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下语文第六单元复习资料

2024-04-11

人教版四下语文第六单元复习资料(精选6篇)

篇1:人教版四下语文第六单元复习资料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复习重点

一、字词

虽然suī 率领shuài 倘若ruî 附近fù 棚架 风趣 装饰 顺序 照例 即时jí 觅食mì 弥漫mí 祈盼qí 频繁pín 瞧见 捣衣 向晚 归巢 弹跳tán 捕捉bǔ 红叶似火sì 和谐 辛苦 蚕桑 耘田 白鹭 鸡冠花 大丽菊 催眠曲 房前屋后 天高地阔 月明人静 耸立 搬走 昼夜 成绩 边塞 箬笠 肺腑 衬衫 晶莹 红扑扑 极目远眺 膘肥体壮 辽阔无垠 鹅黄嫩绿 芽苞初放 此起彼伏

二、多音字

guàn 冠军 sàn散步 冠 散

guān 花冠 sǎn散落

三、字形

篷(帐篷)率(率领)觅(觅食)般(一般)棚(大棚)率(效率)现(出现)搬(搬家)协(协调)辛(辛苦)序(顺序)谐(和谐)幸(幸福)续(陆续)

shì 装(饰)城(市)(事)故(是)否 xīn(辛)苦 温(馨)(新)年(心)脏 xié 和(谐)皮(鞋)(协)调 倾(斜)mì 寻(觅)乌云(密)布 甜(蜜)(秘)密

四、词语解释 时令:季节。

倘若、即使、若是:都是表示假设、假如、如果的意思。照例:按照惯例,按照常情。

五、近义词

悠然自得 成群结队 默默无言

装饰——装点 时令——时节 顺序——次序 倘若——如果 鲜嫩——新鲜 和谐——协调 朴素——简朴 吃惊——惊讶

六、反义词

可爱——讨厌 朴素——奢侈

七、照样子写词语

甜甜蜜蜜:和和美美、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简简单单 天高地阔:天南地北、左邻右舍、南辕北辙、东张西望 月明人静:风号浪吼、东张西望、东摇西摆、月朗星稀

八、句子

1、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这是文章的中心句,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集中地概括了乡下人家美丽迷人的生活环境和朴实欢快的美好生活,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

2、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这句话形象地呈现了“雨后春笋”的美妙画面,尤其是一个“探”字,拟人化的手法让人感到嫩笋迅速的长势,如同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充分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机。

3、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雄鸡耸着尾巴大踏步地走来走去”俨然一位将军在阅兵,斗志昂扬,又如同一个尽职尽责的丈夫在保护着自己的家人,守护着自己的家园,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九、课文分析

21、《乡下人家》

1、乡村生活——自然和谐、充满诗意、无拘无束

2、乡下风景——独特迷人、优美恬静

3、课文按先分后总的顺序写的,全文围绕着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这句话介绍了乡下人家风景独特、迷人的特点。第一大段按照空间顺序连段成篇,第二大段按时间顺序排列。乡下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勤劳、热爱生活。)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学习了《乡下人家》,我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田园生活真让人向往。

22、牧场之国

1、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2、课文为我们描绘了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寂静、神秘含蓄:白日里,牧场是动物们的天堂,无论是花色多样的牛,还是骏马或羊、猪、鸡,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低地上”是那样的悠然自得、惬意舒畅,广阔无垠的草原无疑就是他们的自由王国,好一幅家禽家畜安闲游憩图。中心:让我们感受荷兰牧场的田园风光,体会动物与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

3、荷兰以郁金香、风车、牧场和运河而闻名天下。郁金香是荷兰国花,品种达二百多种,荷兰是鲜花之国,它因此获得了“欧洲花园”、“花卉王国”的美誉。

23、古诗词三首

1、古诗——《乡村四月》(宋 翁卷)————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①诗句: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②诗意:山陵和原野一片绿色,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空相辉映,杜鹃鸟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农活,没有人闲着,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③能反映乡村四月闲人少的词语是“才”“又”。

2.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宋 范成大)————诗人描写了乡村农民耕织以及儿童学大人样子劳动的情景,赞颂了农村劳动人民的勤劳。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流露出诗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

①诗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②诗意:白天锄地,夜晚搓麻,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各有自己拿手的本事。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织之事,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靠近桑树的下面学着种瓜。

3.词——《渔歌子》(唐 张志和)————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得的生活情趣。

①诗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②诗意:西塞山附近,白鹭展翅飞,桃花夹岸的溪水中,鳜鱼肥美。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不想回家。

4、古诗词三首的注释:

⑴山原:山陵和原野。⑵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

⑶川:平地。⑷子规:杜鹃鸟。⑸了:结束。⑹杂兴:各种兴致。

⑺耘田:除去田里的杂草。⑻绩麻:把麻搓成线。⑼未解:不懂。

⑽供:从事。⑾傍:靠近。⑿四时:四季。⒀鳜鱼:一种淡水鱼,味道鲜美。

⒁箬笠:用竹篾、箬叶编制的斗笠。⒂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⒃归:回家。

5、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

①《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②《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4、麦哨:

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无拘无束地玩耍嬉戏的情形,展现了乡村孩子天真、纯朴、可爱的形象,全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让我们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村孩子童年生活的欢乐、无拘无束。

语文园地六

一、拟人句

1、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2、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3、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二、日积月累:关于乡村田园生活的诗句

1、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秋天)

2、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秋天)(王维)

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春天)(苏轼)

4、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夏天)(赵师秀)

5、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王驾)

6、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白居易)

篇2:人教版四下语文第六单元复习资料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描绘的意境。感受乡下生活的美好,领略文中所描绘的美景,体会文章所描绘的意境。

3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会作者对乡村由衷的热爱之情。4围绕“走进田园”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5通过自主阅读、自主探索,展开交流,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领略文中所描绘的美景,体会作者对乡村由衷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随着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领略文中所描绘的美景,体会作者对乡村由衷的热爱之情。

感受乡下生活的美好,领略文中所描绘的美景,体会作者对乡村由衷的热爱之情。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 出示两组投影片:

第一组:林立的高楼、漂亮的汽车、热闹的广场。

第二组:低矮的砖瓦房、小河里畅游的鸭鹅、穿着朴素的人们。提问:看到这两组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2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所了解到的乡下生活是怎样的。

3 有一位叫做陈醉云的作家用非常细腻、优美的笔触为我们具体地描述了乡下人家的生活,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一起走进乡村生活,一起领略它那份独特的美。

二、自学生字、新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2 练习将课文读通顺。3 默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用铅笔作上记号。

三、汇报交流,了解自学情况

1 指名认读生字、生词。注意“饰”不要读成

“sì”,“巢”不要读成“cáo”,“冠”字在本文的“鸡冠花”一词中读“guān”。2 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尽量读通顺。3 交流默读所得,找出全文的中心段落(最后一节)。

四、深入阅读,感悟思想

1 全班齐读最后一节,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2 教师小结:

“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

“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

五、自读课文,想象画面

1 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之美58

2 美美地读一读,在脑海中勾画那美丽的画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

二、自由读课文,想象画面

回顾上节课自读课文时获得的收获,为交流做准备。

三、全班交流

你从课文哪些语句体会到了乡下人家无论何时何地都散发着的独特、迷人的美?你能把你体会到的美用你的朗读体现出来吗? 以第一节内容为例,可以抓住两个教学点: 1 “别有风趣的装饰„„”

(1)理解“别有风趣”“装饰”的含义。(2)在这里“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请学生读一读相关描写)

为什么说这些都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 2 “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1)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课文中对乡下人家屋前景色的描写,想象画面,再想象一下“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的城市的景象,说说你的感觉。(2)通过比较,感受到乡下人家的淳朴、可爱。(3)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乡下人家的“可爱”吗?

四、整体回顾,想象拓展

1 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发现无论在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乡下人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现在我们再来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2 师生齐读最后一节。

3 想象一下,在冬天的乡下人家,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 4 全班交流。

五、激发兴趣,布置综合学习活动的任务

1 读了这篇课文,你是否感觉到了农村生活的诗情画意?让我们开展一次“走进田园”的综合活动吧!

2 读一读书上的提示,然后分组商量一下自己的

小组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如乡村图片展、收集国内外农村生活资料、乡村诗歌朗诵比赛等等)

3 各组交流,汇报自己小组开展活动的计划。4 教师统筹安排,确定活动日程。

六、课外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后的的小诗《在天晴了的时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背诵下来。(可在课内简单介绍一下著名诗人戴望舒)

2 小练笔:写下你心中的乡下人家冬天独特、迷人的风景吧。

牧场之国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让学生明白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美。荷兰”。

3.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活的可爱,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感受文章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感受乡下生活的美好,领略文中所描绘的美景,体会作者对乡村由衷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许多美丽的地方,让今天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 阅读“资料袋”,增加对荷兰的了解。4 教师相机简介作者,轻描荷兰。

生平简介:卡雷尔·恰佩克(1890~1938),捷(jié)克小说家 兼剧作家,14岁开始发表诗作,一生经历丰富,著作浩瀚。

` 主要作品:散文《明亮的深潭》;科幻小说《鲵(ní)鱼之乱》等。

荷兰常常被人称为“风车之国”“花之国”“运河之国”。它的真正国名叫“尼德兰”,“尼德”是“低”的意思,“兰”是“土地”,合起来称为“低洼之国”。荷兰三分之一的地区为牧场,主要饲养黑白花奶牛。奶牛业相当发达。

二、自读课文,感知牧场之美

1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 学习本课生字词,需注意的字音: 3 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深入阅读,欣赏牧场之美

1 课文中有一句话,出现了四次,是哪一句?在什么地方? 2 学生汇报。(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3 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第一次:是对第1自然段的一个总结性的议论。第二次:引出下文写荷兰草原上马的描述。

第三次、第四次:分别是对第3、4自然段的总结性的议论。

总的来说,文中四次出现的“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在结构上使文章脉络清晰,条理清楚,在内容上强化了作者对荷兰牧场赞美之情。4 引领学习第2段。

(1)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画一画,找出你觉得这一段中能体现真正的荷兰的语句。(2)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5 请同学们按照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4自然段。(1)把能体现真正的荷兰的词语画下来。

(2)作者是怎么描写牧场之国的牛、马、猪、羊、牧民的?

(写老牛时,运用了想象的表达手法,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如“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这是想象。“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这是比喻和拟人)

(作者在写景时注重了色彩的搭配对比,如第2自然段中,绿色的草地、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给人们以强烈的视觉美。除了这些之外,课文中还写了草原、运河、天空这些景色,草原是牛、马、羊、牧民活动的场所,同时它与运河、天空一起共同构成景物的背景,使整个意境显得开旷辽阔,优美迷人,令人心旷神怡。)

6 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引领,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有感情朗读,如:个人读、互读引读、范读默读、自由读等。教师做适当的朗读指导。7 领略牧场夜晚静谧之美,再次感叹。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眼感受荷兰牧场夜晚静谧之美。(2)学生交流感受。

四、指导朗读 1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目想象所描绘的画面。2 自由、有感情地朗读,感受荷兰牧场的田园风光美。

五、感悟语言文字美

1 本文在写景状物时语言生动形象,画出你喜欢的词句。2 指名读自己喜欢的词句,并积累下来。

六、资料链接 风车王国

荷兰素有“风车王国”的美称,在荷兰随处可见的一座座古朴而典雅的风车,给这个美丽的国度增添了几分姿色。1229年荷兰人发明了世界上的第一座风车,从此开始了人类使用风车的历史。风车首先在荷兰出现主要取决于荷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荷兰人对动力的迫切需求。荷兰地处欧洲西部海岸,与大不列颠岛遥遥相望并构成漏斗形尾部的地理特征,大西洋季风从北海长驱直入,荷兰正处风带要冲,长年受益,风车也就应运而生了。到了18世纪,荷兰风车达到了鼎盛时期,风车除了用来排水、灌溉外,还用来发电,荷兰人依靠这些风车变沧海为田,建设美好家园。

