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优秀教案

2024-04-16

最苦与最乐优秀教案(共9篇)

篇1:最苦与最乐优秀教案

《最苦与最乐》教案 临泽县城关中学刘晓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清本文的结构,感受文章严密的论证。

2、明确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脉络。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从论述中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责任的含义。引导学生树立对家庭、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教学重点:

1、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2、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教学难点:

苦乐观的深刻内涵,理解责任的含义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为了谁》引出“责任”这一话题。

二、检查字音(课件出示)

三、出示学习目标(课件)1.明确作者的观点,把握文章的脉络.2.理解文章所运用的论证方法.3.理解责任的含义,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四、学习课文,整体把握

(一)我是课堂小主人

学习方式:学生根据所学课文的情况质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1、对字、词、句的理解方面。

2、从议论文的三要素考虑。

3、从文章内容与结构思考。

(二)师生合作探究,解决课文的重、难点 思考:

1.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表明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2.作者是如何来论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任? 3.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作者为证明它引用了那些古语、俗语? 4.人生应该怎样对待责任?(学生分析讨论后,让学生分组竞赛回答)

五、总结课文,梳理结构(课件出示)

六、巩固练习(课件出示)文章的题目叫《最苦与最乐》,齐读最后一段,看哪些句子分别照应了“最苦”和“最乐”? 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

七、思维拓展:

(一)我说你说明责任

我看到很多同学的父母每天等在校门口,接自己的孩子回家,我想他们把这种等待化为了一种责任;晚上放学回家,他们必然会准备好热腾腾的饭菜,这是把对孩子的服务当成了一种责任:每天早上,他们又把洗净的衣服放在孩子的床头,这是把对孩子的关爱当成了一种责任。责任并不是抽象的,它其实体现在点滴的生活细节中。同学们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了吗? 作为我们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责任究竟有些什么呢?请照仿例句说话。例句:责任是一丝不苟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责任是“

(二)品尝人生苦与乐

讨论:给你一串葡萄,有酸有甜,你是先品甜的还是先尝酸的?

八、结束语

九、作业:

1、积累:

请摘抄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

例: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写作:

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选择其中一种责任写一写你感受到的苦与乐

十、板书设计 最

苦未尽责任 与

最尽责任 乐

篇2:最苦与最乐优秀教案

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恩惠(huì)如释重负(shì)契约(qì)揽(lǎn)

悲天悯人(mǐn)卸却(xiè)监督(dū)

二、掌握下面的多音多义字

三、辨析下面的形似字

四、词语积累

失意:不得志。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悲天悯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五、作者简介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学者。广东新会人。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学于广州万木学堂。1895年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论》等。18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习,宣传民权平等学说和变法主张。18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学说,在当时有较大影响。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

六、文章主旨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这篇文章从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来谈人生的责任,本文思想深刻严密,格调高雅,语言凝重,谈到了除两三岁的孩子外,人人都有应尽的责任。论证了一对姊妹命题:负(未尽的)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七、结构分析

全文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1、2自然段是第一部分,论述“负(未尽的)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第3自然段是第二部分,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第4、5自然段是第三部分,论述“人生当勇于尽责,而不能逃避责任”。

第一部分的两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是主论,第2自然段是辅论。文章开篇用了一串排比设问,提出了关于人生最大痛苦的许多答案:贫、失意、老、死,然后一一加以否定,最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人生最大的痛苦在于负了未了的责任。这是第一层。第二层论述了人生最大的痛苦不是贫困老死的理由。第三层论述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负了责任的理由。为什么不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而要先否定其他的答案呢?因为把贫困老死当作人生最大的痛苦,正是许多人的想法或说法。否定了这些答案,读者就要寻找新的、合理的答案。这时自己的观点就水到渠成地出现在读者眼前。

