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专业毕业总结

2024-05-04

体育专业毕业总结(通用6篇)

篇1:体育专业毕业总结

2021年体育教育专业毕业实习总结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2021年体育教育专业毕业实习总结

为期两个月的体育教育实习即将结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和学生们的配合下,我按时完成了各项工作,学会了如何与学生们相处,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加强了语言沟通能力,提高了___协调能力。现将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实习基本情况

熟悉环境服从安排。初次来到所实习的中学,首先熟悉学校环境,听取指导老师的安排。我被安排为高一年级四个班的体育实习老师,每周负责五个班级的体育课,课时为小时。

按照学校实习大纲,备好课,做好详细的课件。由于我负责体育教育,平常在教室里上的理论课较少,上课内容主要以体育锻炼和运动游戏为主,为此我更注重体育项目的锻炼,力求将每个动作做到最好。准备好充足的游戏项目,带动学生人人参与的积极氛围。

讲课与听课。由于新来实习,学校安排资深老师来考察我们教学的基本素养和技能,所以刚开始上讲台讲课,心里非常紧张,生怕出错误。再___的备课在实际讲台上却发挥不了___的效果,刚开始的讲课显得死记硬背式的枯燥无聊,学生们的积极性严重受到冲击,这给我带来前所未有的紧张,后面在指导老师的纠正下,慢慢步入正轨。

体育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要照顾好学生们的安全,带动人人参与锻炼的氛围,真正达到让学生身心都得到放松和锻炼的效果。刚开始,由于缺乏经验,不知如何开展教学工作,让学生乐意参与。通过参加其他老师的听课和多次的教学实践,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来,发挥了应有的效果。

二实习感受。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一名受欢迎的体育教师,需要个人独特的人格___力和广博的文化知识以及扎实的体育专业技能,更需要的是对学生的爱和尊重。根据学生的不同体育特点,设计针对性比较强的教育内容,让不善于运动的学生善于运动,让善于运动的学生乐于运动。要充满爱地真正为学生体育学习上排忧解难,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三自身不足。

一是工作热情不够高涨,课件制作不够认真和创新。

二是上课内容不深刻不专一。三是学生氛围未带动起来。四是班级管理和___能力有待加强。五是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两个月的实习,让我深刻意识到人民教师的光荣与责任,也深感体育教学在中学阶段的重要作用。教学质量的好与坏直接与教师紧密联系,所以,成为一名合格的受欢迎的体育教师,我还需多方面的不懈努力。

范文仅供参考

感谢浏览

篇2:体育专业毕业总结

体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撰写内容

一、题目来源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四、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

五、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六、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如工具书、计算机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撰写内容

一、题目来源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四、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

五、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六、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如工具书、计算机辅助设计、某类市场调研、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条件等)及解决的办法

七、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八、开题报告参考文本: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 毕业论文范文在线 / 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

一、题目来源社会实践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他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假如一个人对体育活动感兴趣,他就会积极参加,热心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充分的情绪体验,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在体育课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还有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每到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总会找出种种借口向老师请假不上课或根本不到课堂上课。但假如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有了兴趣,他们就会把学习与体育锻炼作为自身的需要,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克服主观困难,以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为广大体育教师寻找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提供参考,同时对于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调动学生在体育课或体育活动中的积极主动性具有一定的意义。

三、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马启伟.体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苏梅青,卢勤.浅谈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0,4(35)续志红.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4(18):77-78 谢月芳.关于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分析.http://.cn 顾久贤.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机械职业教育.2004年第4期 丁文武.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网博雅刊第二期 罗士达,王立冲.如何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2(19):107-108 浅议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121学校体育网(理论研究)缪本海,叶条凤.我院新生体育课的兴趣现状调查与分析.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8):77-78 王天惠.体育兴趣的培养与激发.济宁师专学报.1999,6(20):52 杨宁宏.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青海教育.2004年第1-2期 卫洪斌.体育课激趣感悟.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8):97-98 杨国红.体育兴趣与培养.理论观察.2004,5 叶钢.体育兴趣的激发与培养.陕西教育.2005,12 尚立文.鼓励性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妙用.青海教育.2004年第1-2期

