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运司物流发展材料

2024-04-15

三运司物流发展材料(共5篇)

篇1:三运司物流发展材料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 现代物流在社会和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物流作为实现社会生产和人们消费活动的重要环节, 同时又是产品生命周期环境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 自然要引起人们的重视。而绿色物流则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

推行绿色物流是世界物流行业发展的重点。绿色物流目前还没有成熟的定义, H.J.Wu和S.Dunn认为, 绿色物流 (Greenlogistic) 就是对环境负责的物流系统 (an Environment ally Responsible Logistic System) 。绿色物流的实质即物流的可持续发展。绿色物流是绿色供应链的一部分, 是指以减少环境污染, 提高资源利用率为目标的环境友好型物流系统, 而绿色包装则是绿色物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子系统之一。由于包装消耗了大量的资源, 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因此, 发展绿色包装是完善绿色物流体系的重要内容。

绿色包装 (GreenPackage) 也称为“生态包装” (EcologicalPackage) 或“环境友好包装"

(Environment Friendly Package) , 从本质上讲:绿色物流包装是指产品设计、生产时节约资源和能源, 减少废弃物;使用后易于回收或自行分解回归大自然, 对生态环境没有任何损害的物流包装。

绿色包装强调的是不造成资源浪费, 并且对人体及环境不造成危害。绿色包装材料对发展绿色包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而, 开发使用绿色包装材料是当前各国关注的重点。

二、绿色包装材料

1. 纸包装——绿色包装材料的领跑者

纸包装材料是最早采用的包装材料之一, 也是当前世界各国包装行业应用最广、最多的包装材料。纸包装材料不但资源丰富、易回收, 而且容易降解。纸制品腐化后, 既可以回收再生纸张或作植物肥料, 又可以减少空气污染, 净化环境。与其他包装材料相比, 采用LCA (Life Cycle Assment“生态循环评估法”) 技术进行量化评估, 纸包装是最有前途的绿色包装材料之一。目前, 纸箱、纸袋、纸桶、纸浆模塑制品已成为现代包装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泛应用于运输包装和食品包装。其中纸浆模塑制品突出的抗震耐冲击性能, 在各种缓冲材料中脱颖而出。它可塑性好, 缓冲力强, 生产工艺简单, 不污染环境等有优点, 使其在各种食品、药品包装和电器衬垫、易碎品隔垫中广泛应用, 成为绿色物流包装系统中一个大亮点。瓦楞纸板、蜂窝纸板制品的推广应用, 对促进“以纸代木”、“以纸代塑”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目前以及今后几年, 我国包装纸的发展趋势是高强度、低克重。多功能。重点是多色彩瓦楞纸箱, 以适应国内外纸箱的需要, 发展蜂窝制品包装新技术、新产品, 已逐步替代木制品包装;充分利用我国再生自然资源, 发展如农产品秸秆为原料的纸膜包装, 并且要不断降低成本, 减低能耗。

2. 传承传统文化的竹包装

竹包装是利用自然资源开发的天然包装材料, 可实现减量化, 能够二次利用, 从伐竹、竹材加工, 竹包装材料制造和使用, 废弃物的回收再生利用或降解的全过程均不会对人体及环境造成损害, 这些符合绿色包装的“4R+1D”原则, 也达到了用生命周期分析法 (LCA) 对绿色包装提出的理想最高要求。

竹材是一种优良的天然生长的植物材料, 也即是一种完全的绿色材料。据有关数据显示, 竹材的平均力学性能优于木材的平均力学性能。从种类、面积、产量、利用历史、科技水平上看, 中国是名副其实具有绝对竹子资源优势的大国, 号称竹子王国。

竹环蜂窝板充分发挥竹材的优良性能, 具有强度大、重量轻、抗水性能好、成本低等优点, 创新性的结合到托盘使用中。竹席瓦楞包装箱板的优点可与瓦楞纸板相媲美, 但抗水性能及强度优于瓦楞纸板。另外, 采用竹材为原料, 仍采用传统竹篾编席或竹片组合, 再加上胶压制成型这种方法, 还可生产物流包装的集装箱、流通箱之类的。

将竹子加工产业与现代绿色包装产业相结合, 正是我国产业的强强联合, 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绿色物流的发展路子。

3. 可生物降解薄膜—真正的绿色包装材料

由于塑料薄膜带来的严重的环境污染, 可生物降级薄膜的开发和使用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纤维素以其丰富的来源和优良的生物降解性成为目前合成生物降解薄膜的重要原材料。生物降解塑料能被微生物完全消化, 并只产生自然副产物, 因此它被称为“清洁塑料”。

