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演讲稿

2024-04-24

安全风险演讲稿(通用9篇)

篇1:安全风险演讲稿

此次“安全风险管理大家谈”活动,使全体干部职工切实把“三点共识”、“三个重中之重”和安全风险意识根植于思想深处,明确了两个认识,即:安全风险可以砸了自己的“饭碗”;风险管理可以保住自己的“饭碗”。通过统一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为确保安全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实行安全风险管理,目的是消除一切风险,是在现有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对安全意识的深化、安全管理的强化、工作思路的优化,有利于安全基础工作的加强和各项措施的落实。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制度上健全完善,从行动上付诸实施,切切实实落实安全风险管理。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对于做好新形势下的铁路安全工作,深入推进铁路科学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也使我更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基层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从思想上高度重视

随着我段既有线设备改造施工和电气化施工的大面积展开,施工安全基础薄弱所带来的安全风险将更加突出。切实解决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已是极为紧迫的工作。因此我认为想要破除铁路施工安全基础薄弱的“顽疾”,就必须增强安全风险防范意识。作为施工调度做好安全预想和安全防范工作。有针对性的对现场车间及监控人员提示提醒,真正的做到“安全防范想在前,安全工作做在前”。首先是人身安全防范措施,如桥涵、隧道等特殊作业处所施工安全注意事项,电气化施工中影响人身安全的不利因素等。其次是光电缆安全防范措施,随着通霍线、大郑线、通辽枢纽电气化施工的大面积展开,光电缆安全的监控防护工作成为施工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施工调度除每日与施工方联系作业内容掌握施工进度外,与现场监控人员也及时联系,核对作业地点和作业内容,提示监控工程中光电缆监控的防护知识。最后是设备安全防范措施,每日跟踪各个配合作业组的作业流程,掌握日常工作量,核对工作人员,从影响范围、人员组成、人员素质等多方面入手进行分析和卡控,对影响作业内容提报不准、影响范围不清、人员不适应等问题要求车间立即整改。

通过对施工安全风险因素的有效控制,进一步促进干部职工安全意识的提高,进一步促进各项措施的落实,最大限度地从根源上减少或消除安全风险。

二从制度上健全完善

构建安全风险控制体系,就是要加强对安全风险的全面分析、科学的制定措施,最终实现消除安全风险的目标。我认为安全风险管理能使铁路系统的安全管理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更能提升全路安全管理的水平。目前的施工管理,是一项复杂管理项目,它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月度施工方案的审核、措施的审核等,都应该是施工调度的管理范畴。这一点,与技术科的配合上存在缺陷。每月技术科负责施工的工程师,会签后不能通知施工调度具体有哪些施工列入了“施工方案”,施工调度只能凭下达的施工计划,来审核月度施工。现场施工前后不能及时与施工调度沟通,使得施工调度掌握不全现场的施工过程。

要不断规范、完善班组管理各项制度,做到各项管理制度健全、分工明确、责任具体,形成作业标准、纪律严明、考核严格、设备完好、积极文明的班组,达到安全生产管理的良好氛围。日常工作中严格遵守施工调度的岗位职责并认真执行施工调度日常工作流程,强化现场作业安全互控、卡控机制,及时消除各种安全风险,做到“你的问题我来纠、你的作业我来控、你的漏洞我来补”的良好工作氛围。练就过硬的业务素质和实做能力,不断提高应急应变处理能力,实现安全持续稳定。

三从行动上付诸实施

通过此次活动和有关文件精神的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了通过实施安全风险管理,增强安全风险的防范意识,构建安全风险的防控体系,达到强化安全基础、最大限度减少或消除安全风险、确保铁路安全为目的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断深化全员安全风险管理意识,开展安全风险控制活动,用风险理论来指导安全生产实践。准确研判安全风险点,采取有效措施,狠抓安全风险控制责任落实,全力确保运输安全万无一失。

铁路实施安全风险管理,把安全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这一项重要举措,一定能使铁路人与旅客大步迈进常态的平安、和谐、温馨之路。

安全风险大家谈

8月25日晚18点30分,洛阳供电段三门峡南供电车间书记张朝纲按照每月的包保计划按时到达了包保班组进行跟班作业。在作业前张书记又像往常一样到工区的电视房与职工们一起收看新闻联播。在收看新闻联播期间张书记与职工们慢慢的拉起了家常,与职工交谈起来。

这是该车间在段开展的“安全风险管理大家谈”活动中,深入一线班组与职工面对面谈心的一个缩影。以往车间干部下班组检查工作或是跟班作业,只重视抓施工安全及违章作业,而轻视了与职工进行交流谈心。时间长了在职工的心目中就有种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感觉,一些心里话和一些问题就不敢说出来,久而久之一些不满的情绪逐渐产生,甚至有些人将情绪带到了工作中,这样就存在了一些安全隐患。 该车间党总支成员们也深深感觉到了这些问题的危害性。因此,车间党总支借此次段开展的“安全风险管理大家谈”活动的契机,迅速制定谈心活动方案,明确谈心目标,谈心方式,要求管理干部无论是到班组包保,下班组检查及现场跟班作业时都要放下架子,放下身份,与职工进行深入的交心交流,及时了解一线职工所思所想和存在的问题,及时收集并解决,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中。

随着活动开展的不断深入和管理干部谈心次数的逐步增加,广大职工逐步了解了此次活动的意义和目的,现在职工们见到干部们已经不在像以前那样躲闪了,通过拉家常,一对一,面对面的谈心交流,提高了职工与干部之间的信任感,增强了彼此之间的感情。职工们将自己的想法和问题说出来,不但自己心里舒服了,压力减轻了,同样也使上级领导能及时的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和存在的问题,也能在第一时间快速的得到了解决。

