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农经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思路

2024-04-12

2010年农经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思路(通用6篇)

篇1:2010年农经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思路

尼勒克县农经局2010年工作总结及

2011年工作思路

今年,我局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及县农业局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一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伊犁州及尼勒克县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认真做好“三大管理”、“三项指导”和“两项基础”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农村经营管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一、农经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加强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领导,认真落实减轻农牧民负担的各项制度

1、今年,我们按照农业部、国务院纠风办、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法制办、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做好2010年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意见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减轻农牧民负担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稳定和加强县、乡两级减负机构队伍建设,制定并认真落实减轻农牧民负担工作考核制度,坚持和完善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靠上抓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要求,一级抓一级,继续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专项治理部门责任制,形成县乡联动、各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认真落实减负工作各项制度。一是严格实行涉及农牧民负担收费“审核制”和“公示制”,12个乡(镇)场、站(所)涉农收费的文件都按规定报农牧民负担监督部门审核。涉农价格和收费除在乡(镇)场政府所在地,行政村统一公示外,还要在收费单位现场公示,始终做到涉农收费、惠农政策公示内容准确及时。二是落实免除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收费。我们定期对全县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补助项目、标准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补助政策落实到位。三是认真执行农村报刊征订“限额制”。通过专项检查,全县各村(队)和农村中小学校在报刊、杂志征订上没有超出500—1000元的限额规定。四是严格执行涉农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我们健全了农民负担监测、信访举报、检查监督、案件查处等监督管理制度,将农牧民负担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加大对涉农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力度,今年我县没有发生涉农负担案(事)件。

3、深入开展农牧民负担专项治理。一是农业生产费用中农业供水、供电收费专项治理。今年,我县农业供水收费按照(伊州计价费[2005]62号伊犁州发展计划委员会、水利局《关于调整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的通知》)的文件进行收费,一般作物支渠口按每亩480立方米、农渠口按每亩330立方米计算水费,折合现金每亩收费元22.5和17.5元;农户用电,我县12个乡(镇)场均落实了城乡同网同价政策,每度电0.55元。二是农民建房、农机、婚姻登记收费专项治理。今年,我县在农民建房、婚姻登记收费中,严格按照国家、自治区规定的项目范围环节和标准收取,没有超标准收取和搭车乱收费现象发生。三是切实加强“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今年,我县按照《自治区村级筹资筹劳管理办法》进行筹资筹劳,筹资每人每年不超过15元的标准,筹劳:男劳力每人每年不超过10天,女劳力每人每年不超过5天。“一事一议”坚持“大家事、大家议、大家干、大家管”的原则,严禁“超标准、超范围、超地域”的三超现象。

4、加强农牧民负担监测点工作。我们继续对乌赞乡、喀 拉托别乡6个村的30户监测户的收入支出情况按要求规范登记台帐,并由各乡监测点归档保存。按照农业部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办公室的文件要求,建立了农民负担监测点制度、减负工作联系员制度、农牧民负担义务监督员制度,每月底检查一次监测户记帐情况,及时掌握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信息。

(二)加强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加强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一是进一步完善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制度,规范土地承包台帐档案,健全土地承包合同管理机构。二是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指导,建立健全乡村土地流转服务组织,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操作规程,促进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推动土地流转的健康运行。2010年全县土地流转3164户,土地流转面积63821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4%。三是指导乡村按照《尼勒克县村集体资产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村集体机动地的招标承包管理,规范招标程序,推动村集体资产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性,促进集体资产增殖增效。2010年,全县79个村集体机动地招标面积29816亩,签订承包合同580份,实现村集体土地经营收入500余万元。四是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制,启动尼勒克县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平台建设,依法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体系,不断完善纠纷调处机制,及时妥善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为农村土地流转保驾护航。

(三)加强和规范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

一是进一步完善集体资产财务管理、集体资产交易管理、“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规范财务工作流程,严格财务审计。二是实行民主理财,完善议事规 则,规范财务公开的程序、内容,切实保障集体资金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三是采取编制财务计划,严格审批开支,控制非生产性支出,从严控制举债等举措开源节流,增收节支,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

今年,我局按照《自治区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条列》,组织成立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小组,从7月2日至8月18 日,对喀拉托别乡等4个乡(镇)共22个村(队)2009年度村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预算外资金、村集体经济资金、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的收支与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审计总金额达575万元,其中审计出违纪违规单位2个,违纪违规金额5.7万元。我局按照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条例规定,根据审计情况,对审出的问题提出了处理意见和建议,要求限期整改,并督促落实,有效促进了村级集体资产及财务的规范化管理。

(四)以庭院经济工程为载体,大力发展庭院经济。今年,我局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对发展庭院经济建设力度,挖掘庭院经济发展潜力,把推进庭院经济工程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点途径来抓,积极引导农民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实现农牧民庭院增收30元以上的目标。我局与乡镇场紧密配合,将发展庭院经济与农村沼气、新农村建设、农村扶贫项目资金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指导乡镇场健全发展庭院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庭院经济的组织领导,形成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农经站组织牵头抓,职能部门协调抓,农牧民积极参与的庭院经济工作运行机制,并帮助乡镇制定操作性强的庭院经济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把庭院经济指标分解落实到村委会、农户,引导农牧民充分发挥庭院 优势,多种形式大力发展庭院经济,为促进庭院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全年工作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全县已建设乌赞、胡吉尔台、克令、尼勒克镇4个庭院经济示范乡(其中2010年新增庭院经济示范乡2个),示范村13(其中2010年新增5个)个,示范户2206户。

(五)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培育农村主导产业。今年,我局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培养农村主导产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依托龙头企业拉动,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辐射带动,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培养一批各具特色的专业乡、专业村。目前,尼勒克县乌赞乡兰干买里村(育肥)、科蒙乡恰勒格尔村(洋葱种植)、科蒙乡托普村(生猪养殖)、加哈乌拉斯台乡加哈村(土鸡养殖)、木斯乡托铁村(细毛羊育肥)、胡吉尔台乡乌兰布鲁克村(牛羊养殖)、喀拉苏乡大喀拉苏村(刺绣)、种蜂场蜂一队(蜂业养殖)、喀拉托别乡阔克托汗村(牛羊养殖)9个村通过自治区“一村一品”审核认定,其中2010年新增科蒙乡托普村生猪养殖、种蜂场蜂一队蜂业养殖两个“一村一品”专业村。

(六)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努力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我局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引导,帮助建立健全章程、内部管理制度和利益分配机制,在服务质量、利益连接、市场开拓能力及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上加大指导,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逐步实现规范化运转,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牧民增收的“助推器”。2010年全县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114个,涉及种植业、林果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产品销售等多个领域。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拥有社员431户(人),辐射带动农民4622户(人)。全县所辖乡镇初具“一村一品、一品一社”的格局,逐步形成“建一个合作社,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群众”的局面。

