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专业毕业论文

2022-05-11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体育专业毕业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2018年10月17日,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接受采访时指出:适当增加学生不能按时毕业是应该的,本科生有一定的淘汰率也是必然。2019年,部分大学更是清退了某些大学生。毕业论文作为本科学生毕业之前的考核,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毕业问题。

第一篇:体育专业毕业论文

体育专业毕业生人力资本投资分析

[摘要]人力资本是决定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的关键因素。文章阐述了人力资本构成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分析了造成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指出提升体育专业毕业生人力资本存量应着重从学生和学校两方面进行,学生掌握的知识应完成理论性知识向适用性知识转化、专用专业知识向通用专业知识转化、适用性知识向通用专业知识转化;学校应改革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实习岗位。

[关键词]体育专业 毕业生 人力资本

[作者简介]陈鑫(1975- ),男,陕西咸阳人,西安体育学院人文学系,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陕西 西安 710068)

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分配制度已从过去的“统包统分”转变为“双向选择”。就业制度的改革,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压力。由于大学毕业生的物质资本少,因此,人力资本就成为决定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的关键因素。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体育产业的市场化进程给体育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巨大的机遇,也对他们人力资本定位提出了挑战。

一、人力资本构成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

经济学家贝克尔认为,人力资本是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形成的资本。用于增加人的资源、影响未来的货币和消费能力的投资为人力资本投资。它是一种资本存量,可以成为现在、未来产出和收入增长的一个源泉。人力资本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元认知、学科理解力、技能、个人品质四个方面。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其元认知也即他们对体育专业的情感认知。只有对体育有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学科理解力是提升人力资本的前提,良好的学科理解力有助于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和实践技能。技能是构成人力资本要素的核心,技能的掌握情况可以检验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个人品质是人力资本的基础,指导着元认知、学科理解力、技能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造成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高校扩招为广大学子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但就业难的问题也由此出现。“十一五”期间,全国高校毕业生年均增幅为27%,由于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其就业形势显得更加严峻。由于体育专业的就业范围窄,体育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更是难上加难。笔者认为,造成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就业制度的改革

目前,高校毕业生主要是通过市场配置进行自主择业。毕业生如不能适应这一就业制度,就会影响其顺利就业。由于高校毕业生的存量迅速扩大,导致人才资源的稀缺程度下降。就业的巨大压力使得大学生人才资源逐渐由“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二)传统体育专业用人单位传统主渠道的吸纳能力下降

近几年,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同时,由于企业、事业单位的机构改革,这些用人单位提供的工作岗位越来越少。此外,非体育专业的毕业生本身也拓宽了自己的择业面,他们中有很多人也投身到了体育行业。此外,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在综合素质方面的竞争力与非体育专业的毕业生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导致在就业市场中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优势并不明显,甚至处于劣势。

(三)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

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的特色不明显,大多数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主要是培养师资,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目前,各高校体育类专业中设置最多的专业是面向中小学的体育教育专业,其次是面向社区体育的社会体育专业。根据目前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中小学能为体育专业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岗位并不多,已经趋向饱和。就社会体育专业而言,虽然社会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量较大,但是一些学校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培养的毕业生并不能适应社区的需要,其就业状况也不乐观。

(四)体育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不高,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体育专业毕业生的综合能力还有待提高。目前,很多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是要求毕业生通过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同时,还要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笔者通过对体育专业毕业生的访谈了解到,他们很少有人通过英语四级、六级考试,从而影响了他们的顺利就业。此外,有些毕业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他们认为只有在事业单位工作,才有保障。这样的择业观势必对他们顺利就业造成不利的影响。

三、提升体育专业毕业生人力资本存量的对策

(一)学生方面

从人力资本的角度出发,知识可以区分为一般知识与专业知识,根据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可以将一般知识划分为理论性知识和适用性知识。在市场经济时代,用人单位都是将工作与绩效挂钩,而拥有适用性知识的适用型人才会受到更多的青睐,其工作更显绩效。根据专业知识的不同应用范围可以把专业知识区分为通用专业知识和专用专业知识,即不同的专业知识表现出不同的应用范围。通用专业知识的拥有者其专业知识的通用性有着广阔的择业空间,而专用专业知识拥有者的选择空间十分有限。

