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联防联控

2024-05-03

安全风险联防联控(精选9篇)

篇1:安全风险联防联控

2021年联防联控暨学校安全工作方案

根据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及中央、省、市等各级领导同志关于安全生产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决策部署,进一步强化安全工作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狠抓安全工作责任落实,加强安全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洽理,有效防范各类校园安全事故,确保春季开学平稳有序,为推动平安剑南建设创造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

一、目标任务

确保街道辖区内的学校2021年春季开学准备工作充分,通过市、街两级的核查验收顺利开学,并保证在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牢牢紧盯校园周边非法或违规经菅的网吧、电子游戏厅、歌舞厅、音像书刊销售点及出租房、校外学生食宿点(含游商摊贩)等重点领域,系统梳理校园内部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及校内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不到位这一关键问题,狠抓安全不达标、无证办园这一薄弱环节,进一步深化校园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推进校园安全学校主体责任落实;按照我市《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实施细则》落实落细见效,完善校园内部安全管理机制,加快构建校园安全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现校园安全管理标准化、科学化、信息化,着力提高校园安全管理水平,努力做到学生非正常死亡人数及涉校涉生安全事故双下降、坚决根绝群死群伤重特大校园安全事故。

二、组织领导

为进一步加大抓好2021年春季全面开学联防联控和学校安全排查整治工作力度,街道专门成立了2021年春季全面开学联防联控暨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三、工作要求

(一)开展学校开学准备工作及核查验收和开学后常态化监督管理

按照市丰校防指办(2021)9号文件精神,由剑南小学负责督促辖区内村小、教学点、附属幼儿园及民办幼儿园对照文件内50条核查验收工作要求,在5月6日前逐项落实到位,同时抓好进出卡码注册和扫码、测温、消杀等疫情防控相关工作的落实。街办由教体线牵头分两个组:,在5月6日-8日对辖区内村小、教学点、附属幼儿园及民办幼儿园对照50条工作要求逐项进行核查验收,同时对进出卡码注册和扫码、测温、消杀等疫情防控相关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对达不到要求的坚决不能开学,限期整改落实到位后才能开学。学校开学后工作组要对村小、教学点、附属幼儿园及民办幼儿园要加大校园安全监督管理力度,确保每月排查一次。5月9日前将核查验收报告、《情况登记表》和《核查验收表》(见附件1、2)由熊宗仁统一收集并将结果进行研判,上报市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分指挥部督查组联系。

(二)开展校园及周边安全专项排查整治工作

按丰校专委(2021)5号文件要求,由综治安全线牵头协同城管、市场监管、文广新旅等部门和相关科室人员从5月份起对辖区内学校校园及周边安全每月开展一次排查治理整顿工作,此项工作纳入全市年终安全综合考评,系统类年终考评。请相关部门、科室填好月报表(见附见3、4),并于每月20日前将排查结果由甘勇统一收集上报。请所管辖社区及学校主动参与配合并积极跟进治理整顿工作落实到位。按照丰校专委(2021)2号文件要求,对照责任整治清单中,街办所涉及的溺水安全隐患整治及十中卫生安全隐患整治和幼儿园(设在龙泽家园内)校园周边安全隐患(高空抛物)整治,请相关部门、科室、社区认真抓好治理整顿工作的落实并于5月20日前将整治台账统一交甘勇上报市安委会校园安全专业委员会、市深化校园及周边安全专项行动整治工作联系人:。

篇2:安全风险联防联控

幼儿园传染病联防联控制度

幼儿园传染病联防联控制度传染病联防联控制度

各县(区)教育局、卫计局,市属学校:

为保障学生健康权益,切实履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各方职责,进一步落实学校传染病联防联控主体责任,经市教育局、市卫计局共同商量,决定建立学校传染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共同维护湖州市校园健康安全环境。

一、组建联防联控工作组织。成立由市教育局、卫计局分管局长为组长、相关责任处室负责人及市属学校分管副校长为组员的工作小组,主要负责市属学校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指挥协调、沟通配合、培训宣传、督促检查落实等联防联控工作。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师训高教处,负责联络、协调、信息共享等相关工作。

二、建立定期工作例会制度。工作小组每年春季、秋季开学,定期召开学校传染病联防联控工作会议。市卫计局负责及时通报学校传染病疫情形势,提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要求,指导学校落实传染病防控工作措施;市教育局负责指导市属学校做好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学生健康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并认真落实校园传染病联防联控工作措施等。

三、建立专家定期指导制度。针对每年春季、秋季传染病易发季节,建立属地疾控部门与辖区学校定期业务指导制度,由市卫计局选派市疾控部门及相关医院专业医生,定期到市属学校开展健康教育指导,举办中小学生传染病防控专题讲座,指导学校保健教师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校加强师生健康教育,进一步增强学校传染病防控能力。

四、建立应急预案演练制度。根据学校学生年龄特点,不断完善学校传染病联防联控应急预案演练方案。市教育局会同卫计、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每年定期组织开展学校传染病联防联控应急演练,让广大师生在演练中了解掌握传染病防控的相关知识,树立健康生活意识。

五、建立定期工作督查制度。市教育局会同市卫计局建立学校传染病定期督查制度,开展经常性抽查和督查。主要督促学校抓好学生每日晨检、定期消毒、因病缺勤登记、病因追踪、疫情报告等各项防控制度以及食品安全和饮用水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到位,严防学校群体性食物中毒和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发生。检查学校开展校园环境卫生大整治、及时清除校园内外生活垃圾、消灭卫生死角,堵住疾病传播源头情况。检查学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保健教师)、分管卫生工作负责人培训情况、学校健康知识宣传、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学生健康饮食和健康生活习惯养成等。

六、建立学校传染病疫情通报制度。定期将学校传染病防控疫情、卫计和教育部门平时检查或抽查中发现的问题等进行通报,督促学校落实联防联控措施。对存在违法行为的,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予以查处,并将查处结果予以通报。

各县(区)教育局、卫计局要结合当地学校实际,成立相应学校传染病联防联控工作小组,建立相关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确保学校师生健康平安,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

