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复语文(从成语中学习文言文)

2024-04-29

高复语文(从成语中学习文言文)(共11篇)

篇1:高复语文(从成语中学习文言文)

高复语文(从成语中学习文言文)

通过学习成语来学习古代汉语

成语都是一些固定的词组或短句,汉语成语大多是从古汉语文句中演化、凝结而来的,它在很大程度上保留着古汉语语法的特征,但在沉淀的过程中又有现代生活的积累,因此准确领会和把握成语的含义,无论是对古文学习,还是对现代文学习,无疑都是非常重要的。一.词类活用 A.

名词用作动词

声东击西:声,声张。

衣锦还乡:衣,穿。还是读yī。

不可名状:名,说出。

目不转睛:目,看。不名一文:名,占有。

一鼓作气:鼓,擂(léi)鼓。

春风风人:第二个风,吹。

夏雨雨人:第二个雨,淋。

苗而不秀:苗,长了苗,但没有秀穗。

不衫不履:衫,穿衣服;履,穿鞋子。

不翼而飞:翼,展翼。

经天纬地:经,管理;纬,衡量。

沐猴而冠:冠,戴帽子。

袖手旁观:袖,笼(lóng)着双手。

报仇雪恨:雪,洗刷。

月晕而风:风,刮风。

础润而雨:雨,下雨。础,台阶,古时叠衬木柱子的石头。B.

名词用作状语

狼吞虎咽:狼,虎,像狼(虎)一样的。土崩瓦解:土,瓦,像……一样。

席卷天下:席,像席子一样的。

瓜剖豆分:瓜,豆,像……一样。

风餐露宿:风,露,在风中(在露天里)鬼哭狼嚎:鬼,狼,像……一样

再如水深火热、风驰电掣、粉妆玉砌、鹤立鸡群、虎踞龙盘、涣然冰释等。

南征北战:南,在南方;北,在北方。貌合神离:貌,在表面上;神,在实际上。C.

形容词用作名词

披坚执锐:坚,坚固的铠甲;锐,锋利的武器。扶老携幼:老,老年人;幼,小孩子。

扶贫济困:贫,贫穷的人;困,走投无路的人。改邪归正:邪,邪恶的事情;正,正道。拈轻怕重:轻,轻巧的事情;重,重担子。

扶弱抑强:弱,柔弱的人,即弱势群体;强,豪强地主,即先富起来的人。

逢凶化吉:凶,凶险的情况;吉,吉祥的境况。舍近求远:近,身边的人和事;远,远处的人和事。弃旧图新:旧,旧的事物;新,新的面貌。喜新厌旧:新,新人;旧,旧人。去粗取精:粗,粗糙的东西;精,精华。化险为夷:险,危险的处境;夷,平安的处境。激浊扬清:浊,浑浊的的;清,清廉的行为。驾轻就熟:轻:轻巧的车子;熟,熟悉的道路。D.

形容词用作动词

目空一切:空,什么也没有——把一切看得什么也没有。形容骄傲自大。

自圆其说:圆,圆圈——圆合,使其没有破绽。

自高自大:高,高大——看得很高;大,伟大——看得伟大。自强不息:强,强大——努力向上,振作,奋发图强的意思。独善其身:善,好处——好好地修养。E.

动词用作名词

路不拾遗:遗,别人掉了的东西。

量入为出:入,自己的收入;出,生活中的付出。救亡图存:亡,将要灭亡的国家;存,让其保存的方法。绝处逢生:生,可以生还之道。二.使动和意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

劳民伤财:劳民,使民劳;伤财,使财伤。骇人听闻:骇人,使人骇。

降龙伏虎:降龙,使龙降;伏虎,使虎伏。惊心动魄:惊心,使心惊;动魄,使魄动。怵目惊心:怵目,使目怵;惊心,使心惊。显亲扬名:显亲,使亲显;扬名,使名扬。一鸣惊人:惊人,使人惊。

沉鱼落雁:沉鱼,使鱼沉;落雁,使雁落。

闭月羞花:闭月,使月亮躲起来;羞花:使鲜花感到羞愧。丧权辱国:丧权,使人权丧失;辱国,使国家蒙受耻辱。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丰衣足食:丰衣,使衣丰;足食,使食足。爽心悦目:爽心,使心爽;悦目,使目悦。大快人心:快人心,使人心快。

坚壁清野:坚壁,使壁坚;清野,使野清。倾城倾国:使诸侯之城为之倾,使国都为之倾。富国强兵:富国,使国家富强;强兵,使军队强盛。汗牛充栋:充,使……充实。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厚古薄今:厚古,以古为厚;薄今,以今为薄。不耻下问:耻,以……为耻。

4.名词的意动用法

幕天席地:幕,以……幕;席,以……席。草菅人命:以……为草菅。

5.名词的使动用法

汗牛充栋:汗,使……出汗; 三.表示被动关系

见笑大方:见,被。被大方之家取笑。见弃于人:见……于,被。被别人抛弃。金石可镂:镂,被雕刻穿。水滴石穿:穿,被穿破。四.表示倒装关系

1.否定句式中,代词宾语前置。时不我待:时不待我,时间不等我。人莫予毒:人莫毒予,没有人能伤害我。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何去何从:去何从何,去哪里,跟从谁。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毛将附焉,毛将寄托在哪里呢?

3.用“之”“是”作标志帮助宾语前置 何罪之有:有何罪。唯利是图:唯图利。唯你是问:唯问你。唯命是从:唯从命。唯我独尊:唯尊我。唯才是举:唯举才。

4.介宾倒装,以示强调 夜以继日:以夜继日。一以当十:以一当十。文以载道;以文载道。一言以蔽之:以一言蔽之。

5.介词结构后置(也叫状语后置)

喜形于色:[于色]喜形——在脸色上表现出高兴的情形。问道于盲:[于盲]问道——向盲人问路。重于泰山:[于泰山]重——比泰山还要重。相濡以沫:[以沫]相濡——用口水互相沾湿。五.表示成分的省略

1.省略谓语

车水马龙:车(如)水,马(如)龙。一发千钧:一发(引)千钧。春华秋实:春(开)华秋(结)实。夏炉冬扇:夏(进)炉冬(奏)扇。秋毫之末:(察)秋毫之末。

2.省略介词

逍遥法外:逍遥(于)法外。

投桃报李: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付之东流:付之(于)东流。付之一炬:付之(于)一炬。祸起萧墙:祸其(于)萧墙。

3.省略量词(古汉语中数词直接放在动词前面不用量词)

九死一生:九(次)死一(次)生。三令五申:三(次)令五(次)申。三思后行:三(次)思考然后再行动。

4.省略主语

举棋不定:(弈者)举棋不定。不平则鸣:(物)不平则鸣。言过其实:(马谡)言过其实。做贼心虚:做贼(人)心虚。

5.省略宾语

网漏吞舟:网漏吞舟(之鱼)。驾轻就熟:驾轻(车)就熟(路)。绝口不道:绝口不道(前恩)。

6.省略定语

鸟尽弓藏:(飞)鸟尽(良)弓藏。精卫填海:精卫填(东)海。批郤导窾:批(大)郤导(大)窾。

7.省略状语 雪上加霜:雪上(更)加霜。曲高和寡:曲(弥)高和(弥)寡。

8.省略补语

鞭长莫及:鞭长莫及(马腹处)。不堪回首:不堪回首(月明中)。长吁短叹:长吁短叹(三两声)。六.找出下列成语中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门庭若市:比喻

