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的发展趋势

2024-05-22

品牌的发展趋势(精选8篇)

篇1:品牌的发展趋势

尽管随着时尚的复热,更多人开始对传统文化重新产生兴趣,但是究竟什么是传统文化?其实就是实实在在曾经在古代中国人的生活中出现过的那些时尚的东西,琴棋书画、剑花酒茶,都是可以触及可以感受的,并不神秘,可以品。由形及虚,先理解实在的,再考虑形而之上的。先有体验再有经验。

瞳孔时尚认为,有这么多人去分享的快乐时尚生活实在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在大众看来,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正是一种建立在自信的需求之上。传统文化的时尚最大程度的建立了一个人的自信,琴棋书画、剑花酒茶是没有对错之分,只有迥异的个人体验,可以在其中完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正是这种可尝可嗅可观可感的时尚体验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对传统文化有兴趣的人加入进来。

现在的人其实不是知道如何去品,很多如今看来博大精深的东西都是品出来的,但现代的人却很难不被外界物质所扰,甚至很难纯粹的去享受毫无所得的时尚。从开始一起来分享时尚的快乐开始,不断在过程中找到更多乐趣,这也促使考虑如何将时尚生活态度延续下去,顺利的做,甚至愈有风生水起之势。

所谓弘扬时尚的传统文化,在时间的过程中,我们很快乐,时尚生活也被分享出来才是最大的快乐。瞳孔时尚主要为服装客户提供服装摄影、服装画册、商业摄影、产品摄影、淘宝摄影、商业广告摄影、服装店面设计、品牌定位、品牌策划、品牌视觉营销、媒介宣传、活动推广等全案服务。瞳孔服装摄影方面拥有国内顶尖的硬件配置,数千平米的时尚服装摄影影棚,国际顶级灯光布朗灯,瑞典顶级哈苏相机等近年来,瞳孔时尚签约了众多国外摄影师,从服装摄影师,化妆师,服装搭配师,等拥有完整的国外服装摄影运作团队!

篇2:品牌的发展趋势

此次首届中国消费者(用户)喜爱品牌民意调查活动是由我国权威的市场调查及信息发布机构——人民日报社市场信息中心联合100多家权威行业协会及《人民网》、《中国质量与品牌网》、《搜狐网》、《中国技术监督网》、《阳光315网》等30多家权威网站共同举办的。自2004年1月1日开始,历时一年多,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消费者积参与投票,对企业的服务、质量、信誉、维权、满意程度、市场竞争力、市场潜力、企业形象等15项指标进行测评,宁波市江北中信会计培训学校在多项指标中获票,最终被消费者推选为“全国十大满意会计培训品牌学校”。

记者就此次评选结果采访了中信有关领导,对于如何打造培训类学校品牌形象,中信领导给出了两点意见:一是在培训中以学员的利益为最高利益;二是最大限度的满足学员对培训及培训服务的要求。产品需要创品牌,服务需要创品牌,培训学校更要创品牌!培训类学校的品牌趋势势在必行。

篇3:品牌化,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品牌是学校形象的一种标志, 它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并被公众认可、具有特定文化底蕴的一种无形资产。新时期的学校, 特别是农村基层学校, 如何打造学校特色, 创建学校品牌, 让学校永立时代潮头?

一、办学理念的转变势在必行

“观念比怎么做更重要”。一所学校的发展, 关键要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学校的发展方向很大程度上是由这所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理念, 就会有什么样的学校, 有什么样的思想, 就会有什么样的办学效果。

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 校长的办学理念决定着学校的办学风格和办学特色。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今天不生活在未来, 那么, 明天你必然要生活在过去。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每个人都要有超前的思想, 超前的思维, 超前的眼光和超前的发展, 否则你就会落伍于这个时代。教育也是同样的道理。因此, 校长必须要立足于现在、着眼于未来, 确立先进的办学思想和理念。

在我县中小学中, 目前很多校长在办学观念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区:认为只要学校的校舍以及设备跟上去了, 学校的档次就上去了;或者是只要开设了信息技术课、英语课就说明学校的办学有了起色;学校的音、体、美方面有点成绩就认为学校有了特色;培养了几个市、县级骨干教师就认为学校有能力创办特色等。

诚然, 这些都是学校办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但是, 我们办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只有华丽的外表, 少数的几个教师或几个学科取得了点滴成绩, 就沾沾自喜, 这是很不够的。因为, 我们忽视了现代教育必须树立的两个新观念:面向未来的教育价值观和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观。即:学校的办学必须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一切为了学生而发展;培养出具有自主、进取和创新精神的, 对人类、对他人有高度责任感的, 有更高的道德品质, 会学习, 具有丰富个性、特长、具有较强的适应多样化和多彩未来社会的新型人才。

纵观所有名校的发展历程, 他们都响亮地提出“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本, 因地制宜地创造学校特色与品牌”先进的办学理念。因此, 我们必须转变学校的办学观念, 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去年, 笔者在浙大学习期间, 参观考察了两所名校。他们结合学校实际, 因地制宜地创特色、塑品牌, 在当地久负盛名, 被评为名校。杭州胜利小学, 从九十年代以来, 着眼于实现教育现代化, 致力于“生命关怀”这一品牌的打造, 提倡学校是孩子们的天地和乐园, 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乐园。全心全意为学校里的每一个人创造幸福的每一天, 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理念和特色。杭州崇文实验学校, 是一所依托浙江省实验学校杭州市胜利小学创办的国有民营学校。它是全国第一所专门为小班化教育设计的学校, 是全国第一所全面实施新班级教育的学校。“小班化教育”就是学校的特色和品牌, 是一所朝气蓬勃、名师辈出的学校, 是一所被孩子称为“成长乐园”的学校, 在当地乃至全国都享有盛名。

二、打造品牌, 应找准切入点

创学校品牌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必然之路。怎样打造学校的品牌呢?

首先, 要盘点学校的品牌资源。有些品牌资源是你校独有的, 有些则是共有的。盘点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研究哪些是独有的。如, 一些历史比较悠久的学校, 以往的毕业生就是最重要的资源。有些学校校庆活动搞得非常好, 可以把整个学校品牌作很大的提升, 对学校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等。其次, 要设计好学校的发展远景。学校今后要怎么发展?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学校要创什么特色和品牌等。要早规划, 长打算, 要有远景规划。再次, 所有的管理应该以一种奖惩机制作手段。学校发展的最大动力和最大障碍都是老师。怎样才能充分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就要在奖惩机制上做大的提升。如可以让一些骨干教师的薪水有所提高, 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让所有教师都为我们学校拥有名师而自豪。最后, 校长还要在学校的发展思路上有所拓展。校长可以做些资本经营。如“一校两制”的方式、“收购兼并”的方式等。用资本经营的方式把优质教育资源做大。一所学校没有一定的当量, 其影响力是有限的。中小学校如果没有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是不行的, 就好比篮球比赛没有板凳深度, 也赢不了球。

