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预控管理

2022-06-22

第一篇:安全风险预控管理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制度

1、编制目的

为进一步规范风电场安全管理工作,提高风电场设备安全管理水平,加强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措施,全面体现预防为主的思想,实现对风险的超前控制,以预防事故的发生,结合风电场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等设备的风险预控管理。

3、引用标准

3.1 《电气安全术语》GB/T 4776 3.2 《国家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GB 19517-2004 3.3 《电气设备的安全风险评估和风险降低》GB/T 22696-2008 3.5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国华河北分公司2011版)

4、风险预控管理

风电场应建立并保持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程序,以全面辨识生产系统和作业活动中的各种危险源,明确危险源存在的风险及可能产生的后果,并对危险源进行分级、分类、监测、预警、控制,预防事故的发生。 4.1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

风电场应组织员工对危险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辨识和风险评估,并确保: 4.1.1危险源辨识前要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4.1.2辨识范围覆盖本单位的所有活动及区域;

4.1.3对所有工作任务建立清册并逐一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并对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归档:

4.1.3.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和程序,且与现场实际相符; 4.1.3.2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分级分类; 4.1.3.3危险源辨识时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及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

4.1.3.4采用事故树分析法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

4.1.4工作程序或标准改变、生产工艺发生变化以及工作区域的设备和设施有重大改变时,能及时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 4.1.5发生事故(包括未遂)、出现重大不符合项时能及时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

4.2 风险管理对象提炼、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制定

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分析的基础上,应提炼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对象,并符合下列要求:

4.2.1风险管理对象的提炼要具体、明确,一般应按照人、机、环、管四种风险类型来确定;

4.2.2针对风险管理对象风电场应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措施并形成程序;

4.2.3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应遵从全面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全过程原则; 4.2.4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的要求; 4.2.5风电场应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管理标准和措施进行修订和完善。

4.3 危险源监测

风电场应采取措施对危险源进行监测,以确定其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并确保: 4.3.1危险源监测方法适宜,并在风险管理程序中予以明确; 4.3.2危险源监测设备灵敏、可靠;

4.3.3危险源监测信息传递畅通、及时,相关信息能及时录入管理系统。 4.4 风险预警

风电场应采取措施对危险源产生的风险进行预警,使管理层和责任人能够及时获取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风险预警应:

4.4.1针对不同级别、类别的危险源和不同程度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预警方法; 4.4.2建立完备的信息流通渠道,使预警信息传递畅通、及时。 4.5 风险控制

风电场应建立程序以确保风险管理标准、风险管理措施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贯彻与执行,以实现对风险的控制。并符合:

4.5.1对危险源及其风险的控制遵循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联锁、警示的原则;

4.5.2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标准与措施制定及隐患消除、控制效果评价等环节符合PDCA的运行模式;

4.5.3制定生产作业计划时应以上风险评估报告为依据,充分考虑本计划实施时潜在风险;

4.5.4根据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结果和相关规定,编制《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应急预案》及其它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4.5.5在进行重大以上风险任务时,必须编制专门的安全措施,并明确安全工作程序。

4.6 信息与沟通

风电场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确保员工与相关方能够及时获取风险预控管理信息,并可相互沟通、告知,风电场应确保:

4.6.1员工参与风险预控管理方针和程序的制定、评审;

4.6.2员工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的制定; 4.6.3员工了解谁是现场或当班急救人员;

4.6.4组织员工进行班前、作业前风险评估,并留有记录。 4.7 风险财政管理

风电场应实施风险财政管理,以转移风险、降低风险成本、强化员工风险管理意识,并应:

4.7.1建立《事故费用评估报告》及《风险财政评估报告》,《风险财政评估报告》应包含保险理赔相关分析;

4.7.2对单位事故损失进行分类统计、分析,记录齐全; 4.7.3按照国家规定,对员工进行投保;

4.7.4有风电投保险种的记录和理赔费用的统计和赔付资料。 4.8 工余安全健康管理

风电场应了解和掌握员工工余安全健康状况,对员工工余安全健康进行管理,并应:

4.8.1定期组织员工开展有关工余安全、健康方面的知识培训和宣传、教育活动,在员工业余活动集中区域张贴工余安全健康的宣传资料;

4.8.2组织员工对工余安全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防范措施; 4.8.3鼓励员工汇报工余安全健康事故,并形成制度。

5、保障管理 风电场应从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文化保障等方面建立并保持程序,以保障风电场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和运行。 5.1 组织保障

5.1.1风电场应建立健全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组织机构,以组织、协调、指导、监督风险预控管理工作,组织机构应:

5.1.1.1职责明确、分工合理,负责风险管理全过程; 5.1.1.2由不同层次的有代表性的人员组成。

5.1.2风电场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的最终责任由风电场最高管理者承担。

5.1.3风电场管理层应为实施、控制和改进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资源。

5.2 制度保障

5.2.1风电场应建立健全与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相关的目标、责任、奖惩、举报、投入保障、风险控制、员工行为、文化建设、安全会议、教育培训、技术审批、安全监测、人员操作、设备使用、应急救援、监督检查、考核评审、灾害预防、跟班带班、班组建设、卫生健康、环境保护等管理制度,并确保: 5.2.1.1各项规章制度贯彻到全体员工;

5.2.1.2有相应机构、部门负责上述规章制度的制定、修订、培训、监督检查与考核。

5.2.2风电场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并确保:

5.2.2.1相关活动遵守适时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 5.2.2.2每年至少评价一次本单位对在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的遵守情况,并形成评价报告;

5.2.2.3及时更新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达给员工和其他有关的相关方;

5.2.2.4资料齐全完善,有目录清单。

5.2.3风电场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规范体系文件、记录的管理,保证在体系运行的各个场所、岗位都能得到相关有效的文件、记录,并确保: 5.2.3.1有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文件收发、传达、归档; 5.2.3.2文件收发、归档要有记录,并形成目录清单;

5.2.3.3作废文件有标识,销毁文件有记录,无在用的无效、失效文件;

5.2.3.4与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相关的各种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并可追溯相关的活动;

5.2.3.5记录保存和管理应便于查阅,避免损坏、变质或遗失,并明确记录保存期限。

5.3 安全文化保障

风电场应建立并保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管理程序,以发挥安全文化的导向、激励、凝聚和规范功能。安全文化建设应:

5.3.1明确安全文化内涵、目标、内容、模式、建设流程,并最终形成实施方案; 5.3.2以实现员工自我管理为目标;

5.3.3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贯穿于风电场的各项管理。

6、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

风电场应建立并保持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程序,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识别和梳理,并制订员工岗位规范和控制措施,以实现人员准入、培训、监督全过程的流程管理。 6.1 人员准入管理

风电场应建立并保持员工准入管理标准,人员准入管理标准应: 6.1.1明确岗位设置要求和岗位需求计划;

6.1.2明确员工准入条件(包括员工身体条件、专业技能、文化水平等)。 6.2 人员不安全行为识别与梳理

风电场应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识别出的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梳理,总结分析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规律,为不安全行为控制提供依据。人员不安全行为梳理应:

6.2.1全面、具体、准确、有针对性; 6.2.2按照风险等级进行分类。 6.3 员工岗位规范

在人员不安全行为识别与梳理的基础上,风电场应制订员工岗位规范,岗位规范应:

6.3.1种类齐全;

6.3.2明确各岗位工作任务;

6.3.3规定各岗位所需个人防护用品和工器具; 6.3.4明确各岗位安全管理职责; 6.3.5明确各岗位安全行为标准;

6.3.6确保在完成预定任务存在多工种交叉作业时,必须制定书面安全工作程序。 6.4 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制定

风电场应制定员工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以确保员工岗位规范的有效执行,措施应:

6.4.1结合风电自身的特点和员工不安全行为特征; 6.4.2涵盖影响风电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各类因素; 6.4.3针对不同类型的不安全行为分别制定。 6.5 员工培训教育

风电场应建立员工培训教育机制,以提高员工安全知识、意识和技能,员工培训教育应:

6.5.1明确员工培训与绩效考核的职能部门及人员,并有绩效考核制度; 6.5.2有足够的培训资源(师资、教材、资金、场所、设施等);

6.5.3每年至少对全员进行一次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为主的体系培训。 6.5.4每年末进行一次基于风险管理和事故分析统计的培训需求调查,并形成《培训需求调查报告》;

6.5.5每年末对上培训计划的可行性和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并形成《培训绩效评估报告》;

6.5.6每年末根据上述两个报告,编制下培训计划,并以文件形式下发; 6.5.7明确员工分层和分类培训内容与周期; 6.5.8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针对性的矫正培训; 6.5.9建立员工培训信息档案;

6.5.10每次培训结束,形成单项《培训绩效评估报告》; 6.5.11确保培训机构和师资,有相关资质证书;

6.5.12对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进行考核或考试,并有完整的培训台帐; 6.5.13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前对员工进行培训并有记录; 6.5.14新入矿员工要接受不少于72小时的安全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 6.6 员工行为监督