玉米塑料, 学名“聚乳酸交脂” (polylactide) , 是以玉米等富含淀粉的农作物为原料, 经过一系列生物化学技术处理得到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该产品能自然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 又被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再次合成淀粉。从理论上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 从自然中来到自然中去, 这就是玉米塑料的“生命历程”。

玉米塑料在包装行业领域大有可为。玉米塑料是纯生物质塑料, 无毒无公害, 用它制作的包装材料清洁卫生, 不会污染食品和环境。世界零售业沃尔玛巨头宣布, 所有美国的沃尔玛超市使用玉米塑料食品包装袋, 并在未来几年内使这一做法推广到全球的沃尔玛超市。“玉米塑料”的问世开拓了绿色包装行业的新纪元, 将会极大的促进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

三、总结

绿色包装材料的研制开发是绿色包装最终得以实现的关键, 因此, 当务之急是大力开发新型绿色包装材料, 取代原有的污染性材料。绿色包装材料的研制开发要结合我国资源情况, 有效利用资源, 节约能源。

包装和物流之间是相辅相成, 共同发展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绿色物流系统的所有构成因素均与绿色包装有关, 要想实现物流的绿色化, 必需实现包装的绿色化。

在我国, 随着建设和谐社会发展观的建立, 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诉求下, 绿色物流成为大势所趋。在我国加入WTO后, 国内外物流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 因此, 中国的物流业按照绿色化的思路来规划发展, 是应对国际竞争, 赢得市场空间的必然选择和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高海亲.《对发展绿色物流包装的几点思考》商场现代化2007年4月

【2】尹兴, 孙诚.《构建绿色物流体系下的绿色包装》包装工程GVol.27No.42006.08

【3】李春香.《实施绿色包装策略促进绿色物流发展》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9期

【4】杨茜.《纸包装材料的优势与发展》中国包装业

【5】《绿色包装与竹包装及环境保护》鄢腊梅中国包装工业2/2000

【6】辛本春, 毕华林.《玉米塑料—第四类化学新材料》化学教育2007年第8期

【7】吴正心, 庞燕, 李正军.《绿色物流包装材料的开发前景》物流技术2006年第7期

【8】《北京绿色物流研究》张京敏杨浩雄编著

篇2:三运司物流发展材料

关键词:第三物流;对策分析;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100(2007)11-0076-02

Abstract: All coutries attach importance to“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because it can heighten the material circulation velocity and economize the expense of storate and transportation. The paper points out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ing the problems, such as“resource conform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colligation surrogate”.

Key words: 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resource integration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传统产业已进入过度竞争状态,多数企业运营艰难,产业竞争逐渐转向对流通渠道的争夺,而解决流通混乱、流通产业分散和流通组织分割的局面,正需要现代的物流体系。“第三物流”被广泛认为是企业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重要利润源,也必将成为我国的重要产业。

1“第三物流”理论的引申及发展

物流一词源于英文的“Logistics”,原意是军事后勤保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广泛应用于经济领域。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为“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原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起始地到消费地的有效流动与存储的计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主要由四个关键部分组成:实质流动、实质存储、信息流动及管理协调,主要功能是创造时间和空间效用。

“第三物流”也叫第三方物流,是在物流渠道中由物品供方和需方以外的中间商提供的服务,中间商以合同的形式在一定期限内提供需求的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公司则是一个为外部客户管理、控制和提供物流服务作业的公司。它的利润不是来自运费、仓储等直接费用收入,而是来源于现代物流管理科学的推广所产生的新价值。

“第三物流”的优越性,一方面体现在企业可以集中主业。生产企业使用“第三物流”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核心业务,进行重点研究,发展基础技术,开发新产品参与世界竞争,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体现在可以降低成本。使用“第三物流”可以改善物料回运管理和相关的信息处理方法,减少承运人的数量,其配送任务全部由“第三物流”公司负责,大大减少本企业的营运成本和负担。据统计,“第三物流”市场比重在美国为57%,欧盟为67%,日本为80%,且需求仍在不断增长,欧盟24%和美国33%的非第三方物流服务用户正在积极考虑使用“第三物流”服务。“第三物流”作为一个提高物资流通速度、节省仓储费用和资金在途费用的有效手段,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2我国“第三物流”发展的现状分析

20世纪90年代,“第三物流”的概念开始传到我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企业改革的深入,企业自我约束机制增强,外购物流服务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大。特别是近几年,外资企业的进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物流重要性的认识逐渐深化,对专业化、多功能化的“第三物流”需求更为迫切。但由于我国经济体制与其它因素,“第三物流”在我国的发展仍存在很多瓶径制约,使“第三物流”企业陷入不同程度的困境。

