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教师形象之我见

2023-03-31

第一篇:新时期教师形象之我见

新时期审计人员形象之我见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审计工作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审计工作的责任越来越大,对审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么,作为一名审计人员,应该具备怎样的一个形象呢?笔者不揣认识浅薄,认为新时期的审计人员应该要具备五个“一”。

一是有一颗对党忠诚的心。对党忠诚,也就是对人民的忠诚。作

为一名审计人员,只有忠于党的事业,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坚决与中央保持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高度一致;才能站稳政治立场,把握正确的方向;才能遵守党的纪律,努力为党的事业工作;才能大胆揭露问题,自觉当好领导的“参谋”,做好人民群众利益的“卫士”。作为审计人员,只有怀有一颗对党无限忠诚的拳拳赤子之心,才能做到“矜持不苟,舍己为公”;才能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为党和人民把好经济监督这个关。

二是有一双发现问题的慧眼。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需要审计人员们运用其经验和智慧,以及有效的审计技术方法,逐渐地将隐藏在深处的经济问题挖出来、弄清楚。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审计工作更是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考验。这就要求我们审计人员在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同时,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只有敏锐的“慧眼”才能一针见血的查出问题的要害。比如象经济责任审计中,不能只是简单地评价一下经济指标、经济业绩等数字是否真实,还要学会把生态、环境责任等综合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从中发现问题,做出正确评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对领导的科学决策负责,对群众的根本利益负责,才是一名称职的审计人员。

三是有一个宽阔的胸怀。只有思想上坦荡磊落,才能心态平衡、心智明晰,才能无私无畏、胸怀宽广。审计工作涉及部门、企业与个人的切身利益,处于矛盾的焦点。因此,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既不能“独善其身”,更不能“明哲保身”。特别是在对审计结果的撰写、使用和处理上,要求我们每一名审计人员要坚持原则,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要敢于讲真话,敢于报实情,敢于坚持正确意见,敢于排除各种不正之风的干扰。只有在工作中真正做到求真务实,不掺杂个人好恶,秉公办事,领导与群众才会最终理解你、认同你、相信你。此外,作为审计人员,还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干审计不仅要耐得住寂寞,而且要耐得住不为人知、无人喝彩、不被理解反而误解的寂寞。只有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工作中所遇到的种种是是非非,才能让更多的人体会到审计人员的宽阔胸怀和内敛韵味。

四是有一股凛然正气。审计人员由于工作性质使然,难免会看到许多不规范、不公平甚至违法乱纪的阴暗面,也难免要承受来自多个方面的各种压力、挑战和人情。因此,更要求我们不管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都要坚持实事求是,严格按照审计的规章制度办事。当出现不正之风干扰时,不管这种干扰来自哪里,是什么背景,都要敢于抵制;当说情风刮来时,要旗帜鲜明地加以反对。为了人民的利益,我们就要敢于揭露一切违法乱纪行,不怕打击报复、不怕冷嘲热讽,真正做到“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另外,审计人员更要严于律己,有些话别人能说我们不能说,有些事别人能做我们不能做,有些场合别人能去我们不能去。只有这样,才能一身正气,让人信服。

五是有一双清白的手。俗话说:“吃人嘴软,拿人手短”。作为经济执法监督部门的工作人员,我们更要严格管好自己的这双手。要在作风上廉洁自律,努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言、慎行、慎权、慎情,堂堂正正做人,规规矩矩做事。必须要守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把事业看重一点,把得失看轻一点,把名利看透一点。作为一名审计人员,我们要能经受住糖衣炮弹的侵蚀,要能抵挡住金钱、美色等的诱惑,真正做到非分之利不谋,不义之财不收。同时单位内要加强廉政建设,完善思想汇报、工作讲评、内外评议等规章制度,定期检查,强化组织监督与社会监督,从而真正树立起审计人员公正执法、严以律己的廉洁形象。

第二篇:新时期发扬长征精神之我见

中国近代史的毕业论文-----新时期发扬长征精神之我见

红军长征,跨越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世界军事史上的壮举,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动地的革命篇章。长征途中,红军不畏征途艰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跨越雪山草地,克服重重困难,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是什么力量支撑并凝聚着他们,毫无畏惧、前仆后继地勇往直前?这种力量就是永存的长征精神。

新中国在物质、文化极大丰富的外部特征之下,全球一体化导致文化观念的横向渗透;中国社会的阶级意识在淡漠,社会分层更丰富、更细化;公众的利益点更多,价值更趋多元,共同价值观越来越少,社会关系更复杂„

