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下复习资料

2024-05-15

苏教版四下复习资料(通用9篇)

篇1:苏教版四下复习资料

四下数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五单元)

1、已经两个数的和(即两个数一共是多少),两个数的差(即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求这两个数。(线段图记在头脑里)

解法:

①(和-差)÷2=小的数 小的数+差=大的数

②(和+差)÷2=大的数 大的数-差=小的数

注:3个以上的数也是这样的道理,就是想办法使它们一样多,然后同理可求。

2、已经两个数的和(即两个数一共是多少),大数拿8个(假设)给小数,这样两个数一样多,求这两个数。(线段图记在头脑里)

首先明确:大数拿8个给小数是大数比小数多8个吗?不是,大数应该比小数多2倍的8个(也就是多2×8=16个),只有这样拿8个给小数,自己还有一个8,两个数,才会一样多。(请注意和两个数的差区别开来)

解法:

一、①(和-2×8)÷2=小的数 小的数+16(注意不是加8)=大的数

②(和+2×8)÷2=大的数 大的数-16=小的数

二、倒推法先假设大数已经拿8个给了小数,两个数已经一样多了

总数÷2=平均数

小数变成平均数是因为得到了8个,要求原来的,那应该把8个减去

平均数-8=小数

大数同理应该加上8个

平均数+8=大数

3、一个数是另外一个数的几倍(假设7倍),把大数拿一些给小数,这样两个数一样多,应该先画出线段图,看大数应该拿多的倍数的一半(如果多6倍,那么应该拿给小数的应该是3倍),两个数一样多,再看一半倍数所对应的量是多少个,从而先求出一倍的量(一般情况下是小数),再求出大数。

4、已知长或宽增加了多少米,面积就增加了多少平方米,求现在或原来的面积。

首先应该能够熟练的画出示意图

可以先根据增加的面积和长或宽增加的米数,先求小长方形的长或宽(也就是原来图形的宽或长),然后再考虑求什么的面积,可以根据面积公式直接求或图形间的面积关系间接求,方法要灵活多变。

5、已知长或宽减少了多少米,面积就减少了多少平方米,求现在或原来的面积。

首先应该能够熟练的画出示意图

可以先根据减少的面积和长或宽减少的米数,先求小长方形的长或宽(也就是原来图形的宽或长),然后再考虑求什么的面积,可以根据面积公式直接求或图形间的面积关系间接求,方法要灵活多变。

四下数学期末复习资料(第六单元)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 +c=a+(b+c)

3、乘法交换律:a×b=b×a

4、乘法结合律:(a×b)×c=a×(b×c) (连乘形式)

5、乘法分配律:(a+b)×c=a×c+b×c 或 a×(b+c) =a×b+a×c

拓展:(a-b)×c=a×c-b×c 或 a×(b-c) =a×b-a×c

6、连减:a—b—c=a—(b+c)

7、连除:a÷b÷c=a÷(b×c)

注意:前面是减号或除号时,添去括号都要变符号

1、加法运算定律:

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如:1+2=2+1 1+2+3=2+3+1

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 +c=a+(b+c)

③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

如:165+93+35=93+(165+35)

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结合连除)

a-b-c=a-(b+c)

3、乘法运算定律:

①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②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 简算。

③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 =a×c + b×c(合起来乘等于分别乘)

(a-b)×c =a×c - b×c

4、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结合连减)

a÷b÷c=a÷(b×c)

四下数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七单元)

一、三角形

1、围成三角形的条件:较短两条边长度的和一定大于第三条边,两边差小于第三边。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也就是当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确定后,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不会改变),生活中很多物体利用了这样的特性。如:人字梁、斜拉桥、自行车车架。

4、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和大于第三个内角。)

5、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两个内角的和等于第三个内角。两个锐角的和是90度。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

6、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和小于第三个内角。)

7、任意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都有三条高,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落在两条直角边上;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外)。

8、把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就是画它的高。

9、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外一条边叫做底,两条腰的夹角叫做顶角,底和腰的两个夹角叫做底角,它的两个底角也相等,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跟底边高正好重合。)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也都相等(每个角都是60°,所有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60°。)

10、有一个角是直角的等腰三角形叫做等腰直角三角形,

它的底角等于45°,顶角等于90°。

求三角形的一个角=180°-另外两角的和

1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180°-底角×2=180°-底角-底角

1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180°-顶角)÷2

13、一个三角形最大的角是60度,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14、多边形的内角和=180°×(n-2){n为边数}

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两组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从一个顶点向对边可以作两种不同的高。底和高一定要对应。一个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

2、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不稳定性)。生活中许多物体都利用了这样的特性。

如:(电动伸缩门、铁拉门、伸降机)把平行四边形拉成一个长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了。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4、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平行的一组对边较短的叫做梯形的上底,较长的叫做梯形的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腰,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叫做梯形的高(无数条)。

5、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它的两个底角相等,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直角梯形有且只有两个直角。

6、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7、正方形、长方形属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篇2:苏教版四下复习资料

一、看拼音写汉字。

cuī cùdài mànmái zàngyāo qǐngshù shǒu dài bì

()()()()()

shēng shūfányǎn zhān yǎngrân píngzhāo qì pãn bó

()()()()()

二、用“——”画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堤岸(dī tí)夺冠(guān guàn)..