嗷嗷待哺:比喻,嗷嗷若待哺

草木皆兵:比喻

八字打开:比喻,打开若八字

不足挂齿:缩小夸张

垂涎三尺:扩大夸张

打破沙锅问到底:谐音。璺到底——问到底

是可忍,孰不可忍:反问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拟人、双关、对偶

言必行,行必果:顶针

不识之乎:借代

顽石点头:拟人

七.说明下列成语的语法结构(并列、偏正、动宾、主谓、兼语、连动)

井底之蛙:偏正

世外桃源:偏正

向隅而泣:偏正

百废俱兴:主谓

请君入瓮:兼语

成人之美:动宾 毛遂自荐:主谓

抑扬顿挫:联合经风历雨:联合

经历风雨:动宾

饱经风霜:偏正

风雨如晦:主谓

画龙点睛:并列

刻舟求剑:连动

风云变幻:主谓

八.指出下列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衣锦还乡:衣,名词用作动词,穿。

厚古薄今:厚,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厚(重视);薄,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薄(轻视)。

被坚执锐:坚,形容词用作名词,坚固的铠甲;锐,形容词用作名词,锋利的武器。

完璧归赵: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完整。灰飞烟灭:灰,名词用作状语,像灰一样(飞扬);烟,名词用作状语,像烟一样(消散)。

汗牛充栋:汗,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出汗;充,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充实。

不耻下问: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下的人请教感到羞耻。

振聋发聩: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震动;发,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醒悟。

去伪存真: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去;存,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存。

一鼓作气:作,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作。擂第一通鼓可以振作士气。

兵贵神速:贵,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贵。无所事事:第一个“事”,名词用作动词,从事、干、做。九.辨析下列成语中的一词多义

1.因。因势利导(介词,趁)

因地制宜(介词,根据)

因噎废食(介词,因为)

因陋就简(动词,沿袭,因袭)

2.兵。兵强马壮(名词,军队)

短兵相接(名词,武器)

纸上谈兵(名词,兵法)

用兵如神(名词,军事部署)

3.负。负荆请罪(动词,背负)

忘恩负义(动词,辜负,对不起)

负隅顽抗(动词,凭借,依仗)

如释重负(名词,负担)

4.见。见异思迁(动词,看见)

固执己见(名词,见解)

见笑大方(介词,被)

日见亲密(动词,同“现”,显得)

瑕瑜互见(动词,看得出来,读jiàn)

通过猜想来学习古代汉语

一.尝试猜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矢无所揣其角,虎无所措其蚤。(帛书《老子》)

跟“虎”相对的应该也是一种动物——兕,犀牛。

跟“角”相对的应该也是一种器官——爪,爪子。

哈哈,这就叫聪明!

2.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孟子·梁惠王下》)

我谈不上喜欢先王的音乐,只是喜欢世俗的音乐罢了。

直,通“只”,程度副词。

3.竹柔而刚,用弱而强。(《淮南子·原道训》)

而,通“能”。猜猜“用”是什么意思?

4.余惧不获其利而离其难。(《史记·乐毅传》)离,通“罹”,遭受的意思。想想屈原的《离骚》吧!

5.臣闻明主在上,贤辅在下,君则安虞而民和睦。(《国策·齐策》)

虞,通“娱”,快乐的意思。想想后面的“民和睦”一语。

6.君有此士也三万以方行天下。(《管子·小匡》)方,通“横”。想想词语“横行天下”吧!

7.情不知其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墨子·非攻上》)情,通“诚”,确实,程度副词。想想“遗”读什么?

8.视项羽无东意。(《汉书·高帝纪》)

视,通“示”,给……看的意思。想想“示意”“示众”等等。

9.尺蠖之曲,以求其信也。(《易?系辞》)

信,通“伸”,伸展。想想前面那个“曲”字,再想想课文中的句子“欲信大义于天下”,不就明白了?

10.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论语?阳货》)

归,通“馈”,送的意思。想想后面的“豚”可是礼物哦!“烤乳猪”啊!

二.尝试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本字

1.臣没死以闻。(《战国策?赵策》)

没,通“冒”。冒险啊!我冒着死亡的危险把这件事报告给你。

2.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论语?子罕》)没,通“殁”,文王不在,就是死了啊!文王死后,文德再也不在这里了吗?

1.季武无适子。(《左传?襄公二十三年》)适,通“嫡”。季武他没有亲生儿子啊!

2.吴王夫差,无适于天下。(《战国策?齐策》)适,通“敌”。想想看,“无敌于天下”么!

3.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史记?陈涉世家》)适,通“谪”。被贬谪到渔阳去戍边的九百名奴隶。发,征调。4.

弟子趣之。(史记?西门豹治邺))趣,通“促”。要他的徒弟去催促他啊!5.

以趣本务而疏末作。(《韩非子?五蠹》)趣,通“趋”。趋向于做什么呀!

6.法趣上下,四相反也,而无所定,虽有十黄帝不能治也。(《韩非子?蠹》)趣,通“取”。“取法”么!

7.率时农夫,播厥百谷。(《诗经?周颂》)时,通“是”。率领这些农夫,播种五谷。8.

时其饥饱。(《庄子?人间世》)时,通“伺”,伺候的意思。伺候他吃饱。9.

见卵而求时夜。(《庄子?齐物论》)

时,通“司”。司夜的东西,就是鸡呀!看见蛋,还想吃鸡,想得真美啊!

10. 迟归有时。(《易?归妹》)

时,通“待”,这叫“双声通假”。回来晚了,你就等着他吧!11. 公子光洋为足疾。(《史记?吴太伯世家》)洋,通“佯”,假装。

12. 阳尊怀王为义帝。(《汉书?高祖本纪》)阳,通“佯”,假装,表面上。

13. 齐王怪之,固不能饮,洋醉去。(《史记?吕后本纪》)洋,通“佯”,假装。

14.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15. 无所错手足。(《易?小过》)错,通“措”,放。想想“手足无措”啊!16. 大亮被禽。(《新唐书?列传第二十四》)禽,通“擒”,被抓住了啊!

三.尝试在下列括号中填出该字的一个常见的本字

亡(无)

裁(才)

畔(叛)

要(邀)

胡(何)

罢(疲)

得(德)

以(已)

有(又)

册(策)

上(尚)

阙(缺)

惠(慧)

蚤(早)

蜚(飞)

四.尝试翻译下列文段

1.将欲拾之,必古张之;将欲弱之,必古强之;将欲去之,必古与之;将欲夺之,必古予之。是胃微明。友弱朕强,鱼不可说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视人!

