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思路

2024-04-14

2010年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思路(通用8篇)

篇1:2010年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思路

2010年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思路

2010年,我区基层组织建设将以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主线,紧紧围绕省委提出的“四求先行”(解放思想求先行、以人为本求先行、好字当头求先行、持续运作求先行)的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基层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不断提升我区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其工作思路是:

1、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回头看,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果。按照省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意见》的部署和要求,做好学习实践科学观回头看工作,着力建立长效机制,巩固学习效果。

2、提升基层组织党员队伍的素质,夯实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加强农村、社区干部队伍、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抓好党员干部干部的培训,大力开展“三向培养”,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手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致富能手和党员培养成乡村干部,努力为建设新农村储备后备力量。

3、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做好农村党建工作。一是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用三中全会精神统揽农村党建工作;认真落实区委贯彻意见,以农村工作为重点,全面抓好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基层民主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二是 大力实施“党建项目带动工程”。认真贯彻区委《关于实施党建项目带动工程扎实推进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的实施意见》,按照“围绕党建抓项目,抓好项目促发展”的思路,立足各乡镇、村的实际,确立一批适合当地经济发展、具有影响辐射力的党建带动项目,建立区、乡镇、村三级党建项目库,实行区、乡镇、村捆绑运作,加强跟踪管理、分类指导,建立重点项目领导干部挂点联系制度,选派优秀干部作为党建项目指导员、联络员,指定相关部门和结对单位挂钩帮扶并签订帮扶协议,及时协调解决党建项目带动工程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保证“党建项目带动工程”扎实、稳步推进;积极推进机关、乡镇、街道和企业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建立和完善“领导牵头、部门挂钩、组织共建、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大力推行“支部+基地+农户”、“支部+项目+协会”、党员互助组等模式,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发挥专业协会党员的作用,多渠道、多形式构建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发展平台,组织引导党员和广大农民积极发展质量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走“一村一品”或“一村多品”发展之路,形成了规模经营优势,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进一步强化党员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推动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四是贯彻福建省组织部、福建省农业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村集体会计委托代理制及财务计算机网络监管工作的通知》精神,全面推行村财委托代理和村集体财财计算机网络监管制度,健全和完善村财委托代理和村集体财财计算机网络监管工作机制,促进村财委托代理和村集体财财计算机网络监管制度化、规范化,从源头上加强对村集体财务的监管。建立村财委托代理和村集体财财计算机网络监管半月报制度,加 大已建村财委托代理中心的监管力度和未实行村财委托代理制度乡镇、街道的推进力度,力争年初全面实行村财委托代理制度; 本着分步推进的原则,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整合现有资源,加快区、乡镇村集体财务计算机网络监管中心推进进度,严格按照省市的要求,认真做好清产核资、中心机房、人员招聘、岗前培训等工作,切实按省市规定的按序时进度完成村集体财务计算机网络监管建设任务。修订完善《 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暂行办法》,开展村务公开目录编制和村务公开栏目设置,进一步细化暂行办法,规范公开内容、程序。五是狠抓结对帮扶工作落实。与区委农办配合,扎实抓好城区乡镇街道与山区乡镇和区直部门、城区经济发达村与山区村“结对子”帮扶工作,建立检查和通报制度,完善结对扶贫工作机制,定期召开结对子工作协调会,了解和通报工作推进情况,现场协调解决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结对双方的沟通和交流,确保工作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项目到位,进一步增强扶贫对象的造血功能。依托结对载体,深化结对内容,积极探索区直部门、城区经济发达村与山区村“结对联建”的有效办法和途径,建立健全党建帮扶责任制,签订“结对联建”责任书,充分整合和利用区直部门、城区经济发达村的党建资源和优势,广泛开展党建帮扶活动,切实帮助山区村梳理党建工作思路,找准党建帮扶切入点,确定党建帮扶项目,制定长效帮扶措施,进一步夯实了山区村的党建工作基础,到达了联建互促、共同提高的目的。六是扎实抓好选聘生驻村和下派干部 3 工作。认真制定培养计划,完善教育管理措施,加强对第一批8名高校选聘生的跟踪教育管理和情况掌握,增强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选聘生早日进入角色、发挥作用、兑现履职承诺,真正成为村书记(主任)的好帮手。持续抓好第一批驻村任职干部回访指导和第二批44名驻村任职干部跟踪管理工作,落实回访指导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和走访慰问制度,定期召开下派干部座谈会和选派单位联席会议,及时协调解决下派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他们增强信心,进一步调动下派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和选派单位对口帮扶的积极性。七是加大对北峰山区三个乡镇新增20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进行新建、改造、修缮和置换工作力度,加强资金和质量监管,确保标准落实、质量落实、资金落实,力争春节前全面完成,切实改变无村部和危房村部的状况。