情系祖国(xì jì)穿着(zhuó zháo)..

三、按要求写词语。

1.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惊涛()浪如()平地专心()()()()井然

()尽全力眼花()乱一尘不()欢呼()()

2.按照情境写成语。

(1)王文好像有难言之隐,想说又不愿说,他此刻的样子可以用这些成语来形容:、、。

(2)他的口才真好,说起话来、、。

(3)国庆节,街上行人真多啊!可以这样来描述:、、。

四、按要求写句子。

1.改成比喻句。秋天,柿子熟了,高挂在枝头。

2.扩句。(至少扩两处)小芳在看书。

3.用上合适的关联词,把下面两句话并成一句话。

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沟通了人们的心灵,()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4.修改病句。(用修改符号改在原处)

奶奶经常回忆她小时侯的往事。

5.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这难道不是一个少先队员应该做的吗?

五、给下面一段话加上标点。

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

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潇洒挺秀的身影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3%)

1.原来,塞特凯达斯瀑布是的瀑布,汹涌的河水从悬崖

上。是每年汛期,塞特凯达斯瀑布气

势更是,吸引了。

2.知己知彼。远水难救近火。海内存知己。

君子之交淡如水。豆角开花藤牵藤。

3.本学期学到的《》和《》这两首诗都传神地刻画出天真可爱的乡村儿

童形象,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你能从中各选出两句描写乡村儿童形象的诗句默下来吗?。课外还学到

这样的诗句吗?至少写出两句:。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鲁迅的学习和玩耍

鲁迅小时侯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他的记忆力很好。人家念二三十遍才记得熟的东西,他念两三遍就能背了。他这样能背,老师就让他比别人多背一些,甚至曾经让他一本书一本

书地背。他还是背出来了。当然,鲁迅读书不光凭自己的聪明伶俐,还依靠自己的勤奋。

鲁迅小时侯也很喜欢玩耍。他怎样玩呢?第一,他喜欢种花。为了种花还专门买了一

本讲怎样种花的书——《花镜》来看。他还在各种花旁插上竹签,写明花的名称,弄

得津津有味。第二,他喜欢描画。那时候没开设美术课,他自己买了一些很薄的纸,映在绣像小说上,把书上的人物、房屋等描下来,再订成一本一本的小册子。这对他

以后在南京矿路学堂学画图很有帮助。

鲁迅小时侯的学习和玩耍,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读书、学习就专心致志,决不可

三心两意,不动脑筋;休息、玩耍,不要呆头呆脑,同时要玩得有趣有益。

1.在文中找出两组意思相反的词语并把它们写下来。

()——()()——()

2.填空。

(1)鲁迅小时侯很能背书,是靠和。

(2)鲁迅小时侯喜欢读书,还喜欢和,而且弄得,说明

他玩也玩得。

3.仿照下面摘录描写鲁迅小时侯如何玩描画的有关词语的样式,在文中找出描写他种花有滋

有味的有关词语并写下来。.他喜欢描画:买纸→描人物、房屋→订成小册子。

他喜欢种花:()→()→()。

4.用“//”把文章分成两段。

5.鲁迅学习和玩耍的态度给你什么启示?联系实际谈一谈。

(二)北风乍起时

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晚都没睡好。第二天一上班就匆匆给武汉打电话,直到9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他连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流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妈给你寄„„”

儿子只漫不经心:“不要紧,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他絮絮不休,儿子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搁了电话。

他刚准备再拨过去,铃声突响,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声音颤巍巍的:“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变天,你加衣服了没有?”疾风阵阵,从他忘了关好的窗缝里乘虚而入,他还来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打了个大喷嚏。

老母亲急了:“已经感冒了不是?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絮絮叨叨,从他7岁时的“劣迹”一直说起,他赶紧截住:“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老人答:..

“雪还在下呢。”

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在寒潮乍起的清晨,他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却忘了匀一些,给北风.

起处的故乡和已经年过七旬的母亲。

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老王自己都有点发懵(měng)。

乍:忽然。懵:糊涂。

1.读句子,回答问题。

“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

(1)“亲情”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2)“这样的”指的是什么?

2.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3.读了这篇短文,你体会、领悟到什么?

4.假如你奶奶住在南京,当你听到未来一个星期南京每天最高气温为39℃的气象预报时,你跟奶奶打了电话。请把你“说”的内容写下来(不超过80个字)。

八、作文。

篇3:苏教版四下复习资料

课前认真解读教材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 我在备课时,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 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的整合, 让教学内容更接近学生的生活, 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 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一、采用多种呈现方式

综观教材的例题和习题, 都是关于一个长方形长、宽的变化引起的面积的变化。我感觉到如果按照教材去上, 学生会感到难度较大, 枯燥无味。为此, 我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一系列的重组, 通过故事的形式将问题串起来, 使教学素材的呈现形式多样、力争做到素材的选择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内容的呈现图文并茂、直观形象, 使学生很快进入情境并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关注学生内在需求