——帛书《老子》

——将要收敛它,必须暂且张大它;将要削弱它,必须暂且增强它;将要去掉它,必须暂且支持它;将要夺取它,必须暂且给予它;这就叫做微妙的明智。柔弱胜刚强,鱼不能离开水,治国治军的策略不能让人知道。

通假字有:拾,通“翕”,收敛。古,通“姑”,暂且。胃,通“谓”,叫做。友,通“柔”,柔弱。朕,通“胜”,战胜。说,通“脱”,离开。视,通“示”,给……看。

2。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tí)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弛(tuòchí)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县察吏民,举茂才异等可为将师及使绝国者。

——汉武帝刘彻《下州郡求贤诏》

——非同寻常的功业,一定要等待非同寻常的人去完成。所以有的千里马不服从约束却能够日行千里,有的人才受到世俗中的人们说三道四的连累却能建立功名。实际上,那些不听驾御的马匹,和世上那些放荡不羁的人才,也不过是看你如何控制他们罢了。所以我特地在此命令:各个州县应当认真考察官员百姓,把那些有学问的以及可以出将入相或者出使外国的奇才怪杰统统给我推荐上来![评议] ①武帝雄心露于“非常”二字。文、景用人,必求长者之意,至此索然矣!

——钟伯敬

②相马于骊黄牝牡之外,固是九方皋道法。

——锡周

③“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共产党的用人原则,至此愧死矣!

——陆波

④古今中外细想来,不遭人忌是庸才!

——陆波

3.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曹操《求贤令》见于《三国志?魏志?武帝纪第一》 [注释] ①曹操于汉献帝建安十五年春颁下此令。

②受命:本指受命于天,古人认为每个朝代兴起是由上天意志决定的;中兴,复兴,一个朝代衰落而复兴起来。君,帝王。

③贤人:有道德有才能的人;君子:道德高尚的人。及:趁着,当。

④曾:乃,竟;闾:古二十五家为里,里门为闾;巷:小胡同;幸:侥幸。⑤求取:访求,得到;急时:紧要时刻;老:卿大夫的家臣;优:充足、富裕,此指才干有余。

⑥孟公绰:鲁国大夫,以没有欲望著称,被称为廉士(品行方正的人)。

⑦陈平见荐于魏无知。无知曾为之辩护言其不曾勾引嫂子,也未曾接受贿赂。

⑧仄陋:卑贱,指出身微贱,贫贱无名的人;唯:句首助词,表示希望。

⑨得无:固定短语,恐怕……吧?难道没有……吗?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⑩明扬:发现、推荐、举荐;二三子:左右的人。得:一定,读děi。

——自古以来,那些受命于天以及光复中兴的君主,哪里不是因为得到一些德才兼备的人和他们一起共同治理天下的呢?当他们得到这些人才的时候,竟然没有超出乡镇的范围。难道是侥幸遇到这些人才的吗?只不过是上面的统治者颁下求贤令后求取得到的罢了!现在天下还没有平定,这正是特别渴求人才的紧要时刻。“像孟公绰那样的人在赵国、魏国做做卿大夫的家臣还可以,却不可以做滕公、薛公的家臣的。”如果一定要是品行廉洁的人才可以重用他们,那么齐桓公还能凭什么在春秋称霸呢?现在天底下恐怕还有出身贫穷却身怀绝技还在渭水边垂钓的人吧?恐怕还有蒙受盗嫂贪钱的污辱至今还没遇到魏无知的人吧?希望我身边的人能够帮助我发现推荐那些出身贫贱地位低下的人,只要他们有本事就把他们举荐上来,我一定会重用他们。

坚持——坚持是什么?坚持是一种人生境界,坚持是一步步引导你走向成功的阶梯。坚持像小草,不惧千斤磐石的重压,仍然顽强亮出自己的生命底色;坚持像雨滴,固守心中唯一的目标而不改初衷,终有一天会凿穿自己的生命之石。坚持是石,擦亮了理想之火,点燃生命中的圣灯;坚持是图片,是生命的轮回建立的一种永恒的秩序。坚持是人生的希望,在滴水如冰的严冬,我们坚持春天的渴望;在漆黑如墨的风雨之夜,我们坚持心中的太阳。坚持,为我们的人生创造了不少生命中的奇迹,像在烈日的沙漠中,你把最后一滴水留给别人,没有任何怨言。在生命的驿站,坚持是成功的开门锁;在人生的航程里,坚持是我们不变的方向;在现实的生活中,坚持就是胜利。

食已毕而味愈浓,言犹尽而意无穷。

回味,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总教人联想起馥郁醇厚的美酒,婉转承欢的佳人;耐人咀嚼的橄榄,含蓄隽永的诗文;颊齿留香的奇珍,余音绕梁的歌音------颇堪品味,颇堪玩味,颇堪寻味,颇堪吟味。从回流中体味,从回响中体味,从回忆中体味。回味,虚虚实实的反刍,实实虚虚的享受!

鲜活论据

Δ他22岁时做生意失败,23岁他竞选州议员,又失败了,24岁时他重操旧业继续做生意,又赔得一无所有,26岁时他的情人不幸死去,27岁时他的精神完全崩溃,几乎住进疯人院,29岁时他再次竞选州议员失败,31岁时他竞选国会议员失败,39岁时他竞选国会议员再次失败,46岁时他竞选参议员失败,47岁时他竞选副总统失败,49岁时他竞选参议员再次失败,这个人在51岁那年竞选总统成功,成为美国历史上与华盛顿齐名的最伟大的总统,这个人,就是亚伯拉罕·林肯。

篇2:高复语文(从成语中学习文言文)

“你们这些kuài(刽)子手……”电视荧屏上,一位革命者在刑场上向手持钢刀的刽子手吼道。

“不对!”弟弟一声喊叫,把正在看电视入迷的我吓了一大跳。

“什么不对?”我生气地埋怨道。

“不是kuài子手,应该是guì子 手!”弟弟边说边把“刽”字写给我看。

“不会吧?电视上还会有错?这个字左边的‘会’字也可以念kuài呀!”我边说边想,“这个字我还真没查过,我也一直是念kuài呀!”

弟弟拿来了字典,一查,果然是念“guì”。我的脸红了。更为庆幸的是,几天后的语文阶段检测正好考了这个字的注音。

篇3:从语文教材中学习写作的研究

一、细读教材, 品情感, 学手法

《老王》是一篇叙事散文, 叙述多而直接抒情少, 用作者自己的话说, 这是“时代事件中的小插曲”, 写的是作者杨绛女士与人力车夫老王之间的故事, 展示了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甚至“低微”的劳动者在生活的不幸中依然坚守纯真、善良天性的美好品德。全文的中心句是这句议论性的结尾:“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的人的愧怍。”

围绕这句话展开讨论, 学生很快可以找到老王的不幸、作者的幸运。不幸的老王对幸运的作者一家不离不弃, 幸运的作者对不幸的老王关怀照顾。然而, 通过更深层了解可知, 杨绛女士和钱钟书先生这对夫妻曾饱受迫害, 精神上备受折磨, 从这个角度看作者是不幸的, 老王反而是幸运的, 因为作者一家所受的精神折磨是比老王的疾病贫穷更难以忍受的不幸, 但不幸的作者却在这样精神苦难的不幸中照顾多病眼瞎的老王的生意和生活, 而幸运的老王在那样动荡的人人自保的年代里和不幸的作者一家并没划清界限, 而是保持着真心实意的交往, 送香油、送鸡蛋、送不幸的作者看病不收钱, 这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真爱。正如《孟子?离娄章句下》中说:“仁者爱人, 有礼者敬人。爱人者, 人恒爱之;敬人者, 人恒敬之。”这是我们从这篇文章中学到的情感表现:用善良的心体察他人, 用感恩的心回对世界, 用尊严和崇高的价值选择人生。