七、小结升华,感悟牧场之美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美丽的荷兰,学习了美丽的牧场之国,此时我们和作者一样发出了由衷地感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借助注释、插图等资源,自主学习,发挥想象,理解诗意。

4.体会诗词的内容,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乡村田园风光的美丽,感受到劳动生活的紧张繁忙,培养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根据诗所描绘的景物,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田园生活及其情趣。教学重难点

根据诗所描绘的景物,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田园生活极其乐趣。小山村的图片、子规叫声录音、挂图。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诗人,翁卷,他出生于美丽的江南水乡温州。每当人们提到他,就会想到这首诗。(出示课题及内容)

二、初读

1 认读生字,学记生字。

2 借助课文注释或查字典,把这首诗读正确,初步理解古诗内容。

三、学习《乡村四月》,体会画面美

1 老师范读,轻重缓急得体,抑扬顿挫分明。2 指名学生试读,老师相机指导。3 指导学生理解诗句,体会感情。▲“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1)透过“绿遍山原”这四个字,你仿佛看到什么绿了?(山岭和原野都绿了。)(2)谁还从哪儿感受到了画一般的美?(白满川)①读着这句话,你看到了什么?

②(出示画面)你能把它读出来吗?(绿„„)

(3)四月的乡村还有更美的呢,听,那空中传来什么啼叫的声音?(子规声声)知道子规是怎么叫的吗?好,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子规的歌声。(4)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春天,山陵和原野遍布绿色,到处都是已翻耕好的水田,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呈现一片片白色。杜鹃声声啼鸣,似乎在催促人们快点干农活,春雨漾漾如烟似雾。)▲“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1)“了”是什么意思?(结束)(2)理解这两句诗并体会感情。

(乡村的四月,农民是非常繁忙的,干农活是非常辛苦的,但他们却很勤劳,作者在这首诗中正是要赞美乡村四月里农民勤劳耕作,任劳任怨的精神)4 指导朗读、背诵。

四、明确课文主题

1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人,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2 看到了这么美的画面,听到了这么悦耳的声音,让我们再来读这首诗,读着读着,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乡村四月呢?

3 多么秀丽的田园风光,多么幸福的农家生活,美美地读读这首诗,用你的朗读带我们走进这如诗如画的乡村四月。

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让学生齐读古诗《乡村四月》。

2 这首诗描写了农村什么景象?(学生讲述)

设计意图:《乡村四月》与《四时田园杂兴》这两首诗都是描写古代农村景象。

二、导入新课

1 今天我们来学习范成大的诗《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也是描写农村风光的。2 教师释题意。

“四时田园杂兴”:四时,是指春夏秋冬。田园,这里泛指农村。兴,指兴趣,引申为即兴创作。杂兴,指随兴写来。“四时田园杂兴”的意思是指:从一年四季的田园风光引发的各种即兴作品。

三、介绍作者

范成大(公元1126~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请同学们看资料对作者更深的了解。

设计意图:读者只有对作者生平深入地了解才能和作品对话,和诗人对话,明诗意,悟诗情。

四、朗诵诗,弄懂诗意

1 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每个字的读音,整体感知诵读节奏和诗的画面。

2 学生自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多音字“供”的读法及“兴”字读第四声。

3 请看挂图,哪些诗句描写了画面。4 指名朗读、分组读、互相学习欣赏。

5 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试着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懂诗句。

6 全班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农村生活经历及自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讲讲诗意思。

五、品评朗读,感悟诗情、诗境

1 学生闭上自己的双眼,教师朗诵诗,让学生想象诗中意境。2 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描写了古代村民白天在田间除草,夜里还忙于织布。男女各有自己的活干。写出了劳动人民昼夜不停劳作的辛苦,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同情。

第二句描写了村里儿童不懂得除草和织布。但他们也在茂盛的桑树阴下学着种瓜。写出了儿童的天真童趣,流露出作者对热爱劳动的儿童的赞扬。

六、拓展视野

1 想一想,说一说,你和诗中的儿童相比是不是更幸福? 2 背诵默写这首诗。

第三课时

一、课前预习1 自学生字。2 查阅并收集与该词相关的资料。

二、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 知道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吗?(姜太公钓鱼的钩子是直的,而且不放鱼饵。他的钩离水面三尺,这能钓到鱼吗?他是在钓一个人——周文王。后来周文王果然来了。姜太公是钓来周文王对他的重用,果然帮助周文王推翻了暴政,建立周王朝。)

2 唐代词人张志和钓鱼与姜太公钓鱼有几他相似之处,也是直钩垂钓,不放鱼饵。今天我们就走进他 的词——《渔歌子》

三、初读感知,读出“词”味

1 读这首词,每人最少读三次,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味。2 指名朗读。3 结合进行生字教学。

四、精读感悟,悟出“词”画

1 什么叫“不须归”?为什么“不须归”? 2 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

(1)张志和不仅是著名的词人,还是有名的大画家。他常常把画画的技巧融入到写词当中,他的好朋友大书法家颜真卿是这样夸他的“词中有画,画中有词”。意思就是说,他写的词就像一幅画。里边藏着很多的景物和很多的色彩。读一读书,看看他为我们描画了哪些景物?(2)学生标画,教师巡堂。

3 想象色彩:如果你们把这些景物画出来,你们会用上那些色彩呢?为什么? 4 想象画面:

短短的27个字,就让我们读出了这么多景物,这么多的色彩,想一想,这是一幅怎样的画?你能用什么词来形容它?

五、拓展延伸,品出“钓”情

1 这么美的景象,你愿意归去吗?张志和呢?你们怎么知道的?

2 作诗和诗:他不愿意回去,他的哥哥却很担心他。担心他长期在外,怕他惹出麻烦来,于是出钱给他盖了一所草房,还写了一首词送给张志和,就是这首《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来自由地读一读。

哥哥这首词写什么?(哥哥在叫弟弟干什么呀?)你怎么知道的? 你们就是张志和,我就是哥哥,看看你们能不能用词来回答我。

3 读出词中画,还读出词中人,诗词就有这样无限的想象空间。读诗歌,想象还不够,如果我们了解词人的生平,会有更多的发现。了解张志和吗?