幼儿园传染病联防联控制度

幼儿园传染病联防联控制度传染病联防联控制度

为保证我校师生安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我校联合多个政府部门对学生进行安全的防控措施,制度如下:

一、联防联控负责人:

***

**

***

二、家校联防:

1、学校主动与家庭、社会联系,争取校外各方面力量的支持和帮助,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

2、每学期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素质教育、基础理论,提高家长素质。

3、公布本校电话号码,及时解答家长询问。

4、学校做好校务公开工作,做难度较大的工作时要向学生家长发放通知单,争取取得学生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5、班主任、任课教师对经常迟到、早退、旷课或出现思想问题的学生进行教育,并与其家长进行沟通,有必要时进行家访,应及时与家长联系,查明原因,做好教育工作。

三、联防联控:

校所联防是指学校与派出所的联合防范、打击、处理校外干扰和预防在校学生的违法犯罪;

警校共建是指学校与交警队大队共同建设交通安全规范学校,卫校联防是指学校与卫生部门相结合,专

门处理和预防卫生事件的发生。

1.学校领导要知道自身职责,安排学校部门与有关政府部门做好沟通,校所联防工作由政教处负责,警校共建工作由少先队负责,卫所联防工作由后勤处负责,每个学校部门要与相对应的政府部门多沟通、多交流,确保事件发生能得到有效的救援。

2、学校每年邀请有关政府部门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讲座。

3.当学校老师发现公共卫生事件时,如食物中毒、传染病、暴力等事件,老师要及时上报学校负责人,同时疏导其他学生散开,等待救援的到来,学校负责人立即联系有关部门,并维持好现场,配合好有关部门到来后的后续工作。

幼儿园传染病联防联控制度

幼儿园传染病联防联控制度传染病联防联控制度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切实做好我校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提高预防传染病和处置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保护师生员工身心健康,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1.成立学校传染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任组长,小组成员为***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办公室主任由

兼任,为责任疫情报告人,负责具体工作。辅导员协助配合,学校其他教职员工、学生发现传染病疫情均有义务向责任疫情报告人提供情况。

2.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建立“医教”联合体,学校与医疗卫生机构共同开展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结对医疗卫生机构每月对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一次指导,发生疫情时驻点指导,对学校传染病情信息进行通报。学校在开学前、学期中和学期末开展传染病疫情隐患自查、自评、自改,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利用课堂、讲座、板报、广播、微博、微信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传染病防控知识健康教育,请结对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内容包括常见传染病的基本知识、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提高学生传染病预防控制意识和应对能力。学校根据传染病防控工作需要对学生家长开展传染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告知其配合做好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4.落实健康管理制度,认真做好师生体检和健康筛查。教职员工中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传染期那或在排除传染病前,不得从事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5.按照有关标准保障学生的饮食、饮水安全,提供安全、卫生的环境设施,消除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危害,保障学生学习和生活场地的人均面积,加强教室、图书馆、实训中心等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

6.辅导员每日两次对学生进行检查,了解学生的出勤和健康状况。重点检查学生中有无发热、咳嗽、呕吐、腹泻、皮疹、黄疸等症状发生;

调查了解学生缺勤原因、所患疾病等信息。发现可疑症状者,及时告知学校传染病责任报告人。学校出现同一班级、一天内有3例或连续三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发热、咳嗽、呕吐、腹泻、皮疹、黄疸等)和共同用餐、饮水史;

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

学校传染病责任报告人在24小时内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结对医疗卫生机构和疾控机构报告。

7.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传染病责任报告人应在2小时内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属地医疗卫生机构和疾控机构报告,由属地医疗卫生机构、疾控机构要向属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教育、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立即向当地政府报告。

8.一旦出现学校传染病疫情,学校与卫生健康和教育行政部门共同做好处置工作。对于重大疫情,学校立即启动传染病应急响应,采取以病例管理和密切接触者筛查、传播途径阻断、预防性干预为主的处置措施,严防疫情传播蔓延;

严格执行传染病病例休学复课管理,教职工复岗、学生复课需持医疗机构诊断证明。

篇3:论企业内部联防联控机制

一、建立联防联控机制的背景

石钢公司主厂区地处石家庄市市区, 2004年建立的第二轧钢厂位于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 2007年鑫跃焦化公司建厂位于井陉矿区, 且分属于不同的区域公安机关管辖。2006年以前, 石钢作为大型国有企业, 是石家庄市公安局直管单位, 之后由于公安体制改革, 改由区域管理。随着鑫跃公司成立并作为石钢原料基地, 企业保卫工作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和条件均发生巨大变化, 呈现出新的特点, 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些挑战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外部环境看, 企业生产、物流运输等都涉及到周边区域, 企业保卫组织既没有权力侦办案件, 同时又有大量的工作需经常加以协调。企业面临的各种困扰较多, 急需加强工作协调, 警民共建, 形成维护安全稳定的联动反应机制。二是从内部管理看, 由于保卫人员减少, 保卫力量严重缺员, 已不能适应特钢企业的要求。随着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入, 职工收入也向生产单位倾斜, 保卫人员待遇普遍较低, 职工工作积极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 多年以来实行的保卫人员各岗位职能单一, 各唱各的调, 各吹各的号, 难以形成整体合力, 使本来不足的保卫力量更显得行单影孤。这些问题的存在,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保卫工作开展。

面对治安、交通、消防严峻的形势和任务要求, 武保部领导集体在认真反思和积极探索基础上, 制定了“以110接警为中心、内外联动协防为管理模式, 创新保卫管理方式”的发展方向, 确立了“内部以门卫、巡查、监控、110调度指挥为一体的24小时控制网络, 外部与公安机关协调联动, 确保安全稳定”的工作思路。自2009年3月开始在三个厂区推行并逐步展开, 使保卫工作步入了科学管理轨道。建立联防联控机制是科学、系统的管理模式, 具有全员性、全面性和全过程性。本项目就是武保部面对严峻的治安、交通、消防形势, 通过发挥各岗位保卫人员职能作用, 达到保卫工作的管理创新。

