商山早行》诗,原句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第二十八回 “女儿”酒令 桃之夭夭

引·《诗经.周南.桃夭》诗,原句为:“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第三十五回 黛玉回潇湘馆所想:“幽僻处可有人行,点苍苔白露泠泠”。

引·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脱布衫】。

第四十回 古诗 留得残荷听雨声(有改动)

引·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诗,原句为:“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第四十回 牙牌令 双悬日月照乾坤

引·唐·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诗,原句为:“少帝长安开紫极,双悬日月照乾坤。” 第四十回牙牌令 日边红杏倚云栽

引·唐·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诗,原句为:“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第四十回 牙牌令 处处**处处愁

引·明·唐寅《题画》诗,原句为:“莫嫌此地**险,处处**处处愁。”

第四十回 牙牌令 闲花落地听无声。

引·唐·刘长卿《别严士元》诗,原句为:“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第四十回 牙牌令 御园却被鸟衔出(有改动)

引·唐·王维《敕赐百官樱桃》诗,原句为“总是寝园春荐后,非关御苑鸟衔残。”

第四十回 牙牌令 双双燕子语梁间(有改动)

引·宋·刘季孙《题饶州酒务厅屏》诗,原句为:“呢喃燕子语梁间,底事来惊梦里闲。”

第四十回 牙牌令 水荇牵风翠带长

引·唐·杜甫《曲江对雨》,原句为:“林花着雨燕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第四十回 牙牌令 双瞻玉座引朝仪(有改动)

引·唐·杜甫《紫宸殿退朝口号》诗,原句为:“户外昭容紫袖垂,双瞻御座引朝仪。”

第四十回 牙牌令 三山半落青天外

引·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原句为:“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第四十回 牙牌令 桃花带雨浓

引·唐·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诗,原句为:“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

第四十八回 古诗 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

引·宋·陆游·《书室明暖终日婆娑其间倦则扶杖至小园戏作长》诗。

第四十八回古诗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引·唐·王维·《使至塞上》诗。

第四十八回古诗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引·唐·王维·《送邢桂州》诗。

第四十八回 古诗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引·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

第四十八回古诗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引·魏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

第四十八回 古语 会心处不在远

引·南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第二61》,原文为:“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第六十二回 酒令三首 风急江天过雁哀(有改动)

引·宋·陆游《寒夕》诗,原句为:“风急江天无过雁,月明庭户有疏砧。”

第六十二回 酒令三首 落霞与孤鹜齐飞

引·唐·王勃·《滕王阁序》,原句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第六十二回酒令三首 江间波浪兼天涌

引·唐·杜甫《秋兴八首》诗,原句为:“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第六十二回 酒令三首 奔腾而砰湃(有改动)

引·北宋·欧阳修《秋声赋》诗,原句为:“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

第六十二回 酒令三首 玉碗盛来琥珀光

引·唐·李白《客中作》诗,原句为:“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第六十二会 古诗 宝钗无日不生尘

引·唐 ·李商隐《残花》诗,原句为:“若但掩关劳独梦,宝钗何日不生尘。”

第六十二回 古诗 此乡多宝玉

引· 唐·岑参《送杨瑗尉南海》诗,原句为“此乡多宝玉,慎莫厌清贫。”

第六十二回古诗 敲断玉钗红烛冷

引·唐·郑克《题邸间壁》诗,原句为:“敲断玉钗红烛冷,计程应说到常山。”

第六十三回 花名签酒令八首 任是无情也动人

引·唐·罗隐《牡丹花》诗,原句为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第六十三回 花名签酒令八首 日边红杏倚云栽

引·唐代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诗,原句为:“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第六十三回 花名签酒令八首 竹篱茅舍自甘心

引·宋·王琪《梅》诗,原句 为:“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第六十三回 花名签酒令八首 只恐夜深花睡去

引·宋·苏轼《海棠》诗,原句为:“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第六十三回 花名签酒令八首 开到荼縻花事了

引·宋·王琪《春暮游小园》诗,原句为:“开到荼縻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

第六十三回 花名签酒令八首 连理枝头花正开

引·宋·朱淑贞《落花》诗,语句为:“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

第六十三回 花名签酒令八首 莫怨东风当自嗟

引·宋·欧阳修《明妃曲·再和王介甫》诗,原句为:“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第六十三回 花名签酒令八首 桃红又见一年春