作为辅论的第2自然段,进一步指出了承诺未办、欠钱未还、恩惠未报答、得罪人未赔礼几种情况,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情况,易于被读者所理解接受。由此而生的痛苦情况是不敢见面,梦里有影子缠着。以此照应第1自然段的“受良心责备而又无法逃避”。这是第一个层次。第二个层次,又将负责任的情况延展到对家庭、社会、国家,及至自己,使议论更加深入。第三个层次照应第1自然段: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而负了(未尽)责任才是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部分只有一个自然段,而且不单单谈快乐也谈到了痛苦。为什么第一部分完全谈痛苦用了两个自然段,而第二部分两者都谈到了反倒用了一个自然段呢?为什么一个均衡的题目,在行文论述时两个方面却不均衡呢?只要看一看“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个分论点的论据就不难明白。作者给“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个分论点提出的论据是“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原来作者所谈的快乐是与痛苦分不开的,或者说是建立在痛苦的基础之上的。正因为这样,在谈快乐的时候就必须联系到痛苦。也正因为这样,既然第一部分已经用于不少笔墨谈痛苦,那么第二部分中就无需再多用笔墨,而只要说清快乐与痛苦的关系就行了。明白了这一点还能解开另一个谜,那就是关于题目的谜。一般以一对范畴为题的文章,往往是把正面的概念放在前面,如“真诚与虚伪”、“勇敢与怯懦”。而本文却是倒着的:“最苦与最乐”。现在我们明白,既然作者认为“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那么只有无论述“最苦”,后论述“最乐”才顺理成章,既然行文是这样的顺序,那么题目自然也该是这样的顺序。当然,此部分用笔墨少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痛苦的状态便于描述,而快乐的状态却难以描述。、

第三部分论述“人生应当勇于尽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一般议论文所要回答的问题无外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如果说本文第一、二两个部分回答了“是什么”的问题,那么,第三部分回答的就是“怎么办”的问题。当然,这两个方面本身也都有“为什么”的问题。这一部分也有两个自然段,前一个自然段论述“人生应当勇于尽责任”,其理由是“责任越大,痛苦越大,快乐也越大”。后一个自然段论述“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其理由是“责任是逃避不了的”。这两个方面互相支持,使论证更加有力。

八、写作特色

1.论点的姊妹命题。

以联言命题做文章论点的情形比较少见,一般只在议论一对范畴时才如此。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最苦与最乐”的指向“负责任与尽责任”不是两个迥异的事物,而是同一事物的两个阶段、两种状态、两种境界。这种辩证思维所把握的有机联系使全文的议论浑然一体。

2.文章语言既凝重又轻灵,既流畅又简洁。

梁启超是中国颇有影响的大学者、思想家,他的远见卓识、深厚的思想文化修养,他的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热烈情怀共同铸成了这种庄重的语言风格。本文的关于人生观的大问题,作者当然要多一份深思熟虑。作者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娓娓道来,语重心长。读起来使人感到句句教诲。例如:“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

本文语言凝重,却轻捷自如。语言的灵活表现在多种句式、多种表达方式、多种论证方法的运用。例如:就句式而言,开头就运用了设问句“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后面有反问句“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除此还有陈述句和感叹句;有肯定句和否定句,有主动句和被动句。就表达方式而言,有议论、有叙述、有抒情。就论证方法而言,第1自然段用的是演绎论证方法中的选言证法,第2自然段用的是归纳论证,其他许多地方都用了引证法。单就引证而言,文章就用到了古语、俗语、名人名言,而且每次引用的具体表达都不一样。例如:引用“如释重负”时,作者说“古语说得好”;引用“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时,作者说“俗语亦说”;引用“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时,作者用了“曾子还说哩”,一个“哩”字,可见其语言之轻灵之气。

排比是形成文章语言流畅之势的重要方法。本文中的排比如:“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行文的流畅不仅表现在句与句之间,而且也表现在段与段之间,表现在整篇。文章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用了“翻过来看”,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之间用了“然则”进行过渡使各部分之间衔接非常紧密。

本文语言的简洁在于作者使用了概括性强、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例如:用“海阔天空,心安理得”形容尽责任后的轻松愉快喜悦的心情,接着概括说“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作者的语言运用十分简练,容量很大,例如:“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可以使读者展开来联想到很多丰富的内容。

九、重点语句分析

1.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分析:这是个句式灵活的排比,在第二个句子中加了“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第三个句子中加了“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这样使句子的表述更准确,更形象。同时,这里用了三个“凡”来表示这些情况的普遍与广泛,同时也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加以仔细的分类,可见作者对这个大问题的谈论多么审慎。

2.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

分析:这一句虽然很短,但却有三层意思:a.孟子说“君子有终身之忧”;b.孟子这句话的意思与前面所说的“痛苦之后是快乐”似乎不一致;c.为什么这样呢?