广大职工都认为此次开展的“安全风险管理大家谈”活动,真正的将安全谈到了职工的心里去了。现在车间上下,干部职工一条心,全力确保高铁供电设备安全运行。

安全风险牢记心

在我国广东省潮州,有一条江叫韩江,那里每年都会有人因为溺水而遇难,在这些遇难的人里,他们个个水性都极好。因为这里水域非常危险,不会水的人是不敢去的,当然也就不会淹死了。淹死的那些人呢,就是因为太相信自己的水性,麻痹大意,才酿成了惨剧。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铁路工作。从路局到站段,由上到下,各级领导不断对我们员工进行增强风险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的主题教育,可仍有一部分人置若罔闻,我行我素,导致事故发生。去年2月28日,沈阳机务段一名青年职工在机车整备过程中,登顶作业时,触电导致死亡。一条鲜活的只有21岁的生命,就这样悄然逝去。在我们身边,也偶尔会发生一些这样或那样的违章违纪和险情,我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呢?是安全风险点找的不准吗?是安全风险管理过程控制的不够吗?是人员技术不精、设备不熟吗?不,都不是!我想了好久,总结出一句话,那就是技术再好,能力再强,有章不循、盲目自信,出事故也是必然的。

再说说我自己吧,在我刚刚进入调车组练习上下车的时候,时速20公里的速度对我这样一个新人来说,实在太快了,站在车梯上直发懵,太快了,怕挨摔啊!每次下车都是加了十二分的小心。15公里的速度上车,也是一样。看着一节节的庞然大物,从我面前呼啸而过,心里的那种害怕,不言而喻!我每次上下车都是小心再小心,严格按师傅教的要领去做,一点都不敢马虎。

而两年之后再看我,谈笑间顺手抓车而上,微风中从车梯上飘然而下,有时心情好了还会摆个漂亮的pose。有一天我在作业中,准备上车的时候,下意识的做好了所有准备,当时我已经发现准备上的那节车的车梯有问题,但是我的脑海中瞬间又闪现出俩字“没事”,这种情况凭自己娴熟的本领去应对,绝对是小菜一碟。飞身起跳、手抓、脚蹬,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一般,不对,等一下,车梯呢,我一下子感觉不到车梯的存在,只见那滚动的车轮离我的脚越来越近。天啊!我踩空了。幸亏当时的车速不快,手抓的紧,否则今天我也不可能站在这里跟大家分享这段危险的经历了。现在回想起这件事,还一阵阵的后怕。细想这次在我身上发生险情的主要原因,就是觉得自己的业务太熟练,潜意识里觉得自己的技术已经很精湛,算是个“水性”很好的人了。就是这种自信,这种麻痹大意,差点酿成一场事故的发生。朋友们,你们在每天的日常工作里,相信也一定有类似我这样的经历吧!是不是你现在依然觉得自己的“水性”很好呢?在这里我要再次大声疾呼“安全生产,麻痹大意要不得”,不要等事故发生才知道悔恨,我们需要的是防患未然,而不是亡羊补牢!

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大众化的交通工具。确保调车安全,是国家,是企业,赋予我们行车岗位青工的重要职责。我们要增强风险研判意识,严格遵守风险控制流程,从编解每一列车、调动每一辆车做起,在艰巨而光荣的调车岗位上体现我们年轻一代的价值,特别是要在当前繁重的冬运工作中,以安全、优质、高效的调车业绩,彰显我们青春年华的正能量!

我们要一如既往,将安全生产进行到底,做到“时时处处想安全、人人事事讲安全”,让安全的警钟时刻激荡在我们耳畔,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争创安全优质车务段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2:安全风险演讲稿

当你悠然自得的在易燃场所抽烟时,你可曾想到,你随手丢掉烟头的同时,也丢下了一颗燃烧弹。

当你带着一天的疲惫,想早点回家而扒车代步时,你可曾想过,你随时有可能掉下来危及生命。

当你在学习安全规章时,你是否会想到,它是用多少人的鲜血凝结而成的教训。

为此,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安全风险无处不在,安全意识常存心间》。

安全是什么?安全是一种责任。作为一名机车乘务员,我们的工作就是需要用我们精湛的业务和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把旅客或者货物安全、正点送达目的地。“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我们机车乘务员应做的就是干好本职工作,安安全全的完成运输任务,踏踏实实地开好每趟车。保证安全是我们每个机车乘务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安全是什么?安全是一种态度。“安全第一”,这就是我们的态度,也是我们的原则。安全是保证我们工作顺利完成的法宝,安全是我们取得效益的前提,安全就是我们的生命线。我们不能把安全第一只放在口头上,而是要在脑海里刻上“安全第一”这四个字,在做每件事前都要考虑安全,在工作的每时每刻都不忘安全,唯有如此,方能远离违章和事故。

安全是什么?安全是一种经验。血的教训换来了我们的规章制度,而规章制度保障了我们的安全。在这里,我不想声泪俱下地讲述一个个血淋淋的安全事故,不想声嘶力竭地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因为那会使人觉得安全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其实,安全也是一种爱的回应,回应在儿女为父母写的心情日记里,回应在妻子写给丈夫深情款款的家书里,回应在每次平安回家时爸妈看到我们的欣喜目光中。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安全不能肯定一切,但是它可以否定一切。从血的教训中我们应该明白,安全工作只有满分,没有及格。安全目标也不是靠一个人、一天、一件事就能实现的,而是靠我们每个人长期紧盯安全隐患、齐心协力才能达成。安全事故从不与我们约定时间,它像一只狡猾的狐狸,隐藏着、等待着、观望着我们是否有违章行为,一旦我们稍微放松警惕,它便伺机侵吞我们健康和生命。站在安全防线的里面,是灿烂的人生,幸福的笑脸和壮丽的事业,可当你跨过这道安全防线,那就意味着痛苦的生活,破碎的家庭,经济的损失,甚至是一出惨绝人寰的悲剧。亲爱的同事们,让我们在这里发出最真挚的呐喊:

为了我们自身的安全!