1、制定实施方案,确保示范社建设取得实效。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业部《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标准(试行)》精神,为了把示范合作社建成管理制度健全、运行机制规范、利益分配合理、具有一定示范带动作用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我们坚持依法规范、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创新增收的原则,把规范合作社运行机制、制度建设、财务管理和盈余分配,提高合作社自我发展、持续发展能力作为重点,深入合作社开展调研,指导示范合作社制定目标明确、内容翔实、重点突出、科学合理的示范社建设实施方案,为示范社建设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严格监督管理,确保扶持资金发挥最佳效益。2010年我们争取到尼勒克县种蜂场金玉蜂业养殖专业合作社纳入新疆农业厅扶持示范社建设合作社,获得15万元扶持资金。对示范合作社的扶持资金,我们严格按照扶持内容和资金用途,指导合作社设立“项目资金”专账、明细账。对项目扶持资金的支出范围、审批程序和使用情况等内容在全体成员大会上进行讨论公布。项目资金由合作社财务人员进行专户管理,合作社监事会负责对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进行全面监督,并及时向成员公布资金使用情况。农经局对项目资金的审批使用、管理情况进行日常跟踪、监督检查,切实保证了扶持资金及时足额用到合作社及成员最需要的环节和地方,使其发挥了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以培训为突破口,实现合作社持续发展。合作社服 务水平和发展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合作社带头人的能力和素质。在合作社建设工作中,我们以培养造就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骨干队伍为重点,着重加大对合作社负责人、管理人员、会计和重点农户的培训,着力强化合作知识、市场经济、内部管理、营销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解决生产经营实际问题和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同时,通过加强合作社成员法律法规、合作经济和实用科技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使广大成员充分掌握了合作原则、运行机制、利益分配等基本知识,为合作社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0年,我们争取到自治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专项资金5万元,用于开展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和经营业务骨干的管理培训、以及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的技术培训。7月,农经局联合县供销社举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及成员培训班,培训了全县12个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社主管领导、10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合作社财务人员及骨干成员、农民经纪人、乡村合作社辅导员等共200余人。通过扎实有效的培训,为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持续稳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4、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切实发挥典型示范作用。针对尼勒克县合作社产业种类多、区域分布广的特点,我们因地制宜制定了各具特色的工作方案。分别对蔬菜种植、畜牧养殖等类型的合作社实施分类指导。在合作社建设工作中,我们积极同基层干部广泛开展交流,共同解剖典型,发现问题,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扩大示范效果。

5、注重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是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提高农产品质 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由此共识,我们在合作社建设中积极引导、帮助合作社制定切实可行的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采取有效措施,把农产品质量管理作为合作社长远发展的基石,抓实抓好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引导他们创建品牌,通过产品注册商标,产地、基地认证,打造品牌优势。示范社已成功注册“柯赛绣”、“韵绿”、“唐布拉”、“红星”、“态香”等品牌,极大的增强了合作社发展活力。

6、落实“五规范机制”,实现合作社规范运行。一是规范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完善合作社财务管理、工作议事、奖励惩处和股金管理等制度,进一步优化经营机制;二是规范财务管理。通过明晰成员与合作社、成员与成员之间的产权界限;建立健全合作社总账、分类账、固定资产账等账薄,依法实行财务公开,进一步增强经营管理透明度;三是规范服务内容。切实指导合作社开展统一服务,即:统一提供农资服务、技术培训、信息服务、农产品销售等。四是规范民主管理,推行民主决策,充分发挥合作社成员的集体智慧,协作共进、共同发展。五是规范盈余分配。引导合作社与成员的关系从松散的产品购销向紧密的产权关系转变,利益分配采取以成员与合作社之间按交易量比例返还和股份分红相结合的分配方式,建立起农户与合作社之间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七)加强基层农经人员培训,提高农经统计工作的质量,为进一步加强农经统计管理工作,提高农经统计工作的质量,使农经统计能全面、准确、及时地反映我县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和农民减负情况,为县委、政 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我局举办了一期农经统计人员培训班。培训班上重点讲解了农业部对农村经济情况统计表进行调整后,各乡镇统计报表中出现的难点问题以及围绕农村经济统计、农作物成本核算的测算、庭院经济人均增收测算、农民专业合组组织登记统计等业务报表的填报要求,并对各项统计情况的对比分析方面展开讨论,交流了经验。通过培训,使我县农经统计人员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各项统计报表指标解释,提高了自身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增强了为农民服务的本领。

(八)做好各项农经统计、信息工作,为领导指导农村工作提供依据。

根据州、县工作要求,继续抓好农村经济收益分配、农作物成本核算工作,并按月、按季度上报有关统计报表。2010年我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2823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其中农业收入34090万元,增长33%,牧业收入49742万元,增长20%,林业收入2331万元,增长15%,二、三产业收入42069万元,增长16%,外出务工人数4.5万人,劳务收入10030万元,较上年增长15%。

2010年我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21元,比上年增加860元,增长19%。从人均纯收入构成情况来看,农业人均纯收入1105元,比上年增加206元,增长23%,其中种植业743元,增加145元,设施农业134元,增加30元,庭院经济收入96元,增加30元;林业人均纯收入161元,比上年增加28元,增长21%;牧业人均纯收入2271元,比上年增加440元,增长24%;二三产业人均纯收入1008元,比上年增加26元,增长3%;农民外出劳务收入人均864元,比上年增加160元,增长3%。

二、存在的问题

1、基层农经站专业技术人员少,不能满足农经工作的需要。全县11个乡镇农经站核定编制56个,每个乡镇4—6人,但实际大多数乡镇农经站人员在编不在岗,实际承担农经工作的人员不足,个别乡仅有1-2人,且人员变动频繁,对农经工作正常开展造成了较大影响。

2、我县农村庭院经济起步晚,还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和解决。一是部分乡镇对庭院经济发展的潜力认识不足,多数农户庭院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不高。二是发展庭院经济缺乏政府扶持等激励机制,发展步伐较慢。三是多数乡村的庭院经济较零散,未形成规模连片,辐射带动作用不强。

3、“一村一品”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产业规模不够大,零星分散,效益不明显。二是群众认识不够深,专业村发展处于自发状态,缺乏整体规划和有利指导,不能适应现代产业发展要求。三是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够强。与尼勒克县种植结构调整力度相比,龙头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仍不够大,辐射带动力不强,阻碍产业规模的进一步提高。

4、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一是合作经济组织内部管理不够完善,活动比较松散,组织能力较弱,带动效益不明显。二是利益联接较松散,合作组织内部组织化程度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很弱。三是经营资金筹集难,资金严重不足,制约了合作社发展壮大。

三、2010年工作思路

(一)总体思路

2011年,我县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促进农牧民增收这个中心,进一步强化农牧民 负担监督、村级集体资产、农村土地承包合同“三大管理”,努力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服务体系,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尼勒克县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

(二)工作目标

实现农牧民负担监督管理、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大力推行“一村一品”,积极推进庭院经济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助农增收;规范土地经营权依法流转,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41100万元,比2010年增长1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71元,比2010年增收16%,净增850元以上。

(三)具体措施

1、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工作。搭建土地流转服务平台,乡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村成立土地流转服务站,配备土地流转信息员,逐步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促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

2、创新思路,积极探索发展庭院经济新模式。将发展庭院经济与农村沼气、新农村建设、农村扶贫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争取各方面的支持,促进庭院经济迅速发展。2011年新建庭院经济示范村3个,示范户100户。

3、积极培育一村一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根据尼勒克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加强对一村一品发展的指导,以产品培育、品牌打造和人才培养为抓手,发挥农经人员在培育农村主导产业、增强农业竞争力、培养新型农牧民方面的作用。2011年新建一村一品专业村2个。

6、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民增收。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引导,扶持,服务工作力度,着力规范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内部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并建立健全相关档案。

总之,2010年,我县农经系统围绕“三大职能”,突出中心,紧扣主题,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一定成绩。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凝神聚力,理清思路,把握重点,团结一致,服务农村,服务基层,努力使我县的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不断迈上更高的台阶。

尼勒克县农经局

二○一○年十月二十五日

篇2:2010年农经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思路

我局在开发区党委、管委会的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以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紧紧围绕服务三农这个主题,切实履行工作职能,以集体三资清理与监管为中心,以土地流转、农民负担、专业合作社为工作重点,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局人员团结一心,狠抓落实,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各项农经工作呈现良好发展局面,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取得新突破,“三资”清理工作完满完成,农村财务“双代管”规范化建设稳步推进,农民负担继续稳定在一个合理水平,有力促进我区农村经济和谐发展。

一、以规范土地流转工作为基础,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1.规范操作,加强流转

建立健全我区土地流转网络及交易平台,引导农民有序开展土地流转,有力推动了全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和适度规模经营。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程序,按照农户申报、流转服务中心组织洽谈、签订书面合同、鉴证、登记备案等程序,对不规范的土地流转,重新签订了全省统一的、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文本。截至目前,全区土地流转总面积800亩,签订规范流转合同800宗,流转涉及农户738户,50亩规模以上规模经营有2户,流转面积800亩,其流转主要形式有转让、出租、转包。其中:转包面积600亩,出租面积亩(含水面77亩)200亩,2.积极调处,妥善处置