概括地说,长征精神就是对祖国无限热爱、对革命理想和革命事业无比忠诚的革命信念;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敢于创新的无畏勇气;就是不怕牺牲,敢于胜利,充满乐观,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就是联系群众,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

一、弘扬长征精神的伟大意义

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可以使我们进一步从历史和现实的比较中,加深对我国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和认识;可以使我们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可以使我们进一步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光荣革命传统,把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二、弘扬什么样的长征精神

红军长征胜利已经70周年,但长征精神穿越时空,已融入当今的时代精神。新时期我们应该继承红军的光荣传统,大力弘扬具有时代特色的长征精神。

一是弘扬热爱祖国、坚定革命信念的长征精神

当年长征,红军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是世所罕见的。如果革命先辈没有对伟大祖国无限热爱的满腔热情、没有对党和人民无比忠诚的坚定信念、没有对革命事业锲而不舍的崇高理想,长征的胜利是不可想象的。

无数革命先烈在当年形势极为严峻、条件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对祖国都具有无限热爱的深情,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都具有无比坚定的信念。与长征时期相比,我们现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我们的事业有了巨大的成功。我们更应该学习和弘扬革命先辈热爱祖国、坚定革命信念的长征精神,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以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满怀信心地投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去。

二是弘扬独立自主、勇于改革创新的长征精神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都反复和充分证明了一个历史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始终是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创造性地走自己的路,使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最根本的思想基础。

重温当年的历史,我们得到的重要启示是,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我们要大力弘扬独立自主、勇于改革创新的长征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创新之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

三是弘扬大公无私、团结互助的长征精神。

红军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完成这样一次远征,没有全党全军的精诚团结是难以想象的。 “人心齐、泰山移!”长征的伟大胜利再次说明,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关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和发扬红军长征中的团结精神,巩固和发展我国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高度重视、维护我党、我军、我国各族人民的集中统一和团结稳定。各级组织、各个单位、各个部门也需要发扬团队精神,团结友爱,优势互补,互相补台,向着共同目标齐心协力,把我们伟大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四是弘扬一切为了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长征精神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人民是革命的母亲。红军一切为了群众,又很好地依靠了群众。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许多难以想到的困难,都是依靠地方群众的帮助解决的。

结合今天的改革发展,我们所有的工作也都需要处处为群众着想,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与群众充分沟通,特别是涉及到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和方案要充分考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使其改革和发展得以顺利进行。

五是弘扬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长征精神

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领导和团结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的长征。走在新长征路上,我们仍然要靠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精神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应继承和发扬当年红军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长征精神,并不断丰富其内涵,使之不断地与时俱进。要把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变成推动我们各项事业前进的巨大力量,将崇高理想与现实工作统一起来,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长征”的胜利。

三、怎样弘扬长征精神

一是把弘扬长征精神与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紧密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永恒的课题。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就要注重学习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善于把党和人民取得的实践经验不断上升为理论,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丰富、发展理论的创新精神,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当前,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重大现实问题的理论研究。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运用好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重大成果,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二是把弘扬长征精神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长征精神中蕴涵着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要结合弘扬长征精神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广大党员和全体人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三是把弘扬长征精神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长征精神的丰富内涵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表现。要把弘扬长征精神作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手段。注重总结和发扬我们党在革命战争时期保持先进性的历史经验,坚持和弘扬我们党在历史上所形成的各种宝贵精神和优良作风,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和认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全面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记“两个务必”,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革命作风,切实把

党的先进性体现到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各项工作中。 我们相信,在新的历史时期,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的长征精神,将激励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振兴!

第三篇:新时期项目文化建设之我见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企业获得持久发展的动力源泉。项目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源头,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是企业信誉之本、效益之源、人才之基,是展示企业文化最直接、最生动、最具影响力的一种载体。通过加强项目部文化建设来提高项目生产经营管理水平,适应多元的建筑市场,实现企业长远发展势在必行而且意义深远。

1 项目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项目文化建设因项目以施工为主体业务,项目偏远,点多线长,人员流动大,工作生活环境艰苦而具有明显的独特性,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

1、有的项目管理人员缺乏项目文化建设的远见。他们更多关注施工安全及进度和成本效益,缺乏有效发挥文化力战略作用的远见,并不注重项目部企业文化的建设。

2、有的项目人员对项目文化建设缺乏热情和主动性。项目部的主要建设力量来自农民工,项目部存在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流动性大、管理不规范、安全事故多发等现象。且项目部工程一旦完工,从公司抽调的正式职工相继解散,员工因此对项目部缺乏责任感和安全感,对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项目部文化建设更缺乏热情和主动性,无暇顾及。