示意图是解决问题的思维“工具”, 学生画示意图的真正动因不是某种外力强加, 而是源于学生自身解决问题的需要, 所以是否画示意图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来确定。为了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 我将课本的例题改编成“老虎大王准备给它的子民们重新划分土地”这样一个故事情境, 在学生完全投入到这一情境之中时出现本节课要学的内容, 这么安排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内在需求, 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重视学生口语表达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发展思维是数学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 而思维又与语言密切相关。因此, 培养学生有条理、有根据地表述解题思路, 是发展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这节课我考虑到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难度, 准备在形成策略这一环节中多让学生述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用了什么样的解决方法, 通过这样的交流、探讨, 学生就会很快地掌握“策略”。

【我的教学实录】

一、故事导入, 复习旧知

最近, 森林王国的小动物们可热闹了, 老虎大王准备给它的子民们重新划分土地。让我们一起去瞧瞧吧!说不定遇到一些难题, 我们还能帮它们解决!

师:看!小狗的菜园子, 你能算出面积有多大吗? (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菜地, 没标上长和宽)

生:不能。

师:要算长方形的面积, 必须知道什么?

生:知道长和宽。

师: (课件显示出长7米, 宽5米) 那现在能算吗?

生:7×5=35平方米。

师:那小兔子的萝卜地, 你能算出长是几米吗? (课件出示萝卜地, 面积是40平方米, 宽是5米)

生:40÷5=8米。

师:知道面积和长, 怎么求宽呢?

生:面积÷长=宽

二、情景激趣, 寻求策略

让我们去看看狐狸吧!这只狡猾的狐狸正在得意呢! (课件演示) 原来狐狸有一块长方形花圃, 长8米, 一天夜里它悄悄地把长增加了3米, 结果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 同学们, 你们能算出狐狸原来的花圃面积吗?

师:这个问题, 你是怎样解决的? (生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

师:你是看着文字来理解的还是看情景图来理解的?

生:我是通过看情景图的变化解决的。

师:看来, 图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如果没有这个情境图, 我们怎么办呢?

生:可以画图。 (师板书:画图)

师:根据这道题的条件和问题, 我们先画什么呢?

生:画长8米的长方形。

师:真画8米长吗?

生:可以画8厘米的示意图。 (板书示意图)

师: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怎么画呢?

生:长增加了3米。

师: (把长延长3米) 3米随便画吗?你认为画多长?

生:8米的一半是4米, 比4米短一些。

师:我们要求的是原来花圃的面积, 哪儿是呢? (强调标上问题)

师:要求原来花圃的面积, 必须知道什么?怎样求?

(课件动态演示画图过程, 教师板书:要求原来花圃的面积, 先求花圃的宽。18÷3=6 (米) 6×8=48 (平方米) 答:原来花圃的面积是48平方米。)

师:同学们, 刚才这道题我们是怎样思考并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的? (画图) 是啊, 面对比较复杂的问题, 画图确实是一种很好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 现在, 我们就带着这种策略到小猫家去看看。

三、巩固提升, 促进生成

1. 试一试 (课件出示小猫图)

(1) 学生读题。

(2) 指导画图。师:小猫家的鱼池是什么形状的?后来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变?

(3) 展示作业, 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学生交流, 强调条件和问题都标上长短, 比例要适中。)

(4) 解决问题, 说出解题思路。师问:跟他一样的同学请举手, 没举手的是不是还有其他方法呢? (交流两种方法)

(5) 小结比较。师:不管方法一, 还是方法二, 我们都要先求出长方形的长。其实, 解决这道题还有其他的方法, 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探讨探讨。

2. 补充练习

师:通过画示意图的策略, 帮助我们解决了狐狸家和小猫家的实际问题, 让我们再去看看大熊猫会遇到什么问题呢。 (课件出示题目)

(1) 学生读题。

师: (读完题, 看到有学生拿笔和纸) 你们拿笔和纸干什么呀?

生:画图。

(2) 师:那就请同学们动笔画出示意图来解决问题。

(3) 汇报交流, 说说你是用什么策略解题的。

3. 想想做做

师:我们带着画示意图的策略, 再来看看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

(1) 出示题目, 学生读题。

(2) 指导画图。师问:这道题长知道吗?宽呢?那你知道什么?怎样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这里的“或者”表示什么意思?你能把这句话分成两句话来说吗?

(3) 生动手画图。师:你可以先画长的变化, 也可以先画宽的变化, 就请你们动手画画吧!

(4) 展示作业,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 (画图的策略)

师:你觉得以后在什么情况下, 可以画图?

