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师党员队伍建设之我见

2024-04-09

学校教师党员队伍建设之我见(共11篇)

篇1:学校教师党员队伍建设之我见

学校教师党员队伍建设之我见

作者: 发布于:2005-12-15 12:30:30 嘉兴教育网http:///?5017310.html

蓄睿智之气 育高德之人 固立校之本

--学校教师党员队伍建设之我见

嘉兴一中 叶勤

回顾历史,我们难以忘记,是中国共产党以她崇高的信仰,组织起自己的儿女,让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天安门上空。现如今,战火的硝烟已经离我们远去。然而,种种思潮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而粉墨登场。曾几何时,“信仰危机”开始冲击着宁静的校园:有的人为“祖宗三代没有一个共产党员”而感到自慰;有些人则为了所谓的“自我完善”立誓将远离在党外;有的人甚至认为:党内有挂牌的党员,党外也有没有入党的先进,不少人入党就是为了图名、图利、图实惠,与其空有其名,不如做一个无名有实的党外布尔什维克。一时间在不少人的心目中,党的光荣失去了光芒,党的伟大失去了形象。故而遏制党员意识淡化,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聚人心、扬正气则成为摆在学校党组织面前的一项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党的前途和命运的棘手的、刻不容缓的工作。

一、学校“党员困惑”现象及后果

不可否认,学校党员队伍总体是好的,拥有一批政治素质高,党性观念强,业务精湛的党员。他们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校,认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拥护改革开放,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在学校的各项建设中起到了排头兵的作用。比如,现阶段我校党员占全校教职员工比例三分之一左右,但学校各项工作中取得成绩、受到表彰的却超过三分之二。学校的一些重要工作,如教学科研、校园文化建设、群团工作、后勤服务等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并取得一系列好成绩,这与全校

广大党员教职工的模范带头作用是密不可分。

但是,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在党员群中也显露出一些问题,出现了“党员困惑”现象,使学校党组织建设、学校长远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党员之“困”,“困”在何处?

学校“党员之困”,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民众之惑”,是复杂社会背景下“民众之惑”的延伸和放大。主要有以下表现:

⑴一些党员理想信念和宗旨观念淡薄,把法律认可作为共产党员的标准,降低了党员标准。

⑵一些党员只重业务,淡漠政治,不愿意干与业务工作关系不大的事,不愿做社会工作,更不愿承担党务工作,甚至认为党内学习、开会是额外的负担。

⑶一些党员受拜金主义影响,斤斤计较个人利益,对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只能偶尔兼顾,不愿吃亏,讲有条件付出,没有了共产党员的正气,把几十年党和人民的培养教育归功于个人努力,得意之时在党之上,失意之时在党之外。

⑷个别党员入党动机不纯,功利性重,本人对党的认识甚浅,党性和组织观念不强,不能按时参加组织活动,更有少数党员完全将组织纪律抛诸脑后。

⑸部分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与其所肩负的责任和义务不相适应,只想做“官”,不肯做“事”,党群、干群关系较紧张,对党的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强,自我要求不严。

⑹一些支部对党员管理不严格,对问题较多的党员教育不够,缺乏有效的管理办法,学校党委缺乏党建新形式,使组织对党员的凝聚力不够。

⑺党内好人主义比较普遍,不敢坚持原则,不愿得罪人,批评与自我批评很难真正开展起来。

2、“困”之所在,伤在何处?

“党员困惑”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如在改革时期,随着利益格局的调整,使贫富差距日益拉大,社会微震不断,贪污腐败案件迭出,使少数党员特别是相对贫困者对党的“共同富裕”政策产生怀疑,不能正确看待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再加上自我锤炼不足,放松了自己对世界观的改造,容易使人生观、价值观随之变形、扭曲,渐渐对党的事业产生怀疑,成为“前途渺茫”的悲观主义者。产生以上“困惑”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党员困惑”的存在,有着很大的杀伤力:

首先,它的消极作用突出在“散”字上。它破坏了党内团结,不利于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形成,“困惑党员”的迷茫思想和悲观论调,往往会削弱其他同志的干劲,使党风不正,从而影响到校风、教风、学风。

其次,它的消极作用集中在“怨”字上:怨命运,为何人家腰缠万贯,我就两袖清风;怨领导,为何不能公平对待自己与别人;怨学生,为何一天到晚让自己心烦;怨同事,为何同样的工作你就成为名师,而我却默默无闻„„于是无论何事都斤斤计较,无论何时都忿忿不平,攀比心里极强。

第三,它的消极作用反映在一个“疑”字上,对学校、对学生、对前途,缺乏信心,对领导的苦口婆心表里不一,在怀疑自己的同时,更怀疑管理者的能力。

二、解困强校,重在育德

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曾表示:我的厂房、机器设备均可搬走,但只要把人员给我留下,几年以后,我仍旧会是钢铁大王。他的话给我们党务工作者很多启迪:

人是生产力要素中最积极、最活跃、最富有创造性的因素。从执政党的建设看,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是党的行为的主体。党员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的基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和贯彻落实,要靠广大党员的积极参与;党的良好形象,要靠广大党员来树立和维护;党的战斗力的提高,要靠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离开了全体党员的自觉行动和模范实践,党的先进性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学校的发展看,建设一支高境界、高素质的学校党员队伍,不仅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更关系到学校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1、强核心,努力提高党员领导干部在师生群中的威信

领导干部的形象是一个个标杆,是一面面旗帜。作为学校领导干部,要发挥核心作用,“威信”是前提。如何树“威”?关键在于“四靠”:

一靠以德立威。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身不正,焉能正人”。为人、做官,德是第一位的。党员领导干部应做到以德润身,以德服人。讲德:首先要善学习。把学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作为自己固本强基的途径,廉洁自律的基础。还要修品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领导干部要有豁达的心胸,踏实做人,做到居上而不骄,处下而不馁,不为名所累,不为权所缚,不为利所驱。

二靠以才树威。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就要干实事,干好事。凭什么?才能。很难想象一个才疏学浅,碌碌无为的教师,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很难想象一个毫无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校长,能让教师们为之死心塌地,甘于奉献。作为党员干部,在这个学不胜学的时代,应具有“本领恐慌”、“知识恐慌”的意识,做到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成为管理和教学工作的行家里手。