引·宋·谢枋得《庆全庵桃花》诗,原句为:“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第六十三回《邯郸记》中“赏花时”曲 翠凤翎毛扎帚叉,闲为仙人扫落花。

引·明·汤显祖《邯郸记》中“赏花时”曲。

第六十四回 古诗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引·北宋·王安石《明妃曲》。

第六十四回 古诗 耳目所见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有改动)

引·宋·欧阳修《明妃曲·再和王介甫》诗。原句为:“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

第七十回古诗 丛菊两开他日泪

引·唐·杜甫《秋兴八首》诗,原句为:“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第七十回古诗 红绽雨肥梅

引·唐·杜甫《陪郑广文游 何将军山林十首》诗,原句为:“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

待查的名句:

第七十六回古人常语 事若求全何所乐

清王文治苏州半园题联,原文为:“事若求全何所乐,人非有品不能闲。”

第六十四回古人语 女子无才便是德

第四十九回 格言 是真名士自风流

对联: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红楼梦》小说以诗代文的艺术表现手法,为后人留下了不少的经典诗篇,特别是巧妙地运用古诗名句,不仅增加了小说的艺术色彩,也有利提高读者雅兴和欣赏水平。由于水平有限,在编辑名句中出现的错漏之处敬请网友指正。

庄子名言整理

1、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

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养生主》

3、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4、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庄子。大宗师》

5、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6、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庄子·人间世》

7、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子·齐物论》

8、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人间世》

9、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

10、不以物挫志。——《庄子·天地》

11、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庄子·骈拇》

12、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天地》

13、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庄子·天运》

14、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15、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庄子·知北游》

16、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

17、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

18、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让王》

19、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庄子·让王》

20、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庄子·齐物论》

21、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庄子·养生主》

22、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

23、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24、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逍遥游》

25、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26、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人间世》

27、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人间世》

28、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29、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30、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

31、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让王》

32、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刻意》

33、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刻意》

34、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刻意》

35、扁子曰:“„„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民。„„”《达生》

36、昔吾闻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山木》

37、黄帝曰:“„„道不可致,德不可至。仁可为也,义可亏也,礼相伪也。”《知北游》

篇7:红楼梦中最经典的诗词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拓展阅读】

一、关于《红楼梦》(第一回):

曹雪芹为了避免统治阶级的猜忌,故意模糊了《红楼梦》所反映的朝代纪年,地舆邦国,用浪漫主义(神话)的躯壳来包装其现实主义的内容,使得小说的前五回带上了浓重的浪漫主义的色彩。他假托“石兄”为作者,并引其言曰:“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

二、书名的演变(第一回):

自“石兄” 撰《石头记》后,“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空空道人”路过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见一块大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因与“石兄”对话,并“从头到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且“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由)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回目,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据说原书整理抄出的只有80回。清乾隆56年(1791)由程伟元、高鄂搜集增补后40回,活字排印,题为《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至此《红楼梦》名始定。

演变脉络:

“石兄”《石头记》→“空空道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风月宝鉴》→曹雪芹《金陵十二钗》→程伟元、高鄂《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红楼梦》

三、关于贾宝玉(第一回) :

在小说中,贾宝玉的前身是女娲“炼石补天”后剩下的一块顽石,遗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该石灵性已通,因“无才补天”,日夜在峰下悲号惭愧。偶值一僧一道路过此地,顽石听二人述说红尘荣华富贵之事,凡心已炽,被僧人点化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缩成扇坠大小,携往“昌明隆盛之都,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投胎,“幻形入世”,“携入红尘”,历尽了“悲欢离合炎凉世态”一段故事。宝玉诞生时“衔玉而生”,即是后来挂在他颈上的“通灵宝玉”。二者两位一体,密不可分。

四、关于“木石前盟”(第一回):

借姑苏乡宦甄士隐夏日午梦,通过一僧一道对话,讲述了一段风流公案:“赤霞宫神瑛侍者”(淮按:即宝玉前身,见第一百一十六回)曾以甘露灌溉了“西方灵河岸三生石畔” 的一棵绛珠草,使其久延岁月。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神瑛侍者凡心已炽,欲下凡投胎,造历幻缘,“绛珠仙子”为酬灌溉之德,也要去同走一遭,“把我一生的眼泪还他”。这