3、项目部文化建设流于形式,缺乏个性。项目部独立分布在各地,企业文化建设多局限于公司总部,难以延伸至项目部。项目部更多的只是机械地推行和宣贯上层的企业文化,在工作现场悬挂或张贴企业旗帜、标识、标语、宣传图片,把公司的规章制度照搬过来,汇编成册,下发各部门,致使企业文化出现断层,使企业文化永远飘浮在上层,只停留在标语及一些纸面的东西上,没有彰显项目特色。

4、项目时间跨度短,不利于项目文化塑造。项目文化从诞生、成长到成熟需要长时间的培育,而施工项目建设的周期较短,在相对有限的时间内成功地建设项目文化困难重重,项目的一次性特征导致项目文化建设无法像企业文化一样有机会进行调整和改进,其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很大。

5、项目文化建设不像质量管理、成本控制之类的实际工作能在短期内给管理者带来更切实的效益,需要长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项目部人员流动和短期的性质不利于进行长期的企业文化建设投入。

2 项目文化建设措施思考

在项目文化建设中,必须上承公司和业主的统一要求同时又要针对项目部特点,把握本质和行业实际,因地制宜、开创性地开展工作。以文化力增强项目竞争力,充分发挥项目文化在企业管理与运营中的引领作用。

1、项目领导要转变观念,重视加强项目文化建设。项目部领导是项目管理的中心,项目文化是领导者的管理思路在项目管理环节上的集中体现。因此,项目部领导必须把项目文化建设重视起来,转变项目文化建设就是可有可无的部分,就是走形式的观念。要树立文化就是生产力,就是效益的思想,用文化去感染和激励员工,以领导的人格魅力来激发员工的斗志,充分发挥领导层的引领和模范带头作用。

2、以人为本,增强员工项目文化建设归属感和责任感。

员工既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根本力量,也是企业管理活力的源泉,施工单位工作和生活条件都非常艰苦,特殊的行业性要求企业必须要有更强大的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使员工有归属感和使命感。因而,项目部文化建设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用切合实际、富有成效的活动丰富员工的精神世界,发掘员工的潜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临时工、农民工也应一视同仁,实行员工化管理,除了在工作中注重对他们的技能培养,在生活上更应关心,做到事业上留人、待遇上留人、感情上留人、机制上留人,让每个人都能对项目部产生归属感,让员工真正成为项目部文化建设的主体,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主动参与者和积极实践者。在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也只有文化底蕴深厚、氛围浓厚优良的企业才能更好地吸引和凝聚广大优秀人才,成为推进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3、项目文化建设要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在项目文化建设中,要注重人才的培养与锻炼,为人才提供大舞台。注意创建“学习型”组织,形成人人学习、处处学习、时时学习的浓厚的学习氛围。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培养员工综合能力,让员工在学习中增加积累,以利于更好地体现个人价值。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人才的培养,提高项目文化建设的专业水平。

4、项目文化建设要因地制宜,充分彰显项目特色。加强项目文化建设既要积极宣贯和推行公司及业主的企业文化规划方案,使之符合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又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牢牢把握项目规模、所处区域、建设要求等方面的特点,充分彰显项目特色。项目文化建设也必须与项目管理相适应,在不同阶段进行有侧重点的项目文化建设,不断创新,项目初期策划阶段重点是工程现场企业形象的建设;项目遇到困难的攻坚阶段重点是人心文化的重塑;项目文化出现偏差的时候,企业文化的作用就是纠偏正源。

5、不断创新,全方位多渠道推进特色项目文化建设。加强项目文化建设要以创特色活动为重点,自觉地将各种文化要素融合其中,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项目文化,例如加强以加强以促进安全生产为重点的安全文化建设、加强以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创新文化建设等。

总之,建筑企业文化要在施工项目部落地生根,就要结合项目实际,坚持不懈地打造项目特色文化,推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只有加强项目文化建设,以企业核心价值理念凝聚职工力量,以先进的管理思想创新项目管理模式,才能提高项目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项目部经营管理力度,推动施工生产任务的完成,为业主和社会奉献精品工程,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四篇:新时期小学学校管理之我见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呼唤教育改革,学校管理顺应时代潮流应运而生,人才和知识、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加强学校管理,是我们顺应时代潮流,迎接新的挑战的必然趋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现实基础,本人就新时期如何加强小学学校管理提出浅显的见解,仅供参考。