【我的教后反思】

苏教版国标本数学教材从四年级起, 每册安排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 相对集中地介绍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的一些具体经验上升为解决问题的策略, 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思这节课, 我认为基本完成了课前所预设的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重组, 以讲故事的形式把生活中的数学有机地引入到课堂中, 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学习的需求, 正是这种内因的驱使“逼”着学生主动思考, 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的口语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同时在教学中我合理把握教材, 有效引导学生对解答方法多样性的探索, 适当优化, 既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差异, 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也发展了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篇4:苏教版四下复习资料

1.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进行一次不同寻常的体验活动,有兴趣吗?心情怎样?(担心、激动、兴奋……)

2. 这就是体验。这节课学习写一次体验活动。(板书课题:记一次体验活动)

【设计意图】 体验作文重在写出体验活动中的心理感受。上课伊始,谈谈心情,既让学生心理放松,又暗合体验作文的习作重点要求。

二、 学习写法

1. 自读例文,思考:① 这篇例文写了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② 你觉得文中哪些词语、句子写得比较好?好在哪里?用笔画一画,注一注。

2. 检查交流

(1) 例文写了什么事呢?(“护蛋”的体验过程)(板书:“护蛋”)它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呢?(板书: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根据学生发言,教师适当归类引导。

(2) 出示第一组句子:

① 我们听到这消息觉得很好笑。

② 可经历了第一天之后,我就觉得这是一件难做的事。

③ 心想,这样放到口袋里就会万无一失了。

④ 真不知道,明天这只鸡蛋的命运会怎样!

上面这些句子有什么共同之处?(这些句子直接表达了小作者在整个活动中的感受)

(3) 出示第二组句子:

① 第一天早上,我给准备好的鸡蛋足足裹了四个“保护层”。第一层是保鲜袋,第二层是软海绵,第三层是双层纸巾,最后一层是一个小布袋。

② 来到学校,我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鸡蛋。

③ 送语文本的时候,由于是下课,走廊里走来走去的同学很多,好不容易才走过了“危险区”。下课时,为了鸡蛋的安全,我一直坐在座位上。

④ 我赶紧退出“包围圈”,乖乖地在自己的座位上做起了“小母鸡”。

上面这些句子又描写了什么?(描写人物行为)。能看出“我”内心的想法吗?(能,小心谨慎等)

3. 文章还描写了什么?(其他同学的言行)一次体验活动,为什么要写其他同学呢?(使“我”的内心感受更深刻,使文章更生动)

4. 这篇例文的语言生动形象,充满趣味。如“保护层”“万无一失”“危险区”“小母鸡”“包围圈”等。

5. 小结:要想写好一篇体验作文,不仅要按一定顺序写好过程,更重要的是写好活动中的感受。感受既可以直接表达,也可以通过描写自己和同学的行为来体现,还可以描写其他同学的言行。

【设计意图】 充分利用好例文,这一环节首先让学生明白,要写出每一步的体验过程和感受;其次,让学生了解掌握写体验感受的方法以及使用语言的技巧。

三、 明确要求,展开体验

1. 明确活动要求。当一回盲人。在我们周围有许多双目失明的人,他们生活在黑暗的世界里,他们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呢?咱们今天就来体验一下盲人的生活——盲人找座。即蒙上眼睛,走回座位。请遵循“三不规矩”:不准偷看;不许说话;不能忘记体验。

2. (学生活动、音乐响)蒙上眼睛,现在的你不再是原来的你,而是一名盲人,要寻找自己的座位……

3. (采访)刚才你眼睛蒙上毛巾时,有什么感觉?你是怎么找到自己的位置的?中途有什么意外吗?有些什么想法?

4. 摘掉蒙眼的毛巾,回到光明中来,观察自己此时的位置,请表达一下你的感受。

四、 练写体验

1. 刚才同学们在体验过程中思考的肯定要比交流的多得多,提起笔,开始习作,注意:着重写出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2. 反馈交流。实物投影仪展示,师生评议,围绕体验感受,评议习作描写。

3. 是啊,生活在黑暗世界里的盲人是多么的不幸,我们一定要尽我们所能帮助他们,让他们生活得更幸福,更快乐!课后,同学们可以再修改完善本篇习作,也可以写你喜欢的其他体验活动,重要的是按一定顺序写好过程,真实地表达体验中的情感。

【设计意图】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始终从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出发,让学生愿意作文,乐于作文,做生活的有心人。

篇5:苏教版四下品德复习题有哪些

1 常用的交通工具有哪些?家乡的特产是怎么运出去的?

2 说说我国第一辆汽车是哪年诞生的?

3 我国第一条铁路叫什么铁路?哪年、谁主持修建的?这条铁路有多长?辐射范围有多大?它起到了什么作用(意义)?

4 哪些国家拥有磁悬浮列车?

5 你知道我国与世界各国通航的情况吗?你是怎样获得这些信息的?

6 你知道哪些新型交通工具?

7 怎样做一个文明小乘客?

8 你知道哪些交通设施?说说这些交通设施有什么用途?为什么要爱护它们?

9 道路上的车辆越来越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

10 现代交通运输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哪些方便?

11 汽车快捷方便,但另一方面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危害?

12 传统的交通运输工具有哪些?现代的交通运输工具有哪些?现代的与传统的比,有哪些特点?