风电场应建立完善的员工行为监督制度,及时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并应:

6.6.1确定监督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监督、考核人员; 6.6.2明确监督范围、方式、频次;

6.6.3对监督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并制定改进计划。 6.7 员工档案

风电场应建立健全员工档案,全面掌握员工信息,以实现分类管理,并确保: 6.7.1所有在岗员工的档案齐全;

6.7.2每个员工档案的信息内容完整(内容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籍贯、文化程度、身体状况、职业技能等级或职称、参加工作时间、简历、培训情况、违章情况、受奖情况、受处分情况、职务或工种变动情况记录); 6.7.3对档案内容进行分析、评估,明确需重点监控对象。

7、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 7.1 风电机管理

风电场应建立并实施风电机检修、维护管理程序,消除和控制作业中的危险源,且符合下列要求:

7.1.1天气情况应符合检修维护要求;

7.1.2与主控联系确认故障性质及历史档案;

7.1.3检修维护人员身体状况良好,个人防护用品佩戴齐全; 7.1.4检修维护中选用合适的工具;

7.1.5检修维护前对检修部位进行危险评估; 7.1.6确保风电机周围无人或物,防止高空坠物。 7.2 变电站管理

风电场应建立并保持变电站控制程序,确保变电站发生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预控措施,以保障变电站的正常运行,并确保: 7.2.1检修相关规程制度齐全; 7.2.2设备资料齐全;

7.2.3严格规范设备巡视制度;

7.2.4对运行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

8、综合管理

风电场应规范风电场准入、应急与事故、消防、职业健康、环境保护、手工工具、计量器具、登高作业、起重作业、标识标志、施工单位等方面管理,使风电场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覆盖风电场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和全方位。 8.1 风电场准入管理

风电场在可行性研究和设计阶段应进行安全评价,以最大限度地消除或控制危险源、降低风险,风电场设计应:

8.1.1符合国家、行业有关标准、规定和要求; 8.1.2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 8.1.3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规范;

8.1.4确保风电场安全、环保设施严格遵守“三同时”原则; 8.1.5确保施工建设单位具备施工建设资质; 8.1.6保证质量合格,有国家相关部门验收记录。 8.2 应急与事故管理

风电场应制订并保持事故应急控制程序,以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 8.2.1风电场应建立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并应:

8.2.1.1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要求,编制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

8.2.1.2严格按程序对预案进行审批,并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修订;

8.2.1.3确保所有员工都经过《应急预案》及《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培训; 8.2.1.4确保风电场保安体系完备,通讯报警系统有效,所有人员熟悉事故汇报程序;

8.2.1.5至少每年组织一次救灾演习,有演习计划、演习方案及总结报告; 8.2.1.6应按相关规定和要求建立应急救援管理平台。

8.2.1.7每一班组至少任命1名经过培训的专(兼)职安全员,安全员名单要在本单位张贴、公布;

8.2.1.8每年至少有10%的员工接受急救培训; 8.2.1.9所有重点作业场所应配置急救箱,急救箱应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并进行标识; 8.2.1.10急救箱内保存一份《急救用品清单》,有专人定期检查,保证医疗器械、药品的完好齐全;

8.2.1.11有急救箱配置分布图及急救用品明细表; 8.2.1.12有急救用品使用记录,并定期对使用记录进行分析,以查找受伤害原因。 8.2.2风电场应规范事故管理,作好事故汇报、统计和总结工作,事故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8.2.2.1在事故发生后按照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相关规定逐级上报,并做好相关记录;

8.2.2.2事故现场应急处置结束后,应及时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并对现场抢救工作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形成现场抢救工作总结;

8.2.2.3根据事故类别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事故调查结束后,形成《事故追查记录》、《事故调查报告》; 8.2.2.4对所有事故进行统计,建立事故和事件统计数据档案,并及时向员工公布; 8.2.2.5定期对事故进行回顾,以强化风险意识与预控能力。 8.3 消防管理

风电场应建立并保持消防管理控制程序,以提高应对火灾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

8.3.1各风电场应根据实际需要配备消防器材及设施,并应确保:

8.3.1.1依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编制本单位的《灭火器配置标准》,现场配置与标准相符;

8.3.1.2消防器材放置处有反光功能的标志牌,放置位置不得它用;

8.3.1.3消防器材设在明显、便于取用的地点,周围无阻塞;不应设置在潮湿或强腐蚀性以及超出其使用温度范围的地点;

8.3.1.4消火栓的设置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 8.3.1.5有消防设施分布图和消防器材明细表; 8.3.1.6对所有的消防器材进行编号; 8.3.1.7建立了消防设施定期检查制度;

8.3.1.8灭火器按规定周期经专业部门检验、维护; 8.3.1.9消防设施维护、检验期间需配备相应替换器材; 8.3.1.10有《消防设施维护和保养制度》;

8.3.1.11建筑物公共场所安全出口、消防通道等始终保持畅通。 8.3.2风电场应定期组织进行消防演练,并应: 8.3.2.1制定《消防演习计划》,并按计划实施; 8.3.2.2有义务消防组织,消防队员名单要张贴公布;

8.3.2.3所有专兼职消防队员都按《消防管理条理》规定进行培训和训练。 8.3.3风电场应定期向员工宣传消防知识,并应: 8.3.3.1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消防安全宣传; 8.3.3.2定期对员工进行消防知识培训;

8.3.3.3确保消防急救电话和消防队员联系方式向全体员工公示。 8.4 职业健康管理

风电场应建立并保持员工职业健康控制程序,及时识别和控制职业健康方面的有害因素,保障员工职业健康。

8.4.1风电场应为员工创造安全、健康的作业环境,并应确保: 8.4.1.1作业人员周围环境(温度、噪声、尘埃等)满足健康要求; 8.4.1.2各作业环境及餐饮、运动等公共场所卫生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8.4.1.3员工个体防护及各作业场所健康安全防护设施齐全有效,提示标志醒目; 8.4.2风电场应建立员工健康检查监护制度,及时掌握员工安全健康状况,做好员工职业病预防工作,并应:

8.4.2.1对在岗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和健康监护符合国家或行业规定;

8.4.2.2有符合《职业病防治法》的职业病防治计划,并按计划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

8.4.2.3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体检,并建立《员工健康档案》;

8.4.2.4每次体检结束后,对员工提供预防疾病和职业病的医学建议;

8.4.2.5对发现患有职业病的员工,立即通知并提供治疗及康复条件并妥善安置; 8.4.2.6员工上岗、转岗、离岗前,进行健康检查; 8.4.2.7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宣传、培训。 8.5 环境保护管理

风电场应建立并保持环境管理程序,及时识别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预防环境破坏和污染事故,保持风电场环境良好。环境保护应:

8.5.1制订完备的环境综合治理计划和目标,有专门机构检查;

8.5.2规范风电场废油脂的回收管理,设置防止油脂泄漏和废油回收的设施或装置,并对废弃油品进行标识;

8.5.3确保风电场噪声防护完善,对作业场所噪声进行监测,噪音超标地点应有降噪措施;

8.6 登高作业管理

风电场应建立登高作业管理制度,并符合下列要求: 8.6.1登高或高空作业防护设施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 8.6.2高空作业人员经过培训,并持证上岗。 8.7 标识标志管理

风电场应建立并保持标识标志管理程序,以规范标识标志的使用、设置、检查与维护。标识标志的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8.7.1对全体员工培训标识标志的含义,并建立标识标志公示牌板; 8.7.2工作和作业场所标识标志的设置应便于作业人员观看; 8.7.3消防器材和急救设施存放点有明显的指示标志; 8.8 施工单位管理

8.8.1风电场应对施工单位进行管理,规范施工单位准入,预防施工单位生产事故,并应:

8.8.1.1制订施工单位管理制度和办法;

8.8.1.2在选择和确定施工单位时,须确认其符合安全健康管理要求,具备相关施工资质;

8.8.1.3要求施工单位对可能发生的赔偿责任进行投保,并实行风险抵押; 8.8.1.4在承包合同中明确安全健康管理方面的条款;

8.8.1.5确保施工单位有安全管理负责人,并具有相应的资质;

8.8.1.6确保施工单位有内部安全健康管理制度,并有针对具体项目的作业规程; 8.8.1.7保证开工前所有施工人员接受安全健康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8.8.1.8每年至少对施工单位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8.8.2风电场应对施工单位现场施工进行安全监督和管理,并应:

8.8.2.1对施工单位进场人员、材料、施工机具、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审查; 8.8.2.2确保现场有具备安全资质的管理人员跟班作业; 8.8.2.3定期、不定期对施工单位施工现场进行检查;

8.8.2.4确保施工单位每班召开班前会,组织员工进行班前、作业前风险评估。

9、检查、审核与评审 9.1 检查

9.1.1风电场应制定反映全面风险预控管理绩效的考核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应: 9.1.1.1涵盖并满足本规范的要求; 9.1.1.2结合风电自身特点;

9.1.1.3符合促进风险预控管理的方针和目标的实现;