2.1思想观念相对滞后

长期以来,我国经营者所接受的经济理论一直是重生产、轻流通,认为生产过程是增值的,而流通过程则不创造任何价值。在规划、安排企业生产、项目,甚至签订合同时,都会忽略物流的过程。同时,我国企业受封建小农经济思想影响,追求“小而全、大而全”的企业体系,都拥有自己的物流部门,但经济效益却相当低。这种思想与行为,也影响了“第三物流”行业的发展,影响了社会总效益的优化。

2.2市场需求存在困境

从现实看,目前我国“第三物流”企业与欧美发达国家的“第三物流”企业在形态上有着明显区别。在欧美国家,典型意义上的“第三物流”是独立于物流供应方和需求方,能从事按照需求方的要求对物流过程进行组织和实施的第三方。而我国物流供应商的局限性相当大,并且需求方仍是一些外商投资企业、一部分新兴高新技术、连锁经营、电子商务企业,即使有许多企业将运输业务外包给运输企业,仓储业务外包给仓储企业,但也只是企业间简单的、稳定的业务联系,绝非供应链管理意义上的合作。

2.3多重管理制约资源整合

物流业是一种跨部门、跨行业的服务行业,涉及公路、铁路、航空、水路甚至管道运输等多种方式。物流涉及的行业主管部门不但有交通部、铁道部,还有民航总局、邮政局、海关等,这些业务部门各有各的规定,各作各的规划,导致物流企业在整合各项资源时难度加大。我国现行的体制虽然在力图改变条块分割管理,但仍然普遍存在着各行业、各部门各自为政的状态。因此,在规划现代物流的过程中,很难达到统一的标准,即使由所谓的行业协会出台一些政策标准,但在实际执行中也存在许多障碍。

2.4服务领域拓展受阻

按国际惯例,“第三物流”公司按物流范围和服务功能可以分为综合性物流公司(规模较大、资金雄厚、并且具有良好的服务信誉)和功能性物流公司(如:运输公司、仓储公司、流通加工公司,单一功能、仅仅承担和完成某一项或几项物流功能)。目前,我国“第三物流”企业的组成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传统物流企业;二是外资投资新设立物流企业;三是工商企业的物流部门转化而来的企业;四是某些内资因看好物流市场而投资的物流公司;五是中国邮政、铁路、空运这一类特殊的垄断性行业的物流供应商。因此,我国目前大部分“第三物流”还属于功能性物流公司。普遍存在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物流服务机能比较原始和单一;物流运转效率不高;有效服务网络太狭窄。这都严重制约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之无法与跨国综合性物流公司争夺国内和国际市场。

3我国“第三物流”发展的对策

3.1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

从资源整合的方式看,“第三物流”可以选择两种:一种是不拥有固定资产,依靠组织协调外部资源进行运作的“非资产型第三物流”企业。由于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运行风险较小。这种运作模式能够较好运行的前提条件是要求底层的物流市场很成熟,社会资源易获取而选择余地较大。另一种是投资购买各种装备并建立自己物流网点的“资产型第三物流”企业。这种运作模式虽然需要较大的投入,但拥有自己的网络、装备有利于更好地控制物流服务过程,其柔性化能力和整体服务质量也有保证,雄厚的资产还能展示一个公司的实力,有利于同客户建立信任关系,对品牌推广和市场拓展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应加强“第三物流”企业内部资源整合,通过深化改革、优化网点布局、应用现代技术、完善物流功能等手段,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实力。而物流企业之间也可实施并购联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经营机制、扩大规模、开拓市场,打造能够提供多功能服务的大型物流企业。

3.2实施信息化管理战略

一是业务流程优化。通过物流过程分析,明确各层次业务关系,对物流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及重组,使职能型管理向流程型管理转变,并在信息管理系统中设定,将实际业务运作集成在计算机系统运行,缩短时间、空间的距离,进行协同办公。二是业务与财务一体化接口。各种运输、搬运、装卸、仓储业务一旦发生,根据事先设定的单价、次数、公里数等,自动生成费用,方便查询、统计,与财务系统形成顺畅的连接。三是堆码管理。通过仓库管理模块,设定子仓、仓位和堆位,在业务发生时对计算机模拟位置输入对应的产品型号、进入时间、质量状态,即可随时在模拟图中查询该位置的产品情况,在整堆、移堆的时候,也可以完成堆的合并和分离,真正做到信息与实际操作同步,进行可视化管理,使大仓库或复杂仓库的管理工作变得更容易、更高效。四是全程跟踪。信息系统对客户提交的发货计划进行全程跟踪,实现了运作管理的“服务到底”,通过对客户的发货计划号管理,从发运调度、在途跟踪、到货确认、回单返回、质量信息等全程数据反映在信息平台上,采用电脑打单,统一格式,容易跟踪、结算方便。