1.理论性知识向适用性知识转化,提升学科理解力和个人品质。高等院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要求人才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所以,体育专业的学生掌握的知识应从理论性向适用性转化,学习更多的知识而不局限于体育理论知识,提升人力资本存量。在四年的时间里,学生应更多地掌握方法论和逻辑思维方法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提升自己的学科理解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问题的实质从而解决问题。

2.专用专业知识向通用专业知识转化,提升实践技能。人力资本是通过人的有效劳动创造的价值而体现出来的,不能创造价值,也就失去了人力资本。如果一个人的劳动价值能超过对他的投资成本,则他的人力资本产生了剩余价值,即人力资本收益。如精通武术理论知识的大学生打不出一套很好的武术套路就难以被用人单位接收。所以,体育专业学生应该转变学习观念,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去积累自己的资本存量,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工作岗位所需的技能,能为单位创造业绩和价值,这样才能适应市场需要。

3.适用性知识向通用专业知识转化,提高适应能力,扩展就业空间。目前,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狭窄,大多数集中在体育教育方面,而体育产业所需的人才还很缺乏。因此,这就要求体育专业学生将自己的资本存量由专用专业知识扩展到通用专业知识。在体育专业毕业生不断增多的情况下,专用专业知识已经不再是就业的稀缺资本,没有竞争性。只有将体育的专用专业知识与通用专业知识相结合,才能扩展学生的视野,扩大就业空间。现行的体育产业提供的岗位都要求人才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即不仅要求人才要懂得体育知识,而且还要懂得其他学科的知识,要有宽阔的知识视野。

学科理解力、个人品质和技能作用于元认知。以上三方面的转化使得学科理解力、个人品质和技能获得提升,而这三个方面好的发展会使体育专业学生对自我有更好的定位,准确地把握就业方向和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和积极性,随之态度和情绪就会有好的转化,对工作、学习和生活就会产生更好的认知。元认知反作用于学科理解力、个人品质和技能,有了好的认知和情趣就会激发学生潜在的人力资本,促使他们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从而创造更高的价值。

(二)学校方面

1.确立多元化的培养目标,改革课程设置。以市场为导向,提高体育专业适应市场的灵活性。确立“一专多能”的培养目标,并改革课程设置,采用体育学+管理学+经济学课程的组合,加大非体育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充分利用校内实习、校外实习等途径来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突出实践能力与特长培养,逐步提升他们的人力资本优势,以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就业。

2.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可以尝试走市场化的道路,从策划、筹资到组织实施由学生完成,教师进行监督和指导,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与市场化的思维方式。

3.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实习岗位。为了适应体育产业的发展,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实习岗位,这些实习岗位不只包括教育领域,还应包括体育产业发展中所需的企业、事业单位。同时,学校还可成立就业创业协会,协会以企业运作模式进行,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兼职岗位,以培养学生的商务礼仪、销售技巧等技能。

[参考文献]

[1](美)西奥多·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M].尤以丁,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2](美)加里·贝克尔.人力资本[M].王业宇,陈琪,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3]温红彦.今年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好于与其就业率达73%[N].人民日报,2004-09-29.

[4]陈济川.关于体育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J].宁德师专学报,2005(3).

[5]薛红.高校体育专业就业现状引发的思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3(2).

[6]岳庆利,赵冰,朱晓兰,等.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压力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9).

作者:陈鑫

第二篇:体育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状况分析

摘 要 2018年10月17日,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接受采访时指出:适当增加学生不能按时毕业是应该的,本科生有一定的淘汰率也是必然。2019年,部分大学更是清退了某些大学生。毕业论文作为本科学生毕业之前的考核,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毕业问题。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研究体育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状况,得出以下结论:大部分学生的选题是由学生和老师共同确定的;很少有学生有论文预答辩环节;更多的学生认为论文最难的阶段为搜集资料阶段;答辩环节,教师认为论文质量和学生的答辩思路都很重要。

关键词 体育教育专业 毕业论文 状况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作者通过登录中国知网,以“体育教育专业”“毕业论文”为关键词,搜索相关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二)问卷调查法

随机选择2019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40人,进行问卷发放,回收问卷39份,其中无效问卷2分,有效问卷37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2.5%。发放教师问卷6份,回收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

