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国际冷链物流

2024-05-08

发展国际冷链物流(精选9篇)

篇1:发展国际冷链物流

2019年泰国曼谷国际冷链及运输物流展览

会ACCS 展会介绍

展会时间:2019年11月13日 举办周期:一年一届

主办单位:Manch Exhibitions(Thailand)Co.Ltd.展会地址:泰国曼谷国际贸易会展中心Bangkok International Trade & Exhibition Centre 展会详情

泰国曼谷国际冷链及运输物流展会ACCS将提供一个全球化的平台来展示冷冻冷藏技术设备、冷链仓储及搬运设备、冷藏冷冻运输设备等最新设备及技术。该展会作为过去三年的盛会一直发挥着作为冷藏基础设施,制冷,冷藏运输,温度控制,IT解决方案和数据存储解决方案行业平台的作用。ACCS旨在将数千名冷链创新者和专家聚集在一起。展会和教育会议组合为易腐品行业提供了最有价值和最全面的企业对企业联网活动。它是全球食品行业冷链的创新,教育和企业对企业联网的一站式服务网点。据统计,至2018年亚洲药物冷链将以超过1亿美元的速度增长,在本的预报显示,在2012年到2018年期间,将有15亿美元的药物运输增长,其中冷链物流增长3亿美金。而亚洲是增加最快的区域。至2018年将有1亿美元的增长。生物技术药物的批准和市场渗透,以及这些药物的使用和生产进一步扩张和新兴市场的其它冷链产品,都预示着未来几年冷链物流将持续增长。

展品范围

生鲜电商:平台型电商、直营电商、果蔬电商、肉制品电商、水产品电商、奶制品电商、糕点电商、花卉电商、综合食品电商、进口食品电商等 制冷材料及配件:蓄冷材料、密封材料、保温绝缘材料、相变材料等;保鲜设备配件、冷柜配件等 冷链及配送服务:第三/四方冷链物流服务、冷链信息化服务、冷链检测&监测服务、冷链包装解决方案、冷链仓储物流园区、设计院、其他 冷链仓储及搬运设备:冷库货架、贮藏技术、杀菌消毒设备及用品;输送设备、分拣设备、叉车、托盘、仓储自动化、搬运车、机器人AGV搬运、升降台及周边物流设备等 冷链及冷藏包装设备:超市冷藏柜、商用展示冷藏柜、特殊冷藏陈列柜、咖啡厅和餐厅用冷藏柜、生鲜柜、便携式冷柜、医药、生化、实验室行业低温冷藏设备,生鲜零售设备、冷柜工程等;保鲜机械(真空包装机和收缩包装机)、保鲜工作台、保鲜袋、保鲜膜、保鲜剂、喷码机、防伪包装技术设备等; 冷冻、冷藏技术设备:各类拼装式冷库、冷藏库和冷冻室,制冷机组、冷库板、冷库门、温控技术、通风设备,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膨胀阀,速冻机、制冰机、制氮机、干燥机、冷却机、冷水机、制冷剂、隔热板、换热器、配电装置、冷却塔、冷库配件、冷库安全环保节能技术;低温冻结、差压预冷技术、真空预冷、真空冷冻干燥技术,保温、蓄冷恒温技术;冷库设计、改造单位等 冷藏冷冻运输设备及配件:冷藏车、厢体、改装冷藏车、铁路冷藏车、铁路冷藏车厢、货柜冷藏车、保温车、冷藏船、冷藏集装箱、车用冷藏机组及部件、车载冰箱、冷藏运输箱、航空冷藏运输、冷冻包装盒、保温箱、冷藏包、冰袋等

篇2:发展国际冷链物流

1、中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现状

(1)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的经营规模

据中国医药商业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冷藏药品约占医药销售总额的25%,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的市场规模巨大。

(2)缺乏专业化的冷藏药品冷链物流企业

目前现实中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是由具有药品经营资质的药品经营企业各自承担,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设备也仅限于企业自有的冷库、阴凉库和少数冷藏车,受企业经营区域和规模限制,冷链配送范围一般仅为单个省个别几个地区。

国内迄今尚无专业从事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的、具有覆盖全国市场配送能力的专业化冷链物流企业。

(3)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的运输状况

①运输载体

※自主制冷动力冷藏车;

※保温材料制备的、加冰袋或冰排降温的被动式保温箱;

※安装制冷设备的主动式保温箱(受客观条件限制,采用的企业极少)。

②运输方式 A、近距离(单程200公里以下):

※经营企业自有冷藏车配送,※经营企业自有厢式货车运载被动式保温箱配送,※被动式保温箱委托普通物流公司运输。

B、远距离(单程超过200公里以上):

※药品生产企业自有冷藏车运输(采取此方式的生产企业甚少)。

※生产或经营企业采用被动式保温箱委托普通物流公司运输。

③物流途径

※被动式保温箱委托普通物流公司采用厢式货车的公路运输,※被动式保温箱委托中铁物流的铁路运输,※采用中铁冷链物流专用被动式保温箱的铁路运输,※被动式保温箱委托航空货运公司的航空运输。

④温度监测

※采用冷藏车自备的温度监测设备,由驾驶员监测;

※采用经验证的被动式保温箱,由物流公司承诺在时限内送到收货单位。【随意性大,可控程度低】;

※在同一批被动式保温箱中随机放置数个温度记录仪,到货后回顾性查验。

(4)药品流通行业冷链管理现状

① 冷藏药品经营企业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日渐健全。

各企业根据《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建立了冷链管理相关的可操作的制度(SMP)和程序(SOP),从药品冷链经营质量管理入手,制定涵盖了冷藏药品的收货、验收、养护、出库发货复核、送货等具体操作标准。