3.3电子商务与“第三物流”有机结合

电子商务作为21世纪主要商业运作模式,为“第三物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第三物流”的发展又为电子商务提供了现实保障,与电子商务进行有机结合,将成为“第三物流”主要运作模式之一。从目前来看,“第三物流”与电子商务的结合有两种方式:一是“第三物流”作为电子商务的组成要素,承担物流作业,完成各物流环节;二是“第三物流”通过建设自己的电子商务,为商家与客户之间提供交换信息,进行交易,全程跟踪的信息平台,从而实现电子商务与物流的紧密结合,力求建立基于因特网基础上的全国物流系统,实现“客户电子订单一体化运作”的电子商务目标,简化商务流程,提高业务运作效率。在电子商务时代,实现业务电子化和网络化是“第三物流”企业发展的必然。

3.4实行综合物流代理

篇3:三运司物流发展材料

在纪念改革开放30年之际,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认真总结我国现代物流业30年来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展望前景, 理清思路, 对于推进中国物流业全面、快速、协调、持续发展,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物流业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程与成绩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改革开放首先从农村突破, 进而向城市推进, 引入外资。伴随着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 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三中全会前夕, 国家物资总局牵头, 组织了国家计委、财政部、山东省等政府相关部门和部分大专院校考察日本物资管理, 首次把“物流”概念介绍到中国。之后, 一些专业刊物出现了介绍物流知识的文章。1984年8月, 我国第一个物流专业研究团体——中国物流研究会成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现代物流理念进入中国, 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开始研究现代物流理论。物流有关的著作相继出版, 物流讲座和研讨会陆续举办, 物流知识得到传播和普及。

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国家计划分配的物资逐步减少, 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开始发挥作用。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在当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要办“为企业服务的原材料配送中心”。随后, 物资部在无锡、石家庄、沈阳等地开展物资配送试点。传统运输、仓储、物资、商业、货代企业, 探索新的流通模式。与此同时, 跨国公司大量进入, 带来先进的物流理念、管理和技术, 生产和流通企业开始重视物流管理, 出现了专业物流企业。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现代物流, 各类研讨会、论坛在北京、上海等地举行。1999年11月, 国家经贸委与世界银行组织召开“现代物流发展国际研讨会”。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提出, “要把现代物流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努力实现我国现代物流业的跨越式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 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把大力发展服务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对外开放迈出新的步伐, 外资物流企业“抢滩”中国。国有物流企业重组转型, 民营物流企业加速成长。国有、民营、外资物流企业在竞争中合作, 出现了“三足鼎立”, 共同发展的局面。在这个过程中, 政府重视和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2001年3月, 国家经贸委等六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同年4月, 经国务院批准, 中国物资流通协会更名为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与各相关行业协会共同推进物流业发展。2003年12月, 温家宝等领导同志在全国政协提交的《关于我国现代物流情况的调研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2004年8月, 经国务院批准, 国家发改委等9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2005年2月, 经国务院批准, 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牵头, 组建了“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2006年3月,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现代物流的产业地位在国家层面得到确立, 我国现代物流业进入全面快速、持续稳定发展的新阶段。

回顾30年的发展历程, 我国现代物流业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第一, 物流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

全国社会物流总额, 由1991年的3万亿元, 上升到2007年的75.2万亿元, 增长了23.8倍, 年均增长22.2%。物流业增加值, 由1991年的1851亿元, 上升到2007年的1.7万亿元, 增长了8.2倍, 年均增长14.8%;占全国服务业增加值的17.6%, 占当年GDP的比重为6.9%。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由1991年的24%下降到2007年的18.4%, 下降了5.6个百分点。现代物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

第二, 物流企业快速成长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物流市场上形成了由多种所有制、不同经营规模和服务模式构成的物流企业群体。一是原有的国有物流企业加快重组改制和业务转型。二是快速发展的民营物流企业。三是一批生产或商贸企业的物流部门, 以原有业务为基础向社会扩展, 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物流供应商。四是世界知名的跨国物流企业相继进入。

第三, 制造业和商贸业推行现代物流管理

生产制造企业开始重视现代物流理念、管理和技术的应用, 以订单为中心改造现有业务流程, 在生产组织、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运输和仓储等方面实行资源整合, 业务外包。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加强深度合作, 物流社会化进一步发展。以物流配送体系为支撑的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的营销方式快速发展, 传统批发市场提升改造物流功能。

