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区域经济

2024-05-14

欧盟区域经济(精选6篇)

篇1:欧盟区域经济

欧盟循环经济实践

文/建勋

当全世界的人民都在谈“二氧化碳”色变的时候,荷兰却是特例。

二氧化碳是头号温室气体,而聪明的荷兰人从2005年开始就已经在利用这一“废气”造福其温室种植业。向温室作物输送二氧化碳可以提高植物的生长速度和质量,荷兰农民主要通过燃烧天然气获得二氧化碳。在温室集中的地区都铺有附近天然气公司建设的天然气管道网络,农民通过这些购买管道中的二氧化碳来种植温室里的庄稼。这项工程使天然气炼化厂每年至少减少17万吨二氧化碳废气排放,而温室农场主由此也节省了25%的生产成本,这种简单的循环模式得到的是农业生产和环保的双赢。

同样,世界上最著名的循环经济社区也出现在欧洲。

零消耗社区

在英国首都伦敦附近,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区——伯丁顿社区因为“能源零消耗”而成为了众人皆知的地方。

该社区由伦敦最大的商住集团皮保德、环境专家及生态区域发展工作组联合开发,实现了“零能源发展”(BedZED:Beddington Zero energy development),成为引领世界循环经济的典范。

之所以被称为“零能源(ZED)社区”并非真正的没有任何能源消耗,而是因为它实现了化石能源的零消耗,建筑物所需的电力和热力供应都不再使用传统的能源,也不再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能源、减少环境破坏与污染、使得能源需求与废物处理实现基本循环利用。

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建筑物全部南向,以最大限度地吸收太阳能量。每个阳台后是北向的办公室或居室。北向的房间能照射到的阳光较少,所以夏天不太热,减少了空调使用量;无论是住户还是办公室,均安装能耗低、效率高的电器产品。

小区内每家厨房灶台上均安装有分类装置,先进的生活垃圾焚烧装置的使用,不但解决了小区内的垃圾处理问题,而且还能为小区居民提供热能,如蒸汽、热水等。

一个使用废弃物作燃料的加热和发电装置为这里的办公室和家庭供暖。这个装置能提供足够的电力或在负荷增加时获取电力支持。高效的环保保温材料和水循环,使得室内温度在不使用空调的情况下达到夏季20℃~30℃,冬季10℃~15℃。由于采用了最先进的太阳能技术,加上垃圾焚烧所产生的热能,使小区居民的用电基本可以做到自给自足。

水的循环和过滤技术的使用大大降低了小区居民对自来水的需求。雨水被储存在阳台下的水箱内用于冲洗厕所。小区所有家庭使用的都是节水型洗衣机和抽水马桶。生活污水经生物处理装置就地进行净化处理,处理后的水再输入储水箱供冲洗厕所之用。目前该小区内居民的用水量仅是普通住宅的三分之一。

为了减少车辆的使用,房屋设计成办公与住宅共存的模式。由于离地铁站仅20分钟的路程,小区设计者组织了电动汽车公用俱乐部,使大家结伴而行,住户不必每人或每个家庭都拥有汽车。此外,俱乐部还向业主出借自行车,安装在建筑物上的太阳能电池板足以为40辆俱乐部的电动汽车充电。房顶绿化等等各个方面综合节能的结果,使得这里建筑物的电力和热能需求只有普通建筑的10%。

始建于2000年的伯丁顿“零能源发展”社区现在包括78个住户、办公场所、商店、咖啡屋、健康中心和幼儿园。由于绿色设计比常规方案更受欢迎,而且代表未来发展趋势,所以社区的房产很快就被销售一空,甚至供不应求。

这种建筑设计综合考虑了一系列因素如可再生能源、完美的建筑设计、可持续材料和低环境影响等,是比现代西方建筑和整体设计更为可取的方案。

总结伯丁顿社区的实践经验,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示:

第一,在城市建筑规划和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城市各个部分功能的发挥,尽量缩减工作地和居住地之间的距离,从而最大可能地减少人流量。

第二,城市公共交通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发展公共交通,可以节约资源,减少交通堵塞。据估计,通过汽车的轻型化、节能设计可以节约1/4的能源,而通过发展公共交通,则可以节约原来耗费能源的一半以上。

第三,循环经济强调资源再生和循环利用,通过代谢和共生关系来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第四,把发展循环经济与市场紧密结合起来。要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必须要考虑使参与各方都能够得到利益。而要实现这种市场导向,非有良好的制度安排不可——通过诱致性或者强制性力量使经济活动当事人在比较成本和收益后,基于自身收益最大化的考虑,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第五,实现循环经济更重要的是实际行动。当人们抱怨实现循环经济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式、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的时候,伯丁顿社区的循环经济无声地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它表明:循环经济在全球最终得以推行和实施是一个逐步的、由小到大的渐进过程,不能因为它还太小、太弱就否认它的生命力;而且,不同国家和地区从各自的实际出发,探索循环经济的发展路径和实现模式,可持续发展才能最终得以实现。

欧盟在发展循环经济上的分歧

在发展循环经济上,欧盟内部唯一的分歧便是核能的使用。

20多年前,瑞典告诉世界要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为戒,警惕核电的危险;20多年后的今天,瑞典称它正逐步放弃核电,并结束对石油燃料的依赖,成为发展绿色能源的先行者。

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使整个欧洲深受其害,而北欧是首当其冲:湖泊、森林、驯鹿都受到了污染。事实上,1980年瑞典就通过全民公决决定停止使用原子能。而如今瑞典决定到2020年停止使用化石燃料,并且到2020年,瑞典计划其温室气候的排放比1990年削减25%。