三、打造品牌, 最重要的因素是队伍建设

“劳动创造了人类, 人类创造了世界”。打造品牌同样靠人。只有人的观念转变了, 素质上去了, 通过努力学校就一定会出品牌。

首先, 领导者应有品牌意识。学校品牌的打造是一个系统工程, 要求学校的领导者们应转变观念, 要有强烈的品牌意识和执着的品牌追求, 带领全校师生为打造品牌而不懈努力。如果领导者都没有品牌意识, 就根本谈不上创品牌学校。其次, 教师必须具备创品牌的精神和素质。“人是最能动的因素”。打造品牌, 除了领导者应树立“人人、时时、事事、处处”皆品牌的观念外, 教师也应树立“名师造就名校, 名校培养名师”的观念, 要紧跟学校领导者打造品牌的方向, 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空间、资源等充实、提高自己, 让自己真正具备创品牌学校教师应具备的条件, 创造性地搞好工作, 为学校品牌的打造作出自己的贡献。

篇4:我国电视品牌节目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品牌节目发展趋势

一、品牌节目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法宝

品牌是一个全优的概念,要求产品在质量、形式、服务、信誉、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回报率等方面均有优异的表现,同时品牌还标志着一种超越了时空的品位和文化,它从投入产出的使用价值上升到了一种文化品位的拥有价值。电视品牌节目的出现,是电视走向市场的产物。在这个信息过剩的时代,品牌在媒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电视的品牌化,不仅能更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而且能带来优异的市场回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当前,电视正在进入品牌时代,品牌作为无形资产的价值日益显著。媒体经营靠什么?靠品牌。栏目不在多,而在精,关键是要有品牌。事实表明。一个品牌栏目的广告收益比有些频道还多。品牌是媒介拥有观众和市场的关键粘合剂。媒介经营就是品牌经营。建立品牌战略规划,寻找在市场观众中的最佳位置,确立个性化的品牌并牢牢占领。随着媒介市场的成熟和传播科技的广泛应用,各个媒介在内容产品和营销手段方面越来越趋向同质化。媒介的竞争在相当程度上要依靠品牌竞争,媒介的市场份额要靠忠诚受众来维护。再者,传统意义上的广告经营,靠大批业务员扫荡式推销产品的时代已经过去。媒介惟有创造和扩大自己的品牌价值,借助品牌来吸引广告。吸纳更多的资金,变无形资产转为“有形资产”。

国外的媒介经营理念是资源的倒二八配置,用20%的人力、财力去维持80%的节目运营,而用80%的财力、人才来维持20%的栏目。这20%的栏目就是品牌。因此,品牌在电视资产组合中起着重要作用。有人说现在已进入了“赢家通吃”的时代,大投入大产出,小投入无产出。电视媒介应“集中优势兵力”,向“种田能手倾斜”,把有限的人、财、物等资源(资产)向品牌倾斜,把品牌栏且做大做强,这是媒介面对市场的唯一选择。

从媒介外部看,品牌作为优良资产是媒介借贷及上市融资的重要保证。在美国。如果没有高质量的节目内容,有线电视网络系统就很难得到贷款支持和投资。由于法律上和政府管理部门对媒介(企业)上市有一定的利润要求,所以媒介上市,就要把原媒体资产进行剥离和重组,把有效的、赢利能力强的资产拿出来上市。这时,有着优良效益的品牌就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媒体的资产组合责任。

二、我国电视生存和发展环境的变化

对我国电视生存和发展最具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电子技术、媒介管理体制和市场竞争。首先,电视是技术的产物,电视技术的进步对电视节目的内在品质和传播方式都有重要作用。第二,电视体制是电视事业建立、运行、管理的组织基础,对电视品牌节目的影响不容忽视。第三,电视品牌在本质上是电视走向市场竞争的结果,市场和受众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视品牌的命运和走向。

(一)数字技术

多媒体和数字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了促进了电视表现手段的多样化,通过不同形式的传播符号的有机配合,节目的品质得以提高,信息的表达和传播效果得以最大化实现,电视的内涵和特征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鲁汉认为,媒介即讯息,一种新媒介一旦出现。无论它传递的具体内容如何,其形式本身就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某种信息并引发社会的变革。确实,纵观人类的传播发展史,从口头语言到书面文字,从文字到印刷术,从以书报为代表的书面语言到以影视为代表的声像语言,传播的内容符号越来越丰富、清晰,也越来越容易复制。新技术出现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精密程度越来越高。电视制作者对声音、图像、文字的运用越来越随心所欲,声音、文字和图像的结合更加多样化,从而使电视节目的品质得以稳步提高。

现在,电视技术正经历从微波到光纤,从模拟到数字的转变,尤其是数字技术的应用成为推动电视事业发展的一个契机。随着2003年启动的广播电视数字化的推进。我国已在2005年开展了数字电视直播业务,2008年将全面推广地面数字电视。2015年停止模拟电视播出,实现数字广播电视有线、卫星和无线的全国覆盖。广电总局还将2004年定为数字年,把数字化作为中国广播电视业的第二次创业。

一个特定模拟频道只能传送一套节目,而使用数字数据压缩后,就可传送4-6套数字电视节目。这将彻底改变微波频率不足、广播频道不多为基本特征的历史,使电视频道和节目的数量增加,电视节目将更加丰富多彩。现在一般的城市居民能收看三、四十个频道。在推行数字化后,这一数量还将大为增加。同时,数字化技术还可基本实现高保真传输,即图像、伴音质量与演播室效果无差异,电视信号在传送和复制过程中几乎不受损失。

数字技术的优势除了提高节目的品质和数量,还在于能改变传统电视传播中电视信号与时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改变“我播你看”的单向线性传播关系,传统电视节目的内涵也将改变。现在的电视节目是以栏目为基础的,栏目在固定时间播出,通过培养观众的“约会意识”来争取观众。电视传媒能决定受众接收什么信号和在什么时间接收,观众一旦错过栏目播出时间,就很难“再饱眼福”:中间遇到不想看的内容和广告,也只能选择等待或转换频道。但数字技术可以满足观众随时收看特定节目的愿望,可以“重播”。可以打破节目的先后顺序。可以“跳”着看。观众将拥有更多的信息主动权,受众对电视传媒的影响将大大提高。(当然这种主动权并不是无限的。因为观众在“节目超级市场”选购的东西毕竟不能超过电视传媒提供的范围。)节目必须去研究并满足不同个体的愿望和需要。电视黄金时间的概念将大大削弱,那种靠在晚间随便播电视剧就能赢利的时代终将成为历史,而专业频道和品牌节目的建设将成为电视竞争的重要法宝。数字技术在改变传播形式的同时,也对传播内容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外,随着电视、电信与电脑技术的自主融合,随着汇流了声音、视频和数据的整合宽带网络的出现,电视的交互功能将凸现出来,电视传播将实现网络化和双向化:电视的概念都将因此而改变。从“看的电视”变成“用的工具”。而以往的“观众”角色正向“媒体使用者”或“媒体消费者”转变。现在网络电视已成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网络电视(IPTV)通过宽带网络提供影视节目的传输,能根据用户的选择配置多媒体服务功能,包括数字电视节目、可视JP电话、DVD/VCD播放、互联网浏览、电子邮件以及多种在线咨询、娱乐、教育