9.1.2风电场应定期或不定期对照评价标准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应: 9.1.2.1系统、全面;

9.1.2.2重点关注可能产生不可承受风险的危险源; 9.1.2.3记录真实、准确、可追溯;

9.1.3风电场应对检查发现的不符合项: 9.1.3.1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9.1.3.2按照不符合的处理程序予以纠正;

9.1.3.3重新审核或制定相应防范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9.2 审核

风电场应制定并保持体系审核程序,定期开展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审核。以审核实施情况与体系的符合性,评价是否能有效满足风电场的方针和目标。体系审核应:

9.2.1覆盖体系范围内的所有运行活动; 9.2.2由能够胜任审核工作的人员进行;

9.2.3对审核结果进行记录,并定期向管理者报告,管理者应对审核结果进行评审,必要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

9.2.4及时将审核结果反馈给所有相关方,以便采取纠正措施;

9.2.5对已批准的纠正措施制定行动计划,并作出跟踪监测安排,以确保各项建议的有效落实。

9.2.6如果可能,审核应由与所审核活动无直接责任的人员进行。 9.3 管理评审

风电场应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对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应:

9.3.1确保收集到必要的信息以供管理者进行评价;

9.3.2根据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审核的结果,环境的变化和对持续改进的承诺,指出可能需要修改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方针、目标和其它要素; 9.3.3评审结果应予公布,并应跟踪监测其改进情况; 9.3.4将评审结果形成文件。

10、附则

第二篇: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

风险预控管理办公室在集团领导的要求下,重点了解各煤矿单位体系建设的进度和开展情况,坚持日常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相结合,对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及纠偏,探讨体系建设的方法和步骤,同时与各单位体系建设人员进行交流,对体系建设滞后单位进行督促。通过不断查找体系建设中存在问题,推广好的经验、方法,采用示范带动的作用,积极稳妥地推进体系建设工作有序开展。风险预控管理办公室通过对试点单位和其他单位的督导和探讨,现将在督导和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建议和要求归纳如下,以便体系建设单位汲取和借鉴:

一.矿级领导和中层领导对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1)矿级领导没有经过培训和学习,对体系建设作用和用途不理解,不知道体系建设的目的和意义,对此工作开展不积极;

(2)中层领导没有经过培训和学习,不知道体系建设的基本知识,想开展但不知道从何入手,更不能指导职工;

(3)有等待、观望、临时思想,认为是搞形式主义,可有可无,应付对待等;

(4)战线领导不重视,没有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所分管战线体系建设工作的情况不知也不过问,给体系建设带来消极负面影响。

二.三级培训没有落实;无培训计划,无培训效果考核;矿级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没有经过培训和学习,有的培训不到位,笼统培训无针对性,干部不理解,职工不清楚,工作无法开展。体系建设期间应让职工知道的:

(1)什么是危险源?什么是隐患?二者的区别是什么?

(2)什么是危险源辨识?什么是隐患排查?

(3)怎样去辨识危险源,从哪些方面去辨识危险源? (4)危险源的风险怎样准确描述? (5)危险源的风险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6)科队级领导及风险小组人员还应掌握危险源分类、整理、补充、完善;以及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的作用和意义,并能指导本单位职工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

三.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范围确定不准,前期准备不充分,基础工作调查统计不认真,缺失相关单元及元素;

(1)单元划分要全面、准确,战线(专业)、区队(劳动组织)、班组(工作空间);

(2)工作场所、活动区域(包括井上和井下); (3)所辖设备、设施、材料物质、工具及器具; (4)工艺流程、职业健康、环境因素、危险场所; (5)工作任务及工序; (6)岗位、工种、所有员工;

(7)对矿井还有生产系统、生产工艺流程等。

四.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不结合基础调查统计进行,随心所欲,危险源辨识五化把门;

(1)全员危险源辨识没有结合员工自己的岗位、工种、工作及工序、操作的设备、使用的工具、材料和所处的环境;

(2)没有结合“人、机、环、管”四个方面; (3)没有考虑“三种时态”和“三种状态”; (4)没有考虑危险源辨识的全面性和时效性;

(5)没有统计本单位及其他相关的事故案例,无法从事故中吸取教训和找出导致事故的危险源;

(6)没有全员参与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而是以班组或找几个人在一起商议填卡;

(7)班组、区队汇总时,缺失内容没有得到补充和完善。 五.区队干部及职工对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工作,有应付差事的思想,不管全面与否,准确与否,交了完事,不能保证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准确及全面;

(1)干部职工没有学明白,不明白怎么做(也是培训问题); (2)危险源辨识不认真,填辨识卡应付3—5条; (3)没有让职工有充分时间去讨论和探讨,没有充分去认真思考;

(4)危险源辨识卡填的是隐患而非危险源;

(5)危险源辨识卡填写相互抄袭,一人填完全组抄,没有真实反映职工对岗位及过程中的危险源的认识,交完就忘;

(6)个别管理人员让技术员或职工代填,给职工造成不良影响,导致该单位工作被动、滞后。

六.基础调查统计中,概念模糊、张冠李戴、相互交叉、条理不清;

(1)工作任务中划分的工序与工作任务不对应; (2)一项工作任务的工序划分顺序颠倒;

(3)条理不清,让你看不明白那道工序与哪项工作任务相对应,像记流水账式的。

七.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概念模糊,交叉使用;

(1)措施中有标准,标准中有措施;(管理标准是一种标尺,是把管理对象管到什么程度,就可以消除或控制危险源的风险的最低要求;管理措施是指达到管理标准的具体方法、手段。)

(2)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没有对应管理对象;

(3)管理对象不同,但出现管理标准和管理对象却一样。 八.矿未制定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考核奖惩机制,不能调动全矿干部职工对体系建设的积极性和重视,好坏一个样,工作无法开展;

(1)预控办的同志督办不力,不及时下基层去区队督导和指导,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和纠正,使基层做无用功,而影响进度;

(2)矿级对区、队、科室及相关人员的没有考核和责任追究; (3)区队、科室对职工没有考核及追究。

(4)风险预控办公室人员的职责和工作任务不清。

九.不结合本单位实际,比葫芦画瓢抄袭神华宁煤资料,一味追求进度,而忽视基础工作和实际效果,最后形成“两张皮”,无法向职工贯彻和实施,写非所干。

十.注重了井下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而忽视了地面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工作;

(1)地面办公场所、工厂、材料库; (2)交通运输;

(3)两堂一舍,地面环境;

(4)地面灌浆站及偏远地点,特别是人员不常去,而人员又少,易被忽略的地方和工作;

(5)地面供电、通讯线路,高空作业及悬空设施等。 十一.忽视了员工档案建立的全面性; (1)所有在岗员工档案不齐全; (2)档案信息不完整,缺内容;

(3)没对档案分析,未确定重点管控对象; (4)没有档案管理保密制度,员工信息外泄。

十二.文件、资料汇编(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安全条例、规范等)方面;

(1)没有层次、主次不分;

(2)胡乱收集,有用没用,适合不适合的都收集; (3)不适合企业安全生产的需要,应保留有用的。 十三.与其他试点单位沟通交流少,没有汲取先进工作方法

和经验,只闭门工作,多走了弯路,影响了进度和质量;

(1)矿与矿之间缺乏交流和相互学习;(安全矿长不带队去学习交流,效果欠佳)

(2)矿内部战线之间,队与队之间缺乏交流和相互学习;战线领导未组织战线专业会议,没督促体系建设工作;

(3)不能自以为是,要知山外有山;

(4)交流沟通前,要自查不足和差距,带着问题去交流、学习,才能提高,然后全面了解。

十四.战线对所辖区、队体系建设不指导,放任行事,对专业内容、基层上报资料审核不认真;

(1)汇总不认真,不细致,没有分类、分级、归类; (2)汇总后没有按程序去进行补充、完善和纠错; (3)没有组织战线、区队两级风险小组成员审核,而是由内审员一人完成;

要求:各专业战线是初稿、审稿的完成者,也是最终定稿完成者,并由战线领导、参与人员签字,对终审稿负责。

十五.可试点先行,重点带动,完善体系,全面运行;有的单位人多、面广、战线长,基层单位多,可找出试点单位先行,探索经验,掌握方法,正确引导,其他单位跟进;但存在后续单位多,工作量大,体系建设任务后翘;但是,只要试点单位做好,后续单位少走弯路,也会迎头赶上;“时间服从质量”,但不是无限期推后,各单位应制定详细、切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实施方案

和计划安排,并有科学的考核,认真落实,稳步推进。

十六.理清各部门职责,做到“干什么写什么”,“写你要干的,干你所写的”;

(1)危险源辨识目的是让每个职工真正了解自己的岗位有多少危险源,每个危险源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是什么,并熟记,变不知为先知;

(2)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最终达到所有危险源是可控的,采取措施、达到标准,杜绝危险源处于失控状态,以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3)避免单位部门之间管理交叉,任务重叠,考核重复,政出多门,文件打架等。