“绛珠仙子”就是林黛玉的前身。

五、林黛玉进贾府(第三回):(略)

六、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第四回):

甄士隐之女英莲五六岁时被人贩子拐走,十二三岁时被卖与小乡绅冯渊,而人贩子又将其买给薛家,两家争执不下。“呆霸王”薛蟠将冯渊重伤致死,冯家告到官府,恰值贾雨村上任,本欲严判,门子(淮按:即贾雨村落魄时寄宿的葫芦庙小沙弥)示意阻止,抄与“护官符”一张,贾方知凶手乃“丰年好大雪”之“雪(薛)”家。贾接受他出的主意,让薛家谎报薛蟠暴病身亡,并设乩坛借神灵之口骗过众人,断薛家赔了一些烧埋银子给冯家。贾雨村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因此计皆由当日葫芦庙小沙弥所出,故曰“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七、“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与“金陵十二钗”(第五回):

贾宝玉因应邀至宁国府赏梅午倦,在侄媳秦可卿的房内休息,梦中随秦氏来到“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幻境”,遇一位“警幻仙姑”,邀其一游。至一宫殿,见各司所藏乃“普天下所有的女子过去未来的簿册”。再三央求,乃获准入“薄命司”,见有“金陵十二钗正册”,为人物绘画册页,并有判词12首。以诗谜的形式,暗寓了《红楼梦》中十二位重要女性人物的命运归宿。是《红楼梦》的总纲。按其所题判词的顺序,分别是:1、2、林黛玉、薛宝钗(二人合一判词),3、贾元春,4、探春,5、史湘云,6、妙玉,7、贾迎春,8、贾惜春,9、王熙凤,10、贾巧姐(贾琏、王熙凤之女),11李纨,12、秦可卿。 八、“《红楼梦》十二支曲子”(第五回): 在“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中,“警幻仙姑”邀其饮酒,席间命十二位舞女“将新制《红楼梦》十二支曲子演上来”,于是她们分别演奏了〔《红楼梦》引子〕、〔终身误〕、〔枉凝眉〕、〔恨无常〕、〔分骨肉〕、〔乐中悲〕、〔世难容〕、〔喜冤家〕、〔虚花悟〕、〔聪明累〕、〔留馀庆〕、〔晚韶华〕、〔好事终〕、〔收尾·飞鸟各投林〕。这十二支曲子暗寓了小说中重要人物的命运以及整个

小说的情节主线、思想基调,是了解其情节走向、理解其主题的一把钥匙,意义十分重大。

九、薛宝钗的“冷香丸”(第七回):

薛宝钗是个青春少女,“小小年纪儿却作下了病根”(淮按:周瑞家的语)。据她自己说,曾请过一个和尚看病,说她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给她一个海上仙方。又给了一包异香异气的末药作引子。方子十分繁琐:要春天的白牡丹、夏天的白荷花、秋天的白芙蓉、冬天的

白梅花四种花的花蕊各十二两,于次年春分之日晒干,和末药一齐研好;又要雨水之日的天落水、白露之日的露水、霜降之日的霜、小雪之日的雪各十二钱,把这四种水调匀了,团成龙眼大小的丸子,盛在旧瓷坛里,埋在花根底下。发病的时候吃一丸,用一钱二分黄柏煎汤

送服。单是配这一丸药,就要三年之久。还要雨水有雨、白露有露、霜降有霜、小雪有雪。

十、贾宝玉调侃林黛玉(第十九回):

贾宝玉因闻到黛玉袖中的奇香,又因黛玉吃宝钗“冷香”的醋,怕黛玉睡出病来,就杜撰了一个故事,调侃林黛玉。说的是扬州黛山林子洞有群耗子精,在某年腊月初七议事,因明日腊八,须去山下庙里偷一些米豆果品熬腊八粥。果品有五种:红枣、栗子、落花生、菱角、香芋。众耗子各各领令下去,只剩香芋一种。老耗子因拔令箭曰:‘谁去偷香芋?’只见一个极小极弱的小耗应道:‘我愿去偷香芋。’ 大家嫌其怯弱无力,不准他去。小耗子自言其虽年小体弱,然法术无边,口齿伶俐,机谋深远。比他们还偷得巧。众耗子问其如何巧法,小耗子说自已会变成香芋,滚在其中使人看不出,再用分身法搬运。为证明自己的法术,就摇身作法说‘变’,竟变了一个最标致美貌的小姐。众耗子齐道:“变错了!变错了!原说变果子的,如何变出小姐来?”小耗子现形道:“你们只知道这果子是香芋,却不知盐课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以“香芋”的谐音来调侃林黛玉是块“香玉”(淮按:带香的玉)。