3.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的了。

分析:这句话中的“这个”指的是什么呢?根据上文看,前面说了“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所以,只理解为其中的一个方面就是不对的,所以这里的“这个”指的是“应尽的责任没有尽”。

十、课后习题解答

(一)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负了责任(未尽责任),因为未尽责任会受良心的责备,并且无法逃避;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尽责任,因为只有从痛苦中得来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结论是: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二)课文中的设问还有:“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

(三)1.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过的便是苦痛的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

2.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3.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特点与作用提示:句式对称,整齐,使句子表达十分流畅。

(四)略。

a?讨论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

a、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

点拨: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b、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c、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点拨:找出论说的句子:

(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第2自然段:?

a、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

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

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

b、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c、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点拨: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明确:1、2自然段的关系是主论与辅论的关系。第1段提出观点,第2段进一步指出有关的种种情况和状态。

b、讨论第二部分:

a、什么事最快乐呢?

明确: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b、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

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c、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有关句子: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小结: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c、讨论第三部分:

a、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

b、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点拨: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

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c、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明确: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文中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d、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点拨: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

③小结:学生讨论填写,从而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

本文的论题:最苦与最乐

本文的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5)拓展延伸课文内容:

①了解语言特色,锻炼思维能力:

第一步:小组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点拨: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

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第二步: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看看它们对本文的语言由那些帮助?

点拨: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文中的排比俯拾皆是,这造成了文章流畅气势,设问、反问等不再与上题重复。

篇3:最苦与最乐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 欠了人的钱没有还, 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 得罪了人没有赔礼, 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 睡里梦里, 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 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 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 乃至对于自己, 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 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 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 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 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 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 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 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 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 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 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 若有苦痛, 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

翻过来看, 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 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 “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 那种轻松愉快, 直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 负责的日子越久长, 到责任完了时, 海阔天空, 心安理得, 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 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 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 受良心责备, 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去, 处处尽责任, 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 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 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 正是这种作用。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 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 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 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 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 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 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 所以他到底还是乐, 不是苦呀!

篇4:最苦与最乐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加重的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得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可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便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篇5:最苦与最乐教案

1、理清本文的结构,感受文章严密的论证。

2、明确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脉络。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从论述中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责任的含义。引导学生树立对家庭、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2、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教学难点:

苦乐观的深刻内涵,理解责任的含义

教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朗读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认识作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广东新会人。著作有《饮冰室全集》。

二、检查预习

1、注音:

契(qì )约揽(lǎn) 大抵(d ǐ )悲天悯( mǐn)人

2、根据所给的解释填出相应的词语

①不得志――失意

②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如释重负

③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悲天悯人

④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无入而不自得

三、整体感知

1、速读全文。(自由诵读)

读完后告诉老师:

__未尽责任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_尽责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_负责任_____,而不能____逃避责任______ 。

文章结构:

一、(1、2自然段):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二、(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三、(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①用文中相关语句填空:

对人的责任: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②什么事最快乐呢?(用原文语句回答)

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③用文中语句概括第4自然段的内容。

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④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第二课时

四、师生探究

讨论第一部分:

1、文章开头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的事吗?

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2、接着作者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3、作者举了哪些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

从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再延伸到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有责任,一旦应尽的责任没有尽,这种痛苦无法解脱。

讨论第二部分:

1、从第三自然段得知:作者认为人生什么事最“乐”?

尽了责任

2、作者引用古语“如释重负”、俗话“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其目的是什么?

用来比喻尽了责任后的轻松和愉快。

讨论第三部分:

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说明了: 人生当勇于负责。

2、作者认为那些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是苦还是乐?

(表面上看他们一辈子在感受苦痛,其实……)

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是乐,不是苦呀!

3、第五自然段:当责任向我们走来时,作者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

勇于负责

不能逃避责任是逃避不了的

本文作者的观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快乐。

寻找论据

道理论据: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

俗语亦说,“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

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事实论据:“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

结合以上论据的类型,你认为:

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1、文章开头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的事吗?

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2、接着作者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请用原文回答)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3、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4、作者举了哪些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

从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再延伸到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有责任,一旦应尽的责任没有尽,这种痛苦无法解脱。

负责任是人生

1、贫老失意死不是最苦。

最大的痛苦

2、最大的痛苦是负了未了的责任。

(分论点1)

3、负责任情况及痛苦状态。

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

引证法:古语、俗语、名言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最大的快乐

比喻论证

中心论点

(分论点2)

对比论证

人生当勇于负责,而当勇于负责。

不能逃避责任(结论)不能逃避

五、实话实说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负有怎样的责任?

