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2024-05-10

四下第二单元复习提纲(通用7篇)

篇1:四下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复习提纲1、1879年,爱迪生用电点亮了世界上第一盏电灯。

2★、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

3、静电现象:打雷;梳头时梳子(带负电荷)与头发(正电荷)相互吸引;冬天脱衣服时会发出“噼啪”的声音;尺子在身上摩擦后能吸引碎纸片。

4★、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动力,也就是电源;另一个是要有电路——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

5★、同性电荷互相排斥,异性电荷互相吸引。

6★、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

答:物体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例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

7★、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8、电可以分为没有触电危险的和有触电危险的两大类。学校和家里的电线、插座的电都是很危险的220V的交流电。不要用这些电线、插座的电做实验。实验室做实验用的是1.5V的干电池,对人体无害。人体能承受的最大电压(安全电压)是36V

9★、电池的一端是铜帽,另一端是锌壳。当电池的这两端被电线直接连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池和电线就会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会很快坏掉。10★、常见的电路一般分并联和串联两种连接方法。我们家里的家用电器一般都是并联的。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就是3V。所以小灯泡特别亮。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所以小灯泡不太亮。

11★、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导体。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绝缘体。常见的导体有铁、铜、铝等;常见的绝缘体有塑料、橡胶、陶瓷等。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12、开关的作用是控制电流的通断。制作一个开关必须有导体和绝缘体。电路故障了,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出哪里出了问题。我们也可以用替换法来排除故障,使灯泡亮起来。13★、电从电池的一端流出,通过灯泡,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小灯泡不亮,说明灯泡中没有电流通过。

14、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答:小灯泡坏了;灯座松了,没有连上;电源没有电了;开关没有合上;导线接触不好„„ 15、安全用电应注意什么?(不少于五条)

答:电器的导线破旧老化,应该及时更换;使用电器时,应先插电源插头,然后开电器开关;湿手不能接触带电设备;也不要用湿布擦带点设备;要好好保护绝缘体;遇到电器起火,应先切断电源;在户外活动,不要靠近高压电线。

在户外遇到雷雨时,不要躲在树下,更不要躲在孤零零的一棵树下。大树容易遭到雷击。不要靠近高压电线、铁塔、变电所。这些地方的电更危险。5500V以上的高压电,能越过一段距离电击,使人触电死亡。

16、用一些导线、一节电池可以使两个小灯泡发光。请用简图画出两种使两个小灯泡发光的接法。

A图是小灯泡串联,B图是小灯泡并联,B图的小灯泡更亮。(注意画法,灯泡的两个连接点都要接入电路。)

篇2:四下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2.1《诚实守信》

1、什么是诚实的内涵?(基本原则)

诚实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内心态度,守信是诚实的外在表现。诚实意味着实事求是,表里如一,说实话,做实事,不虚伪,不夸大其辞,不文过饰非。

2、诚实的意义、重要性(为什么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①诚实守信是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品德。个人没有诚信不能立足社会,社会没有诚信不能正常生存发展; ②内心诚实,对人守信,各种良好品格在此基础才能形成。; ③只有在一颗诚实的心中才能够生长出善良、正直、勇敢、谦逊; ④只有一个诚实的人才能信守诺言,履行规定,获得他人的信任与尊重; ⑤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牢靠的事业基础,取得坚实的人生业绩; ⑥只有人人诚实守信,社会秩序才能有条不紊,文明进步才有可能。

3、有人认为:撒谎是人难以避免的缺点,撒点小谎,也无伤大雅。(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2)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美好道德的核心,是各种良好品德的基础。(3)谎言往往像身体上的溃疡,它会从小处向大处扩展。在小事上撒谎,同样会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污染。谎言是我们在道德成长路上要踢开的绊脚石。

4、我们应如何处理诚实与隐私的关系?

①人要诚实,但并不等于无所顾忌地、不适当地说出一切。②我们应当恪守诚信的品德,但我们也应该尊重个人的隐私。③当二者发生冲突时,我们要结合具体情境,坚持原则,妥善处理。

5、诚实意味着不说谎,“善意的谎言”也是弄虚作假。

不对,诚实并不排斥“善意的谎言”。在某些情况下,我们需要善意的谎言。出于安慰、鼓励、帮助他人的目的,将一些负面的事实加以掩饰,那是与人为善的行为,与不负责任、不讲信用、损人利己的弄虚作假行为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6、怎样做诚实的人?