第四,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长足发展

1991年以来, 全国累计投入物流类基础设施建设资金7.8万亿元。到2007年, 我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7.8万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57.3万公里, 其中高速公路5.36万公里, “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系统基本贯通。我国内河通航里程达12.3万公里, 内河及沿海已拥有1400多个港口, 各类生产性泊位3.58万个。2007年, 我国已有14个亿吨大港, 港口货物吞吐量64.1亿吨, 已陆续5年保持世界第一;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12亿标准箱。到2007年末, 我国民用航空航线里程234万公里, 定期航班通航国内146个城市。全国输油 (气) 管道里程为5.45万公里。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 2004年, 我国共有仓储企业10177个, 仓储企业资产总额达2578亿元。

1 0年前开始出现的物流园区 (基地) 发展很快。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最近的调查, 目前我国物流园区 (基地) 约为475个。其中已经运营的122个, 占25.7%;在建的219个, 占46.1%;规划中的134个, 占28.2%。

第五, 物流信息化和技术创新迈上新台阶

我国物流业在企业物流信息化改造、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等方面取得突破。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对国内1000多家企业的调查显示, 有信息系统和数据库支持的企业占被调查企业的70%, 大型企业信息化普及率达90%以上。我国物流设备和技术条件极大改善。

第六, 物流行业基础性工作体系初步建立

2003年9月, 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 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全国物流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相继成立。按照国家标准委等八部门《2005-2010年物流标准发展规划》, 至2008年9月, 全国物流标委会以及全国物流信息标委会和其他物流相关机构已完成、正在编制、已立项计划编制的物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项目, 总计约110项。自2005年5月1日起实施的《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 截至目前, 已向社会公布了370家经评估确认的A级物流企业。2004年10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统计局批准建立“全国社会物流统计核算报表制度”。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每年向国内外发布统计结果, 部分省区市物流统计工作启动。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服务业采购经理指数及“全国公路普通货物运价指数”相继建立并定期发布, 我国物流统计工作体系已经形成。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相继成立。相当于省部级奖励的“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学技术奖”2002年11月经科技部批准设立。物流行业信用体系开始建立, 物流行业信用企业等级评定工作已经开始。经人事部批准, 全国物流行业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首次进行评选表彰, 受表彰的个人享受省部级劳模待遇。

第七, 物流研究、科技、教育工作取得重要成果

物流专业研究机构快速发展, 目前分属不同部门的专职物流研究咨询机构达100多家。物流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出现了一批较有影响的著述。2002年创立的“中国物流学术年会”, 已连续举办7届, 成为我国物流领域“产学研结合、国内外交流”的重要平台。物流概念引进以后, 北京物资学院、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 较早开始物流研究和教学工作。到目前全国已有308所本科院校、近600所高等职业学校和1000多所中等专业学校开设了物流专业, 在校学生突破70万人。物流师职业资格培训与认证工作自2003年11月开展以来, 已有10.02万人参加了培训, 其中6.1万人通过全国统一考试, 取得了高级物流师、物流师或助理物流师资格证书。物流新闻宣传工作出现新局面。物流领域第一份专业报纸《现代物流报》2005年9月创刊, 《中国物流与采购》等物流类专业期刊已有30多家。物流及相关网站预计目前国内有3000多家, 物流信息得到广泛传播。2004年, 由联合会组织专家学者起草的物流科技发展规划, 已纳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

第八, 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2005年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以来, 各成员单位做了大量推动工作:国家发改委起草拟定的《全国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 已由14个部门联合上报国务院, 目前正在研究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指导意见;商务部发布了《关于加快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发展的指导意见》, 指导推动流通领域现代物流业发展;财政部对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给予支持, 研究建立城乡一体化流通体系的财政支持政策;国家税务总局积极推进物流企业税收试点改革, 着力解决物流业重复纳税的问题;国家工商总局采取措施, 方便物流企业登记注册, 整顿和规范物流服务市场;铁道部筹划建设铁路物流中心;交通运输部部署公路运输主枢纽建设;工业与信息化部积极推进全国性和区域性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海关总署推行一系列通关便利化改革, 批准设立各类保税物流场所, 建立“电子口岸”, 促进提高进出口物流效率。

二、中国物流业三十年发展的经验和体会

回顾中国物流业30年发展的经验, 我们有以下深刻体会:

第一, 坚持改革开放, 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

中国的现代物流业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只有对外开放, 才能引进先进的物流理念、技术和管理方法;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才能突破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形成物流服务市场;只有改革开放, 经济快速发展, 才有物流业发展的需求基础。我国现代物流业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30年来, 物流业不仅有效支持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而且符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改善我国投资环境, 以及保障经济稳定和社会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特色的物流发展道路在改革开放中起步, 也要在改革开放中发展,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前进。