对农村土地二轮延包的一些遗留问题,热情接待,依法依规调处,妥善处置,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长效调处机制。目前,我们接到6起土地纠纷,经管、信访、司法三部门组成工作专班深入到农户,调查研究,与所在村委会共同调解,已成功调解5例,1例尚在调解中,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3.信息采录,文电双管

我们对全区的土地承包、土地流转等信息进行了全面、及时的收集和整理,并采取“村档镇管、文电双管”的办法,将收集的信息和基础数据不仅保留了原始文字材料,还将其全部纳入微机管理。截止目前,我们已将全区二轮土地延包的基础数据全部录入

了微机,收集意向性土地流转信息三宗,在镇便民服务大厅电子显示屏己发布信息三条,目前二宗正在办理之中。

二、以清理农村“三资”为核心,规范农村财务“双代管”

农村财务关系到农村稳定与农民切实利益,是近年来农民反映的热点问题,直接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各级领导高度重重视。今年,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在市纪委、经管局的具体指导下,科学组织,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环节,积极开展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清理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34个村的“三资”清理工作,并全部纳入区 “三资”监管代理服务中心管理,全区完成三资管理平台数据的录入与监管,实现了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动态化、制度化、程序化,减少了矛盾纠纷,融洽了干群关系,促进了全区社会和谐、经济发展。市领导多次到我区调研三资清理与监管工作,获得各级领导的好评,进一步完善“三资”清理工作,促进规范“三资”监管代理行为规范化。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开发区党委、管委员高度重视农村 “三资”清理工作,成立以常务副主任为组长、纪委书记为副组长的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督促、指导、监督和协调全镇“三资”清理工作。抽调镇、办纪委、经管、财政、农办人员组成“三资”清理专班;各镇、办相应成立以书记为组长,部分纪检组、财政所为成员,共计18人组成的村“三资”清理小组,具体负责各村“三资”的清理、登记、公示等工作,同时将村级“三资”清理及监管工作纳入年终村级目标责任考核范围,明确了目标任务,强化了工作职责,做到了管理有机构、清理有专班、经费有保障、工作有措施。

(二)把握关键,严格清查

三资清理工作严格按照宣传发动、清理核实、公示确权、移交代管、建章立制、检查核实六个步骤进行全面仔细清理,做到了不留死角。清产核资是村级“三资”清理工作的核心,直接关系清理工作的质量,各个工作专班对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都进行了全面摸底、计量、盘点、核实、登记。并对清理自查及核实后的结果采取通过都按照评议审核—公开—再评议审核—再公开的步骤,全部将审核确认的结果予以公开。镇、办事处“三资”代理服务中心根据审核确认后的结果,对每一项固定资产及时做出帐务调整,建立“三资”管理台帐,详细登记每项资产资源的数量、价值和当前管理使用情况,做到账目清晰。并采用三资管理系统将三资数据输入微机,根据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台帐数据,实行年审制度,进行动态管理。此次“三资”清理工作,一是摸清了村级资

产底数。对资产的分布、存量、结构和经营效益状况做到心中有数。清理完毕的34个村中:货币资产6152.95万元,债权780笔,总额1380.98万元;债务732笔,总额1125.85万元;资产总额11491.24万元,其中:对外投资87万元,林木资产125.69万元,预留土地178.21万元,企业资产208.87万元,固定资产4097.9万元。通过“三资”清理盘盈资产226笔,价值1515.86万元;核销资产45笔,价值100.62万元;已出租资产34宗,价值732.28万元,取得租赁费129.57万元;闲置资产59笔,价值410.59万元。资产置换3宗,通过资产置换集体资产净增301.9万元;二是核实了村级资源。清理出集体资源面积2821.17亩,其中:水面 10361.5亩,山场1190亩,荒地176.2亩、村级机动地1093.47亩,已发包资源面积 483.8亩,取得承包费收入12.01万元。已将清理完毕的34个村(社区)“三资”全部纳入镇农村集体“三资”代理服务中心代管,分村建立“三资”管理台帐,理顺我镇“三资”管理体系,使我区 “三资”管理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三)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1、健全组织机构。依托区经管站成立了镇“三资”监管代理服务中心,负责全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工作,有六名工作人员,有固定办公地点、三台电脑及三台打印机,专用三资信息管理系统,做到了“十个有”即有标准化牌子、有专用单章子、有银行帐户、有办公室、有档案室、有岗位设置、有接待室、有办公设备、有专用软件、有工作流程,同时村级取消村级会计,每村只设一名报帐员,负责村级财务的内结,报帐及村级备用金的拨付。

2.完善规章制度。清理规范农村财务,摸清“三资”家底,其目的是要逐步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目前已经已制定《开发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办法(试行)》、《开发区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实施细则》、《开发区关于推行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经营处置及小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的通知》。这些制度的完善,切实规范了“三资”运营,进一步推动了我区 “三资”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同时与各村(社区)签订“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协议书,明确委托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及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确保“三资”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3、规范财务管理行为。注重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建设,建立了村级资金收支管理制度、预决算制度、开支审批制度、财务公开制度,实现了村级财务管理 “一民主”:即民主理财;“两规范”:即规范账务处理程序、规范资产资源处置行为;“三公开”:

即村级财务收支情况公开,债权、债务公开,各种征地补偿金、承包金公开;“七统一”:即统一银行账户、统一会计制度、统一会计核算、统一使用专用票据、统一支出审核把关、统一由农村“三资”代理服务中心记账、统一档案管理,村级财务管理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轨道。今年全区村级非生产性支出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35.5万元。

4、规范了工程项目建设和资产资源经营处置行为,建立健全农村集体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村级小型工程项目建设和资产资源的处置必须采取市场化运作手段进行,全部采用公开协商或招投标的方式,盘活集体存量资产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按照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及“四议两公开”的民主管理方式对资产资源进行处置。今年以来,全区集体资产资源经营处置54宗,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63.85万元;村级资产资源处置通过竞标方式出租资产、资源4宗,其中砖厂3宗、土地1宗,租赁费价值达到136.3万元,相比往年多收承包费48万元。沿湖村砖厂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租赁承包费达到18万元,且一次性交纳,相比往年多交纳10万元,提高了村级集体收入;同时,加强村集体生产生活物资采购管理,今年七个村购置办公家具统一采取集中询价采购的方式,在询价小组监督下,确定供货单位,节约村级开支1.75万元,既确保产品的质量,又避免滋生腐败现象的发生。

5.加强民主监督。实行村务、财务双公开,凡事必民主,凡事必公开,自觉接受民主理财小组和村民的监督。真正让监督制度化常态化。同时,在村集体小型项目建设和资产资源的经营处置创新监管机制,建立纪检监察专门监督、民主监督和相关部门监管的一体化联合监管机制,达到管事与管人的有机统一。将民主监督、行业监管、纪检监督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把监督融入“三资”管理全过程,确保监督规范化、科学化、立体化。

三、以保护农民合法利益为基点,农民负担管理工作常抓不懈

2010年,我区农民负担工作平稳推进,以继续落实涉农负担收费文件“审核制”、涉农收费“公示制”、农村公费订阅报刊“限额制”、农民负担“监督卡制”、农民负担案件“责任追究制”五项制度为重点,重点搞好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镇、村两级都建立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栏,张贴了30份涉农收费公示表;同时,认真落实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各负其责的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不断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今年,严格按照《〈湖北省村级公益事业建