及商务功能。从国际发展趋势看,网络电视代表着一种新产业的发展趋势。通过电视服务的商业化使品牌节目与商业的关系变得更加直接。面向大众的免费节目和面向个体的收费点播节目将共存。

另外,与数字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电视卫星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有力地推动各种媒体走向全球化并发展成全球性网络,突破节目传播的地域限制,使电视媒体和节目在更大的范围竞争。

(二)体制变革

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全球化,随着电视技术、网络技术的革命,我国传统的广播电视管理体制暴露出诸多弊端:小型分散、资源浪费、恶性竞争……因此,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体制改革成了中国广播电视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广播电视集团化成为改革的重心。

近几年来兴起的以省级电视台为基础的电视集团化潮流,通过合并无线和有线,减少电视管理层次,将四级办电视的后两级(地、县)逐渐弱化,使后两级电视台在保留少量自办新闻专题节目基础上成为前两级的转播台或附属台。二级体制对我国电视集团化结构具有重要影响,国内电视市场中两级竞争格局将使我国电视从“春秋时代”走向“战国时代”。

就目前来看,中国电视的集团化及跨媒介整合具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在对资源的双轨调配上。行政是主导,市场成了补充。尽管在一定时期内,用行政手段调动体制内的资源更直接、更有效,但是政府应避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应在加强政策导向前提下利用市场手段来强化资源的优化配置。不要一味求大。否则,媒体是做大了,但不一定做强了,甚至反而可能降低媒体的活力和竞争力。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如果没有旗下的《时代周刊》《生活》《财富》、CNN、HBO等品牌,其价值将大打折扣。当网络遭遇“寒流”时,美国在线——时代华纳仍能依靠这些内容品牌度日,品牌的意义由此可见。品牌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做出品牌,真正把品牌做强做大,中国电视才会有活力和希望。正如一位集团负责人所说:“今天我们的集团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电台、电视台。不仅仅是原来国家宣传主管部门给我们定义的一个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我们是一个媒体和娱乐集团,我们生产媒体内容产品和娱乐产品,我们进行媒体与娱乐的产业经营。对产业经营来说,我个人觉得最重要因素首先是拥有品牌,第二是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或者说版权,这两个叠加之后加上市场化的运营,可能就会形成一个产业,从而实现我们集团扩张性的膨胀发展。”

随着外部竞争环境的有序化,电视台内部的管理机制也将逐步规范,按现代企业制度的模式建立适应改革和市场双向调控需要的外部环境,实行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从筹划、制作到推广的协作机制和专业分工,丰富电视的文化、艺术和技术含量。粗糙的、主观随意的小农经济管理模式将被科学的、规范的、高效的现代化管理所取代,科学合理的资源调配机制、成本调控机制、质量检测机制、市场调研机制、营销管理机制、利益分配机制与民主决策机制将建立起来。

(三)市场竞争

现在,电视作为信息文化娱乐产业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根据十六大的精神,电视媒体必然要转变经营机制,走产业化和市场化之路,在经济和传媒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自2001年11月12日中国正式加入WTO,媒体的国际化和市场化趋势日益突出,中国的电视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传统的电视资源市场、电视节目市场和受众市场将在全球化背景下重新划分。美国传播学者把当今世界传播的变化概括为国际化、市场化、垄断化和一体化四个方面。国际传播行业正在形成文化产业,把新闻、娱乐、信息产业高度融为一体。如美国的时代华纳和美国在线AOL合并后,经营范围包括电视、电影、因特网、报刊、音乐、出版、娱乐、零售业等,通过对内容和传输的控制实现垄断化和全球化。跨媒体的整合,将使生产资源实现跨专业组合。面对WTO和全球化的视野,必然带来产业资源的重新组合和优化配置。社会参与更加广泛,竞争规模更加庞大。

在信息产业机构整合、电视集团化与产业化的体制改革背景下。中国电视市场正在发生以下变化:

1频道的专业化

电视频道专业化的基本动力是电视市场的激烈竞争与频道资源的优化组合,标志着电视市场整体向买方市场的转变。而电视的集团化改革为频道专业化改造提供了契机。现在各地电视台纷纷成立了新闻、综合、经济、文艺、体育、影视等专业频道。

2节目的对象化

物质生活的改善(如拥有2部以上电视机的家庭增加),精神生活的提高,社会阶层的多样化,使电视观众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复杂化。中国电视传播正从大众传播走向分众传播。特定的观众和市场的需求对节目制作的影响越来越大,观众从中得到的满足也更多。节目对受众的贴近性、亲和力会增强。在品牌节目的建设上,由于观众对电视节目的专业性需求,电视信息行业所需的人才将由综合型向专家型转变,各行各业的专才受到青睬。

3制作的社会化

随着电视频道的增加和受众的分化,靠电视台自身的制作力量显然不可能制作如此多的对象性节目。电视台播出自制节目,又播出向其他台和社会制作机构购买的节目:同时自制节目又向市场销售。以专业和对象性节目生产为特征的社会(民间)制作机构蓬勃发展,成为电视台的台外军团和重要的节目供应渠道。以后台网分离后,节目制作的社会化程度将更加彻底。节目制作的成本效益及风险意识大为加强。政府将利用行政和市场的双重力量监管节目制作市场。

4竞争的有序化行政与市场的双轨调控,将使电视文化产业朝有序、规范、透明发展,营造一个公正合理的竞争环境。政府的行政调控行为将趋于科学、规范,以权代法,随意乱加干涉的现象会减少。从微观调控到宏观调控,其调控更具有权威性。这种行政调控不是消灭竞争,而是在国家可控的范围内鼓励竞争,优胜劣汰。这就要求媒介切实加强品牌建设和自律意识。重视长远规划,减少短期投机行为。

三、我国电视品牌节目的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体制和市场的变化,我国品牌节目的发展趋势呈现为:性质的商品化、经营的规范化、制作的规模化、风格的多元化、传播的人际化以及影响的国际化。

(一)性质的商品化

虽然中央早在1992年《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中,就把广播电视业归入服务业也就是第三产业之列,但至今否认电视的产业属性和商品属性的仍大有人在。其实。只要有投入——产出关系,它就是商品。品牌节目不仅可以通过带广告播出收回制作成本,还可以进入节目交易市场获取经济利益。随着电视媒介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和电视节目的工业化生产流程,电视节目的商品属性会越发明显,越来越接近于一般商品品牌。