四、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就现在来看,国内外研究此课题的很多,如:美国心理学家戴克提出的三大定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明确提出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这一理论对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很有价值。在日本,学校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从组织教法和安排上,越来越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在美国和北欧一些国家的体育课以学生为主,尽情发挥学生好动的天性激发课堂气氛,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这些国家的体育课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注重课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体育锻炼。现在国内对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和体育兴趣的培养相关的研究很多,如:谢月芳在《关于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分析》中分析了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她认为中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有自身和外部两方面的原因。而关于体育兴趣培养的研究比较多比较杂。

五、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本课题的研究,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从中学体育教学实际出发,提出对于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的较新观点,以便为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推动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中学生体育兴趣的现状; 2.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 3.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对策。毕业论文范文在线 / 需重点研究的是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及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并积极主动的去参与体育活动。

六、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如工具书、计算机辅助设计、某类市场调研、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条件等)及解决的办法 1.查阅相关文献,要求图书馆对我们开放。2.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要求学校机房对我们开放,给予我们足够的时间。

篇3:体育专业毕业总结

体育教育专业是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的主干专业,也是我国体育院校开设最早的体育类专业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为我国培养了大批高质量的体育师资人才,同时对其他体育专业学科的建设和各类体育人才的培养起到了不可忽略的引领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快,国内创办体育教育专业高校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之基础教育的收缩融合,导致体育师资的需求逐渐趋于饱和,人才市场开始出现激烈竞争的场面,体育教育人才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早已打破单一的体育师资走向开始向临近的行业发展,甚至跨出自身体育领域。严峻的就业形势对人才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课程体系是影响人才培养的关键。体育教育专业专业课程体系内容设置的合理与否关系着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因此,深入研究与体育教育专业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有利于提高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改善就业现状,增加毕业生的就业途径,也是关系到我院长效发展的大问题。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04、08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2010、2011两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作为调研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期刊网、国内外体育官方网站等查阅有关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培养模式、课程改革的研究文献60余篇,并结合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相关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依据。

1.2.2 统计法

采用EXCEL对调查问卷和西安体育学院2010、2011两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流向进行分类统计,得出一次就业状况。

1.2.3 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研究需要,分别对毕业生、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和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

1.2.4 逻辑分析法

根据本研究需要,对相关的资料和数据进行逻辑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2010-2011届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2.1.1 2010-2011届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表1)通过分别对2010-2011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整体就业现状进行统计,从表1可知,2010—2011届毕业生人数分别为506、483;就业率为92.09%、86.54%。在这种激烈的市场岗位竞争中,西安体育学院已经基本保证了就业率目标的实现,似乎就业率还很乐观,但是随着随后专业层面上整体深入考察以及就业流向等调查统计,发现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面临着一定的就业危机。

2.1.2 2010-2011届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流向从表2和图1中可以看出,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流向主要集中在中专及中小学、考取研究生、进入其他企业单位这三个就业领域,而且明显看出其它企业单位占得比重较大,远远大于专业对口的教育领域。

2.1.3 2010-2011届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地域现状通过调查和统计,结果表明,2010、2011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地域相对集中,仅仅分别有60人(考取研究生27人)、49人(考取研究生35人)没有回到生源地,超过80%都回到生源地。其中,有相当数量毕业生为获得比较好的工作单位宁愿利用熟悉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而回到乡镇。

2.1.4 2010-2011届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调查尽管我院2010和2011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超过89%,但高就业率的背后也隐藏一定的问题,通过调查有近40%的毕业生对现有工作表示不太满意或不满意。这种状况值得深思,它不仅涉及政策制定、体制改革和机制建设的问题,也涉及到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衔接的问题,需要办学者、就业者的就业观念和意识从追求高就业率向追求高就业质量转变。

2.2 影响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因素分析

2.2.1 就业难与高就业率的矛盾

从表1可以看出我院2010-2011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较高,达到89.3%,表面上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但从表2的流向统计表又可以看出,真正“专业对口”比例却不容乐观。通过调查,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最理想的职业就是专业对口的教师和体育管理人员,而在现实就业中,这个比例还不超过25%,抱着“既然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先随便就业”的毕业生占相当一部分,在其他企业单位就业的有一半的毕业生都会进行二次就业选择。因此,在高就业率的表面下,体现的还是就业形势严峻。