篇6:苏教版四下《鸟语》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鸟语》是一篇充满童趣、耐人品味的好文章。课文以生活中生动真实的事例情真意切地表达了“我”倾听、揣摩鸟语的情景,字里行间都充满着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文章写的是“我”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产生的独特感受.二、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鸟的世界,去聆听那美妙的——《鸟语》(生齐读课题)

1、复习文中的词语:(看看文中的词语,你还认识吗?)分三组出示下列词语

美丽矫健

翩翩飞翔

飞行整齐

师:这三个词在文中都是描写鸟儿的什么——(鸟儿的飞行姿态)师:同学们,让我们想象着鸟儿飞翔的姿态,再读一次。(齐读)呢喃软语

亲切啼叫

充满深情 师:这三个词在文中都是描写鸟儿的什么——(鸟儿的叫声)师:鸟儿的叫声很亲切,很动听,一起读!(齐读)搏击风雨

终日忙碌

勇敢顽强 师:第三组词又是描写鸟儿的——?

师:写了鸟儿的品质(精神)谁来读好它。(齐读)

师:看,鸟儿多么可爱,动听的歌声,有美丽的身姿,还有可贵的品质呢!一起读好!

2、同学们默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爱鸟,还随着作者听了公冶长通晓鸟语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课文。

二、新授

学习4——7段

过渡:浏览4——7段作者具体写了几种鸟儿的语言?(2种)它们分别是——(指名答:布谷

喜鹊)

(一)布谷

1.春天,布谷鸟飞来了。听,它正在欢叫呢!(依次播放图片、叫声)师:布谷鸟怎样叫的?你能不能学一学它的叫声呢?(指名学鸟叫)

生学声音。(清脆的布谷鸟叫声,害羞的布谷鸟……)2.你做什么?种田织布。你喜欢什么?勤劳刻苦。

布谷鸟在说什么呢?

指名对话。

师:多么有趣的鸟儿啊?想不想和布谷鸟交谈交谈?学着用布谷鸟的语气说一说!和你的同桌分好角色练一练吧。出示:布谷布谷

种田织布

布谷布谷

勤劳刻苦 师:我也喜欢和布谷鸟交谈一番

师生对话。

师:老师觉得和你们这群布谷鸟对话,真是自由自在,用文中的一个词,那是——什么?(无拘无束)

出示:就这样无拘无束地一问一答,有趣极了,我自己仿佛也变成了一只翩翩飞翔的鸟儿。

多么有趣啊!谁还能读出有趣来。指名读。

3、猜猜看,布谷鸟还可能说什么?

出示:布谷布谷

()

生:(好好学习、快点上学、麦子熟了、春天来了、快快出工……)师:同学们真厉害!都能听懂鸟语了。

师:再自由读读第5自然段,你从哪里还可以体会到有趣的?(指名答)生:爷爷见我呆愣愣的。。(加点:呆愣愣)

师:我还会跟鸟儿呆愣愣地说傻话,如痴如醉,竟然忘记上学去了,是多么的有趣啊?谁来当一回爷爷,提醒小作者一下? 指名读(3)于是我——一出示:一想起布谷鸟那充满深情的声声催促,我在学习上还真不敢疏忽怠慢。

师:在作者的眼里布谷鸟就像是他的良师益友。在他贪玩时,布谷鸟在催促他——(生:要认真学习)在他做作业粗心时,它在催促他——(生:要细心)

布谷鸟真是他的好朋友啊!

齐读第5段,体会作者和布谷鸟之间的亲密和谐!

(二)喜鹊

1.听,这又是什么声音?(播放喜鹊的声音)师:为什么人们喜欢喜鹊的声音呢?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出示:据说喜鹊是报喜之鸟,总是给人们预报喜讯,乡里人都很喜欢它。所以,尽管它的嗓音并不出众,听到它的叫声,人们仍倍感亲切。2.师:谁来学一学喜鹊的叫声?(再轻快一点!)指名读:喳喳喳喳,喳喳喳喳!

师:喜鹊是报喜鸟啊,所以它的叫声分明在说——点红:喜事到家,喜事到家!

师:想想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让我们高兴的喜事呢?(……)我们也来学着和布谷鸟对话的样子来和喜鹊对对话好不好?

出示:有什么喜事?喳喳喳喳,()!学生模仿喜鹊报喜。师:人们听到喜鹊的叫声——

生:倍感亲切。(点红:倍感亲切)

3、师:可是喜鹊的“话”常常不能应验啊,为什么人们还这么喜欢它呢? 生:虽然它的“话”常常不能应验,但总能给人以希望和安慰,给生活增添不少乐趣。(点红:希望

安慰)【板书:

希望安慰、增添乐趣

师:是的,喜鹊在我们中国一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喜鹊出现在贺卡上,祝福朋友,装点美好生活;喜鹊作为窗花印在窗户上,寓意喜上眉梢、喜事盈门。这样的鸟怎能不喜欢呢?一起来读好这句话。

出示(齐读):每当这时,我心里便有说不出的高兴,总是盼着喜事快快降临。虽然它的“话”常常不能应验,但总能给人以希望和安慰,给生活增添不少乐趣。

师:多么可爱的鸟,多么丰富的鸟语啊,催人奋进,给人希望,还给生活增添了乐趣。过渡:小作者还关注了——?(黄莺、百灵、画眉)它们的“语言”丰富极了。引读:一听到它们的叫声,我便以“知音”自居,作出各种各样的猜想,编织出许多有趣的故事来。