十七.“时间服从质量”,但不是没有时间要求;

(1)各单位(含基层区队)要根据自己的计划,逐月、逐周去落实,结合实际开展工作;

(2)按照省政府、集团公司的要求,按时间节点抓落实; (3)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遵循:边培训,边创建,边运行,边完善;

(4)省政府、集团公司将按照要求进行考核,奖惩兑现。 十八.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的重点应放在: (1)全员分层次(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有针对性培训;

(2)全员参与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尽可能力求全面、完

善、准确、术语标准;

(3)风险管理对象提取,风险管理标准和风险管理措施的制定和执行;

(4)员工的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

(5)其他资料的收集、整理、汇编逐步进行,逐步完善。 十九.省政府、集团公司要求所有工业企业全面建立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时间是2015年以前。这就要求集团公司所有单位必须全面开展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不是可建不可建的问题,而是必须建成体系、结合本单位实际去建体系并常态运行。

二十.基本知识:

@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

@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它实质是有危险的、不安全的、有缺陷的“状态”。

@危险源辨识:是认识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风险:指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或:危险源可能导致的损失、伤害或其他不利影响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风险评估:指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

@风险预控:指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预先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风险的过程。(分为:事先控制措施、接触控制措施、事后控制措施)。

@不安全行为:指可能产生风险或导致事故发生的行为。 (3)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特点:

@以风险预控为核心;(按风险预控管理流程,顺序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对象确定、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制定、危险源监测、风险预警和控制);

@以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为重点; @以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为基础; @以PDCA循环方法为运行模式;

@依靠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推动体系有效运行。

领导重视,培训全面;思路清晰,方案可行;方法适宜,试点先行;切合实际,按标实施;保障有力,全面推进;体系建设,按期完成;抓手选准,考评到位;反复贯标,注重实效;全员学习,素质提高;落实现场,安全可靠。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办公室

张永灿

13903750788

2014年2月28日

第三篇:316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梯子的制作及安装应符合《移动式轻金属折梯安全标准》 、《固定式钢斜梯安全技术条件》 、《固定式钢直梯安全技术条件》的要求 行人台阶的设计和施工符合《行人台阶设计要求》规定 爬梯有编号,并有《爬梯使用管理台账》 有登高或高空作业检查制度,并有检查记录

固定梯至少每月检查一次,移动式爬梯 、脚手架除使用前要检查外,至少每旬检查一次

高空作业人员经过培训,并持证上岗 起重作业

新购或维修的所有起吊机具均经检验,并有出厂合格证 所有起吊机具均需编号,建党登记,明确管理单位和职责 起重机械需按国家相关规定定期检验 所有起吊机具上均标明了最大起重载荷 安全闩有效 、可靠 有《起重设备操作规程》

定期对起重设备及吊具按《起重机具和吊具完好标准》进行检查,并有记录 高空起重作业时,安全通道畅通,无非作业人员进入现场 固定起重作业场所张贴了起重指挥手势示意图 爆破管理(6个元素) 爆炸材料库

永久性地面爆炸材料库建筑结构及各种防护措施,总库区的内外部安全距离等,必须符合《民用爆破器材工程设计安全规范》(GB 50089—2007)、《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66号)、《爆破安全规程》)(GB 6722--2003)和《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库房外必须有防静电、防雷装置和消防器材 地面临时性爆炸材料库周围,必须设围墙或铁刺网距库房的距离不应小于5m。地面临时性爆炸材料库的内外部安全距离、照明、防火和防雷电措施、管理制度与永久性地面爆炸材料库相同

井下爆炸材料库应采用硐室式会壁槽式,其布置、库内硐室设置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三百零

三、三百零四条,照明符合第三百零八条规定。必须砌碹或用非金属不燃性材料支护,不得渗漏水,并应采取防潮措施。爆炸材料库出口两旁的巷道,必须砌碹或用不燃性材料支护,支护长度不得小于5m。库房必须备有足够数量的消防器材 317页

井下爆破材料库必须高于外部巷道的地面,库房和通道应设置水沟

开凿平硐或利用旧平硐作为爆炸材料库时,必须符合《每款安全规程》第二百九十七条规定,必须有发放爆炸材料的专用套间或单独房间

每个爆炸材料库必须有2个出口,一个出口供发放爆炸材料及行人,出口的一端必须装有能自动关闭的抗冲击波活门;另一个出口布置在爆炸材料库回风侧,可铺设轨道运送爆炸材料,该出口与库房连接处必须装有1道抗冲击波密闭门 警示牌设置位置明显,库区警示牌内容应有防火 、禁止烟火等标志;库房警示牌的内容应有危险等级、最大库存、危险品种名称等 爆炸材料贮存

发爆器必须有合格证和煤矿安全标志证书,统一管理 、统一发放。爆炸材料三证(生产许可证、合格证、煤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必须齐全

爆破材料和爆破设备由物资供应部门购置,入矿检验由供应 、安监 、保安和矿生产管理等部门共同检验

各种爆炸材料的每一品种都应专库储存;受条件限制时,可按国家的有关同库储存规定储存。存放爆炸材料的木架每格只准放1层爆炸材料箱。井下爆炸材料库的炸药和电雷管必须分开储存

地面爆炸材料库储存爆炸材料的总库量:炸药不得超过75t,雷管不得超过25万发。单个库房的炸药最大容量不得超过25t。地面爆炸材料库储存各种爆炸材料的数量,还不得超过由该库所供应的矿井3个月的计划需要量

井下爆炸材料库的最大储存量,不得超过该矿井3天的炸药需要量的10天的电雷管需要量

井上 、下接触爆炸材料的人员必须穿棉布或其他抗静电衣服,不准穿带静电的化纤衣服 爆炸材料运输

电雷管和炸药必须分装运送

不在交接班时间内或人员出入井集中时段运送爆炸材料

爆炸材料的井下(包括井筒)运输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三百一是

一、三百一十

二、三百一十

三、三百一十四条的相关规定 运输爆炸材料要严格按规定路线和时间行驶 爆破技术要求 318页

爆破作业必须编制爆破作业说明书,其内容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井下爆破作业安全规程》要求,爆破工必须依照说明书进行爆破作业。特殊情况下爆破作业,必须严格执行经矿技术负责人批准的专项措施

井下爆破作业,必须使用煤矿许用炸药和煤矿许用电雷管。其选用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第三百二

十、三百二十一条规定

在有瓦斯或煤尘爆炸危险的采掘工作面,应采用毫秒爆破。在掘进工作面应全断面一次起爆,不能全断面一次起爆的,必须采取安全措施;在采煤工作面,可分组装药,但一组装药必须一次起爆

突出矿井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爆破必须执行停送电制度 爆破作业 爆破作业必须

第四篇: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题库

体系术语

1、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为基础以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通过针对性在管控标准和措施,达到“人、机、环、管”在最佳匹配,从而达到安全生产。

2、危险源:危险源被定义为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者状态。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人、机、环不良后果的根源和状态。

3、危险源辨识:是认识危险源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4、风险:是指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5、风险评估:是指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这个过程中要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造成在损失程度进行估计和衡量。

6、风险预控:是指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预先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风险的过程。风险预控的措施都是在危险源正式暴露之前制定并开始执行的措施。风险预控措施按照应用阶段划分为事先预控措施、接触控制措施和事后控制措施。

7、不安全行为:泛指可能产生风险或导致事故发生的行为。不安全行为一般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是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员行为,而广义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一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员直接和间接行为,在《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不安全行为指的是广义的不安全行为。如:

1 煤矿从业人员“三违”行为。

9、煤矿安全管理的内涵:是有风险识别、评估、控制等环节组成。其中风险识别和评估是风险的基础,风险控制是风险管理在关键和目的。

10、煤矿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是煤矿八大事故风险(即瓦斯、水、火、顶板、机电、运输、放炮及其其他事故风险)分析这些事故存在和可能发生的原因是风险识别在重点工作,这个工作就是通常的煤矿危险源在辨识。

11、危险源在种类:危险源可分为物理性危险源和有害因素、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心理及生理性危险源和有害因素、行为性危险源和有害因素、其它危险和有害因素六种。

12、危险源和隐患的区别:所有隐患都属于危险源,但所有危险源未必都是隐患。

13、事故:造成死亡、疾病、伤害、设备损坏或其它损失的意外情况。

14、事故的因果性:因果性,指某一现象作为另一现象发生的依据的两种现象之关联性。事故是相互联系的诸原因的结果。

15、事故的随机性:随机性是指事故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随机事件。

16、事故的潜在性:潜在性是指人们在生产活动中所经过的事件和空间,不安全的因素是潜在的,条件成熟时在特有的时间场所就会显现为事故。

17、风险、危险源、事故之间的相互关系:危险源是风险后

2 果产生的根本原因,危险源的存在导致风险的存在,危险源的潜在性导致风险的不确定性和潜在性。而造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风险的实际发生,即潜在的风险变成了实际的事故,风险的不确定性又导致了事故的随机性和潜在性。