2.2.2 社会需求对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质量的要求提高

毕业生是学校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有本身特有的质量指标,这里的毕业生质量可以从就业能力体现。就业能力主要有三个构成要素:(1)基础实践能力——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前提,包括人际交往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获取知识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2)知识拓展能力———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关键,即知识的开拓与扩展能力,表现为知识的广博度。(3)创新能力———大学生顺利就业的核心,指敢于冲破传统思想和陈腐观念的束缚,在工作中提出新理论、新概念,发现和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局面的能力。(1)调查发现:超过一半的用人单位要求大学生具备各种实践能力,其中用人单位看重的是沟通能力;50%的用人单位最看重大学生的知识广博度,其次是专业知识;65%的用人单位要求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而通过对毕业生的调查,用人单位的这些要求恰恰是毕业生自身感觉欠缺或有待提高的能力素质。

2.2.3 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课程设置影响

通过对毕业生问卷或者电话调查发现,毕业生对体育教育课程设置的有不同程度的不满意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专业课程设置相对独立,学生知识结构单一;专业培养目标单一,不能满足社会对体育人才的多种需求;专业理论课相对独立,学生实践太少;缺乏培养学生“师范”技能的课程等。虽然学院在2004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经过修改制订了2008人才培养方案,这次新的培养方案解决了2004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方面,但调查说明目前我院在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对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进行进一步深思熟虑的完善和发展。

2.2.4 个人择业观的影响

通过调查,我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在择业时,期望值较高,对自己的定位不清楚,价值标准趋向于商业化。大多毕业生的就业意向是高等院校、大城市和富裕地区,对亟需人才的经济欠发达地区考虑较少,宁愿留在生源地大城市和富裕地区的企业单位,也不愿专业对口地去农村及偏远地区中小学。这也是本研究表2中所体现的就业流向集中在其它企业单位的重要原因,同时,就业流向统计表也反映出城市学校以及高校对体育师资的需求已趋于饱和,而这一流向的集中相对造成了体育教育专业人才流动的无序性和浪费性。

2.2.5 毕业生自身素质的欠缺

当今就业难的形势下,通过调查,进入国企、事业单位、教育领域的毕业生有将近一半是通过亲戚朋友等社会关系就业的。这种利用关系寻求工作的现实情况,不仅形成了不良的就业环境,也让毕业生开始形成认为找工作择业就是通过关系的观念,从而对自身的要求降低,对自己应该掌握的技术技能不重视,造成自身素质的欠缺,在真正公平竞争中失去应有的竞争力。

3 对策分析

3.1 完善现行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

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是本专业设置的基础,专业的培养目标规定了该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达到的要求。因此,研究完善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制定体育教育专业专业指导性规范的基础,也是实现体育教育专业科学发展的前提。我院现行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2008年修订的,其内容为: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体育教育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体育科学研究和体育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现行的培养目标落脚点在“应用型专门人才”,也就是指体育教育人才,这与当前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还有一定差距。另一方面,现行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存在“繁化”的现象,随着体育专业建设的规范和社会对高级专门人才需求的转向,培养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自身发展,因此,有必要对现行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

3.2 建立厚基础、宽口径的课程体系,培养“多专多能”的复合型的通用人才

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的已经来临,通才教育理念已成为与“普及化”时代相适应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复合型的通用人才在社会经济和人才浪潮中才具有竞争力。所以,我院要构建厚基础、宽口径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在进行人才培养时要坚决实施“多专多能”思想,培养出具有灵活性、宽知识面、思路开阔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使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成为全面的、和谐发展的、有教养的“具有广泛专业知识的专家”,这样才能使毕业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有利于我院的长效发展。

3.3 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目前社会需求对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要求提高,在从事实际工作中要求正确运用科学方法,并能综合并创新地应用所学知识。我院应加大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习阶段的监督力度,延长实习时间,改革实习方式,可分阶段几次进行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在教育观摩和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最终达到独立科学的进行实习实践。另一方面,要增加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并有计划组织学生参加其它社会实践活动,如裁判工作、社区体育指导工作等,使学生自如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提高学生的适应力和竞争力。