一、建立完善的约束、激励制度

建立和制定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有序、科学,让管理有章可循,有制度可查,规范办学行为,是学校管理应该追求的境界之一。因此学校管理工作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各种奖励机制,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一是建立完善业绩考核办法,使工作量化、细化、目标化;二是将考核内容全面化、办法科学化、过程公开化,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主要依据;三是建立合理的内部分配机制,加大奖惩力度,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激励有效劳动。

这种用制度管理人、约束人、教育人的管理是以共识和情感为基础的,对于主体意识突出的教师们将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约束能使人按要求去做,不放纵自己,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我们在约束的同时要从激励着手,争取人心,寓约束于激励中,教师受到尊重、信任和理解时,才会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总之,学校管理工作要重视人本管理。这样,对教师的管理才能获得成功。也只有对教师的成功管理,才能发挥、调动起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二、立足专业发展,提升团队素养

(一)搭建教师成长平台。

一是请进来,我们定期邀请市区街道教研员和名师到校,举行专题讲座,与老师们同课异构,介绍经验,借助他们的教学智慧,提升老师们的课堂教学艺术。

二是走出去,外派干部、教师到名校挂职学习,参加培训学习、观摩,拓宽视野,回校后当好“二传手”,除交流心得体会外,还要出示汇报课,产生一人学习,全员受益的效应。

三是定期与联谊学校青岛市实验小学、胶州第二试验小学、流亭小学等区内外十多处学校开展互动教研活动,共同研究教材和教法,相互送课,共同举办教学论坛,在不断的互动、研讨中,我校的老师学到了联谊学校很多成功的做法,丰富了老师们的专业素养。

(二)不断学习,苦练内功。

一是坚持每周一下午两节课后的教师例会学习,学习最前沿的教学理念、区域名校的最新做法等,将适合我校的,转化,为我所用。

二是让读书成为习惯,引领老师们读教育名著,与大师对话,做智慧教师,为让老师们涉猎广泛,学校为教师们订阅了七十多种报刊和杂志,我们不仅提倡老师们读“有字之书”,同时,还读“无字之书”和“实践之书”。

三是以“四个一”,提升教研组建设,即:每周一次教学课例研究;每月一次网上主题研讨;每学期参与一门校本课程实施;每组至少有一个学科研究课题在引领运作。

四是用“六个结合”,提升每个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结合教学实践,每周写一则教学札记;结合研究课题,每学期上一节研究课;结合研究专题,每学期写一篇论文或案例故事;结合学习需求,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并写好笔记;结合自己关注话题,每学期主持一次组内主题研讨;结合学科特点,每学年做好一份特殊学生的成长跟踪记录。

五是“大练教学基本功”,落实老师们的“三字一画”,每天坚持练习,定期检查;对老师们自制的教具、课件定期组织评比,表彰、奖励。

(三)让互助成就共赢

学校要把中老年教师的教学经验视为宝贵的校本培训资源,组织中老年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鼓励他们为青年教师介绍经验、交流心得,发挥“传、帮、带”作用,指导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老师们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四)微型研究,放大成果。

对课堂提问、作业设置、小组合作学习、课堂导入、课前训练以及课堂上发现的问题等,作为每周各教研组的微型课题研究内容,每学期末,把微型课题研究成果汇编成册,在全校推广,共同受益。

三、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立足常规,注重过程

一是依据青岛市《小学教学工作指导意见》和学校的《教学常规要求》,对教师日常教学工作每双周进行例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二是通过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教的情况反馈表,了解教师打磨“高效课堂”运行情况。

三是通过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反馈表,了解学生“有效学习”落实情况。

四是通过领导推门听课,亲身了解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情况。

五是通过家校联系卡,将学生各科学习成绩以及学习变化等信息提供给家长,同时,让家长把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反馈给学校,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

六是通过家长开放周和教学开放周,让家长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反馈。

七是建立教学质量检测体系,搞好各学科阶段质量检测、抽测和教学质量调研,每次检测后,做好质量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情况。

(二)立体备课,统分结合

一是转变备课理念,由起初的“教案”,改为“课案”,到现在的“导学案”;

二是倡导老师们花大量的时间备课,因为,只有精彩的预设,才会有精彩的生成,课堂的精彩在课外;