(张志和不仅是诗人、画家,还精通音律。16岁,写折子给皇帝,写的是治国良方,皇帝很喜欢,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被贬官,从此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4 姜太公钓鱼钓的是周文王,那么张志和钓到了什么呢?(悠闲的生活、清闲飘逸的心,这也是他一生的追求——心志平和。)

5 我们像张志和那样,独坐着,任清风拂面,任桃花的芬芳扑鼻而来,一起读——(读全词)。

六、回归主题,升华“词”情

1 假如你来到浙江你一定会看哪座山?(西塞山)来到西塞山你一定会想起一个人?(张志和)

2 欣赏唱词《渔歌子》。

七、作业

收集有关钓鱼的诗词。麦哨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等8个字。

2.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教学重难点

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麦哨录音,田园风光的图片。

多媒体课件。

一课时

一、听田园牧歌

1 板书课题:给这两个字分别组一个合适的词想想麦哨是什么?(用麦秆做成的哨子)2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听听吹响麦哨的声音是怎样的?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

3 交流,读通相关段落(课文第一、二、七、八自然段)。读准多音字“和”“应”。(提示:这两个字意思相近,可以组成一个同样意思的新词“应和”。)

4 变化丰富的麦哨声就像一曲曲风格不同的田园牧歌,我们听着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提示:短促的麦哨声是一曲欢快的乐曲,悠长的麦哨声是一曲柔美的乐曲,而相互应和着的麦哨声就像一曲合奏曲。)

5 有感情地朗读描写麦哨声的段落。

二、赏田园画意

1 为什么孩子们的麦哨声吹得那么欢快、那么柔美?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的其他段落,去欣赏乡野生活里的“欢快”与“柔美”的画面。

2 学生自读自悟,把“欢快”与“柔美”标注在相关的句子边。

3 随机交流所欣赏到的“乐”与“美”的画面,边交流边指导朗读,读出相应的感受。(1)孩子们衣服美:“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 ①看图品味:碧蓝的湖水边,茵茵绿草地上,孩子们玩耍割草,就像是绿草地上盛开了无数美丽的花儿,好一幅色彩艳丽的画。

②随机板书:碧湖,绿田,孩子,色彩斑斓的画

(2)田野里花果美:“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①哪些颜色映入你的眼帘?(鹅黄嫩绿、浓阴、金黄、黑白相间、雪白、浅黄色)②这些颜色是一起出现的吗?(前几天、转眼间)

③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好一幅变幻无穷五彩纷呈的画。)④随机板书:油菜,蚕豆,稻花

(3)田园里丰收乐:“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①哪些词语让你看到了丰收的景象?(到处、密密的、一蓬蓬、丰满、齐刷刷。)②重点品味“擎”。(与“举、托”相比,“擎”字更显出果实的丰满,突出麦子的自豪与献礼般的郑重。)

③你又从哪里感受到了丰收的欢乐?跳动的音符奏出的是什么乐曲?(好一曲欢庆丰收的歌。)

④随机板书:欢庆丰收的歌

(4)小伙伴游戏乐:“男孩子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头„„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①看图想象说话,在这天然的草垫子上,孩子们会怎样快乐地游戏?

例:只见小牛来了个倒竖蜻蜓,还倒立着“走”起路来,两条腿在空中一颠一颠的,引得妞妞直拍手。哎哟,不好了,他手一软支撑不住,一头栽倒在草地上。不过,没事,那柔软的“垫子”让他乐得打起滚来。难怪“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②随机板书:翻跟头,竖蜻蜓,小伙伴们乐开花。

(5)“茅茅针”滋味美:“„„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肺腑!”草地是天然的垫子,那茅茅针呢?(是天然的绿色饮料)

4 质疑:课文以麦哨开头,又以麦哨结尾,有何用意?(全文首尾呼应,行文流畅,意蕴悠长,暗示孩子们的童年生活如同那麦哨的声响,欢快、柔美、悠远、绵长)

三、抒田园诗情

1 同学们,刚才我们品味着课文,仿佛看到了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玩耍嬉戏的情形,那快乐美好的田园生活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你再仔细读读课文,一定会发现课文中的好多词句也像麦芒一样齐刷刷的,也是那样的美。

2 学生自读,寻找有规律的词句,交流美的语句,诵读积累喜欢的词句。(通过师生对读、同桌对读等形式读出句的节奏美,积累词句)“一声呼,一声应” “玩累了,喊渴了” “密密的,鼓鼓的” “嚼嚼,吮吮”

“你呼我应,此起彼落。” “一张张,一朵朵,一蓬蓬” “那么欢快,那么柔美”

“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重叠与对称)

“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排比句)3 品味精美词句。

拟人句:“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新装。”

(把麦田当作人来写,显得非常亲切,富有情调,流露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比喻句:“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这句中包含两个比喻句,后一个比喻句是顺着前一个比喻句说下去的。比喻贴切,使景物染上了艺术的灵性)

四、课外作业

篇3:人教版四下语文第六单元复习资料

其实不然, “语文”被人们拆分为“语言”和“文字”、“语言”和“文学”、“语言”和“文章”、“语言”和“文化”……这样的拆分各有道理, 但是细心的人会发现, 无论怎么拆分, “语言”这个核心没有变, 学习语文主要是学习“语言”, 学习语言需要教给学生一定的策略和方法, 应该培养学生感悟语言、体会语言表达、运用语言的能力。

语文教学应该从目前的状况中走出来, 从重理解走向重运用。理想的基于学习策略和学习能力提高的课程单元, 应该以学习策略和学习能力的项目来组织单元。我们来看一个以阅读策略为项目组织的单元。

帮助学生阅读与理解说明性文章

一、目标:

帮助学生阅读与理解说明性文章。

如何让学生投入说明性文章的阅读, 并发展自我监控策略来强化理解?这里提供给读者五步骤公式———浏览、提问、阅读、背诵、浏览———帮助学生从阅读中建构意义, 并在阅读后评估自己的理解。

二、材料:

1.一人一份策略卡。

2.一人一份知识性文本。

3.直接教学用的策略卡投影片或海报。

三、微型课程:

1.一人一篇文章。示范如何浏览, 指着策略卡第一步骤。教师可以进行如下指导:“阅读文章前, 我想要浏览或跳读前言、摘要、图表, 因为理解文章的组织对我的阅读有帮助。我注意到这篇文章有粗体字、斜体字, 在书的旁边还有定义与说明。一开始, 我要读这些部分, 因为这有助于我更好地理解主题。而且, 图的旁边还有简短说明, 这可能是文章段落中没有的信息。”

2援发下策略卡, 让学生两两练习浏览。

3援示范第二步骤:问问题。教师提出任何浏览时所想到的问题:有关篇名、标题、次标题。一定要强调:问问题能帮助我们聚焦所读。如:假如篇名是《高不可及》, 你可能问一个有关高不可及会发生什么的问题。将问题写在文章旁边。这一步骤教师要提供足够时间。

4援程序如上。继续阅读背诵回顾。

5援切记, 学生能独立进行策略前, 需要许多示范与支持练习, 视课堂情形, 可连续五天, 一天示范一种策略。

四、引导练习:

要学生配对示范五个策略。

附:阅读策略卡

从这个小的课程单元, 可以看出与以往的教学单元有什么不同?目标不同, 这里确定的目标非常明确———帮助学生阅读和理解说明性文章, 目标指向阅读策略。学习材料是知识性文本和阅读策略卡, 学习文本并非此次学习的目的, 用文本练习阅读策略才是真正的目的。课程实施的步骤非常清晰, 每个步骤教师都要做示范, 示范如何浏览、如何提问, 学生可根据教师的示范进行练习。通过“阅读策略卡”, 我们可以知道对文本的内容没有做具体的要求, 具体到这篇说明性文本是什么, 不同的教师可以有不同的选择, 可以是产品说明书, 可以是百科全书中的内容, 可以是《昆虫记》中的片段, 文本本身在这里显得不重要。这就是立足学习策略的语文课程单元, 教材的选择给了师生很大的空间, 但是教学的目标要求细致而明确。

现实的教学中没有以学习策略和学习能力为主线编写的语文课程单元。这就需要教师创造性地使用现有教科书, 把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整合, 当做语文教学的“材料”, 把课文看成是一个单元的一部分, 把整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学习策略的教学,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下面以人教版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的“人物的故事”单元为例, 谈谈如何凭借现有的教科书达到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目的。

单元教学目标确定

1援认识本单元的21个生字, 理解“信奉、胆大妄为、径自、全神贯注、一丝不苟、气馁、狰狞、贫瘠”等词语。

2援通过填写预习单的形式, 帮助学生进一步预习。

3援学习透过人物语言、动作描写了解人物的阅读策略。

4.了解用具体事件表现人物的写法, 能够在习作中有意识地运用。

5.继续运用比较的方法, 发现不同文章写法上的规律。

6.学会确定习作的中心, 能围绕中心思想选择材料, 写一个“我”所敬佩的人。

7.能够通过交流, 有意识地积累学习经验, 反思学习过程。

学习目标指向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和学习策略的生成, 对文本内容和情感的规定性不做具体的学习要求。

单元教学过程实施

整个单元分为四个模块。

模块一:预习。通过学生自读课文, 挖掘学生的自学潜力, 达到预习目标。

模块二:理解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受到心灵启示。

模块三:领悟表达。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 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模块四:口语交际与习作。将本组教材和口语交际相联系, 将读、说和写结合起来。

整个单元的学习步骤, 由一篇篇课文的教学, 转向以课文为载体的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块。

模块一预习

教学流程:

板块一:出示预习目标

【设计说明:学习整个单元, 学生的阅读量会加大, 预习时会感觉无从下手。给学生出示预习目标, 学生自学起来就会有所依据, 避免盲目、简单地只读一遍就算。所定的预习目标从整体入手, 先对整组课文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再借助工具书解决疑难的字词,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初步质疑, 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板块二:自学本组课文, 完成预习单

一、阅读

1.自读单元导语。

【设计说明:自读单元导语, 在导语中有所收获, 这是把握单元学习目标、了解单元内容最近的渠道。单元导语犹如一个指向标, 有了它会对后面的课文学习目标有指引。在进行具体的单元学习前, 要了解本单元读写训练的要求。】

2.阅读课文的题目。

看到课文题目, 你会猜到课文内容是什么?

【设计说明:根据课文题目进行猜测, 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想象思维的培养。】

3.通读课文。

(1) 我关注的字音和生字用符号标出来。

(2) 我解释的重点词语有:______。

(3)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 四篇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有:______。我最欣赏 (喜欢) ______, 因为______。

(5) 找出课文中比较难读通的句子, 划分节奏, 再读两遍。

【设计说明:通读四篇课文, 一篇文章里, 必定或多或少有些学生们不认识的字、不会解释的词、不好理解的语句。在阅读课文的时候, 就要眼、脑、手并用, 将预习时遇到的这些问题用笔画出来。如果这些问题书上有注解, 那么阅读时可以对照注释, 自己弄懂它的意思;对于书上没有注释的问题, 就要利用工具书, 查一查字典, 特别是不要放过那些模糊的字词和似懂非懂的句子。在具体学习课文之前, 要对每篇课文的内容有一个把握, 对课文中的人物, 学生在读文后要有初步的评价。在引导学生阅读写人的文章时, 要关注人物的特点。】

二、质疑

提示:自读课文前的提示都能理解吗?课后练习中的问题能解决吗?解决不了的标出来找同学、老师商量。在课文中你还发现了哪些问题, 需要得到老师同学的帮助?