①不说违心话,不做违心事;②拒谎言,重承诺;③诚恳待人,诚实地学习、生活。

7、诚信的缺失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

①诚信的缺失,将会失去他人的信任与尊重,产生信任危机,破坏良好的人际关系,难以在社会上立足,事业难以成功。②诚信的缺失,有损于国家形象和民族尊严,影响社会的发展,阻碍人类文明进步的进程。③不讲诚信是损人害己的行为,最终要付出昂贵的代价。

8、请你列举学生中存在的不诚信现象。(学生中存在哪些诚信缺失的行为?)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涂改试卷分数、假冒家长签名等。

9、请你列举社会生活中诚信缺失的行为。(社会生活中存在哪些诚信缺失的行为?)短斤缺两、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偷税漏税、偷工减料、拖欠贷款等。

10、有关诚信的宣传标语: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用心灵呼唤诚信,用行动促进诚信、坚守诚信的绿洲

11、怎样重塑诚信风尚? / 4

(1)国家:①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②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惩治不诚信行为,让失信者得不偿失。③建立完善的社会诚信监管体系,使失信者无处藏身。

(2)社会:①大力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氛围。②通过新闻媒体加强监督,曝光不诚信行为。

(3)学校和家庭: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以身作则,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养成良好的诚信行为。

(4)个人:①增强诚信意识,坚持诚信守则。②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承诺一旦做出,就应该努力去兑现。③勇于同不讲诚信的行为做斗争。④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做老实人,办老实事。如不抄袭作业、考试不作弊等。

12、为什么要中承诺?

(1)每一个小诺言的兑现,都是成为奠定你人生信用大厦的一颗石子。(2)一个人的信用是始终一贯的诚实守信的行为建立起来的,所以我们不轻视自己的每一个承诺。(3)答应别人的事情却不兑现,给别人留下轻诺寡信的印象,就可能对自己的信用造成长期难以弥补的损害。

13、如何对待承诺?

(1无论对大事还是小事,你的承诺一经作出,就应该兑现。

(2)没有能力做的、不打算做的,不应该做的事情,绝不能去承诺。

例题:

材料:在上海社科院近年的一项对20至65岁上海市民“关于社会诚信问题”的调查中发现,有90.2%的人认为诚实守信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吃亏;而另一方面,受访市民又非常关注政府、企事业单位的诚信状况,对社会上不诚信现象深恶痛绝。

看到这一调查结果,小彬认为:既然讲诚信,做老实人会吃亏,不如撒点小谎,避免吃亏好了。请你对小彬的观点进行辨析。

答:①小彬的观点是错误的。

②不撒谎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之一。人们可能出于某种利益、面子等缘由而撒谎,带来暂时利益。老实人看起来总是要吃亏,不讲诚信的人看起来总是捡了便宜。然而为了不吃亏而撒谎,这是得不偿失的。

③谎言往往像身体上的溃疡,它会从小处向大处扩展。在小事上撒谎,同样会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污染。谎言是我们在道德成长路上要踢开的绊脚石。

④在社会和个人信用制度越来越完善的今后,讲诚信是绝对不会吃亏的。而那些不讲诚信者终将要受到道德谴责,甚至是法律的制裁。我们要拒谎言,重承诺,说实话,做实事,做个诚实守信的人。

2.2《平等友善》

1、平等包括人格上的平等(作为人,每个人天生就应该具有同等的生命权利、发展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和法律上的平等。

2、为什么要平等待人? ①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上是平等的; ②平等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美好理想,是全世界公认的共同价值;③尊重他人,平等待人是做人的基本素质; ④在社会生活中,不平等的观念和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存在; ⑤平等待人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事业的成功。

3、平等待人表现在哪些方面?平等待人表现为与他人相处时,无论对方的天赋、出身、贫富、职务如何,都本着真诚、尊重、友善、礼貌的态度相待。

4、如何正确认识现实中的差异和不平等现象? / 4

①每个人在人格上和法律上的平等,但是不能消除人与人的差异,也不能使机会、财富和各种社会资源完全平均分配; ②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对待人们之间的差异和现实中的不平等现象,这些差异和不平等现象便可能成为歧视态度的根源; ③正因为存在人的差异和现实中的不平等现象,尊重他人、平等待人才显示出美好的道德价值。

5、产生歧视的根源是什么? 不能正确对待人们之间的差异和现实中的不平等现象

6、怎样做到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要做到平等待人:①要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各种人抱以同样的尊重态度;②要有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避免盲目的歧视心态;③要摒除陈腐观念,避免以金钱、权力、美貌取人的态度;④清除歧视,平等真诚待人。

7、什么是将心比心?将心比心是与人为善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

8、将心比心有哪些表现?①急人所难; ②成人之美; ③不伤害他人

9、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受伤害是痛苦的,将心比心,我们也应该避免去伤害别人,造成别人的痛苦。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10、伤害他人的行为表现有哪些?