各教研组集备时,先将本册教材的内容,画出知识树;其次,分解在各单元,每个单元确立一个主备人;第三,每个老师将自己的导学案拿到组里研讨,主备人主讲,经全员讨论、修改后,形成完整的导学案电子稿;第四,在共享的基础上,根据学情,设计出个性化的导学案,演练后,走进课堂,下课后,在留白处,写出批注与反思;

经过多轮的设计,教材如同“煮”过一般,导学案成为教材浓缩的精华,整个过程,挂靠领导全程参加,并留有详细记录。

(三)高效课堂,有效学习

一是把每节“常态课”打磨成高效课堂,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充满生活情趣的课堂中,体验学习的喜悦、学习的信心、学习的激情,做到在玩中学、在活动中学。

二是在课堂上做到三分之一时间精讲、三分之一时间精练、三分之一时间有效讨论和活动,每节课在要结束的时候,加上盘点收获和达标测试。

三是请专家规范个别老师的课堂教学,采取“粉碎、重建、打磨”的方式,让他们的课堂教学每天发生变化,把专家的点拨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

四是“磨课”活动在我校已形成制度,开学第一个月为“一人一课”活动、第二个月为“优秀课”展示活动、第三个月为“示范课”活动、第四个月为“名师工作室”和骨干教师的“挂牌课”活动、第五个月为研磨“高效复习课”活动,活动一环扣一环,层层递进,扎实有效。

五是实施有效学习,一是在设计导学案上,分层次设计学法;二是在课堂上,实施差异教学,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三是在辅导上,提供最优的学习方法;四是对“学困生”,探讨最适合的方法,做到一个都不放弃,不仅解决方法,还要解决思想,通过谈心和温暖,鼓励他们克服心理障碍,使他们内心强大起来。

六是学生之间互帮互学,按照一优、一困搭配学习小组;其次发挥四人共同体学习小组的作用,在四人共同体学习小组里,安排一个学习优秀的、领雁式的学生,遇到不会的问题先在组内解决,组内解决不了,再由全班讨论解决,全班讨论仍然解决不了的,提交给老师,进行点拨和讲解。 七是加强预习与作业的研究,减轻学生负担,设置高效的预习作业和反馈环节,让学生掌握预习方法,养成预习习惯,扫清学习障碍,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环节。

“高效课堂、有效学习”的深入实施,教学过程的严、精、细、实,学校的教学质量在不断地提升。

四、建立与外界的联系,努力办好学校

由于学校主要是执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示,与外界的交流特别少。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教育形势下,学校应该是一个开放系统,校长应从外界带来一些有关教育教学的新观念及研究成果,要不断与外界交流信息特别从兄弟学校中借鉴成功的改革经验。加强与上级领导的联系,取得上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更多的支持和配合。为了更好地实现学校的教育和培养目标,校长必须明确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并要与家长建立一种亲切、友好的关系。并能为家长提供相应的学校教育资源,组织家长教育活动,支持并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使各项活动在时间上保持连续性,在效果上相互强化和促进。

五、实施多元化评价,激励师生可持续发展

对教师的评价,完善各种考核档案;既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让事实说话、让数据说话;让学生、家长、社区参与评价;重点注重师德和业绩的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除纸笔测验外,采用日常观察法、表现性任务、成长记录袋、二次评价、评语、家校合作;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让每个孩子跳起来摘到桃子,都能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实际上,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学生。

我们给领导班子成员明确定位:除了周一上午的办公例会以外,班子成员全部“扎进”课堂和教研组,扎进老师和学生的心灵深处,蹲下身来与他们进行交流,掌握第一手材料,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与他们同呼吸同共命运;校长要把握方向、给思想、出思路,进行战略性和前瞻性思考,要跳出学校看学校;副校长做系统;中层做项目;老师们履行一岗三责:即安全、育人、教书;工作中提倡协作,发扬团队精神,注重抓落实。

学校管理是一项系统的、漫长的、复杂的过程,单纯从一方面达不到管理的目的,必须多管齐下,齐头并进,因此要不断探索科学管理的新经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促进学校整体工作的全面发展。

第五篇:新时期小学学校管理之我见

————改变管理观念重视引导工作

淳化县城关镇南村小学李东武

学校教育工作是培养人的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因而,其具体的管理工作也有诸多困难。一些负责教育管理工作的领导干部总欲在辖区内,从宏观到微观,作统一要求,统一管理,这是不太科学的。教育工作属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它虽有规律可循,然而,教育思想应因人而宜,教育之法也大有殊异。因施教者与受教者之不同而有别,各地各校也有自身的特点,教育的规律也有待进一步探索。在现代学校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这是学校领导从事学校管理工作时,应当树立的一种教育管理哲学。在学校管理的所有要素中,教师管理是第一要素,因此,学校管理应该“教师第一”,在“以人为本”中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思想。作为管理工作者,是学校管理者队伍中的重要角色。加强学校管理,是我们顺应时代潮流,迎接新的挑战的必然趋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现实基础, 本人就新时期如何加强小学学校管理提出浅显的见解,。