十一、宝玉悟禅(第二十二回):

薛宝钗生日,贾母置办酒戏。宝钗点了《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并把她喜爱的其中一支《寄生草》念给宝玉听,宝玉称赏不已。其间熙凤说贾母喜欢的一个小戏子的扮相像极了一个人,宝玉、宝钗心知不说,史湘云心直口快,说像黛玉。宝玉素知黛玉敏感,使眼色阻止,湘云生气。宝玉又找黛玉解释,惹得黛玉不快。正在伤心,袭人来劝,他随口说出戏文唱词“我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随笔口占一偈,又填了一支《寄生草》,才自觉无挂碍,心中自得。钗、黛二人问禅驳难,水平之高,使他自惭浅薄,化解了他的念头。但为日后宝玉出家(淮

按:小说结局)埋下了伏笔。

十二、宝、黛共读《会真记》(《西厢记》)(第二十三回):

一日,宝玉在大观园看《会真记》,黛玉来扫花,问宝玉看什么书,因瞒不过,宝玉只好实言相告,并拿给黛玉看。黛玉放下花具,“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并且“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里还默默记诵”。宝玉用书中唱词打趣黛玉,惹得黛玉生气,说要告诉舅舅舅母,吓得宝玉赶紧陪罪。然后黛玉也借书中唱词打趣宝玉。反映了两位年轻人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宝玉走后,黛玉又听到梨香院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唱的是《牡丹亭》,其中的“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又触发了她青春的觉醒。

十三、关于晴雯(第五、八、二十、二十六、七十四回):

晴雯在《红楼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被警幻仙姑领到薄命司,先映入眼帘的是“金陵十二钗正册”,接下来依次是“副册”、“又副册”。宝玉没从正册

看起,却径直从“又副册”看起。只见首页上的画,既无人物,又无山水,满纸不过是水墨滃染的乌云浊雾而已。后有几行字写的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xx。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就是晴雯的判词。接下来是袭人、香菱的判词,然后才看正册十二钗的判词。

晴雯原是跟老太太的,因老太太说园子里空,大人少,宝玉害怕,所以拨了他去外间屋子里上夜(见第七十四回自述)。

她第一次出场,是在第八回《比通灵金莺露微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薛姨妈带了宝钗入京备选,暂住贾府。宝玉见了薛姨妈及宝钗后,吃了点酒,回到自己卧室,只见笔墨在案。晴雯先接出来,笑说道:“好,好,要我研了那些墨,早起高兴,只写了三个字,丢下笔就走了,哄得我们等了一日。快来与我写了这些墨才罢。”宝玉因笑道:“我写的那三个字在那里呢?”晴雯笑道:“这个人可醉了,你头里过那府里去,就嘱咐我贴在这门斗上。这会子又这么问,我生怕别人贴坏了,我亲自爬高上梯的,贴了半天,这会子还冻得手僵着呢。”宝玉笑道:“我忘了,你手冷,我替你焐着。”说着,便伸手携了晴雯的手,同仰首看门斗上新书的三个字(淮按:“绛云轩”)。她的不拘身份、爽直亲切,宝玉与她的亲昵之情跃然纸上。此外,宝玉在那府里吃早饭,有一碟豆腐皮的包子,知道她爱吃,特地向珍大奶奶讨了叫人送来,还问她吃到了没有。(淮按:当此之时,虽黛、钗亦吃醋不得。)

第二次出场是在第二十回。宝玉的奶妈李嬷嬷因赌博输了钱,迁怒于生病的袭人,把袭人骂哭了。李嬷嬷被王熙凤劝走后,宝玉说道:“昨儿又不知是哪个姑娘得罪了,上在他账上。”一句未了,晴雯在旁笑道:“谁又不疯了,得罪他作什么。便得罪了他,就有本事承任,不犯带累别人。”言语初见锋芒。