4、加大社区党建工作力度,提升社区党建服务水平。一是合理设置社区党组织。从有利于加强党对的领导、有利于开展教育管理、有利于推进社区建设出发,坚持新区建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延伸到哪里,根据社区党员的变化,不断创新社区党组织设置形式。在具备条件社区,把党委(总支)建在社区、党支部建在小区、党小组建在楼栋,把党员活动点建在有条件的党员家中;在具备条件的非公企业,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实现组织覆盖与工作覆盖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完善城市社区党组织体系,优化党的基层组织设置,为社区党建工作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二是继续推进社区党组织书记选聘工作。认真总结第一批社区书记选聘工作经验,广泛征求基层 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社区书记选聘制度和程序,优化选聘工作的方式方法,严格按照市委的要求和选聘工作的程序,充分尊重基层的意见建议,认真第二批社区书记选聘工作方案,扎实做好选聘工作,切实选好书记用好人,进一步优化社区党组织班子结构、促进社区班子建设。三是完善共驻共建和共驻联建工作机制。本着“共建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以街道、社区为中心、辖区单位为基础的共驻共建机制和协调共商机制,签订共建协议,挖掘共建优势,构建共建平台,深化服务内容,活跃服务形式,充分调动辖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发挥辖区单位的优势和作用;立足社区实际,探索和建立社区与村、社区与辖区“两新”组织、社区与区直部门联建共建、互帮互助、互动双赢机制,促进联建共建双方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六联八共”活动,“六联”即:思想工作联做、辖区治安联防、基础设施联建、公益事业联办、经济工作联抓、文化建设联兴;“八共”即:党建共建、党员共管、事务共商、难题共解、资源共享、文化共育、活动共办、文明共创,开创共建“双赢”的新局面,促进社区各项工作协调发展。四是加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组织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创建和谐社区“一意见一标准”的要求,认真开展和谐社区党建工作达标检查,加强对社区党建工作的指导,使社区党建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坚持以人为本,寓社区党建服务于社区服务体系之中,加强社区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网络建设和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整合社区资源,建立社区服务资源库,强化服务观念,健全服务机制,明晰服务职责,找准服务定位,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扩大服务层面,切实做到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服务,基层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健全和完 善困难党员群众救助、党员服务日、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应急群呼、帮困基金、八进社区和三必访制度,充分发挥党员服务站、党员志愿者服务队、青年志愿者队伍、计生协会督导队、老人协会劝导队的作用,大力实施党建项目带动工程,广泛开展“邻里守望一帮一”、党员结对帮困、扶贫助学、“春风送岗”等活动,积极为社区困难党员、群众排忧解难,进一步扩大社区党建工作的影响力,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不断提高社区党员、群众的满意度。五是强化社区监管职能。把社区服务与社会监管结合起来,加强与工商、卫生、质检、城管等部门的合作,赋予社区党组织协管职能,加大社区党组织对社区便民、利民服务项目的监管力度,制定诚信示范标准,建立检查评比制度,通过诚信示范店、党员诚信示范店、诚信店等不同类型的诚信服务和街道、社区诚信联合会的自我约束、自我监督,树立社区服务诚信,维护社区服务形象,进一步提高社区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参与度和影响力。

5、深化非公党建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有效途径。一是以实现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全覆盖和探索非公企业党组织、党员发挥作用有效途径为重点,加大在规模以下非公有制企业和各类商会、行业协会及中介组织(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中组建党组织的工作力度,不断扩大党组织和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广泛开展非公企业党组织之间、非公党组织与农村、社区党组织之间,与机关和事业单位党组织之间的共驻共联、联建双赢活动,努力在推进企业和谐发展上取得新成效。二是加强调查研究,挖掘、盘活火车站地区党建资源、党建力量、党建手段,调整组织设置,以茶园街道非公党总支为主导,以金 晖集团、国美电器有限公司、火车站商贸城等11个非公党支部为支撑,积极创建华林路、站前地区“诚信经商一条街”,打造窗口型非公党建品牌,不断提升火车站地区省会窗口的形象;以海峡茶都非公党支部核心,以茶叶协会为纽带,以个体户党员为支撑,积极创建“诚信茶都一条街”,不断提升海峡茶都的窗口形象;以南方建材市场管委会党组织为依托,创建“诚信专业市场”,不断提升南方建材市场的窗口形象。三是树立区域大党建观念,以“横向联谊、增进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为目的,积极筹备成立 区非公党务干部联谊会,并根据党务干部的分布状况,拟在福兴开发区、金城投资区和平原镇街划片成立联谊分会。健全联谊会工作机制,完善联谊信息档案,寓教育、管理、服务、培训于联谊活动中,进一步加强党务干部沟通、促进党务工作交流、强化思想工作联谊,使之成为非公党务干部温馨的家园、交流的平台。依托联谊会,采取集中培训与分区域培训、以会代训与专项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计划地做好非公党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提升驾驭非公党建工作的能力。2009年拟举办1-2期培训班。