一、坚持依法治校和民主管理,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1、坚持依法治校,让管理有章可循,有制度可查,规范办学行为。另外,“干部是人民的公仆”,领导的工作就是服务的工作。要真心实意地把教职工当做学校的主人,有事要多与教师商量,

听取民意,以便正确决策。充分发挥教代会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发扬民主,激发教职工主人翁意识,有利于校长将学校的良好意图转化为教职工的意愿,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协同力。

2、以人为本,师资是教育的脊梁,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学永恒的主题。学校应该成为师资队伍成长提高的基地,校长最大的贡献就是带出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对此,针对不同年龄,提出分层要求。如备课,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要求备课重在规范,对中年教师则要求有新意,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对有经验的教师则重在总结经验,整理形成教学理论。

抓住青年教师的培养,实际上就是抓住了学校的未来,抓住了教育的未来,为使青年教师尽快成熟起来,成为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以致成为名师,必须通过三条渠道,落实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

一是名师出高徒。通过建立全方位的带教网络,层层带教,使青年教师干有方向、学有榜样。

二是舞台出英雄。千方百计创造机会,让青年教师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三是氛围出人才。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风气,合适的校园土壤,丰富的校园养分,让青年教师在优化的环境里迅速成长。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的素质是

关键, 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学永恒的主题,学校应该成为师资队伍成长提高的基地,校长最大的贡献就是带出一支好的教师队伍。

总之,学校管理工作要重视人本管理。这样, 对教师的管理才能获得成功。也只有对教师的成功管理,才能发挥、调动起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二、深入落实教学的中心地位 。

学校工作要切切实实以教学为中心。因此,校长在学校管理中要排除干扰,咬定青山,自始至终,突出教学工作的地位。在课堂教学上,要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推进研究性学习,建立新型的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大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彼此相互讨论交流,重视合作方式的学习。为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提高教学授课水平和教学效率,我们对教学常规检查、质量检测、校本研究、骨干及课改典型教师的培养、教师的基本功、各种教学活动及竞赛活动等常规性的内容进行有效实施。

三、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

教学改革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是搞好学校教育管理的主流思想,因此,优化课堂教学,推进教学改革成了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

如何评价一所好的学校,家长普遍认为,好的学校,必须有好的声誉,而好的声誉,首要的是孩子在学校里学得好,学得有出息,毕业时能较容易地进入声誉较好的高一级学校。教

育家们认为,好的学校,起码有三条:

一、学生上课聚精会神,气氛活跃;

二、课外活动龙腾虎跃;

三、学校管理井井有条。校长要“沉”下去,走近教师,走近学生,走进课堂,走进教材。要经常深入到教学第一线听课、评课。经常召开不同形式的师生座谈会,利用适当场合与教师个别谈话,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要倾听教师对教学管理的意见或建议以及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要求。

要经常参加学校里的教研活动,一起研究教材、设计教学方法,商讨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认为校长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带有倾向性的问题,通过典型事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帮助教师领悟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同时,校长要保持教师的角色,教好一门课。要经常带头上示范课,自加压力,努力做到学有专长,教有特色,这样,更有利于指导教学工作。

四、抓好基础教育,创学校特色 。

基础和特色好比两个翅膀,只有两个翅膀都硬了,学校才会腾飞。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提出高大远的要求,必定会拔苗助长。当今,尤其要加强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常抓不懈,齐抓共管,一抓到底。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不能放松,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不能放松。在任何时候,都要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如果在小学阶段,应该读的没有读,应该看的没有看,应该做的没有做,那将是学生终身的缺失,终身的遗憾。我们要为学生的终身

负责。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写字、学会读书、学会唱歌、学会做操、学会扫地、学会负责、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从本校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人云亦云,不赶时髦,扎扎实实做好基础,为学校特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学校管理是一项系统的、漫长的、复杂的过程,单纯从一方面达不到管理的目的,必须多管齐下,齐头并进,因此要不断探索科学管理的新经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促进学校整体工作的全面发展。

上一篇:学生会主席竞职演讲稿下一篇:学术会议邀请函范文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