② 冷藏药品经营企业冷链基础设施设备日渐完善。

各企业根据冷藏药品的特性,重视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设置有冷库、阴凉库、常温库、冷藏车、冷藏箱、双路电源(或备用发电机组)等,严格遵守温度要求,确保冷藏药品仓储和运输的安全。

③ 冷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冷链管理理念落后。

只注重仓储、运输过程的温湿度变化结果管理,忽视了导致温湿度变化的直接、间接因素(如制冷机、库门、冷凝器、电源等)的监管。冷链管理缺乏系统化管理的理念。

※ 冷链管理不注重物流过程,可追溯性差。

即使使用冷藏车送货也只能保证到货验收时,验收员直观地了解药品到货时的温度,在途温度无法即时显示、追溯,更无法得到完整、客观的在途温度记录。在途温度的记录和追溯成为冷藏药品流通环节中的空白。

※ 冷链环境监管技术落后,缺乏实时监管、实时查询和冷链温度追溯的技术手段。

现行制度及所采用的温度检测技术手段其冷链环境监管数据是各企业建立在自觉性基础上的“自我求证”的数据,缺乏科学、客观、公正的第三方监管机制。充其量只能做到根据药品在本企业仓储、运输的温度监测结果,回顾性地判定药品质量合格与否,无法科学地追溯药品在本企业验收入库前的温度状况,更无法获得药品从生产企业成品库出库后的整个冷链储运过程中的客观、可靠的温度数据,即使存在冷链“断链”的事实,也无从知晓。

※ 冷链物流温度保障存在的问题严重

现实中,部分生产、经营企业药品长途运输采用的是泡沫塑料保温箱加冰袋或冰排的被动降温方式。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箱体内温度波动大,受路途远近、环境温度高低、在途时间长短等客观因素影响,采用这种冷链送货方式,货到签收时药品几乎难以达到规定温度要求。

(5)目前国内已经有部分专业经营冷藏药品的批发企业冷链管理理念先进,软硬件水平高,代表了当今中国冷藏药品冷链管理的高水平。

全国各地都有少部分企业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走差异化经营的路子,逐渐积累和形成了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多以经营血液制品、细胞因子、疫苗等冷藏药品为主,所经营的冷藏药品市场份额可达到本地区的40%左右,经营规模达到5~10个亿元左右。

篇3:发展国际冷链物流

6月27至28日, 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13国际冷链物流峰会暨第五届中美冷链物流会议”在重庆举办。林德 (中国) 叉车有限公司携冷库型电动平衡重式叉车E16C亮相此次会议, 为客户带来全新的驾驶体验, 得到广大冷链客户的一致好评。林德拥有出色的产品性能, 特别是三支点式的电动平衡重式叉车E16C, 采用全交流系统, 灵活高效, 带来更小的通道宽度要求和更高的货物稳定性, 能满足客户对冷库叉车高效安全操作的需求。相对于通常工况, 冷库行业的作业环境更为苛刻, 对在低温环境下运行的物料搬运设备有更为严格的要求。作为物料搬运设备的领导者之一, 林德拥有超过50余年成熟的冷库保护技术与经验, 林德冷库保护专用叉车凭借一流的冷库保护改装技术, 细致安全的设计与功能, 卓越高效的操控与性能, 完善稳定的产品与质量, 为客户提供冷链服务, 并与中国冷链行业共同发展。

篇4:构建国际一流中餐冷链物流体系

“中国的消费者渴望新鲜食品”,这句话在我看来是正确的,因为他们追求的是品质,食品安全是中国乃至全球所有消费者所重视的。

这也是普菲斯的冷链体系与食品餐饮行业合作的基础,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同时也满足食品安全行业的工作人员,以及满足餐饮业精英人士的需求。因为大家注重品质,也注重食品选择多样性。这其中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人们现在可以通过技术来获得食品生产各个环节的信息。

易腐食品必须经过所有的重要环节和加工,以保证食品能以安全、卫生和高质量的状态到达消费者手中。全程冷链体系从养殖、加工、物流、仓储到物流,最后由零售窗口提供给消费者,全链条上每一步都有所保证,消费者才能拿到新鲜的食品。

何为食品安全

联合国粮食组织以及世界卫生组织对于食品安全的定义是:食物的妥善操作、制备和储藏,以防止食源性疾病和严重的健康危害。

食品安全基于五大关键原则:第一,防止食物由于人、宠物和虫传染的致病菌而污染;第二,将生食和熟食分开,以防熟食污染;第三,在适当的温度下煮食物到适当的时间,以杀死致病菌;第四,适当的温度下储存食物;第五,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原则。

在五项原则之中,有两个和冷链运输有关:防止污染,在运输过程中存储产品,以及保持适当温度。

还有一个关键词,就是《中国食品安全法》所规定的“可追溯性”。现在这个词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食品安全最重要的根基之一。每位经营者都应该提供这样一个可追溯性的信息,这样才能控制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的挑战

现在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或者是新兴经济体,都存在食品安全问题。每个国家都存在,中国并不是一个特例。很多发展中国家,甚至发达国家,都会出现一些食品方面的丑闻,甚至腐败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成本非常高,会破坏品牌形象,损害声誉。

下面有几个数字,与中国的进出口企业相关:牛肉将从2015年360千吨进口量增长至2020年的430千吨,猪肉则要从670千吨增长至730千吨,禽肉从480千吨增长至590千吨,鲜奶制品将从160千吨增长至290千吨,水果类则从3600增长至4300千吨。但是因为进口资源有限,巨大的需求还没有被满足,零售业还有商业、食品业都有需求。他们需要更多的食品,而且需要食品分销。目前中国在供应链当中存在一定风险,这就尤其要求要保证食品的新鲜性和安全性。