6、充分发挥机关党建工作优势,始终保持机关党建走前头。一要深入开展《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再学习、再贯彻活动,强化机关部门(单位)一把手“一岗双责”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的保证、监督、协助职能。二要健全完善区直系统党委工作机制,立足机关党建的优势,广泛 7 开展“五个好”党支部达标、“机关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创建和“三级”联创活动,推进机关党建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机关党建走前头的引领、示范、标杆作用。三要扎实开展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围绕全局、围绕履职、围绕作风、围绕形象,进一步加强机关党员素质能力建设、机关效能建设、机关作风建设,深化公务员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塑造以服务、廉洁、高效、创新为核心理念的机关行政文化。四要拓展机关党建工作思路。把机关党建与农村、社区、企业党建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充分借助职能部门的工作体系、工作网络、工作资源、工作优势,广泛开展机关党组织与农村、社区、企业党组织结对共建和机关党员干部“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等主题实践活动,推行党员结对帮扶困难群众、为群众办实事承诺等制度,逐步建立机关与社区、农村、企业、学校等共驻共联共建共享机制,并将其作为年终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推动农村、社区、企业党建工作和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7、探索建立党员关怀机,努力构建党内和谐。一是着力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按照十七大“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使党员真正成为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先进分子”的要求,重点依托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网络,整合乡镇(街道)、村(社区)服务资源,推行民情代理制度,以乡镇、街道为平台,建立村民事务代理中心,健全完善市民服务中心;以村、社区为平台,建立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不断优化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服务平台建设,拓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渠道,着力构建实用高效的党员联系服务 8 群众体系。依托福州市党建网和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加快培养农村基层组织后备队伍和新型农民,努力提高基层干部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能力。继续推动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村、社区服务资源库,编印完善村、社区居民服务手册和便民服务卡,严格落实监管机制,提高村、社区群众的满意度。在基层党组织深入开展党员承诺制、设岗定责、结对帮扶和党员义工、党员志愿者等争先创优活动,凝聚党员力量,服务群众需求,使每个党员都能够从自身条件出发,在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和了解群众意愿需求、反映群众意见建议中发挥作用。二是探索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努力在全区形成上级党组织关心基层党组织、基层党组织关心广大党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都来关心人民群众的生动局面。一要建立健全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认真研究、下决心解决村干部的待遇问题,探索建立新型的农村基层干部生活补贴、绩效奖励、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保障制度,真心实意地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调动农村干部的积极性,保持农村干部队伍的稳定。二要探索建立困难党员关怀机制。开展生活困难党员摸底调查,认真摸清困难党员底数,建立困难党员管理台帐和信息库,不断改进慰问帮扶工作,整合有效资源,拓宽援助渠道,通过财政划拨、党费留存、党员“七一”奉献日和各级党组织捐助及社会捐助等途径,对生活水平低于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线及年老、孤寡、病残的困难党员定期进行走访慰问;加大就业培训、职介和扶持力度,采取“就业扶贫”、“教育扶贫”、“结对扶贫”、“项目扶贫”和发放困难党员结对帮扶联系卡、完善走 9 访慰问制度等举措,逐步建立健全困难党员长效援助机制,帮助困难党员转变观念、重树信心、自强自立、走出困境,努力达到帮助一个、鼓舞一群、感动一片的目的。继续做好建国前入党老党员补贴发放工作,探索对为党的事业做出贡献的困难老党员、党务工作者关怀补助办法。三要建立非公“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关怀机制。建立和完善建立“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信息库,探索“两新”组织企业党组织负责人权益和就业保障机制,确保非公党组织书记安心工作、尽心工作、放心工作。三是建立流动党员长效关怀机制。1)深化结对思路,建立帮带机制。针对流动党员中的困难群体,以困难流动党员所在村、社区为依托,选派素质高、能力强、条件好的党员与困难流动党员开展“一助一”结对帮带活动,帮助困难流动党员改变困难状况。在此基础上,把结对的触角向困难群众延伸,形成“二助一”帮扶链,组织结对党员与村、社区困难群众开展结对帮困活动,广泛体民情、查民意,及时为困难群众解决就业、生活、维权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2)送温暖献爱心,建立解困机制。以元旦、春节、“七〃一”为契机,广泛开展进村入社区、进厂入工地走访慰问困难流动党员活动,组织人力为流动党员订购返乡车票,进一步增强流动党员的归属感。坚持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扩大急难救助基金在非公企业工会的覆盖面,对困难流动党员和职工进行救助。对外出流动党员,认真开展“四个一”活动:即主动上一次家门、问一声冷暖、办一件实事和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积极为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排忧解难,免除外出流动党员的后顾之忧。3)延伸服务触角,建立职介机制。加强与有关职能部门的协作,在区市民 10 服务大厅、劳动职介中心设立流动党员服务窗口,为流动党员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对持证求职的流动党员实行“三优三免”,“三优”即:优先登记、优先推荐、优先安排;“三免”即:免交求职登记费、免交就业前培训费、免交就业推荐成功费。坚持开展“春风送岗”活动,深入企业挖掘就业岗位,积极推荐流动党员上岗就业。4)坚持一视同仁,建立入学机制。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认真落实免交赞助费、借读费政策规定,实行“一视同仁”、“党员优先”,加大农民工子女入学入托政策督查力度,以优惠的条件解决外来流动党员和员工子女入学入托问题,为外来流动党员、员工解除后顾之忧,使外来流动党员和员工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企业发展中。5)开展法律援助,建立维权机制。把外来流动党员和员工的维权需求与维护协调各方利益有机结合起来,采取走访与宣传相结合、咨询与法律援助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开展法律宣传、教育、咨询和援助活动;适时组织区劳动、司法、环保、安办等部门开展巡回法律法规咨询,现场解答外来流动党员、员工反映的问题;举办法律法规专题讲座,帮助外来流动党员、员工提高法律意识和自我维权意识;加强外来务工人员维权服务中心、农民工维权中心和农民工法律援助服务点建设,开辟“绿色通道”,及时为外来流动党员、员工提供法律援助;加大外来流动党员、员工工资清欠工作力度,维护外来流动党员、员工的合法权益,推动劳动用工环境的改善。

8、创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增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时效。一是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和流动党员信息采集网络。根据省 11 委组织部《关于建立和完善流动党员信息库的通知》和《关于在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做好流动党员信息采集和管理服务的通知》要求,以区、乡镇、街道、区直系统、开发区、投资区为单位,分别建立外出(外来)流动党员信息库和信息采集中心(站、点),并依托基层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站点,逐级设立流动党员信息采集员,形成上下联动、全覆盖的采集网络;建立健全流动党员信息采集工作机制,明确信息采集中心(站、点)和信息采集员的职责,开通流动党员信息采集信箱,畅通流动党员信息采集渠道,逐步完善外出(外来)流动党员信息库。加强信息管理员和信息采集员的集中培训,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工作水平,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按照市委组织部的要求,立足本区党员工作实际,分级建立和完善党员信息库和党员交纳党费信息库,做到党员基本信息清楚,党员交纳党费信息清楚,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党费收缴工作提供信息保障。二是大力推进党员教育管理网络化建设。在完善社区党员教育管理三级网络机制的同时,逐步向农村延伸,各乡镇要分别建立乡镇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中心和村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站,形成以区为中心、乡镇(街道)为依托、村(社区)为基础的覆盖全区的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三级网络。要加强农村(社区)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网络建设,完善教育管理服务设施,强化教育管理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农村(社区)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中心(站)的作用,加强对农村(社区)党员和外来流动党员的双重管理和人性化服务,找准定位,整合资源,因势利导,发 挥作用,广泛开展“八进社区”、“三必访”、结对帮困、党员经营示范户、再就业岗位推荐、再就业培训、实用技术培训、文化体育和“五大员”(便民服务员、计生信息员、治安巡逻员、市容劝导员、公德宣传员)活动,使之成为孕育“两新”组织党组织的孵化基地,成为服务党员、联系基层的桥梁和纽带,成为流动党员温暖的家,切实用服务温暖人,用感情联系人,用培训提高人,用法律维护人,用实效凝聚人。三是全面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在全国农村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7]18号)和《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关于在全省农村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闽委办[2008]6号)精神,深刻认识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着力推进农村和社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重点做好教学信息平台建设、终端站点建设、教学和服务资源建设、骨干队伍建设和工作机制建设,力争明年1月全面完成远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在乡镇、村和街道、社区实现接收站点全覆盖。在此基层上,把现代远程教育的触角向非公企业延伸,集中精力抓好福兴开发区、金城投资区、工业小区、商贸集中区、专业市场和规模和影响较大、生产经营比较稳定的非公企业的终端站点建设,进一步扩大远程教育的覆盖面。协调党校、农林水、教育、科技、文化、广电、民政、卫生、司法、人口与计划生育、劳动和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整合和开放包括党员教育、政策法规、适用技术培训、致富经验、市场供求信息、就业培训、劳务需求和成人教育以及党建工作经验等各方面的教学资源,大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教材”,为党员干部和群众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适用对路、通俗易懂的教学课件。2009年,拟拍摄1-2部反映基层党建工作经验的电教片。