18、危险源辨识:认识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19、危险源特性:危险源可以是定量或定性的,也可以事固有的或被赋予的。

20、确定危险源的特性:即对所识别的危险源进行分析并确定其特点。

体系概述

21、AQ/T1993-2011《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包含8个部分、46个要素和若干具体指标。

分别是:总体要求;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总体方针; 风险预控管理(

1、危险源辨识

2、风险评估

3、风险管理对象、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4、危险源检测

5、风险预控

6、风险控制

7、信息与沟通);

保障管理(

1、组织保障

2、制度保障

3、技术保障

4、资金保障

5、安全文化保障)

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

1、员工准入管理

2、员工不安全行为分类

3、员工岗位规范

4、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

5、员工培训教育

6、员工行为监督

7、员工档案)

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

1、通风管理

2、瓦斯管理

3、防突管理

4、防尘管理

5、防灭火管理

6、通风安全监控管理

7、采掘

3 管理

8、爆破管理

9、地测管理

10、防治水管理

11、供用电管理

12、运输提升管理

13、压气、运输、和压力容器管理

10、其他要求)

综合管理(

1、煤矿准入管理

2、应急与事故管理

3、消防管理

4、职业健康管理

5、手工工具管理

6、登高作业管理

7、起重作业管理

8、标识标志管理

9、承包商管理

10、工余安全健康管理、)

检查、审核说评审(

1、检查、

2、审核

3、管理评审)

22、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核心是风险预控管理,即按照风险预控管理流程,顺序开展煤矿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对象确定、管理标准、管理措施制定、危险源检测、风险预警和控制工作。

23、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文件通常包括安全方针及其目标、管理手册、书面程序、作业指导书、表式、规范、指南、外来文件和记录等。

24、危险源辨识时,考虑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及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事态;

25、管理手册正文编写应注意下列事项:

1、能在管理手册中说清楚有的,尽量在管理手册中叙述清楚。

2、要求制定程序的要素,可在管理手册中描述程序,也可以简要描述,细节内容详见相应在程序文件。

3、按体系要求写,尽可能符合实际操作情况。

4、引用文件应提供文件查询在途径。

26、风险控制管理是指组织通过识别、衡量、分析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有效控制风险,用最经济合理在方法来综合处理风险,

4 以实现最佳安全生产保障在科学管理方法。

27、危险源辨识的风险评估是事故预防、安全评价、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应急预案编制和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在基础。

28、常用在危险源辨识方法可分为经验对照分析的系统、安全分析两大类。

29、经验对照分析:是一种通过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在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肯判断能力直观的评价对象危险性肯危害性在方法。

30、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系统,没有事故经验在新开发系统。为能够使危险源辨识肯风险分析更加系统,危险危害事件及其产生在原因识别更加全面,需要应用一些科学在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来帮助分析。

31、风险评估在目的:是对煤矿所有风险管理对象进行风险等级划分,从而确定风险管理的重点区域和项目,是为风险管理确定目标的全过程。

32、风险评价可以采用定性、定量和半定量的评价方法。

33、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标准是指导煤矿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工作在规范性文件,明确危险源辨识肯风险评估工作职责、职责、程序方法要求。

34、建立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目的是:进一步增强安全责任,强化安全生产管理职责,通过开展持续、全面、全过程、全员参与和闭环式安全管理活动,以风险预控为核心,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做到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使企业的安全管理由经验管理提升为风险管理,提前发现和消除

5 引发事故的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杜绝各类事故发生,实现矿井本质安全。

35、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危险源辨识、分类、监测、风险评估和风险预警,危险源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制定,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内部审核体系建设,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内部审核体系建设、风险预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三评价一评定制度,安全隐患闭环管理制度等。

36、建立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标准是指导煤矿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工作在规范性文件,明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工作在职责、程序、方法要求。其内容包括

1、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与回顾的时间和周期;

2、危险源辨识肯风险评估的职责和流程要求;

3、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方法在要求

4、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应用在要求;

5、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策划在要求

6、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应用在要求

7、危险源辨识肯风险评估监测和更新在要求。

37、不安全状态是指存在于现场在任何不安全或者不符合标准在条件,主要是物在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条件。具体包括:

1、保护或屏障不充分

2、个人防护装臵补充分或不恰当

3、有缺陷在设备、工具或材料

4、通道或者工作场所拥堵或者区域受限

5、报警系统失效或者报警信号不充分

6、工作场所存在火灾或者爆炸危险

7、文明生产差

8、暴露于噪声

9、暴露于辐射;

10、在温度极限下

11、照明过度或不足

12、通风不当

13、缺乏标识标记等。

6

38、不安全行为是指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或者不符合标准的操作.它包括:1.未经授权擅自操作设备2.无视警告3.不采取任何的安全措施,如:无防护措施4.在不安全的速度下操作5.不使用或者不正确使用安全装备6.擅自挪动或者转移现场的健康和安全设施7.使用有缺陷的设备和工具8.进行不正确的装载9 .进行不正确和布臵10. 使用不正确的提升方法11.在不正确的位臵上工作12.维修运行中的设备13.工作中玩闹14. 在麻药药物 酒精 的影响下工作等。

39、危险源监测是通过管理和技术手段检查、测量危险存在状态及其变化在过程。

40、风险预警是通过一定在方式对暴露的风险进行警示。煤矿应对危险源风险在严重程度设臵预警级别,建立风险预警管理机制,明确风险预警方式、风险预警信息沟通渠道,并根据监测和统计分析结果对风险实施预警,及时将风险预警信息传递到管理层、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以便及时暴露生产运营过程中在风险,并对其实施有限控制。

21、危险源监测包括对危险源在状态监测和风险控制过程监测,危险源状态监测关注其是否处于安全或受控状态,按照监测形式分为实时监测,周期监测、动态监测。

体系运行保障

42、为了保证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顺利实施,确保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安全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制定,以及危

7 险源监测、预警和控制等各项工作得到有效执行,必须建议一套行之有效的配套保证机制。体系运行保障规定了如下保障要求:(1)组织保障;(2)制度保障;(3)资金保障;(4)技术保障;(5)安全文化。

43、制度保障从制度建设、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控制、文件和记录的控制等3个方面规定了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制度保障管理的要求。

44、为实现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煤矿需要成立一个全面领导和负责安全管理工作的安全生产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安全生产委员会属于煤矿的附加组织机构形式。

45、煤矿要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责任制,规定煤矿各级单位和人员的安全责任。横向到边是指:建立各部门和区队的安全责任,纵向到底指:建立从矿长到基层最后一线员工的安全责任制。

46、安全生产委员会是煤矿安全管理的最高权力机构,其主要职责是确定煤矿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审核和批准重大安全技术项目,研究和落实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运行所必须的资源,任命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中关键安全岗位人员,并组织安全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

47、为规范煤矿安全技术管理,标准要求建立和保持《煤矿安全技术控制程序》,以规范煤矿设计、设施设备配备、工作场所环境保持等技术管理,鼓励优先采用国际和国内同行业先进技术标准和方法。

48、安全资金是安全管理的重要资源。为保证安全资金管理,

8 标准要求煤矿建立和保持《安全投入资金控制程序》,规范安全资金提取、账户管理、支出和监督工作。

49、煤矿安全文化是在煤矿居主导地位并为绝大部分员工所接受的安全生产价值观、安全生产信念、安全生产行为准则及具有特色的安全生产行为方式与安全生产物质表现的总成。

50、对任何类型生产企业的安全工作而言,技术是基础,管理是保障,文化是根本。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发挥文化非制度约束力作用,对保证煤矿安全生产意义重大。标准要求煤矿应建立和保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控制程序》,以规定文件建设目标、任务、管理方案、建设活动,以及文化评价等活动的要求。

51、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目标应包括以下方面:(1)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形成一个“我想安全,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良好氛围和“不能违章、不敢违章、不想违章”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机制;(2)促进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提高煤矿全体员工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3)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创造一种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协调的人、机、环境关系。

52、煤矿安全文化结构和模式。煤矿安全文化建设以观念文化、管理与法制文化、行为文化和物态文化等组成的安全文化形态体系为核心,构建安全文化建设结构和模式。

不安全行为控制

53、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内外

9 煤矿事故统计资源分析表明,绝大多数的安全事故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所以强化人员的不安全行为管理,对于煤矿实现安全生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54、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对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从不同方面提出了要求,包括:员工准入管理、不安全行为分类、岗位规范、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培训教育、行为监督、员工档案。

55、煤矿建立并保持员工准入管理标准,员工准入管理标准应:1)明确岗位设臵要求和岗位需求计划.2)明确员工准入条件(包括员工身体条件、专业技能、文化水平等).