麝月照看生病的袭人,宝玉前来,一时无聊,就替麝月篦头,才篦了三五下,就被前来取钱的晴雯看见,冷笑道:“哦,交杯盏还没吃,倒上头了。”宝玉说:“你来,我也替你篦一篦。”晴雯道:“我没那么大福。”说完,拿了钱,便摔帘子出去了。宝玉便向镜子里的麝月笑道:“满屋里就只是他磨牙(淮按:一般作闹矛盾、起纠纷解。这里是难讲话之意。)”麝月在镜中摆手示意,宝玉会意,忽听唿一声帘子响,晴雯又跑进来问道:“我怎么磨牙了?咱们倒得说说。”麝月笑道:“你去你的吧,又来问人了。”晴雯笑道:“你又护着。你们那瞒神弄鬼的,我都知道。等我捞回本儿来再说话。”说着,一径去了(第二十回)。

第二十六回敢让黛玉吃闭门羹的也是她:黛玉来到怡红院,以手扣门。谁知晴雯和碧痕正拌了嘴,没好气,忽见宝钗来了,正在院内抱怨说:“有事没事跑来了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觉。”忽听又有人叫门,晴雯越发动了气,也并不问是谁,便说道:“都睡下了,明儿再来罢!”林黛玉素知丫头们的情性,他们彼此顽耍惯了,恐怕院内的丫头没听真是他的声音,只当是别的丫头们来了,所以不开门。因而又高声说道:“是我,还不开么?”晴雯偏生还没听出来,便使着性子说道:“凭你是谁,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害得黛玉伤心极了,对宝玉产生了误会。

十四、晴雯撕扇(第三十一回):

大丫头晴雯给宝玉换衣时,失手将扇骨摔断,遭到因金钏儿被打之事正烦恼着的宝玉责骂,因顶嘴气得宝玉要回太太,打发晴雯出去。事后宝玉对晴雯说:“东西原不过借人所用,比如

扇子,只要不是生气时拿它出气,你撕着玩也可以使得。这便是爱物了。”晴雯用激将法,故意要撕扇子,宝玉果拿扇子给她撕,并说:“撕得好,再撕响些!”还说:“古人云‘千金难买一笑’,几把扇子能值几何?”回目说“撕扇子作千金一笑”,一则说明晴雯心高气傲,不拘

礼教,敢作敢为;一则说明宝玉对她的宽容。

十五、宝玉厌恶仕途经济(第三十二回):

宝玉在贾母处玩,贾雨村(淮按:曾担任宝玉塾师)造访贾府,贾政派人叫宝玉去陪,宝玉不愿见,湘云不知就里,劝他多会会这些为官做宰之人,谈谈仕途经济的学问,将来好应酬世务。宝玉十分反感,说:“姑娘请别的姊妹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袭人深知宝玉,马上制止湘云“快别说这话”,并说宝钗也说过一回,宝玉咳了一声,抬脚走了,把宝钗羞得脸通红。幸亏她心地宽大,真真有涵养。宝玉却说:“林姑娘从来不说这些混帐话,否则,也跟她生分了。”表现了他是封建礼教的坚定叛逆者。

十六、宝玉诉肺腑(第三十二回):

宝玉上述话被前来的黛玉听见,使她惊喜悲叹,感动得哭了,抽身便走。宝玉出来,黛玉言语误会,赔礼并给他擦汗,宝玉瞅了半天,方说道“你放心”三个字。黛玉佯作不知,宝玉点出“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感动得黛玉如轰雷掣电,半个字也不能吐。宝玉还有话要说,黛玉说:“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早知道了。”羞得转身走了。宝玉还在发呆,误把前来的袭人当黛玉,说:“好妹妹,我的这心事,从来也不敢说,今儿我大胆说出来,死也甘心。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病在这里了。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掩着。只怕你的病好了,我的病才好。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这是在封建礼教的重重束缚下,贾宝玉代表青年男女所喊出的追求婚姻自由的最强音。

十七、宝玉挨打(第三十回、三十二回、三十三回):