9、大力培育党建精品,推动党建工作上新水平。坚持开展党建精品创建活动,强化精品意识,立足区位优势和本区实际,着力抓好民主管理示范村、流动党员双向管理示范村、党建项目带动示范村、村村、村企联建示范村、后进转化示范村、结对帮扶示范村、电化教育作示范村社区、信息化社区示范点、和谐社区示范点、共驻共建社区示范点、非公党建社区示范点、“双强”企业非公党建示范点、“窗口”地区非公党建示范点、行业协会非公党建示范点等不同类型典型的培育工作,巩固老典型,挖掘新典型,通过现场会、交流会等载体,广泛宣传典型的好经验,推广典型的好做法,努力形成以点促面、经验引路、典型辐射的格局,大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篇2:2010年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思路

1、要以人口普查为重点,认真做好普查和调查工作。

第六次人口普查是我国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是今年统计工作的重中之重。据测算,我区应登记的总人口约45多万人,外来经商、务工人员多,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为了做好人口普查工作,一定要强化组织领导,凸显政府行为;通过宣传活动,使普查深入人心;根据普查方案和试点实践,组织开展好各类培训工作;在入户调查时,要耐心、细心,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确保普查工作的圆满成功。

2010年另一项重要普查工作是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此次清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又是第一次由统计局牵头组织,没有经验可借鉴,我们要抓住重点,认真准备,扎实推进,确保清查工作圆满成功。

经济普查后续工作也不能放松,要按照省、市普查办的统一部署,组织开展下一阶段公告发布和数据资料管理工作,特别是各项数据的开发利用,确保经普数据真正成为区委、区政府的决策依据。

2、要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核心,完善统计派遣制度,夯实统计工作基础。

统计基础工作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统计数据的质量,要保证统计数据质量,就要抓好企业—街道—统计局三级统计队伍建设,提高企业统计人员的持证率;提升街道派遣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造就一批懂统计专业、会经济分析和计算机技术的本局统计人才队伍。

3、要以推进统计信息化为突破,努力拓宽服务领域。

全面推进各项统计业务工作网络化,对于完善公共服务,提高工作效率有着重要意义。实时更新数据,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及时准确揭示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为领导提供统计信息和咨询服务,为各部门对基层指导服务提供依据。

4、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统计调查优势。

我们不仅要高质量地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常规调查任务和临时性专题调查任务,还要主动对调查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开展对比分析,和常规报表的数据相结合,进行针对性的课题研究。

5、全面提升统计服务水平。

一要围绕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中心工作,密切关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积极为区委区政府提供咨询建议。二要加强统计监测评价工作。三要及时做好统计分析研究。四要做好统计产品的开发。

6、要以促进企业统计规范化为中心,不断推进依法统计进程。

要结合第二次全国r&d清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加大统计普法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全民统计法制意识。在日常统计监督检查中,帮助企业发现、解决统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促进企业统计工作的规范化。

7、要进一步完善gdp核算工作。

要建立健全以专业、部门统计数据评估为基础、以gdp核算评估为龙头的数据质量评估体系,并利用相关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和验证,着力提高地区生产总值核算数据与专业统计数据的匹配性。

8、要继续认真做好绩效考评工作。

结合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继续做好绩效考评工作。针对台江区的实际,对绩效考评相关指标固强补弱。同时,加强对街道和区直部门进行考评,做好对街道及部门绩效评估工作。

9、要进一步强化统计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

以机关作风建设为重点,在全区统计系统中开展求真、求精、求实为要求的统计队伍作风建设活动。着力打造廉洁数字工程,积极营造良好的行业风气,提升统计干部队伍整体水平,树立良好的部门形象。

10、要进一步推进“三级联创”活动的开展。

篇3:2010年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思路

关键词:心理学,高校,党务工作,凝聚力

1 引言

众所周知, 党建工作包含理论建设和实践工作两个层面, 具体来说包括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制度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作风建设等, 具有鲜明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党的组织建设包括制度建设、阵地建设、队伍建设等内容, 而加强凝聚力是队伍建设中一个重要内容。

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 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 直接与群众接触, 担负着高校党建的具体工作, 一言一行都代表党的形象。这支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从一定意义上将影响到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工作成效, 影响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影响到高校的发展, 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当前, 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 高校基层党务工作受到一定的影响, 基层党务工作者地位下降, 待遇不高, 出现了工作热情消减、队伍凝聚力缺失等问题, 对高校的发展是不利的。

2 当前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凝聚力情况分析

所谓凝聚力, 指组织因为具有崇高目标和美好愿景对成员产生的吸引力, 以及组织成员之间由于理想、目标和价值观等因素的认同所产生的相互吸引、团结统一的力量。在当前, 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的凝聚力受到一定影响弱化, 具体表现和原因分析如下。

1) 基层党员担任党总支 (支部) 委员的愿望不强。由于基层党组织权力缩水, 服务功能减弱, 党务工作被边缘化, 造成党组织威信不高, 凝聚力不强, 影响到党员成为党务工作者的意愿。在一些高校, 如果基层党总支 (支部) 委员不是专职岗位, 而是由党员兼任, 在选举时有可能会遭遇困难。因为基层党员担负着繁重的教学工作, 作为兼任的党务工作者, 如果没有奉献精神, 岗位的吸引力就不强了[2]。

2) 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影响内聚力。选拔基层党务工作者时没有坚持标准, 谁干都行。这与某些人对基层党务工作的认识不够有关, 一些领导认为基层党务工作可松可紧, 工作不难, 谁干都一样。一些党务工作者也认为, 当选太容易, 彼此间难以产生内聚力。

3) 荣誉感不强, 使命感缺失。由于某些高校组织工作上的疏忽, 造成一些基层党务工作者任期不明确, 无津贴补助, 培训机会少, 产生失落感。例如, 在一些高校的基层部门, 党总支 (支部) 的委员不被认为是该部门的领导, 不能参加系 (部) 领导会议;安排学习培训时, 往往都是派书记或副书记去参加, 使其工作积极性和凝聚力受到影响;一些高校基层党组织很长时间没有换届或改选了。