三靠以公取威。现如今,随着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在百姓中流行一句话:“不患贫,患不均”。在学校管理实践中亦是如此:多一份公心就多一份人心,而多一份人心就多一份力量。作为领导干部,在一些敏感问题如招生、收入分配、评优推优的处理上,要尽力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公道,讲原则、讲正气、秉公心,不搞“暗箱操作”。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百年老校的文化底气,营造良好的公平竞争氛围,促使教师及学校可持续发展。

四靠以廉生威。自古百姓爱“清官”。现如今,教育不再是清贫行业,学校不再是清水衙门,社会关注度很高,期望值很高。所以学校党员干部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慎微、慎独、慎欲,管住自己的心,不起贪欲;管住自己的手,不乱办事;管住自己的嘴,不乱吃;管住自己的腿,不到不该去的地方。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常思贪欲之害,才能以清正廉洁、一身正气赢得广大师生的信任、家长和社会的支持。

2、强根本,造就一支崇教厚德、为人师表、业务精湛的党员教师队伍

党员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党委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所学校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怎么样,不是抽象的,它经常地,大量地反映在每位党员的本职工作上。一支崇教厚德、为人师表、业务精湛的党员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也是党的希望所在。教师党员身兼双重身份,所以在工作中既要从共性方面去把握党员先进性的要求,又要结合自己所在岗位的特点来发挥师表作用。唯有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保持人民教师的角色品格,才能真正成为党员中的优秀者,教师中的佼佼者,学生的引领者。

教师党员使自己成为“崇教厚德,为人师表”的典范,重在“四讲”。

一要讲师品,以身作则,爱岗敬业,使德高为师。

一位哲人说过,道德能弥补才能的不足,但才能永远弥补不了道德的不足,这充分说明了“为师先修德”的极端重要性。作为党员教师,其人格品行具有强大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是对教师师德的最好写照。党员教师要时刻注意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普通教师,感染每一个学生,感染每一位家长,乃至于感染整个社会。

二要讲师智,苦学善思,潜心钻研,使学高为师。

学校教学工作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要做一个有现代教育思想的教师,做素质教育的领航人。首先要刻苦钻研,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能力,努力扩大知识面,让自己赖以教育学生的一桶水变为有源的活水,常换常新,源源不断。特别在当今,国家把培养创造性人才列入了战略计划,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以创造性的劳动培养新一代创造性人才。所以,作为党员教师必须带头乐于学、勤于教、善于思,在精通专业知识,掌握广博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深入钻研教学,做一个知识渊博的教师。

三要讲师能,科学施教,艺术施教,使技高为师。

党员的先进性必须体现在具体工作能力上,而教学是一门艺术,所以教师党员必须要提高施教艺术的本领,在教育教学中努力做好角色的转化工作,掌握施教技巧。让自己由传授者转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积极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探索建立鼓励性、激励性的多元评价机制,重视学生的参与度和过程性评价,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不断在多维度,多阶段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四要讲师责,为人师表,行为世范,使身正为师。

为人师者,责任重于泰山。讲师责,首先要做到勇挑重担,发挥表率作用。最难做的工作,最难带的班级,最吃亏的事情,最危险的时刻,作为党员,都要自告奋勇地站出来,积极主动地来担当,为广大教职工做表率。其次要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教师党员在工作上要不怕苦,不怕累,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做到没有报酬的工作乐意做,自己负责的工作精于做,临时性、琐碎性的工作争着做,面对荣誉、利益、享受,讲风格、讲谦让、讲奉献。第三要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热爱学生是老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前提,是每个教师都应具备的情感品质。教育是一种感化人心的工作。心理学研究证明,在师生感情共鸣中进行的教育,学生的接收性最强,效果最佳。如果说热爱教育事业是一种理想、信念,那么,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本职工作的具体体现。教师要把对学生的爱,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上,表现在关心学生、信任、尊重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等方面。

3、强规范,形成评建结合、以评促建的有效制约和激励机制

中国有句成语,叫做“粥少僧多”,说的是一个分配的难题。那么粥少僧多,怎样分粥?偶尔读到一篇分粥短文,颇受启迪。该文大意是:7个人每天在一起搭伙吃粥,粥少不能尽饱,只好平均分配。这时就出现了一个如何分配才能保证公平的问题。为此,大家颇费脑筋,先是指定一个人负责分粥事宜。很快大家就发现,这个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又换了一个人,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结论是:权力会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后来大家轮流值日,每人分一天,但人皆有私心,谁掌勺那天都给自己多分。自己多了别人就少,结果是每个人都只能在自己值班那天饱餐一顿,其他时间吃不饱。这个办法显然也有悖公正,几个人又选择了第三种办法,公推一位德高望重、处事比较公平的人来分粥,开始阶段还不错,但日子渐长,有人开始向其讨好,对其行贿,鞍前马后侍奉周到。人非圣贤,更非草木,久之不可能永远顶得住诱惑,慢慢地勺把倾斜了,既给自己多分,又照顾向其溜须拍马或送礼行贿之人。此法显然也不行。后来,寄希望于集体决策,隆重成立了分粥委员会和监督评议委员会。每天先由分粥委员会集体研究如何分粥,分完后再由监督委员会讨论评议是否公正,研究来讨论去,粥都凉了,饥肠响如鼓了,还没研究出个最后结果,而且耗时费力,严重影响了正常工作,也不是好办法。最后,有人提出了这样一个解决方案,谁掌勺分粥都可以,但粥分好后必须摆在桌子上,任其他人先选,剩下最后一碗归分粥者自己。令人惊奇的是,在这种制度下,7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使一个久拖未决的问题顺利解决了。

分粥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制度至关重要。制度不好,好人也会变坏,而好的制度使坏人也不容易做坏事。党的先进性要靠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的。保持党员的先进性既要靠思想教育,又要靠制度保证;既要靠个人自觉,又要靠严格管理。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估和奖惩激励机制,是激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的外在动力。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立健全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尤显必要和重要。学校党组织应着重从教育、评价、激励、监督、关爱等方面健全、落实工作制度。

⑴建立健全党员教育培训机制。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不是天然的,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教育出来的。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持之以恒的党员教育机制,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客观要求。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机制最主要的就是不断创新教育培训的方式,进一步探索建立能调动党员积极性、激发党员学习内动力的制度。比如年终述职、述学、学习考核等制度以及一些党员喜闻乐见的演讲比赛、读书笔记展评、外出参观学习等学习形式,把集中教育、典型教育与互动教育、自我教育相结合,以形成党员人人自觉学习、善于学习的良好氛围。