瑞典政府下属的石油依赖小组的负责人Stefan Edman说:“我必须向无油经济转轨,我们有这份雄心,虽然我认为到2020年完全做到不用一滴油不太现实。”过去的20多年中,瑞典用于家庭取暖的石油消费削减了70%,工业用油与1994年基本持平,而这其间其工业产值增长了70%。

目前瑞典最大的挑战来自交通用油,它每年的能源消耗占总能源的98%。芬兰做出了与瑞典不同的选择。芬兰把核电列入未来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它的第五个核电厂将于2009年投入运行。其主要原因还是能源需求的日益上升,芬兰不想更多地依赖其邻国俄罗斯、瑞典和挪威。而为了满足温室气体减排的需要,芬兰有许多老化石燃料电厂将被更新。

挪威和丹麦则从来就没有考虑过发展核电。20世纪70年代,当其它国家正在大兴核电的时候,挪威则着力开发石油和进行天然气的储备。目前挪威是世界上仅次于沙特和俄罗斯的第三大石油出口国。现在的问题是,由于水电是挪威几乎全部的电力来源,而水坝对环境的影响给挪威带来很大的压力。为了寻找水电替代能源,挪威在北极地区进行新的石油开发,使用天然气来替代水电,虽然这个做法倍受争议,但是由于对核电的反对根深蒂固,新上台的中左翼政府在其实施纲领中仍没有提及核电。

丹麦是世界上最大的风力发电集团维斯塔斯(Vestas)的总部所在地。它将未来的能源发展目标定位在了风能和生物能,计划到2025年水能和生物能达到能源总供给量的36%,比2003年提高9%。冰岛则更是雄心勃勃,计划到2050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无油国家,将汽车、公交、卡车以及轮船动力转换为无污染的氢能。到那时,理论上只有飞机使用汽油作燃料。目前冰岛70%的能源供给来自地热和水电,只有交通部门还依赖于石油。

对于所有这些北欧国家而言,其能源政策的转变速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石油的价格。如果石油价格下跌,这些国家发展新能源的政府热情也会下降。

篇2:欧盟区域经济

从短期看,进入21世纪后,由于受美国经济衰退等影响,欧盟经济估计只增1%不到。但从一个较长时期看,欧洲维持上世纪90年代平均2%左右的增长速度,问题并不大。今后十年,欧洲经济增长速度超过美国的可能性不大,但美欧经济增长速度差距将缩小。

欧盟经济增长速度不如美国,但发展比较平稳。通胀率一般低于2%。财政赤字占预算的比重控制在3%以内。内债占GDP比重低于“马约”规定的60%。投资收益率一般在3-4%。今后,在个别年份,上述个别指标可能会突破。欧盟东扩后的一段时间内,这种可能性更会增大。但今后十年,欧盟经济大致会维持平稳的增长。21世纪,欧洲是世界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的重要因素。

二、关于统一市场建设

迄今为止,欧盟在统一市场建设方面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进展。欧盟基本上建成了统一的内部市场。1月1日欧元问世和202月欧元进入流通领域,使一体化进程得到进一步发展。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不看到,欧盟统一市场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欧盟统一市场至今并未全面形成。

1958年欧共体成立后,在一个很长时期中,它的主要精力放在关税同盟的建设和共同农业政策的实施上。到20世纪80年代中,欧共体在这两方面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但它仍然是12个独立存在的、分割的市场。

1985年6月,欧共体通过了《完成内部市场》的白皮书,制定了1992年底完成统一内部市场的计划。同年12月,欧洲理事会又拟定《统一欧洲文件》,把1992年完成建设统一市场目标,以修改和补充罗马条约的形式写进了罗马条约,使统一市场的建设获得了法律上和组织上的保证。欧共体还制定286项立法,通过立法形式来消除阻碍货物、人员、劳务、资本在12国间自由流通的各种非关税壁垒。截止1992年底,这些立法已有95%获得通过,其中85%已转为成员国的立法。(注:伍贻康、周建平主编:《区域性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比较》,1994年经济科学出版社,第106页。)在这种情况下,欧共体宣布1993年1月1日建成统一的内部市场,基本上拆除了阻碍商品、人员、服务和资本自由流通的非关税壁垒。随着欧共体发展成欧盟,特别是统一货币欧元的问世和正式进入流通领域,标志着欧盟在建设统一的内部市场方面取得历史性突破。

但是,欧盟全面的统一市场并未建立。

其一,欧委会4月17日发表专门报告,对15个成员国按统一市场目标改革市场机制的情况进行了评估:在可量化的36个项目中,仅有20项,即占55%的项目能在206月前按预计的时间完成。(注:转引自裘元伦:《欧元的前景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年世界经济年鉴》。)另据欧盟有关机构统计,在欧盟1339条“统一市场规则”中,目前只有70%被所有成员国按规则作了转化,尚有30%未成为成员国国内立法。即使已经转化为国内立法的,真正实行和贯彻也还需要时间。

其二,根据3月欧盟里斯本首脑会议做出的承诺,欧盟要到才在成员国之间开放电信和电力市场,在这两个领域实行统一的规则和法规。

其三,里斯本首脑会议还规定,建成统一的金融和资本市场,在这之前先建立统一的“市场监管委员会”,而目前在欧盟内部有40多家金融监管机构。(注:郑秉文主编:《2001-2002年欧洲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51页。)它们各自为政,使统一的金融市场难以形成。

其四,目前欧盟内部还没有统一的劳动市场,各国的养老金等制度并不统一。劳工要能充分自由流动必须无论到哪国工作,都能与该国劳工享受同等的权利及医疗、退休等社会保障。目前,在欧盟内部这方面的问题还很多。