当前人均消费能力正在大幅上升,而且需要总量也在上升。餐饮业在这个领域里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当前正在发展,中国的冷链需求正在发展,而且三、四线城市的基础设施也正在发展。从总体上来说,现行的冷链体系相对落后,有些做法在五年前可以接受,但是在现代化环境中,这些行为是不可接受的,物流业亟待改善。

冷链领域的质与量亟待提高

未来中国冷链新增量将达到850亿美元,但是一方面冷链物流成本太高,未来将依然高昂;另一方面物流效率较为低下,尤以餐饮行业物流效率更为低下。所以建立一流的中餐冷链物流体系势在必行。

目前,在非托盘的配送、装卸平台等方面的不足,以及法律法规方面的限制,比如在北京CBD区域有些车辆不许进入,都使物流总体效率低下,费用高昂。熟练工人总数有限,中国有13亿人,但是在物流领域当中找司机很难,而司机实际上是物流行业非常重要的因素。

另外,仓库也是至观重要。我们发现无论在仓储能力还是储备面积上都已大幅度上升,可是质量却没有得到相应增长。仓库的质量非常重要的,而且他们要获得相关的许可证,否则无法处理相关食品。

上述就是普菲斯冷链体系的趋势和方向。

从五方面达成合格要求

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要有合格的交通运输车辆——冷藏车。一般冷藏温度是5-4摄氏度,温度一旦升高,产品质量就会下降,而且上架时间也不得不缩短。一台合格的冷藏车是怎样的?要合理设计与装备,保持冷冻冷藏食品产品的温度控制;司机要训练有素、见多识广、积极响应且认真负责;车辆要干净、保养得当;最后还有GPS定位和温度数据记录仪。

此外,配送团队也非常重要。他们了解企业的承诺,知道顾客的要求,也知晓产品对于顾客和公司双方面的重要性。例如普菲斯涉及进口和出口业务,而且是和中国市场合作业务,对于每一个步骤就要严格把控。只有这样,当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品质才能维持最好的状态。

篇5:山东省冷链物流发展2

李艳霞

山东行政学院 经济贸易系

摘要:物流要素成本的全面上涨和医改的深入,都使得医药物流必须压缩成本,提升效率。作为医药物流重要组成部分的医药冷链物流,目前发展中存在第三方市场不成熟、信息化水平低等问题,应从加强政府监管、实施药品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建设、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增强人才建设等角度,来提升服务水平。

关键词:药品冷链物流;第三方物流;信息化;标准化 1.药品冷链物流面临的市场环境分析 1.1物流行业整体状况分析[1]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其发布的《2012年我国物流业发展回顾与2013年展望》中指出,2012年物流企业人力成本平均增长15%到20%,燃油价格相当于2000年的3倍左右,过路过桥费占到运输成本的三分之一左右。多数企业资金使用成本超过利润总额,大中城市物流业用地及仓库租金再度上涨。去年1至11月全国重点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6.5%,而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31.6%,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仅为3.7%。总的来说,2012年我国物流要素成本全面上涨,物流企业生存空间进一步压缩。在宏观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大背景下,物流业必须实现自身的“转方式调结构”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1.2医药物流环境

商务部在《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中对医药物流模式提出规划,“现代医药物流、网上药店以及第三方医药物流等新型药品流通方式逐步发展,扁平化、少环节、可追踪、高效率的现代流通模式比重开始提高。”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医药销售将逐步进入微利时代。在此背景下,要求医药经营企业深挖“第三方利润源”,对医药供应链条控制整合,从而压缩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效益。全国重点企业物流统计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医药制造业物流费用率为11.1%。按此物流费用率推算,2010年我国医药企业物流成本大约为1270亿元。而2010年日本医药制造业物流费用率仅为1.44%,比我国低9.66个百分点。如果我国医药企业物流费用率达到日本水平,2010年我国医药制造业可节约大概1000亿元的物流成本。[2]医药企业物流费用率的降低也就意味着利润的增长。1.3药品产业环境

2005-2010 年,我国医药工业年均增长23%。在人口增长,老龄化进程加快,医保体系不断健全,居民支付能力增强,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健康需求逐步得到释放的背景下,我国有望在2020 年以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3]据中国冷链物流网统计,疫苗类制品、注射针剂、酊剂、口服药品、外用药品、血液制品等医药冷藏品的销售金额占我国医药流通企业总销售额中的3%-8%,且上升趋势明显。这意味着作为其流通关键环节的药品冷链物流将迎来发展机遇。[4]

生物生化制药行业是现阶段药品冷链需求的主力。[5]2011年,生物生化制品的工业销售产值达到1515亿元,同比增长26.73 %。在新医改和相关政策的扶持下,未来生物生化制药行业仍将持续增长。在此背景下,药品冷链物流市场将获得强大的推动力量。

综上分析,在我国物流业整体状况并不乐观、生物医药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物流企业要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胜出,必须认识到药品冷链物流这一物流细分行业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对医药冷链物流的理论研究进行梳理,为物流实践服务,应当成为我国物流学界和药品冷链物流从业人员的紧迫课题。2.我国药品冷链物流现状概述 2.1药品冷链物流概念及其特点

药品冷链物流并没有特别精确的定义,一般说来,药品冷链物流即指为满足人们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目的而进行的冷藏冷冻药品生产、储运、批零销售、终端配送等从生产到消费全程的系统工程。药品冷链物流,物流活动的客体是特殊商品--药品,这种商品之所以特殊就在于其会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直接作用;物流活动的特殊性在于必须确保全程低温,不允许出现冷链断链。