⑵建立健全党员评价机制。学校要把学生和家长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认同不认同作为评价教师党员的重要标准,真正把群众的认可落到实处。还要把教师党员先进性的评价标准落实在实际行动、教学实绩、综合素质发展、帮助带动广大群众等各个方面,做到以评促建,评建结合。

⑶建立健全党员激励机制。学校要充分运用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典型激励、荣誉激励等多种手段,激发、引导党员的思想和行为向更高境界发展。为了避免实际操作过程中的负向激励,在学校绩效考核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中,特别在定薪、奖金、晋升、评优等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上,要做到公平、公正,讲诚信。要使激励的条件公开、激励的时间确定、激励的方向明确。如学校在师德建设激励机制的形成中,应设立师德监督员,让社会、家长和学生参与师德建设过程。逐步推进师德评价由领导评价为主,向学生和社会评价为主转变,由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为主转变。并把师德评价结果与教师评先评优、晋职晋级挂钩,在名师、学科带头人、市级以上先进的评比中,对违规外出兼课、过了头的有偿家教等行为,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从而有效推进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另外,还要创新学校中层干部、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竞争上岗制度、党员干部考核、评议制度和引咎辞职、罢免制度等,以使更多优秀党员教师能脱颖而出,得到提拔重用,有机会、有舞台参与党内事务和学校事务。

⑷建立健全党员监督约束机制。严格的监督约束是搞好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失去监督约束的党员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因此,加强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必须注重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吐故纳新、自我纯洁的机制:严把党员“入口”关;疏通党员“出口”关;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通过开展民主评议、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强对党员的党内监督约束;通过建立完善群众评议党员、党员先锋岗、党员挂牌等制度,使党员处于严格的外部监督之中。

⑸进一步完善关爱党员制度。通过建立谈心谈话、定期走访、党内帮扶、患病探望等制度,确保每位党员“惑时有人解”、“平时有人访”、“难时有人帮”、“病时有人探”,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还可通过在党员的入党纪念日,由党组织向党员祝贺“政治生日”,赠送“生日贺卡”,找党员谈一次话,交换意见等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给党员送去关爱,聚集人心,激发生机。

“为人师者,必须以德为先、以责为重、以生为本,做学生人生的导师、生活的向导、技能的教练、学习的楷模、心灵的挚友”。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在平凡的岗位上以先进的品格、先进的思想、先进的能力、先进的学习、先进的行为感染人,影响人,真正做一名靠得住、站得出、看得见、干得好、行得正、吃得亏的优秀教师党员,成为教育改革的急先锋,广大教师中的一面旗帜。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排除“困惑”,打造一支睿智、高德的党员教师队伍,这是学校发展之根本,更是国泰民安之保证。

2005年10月

篇2:学校教师党员队伍建设之我见

农村教师是我国教师队伍的重要力量,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教师理念偏差、力量薄弱、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学科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这严重影响到整个农村素质教育的进程.下面我仅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这方面谈谈个人的思考.一、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新的课程改革全面实施,农村办学条件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宽敞明亮的教学楼拔地而起,美化绿化日新月异,但师资队伍很不尽人意,特别是实施新课改以来,很多教师是力不存心,已成为制约教育教学的关键。1.教师观念落后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理念对于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由于农村学校绝大多数处于偏僻、交通不便、信息交流不畅、文化氛围落后的环境中,对新事物接受慢,教师在教学理念的认识上虽有所转变,但与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相比较知识的更新远远落后,新的教学理念难以实施于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师仍采用“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没有承担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者、促进者等多种角色。他们仍是课堂的“权威者”、“独裁者”、“统治者”,忽视了学生能力、素质、人格等方面的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落实。甚至,部分教师把发展学生的能力理解为放手教育。在课堂中老师绞尽脑汁让学生回答问题,无论正确与否,总是面带微笑的表扬学生“你真棒”、“真聪明”掌声不绝于耳,气氛异常活跃.在热闹的背后,我们不得不思考,对于学生的表扬过于泛滥、虚伪,缺乏针对性和真实性。学生不知道自己好在哪里,同学之间没有差别比较,也就使得表扬失去了激励意义.这种一味的追求“探究式”完全排斥“接受式” 的学习方法,最终导致教学速度慢,教学质量差,教学目标没完成.2.教师专业合格率低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虽然达标,但实际素质偏低.农村小学教师大 多是高校分派的大中专师范和非师范的毕业生及民转公的教师。近年来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进修学习,实际培训考核把关不严,几乎百分之百的教师培训后都能顺利过关,取得了国家承认的专科和本科学历,但实际能力质量和整体素质并没有很大的提高。再者,教师在职进修的经费和名额有限,教师参加培训机会不多,也制约着教师教学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升。3.教师老龄化严重

农村地区教师年龄结构偏老,在从事教学活动时不仅表现为体力和精力不足,而且他们的教育观念知识体系,教育方式老化以及思维反应迟钝,缺乏创新。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儿童启蒙教育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人的成长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又由于教师队伍长期缺乏活力和进取精神,不但难以保障教学质量,并且作为培养小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等发散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小学生长期处在爷爷奶奶的呆滞教学环境中,不可避免的对他们的身心,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同时几年后,老教师退休到时教师队伍将面临青黄不接的局面。4.学科结构不合理

在农村学校,像体育、美术、音乐、品德、科学、综合实践等专业教师很少。学校为了开全学科, 有些教师只能是拔尖使用,一个老师同时带几门课程.而他们大部分缺乏专业素质, 此类课程只能是畸形的开展,无法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目标。5.优秀教师流失严重

首先,近几年国家不再限制教师参加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等各类招考,大多符合条件的农村教师纷纷参加招聘考试,并且他们大多是有活力有创造力的青年教师,这毫无疑问的给教师带来人心浮动,无心从事教学。其次,农村教学环境和城市相比虽有改善,但有些偏远农村的“一个教室,带几个学生”的学校,教师也不愿意居住.刚刚培养成熟进入骨干行列的教师又被条件优越的学校挖走,导致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非常稀少,没有骨干教师的辐射效应,青年教师成长缓慢,中老年教师知识陈旧,造成教育教学呈畸态的恶性循环发展,教学质量跟不上,家长不满意,社会不认同.最后,农村教师的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农村学校的学生虽然不多,但是必须按班教学,一位教师同时担任着多门不同学科,教师教学负担重,导致有些教师有了“跳槽”想法.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

教育要发展,师资是关键,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校应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博学善研,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新型农村教师队伍.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树立教书育人的责任感