这篇文章简约清雅, 人物形象并不复杂。对人物的刻画用笔不多, 但却真实生动, 感人至深, 这让我们学到:从朴实无华的语言中表达大爱, 不需矫揉造作, 不需大张旗鼓, 从字里行间如实地叙述中表达情感。作者对老王的刻画不故作姿态, 不刻意谋划, 对话描写、神态描写都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彰显了人物性格。分散在不同章节中的老王的点滴描述, 展示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病痛的、苦难的却仁慈善良的老人, 读者的心会随着老王那颤抖的步子而揪起。这篇叙事散文体现着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作者看似很随意的结构安排, 但却精心雕琢, 可以从中学到的布局谋篇是:我以我笔写我心, 笔随心动。尤其是第八自然节中对老王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抱着冰伛着身子”“他面色死灰, 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读者的心都碎了。作者从细节入手, 运用了夸张、比喻等表现手法, 把老王在弥留之际挣扎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可以从中学到的细节表现是:根据作品需要, 从不同的角度通过外貌、神态、动作、心理、环境等细节描写来丰富人物形象。无论从情感语言, 还是从结构安排、表现手法上, 《老王》都做了很好的写作示范。

二、体悟总结, 联现实, 学立意

《老王》带给我们的写作启示中最重要的, 是作者所寄寓的凝重深厚情感, 凸显在底层普通人物身上的人格魅力。文章选取的是小人物、小生活中的小故事, 简约清淡, 娓娓道来, 人物形象所隐含的社会意义就蕴含在作者平静的叙述中, 结尾处的议论水到渠成、点石成金。这种通过一些小事平静似水地叙述, 展示了人物特征的性格侧面, 言浅而意味深长的写作手法, 正是高中生要学习的。平凡的小人物、小事件同样激荡着读者情感的热血, 同样闪烁着人性最耀眼的光辉, 要善于从平凡的人生中感悟出蕴含着的深邃思想。如今, 学生的议论文中多是屈原、韩信、司马迁、史铁生, 记叙文中写的多是父母对自己的爱。这些事例千篇一律, 没有新意。所以, 高中生要多观察和体悟生活, 多写自己或身边的平凡人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要从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普通人身上激发灵感, 寻找突破口, 小人物身上洋溢着大思想。所以, 作文教学应回到现实生活的实实在在的大地。

每篇文章的精髓很多, 学生不可能一一学透, 但可以从不同的文章中学到不同的写作技巧。品读教材, 借鉴优秀, 善于积累, 从课文的学习中学写作, 是提升学生写作水平最直接、快速、高效的好办法。学生的作文或许还不是很完美, 但可以看到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 有的文章甚至出现多处亮点。他们能从课文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写作、延伸到生活, 最重要的是他们可以从课文中的人物思想品质联想到自己的行为习惯, 从而得到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某些启发。更重要的是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发了学生们更广泛的阅读和写作兴趣。

三、启发扩展, 广延伸, 学应用

学而用之, 善莫大焉, 要靠师者的引导, 激发学生更深一层的潜力。杨敏珏同学, 是一个很有思想和个性的女孩, 每讲完一篇课文, 她都会追问我, 要和我探讨人物的思想性格, 或者询问作者的故事。我都会介绍她去看一些由课文延伸的书籍。在讲到诗人海子时, 她就去读海子的诗, 并且迷上了海子, 在作文中还写到了海子。读了舒婷的诗, 她就去了解舒婷, 爱上她的《致橡树》。讲完《老王》后, 她就爱上杨绛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 杨绛那沉定简洁的语言, 于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 散发着本色的绚烂华丽, 安静中有着沉着老到、雍容优雅的气派, 锋芒内敛后的不动声色中有一种静穆超然的中和之美。同学们开始读杨绛老人的散文随笔《我们仨》、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这样的教学是教师们所期望的, 能从教材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写作乐趣。语文教材给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板, 学生可以从中学到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思想感情、语言风格等。

下面以学生作文中的语句为例, 展示他们作文中的点滴进步。“外面漆黑一片, 死一般地沉寂。微弱的灯光照亮着前进的路, 父亲是个有着二十多年驾龄的老司机……天亮了, 我们来到了小镇, 鸟儿清脆的鸣叫, 伴着清早的晨曦, 辛劳的人们开始了一天的劳作。”这段文字, 学生写了自己假期随父亲出车, 感受到父亲的辛苦和小镇人的忙碌, 从而得到感悟:每个人都在生活中奔跑, 没有理由沮丧和停滞, 学习也是一样, 写了闪烁着人性光辉的身边人和事。“秋千还在这儿, 梧桐树的叶子明年春天终究会爬满树梢, 猫也在这儿, 可唯独少了你, 我亲爱的友人。”这段文字写了作者对邻家小伙伴的怀念, 一起长大的快乐充盈着整个童年的记忆, 怀念是一条长长的河, 流淌在生命的岁月里, 写了怀着情感热血的普通人和事。“江南的冬日像个娇羞的女孩, 轻柔的雪花落在屋檐上、树上、地上, 几缕阳光透过云层, 照射在雪地上, 老人、小孩子们搬着藤椅在屋外沐浴着冬日暖阳……黄昏的路灯照射下的公交站台上伫立着一位中年妇女, 高挑的身躯, 单薄的衣物……”这段文字写了母亲在寒冷的站台上, 等待着放月假回家的自己, 这里用了较好的环境和肖像描写, 侧面表现出伟大的母爱。感动就在身边, 哪怕只是一个热情的眼神, 身边的小人物身上同样可以发掘出写作的大素材。

四、结束语

总之, 通过有意识的学习, 学生更加专注写作技巧的掌握, 积累了写作方法, 扩大了写作思维。教师应抓住有效的课内学习的机会, 从课文入手, 总结感悟教材, 引申拓展教材, 在教材课文的学习中, 让学生一边学习文化知识, 一边学习写作技巧。

参考文献

[1]黄平生.写景的三重境界[J].语文教学之友, 2012 (04) .

[2]吴立岗.当前中小学作文教学改革须关注的三大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 2014 (07) .

[3]蔡伟.论作文质量与作文教学质量[J].上海教育科研, 2009 (03) .

篇4: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成语的好处

关键词:兴趣;想象力;文学水平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又传承着5000年以来的悠久文明,而文言文化更是璀璨夺目,特别是成语这一中国语言艺术的瑰宝更能让我们对中国的文字文化心悦诚服,所以教授学生学习成语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教学生成语更能让人体会到其中的巨大好处。

一、成语可激发学生的巨大兴趣

成语中蕴藏着丰富的知识与巨大的文化,它们结构严谨、言简意赅,通常四个字就可以表达出完整的意思,这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引发他们巨大的兴趣,进而完成教学任务。

二、成语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一般的成语都是由一些故事引经据典而来的,或者是历史事实,或者是人文典故,所以要讲解成语都会涉略到一些故事,在这过程中需要学生对教师讲解的故事进行了解,而在理解的过程中又会自然而然地锻炼到学生的想象力,因为他们需要在脑海里形成概念,之后区分,然后理解,这是一个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是给予与消化相结合的产物,而激发想象力则是对学生思维附带的一种益处,所以这种一举两得的行为一定要在教学中推广。

