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禅文化

2022-07-03

第一篇:红楼梦中的禅文化

《红楼梦》中的民俗文化

论文题目:《红楼梦》中的民俗文化

姓名:xxx

专业:汉语言文学

学号:xxxxxxxxxx

摘要:

民俗是社会生活史的活化石。《红楼梦》中透过民俗文化写出了许多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趋炎附势、落井下石。写出了人性中美好的一面,也写出了人性丑陋的一面,《红楼梦》可谓是那个年代的活化石。 《红楼梦》不仅是一部享誉中外的文学名著,它还是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从饮食、服饰,到民间游戏娱乐,从岁时风俗、婚俗、葬仪,到建筑、工艺,再到医学,无不体现着《红楼梦》的博大精深,因此《红楼梦》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即“红学”。

《红楼梦》中的民俗文化涉及广泛,在这些民俗中蕴含了许多文章。

首先,写出了贾府的奢侈。例如:贾府的饮食、服饰文化,以及建筑、工艺文化则突出表现了贾府这个大家族的奢侈,从上到下,上到太太、奶奶,下到丫鬟,皆是如此。

其次,折射出人物形象及个人命运。例如:贾府的婚俗、葬仪,民间游戏娱乐、岁时风俗,则深刻揭示了贾府众人的人物性格及命运。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十分注意风俗民情的描写,给红楼增添了美丽的色彩。

关键词:奢侈 个人命运 盛久必衰

2 正文:

引言

《红楼梦》涉及的民俗文化颇多,且丰富多彩,仅从饮食、服饰,民间游戏娱乐、岁时风俗、婚俗、葬仪、建筑、工艺、医学几个方面便可罗列出众多内容。以下皆是其内容。

一、饮食文化:

“民以食为天”,大概很少有小说不描写吃的。但是不少小说,包括《金瓶梅》、《水浒传》、《三国演义》这样的名著,也只是为写吃喝而写吃喝,写法相对单调贫乏。如《水浒传》凡写到吃喝,无非是,“但是下口肉食,只顾将来,摆一桌子”,“安排得酒食果品海味,摆在桌上”,肥鹅熟肉,细巧果子”。《金瓶梅》系世情小说,理应在吃食上精细,但也是粗粗几笔,无甚特色,总是“入口即化”几个字读来味同嚼蜡。《红楼梦》却不同,每次谈吃,随着场合的不同 ,不仅吃的东西不同,吃的方法也不同,而且围绕着吃,人物的情态性格、生活的矛盾斗争都像活的一样浮现在读者面前。

饮食大致分为饭粥类、肴馔类、糕点类、饮料类、水果类几种。

1、饭粥类:刘姥姥要回家,平儿指着堆着半炕的东西说:“如今这一个口袋里头,装了两斗御田粳米,熬粥是难得的。”(出自《红楼梦》第四十二回)

宝玉在薛姨妈处“吃了半碗碧粳粥”。(出自《红楼梦》第八回) 又有贾府元宵夜宴,贾母说:“夜长,觉得有些饿了。”凤姐忙回说:“有预备的鸭子肉粥。”贾母道:“我吃些清淡的罢。”凤姐儿忙道:“也有枣儿熬得粳米粥,预备太太们吃斋的。”(出自《红楼梦》第五十四回)

除以上几种粥类外,还有御田粳米、胭脂米、燕窝粥、红稻米粥,绿畦香稻粳米饭,上用银丝挂面,茶面子。光是贾府的粥种类就这么多,可见贾府饮食的丰富多样,更突出贾府的奢侈浪费。

2、肴馔类:且看用料,獐、狍、野猪、汤猪、龙猪、家腊猪、野羊、家汤羊、家风羊、风鸡、鸭、鹅、兔子、熊掌、鹿肉、鹿脯、鹿舌、鹿筋、风腌果子狸,海参、鲟鱼、鲟鳇鱼。再看菜肴,鸭信,牛舌、胭脂鹅脯、牛乳蒸羊羔、糟鹌鹑、鸡髓笋、葫芦条子、灰条茶干、豇豆、炒枸杞菜、炒面筋、火腿炖肘子、酒酿清蒸

3 鸭、琼酥金脍、玉粒金莼、酸笋鸡皮汤、野鸡崽子汤、火腿鲜笋汤、虾丸鸡毛汤、虾丸鸡皮汤、火腿白菜汤,就多达几十种,贾府的菜肴可谓色香味俱全了,让人羡慕不已。

3、糕点类:宝玉要袭人打发人送给史湘云“一碟子桂花糖蒸新栗粉糕”。(出自《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丫头们送给贾母点心,一样是藕粉桂糖糕,一样是松穰鹅油卷。(出自《红楼梦》第四十一回) 王熙凤家送来的“菱粉糕和鸡油卷儿”。(出自《红楼梦》第三十九回) 还有饽饽、寿桃、蜜供儿、小饺儿、小面果、菱粉糕、内造点心、糖蒸酥酪、豆腐皮包子、奶油松瓤卷酥、枣泥陷山药糕、瓜仁油松穰月饼。

4、饮料类:元宵之夕,贾母饿了要吃清淡的,凤姐忙道:“还有杏仁茶。”(出自《红楼梦》第五十四回) 宝玉挨打后,袭人对王夫人说:“老太太给的一碗汤,喝了两口,(宝玉)只嚷干渴,要吃酸梅汤。”(出自《红楼梦》第三十四回) 黛玉吃了螃蟹,心口微疼,要想吃口烧酒,宝玉忙“令将那合欢花浸的酒烫一壶来”。(出自《红楼梦》第三十八回) 宝玉游太虚幻境,小丫鬟捧上茶来,宝玉觉得清香味美,警幻仙告诉他“此茶出在放春岩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而烹,此茶名曰‘千红一窟’”。小丫鬟献的酒香冽异常,警幻仙告诉他“此酒乃以百花之蕊,万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醅,凤乳之酿成,因名为‘万艳同杯’”。(出自《红楼梦》第五回) 妙玉请黛玉、宝钗、宝玉喝梅花茶。(出自《红楼梦》第四十一回) 芳官见小半瓶胭脂一般的汁,还当是宝玉吃的西洋葡萄酒,还有惠泉酒、金谷酒、绍兴酒、屠苏酒、六安茶、老君眉、普洱茶、女儿茶。(出自《红楼梦》第六十回) 古时的饮料主要以茶和酒为主,茶又分为几十种,而酒也是。

5、水果类:有红菱、鸡头、藕、鲜荔、松、桃、杏穰、槟榔等。还有调味品糟油、玫瑰卤子、木樨清露、玫瑰清露、法制紫姜、酱萝卜炸儿、洁粉梅片雪花洋糖。

这些食品在书中散乱的排列,但如果稍加罗列,就可看出曹雪芹的良苦用心:一是东西南北皆有,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出产的珍品稀物在四大家族中随处可见;而是天上飞的、湖里游的、海里生的、田里长的、山上结的,海产水鲜、肉食禽蛋、山货野味应有尽有;三是宫廷的食馔在贾府也不稀奇;四是不仅中国本土食品,而且西洋的贡品时常可见;五是烹饪考究,既将汉回满蒙不同做法荟萃,又将京、川、扬、粤、鲁菜系风格融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4 当然,曹雪芹不是为写吃而写吃,在饮食中蕴含了许多文章。

首先写出了贾府的奢侈。比如宝玉被打后,王夫人问宝玉想吃什么,宝玉笑道:“也倒不想什么吃,倒是那一回做的那小荷叶儿小莲蓬儿的汤还好些。”凤姐一旁笑道:“听听!口味倒不算高贵,只是太磨牙了。巴巴儿的想这个吃了。”贾母便一迭迭声地叫:“做去!”