(1)对别人的优点、成就心怀妒忌,中伤、贬低;(2)对别人的缺点吹毛求疵,讽刺、挖苦;(3)对别人的困境幸灾乐祸、落井下石;(4)在人际关系中搬弄是非、挑拨离间。

11、伤害他人会造成什么后果?

(1)伤害了别人,必然也伤害自己,(2)使人远离友谊、信任、同情、理解;(3)不可能享受到真正的内心快乐。

2.3《竞争与合作》

1、什么是竞争?竞争是指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一定的活动来施展自己的能力,争夺一个共同目标的行为。竞争是激发人自我提高意识和能力的活动。

2、竞争对每个人来说既是动力,也是压力。

3、为什么说竞争是前进的动力?(竞争的积极影响)①对个人:竞争能够激发人们的上进心和创造力,使个人的智慧与力量得到充分的发掘和施展,②对群体:使群体获得更快的发展进步;③对社会:良性竞争是公平合理的竞争,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可以加速各项事业的发展,加快社会进步。

4、为什么竞争是一种压力?(竞争有什么消极影响?)

①它可能使某些获胜者滋长骄傲自大情绪,使某些失败者丧失信心,陷入自卑而一蹶不振;②引发过分的紧张和焦虑;③怨天尤人,妒忌成功者,心理失衡。

5、竞争的类型: / 4

良性竞争:公平合理的竞争,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

恶性竞争:是以不正当的卑劣或非法手段进行的竞争,是社会发展的破坏力量。

6、如何面对竞争压力?

①面对竞争压力,我们需要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②面对竞争压力,我们还必须采取正当的方式,遵守公平竞争规则,坚守自己的人格;③在竞争要尊重对手,共同提高,达到双赢。

7、什么是合作?人们通过相互配合完成某件事情或某个目标。

8、合作有什么作用?(为什么合作是发展的基础?)

①合作,进步的基石。②合作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和手段;③古往今来,每一项伟大事业的成功都取决于团结合作。

9、怎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①需要确立共同目标;②需要理解、沟通与宽容;③需要有奉献精神、团队精神。

10、竞争与合作有什么关系?(辨析题:要竞争就不能合作,要合作就不能竞争。)

①竞争与合作不是相互排斥,是不可分割的,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团体之间的竞争必然依靠团体内部的合作;个人之间的竞争,也不能缺少个人背后的社会支持力量。②一个团体内部合作得好,有利于团体间的竞争中取胜;同时,在合作的团体中也不排除个体之间的竞争,鼓励个体竞争,是团体保持活力和优势的内在动力;③学会竞争,学会合作,在竞争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合作中无私奉献自己的力量,共同创造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团结合作、共赢共享的美好社会。

11、怎样做到勇于竞争,善于合作?

①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应体系“双赢”的原则,竞争对手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②学会欣赏他人,发现别人的长处,虚心向别人学习。③在竞争中要尊重对手、遵守竞争规则、克服妒忌心理,敢于竞争,不以成败论英雄。④要形成团队精神。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精诚合作,无私奉献。

12、有关合作的名言:(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2)团结就是力量。——谚语(3)民齐者强。——荀况(4)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伊索

篇3:第二册小说单元复习指导

第二册第一单元为小说单元,包括三篇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一篇外国作品,分别是《祝福》、《荷花淀》、《边城(节选)》和《装在套子里的人》。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

知识要点

1.小说的概念

小说是文学的一大类别,是一种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方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

2.小说的分类

按不同的标准,小说有不同的划分方法:

按题材内容分,可分为历史小说、社会小说、侦探小说、爱情小说、问题小说、推理小说、科幻小说、战争小说、讽刺小说、谴责小说等。

按文体样式分,可分为诗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章回体小说、童话体小说、传记体小说、笔记小说、话本小说、传奇小说等。

按篇幅的长短和容量的大小,可把小说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四类。这是最常见的分法。本单元中《祝福》、《荷花淀》和《装在套子里的人》为短篇小说,《边城》为中篇小说。

3.小说的流派

小说创作主要有三大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

传统小说主要采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但在小说的发展过程中,传统小说艺术特征受到强烈冲击,表现手法日趋丰富。

现代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产生的一个反传统的文学流派,它包括表现主义、象征主义、达达主义、存在主义、未来主义、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意识流、新小说派、超现实主义、荒诞派等等。其反传统的特色不仅表现在创作方法上,也表现在思想内容上,与人们一些传统的认识格格不入。