二、联防联控机制管理的内涵

与传统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相比, 联防联控机制通过协调各方面力量, 做到快速反应。其主要特点:一是实现了现有保卫力量配置的最优化, 节省了人力资本。过去, 职能划分单一, 门卫、交通、消防、巡查、监控虽然都在执行保卫工作任务, 但由于没有形成合力, 整体效果不明显。现在, 各岗位在履行职责的同时, 对现场存在隐患和问题, 都有责任提出、纠正、报告, 需要专业人员处置的问题, 立即报告并协助解决。二是接警及时, 处警迅速, 最大限度杜绝或减少了因事故案件造成的损失, 保护了企业利益。三是密切了企业与公安机关的关系, 实现了警民共建, 和谐平安, 促进了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四是不断提高了保卫人员整体素质。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保卫人员先后到公安派出所、交警大队、集团内兄弟单位学习先进经验。请长安公安分局人员到厂讲课, 接受法律知识培训, 提高了保卫人员的整体素质。

三、实施过程和主要做法

针对主厂区、二轧厂区、鑫跃厂区发生的治安、交通、消防问题可能导致影响生产经营正常进行的情况, 从项目策划之初, 武保部就确定了以110接警为中心, 内外联动处警, 门卫、巡查、监控、110调度为一体的全过程管控工作思路。

建立并逐步完善监控与巡防相结合的控制体系, 消除或最大限度减少问题发生。昼夜24小时值班、现场巡查, 快速查处即时发生的问题, 将影响生产经营的损失降到最小。建立信息联动机制, 实现三个厂区协调联动。改进并增设监控设施、巡防装备, 逐步达到监控全覆盖, 巡防便捷快速。梳理现行监控与巡防管理, 建立起各有侧重、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和控制网。武保部集中优势力量, 从保卫队伍中选调人员充实到监控和巡防, 并划归一个职能科室管理, 实行四班三运转, 做到24小时全过程管控。建立并完善了各自工作职责, 明确了巡防人员在监控协调下的工作机制, 实现了动态与静态相结合、重点控制与区域控制相结合。完善接警应对措施和处警应急方案。建立110监控24小时接警电话, 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事故, 制定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明确了组织领导和应急分队, 信息传递、应急处置等工作程序。建立三个厂区间动态信息的发现、报告、控制、处置程序。武保部建立了《机构、职责及履责过程管理规定》, 明确了主厂区治安、交通、消防专业管理对二轧厂区、鑫跃厂区专业工作负责协调, 进行专业管理监督, 并对发生的重大案件事故, 予以协助调查。增设监控设施和巡防装备, 充分利用发挥好现有设备作用。

从2006年开始, 石钢公司适应企业现代化管理需求, 陆续安装监控设施, 但到2009年, 总共只有监控30部, 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和任务的要求。近两年来, 随着企业环境综合治理的进行, 进一步加大了技防的投入, 公司先后投入资金200多万元, 增设监控设施, 到2011年底, 共安装监控160部。同时增加了两部巡防汽车、一部厂区间专用车。目前, 石钢公司用于保卫工作的机动车辆共有4部, 其中消防车1部, 主厂区巡防车2部, 鑫跃厂区巡防车1部, 专用车1部, 基本满足了保卫工作需要。

四、实施效果

篇4: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重点何在

近年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PM2. 5浓度居高不下,成为大气霾现象的重要诱因,三大区域重点城市每年出现灰霾污染的天数达到100天以上,其中以广州、南京、杭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城市的灰霾污染尤为严重,使各地公布的空气质量状况与群众感官上的差距越来越大。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不仅发生在这三大区域,在成渝、山东半岛等城市群也时有发生,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而当前我国环境管理模式与管理能力存在一些不足,现阶段还不能在有效解决区域复合型污染问题上有更大作为。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重点是区域的联合防控与联合治理、区域多污染物的协同控制与多污染源的综合治理、区域环境管理机制的创新与管理能力的提升。要统筹区域环境容量资源,优化经济结构与布局;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实施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深化与完善区域联防联控管理机制与手段;深化与完善区域联防联控管理机制与手段。

管理的不适应问题

一是以行政区划为主的管理方式不适应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要求。

按照我国原有的管理体制,地方政府对当地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的措施以改善当地环境质量为目标,控制重点是当地污染源。但由于城市规模不断扩张、集中连片,污染物通过大气环流在城市间输送,造成区域内各城市大气污染高度关联,并导致污染物在输送过程中相互融合,形成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在这种形势下,依靠单个城市自身的力量、各自为政的控制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大气污染防治的要求,需要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建立以区域为单元的一体化控制模式。

二是以单一污染物为抓手的管理方式不适应复合型污染防治要求。

解决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既要控制一次污染物,又要控制二次污染物的前体物。颗粒物污染既要控制扬尘、烟尘、工业粉尘等一次污染物,又要控制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二氧化硫等二次颗粒物的前体物。“十一五”控制重点主要为二氧化硫和工业烟粉尘的单一污染物,这种管理模式已不适应解决复合型大气污染的要求。此外,对应单个污染物控制,“十一五”期间我国采取的是单一污染源治理模式,关注电厂等工业大点源的治理,对燃煤小锅炉污染、扬尘等面源以及机动车等移动源治理力度尚不够,也已不能适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的要求。

三是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防治控制管理能力不足。

目前在国家层面尚无一部关于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与工业粉尘方面已形成完备的控制体系,但对区域复合型污染形成影响较大的挥发性有机物管理基础薄弱,不但排放基数不清,而且缺乏政策措施、行业标准与技术规范。区域复合型污染监测能力较弱,已有监测点位监测因子不全,无法满足对臭氧、PM2. 5及其主要前体物和氧化中间体的监测需要。区域复合型污染防治科研能力滞后,对于臭氧和PM2. 5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其成因、危害及控制等方面的研究也较为滞后。