二、研究对象

体育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三、结果与分析

(一)对学生论文情况分析

1.選题

从表1可以看出,在确定论文题目时,学生自己确定选题的最少,仅为4人,占整体的10.8%;由教师确定选题的人数为13人,占总体的35.1%;由学生和教师共同确定选题的人数最多,为20人,占到总人数的54.1%。

2.开题报告题目与最终题目是否一致

在开题报告的题目与最终题目是否一致的调查问卷中(表2),有35人的最终题目与开题报告时的题目一致,占到总人数的94.6%,只有2个人的开题报告题目与最终题目不一致,占到总人数的5.4%。

3.论文搜集资料用时

在对论文搜集资料的调查问卷中(表3),搜集资料用时人数最多的集中在8-14天,为14人,占总人数的37.8%;搜集资料用时人数第二多的集中在4-7天,为11人,占总人数的29.7%;搜集资料用时在15-20天的为6人,搜集资料用时在1-3天的为4人,分别占总人数的16.2%和10.8%;搜集资料用时人数最少的为2人,他们搜集资料用时21天以上。

4.论文撰写初稿于终稿之间修改了多少次

在论文初稿与终稿修改次数的调查问卷中(表4),修改次数在1-2次的为5人,占总人数的13.5%。论文初稿于终稿修改次数在3-4次的人数为26人,集中在此区间的人数最多,占到总人数的70.3%;论文初稿与终稿修改次数在5-6次之间的,只有4人,占到总人数的10.8%;论文初稿与终稿修改次数7次以上的人数最少,为2人,占到总人数的5.4%。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的论文修改了3-4次,成为了终稿。

5.答辩之前有无预答辩环节

在论文进行正式答辩之前,学生自己进行有没有进行预答辩的调查问卷中(表5),有进行预答辩的学生只有9人,占到24.3%;而没有进行预答辩的学生比较多,有28人,占到总体的75.7%;可见,在答辩之前,很多学生没有进行预答辩环节。

6.你认为撰写论文中哪个阶段最难

在你认为撰写论文哪个环节最难的调查问卷中(表6),认为选题阶段最难的为7人,占到总人数的18.9%;认为撰写开题报告阶段和修改论文阶段最难的人数最少,都是3人,占到总人数的8.1%;人数最多的集中在认为搜集资料阶段最难,为14人,占到总人数的14%;而认为撰写论文阶段最难的人数为10人,占到总人数的27%;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认为在撰写论文过程中搜集资料阶段和撰写论文阶段两个阶段最难。

(二)教师辅助学生数量情况

在教师带学生的数量的调查问卷中(表7),带1个学生论文的有1人,占总人数6人的16.6%;带2-3个学生的老师为2人,占总人数6人的33.4%;带4-6人论文的老师有3人,占总人数的50%;在作者与调查教师的沟通中了解到,造成老师带学生数量不一致的原因是,职称的不同,助教教师只能带1个学生;评上讲师的老师可以带2-3个学生;副教授可以带4-6个学生。

四、结论

(一)大部分学生的选题是由学生和老师共同确定的。

(二)很少有学生有论文预答辩环节。

(三)更多的学生认为论文最难的阶段为搜集资料阶段。

(四)答辩环节,教师认为论文质量和学生的答辩思路都很重要。

参考文献:

[1]徐佳.西安体育学院舞蹈表演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研究[D].西安:西安体育学院,2019.

[2]刘仲华.体育管理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流程的系统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2018(4):70-71.

[3]庞文绮.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现状的研究[J].体育师友,2017,40(2):68-70.