为了让家人不再有泪水和伤痛!

为了让健康与生命不再有遗憾和悔恨!

愿阳光映射到每一个人的笑脸!

愿安全意识深入到每一位职工的心灵!

篇3: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安全预算

一、如何看待安全预算

安全预算是各类企事业单位为保护信息资产, 保证自身可持续发展而投入的资金, 是一种预防行为。安全预算多少合适, 是不是投入得太多了?虽然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但是网络安全事件仍然是呈现递增趋势。从安全预算角度分析原因:一是预算不足;二是预算不到位。

在国外, 安全投入占企业基础建设投入的5%~20%, 这人比例在中国的企事业中却很少超过2%。从风险的角度看, 就是要平衡成本与风险之间的关系, 用一百万美金保护三十万的资产, 显然是不可接受的, 但是如果资产的价值超过了一千万美金, 产生的效益就显而易见, 目前用一个量化的方法来计算信息化建设对于战略发展的贡献确实比较难。一年下来, 并没有发生重大的信息安全事件, 年初的安全预算可能就会被质疑投入太多了;如果发生了不可接受的安全事件, 那就成了预算部门的责任。安全预算到底够不够?我们可以通过宏观的情况来分析一下风险与成本的关系, 每年全球因安全问题导致的网络损失已经可以用万亿美元的数量级来计算, 我国也有数百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然而安全方面的投入却不超过几十亿美元。由此可以看出, 我国整体信息化建设, 安全预算不足。

一个单位在安全方面投入了很多, 但是仍然发生“不可接受的”信息安全事故。信息安全理论中有名的木桶理论, 很好的解释了这种现象。如很多企业每年在安全产品上投入大量资金, 但是却不关注内部人员的考察、安全产品有效性的审核等安全要素, 缺乏系统的、科学的管理体系支持, 都是导致这种结果产生的原因。

二、科学制定安全预算

信息安全的预算如何制定?其实要解决的就是预算多少和怎么用的问题。说安全预算难做, 一是因为信息安全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 例如:人员安全、物力安全、访问控制、符合法律法规等等。二是很难依据某种科学的量化的输入得出具体的预算费用。安全预算是否合理, 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是否“平衡”了成本与风险的关系; (2) 是否真正用于降低或者消除信息安全风险, 而不是引入了新的不可接受风险; (3) 被关注的风险是否具有较高的优先等级。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恰恰解决了以上问题, 通过制定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程序, 对那些起到关键作用的信息和信息资产进行评估, 得出面临的风险, 然后针对不同风险制定相应的处理计划, 提出所需要的资源, 从而利用风险评估辅助安全预算的制定。

三、风险评估过程

目前国际和国内都有一些比较成熟的风险评估标准及指南, 通常包括下述几个过程: (1) 确定评估的范围、目的、评估组、评估方法等; (2) 识别评估范围内的信息资产; (3) 识别对于这些资产的威胁; (4) 识别可能利用这些威胁的薄弱点; (5) 识别信息资产的损失给单位带来的影响; (6) 识别威胁时间发生的可能性; (7) 根据“影响”及“可能性”计算风险; (8) 确定风险等级及可接受风险的等级。

风险评估过程中, 应该考虑那些应该输出的必要信息、表示方式等问题。例如, 风险评估的方法, 如果采用简单的评估方法, 其输出的结果往往不够细致, 进而不能很好的辅助制定预算的决策过程。从整个评估的过程看, 应该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科学选择风险评估人员。风险评估过程中, 通常需要来自业务部门和技术部门及管理层的人员共同组成风险评估小组。考虑到风险评估的结果需要为制定安全预算提供信息输入, 那么在整个风险评估的过程中, 都应该考虑到对制定预算起到关键作用的管理层人员的加入。 (2) 准确采取风险评估方法。风险评估通常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需要更多地考虑如何量化一些关键指标, 作为风险评估过程中各个因素评价的判定准则。这样的准则更有利于关注风险与控制成本之间的关系, 也更利于各部门横向沟通, 及与管理层的纵向沟通。 (3) 查找导致风险的威胁及薄弱点。在进行风险评估时, 应该系统地考虑来自各个方面的威胁。目前, 仍然有很多人对于风险评估的理解还停留在“技术关注”的层面, 这样的风险评估显然是不够的。 (4) 选择适当的控制措施。针对风险评估所产生的不可接受风险, 应该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对风险进行处理。风险的处理方式通常包括:降低风险、转移风险、避免风险、接受风险。同一风险的处理方式可能不同, 同样的处理方式所采取的控制措施也可能不同。所以就应该考虑来自管理和技术两方面的控制措施。而这样的控制措施并非一定要将风险完全规避, 而是要降低到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另外控制措施的选择也要考虑到成本的问题, 任何单位不需要部署所有的安全产品, 也没有必要追求风险最小化。

篇4:警惕!认证安全风险!