做工的精细复杂更体现出贾府在吃食方面的讲究。原来用“四副银模子,都有一尺多长,一寸见方,上面凿着豆子大小,也有菊花的,也有梅花的,也有莲蓬的,也有菱角的,共有三四十样,打得十分精巧”,把面放在其中印出来,再借点新荷叶的清香。单是汤就考究,不仅要拿几只鸡,还要另外添了东西,才可做十碗汤。这种奢侈,连薛姨妈这位皇商夫人也惊叹说:“你们府上也都想绝了,吃碗汤还有这些样子,若不说出来,我见这个,也不认得是作什么用的。”

以上是贾府兴盛时的饮食状况,但贾府衰败后,饮食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连前儿三姑娘和宝姑娘偶然商议要吃个油盐炒枸杞芽儿来,现打发个姐儿拿着五百钱来给我”。枸杞苗,本是很平常的东西,厨房都没有预备,连宝钗、探春想吃还要自掏腰包,窘相已经显露出来了。

贾府不过几年工夫,连“可着头做帽子”的境况都不能维持,落到了“食尽鸟投林”的地步,在吃食方面就更没有办法考究了。

二、服饰文化:

就从服饰上来说,宝玉穿的是雀金裘,曾有“勇晴雯病补雀金裘”,此物乃是俄罗斯国拿孔雀毛拈了线织的,他穿的鞋是蝴蝶落花鞋。再看王熙凤,《红楼梦》第三回,黛玉第一次见王熙凤时,王熙凤“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云缎窄银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贾府中的小姐、夫人皆穿的奢华,虽不及皇宫里的贵妃、娘娘,但比起一般的富商大户,则是他们所可望而不可即的

三、民间游戏娱乐:

《红楼梦》中曾描写过贾府众小姐们在饮酒过程中游戏娱乐的方式,流传下来的有四大类酒令—筹令(抽签)、雅令(对诗、拆字、联句、回环)、骰令(掷骰子)、通令(传花、抛球、划拳、猜谜),这些民间游戏不仅值得学者研究,更为酒楼所传承和使用,成为中华特有的酒戏文化。酒戏也是《红楼梦》的主要情节内容之一,牙签令、花名签、射鹄、划拳、传花、猜谜、酒名、酒诗、酒曲、酒诔在全书中经常出现,每次都不一样。曹雪芹将酒戏经过详细描绘,又给予它雅化、诗化及艺术化,使其显现出独特的美感。

酒戏能助兴,但是《红楼梦》从来不单写喜,总有悲喜两种气氛融合在酒戏中。 第五十四回《王熙凤效戏彩斑衣》,元宵节,贾府元宵晚宴上,还特地请来戏

5 班,凤姐为讨贾母高兴,便笑道:“趁着女先儿们在这里,不如叫他们击鼓,咱们传梅,行一个‘春喜上眉梢’的令如何?”游戏规则为“若到谁手里住了,就说个笑话罢”。可见他们极力创造欢喜氛围,处处让人感受到大吉大利的气氛。为哄老太太开心,却又刻意将红梅传到老太太手里,让贾母起个头。最后凤姐说的笑话“全家赏灯吃酒放炮竹,而抬炮竹的却听不见响,原来是个聋子”则暗示了宴席的结束,同时更深刻的暗示了贾府的命运结局。处处印证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元宵节到处喜庆的氛围却始终无法挽救贾府衰败的现实。

四、岁时风俗:

每当特殊节日,人们总会用各种方式庆祝,《红楼梦》中也描绘了多种节日庆祝方式。

例如,元宵佳节,第五十四回中,贾府元宵晚宴,放爆竹、点烟火,到处张灯结彩。贾母喜欢热闹,凤姐为讨贾母欢心,便笑道:“趁着女先儿们在这里,不如叫他们击鼓,咱们传梅,行一个‘春喜上眉梢’的令如何?”贾母也附和着,于是大家击鼓传花,说出许多笑话来。

清明节,众人放风筝;端午节,“泛几盏菖蒲绿胥,两两龙舟争竞渡”。《红楼梦》中多次提到端午节,第六十二回,宝玉、平儿、宝琴生日,饭后众人玩斗百草游戏,这也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除此之外,中秋赏桂、重阳赏菊,甚至对七夕、除夕等也做过详细描绘。总之,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十分注意岁时风俗民情的描写,给红楼增添了美丽的色彩。

不仅如此,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将满族和汉族习俗相融合。例如,拜年的习俗大多采用的是汉族习俗,如拜长辈,“散押岁钱、荷包,摆上合欢宴来。男东女西归坐,献合欢汤、吉祥果、如意糕”等。而除夕时节祭祀祖先则采用的是满族习俗。这反映了曹雪芹虽然是汉族人,但满清入关后,深受满族生活习俗的影响,所以在他的文章中会出现满汉风俗习惯交融的情况。

五、婚俗:

《红楼梦》中重点提及的婚俗,也是最有韵味的,便是宝钗的婚嫁。表面上看起来是“出闺成大礼”,可是仪式上却十分简单,由凤姐夫妇做媒人,聘礼也是十分简单,“金银首饰八十件,绸缎一百二十匹,四季的衣服共一百二十件,没有预备羊酒”,相比以往的娶亲,算是简陋的了。在娶亲当日,没有走大门而是从园中便门通过,外面无鼓乐伴奏,实在是太冷清太草率,“虽然有服,外头不用鼓乐,咱们的规矩要拜堂,冷清清的使不得”,所以为了撑场面,由王熙凤负责吩咐家里学过音乐、管过戏的女人,吹打着热闹些。根本不像是偌大的贾府娶亲,更何况是贾府最重视的宝玉的婚事。