4.小说的三要素

无论什么样的小说,都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

小说都注重写人物,“文学即人学”,小说创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塑造人物形象一般离不开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一定的生活环境,所以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安排故事情节,描写典型环境也就成了传统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

(1)人物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主要手段。小说是通过艺术概括的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

小说最常用的塑造人物的方法是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来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必须准确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这是准确理解作品主旨的首要一步。

如小说《祝福》,文中突出地运用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等手段成功地塑造了祥林嫂这一艺术典型。祥林嫂是一个安分守己、勤劳善良的农村劳动妇女。但在旧社会,她不但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被迫害、被鄙视的人物。小说正是通过对祥林嫂的不幸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广大群众,特别是劳动妇女的精神摧残,揭示了旧中国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

(2)情节

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它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

小说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有的小说还有序幕和尾声。如《祝福》以“我”为线索,运用倒叙手法构思出如下完整的故事情节:

(3)环境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外部世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场所、自然景物等。它的作用有:渲染气氛,衬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推动情节发展等。社会环境即人物活动、事件发展的社会背景,诸如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社会环境决定着人物的思想性格,驱使着人物的行为。因此了解人物的性格,必须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

小说《祝福》中,作者多处运用精细的笔法描写环境,其中包括陈腐、压抑的年节气氛的描写,包括封建势力代表人物鲁四老爷书房的描写,特别是对于祭祀习俗和祥林嫂周围的世态人情的描写,这些描写揭示了社会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关系,透露出主人公性格发展和悲剧命运的社会原因。

再如《荷花淀》的开头部分, 作者抓住了这些富有乡土气息的事物,来展现荷花淀的地方风貌,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将读者带进了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境界。

阅读小说对每个人来说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但要真正读懂小说,理解小说,抓住人物、情节、环境这三要素还是非常重要的。

考点点击

1.鉴赏人物形象

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从分析情节入手,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鉴赏小说要从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入手,把握人物性格。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的历史背景,它体现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矛盾冲突是情节发展的动力,是展示人物性格的集中表现点。在联系情节分析人物性格时,要注意人物性格的多重性,进行多角度分析;要注意人物性格的层次性,主次个性要分清;要注意人物性格的发展性,把握其在不同情节发展中所体现出的性格变化。

如小说《荷花淀》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来安排情节:先是妻子支持丈夫参军,再就是妻子惦记丈夫要去探访,回来途中遇上敌人,无意中把敌人引入我方的埋伏圈,使伏击得以全胜。人物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刻画,人物性格也在情节展开中得到发展。这一群青年妇女都是勤劳的劳动妇女,为了保卫自己的家乡,她们支持丈夫参军打敌人,在经历了战斗锻炼之后,她们又自觉组织起来,学习射击,配合子弟兵作战,成为保卫自己家乡的战士。她们既温柔多情,又勇敢坚贞,是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青年妇女的代表。

(2)从人物生活的环境入手探究人物思想性格和命运遭际的社会根源

要根据作品的不同情况,挖掘出构成该社会环境的诸因素,分析构成社会环境的各要素对人物命运和思想性格的形成所起的作用。

如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在描写社会环境时,充分展开矛盾的两个方面:在那个时代,一方面有专制主义的潮流,一方面有民主自由的潮流,反动潮流和进步潮流存在尖锐的矛盾冲突。

再如,《祝福》表现封建贞节观念,主要是让鲁四老爷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表现迷信观念,主要是让柳妈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我们欣赏作品时,就要从鲁四老爷的话语中看到封建礼教;从柳妈的话语中看出迷信观念。这样才能认识到社会各因素对祥林嫂所产生的影响,才能领悟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3)分析评价人物形象必须分析多种多样的描写手法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主题的。所以,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等,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通过对小说的整体阅读,能对各色人物做出自己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准确把握作品的内涵。

2.鉴赏小说的语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欣赏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作品特殊的吸引力,就在于语言的魅力。因此,阅读小说要充分注意它的语言特点和表现力量。把握小说中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并且具体分析它的表现力量,是深刻理解小说思想内容的重要方法。

欣赏小说语言,一般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要联系语境,想像情景,欣赏个性化语言

欣赏小说的语言就要联系语境,想像情景,认真品味作品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以及个性化语言是如何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