药品冷链物流具有多批次、小批量、不可预测、质量标准要求高、监测难度大、物流成本高的特点。这些特点对药品冷链物流市场的发展影响深远,尤其对于冷链物流服务供应商(包括潜在的供应商)来说,认清这些特点是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赢得市场竞争、获取企业利润的基本要求。

2.2药品冷链物流面临的问题

2.2.1药品冷链物流的第三方市场不成熟

当前我国药品冷链物流市场上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很多医药冷链需求方宁愿出资自建冷链物流体系,也不愿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冷链物流的整体投资同常温物流相比要高。这导致国内专业的冷链物流服务商不多,外包可选择对象较少。此外,有不少药品如人血制品等属于需要冷链物流特殊储运条件,托运风险较大,更削弱了冷链物流需求方外包的动力。二是医药冷藏品储运呈现多批次、小批量的特点,很难实现规模化操作,普通企业承接这种冷藏品业务的利润很低,甚至会出现亏损。

上述原因导致我国药品冷链物流第三方介入程度低,市场不成熟,社会资源未得到充分整合。迄今为止,还没有一家企业拥有覆盖全国的药品冷链配送网络。2.2.2冷链储运基础设施设备落后,信息化水平低

目前我国的冷链设施设备不足,突出表现在硬件设施供需缺口较大,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从运输角度来看,运输时被动制冷方式占比较高,所谓被动式制冷即采用冰块、冰排等方式对低温药品进行制冷。这一制冷方式在药品终端配送环节采用的更为普遍。而主动式制冷占比较低,主动式制冷即采用冷藏车、冷藏集装箱等工具对低温药品进行制冷。从仓储角度来看,全国现有冷库中,属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造的比例很高,硬件设施和管理方式难以符合现代物流配送中心的要求。[6] 且这类冷库大多只能发挥仓储功能,在节能环保等方面也存在不少不足之处。目前能够较好地满足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功能要求的冷库并不多。先进完善的硬件设施设备是药品冷链物流优质高效运作的首要前提,这种落后的现状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亟需改进。

从信息化角度来看,我国医药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偏低。信息化水平低主要体现在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的温湿度数据采集和实时预警方面。在当前的药品冷链物流运作实践中,大多通过人工测温、纸面记录等方式采集低温药品存放环境的温湿度数据。这种数据采集方式从采集的时间周期看具有较大随意性,同时数据记录的差错率较高。2.2.3 药品冷链物流的专业性人才匮乏

随着冷链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冷链物流人才成为我国的紧缺型人才,市场呈现供不应求之势。从冷链物流人才的需求类别来看,可分为三类:(1).高端型人才。这种人才一般要求具备较强的战略制定能力,可以对公司的整个冷链网络进行整体性规划,对国家宏观政策、相关行业走势具备较强的解读和应对能力。这种人才在市场上最为稀缺。(2).中级管理人才。这种人才要求会管理、懂技术,能够很好地贯彻执行公司决策,完成公司交付的各项任务。相较于高端人才,这种人才标准放低了,需求量加大了。(3).企业基层员工。一般意义来说,基层员工不应缺乏。但放在冷链物流行业,特别是药品冷链物流行业,要求基层员工懂一定的医药知识,掌握一定的制冷技术,有一定的管理技能,几种要求相叠加,人才选用标准就相对较高。加上当前学校教育偏重理论学习,而企业用人看重实践能力,人才的生产与使用之间出现错位。上述原因,导致基层员工层面也出现了供不应求格局。

3.药品冷链物流质量提升路径

要提升药品冷链物流质量,需要政府部门、医药流通企业、物流协会等多方共同努力,从以下方面加以推进。3.1加强政府监管

政府部门对药品流通的监管可以界定为“政府有关部门对药品生产、销售、使用等各个环节的药品质量、药学服务质量、药品销售机构的质量保证体系等进行监督管理活动的总称”。对药品质量安全加强监管,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是各级政府的责任所在。我国医药行业监管涉及多个政府部门,但以国家药监局及其各级机构为行业主管方。政府对药品冷链的监管对象有两个:一是医药制造企业,一是医药流通企业(含参与到医药冷链物流运作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限于本文的研究范围,笔者仅对医药流通企业的监管进行讨论。政府监管的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要求企业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无论是储运环节、末端配送环节都必须具备所需要的设施设备。(2).要求企业制定完善的冷藏药品管理制度,规范冷藏药品的操作流程、温度异常应急处理流程等。严格执行低温冷藏药品的购进验收制度,增加日常检查养护频次,确保低温冷藏药品质量安全。(3).建立严格的医药物流市场的准入制度,限制不合格者进入医药物流市场,控制恶性竞争。3.2完善并切实落实药品冷链物流标准体系

标准化是药品冷链物流运作实现信息化和规范化的基础和前提。从药品流通角度来看,医药流通要完善两方面标准:(1).药品编码的标准化。药品编码标准化主要是指药品包装条形码的规范化标准化。目前,目前医院及药店销售的药品,在使用的药品外包装上没能做到100%使用条形码,即使已经使用条形码的药品,各生产厂家也没有规范统一,问题药品的追溯相当困难。同时,这与经济社会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不够协调。对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应当尽快制定统一的、适合医药行业应用的条形码标准或规范。对制药企业生产的药品,无论是用于药店还是用于医院,都必须在外包装上采用统一的条形码。条形码上应当包含国家药品编号,生产厂家编号,使用期限和药品批号等信息。为便于流通、销售和零售,对药品从外箱到内包装,再到销售单元,及至最小使用单位的包装上,应当使用有区别的条形码,以便于不同环节的管理。(2).药品冷链物流的标准化。药品冷链物流标准可分为四个部分:服务标准、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和信息标准。[5]其中,服务标准是核心,是其他标准发展的根据。2012年底,《冷链物流分类与基本要求》(GB/T28577-2012)、《药品冷链物流运作规范》(GB/T28842-2012)等药品冷链物流运作的国家标准相继出台。新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将于2013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其中也着重强调了药品冷链物流的管理和提升。虽然药品冷链物流运作的标准体系在快速推进,但是与市场的需求之间还有不小差距,还应进一步对药品冷链的具体细分行业出台操作规范。如对血液制品、疫苗等出台具体的冷链物流操作规范。