改革开放30年来, 我国现代物流业经历了理论探索、实践起步到全面发展的历程。

第二, 从实际出发, 制定物流发展战略

要统筹东部与中西部、城市与农村物流协调发展;要根据制造业、流通业和农业对现代物流的不同需求, 实行不同的物流服务方式;要按照市场化的原则, 引导企业物流社会化、物流企业专业化;要改革相关管理体制, 打破地区和部门分割封锁, 促进物流服务社会化和资源利用市场化;要用信息化, 带动物流现代化, 整合与建设各类物流要素资源。

第三, 围绕产业升级, 促进企业物流和物流企业协调发展

第四, 以资源整合为手段, 构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构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要以资源整合为前提。要努力打破条块分割, 坚持市场化、集约化原则, 采用资源整合的手段, 逐步建立和完善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绿色安全、便捷高效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第五, 以信息化为导向, 采用先进适用的物流管理和技术

利用信息化手段, 改造传统物流体系, 是中国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 要从市场需要出发, 不是越“先进”越好, 也不要盲目追求“一步到位”。

第六, 依靠各方面力量, 形成推进物流业发展的合力

物流业属于复合型产业, 涉及政府管理的诸多部门, 要发挥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的作用。政府要制定物流发展的方针政策、统一规划和发展战略, 促进专业化、社会化物流体系建设。行业协会要发挥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要加强与各兄弟协会的联系, 互相支持, 通力合作。

三、中国物流业发展展望及对策

经过30年发展, 中国现代物流业进入新的战略机遇期, 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第一, 推动物流业优化升级, 提升物流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技术, 培育专业化物流企业, 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和加强物流基础设施整合”的重要任务。《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指出, 提升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水平,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全国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即将出台。我们把认真贯彻国家“十一五”规划、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和物流业发展规划作为首要任务, 引导和推动全行业改革与发展。要坚持探索中国特色物流发展道路, 加快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推动物流业优化升级, 提高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在新的形势下, 要重视物流中的节能减排和安全等问题, 重视建设和谐社会中物流的新发展。

第二, 引导社会化物流需求, 发展专业化物流服务

要鼓励生产企业流程再造, 分立、分离、外包物流业务, 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渗透、联动发展。要鼓励各类批发市场升级转型, 增强物流功能。要深入研究生产资料流通领域的改革与发展, 创新流通方式, 提升流通业态。要为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连锁经营和代理制等现代流通方式做好物流服务。要重视农村物流体系建设, 形成城市支持农村、城乡互联互促的一体化物流发展格局。要鼓励大型物流企业做强做大, 中小企业做精做细, 发展各类企业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联合协作。要扶持发展中小企业, 积极支持民营企业, 培育自主物流服务品牌。要针对企业物流的新需求, 大力发展增值型、创新型业务, 培育新的增长点。

第三, 统筹规划, 搞好物流要素资源的整合与建设

要按照国家规划和市场需要, 发展全国性、区域性和地区性物流中心, 避免互相攀比, 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要结合我国物流发展的需要, 推进物流标准化和信息化, 加强先进适用的物流新技术研发和运用, 注意发挥现有设施、设备的整体效能。

第四, 落实有关政策, 营造行业良性发展的环境

要在政府领导下, 首先抓好已有政策的落实, 特别是企业关心的税收、交通、融资等热点、难点问题能够尽快解决。同时, 要根据行业发展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及时研究出台新的支持政策, 并要研究建立符合我国现代物流发展需要的产业政策体系, 为现代物流持续健康协调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第五, 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建立中国特色的物流服务体系

当前要特别关注世界金融危机对经济发展以至于物流业运行的影响, 制定相应对策。要坚定不移地引进国外先进的物流管理方法、运作模式和技术装备, 通过消化吸收, 博采众长, 为我所用。要研究出台鼓励物流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措施, 促使国内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篇4:三运司物流发展材料

关键词:东北三省,物流业,发展,SWOT分析

众所周知,国际金融危机对包括物流业在内的我国经济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物流业调整和振兴不仅是促进物流业自身平稳较快发展、调整总体产业结构的需要,而且也是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需要。本文拟对东北三省物流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为促进东北三省物流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物流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S-W)

1.1 优势分析

(1)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东北三省的GDP总量占全国GDP总量的8.5%;2007年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达到11.42%;东北三省的人均GDP高于全国均值,达到21 573元/人,仅次于东部地区。可见,东北三省经济呈现了稳步发展的态势。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年(下同)