从宝钗与宝玉的嫁娶之礼,很明显的看出贾府久盛之后的衰败景象。嫁娶礼节

6 的从简,不仅仅是由于不想声张,更重要的是为节省开支,虽然外表看起来光鲜亮丽,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贾府中空了。

不仅如此,宝钗与宝玉的结合,让人不禁想起贾琏偷娶尤二姐,二者的仪式十分相似。同时,作者也暗示,宝钗曾经幻想的金玉良缘的美梦被彻底打碎了,她没有获得明媒正娶的待遇,不过如同尤二姐一样被偷娶罢了。也暗示了宝钗的结局,虽然借掉包计得以与宝玉成亲,但最终难以摆脱宿命的纠缠。

六、葬礼:

《红楼梦》中涉及到的葬礼很多,但最重要的要数秦可卿的了。“只听二门上传出云板连叩四下,正是丧音,这便开启了秦可卿的葬礼仪式。

再看宁国府的情景,“只见府门大开,两边灯火,照如白昼。乱烘烘人来人往,里面哭声,振振山岳。可见秦可卿这个东府少奶奶去世以后,家里人乱作一团,再没有人向她一样可以掌管这个家,把这个家打理的井井有条。

在秦可卿去世后,贾珍便负责办理丧事,命几人去陪客,另一面吩咐去请钦天监阴阳司择日。“择准停灵七七四十九天,三日后开丧送讣闻。这四十九日,单请一百零八众僧人在大厅上拜“大悲忏”,超度前亡后死鬼魂;另设一坛于天香楼,是九十九位全真道士,打十九日解冤洗业,然后停灵于会芳园中,灵前另外五十众高僧,五十位高道对坛,按七作好事。”(出自《红楼梦》第十三回)这些葬礼程序,不仅体现了贾府大户人家的礼仪繁琐、复杂,也体现了贾府对宗教的迷信、崇拜。这些葬礼与现今社会的葬礼有所不同,但对人们研究清朝的葬仪有很大帮助,提供了借鉴的元素。

而贾珍再为秦可卿准备棺木时,又选了世间少有的好棺木,“只见帮底皆厚八寸,纹若槟榔,味若檀麝,以手扣之,声如玉石,大家称奇。”更是体现了贾府的奢侈浪费。

秦可卿的葬礼可谓排场极大。首先,灵前供奉等物皆是五品官衔才有之物,所有的执事陈设都是新做出来的,光彩夺目。备有有鼓乐厅,由青衣按时奏乐,又有僧道对坛做法事。其次,大门口,灯笼高挂,照如白昼,披麻戴孝的人立在两旁。最后,埋葬当日,众人趋车赶往铁槛寺,多请名僧以备接灵使用,办理送殡事宜。“前面法鼓金铙,幢幡宝盖,铁槛寺中众僧,摆列路旁。少时,到了寺中,另演法事,重设香坛,安灵于内殿偏室之中。”就连送殡的都是皇亲国戚,场面之宏大壮观非一般人所能想象,“一时,只见宁府大殡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从北而至。”

而相比一般的平民百姓,却是极其奢华的。第五十四回,鸳鸯的母亲去世后,贾母舍不得袭人回家,袭人连家都没回,更别提三年戴孝了。这就是封建时期的等级差别。

七、建筑文化:

7 大观园是贾府众小姐的主要活动舞台,乃“多少工夫始筑成”。园林面积很大,贾蓉曾说:“ 从东边一带借着东府里的花园起,转至北边,一共丈量准了,三里半大,可以盖造省亲的别院了 ”。

中国古典园林强调山水为基础,建筑为主导,花草树木为美化,相互依靠,相互陪衬烘托,构成美的和谐,大观园也不例外。从元妃省亲时李纨做的诗“秀水明山报复回,风流文采盛蓬莱”、元妃的“衔山抱水建来精”,以及元妃进入省亲别墅前特地“下舆登舟”来看,大观园诸建筑都是面水而建,可谓集景式、滨水式的园林群落。

大观园的主景为省亲别墅,“重阁巍峨,层楼高起,面面琳宫合抱,迢迢复道萦纾。青松拂檐,玉栏绕彻,金辉寿面,彩焕璃头”,十分庄严富丽。

众人都夸赞好山好水,我们且跟着他们一起去看看大观园,一进来,园中之景皆映入眼帘。再往前走进入石洞,树木葱郁、鲜花烂漫,楼阁亭榭交错。出亭过池,许多屋舍,有翠竹遮掩,进门便是曲折的走廊,穿过走廊看见后园,后园也有颇多景致。这里就不一一概述了,见(《红楼梦》第十七回)。仅此以上景致,就可看出贾府的省亲别院大观园的宏伟瑰丽,堪比皇家园林了。

八、工艺文化:

1、通灵宝玉:首先,宝玉出生时口衔的通灵宝玉就是很不寻常的工艺品,成为全书的“点睛之笔”。仅此一项,可见一斑,工艺品在《红楼梦》中有重要作用,折射出贾府的方方面面。

工艺品不但数量多,而且样式精细,让人不禁大开眼界。

2、风筝:第六十回,在桃花社时,众人放风筝有美人儿的、沙雁儿的,探春放的是软翅大凤凰,宝玉的是大鱼风筝、大螃蟹风筝,宝钗放的是一连七个大雁。

3、宝石:第十八回,元妃省亲给贾母的赐物中有金玉如意二柄;第二十八回,元妃给贾母端午节礼也有一个香如意;第七十一回,贾母八旬寿辰,礼部奉旨钦赐“金玉如意各一柄”。如意珍贵非凡,价值连城,是不可多得的宝贝。另外,第五十二回,真真国女孩子戴着猫儿眼、祖母绿这些宝石,都是极其珍贵的宝石。

除此之外,《红楼梦》中涉及的工艺品还有漆器、茶具、帐幔、摆设、刺绣、屏风、化妆品。

当然,作者写这些工艺品也是饱含深意的。从这些工艺品中折射人物的命运。例如,第七十回,众人放风筝。探春放的是软翅大凤凰,早就有人说过探春是“老鸹巢里出凤凰”暗示她将成为王妃;宝钗放的七只雁,雁本苦,七只又是奇数,当然更苦,大概是暗示她命中注定孤苦伶仃吧?