师:是啊,鸟儿与我和谐相处。他们不但是我的知音,还教给我很多做人的道理呢!教给我们哪些道理呢?用横线画出来。指名回答。

出示: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 师:从鸟儿那儿你们认识到了什么?(点红:勤劳

纪律

勇敢顽强)

师:我们一起再来读好这段话。(男女生对读)师:这段话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排比)

师:排比句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表达效果。在写作上可以运用。齐读 师:这里还有一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呢? 生:从其它鸟的身上学到的鸟的精神。

师:你还熟悉哪些鸟,从他们身上你学到了什么?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出示:从反哺母亲的乌鸦那里,我_________________;

从反复学飞的小鹰那里,我_________________;

从(),我()。

师:如果说鸟儿的鸣叫是有声语言,这儿就是鸟儿们无声的鸟语了,它给我们带来这么多启示。【板书:给人启示】因此,小作者从心灵深处发出了感慨——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齐读)

鸟语催人奋进,读: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

鸟语还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乐趣,读: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鸟语更可贵的是还能给予我们启示,再读: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

三、拓展

播放一组人与鸟和谐相处的画面。

鸟给我们带来乐趣、带来启迪,带来遐想,让我们爱鸟护鸟,保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创造一个人鸟和谐的家园!

让我们把自己的心声告诉身边的每一个人: 出示句子: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齐读

四、布置作业

1、鸟儿是我们的好朋友,写一句保护鸟儿的公益宣传语。

2、美文推荐:推荐阅读《人鸟之间》《鸟类》

板书设计

催人奋进

希望 安慰 增添乐趣

爱护鸟儿

和谐共处

篇7:解决问题的策略四下苏教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一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怎样的策略呢?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今天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今天我们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和长方形有关,长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生: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有关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下面我们来看一组练习:(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1、一块长方形地长15米,宽10米,求这块地的面积。

2、一块长方形地的面积是120平方米,长是12米,求它的宽。

3、一块长方形地的面积是120平方米,宽是10米,求它的长。

对于以前的知识,同学们掌握的非常好,今天我们要研究长方形面积变化的数学问题,看题(多媒体呈现)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题,生自由读题,师读题。师:

1、读题之后你能直接解答这题吗?

2、为什么很多同学解答不了?你有什么好办法吗?(读题)

3、画图之后你是不是能够清楚的李清条件之间的关系了?

师:画图能够更形象、直观地表达题目的意思。请同学们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注意:清楚地表达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交流:选择三个有代表性的作品(有错误的,不完整的,完美的)师:

1、你们知道错在哪里?

2、对于他的图有什么要补充的?

3、这幅图比较完善,请你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师:老师也画了一幅,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师讲解,请刚才没有画对的同学将图形补充完整。

师:现在既有题目,又有图形,你更愿意看哪个?为什么?(1)题要求什么?

(2)要求原来面积需要什么条件

(3)这题先求什么?怎么求? 学生练习,一生板演。

师:你是怎样想的?生:………

小结:问题解决了,我们来回顾一下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比较复杂,为了更直观,我们想了一个什么办法……画图,看来画图的确是解决图形问题的一种有效策略。

2、教学试一试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道有关图形面积变化的数学问题。出示试一试(一生读题)

师:鱼池的宽是怎么变化的?面积呢? 根据题意,你能画图形吗?

请同学们画出图形……(一生投影展示,说:你是怎么画的?)师:一起看一下老师是怎么画图的?(媒体展示画图过程)又有题目,又有图,你觉得看什么更加清楚? 一起来观察这幅图,(1)要求现在鱼池的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2)根据条件,可以先求什么?(3)现在鱼池的宽是多少?

(4)你会解决这个问题了吗?学生练习,一生板演。师:你是怎样想的?(做对的举手)

对比:请同学们对比一下,刚才我们解决的两个问题,这两个都和什么有关?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都是图形问题,题目都较复杂,都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的。

师(小结):像这样复杂的图形问题,我们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把问题看的更清楚,由此可见,画图的确是解决图形问题的一种有效策略。以后遇到复杂的图形问题,知道怎么解决了吗?(画图)好!下面我们来做练习。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一生读题)

请同学们先画出示意图,再解答(一生板演)

(1)解释你画的示意图。(说一说这题的条件和问题)

(2)你是怎样解答的?(3)全班核对。

2、想想做做2(生齐读,一起画示意图)边讲解边演示画图过程。

问:增加的面积是哪一部分?增加的面积可以怎么求呢? 学生练习,全班核对。

四、全课总结

篇8:苏教版四下复习资料

(播放北京沙尘暴新闻视频)

师:同学们, 刚才看了北京最近经常出现的沙尘暴的新闻, 你们有什么感慨?