【设计说明:质疑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开始, 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 引导学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帮助学生进行分类和梳理, 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三、感悟

读完本组课文, 请分享你心里的感受______。

【设计说明:良好的预习是课文教学成功的一半。预习单的设计引导学生预习的方向, 获得预习方法, 同时也是对学生自学能力和质疑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自主合作式的学习中完成预习单的内容, 从词到句, 到段, 到篇, 对本组课文就有了基本的了解。】

模块二理解内容

教学流程:

板块一:资料搜集与交流

组织学生课下搜集伽利略、亚里士多德及罗丹的图片及生平资料, 在课堂上展示与交流。

【设计说明:在展示与交流过程中充分利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 共享搜集的资料, 学生可以更多地了解这些人物, 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 有利于充分理解课文内容。】

板块二: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一、出示课文插图, 回忆四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简单描述对图画中人物的了解, 交流他们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设计说明: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来回忆人物,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回忆主要内容的目的是为了与上一模块紧密联系。关于人物的品质, 学生初读后都会有所感悟, 鼓励学生将最先的感知表达出来。】

板块三:品味语言, 感悟人物

(以阅读《鱼游到了纸上》为切入点)

一、出示一幅“金鱼戏水图”, 让学生来评价。

二、这幅画和你在本单元认识的那个青年的画相比, 谁画得更出色?说明理由。

三、人们是怎样评价他画的金鱼的?“鱼游到了纸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人们的评价是否过于夸张, 为什么?边读课文边思考。

四、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以这样的句式来回答你们的理由。 (出示:“因为______, 所以, 鱼游到了他的纸上。”) 交流体会并进行朗读训练。

【设计说明:“人们对他的画的评价是否夸张?”引领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交流, 从而可以更深入地解读文本, 自然地找出合理的理由。紧紧抓住这些关键的词、句子适时点拨、精讲, 让学生明白青年通过反复观察, 把金鱼的每个部位、每个细微的动作都深深地刻在自己的心里, 他的心里装着的都是金鱼鲜明、生动的形象, 体会到青年人的专注和勤奋, 这是他赢得大家赞叹的原因。】

模块三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流程:

板块一:回忆人物, 学习表达方法

一、在本组课文中你认识了谁?他们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你记得这么清楚?

二、说话练习:以“______的伊伊伊”为题, 说一说你熟悉的一个人物, 要以具体的事例来说明人物的品质或特点, 注意要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

【设计说明:本单元四篇写人的课文都是通过具体的事例写出人物的品质, 在前几册的课文中有过这样的表达方法, 这是写人的最重要的表达方法, 所以在这里只作简单的提示。后面的说话练习, 可以简单地与同桌相互交流。】

板块二:对比读文, 体会写法

一、出示第一组句子。学生自由读两个句子, 谈一谈发现了什么。在其他几篇里也有同样的写法, 画出来读一读, 小组内交流收获。 (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都是为了突出人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二、口头练习。说一说, 你刚刚说到的人物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周围有人吗?又说了些什么, 或者做了些什么?

【设计说明:学生在阅读时对于侧面烘托的描写方法往往注意不到, 以这样的形式出示, 学生能够领悟得到, 同时也训练了学生从更多的角度来了解人物、学习描写人物。】

三、出示第二组句子。出示每篇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让学生讨论发现了什么。

【设计说明:对比阅读几组句子, 从中领悟写作的方法, 只作引导启发即可。要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 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训练, 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让学生注意到课文的结尾处, 学习结尾点题的表达方法。】

板块三:品味细节描写

在读本组课文的时候, 哪些细节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画出来, 读一读, 并想一想好在哪里。

一、快速浏览课文, 画出句子。

二、小组讨论, 这样描写好在哪里。

【设计说明:抓住细节刻画人物, 使原来比较呆板、模糊的形象变得栩栩如生, 有血有肉。】

三、小结:通过这些细节描写, 人物都被写活了。这样精彩的描写离不开作者的细心观察。在生活中只要善于观察, 做生活的有心人, 也能够刻画出鲜活的人物形象。

【设计说明:本单元主要是学习写人物, 从文中体会到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似乎不难, 但是学生真正下笔时仍感到无从下手, 这就是没有关注到作者的精彩描写都来源于生活中细致而耐心的观察。引领学生观察生活, 才是写作的根源。】

模块四口语交际与习作

教学流程:

板块一:回忆人物

在本组教材中, 我们认识了一个个闪烁着精神光辉的人。讲讲他们的故事, 谈谈你的感受, 说说文章是怎样表现这些人的。

板块二:发现身边值得敬佩的人

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值得敬佩和学习的人。我们就来说说身边值得敬佩的人。

一、说一说你最敬佩谁, 理由是什么。你知道关于他的什么事情?他的哪一言哪一行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你周围的人又是怎样评价他的?你想用一句什么话来结束你的讲话? (落实到人物的品质)

二、根据提示小组内交流。要求:要把事情说清楚, 说具体, 表达出敬佩之情。 (详细叙述的部分)

三、小组评选:一是评选出所说的人物, 谁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二是评选出说得最生动具体的同学。

四、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小组内的同学共同帮助把事例说得清楚具体。

【设计说明:由一个个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写人物要由事件具体到人物的言行, 让学生的头脑中产生一个大的框架, 再找出细微的语言动作进行描述等等, 引领学生一层一层地构思。】

板块三:妙笔生花

一、列出习作提纲。

题目:我最敬佩的人物

具备的优秀品质:

(事件) 发生的时间、地点:

二、起草习作。

三、自评与互评。把自己认为好的地方做上记号, 与组内同学互评习作, 写几句评语。

四、再次修改后在组内朗读欣赏, 推选一篇完整的习作和一个优美的片段, 参加全班交流。

五、全班交流中注意从以下几点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内容具体, 语句通顺, 人物描写能够表现人物特点等。

【设计说明:四年级下学期应该是习作从写段落实到写篇的时期, 有必要让学生养成列写作提纲的习惯。】

本案例用“设计说明”的方式来阐述设计的思路, 整个设计思路体现了课文的整合, 课文是作为学习材料存在的。教师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学生在运用这些策略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篇4:人教版四下语文第六单元复习资料

《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学习的具体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单元解读

本单元为古诗文单元,所选课文除《诗五首》外,均为古代游记或名胜记。浏览山水名胜并记录所见所感,是古代文人追求的风雅韵事。

本单元的山水游记均系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入对小石潭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借被遗弃于荒远僻地的美好风物寄喻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超越单纯写山水楼阁的狭小境界,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从而将全文重心放到纵议政治理想上,提升了文章的境界。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则坦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在乎以宽和仁爱之心“乐民之乐”。而在《满井游记》中,作者袁宏道纵情山水,陶醉于郊野春朝的美景,既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又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

单元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理解、积累文言词语和古诗文名句;理解、把握这个单元古诗文的思想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品味诗文中的语言和意境。

2.方法与过程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言文;能根据要求查找一般的资料,初步懂得利用资料帮助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进一步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培养关注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操;体会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单元导读示例

一、课前欣赏: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译文】

蒙蒙的细雨飘洒在静静的长安大街上。这轻柔细润、酥油一般的小雨悄悄地滋润着大地。不经意间,你放眼远眺,山坡上,原野间,到处是一抹抹新绿。当你兴冲冲地赶到近前,想好好观赏一番,那绿色却反而消失了,不见了——草儿虽然开始返青,但毕竟还太小、太嫩。是的,早春是春天的开始,大地转绿,生机勃勃,哪个时节能唤起这么多的希望呢?早春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是一年里春光最好的时节,远远胜过那烟柳满城的晚春!