3.4 改革就业指导课程,让学生学会准确自我定位

在当前这个人才济济的年代,改革就业指导课程,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转变择业观,降低期望值,学会给自己定位。可以从树立“终生学习”的正确信念,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准确定位,让学生及时了解就业政策信息、各种社会需求及要求,开展求职技能培训和指导等方面进行改革。

3.5 构建就业信息反馈系统,加强质量跟踪

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和完善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反馈系统,提高信息的吸收能力和管理水平。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关系,加强毕业生质量跟踪,及时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并从反馈的情况中分析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同时,要积极加强与友好用人单位的联系并不断拓展新的用人单位,掌握社会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保证学生在就业时能够充分获得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不断拓宽就业渠道。

4 结论与建议

4.1 体育教育专业在新形势下,应依据社会发展现状,结合地域经济及学院本身的特色,科学合理地设定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4.2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以市场和专业建设自身的发展为导向,适当调整课程体系的内在结构,兼容整合课程目录和课程内容,以期适应社会对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需求。

4.3 加大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践环节的比重,注重实践环节内容的安排,积极开展社区、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的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加快与社会融合提供平台。

4.4 积极适时的开展就业前的各项指导工作,加强学生专业思想教育,转变就业观念,形成积极正确的就业观。

参考文献

[1]白文飞,徐玲.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2,38(3):52-55.

[2]张萍.成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调查分析与课程改革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10):92-94.

[3]张孟红,王军,关新枝.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和社会需求现状调查分析[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11(3):62-63.

[4]苏明理,李靖等.论高等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未来[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3)35-37.

[5]霍红,欧雪松,蒲鸿春.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走向与课程体系改革[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3(29):79-81.

篇4:体育专业毕业总结

(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摘 要:运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我国6所高校824名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毕业生的整体就业率较为理想,但是在社会体育领域中就业的比例较低。毕业生就业较多的部门依次为学校、企业、公务员和街道。在经济发达地区,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已经形成,超过半数的毕业生在商业性体育服务场所及相关服务领域从业。在未来,这些地区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出现持续的增长;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在社会体育服务领域中从业的毕业生比例偏低,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还没有形成。

关键词: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10-1325-03

Present Employment Situation and Analysis on Graduates of Social Sports Specialty in China

WANG Shu-hong, LI Jin-lo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Shanxi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6, Shanxi China)

Abstract:By investigating, literature, interview, logic analysis method, the paper studies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824 social sports graduates who graduate from 6 colleges in Chin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general employment rate of social sports graduates is satisfied, but the rate that graduates employed in social sports field is low. The order of departments that graduates are serving is school, enterprise, civil service and community department. In economic developed areas, the employment market for the social sports graduates has already formed, and more than one half of the graduates are working in the business sports service place and related field; The demand of social sports talents will increase instantly in these areas. But in underdeveloped areas, the rate that graduates serving in social sports field is low; the employment market for the social sports graduates still hasn't well formed.

Key words: social sports specialty; graduates; employment

1998年,教育部在第4次普通高校本科目录修订时,将社会体育专业列为正式专业。在以后的10年中,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迅速。截止2007年6月,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本科院校已经达到173个[1]。这些院校中,绝大多数已经有毕业生走出校门,步入社会,部分院校的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也即将面临毕业。社会体育专业是一个新办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如何?这是每一个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院系领导、教师和广大社会体育专业在校生所共同关注的问题,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也直接关系到该专业的生存与发展。笔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发现对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专门研究却非常少见,在一些相关研究中由于研究者研究角度及侧重点不同,无论是从数据统计还是从分析、结论中,读者都难以从中清楚地看出我国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整体就业状况。研究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对于我国社会体育专业的宏观发展规划和专业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天津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宁波大学近6届824名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1.2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调查结果用EXCEL进行统计、制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就业率 尽管我国现行就业率统计体系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在衡量高等院校的办学质量、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的适应程度时,就业率还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指标。部分高校近几年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见表1:

表1 我国部分高校2003-2006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

注:1) 表中山西大学2003-2006届就业人数根据毕业前夕签约情况整理而成,其中包括了读研和出国继续深造的学生。2) 华南师大、首都体育学院和沈阳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根据第五、第六届全国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研讨会和其他相关文献资料中的数据整理而成。

教育部公布的我国2003年、2004年、2005年大学本科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分别为83%、84%、81.7%。从表1可以看出,山西大学的2004届、2005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沈阳体育学院的2003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也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首都体育学院2004-2006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和华南师范大学2006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远远高出全国的平均水平。从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整体就业率来看,我们认为还是较为理想的。

2.2 毕业生去向 人才培养的适销对路,是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而一个专业毕业生的总体去向是毕业生与社会需求适应程度的初次检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是:培养具有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育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2]目前,我国社会体育专业的服务领域,主要有以下四类:街道社区、商业性体育及相关服务领域、体育行政部门、教学与科研部门(与该专业相关)[3]。与此对应,我国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对口单位是街道和社区、体育经营及相关服务场所、体育局或文体局、与专业相关的学校或科研所。我国部分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去向见表2、表3,毕业生的总去向见图1:

表2 我国5所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去向

注:表中数据根据课题组调查及第五、第六届全国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研讨会和其他相关文献资料中的数据整理而成。

表3 天津体育学院1999届~2004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去向

注:该表引自全国第三届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研讨会资料中张仲宝的《对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前景的分析与探讨》一文。

通过调查,我们还了解到宁波大学、上海师大、天津体育学院在企业工作的毕业生中,有1/4左右供职于一般企业,从事所学专业无关的工作。调查结果显示:6所院校的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在社会体育服务领域及相关领域工作的约占毕业生总数的35%。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具有如下特点与趋势:1) 在社会体育服务领域及相关工作岗位上从业的毕业生比例较低。2) 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去向在地区间差异较大。3) 毕业生业涉足较多的领域,从事的职业出现多元化趋势,部分学生选择自己创业。

图1 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总体去向

2.3 对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分析 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类型主要是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体育经营管理人员,最大的就业市场还是社会体育指导和社区服务。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二期工程(2001-2010年)规划》指出,经过10年努力,我国城市社区、农村乡镇普遍建立体育指导站(中心),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达到65万人以上。与规划中的要求相比,目前我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缺口很大。但是,根据我国的国情,短时期内在群众性健身领域中不可能设立专职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岗位,这些指导员多是志愿者或兼职人员,日本、德国等国的社区社会体育指导员也大多是由兼职或业余自愿者队伍组成。也就是说,公益性的社会体育领域中并没能给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社会体育专业的主要服务领域还是在商业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及相关服务领域中。我国的体育产业只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与发达国家相比,都仍然处于起步阶段”[4],体育健身娱乐市场还不发达,因此为社会体育专业人才提供的就业岗位还十分有限。

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在地区间差异很大。以2007年人均GDP为例,上海、北京人均GDP分别为65 473元和57 431元,而辽宁、山西人均GDP分别为24 645和16 143元[5]。上世纪90年代国家制定了《1995-2010年体育产业发展纲要》,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总体的规划,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也都把体育产业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体育产业的发展规划离不开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也离不开人们的消费观念。2006年在北京市“十一五”规划中,针对首都经济的发展,将体育产业在内的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首都现代服务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战略目标。北京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后,预计到后奥运经济时期,体育产业将占到北京市GDP的3%。[6]在国内与北京处于同样发展阶段的上海、深圳等城市,在“十一五”时期也将文化产业、体育产业作为主要发展目标和新的增长点。目前,这些经济发达地区,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已经步入良性运行轨道,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已经形成,超过半数的社会体育毕业生在商业性体育服务场所及相关服务领域从业,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这些城市的商业性体育服务业将会出现旺盛的需求,因此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会出现持续的增长。