三、成语可以使课堂更为活跃

成语多出自典故与故事,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还不是很大,童心还是非常重的,这一阶段的孩子很难集中注意力,尤其是在课堂上,要想抓住他们的神经不使用一些方法是无法做到的,教授成语就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在讲授成语的过程中可以运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表达,学生一听故事,注意力肯定会集中起来的,例如,狐假虎威、守株待兔等,都能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并且在讲解完后还可以让学生对不懂的地方进行提问,巩固已学会的部分,这样就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学生提问,教师回答,课堂就会出现互动,学生的记忆也会更加深刻。

四、成语可以使学生文学水平提高

语文教学归根到底就是锻炼学生对文字的熟练运用能力,而写作文是对这项考核最见成效的方式,如何提高文学水准,提升写作能力,这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大板块。学生熟练地学习了成语之后就可以恰如其分地运用到作文中去,这样会对文章的文采增色不少,这是成语教学的另一大好处。

成语结构精巧、语言缜密、表达简洁,是集古典文化于大成的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教好学生熟练地运用成语,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使用效率,而且对学生个人的文学水平也是一个极大的促进,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的成语教学,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语文人才。

篇5:让学生从语文实践中学习知识

在上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识字学词学句二》的第三课时,学生自由读完课文第一句“运动员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过主席台”,一名学生突然说:“老师,这句话写错了。”我心里一惊,于是问他:“这个句子错在哪里?”他说:“运动员怎么能从台上走呢?”另一名学生也说道:“运动员还踩着主席台上的`桌子走吗?”乍一听,觉得他们的问题很好笑,细一想,原来句子的意思确实有一点歧义,即:“走过主席台”可以理解为“从主席台上走过”,也可以理解为“从主席台前走过”。

为了让学生 便于理解,我灵机一动,对学生说:“走,我们一起到操场上也当一回运动员吧!”学生们欢呼雀跃,迅速来到操场上站好队,我对 他们说:“现在你们是运动员,我是站在主席台上主持运动会的老师,你们排着整齐的队伍绕着操场走一圈,演示‘运动员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过主席台’的情景。”学生们经过实践,终于都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是“运动员排着整齐的队伍从主席台前走过”。对句中的生词“整齐、队伍、主席台”,学生们也准确领会了它们的含义。

篇6:高复语文(从成语中学习文言文)

看完影片后, 我和学生一起分享了观看影片的收获。

收获一:抓住动情点, 深化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

剧情:

1. 婶娘喝药时烫伤了, 小花赶紧去帮忙, 婶娘却将她推倒在地, 破碎在地的碗划破了小花的手, 她却浑然不顾, 急忙叫来邻居照顾婶娘。看着小花划破的手, 想起自己对她种种的不好, 婶娘心里开始愧疚起来。

2. 婶娘不经意地提起吃一百个蚂蚱能治好她的病, 于是小花每天放学后都会去捉蚂蚱, 后来, 路上的蚂蚱捉完了, 一直捉到后山上去才被爷爷发现, 婶娘知道后内疚万分, 终于打开心扉接纳了小花。

3.别人问小花恨不恨婶娘, 小花每次都说:“不恨!婶娘是因为生病而心情不好!”

反思:

把影视引进语文教学, 重在对学生进行形象感染、艺术熏陶, 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因此, 教师要善于抓住那些最煽情的情节和镜头, 渲染教学氛围, 去打动学生心灵, 促使其思想感情的内化。观看《暖春》时, 学生不止一次为小花的言行所感动流泪, 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他们在电影的情境中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深刻地体验到了什么是“爱”, 真正感受到了人性的“真”“善”“美”。学生在观影日记中写道:“小花的言行深深地打动了我, 她让我知道, 无论生活给予你什么, 只要你用感恩的心去接受, 用爱去回报, 便会在黑暗中看见阳光, 便会在寒冬中迎来暖春!”

电影以其独有表现形式给学生带来的强烈的审美效应, 深化了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

收获二:调动积极性, 提高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剧情:

1.老爷爷用自己全部的积蓄给小花买了双新鞋, 但是小花竟然还是光着脚走路, 老爷爷问她为什么不穿新鞋, 小花说, 舍不得穿, 怕穿坏了。

2. 放学后, 小花找到老师, 希望老师用铅笔给她批改作业, 老师问她为什么, 小花说, 这样她可以擦掉再用, 不用爷爷买新作业本了。

反思:

影视作品丰富多彩的内容题材, 形声并茂的精彩画面, 扩大了学生感官的感受力, 加深了对事物的感知, 思维中艺术形象的成熟和完美, 诱出其丰富的想象, 提高了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暖春》中老爷爷苍老的面容、贫穷的家境和小花瘦弱的身影深深地印入了学生心中, 加深了他们对小花美好品质的认识, 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从而使学生对电影每一个细节都有深刻的见解, 并能从电影中的情境联系现实生活来谈自己的感受, 从而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有一个学生说:电影的每一个细节都深深地吸引着我, 小花的每一句话都深深地打动了我, 在小花身上, 我学到了感恩, 学会了珍惜, 懂得了回报。

收获三:增强语感,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剧情:

1.“小花舍不得爷爷, 小花不能没有爷爷!”

2.“我没有辜负爷爷、爹娘和全村人的期望, 满载着知识的收获回到了芍药村, 成了一名我期待已久的乡村教师。因为这里有着我抹不去的记忆和血色的童年, 有过我太多的笑声和眼泪。有着爷爷对我和我对爷爷的寄托, 有我取之不完、用之不竭的爱。是爱让我成长, 也让我明白:生活中不只有血是浓的!我舍不得爷爷, 舍不得这里的大山和一草一木, 我会用一生的时间来守护和回报养育过我的这片土地……”

反思:

电影作为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 势必对学生的语言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学生观看电影的过程中, 总会自觉不自觉地将电影中对白的节奏、语气、语调、韵律等再联系当时的场景来理解和体会电影内容, 遇到自己感兴趣的情节时, 还会不由自主地模仿人物的动作及语言。由此可见, 电影对学生良好语感的形成是有积极影响的。同时, 经典的台词会让人反复吟诵, 在情感的表达和技巧的运用上都值得学生借鉴、模仿, 使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在看电影的“余兴”中受到陶冶、得到提高。《暖春》观看完毕, 学生当场就希望我能将小花最后说的那段话重放一次, 他们说, 那段话很感人, 他们想记录下来。

情感的共鸣和爱的教育是我将《暖春》引进课堂的主要原因, 电影以其独有的表现形式打动了学生, 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增添了更多的乐趣, 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与审美感知能力。不过, 对于本次电影赏析活动, 只是我将电影引入语文课堂的一次小尝试, 希望以此探究电影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要真正将电影引入语文课堂, 让电影发挥其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真正辅佐于语文教学, 我深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也深信, 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改革语文教学的进程中, 认真研究如何将影视教育向课堂延伸, 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进一步发挥影视的教育教学功能, 是十分必要且很有意义的。影视教育之花一定会在语文教学园地中绽放得更加绚丽夺目、馥郁芬芳。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强.高科技时代影视艺术价值的几点思考.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篇7:从生活中学习语文

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生活中学语文的种种渠道和资源,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语言交际中学习语文