56、煤矿应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识别出的员工不安全行为进行分类,总结分析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规律,为不安全行为控制提供依据.员工不安全行为分类应具体有针对性,按照风险等级进行. 57.煤矿应制定员工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以确保员工岗位规范的有效执行,措施应:1)结合煤矿自身的特点和员工不安全行为特征.2)涵盖影响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各类因素.3)针对不同类型的不安全行为分别制定。

58、导致员工发生不安全行为的直接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工作因素,指煤矿某项特定任务自身成为导致人员不安全行为的致因,如人工临时支护作业、支护人员必须进行非支护区;另一类是个人因素,由于个人身体条件、身体压力、精神条件、精神压力、个人意识、知识和技能等因素导致的不安全行为.

59、在员工不安全行为识别与梳理得基础上,煤矿应制定员工岗位规范,岗位规范应:1)种类齐全2)明确各岗位工作任务3)规定

10 各岗位所需个人防护用品和工器具4)明确各岗位安全管理职责5)明确各岗位安全行为标准. 60、煤矿应建立员工培训教育机制,以提高员工安全知识、意识和技能,员工培训教育应做到:(1)、明确员工培训与绩效考核的职能部门及人员,并有绩效考核制度(2)、有足够的培训资源(3)、每年至少对全员进行一次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为主的体系培训(4)、每年末进行一次基于风险管理和事故分析统计的培训需求调查报告(5)每年末对上年度培训计划的可行性和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并形成年度培训绩效评估报告(6)每年末根据上述两个报告,编制下年度培训计划,并以文件形式下发(7)明确员工分层和分类培训内容和周期(8)对员工不安全行为进行针对性的矫正培训(9)建立员工培训信息档案(10)每次培训结束,形成单项培训绩效评估报告(11)确保培训机构和师资,有相关资质证书(12)对参加培训的员工应进行考核或考试,并有完整的培训台账(13)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前对员工进行培训并有记录

61、煤矿应建立完善的员工行为监督制度,及时对员工不安全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并应:1)确定监督机构,配备相应管理、监督、考核人员.2)明确监督范围、方式、频次.3)对监督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并执行改进计划. 6

2、煤矿应建立健全员工档案,全面掌握员工信息,以实现分类管理,并确保:1)所有在岗员工的档案齐全2)每个员工档案的信息内容完整3)对档案内容进行分析、评估,明确需重点监控对象

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

11 6

3、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中将煤矿生产系统划分为14个管理要素,即:通风管理、瓦斯管理、防突管理、防尘管理、防灭火管理,通风安全监控管理,采掘管理、爆破管理、地测管理、防治水管理、供用电管理、运输提升管理以及压气、输送和压力容器管理及其其他要求。

64、通风网络的主要管理对象包括:进风井、主进风大巷、采区进风巷、工作面进风巷、工作面、工作面回风巷、采区回风巷、矿井总回风巷、回风井等。

65、通风网络的潜在风险包括无独立的通风系统、串联通风、循环风、风速超标等。

66、通风设施主要管理对象包括防爆门、风门、风桥、风障、风窗、密闭、侧风站等。

67、通风系统管理的主要管理对象包括:机构设臵、管理制度、通风系统设计、通风运行控制、空气质量和通风阻力监测、检测人员和装臵管理、通风系统变更控制、反风演习、应急管理等。

68、通风系统管理的潜在风险包括: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通风系统设计不合理、反风演习不符合要求、通风系统运行和变更控制不到位、仪器仪表没有定期标校、人员操作技能不高等。

69、瓦斯现场管理的主要管理对象包括管理工作人员、检查标准、仪器仪表、抽采系统、抽采队伍、排放设施和设备、治理和应急措施等。

70、瓦斯现场管理的潜在风险包括瓦斯检查员未按照规定检

12 查、仪器仪表不完好、排放设备效能达不到要求、检查标准不完善、措施执行不到位、瓦斯抽采系统设计不合理、设施管理不到位、抽采队伍业务素质不高、管理水平低等。

71、防突管理的主要管理对象包括机构与岗位责任制、防突设计、安全防护、防突队伍建设与培训教育等。

72、防突管理的潜在风险包括设计缺陷、安全防护不足、人员防突意识薄弱、防突措施执行不到位等。

73、防尘管理的主要管理对象包括防尘设施、防尘措施、个体防护、职业危害教育。

74、防尘管理的潜在风险包括防尘供水系统不完善、防尘措施执行不到位、个体防护配备或使用不到位等。

75、防灭火管理的主要对象包括机电设备、电缆可燃材料、明火作业、开采设计、通风管理、残煤浮煤、采空区、火区、防灭火系统等。

76、防灭火管理的潜在风险包括明火、煤炭自然、防灭火系统不完善、防灭火措施执行不到位等。

77、通风安全监控管理主要管理对象包括检测设备、控制系统、系统管理人员等。

78、通风安全监控管理的潜在风险包括传感器失效、传感器布设不合理、传输系统故障、主机系统故障等。

79、采掘管理的主要管理对象包括采掘设计、作业规程及安全技术措施、采掘连续及施工组织作业人员、采掘工作面支护、采空区矿压等。

80、采掘管理的潜在风险包括采掘设计不符合规程规范要

13 求、采掘连续不合理、采掘关系脱节、巷道失修变形、作业规程及安全技术措施不完善、作业和措施贯彻不到位、违章作业、冒顶片帮、冲击抵押、采空区悬顶等。

81、爆破管理的主要管理对象包括爆破管理制度、作业规程、(含爆破作业说明书)、爆破材料运输、爆破作业人员、炸药库、炸药雷管箱、爆破线、起爆器等。

82、爆破管理的潜在风险包括爆破管理制度的制定不完善、作业规程可操作性差、炸药库和炸药雷管箱质量不符合《煤矿井下爆破作业安全规程》的要求,爆破材料运输不符合规定、爆破线破损、起爆器不完好以及爆破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作业技能不高等。

83、地测管理的主要管理对象包括矿区地质测量规划、控制测量设计、地测管理制度、勘探设备、仪器仪表和工具、地测人员等。

84、地测管理的潜在风险包括风险规划、设计缺陷、制度不完善、责任落实不到位,设备工具配备达不到要求、设备不完好,仪器仪表精度低,地测预报不准确,不及时人员素质和技能不高等。

85、防治水管理的主要管理对象包括防治水方案、制度管理、应急预案、设备和设施、老窑积水、含水岩洞、防治水措施防治水人员等。

86、防治水管理的潜在风险包括方案设计缺陷、管理制度不完善、责任制度落实不到位、设备和设施不完好。人员教育和培训不足、以及老窑积水,含水岩洞探查不清等。

14 8

7、供电管理的主要管理对象包括机电管理制度、供电设计和安装、供电线路、机电硐室变配电设备、采掘设备、设备保护、照明、蓄电池、技术档案等。

88、供电管理的潜在风险包括管理制度不健全、供用电系统不完善,供用电设备不完好,供用电设计缺陷,设备矢爆、照明不足、蓄电池不完好、人员定位系统、通信联络系统、供水施救系统不完善,技术档案不全等。

89、运输提升系统管理对象包括提升运输设备、设备保护、安全设施、运输线路、钢丝绳、轨道、管理制度、技术资料和作业人员等。

90、运输提升管理的潜在风险包括:设备不完好、保护失效、安全设施不全、违章作业、路面轨道不标准、管理制度不健全、操作规程不完善,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等。

91、压力、输送和压力容器管理的主要管理对象包括压气设备及附属设施、压气输送系统、移动气罐、管理制度、操作规程、操作人员、设备检验等。

92、压气、输送和压力容器管理的潜在风险包括压气设备及附属设施,压气输送系统、移动气罐不完好、安全防护装臵损坏、违章作业、制度不完善、未按照规定检验等。

综合管理(第七章)

93、综合管理包括煤矿准入管理、应急与事故管理、消防管理、职业健康管理、手工工具管理、起重作业管理、标示标志管

15 理、承包商管理和工余安全管理等。

94、煤矿在可行性研究和设计阶段应进行安全评价,以最大限度地消除或控制危险源、降低风险。

95、煤矿投产前应保证有效的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矿长资质证、矿长安全资格证。

96、煤矿安全设施、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环保设施必须严格遵守“三同时”原则,即与煤矿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97、煤矿应建立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应至少每年组织一次救灾演习,有演习计划、演习方案及总结报告。

98、应急管理是指企业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臵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共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

99、应急预案一般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臵方案。

100、煤矿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 10

1、消防管理的管理要求包括消防安全基础管理、消防设施和器材管理、防火检查与火灾隐患整改管理。

10

2、手工工具是指用手握持,以人力或以人控制的其它动力作用于物体的小型工具。

10

3、起重机械安全管理的主要对象包括起重机械、索具,设备管理制度,设备检验等。

10

4、安全标示标识是向工作人员警示或告知工作场所及周

16 围环境的危险状况,并指导员工采取合理行为,从而避免事故发生。

10

5、工余是指正常工作时间之外所剩余的时间。工余安全健康管理即工作时间之外员工的安全和健康管理。

10

6、采掘工作面的空气温度超过30℃,机电设备硐室的空气温度超过34℃时,必须停止作业。

检查、审核与管理评审

10

7、安全检查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所有工作场所内的危险源的状态进行检查和确认的活动。