(2)雄厚的经济基础

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重工业优势突出。东北三省电站成套设备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原油加工量占全国的七分之二,乙烯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钢产量占全国的八分之一;造船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汽车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等等。木材、原油、煤炭、钢材、机械、建材、化工产品、汽车等产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玉米、大豆、甜菜、肉类、奶类等农产品亦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从表2中可以看出,东北三省三次产业分别占全国的9.90%、8.70%、7.80%;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增长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达到11.76%、11.38%。由此可见东北三省的经济基础雄厚。

(3)较大的物流需求

东北三省作为石油、商品粮和森工基地,每年有大批物资外运,表3反映了东北三省主要产品产量,其中原油产量占全国的32.20%,农产品产量占全国的15.45%,货运量则将近占全国的10%。这些构成了物流业的主要需求,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1.2 劣势分析

(1)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特别是信息化水平低

东北三省的物流基础设施包括铁路、公路、内河航运、航空和物流园区。从表4可以看出,东北三省的铁路较为发达,占全国比重的17.40%,公路和内河航运则相对较差,物流园区寥寥无几,上规模的则更少。代表信息化水平的邮电通信业虽然发展迅速,2007年占全国的8.23%,但比起东部地区还是相对落后,物流信息网络有待扩大。

(2)现代化技术应用滞后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

东北三省物流企业的计算机和网络应用程度较低,特别是物流业务中的许多重要决策问题,如货物配送申请、货物配送方案、货物储存及货物运输等方面,物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相对滞后,如拥有现代化物流信息系统的企业较少。

(3)缺乏物流专业人才,物流企业管理水平低

东北三省在物流专业教育还比较落后,在高等院校中设立物流专业和相关课程的为数不多,研究生层次教育刚刚起步,职业教育比较落后。懂管理又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才严重匮乏,致使得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总体较低,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缺乏竞争力。

2 物流业发展的机遇与威胁分析(O-T)

2.1 机遇分析

2.1.1 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推动物流业发展

首先,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对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无论是其内部还是外部都具有迫切的需要,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次,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背景下,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适应这种趋势的客观要求,我国正在逐步融入世界经济,全球采购、生产和销售的发展模式要求现代物流业的支持,同时,也是适应国际产业分工的变化、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和应对日益激烈的全球物流企业竞争的迫切要求。

最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要求调整和振兴物流业,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居民消费水平、货物运输量和对外贸易等都将进一步扩大,对物流服务能力和物流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2 有利的政策环境促进物流业快速发展

2009年国家发改委公布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加强石油、煤炭、重要矿产品及相关产品物流设施建设,建立石油、煤炭、重要矿产品物流体系。加快发展粮食现代物流;加快建设以沈阳、大连为中心的东北物流区域,以及推进沈阳、大连等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哈尔滨、长春等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的发展。《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指出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业。统筹规划省际间物流节点设施和物流通道,改造和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公共物流配送设施,推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加快建设大连国际性物流中心,沈阳、长春、哈尔滨和通辽区域物流中心,打造东北地区综合物流体系。辽宁省将构建沈阳和锦州立足东北、服务全国的物流中心,以及大连立足东北、服务全国、辐射东北亚的的现代物流中心;加快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物流政策体系建设,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建设重点物流园区,建设生活消费品和重点生产资料物流配送网络体系,建成全省口岸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大力推进专业化、社会化现在物流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发展10个物流基地、40家第三方物流配送企业;到2020年,辽宁省物流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预期达到20%。吉林省将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和专业化配送,在商贸流通领域开展电子商务应用的试点和示范工程;合理布局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等大型物流基础设施,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形成长春、吉林两个现代物流平台和7个区域性物流中心,以及汽车、化工、农产品等专业物流中心和综合性区域批发市场;重点建设吉林省农产品物流中心、吉林省农村药品物流配送中心、长春铁北物流园区、吉林越北物流中心、长春欧亚卖场配送中心、梅河口长白山物流园区等现代物流中心;加快国有商贸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和连锁化步伐,加大商贸企业公司制改造力度,加快配送中心建设。引导运输、仓储、配送、货运代理等企业,强化服务功能,拓展服务范围,逐步形成网络化经营。黑龙江省将以粮、油、煤、木材等主要商品和以对俄贸易为重点,规划建设一批现代化、国际化物流中心。

2.2 威胁分析

2.2.1 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影响和制约物流产业发展

我国物流业按照不同运输方式划分为部门管理体制,同时从中央到地方也有相应的管理部门和层次。这种条块分割式的管理体制,一方面,使得部门之间、东北三省之间的权力和责任存在交叉和重复;另一方面,东北三省各管一块,将东北三省的物流过程分割开来,实行一种分段式的管理模式。这种条块分割的体制,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物流产业的发展。