如《荷花淀》中四个青年妇女聚在水生家里商量着探望丈夫的事,第一个妇女说:“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明明想去,却说忘了衣裳,借口自然是顺理成章,体现了她机智伶俐的性格特征。第二个妇女的话“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心里怎么想的,嘴里就怎么说,丝毫不掩饰个人的真实想法——对丈夫的思念和关爱,体现了爽朗率真的性格特点。第三句是水生嫂说的,“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水生嫂在五个人中是思想较成熟的一个,性格稳重、谨慎,想得比较周到。第四个青年妇女快人快语,听了水生嫂的话马上说:“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明白地表示愿意去看丈夫的心理。最后一个青年妇女忸怩含蓄而又天真温顺,“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自己真的不想去?只不过是别的借口别人都说过了,只好用婆婆做挡箭牌,这个借口最有趣,言虽假情却真。三言两语的简短对话,把人物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2)要体会小说语言的客观性、含蓄性、形象性和生动性

小说是用形象说话,往往不把话说尽,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如《祝福》中当祥林嫂捐过门槛,满以为赎了一世的罪名,坦然地去拿酒杯和筷子时,四婶却仍然说:“你放着吧”,祥林嫂的反应是“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第二天,不但眼睛凹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这样的语句,作家示其形而会其神,蕴含丰富,使祥林嫂的心理活动尽现其中,回味无穷,发人深省。

(3)要正确审视作家的艺术语言,感知作家的语言风格

风格是在将小说语言的整体感受和其他作家相比较中感知的。鉴赏本单元的四篇小说,我们不难感知几位作家不同的语言风格:鲁迅凝练深刻,契诃夫幽默简练,孙犁清新明丽,沈从文则古朴而典雅。

[跟踪训练]

(一)基础知识强化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

A.谬 ( miù ) 种寒暄 ( xuān )

间 ( jiān )或 少不更 ( gēng ) 事

B.瘦削 ( xuē )讪 ( shàn ) 笑

咀 ( jǔ ) 嚼呱呱 ( guā ) 坠地

C.执拗 ( niù )歆 ( xīn ) 享

莞 ( wǎn ) 尔如法炮 ( páo ) 制

D.拓 ( tà ) 片 撮 ( cuō ) 合

凫 ( fú ) 水翘 ( qiào ) 首以待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形骸祈祷怔怔沸反盈天

B.陶冶讥诮吃荤金榜题名

C.通霄辖制孤僻没精打采

D.难堪踌躇荒唐百无聊赖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

B.凡是违背法令、脱离常规、不合规矩的事,虽然看来跟他毫不相干,却惹得他闷闷不乐。

C.后来,由于校长太太的尽力撮合,华连卡开始向我们的别里科夫明白地表示好感了。

D.既然我是一个比您年纪大的同事,我就认为我有责任对您进一个忠告。

4.选出下面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

A.在风光秀丽的湘西,美丽纯洁的姑娘翠翠,情窦初开,爱上了一个叫傩送的小伙子。

B.老张做事一贯拖泥带水,时时处处总能看出藕断丝连的痕迹。

C.祥林嫂被劫的事在鲁镇闹得沸反盈天。

D.他之所以做出这样令人伤心的事情,是因为少不更事。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后来,四婶之所以还提起祥林嫂,是因为雇佣的女工,大抵非馋即懒,或者馋而且懒,左右不如意的缘故。

B.局长嘱咐学校的几个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C.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D.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6.对下面四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②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

③这实在是叫作“天有不测风云”,她的男人是坚实人,谁知道年纪青青,就会断送在伤寒上?

④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A.①夸张②比喻③引用④比喻

B.①拟人②比喻③引用④拟人

C.①拟人②拟人③夸张④比喻

D.①夸张②比喻③夸张④拟人

7.下面关于文学常识,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犁原名孙树勋,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风云初记》,短篇小说《荷花淀》等。作品充满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是“白洋淀派”的创始人。

B.《祝福》写于1924年,塑造了一个受侮辱、受迫害的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形象,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精神摧残,后收人《彷徨》。

C.宋朝朱熹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D.契诃夫是十九世纪俄国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他也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短篇小说为主要创作体裁而登上世界文学高峰的人。他与英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为“世界短篇小说三巨匠”。

篇4:经济史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2

主备人:马红春审核人:李华飞

一.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有哪些?

根源: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社会根源:对黄金、香料的狂热追求。高额利润的刺激和传统商路受阻。对外扩张,传播基督教。二. 新航路开辟

葡萄牙:迪亚士:从欧洲到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达伽马:从欧洲经非洲到达亚洲的航线(东西方之间最短的海上航线)。西班牙:哥伦布:发现美洲,从欧洲到达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 三.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对欧洲:(1)通过贸易和掠夺,西欧开始崛起。(2)欧洲的主要商路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3)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世界: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世界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从分散孤立到走向整体世界。