其五,在企业层面上,目前欧盟成员国的利润税等制度远未统一。2002年6月笔者在布鲁塞尔访问时,欧盟的学者曾出示一本厚厚的有关欧盟怎样实施利润税的新书,书中提出了各种有关未来统一利润税的实施方案,并认为这些问题不解决,真正统一的商品市场不可能最终形成。

现在看来,欧洲建立统一市场的过程远比原先设想的复杂。统一市场不是某年某月某一天建成的,它也不是哪一天宣布建成就建成了。这是一个动态的整合过程。欧洲经济一体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展现出来的。

三、欧元的作用

191月1日欧元问世之初,人们预料,欧元很快将挑战美元,从而结束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但之后,欧元对美元汇率一直走低。这时人们又对欧元问世的作用及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提出各种各样的怀疑。这些意见都有失偏颇。

欧元问世和进入流通领域对于国际经济和政治,特别是对国际货币体系,有着长远而深刻的影响。它使国际货币体系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2001年,用欧元结算的对外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15%左右,欧元占世界官方外汇储备的比重超过12%。2001年第一季度,欧元对美元的比价虽然处于低位,但在国际债券市场发行额中,欧元债券约占47%,超过美元债券所占比重。这是在欧元问世前,任何欧洲国家货币都无法做到的。

但推出欧元首先并不是为了同美元争夺国际货币体系的领导权,而是为了欧洲一体化的内在需要。因此,评判欧元成败得失,不应首先看它对美元的汇价是上升还是下降,而要看它在推进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进一步完善了欧洲统一市场的建设。欧元问世和进入流通领域巩固了统一市场的建设,增强和提高了欧洲市场的统一性质和程度。它也有助于建立统一的欧洲金融市场;

增强了居民对欧洲统一的认同感。欧元进入流通领域就是进入了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欧洲公众普遍认为:“欧元让我们深感自己是个欧洲人。”这种认同感对于进一步促进欧洲的一体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消除了欧元区各国之间的汇率风险,成为欧洲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稳定因素;

进一步促进了欧元区国家物价的趋同,加强了欧盟内部的公平竞争。欧元区国家的商品使用欧元统一标价后,消费者可对区内12国的商品价格直接进行比较,这既会促使生产要素在区内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又有助于各国商品价格的逐步趋同,有利于在欧盟各国间进行公开和公平的竞争;

促进了欧元区国家旅游业的发展,节省了大量的货币兑换费用。

欧元问世和投入流通对欧盟经济的上述作用,从本质上看,并不受欧元对美元汇率变动的影响。无论欧元对美元是升值还是贬值,欧元问世对欧盟经济的上述作用都继续存在。欧元问世后,它对美元的比价一度曾步步下跌,但欧盟内部却相当平静。欧元的国际地位也没有因为欧元对美元汇率的波动而有明显变化。-2001年,欧元对美元的汇率最低时曾跌到1欧元兑换0.82美元的水平,但它并没有改变欧元作为国际主要货币之一的地位。何况欧元对美元的比价并不是一直走低,2002年

即呈升势,1欧元兑换1个多美元。用欧元结算的对外贸易额,总的说来,还出现了扩大的趋势。迄今为止,欧元问世并不久。它需要有一个成长的过程。欧元挑战美元只是时间的问题。过多地强调欧元对美元汇率的升降,或完全以此为标准来评价欧元的国际货币地位的看法,是值得商榷的。

四、欧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欧盟经济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集中表现在一点,就是增速不高,活力不足。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由于以下原因:

1.社会经济体制在强调公正和公平的同时,对效率注意不够

欧盟各成员国中,德国一直被认为是欧洲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自由竞争制度视为核心和支柱。社会市场经济的奠基人艾哈德强调,竞争是市场经济“最内在的要求”。(注:参阅顾俊礼:《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武汉出版社,1999年,第一章;维·克劳斯:《社会市场经济》,路·艾哈德基金会出版,第二章。)与此同时,社会市场经济又强调经济政策应对“经济”和“社会”予以同等的重视,强调用发达的社会保障制度来平衡自由竞争和按资分配带来的社会不公平。6月16日,欧盟15国首脑签署的《阿姆斯特丹条约》特别将实现“就业与公民权利作为欧洲联盟的核心任务”,认为这是欧盟的“基本宗旨”之一。(注:参阅杨伟国:《欧元生成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78页。)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欧洲国家普遍存在社会福利措施过多、福利负担过重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末,欧盟的社会福利费用占GDP的比重平均高达28%,其中1999年德国为33.7%,瑞典为33.3%,法国为30.5%,丹麦为30%。(注:转引自裘元伦:《欧洲的改革:理论解析与实际进展》,2002年2月。)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说:“过去,法国5个人工作养活一个人,现在是一个人工作要养活2-3个人。人们一旦失业,初期得到的补贴和工作时得到的相差无几。一年之后也还能得到工资的60%。全法国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家庭可以享受廉租住宅补贴。有的时候,一个人不劳动反而比劳动能得到更多的收入。”结果如同英国首相布莱尔所说,他们“只知道从福利国家领钱,而对他所处的社会却毫无责任心”。

2.宏观调控不力

货币政策是欧盟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欧盟强调,货币政策“不应为短期经济目标服务”,而要以“稳定币值”为首要目标。这也是欧洲央行坚持的政策方向。根据“马约”的规定,欧央行是一个独立于欧盟其他机构和各成员国政府的独立机构,其人事任免、运营操作具有很大的独立性,目标是维持成员国“物价的稳定”和“适度的”经济增长。