【赏析】

这首小诗是韩愈写给张籍的。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诗的风格清新自然,朗朗上口,表达新巧,感情纯真,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四句诗中,绝妙佳句便是“草色遥看近却无”了。我们可以想一想: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在何处?连影儿也没见。不着急,一番小雨滋润后,第二天,你瞧吧,春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田间山野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的颜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燃起了希望。可是当你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却是稀疏的极为纤细的芽,看不清什么颜色了。诗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墨的妙笔,隐隐泛出的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远远望去,是一抹新绿,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一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二、课文导读:

柳宗元在游记《小石潭记》中,寄情于山水之间,将自己政治上的失意融入寻访山水胜景的闲情雅趣之中,使情与景水乳交融,别具一格。因而,作者的游山玩水实则是烦闷的内心精神世界的表现,是借游山玩水来排遣内心的抑郁苦闷。“似与游者相乐”等句子,看似写潭中游鱼的自由、欢快,实际也折射出作者的孤寂与忧伤。

学习古诗词和文言文,最好的方式就是放声朗读,当然首先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字词,疏通课文大意。在诵读时,不妨放声朗读或是摇头晃脑唱读,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一)文题理解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和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柳宗元曾被贬为永州司马,他结合自己的经历和遭遇,写下了有连续性的、精美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全名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永州八记》为:《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钅母潭记》《钴钅母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二)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他与韩愈共同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著有《柳河东集》。

(三)字词积累

1.生字字音

石(quán)参差(cēncī)寂(liáo)摇(zhuì)

(chuàng)尔(chù)然(yǐ) (kān)

忽(xī) 幽(suì)(chí)

2.文言词语积累

(1)古今异义:

去:(古)离开;(今)前往,到某处。

佁然:(古)静止不动的样子;(今)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小生:(古)年轻人;(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一词多义:

以:①全石以为底。(介词,用)

②卷石底以出。(表示承接,不译)

③以其境过清。(介词,表原因)

为:①全石以为底。(动词,当“作为”讲)

②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动词,“成为”)

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形容词,清澈)

②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冷清)

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

②不可知其源。(助动词,能够)

差:①参差披拂。(形容词,长短不一)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

(四)谋篇立意与结构内容

1.谋篇立意:

《小石潭记》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而又脍炙人口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2.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小石潭的位置,描写其特点和潭边景色。

第二部分(第2~4段):从三个方面写小石潭。①写潭中游鱼;②写潭水的来源;③写潭水四周景色给人的感觉。

第三部分(第5段):交代同游者的姓名。

(五)《小石潭记》写作特色

《小石潭记》是一篇篇幅短小、文质精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文章采用多种手法,有声、有形、有色地刻画了小石潭的动态美,写出了小石潭周围景物的幽美和宁静。

1.内容驳杂,题旨鲜明。文章以游踪为序,依次组织材料。写小石潭,先写“声”(如鸣佩环),后写“形”;写潭中景物又先写近观(水,清;石,怪;树,美;鱼,乐),后写远望(岸势,犬牙差互;水源,不可知);最后写潭境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从而抒发凄苦孤寂的心境。纵观全文,作者不是因景而写景,而是借景来抒情,主旨鲜明,可谓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2.手法灵活,结构井然。文章采用先声夺人、动静结合等手法,把景写得玲珑剔透、精美绝伦。无论写潭的出现,还是写游鱼、竹树、岩石、溪水都惟妙惟肖,形神毕现,富有诗情画意。写小潭出现时,先写隔竹林听到流水声,未见其形,先闻其声,有“犹抱琵琶半遮面”之妙。第二段用特写的方法,直接把镜头对准潭中的鱼,描写其动静状态,间接突出潭水的清澈透明,着重表现一种游赏的乐趣。此段以实写虚,以动写静,其中以写鱼为实,以写潭水和天气为虚;以写鱼在水中游为动,以写日光照映下的鱼影投在水底石上,历历在目,清晰可辨为静。鱼儿往来翕忽之动,名为写动,实则衬出潭之静。作者用一“乐”字,真实表达了自己的由衷欢乐。

全篇从发现小潭到概括石潭全貌,从写潭水到写气氛感受,由远到近,由总到分,由景到人,结构井然有序。

3.摹形言事,造语典雅。文章运用修辞手法,精巧传神。开篇形容水声清脆悦耳用“如鸣佩环”;第三段作者把镜头推向远方,描摹溪岸的曲折,用“斗折”为喻;描摹溪流的蜿蜒用“蛇行”为喻;用“犬牙差互”为喻来写小溪两岸高高低低,凹凸不平。用“亻台然”“俶尔”“翕忽”把鱼的情态描绘得惟妙惟肖;用“蒙络摇缀”四个字写出了潭边的景物。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根据自己的具体感受取喻,使得文章语言精当贴切,生动传神。

4.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本文虽把小石潭的景物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流连忘返,实际上渗透着作者惨遭不幸的感受和无比失落的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环抱,清静幽美,却不被世人所闻,这正是柳宗元怀才不遇的内心写照。作者来到这过于清冷的环境,触景伤情,激起了他愤世嫉俗的情感,自然而然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不可久居”便真实地流露出作者无法摆脱现实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他对现实的不满。

(六)问题探究

1.第二段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惟妙惟肖,这里除了对鱼的刻画外,还有怎样的作用?