需要指出的是,标准化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并不代表在医药流通领域就能够得到切实应用。要使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在现实中得到切实执行,仍需政府监管部门、物流协会等组织机构在企业里对相关理念和各种规范加以宣传推行,使企业重视标准化和规范化,并在药品生产和流通领域真正落实。

3.3加快药品冷链物流的信息化建设

药品冷链物流运作的信息化建设,就是要广泛推广应用网络技术,通过先进的RFID技术、GPS技术、无线通讯技术及温度传感技术的有机结合,对低温药品的存放环境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这不仅有助于保证药品的质量,还可以实现医药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医院、防疫站、卫生所、医药冷藏库等整条供应链上下游各节点的信息共享,可以提高整个链条的稳定性。在低温药品的生命周期管理中,冷链的连续数据很重要,为达到冷链商品在运输、存储、配送过程的无缝冷链监控目的,可通过RFID技术对低温商品在库、出库、运

输、交货、回库等各环节进行温度监控,确保低温药品处于全程冷链环境之中。此外,RFID技术还可与冷藏箱使用相结合,实现多批次小批量低温冷藏药品单品级别实时温度管理。3.4加强药品冷链物流设施设备的研发使用

药品冷链物流所需要的冷藏车、疫苗运输工具、冷库、冰箱、冷藏箱、冷藏包、冰排及安置设备的房屋等建设配备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体物流运作水平。为使药品冷链物流运作质量提升,加强恒温恒湿冷库建设、冷藏车(箱)研发升级连接等设施设备体系的配套完善,对提高我国药品冷链物流的整体运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对药品冷链物流的设施设备研发使用,有以下两点需要注意:(1).标准化建设。对物流作业中使用的设备、包装、运输、装卸工具、使用的托盘等要进行标准化规范。如保温箱保温性能存在差异,影响冷藏药品的质量,需要统一标准规范。(2).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研发改进。针对目前药品冷链末端环节“小批量、多批次、多品种”的现实情况,应大规模改造和更新现有的冷链运输和仓储设备,发展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的小编组机冷车,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货源运送的需要,同时积极发展机械冷板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3.5培育药品冷链物流第三方服务供应商

第三方物流是社会分工细化的产物,是物流行业的发展方向。从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的需求导向以及企业长期发展来看,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未来参与冷链物流市场服务的主体。低温药品对物流服务品质的要求很高,从各个制药企业来说要拥有全方位、门到门的物流能力是不现实和不经济的。此外,制药厂的低温产品要辐射全国,也必须借助于拥有强大冷链网络覆盖能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从而使低温药品的冷链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要培育药品冷链物流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有以下两点需要注意:(1).完善药品冷链物流行业的准入标准,为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进入市场提供清晰的参照物;(2).大力鼓励规模企业进入,实现行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尽快形成完善的服务网络,不鼓励更多的小型医药物流企业产生。这样,才会在降低低温药品物流服务成本的同时提高物流服务品质,使低温药品质量在物流链条上得到保障。3.6药品冷链物流人才供应体系建设

人才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唯一动力源。药品冷链物流行业从业人员应当是医药、制冷、物流管理等各学科都涉及的复合型人才。药品冷链物流人才体系建设,应从三个方面开展:(1).高端人才体系建设。要满足企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有两种路径:一是企业内部培养,有针对性选择企业中层骨干,实施“接班人”计划。这样做的好处是对企业的认同感强,弊端在于视野可能不够开阔;二是从外部招聘。外招而来的高端人才,视野较为开阔,会给企业带来一些新的理念和做法,但是要注意所招人才与本企业在文化(价值观)方面的兼容性问题。(2).中端人才体系建设。企业中层人才承上启下,位置十分关键。对于中层人才,应以企业内部培养为主。如采用竞聘、轮岗、到高校脱产培训等方式让基层优秀员工脱颖而出,成长为企业中层骨干。(3).基层人才体系建设。企业基层员工多由应届毕业生招聘而来。鉴于当前高等教育教学与企业对人才现实需求之间的脱节,企业一般难以招到十分满意的人才。对此,校企双方要加强合作,如采用“订单式”培养、“校企合作”培养等方式使学校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方式,同时可以使学生提前适应现实工作环境,做到毕业后能够很快对工作上手。4.小结

药品作为直接作用于人体的特殊商品,其安全性在任何时期都不能忽视。尤其随着温度敏感性药品比例的增多和市场规模的扩大,药品冷链物流水平的提高刻不容缓。文章分析了药品冷链物流市场现状,指出了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如何提升药品冷链物流水平给出了可行建议。应该看到,尽管我国药品冷链物流水平较之以往有了巨大提升,但是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较还存在很大不足,药品冷链物流发展之路仍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0.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年鉴2012.p113-114 1.(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篇6: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现状调查总结

冷链物流的对象特性决定了冷链物流与保障我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息息相关。比如,一些必须冷藏蔽光储存的活菌制剂,如果不能严格按照冷链物流标准执行,就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对于事故单位则更是致命打击。还可能因此诱发群体性重大事件的发生。虽然法律法规对于医药行业、食品行业、危化品行业的约束和控制极为严格,在研究生产环节上,我国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但在低温运输上温度得不到保障,常常断链,使得产品在最终使用时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从维护我国人民权益,提升人民生活品质角度也需要冷链物流。生鲜易腐产品等冷链物流配送的货物通常会在运送的过程中由于温度、时间等原因会使货物品质逐渐下降,甚至一些产品品质达不到食用标准时,由于不具备快速检测手段等原因,人们在购买时从表面上仍然无法鉴别,这就造成人民生活品质的下降。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我国人民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逐步加强,隐藏在背后的冷链物流逐渐透明化也成为必然。