对美洲、非洲:灾难,贫困和落后。

对亚洲:白银大量流入,也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四. 西葡的殖民活动

葡萄牙凭借武力垄断从欧洲经非洲沿海到亚洲的海上贸易路线。西班牙在中南美洲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殖民帝国,在美洲掠夺金银,大肆屠杀印第安人,建立了单一的种植园经济。(评价:掠夺的资本未转化为资本,用来发展资本主义,而是用在封建主的奢侈享乐上,掠夺来的财富流入英、法、荷,西、葡很快衰弱下去,代之而起的是英法荷。)五. 荷兰的殖民扩张

16世纪是其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17世纪是其海上贸易的黄金时期,成为头号贸易强国。其贸易范围包括西北欧的海域贸易,对亚洲的远洋贸易和对西方新大陆的贸易。其主要手段是组建大型商业公司。

六. 英国殖民扩张

16世纪,主要是进行海盗式的抢劫,17世纪实力增强,开始夺取贸易优势和抢占殖民地,与荷兰、法国进行了一系列战争。(战胜法国体现了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胜利,战胜荷兰体现了工业资本对商业资本的胜利),到18世纪下半叶,英国确立了海上霸主的地位,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其资本原始积累: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圈地运动。七. 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展,北美、大洋洲都卷入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大西洋成为世界贸易的重心;促进了欧洲特别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八. 蒸汽机的使用的影响 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使工业生产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工厂集中建立,促进了工业城市的发展。带来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美国富尔顿发明了汽船,加强了洲际之间的联系。)九.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和结束的标志:

开始:1765年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纱机,结束:机器制造业的诞生。十. 工业革命的影响

使生产力提高,新兴工业部门涌现,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十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开始,然后扩展到其他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几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开始。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主要是熟练工匠经验的积累,科学和技术并没有紧密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成为推动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从轻工业开始,并迅速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重工业成为整个工业的主导。十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电力的广泛应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产生的新的能源——电,产生了新的工业部门——电力工业、电器工业,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业生产的面貌,而且直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使用新的能源——石油,产生了新的工业部门——石油开采、石油化工,产生了新的交通工具——汽车、飞机。化学工业的显著发展,钢铁工业的发展。十三。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

第一次工业革命:工厂制度成为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将生产资料和工人集中在一起使用机器生产进行大批量生产,工厂实行细致的分工和严格的纪律,中小企业占多数,所有权与经营权管理。

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和资料高度集中,出现了垄断组织,它们控制着一个或多个部门的生产与经营,由高级专业人才进行管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提高了生产效率。十四。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欧美为中心。主要通过国际贸易、资本输出、和武力逼迫等方式。影响:

欧美工业国从全世界各地掠夺它们需要的原材料,并在世界各地倾销其商品和进行资本投资,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经济危机的危害更大,一国发生危机会波及他国甚至全世界。

冲击了落后地区的传统经济结构,客观上把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落后地区,促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十五。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解体

原因: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的冲击。

表现:棉纺织业破产,耕织分离;茶和丝大量出口,减少了中国农业经济中的自给成分。

影响: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使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产生了买办阶级。十六。洋务运动

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自强,求富。

内容:兴办军事工业——最早:安庆内军械所;最大:江南制造总局。兴办民用工业——开平煤矿;上海轮船招商局。

评价: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其根本原因是:没有改变中国落后的封建

制度。

但是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对外国经济势力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在客观了促进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十七。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初步发展、与黄金时期

1. 产生:19世纪70年代,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企业的刺激和影响下产生。代表:上海发昌机

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2. 初步发展:时间:甲午中日战争

原因: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中国收回利权运动引发了振兴实业的高潮。

表现:涌现出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一批实业家,棉纺织业发展迅速。

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

3. 黄金时期:1912至1919年

原因:民国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实行了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倡导使用国货。一战期间,欧洲各国减少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

表现:纺织业、面粉业和卷烟业等轻工业迅速发展,重工业和化学工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特点:时间短暂、发展不平衡(地区不平衡:沪宁杭发展快,行业发展不平衡:轻工业发展较快),封建经济仍占绝对优势,没有摆脱帝国主义控制。

影响: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国革命从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以及中共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十八。影响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1.外国资本主义:利用雄厚的资金、强大的技术优势和在中国攫取得的特权,压制民族工业发展。一战后,列强利用跌价竞争和卑劣的竞争手段,给民族工业带来很大压力。

2.清政府:高额征税、敲诈勒索,增加企业的产品成本,使民族工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3.日本帝国主义:

目的:把沦陷区经济变成服务于侵略战争的军事和工业基地,将沦陷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战时的经济体系之中(以战养战)。