区域联防联控重点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依靠区域内地方政府间对区域整体利益达成的共识,以解决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为目标,运用组织和制度资源打破行政界限,让区域内城市共同规划和实施大气污染控制方案,互相监督,互相协调,以最终实现改善区域整体大气环境质量的目标。从这个概念出发,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重点可表述为以下3个方面:

一是区域的联合防控与联合治理。

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应坚持统一管理、整体推进的原则,以区域整体环境空气质量改善为目标,打破行政边界,进行统一规划,提出区域共同的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和政策措施要求。当然,需辩证看待这个“统一”。“统一”不是“同一”,而是要根据区域内不同城市的大气环境问题特征和未来发展需求,提出各自的环境目标和管理要求;根据其对区域大气环境污染的影响贡献,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和污染治理能力,制定差异性任务要求与政策措施。对于被划分为核心控制区的城市,应从区域统筹的角度考虑,加大对区内已有大气污染源的整治力度,同时密切关注这些地区的新建项目,实施最严格环境准入制度,并强化能源的清洁利用。

二是区域多污染物的协同控制与多污染源的综合治理。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在污染防治方向上,除要解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传统污染问题外,还要解决灰霾、光化学烟雾等新型环境问题,将臭氧、PM2. 5物纳入空气质量评价指标,树立起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的工作目标。因此,在控制因子方面,除总量控制污染物,还要纳入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有毒有害气体、温室气体等因子,实施多污染协同控制、常规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在污染控制行业方面,除了火电、钢铁外,还要对有色、石化、水泥、有机化工等重点行业,提出特别排放限值与具体的控制对策要求;在污染控制领域上,除传统工业领域外,还要突出机动车和扬尘污染防治,谋划能源清洁利用政策措施,开展煤炭总量控制和划分高污染燃料禁燃区。

三是区域环境管理机制创新与管理能力提升。

这是解决如何实现“联”的问题。如前所述,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需要统筹协调不同的利益主体,包括不同的行政区以及不同的部门,因此迫切需要机构、机制以及政策措施的创新,同时还要加大区域污染防治的能力建设。为此,应建立“五统一”的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统一协调”,即建立跨行政区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协调组织机构,推进促进区域污染防治一体化的政策措施;“统一规划”,即打破城市行政区限制,以污染物扩散的空气流域为边界,制定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规划,提出统一的目标与任务要求;“统一监管”,即开展环境联合执法,统一区域环境执法尺度,建立跨界污染防治协调处理机制和区域性污染应急处理机制;“统一评估”,即建立联防联控工作评估考核体系,出台严格的空气质量管理奖惩措施;“统一监测”,即推动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建设,提高区域空气质量监测能力,重点加强酸雨、细颗粒物、臭氧等空气质量监测,并实现区域监测信息共享。

联防联控的具体任务

一是统筹区域环境容量资源,优化经济结构与布局。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与单个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的根本区别表现为,前者往往从改善区域整体大气环境质量的角度出发统筹分配区域环境容量资源。具体的做法为:根据区域内城市间污染传输关系、不同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环境承载力等因素,划分出对区域空气质量有重大影响的核心控制区,并以核心控制区作为关键约束,严格落实分类管理政策,促进区域产业、能源的发展与区域大气环境功能区划相协调。

根据上述防治思路,核心控制区应严格限制新建、扩建燃煤电厂、炼化、炼钢炼铁、水泥熟料等产能过剩、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企业,对于实施上大压小的火电、钢铁、石化等建设项目,新建项目必须配套最先进的污染治理设施,满足特别排放限值的要求;同时提高其他新增大气污染物排放建设项目的环境准入门槛,按照“以新代老、增产减污、总量减少”的原则进行审批。

对于一般控制区,把总量指标作为审批项目环评的前置条件,对超过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新增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建设项目。禁止在城市城区及其近郊新、改、扩建钢铁、有色、石化、水泥、化工等重污染企业,对城区内已建重污染企业也要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搬迁改造。

此外,大力推行天然气、低硫柴油、液化石油气、电等优质能源替代煤,实现优质能源供应和消费多元化。严格控制区域煤炭消费增长幅度, 强化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划定工作,不断加大建成区中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所占的比重。采取多种措施,对供热排放进行有效控制。

二是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实施多污染物协同控制。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围绕当前突出的光化学烟雾、灰霾等污染问题,根据总量减排与质量改善之间的响应关系,建立以空气质量改善为核心的总量控制方法,实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具体可从工业源、移动源与面源治理3个方面着手。

深化工业污染防治。全面推进二氧化硫减排,建立以电力、水泥为重点的工业氮氧化物防治体系,深化工业烟粉尘污染防治,以电力、水泥、钢铁、燃煤锅炉为重点深化工业烟粉尘污染治理,加强典型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防治。

全面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适时实施新车排放标准,降低机动车排放强度,在机动车污染严重的城市试行机动车总量控制。继续推进汽车“以旧换新”工作,深化在用车管理,加快车用燃油清洁化进程。大力发展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系统,推广使用混合动力车和零排放的新能源汽车。

以扬尘为重点突出面源污染防治。区域内各城市成立由市政府牵头,联合环保、建设等部门组成的扬尘控制办公室。制定扬尘污染控制区达标评比和考核办法,开展扬尘污染控制区创建活动,加大扬尘污染控制区在城市建成区所占的比重。采取开展绿色施工工地创建等多种措施有效减少扬尘。

三是深化与完善区域联防联控管理机制与手段。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实施还需破除传统环境管理体制机制的束缚,探索有利于联防联控的新体制、新机制、新政策、新模式。

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具体包括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健全会商机制和通报制度,围绕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目标、任务以及区域内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工作等,形成具体的解决方案。严格落实各城市治污责任,强化动态评估考核,对未按时完成规划任务且空气质量状况严重恶化的城市,严格控制新增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建立区域环境信息共享平台。