生:想不到北京都这样了。

生:人们出行有很大不便, 人人都得戴口罩。

生:我听说北京很少有晴天, 天空经常是灰蒙蒙的。

……

师:是的, 沙尘暴给人们的生活、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而这还是在北京, 如果是在沙漠地区, 那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走, 我们去植树》《沙漠中的绿洲》《云雀的心愿》这三课, 着重谈谈沙尘暴是怎么回事。

(学生自学这三课, 然后小组交流。)

【思考一】

把主题相同的三篇课文放在一起进行群文阅读教学, 这是一个尝试。毕竟教材只是个例子, 学生需要的不是照搬教材, 而是驾驭教材。这需要教师先驾驭教材, 深度挖掘教材, 尽量把教材中相类似的文章进行整合, 不受教材束缚, 最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时, 我没有落入俗套, 而是以北京的沙尘暴导入, 以最吸引人的材料入手, 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探究有关沙尘暴主题的兴趣, 让学生进行自主交流。这样一来可以让学生先熟悉教材内容, 为学生跳出教材束缚奠定了基础;二来也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为学生继续探究下文提供动力。不过, 如果在课前我就引导学生通过百度搜索有关沙漠的资料, 这样一来学生对沙漠的认识就会更加直接, 效果自然会更好。

【教学片段二】

师:现在, 我们来看看, 在云雀眼中, 沙漠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

生:“地上的黄沙漫天飞舞, 迷得他们睁不开眼。”

师:这是小云雀眼中的沙漠景象。那么在你们的心目中, 沙漠又是怎样的呢?

生:沙漠处处都是黄沙, 天也是灰蒙蒙的。

生:沙漠里很热, 寸草不生!

生:沙漠里没有水, 而且很少下雨。

……

师:那么沙漠里少量裸露的土又会是怎样的呢?

生:土是咸的, 水也是咸的, 而且沙石咸而板结。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沙漠中的绿洲》里有这样的描述。

师:你学得很认真, 也很细心!是的, 《沙漠中的绿洲》这一篇课文中有这样的描述。那么, 我们来思考一下, 这些沙漠, 除了天然形成的原因外,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因素又是什么呢?谁来说说?

生:云雀妈妈认为, 是由于人们乱砍滥伐, 树木才会越来越少, 导致土地失去了森林的保护。

师:你说得很好。很多地方以前还是一片沃土, 现在却成了沙漠。归根到底, 还在于人类一味向自然索取, 从而导致沙漠形成。比如楼兰, 唐诗中提到的“不破楼兰终不还”, 那时楼兰是一座城市, 而今却是一片沙漠。还有洪水灾害, 归根到底还是人类的破坏导致的。小云雀妈妈就说得非常好:“上游的森林被砍光了, ‘森林水库’没有了, 到了汛期, 大河里的水就会泛滥成灾。”

【思考二】

整合资源, 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学生能够综合思考, 能够灵活运用, 能够把书本的知识、信息内化成为自己的信息。在这一环节, 我让学生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上思考:沙漠有哪些危害?沙漠形成的主要根源是什么?其中我还适当对知识进行了拓展。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要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引导学生从文本出发, 结合问题进行思考。当然, 这个思考是跨越文本的, 是让学生结合问题而进行综合思考, 而不是局限于某一篇某一段, 比如从沙漠中的现象, 从云雀眼中的黄沙漫天, 到阿联酋沙漠中的土地实际状况, 再到云雀妈妈的分析, 这些都属于整合, 而且还不留痕迹。在整合过程中, 学生既立足文本, 又跳出文本, 不受文本限制, 最终能够实现驾驭文本的目的。

【教学片段三】

师:同学们,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沙漠的危害是巨大的,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

生: (齐) 植树造林。

师:是的, 植树造林。这既是小云雀的心愿, 也是我们的目标, 更是全国人民的愿望, 比如把每年的3 月12 日定为植树节, 就是最好的证明。但是为什么要植树造林?我们不仅要知其然, 更要知其所以然。请你们结合这三篇课文, 好好思考一下。

(学生阅读, 小组交流。)

生:因为森林是个大水库。

师:你们可以借助书中的内容概括一下。

生:因为森林是可以蓄水的呀, 森林的树冠就像一把把大伞, 可以挡住一部分雨水, 不让它们直接冲刷地面。树干上的苔藓和树下的枯枝败叶也可以吸收一部分雨水。森林里土壤的蓄水能力就更大了……

师:还有呢?

生:森林是个大空调器, 可以调节气温。

师:你们概括得都不错, 但是这都是云雀妈妈的话, 其余两篇文章中有没有答案呢?好好找一找。

生:《走, 我们去植树》这一课中也提到植树造林的作用, 如可以送来清新的空气, 可以染绿祖国版图, 可以叫风沙乖乖低头……

生:迪拜城市因为有了植物, 人们的生活才更加舒适……

……

【思考三】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对学生进行跳跃性思维训练。在这个教学片段中, 学生都知道, 要防止风沙, 阻挡沙漠蔓延, 最好的办法就是植树造林, 但是具体植树造林的好处, 很多学生却不一定知道, 而这恰恰是进行这三篇课文主题教学的核心。如果分别教学这三篇课文, 学生不会形成整体印象, 而对这三篇课文进行整合, 从《云雀的心愿》中提到的显而易见的好处, 到其他两篇课文中隐含的好处, 学生对植树造林的作用就有了深刻的认识。这对于学生来说, 一方面可以培养其迁移能力, 让学生能够跳出篇目局限, 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审视文本, 从而最终驾驭文本;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促进其抽象思维的发展, 并能够引导学生跳出文字, 发现其中所隐含的信息, 而这也是对文本进行深度阅读的重点。从这一片段来看, 学生对文本已经进行了初步整合, 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驾驭文本, 真正做到与文本对话, 与编者对话, 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片段四】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沙漠的危害, 也知道了具体防御措施, 假如你现在是北京这个城市中的一员, 应该做些什么呢?