信息安全认证有风险

所谓“信息安全认证中的安全风险”,特指信息安全认证机构借助认证活动的便利条件,知悉被认证组织的敏感信息,或者直接接触被认证组织的信息系统,从而为被认证组织的信息资产带来的安全风险,简称“认证安全风险”。

与常规认证认可制度研究中的认证风险概念不同,认证安全风险的承担者不是认证机构,而是被认证组织。制造风险的直接主体则是认证机构。认证安全风险在本质上属于信息安全风险,其后果是被认证组织的信息资产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遭受损失。

根据《认证认可条例》定义的认证类型,当前认监委已经批准的信息安全认证业务分为信息安全产品认证、信息安全服务认证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在以上三类认证活动中,信息安全产品和信息安全服务的被认证组织仅限于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提供商,且目前承担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认证的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是由中编办批准、隶属于国家质检总局的事业单位。因此,信息安全产品认证和信息安全服务认证中的安全风险已经降至最低。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则不同:首先,其被认证组织遍布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和各个领域,甚至包括政府等公共机构;其次,国家认监委已经放开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机构的审批,前期已获批的认证机构中既有国有事业单位,也有国内企业,此外还有外资企业,认证市场的组成十分复杂。因此,目前认证安全风险问题主要存在于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活动中。

从国家安全高度加以重视

1.认证安全风险的表现形式

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审核阶段,认证机构会接触到受审核组织大量的敏感信息。这类信息分为两类:一类是受审核组织的信息系统中存储的信息;另一类是与受审核组织的信息安全防护相关的信息。例如,受审核组织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全面记录了系统的信息资产、对信息安全威胁的判断、信息安全漏洞、信息安全控制措施配置等信息,网络拓扑图也为攻击者入侵系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这些信息如果被认证机构恶意使用,或者泄露给恶意第三方,都会导致受审核组织的信息失窃,或使其信息系统被外部控制。

此外,由于认证机构会直接接触受审核组织的信息系统,存在篡改其信息系统的可能性,例如在系统中植入恶意程序,或改变信息系统的功能,这便是美国国家安全局曾提出的五类信息安全威胁之—临近攻击。

以上问题不是在特定时期存在,也不是在特定场合存在,而是在任何一次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中都有可能发生。因为认证机构为了开展工作,必须接触受审核组织的信息系统,必须获得受审核组织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网络拓扑图等信息安全相关信息。如果受审核组织位于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点行业,则认证机构的恶意行为可能使国家利益严重受损。

2.认证安全风险是一个国家安全问题

当前,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围绕信息的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正日趋激烈。但是,很多这样的斗争常常隐藏在了看似正常的国际商贸活动之中,使公众忽视了信息安全斗争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当前,对认证安全风险的认识往往存在三个误区:

一是认为认证机构在审核活动中获得的信息无关紧要。事实上,如今信息安全攻击与防范的技术的专业化程度已经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对一个熟练的攻击者而言,任何有关攻击目标的些许信息,都可能为其大开方便之门。以最普通的受审核组织的组织架构、员工姓名和联系方式等信息为例,这些信息足以使攻击者发起一次成功的社会工程攻击。

二是认为受审核组织的信息仅关系到组织自身的安全,与国家安全相去甚远。当前,信息技术的广泛渗透性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信息技术应用的依赖,使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战略地位凸显。特别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的网络与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国与国军事对抗的战场,成为非常时期敌方打击的首要目标。正因为如此,中共中央办公厅于2003年转发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便将“重点保障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作为我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之一。

三是认为认证机构都是守法企业,不可能去实施恶意行为。我们并不想对认证机构的行为妄加猜测,但必须强调,这是影响国家信息安全的一种途径,必须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我国媒体曾多次报道,西方发达国家在近年来极力收集我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敏感信息,甚至在这些网络与信息系统中大量植入后门、木马等恶意程序。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信息技术企业在华的扩张与渗透无疑为其上述行为提供了便利条件。任何商业实体都是具有国籍属性的,都可能在国家紧急动员时被以国家意志而“征用”,为各国的政治服务。

建立信息安全服务管理制度

认证安全风险的出现是认证认可领域中的一个新问题。但是,在信息安全领域,类似问题由来已久,这便是信息安全服务的管理问题。目前,我国对信息安全服务的类型尚无统一标准,但无论在哪一种信息安全服务中,服务提供者对服务对象的了解都是深入和细致的,甚至直接掌控服务对象的信息系统和重要信息。从服务提供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以及服务的技术特征角度而言,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是一种特殊的信息安全服务。在服务过程可能引发安全风险这一问题上,信息安全认证与其他信息安全服务毫无二致。由此,安全风险的管理对策也必然具有共通性。

为了加强信息安全服务管理,近年来我国有关部门和一些地方政府先后实施了信息安全相关服务管理制度。但是,这些制度的适用范围有限,且多关注服务能力,没有考虑如何防范安全风险。

目前,国外信息安全服务商和信息技术服务商已经在我国高端服务市场占垄断地位,这早已被视为国家信息安全的重大隐患。近年来,我国网络与信息安全主管部门多次展开广泛调研,但目前尚未发布信息安全服务管理政策意见。在这种情况下,要解决信息安全认证中的安全风险,目前还缺少更加明晰的政策环境和直接的政策支持。

管理认证安全风险六大对策

当前认证安全风险主要存在于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领域,如何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领域的安全风险管理?

1.管理目标

我国对涉密信息系统有着严格管理,没有涉密系统集成资质的企业不能向其提供安全服务。至于政府信息系统,在相当长时间内申请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者极少。因此,加强认证安全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在接受认证时的安全。建议围绕这一目标设立管理制度。

2.管理重点

建议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在认证程序方面设定严格要求,例如禁止认证机构携带电子设备进入审核现场,不得将客户的任何纸质或电子资料带离现场,任何资料不得离境等。在制定这些管理要求时,一是要注意可行性,避免影响正常的认证活动,二是不能与将来发布的ISO/IEC 27007《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指南》相悖。

但是,以上措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认证风险,而不能从根源上杜绝风险。从各国对供应链安全管理的实际经验及发展趋势看,在重要领域屏蔽国外机构的服务,应该是最终的方向。我们关注的重要领域不仅仅是军事和情报系统,可能会有人质疑这违反了WTO规则的国民待遇原则。其实,WTO规则规定了一般安全例外和国家安全例外,但并未对国家安全的范畴作出定义。从我国信息化发展和信息安全保障的具体情况出发,当前完全可以明确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与国家安全的关系,要敢于在此领域适用“国家安全例外”。当然,这会引发与他国的新一轮政治和经济博弈,但在涉及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上,必须有这样的决心。否则,我国的认证安全风险管理政策以及今后的信息安全服务管理政策终将难有作为。