新课标提出了人与人之间交流时情感态度方面的要求:“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根据这个要求,实践中我鼓励学生在进行语言交流时注意正确使用文明语言,并留心倾听别人的语言,对其好的、美的语言加以吸收,对其不好的、粗俗的语言予以舍弃。比如社会上一些文明礼貌用语、校园里一些洋溢师生亲情和同学情谊的话语,都提醒学生记载下来,揣摩品味,以提高自己的语言成熟度,增加自己的语言美感,努力达到新课标口语交际的总体要求——“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二、在课外读写中学习语文

在新课标环境下老师不再是“教课本”,而是“用课本教”,也就是说师生的阅读视野要有大的拓展,在课外读写的广阔天地中有所作为。

1.开展好读书读报活动。开学初,我即根据新课标的推荐书目和语文教材的指定阅读书籍,要求学生或买或借,在每周的语文阅读课上循序渐进地进行阅读。“高中生必背古诗文”一定要做到能脱口而出、随手写出,此外还要背一些自选的“古代经典名句”。这样,学生高中毕业时,肚子里就装了多篇古诗文和多则中外经典名句,使学生的语文功底不断加厚,语文能力逐步加强。

2.课前几分钟进行的短小语文活动。如读一首小诗,讲一个小故事,唱一支好歌,抄一条名言,记几个条成语,发布一条新闻(包括学校新闻和班级新闻),一分钟讲演,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3.读写中既重视文内功,又重视文外功。文内功指的是写作的方法技巧,文外功主要是思想感情、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丰富学生的文外功,一是千方百计丰富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使之具有说、写的素材和内趋力;二是千方百计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面,丰富他们的知识积累。知识的积累是有用的经典性、哲理性的文化精华的积累,一是记在本子上,二是记在脑子里。这样做,使学生的思想和感情比较丰富了,说、写的内容也比较丰富充实了。

4.既重视写的训练,又重视说的训练。在教学中注重为学生创设各种说的机会,如讨论、辩论、讲演等,以提高他们的口才。

三、在网络中学习语文

经调查,学生都有上网的经历,我提醒学生根据学习的要求适时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请他们帮助进行监督,还要求学生将查找的资料打印出来,与大家共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在班级、学校的各项活动、会议中学习语文

学生更多的时间是在学校,在班级,学校的一切活动都少不了学生的参加。学生参加这些活动,当然都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感,这都可以作为语文学习的机会。如学校组织的“运动会”,我班学生都积极参与活动,在相当大程度上进行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实践。

篇8:从文本中学习人物描写方法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掌握人物描写方法呢?我们可以立足教材, 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人物描写的典型范例, 学习人物描写的常见方法, 培养他们用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描绘人物鲜明特征, 表现人物个性的能力。

一、肖像描写:恰当运用修辞, 抓特点描重点

阿累《一面》中这样描写鲁迅:“先生身穿一件灰朴朴的长袍。头发直竖着 , 胡须好像 浓墨写的 隶体‘一’字。脸黄里带白, 极为瘦削, 然而, 他轻轻地一笑, 眼神却是那么的慈祥。” 作者抓住 鲁迅的相 貌特征, 从衣着、头发、胡须、脸、眼神等方面着手, 恰当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鲁迅朴素、正直、严肃、慈祥等鲜明特征。由此可见, 肖像描写是指用具体生动的语言描述外貌形态、服饰风度等某一方面或者某几个方面, 它不要求进行全貌描 写 , 却注重以 “形”传“神”, 向读者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

二、语言描写:符合身份经历, 突出鲜明个性

《我的叔叔于勒》中莫泊桑塑造“母亲”这一形象时这样描写:“我怕伤胃, 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 可别多吃, 吃多了要生病的。”接着说:“至于约瑟夫, 他就用不着吃这种东西, 别把男孩子惯坏了。”这是“母亲”的冠冕堂皇的言辞, 貌似爱惜自己, 关心子女, 实际是为了顾及面子, 节省开支, 这恰恰突出了其吝啬、虚伪的特征。言为心声, 人物的语言能够最简单而直接地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 泄露人物的内心秘密。因此, 在描摹语态时, 要根据人物的身份、职业、经历等, 简洁得体地写出人物的个性, 让读者如闻其声、似睹其容。

三、动作描写:抓住举止细节, 表现人物特点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是朱自清《背影》中的动作描写,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攀爬栏杆时的情景, 表达了父亲对我浓浓的爱。行动是人物性格的具体表现, 人物举手投足间的动作是人物性格的外在表现。因此, 动作描写也是记叙文中描写人物性格的常用手法。在平时的生活中, 我们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用心留意那些有意义的、能够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展示人物价值观念、情感特性、精神气质的行为动作并加以摹仿, 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会生动灵活, 引人入胜。

四、心理描写:描写内心活动, 展示人物性格

心理描写是作文中直接展示人物性格的一种常用手法, 它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内心活动、精神风貌和心理状态的描写。内心独白是心理描写的常见形式。成功的心理描写应该能够让人物毫无保留地吐露心声, 写出他们的内心所想, 表达他们内心的快乐与悲伤、忧虑与希望、矛盾与恐惧等。因此在进行心理描写时要客观谨慎、真实有据, 人物的心理变化要自然、合情合理, 心理描写要服务于文章的中心思想, 切不可以己之心, 度人之意。

如安徒生 童话《皇帝 的新装》中, 皇帝面对百姓的质疑, 作者这样描写:“皇帝有点儿发抖, 因为他觉得百姓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作者三言两语就将人物的内心活动生动细腻地展示出来, 皇帝虚伪愚蠢、自欺欺人的形象顿时跃然纸上。由此可见, 我们在描写人物心理时, 要注意联系具体的情境, 将抽象的情绪具体化。

五、神态描写:捕捉瞬间变化, 揭露人物心灵

神态描写是指对人物面部表情的描摹, 如一脸灿烂、神情恍惚等。鲁迅是描写人物神态描写的高手, 他对人物的神态描写极简炼, 却意蕴深刻, 能将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得入木三分, 触及人的灵魂。例如《孔乙己》中人们嘲笑孔乙己偷窃挨打时, 他先是故作镇静、置之不理, 继而“睁大眼睛”。被人证实时, 还要“涨红了脸, 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竭力为自己辩解, 鲁迅用简短的语言便充分表现了孔乙己被人嘲弄时企图掩饰自己偷窃劣行的困窘心理和自命清高、极度迂腐的性格特征。因此, 神态描写要善于捕捉人物瞬间的细微的神态变化。

生活中的人物是血肉丰满, 灵活动态的, 除肖像外, 其语言、动作、心理和神态也不是单独进行的, 因此要写活一个人物, 还要注意综合运用这几种描写方法, 将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的几个方面结合起来, 配合运用, 使人物形象立体化, 从而显得更为真实和完整。

篇9:从挫败中学习

今天,我很荣幸和全体师生员工一起,欢迎你们加入清华大学。期待你们用蓬勃朝气,激荡水木清华的人文日新,见证你们以青春梦想,砥砺百年学府的自强不息。

和去年一样,我在给新生的邀请信中希望大家独自来报到。昨天上午,我在迎新现场,看到很多同学都是自己带着行李来的。新疆的再木然·乌斯曼同学一个人坐了40多个小时的火车;广西柳州也有四个同学,说服父母,结伴而行。在这里,我要向你们开始学会走向独立表示赞赏和敬意。