10

8、岗位操作人员对自己岗位所处的环境、接触的设备,以及个人安全操作规程、个体防护设施等实施的检查,成为自查;安全监察人员、管理人员对生产现场的人、机、环实施的检查,称为监检;专业技术人员针对特定对象的属性实施监测,称为专检。隐患通常是指由监检人员发现和报告的问题。

10

9、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一般可将检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定期安全生产检查;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安全生产检查;专项安全生产检查;综合性安全生产检查;岗网员、职工代表巡视安全生产检查。

110、审核分为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

1

11、风险评估审核的目的是要通过审核来评价煤矿在风险评估方面的能力以及评估效果。

1

12、管理评审是最高管理者为评价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

17 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活动,是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煤矿高层管理人员对体系的全面审查,是保持体系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

1

13、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考核评价是外部机构或煤矿上级公司,为了验证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推行情况,对煤矿实施的考核和评价的活动。

1

14、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考核评价可以依据《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规范》(AQ/T1093-2011),也可以AQ/T1093-2011规范为基础,结合煤矿安全生产实际,建立一套考核评价标准。

1

15、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考核管理办法应包含如下内容:(1)考核组织形式(2)考核评价周期(3)被考核对象(4)考核评价结果计算(5)等级认定标准(6)考核激励方式、标准(其他)

1

16、审核是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1

17、检查是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合结合测量、试验或估量,收集客观证据,以确定事物特性是否符合要求的活动。

18

第五篇:强化风险预控管理 努力实现安全发展

——神华煤矿走安全发展之路的探索和实践

同志们:

在全国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奋力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喜迎十八大胜利召开的重要时刻,国务院在宁夏、在神华召开全国煤矿安全生产经验交流现场会,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煤矿工人的关心和厚爱,也是对神华工作极大的鼓励与鞭策。借此机会,我代表神华集团23万干部员工,向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及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神华集团是53家中央直管的央企之一,是以煤为基础,矿电路港航、煤制油煤化工一体化发展的综合能源企业。在最近发布的世界500强中排名第234位。集团资产总额7000亿元,现有42家子(分)公司,52个生产煤矿,1600公里铁路,1.5亿吨吞吐能力的两个港口,6500万千瓦装机容量的电厂。今年上半年,神华集团完成煤炭销售3亿吨、发电量1500亿千瓦时、煤制油化工品56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750亿元,缴纳税费350亿元。

长期以来,如何让煤矿成为安全场所,让井下作业人员不为生命安全担忧,是煤矿员工的梦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一代一代煤矿人为此付出了艰辛的探索。今天我要汇报的,就是新时期这个探索的一个缩影。2005年以来,神华已经生产原煤22亿吨,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0.02。期间,神华集团两次实现一周年‚零死亡‛,神东煤炭集团4次实现生产亿吨煤炭无死亡,神宁煤业集团连续3年多实现‚零死亡‛,神华集团52处生产矿井有 12处实现开建以来‚零死亡‛、6处安全生产达10年以上、25处安全周期超过1000天。

这些成效的取得来之不易,饱含着神华集团员工的努力探索实践,饱含着全国煤炭企业的帮助支持,饱含着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我们谋求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主要做法, 可以概括为‚树立一个理念、构建一套体系、探索一条途径、 打造一支队伍和培育一种文化‛,现汇报如下。

一、树立一个先进安全理念,为安全发展奠定坚实思想基础煤矿安全,认识是先导,理念很关键。

为了转变在广大员工思想深处一直存在的事故难免论、出不出事凭运气等观念,神华提出了‚煤矿能够做到不死人‛、‚生产时瓦斯不超限,超限就是事故‛等理念,表达了坚定贯彻国家‚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抓好煤矿安全的信心、决心和意志。我们把这些理念作为神华的安全观,作为抓好安全工作的核心指导思想,以理念指导行动、以思想约束行为,从源头上消除不安全意识和行为,做到‚知行合一‛。

——在煤矿安全发展的目标上,坚持“从零开始、向零奋进”。我们致力于实现‚九个零‛的工作目标,延长安全周期。即:技术工作‚零缺陷‛,工程质量‚零次品‛,机电设备‚零故障‛,标准化工作‚零差距‛,现场生产‚零隐患‛,检查监管‚零死角‛,员工工作‚零‘三违’‛,成绩面前‚零自满‛,最终实现‚零伤亡‛。

——在煤矿的安全定位上,力争“把煤矿建成安全行业”。我们把‚零死亡‛、‚零伤亡‛作为企业价值追求,采取学习、对标世界优秀煤矿等系列措施,从煤矿百万吨死亡率、 千人负伤率和职业健康等关键指标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在煤矿的劳动组织上,奉行“无人则安”的理念。通过提升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大幅度减少井下高危岗位的用人数量。各矿井采掘队都按精干、高效原则,优化了 劳动组织方式,井下通风、变电所、排水等固定场所大都实现了无人值守。矿井用人的大幅度减少,客观上降低了事故发生的概率。

——在煤矿瓦斯治理上,坚持“瓦斯超限就是事故”。进一步强化科学管理的重要性和有效性,贯彻落实关口前移、 超前防范的安全管理思想。将隐患当做事故来处理, 目的就是要从根本上控制隐患,从而消灭事故。

——在煤矿安全投入上,坚信“安全投资能产生巨大益”。在按照规定提取并全额使用安全费用的基础上,还主动加大安全投入,投入数百亿元用于更新、提高安全科技、装备水平,加强安全技改等等。实现安全生产,本身就获得了良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神华的煤矿安全理念,在各煤炭子(分)公司和广大员工中引起了强烈共鸣,激发了抓好安全的智慧。神宁煤业集团提出‚神宁安则神华安‛、乌海能源公司提出‚安全是乌海最大的前途‛,将压力传递到各矿井, 再从矿井提出‚只有感悟不到的隐患,没有避免不了的事故‛、‚安全=细节+流程+执行力‛、‚执行力=知道+做到‛、‚安全是干部的政治生命,安全是员工的最高利益‛等子理念,奠定了煤矿安全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构建一套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为安全发展提供有效手段。

神华煤矿具有全国煤矿共性的特点,既有千万吨大矿,也有60万吨的中小型矿井;既有条件好的,也有瓦斯、水、火等灾害严重的;既有厚达7米以上的厚煤层,也有90公分左右的薄煤层。从2005年开始,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的指导下,神华与国内6家科研院所联合研究煤矿安全管理体系课题,现已形成了一套管用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一是建立风险预控科学流程。通过全面辨识各生产系统、各作业环节、各工作岗位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明确安全管理对象;进行风险评估,确定不安全因素的危险程度,明确各个环节安全管理的重点;制定管控标准和措施,明确安全管理的依据和手段;落实管控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保证标准和措施执行到位。

二是建立风险预控保障体系。层层建立风险预控领导小组,对体系中的每个管控元素进行细化分解,将各项工作任务分配到相关领导、部门和生产单位, 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

三是建立风险预控考核机制。煤矿每旬一查、每月一考,子(分)公司每月一查、每季一考,集团层面每季督察、年终验收,从上到下对体系运行情况和效果进行考核验收,根据得分高低进行排名通报,并将考核结果与领导班子、与员工的安全结构工资奖惩挂钩,一线员工安全结构工资达到30%,班组长达到50%,矿和公司级领导最高达60%。

四是建立风险预控的信息平台。建立危险源数据库,做到系统自动预警,实现从危险源辨识、录入到排查的全程跟踪管控,使隐患整改‚五定‛原则得到有效落实。

这套体系,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安全管理解决方案。与传统的管理方法相比,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更加注重实际效果,更加注重把安全责任落到实处,强调建立全方位的责任制度,最大程度地解决‚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问题。更加注重把风险管控在源头,超前防范,风险预控更加有效; 更加注重过程控制,746项考核指标中,过程性指标占到64.6%;更加注重简洁易行,便于员工掌握。众多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要求,具体落实到部门和岗位,仅有几条或十几条。神东煤炭集团上湾煤矿,综采煤机司机日常工作需要执行的安全标准仅7条,安全措施仅8条,做成一张小卡片带在身上,可以随时掌握岗位危险因素和作业规范,保证了每个员工更清楚自己该做什么、按什么标准做。