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方案〉的通知》(鄂农综改办<2010>28 号文件)精神,2010全镇共计实施了12个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其中新建和维修村内道路项目12个。通过一事一议新建和维护村内道路27.04千米,项目总投资234.19万元,其中参加一事一议筹资1.42万人,共计筹资21.35万元,实际出工8.7万个,投劳折资130.5万元,集体自筹8.45万元,社会捐赠18.92万元。按全省统一规定以筹资筹劳作为奖补基数,申请财政奖补资金54.97万元。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项目全部按照规划、决议、申报、初审、审批、实施、验收、资金拨付、建档九个程序开展工作,无一例多收多摊、乱集资现象,极大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2010年,全区共发放粮食直补资金52.5万元、农资综合补贴191万元、良种补贴44万元、油菜补贴38万元,其他补贴3629万元等、合计全年发放4280万元,通过抽查,各项资金都已全部落实到位。全年全镇无一件截流和挪用事件发生,没有发生涉农负担案件。

四、以加强规范指导为切点,提升农民合作化程度

截止目前,全区共登记注册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其中种植业1个农机1个,总资产305.7万元、社员总数130人,辐射带动42(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较上年新增1个,服务功能也日趋完善,运行正常,充分发挥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

五、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按照开发区党委、管委会的要求,将创先争优活动与经管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工作人员理论知识与业务知识的学习,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合力,促进各项开作的开展,园满完成交办的各项中心工作:综合改革迎检工作、相关项目资金拨付与结算、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发放等,各项工作也得到各级领导的表扬

六、2011年工作计划

1、进一步做好农村土地承包及土地流转工作,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宣传力度,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信息发布机制,建立农民全程受益的流转双方互惠机制,逐步建立乡镇农村土地流转价格的合理竞价机制,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程序,引导农民有序流转,促进土地规范化、产业化发展;及时调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完善农村土调查处机机制。

2、加大农民负担监管力度,规范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审批程序,认真搞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审批工作,按照程序合法、限额不超标的原则,及时准确地办理申报审批,并监督专项资金的使用,扩大财政奖补资金的覆盖面。

3、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在全面清理三资的基础上,要规范村级资金、账务的“双代管”服务,深入开展农村集体财务的规范化建设,着力加强内部监督管理,规范代理服务工作流程,全面实施农村小型工程项目建设及资产资源经营处置招投标管理,促进全镇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4、进一步做好村务特别是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财务公开制度,规范民主决策机制,强化财务管理的监督制约机制,要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来开展,在内容和方式上不断拓展和变化,保证公开内容真实、公正、可信。

5、强化审计监督。制定2011年全镇审计工作方案,不仅搞好农村财务常规审计,而且要搞好农民负担、村级土地征用补偿费的发放、使用审计工作。重点在于结合明年换届选举工作,搞好离任村干任期与离任审计工作。

6、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重点培育1-2个的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定规范的章程和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在技术、信息、管理等方面积极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好务,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7、加强干部队伍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加强机关内部的定期考核工作,促进干部工作作风的不断好转。加强干部政治理论学习,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树立良好的经管队伍形象。

我们在农经各项工作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与各级领导要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我们将进一步求真务实,团结拼搏,开拓创新,争先创优,突出亮点,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机制,继续完善“三资”清理工作及农村财务规范化建设,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切实加强三资管理和财务审计工作,为我区经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篇3:2010年农经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思路

2010年是云南省丽江市抓住机遇、应对危机, 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 积极谋划“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全年, 全市金融机构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金融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 按照丽江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任务, 认真贯彻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资金需要, 在积极应对百年不遇的旱情, 倾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2010年全市经济保持了“高位开头, 平稳增长”的运行走势, 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3.6亿元, 较上年增长15.2%, 比去年加快了2.2个百分点, 增速居全省16州市第2位。

(一) 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1.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年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6.02亿元, 增长6.5%, 对经济的贡献率为7.7%, 拉动经济增长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5.05亿元, 增长22%, 对经济的贡献率为50.2%, 拉动经济增长7.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62.52亿元, 增长13.6%, 对经济的贡献率为42.1%, 拉动经济增长6.4个百分点。产业结构由2009年19.1∶36.6∶44.3调整为18.1∶38.3∶43.6。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比重提高1.7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比重下降0.7个百分点。全年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69.7亿元, 增长17.2%, 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2. 农业灾害之年夺丰收。

沉着应对大旱的影响, 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政策措施, 农业经济平稳增长, 农业生产大灾之年夺丰收。全年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45亿元, 增长6.8%。粮食产量再创新高, 达到43.38万吨, 较上年增长0.25%;烤烟产量23942吨, 增长26.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39亿元, 比上年增加0.17亿元。

3. 工业持续稳定增长。

随着外围整体经济形势回暖, 企业生产回升势头加快, 工业生产在上半年较大波动后, 下半年保持了持续平稳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8.8亿元, 增长21.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0.18亿元, 增长22.9%。完成工业增加值32.82亿元, 增长2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57亿元, 增长24.4%, 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1.13亿元, 下降3%。

(二)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继续坚持投资拉动经济, 努力扩大投资规模, 固定资产投资取得重大历史性突破, 首次跨越200亿元大关,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2亿元, 增长34.5%。

1.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三次产业投资协调增长。

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力度加大, 保持高速增长, 全年完成投资4.86亿元, 增长93.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95.46亿元, 增长33.80%;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0.64亿元, 增长55.2%。第三产业投资中, 环境管理业和交通运输业投资增长最快, 分别较上年增长4.65倍和1.07倍。

2. 房地产投资较快增长, 但增速回落。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5.06亿元, 增长19.5%, 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 增速较去年回落了23.5个百分点。全年房屋施工面积229万平方米, 增长60.5%, 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101.5万平方米, 增长0.4%;房屋竣工面积60.62万平方米, 增长1.5倍;商品房销售面积94.2万平方米, 增长61.6%;商品房销售额23.8亿元, 增长58.2%。

(三) 旅游持续升温

精心打造国际旅游精品城市, 不断改善旅游环境和基础设施, 积极争取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全年旅游总收入实现历史性跨越, 突破100亿元大关, 达到112.46亿元, 同比增长26.84%, 其中:实现国内旅游收入98.71亿元, 同比增长28.20%。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02亿美元, 同比增长18.37%。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909.97万人次, 同比增长20.03%。其中:接待国内游客848.83万人次, 同比增长20.31%。接待海外游客61.14万人次, 同比增长16.26%。

(四) 招商引资步伐加快

加大对外开放步伐,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到位资金良好。全年共有招商引资项目171个, 其中:在建项目137个, 筹建项目14个, 完工项目20个。招商引资国内合作项目到位资金125亿元, 省外到位资金110.9亿元, 外资到位资金282万美元。省外到位资金完成目标任务的118%, 外资到位资金完成目标任务的141%, 超额完成全年实际利用外资任务。

(五) 宏观调控政策显成效

坚持中央有保有压原则, 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支持力度, 着力保障民生。

1. 实行积极财政政策。

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9.11亿元, 增长24.6%。着力加大财源培育力度, 狠抓财源建设, 财政收入较大幅度提高,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5.99亿元, 增36.5%, 较上年提高了14.6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6.46亿元, 增长41.1%, 居全省16州市第3位。

2. 物价高位回调。

在食品类价格大幅上扬拉动下,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攀升, 连创22个月新高, 至11月开始回落。全年居民消费品价格总指数由最高10月的103.8%, 回落到全年的103.6%, 全年物价上涨3.6%。从调查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来看, 呈现出“六升二降”格局, 上涨的六大类中食品类上涨7.3%, 烟酒及用品上涨2.3%,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5%, 交通和通讯上涨1%, 居住类上涨0.6%,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1.7%, 下降的两类是: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下降0.2%, 衣着类下降1%。城乡居民收入提高生活改善, 全年古城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21元, 增长8%。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410元, 增长19.9%, 扣除价格因素, 实际增长14%。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预计23.1亿元, 增长16.56%, 民生不断改善。