第八回,宝钗借金锁来暗示宝玉,金锁配宝玉,宝钗配宝玉。也是通过工艺品,

8 来刻画细腻的人物心理。

作者暴露凤姐和贾蓉之间的暧昧关系,也是通过工艺品作为切入点的。第六回,贾蓉向凤姐借玻璃炕屏,凤姐和贾蓉当着众丫鬟和刘姥姥的面公然打情骂俏。两人在大庭广众之下的反常举动,正可看出贾蓉和凤姐之间极不正常的关系。

九、医学: 《红楼梦》中的人物,几乎每个都患有疾病,林黛玉和人参养荣丸,薛宝钗和冷香丸,宝玉康复靠桂圆,补元气靠人参,失眠吃补心丹,元春的肥胖症,秦可卿的忧虑症,香菱的干血症等等不尽其数。

但重点描绘的还是黛玉的肺痨----肺结核。黛玉曾说过:“我自来如此,从会吃饭时便吃药,到如今了,经过多少名医,总未见效,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

可惜那个年代没有专治肺结核的良药,人参养荣丸也未能挽救林黛玉,她最后咳血而死。而另一个致命因素便是精神因素,贾府虽是“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虽然贾母百般怜爱,但黛玉知道那并不是自己的家,她寄人篱下,于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就连最后唯一的精神寄托也被王熙凤的偷梁换柱之计剥夺,这使她的病更加严重,加速了她的死亡。

除此以外,还有薛宝钗的喘嗽,则需要吃冷香丸,它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也不知请了多少医生,吃了多少药,花了多少钱,总不见一点效验”。后来还是一个和尚说了个“海上仙方儿”,又给了一包末药做引子,倒还效验些,这便是冷香丸。

它的配制十分复杂,需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百合花蕊十二两,秋天开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开的白梅花蕊十二两。不仅如此,还需等第二年再储存雨水的落水,白露的露水,霜降的霜,小雪的雪各十二钱,制成丸子,埋在梨树下,发病的时候便拿出来服用。

这么复杂的制作方法,主要在于一个“巧”字,所以周瑞家的感慨道:“倘若雨水这日不下雨,可又怎么着呢?”这么严格的要求、准确的剂量、繁琐的程序,一旦凑齐,即使未吃,病情也因情绪而减轻许多了,只是可遇不可求,而宝钗却凑齐了,所以治愈也就不奇怪了。

冷香丸的配制,形象生动地反映了清代的医药状况,对后世研究医药学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 曹雪芹 红楼梦原著 北京: 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 [2] 段振离 医说红楼 北京 新世界出版社 2006

[3] 邓妍、朱安平 《红楼梦》花鸟文化解析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9

第二篇:红楼梦中的茶文化

专业:语言学与应用语言 姓名:朱冬雪 学号:F13201049

红楼梦中的茶文化

《红楼梦》这部千古奇书,不单单是表现宝黛钗三人的爱情纠葛,同时也很好的展现了中国的饮食文化,这“饮”的对象自然而然就是闻名中外的中国茶了,《红楼梦》中有多处关于茶的描写,作者将茶的知识、茶的功用、茶的情趣全部熔铸在《红楼梦》中,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中国茶文化的美好图卷

1、记载了许多名茶

《红楼梦》描写的是钟鸣鼎食之家,富贵之家对于饮茶的要求自然也高,《红楼梦》中描写了其中名茶,一是六安茶,刘姥姥进大观一节,贾母带众人来到了妙玉的栊翠庵,这是妙玉忙招呼贾母一行人喝茶,这时贾母要求到“我不喝六安茶”,这里的六安茶即是清代的名茶之一,六安茶产于六安霍山,与龙井、天池并名,均为清贡茶。其次为“老君眉茶”是妙玉专为贾母准备的一种茶,这种茶预示着长寿吉祥,这也表代现了妙玉对贾母的用心。第三是普洱茶,小说第63回,宝玉生日林之孝向袭人索取“普洱茶”,晴雯所说的“女儿茶”也是普洱茶的一种,是盛行于清代宫廷和官宦之家的一种名茶,第四是龙井,小说第82回,宝玉下学回来,急急忙忙到潇湘馆去找黛玉,这时黛玉命紫鹃为宝玉沏一杯龙井茶,一杯清香四溢的龙井表达了黛玉对宝玉的特殊情感。第五是枫露茶,这是宝玉喜欢最喝的一种茶,这种茶需泡上三四遍才能尝到茶的真味,这也表现了宝玉对饮茶的要求如此之高,不比寻常人。第六是一种外国茶名叫暹罗国茶,第25回王熙凤为公子小姐们送来了进口的暹罗国茶,还有一种是“千红一窟”,这是宝玉在警幻仙境中所饮之茶。

2、烹茶之水的记载 “名茶还须好水泡”,水的选择是泡好茶的关键,《红楼梦》第41回贾母带众人在拢翠庵东堂吃茶时,妙玉给贾母、刘姥姥众人吃的是“旧年镯的雨水”所烹之茶。雨水作为天落水,是天然蒸是天然蒸馏水。它洁净清澄,是饮茶的好水。旧年镯的水经过密封贮存,质量更好。贾母听妙玉说明是雨水后,才吃了半盏,可以看出她平日饮茶是十分注重用水的。刘姥姥一口吃尽后说,’’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表现她对水质缺乏品尝,只对茶味有感受。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说:“水以清轻甘洁为美,轻甘乃水之自然,独为难得”。旧年雨水质轻是水好的标志,再烈它也不会浓。所以“贾母及众人都笑起来’,。这个细节表明穷人饮茶和富人饮茶注意的味道不一样,如此写出,真神来之笔。其后妙玉拉薛、林二人入耳房,自向风炉上扇滚了水,另泡一壶茶,用的是五年前玄墓蟠香寺梅花上收的雪,更加清淳。晶莹的白雪融水泡茶,古已有之,有“夜扫寒英煮绿尘”诗句为证。

3、茶具的选择

饮茶作为一种文化,不仅仅对水质有要求,对茶具的要求也是极高的,好茶应用好茶具方能显示饮茶人对茶的独特理解,曹雪芹十分熟悉各种茶具,在《红楼梦》中,对茶具的描写突出了三个特点。第一个是体现了所有者的身份。凤姐位居荣府管家奶奶之尊,她出门家下仆妇带着茶壶茶杯,以备不时之需。家常所用捧茶的是填漆茶盘,喝茶用的是小盖钟。填漆是以五彩稠漆堆成花色,磨平后