应当说,迄今为止,欧盟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机制是在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建立和完善的,这种状况必然带来两个问题。一是欧盟对经济的调控,目标首先是为成员国经济达到一个入盟的共同标准服务,否则便难以把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宏观经济政策各不相同的各成员国纳入到欧洲联盟中来。这时如果去强调增长速度,必然会使成员国之间的差别进一步扩大,为欧盟的建立平添更多困难。因此,各成员国必然要压缩财政支出,限制财政在刺激经济增长方面起的杠杆作用。从长期看,从根本上看,稳定有助于经济的增长,但从短时期看,对稳定的严格要求会制约对经济的投入,限制增长速度的提高。二是调控的效率不高。欧盟层面的宏观调控同各成员国不同的利益要求之间的矛盾,使成员国常常不去执行欧盟的有关决定。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调控的效率,最终影响经济的增长。2002年7月20日,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说:“目前欧盟的经济制度存在漏洞”,“即使欧委会通过财长会议做出的决议,也缺乏必要的约束力。”他认为,这种状况必须改变。(注:新华社柏林2002年7月20日电。)

3.科技投入不足,内部的科研合作亟待加强

欧盟与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差距,在相当程度上是二者在科技投入和科研合作方面的差距造成的。欧盟委员会负责科研的委员菲·比斯坎指出,欧盟对科技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及美国和日本。欧盟各成员国对科研的平均投入只占GDP的1.8%,而美国和日本的科研投入已分别占GDP的2.8%和2.9%。欧洲科技界流行一种说法,法国科学家从巴黎到德国慕尼黑的实验室去工作,比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去工作更为困难。如何联合和集中整个欧盟的科研力量,进一步加强对科研的重视程度是摆在欧盟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注:新华社巴黎202月26日电。)

4.劳动市场僵化既影响雇主,又影响雇员的积极性

欧盟各国普遍存在比较强大的工会组织。雇主一旦聘用了一个工人,很难轻易解雇他。员工的工资一般是由工会和雇主协会通过“自主谈判”决定的,政府不予干预。因此,雇主在雇用人时非常慎重,这就影响了就业机会的增加。雇员一旦受雇,不太担心被解雇,影响了积极性的发挥。

5.德国为“统一”付出很大代价,削弱了欧盟经济增长火车头的作用

德国每年为东部地区的重建付出的开支占GDP的5%。德国经济部的克劳斯教授认为,今后10-时间内,德国仍要为消化西部地区付出沉重代价。目前德国东部地区的年轻人在大批地向西部地区流动,结果东部地区“人空为患”,西部地区就业形势却变得格外严峻。在欧盟其他成员国中也存在形式不同的结构性失业现象。这是欧盟失业问题难以解决的一个重要原因。

6.统一内部市场的建设既有利于出口,又有影响竞争力提高的另一面

欧洲统一市场的建设为各成员国企业提供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市场,从而有利于欧盟经济的`增长,但长期地过分依赖地区内部市场,又限制了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7.政府对企业约束过多,影响企业积极性的发挥

欧洲国家是以高福利和高税收著称的。高税收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对居民个人征收的税收税种多,税率高。如年底,法国个人所得税的最高税率高达54%。二是企业的税负重。如上世纪末,法国的企业税达37%,意大利为41.3%。(注:转引自裘元伦:《欧洲的改革:理论解析与实际进展》,2002年2月。)税负重影响了企业的投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欧盟未来改革问题

20世纪后半期,欧洲主要做了一件事,就是进行了一体化建设。21世纪上半期,欧洲面临三件大事:东扩、深化政治和经济的一体化建设以及内部改革。三者之中,内部改革是基础。

从目前情况看,欧盟的改革具有三个特点。

第一,这场改革是由上而下推动和进行的,核心是要解决欧盟体制缺乏活力的问题。

半个世纪以来,欧洲在一体化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但它始终没有解决欧洲社会惰性大,体制缺乏活力的问题。它使欧洲在新的世纪里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正是这些困难和问题迫使欧盟把内部改革问题进一步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

2000年,欧盟在里斯本召开首脑会议,制定了欧盟的社会经济发展远景规划。2001年3月,欧盟又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特别首脑会议,讨论如何落实里斯本会议制定的远景规划。会议认为,为了落实里斯本会议定下的战略目标,欧盟在现阶段必须在就业、经济改革、科研和技术创新以及增强社会凝聚力等4个方面采取果断有效的措施。这些问题涉及欧盟必须进一步

建立或改善一系列有关的制度、标准、机构、法律和政策,并传递和落实到各成员国。为了进一步建立统一的市场机制,欧盟在1999年召开的赫尔辛基首脑会议上已经制定了一个五年计划。2000年里斯本首脑会议又制定出了具体的改革方案,要求各国逐项加以实施。

第二,改革的覆盖面很广。这是一场全面性质的,而不是局部性的改革。

欧委会主席普罗迪在解释欧委会提交给2001年3月斯德哥尔摩首脑会议的建议文件时说,尽管欧洲的失业率有所下降,但在欧盟范围内仍有1400万人没有工作;尽管共同市场已存在许多年,但电信、能源、运输、邮政和政府采购等关键领域的统一市场仍远未形成;尽管欧盟的高新技术投入已较前有较大增长,但与美国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尽管成员国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贫困和发展失衡现象仍在欧盟范围内继续存在。斯德哥尔摩特别首脑会议确认,要解决这些问题,欧盟必须在全方位开放劳动力市场等十个方面采取措施。这些措施既涉及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的改革,又涉及社会问题的改革;既涉及生产领域的改革,又涉及服务和金融等部门的改革,既涉及宏观层面的问题,又涉及企业层面的许多问题。这是一场带有全面性质的改革。21世纪,欧盟企业改革的重点不在于把尚剩的为数不多的国有企业私有化,而在于放松政府对私有大中型企业的限制和约束,鼓励企业去建立各种激励机制,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第三,改革的幅度较大,涉及了一些多年积累的深层次问题。