完善促进区域大气污染防治一体化的政策措施。按照分区管理的要求,设立区域统一产业准入门槛和行业污染控制要求,制定统一的机动车监督管理要求,防止区域内污染转移。实施重大项目联合审批制度,将颗粒物与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纳入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开展环境联合执法,统一区域环境执法尺度,建立区域性污染应急处理机制和跨界污染防治协调处理机制。完善环境经济政策,积极推进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指标有偿使用和排污权交易工作,完善扬尘收费、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收费等有利于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的机制。

强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能力建设。加强重点区域空气质量监测,建立由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点和郊区监测点组成的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增加PM2. 5、臭氧等监测因子。在加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等常规污染物统计的基础上,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统计工作,摸清排放基数,为下一步挥发性有机物减排奠定基础。

(作者为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总工程师、大气环境规划部主任,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规划编制总体组副组长)

篇5:联防联控员职能

1、熟悉本村的基本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2、熟悉本职业务工作,坚守岗位,忠于职守。

3、及时掌握社会动向,对特种行业、公共复杂场所和重点地区加强

管理、调查收缴非法制造和传播反宣传品、录像、录音制品以及封建迷信等活动,及时严密控制社会面,针对问题做好工作,维护社区的正常秩序。

4、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对重点防范部位经常检查督促整改。

5、坚持全天候的巡逻,抓现行、保安全。

6、把做好非法宣传品清理清除工作纳入反邪教责任目标考核,落实

清理清除反宣传品责任制,划分责任区域,落实责任人,要求本村辖区各单位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好各自直管小区的清理清除责任制。

7、加强日常巡查。充分发挥本村管理人员、卫生管理员、义务巡逻

队员、治安防控巡逻队员等人员的作用,采取24小时巡逻守候等措施,加强日常巡查力度,确保辖区有一个良好的宣传氛围。

8、负责指导本村、驻区单位反邪教领导小组开展工作。

篇6:联动联网联防联控联守

“五联机制”是昆山市构建大防控体系的有效探索。“五联机制”主要是从五个方面实行社会治安资源的整合,拓展防控领域,试行联合防控。

一是“户与村”联动。“五位一体”综治办为每户村民安装一个紧急报警器。农户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只要按动报警钮,3秒钟内村综治办微机就显示出报警的户主姓名、自然村组、门牌号和电话号码,值班队员会在第一时间赶赴发案现场,减少村民财产损失,保护村民生命安全。目前,该市已投资920万元在182个行政村组织安装户村接警系统。

二是“所与区”联网。昆山市在建立覆盖全市各主要道路、街面和重点要害部位的监控系统的基础上,将这一监控体系引入社区,依托城区派出所和社区“五位一体”综治办,将各小区治安监控与派出所治安监控实行联网,在小区监控发现问题后,第一时间向派出所进行信息传递,加快出警速度,提升管控效果。

三是“三个区”之间联防。“三个区”是指社区群防群治责任区、派出所亲民式治安岗亭管辖区、巡逻处警分队安全巡逻区。通过实行城市治安布控“三个区”的联防,形成防控合力,织密防控网络,提升综治效果。自实行“三个区”联防以来,治安案件同比下降18%。

四是“内与外”联控。这主要指加强对市区与农村结合部的控制。目前,全市279家重点单位已全部组建了保卫机构。在城市周边地区设立25个查报站和8个道路治安卡口,强化了对城乡道路、街面、重点地段、案件高发地区的动态治安控制。

篇7:学校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保全省中小学(含幼儿园、托育机构、中职校和技校等)及时、有序、科学应对疫情,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自即日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要立即建立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请前景学校的全体领导党员干部、师生家长们严格按照以下江苏省教育部门下发传达的规章规定执行,以身作则,严格把关,每天认真筛查及时上报,将防疫工作做严、做细、做实。让我们前景的师生家长们携起手,与身在疫情一线的各级英雄们,一起打好这场“无声的“战疫!保驾护航好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家园,期待重返岗位、重返校园那一天!

具体通知要求请看下方——

一、实行校园封闭管理。

各中小学在疫情结束、未开学前,实行校园封闭管理,除应急值班值守人员,其他人员一律禁止进入校园,学生没有经过批准一律不得提前返校。确因防控工作需要进入校园的,要实名登记并接受体温检测,履行报批手续,控制时间、范围、地点等。在疫情结束前,学校图书馆、体育馆、学生活动中心等室内场馆一律关闭,学校所有场所设施暂停向社会开放。

二、坚决减少出行。

各地各中小学在收到本通知后,立即告知每一位学生和

教职员工从当日开始减少不必要的出行,不到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众场所和人流密集场所活动,不参加任何聚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暂停所有顶岗实习安排。对已在外顶岗实习的学生,一律停止实习,由学校协调实习单位做好学生观察与检测。每位学生要从 2 月 4 日起在家里进行自我观察与检测,并在家长指导下作好体温检测记录,开学前交给学校班主任老师统一存档。

要把这个要求通知到每一位学生及家长,通知到每一位教职员工,责任落实到每一所学校。请中小学生及家长、教职员工积极配合,除按规定上班的都居家,阻断传染源,切实保障本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安全。

三、认真细致做好开学预案。

各地要督促并指导每一所中小学做好开学预案,预案要细而又细,精心谋划开学以后的工作,细化到学校所有人、所有校内师生学习与生活的每个环节与流程、所有活动的时间节点,责任要落实到每个人。

要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细而又细、实而又实把开学预案做得具体化、可操作、可落实。要加强教职员工培训,开展应急处置演练。各地开学一周前要组织完成对辖区内每一所中小学开学预案备案审查。

四、深入宣传普及科学防控。

省教育厅将制作统一的学校疫情防控培训短视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培训视频分发到每一所中小学,确保每一位学生及家长、教职员工都能收看到;对地处偏远的、不具备网络条件的农村学校,要采取告家长书、给一封信等方法,送到每个学生和家长手上。

各中小学要通过网络、微信群、手机短信等方式,加强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加强正面引导,增强师生信心,提振师生士气。