显其纹的妍媚光滑漆品。钟是有托有盖的茶具,全书仅见一次的小盖钟,体现了凤姐的身份和地位.宝玉这个怡红公子所用茶具种类最多。杯具有茶杯、茶碗、盖碗、茶钟、茶盏,一应俱全;壶具有茶壶、盅子,还有具备保暖功能,供夜间使用的暖壶,它只在怡红院用过两次。而袭人为宝玉、黛玉斟茶,用的是小连环洋你茶盘。洋漆是元明之际传入我国的日本铸法,其描金的高度成就,使它不仅名贵,而且具有异国情调。宝黛纯真的爱情为贾府上下所公认,为他俩捧茶的茶盘所用连环式的别致造型,将天造地设暗含其中。贾母是有爵有品的太夫人,所用器具自有规格。第53回荣国府元宵开夜宴,贾母花厅上摆了十来席,几上设有炉瓶三事,焚着百合宫香,“又有小洋漆茶盘,内放看旧窑茶杯并十锦小茶杯’、里面泡着上等名茶。洋漆茶盘的富贵、旧窑茶杯的古朴、十锦茶杯的秀丽、上等名茶的清韵,使贾母爱热闹的脾气、讲排场的习性,通过饮茶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以物的运用表现人物问的思想感情是茶具描写的第二个特点。在拢翠庵众人吃茶于东禅堂,用的是官窑脱胎填白盖碗,只贾母用成窑五彩小盖钟是明代之瓷。妙玉拉宝钗、黛玉耳房吃体己茶,宝钗用的“抓胞翠”是晋代富豪王恺珍玩过、宋代苏轼见过的宝器。黛玉用的是汉代题了垂珠篆字的“点犀蓝”。妙玉将自己日常吃的绿玉斗来斟茶与宝玉。接着她又寻出只剩一只的“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虫整雕竹根的大盏”,给宝玉又吃了一杯茶。两用宝绪琴吃两杯茶,比钗黛更进一层,妙玉与宝玉的关系也在茶具上衬托出来。当众人走时,刘姥姥吃了一口的明代小盖钟,妙玉弃之不要,让婆子不要收进来。这与她将自己用的绿玉斗斟给宝玉,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不同的人使用的茶具表示不同的等级是茶具描写的又一特点,妙玉捧与贾母吃茶,用的是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窖五彩小盖钟。而众人都是一色的官窑脱胎填白盖碗。成窑瓷是明代名窑,以五彩为上品;官窑填白瓷是清代御器厂的一出品。茶杯不同明示等级区别。茶具只是喝茶的一个细小物件,而在曹雪芹笔下,它并不细小。经过其精心选择与组织,将它织在全书的情节结构之中,熔融在人物的性格、感情、关系之中,更使人物千姿百态、情节出神入化,故事新颖奇妙。

4、茶礼、茶俗

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饮料,在长期饮茶的过程中,村野、都市、商埠、家庭乃至宫廷都逐渐形成了一些有趣的习俗,为饮茶增添了许多情趣。《红楼梦》中关于饮茶的描写,也随意地将些茶俗记载其中,为我们留下了清代饮茶的风俗画卷。

如同饮酒有佳肴一样,书中不止一次地写到用茶果来佐茶。宝玉初会秦钟时,“一时摆上茶果”。宝玉第一次探宝钗病,薛姨妈满心喜欢,“摆了几样细茶果来留他们吃茶”。馒头庵智善老尼让智能摆茶碟子,请宝玉秦钟“两个去吃茶果点心”。这些都体现了南省风俗。尤氏因惜春斗气,到稻香村看李纹病。李纨对她说:“昨日他姨娘送来的好茶面子,倒是对碗来你喝罢。”茶面是熬粗茶叶。兑入炒面,再加芝麻酱混合而成的。吃时冲入热水调和即成。它有茶的清香,炒面的焦香,是一种风味小吃,也是江南茶俗之一。作为江南风俗的茶泡饭,也被写入《红楼梦》中。一场大雪使大观园成为琉璃世界,李纹带众姐妹芦雪庭赏雪作诗。宝玉等不及饭菜上桌,“只拿茶泡了一碗饭,就着野鸡瓜凿忙忙的咽完了”。茶泡饭是将饭煮好后,再倒入适量泡好的茶水,取其解腻消食之功。这既写宝玉急不择食,又不失其时地用南省风俗加以点缀。

茶作为古代聘礼,是男女定亲的一种象征,《红楼梦》中凤姐将进上之茶叶,送给宝、黛、钗,大家各有品评。作者之妙在未到此而止,又写凤姐送茶办事出来,林妹妹出语不让人,“吃了他们家一点子茶叶,就要使唤人了”,引起凤姐的反击:“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众人都一齐笑起来。但这笑话戳到了黛玉心病,登时红了脸,一声儿不言语地回过头去。这里凤姐利用了“吃茶”的双关语意。古人认为茶树不能移植,移过就不能开花结籽。因此用茶作聘礼,表示对美满姻缘的祝愿,也象征爱情的专一。故旧时女子受聘谓之吃茶。这个钗黛都在时开的玩笑,实是凤姐向金玉良缘所射出的一箭。吃茶的笑话触到了最基础的问题,突出了凤姐的泼辣自信。在118回,王夫人给甄宝玉说了李绮,“后来放定下茶”,就是实在的例子。

风俗是长期形成的一种公共习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历史发展各异,风俗带有鲜明的乡土气息.文学作品中的风俗描写,使其更自然、生动、通真节也使故事更具生活性。《红楼梦》中茶俗描写,使作品像茶色一样五彩斑斓,像茶香一样芬芳扑鼻。

参考文献:

[1]、红楼梦_镜花缘_与_九云记_中的品茶与茶论_詹颂 [2]、红楼梦_与中国茶文化_刘学忠 [3]、红楼梦_中的茶文化探究_王春华

[4]、宝鼎茶闲烟尚绿_红楼梦_的茶文化氛围_胡晓明 [5]、茶香四溢满红楼_红楼梦_与中国茶文化_胡文彬 [6]、品茗品人茶境_红楼梦_中的茶文化_曹呈燕

第三篇:浅谈《红楼梦》中的民俗文化

《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典范, 以百科全书式的容量,反映了封建王朝时期四大家族的盛衰,展现了丰富广阔的社会内容,刻化了几十位性格鲜明的人物, 其中无疑蕴藏着反映当时社会的丰富的民俗内容。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列举:

一、《红楼梦》中的服饰民俗

《红楼梦》中的服饰, 更多地反映的是满、蒙习俗。《红楼梦》中的袍子是满洲袍, 与蒙古袍同源, 有袍子、箭袖、纱衫、皮袄之别。例如北静王水溶眼里的宝玉“穿着白蟒箭袖”(第15回), 这“ 袖” 便是袍子袖口带马蹄袖的满洲服装, 原为射箭时遮盖手背之用, 后来凡正式礼服的袍子都带箭袖,这与当时满洲礼服基本相似。“史湘云来了, 穿着贾母与他的一件貂鼠脑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发烧大褂子。”(第49回)这“ 褂子” 也是一种清代满、蒙束, 罩在袍子外面, 对襟, 比袍子略短,特别是史湘云的褂子,被林黛玉一见就指她像个蒙古人。而且《红》中的女人也穿靴子:史湘云“穿着鹿皮小靴”(第49回),“黛玉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 。鹿产在满洲之地, 红香羊皮也出在蒙古一带。第63回还写了芳官穿的是绣云头的“厚底镶鞋” , 这更是旗装的明证, 因而起了个犬戎之名, 宝玉叫她“ 耶律雄奴” 。在《红》中芳官“ 结一根鹅卵粗细的总辫, 拖在脑后”。(第63回) 宝玉也“ 编一根大辫”(第3回)与芳官完全相同, 为清代满洲世家子弟幼年时的发式。男子梳辫本是自拓跋魏以来北方民族之俗, 经契丹、女真、蒙古大同小异, 到清代又保留了下来, 反映着民族自身审美意识的追求。