受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影响,中西部地区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对本地区体育产业发展速度的规划要低于全国体育产业的发展速度。以山西省为例,省政府于2001年2月颁发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意见》,把体育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002年又颁发了《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发[2002]8号文件精神加快新时期我省体育事业发展的决定》,以促进山西体育产业的发展。但是,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也离不开人们消费观念。传统的消费观念在今天依然存在,直接影响了人们的体育消费。经济较为落后地区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形成,还需要较长的时间,这也是制约这些地区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较早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沈阳体育学院考虑到本地区社会体育专业就业岗位较少,于2004年把社会体育专业并入体育教育专业中。尽管中西部地区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还没有形成,但是通过分析山西大学近4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去向,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种趋势:在学校中就业的百分比逐年下降,而在商业性体育健身娱乐和相关场所中就业的比例逐年上升,这种趋势在2005届和2006届毕业生中表现得更加明显。

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去向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有的在学校、企业、政府部门、街道、媒体、部队工作,也有部分人读研、出国深造、西部支教或自己创业。其中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现象:如山西大学2004届毕业生中有3人选择创业——自己开店,有8人(占总人数的26 .7%)读研。首都体育学院和上海师范大学、天津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通过公务员考试和在街道工作的比例较大。体育专业毕业生能够从激烈的公务员考试和“街道干部“、“村官”选拔中脱颖而出,足以证明他们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把接受大学教育作为一种个人成长经历,不少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首先考虑的不是“专业对口”,而是选择能够进行自我实现的职业和岗位。体育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具有特定的优势,他们外在形象气质好,乐观自信、善于交际,特别是在参军、警察岗位公务员考试中在体能与运动技能方面具备专业优势。如何拓展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在专业以外其他领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是一个值得各高校重视的问题[7-14]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整体就业率较为理想,但是在社会体育领域中就业的比例较低(约35%)。毕业生去向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就业较多的部门依次为学校(31.3%)、企业(30.1%)、公务员和街道(14.4%)。社会体育专业的主要服务领域在体育产业部门,受现有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我国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尚处于培育阶段,并且在地区间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在经济发达地区,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已经形成,超过半数的毕业生在商业性体育服务场所及相关服务领域从业,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这些地区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出现持续的增长;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在商业性体育服务场所及相关服务领域中从业的比例偏低,就业市场还没有形成。

3.2 建议 高校教育主管部门要公布新办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根据人才需求和毕业生就业状况加强对社会体育专业的宏观调控。经济发达地区在未来几年可以考虑适度增加招生规模,经济较为落后地区要严格控制社会体育专业办学点和招生规模,以促进社会体育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课程建设,增设一些应用性课程,扩大选修课的比例,培养一专多能的通才,开展创业教育和就业教育,全面提高该专业学生在其它领域和行业中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力;高校及其主管部门要重视对新办专业的研究,对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以及毕业生对工作环境、收入、职业发展前景等方面的满意度,对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以促进专业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树宏,李金龙.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3:135-139.

[2] 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 王树宏,李金龙.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速度、布局及规模态势及存在问题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0):1311-1313.

[4] 孙彦,李春玲,崔晓.论我国体育产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2):161-163.

[5] 中国31省市区新经济实力排行榜.http//:www.business.sohu.com.

[6]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体育发展规划.http//: www.bjoe.gov.cn.

[7] 张仲宝.对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前景的分析与探讨[C].全国第三届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研讨会资料.

[8] 赵立.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十大问题的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7(6):125.

[9] 曹可强.社会体育专业建设交流材料[C].全国第五届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研讨会资料.

[10] 童莹娟.宁波大学社会体育专业就业现状及对策[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8(6):99-102.

[11] 郭亦农.体育专业毕业生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23.

[12] 刘善云,刘保华,仇丽琴,等.从社会岗位需求状况分析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1):1531-1533.

[13] 汪元榜.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现状与改革发展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7):974-975.