三、探索一条现代化矿井建设途径,为安全发展开辟新路子。

2011年,神华52处生产矿井,生产原煤4亿吨。除9个露天矿外,43个井工矿也全部按照高起点、高技术、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生产规模化、技术现代化、服务专业化、管理信息化的‚五高四化‛方针,建成现代化矿井。 ——采用先进的矿井设计理念,最高程度地实现系统优化和集约生产。新矿井建设,采用斜硐式开拓,取消多盘区布局, 在大巷两侧直接拉开工作面,使生产系统得到最大限度的简化,工作面长度延长到240米至400米,走向长度3000米至6000米;采用大断面、多通道的巷道布臵方式,实现低阻力通风,有效控制煤层自然发火等事故发生;采用无轨胶轮化运输,大幅度提升运输能力,减轻员工劳动强度;采用连采快速掘进、长短壁结合的高效生产方式,实现了安全高效开采,安全保障能力大大提高。神东煤炭集团先后建设了世界上第一个7米大采高重型工作面、第一个中厚煤层综采自动化工作面和国内第一个千万吨矿井、第一个千万吨综采工作面,建成了大柳塔等10个千万吨矿井(群)。同时, 集团运用这一先进的矿井建设理念,对原来‚西三局‛、神宁煤业集团、神新能源公司的21处老矿井进行技改,全面推行‚一井一面‛综合机械化开采。神宁煤业集团的白芨沟煤矿,原来4个采区、4个工作面、11个掘进头,优化简化成为‚一井一面‛,实现了合理集中生产。不仅提高了产能,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安全基础差、欠账多的状况,大大提高了矿井的安全保障能力,使老矿井焕发出了新活力。 ——舍得投入,推进生产技术装备现代化。神东煤炭集团瞄准国内外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和工艺,从美国、德国等国家20 多个公司引进生产装备100多种、1300多台(套)。采煤机实现煤机电气系统的自我调节、机械故障的自动诊断,简化了人工操作,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升。高强度、大阻力、稳定性好、能够带压移动的液压支架,避免了上覆岩层对顶板和支架产生的冲击载荷,有效预防了顶板事故。工作面装备了功能齐全的工况参数监控系统,有效防止了机电事故发生。同时,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与煤科总院等科研院所和郑州煤机厂等制造企业合作攻关,实现了液压支架、 刮板运输机、掘锚机等主要采掘设备的国产化,国产化率已达80%左右,促进了我国煤矿装备制造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推进煤矿专业化服务,高效助推煤矿安全生产。神东煤炭集团将矿井开拓准备、综采工作面回撤安装、设备维修管理、后勤服务等20多项业务从煤炭核心业务中分离出来,成立了生产服务中心、开拓准备中心、设备维修中心等10个专业化服务单位。不仅有效克服了传统煤矿管理人员多、机构设臵多、安全管理难度大等弊端,而且集中了人才、资源等优势,提高了设备、人员工作效率,实现了全公司的减人提效,大大减少零打碎敲事故,有效保证了安全。综采搬家倒面,每次安装平均用时从15天下降到9天,回撤平均用时从26天下降到7天,运用先进技术解决了综采搬家过程中的安全难题。10年来共完成367次综采工作面安装、329次回撤,累计多采出原煤1.58亿吨,发生一起工伤事故,轻重伤率下降68%。

——集成资源,推进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动化。神华积极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先进的综合信息系统,搭建了集团总部、子(分)公司、煤矿三级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了煤矿监测监控和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网络化、胶带运输和辅助生产系统的自动化,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监测监控和人员定位系统,安装了移动通讯系统,固定设备均实现了远程控制、监测和诊断,全部生产过程及设备控制均可以在地面调度室完成。自动化综采工作面的实施,实现了工作面的记忆割煤、液压支架与采煤机联动。这些信息化、自动化技术的普遍应用,大大减少了井下作业人数,简化了作业环节,提升了整体安全水平。

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员工队伍,为安全发展构筑人才保障。

随着煤矿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神华从战略高度更加重视人才引进和员工教育培训。

——突出煤矿人才选拔,充分发掘人力资源的潜能。2000年以来,神华调整人才引进策略,变招工为招生,大力引进大中专毕业生。目前神华集团23万员工,平均年龄36岁,博士440人、硕士2900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20%,为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支撑。在选人用人方面,坚持大学毕业生到基层锻炼,从员工做起,从班组长做起;坚持‚五湖四海、选贤任能‛,建立‚赛马‛与‚相马‛相结合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健全公开竞聘、‚三推三考‛制度,即根据任职条件,由员工自我推荐、员工联名推荐、单位推荐,经过书面考试、答辩面试、组织考核来甄选人才,而且实行安全一票否决。2009年8月以来,先后通过公开竞聘选拔煤矿各级管理干部上千人,并强化跟班带班,促进煤矿安全人才的培育。

——突出安全教育培训,提升培训质量和效果。在北京成立了神华管理学院,集培训、研发、成果推广为一体;在神东煤炭集团建成了高水准和多功能的教育培训中心;在神宁煤业集团建立采掘等‚五大‛实训基地。教育培训工作大力推进了‚三个转变‛:推进由基础性培训向细分专业化培训转变,根据生产需要,缺什么补什么,提升培训的针对性与超前性;推进单一培训向系统化、规范化的体系培训转变,建立‚教材、课程、课件、实操、师资、考务‛六个培训管理系统,提升培训效果;推进由单一课堂模式向多元教学模式的转变,充分利用实操基地及实验室进行实践教学,促进了职业技能水平的提高。广大员工通过实训,上岗以后基本上能够做到懂原理、熟系统、会操作、能保安。

——突出班组建设,强化一线员工的安全技能。实现了全员持证上岗,劳务工和外委施工队伍也全部纳入统一管理。发挥班组和班前会作用。制定班前会的程序和工作标准,规定班前会必须有学习、排查、记录等程序,使班前会成为安全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安全教育的第一课堂和安全管理的第一道防线。神宁煤业集团推行了‚四五六‛班组管理新模式,实行‚手指口述‛和‚准军事化‛管理,对3000多名班组长全部公推直选,涌现出了一批安全生产优秀班组、先进个人。 ——突出矿长作用发挥,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煤炭高端管理人才。坚持把矿长作为安全生产的关键,制定了选拔及考核标准,每年召开一次矿长大会,打造世界一流的矿长团队。部分子(分)公司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每年选派中层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操作人员进行学习锻炼和系统培训,培养高端人才。人才的聚集和培育,不仅满足了企业用人,还向社会输送了大批人才。近10年来从神东公司走向其他煤炭企业的人才1700人,其中矿助理级以上管理干部450人,技术骨干1200多人。他们带去神东先进的技术、安全管理理念、创新精神与文化,起到了积极的带动辐射效应,为煤炭行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五、培育一种特色安全文化,为安全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神华集团把文化建设作为铸魂、育人、塑形的战略措施,树标杆、争一流、创品牌,为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以“幸福矿工”为核心,不断丰富安全文化内容。2008年集团提出,要使神华矿工成为最幸福矿工,全面推进‚幸福矿工‛工程,从矿工入井能穿上干净的工作服、井下能吃到热气腾腾的饭菜入手,从提高员工收入、进行沉陷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改善员工住房和就医、方便子女入学等方面提高矿工的幸福指数。现在,井下清洁度提高了、空气质量改善了,矿工的工作、生活环境条件更好了,矿工珍惜岗位工作的情感和意识增强了,自豪感和归属感增加了,自觉做好安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大大提高了。

——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增强安全文化的感召力。煤矿工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顾大局的传统在神华集团传承并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把安全文化建设作为评优争先的重要指标,广泛开展对标管理和‚找差距 抓整改、促提升‛活动,树立标杆矿厂、区队和班组,选树安全生产标兵,重奖安全生产长周期单位,煤矿形成了安全创先争优的生动局面,也形成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内部安全文化。神新能源公司乌东矿的巷道文化、碱沟矿的班组文化、屯宝矿的民族团结文化,成为安全文化建设的亮丽风景。

——大力实施理念引领、文化渗透工程,不断丰富安全文化建设载体。通过开展‚安康杯‛和‚安全大反思、大讨论‛等各类主题活动,大力弘扬先进的安全理念;通过文艺汇演、漫画展览、事故案例展、安全论坛等,提高认识、陶冶情操。神宁煤业集团灵新矿大力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将员工全家福照片挂到了工作面;羊场湾矿开展了‚万千百家‛安全亲情文化活动,组织员工家属千米井下探亲、送温暖;清水营矿以员工真实生活为题材制作了40集安全广播情景剧《煤矿一家人》等等,使思想政治工作和安全宣传教育相互融合。 ——狠抓习惯养成使安全文化的软实力变成安全发展的硬动力。在推进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将安全文化理念融入安全规章制度、管理工作流程和各种行为规范之中,培养了一种令行禁止的安全执行文化,并健全激励与惩罚并重机制,以人性化的考核保证各项制度和措施的严格落实。通过长期的程序化管理和标准化操作,促进员工把制度变成习惯、变成自觉行动,真正使安全文化外化于形、内化于心。 各位领导,以上是我汇报的主要内容。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煤矿安全生产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神华的安全工作与许多兄弟单位相比也还有不小的差距。我们将以此次现场会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的重要批示和本次会议精神,虚心学习借鉴兄弟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以更大的决心和毅力、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更好的安全生产成效,来回报党和国家的关怀与鼓励,回报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与帮助,回报社会各界的关心与爱护,回报广大矿工兄弟的期盼与重托。我们也真诚期望,与全国的同行一起努力奋斗,让采煤成为一个安全的、绿色的、幸福的、受人尊重的职业!

上一篇:爱情观的英语文章下一篇:案件检查谈话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