二、《红楼梦》中的语言文化民俗

1、满语:《红》中一般把年长仆妇通称为“麽麽”, 这本是满俗称乳母为meme的汉译音。书中常出现“××家的”等语, 实际出自满语“booi”一词, 还有一些“烧胡了的卷子”、“小蹄子” 等也都是满人的惯用语。

2、谚语:谚语是民间文学形式的一种, 在《红》中的谚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有描述事件背景、预示情节发展的:如第4回中的那首俗谚口碑式的《护官符》, 就展示了四大家族显赫的声势, 还有“月满则亏, 水满则溢” 、“树倒猢狲散”(第13回)预示着情节发展, 反映着“盛极必衰” 的哲理。“嘴甜心苦、两面三刀” 、“ 明是一把火, 暗是一把刀”第(65回)来刻画凤姐的歹毒。“吃着碗瞧着锅里” 、“那个耗子不偷油”来揭露荒淫堕落, 无不为作品服务。

3、口语:口语在《红》的口承语言民俗中占据的比例最大。它对研究语言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把在旅途或劳作中间休息、饮食称为“ 打尖”第(15回), 由嘴嚼起来硌牙引伸出“牙碜”(第46回)以及“吓毛了” 、“ 咭咭呱呱” 、“ 瞅睬” 、“倚老卖老” 等沿用至今。而引伸为生日的“狗长尾巴尖儿的好日子”(第45回)则已失传。《红楼梦》中的口语还反映着语言词汇在早期的形成过程:如把消化叫“克化” 、滑脱叫“脱滑” 、学习叫“ 习学” 等足见语言的演变。

1

三、《红楼梦》中的岁时民俗

民俗节日是民俗的意愿和民族共同文化心理素质的一种集中表现。春节习俗可以说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我国民俗文化的特点。从腊月里的准备工作直到除夕的一系列活动, 再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 可以说是一年之中时间最长的节日了。春节的贴“门神”(第53回)在《礼记》中就有, 是用以压邪的民俗事象。“众人围随着贾母至正堂上...上面正居中悬着宁荣二祖遗像... 两边还有几轴列祖遗像... 贾母方捧放在桌上...俟贾母拈香下拜, 众人方一齐跪下” 。(第53回)这是宁国府除夕祭宗祠的过程。这种除夕“ 拜影” 之俗更多地为满人礼仪, 可溯到辽, 而汉族也有其俗。按习俗, 汉族的主祭人是男性, 而满族则是女性, 从宁国府的拜影活动, 便可看出明显的满人祭礼。元宵节时, “ 至十五日之夕, 贾母便在大花厅上命摆几席酒, 定一班小戏, 满挂各色佳灯, 带领荣宁二府各子侄孙男孙媳等家宴”。(第53回)而且“ 一时上汤后, 又接献元宵来”。(第54回)一个大户人家元宵节观灯吃元宵的热闹场面跃然纸上。中秋节时(第7

5、76回)“ 嘉荫堂前月台上...贾母盥手上香拜毕, 于是大家皆拜过...凡桌椅形式皆是圆的, 特取团圆之意”。此时农作物收获, 人们庆祝丰收, 祝贺团圆, 此俗与中国古老的哲学思想有关。

四、《红楼梦》中的婚丧民俗

按我国古代习俗, 婚姻程序有“六礼” , 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红楼梦》中的婚俗完全沿袭了这一习俗。宝玉婚事时, 纳采(择配)的原因即为“ 金玉良缘”,婚事定后, 就来讨八字(问名) , 正式提亲:薛姨妈叫薛科:“办泥金庚帖, 填上八字, 即叫人送到琏二爷那边去。还问了过礼的日子来, 你好预备着。”(第97回) 这“ 泥金庚帖” 便是写有订婚者生辰八字的庚帖。纳征是完吉订婚, 送聘礼(第97回) , 鸳鸯还对贾母说:外面也没有预备羊酒, 这是折羊酒的银子。” 这“ 羊酒” 便是古时用作礼物的羊和酒, 这里作为聘礼的代称。可见在满清时羊酒之俗正在淡化, 仅仅具备名义上的民俗意义了。请期就是定婚吉日, 贾琏“捧过通书来。薛姨妈也谦逊了几句, 点头应允。”(第97回)等到迎亲时, 喜乐相迎, 十二对宫灯排着进来, “ 傧相请了新人出轿。宝王见新人蒙着盖头, 喜娘披着红扶着” , “ 还有坐床撒帐等事, 俱是按全陵旧例。” 不论贾府是满人也好, 或从了满俗的汉人也好, 这一系列婚礼过程正如书山所说是“金陵旧例” , 是典型的汉族婚嫁习俗。

作为研究古代丧葬习俗的很好范本, 《红楼梦》中的丧葬习俗在较大程度上承袭了汉族的风俗习惯。清代时主要盛行土丧, 分殓、殡、葬三个阶段。殓是指人死亡后到装入棺材这一阶段。主要有招魂、报丧、入殓三个仪式。《红楼梦》中出现的“殃榜” 即为古代招魂仪式的简化, 至今民间的“ 叫魂” 之俗, 是殃榜的进一步简化。根据“神三鬼四” 说, 报丧时要采用“ 四” 这个数目字, 第13回通过“二门上传来云板连叩四下” 来报告宁府中有丧事。入殓一般在吉日进行, 秦可卿丧事, “ 贾珍吩咐去请钦天监阴阳司来择日。”(第 13回) 这时还有“街口垫背” 之俗。殡是指殓而未葬这 2

个阶段, 主要仪式有哭灵、哭踊、供祭三部分。还要守灵。所以, 秦可卿丧事时让四十个奴仆一也“ 随起举哀” 一同哭夹, 并以“ 绕棺”(第66回)来超度亡灵。第12回写贾瑞丧事时“ 三日起经” , 据史载, 清代满族“ 入殡后三日, 请喇嘛诵经, 名日接三...一如汉人”满汉同俗。贾琏“开了尤氏箱柜⋯ ⋯ 便自己提着来烧”。(第69回)这实际上是“烧饭” 的遗俗, 为女真旧俗。