3.管理环节

认证安全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保护特定领域网络与系统的安全,因此难以在准入环节上对认证机构区别对待。建议以采购管理为主,准入管理为辅。但准入环节依然可以发挥前置门槛的作用,对认证市场进行总量控制,以减轻采购环节的压力。在采购环节,如当前出台强制性采购政策的操作阻力较大,则可先行出台指导性意见,引导基础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选择国内认证机构提供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服务。

4.风险管理与信息安全服务管理政策的关系

认证安全风险管理政策是一种特殊的信息安全服务管理政策,应受到我国信息安全服务管理制度所确立的总体原则的指导和支持。但在我国信息安全服务管理政策依然缺位的情况下,不妨先制定认证安全风险管理政策,这也可以为将来出台信息安全服务管理政策积累经验。当然,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认证安全风险管理政策的起草难度,特别是在采购政策方面。

与管理其他信息安全服务中的安全风险相比,认证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也有两个有利条件:一是国内认证机构已经成熟,可以完全替代国外认证机构的服务,甚至在某些领域的影响力已经超越国外认证机构;二是信息安全认证机构及其认证活动已经受到国家认监委的严格管理,而目前绝大多数信息安全服务都缺少主管或监管部门。在制定认证安全风险管理政策时,要充分利用这两个有利条件。

5.辅助措施

一是加大宣传和引导力度。目前国内很多用户对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还存在不当认识,例如很多人不知道成立认证机构以及开展认证活动需要得到认监委的审批,还有一些人认为国外认证机构颁发的是国际证书,而国内认证机构颁发的证书则没有权威性等。这将导致用户在选择认证机构时带有错误的倾向性,以及证书采信者对证书价值产生误判。目前这一问题非常严重,一些地方政府出台的认证资助政策甚至规定,只资助获得国外证书的企业,而对国内的证书不予承认。

二是严格市场准入条件,实行总量控制,并对违反《认证认可条例》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

三是积极推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国际互认工作。

四是大力鼓励国内认证机构的发展,提高国内认证机构的品牌影响力。

6.管理责任

认证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应由哪一个部门牵头?从《认证认可条例》制定的初衷看,监管目标的核心还是确保认证有效性。认证风险是认证认可制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但认证安全风险与传统的认证风险的概念完全不同,也与认证有效性没有逻辑上的必然联系。至于认证机构在认证活动中的违法行为(这些违法行为当然不限于违反了《认证认可条例》),应由法律授权的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予以查处。认证安全风险是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新问题,目前我国还没有立法对收集客户信息(包括修改客户的信息系统)以及信息出境问题进行规范,对公民个人信息以及企业秘密的保护也缺少完善的法律规定。在这种情况下,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角度出发,对认证机构的保密义务作出了规定,并且还拥有手段和庞大的执法队伍。但是,不能就此推论应由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信息安全认证风险管理。

当然,可以修改现有的法规,或起草新的法规,授权各行业监管部门对本行业的信息安全风险进行管理,这并非不可行。建议将来的信息安全立法中要在总体上明确我国信息安全服务管理体制及主管部门。其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具体服务类型的不同分为多个,例如国务院网络与信息安全主管部门可对认证服务之外的多数服务设立行政许可,并查处侵害客户信息安全利益的服务行为。对于认证服务这类已有监督管理部门的,则完全可以授权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对认证安全风险进行监管。

因此,责任制问题的实质,是立法问题。只要我国信息安全服务管理制度设计完善,并立法明确信息安全服务管理部门的责任,并非不可以由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承担认证安全管理职责,但这种管理也仅限于规则的制定和对认证机构的查处,不能涉及采购环节。

认证安全风险管理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工作,必然需要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相互配合,不能简单地讲由哪一个部门负主要责任。美国在解决供应链安全问题的思路中,屡次强调“综合性”、“多管齐下”、“战略性”,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我国信息安全立法还不十分完善,客观上造成了一些重大事项责任制的模糊。在当前这种情况下,我们建议在实践中对认证安全风险管理工作职责作如下区分:

国务院网络与信息安全主管部门一要尽快制定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使用认证服务的有关采购规定,二要加快《信息安全条例》的制定,在条例中明确哪些信息安全服务中的行为应予禁止。

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充分利用现有的监管手段,一要在可能的情况下继续严格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程序,维护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安全,二要加强本文前面提到的四项辅助性措施。

国外的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及相关措施

以美国的信息安全产品认证为例,虽然美国是CC(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通用准则)互认协定的发起国,但其政府公布的产品采购清单(用于国家安全系统中)上,迄今没有由国外认证机构认证的产品。

对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等业务,西方发达国家目前虽然还没有专门的安全风险防范措施,但对于包含认证服务在内的所有的信息安全和信息技术相关服务,西方发达国家都在重点领域(例如国防和政府部门)施以严格的准入措施。例如:德国政府的信息安全服务全部由德国信息安全办公室(BSI)完成,国外企业根本不可能涉足。

美国在鼓励其企业在各国扩张的同时,对自身在采购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过程中面临的风险极为警惕。多年以来,美国一直在研究“供应链”的安全问题。2009年5月,美国政府发布了网络空间安全政策评估报告,提出要整合执法、情报、反情报、军事等力量,对从远程网络入侵到供应链安全等全面的信息安全威胁进行抵御。2010年3月,美国政府解密了曾一度被列为高度机密的第54 号国家安全总统令的摘要,该摘要显示,美国已将情报威胁和供应链威胁列为信息安全领域的两大重点威胁。其关注的供应链问题涵盖了产品、系统和服务这三类对象,提出的解决该问题的工作方向有四个:一是必须提高安全意识;二是在技术层面开发风险控制工具;三是在政策层面调整采购政策;四是加强与工业界的合作。

篇5:知安全风险 会紧急避险 演讲稿

一个人的一生像一场彩色电影,其中虽不缺感动与真挚的精彩片段,让我们感叹人性的美好,可仍少不了意外事故这大反派的缠身。我曾看到过一组数据:中国每年因意外事故而死亡的人数高达百万!因车祸而丧失生命的人就已经占据了十万人左右!多么令人触目惊的数字啊!这代表什么?这代表国人们的安全意识太差了!