收费电视(频道、节目)的出现与发展使

人们更直接地感受到电视的商品属性。随着节目的对象化,面向大众的免费公共电视和面向大众的收费点播电视将共存。收费电视在更好地满足受众需要同时,也要求受众不仅付出时间,而且需花钱直接购买。这样,他们在选择频道节目时会十分谨慎、认真。以往的随意性会大为减少,只有能真正满足受众需要的品牌才会被点播。

另外,随着知识产权和著作权法的完善,电视品牌的其他商业价值会得到开发。现在电视界无节制的克隆将成为历史。品牌栏目的要素,如名称、标志甚至基本结构会成为专利受到保护。如央视的《城市之间》、《开心辞典》就是通过购买版权形式从国外引进的。通过对品牌要素的有限扩张和转让(如以栏目的名义举办相关文化活动),可以挖掘品牌的商业价值。

创立品牌并非所有播出节目都要自己制作,可以搭建一个平台(通常是频道,也有栏目),使之形成特色,通过管理和经营形成品牌效应,创造品牌价值。品牌一旦形成。一些节目制作机构考虑到播出效益,会主动要求把相关节目拿到品牌频道和栏目播出,与品牌管理者分享收益。这实际上是对品牌的出租。越往后,创建新的电视品牌的成本会越来越高,因此,品牌购买应运而生。

(二)经营的规范化

入世使中国叩开了世界经济的大门,同时也要求中国各行各业必须纳入法制经济轨道。与电视相关的市场法规、政策机制将逐步建立并完善起来,中国电视品牌节目的建设将以法制为依据走向规范化经营之路。

涵括了品牌创造、品牌管理和品牌营销的品牌资产经营战略,近年来在国内企业界备受青睐,也开始引起电视界的重视。品牌经营战略就是对品牌力大小不同的品牌,诸如新品牌、上升品牌、领导品牌、衰落品牌等,分别采取不同的策略进行经营。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品牌价值的方法和手段。实现品牌经营战略,将改变以往那种拍脑袋决策、轻率上下栏目,让栏目自生自灭的混乱状态,品牌经营的规范化时代即将到来。

在品牌节目推出前,要有精细的市场调查、策划设计和组织准备,宁缺勿滥,力求找准品牌的热点、趣点和卖点。品牌推出后,要从内到外进行强化,强化内容和识别系统,强化栏目、主持人在观众心中的印象。栏目在生长中有一些小问题,不要轻意更改栏目名称和标志,而是在保留名称的前提下对其他要素进行改造和调整。那种动辄上下栏目、随意改变栏目名称的现象将大为减少。当然,建立相应的品牌机制是保证。

(三)制作的规模化

品牌是一种独特性标志,是一种在传者和受者之间建立起来的信任度。因此,节目的标准化(包括技术、艺术及播出时间等)是品牌得以存在和延续的基础。要达到节目的标准,只有依靠节目制作的工业化生产流程,做到规模化生产和资源共享。这样既能保证节目质量的稳定,又能降低成本。从节目的策划、制作、包装到发行、广告经营,再到栏目的开发增值,是一套可以控制的流水作业。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可以很快找到后改进。中央台的《新闻调查》《对话》。重庆台的《拍案说法》等品牌栏目都设计了自己的制作流程,收到了一定效果。节目的规模化制作还可以充分挖掘每一个栏目的利润价值,比如开发纪念品、服装等,还可以搞明星俱乐部、观众俱乐部,也可以将栏目加工后剩下的影像素材有偿提供给宽带等,不一而足。上海传媒集团努力打造“第一财经”品牌,正对品牌进行跨媒体经营及衍生产品的开发。将包括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站、通讯社、出版,还计划对“第一财经”的内容进行深度加工和研究,推出附加产品。

另外,栏目制作还可以通过体系的形式搞规模化滚动开发。比如建立品牌系列(家族),在此品牌下建立子品牌,减少开发新品牌的成本。这样既保持了品牌的宏观结构和规模效应,又有利于品牌进行创新和保持活力。如重庆电视台在《天天630》成功的基础上,在晚间又开设了《630夜新闻》,效果不错。

(四)风格的多元化

媒介市场不同,因而品牌节目有不同的风格和类型。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媒介所面对的受众是不同的个体和群体。它们的需求也千差万别,不尽一致。一个节目要想让所有的人都接受和喜欢,只能是一厢情愿,它能做的只能是让其中特定的一群人喜欢。当然这群人越多越好。随着社会个体的成长和完善,他(她)的需要趋干丰富和复杂,不会只满足于单一的节目类型,除了电视剧,还有游戏、喜剧、谈话、科技、探险、体育等多种形式风格的节目。在电视传播的大众化与小众化的纠缠中,在国际化与本土化的二元对立中,品牌节目的风格只能是多元化。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差异对立和相互渗透构成品牌节目风格多样化的文化土壤。电视节目不仅面向大众,也可以针对少数精英人士,用大众化的形式来表现精英们关心的话题。如央视的《对话》也许虽然收视率不太高,但因目标指向明确,同样能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五)传播的人际化

从人际传播到大众传播,再到人际传播。人类传播走的是一条否定之否定之路。台北学者徐佳士认为:“根据一般所接受的定义。人际传播是指个人之间通过共同的符号系统,试图相互影响的一种过程,在这过程中所有的份子都被允许有同等的机会来产生影响。”而大众传播是指利用书籍、报刊、广播、电视、户外广告等现代大众媒介面对社会大众的传播方式。

媒介即人身体的延伸(麦克鲁汉语)。借助技术的进步,人类实现了从原始狭隘的人际传播到现代大众传播的飞跃。但大众传播也有自身的缺陷。人际传播是点到点的传播:而大众传播是点到面。前者利于双向传播和交流:后者传播的范围和影响更大,但主要是单向传播,受众只能被动接受。品牌节目为了赢得观众的忠诚度。就必须在人际化方面努力,如增强节目的参与-『生与现场感,给观众营造身临其境的感觉,注重观众意见的及时反馈。《今晚》、《全球资讯榜:》(中央台)、《东方夜谭》(上海台)等节目大胆打破传统的新闻播报方式,注重人际交流,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除了以上这些努力。电视节目传播的人际化还集中体现为网络互动电视。互动电视是通过卫星、有线电视、ADSL接八方式将传统电视以往的单向传播变为交互双向传播,改受众被动观看电视为主动投身其中。事实上,有线电视公司及卫星广播业者提供的解码器,已经具备最起码的互动功能,比如通过节目播出同时显现的节目指南,观众可以点播想看的电影,并且在播出过程中暂停、倒退、快进及重放,与观看录像带相似,甚至还可以对节目重新剪辑编辑。

(六)影响的国际化

电视节目的跨地域传播的需要,要求电视品牌节目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要有“全球意识”和“文化意识”。既要立足本地,又放眼全国甚至全世界。要求节目制作者走出封闭的地区观念和传统的报道模式,自觉和国际接轨。