《红楼梦》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民俗事象是以往任何古典小说都不可比拟的,甚至可以说《红楼梦》是一部描绘了满清时期中华民族主要民俗事象的生动的民俗学著作,书中上百个人物的刻画与其中丰富的民俗事象有直按关系。

第四篇:浅谈《红楼梦》中的酒文化

满纸酒香

——浅谈《红楼梦》中的酒文化

自古以来,中国热播就喜好喝酒,酒文化在中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而《红楼梦》作为一本“百科全书”式的小说,其中不乏许多对酒文化的描写。据统计,在全书120回中,共出现“酒”字580多次。从第1回甄士隐中秋之夜邀贾雨村饮酒起,到117回邢大舅王仁、贾蔷等在贾家外书房喝酒止,直接描写喝酒的场面共有60多处。这其中,提到饮酒的名目也十分繁多,如祝寿酒、生日酒、祭奠酒、接风酒、践行酒、中秋赏月酒、赏花酒、赏戏酒等等二三十种,令人大开眼界。可见古人对酒的喜爱之深。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先生写到的酒种和酒名大致有以下几种:黄酒、屠苏酒、惠泉酒、合欢酒、果子酒,甚至还有西洋的葡萄酒。其中写的最多的就是黄酒了,如第

38、

41、6

3、75等回中都有写到众人喝的是黄酒。在第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写袭人等丫鬟为了给贾宝玉过生日专门准备了“一坛好绍兴酒”,为宝二爷助兴。据《吕氏春秋》记载,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绍兴酒已经产黄酒了,到了《红楼梦》那个时期,绍兴黄酒已经成为了黄酒中的上品,成为贵族家庭饮宴中的佳品。还有一种我比较感兴趣的酒是合欢酒。合欢酒听名字就让人觉得有喜气,而它本身其实是一种药酒。合欢酒是用合欢树上开的小花浸泡烧酒而制成的,中医典籍中记载了合欢花的药用可解郁、和血、宁心,因而合欢酒便具有了祛除寒气、安神解郁的功效。书中第38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写林黛玉吃了点螃蟹,觉的心口微微地痛,自斟了半盏酒,见是黄酒不肯饮,便说须得热热地吃口烧酒,宝玉忙到:“有烧酒。”便命丫鬟将那合欢花浸的酒烫一壶来。林黛玉多愁善感,身体虚弱,吃了几口性寒的螃蟹,吃几口合欢酒,自然是最好不过的。我们以后吃螃蟹的时候也不妨可以自制一点合欢酒来饮用。当然他们对喝酒的器具也是十分讲究,不同而酒用不同的器具,这里就不展开说明了。

清代吴乔在《围炉诗话》中曾说:“文则炊而为饭,诗则酿而为酒。饭不变米形,酒则尽变。啖饭而饱,饮酒则醉,醉则忧者以乐,喜者以悲。”一首好诗就像一杯美酒,只有慢慢品味才能得出它的味道。在《红楼梦》中,诗词有近百首,每一首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而在这里我要提及的是其中和酒有关的诗句。在第23回元春省亲之后,大家都住进的大观园内,贾宝玉入园之后每日与姐妹们一处玩耍心情愉悦,这时候他便写了“春夜”、“夏夜”、“秋夜”、“冬夜”这4首“即事”诗,其中有3首都写到了酒。《夏夜即事》中写“琥珀杯倾荷露滑,玻璃槛纳柳风凉”,“荷露”就是一种酒这种酒以花命名,“滑”是指酒味醇美;《秋夜即事》中写到“静夜不眠因酒渴,沉烟重拔索烹茶”,夜晚睡不着想要喝酒;《冬夜即事》中写到“女儿翠袖诗怀冷,公子金貂酒力轻”,后一句写冬夜严寒,公子穿着貂皮尚嫌酒力不足御寒。这4首诗其实就是贾宝玉生活的自我写照,当时贾府正处于繁荣之时,大观园也就像一个世外桃源一样,贾宝玉住在里面正是一个“富贵闲人”,饮酒烹茶作诗好不惬意。

当然大观园里面的女儿们个个也都是诗人,文采也是十分的出众。在《红楼梦》第38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中她们就写出了许多和菊花有关的诗歌,她们写出了菊花在不同场合的不同姿态,表现了不同人物的不同感受,也暗示出各自人物的不同命运。在她们共同创作的12首诗中,有9首都写到了酒,可见酒在咏菊中的重要性。《访菊》写:酒杯药盏莫淹留。《种菊》写:醉酹寒香酒一杯。《供菊》写:弹琴酌酒喜堪俦。《咏菊》写: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问菊》写:喃喃负手叩东篱。《画菊》写: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簪菊》写:彭泽先生是酒狂。《梦菊》写: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菊影》写:凭谁醉眼认朦胧。这9首诗都直接或间接的提到了酒。前面也提到有赏花酒这一名目,因而她们在作诗时定是会饮酒助乐的。而且古人在进行诗歌创作时往往会饮酒来助兴抒发情感,我们熟知的大诗人李白就是一个非常鲜明的例子。而与菊花关系密切的陶渊明也是十分爱酒的,不难看出好几首诗中都提到了“东篱”、“陶令”这类字样。当然,除此之外《红楼梦》中许多诗词中都可以闻到酒的芳香,而酒也为诗增色不少。

《红楼梦》中对酒文化最有意思的内容描述莫过于行酒令了。酒令是酒席上的一种助兴游戏,一般指席间推举一人为令官,余者听令轮流说诗词、联语或者其他类似的游戏,违令者或负者罚酒一杯,所以又称“行令饮酒”。酒令的历史也十分悠久,它的起源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酒令的经过反复的发展,到清朝已经颇具规模,种类也十分繁多,因而《红楼梦》中有许多对酒令的详细描写。如第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行的就是“占花令”。人到齐后,晴雯拿了一个竹雕的签筒来,里面装着象牙花名签子,摇一摇,放在当中。又取过骰子来,盛在盒内,摇了一摇,揭开一看,里面是六点,数至宝钗。宝钗将筒摇一摇,伸手掣出以签,大家一看,只见签上画着一枝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镌的小字,以售卖唐诗:任是无情也动人。在席共贺一杯,此为群芳之冠,随意命人,不拘诗词雅谑,或新曲一支为贺。席间众人按令中要求行事,而后行玩宝钗这一令接着又从她开始行酒令。最后众人皆抽得一签皆为花名,探春是红杏、湘云是海棠、黛玉是芙蓉······这些酒令看似简单但都包含了人物的命运,也是当时生活的一种体现,人们在喝酒时避免席间无聊而活跃气氛的游戏。当然,书中还写道一些如“女儿令”、“牙牌令”的酒令,这就不一一介绍了。反观我们现在在外喝酒几乎就没有行酒令的了,至多就是划拳或是“两只小蜜蜂”之类的,其实我们也可以试一试古人那些简单的酒令来愉悦气氛。