对冷链物流涉及范围的基本认识,我国目前冷链物流的产品标准、技术或管理标准,包括已经公布的和正在制订的,全部加起来也仅仅有11项。其中,超过10年的1项;超过5年的1项;最近两年公布的4项;正在制订的有5项。标准工作基础处于空白阶段。关于什么是冷链物流,冷链物流如何分类等基本内容还没有搞清楚,根本谈不上标准体系。

标准的制定一方面要符合行业发展规律,另一方面要适应社会需求。在一个行业相对成熟,或者说有了需求以后,就要抓紧制订或修订。我国有关行业统计显示,由于冷链物流不完善,造成我国在初级农产品方面的损失巨大的现实。但是到目前为止全面的统计工作还没有开始。特别是直接关系人民生命安全方面的统计还没有。这是非常重大的问题。

另一方面,冷链物流不同于其他内容。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和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的问题,也关系到我国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问题,以及节能和环保等多个延伸问题。但是,冷链物流因为隐藏在消费者所能接触的产品背后,一直没有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比如:我们吃的食物可能是已经接近腐败的程度了,但是我们可能无法觉察。孩子打的防疫针可能由于冷链系统的断链而已经失效,很长时间之后孩子出现问题了,我们却无法追寻问题出在了那里!这样,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社会难以形成真实的需求。不是没有需求,而是由于信息不对称而淹没了真实需求。

由于物流的核心是服务。所以,冷链物流的核心是冷链物流服务。冷链物流标准是服务链上的相关标准。这里就涉及冷链物流的基础标准,包括:技术、管理、信息、服务等。服务标准则与冷链物流过程密切相关,也和冷链物流企业的密切相关。由于冷链物流以保证产品品质为目标,最后的标准就会分解到具有类似品质和环境要求的产品大类或小类了,甚至可能到单品。我国冷链相关企业要成为我国冷链物流相关标准的直接参与者和制订者。因为标准的执行,实际是一个利益调整的过程。也是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

行业标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逐步发展的。一是要从现有的标准推广做起,不能等都出台了再做。二是尽快展开行业研究工作。特别是关系人民生命安全的和行业急需的标准项目的制订工作。

从冷链物流的过程和冷链物流服务的对象范围看,冷链物流标准推广工作涉及我国国家计划管理(发改委)、商务管理(商务部)、行业管理(农业部、卫生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质量检验检疫(国家质检总局)、市场管理(国家工商总局)等多个领域。

产业链上的利益调整,可以靠市场化的方式,企业会从中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而政府部门之间可能会困难一些。但是,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原则下,我国相关政府部门之间会更多的尊重社会整合的结果。

标准是一方面,当前我过冷链物流方面还存在一些其他问题:一是完整独立的食品冷链体系尚未成形。从整体冷链体系而言,我国的食品冷链还未形成体系,目前大约90%肉类、80%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冷链物流发展的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食品产业的发展。二是食品冷链的市场化程度很低,第三方介入很少。我国易腐食品除了外贸出口的部分外,国内销售部分的物流配送业务多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食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食品冷链的成本和商品损耗亦很高。

三是食品冷链的硬件设施建设不足。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由此产生两个直接后果,第一个是易腐食品特别是初级农产品的大量损耗,由于运输过程中损耗高,整个物流费用占到易腐物品成本的70%,而按照国际标准,易腐物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超过其总成本的50%。第二个是食品安全方面存在巨大隐患。

四是食品冷链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由于我国农业产业化程度和产供销一体化水平不高,虽然产销量很大,但在初级农产品和易腐食品供应链上,既缺乏食品冷链的综合性专业人才,也缺乏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因此在一些局部发展中存在严重失衡和无法配套的现象,整体发展规划的欠缺影响了食品冷链的资源整合以及行业的推动。

篇7: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难点与突破点

近日,在广州召开的“第四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期间,由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冷链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广东冷藏运输发展专题论坛”也在同期召开,来自日本、台湾及国内的冷链企业和专家共同探讨了目前中国冷链市场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其中,暨南大学现代流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海权对中国的食品冷链发展提出以下方面的见解与意见。

难点:食品冷链体系尚未成形

陈海权认为,从整体冷链体系而言,中国的食品冷链还未形成体系,无论是从中国经济发展的消费内需来看,还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都十分明显。目前大约90%肉类、80%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冷冻食品产销冷链情况稍好,但由于部分产品流入集贸市场拆零散买,冷链存在中断现象。

针对这种现状,陈海权表示国内冷链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

一是冷链经营主体出现问题。主要表现在:食品冷链的复杂、投资大。由于食品冷链是以保证易腐食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所以它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投资也大。而目前我国的冷链系统还只是一个早期的冷冻设备市场,掌握的冷链技术在很多食品种类上还不能完全应用,相对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很大;没有建立生鲜经营管理体系。据他介绍相当部分企业始终未能有效地建立生鲜经营管理体系。商品结构和销售策略定位不清晰,导致毛利偏低,损耗难于控制;没有整合生鲜食品的产业链。企业无法有效整合生鲜经营背后的各种资源。随着规模扩大,整体经营成本难以得到控制,“规模反而不经济”。同时企业也未能解决生鲜商品结构日趋严重的同构化和产品更新问题。