3. 消费市场繁荣活跃。

认真贯彻国家扩大内需消费的政策措施, 积极贯彻实行家电、摩托车、手机、汽车等下乡工程, 全市消费市场兴盛活跃, 消费热点纷呈, 汽车、住房、通讯、旅游等消费持续旺盛。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5亿元, 增长24.3%。

二、金融运行情况和主要特点

(一) 基本情况

2010年全市金融运行保持了较高增长, 一季度各项存贷款增速创历史新高, 二季度有所放缓并向常态回落, 三季度新增明显, 四季度保持了较快增长运行态势, 贷款增幅位居全省州市第2位,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7个百分点, 存款增幅位居全省州市第3位,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5个百分点, 倾力支持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1. 各项存款加速增长。

12月末, 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97.61亿元, 比年初增加78.9亿元, 增长36.08%, 同比增长36%。分季度分析看, 一季度新增19.79亿元, 增长9.04%, 二季度新增3.70亿元, 增长1.55%, 三季度新增21.66亿元, 增长8.94%, 四季度新增33.76亿元, 增长12.79%, 其中储蓄存款和企业存款增长较快。12月末, 企业存款余额82.42亿元, 比年初增加22.98亿元, 增长38.66%;机关团体存款余额38.21亿元, 比年初增加13.2亿元, 增长52.77%;储蓄存款余额达147.37亿元, 比年初增加30.18亿元, 增长25.75%, 占全部存款增加额的38.25%。储蓄存款中, 活期储蓄存款余额93亿元, 比年初增加22.61亿元, 增长32.13%。定期储蓄存款余额54.36亿元, 比年初增加7.5亿元, 增长16.16%。

2. 各项贷款持续增加。

12月末, 全市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93.92亿元, 比年初增加41.3亿元, 增长27.06%。一季度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78.91亿元, 比年初增17.23%, 二季度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76.54亿元, 比年初增15.68%, 三季度, 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84.73亿元, 比年初增加32.12亿元, 增长21.05%, 四季度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93.92亿元, 比年初增41.3亿元, 增长27.06%。各项贷款中主要是中长期贷款及个人消费贷款增长较快, 12月末中长期贷款余额144.58亿元, 比年初增加42.26亿元, 增长41.31%, 占全部贷款增加额的102.32%。其中个人贷款56.84亿元, 比年初增长33.37%, 单位贷款82.75亿元, 比年初增长50.73%, 短期贷款余额为44.85亿元, 比年初减少3.66亿元, 减7.54%。在短期贷款中季末个人消费及透支余额13.73亿元, 比年初增73.23%, 单位消费及透支30.41亿元, 比年初减少23.34%。

(二) 主要特点

1. 存款增幅月度波动明显, 企业存款、财政、机关团体存款此消彼涨影响各项存款变动。按季分析看, 一季度企业、财政、机关团体存款余额93.81亿元, 占各项存款余额238.48亿元的39.33%, 二季度企业、财政、机关团体存款余额93.82亿元, 占各项存款余额242.18亿元的38.73%, 三季度企业、财政、机关团体存款余额103.51亿元, 占各项存款余额263.85亿元的39.23%, 四季度企业、财政、机关团体存款余额126.04亿元, 占各项存款余额297.61亿元的42.35%, 存款增幅月度波动明显。从存款结构变动来看, 主要是居民储蓄存款保持较快增长, 其中又以活期储蓄存款和企业活期存款增加为主, 储蓄定期化趋势减弱, 个人资金流动性增强。今年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增加, 全市企业、居民储蓄存款意愿增强, 这主要受经营市场、保险理财业务和房地产市场资金分流, 以及居民消费价格 (CPI) 上行等因素影响所致, 从而也加剧了全市存款的活期化。

2. 受信贷规模控制影响, 贷款中长期化趋势更加突出。一季度全市中长期贷款余额121.07亿元, 比年初增18.33%, 占各项贷款余额的67.67%, 二季度全市中长期贷款余额120.86亿元, 比年初增18.14%, 占各项贷款余额的68.46%, 三季度全市中长期贷款余额126.69亿元, 比年初增23.83%, 占各项贷款余额的68.57%。四季度全市中长期贷款余额144.58亿元, 比年初增41.31%, 占各项贷款余额的74.55%。受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加大、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金融机构从资本市场融资等因素影响, 三季度以来, 市辖银行体系流动性明显下降, 资金面趋于紧张。中长期新增贷款的注入, 主要支持了部分在建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城镇基础建设项目, 支持了个人住房、汽车等消费资金需求。

3. 信贷结构调整促进了经济结构的明显改善。从贷款的投向看, 全市金融机构信贷结构调整明显。截止12月末, 涉农贷款余额达64.30亿元, 比年初增加10.3亿元, 增长19.05%。12月末电力及水生产供应业贷款余额达45.75亿元, 比年初增加13亿元, 水利、环境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余额25.34亿元, 比年初增加3.87亿元, 个人贷款余额70.56亿元, 比年初增加20.04亿元, 房地产贷款余额41.81亿元, 比年初增加11.62亿元, 增长38.44%, 全市金融机构紧紧围绕地方产业结构调整, 不断调整信贷结构, 切实加大对辖区旅游、清洁能源、生物资源等优势资源的开发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各金融机构还加大了对地方工业的信贷投入, 大批地方民族工业和民贸企业得到扶持, 二次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从而促进了区域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从“十五”末的23.7:28.1:48.7, 调整到2010年末的18.4:38.3:43.3, 同时结合丽江实际, 积极推动国家助学贷款和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贯彻执行, 12月末, 全市助学贷款余额732万元, 小额担保贷款余额5427万元, “贷免扶补”贷款650户, 余额4219万元, 信贷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结构效果明显。

4. 融资渠道得到进一步拓宽。2010年12月末, 丽江市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本地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5.56亿元。新增贷款主要来源市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联社等, 贷款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丽大公路工程等建设, 投融资平台公司贷款平稳增长。伴随着丽江经济的发展, 吸引了部分金融机构在丽设立分支机构, 2月份, 招商银行丽江分行正式开业, 10月22日, 丽江市首家由省级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起设立, 市内有关企业参股的村镇银行———丽江古城富滇村镇银行正式开业运营, 丽江和业小额贷款公司于八月份挂牌成立, 目前全市四家小额贷款公司, 业务经营状况良好, 贷款余额达14880万元。12月18日丽江首家专业典当机构—缘资典当有限公司经国家商务部批准正式开业, 将为中小企业的和城乡居民提供灵活、快捷、方便的融资业务。同时票据融资业务也有所发展, 截止12月末, 全市票据融资余额4.49亿元, 比年初增长149.96%, 融资渠道得到进一步拓宽。

5. 金融机构利率浮动区间贷款占比结构分析。2010年全市农村信用社上浮区间在 (1.1, 1.3) 以内的上浮动利率贷款占比逐月下降, (1.3, 2.0) 区间内的上浮利率贷款占比最大, 基准利率贷款占比偏低, 全年度没有发放下浮利率贷款。总体上看, 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投放的上浮利率贷款占比总体上维持在高位运行。

(三) 贯彻执行货币信贷政策的主要措施

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 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仍保持较高水平的增长, 这与各金融机构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一是人民银行切实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适时制定下发《2010年丽江市信贷工作指导意见》、《关于金融支持服务三农指导意见》、与辖内银监分局联合下发了《丽江银行业加大对经济薄弱环节信贷支持力度促进经济发展实施意见》三个意见, 后两个文件都由市政府转发, 进一步明确了2010年信贷工作重点和方向, 同时, 与政府有关部门一起制定下发《关于做好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发展重点推进意见》、《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发展繁荣指导意见》等文件, 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倾力支持重点行业、支柱产业、农村经济以及全市薄弱环节的信贷需求, 以信贷结构调整力促产业结构调整。同时, 根据丽江遭受百年未遇的干旱, 全市农业生产损失严重, 群众生产生活受到影响的情况, 丽江中支积极应对, 第一时间下发了《关于做好抗旱救灾期间金融工作的通知》, 引导辖区金融机构全力支持抗旱救灾, 确保了抗旱救灾的资金需要。