同学们,你们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此时此刻,你们或许仍沉浸在旅途的兴奋和成功的喜悦之中,或许还在为终于摆脱应试教育的文山题海而如释重负;当然,你们更多充满了对大学生活的忐忑和期盼。今天,我想告诉你们,大学迎接你们的不仅有梦想、荣誉、激情和浪漫,大学生活更重要的是经历挫折、经历失败。第一次班会,你会发现自己思想不深、视野不宽,不再是群体的唯一中心;第一堂课,你会感到节奏太快、难以适应,不再是老师目光的焦点;第一次考试,你可能成绩靠后、大失所望,不再是熟悉的第一。于是,你们可能会开始怀疑以往的读书方式、学习习惯,甚至怀疑自己的专业选择和能力潜质。同学们,挫败感是走向虚空沉沦或者迎接成功希望的分水岭。经历挫败,从挫败中学习,是一个人成长成熟的必经之路,也是大学的必修环节。

从挫败中学习,就是要懂得反思、学会坚守。长期以来,你们接受的大多是中规中矩、有标准答案的教育,你们习惯于做“听话”的好孩子。作为知识的倾听者和接受者,你们无疑是优秀的。但大学是什么?大学是要为你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为你们走向成熟、走向社会做好准备。大学培养的不仅是已有知识的接受者,而是未知世界的创造者和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大学教给你的不再是唯一的答案,而是教你懂得多样性和不确定性,懂得甚至有了答案也不意味着成功。面对更多更复杂的选择和没有预设答案的探索,你们难免会在前行中跌跌撞撞。懂得反思,就是在挫败中重新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社会,重新定义什么是成功、什么是荣誉、什么是价值,不断追问生命的意义。学会坚守,就是在挫败中坚定自己的理想追求,在内心深处始终保持对未知的好奇、对真理的渴望,在风险挑战面前始终坚持做人的原则、崇高的信念和远大的目标。同学们,只有懂得反思、学会坚守,你才能在挫败中把握自我、拥抱青春、走向成熟。

从挫败中学习,就是要寻找自信、挑战自我。挫败会让人迷茫。很多人会在挫败中丧失自信、迷失自我,来清华之前还是“梦想家”,来清华后,可能“梦”没了,只剩“想家”了。特别是看到各种知识、信息、机遇迎面而来,身边的“学霸”“神人”“大牛”比比皆是,你会更加迷茫和纠结,看不清自己要走的路。大学生活就是一个寻找和发现的过程,只有在挫败中发现自己的目标、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自信。搜狐CEO张朝阳当初在清华念书时,也对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很有挫败感,考试不拿第一心情就很糟糕,开始“虐待”自己:冬天在寒冷的水池里游泳,或者每天绕圆明园跑上几公里。正是经历了这种挫败,让他逐步增强了自信,敢于直面各种挑战,不断开拓自己的事业。同学们,清华园紧张充实的生活会让你慢慢认识到,成功不取决于你过去的成绩和基础,也不依赖偶然的机缘巧合,而是来自对自我的挑战,来自挑战中的成长和成熟。面对挫败,只有那些不断壮大自己内心的人,才能战胜自我,找到自信,从生活的自主走向人生的自立。

从挫败中学习,就是要挑战权威、塑造人格。在中学里,面对中考高考的压力,你们难免养成依赖课本、相信权威、听从安排的习惯,努力在既定的路线上比别人走得更快、做得更好。到了大学,你们可以听到很多精彩的讲座报告,接触到很多学术大师。权威值得我们尊重,但尊重不是迷信和盲从。去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来我校演讲,介绍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五个实验。演讲的最后,在谈到自己不断取得新成果的体会时,他说:“科学就是多数服从少数,只有少数人把多数人的观念推翻之后,科学才能向前发展。”今年5月,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校长本·萨松来访,我们说起犹太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虽然没有什么著名的宫殿建筑,却在思想、文学、科学等很多领域创造了不朽的辉煌。犹太人口占世界的0.2%,却获得了20%多的诺贝尔奖。交流过程中,谈到犹太民族和当今中国教育的区别,我说,在中国流传这样一个故事:中国学生回家后,家长一般会问“今天老师问了你什么问题”;而犹太学生回家后,家长会问“今天你问了老师什么问题”。我问他,是不是这样?本·萨松校长说:“不仅如此,犹太家长还会问‘你问了什么问题老师没答上来?’”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是犹太文化的一个秘密,也是犹太民族保持巨大创造力和旺盛生命力的最重要因素。同学们,你们是未来的创造者,只有勇于质疑,敢于发现前人的局限,才能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形成对世界本质的认知和判断,拓展理性的精神、塑造独立的人格;只有打破传统,敢于挑战权威的思想和理论,也才能激发新的思想、创造新的范式、建立新的理论,推動人类文明不断进步。

同学们,挑战和超越的接力棒现在已经传到你们手中。希望你们经过四年的学习,毕业时带走的不止是老师教的知识和方法,更多的是自己未知的问题。祝愿你们在反思中学会批判,在挫败中经历成长,在挑战中赢得未来,在美丽的清华园度过不曾虚度的青春时光!

谢谢大家。

(2013年8月22日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在2013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篇10:从《论语》中学习师生谈话艺术

一、了解学生,指向鲜明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思想。他明白要教育学生,必须先熟悉了解学生。《论语》中,孔子跟学生谈话,从来不是信口开河,而是建立在对学生深透了解的基础上,在与学生的日常交往中“视其所以,观其所行,察其所安”。这样,他既看到了学生的长处:“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也看到了学生的不足:“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彦”。他熟悉每一个学生的性格:“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甚至连学生的家庭经济生活状况也都了如指掌。

正是因为他对学生有了全面的熟悉了解,所以孔子在和学生谈话时能够做到指向鲜明、“因人施言”。例如在《为政》里,他与学生谈“孝”,对孟懿子说是“无违”;对孟武伯则说:“父母唯其疾之忧”;对子游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对子夏则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同一个问题,他针对不同的学生作出了不同的解说与要求。再比如他的学生司马牛多言性躁,且因其兄司马桓在宋国作乱而常怀忧惧,于是孔子和他谈“仁”时就说:“仁者,其言也刃(谨慎)。”和他谈到“君子”时,便说:“君子不忧不惧。”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孔子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的谈话艺术。

二、营造氛围,激励学生

师生谈话是一种常见的教育手段,要达到教育目的,必须靠学生将谈话内容内化于自己的思想。从心理学强化理论而言,这就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孔子与学生谈话时,善于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激励学生参加谈话,主动学习。

由于地位与年龄的差距,一般学生与老师谈话,往往有着紧张或戒备的心理。孔子善于营造宽松活跃的谈话氛围,使学生畅所欲言。有一次,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要他们言“志”。他首先就启发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接着又提示:“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从而解除了学生们的思想包袱,使他们都打开了话匣子,没有保留,各抒己志。

孔子不讲究“师道尊严”,平易近人,他善于营造平等亲切的谈话氛围。孔子在和学生谈话时,没有师生界限,经常呼自己为“丘”、“丘也”,而且喜欢亲切地直呼学生的“小名”,如“由也”、“求也”、“回也”等等。这样一来增强了师生间的亲近感,学生自然“亲其师”而“信其道”。