政策:适地适产主义——根据对各个地区控制程度的不同发展不同的经济。

经济掠夺行为:以“军事管理”和“委托经营”的方式控制和掠夺工矿业;控制和垄断金融;控制内外贸易,实行物资管制制度;掠夺劳动力。

4.官僚资本主义:(依靠国家政权力量发展起来,形成于19世纪30年代)

凭借手中的权力推行“经济统制”政策,通过统购统销及专卖制度攫取大量的财富,使民族工业遭受重大损失;还不断以资金入股的方式对民族工业进行渗透和侵蚀;通货膨胀政策来掠夺财富,征收苛捐杂税。

民族工业的特点:先天不足(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后天畸形(地区分布不平衡,行业结构完整,始终没有占据主导地位。)。

影响:民族工业发展不充分,在革命中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反抗不彻底,存在软弱性和妥协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

篇5:四下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一、语音关(多音字)

藏:zàng(宝藏)cáng(收藏)划:huá(划桨)huà(计划)喷:pēn(喷发)pân(喷香)铺:pū(铺设)pù(当铺)横:hãng横线)hâng(蛮横)间:jiān(时间)jiàn(间隔)哄:hōng(哄堂大笑)hòng(起哄)hǒng(哄骗)

吭:háng(引吭高歌)kēng(一声不吭)传:chuán(传奇)zhuàn(传记)

二、字词关

1.读读写写,注意易写错或读错的词语。

掺和 娴熟 栗子 鞭炮 旷野 敦厚 婀娜 和睦 奇葩 侵蚀 榛子 招徕 摇曳 深邃 吞噬

2.四字词语。

零七八碎 万象更新 张灯结彩 哄堂大笑 能歌善舞 别无所求 蜂拥而至 铺天盖地 肃然起敬 美不胜收 秩序井然 随心所欲 优哉游哉 截然不同

3.近义词。

吞噬——吞没

招徕——招揽

娴熟——纯熟

和睦——和气 照常——照旧

雄浑——雄壮

压抑——抑制

点缀——装点 豁达——开朗

扼杀——抹杀

纵使——即使 覆盖——笼罩 4.反义词

娴熟——生疏

压抑——放松

敦厚——奸诈

勤俭——奢侈 井然——混乱

激昂——低沉

深邃——浅显

豁达——狭隘 5.量词

一(部)戏

一(段)传奇

一(个)窟窿

一(座)铁索桥 一(堆)火

一(块)竹席

一(幢)竹楼

一(间)堂屋

三、句子关

1.巴扎的闹市里,那一顶顶鲜亮的绣花“都帕”,那一团团飘然而过的“艾得来斯”,犹如天幕上朵朵鲜艳的彩云,又似花园里一片片随风摇曳的花儿,真是美不胜收。(仿写)

2.远远望去,那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衣服,像一幅 巨大的抽象画,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仿写)

3.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用带点词造句)...

四、背诵关

《元日》《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清明》

五、理解关

1.《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用充满京味的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的(隆重)与(热闹),展示了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温馨)与(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2.《藏戏》按(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以(总——分——总)的关系结构文章。以生动传神的语言,具体描写了有着悠久历史的藏戏的(形成过程)以及(鲜明的特色),表现了藏戏(强烈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它那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

3.《各具特色的民居》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 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介绍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展示了我国地方民居的(多姿多彩),体现了民居本身所蕴含的(民族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4.《和田的维吾尔》这篇课文的作者生动、形象、感情充沛地对和田维吾尔人的(特点)以及(民族风俗)加以说明,表达了作者对和田维吾尔人(勤劳质朴)、(豁达乐观)性格的赞美。

六、拓展关

描写节日的词语:

灯火通明

张灯结彩

喜气洋洋载歌载舞

彩旗招展

篇6:四下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一、知识结构:

1、时间:19—19

2、侵略者:八国联军

3、直接目的: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4、结果:签订:《辛丑条约》

5、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重点内容提要:《辛丑条约》

1、时间:1901年

2、双方:清政府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3、主要内容:

①赔款白银4.5两。②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③拆毁大沽炮台派兵驻扎要地。④划定使馆界。

4、影响: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6课 洋务运动

1、背景: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清政府的统治是内外交困。

2、时间:19世纪60—90 年代

3、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的 统治。

4、代表人物: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5、口号:前期“自强” 后期“求富”

6、洋务运动主要活动:

⑴前期“自强”为口号,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军事工业。主要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⑵后期“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主要企业: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⑶筹划海防,筹建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⑷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近代外交、军事、科技人才。(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中近第一所新式学校。)

7、洋务运动的破产:标志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8、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是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在客观上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9、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洋务派没有认识到,不触动封建制度,单纯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是不可能使中国富强起来的,随着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洋务运动也宣告破产。因此,洋务运动没能挽救清朝的统治危机,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第7课 戊戌变法