二是及时召开信贷工作协调会。为使全市金融有效加大对“三农”、小企业和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 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收, 于4月下旬由市政府出面召开了丽江市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强化服务“三农”座谈会, 进一步强化落实了丽江金融支持“三农”的目标任务和方向。在此基础上, 人行按季定期召开经济金融运行分析会, 及时、准确、全面地传导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相关建议及货币政策的调控意图, 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经济部门和重点企业的信息沟通, 找准宏观政策与地方产业的结合点, 妥善处理好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与地方发展之间的关系, 促进信贷政策与地方政府相关产业政策、措施的协调与互补, 使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实施效果显著, 金融机构贷款增速创下历年新高。

三是加大投融资力度。根据丽江实际及时制定实施了“丽江市金融机构信贷政策导向评估实施细则”, 对辖内中小企业信贷、绿色信贷、房地产信贷、涉农贷款、助学贷款及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等信贷政策实施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督促金融机构加强对重点项目、重点领域、重要行业的支持, 关注并落实执行好政府投融资项目、特色经济产业、水电、房地产等基础建设的各项政策, 为缓解金融机构流动性不足的矛盾, 各商业银行积极向上级行反映, 争取多渠道信贷资金流入, 加大对丽江重点行业、重点项目的投入。各商业银行、信用社、邮储银行等切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加大金融服务创新, 探索推广新的贷款模式, 积极开办林权抵押贷款、贸易融资贷款 (应收货款质押贷款) 、保函等业务, 努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瓶颈, 有效支持“三农”、中小企业发展。在资金和规模较紧张的情况下, 用好用活货币政策工具, 积极开展票据融资、短缺流动资金贷款等业务, 缓解了信贷资金及规模需求不足的矛盾, 不断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资金需要。

2011年金融工作思考

一、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2010年已经过去,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也是地方政府经济转型的攻坚时期, 金融业要完成全年金融目标任务, 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仍然很大。

(一) 分析今年国内省内情况看, 全国经济仍处于回升巩固阶段, 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两难”问题增多, 物价不断上升, 国际贸易壁垒不断加剧, 外商投资领域狭窄、资金难以到位, 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完成目标任务艰巨等压力, 主要表现在我市旅游业提质增效困难较多, 工业发展后劲不足, 原材料价格波动, 加大了生产成本, 使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

(二) 在国家宏观调控大背景的影响下, 部分重点项目 (企业) 缺乏一定的后续资金, 银行要注入信贷资金受到限制

加上我市目前投融资主要靠间接融资, 融资渠道单一, 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抵押难问题仍成为银企合作的重大屏障。

(三) 保持投资高位增长压力较大

2011年, 国家的贷款投资规模从7.5万亿削减为7万亿左右, 在流动性紧缩的前提下, 国家政策对投资增长的支撑效应呈递减趋势, 严格控制新上项目, 中央投资下拨节奏放慢, 银行信贷调控措施, 商业银行资金规模受限, 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贷款从严监管将对地方项目有所约束, 以及全市部分重大投资项目进展缓慢等因素, 都对投资快速增长造成巨大压力。

(四) 项目资金筹集难度加大

银行业机构从严控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土地储备、房地产开发、淘汰产能以及新开工项目贷款。当前丽江市正处于重大项目集中攻坚期, 需大量建设资金, 根据初步分析市委市政府地方经济发展规划, 今年以来政府性投资项目资金缺口仍然较大, 金融机构对筹集地方建设项目资金的难度也加大。

(五)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产业政策对信贷资源优化合理配置提出更高要求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政策要求, 对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 要求金融机构信贷资源配置在符合政策指向、积极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前提下, 更应体现配置的优化合理并有效防范风险。但在具体操作中可能存在产业政策和金融机构经营策略对接矛盾和不匹配现象, 而某些重点行业中的企业关停淘汰也将会对金融资产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去年以来, 全市信贷投放已超常增长, 今年在国家流动性紧缩的前提下, 商业银行资金规模受限, 给新增贷款带来困难。在经济较快增长和经济调整下行的不同周期, 商业银行面临着各种经营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应引起各金融机构的高度关注。

二、工作措施及建议

一是全市金融系统应准确把握2011年国际国内异常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 认真学习和领会中央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意图, 以“稳物价、促转变、防风险、推改革”为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各项经济金融方针政策, 结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 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十二五”是丽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时机, 全市“三大目标”和第二轮“西部大开发”、“桥头堡”战略实施将为丽江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前景将更为广阔, 地方党委政府对金融工作寄予厚望。全市金融机构要正确认识当前地方经济形势, 紧密结合丽江实际开展金融工作, 积极研究经济金融发展问题, 主动为党委政府、为广大企业谋点子、出主意、想路子, 加快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 不断改善金融服务, 积极推动丽江金融经济协调发展。

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好稳健的货币政策, 进一步加强宏观审慎管理, 把好流动性总闸门, 引导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 保持地方经济发展合理的融资规模, 充分综合地运用利率、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等操作工具和调整措施, 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坚持“区别对待、有扶有控”的信贷原则, 加强信贷政策指导, 着力引导和促进信贷结构优化。全市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重点要紧紧围绕立足地方实际, 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深化改革开放, 保障改善民生, 深化文化立市、旅游强市、水能富市、和谐兴市、人才推动、全面开放“六大战略”的投入。不断加大对水能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信贷支持力度, 大力发展以水能资源开发为重点的新型工业经济, 按照节能、降耗和减排等约束性指标的要求, 支持新材料、新能源、垃圾处理等环保节能产业和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发展, 加大对支柱产业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积极探索和创新小额担保贷款的管理模式, 严格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 推动房地产金融业健康发展, 以促进地方社会的发展、和谐与进步。

三是加快推进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设, 进一步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 全面改进和完善对中小企业和“三农”的金融服务, 简化贷款手续, 扎实推动金融支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推广林权抵押贷款工作, 切实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扶持力度。为进一步发挥金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各金融机构都要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下发的《关于鼓励县域金融机构将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的考核办法》和财政部下发的《扩大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范围》以及市人民政府下发的《关于金融支持服务三农的指导意见》, 全力支持农村改革发展, 不断改进对就业、助学、大学生村官、农民工、扶贫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小额担保贷款支持, 通过多方面构建金融资源“洼地效应”与多元化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来破解民生领域的贷款瓶颈, 不断加大农村基础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流通市场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

篇4:2010年农经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思路

1 影响去冬今春麦田化学除草效果的原因分析

1.1 气候因素

2010年9月中旬一场降雨后,2010年10月至2011年2月,连续5个多月不降雨,小麦自播种后长时间干旱,且温度偏高,特别是黏壤土区旱情更重,而在此期间喷施除草剂的地块,防效较差。原因是在干旱条件下,杂草自身气孔收缩,生长缓慢,吸收药液少,故防效差。

1.2 喷药时期选择不对

无论冬前或冬后,应选择在气温较稳定、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上,喷药后至少3天内没有冷空气出现时方可施药。有部分农户在施药时,不看天气预报,有的在气温下降到0℃以下时,还在喷药。

1.3 喷药时期过晚

有的因前期最佳喷药时期已过,在春季3月20日以后仍在施药,此时因杂草偏大,麦株偏高且隐蔽,故防治效果差,又对下茬不安全。

1.4 喷药方法不对

大部分除草剂要求施药时一定要采取二次稀释法,667平方米喷液量30千克以上。而多数农户因怕吃苦,667平方米喷液量仅为15千克(一桶水),有的甚至更少。有相当一部分人不采用二次稀释法,喷药后效果不理想,在同一块地内,有的杂草死掉了,有的仍活着。