孔子还善于创造愉悦激励的氛围。《论语》里孔子和学生无所不谈,对在谈话中积极发问的人孔子总是大加鼓励。鲁人林放问孔子“礼之本”,孔子感慨道:“大哉问”;学生樊迟向孔子请问“崇德、修,辨惑”,孔子表扬说:“善哉问”。由于孔子总是鼓励别人提问,并且不倦地解答,所以学生们都敢于乐于质疑辨难,师生谈话充溢着千古哲思。

孔子宣扬“中庸”,他与学生谈话,也坚持用这个标准评价要求学生,对学生褒贬适度,抑扬相间。子路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在《论语》中,孔子多次批评他“粗鲁”、“鄙勇”,但“恨而知其美”,也称赞他安贫乐道、不改其乐。甚至在同一次谈话中对他抑扬相间。子路鼓瑟,有“北鄙之声”,孔子批评他:“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子路听了不高兴,他急忙转换语气说:“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这样,在不偏不倚的中和的氛围里,谈话起到了批评与鼓励的双重效果。

三、坦诚谦虚,人格感染

孔子十分重视身教,他认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无论是行动还是言谈,他处处率先垂范、师表为先。

孔子是一个坦诚的人,他多次强调“忠信”。对于学生,他倾囊相授毫无保留。《述而》中他曾坦诚地对学生说:“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实话告诉学生,自己对他们没有隐瞒、行为公开。这次推心置腹的谈话增进了师生的信任,同时现身教育学生清白为人、襟怀坦诚。

孔子提倡“过则勿惮改”。说:“过而不改,是谓过也。”他自己就是一个“闻过则喜”的人。学生司马期指出他的错误,他当即便欣喜地说:“丘有幸,苟有过,人必知之。”非但没有恼羞,反而视之为“幸”,用自身的言行对学生开展了一次生动地教育。

孔子也是一个非常谦虚的人。总是“实若虚,有若无。”他时时反省自己:“我有知乎?无知也。”甚至感到“师不贤于生”。孔子和子夏谈《诗》,子夏很有见地,孔子大为感慨:“启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既在学生面前表示了自己的谦虚,又使子夏深受鼓舞。

孔子的谈话生动感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它们凝聚了教育家伟大的人格力量。孔子以自己的言传身教使谈话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境界。

四、生动得体,易于接受

《论语》中孔子与学生的谈话,语言生动得体,精切凝练,并且容易被学生接受,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根据不同的对象与场合,孔子与学生谈话,有时三言两句、言简意赅,有时用语模糊、委婉含蓄,有时幽默感人、妙趣横生。孔子十分注意语言的锤炼,他讲究语言修辞,尽量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以表情达意,启智化顽。

他善于取譬,妙喻连珠。用“北辰”譬喻“德政”;用“松柏”比喻人的“节操”;用“不可雕的朽木”和“不可污”的“粪土之墙”斥责“昼寝”的“宰予”;用“大车无挽”、“小车无辄”喻“人而无信”等等,都非常具体形象。他使用整齐优美的排比句,在勉励颜渊、子路立“仁人之心”时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语势充沛,激情洋溢。

他巧妙地运用谐音释字法。在和当政者季康子谈“政”时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深入浅出,言简意赅,道出了领导者在政务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重要性。

他采用顶真的手法,跟子路讲“正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无所措手足!”气势连贯,语义紧凑,层层推进,互为因果,雄辩地论述了自己提出的“正名”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作用,耐人寻味。

他还以其深邃的思想和杰出的才华,在跟学生谈话中创造并运用许多简明精练、含义隽永的语句,诸如“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等等,在《论语》中俯拾皆是。几千年,这些警句一直光彩熠熠,彪炳千秋。

《论语》中孔子与学生的谈话,既反映了孔子高尚的人格、渊博的学识、深刻的思想,也集中体现了孔子高超的师生谈话艺术。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者,对于这些艺术瑰宝,我们应该以谦虚的态度大力继承与发扬,古为今用,吸其精华,从而使自己的教育水平得到新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孔子.论语[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

篇11:从生活中学习写作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他还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的昼夜不息。”生活是写作的不尽的源泉。从的生活中寻找素材,就能写出内容丰实的作文来。怎样从生活中获得写作素材呢?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观察生活,二是感受生活,三是积累素材。

一、学会观察生活

对学生而言,生活包括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大自然。家庭生活观察哪些方面呢?例如: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学口才,看书,体育锻炼,练琴……全家的:一起聊天,逛街,看电视,做家务劳动,散步,旅行……特殊的:婚丧嫁娶,突发事件:出水痘,作业忘带……学校生活观察哪些方面呢?干净优美的校园,师生互动的课堂,扎实的学习和交流,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精彩激烈的体育活动,互帮互助、拼搏向上的班集体,自我的成长……社会生活观察哪些方面呢?国际大事,国家之间的交往,各地的奇闻轶事,交通事故,自然灾害,本埠新闻,乃至邻里纠纷,日常沟通……大自然包括:山川河流,春华秋实,草木虫鱼,朝霞暮云,乃至一朵小花,一片绿叶,一只蚂蚁……

总之,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作文的宝藏,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何愁没有素材呢?作文无米下锅,敷衍了事,原因是我们的同学缺乏对生活必要的观察了解,没有真实的体验,积累的材料太少。

二、学会感受生活

感受生活,就是用心去思考生活。俗语说:草要经过牛的反复消化,才能变成牛奶;书要经过人的反复思考,才能变成知识。思考就像磁铁一样,能吸附生活中那些有意味的事物,使之成为写作的素材。譬如对发生的事,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得出多个不同的看法。除了思考生活,还要多体验生活,就是亲自去实践,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真知。好的作文大都来源于灵感,而灵感大都来源于感悟生活的一瞬间!用心体验生活,捕捉真切的感受,澄清模糊的認识,有意识的积累下来,就一定会写出好作文来。

三、积累素材

积累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积累的方法数不胜数,这里重点介绍几种:

(一)向书报杂志学习。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叶圣陶先生说:“写作基于阅读,同学们读得好,才会写得好。”读书就是积累过程,我们要博览群书,凡书报杂志都要有所涉猎。鲁迅说:“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我们也不要专看作文书,而要多读名着,名着是人类文化的精粹,读名着收效最大。(二)向广告语、标语、新词、流行语、对联、店名、匾额等学习。如:药材好,药才好(药物公司广告);上上下下的享受(三菱电梯);你知道我在等吗(垃圾桶上标语)?悄悄的来,悄悄的去(阅览室告示牌)。如新词:逆袭、土豪、点赞。如流行语:正能量、高富帅、中国式。如对联:勤学如春苗,未睹其长日有所长;辍学如砺石,不见其损日有所损。如店名:猫狗连(宠物店);最高发院(理发店);食家庄(餐厅店)。这些或新鲜或古老的语言材料,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词汇库,还可以启发我们思维。(三)留心捕捉并积累生活细节和感受,如:父母起早贪黑做生意供“我们姐弟”上学;小时候每天都是爷爷送“我”上学;“我”在妈妈的唠叨中慢慢明白了人情事理;餐桌上妈妈经常提醒“我”要注意礼仪;偶然一瞥看到了爸爸对“我”期待的眼神;“我”从春天花季的短暂感悟到青春的宝贵……

另外还有写观察日记,多读多背名言警句,摘抄文章中的雅词佳句,有灵感时随身记,剪报……

上一篇:中学生瘦腿方法有哪些下一篇:小初高古诗必背100首