师德是提高教师素质的精髓,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应加强学习,只有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才能产生提高自己业务的强烈愿望,才能克服种种困难,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在教师队伍的培养过程中,应自始至终把师德放在第一位,要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促进教师对师德修养的认识,不断约束自己,提高自己,形成热爱工作,终于教育事业,献身于教育事业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形成良好的师风.2.转变教育观念,落实三维目标

首先,转变学生观。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个性张扬,挖掘潜能,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其次,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要以平等的心态融入师生活动的全过程,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着引导、启发、激励等作用。教师既不能包办教学的全过程,更不能放手让其自生自灭。最后,转变教学观。改变原来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由注重教师“教”到引导学生“学”并重的转变。这要求教师在吃透教材备好教法、学法的同时,还要注重教学内容由单一的知识传授向多元的能力培养,改变单边教学活动。与学生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实现教学相长的和谐发展.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活动。可以采用多种培训形式:(1)开展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中,教师是研究的主体也是研究的对象,课题研究立足学校具体实际,研究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2)认真组织集体备课.学校可以组织同学科同年级教师,开展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共同讨论教学方案,可以弥补教师个人备课中的不足和缺陷。(3)坚持专业引领。学校邀请专家来校授课,由专家引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二是,加强对教师的约束力度,强制教师参加培训。教师通过参加校外培训,可以近距离的聆听专家的报告,同时与不同地区的教师分享和交流经验。从而拓展视野,更新观念。三是,对缺乏经验的新教师,通过“传”“帮”“带”的方法,安排有经验的老教师为指导老师,每周安排新教师听他们的课,并完成听课笔记和心得体会。另外,组织他们上公开课、汇报课,指导老师给予点评,并给出评价意见。4.提高教师待遇

篇3:学校教师党员队伍建设之我见

1. 物态文化。

它是指对专业发展产生影响的校园布局、环境和设施。它是学校文化的外在表现。具有文化意蕴布局和美化绿化的校园, 能给人以神清气爽之感, 强化教师工作动机, 形成良好的工作愿望, 提高工作效率。学校物态文化, 首先表现出人文气息, 以发挥其陶冶人、教育人的作用。学校的建筑物、花草树木、运动场地等设施的安排与布局要给人以匠心独运之感, 给人以和谐之美。其次, 学校要有能用、够用的硬件设施, 能满足教师学习、探索教育教学规律需要。如图书室, 教师阅览室, 上网电脑。再次, 学校要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墙, 教学教研成果展览室, 才艺展览室等。

2. 精神文化。

它是指影响专业发展的教师精神状态、舆论风气和职业境界。精神文化是学校教师文化的内核, 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直接动因, 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状态的外在表现。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精神文化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形成“三有”的精神风貌。即有自强不息、严谨治学、求实创新、成就名师的事业追求;有平等待人、严于律已、心存感激的生活态度;有高雅的审美、善于创造美、欣赏美的情怀。二是要开展“三字”读书法, 营造浓厚的读书风气。教师“想”读书, 把读书看成与人类文明对话的过程, 看成提升自身内在价值的手, 看作一种焕发教师生命活力的源泉, 不断丰富自身文化底蕴, 厚积薄发;教师“会”读书, 会用新思想、新方法审视教育教学问题, 做到以学导思、以学理思, 不断锤炼教学经验, 提高教学能力;教师“乐”于读书, 把读书当作一种业余生活, 对“三更有梦书当枕, 半床明月半床书”的生活方式乐此不疲, 并成为提升教师精神境界的基本方式。三是要有融洽的合作氛围。人本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人物———美国的卡尔·罗杰斯认为, 个人的潜能的挖掘与转化必须建立在“和睦、亲切的环境气氛, 真诚、信任的人际关系”的基础之上。然而, 长期以来, “同行是冤家”的观念以及文人相轻的现象在教师这样的群体中比较常见。大多数教师都把自已的全部精力集中在他们负责的一小部分个别课程中, 很少花时间与同事一起来分享观点、观念和新知。在许多教师培训实践中, 即使提供了机会, 也未必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实践知识”、未必愿意与别人一起制订方案。因此, 要真正实现教师之间能共尝教育资源, 交流教学经验, 分享教育成功喜悦, 共同反思教学过程, 首先, 必须让教师认识合作的价值以及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对专业化发展的意义, 要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其次, 要建立一个有共同目标的教师共同体, 让教师在这种共同体中通过相互合作来获得知识、总结经验、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和养成键全人格。在这种共同体中, 可以通过专题工作坊, 教师共同参与的年级会议、教师专题研究小组等形式促进教师的合作。

3. 制度文化。

它是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各种规定和各类活动以及操作规范。学校制度文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 也是学校教师文化的支架。制度文化有三类。其一, 激励制度, 学校有一套鼓励教师专业成长的制度, 让他们产生较强的成就事业、成就名师的愿望, 这类制度既要有学历提升、教学比赛、教学效果和教学论文等奖励制度, 也要有名师、优秀教师认定和再认定以及待遇制度。其二, 学习交流制度。学校鼓励教师阅读教育理论名著, 熟悉教育名家的思想观念, 知晓他们成长历程, 感受他们对教育的激情;学校要安排教师多看名师课堂实录、教育叙事, 厚积教育情境知识, 增长教育智慧;学校要建立同学科、不同学科听课制度, 相互鼓励, 共同反思, 共同提高;学校要建立与其他学校交流的制度, 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 为教师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其三, 活动制度。学校既要有教学观摩, 专题讨论, 三笔字、普通话比赛等常规性活动, 也要有多样化的拓展知识视野的活动, 如校园读书节、学术沙龙等。

4. 管理文化。

篇4:学校团队建设之我见

规章制度是优秀团队的保障

记得以前网上非常流行这样一个理论:如果有人打破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修理,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会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这就是“破窗理论”。从这个理论中笔者受到的启发是:

这扇窗户就好比是一所学校的规章制度,需要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共同去维系和遵守。如果个别教师出现违背规章制度的行为,就应该及时制止,否则长期下来,一些不良风气、违规行为就会滋生、蔓延,这个团队就会弥漫着不正之风,形成恶性循环。当然了,制度的建立也需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是一个人说了算。通过教代会等形式来征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大家都参与进来了,更体现了一种主人翁意识,在制度的执行上大家就会更容易接受和形成自律。好的制度在团队建设中能起到辅助的约束作用。