五、建立师生健康管理机制。

各地各中小学从收到通知之日起,要建立全覆盖、无遗漏的健康管理机制,精准掌握每一位师生员工的健康状况。

各中小学校要每天安排专人了解每一位学生及家长、教职员工的健康状态,建立全体师生的健康档案,并每天报送上级主管教育行政部门。

六、强化重点人员管控。

各地各中小学要加强与重点疫情防控地区有来往师生的精准摸排,确保全覆盖、无遗漏,尤其要尽快安排专人与本校湖北籍师生进行沟通联系,及时了解他们假期动向,逐一进行摸排、筛查,做到追踪到人、登记在册、全面掌控,确保一个不漏、一个不少。目前处在湖北等重点疫情防控地区的师生暂不返校。

七、精心组织学习辅导服务。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中小学要充分利用线上教育平台,进一步丰富线上教育教学资源,畅通答疑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与辅导服务。省“名师空中课堂”将从2 月 8 日起在有线端和网络端同时提供全学段、全年级的名师公开课程,免费提供给全省中小学生随时点播学习使用。

各地各学校要根据本校不同年级、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的教学和管理方案,给学生提供学习课表、学习建议、复习资料,原则上不得上新课,可推荐阅读作品,组织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居家体育运动,开展心理健康辅导、防疫知识学习等,有效做到“停课不停学”。各地各中小学校要提前做好网络授课的准备,保证开学后来自重点疫区等重点学生群体在家里与学校同步上课学习。

八、切实强化责任担当。

各地各中小学要强化主体责任,严格执行省政府关于延迟开学的要求,坚决不举办集聚性活动。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一律暂缓开展线下服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督促指导中小学建立健全疫情防控指挥体系和工作机制,确保联防联控工作高效有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和学校 校长、书记要坚守岗位、靠前指挥、以上率下,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要把疫情防控责任压实到部门、学校、年级、班级,落实到“神经末梢”和“最后一公

里”,对工作不负责任、不认真、不落实的要追责问责。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定专人负责,严格按照《江苏省教育系统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方案》要求,于每日 17:30 前向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本地本校疫情防控情况。

学校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二为切实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和应对工作及乡中心小学、2020 年春季开学工作,加强信息沟通与协作联动,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疫情防控和学校组关于做好全县各级各类学校 2020 年春季开学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全力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控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保证 2020 年春季开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

二、工作原则

坚持属地管理、依法防控,科学应对、协调配合,预防为主、联防联控,分级负责,加强宣传、社会参与的原则。

三、组织机构

成立乡中心小学、2020 年春季开学工作领导小组(以下

简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一)领导小组及其主要职责

领导小组由乡长任组长,乡分管教育领导任副组长,乡党政办、乡派出所、乡卫生院、乡中心小学、县等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乡人民政府,由乡分管教育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指导、检查、督促乡 2020 年乡中心小学、春季开学工作。

四、职责分工

乡党政办:负责全乡春季开学宣传工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强舆论监督,把握好宣传口径,客观准确反映春季开学工作情况;协助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治基本知识的公众宣传和普及。

乡派出所:密切注视各级各类学校 2020 年春季开学动态和与各级各类学校 2020 年春季开学有关的社会动态,依法、及时、妥善地处置与中心小学、2020 年春季开学相关的突发事件,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依法打击造谣者,及时澄清不实传言。有效维护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协助乡卫生院依法落实强制隔离和封锁措施等。维持乡中心小学校门口上学、放学交通秩序,避免人员聚集,负责督促乡中心小学、做好保安人员防疫知识培训和业务指导工作。严厉打击校园

及周边地区存在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特别是对侵害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的案件。会同有关部门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校园及周边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整治校园及周边治安乱点,加强校园周边治安巡逻,加强校园及周边流动人口和出租物管理,积极开展“护学岗”活动,加强校园周边交通秩序整治,确保学生上学、放学的道路交通安全,加强学生用车的安全管理工作,维护学校正常秩序。

乡卫生院:组织实施各类学校预防控制措施,与乡中心小学、配合做好学生晨午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预登记工作,防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校内发生和流行,加强健康教育。与乡派出所配合,依法落实强制隔离和封锁措施等。

乡中心小学、县:掌握有湖北特别是武汉旅居史的学生总体情况和动态信息,及时向乡领导小组进行通报;加强对学校疫情防控措施情况的监督和指导,与乡卫生院密切配合,组织实施各类学校预防控制措施,做好学生晨午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预登记工作,防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校内发生和流行,加强健康教育。做好在校学生、教职工的宣传教育和自我防护等工作,全面改善学校卫生条件,做到日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做好有湖北特别是武汉旅居史的学生健康监测工作。

五、工作机制

(一)协调联动机制。根据疫情防控形势需要,及时召开春季开学工作联防联控工作协调会议。协调会议可由各部门提出,领导小组成员和办公室组成人员参加。会议主要内容是通报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情况,会商研判疫情发展趋势,研究确定疫情联防联控工作策略,完善应对预案和重大措施,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分工负责机制。各有关单位负责本系统、领域、战线的疫情防控工作。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强化责任意识,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三)信息沟通与形势研判机制。乡中心小学、、各有关单位部门要密切关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进展,及时了解疫情基本情况及各类学校防控措施和防控工作情况,组织开展疫情形势研判,为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和应对工作提供依据。

篇8:联防联控五项制度

(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协商决定,双方建立布病预防控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二)联席会议的主要任务和议题是通报和分析人畜布病疫情、总结研究和部署全县布病联防联控工作。

(三)联席会议原则上每年召开两次,一般在每年年初和第三季度召开。如有紧急情况,经协商可随时召开。

(四)联席会议的参加人员为双方业务领导、业务部门负责人、专业技术骨干和联络员。根据工作需要,可邀请双方其他领导和相关部门人员参加。

(五)原则上,年初联席会议由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负责人主持,第三季度联席会议由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工作负责人主持。