比如在养老金制度的改革方面,欧盟有些国家,除法定养老金外,开始重视建立私人补充养老金。在农业问题上,2002年7月10日通过的改革方案,被称为是一项“彻底”的改革计划。多少年来,欧共体的农民一直是按农业产量领取补贴的。改革后将停止这一做法,改而采取固定的补贴额,农民享受的直接补贴将和农业产量脱钩。

六、关于欧盟的发展前景

欧洲要走自己的路,建立一种既非美国式的,又非传统欧洲模式的资本主义。

欧洲的资本主义历来被称为“社会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以别于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欧洲在改革,但不会根本放弃欧洲的价值观和社会发展模式。这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现实的原因。历史上,欧洲是资产阶级启蒙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以及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故乡和发源地。二战前的一段时间内,欧洲面临纳粹的“社会主义”和苏联社会主义的夹击。二战后初期,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各地的发展曾对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生存构成现实的威胁,“人民资本主义”等思潮在欧洲一度被广泛传播。社会民主党在欧洲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力量。这些都是欧洲不同于美国的地方。欧洲要改革,目的是革除欧洲社会和经济体制中缺乏朝气和竞争力的一面,而不是照搬美国的社会经济模式,全盘接受美国的文化和价值观。就拿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来说,欧洲也不是要摒弃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理念和核心部分,而是要杜绝滥用,消除过度的社会福利负担,让“那些不尽其力、不尽其责的人……丧失他原来享有的社会团结,即国家资助的权利”。欧洲的改革势在必行,但改革需要一个长的过程。同一体化一样,改革会取得成功,但进程是曲折的。困难将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改革越深入,越要求各成员国向欧盟转移更多的国家主权和更多地触及各成员国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因此引起更多的矛盾和利益的碰撞。二是这样的改革是一种巨大的创新,在历史上没有可资借鉴的经验,任何重要失误都会带来严重后果。三是欧盟正处在扩大的过程中。2002年12月,欧盟首脑会议决定接纳10个新成员国,这10个候选国业已完成入盟申请程序,并将于成为欧盟的正式成员。新成员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更加参差不齐。他们目前的总体水平还不如入盟前意大利等“南方国家”的发展水平。东扩将给欧盟带来新的困难。但东扩势在必行。预计今后内,欧盟将拥有27至28个成员国,届时欧盟的土地面积将达400万平方公里,人口5亿多,GDP超过11万亿美元。这将改写欧洲的政治版图,并对世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篇3:保经济增长成欧盟头等事务

欧盟统计局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 今年第一季度, 欧元区和欧盟的国内生产总值环比增长为零, 欧元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为零, 欧盟的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仅增长0.1%。分析人士认为, 如果不是欧盟最大经济体德国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 欧元区经济在今年第一季度必然会出现负增长。尽管如此, 欧元区经济今年似乎仍难以摆脱3年内两次陷入衰退的命运。德国经济研究所、法国国家统计及经济研究局和意大利统计局7月发表的预测报告称, 欧元区经济在今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将分别出现0.2%和0.1%的负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7月16日发表的最新预测报告指出, 欧元区经济今年将出现0.3%的负增长, 到2013年才能恢复增长, 但增长率只有0.7%。

持续3年的欧债危机迫使欧盟成员国“节衣缩食”, 而紧缩政策措施不仅使部分成员国经济陷入严重衰退, 还导致这些国家的失业状况不断恶化, 从而形成财政紧缩、经济低迷、失业状况恶化、工商信心受挫、财政收入锐减、社会保障支出猛增、财政赤字难减的恶性循环。英国首相卡梅伦早些时候就指出, 欧洲不仅面临着债务危机, 而且也面临着增长危机。面临日益恶化的经济和金融形势, 欧盟领导人一直在采取多种措施促进经济增长, 以期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和刺激就业来确保政府财政收入来源, 最终实现财政整顿目标。

自今年年初以来, 关注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成为欧盟领导人峰会的重要议题。欧盟开始调整应对欧债危机的政策措施, 不再像前两年那样一味要求成员国实施紧缩财政政策措施, 而是将工作重心重新回归到促进经济增长上来。

6月底举行的欧盟领导人夏季峰会指出, 欧盟目前的头等优先事务是促进强劲、包容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欧盟夏季峰会通过的《增长与就业公约》推出了总额为1200亿欧元的促进经济增长一揽子计划, 以帮助重债成员国刺激经济,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以及年轻人就业, 加强能源、交通与宽带等基础设施建设。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表示, 欧盟今后不仅要投入更多资金, 而且还要采取创造就业机会、帮助中小企业获得贷款、完善单一内部市场等措施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分析人士认为, 欧盟领导人最近同意设立单一欧元区银行业监管机构和决定向西班牙银行系统提供救助贷款是好事, 将有助于缓解欧债危机。不过, 欧元区仍将面临债务危机进一步恶化的风险。市场普遍预期欧元区经济低迷状况至少将持续到2013年。

目前, 欧盟经济并非乏善可陈。欧元贬值将有助于欧盟扩大出口, 从而通过外部市场需求增加来带动经济复苏。事实上, 欧盟最近几个月的对外贸易状况正在得到改善, 欧盟在出口持续增长的同时进口不断减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相关数据显示, 欧元每贬值10%, 欧元区经济就会增长1.4%。然而, 只有德国、荷兰等竞争力较强的成员国才能从欧元贬值中获利, 而希腊、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等成员国却很难从中获益。