那么怎么样才能使这些意外消失得无影无踪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从这些问题的根本处来讲。

一.红灯停,绿灯行

“红灯停,绿灯行。”这句话想必大家是耳熟能详,这句从幼儿园就开始学起的小短语实际上蕴含着一个道理,这个道理看似简单,可真正做到的人却寥寥无几。不错!这就是——遵守交通规则!曾经有一件发生在我自身身上的事,使我更加坚信这个道理: 一天放学,我乘坐公交汽车回家,刚下车走到人行道上,一辆风驰电掣的摩托就迎面而来。只听见“砰”的一声,我被那辆摩托撞倒在地。庆幸的是,它只是撞到了我的小屁股。那位肇事司机良心未泯,连忙把我扶起来,满脸堆笑地询问我伤势,见我没啥事,就仓皇地骑着摩托逃跑了。

是啊!这就是人们口口声声说的安全意识强、法律意识强!在人行道面前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全然不顾交通规则的存在!全然不顾交警的感受!交通规则真的有这么难以执行吗?以至于如此之多的人违反它、挑衅他。

二.溺水身亡心胆寒

前不久,正值盛夏,许多人都喜欢去游泳馆游泳,可他们不知道,每天有多少人死于溺水啊!一百五十余人!其中一半是无知的少年!溺水似乎相知魔鬼,吞噬了千千万万人鲜活的生命。难道溺水真的无法挽回了吗?如果你这么想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溺水并非无法拯救,只要你做好防溺水的工作,这只拦路虎就会想你屈服。

该怎么预防溺水呢?首先,我们不能去不知深浅的不明海域游泳,只能在家长陪同的情况下在游泳馆游泳。就算有人溺水了,不要惊慌,也不要只为了逞匹夫之勇而下去救溺水者,应该沉着冷静地向溺水者抛些长树枝并且立马呼喊大人过来帮忙,救上岸后必须马上把溺水者胃里面残留的河水挤压出来,最后运用心肺复苏术救醒溺水者。

篇6:安全风险与环境风险分级管控

1、安全风险分级

2、环境风险分级

环境因素分为:一般环境因素、重要环境因素。

其中,重要环境因素按照以下原则判断:

a.采取是非判断法,用“是”或“否”判断是否为重要环境因素。

b.“是非判断法”评价遵循的原则(评价依据)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即可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1)法律、法规所禁止或违法的: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环境因素应为重要环境因素;(输出类)

(2)超标排放、接近排放标准及具有潜在超标的可能应列为重要环境因素;(输出类)

(3)环境影响严重程度明显或影响范围大的;(输出类)

(4)国家危险品名录中规定的;(输出类)

(5)异常或紧急状态下的潜在重要环境因素,如:化学品大量泄漏、仓库的起火、变电设备和电器设备的起火、天然气的泄漏与着火、环戊烷和异丁烷的泄漏与着火、制冷剂的泄漏、油品的起火等,以上应列为重要环境因素;(输出类)

(6)相关方有严重抱怨或投诉的;(输出类)

(7)公司运营目标中相关的环境要求;(输出类)

(8)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和使用(输入类);

(8)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如:废铜、废铁、废纸箱等(输入类);

(9)相关方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中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应为重要环境因素(输入类)

(10)环境因素目前没有有效的控制措施、或措施不完善,也应作为重要环境因素。

二、HSE&6S风险管理

a.对于识别出的健康、安全风险:

降低风险,实施预防和保护措施的优先顺序,策划风险控制时要按如下优先顺序实施预防和保护措施;

1、消除:消除危害/风险;

2、替代:使用更加环保、节能的工艺、技术、设备替代;

3、工程控制措施:通过工程措施或组织措施从源头控制危害/风险;

4、标识、警告和或管理控制措施:张贴警示标志,警告风险,制订作业制度,包括制定管理性的控制措施来消弱危害/风险的影响;

5、PPE:采取上述方法仍然不能控制残余危害/风险时,应积极有效地采用个体防护措施。

对于各层次的重大不可接受风险,按以上原则制定合理控制措施,应验证其有效性。方式如下:

a.工程技术措施:跟踪实施情况与效果,验证是否有效?

b.管理措施:跟踪管理实施落地情况,验证有效性。

c.总体应与上一风险分级评价结果,定量对比分析验证。

b.对于识别出的环境因素:

经过环境因素识别,应将初步确定的环境因素进行适当的整理、分类、汇总和记录,并根据环境因素的复杂程度来编制环境因素清单,并组织对识别出的环境因素进行评价。

按环境因素评价结果,评定优先控制次序。列为第一级优先控制的重要环境因素应立即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制定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或编制控制程序对其进行控制。应当注意:如果某一环境因素不符合环境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或当外部相关方关注的,也应列为第一级优先控制重要环境因素。

篇7:风险防控演讲稿

地点会议室

主持人杨丽杰

会议主题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动员会

参加人员全体教师

会议纪要

一、杨丽杰校长就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做动员讲话。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精神,积极拓展从源头上防止腐败工作领域,扎实推进我校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校廉政风险预警防控管理工作动员大会,这次大会标志着廉政风险预警防控管理工作将在我校全面推开。学校将成立廉政风险预警防控管理领导小组,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全校各部门全面启动廉政风险预警防控管理工作。