4) 由于没有专门或足够的党务工作经费, 基层党务工作者之间很少进行专题业务交流, 缺少互相学习的机会。由于活动机会少, 不利于整个队伍凝聚力的提升。

5) 抱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理。由于学校激励机制不健全, 基层党务工作者的政治权益和经济利益没有体现, 部分基层党务工作者的工作热情不高, 把自己混同于一般党员, 干好干坏一个样。如某些宣委多年来一篇报道也不写, 板报网站都不管, 履职不到位, 照样一当好几年。

6) 职数少, 专职职数更少, 不利于工作开展。一些支部只设三个职数, 书记是专职的, 组织委员由教师党员兼任, 宣传委员由系主任兼任。当行政领导兼任党务工作者时, 如果履职不到位, 会对其他党务工作者产生不良影响。

3 心理学关于凝聚力理论的启示

心理学认为, 组织凝聚力包括组织对成员的吸引力以及成员之间的内聚力。凝聚力的产生受到内外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内在因素来自成员与团队本身, 外在因素来自环境的作用。

组织对成员的吸引力,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 目标吸引。如果组织的目标方向、组织形态、美好愿景、社会位置、负责人魅力等适合成员, 吸引力就大, 反之吸引力就会降低, 甚至会使成员厌倦、反感, 从而脱离组织。

2) 能够满足组织成员多种需要。组织运用适当权力满足成员个人的各种物质和心理需要, 使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归属, 自觉服从于组织, 这是增强组织吸引力的最重要条件。

组织成员凝聚力的来源则表现在成员之间的整体配合效能与归属心理的对立统一。当成员利益一致, 关系和谐, 互相关心、爱护和帮助, 互相依靠, 吸引力就大;反之, 吸引力就小, 甚至反感, 相互排斥。

由此可见, 组织凝聚力的形成是一个过程, 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目标吸引, 即群体成员因目标基本一致而聚集在一起;二是权力作用, 在组织与成员双方相互认知的过程中, 权力发生作用;三是情感强化, 即双方在经过较长时间的了解后, 成员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归属, 进而转化为稳定的凝聚力[3]。

4 创新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凝聚力途径的探讨

笔者认为, 加强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凝聚力建设, 可以围绕以下三个维度开展工作。

4.1 加强组织建设, 确立正确目标, 增强组织吸引力是基础

1) 切实转变观念, 加强队伍建设, 确定共同目标。要深刻认识高校基层党务工作队伍凝聚力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切实转变基层党务工作可松可紧的观念, 围绕改革开放的总体布局, 周密制定本单位中长期发展规划, 强化基层党务工作者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

2) 抓好基层党建工作。要保持党组织旺盛的战斗力和高度的凝聚力, 提高威信, 树立党组织的良好形象, 使基层党务工作者从中获得自豪感和荣誉感, 对组织产生向心力、凝聚力。

3) “选出好班子, 配好带头人”是关键。基层党组织书记的政治素质、思想品德和领导能力是否过关, 能否准确地履行职责, 带领党员正确贯彻执行党委的决策, 将直接影响到组织的威望和吸引力, 进而影响到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4.2 合理行使权力, 营造公平诚信环境, 保障政治、经济权益是核心

1) 落实必要的工作条件或待遇。适当增加基层党务工作者的职数, 或减少兼职委员的职数, 提高工作配合效能, 并给予相应的工作津贴, 体现上级的重视和关怀。

2) 落实必要的工作经费, 创新培训方式。组织基层党务工作者开展针对性的社会考察与社会服务活动, 形成特殊鲜明的活动载体, 使党员在活动中找到个人的位置, 思想上得到安慰和升华, 从而对党组织形成较强烈的归属感, 增加凝聚力。

3) 创新管理模式, 形成价值认同。健全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与考核机制, 如考核机制、奖惩机制, 对那些业绩突出、贡献较大的基层党务工作者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奖励, 在晋级提职等方面时优先考虑。

4) 改进党政联席会议工作制度, 建立新的参与机制。民主集中制是我党的优良传统, 也是提高基层党务工作者凝聚力的锐利武器, 而党政联席会议则是重要手段。要改变以往一些基层党组织在召开党政联席会议时不邀请一般委员参加的做法, 使他们得到重视和尊重。

5) 要给基层党务工作者更多信任, 适当委以重任, 提高政治地位。例如, 支部书记可兼任教研室主任或副主任, 支部委员可以担任学生支部书记, 给他们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 从而产生归属感。

4.3 重视人文关怀, 强化情感归属是目的

1) 引导基层党务工作者加强党性修养,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吃苦在前, 享乐在后, 珍惜组织培养, 服从组织安排, 认真做好党交给的每一项工作。

2) 重视对基层党务工作者的人文关怀。党组织要经常了解基层党务工作者的思想动态, 了解其本人及家庭的各种困难, 并给予必要的关怀和援助, 让他们感受组织的温暖, 安心工作。

参考文献

[1]袁静, 汪明.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的创新性研究[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 (3) :60-61.

[2]熊丙清.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缺失的原因及其思考[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 2008 (4) :147.

篇4:基层党支部建设工作的创新思路

笔者从事党务工作多年,下面结合工作体会,仅从“主观”和“感性”方面,浅谈如何当好基层党支部书记,做好基层党支部工作。

支部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教学相长”的工作理念

我们大家都知道:“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管理伦理的核心,以人为本管理把人作为最根本的要素,主张人既是实现企业目标的工具,更是企业发展的目的。基层党建工作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人,在法律、道德和论理范畴上来讲,人的尊严和基本权利是平等的。不能实现所有企业成员尊严和基本权利的平等,以人为本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基层支部书记在实际工作中要注重提升支部工作的人文品位,丰富支部工作的文化内涵,增强支部工作的人文精神,注重职工的内心感受,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继而在此基础上教育人、引导人、培养人,积极为每位职工发展搭建平台,提供广阔的空间,唯有如此,才能使职工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才能充分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只有这样基层支部工作才有活力和生命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基层支部工作在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支部工作标准前提下,还要注重工作方法和工作艺术,重视“人性化”管理,让工作更富“人情味”,充分体现支部“柔性”管理的一面。支部书记要学会用一句鼓励的话,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和一次恰当的表扬,充分体现人性化的管理魅力,使员工深切感受到组织上的关怀,更愿意与企业一同奋进。当然,强调“柔性”管理,并不是意味着要求放松支部管理,也不意味着管理制度的软化和随意性,而是在确保制度刚性的执行下,体现柔性的一面。