在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电视,不仅要“防御”。还要主动出击。走向国际是一种必然的选择。这也给中国品牌电视向世界展示悠久古老的东方文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契机。根据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剧畅销海外,越来越多的中国大陆卫视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落地,在世界各地举办的“中国电视周”活动正发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借助电视品牌,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将了解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宏富和精美。

通过学习和摸索。通过与市场、国际的接轨,中国也会产生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都叫得响的国际品牌节目。用现代电视语言体现传统的中国文化,用现代意识去观照传统文化,以一种人类共同的情感去打动西方观众。用东方文化的神秘、精巧、智慧、勤奋、节俭去吸引世界人民。“中国大陆电视以商业方式进军国际电视节目市场,实际上只有几年时间。”只要处理好民族化与国际化的关系,中国电视一定会在世界电视之林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篇5:中国白酒品牌发展趋势探析

我们始终认为,对于白酒的运作来讲,一定要对当前的市场进行研究来找到竞争的空隙。同时,永远不要忘记对市场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因为,谁能够领先半步把握住了市场发展的趋势,谁就赢得了市场的先机。

那么,就让我们理性的来分析白酒的发展趋势从而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主动吧!

一、全国性大品牌和地方性强势品牌之争继续深入,全国性大品牌和地方强势品牌在区域市场的此起彼伏的状态将会长期存在。

全国性的大品牌如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汾酒等加快了全国扩张的步伐;另外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以衡水老白干、稻花香、河套老窖为代表的地方性区域品牌崛起的速度加快;全国性的品牌在区域市场上的运作也一改以往粗放经营的手法逐渐以精准的控制渠道的运作手法来运作市场。因此,地方品牌为了保护自己的市场和全国性的品牌将会在区域市场上展开恶战。在这个过程当中,一些品牌会逐渐消亡,而一些地方性强势品牌依靠自己在区域市场上的优势、精准的品牌诉求、先进的营销模式以及强大的执行力还将有崛起的机会,

二、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消费者将会选择能够满足自己感性需求的产品,品牌的力量的某些特殊的新兴渠道上会弱化。

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发展,一个品牌一统天下成为一种不可能,甚至一个品牌今后在某个渠道上占有绝对优势的局面都成为一种奢求。由于这种趋势的出现,导致盘中盘理论在操作当中越来越因为费用居高不下拐点迟迟不能出现而成为昨日黄花。因此,大品牌也好,小品牌也罢,只要能在某种程度上以差异化的表现来锁定部分消费者占领部分渠道。

对于一些新兴的渠道,白酒将会以一种时尚的面目出现,从而使年轻的消费者暂时忘记品牌而因为给自己带来的利益而消费它。因此,品牌的力量在某些特殊的新兴渠道上会弱化。

三、产品将会在渠道上越来越被细分,某些细分渠道的产品将会在广大的区域内占领细分渠道而取得可喜的业绩。

由于渠道越来越细分以及某些新兴渠道的出现,某些针对细分渠道的产品将会越来越产生强大的生命力。如最近这几年针对军队、老干部等特定群体的白酒;另外,婚宴专供、超市专供等为细分渠道量身订做的产品将依靠在细分渠道的有效占领从而逐渐发展。

篇6:品牌的发展趋势

摘 要:在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可能的技术变革下,消费趋势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本文分析了伴随着消费趋势变化,未来传统消费品牌可能会出现的几种异化发展。

关键词:消费趋势;消费品牌;异化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消费趋势正在或将要发生巨大的改变,尤其是在传统的消费品领域,社会及经济的发展,以及未来的技术变革,都将会带来消费趋势的改变,而相应的传统消费品品牌也将会呈现出异化发展的态势。

一、未来的消费趋势变化

随着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消费趋势将会出现出多种变化,首先是消费品的同质化,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强化。此外,对于传统技术类产品消费者的关注将从硬件转向软件及服务,而对于设计和审美元素日益重要的产品,消费者的关注将更多的转向设计元素,而一些过去主要体现功用的产品未来则可能会回归对功能的关注。

1、产品同质化及消费需求个性化

今天,在生产能力的过剩和多数技术的普及下,大多数传统消费品迅速发展完善和成熟,除了明显不同类型的产品外,不同企业提供的同类型产品之间的差异正在迅速减少甚至消失,也即产品同质化。而随着经济及社会的发展,在消费领域,人们对日常消费品的个性化需求将会不断加强,人们的个性、喜好甚至价值观等,都有可能希望从中得到体现。未来,人们将会从购买现有的既定商品,转向消费更能实现自身个性化需求的商品。

2、消费关注从产品硬件转向软件及服务

对于传统技术类产品,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产品本身单纯硬件上的差异一直在不断减少,某些成熟行业的产品已经在快速进入同质化阶段,例如家电、电脑,以及手机等通讯娱乐终端设施。对于传统技术类产品,消费者对硬件差异的关注正在减少,现有消费者对于品牌的选择更多的是基于品牌的感性认知和产品硬件之外的其他元素,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未来终端产品应用软件及内容的丰富,消费者的关注点将逐渐从产品转移到软件应用及内容上。

3、消费关注从产品本身向设计元素的转变

在服装、家居,家具等产品领域中,在不同品牌相同或相似材质的产品之间,产品的本身差异也同样日益减少,以往顾客对材质或构成的关注重点正在转变,除了在初期对材质的关注外,其后逐渐转向产品设计工艺等。因此,对于这几类大众消费品,未来的必然趋势将是,顾客的消费关注重点从产品本身的.基本物理特征转向设计元素的差异。

4、消费关注回归功用

在某些产品领域,例如日化用品,最初人们关注的是产品的功用,而随着商品的丰富,产品的种类、功用日益增多。在激烈竞争下,某些厂商在凸显功用的显著性的同时,转向使用人群细分,某些厂商则为品牌注入感性价值,如个性,身份、以及亲和力等,这使得消费者在购买这类产品时的关注出现较大差异和不同。但在未来,在日化用品领域,消费者对产品的关注将会回归功用本身,而产品感性因素或非功用因素都将会弱化。而对于部分在外部环境出现较多的产品,除了产品功用外,有价值的顾客关注点也可能包含个性化因素,或部分时尚或设计元素。

二、传统技术类产品品牌的软性化

随着技术的成熟,传统技术类产品本身的差异迅速减少,在未来传统技术类产品品牌将会走向软性化。对于某些有着一定技术含量和可能产生服务要求的传统技术类产品来说,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一种是传统制造业品牌向软件和服务品牌转变,第二种就是未成功转变的制造类品牌逐步消亡,由软件和服务品牌替代崛起。

1)未来的硬件提供将会变成微利甚至免费模式

随着技术的成熟,传统技术类产品本身的硬件差异迅速减少,产品正在或将会进入同质化阶段。如电脑、手机等娱乐通讯终端。对于生产这些产品的企业来说,单纯靠出售硬件的盈利正越来越薄,更多开始转向通过服务和软件盈利。在未来,大量的乐通讯终端类电子消费品,将会变成微利销售,甚至可能在大量活动场合中免费赠送,但是获得这类产品后,则需要购买相应的软件或内容才可以正常使用。