篇5:体育专业毕业论文

论文摘要: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时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当今世界范围经济和国力的竞争实质是科学技术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体育教学作为高素质人才不可缺少的部分,已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关于体育教育专业的研究概述

当前国外体育教育或体育专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呈现出: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存;课程设置基础性、综合性、多样性等特点。所以,随着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体育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广泛的重视。

二、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管理方面的问题

课程开发、课程选择过于随意。在课程评估方面,尚未建立合理的评估工作程序。开设课程同开辟一个研究领域是不同的,有时一个问题就可以构成一个研究领域。

2。课程设置理念上的问题

(1)重传统,轻时尚。即重视传统的体育教学课程如中长跑、跨栏等田径类项目,忽视新知识、新技术、新内容的引进。尤其是新项目,如健美操、瑜伽、体育舞蹈等项目的安排与研究。

(2)重形式,轻实用。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质就是课程设置的现代化,在我国,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校教学内容陈旧,实用性差,教学设备简陋,有的甚至流于形式,能真正同专业课程相联系并能应用于教学实践的更是少之又少。

(3)重技术,轻理论。即重视技术技能的传授,轻视基础学科的学习。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其根本原因在于其教育模式“重术轻学”,在课程设置上,学生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倾注于专业技术技能的学习上,基础理论和相关理论学习所占的分量较轻。

3。课程结构方面的问题

(1)在专业课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缺xx证。我国有的高校已提出“厚基础、宽口径、淡化专业、强化课程”的改革方针,而将相近的专业合并起来构建课程体系是未来大学教育课程设置的大趋势。

(2)选修课在课程的设置上并未体现学科结构。课程体系本身缺乏内在的.有机结构,有些选修课的设置牵强,随意性明显。综合课程和选修课尤其是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的选修课偏少,教师长期处于条块分割的体制之中,导致学生综合知识的欠缺。

三、改革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现状,实现体育教育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树立体育教育专业教师的创新观

体育教育的创新不单纯是理念的创新,更体现在办学的模式、教学管理、课程体系、传授方法等方面的创新。首先要带头在体育观念和体育行为上转变,加强自身的专业学习与知识的更新。再者,加快教材的科学化和适应性建设,教材应结合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使教材体系的实践性与知识性相结合,建立一套具有科学性和适应性的体育教育专业的教材体系。

2。调整课程类型结构,提升主干课程的作用

在高年级中开设自主型活动课和开放型综合课两种不同课型的试验。自主型活动课中教师仅进行专题讲座、组织技术辅导和考查,其他环节由学生自主性活动所替代。开放型综合课采用俱乐部制或协会制教学,在组织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等方面是综合的。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所设的主干课要突出反映专业的特点。首先,师范特性显著。在培养体育教师的层次上可兼顾多级需要。其次,以专促能,学科交叉。在教学实践中,术课教学要求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一专长,对于非专项课,也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突出一专多能,以满足未来基层体育工作的多方面需要。

3。构建主副修制课程体系,鼓励学生跨专业选课

目前的情况下,在保证主干专业课程的同时,可设立一个副修方向,让学生相对集中地学习某一学科门类的一些课程,如娱乐体育、体育保健康复和体育经营管理等副修方向。充分利用学校各专业的资源,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和个人的爱好。

在当前社会转型、高科技发展和全球化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改革朝向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主要从教学改革的内部因素出发,积极进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等方向的改革,促进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陆作生,刘昕。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9)。

[2]卢元镇。论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J]。体育科研,2002(2)。

[3]陈永明。现代教师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篇6:体育专业的毕业论文

体育专业的毕业论文:应用型大学体育教育课程设置策略

【内容摘要】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应用型大学中体育教育课程设置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但是从实际教学效果和对大学生培养方面来看,当前的应用型大学体育教育课程设置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规范化和科学化。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应用型大学体育教育课程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探索了应用型大学体育教育课程设置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为应用型大学体育教育课程设置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体育教育;课程设置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上对综合性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人才教育方面更加注重综合性、素质性。体育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对学生正确价值观、世界观和思想道德观念等方面的培养和养成都具有很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应用型大学科学进行大学体育教育课程设置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应用型大学体育课程设置的现状

(一)体育实验教学效率较低。

体育实验教学效率低是应用型大学体育课程设置中存在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很多应用型大学将体育实验课程挂靠在教研室下面,每个不同方向的体育教研室在体育实验方面的课程安排、实验教学内容之间会存在相当重复的部分,并且在实验室设备使用、资源共享方面存在问题,降低了体育实验教学的效率。也有的应用型大学的实验室设备比较落后,无法有效地提高体育实验教学的效果,导致大学生的体育知识体系无法有效构建。