“教学相长”,教和学两者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基层党支部工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善于围绕中心工作,抓好支部管理,服务好企业科学发展的工作大局。另一方面要善于带好队伍,带“好”队伍,才能充分发挥职工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相长”这就要求支部书记要注重抓党员队伍的教育和培训,教育和培训应是多层面和立体的,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党员队伍的政治素质、专业素质、文明素质。政冶素质是践行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保证。专业素质是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保证。文明素质是文明行业创建和优质服务的保证。

“学”就要求支部书记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要提高自身学习能力。面对企业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建立科学的治理架构,深化劳动用工、绩效考核、薪酬分配制度改革等新形势,基层党建工作将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的要求,职工固有的传统思维方式和惯性做法已不能适应当前管理变革要求,这就要求支部书记要进一步转变观念,不断学习新知识,以自身的变化应对管理上的变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不被淘汰。学习既要读有字之书,又要读无字之书,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他人学习。缺什么,学什么、补什么,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我们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选择了学习,也就选择了进步。

支部工作要坚持“扬长避短,人尽其才”的工作思路

木桶理论告诉我们:木桶最大容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如何修补木桶,现实中不同的师傅有不同的做法。第一种做法是锯长就短,这时木桶的容积完全由短板长度决定。第二种做法是锯长补短,这时木桶的容积由木板的平均长度决定。第三种做法是向长板看齐,从外借板补长短板,这时木桶的容积则由长板的长度决定。将木桶原理运用到管理中,也就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管理思路,形成三种工作结果。支部是做“人”的工作的。“人”是管理中最主要的因素,解决好“人”的问题,就等于抓住了管理的关键。因此,在日常的管理中,用人要因人而异,注重“扬长避短”和“长短互补”,管理中的每一项工种或每一项工作,要让最合适的人去做,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支部每位职工的特长和优势,让其既能够胜任和很好地完成工作,又能充分发挥其潜能。

支部工作要坚持“抓好落实,以质为先”的工作原则

俗话说:“一分布置,九分落实”。这句话强调的是科学的决策确定后,需要花更多的心思、投入更大的精力来抓落实,强调的是好的思路、好的决策、好的措施,要达到预期效果,必须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

抓落实,从支部工作方面的角度来讲,就是抓好上级党组织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的落实。这是对支部书记能力的重要检验。抓落实首先必须抓具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伟大事业是由无数具体工作成就的,任何工作只有具体才能够深入,才能够取得实效。抓落实其次必须抓重点,重点抓住了,才能牵住“牛鼻子”,这是做工作的重要方法,也是一条成功的经验。抓落实最终必须抓成效,“花开有果,掷地有声”,干工作,抓落实,最终是见成效。在我们实践工作中,许多工作之所以达不到上级的要求,不能取得实效,究其原因,不是我们的制度不健全,不是我们工作人员的能力差,而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抓落实的意识。换句话说,我们缺乏的是如何抓好工作的意识,缺乏对一些工作的真正理解,以至于工作抓得不具体、不细致、不扎实,其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日常管理中失之于“粗”,失之于“虑”,致使工作实效达不到要求。实际上,抓落实的过程,是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致千里的过程。作为基层支部书记,只有从细致人手,落实才会见成效。因此,支部书记要树立抓好工作落实的意识,建立健全抓工作、抓落实的责任制,真正形成并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nlc202309051255

牢固树立“以质为先”的意识。我们都知道,质量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其生命线,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命脉。作为支部的管理者,我们要树立质量意识,因为质量意识体现在每一位职工的日常工作中,是保证工作“硬件”和“软件”完成情况的自觉行为。“硬件”和“软件”的质量能真实体现我们的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我们所做的每一项工作“放大”看都是一件“产品”,在实际工作中的各项工作总结、活动安排、故障抢修,甚至一份简单的工作报表等,都是我们的工作“产品”。这些“产品”的质量,真实体现着我们的工作质量。所以,支部书记要树立“以质为先”的意识,注重加强党的理论、法律法规、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学习,注重工作实践经验的积累,以此促进和提高支部工作的质量。只有这样,我们的每一项“产品”才能合格,我们的工作才能取得实效。

支部工作要坚持“因势利导,不断创新”的工作追求

有一典故:战国时,魏国、赵国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援,齐国以田忌为主帅、孙膑为军师前去救援。孙膑对田忌说:“魏、赵军队强悍勇猛,一向看不起齐国,善战者应当因势利导之。”交战后,齐军采用计策,边战边退,从十万灶一直减到三万。魏将庞涓误以为齐国胆怯,于是孤军深入,紧追不舍。齐军设下埋伏,在马陵道击破魏军,庞涓见大势已去,刎颈自杀。“因势利导”给我们管理者的借鉴,是要学会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很好地加以引导。支部书记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时,不仅要准确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要领,注重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和方法,还要善于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因势利导”解决问题。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工作取得实效,保证职工思想稳定和队伍和谐。

创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永恒的课题,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基层党建工作永葆生命力的源泉。党支部书记作为党的最基层党建工作的领导者,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就必须探索工作新思路,注重新形式,研究新情况,制定新办法,解决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基层党建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在丰富中发展,在创新中提升。对于基层党支部书记而言,创新就是要围绕上级党组织工作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不断探索支部工作载体、管理方式和工作方法的创新,以创新开拓支部工作新局面,取得支部工作新成效。在企业科学发展进程中,切实发挥党支部的政治组织保障和文化引领作用,确保完成企业各项工作,这是基层党支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篇5:2010年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思路

一、2011年工作回顾

(一)成绩与经验

1、强化条线管理能力,有效推动了医疗卫生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达到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依托绩效考核管理平台建设,不断探索条线具体工作与考核平台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各项工作开展的目的性、时序性明显增强,对部分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提升了行政管理的综合协调水平,形成了适度的行政管理张力。绩效考核管理平台的建立,不仅对被考核单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各考核部门自身工作亦有一定促进作用,被考核单位存在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映射业务管理部门工作中的问题,有利于问题解决联动机制的建立。