二、焦丽杰副校长公布我校《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实施方案》及领导小组名单。

1、指导思想

2、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3、主要内容和方法步骤

动员部署阶段(20__年11月7日-11月15日)

排查廉政风险阶段(20__年11月15日-20__年1月31日)

创新机制,健全防控制度阶段(20__年2月1日--4月30日)

狠抓落实、提高阶段(20__年5月1日-7月15日)

篇8:麻醉风险与安全

1 麻醉风险

提到安全就不得不提麻醉所面临的风险。麻醉风险指麻醉过程中患者生理功能出现异常, 出现生命体征的不稳定, 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 可能造成功能障碍、重大并发症、残废甚至死亡。

1.1 麻醉风险种类

(1) 重大并发症:威胁生命的重大并发症 (心衰、心梗、肺水肿、肺炎、昏迷、瘫痪等) , 约占0.7‰。 (2) 麻醉致残及器官功能障碍:无论国内或国外, 均无统计。 (3) 麻醉死亡:目前对麻醉风险尚缺乏总体性的准确统计, 仅对麻醉死亡有大体估计。美国 (1969年至1983年) 的麻醉死亡率为1.7∶10000, 英国 (80年代) 麻醉死亡率为1∶10000, 法国 (1977年至1982年) 麻醉死亡率为1∶13207, 澳大利亚 (1970年) 为1∶10250, (1994年) 麻醉死亡率为1.17∶10000。迄今为止, 我国尚无全国性的麻醉死亡率统计。上海地区 (1984年至1988年) 为1~1.5∶10000, 武汉 (1955年至1978年) 为4∶10000, 沈阳 (1958年至1982年) 为6∶10000。

1.2 麻醉风险原因分析

(1) 病人的因素: (1) 身体状况。病人的身体状况在麻醉死亡中占重要地位, 对评估麻醉风险意义重大。因此, 麻醉医生要根据病人身体状况进行麻醉手术。 (2) 疾病。有些病人本身就有心衰、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内稳态失衡、动脉瘤、脑疝等疾病, 这些疾病会增加麻醉风险, 尤以心血管疾病为多, 心肌梗死是围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引起心肌梗死的疾病是冠心病。既往研究表明, 有心肌梗死史者行非心脏手术的再心梗率为5%, 在心梗后3个月内手术的再心梗率为15%~30%, 而心梗后3~6个月手术的再心梗率为10%~15%。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 (CABG) 者, 术后心梗率为4%。而在CABG术后行其他非心脏手术者, 心梗率则显著降低。产科病人的麻醉死亡率亦高, 据美国1974年至1978年统计, 产妇死亡率为15.3∶100000, 1980年至1985年的死亡率略有下降 (14.1∶100000) 。 (3) 年龄。例如小儿机体尚未发育成熟、器官功能不全, 对麻醉的耐受性弱于成人, 麻醉死亡率常高于成人。老年人的器官功能已衰退, 其贮备与代偿能力降低, 且并存疾病较多, 故麻醉风险也要高于成年人。 (2) 麻醉因素: (1) 术前准备不足。未全面了解患者病史, 在未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手术, 或术中风险末考虑相应对策。 (2) 麻醉选择不当。包括麻醉方法和药物选择。如对休克病人采用硬膜外麻醉, 气道阻塞者未作气管插管而行全麻等。 (3) 操作疏忽。如臂丛神经阻滞或锁骨下静脉穿刺致气胸或气栓, 气管插管误入食道等。 (4) 实施者自身问题。一些麻醉人员综合水平低, 安全意识差, 存在侥幸心理等。手术过程中病人出现异常, 麻醉师不在岗, 延误抢救时机, 术前没有认真检查麻醉机及其管路, 致使术中出现麻醉机械故障, 错用药物等。 (5) 难以避免的因素。恶性高热, 药物过敏, 心血管意外等。 (3) 手术因素: (1) 环境因素。通风不良, 声音嘈杂、谈论无关问题导致精力心散等。 (2) 缺少监测。手术室内缺少或没有按规定应用血压计、心电图机、脉博氧饱度监测仪等检测仪器导致不能及时发现患者异常并处理。

2 避免风险的措施

2.1 避免麻醉风险发生的措施

据统计, 在麻醉事故中约70%系人为因素和机械故障等所致。其中至少有50%是可以预防的。其措施包括: (1) 加强术前准备。业已证明, 术前准备充分可显著降低死亡率。术前准备的总要求是尽量使病人的异常状态达安全范围。具体要求如下: (1)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 6个月内不施行手术;心力衰竭病人, 最好在心力衰竭控制3~4周后再施行手术。 (2) 有心律失常者, 根据不同原因区别对待, 对偶发室性期前收缩, 一般无需特别处理。 (3) 长期使用低盐饮食和利尿药物、水和电解质失调的病人, 手术前需纠正。 (4) 贫血病人携氧能力差, 手术前可少量多次输血矫正。

2.2 要有责任心

麻醉医生应具备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一切工作以病人安全为出发点。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操作。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2.3 技术水平过关

麻醉医生自身水平和手术是否成功有重要联系, 因此, 手术中的麻醉医生应受过系统的培训并且有一定的经验积累。手术过程中不能擅自离岗, 病重患者可指派2名以上麻醉医生以保障手术顺利进行和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盛卓人.实用临床麻醉学[M].第3版.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428.

[2]谢荣.麻醉学[M].第3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161.