在欧盟成员国难以通过财政手段刺激经济增长的情况下, 欧洲央行不得不通过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来促进欧元区经济复苏。自今年年初以来, 欧洲央行已经先后几次下调利率, 欧元区主导利率目前已经降至0.75%的历史新低, 欧元区存款利率则降至零。部分经济分析人士认为, 欧洲央行持续降息并不能真正解决欧元区经济面临的实际问题, 因为欧元区经济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市场对欧元区部分成员国政府和银行的财政状况失去信心。鉴于欧元区经济现状和欧洲央行的降息幅度, 欧洲央行本次降息对欧元区经济的刺激作用是比较有限的。

自去年底以来, 欧洲央行已连续两次通过长期再融资操作向欧洲银行系统注入总额超过1万亿欧元的中长期贷款。欧洲央行希望通过长期再融资操作向陷入困境的欧洲银行提供流动性支持, 以使这些银行资金短缺状况得到缓解并充实资本。事实表明, 欧洲央行长期再融资操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不仅缓解了欧洲银行业面临的资金紧张状况, 而且也降低了欧元区重债国政府的融资成本。的确, 长期再融资操作帮助欧洲银行避免了一场信贷危机, 对稳定欧洲银行体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篇4:欧盟:经济不必悲观

在图一中,一些欧盟成员国在水中大呼“救命”,另一些成员国试图将他们拉上船,但整个欧盟之船即将沉没。在图二中,欧元正在沉没。

这两幅漫画表明,欧盟经济的前途是十分可悲的。事实上,欧盟经济的发展前景是乐观的。

2010年3月,欧盟委员会公布了“欧洲2020战略”。这一未来10年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是:发展以知识和创新为基础的智能经济;通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增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扩大就业,加强社会凝聚力。这一战略的实施将有力地拉动投资。

欧洲的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虽然全面实现战略的目标绝非易事,但各国为此而做出的努力必将有力地拉动投资。尤其在目标相关的领域,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投资有望在债务危机后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

债务危机期间,一些国家实施的财政紧缩降低了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能力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欧盟的经济发展水平很高,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达3.4万美元,有些国家大大超过4万。而且,受文化传统的影响,欧洲人乐于消费。因此,可以预料,债务危机结束后,消费能力会快速提高,从而对经济增长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

与消费能力密切相关的是,欧盟的收入分配差距比美国的小。这意味着,欧盟的消费能力具有更大的潜力。

欧盟成员国的许多企业在国际上拥有很强的竞争力。企业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是物质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因此,企业的大小和强弱对国民经济都会产生重大影响。欧盟成员国拥有大量充满活力的大企业。如在CNN的“世界500强”企业中,亚洲有179家(其中包括中国的73家),美国有132家,欧洲有159家,荷兰皇家壳牌集团(Royal Dutch Shell)和英国石油公司(BP)分别位于第一位和第四位。毫无疑问,这些大企业在未来欧盟经济发展中将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欧盟企业的强大实力在于其国际竞争力。尤其在技术含量较高的生产领域,欧盟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许多国家望尘莫及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为什么在债务危机的打击下,欧盟的出口能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据欧盟相关资料显示,除2009年以外,欧盟的出口一直在增长,2012年比十年前几乎增长了一倍。

欧盟拥有很好的投资环境,是外国投资者青睐的投资场所。投资环境有硬环境和软环境之分。“硬环境”主要包括人类难以改变的自然环境等因素,“软环境”是指通过政策或其他人的行为可以发生变化的条件。虽然欧盟的自然资源匮乏,但“软环境”很好。例如,欧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水平高,劳动力素质好,政局稳定,政策的连贯性强,法制体系健全,腐败行为较少,等等。因此,即使在债务危机爆发后,欧盟仍然是国际资本“青睐”的场所。

欧洲一体化将继续推进。欧盟在过去的60年中为促进欧洲的和平与和解、民主与人权作出了贡献,因而获得了2012年度诺贝尔和平奖。其实,欧洲一体化不仅在政治上是功德无量的,在经济上也是 。从加强经济治理的“六部立法”到“财政契约”,从建立银行业联盟的倡议到欧洲稳定机制的问世,都能充分说明,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后欧洲一体化步伐不仅没有停止,反而在加快。因此,可以断言,债务危机得到解决后,欧洲一体化的制度安排将进一步到位,并为推动经济增长作出贡献。

2012年3月1日,欧盟同意给予塞尔维亚欧盟候选成员国地位。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对塞尔维亚表示祝贺的同时,也希望塞尔维亚进一步深化政治和经济改革,以尽快达到“入盟”标准。在6月29日结束的欧盟夏季峰会上,欧盟成员国领导人正式同意启动黑山“入盟”谈判。塞尔维亚和黑山在欧洲债务危机尚未得到解决的时刻迈出这一步,既反映了两国对欧洲一体化的信心和热情,也体现了欧盟的“魅力”和勇气。欧盟与美国之间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TTIP)有利于欧盟经济的发展前景。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于2月13日在布鲁塞尔宣布,欧盟将与美国启动TTIP的谈判。他说:“我们致力于使欧美关系更为有力地推动繁荣。”他认为,TTIP不仅可以为欧美扩大双边贸易和投资提供机遇,而且还能为制定全球规则作出贡献。

欧盟和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将近50%,占世界贸易总额的30%;欧美之间每天的贸易额高达27亿美元,双向的直接投资总额累计达3.7万亿美元。据估计,TTIP有望使欧盟和美国的经济增长率提高0.5 %。中国和其他一些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有助于推动欧盟的经济增长。这一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利于扩大欧盟的出口。以中国为例,在2003年至2012年期间,欧盟对华出口从530亿美元上升到2120亿美元。二是有利于扩大欧盟的对外投资。三是有利于新兴经济体扩大对欧盟的投资。在未来的全球化时代,这样一种双赢的合作无疑是极为有利于欧盟经济的。