篇8:红楼梦中聚会的诗词

一、预示的叙事作用

《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在艺术表现上的一种特殊现象是其他小说中诗词所少有的, 那就是作者喜欢预先隐写小说人物的未来命运。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是全书的总纲, 书中主要人物中的命运在此回中借助诗词予以了限定。在太虚幻境, 普天下的女子全都进了痴情、结怨、朝啼、夜怨、春感、秋悲等司, 金陵十二钗则全部进了“薄命司”, 其中的“判词”均用诗韵文写作, 从中可以看出人物命运的发展轨迹。请看“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之一, 一页上画着两株枯木, 木上悬着一围玉带, 又有一堆雪, 雪下一股金簪。这一页的判词为:“可叹停机德, 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将图画和判词联系起来看, 图画寓“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之意。两株枯木, 即“林”字, 一围玉带, 谐音反读为黛玉;雪, 谐音薛, 金簪意即宝钗。判词首二句, 以乐羊子妻和谢道韫的典故, 写薛宝钗德性贤淑, 林黛玉才思敏捷, 此二句预示了薛林的悲惨命运结局。玉带不系在腰间, 却挂在林中, 象征林黛玉纵有才华, 命运却很悲惨。玉簪不带在头上, 却埋在浓雪之中, 象征薛宝钗独守空房的冷落与凄苦的结局。

第五回以“金陵十二钗正册”, “副册”, “又副册”上的图画, 以及图画上的判词和红楼梦曲, 预示以钗黛为首的贾府十几位女儿的性格、命运、结局。如“正册”上预示探春性格、命运、结局的那一页上的图画是“两人放风筝, 一片大海, 一只大船, 船中有女子, 掩面泣涕之状。”判词则为“才自精明志自高, 生于末世运偏海。清明涕送江边望, 千里东风一梦遥”。14支曲关于探春的那首《分骨肉》则是:“一帆风雨路三千, 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 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 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 各自保平安。奴去也, 莫牵连。”图画上的“两人放风筝”就是遣探春远嫁的说媒者, 放走风筝, 喻探春有去无回。“一片大海, 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 掩面涕泣之状”是探春远嫁, 生人做死别的明确暗示, 图画只是粗略的预示了探春的命运与结局。判词则包括探春性格在内的一生遭际作了概括, “才自精明志自高”写探春是个有志知才能的女子, 为人精明能干, 才智甚高, 就是这样的才女却避免不了远嫁的悲剧命运。她一度代理管家之职, 秉公行事, 兴利除弊, 可又“生于末世运偏消”, 生于封建社会衰亡的末世, 又是庶出的不幸, “才”、“志”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惜。“清明涕送江边望, 千里东风一梦遥”, 暗示探春将远嫁边疆, 如断了线的风筝般一去不返, 出嫁时乘船而去。《分骨肉》一曲, 对探春远嫁, 一去不归的悲惨结局作为更为详细的预示, 曲名“分骨肉”, 意在表明探出远嫁, 与骨肉亲人分别的意思, “一帆风雨路三千, 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写探春不得已远嫁。曲中“从今分两地, 各自保平安”也是她一去不归的明证。曲末“牵连”二字是说心里牵挂惦念, 此曲以探春离别亲人之辞, 语言也甚合其为人。探春本是颇有英气的女杰, 故于临别骨肉分离之际, 仍能不因悲痛而失态, 只是尽力劝慰爹娘珍重节哀, 而无一字自诉衷肠。

《红楼梦》的预示, 还体现在故事情节的预示上, 如《<好了歌>解注》“蛛丝儿结满雕梁”为“潇湘馆、紫 (降) 云轩等处”预示了80回后, 有关黛玉、宝玉的情节。“说什么脂正浓, 粉正香, 如何两鬓又成霜”, 预示了薛宝钗、史湘云白首孀居的情节。“训有方, 保不定日后做强梁”, 预示了柳湘莲日后做强梁的情节。“蓬窗”换作“绿纱”说是雨村一干新荣爆发之家。“致使枷锁扛”也是贾赦、雨村一干人, 预示了80回后, 他们因贪财、作恶而获重罪的情节就更加清楚了。“穿紫袍的”, 说是“贾兰、贾菌一干人”, 贾兰的官运在李纨册子的判词和曲子中也可得到印证。又如上面提到的探春的判词“清明涕送江边望, 千里东风一梦遥”, 并参考判词前的画面, 那么此二句是预示了清明节贾府全家将在江边送探春远嫁海疆的情节。