(六)会议原则上由双方单位联络员提前 3~5 天发出会议通知,提前准备书面材料;每次会议后,应形成会议纪要。

布病疫情通报制度

(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疫情通报制度,相互通报人畜布病疫情。

(二)人间布病常规监测疫情分析和发病趋势预测每季度通报一次。

(三)羊牛饲养数量、分布以及畜间布病疫情监测和调查处置结果,每半年通报一次。

(四)人、畜布病暴发疫情在接到疑似或确诊报告后 24小时之内互相通报,或随时通报,内容包括发生地点、发生时间、发病数、死亡数。

(五)疫情通报的形式采取书面方式,网络或当面送达对方。网络送达时,须电话提前告知。

布病疫情联合调查处置制度

(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布病疫情联合调查处置制度。

(二)对重大级别的暴发疫情双方主导处置;对较大、一般级别的暴发疫情双方可酌情给予现场指导。

(三)每次联合调查处置工作,都要成立联合调查处置小组。调查组组长由双方共同担任,成员由双方业务骨干组成,最好同时具有流行病和实验室等业务技术人员。

(四)调查组根据疫情情况,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共同深入现场,分头开展人、畜间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共同会商和评估疫情,提出处置建议。

(五)联合调查处置中发现的病人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当地救治和管理,发现的病畜由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当地扑杀并做无害化处理。

(六)调查处置结束后,双方分头形成调查处置报告,报告主管部门,抄送对方。

布病疫情会商制度

(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疫情会商制度。

(二)双方疫情会商的主要任务是研判、总结和安排布病暴发疫情或重要疫情控制工作。

(三)疫情会商会议的发起方须准备和提供较为充实的疫情资料,对需研究处理的问题提出初步意见。

(四)疫情会商会议的参加人员为掌握疫情的业务处室负责人及业务骨干。根据需要可邀请双方业务领导和相关人员参加。

(五)双方根据疫情和防控工作需要,分析疫情,预测疫情趋势,商定防控事宜,明确防控工作。

(六)疫情会商会议作出的各项决定,要立即布置,抓紧办理,尽快完成,并及时总结和通报执行情况。

(七)坚持客观准确、口径一致的原则。会商决议一旦形成,系统内通报及上报统计数据,双方应保持一致。

(八)每次疫情会商会均须形成会议纪要,双方保存。

布病防控工作联合督导检查制度

(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布病防控工作联合督导检查制度。

(二)联合督导检查的主要任务是督导检查各地人畜布病防控工作落实情况,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推动布病防控工作。

(三)原则上每年开展一次。可根据工作需要适当增加频次。

(四)每次督导检查须制订督导检查方案,明确重点、方式和内容,并提前印发各地。

(五)每次督导检查结束后,要形成督导检查总结报告,肯定成绩,明确问题和不足,提出整改意见,上报省卫生厅和省畜牧局,抄送各地。

篇9: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

环境保护部 发展改革委 科技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商务部 能源局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酸雨、灰霾和光化学烟雾等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群众健康,影响环境安全。国内外的成功经验表明,解决区域大气污染问题,必须尽早采取区域联防联控措施。为进一步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力度,现就推进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改善区域空气质量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空气质量为目的,以增强区域环境保护合力为主线,以全面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为手段,建立统一规划、统一监测、统一监管、统一评估、统一协调的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扎实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二)基本原则。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促进区域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坚持属地管理与区域联动相结合,提升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整体水平;坚持先行先试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率先在重点区域取得突破。

(三)工作目标。到2015年,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形成区域大气环境管理的法规、标准和政策体系,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下降,重点企业全面达标排放,重点区域内所有城市空气质量达到或好于国家二级标准,酸雨、灰霾和光化学烟雾污染明显减少,区域空气质量大幅改善。确保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空气质量良好。

二、重点区域和防控重点

(四)重点区域。开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的重点区域是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在辽宁中部、山东半岛、武汉及其周边、长株潭、成渝、台湾海峡西岸等区域,要积极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其他区域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由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开展。

(五)防控重点。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重点污染物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重点行业是火电、钢铁、有色、石化、水泥、化工等,重点企业是对区域空气质量影响较大的企业,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酸雨、灰霾和光化学烟雾污染等。

三、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和布局

(六)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制定并实施重点区域内重点行业的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严格控制重点区域新建、扩建除“上大压小”和热电联产以外的火电厂,在地级城市市区禁止建设除热电联产以外的火电厂。针对重点区域内重点行业的建设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区域会商机制,具体办法由环境保护部另行制定。加强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严格控制钢铁、水泥、平板玻璃、传统煤化工、多晶硅、电解铝、造船等产能过剩行业扩大产能项目建设。

(七)优化区域工业布局。建立产业转移环境监管机制,加强产业转入地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环保监管,防止污染转移。在城市城区及其近郊禁止新建、扩建钢铁、有色、石化、水泥、化工等重污染企业,对城区内已建重污染企业要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搬迁改造,按期完成首钢搬迁工程,组织实施好石家庄、杭州、广州等城市钢铁厂搬迁项目。

(八)推进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完善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和评价指标,加强对重点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和评估验收。加大清洁生产技术推广力度,鼓励企业使用清洁生产先进技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确保电力、煤炭、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焦炭、造纸、制革、印染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任务按期完成。

四、加大重点污染物防治力度

(九)强化二氧化硫总量控制制度。提高火电机组脱硫效率,完善火电厂脱硫设施特许经营制度。加大钢铁、石化、有色等行业二氧化硫减排工作力度,推进工业锅炉脱硫工作。完善二氧化硫排污收费制度。制定区域二氧化硫总量减排目标。

(十)加强氮氧化物污染减排。建立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新建、扩建、改建火电厂应根据排放标准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要求建设烟气脱硝设施,重点区域内的火电厂应在“十二五”期间全部安装脱硝设施,其他区域的火电厂应预留烟气脱硝设施空间。推广工业锅炉低氮燃烧技术,重点开展钢铁、石化、化工等行业氮氧化物污染防治。(十一)加大颗粒物污染防治力度。使用工业锅炉的企业以及水泥厂、火电厂应采用袋式等高效除尘技术。强化施工工地环境管理,禁止使用袋装水泥和现场搅拌混凝土、砂浆,在施工场地应采取围挡、遮盖等防尘措施。加强道路清扫保洁工作,提高城市道路清洁度。实施“黄土不露天”工程,减少城区裸露地面。