2)软件和服务品牌的兴起

在未来,这类产品在运营商或渠道商处将会按不同配置的基本分类而提供,硬件品牌将会逐步消亡。现在IBM、联想的品牌标记,或许会变成未来的软件和服务提供商。即使对于某些看来技术含量相对较弱的产品领域来说,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很可能是走向服务化,例如电视,已在逐步归入影音娱乐终端概念,仅仅区别于便携式移动终端。而未来进入智能一体化家居生活后,大家记住的更可能是一体化服务商的品牌。

三、 传统大众消费品牌的去品牌化

篇7:品牌的发展趋势

摘要:中国卷烟品牌发展已经走过了“十五”期间重规模扩展和“十一五”期间从“单纯规模型”向“规模效益型”的转化两个阶段,呈现出发展环境趋好、品牌强者趋强、扩张支点上移、定位日渐清晰等一系列发展变化趋势。“十二五”期间中国卷烟品牌发展战略将以“532”的品牌规模体现行业发展,以“461”的效益贡献体现行业价值,以减害降焦体现“两个至上”,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前沿:在2010年的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姜成康局长代表国家烟草专卖局党组在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我国卷烟品牌未来发展新目标:“通过五年或更长一段时间,全行业要培育出2个产销规模超过500万箱、3个超过300万箱、5个200万箱以上,定位清晰、风格特色突出的知名品牌,并在国际市场有所突破”,即“532”发展目标。同时,“着力提升品牌价值,通过五年或更长一段时间,培育出12个批发销售收入(含税)超过400亿元的品牌,其中6个超过600亿元、1个超过1000亿元”,即“461”发展目标。这是继2002年国家局提出“大市场、大品牌、大企业”的行业发展目标和2006年提出“两个十多个”的品牌发展方向之后的又一重要品牌发展目标。与之相呼应的是,在这次会议上,国家局党组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卷烟上水平”作为行业工作的基本方针和战略任务。这也是继“十五”、“十一五”期间国家局提出“做精做强主业,保持平稳发展”的行业发展基本方针和“深化改革,推动重组,走向联合,共同发展”的战略任务之后的又一重大转变。这一系列发展目标的转变,预示着中国烟草在即将到来的“十二五”期间将酝酿重大变革。这种变革,既是整个中国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烟草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所在。而这一系列变革的着力点,将从品牌开始,以品牌体现。

我国卷烟品牌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三大”战略推动品牌规模扩展

2000年,中国卷烟品牌注册商标多达1181个,2568个规格。面对行业“散、乱、小、低”的发展格局,2001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出台了《关于加快卷烟产品结构调整的意见》,制定了《中国卷烟品牌战略研究提纲》,11月国家局公布了“2001全国烟草行业名优卷烟品牌”名单,36个卷烟品牌获此称号。同时,中国烟草行业开始逐步关停年产量10万箱以下的小厂,对年产量10万箱-30万箱的企业实行兼并,对40万箱上下的中型烟厂实行重组,从政策上开启了国产卷烟的品牌发展之路。

2002年,国家局提出“大市场、大品牌、大企业”的发展战略。在整个“十五”期间,“三大”战略成为国产卷烟品牌规模扩展的政策基础。2003年开始,行业实施了“工商分离、联合重组、调整职能、理顺资产”的一系列体制改革,带来了工商企业的整合和变化,逐步形成大市场,促进大品牌的产生。2003年,国家局提出了发展“中式卷烟”品牌的概念,为打造强势品牌阵营指明了方向;2004年8月,出台了《卷烟产品百牌号目录》,进一步指明了卷烟品牌整合的方向。“十五”期间,国产卷烟品牌发展基本还处于“重规模扩展”的阶段。行业的品牌战略都是为了进一步整合精简行业品牌个数、提升品牌集中度,归根结底是为了发展大品牌规模。这一时期,增长较快的都是中低档烟品牌,它们通过企业自身资源整合,实现了规模的迅速扩张,使我国卷烟品牌发展进入了一个低层次的规模扩张阶段。

●“两个十多个”促进品牌价值提升

进入“十一五”以来,国家局在2006年出台了《中国卷烟品牌发展纲要》,提出在“十一五”期间,要着力培育十多个全国重点骨干品牌和十多个重点骨干企业。2008年,公布了《全国性重点骨干品牌目录》和《定向整合品牌目录》;2009年,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全国性重点骨干品牌的指导意见》。在“两个十多个”战略构想指导下,“十一五”前期,以“红梅”、“红河”、“红山茶”、“白沙”为代表的全国性强势品牌抓住机遇,大力实施品牌输出,积极抢占计划指标、聚集发展资源,表现出非常强劲的发展势头。“十一五”后期,品牌更加注重从“单纯规模型”向“规模效益型”的转化,以“红塔山”、“双喜”、“云烟”、“七匹狼”、“白沙”为代表的中高档烟品牌成为各卷烟工业实施定向整合、推进资源优化配置的“资源型品牌”。这些品牌在全国卷烟大品牌阵营中逐步崭露头角,形成了“大品牌赢得大市场——大市场整合大资源——大资源推动品牌大发展”这样一种良性的发展轨道;而“中华”、“芙蓉王”、“玉溪”、“利群”、“黄鹤楼”等高档烟品牌更加注重规模价值含金量,在保持规模稳定增长的同时,不断提升品牌的附加价值和溢价能力,以高结构成为国产卷烟品牌的另一支主导力量。

●“532”、“461”引领品牌目标集聚

到2010年“十一五”计划结束,以“深化改革,推动重组,走向联合,共同发展”为战略任务的上一轮行业改革即将完美落幕。尽管改革发展、联合重组还有待进一步深化,但以“大”为标准的品牌发展目标已然达成。在即将到来的“十二五”期间,以“强”为目标的品牌竞争将拉开帷幕。

新一轮行业发展的目标就是“卷烟上水平”,其核心是品牌发展上水平,“532”和“461”品牌发展规划将引领国产卷烟品牌目标集聚。“532”和“461”的品牌发展方向,就是要在品牌规模上体现行业发展,在效益贡献上体现行业价值。到“十二五”末期的2015年,由“532”和“461”阵营所组成的“十多个大品牌”,将囊括中国烟草规模和效益排前的所有品牌,总量将达到3500万箱以上,将占中国卷烟销量的2/3强,将是中国烟草持续发展的核心和重要资产。更重要的是,“532”和“461”目标的提出,将如同“工商分离”一样,成为新一轮行业改革的突破口,进而巩固和提高改革成效,加速和推进改革步伐。