在2013年4月的博鳌论坛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今后5年,中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左右的商品,对外投资规模将达到5000亿美元,出境旅游有可能超过4亿人次。这对欧盟经济的前景而言显然是一个巨大的福音。

篇5:论中国与欧盟的经济论文

中国与欧盟分别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区域经济集团,是当今世界舞台上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两支重要力量,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浅谈试论中国与欧盟经济。

中国与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在全球化和国际格局快速变化的背景下,中欧经贸合作关系得到长足的发展,并且已经超越了双边范畴,具有日益重要的全球战略意义。

中欧经贸合作呈现互补性

中国和欧盟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市场,彼此间的经贸关系具有极强的互补性,相互依赖性也越来越强。欧盟拥有庞大的剩余资本,在技术的转让上比较开放,又极度依赖世界贸易。欧盟所具有的市场优势、技术优势与资本优势使得中国通过发展中欧关系获得了更大的出口市场、更好的技术来源与更多的资本来源。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国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对欧盟也是极具吸引力的。丰富的.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资源、存量与增量庞大的市场、与欧盟差异较大的产业结构以及稳定与高回报的投资场所,都是欧盟国家所缺少和追求的区位优势,是处于去工业化阶段的发达国家进行产业转移的良好去处。除香港特别行政区外,欧盟是中国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按实际投入计算,欧盟是对华第二大投资者,另外,还是中国最大的技术供应者。 双边贸易呈现不对称性

从中欧双边贸易的增长率考察,近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的大多数年份里,中国对欧盟的出口增长率都高于中国对世界的同一指标。与此相反的是,同期中国从欧盟的进口增长率普遍低于中国与世界的这一指标;与此同时,中国出口产品对欧盟市场的依赖程度远远高于欧盟出口产品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这表明中国与欧盟经贸关系的发展存在着高度的不对称性;从中欧双方在彼此市场所占份额看,中国出口到欧盟的贸易额约占中国出口总额的20%,而欧盟出口到中国的贸易额约占欧盟出口总额的7%左右,这同样说明了欧盟市场对中国的重要程度高于中国市场对欧盟的重要程度。

篇6:欧盟区域经济

摘要:欧盟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性和稳定性较高的重要原因是城乡差距较小,而之所以能够较好地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及城乡一体化,与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路径选择有直接关系。考察欧盟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路径,对我国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欧盟;城乡一体化;城市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F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童编号:1007-7685[2011)06-0062-03

2010年7月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蓝皮书指出,截至2009年,中国城镇化率为46.6%,城镇人口达6.2亿。到2009年底,中国城镇人口总量为美国人口总数的两倍,比欧盟人口总规模还要高出1/4,城镇化规模居全球第一。但目前中国呈现出典型的不完全城镇化特征,城镇化速度与质量严重不协调。当前,德国、法国、英国及其他一些欧盟重要成员国的城市化水平都高达90%左右,形成了一种城乡统筹、分布合理、均衡发展的互动模式。

一、欧盟部分国家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经验

(一)英国

英国城乡一体化的路径是“狭义农业――广义农业――非农产业”。狭义农业就是种植业,马克思称这种农业为“真正的农业”。广义农业是农、林、牧、养殖业的总称。非农产业指农业以外的手工业、商业、服务行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首先,种植业的劳动力不断向非种植业转移。其次,种植业和畜牧业劳动力不断向家庭副业(手工业)转移。再次,广义农业劳动力不断向非农产业转移。最后,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前工业化时期英国农村的非农化道路正是沿着这四个层次逐渐展开。据统计,截至工业革命前,英国城镇居民数量已达120万人,约占总人口的21%,城市化可谓初具规模。农村居民大量从事纺织、制陶、采矿、木材和粮食加工贸易等非农产业,已经逐渐摆脱以农为生的状态,从业人员占总人口的33%,加上城镇居民则非农人口已占到总人口的54%。因此,英国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的过程延续长,城市的形成和农村发展的基础都比较好,这为当今英国城乡协调发展提供根本保证。英国城乡发展一体化以强制性为主要特点,但最重要的启示是强调和突出农民的主动性和重要性,重点进行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而不是被动等待城市反哺。正是通过这种农村内部产业升级与裂变才形成了农业劳动力人口就业非农化,才提升了农村生产力水平,进而增强了其自身与城市要素流动的实力,最终促进了英国城乡一体化。

(二)法国

法国城乡发展一体化是沿着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内向集聚的方向展开的,其起步较早,起点高、进程快。起初借助于工业化推动,外加战争诱因推动了大城市快速发展,集中表现为城市人口急剧增加,1800年城市化水平已达20%。1900年法国的电力普及到了所有城镇,在工业急剧快速扩张的带动下,城市化水平已达到40%。一战后由于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城市人口比重猛增,城市化水平逐步达到80%左右。

经过多年发展,法国城市化也积累了一些问题,包括发展速度失衡、区域间矛盾突出、农村劳动力普遍出现老龄化等。法国为解决这些问题,采取两类措施,一类是鼓励农民在农村创业,但未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由于农村就业机会有限,物质文化生活贫乏、单调,难以吸引农民,城市的平均收人大概是农村平均收入的3倍,政府投资又集中在城市地区。城乡间的这种不平衡,自然强烈地吸引着农村人口的外流。另一类是控制大城市盲目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法国政府采取了几项措施:一是在巴黎附近建立卫星城,以均衡分布工业和人口,缓解巴黎地区过分膨胀的问题。二是政府适时采取措施对老城进行改造,优化城市环境,提高住房质量,改善交通设施,刺激就业,扶持新兴产业,期望建立更为健全、能吸引居民的城市生活环境,以重新发挥老城的经济、社会、文化中心作用,使法国城乡基本趋于协调发展、良性互动的大格局中。