(二)体育教学内容相对落后。

当前很多应用型大学体育教育的课程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大学生培养的要求,课程设置内容相对落后,无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体育教育。体育教学在教育内容方面的要求是很高的,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并且能够将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结合。但是从实际教学来看,很多应用型大学在体育教学方面存在走过场、敷衍了事的问题,不论是在教学内容还是在教育方法手段方面都比较落后,照本宣科、机械训练仍然是很多应用型大学中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重要形式。

(三)体育课程教学计划混乱。

当前,很多应用型大学的体育教育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着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有冲突的问题,这也是造成大学体育教学方面混乱的主要原因。例如很多高校在制定体育实验教学的时候完全凭经验或者是以过去教学计划为参考,完全没有参考高校体育教学大纲,最后出现了体育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存在矛盾的问题。也有的高校因为其他课程教育时间比较紧迫,肆意占用体育课的实践,并且没有协调好理论教育和实验教育之间的关系,教学安排混乱,很多实验课程没有有效开展,进而也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和训练。

(四)专业选修课课程设置不统一。

应用型大学中在专业选修课设置方面往往是由各个学院自己决定和开展的,由于每个学院在教学安排、教学条件和教学师资等方面存在差距,因此体育课程的设置没有统一的规定和标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体育专业选修课比较偏重于体育教师教学方面,对相关的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体育解剖等方面的专业课程设置较少,选修课内容设置比较片面。

二、应用型大学体育教育课程设置的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理念。

正确的教学理念能够正确指导教育课程设置。应用型大学应当改变过去对体育教育的错误认识,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应用型大学在体育教学方面应当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一是应用型大学应当将课程设置的重点方面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方面,注重理论知识教育和实践训练能力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二是体育教学不仅要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对大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构建知识结构体系,自觉运用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也就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应用型大学具有的综合性教育特征决定着应用型大学体育教育还应当将体育专业的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紧密衔接,将相关知识拓展到其他学科知识上面,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根据社会需求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应用型大学应当根据市场需求对大学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这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对应用型大学教学提出的重要要求。一是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社会上对综合性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应用型大学在课程设置方面要从培养复合型的综合人才为主,对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培养,要以基础专业课和提升选修课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培养,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二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将过去不符合现代教学实际的内容剔除出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例如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专业特点等等,根据这些实际情况对现有的体育课程进行适当的修改。三是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课程设置,保证理论课程设置与实验课程设置的比例,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例如很多应用型大学体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都会从事体育教学工作,根据这一实际应当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体育理论知识教学方面,而研究性的知识可能要相对的少一些。四是要对体育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改革创新,将多媒体教学手段、网络教学手段运用到体育教学过程中,丰富体育教学的形式,并且相对延长体育教学时间,扩展体育教学的空间。将情景教学、趣味教学等教学方法运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注重体育综合实验教学。

体育实验教学是促使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进行结合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应用型大学应当提高体育实验教学的课程比例,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作为体育实验教学的重点和核心,扩大体育实验教学的内容和范围,对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进行培养和锻炼,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科学进行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是课程设置的重要保证,这里讲的教学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体育教学要注重实时更新,也就是要根据社会上对学生的要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并且采取开放式的教学管理方式,促进同校学生之间、不同校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为学生提供自我选择和发展的空间。二是应用型大学要建立科学的体育教学管理模式,虽然各个学院之间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差距,但是从教学资源、教学时间安排方面总能够找到合适的契合点,合理安排体育教学的时间、合理分配和共享体育教学资源,保证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当前,应用型大学在体育教育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着实验教学不够科学、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相矛盾、教学内容落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的特点,结合自身实际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注重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刘。应用型大学体育教育课程设置的研究[J]。武魂,

[2]李运成。浅析体育教育课程在应用型大学中存在的问题[J]。文体用品与科技,

[3]周浩。探究应用型高校体育教育的课程设置[J]。当代体育科技,

上一篇:机运队工作小结下一篇:小学校长思想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