我国卷烟品牌发展的几个重要趋势

十年来,从“36个名优烟”到“百牌号”,再到“全国性重点骨干品牌”,我国卷烟品牌发展已经走过了两个阶段,正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品牌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重要趋势: ●政策引导加强,发展环境趋好

近年来,行业通过深入推进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也支持了大品牌的发展。无论是工商分离、联合重组、理顺资产管理体制等体制层面的改革,还是改革卷烟交易方式、价格梯次化、定向整合、工商协同营销等机制层面的改革,其作用力最终都体现在品牌的发展上。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政策导向作用下烟草工商企业的思路转变和行为调整,正是卷烟品牌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例如,“两个十多个”战略的提出,极大地增加了卷烟工业企业的压力和动力,各工业企业纷纷调整品牌发展思路,大力开展品牌整合,联合重组企业抛弃自有品牌情结,放眼长远、融人发展,促进了大品牌的成长。又如,定向整合政策促进了计划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使品牌通过争取需求进而争取更大的市场成为可能,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计划的瓶颈制约。再如,价财税联动调整营造了价格公平竞争环境,使品牌能聚力于质量、创新、价值等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总之,政策的导向作用日益显著,使重点骨干品牌的发展环境不断好转,发展空间逐步扩大。

●规模稳定增长,发展强者趋强

进入本世纪以来的头10年,中国烟草行业在经历了风起云涌的发展变革后,“产销增加,结构提升,效益增长”三个趋势始终没有改变。卷烟销量从2000年的3368万箱增加到2009年的4548万箱,年均增加118万箱,年均增长4%;单箱销售收入从2000年的6463元提高到2009年的16134元,年均增长10%;行业工商税利从2000年的1050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5131亿元,年均增加408亿元,年均增长20%。如前所述,卷烟单品牌产销规模在这十年间,也从不足3万箱增长到30多万箱,增长了十多倍;百万箱以上规模的品牌从无到有,发展到现今的12个。品牌“强者趋强”突出表现为:一是高档烟品牌的成长性明显快于中低档卷烟;二是规模较大品牌的成长性快于规模较小品牌;三是品牌集中度不断提高。当前产量前十位品牌的集中度已经达到38.2%,较2000年提高了22个百分点。

●结构持续提升,扩张支点上移

从全国性重点骨干品牌销量增长速率与品牌结构关系的研究来看,我国卷烟品牌规模扩张速度与单条批发均价呈现明显的线性关系。主要原因除了市场需求大幅增加的因素以外,单条批发均价过低的品牌,市场容量缩小,且品牌盈利能力不高,企业生产的积极性下降;批发均价高于300元/条以上的高档烟品牌如果规模扩张速度过快,则会引起价格不稳,销售出现动荡,价格变化对这些品牌规模扩张有较大影响。单条批发均价在50元/条—180元/条之间的产品,恰好能平衡上述存在的两种矛盾,品牌结构在这一区间的大多数品牌销量增长均较为迅速,尤其是以“红塔山”、“芙蓉王”、“玉溪”、“云烟”、“利群”、“黄鹤楼”等为代表的品牌,销量增长速度尤为明显。

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卷烟消费结构将更趋“橄榄型”——农村和低收入者消费能力将有所提高,消费的低档卷烟结构将有所上移。而高收入阶层的享受型消费将逐渐趋于理性,超高价位卷烟的增长势头将进一步减缓。据预测,到2015年我国卷烟的单条批发均价将达到每条100元左右,届时零售价70元/条-80元/条、100元/条、200元/条的卷烟必然是主流价位,“十多个大品牌”也将在这些主流价位中产生。单条批发均价低于50元条的品牌在未来的定位中,已经丧失了结构提升的机会,这些品牌规模持续扩大的可能性不大。

●定位日渐清晰,支撑作用明显

品牌定位,就是赋予品牌一个特定的形象,使其能够在目标消费者心目中占据一个独特的、有价值的位置。随着国产卷烟品牌建设的不断深化,品牌定位日渐清晰,进而成就了企业定位的日渐清晰,对行业平稳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品牌定位过程中,品牌数量从2000年的一千多个整合到现在的一百多个,大企业基本确立了“效益型+规模性”的品牌架构,如上海烟草集团“‘中华’、‘红双喜’、‘中南海’”,红塔集团“‘玉溪’、‘红塔山’”、红云红河集团“‘云烟’、‘红河’”、湖南中烟“‘芙蓉王’、‘白沙’”,湖北中烟“‘黄鹤楼’、‘红金龙’”,浙江中烟“‘利群’、‘大红鹰’”等品牌组合,都有力地促进了企业有限的计划资源发挥出最大的配置效应,也促进了市场优势资源的相对集中。同时,近年来围绕品牌定位所实施的差异化战略、文化塑造工程和品类构建工程,突出了品牌特色,形成了品牌所特有的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品牌定位的清晰,也使得品牌对企业和整个行业的带动和支撑作用愈发明显,为未来的大品牌竞争格局奠定了基础。当前,“20+10”个重点骨干品牌基本代表了各工业企业的未来品牌发展方向。一方面,这些重点骨干品牌在本企业的集中度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对行业的支撑带动不断加大。2009年,30个重点骨干品牌占全国卷烟的产销比重超过50%,实现的税利占工业企业总税利的75.7%,实现的利润占工业企业总利润的85.3%,且这些比重还在以每年4-6个百分点的速度增加。

未来我国卷烟品牌发展趋势展望

在今年的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国家局党组明确提出要把“卷烟上水平”作为今后一个时期行业工作的基本方针和战略任务,并且特别指出:“品牌发展上水平,是实现卷烟上水平的集中体现”。品牌发展上水平主要任务就是要加快重点品牌规模扩张、要积极实施减害降焦、要着力提升品牌价值。就此战略任务,“532”是规模扩张的蓝图,“461”是价值提升的愿景,减害降焦是“两个至上”的体现。品牌的规模和价值将构成反映品牌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指标。“大品牌”的发展目标从过去单纯追求“规模型”调整深化为追求“价值规模型”,是行业在认识品牌发展战略上的一次新的跨越,是在品牌发展中落实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532”发展目标的提出,表明行业在大品牌的发展上还没有达到目的,还要继续做大品牌,也表明行业做大品牌决心和信心比过去更大了。未来,“532”品牌的底线是200万箱的单品牌规模。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红塔山”和“白沙”最有希望进入2个500万箱品牌行列;“红河”、“双喜”、“云烟”、“红金龙”最有希望进入300万箱品牌行列;“利群”、“黄山”、“七匹狼”、“娇子”、“黄果树”最有希望进入200万箱品牌行列。