二是冷链设施和监管机制不完善。他还认为,国内冷链设施设备严重不足。目前,我国易腐物品装车大多在露天而非在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80%-90%的水果、蔬菜、禽肉、水产品都是用普通卡车运输。仅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损失率就达25%-30%,损耗量居世界首位(可以养活2亿人的营养基本需求),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输的。造成这种窘境的直接原因是我国冷链设施和冷链装备严重不足,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提供低温保障。

陈海权介绍,我国冷链的实施没有国家或行业的专项标准。但只有一些大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自己制定的一些标准,诸如冷藏链中对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没有强制要求执行。因此,在监管上也是空白,法律法规有待完善。缺乏具有执行力的食品质量监控体系。

第三方食品冷链物流发展滞后。陈海权在会上表示,中国易腐食品除了外贸出口的部分以外,大部分在国内流通的易腐食品的物流配送业务多数都是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食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大大影响了食品物流的在途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食品冷链的成本和商品损耗很高。

他认为食品冷链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由于中国业的产业化程度和产销一体化水平不高,从行业的初级产品来看,虽然产销量巨大,但在初级产品和易腐食品应链上。易腐食品的时效性要求冷链各环节必须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目前,我国缺乏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缺乏食品冷链的综合性专业人才。

产业配套设施建设的误区。据陈海权介绍,在冷库建设中就存在着重视肉类冷库建设,轻视果蔬冷库建设;重视城市经营性冷库建设,轻视产地加工型冷库建设;重视大中型冷库建设,轻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等非常严重的现象。

两大突破点

陈海权认为中国食品冷链发展需要突破两方面的障碍:一是要实现农产品现代化与现代流通体系接轨。中国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产品标准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农产品保鲜加工是农业生产的延续,是农业再生产过程中的“二产经济”,更是农产品与现代流通体系接轨的关键环节。二是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正带动着以肉类、水果、蔬菜及水产品、奶类为代表的食品冷链保鲜市场的急剧升温。食品安全问题,只有通过优化、改造农产品流通渠道和流通方式,建立可追溯的农产品质量信息管理体系,最终解决食物安全问题。

据他介绍,发达国家把产后贮藏加工保鲜放在农业的首要位置。如美国农业总投入30%用于生产,70%用于产后加工保鲜,意大利、荷兰农产品保鲜产业化率为60%,而日本则大于70%。产后产值与采收时自然产值比,美国为3.7比1,日本2.2比1,而我国仅为0.38比1。

陈海权表示,国际上比较成形的食品冷链有两种模式:一是以企业为主体食品冷链体系,这种模式在美国、日本和西欧比较普遍,日本7-11是其中的代表;二是以保证大量食品的一般质量、降低在途损耗的价格与品质模式,这种模式一般为发展中国家采用。他认为中国食品冷链可以采取企业导向型或平台导向型两种发展模式:企业导向型依靠农业龙头企业和大型食品企业,发展以核心企业为轴心的食品冷链体系,串联供应链上下游,逐步形成覆盖分类食品产业的冷链保障体系。平台导向型是建设连接农产品主产区和消费地的食品冷链主干网络,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

陈海权强调超市需要配置生鲜加工配送中心,配送中心可以有效整合生鲜供应链的资源,实现加工生产和销售环节适当分离。在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上加强成本核算和流程控制,并从强化产品跨区域性经营和自有加工产品的差异化经营上寻求新的利润支撑点。

最后,陈海权认为中国食品冷链变革需要三位一体化,一个国家的食品冷链保障体系建设,单靠任何一方都是难以有效推进的,它需要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通力合作。政府应当制定食品冷链发展的政策环境和鼓励措施,加强行业规划的方向性引导;行业协会应发挥沟通协调作用,制定并落实行业整体规划和行业规范;企业应根据市场规则具体运作,合力推动中国食品冷链的逐步发展。

家乐福冷链保鲜措施

家乐福货品的新鲜是与其精细的商品采购营运制度分不开的,“Reteil is detail”(零售就是细节)就是形象的写照。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需要采购、存货、销售等环节的密切配合,在营运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加一个控制点。

采购和内部监控

采购是保证生鲜食品质量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家乐福对于生鲜食品有严格的采购标准。这些采购标准基本上是通过严格的挑选,家乐福会在当地建立稳定的供应链,有专门的供应商及时供应货品。在内部监控方面,家乐福中国区总部设有专人负责全国各分店商品的检验,每隔两个月要对每个分店的商品质量、库房、卖场和服务等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分析。

自有生鲜品牌的开发

“家乐福质量体系”是家乐福生鲜自有品牌,是具有最好的质量和安全保障生鲜。该产品本着长期合作的关系以确保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符合特定的质量水准。产地和类型及可追溯性是供应链的质量主要体系。已应用质量体系的定牌产品有:猪肉、三文鱼(鲑鱼)、柚子、荔枝、苹果、橙子。

库存控制

库存控制是生鲜食品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保证商品的新鲜度,必须做到一次订货量要适当,订货频率要高。家乐福针对不同的生鲜食品,设定不同的库存量,当天卖不出去就扔掉。即使有的货第二天可以卖,但这种货不符合家乐福的存货标准,一定要扔掉。

订货

每个店都根据电脑反映的销量来订货,尽可能做到零库存。同时,家乐福尽可能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来最大程度减少缺货现象的发生,平时各门店都指定了相应措施,及时反馈缺货信息,此外还安排专人负责卖场巡视,掌握存货动态。为确保安全库存,家乐福尽可能选择当地最优秀的供应商,使其能在规定的配送时间内及时补货。