综上看来,《红楼梦》真真是写出了中国酒文化,是中国酒文化的缩影。让人读起来感觉满纸酒香。

参考书目:《红楼品酒<红楼梦>中的酒文化与养生》

第五篇:《红楼梦》中的酒

红楼梦中的酒

《红楼梦》作为中国文学史的巨作,是我国封建时代的缩影,它对一个时期的社会百态进行了深刻细致的描写。酒作为社会生活的调味剂,在《红楼梦》里可谓频频出场。《红楼梦》中以酒为契机,生动而细致地描绘了社会人生的众生相;以酒为话题,广泛而深入地揭示了酒文化地丰富内容。下面将一一揭示酒在《红楼梦》中亮相的精彩瞬间。

《红楼梦》提到酒主要有惠泉酒、黄酒、烧酒、西洋葡萄酒、绍兴酒等。

惠泉酒

惠泉酒,是一种南酒。惠泉,亦作“慧泉”,在江苏无锡惠山西第一峰下,无锡惠山多泉水,相传有九龙十三泉。经唐代陆羽、刘伯刍品评,都以惠山寺石泉水为“天下第二泉”,从而声名大振。从元代开始,用二泉水酿造的糯米酒,称为“惠泉酒”,其味清醇,经久不变。在明代,惠泉酒已名闻天下。曾任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的李东阳,在《秋夜与卢师邵侍御辈饮惠泉酒次联句韵二首》中写道:“惠泉春酒送如泉,都下如今已盛传”,“旋开银瓮泻红泉,一种奇香四座传。”

《红楼梦》中两次提及惠泉酒。第一次写到惠泉酒是在第16回,贾琏护送林黛玉赴苏州料理父丧之后回京,凤姐设宴为他接风,贾琏的乳母赵嬷嬷走来,凤姐连忙请她喝酒道:“妈妈,你尝一尝你儿子带来的惠泉酒。”赵嬷嬷道:“我喝呢,奶奶也喝一盅,怕么什?只不要过多了就是了。”

另一次是在第62回,贾宝玉生日,除白天喝酒庆贺外,晚上还要在怡红院宴饮。曾经学戏的芳官对宝玉说:“若是晚上吃酒,不许教人管着我,我要尽力吃够了才罢。我先在家里,吃二三斤好惠泉酒呢!如今学了这劳什子,他们说怕坏嗓子,这几年也没闻见。乘今儿我是要开斋了。”宝玉道:“这个容易。”

清代初年,惠泉酒已是进献帝王的贡品。1722年康熙帝“驾崩”,雍正继位,曹雪芹之父在江宁织造任上,一次就发运40坛惠泉酒进京,可见惠泉酒成为贾府这个贵族之家的饮用酒是不奇怪的。

黄酒

《红楼梦》中的酒,写得最多的要数黄酒,第26回、38回、41回、63回、75回中,都明确地提到众人喝的是黄酒。可以说,在这个封建贵族大家庭中,黄酒是其主要饮料酒。如第26回中写道:“薛潘执壶,宝玉把盏,斟了两大海碗。”书中还在另外场合写到“酒缸已罄”,“一坛子酒就吃光了”。“海”是古代特大的酒杯,而且所喝的酒是以缸和坛为容器,如此海量和豪饮,不是喝低度的米酒(黄酒)则不可思议。第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为贾宝玉做生日,袭人等丫环专门准备了“一坛好绍兴酒”,为宝二爷助兴,这绍兴洒,便是黄洒中的佼佼者。

烧酒

第38回描写林黛玉吃了点螃蟹,觉得心口微微地痛,自斟了半盏洒,见是黄酒不肯饮,便说须得热热的吃口烧酒,宝玉忙道:“有烧酒。”便命丫环将那合欢花浸的酒烫一壶来。黛篱玉因多愁善感,身体软弱,吃了性寒的螃蟹,喝几口用合欢花浸的烧酒,显然是最合适不过的。关于烧酒,在《红楼梦》中也被多次提到,有学者分析这里提到的烧酒很大的可能是用的黄酒生产中的副产品——糟烧,去浸制合欢花之类的药酒,同时这种酒也难得经常上贾俯这样贵族之家的桌面,只是偶而作为特殊需要而饮用之。 葡萄酒

第六十回有西洋葡萄酒的描写。“见芳官拿下一个五寸来高的小玻璃瓶来,迎光照着,里面有半凭胭脂一般的汁子,还当是宝玉吃的西洋葡萄酒。虽然芳官拿的不是葡萄酒,而是玫瑰露,但这也表明当时洋酒已经进入中国市场。

果子酒

第93回写到贾芹在水月庵里胡闹时所喝的洒遍叫作果子酒,果子酒可以用桔子、苹果、梨、枣、山揸、荔枝及野生水果来酿造,是一种低酒精度,比较平常和便宜的酒,贾芹家境寒素,仅捞了个管管庵子尼僧的差使,喝这种低档、便宜的酒,符合他的身份。而在贾府正式饮宴场合,是不喝这种酒的,主要喝黄酒,果子酒则难登大雅之堂。

屠苏酒

第53回“宁国府除夕祭宗词,荣国府元宵开夜宴”这一章节中,写到了除夕夜“摆合欢宴”,“献屠苏酒、合欢汤、吉祥果„„”、相传这屠苏酒为三国时名医华佗所创的配方,采用肉桂、山椒、菝葜、防风、桔梗、大黄、陈皮、白术、乌头、赤小豆等多味药材浸泡而成的建身药酒。具有祛风寒、清湿热及预防疾病的作用,晋·宋懔著《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 进屠 苏酒、胶牙饴”。

相传饮屠苏酒能辟邪气,去灾保健康。南宋诗人陆游在《除夜雪》中写道:“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至于北宋改革家王安石的《元日》诗,更是脍炙人口:“爆竹声中旧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由此可见,饮屠苏酒的风俗,在我国早已有之,到l8世纪的清代,已相沿成习。由于酒禁的影响,及当时的社会风尚,中上层人士都不屑于饮蒸馏酒,据此可以认为这屠苏酒或许是以黄酒为酒基所配的一种健身药酒。因为华佗所在的后汉三国时代不存在蒸馏酒,根据有关史书记载,直到唐朝,蒸馏酒工艺才从西域传入我国,结合近代日本也有在元旦日饮屠苏酒的风俗,日本的屠苏酒是用清酒(相似于我国的黄酒)配制的,并成为清酒系列的一个品种。而日本的酿酒技艺是由中国流传东渡而去的,由此又可以反证,这屠苏酒实际上就是黄酒型的保健药酒。

上一篇:河南预算编制说明下一篇:红领巾心向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