《红楼梦》的预示, 还体现在对故事结局的预示上, 第一回末尾的《<好了歌>解注》, 开头四句“陋室空堂, 当年芴满床;衰草枯杨, 曾为歌舞场。”是总写对以贾府代表的四大家族的败亡结局作了预示, 形象的勾画了封建末世, 统治阶级内部各政治集团、家族及其成员之间为权势利欲剧烈争夺, 兴衰荣辱迅速转递的历史图景。同时第五回对悲剧结局也作了清楚明白的预示, 第五回《红楼梦引子》“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明白无误的告诉读者, 《红楼梦》演绎的是“怀金悼玉”, 即怀念与伤悼以薛宝钗和林黛玉为首的金陵十二钗的悲剧故事。《收尾·飞鸟各投林》更总写出宝玉和金陵十二钗的不幸结局和贾府不同性格、不同遭遇、不同身份地位的女子的共同悲剧命运, 预示了贾府“好一似食尽鸟投林, 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悲剧结局。

二、作者创作思想的表达

文备众体, 引诗词歌赋等各种艺术形式入小说, 是中国古典小说形式上的一大特点。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文备众体最成功的典范, 它一方面吸收明清小说中文前诗、文后诗、有诗叹曰等艺术形式, 另一方又对它进行了改造、丰富和发展, 使他能够为作品的内容情节服务, 为作者总体的艺术构思服务。

《红楼梦》的第一回有一首自题诗:“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这是直接以作者身份写下的唯一的一首诗, 这首诗并不是作者在自嗟自怨, 无病呻吟, 把这首诗放在卷首是有着深刻的内涵的。在开篇第一回中, 作者以顽石自喻, 并说明《红楼梦》中所写的人物都是自己半世以来亲见亲闻的几个女子, 内容也大概不过是谈情, 创作的方法则是按迹循踪, 实录其事, 不敢稍加穿凿, 致使其真, 更无伤时诲谣之病。目的是让世人在茶余饭后把此一玩, 消愁破闷而已。如果真是这样, 作者何须用“假语村言”, 而将“真事隐去”呢?顽石上的那首石碣诗, 又当怎样理解呢?显然作者是有他自己无法说明的苦衷。

作者生活在18世纪初期到中期, 中国的封建社会由于长时期以来, 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经济因素的增长发展再也不是中世纪式的单纯的封闭的封建社会了, 这时的封建制度已面临崩溃, 封建经济基础已经腐朽。曹雪芹以自己的独特嗅觉, 已经从“康乾盛世”的表面现象, 嗅到了封建阶级即将走向灭亡的气息。他不满这样的现实, 可又不想让社会就这样腐烂下去, 他曾经产生过“补天”的思想, 可又清醒地看到这个思想是徒劳的。

作为一个进步的文学艺术家, 他遵循的是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可是在那样的社会制度下, 作者又不敢公开表露出自己对现实的不满, 写出现实的种种弊端。所以他才用了许许多多巧妙的借托:大旨谈情、不干时政、按迹循踪、实录其事等等。然而在这首自题诗中, 作者却沉重地表现自己的创作思想, 我们只有读懂了这首诗, 才能更好的去理解作者, 去理解整部《红楼梦》。

三、绮丽与悲凉两种美学风貌的奠定

前五回是全书的总纲。小说在开头时, 癞头和尚对甄士隐念过这样一首诗“惯养娇生笑你痴, 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 便是烟消火灭时。”可以看到, 作者虚拟了一个超现实的人物———癞头和尚, 借助此人之口, 对全书的结局作了一个朦胧的暗示。

乍一看, 诗中包含了雪、花等通常被认为是美境的象征物, 且此诗对称工整, 仄平有序。不失为一首颇有韵味的诗篇。但细细读来, 诗中的某些实物恰是《红楼梦》中主要人物最终命运的伏笔, 这就为小说奠定了绮丽与悲凉两种截然不同的美学基调。如菱花实质上是甄士隐之女英莲 (香菱) 的化身, 且雪是薛的谐音, 实际上指的是小说中另一人物薛蟠。

对此诗进一步深究, 可以清楚地看到, 这首诗的前两句隐喻甄士隐之女英莲落入薛蟠之手, 沦为婢妾的不幸遭遇, 英莲的身世遭遇就是大观园里众多女儿不幸命运的一种象征性写照。后两句借对英莲在元宵节失踪的描写, 说甄家烟消火灭, 其实这时, 悲剧结局有了一个大概的说明。借对甄家的兴衰际遇来隐喻贾家的命运, 实质上是为了表明贾府“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悲剧结局。

上一篇:担当个人剖析材料下一篇:慧师教育名师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