1、序幕:

公车上书(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维新派政治团体:强学会。机关报《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

2、代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3、时间:186月到9月

4、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

主要内容有:

A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官吏,打击封建官僚,任用维新人士,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

B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文化:兴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传播维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传播。

篇7:四下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知识概览】

【核心讲解】

(一)文化与社会

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特点:①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②从文化与个人成长的关系来看,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③从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来看,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④从自然环境与文化环境的关系来看,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2.文化的形式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3.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4.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在经济的基础上,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②文化具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并不完全一致。

★特别提醒 从整体上讲,经济是基础,经济的发展决定或带动文化的发展。但不能认为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绝对同步的,二者的发展既有同步的一面,也有不同步的一面。①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同步性表现在,文化的某些方面不能超越经济而发展,只能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②文化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的表现为:文化的某些方面可以超越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如诗词歌赋的发展、书画的发展并非与经济发展呈正相关关系。

(2)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文化霸权与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5.文化与综合国力

(1)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①重要性: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②必要性: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2)当前我国国际竞争中的文化发展。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备考提示】在高考中,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试题往往以时政材料或国家、地方经济发展及文化产业的发展为背景,以非选择题和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相关知识。复习备考时,我们要关注国家经济发展政策中与文化有关的内容,并运用文化与经济、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等知识对其进行解读。

(二)文化对人的影响

1.来源

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特别提醒 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

3.特点

(1)潜移默化。①人们总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包括家庭的、学校的、社区的、企业的等。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②人们从事文化活动,或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或产生思想的困惑、精神的失落,许多是发生于潜移默化的过程之中的。③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不仅能够使人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增强劳动技能,而且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思想道德素养。这些文化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2)深远持久。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上,都是深远持久的。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一方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另一方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4.文化塑造人生

(1)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endprint

(2)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3)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②人的全面发展的表现: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备考提示】在高考中,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试题以非选择题的形式为主,关注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的结合,且反复考查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如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本考点有可能仍然是2014年高考命题的重点,且试题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的可能性较大。

综合知识二 文化传承与创新

【知识概览】

【核心讲解】

(一)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1)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2)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3)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特别提醒民族节日蕴含着一个民族的许多传统习俗的内容,但传统习俗并不完全通过民族节日表现出来,它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文化载体来展现。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民族文化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文化是世界的)。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的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2)民族文化具有自己的个性(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

★特别提醒 不能认为世界文化就是各国文化的总和i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3.尊重文化多样性

(1)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2)如何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①前提: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②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③原则: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做到世界各国人民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4.文化传播

(1)含义: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途径:主要途径有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除此之外,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3)手段:传媒。①大众传媒的形式: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②依托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特别提醒 不能认为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一种手段。人口迁徒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5.文化交流

(1)文化交流对中国和世界的作用。古代中华文化曾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和传播,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而外域文化也不断传人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2)中外进行文化交流的做法。①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②在文化交流中,既要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做到博采众长,取长补短;又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③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备考提示】在高考中,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等,而且多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复习备考时,我们要在全面把握教材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关注有关民族节日、文化遗产及文化交流等方面的重大活动,运用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等知识对其进行解读。endprint

(二)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1)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传统文化的特点:历史性、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3)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4)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形式(如下表)。

★特别提醒 传统文化有落后于时代的成分,但传统不等于落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传统文化不等于保守;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主要形成于封建社会,但传统文化不等于封建文化。因此要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和作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

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只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作m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特别提醒 对于传统文化,不能认为要先继承后发展。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因而不存在先后顺序的问题。

(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②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③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④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备考提示】在高考中,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传统文化的特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等。题型既有选择题,又有非选择题。复习备考时,我们可结合国家对传统节日的重视等事例,理解传统文化的特征和传统习俗在今天的价值;也可结合我国建筑、服装等风格的变迁和今天仍频繁使用的传统道德格言或经典传统故事等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影响以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还可结合“洋节日”在我国盛行、传统节日受冷遇的现实,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等。

(三)文化创新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一方面,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特别提醒 不能认为文化创新的渊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文化创新的意义

(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的作用,既表现为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又表现为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3.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特别提醒 文化创新应注意的问题主要是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

4.创新与借鉴、融合

(1)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2)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3)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我们要跻身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就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特别提醒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对文化创新所起的作用是双向的。中外文化交流对世界各国文化创新起着重要作用。

5.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对于文化创新而言,必须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在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坚持正确的方向,既要克服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防止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上一篇:形象思维与历史教学下一篇:创建文明城市动员大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