形成自下而上的“服务”管理模式

以前的学校都习惯于一种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一级管一级,一级听命于一级,更多的是听命于上级直管部门,被动接受,缺少一种主动参与性,更别说创造性了。如果能够调整一下,把这个金字塔倒过来,例如:教师服务于幼儿和家长,中层干部服务于教师,园长服务于中层干部和教师,使幼儿园的工作最终落实在服务于孩子和家长这一目标上,在这一管理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体会到园长不是高高在上的发号施令者,而是尊重、服务于她们,这种平等、互助、关爱的新型人际关系将会让团队成员工作更具有主动性和积极性。

建立一支协同互助的战斗梯队

从大雁效应中不难看出:大雁在风行时,总是排成一个大大的人字型,人字顶端有一只大雁领飞。当领飞的大雁疲劳时,另一只大雁会来替它领飞,如此周而复始。它并不需要什么人在背后发号施令。团队每一位成员都知道掌控达成目标的过程,彼此尊重,不拖后腿,互相鼓励,彼此协作,共同完成集体的任务。

同样的道理,在学校团队管理中,学校管理者要加各级各部门的管理和培训,既不可让领头雁带偏了方向,也不可以出现当领头雁疲劳时,无人替换的断层。这就需要学校管理者根据每个团队成员的不同情况,为她们量身定制个人发展规划并为她们搭建锻炼的平台。同时作为成员也要分析自身的优劣,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也就是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如果全部都是将军,谁来打仗?反过来,如果全部都是士兵,谁又来指挥?所以说,对教师进行分层培养,保持良好的梯队发展是团队建设的重要砝码。

营造相互欣赏、包容的团队氛围

团队建设就是士气的经营,在工作中,如果把同事变成拉拉队,快乐、阳光的工作则是成功的最好助手,同事的激励更容易在心与心之间产生共鸣、达成默契,从而形成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

幼儿园的教师其实也是一群孩子,她们单纯直率,很容易受情绪的左右,有时一句不经意间的话语或是一个眼神,都容易引起她们好多好多的想法。加上基本都是女人,很容易家长里短,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纠纷。团队领导人在面对这样一个队伍的时候,更应具有一个宽容的胸怀,去接纳她们的不足、去包容她们的不理解或是怨愤,同时也要主动去分享她们成功的喜悦、去引导她们走出困惑。和她们之间的相处,就要善于采用一些精神上的激励方法,当发现她们一有点滴的进步,就要把它放大,让大家为之骄傲;当她可能在工作中出现不足时,也要善于发现她的其他优点,再引导她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找出原因、提出努力的方向。反之,作为管理者同样也需要得到老师们的关心理解和支持信任。一个种良好的氛围是保证大家并肩作战,快乐同行的“动力源”。

雁阵之优,在于目标一致、前后响应、强势超达,团队建设也是如此。一盘散沙难成大业,团体协作才能无往不胜。

篇5:优化教师队伍建设之我见

鸡西市园丁小学王春梅

“振兴经济靠教育,振兴教育靠教师。”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和核心要素,一流教育需要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做坚实的基础,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师资队伍建设应是办学的永恒主题。

14年的校长生涯使我深刻认识到学校的发展需要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管理模式与管理制度上的改革与创新是课程改革下教师队伍建设科学发展的需要。校长应该把为教师搭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平台当作自己工作的重点之一。只有学校为教师提供成长的帮助和施展才华的舞台,教师才能为学校、为学生全心全意的服务,实现教师个体与学校的共同发展。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谈一下对优化教师队伍建设的看法。

一、“多侧面”确定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容

1、坚持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思想道德是最重要的教师素质。教师是学生知识增长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而持久的影响。良好的师德不仅对于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进而提高整个国民素质具有重大意义,而且也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前提和承载高质量教育的基石。我们要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坚持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常抓不懈,常抓常新。

学校要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制度化、经常化。要制定各种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制度,使教师明确要求,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努力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要经常举办师德论坛,师德专题讲座,广泛展开师德宣传,深入进行师德教育,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考核,严格教师队伍的管理,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2、坚决把师能建设作为重点师能是教师素质的资本。师能是教师的本领,是教师的本钱,也就是教师的本事。师能最直接的要求是熟悉业务。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要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法律,还要熟悉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更要具备扎实的学科功底和广博的知识。有了扎实的学科功底和精美的授课艺术,就能在所担任的本学科的教学工作中做出成绩,业务上就是一把好手。有了广博的知识积累,就能自信面对求知欲望强烈的学生。教师在讲台上展示出来的魅力,实际上就是师德和师能的体现。师能最直接的反映就是教师价值的提高。教师价值提高的依据就是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和在社会上的地位。如果学生爱听这位教师的课,学生要求进这个教师所带的班,愿意听这位老师的话,这就是说这位教师有本事。可见师能不仅影响到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还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以及主观幸福感。

二、“多层面”归类教师队伍建设的对象

以往的教师培训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符合也不能满足教师发展的需要。我们可以根据学历、经验、能力,分层要求,分类培训。努力提供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努力为教师提供更多、更加系统的完善自我、培训提高的机会。

我们大致可以把培训分为三个层面:一是面向全体教师的职业培训、学历达标培训等;二是面向部分骨干教师、教研组长等的培养和打造;三是“名师工程”,面向少数顶尖教师,形成能不断涌现学科带头人的局面。

我校在教师的归类管理上采用的是:构建“三级”网络。设计了“套餐式”培训菜单,全方位、高精度地了解一线教师对于培训的真正态度与真切需求。构建“年组”、“学校”、“校外”三级网络。通过学校辐射、年组填充、校外延伸构建立体多元的培训体系。搭建“三阶”梯队。在套餐式培训过程中,我们指导不同类型的老师结合自己的实际,自主确定业务学习与专业发展目标。学校再根据教师的基础和需求不同,把教师分成了“三阶”梯队。给不同的团队制定了不同的目标,实行分层要求,分类培训。根据教师已有的实际经验和存在的缺陷,确定培训内容,讲究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差异性、实用性。

三、“多渠道”确定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

不要把教师队伍建设看作是教学部门的事,它需要校长亲自抓,各部门要分工明确、通力合作、齐头并进。三个部门的工作尤为重要:一是以校长为首的行政领导,致力于宏观的制度制定、常规管理、统一调控;二是以德育校长为首的政教处,抓牢高级教师的教育,抓紧青年教师的培养,抓住师德教育的工作;三是以教学校长为首的教导处,注重业务培训,注重技能指导,注重骨干培训。只有真正意义上的分工与合作才能实现教师队伍建设的高效益。