作者单位:贵阳学院

作者:李文文

第三篇:宁夏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

摘 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宁夏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调查,旨在了解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就业去向过于集中,就业的地域大多数集中在城市,学生就业期望值偏高。学校体育的处境、就业面狭窄和毕业生技能单一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体育教育专业 毕业生 就业

0 前言

连年的扩招,待就业的往届毕业生,进一步加剧了就业的矛盾,引发了大学生就业难的恶性循环。本文针对宁夏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和就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找出影响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宁夏大学体育学院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以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择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宁夏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05届、2006届和2007届共305人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大量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的文献资料,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为本文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2)访谈法:专访宁夏大学体育学院负责招生就业工作的老师、与招聘单位进行交流以及和同学交谈时了解的情况,从而了解到用人单位对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要求。(3)数理统计法:根据研究目的与要求,将学生就业档案中所获得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现状

2.1.1 三届毕业生就业率情况

统计数据显示:2005届、2006届、2007届总人数分别为96人、101人、108人,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66.67%、47.52%、67.59%。2006届就业率明显低于2005届和2007届毕业生。

2.1.2 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渠道

统计数据显示: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主要的就业领域是教育系统。在三届毕业生就业统计中,从事体育教育的比例分别为45.31% 、52.08%和58.90%,且主要从事中等和初等体育教育;从事于体育相关行业的比例分别为15.63% 、8.34%和9.59%;而其他行业部门就业比例分别为39.06% 、39.58%和31.51%。以上数据说明三届毕业生多从事体育教学或与体育相关的行业。毕业生就业去向过于集中,就业渠道过于单一,势必会造成就业竞争的加剧,增大了就业压力。因此,必须逐步拓宽体育教育专业的就业渠道。

2.1.3 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所处的地理位置

调查结果显示:2005、2006和2007三届毕业生就业的地域相对集中,主要在城市。其中省会城市、其他大城市、地市级城市、县城人数分别为122人、13人、19人、28人,所占比例分别为65.94%、7.03%、10.27%、15.14%。而到农村乡镇就业的人数3人,只占1.62%。毕业生就业地域去向主要集中在城市,这也是加剧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因素。

2.1.4 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专选项目就业情况

调查了解,2005、2006和2007三届毕业生中,球类项目就业率相对较高。 2005届、2006届、2007届开设专选课程分别为4门、3门、5门。2005届、2006届、2007届就业率分别为66.67%、47.52%、67.59%。可以看出学校体育专业专项的设置,对就业率也有一定影响。

2.2 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择业情况

部分学生与社会的接触较少,认识相对较肤浅,常常是过高地估计自己,造成了他们择业期望值偏高。同时,目前社会的偏见,他们往往不被重视,工作量大,待遇低,特别是在工作环境和条件相对差的农村中小学。通过上述调查结果可以反映出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呈现偏高的倾向。

2.3 用人单位对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要求

在与用人单位的访谈中发现,用人单位都希望招聘到“德才兼备”的毕业生。用人单位看重的素质为毕业生的敬业精神、业务能力、团队精神。这些也是影响就业的一个因素。

3 结论与建议

3.1 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3.1.1 毕业生就业面狭窄,就业地域集中,就业渠道单一

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较单一,随着城市体育师资的饱和,势必会造成竞争的加剧,增大了就业的压力。

3.1.2 毕业生技能单一

体育专业专选项目的设置过于传统化,对目前较为流行的时尚运动项目缺乏认识和学习,并且文字、语言能力以及大型活动的组织能力上都与社会需要有着较大的差距。

3.2 建议

3.2.1 建立健全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

学院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用人单位进行教育实习,提高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在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同时,加强与各地市相关单位的联系,主动征求用人单位以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课程设置,努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3.2.2 加强就业指导,使毕业生正确认识择业情况

学校、院系应有效地组织和开展学生心理和就业形势的辅导和培训,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就业指导,缩小毕业生择业期望与结果的差距。

3.2.3 提高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

强化一专多能:在学习传统体育项目技能的同时,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和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结合学校的校情和特色,对诸如有氧操、啦啦操、街舞、旱冰、轮滑、毽球、瑜伽健身、拓展训练等时尚运动项目进行必要的简化、改造,使之有效地融合到体育课堂教学中来,为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打开就业通道创造坚实的基础。

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要坚持点与面相结合的原则,要充分考虑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的兴趣爱好,并针对不同时期和不同心理状态进行指导。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就必须对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合理地确定人生定位,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为步入社会打下基础。

3.3小结 综上所述,目前的就业形势是严峻的,但就业前景是美好的。体育院校要锐意进取,更要积极创新出可持续发展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以特色求生存,以创新谋发展,努力拓宽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路径。

作者:尹俊艳 刘旭东

上一篇:大学市场营销论文下一篇:安全管理制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