篇9:安全风险演讲稿

【关键词】外汇  信息安全  风险  保障措施

近年来,国家外汇管理局加大了信息化建设步伐,信息系统已基本替代了手工操作用于处理外汇管理日常工作,在外汇监管与服务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外汇业务信息系统的安全正常运行已成为外汇局开展业务开展的前提,任何一个环节的信息系安全管理缺失,都可能给外汇管理工作带来严重的后果。

一、外汇信息系统和数据所面临的风险

信息安全就是保护信息系统或信息网络中的信息资源免受各种类型的威胁、干扰和破坏,即保证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平可否认性。

外汇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在采集、保存和使用等过程中存在诸多安全风险,例如硬盘损坏等物理环境风险,操作系统和网络协议漏洞导致外汇信息数据被非法访问、修改或恶意删除,最终导致外汇信息丧失上述安全特性,从而影响了外汇业务的正常开展。本节仅结合外汇信息系统和数据实际情况,简要介绍外汇信息常见的风险。

(一)电子设备存在软件和硬件故障风险

外汇信息系统在运行过程往往会面临硬件设备发生故障,软件系统出现运行错误的风险,例如服务器电源设备老化、硬盘出现坏道无法读写、软件崩溃、通讯网络故障等问题。上述问题是外汇信息系统实际运维过程中最为常见风险源。

(二)人为操作风险

因人为操作外汇信息系统产生的未授权的数据访问和数据修改、信息错误或虚假信息输入、授权的终端用户滥用、不完整处理等。产生该类风险的原因是用户安全意识淡薄,未授权访问数据造成外汇信息泄漏,数据手工处理导致的错误或虚假信息,未授权用户操作等行为都会造成信息系统安全性风险。实际外汇信息系统运行中,人为事件造成损失的概率远远大于其他威胁造成损失的。

(三)系统风险

一般所用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以及大量的应用软件在组织业务交流的过程中使用,来自这些系统和应用软件的问题和缺陷会对一系列系统造成影响,特别是在多个应用系统互联时,影响会涉及整个组织的多个系统。例如,部分系统具有维护困难、结构不完善、缺乏文档和设计有漏洞等多个隐患,有时就会在系统升级和安装补丁的时候引入较高的风险。

(四)物理环境风险

由于组织缺乏对组织场所的安全保卫,或者缺乏防水、防火、防雷等防护措施,在面临自然灾难时,可能会造成极大的损失。

二、外汇信息安全基本准则和特性

外汇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保障外汇业务系统正常运行的专用的信息系统,近年来在不断加大信息科技方面投入、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得到了有效整合和完善。为有效应对外汇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科技部门应同步提升科技管理制度的完整性和执行力度、管理精细化程度。制定外汇信息系统安全的具体保障措施之前,首先需要我们认清信息安全的基本准则和一些特性:

(一)信息安全短板效应

对信息系统安全所涉及的领域进行安全保护即全面构筑外汇管理信息安全保障工作,重点加强对安全洼地、薄弱环节的安全防护。

(二)信息安全系统化

信息系统安全其实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管理、技术、工程等层面总体考量,全面保障外汇管理局信息系统安全。

(三)信息安全动态化

信息安全保障措施所防范的对象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所以信息系统也应该随着内外部安全形势的变化不断改进。

(四)信息安全常态化

信息安全从时间角度看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只有在信息安全技术方面严格把握重点,综合信息安全体系的可持续构建,才能保障外汇管理局信息系统安全。

(五)系统操作权责明确

信息系统安全的前提是要严格内部授权,划分各岗位职责,如加大内控风险防范和控制。使各系统角色操作者权限形成相互制约的控制机制。

三、外汇信息安全保障应对措施

外汇信息安全工作应以信息系统所面临的安全威胁依据,遵循基本准则,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安全管理制度为我切入点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一)建立系统性的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要包括人员管理、资产管理、数据管理、网络管理、运维管理、应急管理、事后审查等方面内容

(二)建立良好的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从物理环境安全、网络边界安全、设备安全、应用系统安全以及数据安全等方面部署相关的安全防护设备和措施。

(三)定期进行信息安全教育培训

因信息技术行业快速发展,信息安全形势也在不断变化,外汇管理局科技部门可定期对辖内外汇信息系统维护和操作人员进行信息系统安全培训,更新安全知识。为了有效防范未知威胁和隐患,外汇管理局科技部门可对辖内定期开展信息系统安全检查,确保外汇信息系统安全有效运行,保障外汇信息的可控、可用和完整性。

(四)开展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进一步做好系统等保工作

首先对外汇信息系统安全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识别威胁外汇信息系统安全的风险,作为制定、实施安全策略、措施的基础,风险评估同时也是外汇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重要前提与依据。其次确定信息系统安全级别,根据级别的不同,实施对应的保护措施,启动对应级别的安全事件应急响应程序。

(五)运用入侵检测等技术,预防恶意攻击

随着技术发展,当前恶意攻击手段呈现越来越隐蔽的趋势,需要科技部门采用具有预警功能的技术手段来应对,如入侵检测、数据挖掘等技术,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发现当前安全措施的缺陷,及时纠正和预防内外部风险再次发生。

(六)完善监督管理,实施信息安全自查与检查相结合

查找现有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井切实进行整改,建立良性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开展信息安全检查与自查是完善信息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有效方式之一,其中信息安全检查方案的设计是安全检查的核心,科技部门需要根据外汇业务实际情况,将外汇管理局有关要求进行梳理完善,对相应风险点进行总结和归纳,科学设计了信息安全检查方案。

参考文献

[1]林国恩.信息系统安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08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安全风险演讲稿】相关文章:

安全风险提示05-24

患者安全风险04-16

安全风险责任05-16

安全风险评价05-03

风险和安全05-17

油田安全风险05-21

安全风险管控论文05-12

安全风险抵押范文05-23

安全风险管控免费06-22

安全风险管控方案06-22

上一篇:六个方面原因剖析下一篇:苏杰 个人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