生:老师, 我们要像阿联酋人民一样, 像爱护孩子一样爱护花草。

师:说得非常好!我们要去爱护花草, 不随意攀折树木、践踏花草。还有呢?

生:老师, 我们现在要去植树, 而且要到沙漠里去植树!

师:是的, 我们要去植树, 要向沙漠宣战, 要向沙漠进军!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最终消除沙尘暴。即便代价再大, 也要去做。毕竟只有制服了沙漠, 才能防止水土流失, 才能还我们青山绿水。

师:作为少先队员中的一员, 你们应该积极地去植树。现在, 就让我们一起背诵《走, 我们去植树》。

(学生集体背诵)

【思考四】

驾驭文本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超越文本。在这个片段中, 我引导学生从文本过渡到现实, 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渗透了环保教育, 鼓励学生去植树, 去爱护花草, 思路清晰, 目标明确。而从跳出文本到成为学生内在的感悟, 除了教师的引导, 更重要的是学生情感的投入, 而这恰恰是推进文本资源整合的动力。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引导, 既要注重对学生的道德教育, 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总思考】

篇9:如何做好苏教版语文高考复习

一、 回归教材研读考纲,复习基础知识

很多高三学生在高考语文复习的时候都会感到无从下手,需要复习的知识点太多,一时间找不到头绪。针对这样的情况,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制订明确的具有针对性的复习计划,从而提高学生复习效率。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回归语文教材,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知识点,加强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复习,尤其是名篇名句的默写和文言文的理解等。无论高考语文题型怎么变换,只要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就一定可以轻松面对。

苏教版语文教材在课文选编上进行着不断的尝试和改进,所选课文都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和知识性,对高中生学习语文知识具有引导作用。在语文高考复习中,教师要带领学生仔细研读高考考纲,考纲是高考语文复习的依据,也是对苏教版语文教材知识点的深度归纳。在研读考纲时,教师不仅要关注高考语文的考试范围和新增内容,还要关注高考语文的各种题型及命题走向,让高中生可以灵活开展语文复习。

二、 重温历年高考真题,明确命题方向

在高考语文复习教学中,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历年高考真题,带领学生重温历年真题,让学生有效把握高考试题的难易程度和命题方向等,增强学生的语文解题能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选择近三年的本省高考语文真题和一些有价值的外省高考语文真题作为学生复习的重要材料,来检测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找到提升自身语文水平的有效方式。

尤其是在高考备考的最后阶段,学生心理压力大,语文教师要给学生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帮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调整状态,保证高考时良好的精神状态。教师可以将做语文高考真题的时间调整到每天上午,这样就与高考语文的考试时间相仿,可以促进高中生合理调节生物钟。在高中语文复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纠错本,将做真题时易出错的知识点记录下来,并经常翻看,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利于避免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再次出现。

三、 培养阅读习惯,拓宽写作思路

高考语文复习要注重阅读训练,学生不仅要全面阅读语文教材,还要阅读与高考有关的各类文章,包括现代文、文言文等。只要高中生在语文复习的时候突出重点,发挥自身的优势,一定可以提高语文成绩。

首先,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深入阅读苏教版语文教材,扫除字词以及语文知识结构的障碍,查漏补缺,训练他们的知识归纳能力,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在阅读语文教材时要着重体会语音知识、文学常识、修辞手法、标点知识、写作知识、文言知识等。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语文教师开展全面复习,也能够帮助学生找到语文学习的头绪。

其次,教师还要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课外文章。比如阅读现代文不仅可以提高语感,增强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还能够增加高中生的写作素材,形成运用文中语言材料组织答案的能力;阅读符合高中生认知水平的文言文,有利于提高高中生的文学素养,提升文言文语感。而且高考语文试卷考查的知识点大多是开放性的,并不是孤立的,所以高中生要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语文知识专题复习,重视模拟考试

对于高三学生来说,高考已经迫在眉睫,但是在复习的时候仍需要把握系统性和合理性原则,不可胡子眉毛一把抓,要灵活运用各种语文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语文高考复习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教学进度合理安排专题复习,按照专题进行详细的讲解,以达到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目的。在进行专题复习时,教师要充分结合苏教版语文教材,根据语文学科的考试特点和近年来的试题特点,选择有层次性的训练内容。

同时,教师还要提高学生对语文模拟考试的重视程度,让他们把每一次模拟考试都当作高考。很多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复习时总是喜欢题海战术,这样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会让学生反感。因此,教师要尽量做到精讲精练,大胆舍弃无用的复习资料,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对学生来说,必须要有充分的耐心和毅力,勇于面对高考,自觉去学习语文知识,逐步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

总而言之,语文高考复习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在苏教版语文高考复习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挖掘高中生的潜力,设计丰富的复习内容,分专题分模块地细化每一个高考知识点,让学生用饱满的热情和执着的精神去面对高考。

上一篇:考研复习每日安排下一篇:最新房屋装修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