作为学生:

作为子女:

作为公民:

六、拓展升华

请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成语、俗语、谚语等。

拓展探究:

责任从何而来,作者如何论述?请说说你自己学习生活中有怎样的责任。

受过最大好处的人:父母、亲戚、师长、同学

应该做的力所能及的事:做人、求知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离不开社会,社会、家庭都需要人能负责任,同时对别人负责任就是对自己负责任。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爱心行动

我们要有爱心和正义感,主动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从小培养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七、课后作业:

结合课堂所学知识,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篇小短文。

板书设计

1、贫老失意死不是最苦。

2、最大的痛苦是负了未了的责任。

(分论点1)

3、负责任情况及痛苦状态。

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

引证法:古语、俗语、名言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最大的快乐

比喻论证

中心论点

(分论点2)

对比论证

人生当勇于负责,而当勇于负责。

不能逃避责任(结论)

不能逃避

篇6:最苦与最乐教案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苦乐观是一种人生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乐观。那么学者、思想家梁启超在本文中是怎样论述自己的苦乐观的?(板书课题、作者)

作者没有一般的谈苦与乐,而是把论题集中在“最苦与最乐”上。(在“最”字上加点)

二、快速阅读,整体理解

1、人生什么事最苦?作者是怎样得出答案的?(从第1、2段中找答案)

2、人生什么事最乐?作者是怎样引名言来论述的?(从第3段中找答案)

3、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责任?(从第14、15段中找答案)

提示:

1、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作者先用了一串排比设问句,提出了关于人生痛苦的许多的答案,并且一一加以否定,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自然贴切,水到渠成。

2、责任尽了,算是人生第一乐事。作者引用古语、俗语、孔子的话,从解除心理负担,体会有活力的人间趣味这个侧面,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3、应该像君子那样,“把这种.种责任揽在身上”、“日日在那里尽责任”,而不是“将责任卸却”。

三、精段研读,品位语言

研读第四段,明确如下要点:

1、“然则”--过渡衔接词语。(联系前一段的“翻过来看”,理解衔接严密的特点。)

2、“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设问句、句中引用名言。(联系1、3段开头的设问体味大处着笔、语言凝重的特点;孟子的话“终身之忧”与前面“苦后是乐”说法似乎不一致,要正确理解。)

3、“曾子还说哩”--叙述语句,带上语气助词“哩”。(联系其他处的语气助词品位凝重中的轻灵。)

4、“那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对偶句。(从内容角度体味凝重;从词句的容量角度体味简练)

5、“苦中真乐”--苦乐观。(与“苦乐循环”、与“尽责任”联系起来看)

四、联系生活,思考讨论

1、联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中自己感受,谈谈你对文中“苦乐循环”一句话的理解。

2、“知足常乐”的说法与本文中讲的苦乐观是否一致?为什么?

3、你所希望的的快乐是什么?你认为如何实现?

(要求联系生活实际,鼓励各抒己见)

五、课后研习,整理心得

1、搜集整理与第3、4段中的名言警句意思相近的格言、俗语、名句,注明出处;试试用来证明作者的苦乐观。

2、写一篇心得体会。

【板书设计】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最苦最乐

贫?失意?老、死?知足、安分、达观(不苦)现象

欠钱没还如释重负

负恩惠未报尽心安理得

责得罪人没赔礼责吃苦--真乐

任该做没做任(苦乐循环)本质

篇7:最苦与最乐教案

1.掌握本课生字词,了解作者。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重点)

3.体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培养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现在,我告诉你们:出去旅游最乐?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学生畅所欲言)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他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18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文风流畅、犀利、凝炼。著有《饮冰室合集》。

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3.理解词义。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仁人志士:仁爱而有节操的人。任重而道远: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理清课文结构,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各论述了什么?

明确: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一、(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的痛苦”。

二、(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的快乐”。

三、(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2.用简要的语言说说本文论述了什么道理。明确:本文告诉了我们:人生的痛苦是未尽到责任,人生的快乐是尽到了责任。同时告诉人们,人应当勇于担负责任,而不应该逃避责任。

(二)品读第一部分

1.第1自然段:

(1)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明确: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2)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3)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明确:找出论说的句子:(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2.第2自然段:

(1)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

(2)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种.种责任的句子。明确: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3)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点拨: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四、论点

最苦与最乐中心论点: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分论点一:痛苦负责任(自己、家庭、社会、国家)五、课外拓展依据例句,仿写句子。

例句: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示例一:人生什么事最快乐呢?我说,人生最快乐的事,莫若自己的愿望得到了满足。

篇8:人生最苦与最乐

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

篇9:《最苦与最乐》公开课教案

一、导入新课

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现在,我告诉你们:同学们喜欢我上课最乐。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学生畅所欲言)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二、作者简介:《出示课件》

课前布置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查找有关梁启超的资料,课堂上请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教师可结合课文注释,明确有关要点: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著作有《饮冰室合集》等。

三、课文朗读:《出示课件》

朗读时教师加以指导,明确一些较难的字词的音义: 1.注音:

契(qì)约

揽(lǎn)

悲天悯(mǐn)人 2.结合文中注释解释词语:

失意

如释重负

无入而不自得

悲天悯人 3.补充解释词语:

莫若:不如。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四、师生分析课文内容:

1.理清文章结构:《出示课件》

先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什么是人生最大的痛苦?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人生当如何?而不能如何?