(十二)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从事喷漆、石化、制鞋、印刷、电子、服装干洗等排放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生产作业,应当按照有关技术规范进行污染治理。推进加油站油气污染治理,按期完成重点区域内现有油库、加油站和油罐车的油气回收改造工作,并确保达标运行;新增油库、加油站和油罐车应在安装油气回收系统后才能投入使用。严格控制城市餐饮服务业油烟排放。

五、加强能源清洁利用

(十三)严格控制燃煤污染排放。严格控制重点区域内燃煤项目建设,开展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试点工作。推进低硫、低灰分配煤中心建设,提高煤炭洗选比例,重点区域内未配备脱硫设施的企业,禁止直接燃用含硫量超过05%的煤炭。加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划定工作,逐步扩大禁燃区范围,禁止原煤散烧。建设火电机组烟气脱硫、脱硝、除尘和除汞等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示范工程。

(十四)大力推广清洁能源。改善城市能源消费结构,加大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推广力度,逐步提高城市清洁能源使用比重。继续推进清洁能源行动,积极开展清洁能源利用示范。推进工业、交通和建筑节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发展农村清洁能源,鼓励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推广生物质成型燃料技术,大力发展农村沼气。禁止露天焚烧秸秆等农作物废弃物,确保城市周边、交通干线、机场周围空气质量。鼓励采用节能炉灶,逐步淘汰传统高污染炉灶。

(十五)积极发展城市集中供热。推进城市集中供热工程建设,加强城镇供热锅炉并网工作,不断提高城市集中供热面积。加强集中供热锅炉烟气脱硫、脱硝和高效除尘综合污染防治工作。发展洁净煤技术,加大高效洁净煤锅炉集中供热示范推广力度。在城市城区及其近郊,禁止新建效率低、污染重的燃煤小锅炉,逐步拆除已建燃煤小锅炉。

六、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

(十六)提高机动车排放水平。严格实施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完善新生产机动车环保型式核准制度,禁止不符合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车辆的生产、销售和注册登记。继续推进汽车“以旧换新”工作,加速“黄标车”和低速载货车淘汰进程,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十七)完善机动车环境管理制度。加强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实施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对排放不达标车辆进行专项整治。依法加强对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的监督管理,促进其健康发展。加强机动车环保监管能力建设,建立机动车环保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有利于机动车污染防治的税费政策。

(十八)加快车用燃油清洁化进程。推进车用燃油低硫化,加快炼油设施改造步伐,增加优质车用燃油市场供应。尽快制定并实施国家第四、第五阶段车用燃油标准和车用燃油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强化车用燃油清净剂核准管理。

(十九)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完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公共汽、电车专用道(路)并设置公交优先通行信号系统。改善居民步行、自行车出行条件,鼓励居民选择绿色出行方式。

七、完善区域空气质量监管体系

(二十)加强重点区域空气质量监测。提高空气质量监测能力,优化重点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开展酸雨、细颗粒物、臭氧监测和城市道路两侧空气质量监测,制定大气污染事故预报、预警和应急处理预案,完善环境信息发布制度,实现重点区域监测信息共享。到2011年年底前,初步建成重点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

(二十一)完善空气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加快空气质量评价指标修订工作,完善臭氧和细颗粒物空气质量评价方法,增加相应评价指标。

(二十二)强化城市空气质量分级管理。空气质量未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应当制订达标方案,确保按期实现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的达标方案应报环境保护部批准后实施。空气质量已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应制订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方案,防止空气质量恶化。

(二十三)加强区域环境执法监管。环境保护部要会同有关地方和部门确定并公布重点企业名单,开展区域大气环境联合执法检查,集中整治违法排污企业。各地环保部门应加强对重点企业的监督性监测,并推进其安装污染源在线监测装置。到2012年年底前,重点企业应全部安装在线监测装置并与环保部门联网。

八、加强空气质量保障能力建设

(二十四)加大资金投入。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际,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强化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着力推进重点治污项目和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监控能力建设。空气质量未达到标准的城市,应逐年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城市大气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和污染治理工程建设。(二十五)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区域大气污染形成机理研究。开展烟气脱硝、有毒有害气体治理、洁净煤利用、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和大气汞污染治理、农村生物质能开发等技术攻关。加大细颗粒物、臭氧污染防治技术示范和推广力度。加快高新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推动环保产业发展。

(二十六)完善环境经济政策。继续实施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差别电价政策。严格火电、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上市公司环保核查。积极推进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指标有偿使用和排污权交易工作。完善区域生态补偿政策,研究对空气质量改善明显地区的激励机制。

九、加强组织协调

(二十七)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协调机制。在全国环境保护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下,不定期召开由有关部门和相关地方人民政府参加的专题会议,协调解决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组织编制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规划,明确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污染防治措施及重点治理项目。到2011年年底前,完成规划编制和报批工作。(二十八)严格落实责任。地方人民政府是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责任主体,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本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方案,并将各项工作任务分解到责任单位和企业,强化监督考核。各有关部门应加强协调配合,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和落实意见,督促和指导地方相关部门开展工作。

(二十九)完善考核制度。环境保护部要会同有关部门对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情况进行评估检查,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项目完成情况和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的重要内容,每年向社会公布。对于未按时完成规划任务且空气质量状况严重恶化的城市,严格控制其新增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具体办法由环境保护部商有关地方和部门另行制定。

(三十)加强宣传教育。组织编写大气污染防治科普宣传和培训材料,开展多种形式的大气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动员和引导公众参与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定期公布区域空气质量状况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展情况,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安全风险联防联控】相关文章:

安全风险联防联控06-22

患者安全风险04-16

安全风险责任05-16

安全风险评价05-03

风险和安全05-17

安全风险管控论文05-12

安全风险抵押范文05-23

安全风险管控免费06-22

安全风险管控方案06-22

安全风险抵押申请06-22

上一篇:区国税局2012年工作要点下一篇:在校五年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