(三)德国

当前,德国及其他一些西欧工业化国家的城市化水平都高达90%左右,形成一种城乡统筹、分布合理、均衡发展的独特模式。其主要经验有:

1.构建均衡发展的协调机制。德国在城乡建设和区域规划的政策上始终贯彻两大重要原则:一是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平等的生活环境,减小各地区的差异。二是追求可持续发展,使后代有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德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职能分散在全国各地,形成全国城市均衡分布的局面。德同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相继立法,把保护村庄原有形态、有限度的改造更新老建筑和保护村庄的生态环境作为村庄更新的主要任务,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2.在城乡建设上确立“等值化”目标。上世纪五十年代,德国赛德尔基金会所倡导的“等值化”理念得到实践:通过土地整理、村庄革新等方式,实现“农村与城市生活不同但等值”的目标,使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得以平衡发展。这一计划在巴伐利亚开始实施后,成为德国农村发展的普遍模式,并在1990年起成为欧盟制定农村政策的方向。目前,在巴伐利亚州,农村地区占州总面积的80%以上,为近60%的人口提供居住、工作和生活空间。城乡等值化的核心思想是:让农民在工作条件、就业机会、收入水平、居住环境、社会待遇等生活质量方面与城市形态不同类但等值。农村建设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根据农村的向然环境和人文历史传统,尊重和保护农村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淳朴、厚重的民风民俗,不盲目照搬大城市的生活模式。

3.统一而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降低了“城市化”的门槛。德国宪法规定了人的基本权利,如公民在选举、工作、迁徙、就学、社会保障等方面平等的权利,在社会上没有明显的农工、城乡差别,可以说农民享有一切城市居民的权利。农工差别只是从事工作性质的差别。只要农民进城工作,按章纳税,进入社会保障,就成为城市居民。20世纪50年代,出台了农民卖地退休补贴政策,对农民卖地退休者国家给予额外退休金,促进了生产方式的转变。

二、欧盟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举措

欧盟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的最关键工具是欧盟的地区政策。欧盟的地区政策是以影响和干预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或空间布局为首要目的,为促进各地区经济和社会均衡发展而由政府采取的一系列的法律、经济和行政措施的总和。具体包括财政转移支付、公共投资、产业布局等,各国依据实际情况而有所侧重的制定和使用。“区域政策”的主要目的是缩小区域差距,纠正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促进共同繁荣。欧盟的地区政策又称为结构政策,是欧盟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支柱。早在1975年的欧共体时代就提出建立地区发展委员会和欧洲地区发展基金,1978年又通过一项全面的共同地区政策,包括确定落后地区并向其提供广泛的财政援助;保证共同体各方面的 政策、措施能照顾到地区问题;协助成员国实施各自的地区政策等。共同体开始有步骤地通过反市场化政策来解决落后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欧盟的区域政策加快了相对落后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强化了这些区域对一体化的支持力度,保证了一体化效率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欧盟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启示

(一)加快农村发展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根本手段

促进农村地区开发是欧盟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为确立农村地区开发的主体,欧盟设立了一系列基金。如,欧洲农业指导保证基金、欧洲社会基金及欧洲地区开发基金。这三大基金共同构成欧洲农村的开发主体。其中,欧洲农业指导保证基金的设立便是为了消除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促进农村开发。欧洲农业指导保证基金的补贴项目种类涵盖了农业和农村开发的各个方面,包括非粮食农产品生产在内的有生产潜力的项目;有关地区特产、高品质农林产品的项目;与农林业开发相关的农村基础建设项目;给农村妇女创造兼业或增加收入的多样化项目;事关村庄修复、开发及保护农村传统的项目;农地、林地的场地建设项目等等。欧盟的资金支持主要集中在落后地区,资金使用占欧盟三大基金的70%以上。而各成员国基本上都采取类似的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

(二)科学的空间规划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前提

欧盟通过空间发展展望计划(ESDP)以期形成新型“多样化”的城乡关系,建立社会、经济、环境三位一体的平衡城乡空间,并制定了具体行动计划。欧盟通过以人口、经济为标准的乡镇分类方法,推行针对性的开发管理政策,加强村镇节点和线性公共设施的规划建设,进行农村空间结构优化。采用强化空间规划布局的前提手段,对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和基础设施进行统筹,达到科学发展农村、优化农村空间结构的目标,进而实现城乡建设规划一体化。

(三)持续的资金投入和专门机构的设立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保证

欧盟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经历了早期阶段(1957-1974年)、形成阶段(1975~1988年)、演进阶段(1989-2006年),2007年后进入新阶段(2007~2013年)。每个阶段都制定了详细的战略规划,如1994年的“六年规划”,2000年的“七年规划”,2007年的“七年支出计划”,而且从欧盟总预算中拨付的资金不断提高。除欧盟财政预算资助的基金外,为配合基金资助项目的实施,欧盟还利用贷款工具,即通过欧洲投资银行提供政策性贷款支持相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另外,欧盟委员会下设36个司级单位,其中1个司为地区政策总司,专门负责制定和执行地区经济政策。1994年,欧盟还成立了地区委员会,对区域政策进行咨询和评估,提出协调区域发展、反映居民意愿的政策建议,供欧盟和欧洲议会参考。此外,欧盟下设的农业总司和社会总司,对扶持地区发展也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上一篇:白桦教学设计下一篇:英语学科德育渗透经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