进而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A.(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B.(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C.(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2.分析课文: 讨论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1)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

明确: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2)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出示课件》 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过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3)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出示课件》 明确:找出论说的句子:

(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第2自然段:

(1)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

(2)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出示课件》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3)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点拨: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明确:

1、2自然段的关系是主论与辅论的关系。第1段提出观点,第2段进一步指出有关的种种情况和状态。

讨论第二部分:

(1)什么事最快乐呢?《出示课件》 明确: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2)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3)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有关句子: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小结:快乐之权,操之在己。讨论第三部分:

(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

(2)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明确: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 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3)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明确: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文中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4)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明确: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

(5)你是怎样看待责任的呢?《出示课件》

1、中央电视台对抗“非典”战士钟南山等人的采访。当记者问他们进入疫区时怕不怕,他们的回答是“怕”,“但还是要进去,因为这是医护人员的责任”。

2、有一个家庭,一位老人感染了“非典”病毒,但是她和她的家人拒绝接受隔离,导致全家8人死亡,因此受接触被隔离的人数高达200多人。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离不开社会,社会、家庭都需要人能负责任,同时对别人负责任就是对自己负责任。)

五、鉴赏本文,讨论苦乐与责任的关系。

明确: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责任的苦与乐是相辅相成的,只偏失一方,便失却另一方的意义。

六、拓展:

讨论一下学生的责任是什么?怎么才能尽责任?

七、拓展延伸课文内容:

①了解语言特色,锻炼思维能力:

第一步:小组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点拨: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第二步: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看看它们对本文的语言由那些帮助? 点拨: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文中的排比俯拾皆是,这造成了文章流畅气势,设问、反问等不再与上题重复。第三步:品味精彩语段,体会本文“语言平易,亲切,如拉家常”的特点。

①“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感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②“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③引导学生阅读开头的5个设问句,体会它们的作用。

(这五个设问句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把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阐述得有条不紊,另人信服。同时,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设问句的运用,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除以上的举例外,还可让学生自己找精彩的语句加以分析。

第四步:句型练习——仿写:学生可以根据示例仿写,也可以仿写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例: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_______________若能______________,虽__________________。例: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生__________________,莫若___________________。

②积累:

a、请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

例: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教师就发表内容,予以相关的教育。

b、教师准备好一些关于责任的名言佳句,要求小组讨论其字面意义(可查资料),并举例说明(可引用历史人物、生活实例或词语),然后进行小组交流。例:(1)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字义: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举例:如安贫乐道的颜回、笑口常开的弥勒佛„„(2)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字义:君子一生都有尚未尽完责任的忧虑。举例: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3)曾子:任重而道远

字义:任务繁重,而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举例: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父母终身为子女付出的那份“无私的爱”„„

(4)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字义:我每天用下面三件事情来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不尽力的地方?和朋友交往,是不是都守了信用呢?老师所教的课业,有没有认真复习呢? 举例:桃园三结义、一诺千金„„

(5)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字义:在天下人都尚未忧虑之前,就先忧虑;在天下人都觉得快乐之后,才觉快乐。举例:大禹治水、许多爱国的仁人志士„„ ③学生座谈,发表自己的意见: a、居里夫人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奋斗。” 梁启超说:“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张潮却随笔写下:“人莫乐于闲”。“闲”能读书;游名胜;交益友„„ 快乐是我们所需求的,亦是幸福人生不可或缺的要素。

细翻自己人生的扉页,想必有许多事令你痛苦或快乐,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

八、结束语

记得在毕淑敏的《孝心无价》一文中读到这样一句话:“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是啊,常常听到孩子抱怨父母,常常听到有人埋怨社会,但他们可曾想过自己对长辈、对集体、对社会尽了多少责任呢?同学们,你们想过这个问题吗?今天,读了这片课文后,我想大家都应该好好想一想:“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是本文的中心论点,也是学习本文后我们最大的收获。

九、布置作业

上一篇:羊年羊的歇后语下一篇:我最讨厌的人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