保鲜设备

篇8:发展国际冷链物流

2008年首次举办便获成功的亚洲物流信息化国际峰会将于今秋10月27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再次隆重举行。作为2009亚洲物流展同期活动, 本次峰会将以更专业的办会模式、更权威的信息发布, 为市场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峰会将聚焦当下备受关注的冷链物流和化工物流展开专题论述, 近2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冷链物流、食品生产、化工物流等企业的决策者和商业巨头将应邀参加会议, 分享海外企业的先进理念, 共商发展和提高中国的冷链物流和化工物流, 并为探索日新月异的现代化企业物流提供一体化的信息解决方案。

2009亚洲物流信息化国际峰会由汉诺威展览 (上海) 有限公司主办, 并得到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德国弗劳恩霍夫物流研究院等国内外众多机构的大力支持, 充分体现了峰会在专家业界的非凡影响力。相聚十月, 相聚上海!两大产业盛事的联袂登台, 必将为本次峰会的参与者提供一个深入了解亚太地区物流和信息技术产业的理想平台和无限商机。

有关参会注册及赞助事宜, 请登陆网站www.logisticsandict.com或联系组委会获取更多详情。

篇9:中国冷链物流现状与发展

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年会已成功举办3届,会议已成为政府深入了解行业状况、推动冷链市场信息流通、提高企业运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保障食品安全、引导企业奉行绿色冷链与低碳节能的良好产学研交流平台。冷链物流行业的相关政府领导、行业专家,以及国内多家冷链企业、食品成品企业领导都参加了此次会议。全国政协原常委、北京市政协原副主席、北京物资学院王之泰教授和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国资委原国有企业监事会解思忠主席在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会议通过政府部门对宏观经济走势及冷链产业政策的分析报告,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提供政策理论依据;知名生产商贸企业和冷链物流企业共同总结盘点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展望2012年的发展前景并进行规划;围绕当前企业迫切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通过专题演讲和互动交流,为各企业释疑解惑,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服务质量。通过本次年会,也让我们看到了目前冷链物流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我国冷链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建立起了大规模的现代化冷链体系,虽然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是,我国的冷链物流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1.完整独立的食品冷链物流体系尚未成型

从整体冷链体系而言,我国的食品冷链还未形成体系。目前大约90%肉类、80%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冷链发展的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食品产业的发展。

2.食品冷链的硬件设施建设不足、技术含量低

我国冷链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由此产生两个直接后果,一是易腐食品特别是初级农产品的大量损耗;二是食品安全方面存在巨大隐患,冷链物流中缺乏有效的监管力度和科技手段。

3.缺乏冷链行业标准推广和执行方面的监测监管

由于政府对冷链的重视程度不够,冷链的行业标准制定缓慢且没能有效普及推广,可以说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冷链标准体系。此外,政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不健全,国家冷链物流监管体系的建设速度也有待提高。因为只有对冷链各环节标准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管,才能使得标准得以更加彻底的实施和推广。

4.冷链的市场化程度很低,缺乏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

冷链物流需要先进的设施和严格的管理,食品企业通常把产品委托给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输。但目前我国流通领域缺少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缺乏行业的规范,引起各物流企业间进行恶意的价格竞争,不利于冷链的发展。

5.对冷链的认识程度不够,造成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小

当前,我国相关政府部门主要是从节约的角度考虑冷链物流的发展意义。而对于完善冷链物流,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建立开放的冷链物流系统,保障人民的知情权,维护我国人民权益,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意义则认识不足。对于建设冷链物流系统,还涉及到能源节约、需要系统合作等问题,更没有多少考虑。此外,加工企业、物流企业、商超及零售终端等冷链的各环节对冷链的认识也不够全面,而民众对冷链的认识也还只是停留在冷藏车和冷库的层面上,民众在购买农产品、肉类、乳制品等一系列需要温度控制来保鲜的产品时,一般只考虑产品是否物美价廉,并没有认识到冷链对保障食品安全和品质的重要性,自然不愿意为冷链食品支付较高的费用,对冷链建设的参与性也就不高。

6.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目前仍处于力量分散、竞争无序的起步阶段

因为冷链物流的服务对象涉及初级农产品、加工食品、医药生物等不同领域的多个品类,而我国相关行政管理体系划分具有产业所属、部门所属的特点,这些都造成行业资源分散、竞争无序等问题。

关注冷链物流推进我国冷链物流健康发展

要解决冷链物流出现的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要构筑冷链物流管理信息化平台。鼓励相关企业建立、运营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医药冷链信息平台等,运用物联网等高新技术手段实现各职能实时监控。政府通过创新基金、政府补贴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一定资金支持。

同时,政府还要先期引导,加大物联网相关技术的产业应用。在涉及民生领域、有政府监管需求的社会公共安全管理,如药品、食品的冷链物流等领域应用上先行先试,再逐步应用到公共服务市场、到行业与企业应用市场、到个人家庭市场。由政府先期引导,逐步发展到成熟并具有规模的市场,实现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

还要完善监管体系,形成安全冷链物流标准。制定强制性行业标准,药品编码统一标准等,保证冷链物流技术实施标准化,严控冷藏链各环节的运行状况,保证各环节食品质量安全。

此外,政府还应出台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发展相关扶持政策。为了尽快推动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必须尽早制定和实施科学、有效的宏观政策。

更重要的一点是,要高度重视科技对推动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和硬件建设水平,加强生产、储藏、加工、运输、销售各节点技术的改造与升级,全面推动中国农产品冷连物流跨越式发展。

未来冷链物流的发展趋势

2011年,国家“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在党中央的部署引导下,我国各项建设事业全面展开,在冷链行业,很多冷链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各地纷纷上马。国务院明确提出,各地要“加快建设以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农产品冷链系统”,国家发改委出台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对于构建现代食品物流体系,促进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上一篇:测量三角形螺纹下一篇:汉字笔顺基本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