“461”发展目标的提出,既表明提升卷烟品牌结构是品牌发展价值提升的必然要求,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体现行业价值、发挥专卖体制优势的必然要求。品牌价值,不单纯指价类结构,还承载着科技、文化、形象等附加价值。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中华”、“芙蓉王”、“玉溪”、“利群”、“红塔山”、“云烟”、“黄鹤楼”、“红金龙”、“白沙”、“双喜”、“红河”、“南京”、“苏烟”、“七匹狼”、“娇子”等重点骨干品牌都有希望在2015年达到400亿元以上的销售收入规模。其中,“云烟”、“玉溪”、“红塔山”、“芙蓉王”、“白沙”、“利群”、“黄鹤楼”、“双喜”等品牌最有希望进入销售额600亿元以上品牌行列,“中华”最有希望进入销售额1000亿元以上品牌行列。

●减害降焦则不仅仅是品牌发展问题,更是关乎品牌生存的问题 可以想见,在未来的国产卷烟品牌发展中,发展目标将依循“规模+价值+减害降焦”的思路演进,只有进入了“200万箱+400亿元+10毫克”这样的底线,才能确保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品牌。未来,由“532”和“461”品牌共同组成的十四、五个品牌,将主导中国卷烟市场,其它品牌基本以满足区域化、个性化市场为主,现有品牌中的多数将退出历史舞台。为支持这一品牌发展战略,国家局正在抓紧制定“卷烟上水平”实施规划,核心内容首先是做好“增量”、“存量”、“调量”等三个600万箱的文章,确保资源的优化配置;其次是增加对“

篇8: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发展趋势

一、国内品牌视觉基础要素设计的发展趋势

信息时代的到来, 现代媒体迅猛发展, 这都影响着品牌标志设计的造型结构、色彩表现、形式语言, 以及理念的表达等方面。

1. 品牌标志设计形态上的发展趋势

第一, 文化类品牌标志设计形态上偏向于中国传统文化, 对中国传统图形或具有中国典型意义的物体形态的演变, 运用中国书法写意的手法等, 使得文化类品牌标志设计整体形成中国文化风格。比如, 中国申奥标志设计就是采用中国书法的手法, 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武术——太极的武术姿势进行演变, 得到了这个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优秀的图形符号。

第二, 科技类品牌标志强调简洁, 由于国内消费者普遍认同国外的科技水平更高, 因此科技类品牌标志其形态上趋于西化, 多喜欢采用代表地球的圆形, 以及象征经纬线的线条或直接英文字母的变形。比如, 中国知名品牌T C L、海信等品牌标志就直接对英文字母进行了设计, 简单、通用性强。

第三, 房地产类品牌标志的形态多种多样, 总体来说趋于多样化化发展, 既有简易化形态的字体标志设计, 又有立方体抽象建筑化形态设计, 有浪漫的纹样装饰图腾的设计, 还有中国式山水写意的设计等等。比如, 山水名苑就运用的是中国山水写意的标志形态。

第四, 生物医疗或医院类品牌标志的形态大多喜好采用给人科技感、安全感形态的图形。此类品牌标志设计中采用圆形、十字形、正方形、叶形的形态居多。比如, 中国红十字会标志设计就是采用正形为四片叶形, 负形为十字形。

第五, 食品类品牌标志设计形态趋于复杂化, 此类品牌标志设计多采用人物头像、卡通图像、字体变化等图形, 使得食品类标志设计更加生动形象, 具有亲和感, 拉进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比如, 国内知名品牌——王致和腐乳的品牌标志就是采用的人物头像, 而康师傅品牌标志采用的是卡通形象。

第六, 服装类品牌标志设计区域两种, 一类喜好采用人物、动物、植物形态;一类直接采用字体设计。比如, 国内知名男士服装品牌七匹狼男装, 以及报喜鸟服装都是采用的与品牌名称相对应的动物的形态, 而李宁运动品牌标志是对英文字母“L”进行演变, 如同飞扬的红旗或燃烧的火炬飘扬在中国大地上空。

2. 国内品牌标志设计色彩上的发展趋势

国内品牌标志设计的色彩上也开始逐渐摆脱原来的纯色填色的固定模式, 开始在色彩上大胆使用更丰富的材质或具有光泽的渐变色彩, 使得国内品牌标志设计的表现形式更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而且国内品牌标志的色彩也根据不同的行业形成各自的着色特点。比如, 生物医药类品牌标志偏好绿色与蓝色, 科技类品牌标志偏好深蓝色与灰色, 化妆品类品牌标志偏好粉色、嫩绿色、浅蓝色, 食品类品牌标志偏好红色与黑色等。

3. 品牌标志设计意义及作用上的发展趋势。

首先, 从图形美观的形式主义阶段走向体现品牌文化内涵的阶段。从最初对品牌视觉形象图形美观的形式主义的绝对信奉, 导致了品牌视觉形象图形符号泛滥, 其设计严重脱离了品牌产品的特质, 大量具有相似形态的图形符号充斥着消费者的眼球, 同时也导致了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工艺应用越来越趋于复杂化、高价位化, 使得品牌产品的价格严重上扬, 加大了企业的成本。这一现象的出现, 使得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内涵。国内海尔品牌文化如同一股清泉流入品牌视觉形象市场, 海尔品牌文化的成功, 带领着品牌视觉形象设计从单一的图形美观走向体现文化内涵的阶段。

其次, 从销售品牌产品而强化形象的作用走向推销品牌理念作用的阶段。品牌标志设计已经不再是原来单纯区分品牌产品的作用, 其被动的地位逐步上升位主动的地位, 它向人们推销着其所代表的品牌的理念与观念, 与消费者在情感上达成一种共鸣。

二、品牌视觉应用要素设计的发展趋势

品牌视觉形象设计是一个系统的设计。除了品牌标志的变化之外, 品牌视觉应用要素设计冲破了某些束缚, 变得更大胆、更加前卫, 更能掠夺消费者的视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从散乱化到标准化的转变

虽然中国现代品牌形象设计市场依旧存在着品牌视觉形象设计散乱化的现象, 但是相对于以往, 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改观, 中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已经朝着标准化的趋势迈进。国内绝大部分知名品牌都己经形成比较系统、完善的品牌视觉形象设计, 其设计标准趋于标准化、精准化, 在其应用范围、材质上考虑得更加全面细致。例如, 中国网通这一知名品牌, 其品牌视觉应用形象对品牌标志应用就采用了标准化的规定, 规定了其最小尺寸, 以及不可入侵的区域等细致问题。

2. 从死板化到人性化的转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人们精神需求的不断提高, 使得品牌视觉应用形象也从原来的死板化走向人性化设计。除了标志摆脱了原有的死板的简约造型外, 品牌视觉基础应用部分另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辅助图形的形式也更加时尚、多样化, 使得品牌视觉形象应用系统更加艺术性, 更具表现力。科学技术上的进步成果也被大量地引入到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运用中, 新奇的裁剪样式、印刷工艺上的先进成果都大大地改善了现代中国品牌视觉形象的应用, 更趋于生动化、人性化。

参考文献

[1]白玉王基建:企业形象策划.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2]柒耀琦:中国传统图形创意设计.广西美术出版社, 2004

上一篇:会计师下一篇:五一游玩英语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