1.6 杂草抗药性明显增强

西华县麦田杂草主要优势种为荠菜、播娘蒿、婆婆纳和猪殃殃。2005年以前,防治荠菜、播娘蒿667平方米用10%笨磺隆10克,一般防效可在90%以上,而近年来加大到15克防效仍不突出。特别在今年冬季干旱条件下,大多地块反应对荠菜和播娘蒿效果不好。而盲目加大用药量又会对下茬作物造成药害。苄嘧磺隆以前对猪殃殃效果较好,但近年来只采用苄嘧磺隆防治猪殃殃,其效果明显下降。

1.6 新的杂草优势种群增加,防治难度加大

近年来,我县麦田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田块逐渐增加,其种类主要有早熟禾、棒棒草、蜡烛草和野燕麦等。这些杂草过去采用6.9%精恶唑禾草灵均能取得较好防效,但近两年其防效明显下降。阔叶类杂草如牛繁缕,今年在部分地块发生严重,且难防治,采用一般喷药方法效果不佳。

2 防治对策

2.1 正确选准施药时间

无论冬前或冬后,若遇长时间干旱尽量不施药,确需用药时,一定要加大喷液量。平均气温在10℃以下时不能施药,近期内有低温冷空气时尽量不施药。在麦田墒情好、杂草幼苗小时是防除的最佳时期。冬后施药越早越好,最迟时间不能超过3月20日。若施药时间过晚,一是杂草大防效低,二是易对后茬造成药害。

2.2 科学选用除草剂品种

杂草优势种以荠菜、播娘蒿、婆婆纳为主的麦田,667平方米用10%笨磺隆(如瑞帮麦道)15克与二甲四氯混合使用,或用二甲·苄(灭莎光、美丰农化)复配剂100克,加水30千克均匀喷雾。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使用二甲四氯时,不能太早或太晚,最佳时间应在小麦三叶期后至拔节期前。拔节后要慎用。

杂草优势种以猪殃殃、泽漆为主的麦田,667平方米用20%氯氟吡氯乙酸20~30毫升与10%苄嘧磺隆30克,加水30千克均匀喷雾。使用氯氟吡氯乙酸时,一定不能在低温期用药,以免加重小麦冻害。

禾本科杂草如早熟禾、蜡烛草、棒棒草、野燕麦发生严重的地块,若冬前小草龄时,667平方米用15%炔草酸25~30毫升,冬后草龄大时,667平方米用30~40毫升,加水30千克均匀喷雾,均能取得较好防治效果。

刺儿菜发生严重的地块,667平方米用20%二氯吡啶乙酸10~15毫升,加水15千克,实行点打式喷雾(即哪有草打哪)。

2.3 按照使用说明,严格操作规程

篇5:2010年农经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思路

编辑日期:2010-12-8 作者/编辑:王国兵s大杨 阅读次数: 1413 次 [关 闭]

一年来,学校工会在学校党支部的正确领导下,根据庐阳区教育工会的工作部署,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学习霍懋征做师德高尚的庐阳教育人”活动安排,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职能,在组织教职工参加学习霍懋征活动、建设和谐校园、积极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帮扶困难教职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学校工会坚持以人为本,务实创新的工作理念,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全面开展各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本工作总结如下:

一、根据学校党支部安排,健全学校领导机构人员推选工作

由于我校原工会主席张圣春调任,工会委员不全,学校党支部安排工会机构人员调整、补选工作。充实了工会组织,于2010年10月,推选上报了校工会副主席、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女工委主任等人选。

根据学校发展的要求,在党支部的安排下,于2010年6月,推选并上报了校办公室副主任人选。

二、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政治和业务水平

2010年10月,参加了区教体局工会工作会议,并接受区工会工作指导、业务培训。积极组织工会委员学习区工会、市工会有关文件。结合市十二五规划的拟定,组织委员、会员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挖掘发展精神,创新教育思路,不断提高服务学校、服务教师的能力。

关注省市区有关工会工作的规章制度的修订,了解工会工作的开展规程,不断创新工会工作的新思路。

三、开展好师德建设活动,加强师德修养

根据市区有关学习精神,结合“学习霍懋征,做师德高尚的庐阳教育人”主题活动,学校与安三小共同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并细化活动内容。逐月开展好各项活动。3月份,召开了学习霍懋征的事迹影片,并安排教师认真撰写心得体会;4月,安排王芳、余学芳两位老师的两篇学习心得,向区教育局师德简报投报,同时,参加安

三、大杨两校共同开展的教育沙龙,共同研讨新时期教师角色定位;5月,安排部分教师进行师德经验交流,并收缴教师的学习心得体会;6月,根据活动安排,召开全体教师,就师德承诺郑重签名。9月,开展“青蓝工程”,安排师徒结对子。10月,组织教师观看了话剧《第一书记》,接受先进性教育,增强教师职业道德感。11月,开展“读《一线教师》有感”读书交流活动,安排《假如我是校长》主题演讲。

在集中学习的同时,我们还安排老师自学庐阳区教育局分发给每位教师的《教师师德读本》,学习有关法律知识,增强依法施教的自觉性。

在学期初,安

三、大杨两校还号召全体教师,不断修炼师德,提升12项能力,并在开学典礼上,面对全校师生庄严承诺。

四、加强民主监督,促进校务公开

根据工会章程,以及学校的工作部署,工会积极开展好民主监督。每学期期初,将学校的各项收费进行公示。在6月份,根据学校工作安排,组织教师进行述职,并进行考核和师德考核民主测评,测评结果公开、公示。学校办公室副主任、工会副主席、工会委员等推选工作,依规进行民主推选,并及时将上报内容进行公示。

学校本期5月份向西南旱灾区的义捐活动,全程参与,及时公开相关捐款数目,并协助团队将款项登记。

6月29日,根据庐阳区教体局的安排,组织教师对校级领导干部进行民主评议,并将评议结果公示、公开,接受教师们的监督。

2010年11月,根据区教体局的工作部署,组织教师进行《大杨中心小学教师专业技术岗位竞聘方案》的讨论、修改工作,并就方案表决通过进行协调。

五、以人为本,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丰富教职工生活

为了进一步活跃校园的文化氛围,丰富教职工的课余生活,在学校党政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工会能够积极主动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娱和体育活动,主要开展了以下活动:

1、庆祝“三八”妇女节,工会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安排男教师为每位女教师献上一束康乃馨,并赠送贺卡。活动当天下午,安排全体教师在会议室,开展了以办公室为组的文艺演出,并由男教师为所有女教师宣读共同的承诺。

2、为丰富全体教师课外健身活动,工会制定了“阳光体育健身” 活动方案,并组织全体教师积极参加。在5月上旬,开展了1分钟个人跳绳、亲子跳绳、3分钟绕“8”字集体跳绳和背向接力比赛等趣味健身比赛。

3、开展了全体教师拟定图书登记,准备开展教师读书活动。

4、登记全体教师生日,拟赠送图书,引导教师锻造自身素质。

5、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参观新育新,畅想大杨新蓝图”,以及组织教师观看电影,愉悦教师身心的系列教师节活动,增强教师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

6、与安三共同开展国庆节“品皖南山水,感受祖国美丽山川”的秋游活动。7、11月,制定活动方案,组织教师开展“读《一线教师》有感”读书交流活动。

8、与安三共同开展到苏州金阊区彩香小学学习交流活动。

通过开展活动,既融洽了教职工的关系,增进了同事之间的情感,又增强了学校教职工的凝聚力,为创建和谐校园起到的良好的作用。

六、关心职工,开展各项慰问活动

1、组织教师欢送大杨杨德改书记光荣退休,畅叙教师情同手足的友情,凝聚大杨和谐、人文关怀的校园文化特色。

2、组织退休老教师参加区教体局召开的祝寿会,开展重阳节退休教师参观三国新城遗址公园活动,真情关怀他们的晚年生活,营造浓浓的敬老、爱老氛围。

3、看望住院的孙晓岚老师和退休教师范德银,慰问逝世退休教师李映香家属。

一年来,学校工会得到学校党支部和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做出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存在许多不足,许多地方仍须改进。工会工作存在的问题:如工会理论知识学习和培训工作还有待于加强,工会活动还要不断提高文化品味。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发扬成绩,克服存在的问题,发挥好工会职能,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积极发挥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主动地为学校办实事,为教职工办好事。我们相信,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明天会更美好。