3、促进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框架体系的初步建立,为今后全区范围管理体系标准化、规范化打下一定基础。一年来,在绩效考核细则的逐步引导下,各基层医疗机构陆续进行一些管理框架建设方面的尝试,虽有待进一步完善,但均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为今后全区范围实行科学、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体系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

4、打破习惯思维束搏,扩大考核效应,初步形成“奖优罚劣、能上能下”工作局面。

(二)问题与不足

2011年是我区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工作试点之年,工作重点是适应新医改要求,建立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后的绩效评估体系,是在各项配套制度未充分确立,保障措施未充分完善的背景下,进行的一项尝试性工作,所以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考核体系内部关系不清。考核对象界定范围、下拨经费

二、2012年工作思路

(一)理顺考核体系,调整考核办法

1、建立两套考核体系,分别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落实情况、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进行考核。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与对应的政府购买经费挂钩,绩效考核与单位人头经费(或药差补贴)挂钩,今后与绩效工资挂钩。

2、调整公共卫生服务购买项目与单价。在提高资金购买效率的前提下,新增或删减一批服务项目,提高或降低服务单价。彻底杜绝“空饷现象”。

3、调整考核对象,考核重心下移。考核对象统一为各乡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非中心以下工作内容不再列入考核范畴,加强对社区服务站的考核。

4、以关键业绩指标(KPI)与目标管理责任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对服务数量进行考核,以服务及管理规范对工作质量进行考核。

5、改革配套下拨经费分配制度,建立奖优罚劣分配机制,建立支付杠杠,优化支点调控机制。

(二)2012年卫生考核工作安排

1、调整准备工作

(1)3月上旬,完成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及单价调整工作,做好调整后的测算工作,保留奖励经费预算空间。社卫处牵头负责。

(2)3月中旬,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重大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社区医疗业务工作规范》、《社区管理工作规范》编写。格式参照《国家规范》。社卫处牵头公共卫生部分,医政处负责医疗部分。

(3)3月下旬,社卫处完成相关文件的拟定工作。调整绩效考核工作组,召开区绩效考核工作会议。

篇6:2010年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思路

败力度,按照区纪委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审计各项工作任务,以突出建设“廉政型机关”为重点,建立健全与审计工作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体系,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为我区的经济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制度建设,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

根据区委关于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我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做到与时俱进,立足创新,贵在坚持,重在落实。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组织建设,按照区委、政府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目标的规定,年初及时调整了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由一把手任组长,纪检具体抓。分别和业务股室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制定了《双塔区审计局2010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方案》,结合审计局反腐败的工作任务,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进行分解。实行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科室领导,三级负责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强化了制度建设,从源头上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一系列制度规范。重点完善了《集体领导制度》、《审计项目管理制度》、《审计回访制度》、《考勤制度》等十四项干部关心关切的有关制度,并经干部广泛讨论后印发执行。通过一年的实践,各项管理制度都得到了较好的执行,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加强干部职工学习教育,推进审计队伍建设

一是积极开展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教育。全局采取自学、专题讨论和撰写心得体会文章等形式,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与学习贯彻中央纪委第十七届二次全会精神以及《以总书记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反腐倡廉重要论述》结合起来,有计划有部署进行学习,并经常性开展审计干部反腐倡廉教育活动,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撰写心得体会。二是开展“内炼素质,外树形象”主题教育。通过召开主题教育经验交流会等方式,宣传审计机关勤政廉政先进集体和个人,促进审计工作发展,不断提高审计监督的层次和水平,提升审计机关的良好形象。通过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落实领导干部遵守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促使党员干部带头树立清风正气,做廉洁从政的表率。三是围绕党员干部的自身建设,进一步开展“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警示教育。通过强化学习、深入思考、自我剖析、对照检查、观看警示教育专题片、先进模范人物专题片等,使全体干部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紧迫性,严守审计干部廉洁从政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筑牢反腐倡廉思想防线,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思想政治素质,维护审计机关形象,坚守信心,更好地发挥审计人员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四是在党员干部中开展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高尚的道德观、牢固的法纪观和以人为本的群众观”的“五观”主题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新思维、新观念,为审计工作和反腐倡廉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

三、突出重点全程管理,强化对审计组的监督制约

篇7:2011年区旅游局工作思路

业促进,一手抓行业管理”,推动区域旅游业全面可持续发展。

2011年,西城区旅游工作的重点任务主要包括“三项创新”和“四项建设”,“三项创新”是指政策创新、营销创新和服务创新;“四项建设”是指项目建设、标准化建设、秩序建设和队伍建设。

一、三项创新

(一)政策创新。在“十二五”规划的指引下,明确区域旅游业发展的重点任务,深入研究国家、北京市、西城区产业发展政策,高度重视产业政策对区域旅游业的促进作用,完成西城区促进旅游业发展实施意见的研究和西城区社会住宿业发展提升的研究。

(二)营销创新。打造网络媒体核心产品,探索旅游营销新模式。在运用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手段的基础上,将网络作为重要的营销手段。建设“西城旅游信息网”,探索网络营销技术手段,满足旅游者在线点评、自助游、网上组团等个性化需求。编制旅游促销整体方案,整体开发旅游纪念品、旅游宣传品,推进西城区重点景区主题产品开发,树立区域旅游新形象。筹办传统群众聚集型节庆活动,什刹海旅游节、帝王庙拜谒活动、宣南文化节旅游主题活动等。着力打造社会广泛参与的非群众聚集型新型活动,如西城旅游“旅游攻略”征集、西城旅游摄影比赛等,建设区域旅游资源文字、图片资料库。

(三)服务创新。加快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旅游行业协会作用。编制完成《西城区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推进西单中心站建设。完善中心—站—点管理、运行机制,加强对站点的考核测评工作。继续探索合作建站机制,完成15家旅游咨询站(除湖广会馆)社会合作单位的申报规定和审批程序。开展咨询员业务技能大赛,编制、发布《旅游咨询工作简报》,安排站点互访交流工作,加强对旅游咨询志愿者的培训。建设成立西城区旅游咨询专家队伍。开展面向企业的延伸服务,建立合作企业信息库,建立服务回馈机制,对参与服务的旅游企业实施动态管理。开展“旅游咨询进社区”和“城乡手拉手”活动。完善旅游咨询网络,推进“在线咨询”功能。做好西城区旅游行业协会换届工作,发挥行业协会的行业自律和行业促进作用,开展业内评星评级活动。