四、“多形式”确立教师队伍建设的载体

学校应该把培训定位在:尊重。充分挖掘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激发教师的内在生命价值和生命的活力。实现教师发展模式的变革,进而推动教师个性发展、主动发展。

在实现教师队伍成长的过程中,形式尤为重要。一般可采取下面八种形式:一是学历与业务培训;二是师德教育系列活动;三是校本培训;四是校际互助培训活动;五是外出培训;六是导师带徒制;七是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工程;八是名师工程。

我在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形式上坚持实用、适用的原则。在教师的发展上坚持“三要”和“三个不一定”的原则,即每个教师都要发展,但不一定是一样的发展;每个教师都要提高,但不一定是同步的提高;每个教师都要合格,但不一定是相同的规格。我校在长期的培训实践中形成的“套餐式、订单式”培训模式,切实关注教师的“成长需要”体现人文关怀。学期初,发放培训菜单,教师根据自我需要选择菜单。这样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来自教师,学校要做的是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提高了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对年来我领导校班子一直研究队伍建设的形式,符合我校校情、师情的“读书学习、震撼心灵”“专家引领、唤醒欲望”“创新研修、灵活选择”“外延培训、点燃理想”“教学实践、累积经验”“对子工程、互补共长”“课题带动、实现价值”等形式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将教师专业成长设计作为一个研究的过程、动态生成的过程,为教师的专业培训铺设一条绿色的通道。

篇6:工读学校教师教育管理能力之我见

一、前言

工读教育的对象,是一群具有心理和行为偏常的中学生所构成的弱势群体。他们的身上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一些问题行为。作为学校如何充分发挥教育的本体功能,使他们能够成为一群身心健康、品质上无重大缺陷的人,教师的教育管理能力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年来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合格的工读学校的教师起码应具备以下能力。

二、教育能力

1、熟悉教育科学,懂得教育规律。大量事实证明,只有专业知识,并不能当好一个工读教师。有的教师具有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可说达到“精通”的程度,但教育教学的效果并不好,学生意见很大,原因何在?不懂教育科学、不能掌握教育规律可能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熟悉教育科学并能运用于教育实践是当今教师的基本素质,作为面对特殊教育的工读学校教师就更不能例外了。

2、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的传输工具,教师的语言应该言简意赅、生动形象、抑扬顿挫,并讲究语法修饰,最好能使用普通话,这样充满着感染力和号召力的语言,对学生的态度改变和接受教育的作用非常重大。大量的事实说明,同样的教育要求,怎么说或谁来说?对学生产生地影响差异很大。如果教师的语言表达含糊不清、词汇贫乏、语调平淡、方言太重、“口头禅”不离口,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有时可能学生都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使学生产生厌恶感,得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3、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教。

无论是教书还是育人,教师都在告诉学生怎么做人,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尤其是对工读学校的学生,首要解决的就是做人问题,不仅如此,教育的本身还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品德,必须言行一致,以身作则。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成为学生的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以自己的行动作为学生的表率。反之,不仅影响到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而且会让学生怀疑起你言教的真实性和可行性。

4、深谙德育规律,讲究教育艺术,因材施起,选准突破口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前提。根据品德构成的四个基本要素:知、情、行、意,针对学生具体情况,从晓理、动情、导行和持恒中任选某一方面作为德育的开端。这虽已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具体操作时又谈何容易。这就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善于捕捉教育契机的能力,并运用一定的教育技巧,不着 “痕迹 ”地实施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或集体教育。克服避免为教育而教育的现象。因为我们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对“直接教育”产生了一种“获得性免疫”能 力,甚至心理拮抗。

三、管理能力

1、常规管理能力

作为工读学校的教师,必须起码具备包括课堂常规、就餐常规、寝室常规、集会常规、图书阅览常规、电脑室常规、劳动常规,以及礼貌常规等方面的管理能力。常规管理也是一种教育手段,要讲清道理,让学生自觉遵守,而不是强迫学生执行。要防止死抠规章制度、管得太死,不是从教育实际出发的表现。

2、动态管理能力

工读学校的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既要善于管,又要敢于放。很多情况可通过学生自己来进行。因为同辈群体的影响力有时会超过老师和家长的影响力。班干队伍是管理学生的重要力量。通过学生来管理学生,更能体现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特点。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治、自理能力。从而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当然,通过学生来管理学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放手并不等于撒手,更不是放任自流。

四、其它综合能力

作为工读学校的老师不仅需要具备上述能力,而且还要具有一定的综合应变能力。如协调教育力量,统一教育要求的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应对因“社会震荡”而引起学生波动的能力等。

五、几点建议

1、克服只教不管的现象。作为教师必须坚决杜绝教不教是我的事,成不成人是学生自己的事,这种应付式的教育观念,工读学校教师不应该如此。千万不能指望通过一次简单、空洞的说教就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这种过分迷信教育是教育万能论的又一表现形式。否则,工读学校与普通中学何异?又有何存在之必要?因此,我们在对学生的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有足够的信心和充分的耐心,还要有强有力的责任感和事业心。通过管理来保证学生良好品德的顺利形成,从而实现教育目标。没有管理的教育是苍白的说教。

2、杜绝以管代教现象。

工读学校的办学模式客观上给人们造成了突出管理的印象。如果我们从教人员也由此产生一种只要重视对工读生的管理就解决问题的错觉,那是一种悲哀。就连监狱那样森严的场所都在强调对犯人的教育改造。工读学校作为一个教育单位,又岂能以管代教,把对学生的教育转化寄希望于管理上?没有教育的管理是一种无视主体的物性管理,必然导致体罚或变相体罚等违反师德要求、有悖教育初衷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篇7:学校教师党员队伍建设之我见

各位坚守在农村一线教学的老师:

为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骨干教师补助制度顺利实施,彰显对忠诚人民教育事业、长期扎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老师的充分肯定和关怀;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鼓励优秀人才在农村学校长期从教,防止评选工作中出现徇私舞弊的情况,化解矛盾,维护校园内部的团结。本人建议:凡是教龄满十年且工作量饱满的老师每月都50元补助,以后每年递增十元,300元封顶。退休时停止发放。