在2011年里,我们将以党的十七大和中国工会十五大精神来指导工作,紧紧围绕学校的教育中心任务,团结奋斗,扎实工作,调动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为教职工办实事办好事,组织和动员广大教职工为我区的教育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一、以党的十七大和中国工会十五大精神指导工作

2011年,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国工会十五大精神,组织全体教职工开展专题学习教育和交流活动,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党的十七大和中国工会十五大精神,动员和团结广大教职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为我区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作贡献上来。

二、加强工会组织自身建设,推进工会各项工作进一步发展

每两个月召开一次工会委员会议,以会代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各工会小组的工作水平。加强“教工小家”建设,为构建和谐校园做出工会应有的贡献。

三、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教代会制度

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教职工的主人翁作用,共同解决学校的热点、难点问题。使广大教职工为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建言献策,发挥教代会在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的作用,保障教职工对学校重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拟在2010年岁末召开大杨中心小学一届二次教代会。

四、加强民主监督,坚持校务公开

继续发挥工会的民主监督职能,不断推进校务公开,促进依法治校,依法兴校。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积极配合学校党、政工作部署,深入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大力宣传教师队伍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树立学习的榜样,激励广大教师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

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活跃校园文化氛围

开展好各个节日的活动,增强教师的凝聚力。加强教师的课余活动的计划、安排,促进教师身心健康。将教师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学校文化的内涵发展。

七、组织教师,开展好建设新校园

结合2011年校园改建、扩建工作的开展,一个崭新的校园就将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围绕特色,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内涵,促进校园文化的创新、发展,将是工会在明年工作的重点。

合肥市大杨中心小学 工会

篇6:2010年农经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思路

一、回望我的2010年

圣诞的脚步已经临近,2010年转眼间就要擦身而过。沉思回顾,在世纪联华建德文化路店所经历的这些,将成为自己人生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页篇章。在迈入2011年迎接新的挑战之前,有必要对自己过去这一年的工作做个小结。

2009年11月份定岗以后,我就开始慢慢走上百货组基层管理的道路。在王小平、张根娣两位主管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我逐渐熟悉了作为一名主管的日常工作流程,同时也慢慢掌握了一些相关的业务技能,比如说负库存的处理、现场缺品的管理、商品的报损报溢、新品参数的设定等等。学习的过程中遇到过不少困难,也犯过一些错误,不过在领导与同事的帮助下,我渐渐成长起来,开始单独顶班,从容应付一些日常工作事务。

作为主管,工作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开晨晚会。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开晨会的时候,刚刚把开场白说完,大脑就陷入短路状态,一片空白,事先准备要讲的一些事情都不知所踪,还好有其他主管救场,要不然真的就下不了台了。后来,跟大家慢慢开始熟悉起来,再主持晨会也就简单很多了。不过,想要真正利用好晨晚会,充分发挥晨晚会的作用,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晨晚会是主管作为中间人,把上级指示及任务传达给员工,同时把员工的思想动向以及工作情况汇报给上级的一个重要渠道。只有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参与其中,才能达到上下级良好互动的效果。再有就是对员工的管理,个人认为管理员工不一定总要板着一张脸,这样反而会引起员工的反感,给自己以后的管理带来更多问题。只有同时站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变“堵”为“疏”,通过自身的标杆作用来引导员工去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

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执行总部邮报与制定单店邮报。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与其他主管的耐心指导,我学会了邮报选品、制定邮报陈列方案并有计划地进行叫货,同时合理地对重点商品陈列等。这些工作有些看似简单,可实际操作起来却并非易事。比如邮报商品的首期叫货,首先要对当地的消费习惯、商品的敏感性、受欢迎程度等方面有所了解,根据这些知识预估商品的前期销售,进而才能准确地叫货;同时,百货类商品的季节性较强,只有合理掌握好季节性商品的换季时机,才能充分利用好邮报,提升百货的销售。

当然,这一年里不得不提的就是一个强势的竞争对手---大润发。2009年12月29日,大润发隆重开张,这在新安江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毕竟大润发是新安江有史以来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大型卖场。开业第一天,大润发卖场里摩肩接踵,人潮涌动;相比之下,我们店里却是少有的冷清,销售也创了新低,相信每位同事都对这一天记忆犹新。接下来的这一年,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制定各种策略与大润发积极竞争,尽全力遏制门店销售的降幅。虽说地处新安江的繁华地段,且交通便利,但由于大润发在软硬件上的强大优势,加上成熟的营销策略,我们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被动状态。直到总部营运部、市场部和商管部联合起来,帮助门店制定应付大润发的方案,通过我们不断的市调与红黄商品价格策略的实施,门店的销售颓势才一点点开始扭转,员工的信心也逐步回升。在与大润发的竞争中,我也得到了很多启示,并从竞争对手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说邮报重点商品的100%执行率,虽说按照规定我们也应如此,但在实际工作当中却往往达不到要求,所以在以后的工作当中我要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把竞争对手的优点为己所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回望2010年,在不断掌握各项业务技能的同时,自身还存在着很多不足,还需要继续努力去取长补短,进一步完善自己。

二、存在的不足及原因

1.人员管理方面。由于自己在日常工作中强调人性化管理,注重培养良好的上下级关系,所以在对员工的管理上显得不够严格,造成了个别促销员工作随意,极个别促销员往往还会钻空子,在上班时间随意走动、趁主管不在的时候扎堆聊天。

2.主档邮报执行方面。由于百货组周转天严重超标,库存压力过大,且买断商品库存比重偏大,所以自己在邮报叫货上往往畏首畏尾,有些放不开手脚,结果导致部分重点商品备货不足、陈列丰满度欠缺,反过来影响了邮报商品的销售,贻误了提升销售的良机。

3.品类调整方面。2010年伊始,结合营运部的品类管理培训,百货组对很多品类都进行了商品结构以及货架陈列上的调整,从毛巾、锅具、拖把、清洁工具、被类件套,到文具、玩具、洗护发、口腔护理、洗衣用品等,几乎涉及了百货大部分的类别,但由于门店陈列设备、空间上的不足,加上各个品类调整的进程过于紧凑,自己在后期的品类调整过程中有很多工作没有做到位,比如说关注调整前后品类销售是否提升、执行邮报时结合品类教育重点突出相关品类的单品等。如果每个品类调整后都能够趁热打铁,做出有针对性的宣传营销,或许很多品类的的销售都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其实,自身在其它方面还有很多缺点和不足,而这些不足,也成为我未来鞭策自己持续成长的动力。

三、2011年工作思路

辞虎迎兔,新的一年里,为了企业的发展,也为了自己的成长,我还要迎接更多的挑战,同时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

首先,加强自身在理论方面的学习。在实际工作当中,由于每日工作内容比较繁琐,自己就忽略了在理论方面的巩固与学习。而缺乏学习的后果就是效率降低,导致有些工作没有按时间进度完成。所以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当中,我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掌握新的业务和管理技能,并勇于去实践,在出色完成工作的同时也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其次,提升自身以及员工的执行力。无论是在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还是邮报执行等方面,都要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因为任何一项工作在完成之前效果都是未知的,只有按时把工作完成,才能有充足的时间去检验工作成果,哪怕刚开始的判断是错的,也还有机会把损失降至最小;如果在工作完成之前就患得患失,犹犹豫豫,往往会影响整体工作的进度,进而导致自己没有退路,全盘皆输。

最后,就是与全体同仁一起,同心同德,努力完成2011年公司给门店下达的销售指标,同时也为完成公司继100亿元销售大关之后更高的销售指标贡献自己的一份光和热。

百货组: 赵红飞

上一篇: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指导纲要下一篇:起诉状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