二、四项建设

(一)项目建设。加强统计分析,促进项目落地。细化旅游统计分析需求,加强与旅游企业统计人员的工作联系,构建西城区旅游统计监测系统,健全旅游统计分析机制。促进旅游项目落地,推进西城区主次干道旅游导览系统策划与设计,力争达到政府立项标准。完成重点开放式景区标识导览系统策划与设计,制作样品。开展西城区重点旅游建设项目调查,筛选可促进旅游发展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建立项目储备库。推动旅游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开展,为文化创意机构与旅游企业建立渠道,促进旅游企业开发旅游纪念品,积极为旅游企业争取创意产业资金支持。

(二)标准化建设。强化评定复核和登记备案,提升服务质量。推动景区申a工作,促成恭王府aaaaa申报后续工作,协助首都博物馆申报aaaaa,推进申报西单商业街aaaa准备工作,申报北京天文馆提升aaaa。落实景区管理,完善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规范a级旅游景区解说系统工作,完成a级旅游景区无障碍设施建设,加强3a级以上景区游客中心建设,开展a级景区创建及文明景区评选活动。按照国家级都市休闲度假示范区标准,提高什刹海景区标准化水平。加强住宿业管理,完成星级饭店、绿色饭店评定与复核工作,完善星级饭店的退出机制和星评工作的监督机制。贯彻执行新颁布的《北京人家标准》、《住宿单位棉织品标准》、《星级饭店评定标准》,开展住宿业产业提升试点工作,出台试行标准,选取社会旅馆,进行政策扶持,引导其规范化、品质化、特色化发展。对景区、饭店、旅行社(分支机构)法人(负责人)进行专业培训,对一线工作者进行专业技能和“窗口单位”服务意识培训,开展西城区特色旅馆服务技能大赛。做好景区、饭店、旅行社(分支机构)行业管理工作台账。建立投诉处理工作机制,制定《受理投诉工作制度》,完善投诉工作文书。做好旅行社(分支机构)备案登记工作,摸索旅行社行业管理工作思路,对未按照规定进行备案单位提出处理意见。建设“西城区旅游行业管理办公系统”和旅游企事业单位管理网络,制作完成行业管理工作图版(沙盘)。

(三)秩序建设。加强行业安全管理,确保区域旅游秩序。抓好检查、会议、培训、宣教、志愿者队伍建设五个环节,构筑旅游管理安全防火墙。实行日常监管与联

组互查、联合执法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加大检查覆盖面。对22家a级景区和区内星级饭店的检查覆盖率达到100%,全年至少开展两次旅游企业联组互查。推动召开政府旅游安全工作会议,建立部门通报会商制度等联动机制。以全年安全工作部署、安全形势分析部署、假日旅游工作部署为主要内容,召开旅游行业安全工作部署会议,形成常态机制。组织两次住宿单位、a级

景区安全负责人参加安全培训,每半年在景区、饭店行业中举行一次大型应急演练,并组织现场观摩。开展安全生产月和旅游安全宣传活动,在社会旅馆和旅行社门市中发展旅游秩序工作志愿者,形成旅游秩序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篇8:2010年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思路

抓好“十项工作”:

⒈继续以宣传、贯彻、落实《条例》为核心, 督促各设区市、县 (市) 出台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促进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⒉进一步加大行政执法力度, 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加大对设区市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现场搅拌砂浆以及县城市规划区使用袋装水泥的查处力度, 加强执法监督检查, 严格执法程序。下半年, 省里对设区市依法行政和行政执法工作进行一次检查。

⒊继续抓好设区市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禁止现场搅拌砂浆的“禁现”工作, 特别是要加强禁止现场搅拌砂浆的宣传和应用。

⒋重点抓好县 (市) 城市规划区禁止使用袋装水泥的工作, 积极推进县级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的建设。2010年, 争取全省70%的县建设有预拌混凝土搅拌站, 力争用2~3年时间, 全省每个县建设至少一个预拌混凝土搅拌站。

⒌进一步完善县级散预办管理机构的建设, 加强对设区市、县散预工作的指导, 健全考核考评制度, 推动全省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的可持续发展。争取今年内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38个县全部建立散预管理机构并开展工作。

⒍结合本省实际修订《江西省省级散装水泥专项资金补助办法》, 进一步加强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的征收、管理和使用, 严格补贴补助规定程序, 特别是要加强对县级专项资金的管理, 完善县级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管理规定, 最大限度地发挥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的引导、调控作用, 在专项资金补助上优先安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企业的项目。

⒎编制《江西省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⒏积极发挥协会的作用, 鼓励协会积极开发、应用发展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的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 并为企业做好技术服务, 努力提高本省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的技术装备水平和综合配套能力。

⒐加强全省网络建设, 积极做好宣传报道工作, 建立网络、宣传报道的考评考核制度。

⒑加强自身建设, 提高各级散预管理机构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一是鼓励支持各级散预管理机构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政策、法规落实和改变机构性质, 建立健全散预管理机构, 为依法行政、行政执法提供强有力组织保障。二是加强队伍的业务学习、培训。加强行业特别是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的业务培训, 组织财务统计、行政执法、网络建设等业务培训, 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三是提高服务意识, 牢固树立热情为企业和用户服务的宗旨, 把散预办建设成“廉洁、勤政、务实、高效、透明”的机关。

强化“三个手段”:一是强化法律手段, 认真履行《条例》赋予我们的职责, 以政策为导向、加大依法行政和行政执法力度, 加强执法监督检查, 推动全省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健康发展。二是强化行政执法手段, 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要求审核审批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生产企业的产品目录, 指导、规范各设区市、县 (市) 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企业建厂的布点方案。三是强化经济手段, 加大对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的力度, 严格管理, 重点对预拌砂浆、县级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农村推散网点给予补助补贴。

上一篇:月汇报会——每月例会部门主管下一篇:和鸟有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