这一段正面描写游鱼,侧面表现水清。仅“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便将水之至清若无的境界表达了出来,另外从“日光下彻,影布石上”等五句描写来看,或静或动尽显游鱼形态,也可见水之清。另外,“似与游者相乐”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面看来是写鱼之乐,实际上是写人之乐,是作者观鱼时心情快乐的外化。

2.第四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表现了小石潭周围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第四段表现了小石潭周围幽深冷寂的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实际上透露出作者贬居期间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心情。

3.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短暂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情感又会流露出来。

4.品味作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情感渗透在景物描写中,就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在描绘景物时,把自己的不幸遭遇融入观景的感受中: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被竹树环抱,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作者触景伤情,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境。然而,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反衬出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三、阅读精品屋

(一)阅读郑板桥的《靳秋田索画》,然后答题。

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窗外竹②良朋

不知乐在何处④用以天下之劳人

2.文章描写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①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这篇文章,我们分明可以感觉到郑板桥与陶渊明在思想品格上是一类人,请你说说他们有哪些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这段文章中你可以看出郑板桥擅长画______,其依据是 _______。

(二)阅读《小石城山记》,然后答题。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木丽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选自《柳河东集》)

6.这篇文章的作者是__________,他和韩愈倡导了__________,因而同被列入____________ 。

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A. 自西山道口径北(一直往北 )

B. 其旁,堡坞(从……出来)

C. 不得一售其(通“技”,技巧,这里指奇景)

D. 神者倘不宜如(这样)

8.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A. 土断而川分B.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

C.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 D. 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奇而坚②二者③久乃已 ④未信之

10.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此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仔细阅读全文,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小石城山上的石头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山一定有水,水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小石城山也有树,树长在什么地方?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在文章中,作者怀疑什么?责怪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在结尾作者说“余未信之”,他不相信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长 ;②就;③断然,绝对(根本);④宽慰。

2.描述作者清贫的生活,并表明作画是为给辛苦劳作的人欣赏的。

3.①没有那些俗气的客人,只有几位知己好友到访,于是内心无比欢喜,不禁惊叹这样的日子真是难得啊。 ②不是用来供那些贪图享受的人享用的。

4.都具有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居所简陋,一个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一个是“三间茅屋”,但他们一个“晏如也”,一个“绝不知乐在何处”。 在文中,他们都表达了归隐生活的欣喜之情,说明了他们都具有远离官场污浊,甘于退守清贫的超凡脱俗的思想品格。

5.兰、竹、石;画兰画竹画石。

6.柳宗元;古文运动;唐宋八大家。

7.B8.C9.①更; ②这; ③很; ④我。

10.①这个地方的灵秀之气,不创造伟大人物,而只创造这些景物,所以楚地的南部人才少而石头多。②来慰藉那些被贬在这个地方的贤人。

篇5:人教语文四下第六单元练习题

班别:

姓名:

一、看拼音,写词语。

pénɡ

jià

zhuānɡ

shì

qiáo

jiàn

fánɡ

qián

hòu

ɡuī

cháo

xié

xīn

tiān

ɡāo

kuò

shuài

lǐng

shí

dǎo

yuè

mínɡ

rén

jìnɡ

cán

sānɡ

yún

tián

bái

liáo

kuò

yín

sǒnɡ

bān

jiā

bái

zhòu

luò

chénɡ

sài

wài

dǒu

yán

ɡuān

huā

cuī

mián

二、多音字组词。

模mú()

圈juàn

()

塞sài()

()

quān

()

sāi()

冠ɡuān()

和hè()

应yīnɡ()

ɡuàn

()

huo

()

yìnɡ()

三、填空。

1.《乡村四月》

代诗人。。

第六单元练习题

班别:

姓名:

二、看拼音,写词语。

pénɡ

jià

zhuānɡ

shì

qiáo

jiàn

fánɡ

qián

hòu

ɡuī

cháo

xié

xīn

tiān

ɡāo

kuò

shuài

lǐng

shí

dǎo

yuè

mínɡ

rén

jìnɡ

cán

sānɡ

yún

tián

bái

liáo

kuò

yín

sǒnɡ

bān

jiā

bái

zhòu

luò

chénɡ

sài

wài

dǒu

yán

ɡuān

huā

cuī

mián

二、多音字组词。

模mú()

圈juàn

()

塞sài()

()

quān

()

sāi()

冠ɡuān()

和hè()

应yīnɡ()

ɡuàn

()

huo

()

yìnɡ()

三、填空。

1.《乡村四月》

代诗人。。

2.《四时四园杂兴》的作者是

代。。

3.《渔歌子》

朝诗人。。

4、采菊东篱下。,春江水暖鸭先知。

()

黄梅时节家家雨。()

独出前门望野田。()

。夜静春山空。

()

鹅湖山下稻粱肥。()

5、乡下人家,不论,不论,都有一道、的风景。

四、比一比,再组词。

棚()

饰()

瞧()

摔()

暇()

绷()

怖()

焦()

率()

瑕()

辛()

寒()

绩()

眼()

般()

幸()

塞()

责()

眠()

搬()

五、按要求写句子。

写一句拟人句

写一句比喻句

写一句排比句

2.《四时四园杂兴》的作者是

代。。

3.《渔歌子》

朝诗人。。

4、采菊东篱下。,春江水暖鸭先知。

()

黄梅时节家家雨。()

独出前门望野田。()

。夜静春山空。

()

鹅湖山下稻粱肥。()

5、乡下人家,不论,不论,都有一道、的风景。

四、比一比,再组词。

棚()

饰()

瞧()

摔()

暇()

绷()

怖()

焦()

率()

瑕()

辛()

寒()

绩()

眼()

般()

幸()

塞()

责()

眠()

搬()

五、按要求写句子。

写一句拟人句

写一句比喻句

篇6:人教版四下语文第六单元复习资料

心直口快 心口如一 表里如一

实事求是 光明正大 光明磊落

真心诚意 坦诚相见

上一篇:婴大班艺术领域教案下一篇:曾用名申请书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