2.2.2 缺乏地区性的统一规划和协调联动

东北三省物流业缺乏地区性的统一规划,使得物流业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空间分布不合理,从而无法做到统筹国内与国际、全国与区域、城市与农村物流协调发展,应从整体的高度协调和衔接好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和部门之间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走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发展道路,合理布局重大项目。

2.2.3 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一体化运作

物流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市场机制不健全,竞争秩序不规范,现有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方式尚不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没有形成统一的物流技术标准体系,主要表现在缺乏相关的标准及规章制度,同时在执行标准方面也缺乏必要的力度,只有加快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综合集成仓储、运输、货代、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多种功能,才能推进物流一体化运作,提高物流效率。

2.2.4 发展现代物流的法制环境尚未完善,影响物流产业的发展

物流市场的进入与退出、竞争规则基本上无统一法律法规可循,对社会性的物流服务缺乏有效的外部约束,致使出现不正当竞争。物流企业在设立过程中还要受到种种限制,手续繁琐,效率低下,专业化物流组织策划企业的法律地位尚未得到法律承认,以及法律环境的不完善,限制了第三方物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总之,东北三省物流业发展应当抓住机遇、挑战威胁,发挥优势、改善劣势,增强核心竞争力。对于东北三省物流业发展的战略和对策,笔者将另文研究。

参考文献

[1]方芳.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问题研究与对策[J].物流科技,2007(12):58-59.

[2]刘威.福建省发展绿色物流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J].物流科技,2009(9):49-65.

[3]钱永昌.中国物流业发展的形势与现状[J].上海造船,2006(1):10-14.

[4]孔君,纪晓东,孟建国,等.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北方经贸,2008(3):39-41.

篇5:三运司物流发展材料

现在是在物流行业大展身手的好机会,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有三点想法:第一, 现代物流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可以说有人类活动就有物流, 比其他行业更早, 如工业化有工业化时代, 商业有商业化时代, 而物流只是在物流活动中采用的方法、使用的工具和设备不一样。但是, 现代物流还是改革开放的产物。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 和国际接轨, 现代物流才有可能产生。无论是电子商务、快递、仓储等, 都与现代物流紧密结合, 而且铁路运力现在也大大提高了。因此,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开放为现代物流企业的产生与发展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所以, 虽然物流很早就有了, 但是现代物流是改革开放的产物, 没有改革开放也就没有现代物流。

第二, 现在正是企业物流大有作为的时候。大家都知道, 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以后, 国际金融危机扩散之快, 规模之大, 其国际影响超过所有人的预料, 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严峻。这种情况, 对企业来讲是大环境, 有些是企业自己左右不了的。但是企业也不是无能为力, 企业有很多工作可以做。其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管理, 管理是有标准的, 而且需要企业按照标准执行。管理过程中, 对企业来说推行物流非常重要, 物流可以降低成本已经成为共识。

现在有机遇也有困难。目前, 金融危机在产业链中传导, 例如, 消费不足冲击汽车行业, 汽车行业出问题传导到钢铁, 结果钢材销售量下降, 库存增加。这时, 物流就要起作用, 虽然销量下降, 库存增加, 可是采用物流的先进理论规划库存, 提高利用效率, 相对降低了成本, 否则, 损失可能更大。

当初我在造纸厂工作的时候, 每年原木用量是70万立方米, 而当时的库存就达到了30多万立方米, 占用了大量的资金, 原木存储面积占厂区面积的三分之一, 铁路边一条线全部都是原木。改革开放之初, 我到芬兰、瑞典等地考察, 发现他们仅有两天用量的库存, 仓库面积也很小, 半年库存和两天库存的成本可谓天壤之别, 所以必须要推行现代物流。

在现在的情况下, 要想应对危机, 减少企业的损失, 必须加强管理, 推广现代物流理念, 这是企业能做的。

第三, 也是最重要的, 要贯彻科学发展观。现在贯彻和学习科学发展观, 一个是以人为本, 一个是统筹协调, 一个是应用自然科学。这三个问题都和我们密切相关, 有待在物流行业实现。

今天的座谈会开的非常好, 既纪念了改革开放30周年, 也总结了物流发展经验, 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我相信我国物流在过去30年取得成绩的基础上, 今后会有更大发展。我作为名誉主席也感到很荣耀。

(王忠禹:第十届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名誉会长)

上一篇:建造师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工信局关于省委、省政府第五巡视组整改方案18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