请转发

2013-9-26

篇8:学校教师党员队伍建设之我见

培养合格的职业技术人才, 为社会输送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是职业学校的职责, 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是履行这一职责的重要环节。在职业学校, 办学理念、办学方向、管理办法都直接影响着办学效果。有了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职业教育办学水平, 又有和社会发展需求相一致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 职业教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办学效果, 才能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其重要作用。因此, 职业学校加强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发展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职业指导教师的作用

1. 有益于促进学校专业建设

通过职业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 学校能按照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 制定切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 以就业为导向, 优化专业结构, 通过不断优化课程设置体系, 修订专业教学计划, 使职业指导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从而帮助学生明确就业方向、熟悉岗位规范、掌握职业技能、了解企业文化、树立职业道德等。

2. 有益于加强校企联合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模式已经成为我国职业学校, 尤其是中职学校毕业生高就业率的秘诀。在这个模式的实施过程中, 职业指导教师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校企联合的过程中职业指导教师通过与企业的深入交谈、了解, 在求职、用人单位、学校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以其自身的功能进行着信息传递、咨询服务, 沟通学校与社会需求的联系, 对促进教育改革、劳动力供需合理匹配、促进就业和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起到了重要作用。

3. 有利于为学生发展方向作指导

职业指导教师作为学生专业学习的指导教师, 有着班主任不可替代的作用。中职学校的学生因年龄和社会经历的限制, 存在着就业观念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现象。他们往往把就业方向选择在大城市、大企业;在岗位选择上往往不能考虑自身特点、专长, 而把眼光盯在一些特殊的岗位上;在工作待遇上有着不合实际的奢求, 缺乏吃苦耐劳、务实稳步的劲头。因此, 职业指导教师要遵循普遍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承担起三个方面的指导任务:明确就业方向、强化就业意识、做好职业规划。

二、职业指导教师的培养方式

1. 参加培训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 目前大规模的培训有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和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学校需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此类培训, 提高业务素质。与此同时, 各级职业院校应加强与同行业之间的交流与了解, 互相交流, 互帮互助;也可以有目的地聘请各个学科的专家学者到学校来作讲座, 传授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 开拓教师视野。

2. 由学校指派统一去企业参加锻炼

有计划选送教师去企业培训, 鼓励教师深入工厂、企业参加项目开发。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 通过自己参与实践操作, 在实践操作中利用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 从而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使教师由单一的“教学型”向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一体化的“双师型”目标转变。特别是对于新进教师, 更应该进实验室, 负责实验、实训教学指导、设备管理及维修, 或进企业培训一个学期。

3. 教师应学会自学, 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作为教师自身来说, 应努力寻找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学习提高途径, 使自身的知识不断更新、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加强学习, 注重教学科研, 自觉开展终身教育。青年教师以攻读学位的方式为主;中年教师主要以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方式进行单科进修;并鼓励教师获取职业技能资格证, 参加各种职称考证, 获得相应等级的水平合格证。

4. 学校应及时引进人才, 提高师资队伍建设

每年从高校接收本科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2~3名, 从企业、公司引进具有工程师及以上技术人员1~2名, 从高校引进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教师1~2名。争取3年内能引进1~2名本专业的博士研究生。

5. 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 建立企业指导教师队伍

企业指导教师比校内职业指导教师在实际动手操作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优势。在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 我们不仅仅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 还聘请部分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骨干、项目开发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使教学更接近于实际。

篇9:学校的校风建设之我见

贵阳十四中自办学以来,严格遵循“抓中心、讲实效、创条件、求发展”的办学思路,大力弘扬“合格+特长+创新精神+崇高品质”的培养目标,全面落实“特色办学,科研兴校,内抓管理,外树形象,巩固提高,逐步推进,突出德育,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经过半个世纪的风雨磨砺,锻造了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一支敢于拼搏、吃苦耐劳的教师队伍,铸就了“奉献拼搏、不断进取”的“十四中精神”,形成了“文明、守纪、勤奋、求实”的校风。为建设良好的校风,我校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建设团结高效的领导干部队伍

学校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要求班子成员树立五种意识,即整体意识、超前意识、协作意识、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学校实行由党支部和教职工代表大会监督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严格履行职责和权力,党组织充分发挥保障作用并加强制约和监督机制。教职工代表大会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定期召开教代会,审议校长、行政部门及中层干部的工作,讨论学校发展规划,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在学校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通过了《贵阳十四中中层干部管理制度》、《贵阳十四中行政人员管理制度》,要求领导干部和行政人员“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逐渐形成了一个团结高效的领导班子。

二、加强教师队伍管理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每一项工作,都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展开。我校始终把校风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倡导以高尚的师德影响学生。首先,树立高尚的教师形象,培养教师的责任心、事业心、爱生之心。其次,加强教师教学业务管理,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完善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促进了学校工作的根本性和整体性提高。中青年教师带头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讨,踊跃参加优质课竞赛活动,三年来,教师参加各级公开课、优质课达80多节次。《大成美育》、《学科“四结合”——基于〈几何画板〉下的数学创新思维培养及研究》等国家课题现已结题,有百余篇论文在国家、省、市级教育刊物上发表。学校对教师提出了学历高起点、教研高水平、教学高能力的三高要求,聘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学,选派教师赴校外参加培训,全员参加继续教育。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将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引入到教育教学中来。学校还通过骨干教师上示范课、青年教师上公开课、“老带新”结对子、“名师工程”等形式,努力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使教师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社会的认可。

三、内抓建设外树形象

近年来,学校狠抓校园文化建设和环境建设。在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投资一千多万元兴建校园。理、化、生等实验室的建设均达到国家标准,多媒体教室、微机室、音乐室、美术室、图书阅览室展示了现代学校的风采,学校还修建了250米环形跑道塑胶运动场,修建了综合大楼和室内体育馆。校园环境布局精巧合理,洁净雅致,还有紫藤缠绕的读书亭,文化韵味浓郁。学校是中央教科所大成美育基地,并被评为贵阳市绿色学校。优美的环境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促进了学生讲究卫生、爱护花草树木、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求知的氛围,一个成长的环境,一个发展的空间”,逐渐形成“校园优美,校风严明,教风端正,学风良好”的学校新形象。

作者系贵州省贵阳市第十四中学副校长

篇10:山区教师师德建设之我见

一、目前我县山区教师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县山区教师队伍的师德状况,主流是好的。然而,也存在不少消极现象,主要表现在:

(1)缺乏坚定正确的思想。

(2)不重视良好师表形象的塑造。

(3)学习不够。

(4)认识不足。

(5)对山区教育缺乏信心。

二、加强山区教师师德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1、加强学习教育是搞好师德建设的基础。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以及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讲话精神来武装全体教师。要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教育法》,学校党政工团要齐抓共管,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吸引教师参加师德教育活动,特别是广泛开展教书育人活动。

2、明确基础教育的性质和意义是山区教师师德建设的目的。师德表现为教师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表现为教师崇高的品质修养;表现为正确的功利观。所以,一个称职的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做好引导人、塑造人的工作。

3、健全的激励机制是师德建设的催化剂。学校要创造良好的条件,提供广阔的舞台,充分感受到教书育人工作的乐趣,从而把加强师德修养变为广大山区教师自觉自愿的内在需要。

对山区教师进行政策的倾斜,为山区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创造条件,同时,依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鼓励山区教师认真教书,踏实做人。

“用待遇留人”和“用感情留人”也是两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学校一方面要在生活上关心教师,另一方面,还要继续提高山区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发动广大教师,特别是德、能、勤、绩突出的教师应以不同的形式参与学校的管理和重大问题的决策,激发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并通过表彰先进、树立典型从情感上给他们以激励。让山区教师学有榜样,干有劲头。

4、科学的管理体系是师德建设的保障。要加强管理,完善制度。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师德标准,学生有学生的“一日常规”,教师也应该有教师的“一日常规”。要把师德评价纳入教师岗位职务考核体系,统一进行。在教师职称晋升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等。

篇11:加强教师党风廉政建设之我见

清正廉洁,一心为民,自古以来就是万民敬仰人人爱戴的好官形象。自古以来,清正廉洁、两袖清风、高风亮节、出淤泥而不染的风范,备受世人推崇,也是多少清官廉吏的追求,多少仁人志士以民生为本,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清廉为官,本分做人,得到是人的尊重和颂扬而名垂青史。同样,也有很多贪官污吏以搜刮民脂民膏为做官目的和为政之道,不仅坑害了民众,也损害了国家利益,甚至丧权辱国,断送江山社稷,这样的事例也是枚不胜举,不可胜数。这样的人终将身败名裂,家破人亡,绝没有好下场,终将为人民唾弃,遗臭万年,被钉死在耻辱柱上。

作为人民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是传道受业解惑和塑造人类灵魂的人,自己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下一代的成长和价值取向,所以对教师而言,在廉政建设反面有着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力,有着与其他任何行业不同的要求和责任。在学生的眼里和里,教师就是一面旗帜,教师就是方向。在学生幼小的心里,老师在学生的脑海里画上什么颜色就会成为抹不去的定势,很难法众生改变,甚至于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那么作为教师怎样才能真正加强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呢?

一是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和意识。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人生最大的价值和追求,把教书育人当做生活的全部乐趣和精神境界,把教书育人放在自己心里最重要的位置和最大的政治任务,把教书育人看做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责所在。要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和身心放在党的教育事业上,为祖国的未来培养出更多的又红又专的建设人才,为中华复兴的伟大事业做出 1

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是要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什么是为人师表呢?就是 做别人的榜样、表率。老师不仅仅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育品学兼优的人才。那么老师怎样老培育处品德高尚、理想远大,正直不阿、富有爱心,廉洁勤劳的学生呢?那就是要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下功夫,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要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可以归纳为理想建设、道德建设和纪律建设三个方面。其中,理想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道德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主体内容;纪律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保证。这些教育在方式上需要老师寓说教于的日常的教学上,坚持不懈的长期坚持下去,另一方面不仅要做到“言传”,而且要需要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做出示范,这就是“身教”,做出表率,做出榜样,成为学生耳濡目染的载体和带动。特别是老师在做人上能够胸怀理想,淡泊名利,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克己奉公,无私奉献。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来感染学生、感化学生、感动学生,把自己的一言一行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和做人的准则,一代一代的陶冶下去,影响下去,传承下去,那我们祖国的建设者们,就会成为一代又一代的清廉未来,清正廉洁的大好风气才会在我们的未来的国家和社会形成主流。

三是要坚持“八荣八耻”,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树立正确的荣辱观。2006年3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看望政协委员时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

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现实针对性是什么?一个现代社会总体上是开放和宽容的,但在一些基本问题上依然有自己的底线和准则。现代社会生活多样性,给了每个人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但不论怎样选择,都不能离开做人的底线,都不能颠倒是非,以丑为美,以恶为善,以耻为荣。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在我们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时,必须树立的社会价值观和个人人生观。它应当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共识,也应当成为每个人做人的准则。

作为为人师表的老师,更应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以“八荣八耻”作为自己的视身镜,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始终贯穿于当地的教育事业的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始终,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从小处做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良好形象为学生树立良好地示范和模版,不断引导和影响着学生想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

四是要建立健全廉政建设的良好机制和措施,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各项工作,认真总结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成功经验,注重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谋划好阶段性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工作思路、目标任

务和重大举措。

第一,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继续深入开展青少年廉洁教育和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兴国之魂,深入学习贯彻党章,认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加强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教育,促使广大教师模范践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家庭美德。深入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把培育廉洁价值理念贯穿于教师队伍建设的全过程。大力推进廉洁教育进校园、进课堂、开展“读书思廉”活动,把青少年学生的廉洁教育寓教于理、寓教于文、寓教于乐、寓教于各种有益活动之中,积极开展艰苦奋斗教育,大力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校园环境。

第二,加大对教育腐败案件查办的工作力度,做好警示教育工作,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用鲜活生动的事例增强说服力、加大影响力,起到记取前人教训,警示启迪教育后人的作用。

第三,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和制度建设。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要认真落实党内监督各项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重点加强对干部任用、人事调配、财务、基建、采购、招生、考试、收费和校办产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深入推进行政管理、干部人事、财务管理等各项改革,抓住责任分解、考核、追究等关键环节,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要深入推进党务、政务和校务公开。紧紧抓住管理权限、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办学标准、办事纪律、办事结果公开等六个环节,注重事前防范,注重事中监管,强化事后查办。紧紧围绕教育中心工作,认真开展执法监察,廉政监察和效能监察。加强对领导干部履行职责,依法

行政的监督。继续实施领导问责制和领导不作为问责制办法。继续推动实施招生、收费等“阳光工程”,进一步健全对基建工程和物资采购招投标等工作有效监督机制,开展对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经费、经济贫困学生减免学费等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上一篇:地勤考试卷下一篇:描春天的四字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